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册默写(推荐8篇)
下面就笔者与学生共同发现的2013年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部分瑕疵一一指出, 以就教于方家。
1.《散文诗两首》之《金色花》一文, 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出现了“沭浴”一词。查《现代汉语词典》, “沭音shù, 沭河, 发源于山东省, 流入江苏省。”此处“沭浴” (shùyù) 不伦不类, 令人匪夷所思。查课文正文, “当你沐浴后……”可知“沭浴”实为“沐浴”之舛误, 洗澡义。真是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2. 同为《散文诗两首》之《荷叶·母亲》篇, 对于课下“菡萏”一词注释, 尽管近年来学界质疑争论声不断, 但教参编者仍抱定宗旨, 任你“口诛笔伐”, 我自“岿然不动”, 问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对于原文“那一朵红莲, 昨天还是菡萏的, 今晨却开满了, 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一句中“菡萏”一词, 课下注释为“荷花”, 此注释原也并无错误, 《现代汉语词典》《辞海》如是注释, 并标注系书面语用法。但在上句中, 此注解并不恰当, 结合语境, 联系上下文, 此处当指荷花含苞未放, 似开未开之态。给课文词语作注, 非单纯解释词语, 而是要结合语境, 随文释义。其实“菡萏”作荷花含苞未开之态讲, 虽无权威工具书作证, 但也并非空穴来风, 应该说, 冰心先生此用法是受了清人李渔的影响。李渔在《闲情偶寄》之《芙蕖》篇中云“迨至菡萏成花, 娇姿欲滴, 后先相继, 自夏徂秋, 此时在花为分内之事, 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李渔以“芙蕖”总称莲的根、茎、叶、花、实, 明显“菡萏”与“花”是两个不同时期, 是“未开之荷花”。因此, 课本此处宜注为“菡萏, 本指荷花, 课文指荷花含苞欲放的情态”。
3.《虽有嘉肴》一课, 课下对“嘉肴”一词的注释亦令人费解, 该注为“[嘉肴 (yáo) ]美味的菜。佳, 好、美。”“嘉肴”一词注释并无不当, 关键是“佳, 好、美”是在注释哪个词呢?明显是说“佳”即“美、好”之意, 可原句中并无“佳”字。受此注影响, 学生在背诵默写中, 普遍将此句写作“虽有佳肴”了, 当然, 在现代汉语中也只有“佳肴”而无“嘉肴”一词也是学生普遍出错的一个原因。因此, 此注后半应改作“嘉, 好、美”。
4.《化石吟》一课也有瑕疵。该文系一首赞颂科学的现代抒情诗。诗歌分节, 节与节之间用空行隔开, 据此, 本诗共分六节, 即第一节共八句, 其余各节均为四句一节。现代诗虽格律较为自由, 但对于夲诗来说, 句式相对工整, 韵律和谐, 节奏感强仍是其鲜明特色, 节与节之间句数不统一已显得有些突兀。课后练习二为“……并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怎样的关系”。配套的教学用书与各种教辅资料均认为是前后照应关系。可事实上, 原文第二节与第六节并非照应关系, 第二节系分说之一部分, 第六节系诗末总说, 之间应为总分关系, 况且分析第二节与第六节之关系原也无甚意义。实际上, 第六节与第一节后四句系前后照应关系, 据此, 疑为课文第一小节分节不当, 即前四句应为第一小节, 后四句应为第二小节, 全诗共分七小节。这样, 全诗均为每节四句, 节与节之间协调一致。笔者比对了前几版教材, 均为四句一节, 全诗共七节, 并无六节之说。因此, 实为新版教材编校之误, 需修正过来, 这样, 课后练习二也落到了实处。
总之, 在教学中, 我们要树立这样一种观点, 使用教材的过程, 就是对教材创新解读的过程, 对教材的指瑕、商讨, 也应是对教材创新解读的一部分, 这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 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要:使用教材的过程, 就是对教材创新解读的过程, 对教材的指瑕、商讨, 也应是对教材创新解读的一部分, 这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 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教社2013年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编者虽做了较大修订, 后出转精, 但仍瑕疵多多, 现将部分瑕疵指出, 以就教于方家。
关键词:部编辑 ;语文 ;注释; 通假字
2016年审定的“部编本”初中教材,伴随着新一轮的教改于2016年秋季开学正式使用。这是一部接地气的语文教材,已经使用在广大师生中受到很高的评价。从人教社到各地教育局、教研室都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活动,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教材。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几个课下注释于前几套教材存在着一些差异,在此我本将其中两处拿出来讨论一下。
一、不,同否
“部编本”上册第八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第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下注释⑦注解“尊君在不”句时,解释“不”为“不,同‘否。”而在2001年审定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同样选取了该篇,在注释改句时将“不”解释为“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两套教材分别用“同”和“通”两种不同的说法。
“同”和“通”是文字学上的两个术语,分别表示异体字和通假字 。下面我们试着从字形的角度来讨论一下两个字的关系。
“不”《说文解字》载“不,,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凡不之属皆从不。”段玉裁注释为“像鸟飞去而见其翅尾形。”“凡云不然者。皆于此义引申假借。”结合说文和段注来看,“不”是从地面仰视角度看到的鸟飞行的形象,假借为当否定词用的“不”字。这种解释看似合理却也有一些问题。我们检索更高的字形《甲骨文编》中收录“”,《金文编》中收录“”等字形。从字形看像“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其本义应该为:萼足。例如《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曰鄂。”在使用过程中因为音近假借来表示“不”的含义。
“否”《说文解字》载“,不也。从口从不。”段玉裁注释为“会意。不亦声。”即从口从不得意的一个会意字,也就是徐锴所说的:“不可之意见于言,故从口。”就其产生的年代来看,检索字形甲骨文中尚未见到“否”字形,金文中可见到几个字形如“”。可见其产生年代应该晚于“不”字形。
从音韵角度上看“不”为“帮母尤韵”,“否”也为“帮母尤韵”,可见二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同音的。清代历史学家﹑汉语学家钱大昕首先提出的第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古无轻唇音”,是说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帮”组“重唇音”声母,没有“非”组“轻唇音”声母,就是只有双唇音声母“帮”、“滂[p']”、“并”、“明[m]”,没有唇齿音声母“非[pf]”、“敷[pf‘]”、“奉[v]”、“微[w]”。这种变化应该产生在中古以后。
由上可推知,“不”字形的造字义为花蒂的子房的象形造字,因为字音相同假借来表示否定含义的“不”;然后又新造专门用来表示否定含义的会意字“否”。这两个字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行使用,随着语音的演变在中古以后“不”字形分化为二:一为表不会、不是等含义的“不”;一为表示“不然,不是这样”含义的“否”。在此基础上意义虚化为句末语气词,表示一种询问的语气。两个字在语音上相同,意义上相近,且有同源关系,因此不应该将两者归为通假字,在表示“否定”这一含义上两者之间有着先后的顺序,并且在“否”字形产生之后,“不”字形很少用来表示这一含义,只是在文献中出现,因此两个字形之间应该是古今字关系,“不”为“否”的古字,“否”为今字。
二、说,同“悦”,愉快
“部编本”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下注释④注释“不亦说乎”时将“说”解释为“说,同‘悦,愉快。”而在而在2001年审定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同样选取了该篇,在注释改句时又先后两种说法:第一版解释为“说,‘悦的古字”;第三版解释为“‘说通‘悦,愉快。”
“说”《说文解字》载“,释也。从言兑。一曰谈说。”段玉裁注释“说释者、开解之意。故为喜悦。”“此从言兑会意”。检索暂无更早的字形。
“悦”《说文解字》未收录,为从心,说省声的形声字。
“兑”《说文解字》载“兑,說也。从儿聲”,甲骨文、金文中可见“兑”字形,如 。从时间上来说“兑”字形产生时间最早,然后是“说”字形,在之后是“悦”字形。
从意义角度来看,“说”为“此从言兑会意”的会意字,从“兑”字中得到一部分意义,从儿,从口,八象气之舒散。从儿从口即“兄”字。上为“口”,下为匍伏的人,象一人在对天祈祷。长兄即长子,是带领子弟们向上天、向祖先祷告的人。“兑”为长兄祷告时口中说话、出气的形状。祷告要说话,要把事情告诉给上天或者鬼神,取悦于鬼神,并希望鬼神能够赐福于人。所以将其与“言语”的“言”组合会意出新字形“说”。“说”字形自产生之初,就有了祷告的过程“说话”和祷告的结果“愉悦”两个方向,也就同时兼有两种含义,再加上“说”字形还肩负着“说服”这一含义,身兼数职。
为了表意明确在“说”的基础上增加“心”表示心情方面,也就是祷告的结果,使鬼神“愉悦”。从自行演变角度看“说”与“悦”存在着先后的产生顺序,而且在“悦”字形产生之后,“说”字形基本上不在表示“愉悦”的含义,只在文献中存在。
因此“说”与“悦”两个字形在表示“愉悦”这一含义的义项上应该是古今字的关系,“说”为“悦”的古字,“悦”为今字。
由此来看几套教材中关于“说”的解释2001年审定的第一版应该是更准确的,后几版以及“部编本”的解释是欠妥当的。
三、结语
“不”与“否”,“说”与“悦”两组字在产生时间上存在着先后,在特定义项上新字形产生之后,旧字形的这个义项逐步消失,最后只保留在传世文献之中,因此这两组字均应该为古今字关系。“部编本”教材对这两组字的解释是欠妥当的。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3]语文(初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一、二、三版.
一.直接型默写
1.,;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把酒话桑麻。3.烟笼寒水月笼沙。4.,沉醉不知归路。5.,天光云影共徘徊。6.待到重阳日。7.争渡,争渡。8.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9.君问归期未有期。10.,思而不学则殆。11.正入万山圈子里。12.兴尽晚回舟。13.一曲新词酒一杯。?
14.莫言下岭便无难。15.,却话巴山夜雨时。16.子曰:“岁寒,____________。”(《论语·子罕》)17.子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8.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19.,为有源头活水来。二.理解型默写
1.孟浩然《过故人庄》写农村优美风光的诗句是
。
2.唐诗人杜牧常常感叹国事衰败,他在《泊秦淮》中,含蓄的批评了统治阶层只知享乐不顾国难之句是:
。
3.晏殊《浣溪沙》词构成“新”与“旧”对比句子是。
4.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5.晏殊的《浣溪沙》一词通过以正一反的景物描写表达词人伤春之情的句子是:
。
6.朱熹的《观书有感》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表现作者这种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7.晏殊《浣溪沙》中的“ , ”的对偶句,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名句。
8.曹操的《龟虽寿》:最能体现诗人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诗句(含比喻)是:,。
9.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10.上海世博会即将举行,我们可以引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11.郑兴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得到别人的帮助,收获很大,他对孔子《论语》十则中“
,”这句话体会更深了。
12.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用《论语》十则中的语句来填空)三.拓展型默写
1.冬雪经常引发人们美好的想象。请写出古诗词中咏雪或含“雪”的诗句。
1.。2.。2.请写出两句古诗词中含有“花”字的诗句。
1、《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中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3、《次北固山下》中,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表现出来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次北固山下》中,“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次北固山下》中,在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次北固山下》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钱塘湖春行》中莺歌燕舞的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8、《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题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9、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
10、唐代诗人在《题破禅寺后禅院》中描写禅院幽静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11、人们常用曹操的《龟虽寿》中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来比喻人虽老了却仍有雄心壮志。
12、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描绘山村中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的句子是:绿水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表现对田园喜爱之情的诗句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4、《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5、《论语》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6、《钱塘湖春行》一诗中的颔联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7、《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表现了华夏文化常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的美学思想,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18、杜牧的《泊秦淮》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9、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两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0、朱熹的《观书有感》中告诉我们,要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创新,方能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其诗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1、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通过想像,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2、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充分表现了前进道路上会有一定困难,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可以被一时的成功所迷惑,失掉了长远的目标的诗句是: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23、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的句子是:争渡,争渡。
24、晏殊《浣溪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出美好事物的消逝往往伴随着美好事物的再现,表现了词人在怅惘的同时也感到一丝欣慰的微妙情绪。
25、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26、《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谈学习态度的:
谈学习方法的:
27、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28、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29、张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觉得其他同学的许多想法对自己很有启发,这使她对孔子所说的“
”这句话体会更深了。
30、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但发达国家有长处,也有短处,那么我们所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用《〈论语〉十则》中的语句填写)
31、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李老师引述了《论语》十则中的两句话:“,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
32、《观沧海》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
33、《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34、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3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36、《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描写动物的两句诗是:
。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
37、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38、《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39、《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 。
40、《龟虽寿》中最能体现诗人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诗句(含比喻)是:。。
41、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作为内容就很合适。
42、孟浩然《过故人庄》一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4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
44、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百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林间尽情歌唱。这真“。”(填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句)
45、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有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 ”、“ ”。
46、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47、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月寄情。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
48、友情,历来为人所珍重。”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则想象了与友人剪烛夜谈的情景“。”
49、朱熹在《观书有感》表现作者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50、晏殊见春花凋谢,燕子归来,心中不禁产生了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 ____
51、晏殊《浣溪沙》词上片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与“旧”的对比,下片构成“来”与“去”对比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2、《河中石兽》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______,依据是______;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
53、《虽有佳肴》一文的中心句是教学相长。
54、想一句与《虽有佳肴》课文意思相近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5、《泊秦淮》 ①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②鞭打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诗句是: ③讽刺上层人物不顾国家艰难,只顾吃喝玩乐的语句是: ④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一句是:
56、《浣溪沙》 ① 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②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 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 ③给人以哲理性启迪的名句是: ④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流光易逝的句子是: ⑥表现诗人沉思形象的句子: ⑦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 ”这两句诗表示慨叹。
5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① 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 ②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
58、《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① 写瞬间美的享受的句子是: ② 表现对往事的回忆的句子是: ③ 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 ④ 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 ⑤起承上启下的诗句是:
59、《观书有感》 ①表现作者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 ②借水之清澈是因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的句子是: ③我们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时,常引用《观书有感》中的句子: ④成语“源头活水”的源出句是: ⑤运用比喻的方法作比书及书中内容的句子是: ⑥形象地描述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是: ⑦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表现作者这种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 ⑧蕴含“想要学问深,必须不断努力,常学才能常新新境界”的名句是: 60、按原文填空:(1)那一朵红莲,__________,今晨却开满了,_____________。(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61、《荷叶母亲》这首诗和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中的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的思想很接近。
62、默写《咏雪》中咏雪的句子。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吗?如韩愈《春雪》中“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喻作飞花。
63、请写出两句带“雪”字的古诗。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姓名:________________ 1.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近些,只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浪潮越来越近,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声音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多的绿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翠绿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似乎每一片绿叶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山锁雾,________________水连天。
4.__________________,因风皱面;__________________,为雪白头。5.水水山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时好好奇奇。
6.____________山,_____________路,_____________泉,_______________树。7. 题西林壁 8.游山西村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些叶
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墙上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___,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墙的叶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看得很。10.正月梅花香又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__________________滚动在叶面上,蜘蛛吐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软又香,还有青蛙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儿在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歌的松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酸甜可口,刺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小猫_________的时候更可爱,腿脚_________,可是已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不知_________________,但是__________________,再跑再跌。它的头_________、_________,撞疼了_________。它们的胆子_________,逐渐开辟__________________。它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_______________。它在花盆里_________,抱着花枝_________,所到之处,__________________。你见了,绝不会_________,它是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它要是________,能比谁都___________: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还会__________地交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它身长了头颈,__________,我一看这_____,想道:“____________________!” 15.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_____________,反面伸出________________,每根细丝像_____________。细丝跟新叶子一样,_______________。这就是爬山虎的脚。16.一径竹阴云满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京颐和园月波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淡烟浓远近秋(四川青城山真武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城山色半城湖(山东济南大明湖)
清风明月本无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苏苏州沧浪亭)17.默写下面的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唐】_________ 【唐】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故人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有志者事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勿以恶小而为之。
业精于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毁于随。
____________________,一日难再晨。____________________,岁月不待人。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心里燃烧着_____________________。(阿•费尔斯曼)
既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去探索_____________________吧。(郭沫若)
20.正前面,昆明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船、画舫在湖面_______________,几乎______________。
21.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___________,要是你的手指______________,休想拉下______________。
初中地理教材 (广东地质版 (在我校已使用了三年多, 回顾起来, 感触颇深。该教材不论从知识呈现到教材框架结构, 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正文部分文字简洁而概括, 结论性论述表达清晰而不繁杂;每节都有“潘博士”栏给出学生必须掌握的概念、原理、结论性知识点;“活动”栏目充满每一章节;地图、地理插图、地理景观图、统计图等图表海量纷呈, 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和地图是地理第二语言的特点;“知识之窗”分布每个章节。这些都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材, 让学生倍感亲切。
尤其是活动内容更是比比皆是、形式多样。据统计, 仅七年级上册“活动”内容就有64个, 全书仅104页, 平均不到两页就有一个。数量之多, 方式之丰富, 可操作性之强是以往版本教材少有的, 这是一大鲜明特色。据调查, 每班一半以上学生认为“活动”内容恰到好处, 让他们课堂充实有事干, 他们很喜欢。那么, 为什么教材要编写这么多的活动内容呢?附:
从七年级上册 (广东地质版) 的教材结构上不难看出, 教材中“认识地球与学用地图”部分可以说是整个初中地理的最难点, 初一学生对此很难弄懂, 恰巧它又是整个地理学科的基础、准备知识;而“陆地与海洋”部分和“天气与气候”部分同样是基础、准备知识, 也是难点, 学生对许多东西难以弄懂。可以说这册书在初中地理中是最重要又最难学的;编者大量编入活动内容, 几乎涵盖了整个重点、难点内容, 让学生以参与活动的方式去完成这些重难点知识的学习, 做到“活学”“乐学”。同时, 也使学生在学中“动”, 在“动”中学, 可见编者想学生之想、用心良苦, 因此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和要求。因为全新的教材, 本身已蕴含了丰富的新课改气息。
二、开展活动教学, 推进课程改革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呢?从近几年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来看, 新课改核心不外乎是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 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知识为自主探求知识, 自主创新、培养思维能力。
作为地理教师, 也必须适应新课改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求新途径,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教学设计方面, 就要充分研究学生, 寻求新学法、新教法, 切实改变“满堂灌”的现状;就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自学能力。实践证明, 如果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活动”内容,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自主学习, 教师少讲精讲, 课堂就能变得活泼、轻松、愉快、高效, 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盎然。这是因为, 教材“活动”内容已充分体现出几个方面的功能:落实基础知识、开阔学生视野;降低知识难度、突破教材难点;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那么怎样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活动”板块的这些功能, 让地理课堂充满活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呢?
三、充分发挥“活动”板块功能, 让初中地理课堂充满活力
1. 通过活动教学, 落实、拓展知识, 丰富学生视野
2. 通过活动教学, 可以降低知识难度, 突破教材难点
【案例】课本18页活动2:演示昼夜更替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书上手电筒照地球仪图, 完成 (1) 、 (2) 、 (3) 、 (4) 、 (5) (3分钟) , 让他们明白:因为地球不透明且为球体产生了昼夜现象, 再由于地球自转运动, 使乌鲁木齐待会儿就随地球由夜晚转入白昼, 所以昼夜在不停地更替。这比单纯由教师讲解效果更好, 抽象的难点变得迎刃而解, 学生对此印象深刻。教师将教材难点轻而易举地突破了。
3. 通过活动教学, 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
[案例]在学“世界人口问题”时, 教师指出问题: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是什么呢?为什么这成为世界人口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呢?可以结合81页活动1、2问题, 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后自己得出结论:世界人口问题主要是由于世界人口增长过多过快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活动实施:首先让学生读图5.5“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然后抢答, 由一学生总结并补充完善。最后, 将全班学生分成4大组进行辩论:“人口多好, 还是人口少好”, “住乡村好, 还是住城市好”。每两个组选一个辩题进行, 用时6分钟。要求学生阐明不同观点和理由, 并举例说明。这样, 世界人口问题的教学, 基本上就可以由学生自己看书和辩论来完成, 根本不用教师多讲。充分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4. 通过活动教学, 可以培养学生地理能力, 参与课题探究的能力
[案例]课本22页活动4:课外小实践, 观测太阳下物体的影子。活动实施: (1) 选择一个晴天, 带学生到操场旗杆处, 早上7点、中午12点、下午放学5点钟三次观测旗杆影子的长度?并录入表格。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写出一天中旗杆影子长短变化产生的原理。 (2) 要求每个学生从3月到12月份, 每月选一天晴天的中午12点, 观测学校操场旗杆影子长度、方向。填入《太阳下物体影子的长度记录表》, 根据观测数据写一篇“太阳下物体影子”的观测报告, 来阐明影子变化的原理。通过这个活动, 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小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从而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在对修订后教材的学习以及新旧教材的对比中,笔者明显地感觉到教材修订者在修订过程中除了要体现修订后的课标的精神之外,还饱含着他们对当今数学教育的一些思想,于是据此提出几点教学的建议.
1. 去繁就简,化虚为实,强化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从“有理数”定义的回归,到“足球赛”系列题以及“量桌子”的题的删去,再认真研究这次增加的那些例题和练习题,我感觉到教材修订者内心在追寻着“去繁就简、化虚为实,强化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相对于有理数的词源性定义来说,其描述性定义更简单,学生更容易懂,进而,学生更容易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关于“足球赛”的系列题,实践证明,学生确实难弄懂,甚至不少老师也难弄懂.笔者曾经仔细研究过旧教材中的4道题,感觉要给学生讲明白确实不容易,而这些题从本质上看,无非就是“正数和负数”的应用.此次删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量桌子”可以说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动手操作,是“生活数学论”的体现.然而,学生该选用多长的尺子?如何才能使测量尽量精确?精确到哪级单位更合理?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学生练习时不愿意做的根源,所以这道题很少有教师布置给学生做,也很少有学生自主做,结果便成一道“虚”题.然而,这道题本质只是“正数和负数”的应用,这次教材修订者更换的另一道题,相对来说,更接近数学本质一些.
再比如这次修订教材《习题3.2》增加的第4题(附题目如下),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建立方程并且解方程,为了强化学生对数学本质(方程思想)的理解.
4. 用方程解答下列问题:
(1)x的5倍与2的和等于x的3倍与4的差,求x;
(2)y与—5的积等于y与5的和,求y.
因此,在七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做好中小学教学衔接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理解教材的修订意图,教材已经删去的绝对不要再“捡”回来,教材中如果还有学生学起来感觉困难的,也可以化繁为简,化虚为实,只要保证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数学内容的本质.所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实践证明,对于数学教学,只要学生掌握了数学的本质内容,他们往往就能解决相关问题.
2. 重视经验,促进思考,落实“四基”教学
从贯彻了“基本活动经验”的新思想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教材修订者已经将“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的新课标理念融入其中.那么,如何把握“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事实上,我们通过教材的修订来加深理解.以《2.1整式》这一节的修订为例,原教材编排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单项式,第二课时学习多项式;修订后的新教材重新编排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2道例题和4道练习,让学生充分获得字母表示数的经验,第二课时学习单项式,第三课时学习多项式.由此看出,重视经验就是要充分设计恰当的数学活动,并且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通过丰富的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经历建立相关的经验.
就“四基”而言,名词是新的,但教学并不陌生,我国多年来的数学教学都在实践“四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被誉为我国数学教育的优秀传统,无需赘言.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视一直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追求,以七年级数学上册为例,无论是旧教材还是新教材,都重视对“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内容的教学.至于“基本活动经验”,因为10年前新课改之初“建构主义”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已经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只是在“四基”提出之后,我们要把“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要更加有意识地创设丰富的、质优的数学活动,要保证学生自主地、高效地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经验、促进思考.
3. 对各章教学关键点、重点和难点的把握
基于对修订教材的学习与感悟,笔者结合自己的点滴经验对各章教学的关键点、重点和难点提一些具体的建议.
(1)教学《第一章 有理数》的关键点是“正数和负数”的充分理解,要让学生视“负数”与“正数”一样容易理解.因此,需要创设让学生获得“负数”经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重点是“有理数”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同样需要在适量的计算活动中去积累经验,要引导学生分析具体题目,选择合理的运算律并确定合理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尽量避免“蛮干”与“死算”.难点是关于分数的计算,分数的计算在小学阶段是学生的计算难点,学习有理数时,依然是难点.
(2)教学《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的关键点是获得“用字母表示数”的经验,要让学生视“字母”与“数字”一样容易理解.因此,在本章第1课时的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并积累丰富的字母表示数的经验.重点是“单项式”与“多项式”概念的理解,以及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多项式的项与次数的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明晰概念教学以便让学生充分地理解.难点是代数式运算时的去括号步骤,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去括号法则并在适量去括号的练习中获取经验.
(3)教学《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点是深刻理解“等式的性质”,它是正确解方程的基础,在解方程过程中,“去分母”、“去括号”和“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的理论依据都是“等式的性质”.因此,在本章《等式的性质》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经历等式的变形,并积累丰富的等式变形的经验.重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这既是前面所学“有理数”和“整式的加减”的综合运用,也是后面学习“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的基础,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题足够丰富,教学中要让学生适量训练,积累丰富的解方程的经验.难点是解应用题时寻找并建立“等量关系”.学生解应用题有几重困难,首先是“选择”用列方程解应用题,在他们心里,做应用题会选择小学所学的列算式法和初中所学的列方程法,而不太适应列方程解应用题;其次的困难是设未知数,在他们看来,题中的未知量不止一个,不知该设谁为未知数;而最为困难的就是寻找并建立“等量关系”,哪怕在教师看来存在很明显的等量关系,但因为学生缺乏方程思想,所以难以找出等量关系.本次教材修订,我注意到修订者有意识地重新编排了应用题的部分例题和练习题顺序,而且增加了一些难度更适宜的题.因此教学时,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寻找并建立“等量关系”,让他们通过问题的解决不断地建立“方程思想”并获得丰富的经验.
(4)相对来说,《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修订的内容比较少,关键点是通过《几何图形》来认识图形并建立“空间观念”.因此,在本章的教学中,要始终坚持引导学生“看图”和“说图”,看图是为了建立空间观念,而说图更有利于建立空间观念.重点是“几何符号语言掌握和运用”,要始终如一地加强几何符号语言的学习和准确运用.难点是线段和角的知识中涉及“分类讨论”的问题的解决,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刚刚接触这种数学思想,比较难适应.
4. 在教学中严格落实“减负”
这次教材修订我个人觉得较满意的地方就是增加了部分例题和练习题,以及重新编排了部分例题和练习题的顺序.新教材中的现有例题和练习题都是经过“历史积淀”和“精心打磨”过的,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只要能够引导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课本上的内容,完全能够保证“四基”的教学与落实,没有必要再给学生布置过多的作业.教师们不但要认真落实“减负”措施,还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桃花源记》
1.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2.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3.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
。5.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
6.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7.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
8.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
9.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10.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
a.。。b.。
11.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其原句是:。
二、《陋室铭》
1.《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
2.《陋室铭》中表现正反面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3.《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5.《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
6.《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 7.《陋室铭》中表现正反面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
三、《望岳》
1.《望岳》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
?。
2.杜甫《望岳》一诗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美、雄伟高峻的句子是:。
3.杜甫《望岳》一诗中表现其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诗是:。
4.《望岳》中不仅写出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的句子是:。
5.《望岳》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是:。6.既是攀登泰山极顶《望岳》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
四、《使至塞上》
1.《使至塞上》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
2.《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
3.《使至塞上》诗中的颈联,作者把自己孤寂的情绪与大漠奇特壮丽的景象融合在一起,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的千古壮观的名句是:。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
一、《桃花源记》
1.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7.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8.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9.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10.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11.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其原句是:后遂无问津者。
二、《陋室铭》
1.《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陋室铭》中表现正反面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5.《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 “何陋之有?”。7.《陋室铭》中表现正反面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三、《望岳》
1.《望岳》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2.杜甫《望岳》一诗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美、雄伟高峻的句子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杜甫《望岳》一诗中表现其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诗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望岳》中不仅写出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望岳》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7.既是攀登泰山极顶《望岳》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四、《使至塞上》
1.《使至塞上》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使至塞上》诗中的颈联,作者把自己孤寂的情绪与大漠奇特壮丽的景象融合在一起,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的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写出了雄奇、奇特美丽的塞外风光的句子)
【语文七年级上册默写】推荐阅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背诵默写篇目10-06
七年级语文诗歌默写知识点09-28
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06-14
七年级上册语文写作06-30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练习05-29
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10-13
七年级上册语文《狼》教案10-20
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10-30
七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