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镜质量控制分析

2024-10-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支气管镜质量控制分析(共10篇)

支气管镜质量控制分析 篇1

一、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一)适应证

1.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支气管镜对于诊断支气管结核、异物吸 入及气道良、恶性肿瘤等具有重要价值。

2.不明原因的咯血或痰中带血。尤其是40岁以上的患者,持续1周以上的咯血或痰中带血。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明确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

3.不明原因的局限性哮鸣音。支气管镜有助于查明气道阻塞的原因、部位及性质。

4.不明原因的声音嘶哑。可能因喉返神经受累引起的声带麻痹和气道内新生物等所致。5.痰中发现癌细胞或可疑癌细胞。

6.X线胸片和(或)CT检查提示肺不张、肺部结节或块影、阻塞性肺炎、炎症不吸收、肺部弥漫性病变、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气管支气管狭窄以及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等异常改变者。

7.肺部手术前检查,对指导手术切除部位、范围及估计预后有参考价值。

8.胸部外伤、怀疑有气管支气管裂伤或断裂,支气管镜检查常可明确诊断。9.肺或支气管感染性疾病(包括免疫抑制患者支气管肺部感染)的病因学诊断,如通过气管吸引、保护性标本刷或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获取标本进行培养等。10.机械通气时的气道管理。11.疑有气管、支气管瘘的确诊。(二)禁忌证

支气管镜检查开展至今,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禁忌证范围亦日趋 缩小,或仅属于相对禁忌。但在下列情况下行支气管镜检查发生并发 症的风险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应慎重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进行检 查。

1.活动性大咯血。若必须要行支气管镜检查时,应在建立人工气道后进行,以降低窒息发生的风险。2.严重的高血压及心律失常。

3.新近发生的心肌梗死或有不稳定心绞痛发作史。4.严重心、肺功能障碍。

5.不能纠正的出血倾向,如凝血功能严重障碍、尿毒症及严重的肺动脉高压等。

6.严重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因纤维支气管 镜检查易导致喉头水肿和严重的出血。7.疑有主动脉瘤。8.多发性肺大疱。9.全身情况极度衰竭。

二、支气管镜检查的术前准备及特殊患者的注意事项(一)患者的告知及知情同意

1.将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向患者提供口头或书

面指导,可以提高其对操作的耐受性。

2.所有患者在接受检查前须书面告知相关风险,并签署知情同

意书。

3.检查过程须有家属陪同,以便于在不良事件发生时能及时行医患间的沟通。

(二)术前准备

1.检查前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测量血压及进行心、肺功能 检查。

2.每位患者必须拍摄X线正和(或)侧位胸片,必要时行胸部CT 检查,以确定病变部位。

3.支气管镜检查前4h开始禁食,检查前2h开始禁饮水。

4.需要静脉应用镇静剂者应在给药前建立静脉通道,并保留至 术后恢复期结束。

5.阿托品在检查前无需常规应用。

6.对于拟行经支气管活检的患者,应在检查前检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三)特殊患者的处理

1.对疑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应测定肺功能。若肺 功能重度下降[FEV,<40%预计值和(或)SaO:<93%],应测 定动脉血气。

2.COPD及哮喘患者在支气管镜检查前应预防性使用支气管舒张 剂。

3.吸氧和(或)静脉应用镇静剂可能会升高动脉血CO2浓度,因 此对于支气管镜检查前动脉血C02浓度已升高者,应避免静 脉应用镇静剂,且在氧疗时应格外小心。

4.心肌梗死后6周内应尽量避免支气管镜检查。

5.脾切除、安装有人工心脏瓣膜或有心内膜炎病史的患者,应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6.有出血危险的患者,即使不行经支气管活检,仅行普通支气 管镜检查,也应在术前常规检测血小板计数和(或)凝血酶原 时间(Pr)。

7.对于拟行活检的患者,若一直口服抗凝剂,检查前应至少停 用3 d,或用小剂量维生素K拮抗。

8.极少数情况下,当患者必须持续使用抗凝剂时,应使用肝素 抗凝,并将其Pr国际标准化比(internationalnormalized ratio,INR)降至2.5以下。(四)支气管镜检查的镇静和麻醉

1.如无禁忌证,提倡给予受检者镇静剂。镇静剂:使用短效苯 二氮草类镇静药咪唑安定,由于其半衰竭期短(约2.5h)以 及镇静和麻醉作用间的安全范围较宽等优点,使其已成为内 镜操作中清醒镇静的首选药物。具体用法:(1)60岁以下患 者的初始剂量为2.5mg,在操作开始前5—10min给药,药 物约在注射后的2min起效;(2)给药宜采用滴注的方法,静 脉注射咪唑安定应缓慢,约为1 mg/30 s;(3)如果操作时 间长,必要时可追加1 mg,但总量不宜超过5 mg;(4)年龄 超过60岁的患者、衰弱及慢性病患者药量应酌减。对这些患 者初始剂量应减为1—1.5mg,也在操作前5—10 rain给药; 根据需要可追加0.5~1 mg,但总量不宜超过3.5mg。

2.行鼻部麻醉时,2%利多卡因凝胶的效果优于利多卡因喷雾。

3.行咽喉部麻醉时,2%—4%的利多卡因雾化吸人较环甲膜穿 刺注射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4.经支气管镜注入利多卡因时,应尽量减少其用量。成人利多 卡因的总用量应限制在8.2 mg/kg(按体重70kg的患者计 算,2%的利多卡因用量不超过29 m1)。对于老年患者、肝功 能或心功能损害的患者,使用时可适当减量。

三、支气管镜检查的术中监护及操作(一)术中监护

1.应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

2.所有受检者术中均应通过鼻、口或人工气道给予吸氧,并通 过吸氧使患者的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以减少操作中及 术后恢复期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3.检查时心电监护不必常规应用,但对于有严重心脏病史的患者以及在持续给氧情下仍不能纠正低氧血症的患者,应常规进行心电监护。

4.在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至少要有2位助手配合,其中1位必须是专职护士。

5.支气管镜室应配备有气管插管及心肺复苏的药品及设备。(二)诊断性操作的实施标准

1.对于镜下所见新生物活检时,应至少取5块活检标本送病理 检查。

2.对于镜下所见支气管黏膜呈浸润性病变时,应联合进行活检、刷检和冲洗。

3.对于内镜下可见的肿瘤,要求联合应用活检、刷检、冲洗后,诊断率至少应达到80%。

4.弥漫性肺疾病患者行经支气管肺活检(transbronchiallungbiopsy,TBLB)时,不必将X线透视作为常规,但局灶性肺疾病患者在行TBLB时,应考虑在X线透视下进行。

支气管镜质量控制分析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24例, 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62例中男性32例, 女性30例, 年龄56~77岁, 平均年龄为 (64.3±7.3) 岁, 病程为6个月~22年, 平均病程为 (10.3±6.3) 年;对照组62例中男性23例, 女性39例, 年龄57~75岁, 平均年龄为 (62.5±7.6) 岁, 病程为7个月~20年, 平均病程为 (10.8±6.4) 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常规治疗,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配合治疗, 实验组则给予护理干预配合治疗, 具体措施如下。

1.2.1 一般护理:

慢性支气管的恢复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 护理人员应保持病房内安静舒适, 空气新鲜, 清洁卫生。冬季应注意保暖, 避免受凉感冒。若患者病情急性发作, 应卧床休息, 减少机体能量消耗。

1.2.2 心理干预:

积极与患者沟通, 了解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分析患者的情绪变化。由于慢性支气管炎常常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患者极易出现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不良情绪, 采用柔和的语气, 端正的态度关心安慰患者, 使其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安抚, 从而减轻甚至消除负面情绪。

1.2.3 饮食护理干预:

患者应进食高蛋白, 高热量, 高维生素, 易消化和低盐的食物。增多维生素和蛋白质的摄入, 比如鱼、瘦肉、新鲜蔬菜水果等。建议患者多饮水, 但切忌进食辛辣食物, 并且戒烟戒酒。

1.2.4 生活护理干预:

生活中避免患者接触花粉, 烟雾以及灰尘, 防止气管炎的发作。平常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以增强身体素质, 提高免疫力, 防止病情加重。

1.2.5 对症护理。

1咳痰:注意患者的咳嗽的时间、频率、程度以及咳痰的量、颜色、性质等。鼓励患者自主咳痰, 若患者有痰无法咳出时应使用超声雾化吸入, 以利于痰的咳出。2喘息和气促:患者喘息和气促加重费力时应采取坐位或半卧位, 并给予氧气吸入, 如若没有明显改善应及时报到医师处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出院和入院时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 满分100, 非常满意>90, 满意75~90, 不满意<75, 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8.0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通过 (均数±标准差) 表示, 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入院时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 (63.4±12.3) 分, 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 (62.6±11.5) 分相比无明显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出院时, 两组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 实验组的生活质量为 (114.3±7.5) 分,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为 (64.6±10.5) 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人数为60例, 满意度为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人数为47例, 满意度为75.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支气管黏膜, 气管以及周围组织出现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 主要由细菌, 病毒引起[2]。慢性支气管炎也会随着气温变化、烟雾、粉尘、空气污染等而加重, 主要临床表现为气喘、咳嗽、咳痰等[3]。临床治疗多采用对症治疗, 并给予相应的护理, 已达到较好的疗效。护理干预可以针对患者的情况, 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以提高护理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方法, 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 采用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改善, 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蔡燕.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2, 26 (10) :2863.

[2]多荣, 王俊文, 栾英.家庭护理干预对缓解期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 2012, 11 (2) :26-28.

焊接质量控制因素分析 篇3

【关键词】焊接工艺参数;工艺规程;焊接质量

Welding Quality Control Factors

Li Yong-mei

(Hebei Zhicheng Construction Co., Ltd Handan Hebei 056000)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influence of welding parameters and process factors on weld quality. Key mainly from the size and shap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eld welding procedure specification paramete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eld and the pool extends to regul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spective welding process and weld quality parameters were discussed, reveals that the welding quality control of welding heat input.

【Key words】Welding quality;Technological process;Welding parameters

1. 前言

(1)焊接由于节省大量的材料,生产效率高,是制造业中主要的加工工艺之一,几乎涉及到所有的产品。航空航天元器件及结构的焊接制作,工业产品及厂房的制作安装,民用产品的制造等等。利用现有设备及焊接材料和操作人员的技能情况,制定适合的焊接工艺规程,保证焊接质量,是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2)焊接质量的保证,是在试验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以及所采用的焊接设备、焊接方法和结构特性,制定能保证其加工质量的焊接工艺技术文件。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如何确保焊接工艺规程的实施,是钢结构生产及维修部门的重要工作。

(3)由于各企业所加工构件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使用的焊接方法不同,在焊接试验和工艺评定方面,所做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制定的焊接规程也有一定的差别。焊接规程做为焊接过程的技术性文件,不论生产何种产品,保证其质量的前提,就是焊接生产全过程完整的执行焊接工艺规程。

2. 焊接材料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在结构材料已知的情况下,焊接工艺规程中,主要的几个参数如焊接材料、接头形式、焊接电流、焊接电压、保护气体流量、气体纯度、焊接层数,而合金钢及有色金属焊接过程,还要考虑层间温度、预热及后热温度。如任一参数的大幅度变动,都可能产生焊缝尺寸超差、成形不好、裂纹、夹渣、未焊透、咬边、焊瘤、烧穿、焊接变形等缺陷,甚至产品报废。

2.1 焊接过程是一个不均匀加热和冷却过程。

焊缝区及热影响区温度会随着焊条(焊丝)的移动而发生变化。是一个不均匀加热和冷却过程,熔池的冶金反应也是不充分的。日常操作中,基本是以提高生产效率为前提,尽可能的采用大的电流参数。大的电流参数,固然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对焊接质量和焊缝成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会烧损一部分合金元素,随着合金元素含量的减少,焊缝冷却后的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而且熔滴过渡形式也发生改变。短路过渡变为射流过度,熔滴尺寸变小,体表面积增大,气体带入熔池更多,产生气孔的几率增加。焊接电流过小易产生气孔、未焊透、夹渣等缺陷,降低接头的致密性,减少承载面积,致使接头强度和冲击强度降低。

(1)焊接电流增加时,电弧的热量增加,因此熔池体积和弧坑深度都随电流而增加,所以冷却下来后,焊缝厚度就增加。

(2)焊接电流增加时,焊丝的熔化量也增加,因此焊缝的余高也随之增加。如果采用不填丝的钨极氩弧焊,则余高就不会增加。

2.2 焊条电弧焊的电弧电压主要由电弧长度来决定。

(1)电弧长度越大,电弧电压越高,电弧长度越短,电弧电压越低。在焊接过程中,应尽量使用短弧焊接。焊接时弧长应更短些,以利于熔滴过渡,防止熔化金属下滴。碱性焊条焊接时应比酸性焊条弧长短些,以利于电弧的稳定和防止气孔。弧长增加,金属飞溅越多,对母材金属的表面损伤严重。特别是对有防腐要求的不锈钢类和钛金属构件焊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飞溅物。

(2)同时,在焊接过程中,焊接速度应该均匀适当,既要保证焊透又要保证不焊穿,同时还要使焊缝宽度和余高符合设计要求。

(3)当其它条件不变时,电弧电压增长,焊缝宽度显著增加而焊缝厚度和余高将略有减少,电弧电压增大,严重时引起磁偏吹。这也是使焊缝成型不好,形成气孔、夹渣、未焊透的一个因素。在焊接电源为直流反接时,表现得尤为突出。

(4)由此可见,电流是决定焊缝厚度的主要因素,而电压则是影响焊缝宽度的主要因素。因此,为得到良好的焊缝形状,即得到符合要求的焊缝成形系数,这两个因素是互相制约的,即一定的电流要配合一定的电压,不应该将一个参数在大范围内任意变动。

(5)焊速对熔深和熔宽均有明显影响,焊速较小时(例如单丝埋弧焊焊速小于)熔深随焊速增加略有增加,熔宽减小。但焊速达到一定数值以后,熔深和熔宽都随焊速增大而明显减小。这是因为焊接速度增加时,焊缝中单位时间内输入的热量减少了。

2.3 常用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丝、保护气体、焊剂。

焊芯(焊丝)其作用主要是填充金属和传导电流。

2.3.1 焊剂有酸性、中性、碱性三大类;焊条按酸碱度可分为酸性和碱性两大类。焊丝按结构有实芯和药芯两类,按用途有8大类。手弧焊和埋弧焊作业中,焊缝区是通过气渣联合保护的。气保焊和气焊是以气保护为主。碱性焊条由于加入二氟化钾,影响气体电离,电弧的稳定性变差,一般要求采用直流反接。焊条工艺性能是通过药皮配方来实现的。特别是压力容器及特殊钢结构制造中尤为重要。

2.3.2 为了保证焊接质量,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很重要。在生产的起始阶段,就要把好材料关,才能稳定生产,稳定焊接产品的质量。(1)加强焊接原材料的进厂验收和检验,必要时要对其理化指标和机械性能进行复验。(2)建立严格的焊接原材料管理制度,防止储备时污损焊接原材料。(3)实行在生产中焊接原材料标记运行制度,以实现对焊接原材料质量的追踪控制。(4)选择信誉比较高、产品质量比较好的焊接原材料供应厂和协作厂进行订货和加工,从根本上防止焊接质量事故的发生。

2.3.3 焊接接头是组成焊接结构的最基本要素。也是焊接结构的薄弱环节。主要有角接、对接、T形、搭接、卷边五种形式(见图1)。

图1

2.3.4 如何让焊接接头才能正确的达到标准有如下的几点:

(1)为使焊缝的厚度达到规定的尺寸不出现焊接缺陷和获得全焊透的焊接接头,焊缝的边缘应按板厚和焊接工艺要求加工成各种形式的坡口。

(2)焊条电弧焊时,为保证焊条能够接近焊接接头根部以及多层焊时侧边熔合良好,坡口角度与根部间隙之间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当坡口角度减小时,根部间隙必须适当增大。因为根部间隙过小,根部难以熔透,必须采用较小规格的焊条,降低焊接速度;反之如果根部间隙过大,则需要较多的填充金属,提高了焊接成本和增大了焊接变形。

(3)带有钝边的接头,根部间隙主要取决于焊接位置和焊接工艺参数,在保证焊透的前提下,间隙尽可能减小。

2.4 焊接方法。

2.4.1 焊接质量对工艺方法的依赖性很强,焊接方法在影响焊接工序质量的诸因素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通常由经验比较丰富的焊接技术人员编制,以保证它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确保贯彻执行工艺方法的严格性,在没有充足根据的情况下不得随意变更工艺参数,即使确需改变,也得履行一定的程序和手续。

2.4.2 不合理的焊接工艺不能保证焊出合格的焊缝,若不严格贯彻执行工艺流程规定,也不能焊出合格的焊缝。在焊接质量管理体系中,对影响焊接工艺方法的因素进行有效控制的做法是:(1)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标准对焊接工艺进行评定。(2)对焊接技术人员所需的文件进行严格的筛选。(3)按照相关规定,对施焊过程中的现场实行加强监督与管理。

3. 结束语

焊接操作通常都是在室外进行,不可避免的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所以,也应引起一定的注意。在焊接质量管理体系中,控制环境因素的措施因过于简单,当环境条件达不到有关规定时,需暂停焊接工作,或防雨雪、采取防风措施后再进行焊接,在低气温下焊接时,低碳钢不得低于零下20℃,普通合金钢不得低于零下10℃,超过这个温度界限,需要对焊接工件进行预热。

参考文献

[1] 李亚江.焊缝组织性能与质量控制[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2] 陈祝年.焊接工程师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 陈裕川.焊接工艺评定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 伍广.焊接工艺[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析 篇4

质量控制是保障医学检验检测水平实现一定高度的基础,具体而言,在检验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时间段里的质量控制水平能够使得临床检验的结果更具权威,故此把好质量控制这道关口即能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实现准确有效。本文即是根据医学检验操作实践,结合理论知识探讨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对检测者的方法和思维要求,从而总结医学检验过程中实现有效质量控制的方法。

一、检验前的质量控制解析

1、合格的标本

合格的标本是检验前质量控制要求的第一步,合格的源头才能保证结果的正确,影响标本合格的因素较多,因此,需要质量管理的严格保障。检验前的质量管理就是指的在患者的准备、原始标本采集、储运乃至实验室验收合格的整个过程。在此过程中首先要做到检验申请单据填写的正确清晰,其中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号、病案号、诊断以及标本来源,有时还要附有简单的病历,特殊情况说明等临床资料。这些内容能够为检验分析提供详实的参考,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患者这一层面,首先要对患者的情绪及行为进行有效引导,防止出现标本的异常。如在患者服用药物以及疲劳、熬夜、饮酒等都会对检验造成较大影响,所以检验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告知和引导,如出现上述此类情况,应该检验申请单上注明,从而方便检验人员客观地解释检验结果。

2、标本采集过程

在标本采集中,首先要认真核对检验申请单所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其次在采血过程中最好使患者采取坐位或卧位,使患者处于安全的状态,且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紧、过长,也不要用力拍打穿刺部位,检验人员应在穿刺入血管后立即放松止血带;对于器材,应该实验要求;而且要在采集后避免血标本的溶血和标本的污染。

二、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标本送达后,在检验过程中要在仪器、试剂准备以及分析过程三个方面把好关,确保结果的正确。

1、仪器维护保养

首先,仪器需要准确,就要做好仪器维护工作,检验仪器维护要按规定做好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以及季保养,确保仪器的性能合格。这些都需要在日常的仪器维护中毫不松懈的去合规操作。其次,试剂准备过程中要严格按流程操作,以说明书的每个步骤作为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时刻监控观察试剂的稳定性。此外,人员方面需要调配经过训练、资质有效的检验操作人员。

2、室内质控

进入实际检验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室内、室间质控,一旦出现失控情况,必须要有失控的调查记录及改正措施。其次,对于整个检验过程及出现的情况要做好原始记录,并进行归档。

三、检验分析过后的质量控制

检验后的质量管理工作要认识到仪器显示结果的误差,需要运用自身的分析能力进行认真复查。

1、仪器与资料的衔接

对于仪器要做好保养,按照仪器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做好仪器与资料的对接,实现检验结果的可追溯性。

2、科室合作

要求检验人员正确认识检验职能与其他临床人员的关系,加强合作,检验部门亦可以详实了解患者情形,如药物等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等方面。在患者信息的录入、标本编号到分离、审核仪器操作检验结果、发送检验报告单以及检验结果的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各科室均能保持认真的态度,而检验人员也必须认真分析和核对检测结果,对于错误要及时进行改正。

2、深入了解、对比分析

同时,检验人员还需要将结果与近期结果进行比较,有效分析各参数之间关系,并与临床资料作分析比较,必要时还需要与患者面对面交流了解,以便与检验结果结合,更为详实的了解患者患病情况。

总体而言,临床检验的整个质量控制是考验检验人员操作规范掌握程度、认真程度、医学思维的考试,也是保障患者治疗、康复过程中的前提,能够切实锻炼检验人员的临床检验工作素养。

参考文献

高桩码头桩基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篇5

摘 要:桩基平台,是高桩码头建设过程中的重点。桩基平台的质量也算得上是码头质量的保障。所以,桩基平台的好与坏,往往决定了码头质量的好与坏。桩基平台的施工方法的得当运用能有效提高桩基平台的施工效率。

关键词:桩基施工;质量控制

高桩码头工程质量通病以下简称“通病”,常常是有关施工管理人员和工人师傅所了解的,但又是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工程质量问题。由于其面广量大,对码头工程的正常施工和工程质量危害很大,是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和创优质工程的主要障碍,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桩基础属于隐蔽工程,施工工艺复杂,成桩环节多,容易发生质量事故。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桩基础的施工程序、工艺及方法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制定出保障桩基础工程质量的监控方法和防治措施。

一、桩的来由与制造

特殊的环境,对高桩码头的桩基要求相当苛刻,一丝一毫的差异都可能导致桩基无法正常施工。所以,高桩码头桩基成桩过程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由特定的人员到桩基预制厂进行预定,大小尺寸,混凝土的比例,都需要与专业数据进行比对。桩的形状也不尽相同,有方桩、矩形桩、还有圆形桩,一般情况下都是整根的预制,但量不会太多。过多的生产,可能造成桩的囤积,因天气原因,有些桩无法下沉施工,在保存过程中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或者不适合的过早生产,桩的质量会有所下降,施工质量也会因此难以保证。

二、质量目标和质量控制依据

2.1质量目标

2.1.1成孔的中心位置、孔径、垂直度、孔底沉渣厚度及钢筋笼的安装位置.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2.1.2原材料(包括钢筋、水泥、砂石料)的质量及混凝土试块、钢筋笼制作、吊装要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2.1.3桩身匀质、无断桩、无夹泥等缺陷。

2.1.4桩身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2.1.5桩极限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2.1.6质量标准达到合同要求

2.2质量控制依据

2.2.1合同文件。

2.2.2设计图纸及技术要求

2.2.3《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J254-98)。

2.2.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三、施工准备

3.1资料

施工图及图纸会审纪要;工程地质、水文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主要施工机械的配备情况和技术性能指标;原材料的供应计划和质检报告;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的保证;水、电、道路情况;水准基点和基桩轴线的控制点位置等。

3.2质量控制

3.2.1技术人员尽快熟悉图纸.掌握工程的技术指标和规范要求,列出质量控制点。

3.2.2工程测量定位,确定工程基准面的高程、孔位。在测量放线时使用符合精度要求的经纬仪、激光测距仪,采用极坐标定位法放线,其精度须满足规范要求。

四、成孔质量的控制

成孔是桩基施工中的重要环节,若成孔过程中出现缩颈、桩孔偏斜、桩底沉渣过厚等质量问题,将直接影响桩基的承载力。因此,在成孔施工过程中要重点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质量控制:

4.1桩基定位

桩基定位不仅是定位桩的坐标,还要合理确定桩基钻孔的顺序。

(1)定位。在施工现场测量定位好桩孔的中心线,使埋设的钢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线一致,偏差控制在50mm以内,并在开钻时再次复核护筒的中心坐标和标高。护筒埋设好后,要对护筒周围土体进行夯实,防止钻孔时泥浆护筒内泥浆渗漏;由于在河边施工的特殊性,护筒内泥浆面标高应高于地下水位或施工水位1.5-2.0m。

(2)钻孔顺序。钻孔灌注桩的成孔过程中,依靠的是孔内泥浆来保持孔壁稳定,所以在钻孔时为避免钻机对邻近土体的扰动,防止出现坍孔或缩径,应采用隔孔开钻的方式进行施工。

4.2桩孔垂直度

按规范要求,钻孔灌注桩桩孔垂直度偏差应控制在1%以内,桩孔垂直度若未控制好,会直接影响成孔质量和地基承载力。首先在施工机械安装就位时,就要确保施工机械平稳,使吊杆钩、钻杆中心和桩位中心三点成一线;其次,在开钻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和校核钻杆的垂直度,保证成孔的垂直度小于≤1%,始终保持钻杆垂直钻进,钻进中如遇到倾斜的硬质基岩时,应放慢钻进速度将钢丝绳卡紧,进行吊钻,直至磨出一个小槽为止,钻头才能顺其小槽进行正常钻进。

4.3泥浆性能指标监测

泥浆的作用是保护孔壁,减少孔壁渗漏和悬浮钻渣。在钻孔过程中,要保持泥浆性能指标在合理范围内,才能防止坍孔、缩径等质量问题的出现。在钻孔过程中,遇到地下渗水或漏水等都会导致泥浆性能指标的变化,因此必须在施工过程中时刻进行监控,及时调整性能指标保证其稳定。对于一般地层,泥浆粘度控制在16-22s,比重控制在1.05-1.2;对于易坍塌地层,泥浆粘度控制在19-28s,比重控制在1.2-1.45。

4.4钢筋笼吊装

钢筋笼吊放是容易出现问题环节,往往由于制作加工时设置过少、钢筋间距不均匀,吊装时就容易出现变形。那么在钢筋笼制作时就必须注意钢筋的间距、焊接长度和加劲圈的设置,在吊放时吊点应对称,钢筋笼在吊放过程中因时刻处于铅直状态,且不晃动;在下放时应缓慢,避免碰撞孔壁造成坍孔;钢筋笼下放到位后,要采取防止上浮的有效措施。

4.5二次清孔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往往在下放钢筋笼及导管安装完毕后就直接灌注混凝土,忽视了对桩孔的二次清孔。因为在吊放钢筋笼和导管的过程中,孔内悬浮的钻渣就将再次沉到孔底,造成孔底沉渣厚度过大,从而影响桩基的承载力,特别是端承桩。因此,必须在混凝土灌注前进行第二次清孔,孔底沉渣厚度经检测符合规范要求后,再进行水下混凝土的灌注工作。

五、成桩质量的控制

成桩是控制桩基质量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着整个桩基的质量。对成桩质量的控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5.1坍落度控制

水下混凝土常使用导管法进行灌注,为使混凝土保持和易性,混凝土坍落度一般采用180mm-220mm。若塌落度过小,则易造成堵管,若塌落度过大,则影响砼强度。当混凝土灌注距桩顶5m时,应将坍落度控制在150mm~170mm,以减少桩顶浮浆程度提高桩顶混凝土强度。

5.2导管的控制

浇灌混凝土的导管,在使用前应进行试压,试水压力为0.6-1.0Mpa。在灌注过程中,要时刻掌握混凝土面的标高和导管的埋入深度。导管埋置深度控制在lm≤h≤6m,一般可控制在2~4m;提升和拆卸导管要进行双重控制,既要测量孔内砼面标高来计算导管的埋深,又要计算所拆卸导管的长度数量来核对导管埋置深度,避免将导管提升到混有泥浆的砼夹层内,造成断桩。

5.3桩顶高程控制为使防止出现短桩,当灌注到设计标高时,应继续进行超灌。当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设计强度时,再人工凿至设计标高。

六、结语

施工时要将梁板式高桩码头桩基础质量控制好,须在桩基的施工准备、钻孔、清孔、钢筋笼制作、吊装、水下混凝土浇筑等施工全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监督,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才能够避免降低工程质量等级和质量事故的发生,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医学检验流程分析及质量控制 篇6

医学检验工作作为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判断的重要环节,其检验水平已成为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衡量标准。

医学检验中一切从准确,精细出发,保证检验流程的流畅及其质量的控制是提高医院医疗水平和运转效率的重要途径。

本文对医学检验流程的标准化、质量控制的方法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检验流程设计分析

根据1509000质量管理标准的规定,对医学检验进行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之前,一定要对其流程进行设计。

在根据医学检验作用特点的同时,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发展趋势提出标准化的检验流程(包含7个主要过程及3个辅助过程)。

支气管镜质量控制分析 篇7

光伏组件作为光伏电站的核心设备, 具有安装数量大, 采购成本高等特点。其电性能和热性能的稳定性决定了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多少和电站运行成本投入。伴随着国内光伏市场的快速发展, 部分组件厂家超速扩产或建厂投产, 造成整个生产链条出现不同层次的质量问题, 导致现今低质量光伏组件大比例出现。同时, 光伏电站的规模化扩张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人员流动的频繁以及施工环节管理的粗狂, 光伏组件安装过程管控不到位造成光伏组件热斑、隐裂、人为破损等质量问题的大面积出现, 影响了光伏电站整体高效稳定运行。本文结合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及光伏组件安装实际情况, 对光伏组件常见质量问题进行分析, 对光伏组件安装质量控制进行总结, 旨在从管理层面系统梳理光伏电站组件安装质量控制有效措施, 保证光伏电站高效稳定运行。

光伏组件常见质量问题

光伏组件常见的质量问题有热斑、隐裂和功率衰减。由于这些质量问题隐藏在电池板内部, 或光伏电站运营一段时间后才发生, 在电池板进场验收时难以识别, 需借助专业设备进行检测。

热斑形成原因及检测方法

光伏组件热斑是指组件在阳光照射下, 由于部分电池片受到遮挡无法工作, 使得被遮盖的部分升温远远大于未被遮盖部分, 致使温度过高出现烧坏的暗斑。光伏组件热斑的形成主要由两个内在因素构成, 即内阻和电池片自身暗电流。

热斑耐久试验是为确定太阳电池组件承受热斑加热效应能力的检测试验。通过合理的时间和过程对太阳电池组件进行检测, 用以表明太阳电池能够在规定的条件下长期使用。热斑检测可采用红外线热像仪进行检测, 红外线热像仪可利用热成像技术, 以可见热图显示被测目标温度及其分布。

隐裂形成原因及检测方法

隐裂是指电池片中出现细小裂纹, 电池片的隐裂会加速电池片功率衰减, 影响组件的正常使用寿命, 同时电池片的隐裂会在机械载荷下扩大, 有可能导致开路性破坏, 隐裂还可能会导致热斑效应。

隐裂的产生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造成的, 组件受力不均匀, 或在运输、倒运过程中剧烈的抖动都有可能造成电池片的隐裂。光伏组件在出厂前会进行EL成像检测, 所使用的仪器为EL检测仪。该仪器利用晶体硅的电致发光原理, 利用高分辨率的CCD相机拍摄组件的近红外图像, 获取并判定组件的缺陷。EL检测仪能够检测太阳能电池组件有无隐裂、碎片、虚焊、断栅及不同转换效率单片电池异常现象。

功率衰减分类及检测方法

光伏组件功率衰减是指随着光照时间的增长, 组件输出功率逐渐下降的现象。光伏组件的功率衰减现象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 由于破坏性因素导致的组件功率衰减;第二类, 组件初始的光致衰减;第三类, 组件的老化衰减。其中, 第一类是在光伏组件安装过程中可控制的衰减, 如加强光伏组件卸车、倒运、安装质量控制可降低组件电池片隐裂、碎裂出现的概率等。第二类、第三类是光伏组件生产过程中亟需解决的工艺问题, 在此不再赘述。光伏组件功率衰减测试可通过光伏组件I-V特性曲线测试仪完成。

光伏组件安装质量控制

光伏组件安装质量控制是对光伏组件卸车、倒运、安装全过程的管控, 通过科学的管理有效降低组件人为损坏概率, 减少隐裂发生的风险。

光伏组件卸车

组件运输车辆抵达指定卸车地点后, 首先需确认箱件数量与货单是否一致, 检查组件外包装有无变形、碰撞、损坏、划痕等, 并做好相关记录。卸车前对卸车人员进行安全交底, 并检查卸车人员精神状态是否良好, 劳保用品 (安全帽、反光背心、劳保手套等) 是否配备齐全;检查起重机械是否工作正常;检查吊带、钢丝绳有无损伤, 并严禁使用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或出现损伤的吊带和钢丝绳。光伏组件卸车讲究“慢”和“稳”, 组件宜放置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 严禁歪斜, 防止倾倒, 且光伏组件放置区域不影响道路交通。

光伏组件倒运

光伏组件倒运是指通过机械设备或运输车辆将整箱光伏组件由光伏组件集中放置区域运输至组件安装地点。光伏组件倒运需将车速控制在5km/h之内, 防止组件因颠簸、碰撞出现碎裂。组件宜放置在靠近光伏支架侧的平整地面上, 并方便道路畅通、车辆通行。施工现场已开箱光伏组件需保证正面朝上平放, 底部垫有木制托盘或电池板包装物, 严禁斜放或悬空, 严禁将电池板引出线及插头挤压扯拽, 严禁将组件背面直接暴露在太阳光下。

光伏组件安装

光伏组件安装环节是工程量最大、出现问题最多的环节, 也是光伏组件卸车、倒运、安装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光伏组件开箱验收工作是组件安装前必不可少的作业工序, 通过对光伏组件标识检查确定产品型号及参数是否满足合同要求;通过对光伏组件外观检查确认组件外观良好, 无明显损坏和划伤;通过对光伏组件开路电压、短路电流等性能测试明确组件常规性能是否正常, 可以确保组件安装前产品质量的合格。另外, 为验证光伏组件产品质量, 光伏组件运抵施工现场后抽检不同批次若干片电池板送至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验也是组件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光伏组件常见的安装方式有两种, 即螺栓安装和压块安装。无论哪种安装形式, 都需保证组件固定螺栓的力矩值满足产品或设计文件的规定。另外, 压块安装方式还需特别注意边压块和中压块虚压问题。光伏组件安装时宜按照组件的电压、电流参数进行分类和组串, 光伏组件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光伏组件间接插件应连接牢固, 外接电缆同插接件连接处应搪锡;光伏组件组串连接后应对光伏组件串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进行测试;对于带边框的光伏组件, 需按照图纸及规范要求可靠接地。在光伏组件安装过程中, 需对下述注意事项格外关注:

1) 同尺寸、同规格型号的光伏组件才可以串联在一起;

2) 严禁在下雨、下雪或大风的天气条件下安装光伏组件;

3) 严禁将同一片光伏组件连接线的正、负极快速插头对接;

4) 光伏组件背板 (EVA) 出现破损后将禁止使用;5) 严禁踩踏电池板, 以免造成组件损坏或人身伤害;6) 严禁挤压或用尖锐物体敲打、碰撞、刮划光伏组件钢化玻璃;

7) 施工现场已开箱电池板需正面朝上平放, 底部垫有木制托盘或电池板包装物, 严禁立放、斜放或悬空, 严禁将组件背面直接暴露在太阳光下;

8) 组件在搬运过程中由两人同时搬运, 且要轻拿轻放, 避免受到大的震动, 以免造成光伏组件隐裂;

9) 严禁采用提拉接线盒或连接线的方式将组件抬起;

10) 安装上部电池板时要注意在搬运过程中电池板边框划伤已经安装好的电池板;

11) 严禁安装工人使用工具随意在电池板上碰触, 造成划痕;

12) 严禁触摸光伏组件串的金属带电部位;

13) 开路电压超过50V的组件, 和/或系统最大额定电压超过50V的组件, 在组件连接装置附近应有醒目的触电危险的警告标志。

结束语

光伏组件产品质量及安装质量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已引起越来越多组件厂家、建设单位的关注和重视, 为保证光伏电站高效稳定运行, 从管理层面系统梳理光伏电站组件安装质量控制有效措施并落实执行势在必行。同时, 伴随着国内光伏电站市场的日益成熟, 光伏电站施工质量管理思路也将向“以施工现场为主体, 以综合预防为前提, 以过程控制为核心, 以持续改进为目的”的方向转变。

支气管镜质量控制分析 篇8

摘 要:在建筑业中,工程项目的进度与质量是否能够符合预期,直接决定了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好坏。总的来说,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彼此制约、互相影响,既矛盾又统一的。而作为完成设计实体化的关键时期,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本文旨在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进度与质量控制进行分析和论述,希望能够为建筑业同仁的生产实践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分析

一、建筑工程的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之间的关系

在进行施工时,工程的进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之所以说二者之间是对立的,是因为若一味追求进度,将很有可能造成质量的下降,而若过分强调质量,则将对进度造成延误;而之所以说二者之间是统一的,则是因为其目标是一致的,都统一服务于整体项目。实际上,工程进度是整体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若工程进度的控制没有做好,就会导致工期的拖延,额外费用大大增加,而若因工程质量不过关而造成不得不返工,必将大大延误工期,消耗额外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埋下安全隐患,这对于工程项目整体经济效益而言也是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确保实现工程进度与工程质量二者之间的平衡与协调。

二、 控制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有效措施

(一)施工进度控制的步骤

1.制定合理的目标。工程项目的最终目标在于项目的交付使用,这也是判断工程项目是否成功的直接标准。工程项目的目标包括约束性和成果性两类,前者包括质量约束、费用约束以及进度约束,而后者则包括分进度目标和总进度目标,用来对工程进度进行衡量和把握;

2.制定合理的施工工序。在进行施工工序的制定时,必须对工程的设计需要有着全面考量,并在施工之前制定严谨的组织与设计方案,将工程按照主次灵活分割,确保最紧急、最关键、所需时间最长的项目优先进行,同时还要兼顾季节、天气等客观因素,确保施工的合理和科学;

3.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总的来说,施工进度的制定需要参考合同中的工期,以及建筑工程的类型、工艺、环境等等。在完成项目的分割之后,施工企业应针对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进度计划的制定,并在其中标注重点路径计划。

(二)施工进度控制的关键

1.组织。在任务的分解和指派的过程中,必须将责任明确到每一名工作人员,从而确保整体进度和部分进度都能够得到保障,同时实现工程目标进度控制的体系化;

2.技术。应充分借鉴和参考其他项目的经验,选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和工艺,并提升设备与人才的调度效率,从而实现工程进度的全方位把控;

3.合同。施工企业必须协调好计划进度与实际工期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之间的实时比对与调整,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总体进度;

4.信息管理。相关人员应做好详实和准确的数据记录,并将其以施工进度为时间线与计划进行比对,从而得到第一手分析报告并定期提供给建设方。

三、控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进行实际建设时,施工企业需要在材料、设备、生产工艺等若干方面强化质量管控,确保技术交底、监督有力,并使全体工程人员都对工程项目的目标、方案、标准等有着深入的了解。一般来说,质量问题都产生于施工阶段,因此质量检测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对施工过程密切监督,强化跟踪、巡检流程,确保生产建设活动都符合预先制定的规范和要求,尽可能将质量问题扼杀于摇篮之中,实现工期的缩短和损失的最小化。工程质量的基本单元是工序的质量,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强化工作交接的二次检查,只有在自我检查、互相检查、专项检查以及验收均合格之后,才能够完成上一工序并进入下一工序。此外,只有认真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资料,才能够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根据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动态控制的中心环节在于项目本身,只有围绕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部门这一主体进行质量管控体系的构建,才能够充分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管理制度、控制措施、设计计划、运行体系等内容进行综合把握。在这其中,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提升质量管控水平的大前提,只有将管理制度充分落实,才能够进一步对施工环节施加正面影响,确保工程目标充分实现。

四、实现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的协调一致

这里所谓的协调和一致,主要是指工程项目各方之间的关系。通过优化和改良施工企业、监理单位以及业主之间的关系,实现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提升、成本的降低以及效益的改善,这可以通过以下几项措施来实现:

(一)协调、控制合同关系。由于建筑工程往往具有着极为复杂的结构,同时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较长的施工周期中经常出现意外状况,基于这一点,施工方应充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同类型的合理选择;

(二)协调、控制组织关系。这主要包括组织与人员两方面,可以说,只有实现组织合理、人员团结,才能使每个部门和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得以调动,才能使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监理部门等多方利益实现最大化;

(三)协调、控制技术措施。这一条主要指的是施工过程中的工艺与技术选择,以及质量管控体系的构建,施工方只有综合考量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并根据总进度与分进度来编制计划,实现工序之间的合理衔接,才能够充分保障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

五、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业的发展速度也在逐渐加快。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具有着较强的动态性、变化性和连续性,因此能够对其进度与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也有很多。对于这种现状,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制定出最为合理、高效的设计与施工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以及竣工后严把质量关,才能在充分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工程进度,更好地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其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度及质量管理研究运用[J].现代物业·新建设,2014,13(5):23-25.

[2]陈小军.工程项目管理中安全、质量、进度、文明施工与成本的关系[J].现代物业·新建设,2014,13(6):70-71.

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篇9

清水混凝土的使用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德国和日本。由于战后百废待兴,部分混凝土建筑省掉了抹灰、装饰的工序而直接使用,演绎到今天,日本等国的清水混凝土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我国,市政、道桥和桥头堡的混凝土工程,包括一些简单的工业厂房也早就开始采用清水混凝土。近十年来,少量高档建筑工程 海南三亚机场、首都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等也采用了清水混凝土。随着绿色建筑的客观需求,人们的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返朴归真的自然思想的深入人心,清水混凝土工程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道路桥梁、厂房和机场,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如何正确认识清水混凝土,怎样理性追求清水混凝土,对于清水混凝土在我国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

2.1表面观感质量

(1)颜色:灰色。要求色泽均匀无明显色差;(2)表面:平整光洁,无明显质量通病;(3)构件:尺寸准确,标高一致,阴阳角的棱角整齐平直。梁柱节点或墙面交角、交线、交面清晰:(4)穿墙螺栓孔眼整齐,孔洞封堵密实平整,颜色同墙面基本一致;(5)预留、预埋位置准确,尺寸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6)分格缝必须整齐平整并保证交圈。

2.2外形尺寸

尺寸允许偏差与垂直度、平整度允许偏差均严于《混凝土结构工程方程式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要求,并应符合表1的内控标准。

3.清水混凝土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

3.1施工测量与垂直度控制

3.1.1建立施工区域范围内的高程控制点及轴线控制网,做到布局合理、应用方便。

3.1.2高程控制的测量方法:在首层结构柱及内筒剪力墙上建立1.000m的标高基准点,采用固定钢尺统一拉力,以两次读数相互校核,并辅以水准仪标定楼层标高。

3.1.3控制轴线的竖向传递,采用内控法用铅垂仪引测至各层,在楼层上用经纬仪放出轴线控制线标志和细部位置边线。

储油罐防腐施工质量控制分析论文 篇10

(1)前期控制:在喷砂除锈前,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1部分:未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级》GB/T8923.1中相关规定,对储罐金属结构基体表面的锈蚀等级作出综合评定,认真清理存在焊渣等附着物。(2)工艺控制:在喷砂施工期间,会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流应经过脱水脱油处理。喷嘴与基体钢表面的距离必须保持在100~300mm之间,喷射枪气流的出口压力宜为0.5~0.8MPa,且喷射方向和基体钢材表面法线夹角要在14~30°之间。在涂装施工作业过程中,要确保环境与施工条件相符,将压缩空气进行干燥处理后,吹干表面的水分。之后还要重新喷砂一次,提高其光滑度[2]。在喷砂作业施工过程中,不能出现零星作业,每次喷砂的面积不能太多,同时喷射时间也不能太长。要充分考虑涂装工序和表面预处理工序的时间间隔要求,对于喷枪不能喷射到的地方,应选择动力工具除锈或进行人工除锈。(3)质量控制:在喷砂施工结束以后,要认真检查所有喷砂除锈的位置,并仔细检查基体钢材的表面,确保其清洁度与粗糙度达到要求。在对基体钢材表面清洁度与粗糙度进行检查时,现场环境要保持明亮,不能够用手直接触摸。涂装前钢材表面除锈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国家标准及相关油漆产品的规定,采用喷砂处理后的钢表面处理等级一般应达到Sa2.5级或Sa3级,采用手工或动力工具处理的局部钢表面应达到St3级。处理后的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物,并几乎没有氧化皮、铁锈、涂层和外来杂质;焊缝表面不应有焊渣、焊疤、弧坑等缺陷。

3.2防腐涂料涂装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前期控制:在涂覆作业前应按涂料说明书要求配置少量涂料,按照实际喷涂工艺进行试喷涂,以便确定涂敷工艺的适用性、湿膜和干膜厚度、干燥时间等参数。(2)涂装控制:①罐底板外表面:罐底板外表面通常在底板组装之前进行防腐涂装,涂装完成后进行焊接组装,一旦成型,就无法实施修补涂装,因此,对涂装控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施工设计中尽量减少涂装后烧焊的面积、钢结构的缺陷处理、表面处理,并保证漆膜达到设计膜厚;②罐底板内表面:罐内底板的防护一般采用涂料防护配合牺牲阳极。储油罐防腐涂敷作业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和预先确定的施工方案进行。每道涂层的外观都要进行检查,外观达到要求方可进行下一道涂层涂敷;湿膜厚度或金属涂层厚度应符合要求;涂装间隔时间应符合涂料使用施工要求。防腐层施工完毕后,要避免对防腐层的所有机械碰撞和损伤,如有损伤应按原工艺修复。

3.3隐蔽工程质量控制

一是隐蔽工程检查,要在施工班组每次完成储油罐防腐施工后,首先进行自检,自检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予以纠正,再由质检人员进行检查;二是储油罐防腐施工完成以后,要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检验,凡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坚决予以返工,直到再次验收合格[3]。工序之间交接,必须有明确的质量合格交接意见;三是隐蔽工程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再邀请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并作好验收记录,签证及资料整理工作;五是隐蔽工程必须有严格的施工记录,将检查项目、施工技术要求及检查部位等填写清楚,记录上必须有技术负责人、质检员的.签字。

3.4材料、机械和人员控制

(1)加强材料与机械设备管理:一是按储油罐防腐施工计划要求,编制相应的材料和机械设备供应计划;二是对用于防腐施工的所有材料或成品,采购时要严格检验是否具备有效的质量证明文件及合格证件,并按要求进行抽检[4]。抽验不合格的,严禁使用;三是用于储油罐防腐施工的设备,必须保持良好状态,并定期进行维修,保养好现场的施工机电设备。(2)加强人员素质管理:一是对管理人员而言,必须受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并有丰富的储油罐防腐施工和管理经验;二是储油罐防腐施工人员要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并定期审核,不合格人员禁止上岗;三是储油罐防腐施工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前,必须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操作人员培训和交底,并将相应的施工方案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

4结语

总之,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石油,对石油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因此对于储油罐防腐施工而言,必须加大对其的质量控制,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如人工涂刷、压缩空气喷涂、刮涂工作、高压无气喷涂等方法,确保提升防腐施工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材料的浪费,让储油罐的抗腐蚀能力得到提升,让石油在推动社会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子健.储油罐内底板与底圈壁板腐蚀分析与防护研究[J].全面腐蚀控制,,(08):55~56.

[2]任丽明.浅谈储油罐防腐的施工方法及施工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19):93.

上一篇:阳光下成长朗读稿下一篇:摔跤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