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024-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精选8篇)

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1

内容摘要:怎样提高英语课堂效率,每人都有自己的认识,但本人认为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了一下做法:

一、重视新课预习。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让学生参与教学。

四、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自主 主体作用

历来的英语教学,往往局限于“单词、短语、句子、语法”等单纯的知识传授。因而教者把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解剖开,综合来,把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弄了个支离破碎。教师自以为讲全了,讲透了,然而学生收获不大,效果不佳。这种教学充其是“喂”,学生“吃”进去了,能否消化则不去管,再“吃”,还得靠“喂”,这样,学生永远长不大,永远无法靠自己的能力去获取“果实”。

当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这是教学规律使然,并不是任何人的主观愿望所能决定的。现在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作为教者,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其次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并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认为“学法”才真正是教师所应“教”给学生的重点,教改的重点亦应围绕“学法”进行。因为“未来的文盲将不是那些不会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有句话这样说“教是为了不教”,也道出了教师职责的最高境界。只有把“学法”教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了“学法”,才能达到“不教”。在讲授英语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启、读、练、知、结”等手段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学生通过“看、听、读、思、写、练”等活动掌握学习方法,不仅巩固提高了英语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自由驰骋于英语知识的天地。这样便达到了不教的目的。

实践证明,把学生由“台下”转移到“台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由被动地接纳知识的地位改变为主动地摄入知识的地位,并且通过当场动脑与发挥,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效果尤其好。扼要说来。我主要采用了如下方法。

一、重视新课预习

预习(以Reading为例)就是让学生在老师讲课前,把课文读一读,了解、熟悉、练习学习内容,熟悉相关背景知识,找到自己不太懂得知识点,以便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在英语学习中,预习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学生课前不熟悉文章的基本内容,不找出重点难点,听课时就必然跟着老师转,处处被动,事倍功半。作为英语课,新课预习主要是单元预习和单篇课文预习。包括:

(1)熟读课文,扫除词语障碍;(2)初步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背景知识和文章的写作特点;(3)复习、巩固和补习旧知识,并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4)找出课文的重点和难点;(5)结合预习,做相关练习。

学生通过持之以恒的预习,大大提高了听课水平,他们“带着2

问题听老师讲”,上课的积极性高,目的性强,学习兴趣浓,效果也较为显著。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英语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最基本、最典型的学习形式,在整个英语教学活动中处于中心环节地位。我国历来非常重视阅读教学。一篇文章要阅读什么?我认为要引导学生注意三方面:(1)了解课文里的相关知识;(2)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3)品味课文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的。

要让学生了解课文里“写了什么”是一个并不太难的问题。比如Advertisements是一篇说明文,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关于广告的基本知识,如广告的大体分类:商业广告、公益广告。以及这些广告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对阅读策略的学习,学生知道组成说明文的一些基本格式:introduction of subject,supporting details,conclusion。这样,通过阅读课,学生不仅增加了对广告相关知识的了解,而且还掌握了些说明文的基本方法。

事实证明:经常给学生制定易达到的有一定梯度的小目标,学生就有自信心,从而有利一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当然,解决认识问题单靠简单的反复说教是不能奏效的。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从激发学生的兴趣人手,培养学生爱阅读的习惯,才能实现由“要我读”到我要读”的转变。其次增加学生自我阅读的时间,要求学生对一篇文章先通过认真阅读能有自己的独立见识,哪些是浅显的3

认识,然后再通过课堂讲评。这样对学生的思维才能有所触动,从而使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教学的第二个层次:让学生把握课文用什么写作方法写的,老师首先应在Reading教学目标中让学生明白,在分析课文内容时,让学生初步感知,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最后,再让学生模仿此方法,在具体写作中加深理解。

品味课文的语言表达就是以培养语感为主要目的的语感教学。在语感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让学生思绪与将要感知的词句形成距离,然后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综合作出正确的语感判断。

三、让学生参与教学

针对目前中学生的求知趋向、心理特征、学习要求和自我意识,我试行了“学生自学,老师点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达到使学生的知识获得与能力训练、智力发展完美结合的预期目标,进一步体现“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等教育思想。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做法:

1教师帮助学生明确课文中应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要点,指导学生自读。

2、学生备课。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准备,主要内容为熟悉教材,清理知识点,通过查阅有关资料,逐一讨论并落实知识点,排除疑难。

3、老师帮助学生把他们在自读中获取的具体知识上升到科学的认识上去,引导他们进行自学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一理、归纳、使之准确化、条理化。

4、从小组中选备课成绩最佳的一名担任“教师”,小“教师”就像真正的教师一样,登上讲台,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准确生动的语言,简略地把自学中获得的知识信息输送给全班同学。同时,再把学生教师的“授课”用录音机录下来,抽时间在班里回放,让他们自己再感知一遍,找出不足。做到“去差补优”不断积累经验,也就是让学生从做中学、去感悟。

5、一个单元学完后,召开一次师生座谈会,共同探讨“教”与“学”的得失,让每位学生都发言;做到查缺补漏。

这种方法使学生站在教师的位置上来考虑问题,它改变了学生对英语课的常规学习模式,增强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紧张而又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四、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学习英语,不能局限于课内。如何才能把课内与课外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呢?在实践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1、以读促写,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

学生课堂学习之外,还有很长的课外时间。我组织学生订阅《英语报》《中国日报》,开展读书,读报等活动。班级专门设立图书角,学生之间互相传阅。尤其是利用寒暑假时间,指导学生有计划的阅读一些原著以及一些优秀诗歌、散文等。读后写出心得体会,摘抄优美的词句。开学后再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办小报,把自己整理的内容剪辑上去,然后在班级里传阅浏览。

2、注意锻炼表达能力

在每节英语课开始时,花上三分钟,让学生用英语讲个小故事,或搜集校内外新人新事,把动人的故事传播出去。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参看书看报,去关心周围事物,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辩能力。还练习了口头表达能力,锻炼了胆量。

3、倡导写日记、周记

几年来我把指导学生写日记,周记作为写作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列入计划,有目的,有要求、有评讲。使课外练笔与作文紧密配合,让学生认识到写日记、周记的意义和作用,从而增强写作的自觉性,潜移默化的提高写作水平。

以上是我个人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算是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指正,多提宝贵意见。

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2

一、借助语言艺术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营造良好的氛围

教师是课堂氛围的直接创造者。教师“导”入的语言、方法、所营造的学习氛围, 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探索知识的欲望。因此, 教师导入语言应该提高其艺术性, 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以便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其全神贯注地投人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我在教学“解直角三角形”一节时的开场白是:“我的‘法’力无边, 能不过河而测河宽, 不爬山而知山高, 不接近敌阵地而知晓敌我之间的距离。”学生被这些话深深吸引, 都紧紧地盯着我, 我接着说:“我的‘法’是数学方法, 我的‘宝’是‘解直角三角形’。”学生们大笑, 从而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同时, 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 而且也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 课堂中语言运用上还可以适时引入鼓励和竞争,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如: (1) 聪明的你一定行! (2) 你一定会做! (3) 看谁先完成! (4) 请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5) 抢答、抢做, (6) 若哪位同学还有疑问, 让你的朋友来帮助等等, 通过渗透价值观、人生观、互助美德, 多方位、多层次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积极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人们常说:“观察是思维的门户”。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抓住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现象进行观察,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他们就能主动地去探究、发现, 将知识理解、消化。

例如, 在教学“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 我出示试题:解方程组时, 先由学生思考并解释说明, 然后教师设疑:

(1) 若把方程组中y=-3改为y=x呢?

(2) 若把方程组中y=-3改为y=1-x呢?

(3) 若把方程组中y=-3改为y=x-y呢?

之后请学生写出解题的过程。在这里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考虑和解答, 让他们观察、分析、比较上面的四个方程组的解法, 在学生获得丰富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再让他们谈谈自己的体会, 这时由学生概括“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已是水到渠成。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 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 学生在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中始终主动参与、情绪高涨, 能够更好地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目的。

这种启发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逻辑方法, 主动探索、积极参与学习知识的过程, 既有利于学生思维表达能力的提高, 又能够挖掘出学生学习主体的潜能。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整个过程中我特别注意了以下几个环节:

(1) 注重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把问题交给学生, 使他们融入问题的探索和解决之中, 让他们自主地操作、思考, 自由地研究、讨论。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 了解学生的各种认识和见解, 及时作出诊断, 必要时从认知策略上给予适当的点拨或引导, 但不直接告诉结论, 更不武断地否定学生哪怕是有错误的见解。

(2) 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将学生不同的见解交给全班同学辨析与讨论,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让各种意见充分解释其根据, 同学们在积极思考和正误辨析中统一到正确认识上来, 学生不仅完全明白其道理, 而且对错误的认识也搞清了其原因。

(3) 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当学生学完一节内容后, 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结, 让学生相互交流, 并鼓励学生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行为进行反思并及时作出调整。

三、以巧妙的作业批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作业批改不是简单的“√”与“×”, 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检测, 也体现一个老师对学生劳动成果的尊重程度, 是师生沟通的平台。所以我非常注重作业批改, 常在作业本上写些激励学生的语言, 如: (1) 你今天表现很棒! (2) 老师对你有信心! (3) 你一定会出类拔萃的! (4) 继续努力, 你会更优秀的! (5) 你的父母因你而自豪!等等;看似简单的文字, 却对学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他们也常常在作业下面附上一句: (1) 老师, 我喜欢上数学课。 (2) 老师, 下节课能让我多板演几次吗? (3) 今天, 我是不是最优秀的? (4) 谢谢您, 我一定会加倍努力的。每当看到这样短短的句子, 看到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积极状态, 我的内心充满了温暖, 不只是体会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更感受到了一种人性化教育的力量。

总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时时刻刻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我认为, 学生只有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参与了教学活动, 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出来。学生的这种主体地位, 不只是体现在课堂上, 而是贯穿于所有的教学环节, 我们应该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及批阅等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 使学生认识到, 他们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 更应是知识的探求者, 从而真正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便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 英语教学 主体作用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实践性很强。对于初中学生而言,除了要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了解在现有知识水平下如何运用这门语言。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能够积极展现并激发出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引导者或促进者,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如何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教师的一项关键任务。那么如何完成这项关键任务呢?

一、教师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1.创立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需要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这样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沟通理解,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表现出来。因此,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平等相待,要尊重、爱护、关心他们,与他们实现情感的和谐统一,使课堂成为一个气氛融洽的教育场所,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发挥其主体意识,激发其潜能,使他们善学乐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以人为本,是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每个学生都有其与众不同的个性,而且由于各自的智力、原有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的差异,其英语学习情况也必然千差万别。因此,为了使英语教学适应学生的不同情况,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施以不同程度的教育,使其各尽所能,各尽其才,各得其所,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3.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以自由的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因此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和想象的空间。教师所担任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在课堂上,教师要真正突出精讲巧练,杜绝“满堂灌”,从课堂的主角位置退下来,把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调动其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经常让学生带读单词、领读课文、批改作业、提问和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张扬自己的个性,使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教师要尽可能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场所,真正成为学生锻炼听、说、读、写能力与发展智力的乐园。

二、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1.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

当今世界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而英语堪称为时代信息的首要载体。对于学生来说,学会英语就等于打开了世界之窗。学生只有把英语学习的目的与自己的生活目标联系起来, 才能把英语学习真正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才能真正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

2.善于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

英语学习动机对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基本条件。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才可能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从而才能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3.善于调动自己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要明确学习目标,主动制定学习计划,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教训,建立认知结构。从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某种满足感,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中来。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同时,使基础知识转移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

自我创新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特别是对我们中国的学生来说,不断地摸索才能只有不断地创新,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自学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英语教师就要特别注意研究学习英语的规律特点和方法,让学生会学,巧学,学会,学活。

教师的教法应符合学生的学法。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打好语言基础,培养听、说、读、写技能。教师不仅在讲新课时要有计划地前后贯穿,新旧结合,而且要指导学生复习。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英语课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一项教学活动,学生能否真正参与,主动参与,其主动性程度发挥得如何,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只有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突出和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学习英语的主体意识,才能使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得益彰,达到完美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樊永仙 英语教学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4

郭店镇小旗务小学康永妮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老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正是实施这一理念的重要阶段,而教师只是这一过程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实施这一点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课堂教学应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先让学生弄清“圆的周长”的含义,然后出示了一个铁环,问学生:“根据我们对‘圆的周长’的意义的了解,你觉得应如何去求这个铁环的周长呢?”学生一听到问题,就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一会儿,就有很多学生纷纷举起了手。有的学生说:“我们把铁环剪开、拉直就能量出铁环的周长了.”又有学生接着说:“这不行,铁环剪断就不能再用了,我想把铁环在地上滚动一周,就可以测出铁环的周长了。”还有学生说:“我想用透明胶带绕铁环粘一周,然后拉直再量的结果会更准确。”„„学生的方法多准多样,学习热情非常高。这时,我趁热打铁,又指着黑板上的圆问:“你能求出它的周长吗?运用我们刚才的方法还可以吗?能不能有一种更快更便捷的解决方法呢?”学生们研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又纷纷投入到了新的探索之中。通过大家的共同研究,很快就总结出了“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c=2πr或 c=πd。可见,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价值。

二、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主体实践能力。

新课标提出: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获得感性材料,必须通过动手操作来完成。动手操作是通过实物、图形、表格和符号表达出来的数学概念进行操作的活动,它能促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出新知识、新体验。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一根木头锯了3次,用了6分钟,那么将它锯成5段,应用几分钟?”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6÷3×5=10(分钟)”我没有否定,让学生动手来做一做,看看结果如何。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纸条代替木头,按题目要求动手减一减,剪完后,学生红着脸笑了,应是8分钟。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在实践中获得了知识,而且学生的主体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三、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自我,同学之间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应用题”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今年一共生产了多少吨化肥?”让学生根据所求问题找出需要已知那两个条件,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考虑。然后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所需要的条件,学社经过激烈的讨论得出了多种数学关系式:“今年一共生产了多少吨化肥=平均每月生产多少吨化肥×12个月”、“今年一共生产了多少吨化肥=上半年的产量+下半年的产量”、“今年一共生产了多少吨化肥=平均每季度生产多少吨化肥×4个季度”。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性高。进而我再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根据找出的条件进行扩充,编出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全班六个小组一共编出十几道程度不同的应用题来。生与生之间通过合作、讨论、交流,不仅亲身参与了研究活动,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学生的主题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四、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多设计开放性习题,锻炼学生主体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中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习题的设置,我觉得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习题,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完“比的知识”后,我出示了这样一个数量关系式“某工厂男工人数比女工人数多1/4。”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通过思考后,就很快说出下面的观点:(1)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1+1/4);(2)男工人数是与女工人数的比是5︰4;(3)女工人数是与男工人数的比是4︰5;(4)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4/5;(5)男工人数占全厂人数的5/9;(6)女工人数占全厂人数的4/9;(7)女工人数比男工人数少1/4„„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很快将比与分数融会贯通,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如何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篇5

传统的教学评价存在着重师评、轻自评,重科学知识、轻实践创新,重共性、轻个体,重结果、轻过程等弊端。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大多数学生成了失败者。新的教学评价与此不同,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用有效的评价方式来鼓励学生,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机会。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客观公正地评价对学生具有重要作用。新的评价方式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把评价融进日常生活,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

体作用

2.1 课堂教学评价: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评课

上完每节课,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对课谈谈感受,他们说的虽然深浅不一,也不是完全正确,但说出的却是他们的心声。在评课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可以评价教师的教,还可以评价自己的学,使他们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评价的主体。

2.2 学生作业评价:多多鼓励,自主开放

为班里的每个学生建立一个小小评价本。这个本子的评价功能主要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每天自评一次,自评的主要项目是纪律、卫生、听、说、读、写、算等7项。每天根据自己的表现给7个项目涂上不同颜色的星。主要有3个等级,分别为真棒——红星,真行——黄星,加油——绿星。每周数一次红星多少,黄星多少,绿星多少,在全班评出红星最多的,发给一颗周冠军的星级标志。一个月4个星期下来再评选出月冠军。所以,得到了周冠军的并不意味着就能拿到月冠军,要保住冠军位置,必须时时提醒自己要努力。小本子上专门留出“老师的话”“家长的期盼”“同学的鼓励”几个板块。一周统一收上来一次,教师做完一个简单的评价后,同学之间可以写上些鼓励性的话语,然后由学生把本子带回家去再由家长来完成他们的工作。

语文作业形式多样,批改时写一两句简单的评语,和学生聊聊天,比简单的ABCD要有效得多。例如在批改作文时写好恰当的评语,再留给学生一个写评语的空间,学生在作业本发回来以后,对照评语重新阅读自己的作文,写出自己的评语,就是通过这个小小的评价本给老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它像一本通讯录及时传递信息,同时也记载喜、怒、哀、乐,承载希望与收获。

2.3 应试:灵活多样

甄别选拔是传统教学评价的表征。只注重甄别和选拔功能的教学评价不仅给学生身心发展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同时也违背了教育以及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新课程评价既要发挥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更要注重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是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力手段。

灵活处理考试结果,尊重学生。考试和其他评价方法一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对考试的结果应加强分析指导,重在为学生提供建设性改进建议,而不应成为给学生“加压”的手段。不用百分制量化、表示评价结果,不排名次,而是用“你真棒”“学得不错”“加把劲”等短语表示评价结果。这样就把学生始终看做一个有多种需要的鲜活的个体,让他们成为试卷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承受者,把学生视为平等的主体放在自律和他律的评价环境当中,使之产生内在要求进步的愿望,提高其自我评价能力,促进其发展。

“只要教育得法,即便是一般禀赋的孩子,也能成为非凡之人。”卡尔·威特的话表明,无论哪一种教育法都要适应所教的学生,即“得法”,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育方能真正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改革考试评价,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通过改变考试形式、精心设计考卷、灵活处理考试结果等方式,让学生成为试卷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承受者。把学生视为平等的主体放在自律和他律的评价环境当中,使之产生内在的要求进步的愿望,提高其

自我评价能力,促进其发展。

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6

・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探索

教学过程,准确地说,应该是促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变化过程。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生本身 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教学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能否主动地投入, 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成为学生素质能否全面提高的关键。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认 为必须抓好以下几点:

一、优化教学氛围,使学生乐学

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首先必须使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 为此,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这是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 的情绪表现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其情绪良好,可以使全体学生心旷神怡,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而不良情绪却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导致教学中学生角色的附庸化。所以教师一进课堂,必须抛弃杂念,甩 开烦恼,集中精力进入角色,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用和蔼慈祥的目光覆盖全 体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关注的,在这样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产生情感的迁移,从 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综观许多优秀课的实例,无不说明了优化教学氛围的重要性。请看一位教师教学背诵古诗《草》的片断:

师:老师要求小朋友回家后把这首古诗《草》背给家里人听,他们一定会夸你能干。如果你回去背给奶奶 听,该怎么说?我来当奶奶,好吗?

生:奶奶,今天我们学了一首古诗,题目叫《草》,我背给您听,好吗?

师:(扮奶奶)我孙女儿真乖!草,干吗不写花要写草?

生:因为野草顽强,不怕风吹雨打大火烧,头年死了,第二年又会发芽生长。

师:噢,怪不得要写草。(生背)

师:什么叫“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

生: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

生:不是,是“一岁一枯荣”,意思是说每年冬天的时候好像枯死了,春天又会旺盛地长出来了。

师:噢,孙女儿真能干,这么小的年纪就会背古诗了,奶奶真高兴!(众笑)

课文背诵是语文的常规训练,形式比较单调、枯燥,学生往往是带着被检查的心态,惴惴不安地接受训练 。这位教师将它作为模拟家庭生活中的.一件趣事来处理,气氛活跃,师生平等,学生毫无心理压力,在这样的 教学氛围中,学生自然会乐学,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灵活运用教法,激学生想学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实践也证明:学生对某门 学科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 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 教材为载体,以训练语言为主要内容,以灵活运用教法为手段,以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可化静为动。根据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师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进行动态处理,变静为动,让学生 画一画、做一做、听一听、看一看、演一演、想一想等,积极参与,主动获知。二可变单为众。千课一法是造 成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文制宜、因人制 宜、因需制宜,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常有新鲜之感。如: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果都要学生查字典理解, 学生必然感到枯燥,教师可因词而异,有的可采用词素解词法,有的可用近义比较法,有的可用演示法,有的 可用联系上下文或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解决等等。在具体阅读时,也要避免“千课一面”的模式,因课因人而宜 ,有的可直入重点,中间突破;有的可篇末入手,逆推导读;有的可抓住一点,辐射全文。这样,变单为众, 从而形成生动活泼、有情有趣的学习气氛,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三、注重学法传授,让学生会学

加强学法指导,

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7

现代教学论认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知探索未知, 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 学生的学习应该以学生自己为本, 教师教学时应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让课堂“活”起来, 使学生动起来。

如何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 培养运用能力, 提高思想觉悟, 即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呢? 其重要诀窍是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一、乐学是成功教学的前提

达尔文在自传中写道:“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就会主动而深入地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 ”实际教学中最怕的就是教师一厢情愿, 讲得海阔天空, 天花乱坠, 学生却无动于衷, 昏昏欲睡。 “读书无疑者, 须教有疑, 有疑者却要无疑, 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子语类》) 。 教师的首要职责是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往往来自于疑虑。 如何使学生由“无疑—无趣”到“有疑—有趣”, 产生学习动机和欲望, 这是在备课中要下的第一个工夫。

从理论上讲, 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节课所涉及的内容都和现实生活和客观世界有密切的关系。 但是学生对实践中各种司空见惯的事物和现象不一定都能做出正确的解释, 以致不假思索, 甚至想当然。 各门学科知识是对这些事物和现象的科学认识和总结。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选择现实生活中同学们比较熟悉、社会上比较流行的热门现象引入课题, 进一步提出问题, 让学生思考。 这时候学生就会欲说难言, 似懂非懂, 产生强烈的求职欲望, 这样学生的兴趣就得到了充分激发。 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说:“兴趣能把精力集中到一点, 其力量好比炸药, 立即把障碍物炸得干干净净。 ”

古人说“亲其师, 信其道。 ”这就是说教师可亲可敬, 学生才愿意接受他的教诲。 在教学过程中, 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 需要融洽的师生感情作基础。 教师用充满感情、亲切的语言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带领学生积极思维, 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倡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 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 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即使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兴趣和能力,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活动, 使学生乐学。

近年来, 各地推广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有十分相似的一点, 即不管是情景教学还是愉快教学, 不管是诱思探究还是启发式教学, 都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 都要把学生由消极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我要学”。

二、会学是成功教学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仅仅是成功教学的开头。 教学中趁热打铁, 把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实际行动;教师就要及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层层深入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目的性和时效性, 教师要设置更具体、更详细的疑难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这样会使学生的兴趣持久化, 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通过阅读, 学生对一些实际问题能够初步用理论知识解释和解决, 这就既掌握了知识, 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紧接着,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 教师联系实际举出大量实例,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 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感性问题的能力, 最终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提高认识和觉悟。

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不管哪一个环节 (预习、上课、作业、复习) , 都要鼓励学生理论联系联系实际, 对现实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然后试着用课本里的知识解释;要养成爱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习惯。 当大千世界各种奥秘被学生一个一个揭示后, 就会激发他们的成就感,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

古人云:“授人之鱼, 不如授人以渔。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给他们学习方法, 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 最后过渡到“会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学习的途径之一,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 看懂书上的语言表达方式, 抓住重要的词和句, 依据自学提纲, 寻找答案,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为主体独立参与学习, 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基础。

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是只注重传授知识, 而忽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觉悟,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只会死记硬背, 死读书, 高分低能, 造成学生畸形片面发展, 也不利于社会发展。 实践证明, 教会学生活学活用不仅有利于学习水平的提高, 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勤学是成功教学的保障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素质教育下的乐学、会学都是建立在勤学基础上的, 因为坚韧的毅力、顽强的意志、不怕挫折的精神是对学生进行品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素质教育并不排斥勤学、苦学。

素质教育下要处理好苦学和乐学的关系, 应试教育下的苦学就是“题海战、疲劳战”, 真是“苦海无边”。 素质教育要求做到以苦为乐, 苦中有乐, 通过大量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 既增长了知识, 又提高了能力, 使学生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乐此不疲。

素质教育对“勤学”有了新的内涵:勤学不是古板的封闭式“头悬梁、锥刺骨”, 而是要积极、开放。 不仅要勤看、勤想, 而且要勤说、勤做, 把课堂有效地向课外、校外延伸, 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提高操作能力、对话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不仅拓宽了知识面, 而且把书本上僵死的条理, 变成了鲜活的知识。

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8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 明确任务 激发兴趣

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就是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意学习。实践表明,有意学习和无意学习的效果存在极大的差异。如果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积极地参与学习,保持良好额注意及情绪状态,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明确任务?一般采用的是下列三种方法。第一种,开宗明义法:教师在每节课开始时,挂出小黑板(或是口头讲述)揭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让学生看清、记住。第二种,筛选讨论法:教师把学生预习课文或自学后提出的不懂的地方,加以筛选,结合文章的重点、难点,抓住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习。第三种,分布揭示法:教师不是一上课就和盘托出,而是随着学习过程的展开,相机分布揭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同教学目标,以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创造性地学好语文的重要心里品质之一,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做到“学有所乐,达到“学有所获”。

二、 培养质疑能力 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从矛盾开始,而这个矛盾以往都由教师想当然的揭示:你们学生不明白哪些,我教师就教哪些。这样一来,容易出现课堂上教师问得多,讲得多,学生重复机械被动接受的多,这也是语文科教学一直耗时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问题,学生通读课文后能自己解决,就可指导学生自己去看,以读代讲。

课堂教学素质化是以学生为核心的,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的矛盾应由学生自己提出“我知道(懂得)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多思、爱思、深思,使其“于无疑处生疑”是教学成功的标志。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提倡、鼓励、引导。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

培养质疑能力,要坚持正面引导,以表扬为主。对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固然要加以表扬,对提出质量不高的问题的学生,也要加以鼓励,肯定他们的积极态度。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提出了使自己不满意的问题就批评甚至训斥。要知道,一旦挫伤。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质疑能力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教师要把学生的质疑问题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课内必须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无论讲课过程中或在讲课之后,都可以提问,使学生逐渐养成“好问”的习惯。

问题提出来了,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争论,靠集体的智慧解决难题,使学生体验到集体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加强学生自评和互评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发表独创性意见,勇于自我评价,使竞争与合作,个人与集体的自主构建巧妙地统一起来,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导”将起大作用,导说,导辩,最后教师还要适时小结,去粗存精,统一认识,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长足发展。

三、 善于架梯 展现过程

所谓“架梯”,指的是教师要积极,有效地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享受陈功的愉悦。“乐学教育”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提问时要考虑分析学生回答的思维出发点,然后相机引导。

学生回答不完整或有错,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重新思维,重新认识,由不懂到懂,这就是展现训练过程。展现训练过程是每一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素质教育的“面相全体”性原则要求教师不能遗漏了那些差生,教师就要设计方法,比如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降低问题的坡度(即前提所及的“架梯”)让学生循环渐进地逐步弄清楚。那种把结果和盘托给学生的“好心”做法,是有损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的。

发展训练过程,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前发展相结合。比如理解课文,有着三个层次:第一层,表层性理解,就是知道课文说的“是什么”回答问题只是复述课文中的内容;第二层,解释性理解,就是懂得课文内容中锁隐含的“为什么”,能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能概括出课文举一反三。乃至发表自己的新见解。有不少教师就设计不同层次的提问,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在布置作业时,还可设计“弹性作业”,不同层次学生有相应的作业要求,这样做到目标多元化,更是“面相全体”的提现。

上一篇:高速公路收费员个人心得体会下一篇:浅谈我对新农保工作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