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欺凌的预防(通用11篇)
树立文明新风,共建和谐校园;维护校园安全,创建平安环境。
好少年=文明+价值+爱心+力量
文明在于细节处理,安全在于未然防患。
坚持以人为本,共创美好校园。
留心捡起是的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
关注生命、关注安全、关注稳定
创建“平安校园”,争做文明员工。
增强法制观念,提高防范意识。
共建安全稳定和谐美丽校园。
积小安为大安,平安建设铸心间。
为了师生员工的安全幸福,请积极参与校园平安建设。
师生携手共建“平安和谐校园”。
积极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给师生员工以正义感、安全感。
建设平安校园,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平安校园,共创美好家园;
抓平安创建、保治安稳定、促社会和谐;
建设平安校园,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建设平安校园,打造平安生活;
扎扎实实抓创建,平平安安每一天。
人人创平安,平安为人人。
建设平安校园,优化育人环境;
整治隐患,强化管理,努力营造安全生产生活环境;
营造校园安全氛围,创造温馨学习环境。
维护校园安全,营造和谐环境。
维护你我安全,共创和谐校园。
多一句文明用语,增一缕校园春风。
学海拼搏,需注意安全;寒窗苦读,应畅谈文明。
一起建和谐校园,互相帮助显爱心。
你我文明一小步,校园文明一大步。
安全与文明携手,健康与美丽同行。
老师是我们难求的知己,校园是我们温馨的家园。
健康――谱写人生之路;安全――唱响生命之歌;文明――点燃心灵之窗。
和谐校园,你我共建;平安校园,你我共享。
顺手捡起的是一片纸屑,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是一块污迹,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
真心真爱献出来,上下友爱创未来。
鸟儿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鲜花因芬芳而美丽,校园因文明而将更加进步。
让健康与我们相随,让懂事与我们相伴;让聪明与我们相拥,让可爱与我们相依。
增强师生防范意识,营造校园安全环境。
相亲相敬与相知,尽显和平真意义。
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兴办人民满意教育。
和谐―唱响生命之歌;文明―点燃心灵之窗。
同窗同心同条船,并肩并行乐与悲。
同学相处是缘分,礼让三分解矛盾。
手中有爱花似锦,足下留情草如茵。
安全意识,时时具备不可忘;文明之道,刻刻铭记你我心。
校园暴力要不得,共建美好创和谐。
百善文明为先,万事安全为重。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但她却是最珍贵的事情。
关键词:挪威,校园欺凌,预防项目,教育法
挪威对校园欺凌的规制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政府通过教育立法明确规定学校有义务确保学生免受欺凌,学校必须构筑能够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行为的系统。挪威是世界上最早全面预防和规制校园欺凌的国家,大学和社会科研机构注重校园欺凌预防项目的开发活动,各学校根据自己的需要引入其中一个或多个项目加以实施。校园欺凌预防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欺凌现象明显减少,挪威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校园欺凌预防代表性国家,欺凌预防项目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很多国家借鉴挪威建立了欺凌预防项目。在挪威众多的校园欺凌预防项目中,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共同点表现为注重学生和家长的参与作用,从全校层面建构预防体系,强化教师对校园欺凌的预防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项目实施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杜绝或减少欺凌现象,实现教育法上的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从挪威众多校园欺凌预防项目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4个进行研究,考察这些项目的主要内容以及实施情况,并对预防项目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一、校园欺凌发生状况及其立法
在挪威,校园欺凌被定义为一名或数名学生经常或反复地对其他学生实施的使其感到精神痛苦或不愉快的行为,这些行为既包括直接的暴力行为,也包括言语、歧视、排挤等非直接暴力行为。挪威对校园欺凌问题的关注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当时较为有名的研究者为奥卢维斯(Dan Olweus)教授。1983年,挪威发生3名小学生因遭受严重校园欺凌而自杀的事件,新闻媒体对该事件进行了大量报道,致使校园欺凌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受社会舆论影响,教育部在全国开展校园欺凌预防宣传活动的同时,还组织专家学者在全国进行调查,从总体上把握中小学校园欺凌具体状况,奥卢维斯为调查活动的负责人。[1]通过对挪威13万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9%的学生经常遭受欺凌,7%的学生经常对他人实施欺凌,5%的学生每周至少遭受一次以上欺凌。欺凌行为多为身体攻击,实施者主要为男学生,受害者的年龄往往比加害者小。在中小学,共同特点是随着年级的提高,欺凌现象有减少趋势,但学校和班级规模与欺凌行为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无对应关系,实施欺凌行为者存在成绩不佳或遭遇挫折现象并不明显。[2]
1990年之后,奥卢维斯扩大了研究范围,将引起精神痛苦的非直接且经常实施的非暴力行为视为欺凌现象,称为“间接性攻击”或“关系型攻击”。奥卢维斯还专门就非直接暴力型的欺凌现象进行全国性调查,结果显示:谩骂和嘲弄、造谣、在他人物品上乱涂乱画、排挤、蔑视、索要财物这些现象非常严重。[3]为了把握校园欺凌实际状态,目前,挪威每年都进行校园欺凌调查,其中第7学年(小学最高年级)、第10学年(前期中等教育学校最高学年,相当于我国的初三)、第11学年(后期中等教育学校的第一学年,相当于我国的高一)的学生有义务接受调查,其他年级的学生是否回答调查问题可自由选择。挪威每年大约有40万名学生接受调查,调查不仅仅询问学生是否遭受或实施欺凌行为,还会了解发生的场所和频度、学校是否采取应对措施等。2010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每月遭受2~3次以上欺凌的学生有7.3%,2013年调查结果下降至4.3%。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实施欺凌的行为不断出现,对于较为严重的欺凌行为,一些学校与警察进行合作,由警察确定行为实施者,甚至可以由警察传唤欺凌行为实施者和其监护人。也有一些学校为了预防网络欺凌行为,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但不允许学校没收学生的手机。
鉴于校园欺凌问题的严重性,很多机构积极参与校园欺凌预防和规制活动。教育部分别面向学校和学生家长制作宣传手册并免费发放,还通过将发生的实际事例制作成DVD宣传校园欺凌预防的意义,对校园欺凌定期进行全国性的实地调查。“教会、教育及研究局”以及“儿童家庭局”也参与校园欺凌预防活动,制作教师指南以及预防欺凌学生的教材发放给全国的学校。儿童人权监察官和儿童精神卫生机构设置校园欺凌热线电话,收集相关信息并采取相应的行动。2002年,挪威政府总理、全国教师协会、各区反欺凌联盟、全国家长协会和儿童监察官代表共同发表《反欺凌宣言》,正式结成全国反欺凌联盟,决心根绝校园欺凌。大学或社会的研究机构注重校园欺凌预防项目的开发,设置具体的实施项目供学校选择,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或多种实施项目,但政府不得强制要求学校实施某一项目,因为这违反了学校教育自主权。
挪威1998年制定了《教育法》,取代了此前分散性的不同立法。[4]《教育法》对基础教育和前期中等教育的教育目的、接受教育的权利等作出规定。挪威的学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社会知识的提升,而校园欺凌行为会影响学校创造这样的学习环境,更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2003年,挪威修改《教育法》,此次修改追加“学生的学校环境”一章,规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是学校的义务,学校环境包括“心理社会环境”,即学校应当为每个学生创造使其感到安全、放心且具有社会归属感的环境。为了创造这样的环境,学校应保护学生不受侮辱性言语及其他欺凌、歧视、暴力、人种歧视等行为的侵害。[5]学校必须构筑能够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行为的系统。《公平性别法》中亦有禁止欺凌的规定,该法规定使他人陷入性别歧视是违法行为,教育机构负责人有义务努力防止机构中发生性别歧视。当学生因性别遭受他人长期歧视时,这一歧视行为实际上属于使他人感到痛苦的欺凌行为,因此,学校应当依据法律规定采取措施避免性别歧视行为的发生。另外,挪威的《幼儿园法》也有禁止欺凌行为的相关规定。该法规定:要通过幼儿园的培养和学习,让儿童学会尊重他人人格以及理解公平、自由、宽容等。《幼儿园作用基本计划》中还明确规定了幼儿园积极开展预防欺凌和应对暴力的活动职责。
二、推进教育立法实施的校园欺凌预防项目
(一)奥卢维斯校园欺凌预防项目
针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较为严重这一现实,社会各界呼吁政府和学校能够有效解决校园欺凌问题。教育立法也要求学校必须构筑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预防欺凌行为。在这一背景下,奥卢维斯经过一系列研究,设计出一套预防校园欺凌的实施方案。当某一学校决定导入奥卢维斯项目时,需要对学校教师进行一年半的项目实施培训;为了提高教师和家长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的能力,项目开发者还向教师和家长配送指导手册。项目实施一年半后,会对实施结果进行定期检测。为了提升项目实施效果,每3年向学校派出一次项目实施指导员,检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6]
奥卢维斯校园欺凌预防项目注重从学校、班级、个人三个层面采取相关措施。在学校层面,要求学校首先进行校园欺凌的调查,把握欺凌现象的详细信息。调查采取无记名方式进行,通过调查了解欺凌现象发生状况。其次,学校召开全校会议,参会人员包括校长、教师、学校委托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家长和学生代表。参会人员对学校预防对策进行讨论,决定具体的实施措施。再者,学校要改善课间和午休时间的监督方法,老师和学生共同度过课间和午休时间,减少欺凌事件的发生,构筑迅速应对欺凌行为的环境。最后,学校设置校园欺凌热线电话。考虑到欺凌行为的被害人不愿意直接向教师报告境遇(害怕报告后遭受更严重的欺凌)的现实,学校设置能让受害者及时进行咨询的热线电话,可以匿名反映相关问题。在班级层面上,奥卢维斯预防项目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确立班级行为规则,让班级所有同学关心欺凌问题。首先,确立班级规则。通过召开班会方式,由学生自己讨论确立怎样的班级规则,班会上就人际关系进行讨论,留出一定时间讨论校园欺凌问题,提高预防欺凌行为的意识。其次,建立共同学习制度。班级中建立学习小组制度,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接纳的态度,增加学生间友好交流的机会,构筑良好的班级关系。在个人层面,奥卢维斯预防项目包括:(1)教师与欺凌行为实施者交谈。发现班级内发生欺凌行为时,班主任立即与欺凌行为实施者交谈,若其未改变态度,可召集校长和学生家长共同商讨解决办法。(2)与受害者交谈。大多数受害者出于事态恶化之担忧,往往对欺凌行为甘于忍受,不向教师申告。保护受害者是学校的义务,因此,教师应当经常与受害者交流,与受害者建立起信赖关系,使受害者能够直接告知欺凌事态发展状况。(3)与学生家长交谈。教师与欺凌行为实施者和受害者的家长取得联系,将学生在校的表现信息传达给家长。通过与家长之间建立密切合作关系,有效预防校园欺凌。
奥卢维斯预防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7]导入这一项目的学校在项目实施两年内,欺凌现象减少一半,直接暴力行为和非直接暴力欺凌事件均有所下降,项目实施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预防项目的实施使反社会行为(盗窃、饮酒、斗殴等)和逃学现象也明显减少,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对学校的态度、学校及班级秩序和环境等获得改善,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满意度提升。[8]
(二)零容忍欺凌预防项目
该项目是由挪威斯塔万格大学学者于2003年开发的,超过146所中小学引入该项目。该项目注重教师的权威和班级的凝聚力,提高教师对班级的控制力。项目研发者认为,在预防欺凌方面,如果教师的控制力不足、支持度较低,将使班级的凝聚力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更多欺凌行为的发生。[9]该项目注重培养教师认识校园欺凌、解决欺凌现象、预防欺凌的发生,创造学校日常生活中不发生欺凌的环境这几项能力。此外,还注重创造无欺凌校园环境过程中学生和家长的积极参与作用。[10]引入该项目的学校会成立校园欺凌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校长、教师、家长和学生。实施该项目的所有学校被混编进一个3~5所学校组成的项目组,项目组通过召开研讨会,交流和分析项目实施中获得的信息。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专门建立的平台,以电子邮件或电话等方式获得相关协助。项目研发者向学校颁发《项目指导书》,通过书面、视频或动画资料指导学校实施项目。
零容忍项目大致包括预警和干预两个阶段,主要内容包括:(1)防止欺凌;(2)把握现状(实施调查);(3)发现欺凌行为立即解决;(4)发动学生持续、有组织地预防欺凌。在欺凌行为预警阶段,学校干预人员利用该项目的“筛选标准”识别学生的违规行为并及时纠正;建立匿名报告系统,鼓励学生及时报告欺凌行为,学校将相关行为录入欺凌报告系统。教师在授课中尽量采用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学生探讨欺凌问题,定期召开反欺凌主题班会,引导和干预学生预防和远离欺凌,向学生灌输反欺凌的坚决态度。强化教师的权威模式,通过这一模式增进团队凝聚力,增进学生亲社会、关注学业以及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课间休息时,值班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佩戴“零欺凌”的标志,并穿上黄色反光背心巡视校园,以强化工作人员的权威,并确保及早发现欺凌行为。
当发现欺凌行为时,学校立即召开1~3次的会议进行及时干预。派专门的心理教师跟进受害者,确保受害者心理得到及时抚慰,并告知应对欺凌的具体做法。如果欺凌者没有得到有效处理,校方会尽快联系欺凌者、受欺凌者以及双方家长。紧接着教师和欺凌行为实施者单独会谈,如果有多名欺凌行为实施者,则一一单独面谈,同时也通知家长参加。学校教师在积极与受害者及家长沟通的基础上,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确定解决方法后,将由心理工作者介入,看护受害者,时间在1~2个月内。心理工作者的介入是为了对受害人进行心理干预,稳定其心理情绪。
(三)儿童行动挪威中心的预防项目
儿童行动挪威中心是奥斯陆大学下属机构,主要从事推进儿童健全发展的学术研究工作。儿童行动挪威中心针对校园欺凌问题设计出旨在预防欺凌的全校积极行为支持(School-Wide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项目,该项目有以下特点:基于对学校欺凌行为调查后的结果制定规则;采取灵活的推动措施;从全校层面构筑预防措施框架;提升教师的能力;让学生掌握社会的行动和学习能力。该项目预达到的目标包括:构筑学校安全和健康的社会环境;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防止并应对欺凌行为;全部教师进行研修;让家长参与活动。截至2014年,挪威有215所中小学选择实施该项目,占所有学校的7%左右。学校若选择实施该项目(选择实施其他预防项目亦相同),必须经过学校全部教师的80%以上同意,校长不能擅自决定实施一个涉及全校利益的计划。一旦选择实施该项目,儿童行动挪威中心将派出人员到学校为其培训项目实施指导员,项目实施指导员津贴由政府支付。导入该项目时,项目管理者注重与学校建立良好协作关系,为学校培养预防校园欺凌的专业人士,力争欺凌预防项目可持续开展。项目管理者极为关注项目开展的效果,学校也积极反馈相关信息。实施该项目时,充分利用学校信息系统,有计划地推进每个学生参与项目的实施,在获得学校和全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采取欺凌预防行动。
该项目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针对全体学生状况,由教师讨论在欺凌行为预防和应对方面预达到的措施水准,确立可行的相关规则。第二阶段为选定5%~10%的学生实施辅助性介入,确定处于遭受欺凌状态的学生,根据学生需求采取相关措施。第三阶段选择1%~8%的学生进行集中介入,集中开展社会关系训练和情绪控制训练,依据个别指导计划进行支援。2007年,挪威选择28所实施SWPBS项目和20所未实行该项目的学校进行对比性调查研究,测试SWPBS实施效果。结果显示,该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教师能够较好应对相关问题;教师惩罚学生现象减少,而对学生给予鼓励的情形增加,SWPBS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四)学校仲裁所项目
学校仲裁所项目是由挪威学校仲裁所制度研究会开发的,仅在奥斯陆市就有43所中小学引入该项目(该市共有170所中小学校)。在挪威,各学校是否导入这一制度必须由学校召开民众会议决定,教育行政机关和校长无权擅自决定引入这一制度。学校仲裁所对于学生之间发生的争执通过具有学生身份的仲裁员介入,促成以协商或和解方式化解矛盾,属于修复关系的应对方法,对于预防校园欺凌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派出教师负责仲裁所的管理工作,并负责从学生中选任仲裁员,仲裁员应当具有良好的个人能力,不得有实施欺凌行为的表现,否则,将不被学生信任。在发生争执或欺凌事件后,学生双方可以协商将纠纷提交学校仲裁所解决。仲裁员与当事人进行交谈,促成当事人进行和解。达成和解时制作和解协议书,在其后的1~2周时间内,确认合意内容履行情况,若未履行合意内容,将再次与当事人进行交谈。总之,在校园欺凌校内仲裁方面,仲裁员并不积极寻求问题解决方法,即仲裁员本身并不提出纠纷解决方案,而是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双方自主达成合意。学校仲裁所制度发挥着社会知识训练窗口的作用,有利于修复学生之间的关系,预防新问题发生,降低社会本身所具有的各种风险。特别有意义的是,参与仲裁能够让学生感受自己的责任,通过选择最佳的方法与他人建立关系,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目前,引入仲裁所的学校在制度运营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仲裁经验。学校仲裁所比较注重个案一对一的纠纷解决方式,今后有必要研究如何发挥校园欺凌预防和应对功能。另外,对于担任仲裁员的学生来说,一边学习一边解决纠纷,致使一些学生担心会影响学习。一些学校呼吁挪威仲裁所配置专职教师,因为仲裁所事务的老师因教学或其他任务,每周只能有几个小时间用于仲裁所管理事务。对此,有必要配备专任教师详细记录仲裁件数、内容、处理方法,并研究如何借助仲裁有效预防欺凌现象。
三、校园欺凌预防项目特点分析
(一)项目开发由社会科研机构完成
挪威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并没有建立全国统一的欺凌预防项目来强制实施,各中小学也不设计各自的欺凌预防项目,社会科研机构则承担起相关项目的研发工作。欺凌预防项目研发需要汇集大量的实证数据,并且要检视项目实施状况,根据实施情况调整项目实施方式。特别重要的是,欺凌预防项目研发涉及青少年心理状况的真实把握,需要研究者具有心理学知识,而这对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以及中小学校来说,要完成此类项目研发存在极大困难,因此,社会团体或科研机构在此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本文所介绍的四个欺凌预防项目,有三个是由大学学者研究开发的,可见大学下属的科研机构在项目研发上功不可没。
(二)项目的导入由学校自主选择
挪威教育法把为中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确定为学校的法定义务,学校必须通过有效手段预防和规制欺凌行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这意味着为了落实教育法,中小学必须导入某一欺凌预防项目加以实施。但是,在注重学校教育自主权的挪威,导入哪一项目由学校以民主方式做出选择,教育行政管理机关以及校长不得强制决定导入某一项目。由学校以民主方式自主选择存在两个优点,一是有利于学校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欺凌预防项目,保障项目可持续实施;二是确保教师拥有实施项目的积极性,因为教师一旦选择某一项目,表明对该项目给予认可,并拥有实施的热情。
(三)注重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参与
挪威校园欺凌预防项目在实施上特别注重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参与,而不是仅凭教师的力量预防欺凌行为。挪威教育法在“教育目的”一章中规定,教育必须重视创造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庭之间良好的协同关系。基础教育应当获得家庭的协同和理解,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能够使精神和身体获得良好发展的一般知识。在“学校环境”一章中规定要促进学生参与完善学校环境的工作;中小学设置的学生会及家长会有获取完善学校环境方面的信息及表明意见的权利。由此看出,欺凌预防项目开发者以及项目实施的学校必须在尊重教育法基础上研发和实施项目,因为,学校实施某一欺凌预防项目属于开展教育活动,必须遵守教育法的规定。而从实践中看,注重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不仅符合教育法的教育目的,还能够确保项目的实施取得实质性效果。
(四)项目开发者提供项目实施方面的指导并注重实施效果的调研工作
学校一旦决定导入某一欺凌预防项目,项目开发者将派出人员对教师进行专门培训,让教师掌握实施中的关键问题,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实施欺凌预防项目属于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之一,但与一般的教育课程不同,需要项目实施者具有高度的组织、协调、沟通、处理问题的能力,而这一能力的获得需要经过专门指导方能实现。因此,学校决定导入某一项目后,项目研发者需要利用一定时间培养教师项目实施能力,挪威政府对相关培训给予资金上的援助。
为了了解项目的实施是否能够取得预期效果,项目开发者定期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实证数据把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何完善实施方法。学校导入任何一个欺凌预防项目,是要创造无欺凌行为的学校环境,如果实施结果不能有效减少欺凌现象,学校将中止项目的实施。故而,一方面,学校本身及时向项目研发者反馈实施情况,研发者也针对学生定期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欺凌行为发生率、行为特点、加害人及受害人特征等,通过相关实证数据观察实施效果。
(五)欺凌预防项目重在预防而不是惩戒
欺凌预防项目非由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制定,而是由大学科研机构或民间组织开发出来的,因而,内容上不能针对欺凌行为实施者规定制裁方法。在发现欺凌行为时,教师分别与行为实施者及受害者进行面谈,必要时由心理咨询家介入,提供心理咨询。经过与家长沟通后采取应对措施,恢复加害者与受害者的关系。教师若想处罚欺凌行为实施者,仅可以根据校规(挪威中小学均制定自己的校规)或者教育行政管理机关的规定采取处罚措施,但这些处罚方法绝对不是来自于欺凌预防项目本身。由此可以看出,挪威欺凌预防项目并不是以处罚为手段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来预防欺凌现象,而是通过“讨论”、“沟通”、“交流”等方法让学生意识到欺凌行为的危害性、构筑良好人际关系的意义、遵守规则的必要性等,进而减少欺凌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华珍,何子丹.关于国外校园欺负行为的干预经验研究及其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09,(8):4~8.
[2]Dan Olweus,Bullying at School: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Can Do,Oxford,Blackwell,1993.15.
[3]森田洋司.いじめの国際比較研究:日本、イギリス、オランダ、ノルウェーの調査分析[M].东京:金子書房,2001.57.
[4]吴雪萍,史鋫娟.挪威基础教育改革评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1):1-7.
[5]北川邦一.ノルウェー教育法――公布約12年近くを経た主たる改正内容[EB/OL].ins.jp.org/11919kitaga-kyouikuhou.pdf,2016-05-06。
[6]Erling Roland.Bullying in School:Three National Innovations in Norwegian Schools in 15years,Aggressive Behavior,2001,(26):135~143.
[7]Roland,E.Bullying:A Developing Tradition of Research and Management.in D.Tattum ed.,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Bullying,Oxford,Heinemann Educational.1993.15-30.
[8]日本全国都道府県教育長協議会総合部会.諸外国におけるいじめ問題への対応[M].东京:全国都道府県教育委員会連合会,2015.25.
[9]李峰,史东芳.挪威反校园欺凌“零容忍方案”研究述评[J].教育导刊,2015,(2):91-95.
校园恶性欺凌事件屡有发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基于未成年人的特殊性,校园欺凌行为的预防应该从更长远着手,推行规则教育。多年来,与知识教育相比,我们的规则教育严重缺失。虽然有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但内容相对简单,宣示性的内容较多,且缺乏对各种情形后果模式的设定。除此之外,在学校中,越来越多的老师“不敢”轻易批评学生,“不敢”指出学生在行为规则上的错误。而规则意识正是在不断矫正错误的过程中被强化的,没有批评和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一些家长来说,也需要改变对学习成绩的过分强调,提高对子女规则教育的重视,不能把这一责任全部推到学校。总之,应该通过建立一套行为规则及其教育体系,激励家庭、学校和社会承担应有的教育责任。
——应飞虎(据《人民日报》)
规范“顶岗实习”是维护职业教育尊严
近几年,职业教育最受诟病的问题之一,就是职校、技校打着“顶岗实习”“社会实践”“体验式教学”等旗号,把学生“输送”给企业充当廉价劳动力。此次教育部等5部门下达管理规定,明令叫停这种现象,实属必要。发展职业教育,首先要维护职业教育尊严,核心之举就在于重塑以教育对象为本、以教育效果为重的理念和原则。当前,职校学生和学校之间的关系比较失衡,在多数关于“血汗实习”的新闻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所遭受的严苛对待,但却鲜见他们的抗议或反击。个别学校动辄以“取消毕业资格”为要挟,学生、家长多数选择了忍气吞声。这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年人来说,危害更甚于对他们体力和时间的剥夺。因为,没有被真正尊重过的学生,也很难学会尊重规则、尊重教育、尊重职业、尊重社会。
——刘采萍(据《光明日报》)
农村教育的优势是“乡土味”
“农村教育如果跟着城市跑,永远也跑不赢。”近日,乡土味渐渐淡了的农村教育又一次引发人们热议,不少专家和乡村教师表示,城乡教育同质化使得农村学校难以与当地农村社区相融合,所教授的内容和所要求的教学条件都脱离农村教育现实,没有为普通的农村学生设计好人生出路,致使他们很难有办法走出乡村。当前,城乡教育的确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学校教育质量与内涵管理的差距依然存在。要打破这一窘境,必须破除城乡教育同质化发展的错误倾向。农村教育最大的优势是乡土资源,而这恰恰是城市学校无可比拟的。教育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对等,“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而立足农村教育实际,充分发挥农村教育的潜在优势,着力办好具有农村特色的优质教育,不失为破解农村教育困境的重要途径。
——梁好(据《中国教师报》)
教会孩子“见义智为”更重要
两个小伙伴被冲到河心,9岁小学生去救人而失去生命,你赞同这种做法吗?近日,广州天河区一所小学布置了这样一份德育测试作业,引发媒体和网友关注。作为未成年人,面对突发的危险情况,一是缺乏对危险情况的正确判断,二来可能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贸然行动。这种“勇”是鲁莽,不值得提倡,只会带来更大的危险,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比起是否宣扬未成年人见义勇为的行为,我们更应注重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面对突发情况,如果每个孩子都有丰富的自救知识和较强的自救能力,悲剧发生的概率自然会减少。只有每个孩子先学会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安全,才有底气和勇气见义勇为。尽管每个人都崇拜见义勇为的英雄,但我们不希望孩子们为了当英雄而白白牺牲了自己,“见义智为”才是他们最理性的选择。
——谢槿柯(据《中国教育报》)
近年来,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根据上级要求,特制订《实验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望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严格执行。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校园欺凌(暴力)。
一、治理目的:通过专项治理和日常教育,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二、治理范围:在校生,在校园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上、放学途中。
三、领导小组: 组 长:洪小平(校长)
副组长:张云龙
赵平
(副校长)成 员:全体教师
四、校园欺凌专项整治责任
1、开展教育。各责任人在各自的责任范围内,要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请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
2、加强预防。各责任人在各自的责任范围内要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
3、及时处理。各责任人在各自的责任范围内,要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严肃处理实施欺凌的学生。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4、监督指导。各责任人在各自的责任范围内,要加强对学校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指导和检查。学校督导室要对学校的专项治理全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与第一责任人、各责任人沟通,做好记录,必要时向大丰教育局督导部门报告。
5、班主任责任:班主任直接与学生接触,最能及时把握学生动态,一要利用一切可能机会,对学生加强安全法制教育,把欺凌行为遏制在萌芽之中;二要深入到学生中,及时了解学生中发生的欺凌事件和行为,及时处理,及时向校部责任人汇报。
五、奖惩 学校将对不负责任,玩忽职守,造成不良后果的欺凌事件的责任人在评比、晋升、绩效等方面,根据学校考核制度予以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报上级纪检部门、司法机关予以处理。对在教育、预防、发现、处理校园欺凌事件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责任人,根据学校考核制度予以奖励。
雨城区实验小学
为切实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工作,有效预防校园欺凌事件,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反校园欺凌”的意识,构建平安友善,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近日,我校开展了“防校园欺凌”系列专题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加强领导,责任落实。该校制定了防治学生欺凌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召开了防治校园欺凌专项工作会议,将防治校园欺凌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管理环节。并强调了教职员工的师德师风教育,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绝不允许教师及其他人员成为校园欺凌事件的参与者。
加强宣传,教育到位。学该校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有关校园欺凌的常识,进一步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学会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同时教育学生要不断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做欺凌之事,不当欺凌之人。
加强督查,积极防控。一是各班教认真摸排和及时处理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对个别学生加强心理疏导和干预,做好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工作,力求从源头上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发生。二是视频监控全覆盖,专人值守,全时段监控,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
实施方案
近年来,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为加强对此类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根椐《国务院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整治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6】22号)和中心学校的工作要求,我校决定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经研究,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治理目的
通过专项治理,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二、治理范围
本校全体学生
三、成立专项治理工作小组
组长:苟天茂
成员:全体教师
四、工作安排
本次专项治理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7年3月—7月
1.开展专题教育。要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切实使学生认识到校园欺凌事件的危害性和不良影响。学校要组织教职工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进行集中学习。要召开一次家长会,加强家校联系,重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共同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每月要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进一步抓好品德、心理健康、安全和法制教育。
2.完善制度措施。要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细化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校园日常巡查机制。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
3.加强预防工作。要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全面完善校内防控体系。要建立常态化学生心理疏导机制,充分利用学校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适时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4.及时排查处理。要开展全面排查,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查找可能发生校园欺凌事件的隐患。按照一岗双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要及时发现、调查处理校园欺凌事件,严肃处理实施欺凌的学生。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第二阶段:2017年9月—12月
我校要对专项治理第一阶段专题教育情况、预防工作情况、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和处理情况等,按照要求进行全面自查和总结,于2016年9月15日前形成自查报告并报中心学校。
五、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是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促进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克服工作中的侥幸心理、麻痹心理,采取切实措施,抓好专项治理,要加强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严防因管理疏漏发生意外。
2.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健全保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确保专项治理取得实效。.把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好坏与个人的评先评优、职称评定、绩效工资挂起钩来,使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整改不彻底或专项治理期间仍发生校园欺凌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将结合履职尽责相关要求实行问责、追责。
3.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要坚持“全面覆盖、不留空挡”和“谁主管、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做好排查整治工作,强化防范措施,把各项工作任务具体化、明细化,真正落到实处,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并按照有关规定,全体教职工要及时上报安全工作信息,尤其对重大情况和突发性事件要第一时间上报,发生迟报、漏报、瞒报现象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
根据**市教育局印发的《**市防治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整治
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我区扎实开展了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现对我区教体系统防欺凌阶段性工作成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周密安排
我区印发了《**区教育体育局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攻坚月活动方案》,组织区属各校参加相关会议进行专门安排,由相关科牵头,相关职能科室共同参与,加强与公安、司法、法院等部门的联系,推动各校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坚决遏制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坚持宣传教育优先、预防为主、完善制度、及时处理,实行月报制度,及时掌握工作开展情况。
二、加强教育,自我保护
区属各校以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法治安全等内容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增社会责任感,树立注重诚信、维护正义的理念,弘扬社会正能量。学习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学会自我保护,不发生意外事故。
1.各学校开展以校园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讲座,并邀请法治副校长、警察、法官出席,通过大量鲜活的实例,进一步增强了师生对校园欺凌事件的重视程度,增强预防意识和保护意识。有专题记录、图片等材料,过程材料详实。
2.各学校将校园欺凌治理工作与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有效结合。通过国旗下讲话、班会、宣传板报等多种形式展示,使学生对校园
欺凌事件明确“什么是,为什么,怎么做”等相关问题。
3.各学校通过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体家长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相关培训,宣传国家、省市关于校园欺凌的相关政策要求,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促进校园欺凌治理工作的开展,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三、加强监管,完善制度
区教体局成立了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学校、班级层层压实责任,签订学校安全责任书,将安全工作列入考核内容。建立了专项治理情况月报制度,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紧急事件要立即上报并妥善处置,对实施欺凌的学生和相关责任人要严肃处理,对被欺凌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依法进行赔偿。
四、强化措施,防患未然
加强校园安全“三防”建设,加大投入电子监控设施,学生进入校园即进入监控范围,加强门卫、食堂等重点领域管理。区教体局、各学校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处理制度、措施、预案,明确岗位职责,公布学生救助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细致了解学生间的矛盾纠纷、心理问题,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事端苗头,引导学生沿着健康向上的人生轨迹成长。
五、强化督导,严格考核
建立了学校自查、区级核查工作制度,加强对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考核,深入学校调研、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保障了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顺利开展。在学校完成自查的基础上,围绕法制专题教育、规
章制度完善、开展自查自纠、欺凌事件发生和处理四个方面的内容对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情况进行全面督导检查。督导组深入学校、通过听取汇报、分组座谈、校园观察、查看档案资料、个别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各学校在学生中开展以校园欺凌为主题的专题教育,以及开展思想品德、心理和安全教育情况。通过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规范了学校管理,加起来法制教育,严肃了校规校纪,规范了学生行为,营造了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六、存在的问题和下步措施、安排
在校园欺凌专项治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校园欺凌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二是部分学生家长的认识不全面,成天忙于工作,认为预防校园欺凌事件是学校的事而疏于对孩子的教育。
多彩年华,我们要以笑脸面对生活,让快乐伴随成长,让烦恼成为快乐的源泉。
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我的性格非常开朗,在别人眼里是一个比较阳光的孩子。可是,因为个子矮小,经常遭到同伴的嘲笑。有一天,我在课堂上突然尿了,额头直冒冷汗。这时,下课铃响了,好多同学都回到教室了,我也跟着尿了,周围的同学几乎见不到我,就连老师都对我无可奈何,唉,我真是太不应该了。
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渐渐的变得坚强起来,我也慢慢学会了怎样去面对生活。
专项治理实施方案
为有效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维护和确保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根据国务院、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活动通知要求,结合我校七八九三个年级58各班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通过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积极主动和扎实认真地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保障校园安全、维护校园稳定、推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组织领导
组
长:杜均珩
副组长:刘彩虹
马灵虎
娄昆佑
成员: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团委、心理咨询室、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
三、责任分工
在校园欺凌专项治理中,各处室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办公室:负责有针对性加强对教师师德教育,国家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负责校园欺凌事件接待及上报等工作,统筹协调各处室校园欺凌事件工作。
教务处:负责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完善学生课堂教学安全管理措施。
政教处:负责有针对性法制教育工作,增强学生法治观念;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注重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品德提升和身心健康。强化学生安全管理,落实未成年人保护责任;做好学生间矛盾纠纷的排查及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理工作。
总务处:负责学校重点部位隐患排查及检修,配齐配全安防设施,做好学校安全设施后勤保障工作。
团委:负责加强团队工作,组织开展向真向美向善的校园社团文化活动和反校园欺凌宣传(黑板报、橱窗、征文等)工作。
心理咨询室:加强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班主任:负责组建班级安全委员会,充分调动班级安全委员的积极性,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并对本班学生间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化解。
四、工作安排
1、加强宣传教育。①9月份,集中组织全体师生开展以“反校园欺凌,建平安校园”为主题的专题教育。②10月,分三个专题,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请区公检法有关领导门到我校校开展法制教育宣讲,每月组织一场法制宣传现场会,让学生知法懂法。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加强校园环境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校会、班会、宣传语、板报、橱窗、显示屏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形成“反校园欺凌
”震慑力。出一期校园宣传橱窗,校园电子屏幕宣传,举行主题班会,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立体化宣传普及,让学生全面了解校园欺凌的相关内容。
2、完善制度机制。学校健全“反校园欺凌”管理体系,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加强法治教育,结合实际把“反校园欺凌”教育立足于长期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反欺凌宣传教育活动,并逐步构建“反校园欺凌”教育与师德教育、学生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建立长效教育机制。制定完善《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校园欺凌情况信息报告制度》,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的联动作用,注重心理咨询工作正常开展,每一个班级设立学生安全委员会,各科任教师明确教育分工,班主任及时沟通掌握情况,特别关注少数人群,学校定期召开相关学生会议,有效疏导并及时处理问题。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和优秀教师在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
3、搞好专项治理。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严肃处理实施欺凌的学生。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建立健全校园欺凌情况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敏感事件。
针对以下问题抓好专项治理:
1.叫同学侮辱性绰号,指责同学无用、侮辱其人格等;
2.对同学进行重复性的人身攻击。拳打脚踢、推撞绊倒;使用管制刀具、棍棒等攻击受害者;
3.损坏同学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裳等;
4.传播关于同学的消极谣言和闲话;
5.恐吓、威迫同学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胁受害者跟随命令;6.让同学遭遇麻烦,或令受害者招致处分;
7.分派结伙,孤立、排挤同学;
8.敲诈、强索同学金钱或物品。
五、工作要求
1、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主动、扎实、认真地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欺凌事件的工作,维护校园稳定、推进和谐校园的创建。
2、坚持防止矛盾激化的原则。对参与校园欺凌事件的学生,要坚持以教育疏导为主,教惩相辅等原则,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或初始阶段。要做到早发现、早布置、早处理,力争把事态平息在萌芽状态。
3、坚持预防为主各负其责的原则。校长对学校整体安全负责,学校各处室负责人对本处室安全负责,各班级班主任对本班学生安全负责,欺凌事件一旦发生,必须第一时间逐渐上报。对已经发生的欺凌事件,严格要求按“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
随后这位家长遇到了很多被欺负的孩子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老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地说:这帮孩子只是开了个过分的玩笑。对方家长说:小孩子淘气,不懂事。学校领导息事宁人,和稀泥,甚至指责她将事情闹大。
虽然媒体大肆的报道,各方舆论也纷纷对此事进行批评。可是问题的核心并没有解决,即学校和家庭到底应该怎样教育孩子自我保护,避免被欺负。
我上小学时,总被同桌的男同学欺负。我坐在他左边,抄笔记,写作业时,右手会不知不觉地越过他划的三八线,只要一越线他就用钢笔把我的衣服弄脏。我告老师,老师总是不痛不痒地说几句,他依旧欺负我。
我告他家长,他妈妈说:你乖,是个好孩子,他淘气不乖,不是好孩子,我们批评他。可是,第二天他会更加变本加厉的欺负我。
我委屈的哭着回家向父母诉说,我父母总说一些高屋建瓴、云里雾里的大道理,例如:让他三尺又如何,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等等八竿子够不着的理论,最后还说:你是好孩子,不要和他一般见识。
为了这个好孩子的称谓,我就必须委曲求全吗?好孩子是用来被别人欺负的吗?我无助,我痛苦,我不要做好孩子。那段时间我自暴自弃,不好好学习,不尊重老师,也不愿意与人说话。总觉得很委屈,每天一边洗衣服上的墨迹,一边默默的流泪。
终于,有件事情改变了我。
一天,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小伙伴发现了一条拇指粗细,约60公分的小蛇。淘气的男生们用小石头砸它玩,神奇的一幕发生了,谁砸它,它就露出牙齿、吐着信子扑向谁。吓得男生们四处逃窜,它从容的钻进草丛中,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我站在当场看得目瞪口呆。
当天回家洗衣服上的墨迹时,我一滴眼泪也没流。脑海里一直萦绕着那条小蛇的样子。如果,它不会自我保护,奋起抗争,对欺凌说不,那结果只有死路一条,没有谁能帮得了它,它只有自己保护自己,我要向它那样保护自己。
第二天放学,我拿了一根木棒在同桌的回家路上躲着。他哼着小曲走过时,我冲出来,用木棒朝着他的后背打了一下,他转身看见是我,抡起拳头要打。我盯着他的眼睛说:你敢打我,敢欺负我,我就会时不时的从后面打你,这次是背,下次打脑袋!说完转身就走。其实,我害怕极了,腿肚发软,心跳加速,连牙齿都在颤抖,但心中却呐喊,他只要敢冲过来打我,我就和他拼命,打不赢,也要咬他一口。
可是,他既没有说话,也没有追上来打我,只是呆呆的站在原处一动不动,直到我走远。
一、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的概念:官方解释国务院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理论的通知》指出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对学生心理、生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侵害行为。
同学们大多数认为,校园欺凌就是直接作用于身体进行打击,伤害的行为,但实际上校园欺凌还有很多表现方式,包括:
① 身体欺凌:主要包括殴打、扇耳光、挑事端,以有形力打击为暴力的夺取财物,索要财物,毁坏财物等一系列对学生身体的侵害行为这种有形力的欺凌行为最为普遍。
② 语言欺凌:包括恐吓、语言威胁、辱骂、起绰号、散布谣言、诽谤污蔑、宣扬隐私等一系列贬低评论他人,并对他人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害行为。
③ 心理欺凌:心理欺凌主要包括孤立、排挤、冷漠等一系列对学生精神造成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二、校园欺凌之现状
亲爱的同学们,因为网络与通讯多媒技术的发达,我们常常能够听到、看到越来越多的关于校园欺凌的新闻报道、事发现场视频,除了刚才视频上播放的案例外,类似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案例1:2015年6月21日,浙江省庆元一名小学生被多名初中学生关在黑屋子里暴力殴打,用香烟烫。案例2:2015年7月14日,江苏宿迁泗洪县育才中学初二学生小博(化名)被发现浑身是血地倒在学校附近,后经抢救无效后死亡。而对小博行凶的竟是几名初中生!
案例3:2016年2月2日,湖南临武三中初一女生遭多名女同学殴打,辱骂。被打女生表示,打她的人是同班同学找来的,因嫉妒她“长得好看”,她已被这名女同学打骂多次。
案例4:2016年4月23日,河北新安一名女孩遭多名少年殴打,并被逼迫下跪、甚至脱衣。旁边还有很多人围观起哄,并用手机拍照。
2016年12月,因一篇网文将北京中关村二小推上舆论浪尖。文章题目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所NO!》,这是一位家长陈述自己的孩子——北京中关村二小的10岁小学生在遭到同学霸凌,在学校厕所里被同学用尿尿的垃圾筐扣放在头上,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无法上学。
不要以为校园欺凌离我们很远,浙江大学2015年《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社会心理研究报告》表明,有89%的同学遭受过其他同学不同程度的欺凌行为,49%的学生表示对其他同学有过不同程度的欺凌行为。
三、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角色:受害者 保护者 施害者
(一)受害者应对方法:当伤害发生时,当务之急是如何保护自己,让所受伤害最小化;当伤害发生后,最重要的,则是如何避免伤害再次发生,以及如何让自己尽快走出伤害,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
A在受害当下
1、有机会逃离时:冷静面对,寻找时机,迅速逃离伤害现场,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大声呼救、或先满足对方的一些钱财需求,记住对方的相貌特征过后求助报警等。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当他在公共场合受到一群人胁迫的时候,应该采取向路人呼救求助的态度,这种办法会免去一些麻烦。真正等到事情发生之后,到了一个封闭场所里面就比较难办了。
2、逃离机会较小时:如果对方人数较多,尽量避免再次激怒打人者,最大程度减少伤害,避免硬碰硬。如果呼救或者反抗的话,可能会遭来更加激烈的一些暴力。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唯一的就是麻痹对方,顺从对方的话去说,从其言语中找出可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同时获取信任,为自己争取时间,寻找机会逃走,而不是准备在那儿忍受一切。
大声地提醒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行为,会受到法律严厉的制裁,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
3、无法逃离时:当伤害过大,无法逃离现场,则在保护好头部、心脏、下体等重要身体部位的同时,在能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大声呼喊求救。
总之,应尽量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多动脑子,有勇有谋地保护自己。
B悲剧发生后
1、及时向自己的父母、老师报告,及时报警,一定不能羞于启齿,每一个被欺凌的孩子,需要明白的是:“悲剧的发生不是你的错”。不要让不法分子留下“这个小孩好欺负”的印象,如果一味纵容他们,最终只会导致自己频频受害,陷入可怕的梦魇之中。
2、必要时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
3、心理的痛苦情绪要及时处理,比如找自己信任的长辈或专业人员倾诉内心的苦楚。
4、通过参加活动或者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来转移注意力,切不可让自己沉浸在痛苦的情绪中不可自拔,一定要告诉自己:“这只是你生活的一次成长考验,度过考验,生活只会更加美好。”
(三)日常注意
1、单低调朴素爱学习,不惹是非不赌气。穿戴和学习用品尽量低调,不要过于招摇。
2、上下学和活动时尽可能结伴而行;独自出去找同学玩时,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
3、可以适当参加自卫训练,不是为了报复,而是情况一旦恶化,让孩子有自我保护的能力总是好的。这些训练还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尊严,减小他成为受欺负者的可能。
(二)保护者应对方法:学校、老师、家长
1、老师如何应对呢?
在学校中,学生最直接面对的是教师。对孩子而言,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就是他们在校园中的“守护神”。因此,老师在应对校园欺凌中“责无旁贷”。
老师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1、平复班级其余孩子的情绪,并且引导孩子们不要对校园欺凌事件中的孩子(无论是施暴者,还是被欺凌者)存在歧视。关注受欺凌的孩子,给予更多的温暖和支持,了解孩子的需求。
2、开展情绪课程,进行简单的心理辅导工作,让孩子们学习爱惜自己的生命,爱惜他人的生命,学会正确识别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合理处理各种情绪,促进个体的心理和谐。
3、开设安全教育课程,让孩子们知道在紧急、特殊情况下如何做到自我保护。
4、对于部分自尊心较强的孩子,老师应该更多关注生活,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不在持续关注自己的受伤点(我们要相信部分个体的自我疗愈能力)。
2、学校应该如何应对呢?
学校面对的孩子是群体,不是个体。面对的家庭也是群体,而非个别。校园欺凌一旦发生,所影响的将不只是欺凌事件中的孩子和家庭,还会辐射影响到其他孩子和家庭。
1、校方在处置校园欺凌事件的过程中应当适度把握、慎之又慎,避免由于处理不当,对欺凌事件中涉及的孩子,以及校园中的其他孩子带来不利的影响。比如:为了学校名声,对欺凌事件遮掩。这样的处理方式,只会助长施暴者的嚣张气焰,让施暴者心里认为“学校是赞同我的”,让施暴者形成错误的非观念上,影响未来成长。而受害者也会因此忿忿不平,心理上受到二次伤害。其他孩子则可能会“见样学样”,对未来成长形成不良影响。
2、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后,需要切实加强学校的治安巡逻工作,加强安保工作,健全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紧急报警装置,接入公安机关、教育部门监控和报警平台,逐步建立校园安全网上巡查系统。
3、在平常的学校教育教学中,学校应当重视开展心理健康的普适性宣传工作,在针对学生的同时,还要针对家长,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指导和教育,以便让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在家庭教育中得到巩固和延展,活动形式可以是讲座、沙龙、观影。学校还可以通过宣传展板、视频等多种宣传载体营造“文明校园”,促进校园整体文化氛围建设。
4、在心理教育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寻求外面专业的心理老师,针对个体进行个案干预。针对群体开展积极的团体辅导活动,传递正能量,营造和谐氛围。
四、我国对校园欺凌的处罚
(一)处罚规定
对于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校园欺凌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斗殴的;
(二)追逐、拦截他人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
(四)其他寻衅滋事行为。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对于情节、手段恶劣,后果严重构成犯罪的校园欺凌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作出相应的刑事处罚。
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之前案例的结果:
案例1:涉事者年龄均未满14周岁,处理结果教育机构介入促成和解。案例3:涉事者年龄:均未满14周岁,处理结果双方达成调解意见。
案例4:涉事者年龄:13—16岁,处理结果2名施暴者被处行政拘留五日。其余6人被批评教育。
(判刑)案例2:涉事者年龄:均不满16周岁,处理结果几名涉案嫌疑人已被警方抓获,目前案件正被追究刑事责任。
(二)打击方向:为防治校园欺凌,我国是重拳出击 1、2016年11月1日,教育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等九部门出台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中指出:(1)对屡教不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应登记在案并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要时转入专门学校就读。(2)对构成违法犯罪的学生,必要时可由政府收容教养,或者给予相应的行政、刑事处罚,特别是对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2、2016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检察机关参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有关情况,2016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提请批准逮捕的校园涉嫌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1881人,经审查,批准逮捕1114人,不批准逮捕759人;受理移送审查起诉3697人,经审查,起诉2337人,不起诉650人。
3、前不久,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指出:要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该刑法伺候的时候绝对不要手软!
这只是重拳打击“校园欺凌”的开始,要切实减少这种不良现象,还必须要有长效的机制。比如:制定针对校园暴力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校园暴力行为法律干预;加大对施暴者监护人的惩戒,支持受害者向施暴者监护人主张精神赔偿,将学生的受处分情况及改正情况记入成长档案。
结束语:校园应当是美好的,学生在这里受到智慧启迪,被人尊重并学会尊重他人,社会期待着这些美好的点滴,能在学生离开校园后,反作用于社会,让教育成为对未来的溢价,遏制校园欺凌行为,需要全社会的联动,我们检察机关将与大家一起努力,致力于建设校园安全防控体系,为未打造安全校园保驾护航。
【小学校园欺凌的预防】推荐阅读:
何庄小学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制度09-16
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措施11-06
2018预防校园欺凌班会07-24
预防校园欺凌工作预案10-14
预防校园欺凌教育讲座01-05
预防校园欺凌,共创和谐校园演讲稿06-01
预防校园欺凌事件主题班会07-04
预防校园欺凌规章制度11-06
小学校园防欺凌教案06-03
小学校园欺凌活动方案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