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工作简介

2024-10-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机化工作简介(精选9篇)

农机化工作简介 篇1

滕州市官桥镇地处滕州南部,距城区17.5公里。是山东省中心镇,历史文化名镇,是距今7300年北辛文化发祥地,薛国故城。全镇现有人口8.1万,耕地面积4.6万亩,玉米种植面积3.6万亩。全镇拥有各类大中型农机具1200余台套,农机总动力6万余千瓦,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80%以上。

近年来,官桥镇坚持以服务“三农”为中心,以“科学发展,兴机富民”为载体,精心组织,求真务实,大力发展农机现代化,取得了显著成绩,农机化工作位居全市前列,连续三年被滕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农机化发展先进镇”荣誉称号。2010年5月被确定为 “全省农机安全示范镇”。农机站也分别获得“全市农机化工作先进单位”、“农机监理工作先进单位”、“农机培训工作先进单位”。

一、抓服务,用足补贴政策,努力提升农机装备水平。认真落实国家农机补贴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鼓励广大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补贴农机具,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整体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截止目前,全镇累计购置大型玉米收获机66台,免耕播种机28台,享受各级补助资金500余万元。为实现全镇小麦秸秆粉碎还田全覆盖,镇财政专门拿出资金购置120台秸杆粉碎机,免费为农机户加装,取得了较好效果,今年全镇小麦秸杆还田率达到100%。

二、抓示范,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业各业机械化发展。为全面推进玉米全程机械化进程,我镇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典型示范等方式,全面推进玉米机收、秸杆还田和免耕播种,大大提高了全镇玉米收、种的机械化水平,全镇整建制玉米机收、秸秆还田示范村达20个,面积1.2万亩,玉米直播率达94%以上。今年,全镇玉米机收、秸秆还田率力争达80%以上,免耕播种示范方确保2000亩。同时,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的机械化,今年6月,260亩马铃薯机械化收获示范方通过滕州市农机局、财政局联合验收,实现了由小麦、玉米机械化作业向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全面跨越。

农机化工作简介 篇2

1.逐步建设和完善农机化技术普及推广体系

首先要加强对农机化普及推广工作的领导和管理。要真正把此项工作列入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 定期研究, 并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工作中的问题。除成立以农机部门牵头, 农业等有关部门及大专院校研究所的专家、技术人员参加的技术推广课题组外, 还要成立由政府有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 统一协调有关部门的关系, 对推广项目实施目标管理, 层层签订项目合同, 除明确实行技术承包的内容外, 还对配套资金、物资供应、购置机具的补贴办法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各地区一定要明确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义、原则和任务, 设立起1~2个试验点、示范基地, 积极争取政府对保护性耕作的支持与投入, 力争在技术宣传、机具购置、人员培训、实施规模上有一个大的突破, 同时要加强部门团结协作, 共同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一定要注重实效, 统筹兼顾、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加快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其次要理顺关系, 健全省、地 (市) 、县农机技术普及推广机构, 使各级机构分别承担着侧重点不同的技术普及推广任务。同时要协调好农机系统内部和外部各方面的关系, 避免互相扯皮影响工作。通过设立宣传月、现场咨询、出动宣传车等有效形式, 大力宣传贯彻农机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了农机产品质量监管, 规范了农机鉴定、推广目录操作程序, 连续开展了农机产品质量跟踪调查、农机产品质量投诉、“农民满意农机产品”评选等活动。重视农机化技术推广手段建设, 配备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需的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等。加强修理质量监督, 形成修理保证体系, 使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具无后顾之忧。

2.加强物化投入, 促进农机普及推广工作的发展

解决投入既要多方筹资, 又要制定必要的扶持政策,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 逐步提高农机事业费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 加大对技术推广的投入, 增加推广经费, 改善工作条件。

(2) 各级农机部门收取的农机管理费, 要认真执行农业部的规定, 用于科技推广的比例不少于30%。

(3) 省、市和其他部门应将农机化推广工作列入各级科研攻关和发展计划, 按项目下达经费。

(4) 进一步完善科技推广机构自身的深化改革, 通过创办实体, 进行各种有偿服务, 增加收入, 弥补经费的不足。

3.稳定和巩固农机化科技人员队伍

长期以来, 农机化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第一线, 风吹雨淋, 工作条件艰苦, 他们不仅要经常学习研究新理论和技术, 而且还要亲自到田间实际操作传授技术。对于多年从事第一线工作的科技人员, 应该在各项待遇上予以提高。

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探讨 篇3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新型农民;作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4-0078-02

农机化教育培训是农机科技创新及农机化发展的助推器。当前,按照建设现代农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认真实施“科教兴机”战略,为社会培育和输送更多农机化专业技术人才,对于促进农机化发展方式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农机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作用体现

1.1 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机人才队伍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需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带动更多农民致富。在农机化技术装备应用日益普及的今天,迫切需要一大批农机管理、操作、维修等农村实用性人才,满足农机规模化作业、社会化服务的新要求。农机化教育培训作为农机化实用人才培养的基础,其重要作用在农机化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显得更加突出。各级农机校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大力开展新型农业机械使用维修、经营管理、作业要求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打造了一支农机作业服务人才队伍,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

1.2 推进科技进步,促进农机化发展方式的转变

农机从业人员素质提升与农机科技进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是促进农机发展方式转变的两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各级农机化培训机构以科技为先导,以农民技术需求为导向,以农机科技下乡活动为载体,以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机化教育培训,加速了农机新装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1.3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农机经营主体的发展

近年来,各级农机化教育培训机构结合自身实际,把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一是结合农机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以“科技示范户、科技能人、科技带头人”为主要对象,以“保护性耕作技术、经济作物机械化、节本增效、设施农业”等为主要内容,开展农机化新技术培训,实现“以点带面、递次推进、辐射带动、全面发展”的科技推广效果。二是结合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开展“农机作业能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素质、操作技能、经营管理理念以及政策法规意识,为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打造了一支“有文化、有技术、会操作、讲诚信、懂管理、善经营”的人才队伍,增强农机合作组织开展“跨区作业、订单作业、代耕制和适度土地流转”等一条龙综合服务功能。

1.4 促进农机安全生产,保证农民生命财产安全

农机驾驶员知识水平普遍较低,难以真正了解和掌握快速更新的农业机械。尽管有些农业机械操作并不复杂,但也需要经过系列培训后才能正确掌握操控技术。而现实中,一些农民驾驶员往往不经培训就上机操作,不仅给自己带来安全隐患,而且极易造成更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经过农机教育培训,可以将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增强农民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其操作技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生命财产损失,实现农机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标。

2 影响农机化教育培训的因素

影响农机化教育培训的因素有很多,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农机化教育培训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甚至被弱化;二是培训机构建设滞后,教学设备、设施陈旧老化,不能有效与新型农机装备快速发展相匹配,制约农机化教育培训功能的发挥;三是培训体系建设不完善,培训网络不健全;四是创新意识不强,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不能有效地满足农民多元化技术需求;五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培训资金投入不足,培训经费少,影响培训工作正常开展;六是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理论知识更新慢,影响教学质量。

3 推进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

3.1 树立“科教兴机”意识,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培养新型农民,用现代化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农业,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农机化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要牢固树立“科教兴农、科技兴机”意识,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总体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促进农业科技普及应用,实现劳动过程机械化。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环节机械化,培养更多农民成为生产技能型、经营管理型、技术服务型能手,造就更多懂技术、会操作、善经营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要站在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增强培养新型农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2 开拓各种渠道,建立完善多元化培训机制

充分发挥农机校在农民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强化农机生产企业、农机销售企业和农机推广机构的有效衔接,支持由涉农企业、农机合作社及其他社会机构多方参与的农机化教育培训体系。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机化教育培训领域,建立起以政府资金投入为主导,企业、单位、个人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推动农机科研、推广、监理、质监等部门与农机化教育培训机构的合作,构建“科研成果、实践示范、推广应用、教育培训”一条龙工作模式,加速科技成果及时转化和推广应用。

3.3 争取资金支持,提高农机化教育培训效果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将农机化教育培训纳入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机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日程中,加大对农机化教育培训机构的资金支持,更新现有教学设施,实施多媒体教学,让教育培训更贴近农民的接受能力,跟上科技发展的水平,让农民享受到新技术新装备带来的巨大效益。同时,把新型农民培训纳入农机阳光工程培训项目,让更多农民享受免费的培训。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激发农民参训积极性。

3.4 夯实基础条件,增强农机化教育培训功能

农机校是当前培训新型农机手的主渠道。要加强学校自身建设,夯实基础条件,提高办学水平。要加强学校规范化管理制度建设,严格程序,规范操作。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加快理论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努力打造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操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探索建立以县级农机校为龙头、以有条件的乡镇为培训点、以农机合作社为实训基地的培训网络,为农机化教育培训奠定坚实的基础。

3.5 突出培训重点,注重培训时效

本着“实际、实用、有效”的原则,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围绕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一是抓好新购机农民的专业技术培训。对新购机农民,特别是农机购机补贴户进行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培训,使其掌握农业机械的操作和使用。二是组织开展主要农时重点技术培训。在“三秋”“三夏”等农时到来前,结合经济作物机械化、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等重点技术,举办培训班或现场会,现场讲解,做给农民看,增强学员对农业机械化的感性认识。三是加强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培训。对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社员、新购机农民进行驾驶操作、维修保养、安全生产等培训,提高安全操作水平。四是加强对农机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的培训。抓好农机合作社社员技术培训,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合作社成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农机合作社经营能力和服务功能。农机化教育培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探索如何提高教育培训经费利用率、如何提高农民的培训热情上做文章,吸引各方社会力量参与办学,促进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

参考文献

[1] 吴砚.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农机化,2000(6):31-32.

[2] 马群力.创新机制,多元化发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J].中国农机化,2011(3):135-136.

[3] 侯喆元.朝阳市农机化教育培训发展探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5(6):89-90.

农机化工作简介 篇4

区政府: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局和区委农工委等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滨海强区的要求,牢牢把握为“三农”服务这条主线,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的,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姿态,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拚搏实干下,今年农机化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农机化基本情况

1、农机化装备水平。

目前,我区农业机械化总动力达18.18万千瓦,其中:柴油发动机动力为9.98万千瓦,汽油发动机动力2.34万千瓦,电动机动力5.86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240台/6078千瓦,拖拉机配套农机具177部;稻麦联合收割机2台/111千瓦;排灌动力机械保有量3980台/4.43万千瓦;农用水泵2035台,机动喷雾机保有量为1766台/3493千瓦。园田机械保有量888台/3775千瓦;农副产品加工动力机械保有量747台/4109千瓦;畜牧业机械保有量105台/1047千瓦;渔业机械保有量4822台/3.01万千瓦;农用运输车保有量为4102台/3.62万千瓦。

2、农机作业机械化水平。

全年完成机耕面积约为6.2万亩,机耕率达95%;机播1.83万亩;机灌6.2万亩,机灌率达100%。尤其是果园综合机械化水平迅速提高到77%以上;海淡水养殖机械化始终保持在95%以上。

3、创建平安农机情况

今年,共完成了1 个平安农机示范镇、5个平安示范村和30个平安示范户的创建工作,为我区农机安全生产起到了促进作用,全年未发生一起农机事故。

二、主要工作及特点

(一)政府补贴有较大突破,提升了农机装备程度。

为了切实抓好政府农机具补贴工作,我中心多次召开各镇农机管理站责任人会议,商讨今年农机具购置补贴工作的方案,多次下乡宣传、调查摸底。3月29日在杨家泊镇高庄村召开了政府补贴宣传现场会,详细宣传讲解政府补贴政策和补贴范围、机具项目,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购机的积极性。

在政府农机具补贴工作中,严格按照津农机管[2007]25号和26号文件精神,认真履行《天津市政府农机具补贴购置程序》,与购机农民签订《农机具补贴购置协议》。共对132台(套)农机具进行了补贴,其中:拖拉机3台;配套机具旋耕机3台;多功能田园管理机125台,畜禽舍空气电净化防病防疫系统1台,比去年增加了90台;购置农机具总价值62.5万元,其中补贴款14.6万元,农民个人投资47.9万元;比去年分别增长了22.6%、47.5%和16.6%,使129户农民从政府农机具补贴政策中获益,提高了我区农机化技术装备水平,推进了我区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二)围绕大农业开展科技服务,提升了农机作业水平。

在农业生产中,本着早计划,早安排,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做到了“五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确立了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科室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二是目标管理到位。实行了目标考核责任制,分解目标,责任到人,形成了以目标定责任,以考核抓落实工作机制;三是农机服务到位。在农机服务中,组织了各类农机服务专业户183个,开展农机服务。投入拖拉机(包括园田管理机)658台,农用车765辆,葡萄埋藤、刨藤机500余台,植保机械985台;四是科技宣传到位。结合科普活动,加大农机科技宣传力度,推广科技人员开展送机送科技下乡活动10余次。先后共送机60余台,并为农户现场演示和讲解农机具的使用、维护和保养等知识,同时发放各种科技资料800余份。五是技术服务到位。开展机具维修、技术咨询、田间指导等项目专项农机化服务,共抽调技术人员65人(次),各类农机具58台(件);保养了园田管理机械680台次,入户维修达130次,受到了广大农机户的欢迎和好评。通过以上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服务措施,确保了各项农机化目标任务的完成。

(三)加大创建“平安农机”力度,提升了农机社会形象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创建体系。坚持早部署、早安排的工作思路,于2006年12月5日上午,区农委召开了汉沽区“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启动会议;区农委下发了《汉沽区“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工作方案》;由区农委、农机中心、区道路交通联席会联合成立全区“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负责“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的日常工作。

农机化工作简介 篇5

作思路

一、2009年农机化发展特点

2009年,青海农机化工作在农业部农机化司的关怀指导和省农牧厅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农机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农机化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为“六个持续快速增长”、“三个不断提高”和“七个方面亮点”。

——六

个持续快速增长

(一)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快速增长

预计全年新增拖拉机万台,各类配套机具万台(件)。全省各类拖拉机拥有

量将达到26万多台,配套机具达到23万台,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4%和%。

(二)大中型拖拉机持续快速增长

今年全省农机购置补贴新增的25马力以上的大中型拖拉机达到855台,特别是80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今年已补贴投放172台。预计到年底全省大中型拖拉机总量达到万台,与2008年相比增长%。

(三)小型拖拉机持续快速增长

除大中型拖拉机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外,24马力以下小型拖拉机也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今年农机购置补贴新增万台(其中小四轮拖拉机471台)。

(四)特色产业机械持续快速增长

今年全省新补贴的马铃薯种植收获、保护性耕作、牧草收获加工、秸秆综合利用、设施农业、农副产品加工等机械均有较大程度的增幅。今年新增了许多适应农牧业生产的机械,补贴挤贮奶设备129台,补贴资金93万元;清粪车380台,补贴资金680万元,这些机

具补贴总资金为773万元,占2009年全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的10%。今年还补贴购置卷帘机121台(套),磨面机、榨油机152台(套)。

(五)农机配套机具持续快速增长

据统计,全省农机配套机具购置补贴万台(件),预计到年底全省各类配套机具达到23万台(件)。

(六)青南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机械快速增长

今年玉树州、果洛州、黄南州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较上年分别增加798万元、76万元和52万元,增幅分别为%、%和%。补贴资金的加大,将促进青南地区农业机械的快速增长。

——三个不断提高

(一)农业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截止到10月底,全省新增农机总动力10万千瓦,预计到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366万千瓦,增长%;全省农业机械总值将达到28亿元。

(二)农机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全省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400万亩、361万亩、160万亩,其中:化肥深施142万亩,占计划任务的%;精少量播种68万亩,占任务的103%;沟播20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02%;蚕豆点播16万亩,超额完成计划15万亩的7%。预计今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43%,较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

(三)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投入不断提高

中央补贴资金投入达到7000万元,地方财政资金投入达到万元(其中工作经费万元),与去年相比增加了5000多万元。全省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万台(件),拉动农民资金投入亿元,较去年增加7100多万元。

——七方面亮点

(一)农机装备结构持续优化

预计动力机械与机具的配套比由去年的1:达到1:。农业机械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功能结构、区域结构、经营

结构明显改善,大中型、优质的农业机械增加较快,区域布局趋于合理,资源利用率在提高,服务功能在扩大。

(二)加大了油菜机械化收获的力度

油菜产业是我省确定的重点发展产业,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是农业部重点推广的一项工作。针对我省杂交油菜面积大,收获难,浪费严重的问题,近几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解决机械化收割难题,加大技术推广力度。今年,我们配合企业在互助县举办了油菜收割机现场观摩会,为今后油菜收割机的推广应用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今年的购机补贴中,我们将油菜收获机械的补贴比例提高到40%,使今年油菜收获机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促进了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的推广。

(三)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加快推进

今年采取累加补贴的办法,将马铃薯机械机具补贴比例提高到50%,重点补贴发展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已补

贴该机具199台。预计今年马铃薯机械化播种和收获面积将达到5万亩。

(四)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促进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迅速

2016年农机化工作要点 篇6

2016年农机化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2016年全市农机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以群众满意为工作标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安全、效能、服务、创新”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市场引导、法治保障作用,依靠科技创新和信息技术,全面开展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农机惠农政策农民满意度再提升行动,强化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农机化创新示范基地规范化建设、平安农机建设和农机科教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机依法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服务水平,增创农机化发展新优势,为全市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农机化体系支撑。

二、主要目标

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万千瓦,农机总值达到*/亿元,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达到**亿元。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9.5%以上,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96.5%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全面实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1、全面提升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围绕推进小麦和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提升机械化作业质量和干燥机械化水平。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报废更新补贴等惠农政策,加快推进小麦、玉米播种机、联合收获机升级换代,宽幅精量播种机、大喂入量小麦联合收获机、带扒皮功能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成为主流机型,巩固提升精量播种、小麦玉米机收等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大力推进机械化干燥,解决种粮大户粮食干燥问题;继续支持新型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发展应用,推进种肥同播、统防统治,提高施肥、植保机械化、精准化水平,解决粮食烘干、节水灌溉、高效植保等薄弱环节的机械应用难题。

2、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区域性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突出重点作物、重点区域、重点环节,优选适宜的技术路线和装备,认真组织实施农机化创新示范项目,推动农机化技术集成。着力突破花生等主要经济作物机播机收关键环节机械化生产,积极探索林果、中药材等机械化,带动促进区域性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瞄准薄弱环节,继续推进山区特色优势农产品机械化,推广成熟先进的山区特色农机化装备与技术,协调推进丘陵山区机械化。

3、积极推进农机深松深耕整地作业。围绕我市吨粮市建设和粮食高产田创建,坚持科学规划、补贴引导、试点带动、完善程序、严格检查、确保质量的原则,在粮食主产区积极开展农机深松深耕整地作业,不断改善耕地质量,促进粮食增产。全市计划完成深松深耕作业面积60万亩,其中深松作业面积25万亩(省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任务7万亩)。**区、**区要整合有关项目资金,合理规划布局,及早谋划,全面完成省局下达的深松作业补贴任务,实现深松作业质量在线、全面检测,其他区县要因地制宜,积极开展深松深耕作业试点工作。开展深松深耕整地作业的区县要切实完善细化深松深耕整地作业实施方案,积极支持农机合作社开展深松深耕作业,确保全市深松深耕任务圆满完成。

4、大力推进玉米秸秆转化利用全程机械化。重点推广全株青饲料收获机、自走式茎穗兼收机、玉米籽粒收获机、成套固化机械和先进捡拾打捆机械,优化提升联合收获、秸秆还田、秸秆收储、秸秆固化机械的装备水平,引导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畜牧企业实施订单作业、合同作业,力争全市96%以上玉米秸秆实现机械化转化利用。

5、围绕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持续推广应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2016年全市计划完成小麦保护性耕作5万亩、小麦宽幅精播110万亩、玉米直播110万亩,在适宜地区开展玉米籽粒收获试验示范。围绕粮食烘干,搞好机械的选型和示范工作。继续抓好花生覆膜播种、挖掘、摘果等机械化技术普及推广,进一步推广马铃薯播种机、覆土机、多功能田园管理机、收获机械,推广使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农用飞机、多功能高地隙自走式植保机等现代植保机械。

(二)全面实施惠农政策农民满意度再提升行动,高效严格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6、优化为民服务措施,提升群众满意度。积极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尽最大努力满足购机者需求。强化补贴工作管理与绩效考核,切实加快补贴工作进度;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密切配合,尽快完成资金兑付申请和资金拨付,确保补贴资金及时兑现到农民手中。鼓励支持区县农机部门与金融机构沟通联系,使其为购机户提供优惠的农机贷款服务,为农户购买使用大型高端农机提供金融保障。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咨询和投诉处理,力求做到有问必答、有诉必处。

7、强化政策宣传、信息公开、补贴程序的宣传力度。围绕2016年农业部提出的“缩范围、降定额、促敞开”的补贴新要求,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宣传册、明白纸、挂图、横幅等形式,积极宣传补贴政策。加强“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专栏”建设,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程序有关内容、监督电话及时全面公开,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

8、强化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落实。继续做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工作,主动加大报废补贴力度,以老旧机械的加速报废加快农业机械更新换代的步伐,为农机化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三)加快发展农机服务业,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和效益。

9、强化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坚持优化发展、规范发展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农机合作社由单一农机服务向多元化经营转变,由单干向联合发展转变,促进合作社做大做强,为大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服务支持。通过综合扶持、规范建设,发展壮大10家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管理制度全、综合效益高的农机示范合作社。

10、深化农机化创新示范基地规范化建设。以实现主要农作物规模种植全程机械化节本增效、高产高效为目标,以“区县积极主动、市区协作联动、技术集成、机艺结合”为基本要求,坚持“产、学、研、社、场、户”六结合,实行“人力、物力、服务、项目、政策”五集中,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规范建设,推广试验示范大型化、高端化、智能化、一体化农机先进技术,在全市优化发展农机化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节本增效明显的新技术创新示范基地,抓好玉米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机械化项目实施,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

11、强化农机科教基层基础建设。以培育有技能、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农机作业能手和农机实用技术人员为重点,全年培训各类农机人员1.8万人次。在全市开展示范学校的创建活动,推进农机化学校规范化建设,争取年内新增1处达到省示范校标准的农机校。举办全市农机校教学观摩竞赛活动,不断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开展农机实训基地创建活动,以农机示范社为依托,利用其场地、机械、技术等有效资源,多形式、多内容的开展农机从业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农机培训实效,力争年内建设1处农机实训基地。

12、积极引导农机修配市场结构调整优化,提升农机修配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的监督管理,争取持证率达到100%。继续深入开展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的创建工作,力争再创建一处五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四星级网点数量力争增加15%,并实现星级网点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模式。以星级文明网点的创建,带动全市农机维修能力的提档升级,推动农机修配市场结构优化调整。认真开展农机维修中心标准化创建活动,引导推进维修中心与农机企业进行协作,推动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农机维修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采取举办培训班、组织参加技能竞赛等形式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多种形式增加农机修理、操作人才储备,为加快农机维修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及提升全市农机作业服务水平提供人才支撑。

(四)强化平安农机建设,着力提升农机化安全生产水平。

13、广泛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建设。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在全市农机管理系统和农机服务行业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实现农机监理、农机培训、农机推广等各方面的安全发展,确保全市各级农机管理服务组织和社会化服务主体不发生较大农机安全责任事故。2016年争创1个“平安农机”省级示范区县,2个示范乡镇和5个省级示范合作社。

14、强化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大力推广应用反光标识与移动式科学检测装备,完善基层农机安全监理服务和网格化管理体系,创建基层农机安全监理便民服务点3个,争取全市3000多个村的安全协管员参与到农机安全管理和服务中。积极开展农机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扩大农业机械免费实地安全检验范围。加强农业机械牌证监管和机械审检,争取农机挂牌率、年检率、机手持证率达到82%。

15、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整治活动,积极探索在农机监理机构设立警务室的新机制,加强联合执法,强化对重点机械、重要路段的管控,消除事故隐患,确保不发生较大以上的农机道路交通安全事故。

(五)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提升农机依法管理水平。

16、深入贯彻落实“农机一法两条例”,围绕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市的文件要求,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完善农机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执法具体操作流程,重点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收费、行政检查等执法行为。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强化公正文明执法。

17、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创新宣传形式,注重宣传实效”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推进普法教育工作创新,通过“以案释法”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强化农机系统干部职工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组织开展好“3.22”全市依法行政宣传日和“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树立农机系统的良好社会形象。

(六)依托“互联网+”,提高农机信息化服务水平。

18、围绕重点工作,强化农机化信息宣传。加强信息员培训,健全信息员队伍,提高农机化信息工作水平。做好**农机网信息的审核工作,做好**农机化网、市委市政府信息的报送工作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及时报道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应用等重点工作,争取全年在**农机网发布信息2000条以上,在**省农机化信息网发布信息500条以上,在市主要媒体发稿数量不低于20篇。

农机化工作简介 篇7

一、 农机化建设与信息化融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农机重要政策法规宣传力度弱、面窄。

中央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护农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农机管理部门应全面宣传, 做到家喻户晓, 特别是购机补贴政策落实以来, 秉着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操作原则, 应把宣传服务保障与政策效应和促进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电视台和信息报上, 公布补贴方案、产品目录、补贴流程, 做到家喻户晓, 而不是补贴发放已经结束, 部分农民还不知情, 也不知道发放程序。

2.农机重点亮点工作宣传不全面。

近年来, 农机深松整地、农机合作社建设等重点亮点工作的典型和经验报道少, 农民的认识程度低, 特别是在深松整地的宣传上, 农民的认识还处在要我整地的认识上。同时, 农机化宣传没有与农机化技术推广与培训全面结合, 对农机化新技术宣传较少, 很少在电视报纸上看到宣传农机新技术实施的新闻, 也没有开办的电视广播专题讲座。

3.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不足。

网络设备配备还不完善, 乡镇信息服务工作建设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局域网和网站建设还未能提上议事日程, 信息资源采集渠道较少, 加工、分析、发布水平较低。随着农机跨区作业队伍的逐年壮大, 因为不能及时提供跨区作业信息, 导致部分机主盲目外出作业, 影响经济效益。

4.现代农机合作社管理系统建设任务还很艰巨。

北安市共组建四个整县推进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 信息管理系统建成的只有一个,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有待于完善。其余三个建设任务仍很艰巨。

二、 加快农机化信息建设与农机化工作融合的建议

加强农机化信息网络建设是搞好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的基础, 只有畅通信息通道, 扩大信息来源, 广泛运用现代的计算机和通讯技术, 加强农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才能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整体效能, 以适应全市农机化管理工作的需要。

1.抓好落实, 强力推进宣传工作。

农机部门应高度重视信息宣传工作, 要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从提高信息质量和数量入手, 在“快、精、准、深”上下功夫, 对一些重大问题特别是带有倾向性、动态性、对全局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以及带有一定发展趋势和方向性的问题, 积极组织力量进行调查研究和系统总结, 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2.将信息宣传网络建设与农机工作相结合, 提供支撑, 促进农机事业发展。

为更好地促进农机事业发展, 应将信息网络建设与农机工作紧密结合。一是围绕重要政策法规出台, 进行全方位宣传。要努力把农机化法律法规和扶持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和农机企业, 推动政策法规的贯彻实施, 真正让农民机手了解政策, 了解行情, 得到实惠。可以组织农机政策法规知识竞赛活动, 出动宣传车, 悬挂过街条幅, 印发宣传单, 致农机驾驶员公开信等多种形式, 将政策法规宣传到乡村田头、直接送到农民手中。二是将国家补贴政策宣传到位, 调动农民购机积极性。在购机补贴政策落实工作中, 应把宣传服务保障与政策效应和促进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近几年来, 促进农业增产, 农民增收问题倍受社会各界关注, 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紧紧围绕秋整地, 解决土壤板结, 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机跨区机收, 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 抓住典型和经验做法, 广泛利用媒体多方宣传, 提高农民的认识。三是将农机信息宣传与农机新技术推广和农机科技培训有机结合。为加快农机新技术推广步伐, 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应充分利用电视台, 开辟农机新技术推广专栏和电视讲座, 介绍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举办田间博览会, 报道农机新技术示范田获得丰收的典型经验, 提高新技术普及率。

3.创新农机社会化建设服务理念, 组建农机信息服务平台。

绥中县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探讨 篇8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质量监管;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4-0077-03

近年来,随着各项农机化惠农政策的深入,绥中县农机具保有量不断增加,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 绥中县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现状

1.1 绥中县农机化发展现状

截至2013年底,绥中县农机总动力达到74.49万kW,拖拉机拥有量14 459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 696台,小型拖拉机10 763台。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1 700台(套),小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6 000台(套)。机耕面积5.80万hm2,机播面积5.73万hm2,机收面积4.46万hm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9%。但在农机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绥中县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站十分重视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尤其是随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辽宁省农机促进条例》的颁布实施,全县的农机质量监管工作进入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新阶段。

1.2 绥中县开展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的主要形式

农机化质量监管是指对农机产品质量和运用效果有机结合程度进行监管。绥中县按照各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主要开展了如下监管工作。

1) 农机产品质量监管。农机产品质量监管涵盖农机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售后服务状况等,是对农业机械满足农业生产技术要求的评价。产品质量决定着其他方面的质量,没有好的产品质量,就没有好的作业质量、维修质量,产品质量既是农业机械化质量的基础,又是实施农机化质量监管的对象。

2) 农机作业质量监管。农机作业质量监管是作业标准、农艺要求、操作技能、机具状况等要素在生产中的优化组合,反映的是农业机械使用的最终效果。产品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好坏,都要通过作业质量来检验,作业质量既是农业机械化质量的重要体现,又是农机质量监管效果的重要体现。

3) 农机维修质量监管。农机维修质量监管涉及维修网络建设、维修设备状况、配件质量、维修技能等内容,是指维修后的农业机械满足其修理技术要求的程度。维修质量既与产品质量直接相关,又影响农机作业质量和维修后的技术状态,既是农业机械化质量的重要保障,又是实施农机化质量监管的保障。

4) 农机服务质量监管。农机服务质量监管贯穿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全过程,具有更为宽泛的内涵。服务质量是管理服务在提高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上的综合体现,对于发挥农业机械化质量综合效益起着关键作用,也间接体现农机化质量监管实施的社会效益。

2 制约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开展的“瓶颈”

2.1 监管和评价依据不充分

1) 差异化的产品质量评价体系。目前,针对农机产品的标准主要有产品的技术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而关于产品的技术标准及相近的涉及到技术方面的标准主要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有的产品由于没有上述标准或针对企业及产品特点又制定了产品的企业标准。各类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提出单位和归口单位有所不同,有相互参照和补充的现象,同时也存在技术指标设置不同、要求不同、评价结果不同等问题。对于类似问题,一方面给应用者带来不便,不知道执行哪个更为合理,有的企业也对比相关标准,最终执行评价技术指标相对低的标准,因而降低了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另一方面也给相关监管工作带来不便,当涉及到具体有争议的指标和数据时,由于执行不同标准的差异,对结果的确认与有关方面可能存在分歧,无法做出合理的结论。

2) 不规范的作业质量评价体系。作业质量评价标准有多方面作用:一是可以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和农机作业,二是可以作为开展农机作业质量监管的依据,三是可以对有偿作业服务出现的纠纷进行评定。作业质量不规范是目前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的难点问题。目前我国的农机作业质量标准缺少和不健全,农作物品种的差异、不同地区种植要求的差异、农机与农艺融合的差异及农民种植习惯的不同,使得制定出高度统一的作业质量标准难度增加。因此,国家和各地区应结合农业和农机化发展实际,进行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制定。

3) 不健全的维修质量评价体系。随着农机化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发展并不断深入,农机具的保有量逐渐增加,农民应用农机具的热情更加高涨,农机具应用领域更加宽泛,这些都需要建立强有力的农机维修服务保障体系,及时对出现问题的农机具进行维修,保证农民能够正常开展农机化的各项作业。然而,目前农机维修质量评价标准的数量和内容还有待增加和提高,进而保证农民能够获得高效优质的农机维修服务。

4) 尚需补充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为农机的使用者、生产者、销售者进行相关领域的服务,对于促进农机化发展和提升农机化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农机化作业是跟着农时开展的,由于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等特点,各类作业都比较集中,在进行集中作业期间能够保证农用柴油的品质和供应、保证机具零部件的数量和质量、保证售后服务的及时性和质量等便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有关部门对相关的服务质量并没有严格规定,对出现的有关问题也没有解决途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广大农民顺利开展各项农机化生产。

2.2 制度和人才保障不充分

1) 机构和体系建设还不够健全。一些地区由于没有认识到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性,使得工作的正常开展受到阻碍。一些地区把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挂靠在其他单位,忽视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例如农机产品质量投诉问题,很多单位和人员不愿意干,加之此项业务又不是主体工作,有些投诉案件一拖再拖,错过了处理的最佳时机,导致农民的身体和财产受到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受到影响。

nlc202309051414

2) 工作人员缺乏,经费严重不足。只增加工作职能、不增加人员和工作经费,使得具体工作开展非常困难,达不到工作质量要求,也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一方面,随着农机具保有量的逐渐增加,使用农机具的农户也越来越多,出现质量等问题的频率也越来越大,由于人手缺乏,有些地区的工作人员还没有处理完一起事件,多起事件又等着处理;另一方面,由于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没有固定的工作经费,没有方便的交通工具,对一些案件的处理,工作人员一般都骑摩托车去现场,消耗的汽油费用单位不能给予报销,有的只能骑自行车前往,影响了工作效率。

3) 农机化质量评价标准缺乏。在实际监管工作中,遇到一些纠纷和技术难题时,缺少相关技术规范作为支撑进行解决。因此,涉及到农机化监管的各类规范类文件等地方标准亟需制定和完善,主要是围绕产品质量评价标准、作业质量评价标准、维修质量评价标准和服务质量评价标准等缺失、不统一、不健全而展开。

4) 农机化质量监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还有待提高。目前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人员学习本专业或工科专业的较少,而实际工作中经常要用到法律法规类、技术标准类、农机专业及农艺常识等知识。具体工作中,有些工作人员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处理问题,有些是根据以前其他同事的处理方式来解决问题,而对事故和质量问题本身产生的原因还不是特别清楚,这很容易影响案件的处理结果,也很容易因处理不当而遭到当事人投诉。

3 推进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的对策

1) 进一步明确机构和职能。通过各方努力,逐步实现省、市、县三级有序的农机化质量监管体系,对各类工作和问题,按照属地管理进行解决,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强监管仪器设备的硬件建设,使之具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 进一步加强监管队伍的建设。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范围广,涉及到的政策、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多,拥有一只高素质的监管队伍至关重要。因此,要加强监管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加强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服务质量等有关技术层面的培训,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监管工作。

3) 进一步加强农机化质量监管的法律、法规建设。农机化质量监管法律法规是开展监管工作的依据和基础,各类规范和标准是开展监管工作的技术依托。因此,要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监管,必须完善和强化法律法规建设,制修订适用于本地区现状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参考文献

[1] 滕平.对当前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中的几个问题的思考[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7(7):4-6.

[2] 曹磊,刘明国.农机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6):116-117.

[3] 杨朝军.浅析农机作业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对措施[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1(3):25-26.(下转第80页)

农机化工作简介 篇9

二00五年农机化工作总结及二00六年工作重点sO100一、二00五工作总结

二00五年,**县的农机化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揽全局,积极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以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大农机实用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力度,提高农牧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为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促进了农机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农机化发展及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到2006年末,全县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9%;农用拖拉机拥有量达到5040台,比上年增长4.3%;其中大型拖拉机946台;各种配套机引农机具达到6000余台,其中精少量免耕播种机1576台;饲草料及农作物秸杆加工转化机2181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发展到3651台;农用排灌机械9627台,其中节水灌溉机械84台(套)。全县农牧业机械总值达到1.9亿元。

2006年,全县共完成机耕108万亩;其中深耕深松61.6万亩;完成机械播种93万亩,其中精少量播种完成53万亩,免耕播种完成12.4万亩;机械深施化肥62.8万亩;秸杆根茬还田完成12万亩;机械收获完成6万亩;农用适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3159人次,其中新培训驾驶员489人,农机适用技术培训2350人次;拖拉机入户率达到85%,拖拉机检验率达到80%,均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责任目标。

(二)、主要工作措施

明确工作思路,确定重点,全力推进农业机械化。

2006年,我们在认真贯彻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和县委十二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农村经济发展思路,把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为工作重点,抓住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实施“两减免、三补贴”政策,积极引导调动农民、农机户及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先进农牧业机械的积极性,增加投入加快大中型现代农机机装备的发展步伐,逐步解决“三多三少”问题,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县新增新型拖拉机760台,其中大中型450台,新增各种配套农机具980台。使我县的农机拥有量和配套比都有新的提高。

2、围绕农牧业结构调整提供高效的农机化服务

一是围绕粮食生产组织开展农机科技入户服务。在丘陵区开展以深松,秸秆粉碎还田免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沃土增墒”旱作农业节水技术服务,在平川区开展以精少量播种、化肥深施为主要内容的节本增效技术服务,总实施面积达到75万亩。

二是围绕设施农业开展机械化作业服务,从机械化建墙体,到棚室生产管理机械化一条龙。全县组织20多台挖掘机和70多台链式拖拉机参加了大棚建设,又引进了园田管理机和卷帘机提高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快了棚室建设进度,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深受农民欢迎。

三是围绕牧业生产开展农作物秸秆加工转化技术服务,全县共组织2000多台饲草料加工机械,加工牧草5万多吨,农作物秸秆30多万吨,有效地服务了畜牧业的发展。

3、积极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我们坚持以建龙头、抓大户、扶持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经纪人队伍为主要措施,加快了农机服务产业化、社会化进程。一是巩固发展县级龙头服务组织,2006年又投入10万元,新增玉米联合收割机、园盘耙、旋播机、精量播种机、秸秆粉碎还田机、深松机等大型机具。现在能承担农机系列化作业,大型水利工程及部分道路、建筑工程,拓宽了服务领域,提高了服务功能。二是扶持农机合作组织,在完善提高八里罕万德农机合作社的基础上,又指导组建八肯中农机合作社,前期工作已结束。三是培育发展农机大户,使他们成为农机作业、农机新技术示范推广应用的主体。目前,全县农机大户已发展到1150户,其中固定资产20万元以上的有4户,10万元以上的有28户。四是发展经纪人队伍,实现农机作业社会化。经纪人是农机户和农民联接的纽带,他们的出现解决了有车没活和有活找不到车的难题,不但服务了两头,自已还得到了实惠。现在全县有近千人的经纪人活跃在农机化作业第一线,既解决了行政干预的麻烦,又促进了农机作业的开展。

4、积极争取项目,认真搞好项目示范区建设、项目带动、资金支持等措施,支持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增强服务功能。组建农机服务中介组织和培训农机作业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机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四)、认真抓好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全面完成项目区建设。

(五)、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和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确保农机安全生产,维护农机市场秩序。

(六)、抓好农机化宣传和信息传递工作。利用各种煤体宣传农机化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农机化新经验、新技术、新机具,为农机化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七)、加强农机队伍建设,提高素质,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精神,全面提升农机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上一篇:森林防火演练总结下一篇:英语课本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