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年优秀作文(共13篇)
早上起来看见妈妈开始贴春联儿,红红的对联上面写着金黄金黄的字,妈妈又在中间贴了一个倒着的福,表示福气到来了。哥哥也忙了起来,我去屋里换上妈妈为我准备的新衣服,等我出来的时候爸爸已经把灯笼挂在了阳台上,红红的,屋子的都充满了温馨的气氛。
中午我们上太奶奶家,一进门就和太奶奶说:新年好,太奶奶的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又给了我一个大大的红包,我用手一摸红包厚厚的,我想里面一定有许多钱,我一定要用这些钱做有意义的事。
晚上,妈妈在厨房里做饭,厨房里响起了交响曲,叮叮当当很是好听,不一会的功夫,妈妈就做了好多菜,我一看看,哇!都是我爱吃的,有糖醋鱼、酸甜可口的凉菜、红彤彤的大螃蟹和热腾腾的饺子,于是我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对于饺子我吃了好多好多,因为那是有原因的,因为饺子里包了硬币,谁吃到了就代表在新的一年里有福气,为了吃到硬币我的肚子可遭了殃,把我肚子撑的像个大西瓜,把大人们逗得哈哈大笑。
为了消化我肚子里的食物,我央求哥哥陪我一起下楼去放烟花。哥哥打开火机点燃导火线,烟花瞬间就冲上了夜晚的天空,一会儿像一条火龙一会儿像一朵绽开的菊花非常美丽。
“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家家户户准备杀年猪。杀年猪是为过大年做准备。杀了年猪就要腌制猪头、火腿、吹猪肝、做猪肝胙、灌米肠。年猪的另一部分用来犒劳辛勤了一年的家人,当然还要请亲戚朋友一道来分享。
“纳西语‘打瓦纳西努’,意即‘腊月纳西疯’,说的是在腊月里纳西人就发疯似的为购置年货而奔忙。在最热闹的年货街,备办年货的纳西人背了篮箩,提着兜篓,穿梭游走于各大小集市。鸡、鸭、鱼、羊一应俱全,蔬菜、水果琳琅满目。至今,脑海中还会浮现出小时候随父母来到古城四方街采买年货看到人头攒动、热气腾腾的光景。
“赶集购置年货的热潮一直持续到腊月三十除夕的早上,集市上摩肩接踵,人声鼎沸,人们脸上洋溢着备办好年货后的喜悦。到中午时分,街市上悄无声息,不见人影。人们都要在这一天回到家中,无论远近,无论贫富,回家的路上,挤满了家人的期盼,温馨而急切。”
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小西还没有想好今年的春节该在哪里过,她在看朋友的Email,在此之前,她曾经问过他,丽江怎么过年。因为在她眼里,每年春节都意味着一次背叛,背叛那个养活她的城市。腊月里人们只忙一件事情——逃离,凌乱的工作间拼命渲染仓皇离去的气氛,最后留给她的是一栋空荡荡的写字楼,一座空荡荡的城市,灯光明灭。
小西羡慕可以逃离的人,还好她就看到了这段文字。不为什么,只为那段采买年货的描述。
除夕·错过的年夜饭
“除夕一大早,全家人都要为年夜饭而忙碌,宰鸡烹鱼,炖猪头,备办各种菜肴和果品,拜祭灶神君,迎接祖先‘回家’过大年。
“到中午,房门、房栓、堂屋、畜厩上已贴好大红的春联,大门两旁挂上喜庆的红灯笼,庭院里天井里嘉木花枝上,贴上红纸条,花盆外用红纸写上大大小小的‘春’字、‘福’字。无论寒门农舍竹帘草屋,还是深宅大院青砖灰瓦,无一不装扮得红红火火,喜气洋洋。
“除夕丰盛的年夜饭既是对过去一年的告别,也是对新一年的企盼和祝福。辞了旧才能迎新,新是未知,旧却让人留恋。在红烛高照中举杯庆团圆,在清香弥漫里把酒话亲情。平常不喝酒的人家,此时也要给每个人的杯子里斟上清酒,给不能回家团圆的亲人摆上,寄托家人对亲人的相思。
“除夕之夜,纳西人守岁到子夜时分。当然,子夜之前,每个人都要好好洗脚。纳西民谚说:大年三十勤洗脚,出门上路不落后,深山密林不迷路,过江过河有船渡。”
小西在火车上看完这段文字,因为没能订上票,她错过了年夜饭,错过了房东为她准备的一盏清酒,还有无数举杯时才涌到嘴边的话语。但从下火车到到达租住的客栈,她一直行走在斑斓的烟花中,许多次红色、紫色、烟黄色的光照亮脸庞,那些稍纵即逝的念想纷纷涌现。在过往的岁月里,被母亲牵着软软的小手,沉醉在烟花的迷离光线里,忘却了另一只手里高高擎着的冰糖葫芦,那色彩鲜艳的画面挥之不去,影子般跟随。
房东已经在门口等候,她说我等你很久了,因为你订房时说要来丽江过年,所以我们家今年会比往年更热闹。我们喜欢热闹。
初一到十五·小西一直很忙碌
“大年初一凌晨由男子先起床,首先生火,火要一点就着,表示新年大吉大利,拿着香烛,到泉水涌流的龙潭里接‘头水’。纳西人认为大年初一早晨从大山石缝间冒出的水是圣水,而第一个到龙潭汲到第一壶龙潭水的人是有福的人。舀回来的龙潭水先要祭献天地、祖先,再烧一壶滚烫的开水,给家里人冲泡一碗甜甜的米花糖水,尤其要把米花糖水送到家庭主妇床边,感谢主妇一年来的操劳与辛苦。纳西妇女在平日异常辛劳,生儿育女,看小顾老,挑水劈柴,做饭洗衣,杀猪宰羊等等,所有家务劳动承揽无余,而男人们承担的是修饰性的工作,如修花侍草,舞笔洒墨,吹箫拨弦,遛狗放鹰,他们把生活弄得很有艺术范儿。
“当日早点吃炸糯米粑粑、米酒、汤圆等素食。初二始陆续到亲友家相互拜年和轮流请春客。现在,这些传统风俗多有流变,如‘拜祭灶君’、‘初一清晨汲头水’、‘除秽祭天’等风俗已不多见,而初一全家全族人上山祭祀祖坟都成了一种新的风俗。这一天全家全族的人要带上各种美味佳肴上坟扫墓,祭拜祖先,以寄托对祖先和新近逝去親人的思念和感恩。”
小西的年从大年初一开始。她所认识的丽江是睡到自然醒,可她自然得太早,因为整个除夕夜持续不断的鞭炮,还因为早早起床的房东一家。那个昨夜一直在门口等她的女主人正在做糯米粑粑,小西看着那些圆圆的小饼在翻滚的油锅里逐渐膨胀,膨胀到透明,这顿裹着红糖和紫苏花生的早餐甜得让她想流泪。
然后她帮助房东准备上坟的东西,所有的东西都要让祖先们喜欢,显得五彩缤纷,小西想这是过年的颜色,鲜艳到触目惊心。这之后的每一天她都和房东一家走亲访友,忙碌中她把时间忘记了。
元宵节·她说来丽江过年吧
“正月十五,纳西族也称元宵节,这一天与中原汉族同庆,家家户户吃元宵,意即‘合家团圆,事事圆满’。明朝之前,纳西族就有元宵赏灯风俗。这一天,人们通宵达旦载歌载舞,欢庆新年里第一个月圆之夜。
“现在古城四方街的篝火晚会让四方宾朋流连忘返,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们在这里手拉手肩靠肩尽情打跳,把阿哩哩、姿蹉鲁跳到时光深处,跳到梦里桃源……
“正月十五的‘棒棒会’,纳西语叫‘米拉会’,由‘弥勒会’演变而来,原是在寺院举行的庙会,是丽江各寺喇嘛集合到古城大佛寺念经诵佛的盛会。清初改土归流后,赶会地点移到古城内,并逐步发展成为准备春耕的竹木农具交易会,近年主要用于果树苗木、花卉盆景交易。一个以交易竹木农具为主要内容的正月十五棒棒会在历史演变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一年一度的纳西传统盛会。那些跟随着大人们来逛会的孩子,也可以在这里买到他们心仪的玩具,木枪、木剑、长矛、金箍棒都是让他们无限欣喜的。”
小西早就读完这些将她引到丽江的文字,她回复说谢谢你,丽江的春节,我已感受到。但她没说她就在花市,大年里的最后一站。
连续三天,她都出现在元宵节棒棒会上,因为这是她见过的最蔚为壮观的花卉交易市场。真是个爱花草的民族,怪不得会有那些不同风格的庭院。她在心中不停感叹。这些精心培育的盆景、含苞待放的山茶、形态迥异的兰花,从这里分散出去,进入各家各户,就成了他们生活中最雅致的一部分。
洒水长,糕点香,年带着暖意向我们走来。
在我的家乡,有关于过年有一个顺口溜:“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其实这是童谣,孩子们自己编的。
我家乡的春节和别处的大致都相同,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年货,过除夕......。
照我们家乡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杂粮熬成的。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了过年吃饺子用。等泡好了,它会色味双美,让你忍不住去多吃几个饺子。
然后,家家户户都准备着买年货,然后腌起来挂在屋梁上,这就是所说的腊肉。孩子们也开始买炮玩,各种炮都有,家里也会买鞭炮,年三十一天每顿饭都放炮,大年初一也是如此,送旧迎新。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
最令人向往的便是除夕了,在除夕家家赶做年饭,到处是酒肉的味道。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上了各种吉祥语。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不绝。吃过团圆饭后,除了小孩子外,没有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各处商铺都开张了,街上满地的炮皮。男女们午前到亲戚家拜年。小孩子给长辈们拜年,然后长辈们便会给小孩一些好东西吃。就这样欢欢乐乐的又长一岁。
晚饭时间到了,我跟着香味来到厨房。看到爷爷奶奶都在忙于做菜,爷爷在煮芽菇炆猪肉,我站在旁边听爷爷介绍他的拿手小菜,他说:“这菜做法很有技巧,重要的是把芽菇和猪肉都要放在油锅过一下,那些猪肉一定要半肥瘦,这样吃上去才有口感。”我看到炸出来的猪肉晶莹剔透,好想吃一口啊。爷爷吩咐我搬菜出去,我赶紧撸起袖子加油干。一会儿,一桌美味菜肴摆在我面前,婆婆赶紧走来,介绍每道菜的寓意,蒜蓉炒生菜寓意生意兴隆,上汤鱼丸寓意团团圆圆,芽菇炆猪肉寓意添丁发财等等。我听得津津有味。
大家围在桌上一边吃一边聊,我吃上一口鸡肉,大声说:“真好吃!”家人们全部看着我哈哈大笑。我看到他们笑容感受到他们带给我的幸福和快乐。这时候爸爸刚好用手机拍下我们这一道幸福的风景。屋外也响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屋里屋外这热闹的景象混合在一起,像一首正在演奏的交响乐。
在过年的前几天,我们就开始准备过年的时候要用的东西了。过年的前一天,我们这里都要贴门神,据说:“在以前的时候,玉皇大帝每年都在人间放一些吃的东西。可是玉皇大帝发现了有一个年兽,每年过年的时候都会偷吃,有皇大帝放到人间的东西。后来玉皇大帝知道了,就派了两个神仙下来守着玉皇大帝放在人间的吃的东西。可是玉皇大帝派下来的.两个神仙睡着了,年兽就偷偷溜了进去吧,玉皇大帝放人间的吃的东西全部吃得一干二净。玉皇大帝发现了,可是又快到了过年怎么办呢?玉皇大帝把两个神仙的样子画了下来,贴在人间的门上。年兽看到了两个神仙还在那里守着就飞快地逃走了。”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很久很久,听完了这个故事之后,我和爸爸就开始贴门神了。
我们这里过年还有很多民风民俗。比如:串亲戚收压岁钱,过年不能用剪刀或其他锋利的东西,洗脚等等很多,在这里我就不一一的说了。
本地派
本地派:“轮流过年”或者“集体出游”是许多人的选择,这样宝宝免受春运罪,而且还能促进家人感情沟通。
@tucuier:我和老公的父母都在同一城市,但是由于住的距离比较远,所以基本上我们会选择今年过年去爷爷家、明年过年去外公家过年这样“轮流”的办法。当然,今年在爷爷家过春节,那么元宵节就理所当然去外公家咯!
@小鱼儿宝: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都住在一个城市,但是每年过年却很烦。因为双方老人都喜欢和宝宝团聚。今年,我们家买了大房子,所以我打算请宝宝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来我家过年,这样大家就不用“抢”宝宝啦!
@嗲毛毛:我家宝宝三岁了,之前都是大年三十在姥姥家过,初一就跑去爷爷家过年。今年春节,我和老公打算带着双方父母以及宝宝一起去三亚过新年。这样的大团圆是不是很有意义?!
@angela:提前一个月将宝宝送回了爷爷奶奶家,春节的时候我和老公先回爷爷奶奶家过年,然后再开车去外公外婆家拜年。虽然很辛苦,但是能让全家人开心也就值得了。
外地派
外地派:“请父母来团聚”或者“去一方父母家”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无论怎样能让双方父母都开心事是每一位做子女该做的。
@猪猪:我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结婚后也是春节各回各家。今年春节我打算带着我的宝宝回娘家,然后老公过完春节再来接我们一起回自己家,虽然折腾,但是我可舍不得自己爹妈独自在家!
@念念宝贝:爷爷奶奶就在北京,过年理所当然去爷爷奶奶家过了。过完年会抽出年假时间回河北姥姥家了,一年中宝宝至少会在姥姥家住上一个月。所以即使春节不回去,外婆和外公也不会太过挑剔的。
@linda728:爷爷和外公家不在一个地方,但是双方老人都特别喜欢隔代人,所以我们今年准备把双方老人接到我们家,两家合到一起过大年,这样还可避免宝宝在春运中太辛苦!
@雨非:双方父母都在外地,平时是妈妈来帮我照顾宝宝,所以春节她回家和老爸团聚,而换成奶奶和爷爷来过春节,顺便照顾宝宝。自从生了宝宝,我们都是在上海过年的,没办法,春运的宝宝伤不起哟!
《母子健康》温馨提示
无论去谁家过年,都要注意安全,平安的春节会让团聚的家庭更和谐。
《母子健康》微博话题大征集
每个月,《母子健康》杂志都会在微博上
(@母子健康杂志)发布一个热门话题,
欢迎各位妈妈爸爸关注《母子健康》杂志微博,
并且对话题畅所欲言。
每个月被选登在杂志上的微博发言,
《母子健康》杂志会送上一份当期杂志作为礼物。
赶快关注@母子健康杂志吧!
http://weibo.com/mzjk
早上,我和爸爸去市场买了制作炒年糕必需的食材,有猪肉,有冬笋,还有韭菜和从爷爷家拿来的芥菜。在爸爸的指导下,我先把年糕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咦,这年糕怎么这么硬呢?平时看爸爸妈妈切年糕可没这么费劲。勉强切好年糕,我接着剥冬笋,我把它的“衣服”一层一层地剥掉,然后交给爸爸处理,爸爸把冬笋切成一条一条的细丝,最后爸爸帮我切好了肉丝和韭菜。
万事俱备,开始炒年糕!我把油倒进锅,不一会儿,锅里“噼噼啪啪”的,跟放鞭炮似的,等它冷静一点,我小心翼翼地放入了肉丝,“咝咝咝……”,我往后一躲。迅速翻炒了几下以后,我放入了笋丝和韭菜,继续用铲子翻炒,在爸爸的指挥下,我倒入了年糕洒了一点水,没有几分钟,炒年糕便出锅了。这时,妈妈正好回来了,看见这一大盘炒年糕,显得非常开心。妈妈尝了一口后,向我竖起了大拇指,“真棒!”
给妈妈做儿时的年糕,让我充满了成就感。
春节最早源于三皇五帝的禹舜时期,舜即位后带领部下祭拜天地,从此人们便将这一天当做岁首,也算是正月初一,辛亥革命以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便将新年改为春节。春节虽都有熬年守岁,张贴春联的习俗,但每个地方、每个时期又不尽相同。
今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到他们的故乡过春节,这里春节的重头戏是包饺子!
包饺子第一步和面,只见妈妈在面盆底部放了些水,然后倒入一些面粉,又打了两个鸡蛋,接着用筷子搅成均匀又零散的大面絮,然后开始揉面。很快,一个表面光滑的面团就揉好了。妈妈把面团放在一边,用保鲜膜盖好,妈妈说这叫“醒面”。醒面的期间,妈妈准备了猪肉韭菜馅、2个红椒、2个硬币、一些麦麸、一些白糖,妈妈边准备边说:“春节吃的东西都很有讲究,每种都蕴含着美好的期望,就像我们在过节时要说吉祥话一样!猪肉韭菜馅是希望我们新的一年可以有长久的富足,红椒是希望吃到的人可以红红火火,包硬币是希望新年财源广进,麦麸是代表福气满满,白糖是代表甜甜蜜蜜。”
揉面、醒面重复三次大概一小时以后,我们就开始擀面包饺子了。妈妈把面团切成乒乓球大小的小块,用手掌压成饺剂子,然后右手掌前后推动擀面杖、左手捏着饺剂子的边缘逆时针旋转,两手配合的动几下以后,一个圆圆的、薄薄的饺子皮就擀好了。妈妈拿起一个饺子皮教我把饺子平铺在左手、挖出半勺饺子馅放在皮中间,从一边拉起饺子皮压过去,反复捏压3次,一个饺子就做好了。我一边默念着步骤,一边尝试包起来,但不是馅放多了,就是饺子皮弄破了,但我一直没有放弃,最后在妈妈的帮助下,好不容易一个有些怪的不像饺子的饺子包好了,我开心地手舞足蹈。可是一看,妈妈包的饺子饱满、结实、整齐,像一个个大肚将军排列着,而我包的饺子宛如残兵败将,有的“歪脖子”、有的“肚皮受伤”、有的……实在是有天壤之别。后来在妈妈的鼓励下我继续练习,我的饺子真的包得越来越像“饺子”了。
在劈里啪啦的鞭炮声中,爸爸烧开了水,把饺子下到锅里,不断地用勺子搅动,让饺子不粘锅,过了一会儿,白生生的饺子一个接一个浮到翻滚的水面上时,饺子就煮好了。
又到春节了,对很多年轻夫妻来说,“回谁家过年”又成了件纠结的事。不仅是远在他乡的为此争执,就算是在同城居住的也一样难选择,因为不论在谁家过年,总有一方父母会寂寞,总有一个儿女要内疚。让两家父母一起和孩子过吧,老人们又觉得处处不方便。除夕在哪儿过,真的不能“三全其美”?
“一年在她家,一年在我家,轮着吧。”、“永远达不成一致,今年选择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关于在哪家过年的问题,记者通过微博发起了一次调查,参与者多是35岁以下的年轻夫妻,他们都在为“年在谁家过”而纠结,虽然有种种解决方案,但都觉得“不完美”。
在调查中,“每年陪一家”的做法大约占了五分之一。采用这种方法的年轻夫妻多是双方家都在外地。这种“三地生活”的状态,让他们只能每年“就合”一家。看似“公平”的过年策略,每年却总有人会不开心。网友“举双手支持”说:“今年轮到陪老公回他们家过年了,我爸妈来了好几个电话,说心里别扭,我这也不踏实。”
“双方父母和小两口一起过”的策略,虽然被很多人认为最合理,但网上调查表明,这种方法的支持率只有15%左右。选择这种方式的多是“同城家庭”,因为双方都是独生子女,过年就“三合一”。不过,这种做法也会有“副作用”。网友“蘑菇厨师”说:“我们已经这样过了两年了,可是,每次三家一起过完年,我们两口子准闹别扭。亲家间的关系并不好处,谁说话的口气不对了,谁在酒桌上照顾得不周到了……都是事儿。大家感觉到的并不是幸福,而是紧张。”
“分头行动”过年法,看似无奈的选择,但在此次调查中,也有8%左右的支持率。选择这种方式的多是婚龄在5年以上的夫妻,他们各自回自己的父母家过年。这样父母倒是满足了,可夫妻双方不得不分开过年。网友“小小木头”说:“从去年开始,我们就是各回各家,其实,我们俩分开过无所谓,平时天天都在一起。可这样也有问题,首先是谁带孩子回家,因为双方老人都想孩子啊。再有,我们一个人回去了,老人又认为我们是吵架了,连年都不一起过了,哎,没法子。”
在调查中,还有12%左右的参与者提出了其他的过年方式。比如“回一家过年,给另一家的二老提供旅游资金”或是“夫妻俩回一家,把孩子放在另一家,让老人享受欢乐”等等。不过,夫妻们也提出:“不论哪一种,反正多少有点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调查中,有10%的夫妻还明确表示,“这种事谈不拢,永远以争吵告终。”
这天,一大早我和爸爸、妈妈就一路“飞奔”到了奶奶家。你瞧!奶奶他们在干什么?奶奶在切爷爷刚刚买回来的排骨;爷爷在炒菜;哥哥在布置房间;妹妹在吃糖,吃得嘴上脏兮兮的生怕别人跟她抢来吃;大姑妈、二姑妈在杀鸡,小姑在帮哥哥布置房间……我心想道:真有过节的气氛。
吃完晚饭后,天渐渐黑了下来,正是放烟花的好机会呀!爷爷连忙拿出新买的烟花、爆竹,妹妹高兴得又蹦又跳,撒娇地说:“我要最大份的!”我生气地说:“不行!要平分!”“哦!好啦!”妹妹失望地说。接着,四面八方都放起了大大的烟花,“砰”地一声,南面的烟花发射了,它的颜色真好看,红的、绿的、黄的、蓝的、紫的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大大的五角星的形状,好看级了!
新年就在烟花、爆竹声中度过了!
踏进家乡的第一步,回到了年幼的感觉,熟悉的人,曾踩着长大的土地,空气也格外的清新。家我回来到了。好久不见的亲人,父母一年比一年年老了,看着他们的皱纹和白发比去年多了,我忍住了鼻酸,在心里对自己说了狠话,小侄子和小外甥还认得我,在他还没有能用语言交流的年龄,只能用动作来沟通,我当了他一天的男保姆,幼稚的他做的每件事让我禁不住的笑个不停,童年已失,大概是我太久没幼稚了,两小子摆的Pose都很不赖,展现岀了他们年幼可爱的个性,希望父母身体都健健康康,你们也快快长大。
大家都忙着为过年准备一些事,买年货,包棕子,除夕夜,放鞭炮,烟花会。炮竹开始响起,烟花也跟着升了起来,新年到了,这一刻大家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炮竹响生活比去年响,烟花美生活比去年更美,这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大过年就是这么的热闹,酒席天天都摆着,招待客人-串亲戚,也是新年里的一份工作,要把它做到更好,让我们的亲情关系永不褪色。
回家过年的感觉就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那份激动情感,一家人在吃着家常的菜,吃出来的不是菜是什么味道,而是我们有多久没有这样一起吃过饭了,新年给我们创造了这个团圆的机会,家常火锅里藏着一份浓浓的情义。
过完春节,就开始倒计时离开家乡的准备,那依依不舍的心谁都会有,现实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扮演的生活角色是必须要离开的外出的,在还没有是公共的主角时,你必须努力的去进取,这个现实的社会,不是你服从于它就可以过好,而是要通过自己来改善它,你才能真正的过好生活,物质名利是现代人争夺的对象,你能站在前方你就是强者,此一行做好心态的调解,永远的谨慎是为了能走更长的路。
我们挡不住岁月的抹杀,也减不了父母的苍老,意外和病魔是我们生活的魔鬼,身边的亲人们,朋友们也会不同时段的离开我们,它也是生活链的一处,我们要坚强的面对这个现实,做好现在的自己,珍惜现在身边的每一份感情,是我们做的基本的义务。
过年的滋味
“春节到,真热闹,家家户户放鞭炮……”一年一度的春节终于到来了,大家都欢欢喜喜地迎新春,穿新衣、忙团圆、齐共餐、访亲友……一派盛世大联欢。在这喜洋洋的氛围中,我却感到“酸、甜、苦、辣、涩”五味齐全。酸——过年了,我多么想到外面去旅游,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祖国五千年灿烂文化。既能大饱眼福,又能够增长许多知识,扩展自己的视野,真是两全其美。但是,爸爸妈妈今年没有给我安排去外面旅游,让我大饱眼福。我心中总是酸溜溜的,不是滋味儿!甜——过年了,放假了,我终于可以暂时放下身上学习的重担。过年时,不但能走亲访友,而且还可以与弟弟妹妹们尽情地玩耍、嬉戏。平时难得聚在一起的兄弟姐妹都团聚在一起。大年三十吃着丰盛佳肴,看着春节晚会,其乐无穷。真希望天天都是这样儿!苦——过年了,免不了走亲访友,亲戚朋友总要喊大家聚聚。我们就四处奔波,虽然吃的饭菜好,心里甜,可天天东奔西跑地却把大伙儿跑苦了,累得我一回家就趴在了床上。有时,中午一家,晚上一家,刚到这里,又要到那里,忙得真是不可开交!这也许就是爸爸妈妈没安排去外面旅游的原因吧!辣——过年了,放假了,可作业却放不下。大家都欢天喜地迎新春,走亲访友拜大年,快活极了!虽然我也是成天笑嘻嘻、乐滋滋地,但是还得惦记着书桌上没做完的作业。没客人时,我就抓紧做;有客人时,只得停下来暂时收工,为客人端茶倒水,寒假太短了!作业就像四川的麻辣烫。想想,还是开学好。涩——过年了,大家都在欢度春节。在欢乐之余,我不禁想起那些在穷山沟里的大人们、小孩们。他们没有丰盛的晚饭、华丽的服装。我真想看看他们是怎样艰苦地生活的呀,捎去我们新春地祝福!我心中不禁涩涩的,泛起几丝凉意。愿祖国日渐昌盛,人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永远生活在甜蜜中。
新年伊始,到处弥漫着一种热闹,欢快的气息,许久不见得家人现在也是齐聚一堂,快乐,是如今的主题。炮竹、拜年、欢闹,其乐融融,这个年,我快乐。
新年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亲朋好友齐相聚,二是家家拜年喜洋洋,三也就是我最害怕的炮竹声声过大年了!
先来说说亲朋好友齐相聚吧!一到新年我家就会来许多客人,有我认识的,也有我不认识的,但他们都会提很多东西来,而爸爸妈妈总会提着他们提来的东西和他们闹得偏偏起舞!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家里拜年的场景吧!每次过年后的初一到初六总是最忙的,我和爸爸妈妈经常要从家和商店两头跑!他们也会提前安排好日程,好让第二天不会太忙碌。
与春节的习俗
一到12月27日,妈妈就带我上街买鞭炮和对联。
我们来到街上,妈妈拉着我走啊,走啊。我看到了许许多多整整齐齐的鞭炮和对联,一转头,看见我去年买的几种对联,我拉拉妈妈的手说:“妈妈买。”妈妈就带我来到那一问店中,我挑了几种说:“妈妈,这些各买一盒。”妈妈亲切地对我说:“好!”然后我们付了钱,我们拿着东西,又来到里面买白菜、花菜、空心菜、鸡、鸭、鱼、肉等主食,我们跑了好几趟,终于把年货全买齐了。
大年三十下午,爸爸已经准备好浆糊贴对联了,我就和爸爸拿着对联来到大门下,爸爸把浆糊涂在门墙上,我们急忙把对联贴了上去。
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我们也不例外,我们一家子团聚在桌子边,一起吃团圆饭,喝团圆汤,新的一年到来,妈妈一边吃一边吩咐我说:“不能打破东西,也不能说”坏话,呀!
到了初一,早上吃了一碗热呼呼的面线糊和甜鸡蛋,爸爸妈妈和我来到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外公外婆家拜年,人人都说我“长高了,懂事了,学习进步了。”
每个人都给我红包,我对他们说:“恭喜发财,新年快乐。”
正月十五的时候,我们这里就不像北方那么热闹了,只是吃“状元圆”而已,可是,听说世纪公园、泉州公园晚上却是灯火通明,一眼望去,都能看见几百盏灯来,要是我能亲眼一见,那就太好了。一到12月27日,妈妈就带我上街买鞭炮和对联。
我们来到街上,妈妈拉着我走啊,走啊。我看到了许许多多整整齐齐的鞭炮和对联,一转头,看见我去年买的几种对联,我拉拉妈妈的手说:“妈妈买。”妈妈就带我来到那一问店中,我挑了几种说:“妈妈,这些各买一盒。”妈妈亲切地对我说:“好!”然后我们付了钱,我们拿着东西,又来到里面买白菜、花菜、空心菜、鸡、鸭、鱼、肉等主食,我们跑了好几趟,终于把年货全买齐了。
大年三十下午,爸爸已经准备好浆糊贴对联了,我就和爸爸拿着对联来到大门下,爸爸把浆糊涂在门墙上,我们急忙把对联贴了上去。
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我们也不例外,我们一家子团聚在桌子边,一起吃团圆饭,喝团圆汤,新的一年到来,妈妈一边吃一边吩咐我说:“不能打破东西,也不能说”坏话,呀!
到了初一,早上吃了一碗热呼呼的面线糊和甜鸡蛋,爸爸妈妈和我来到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外公外婆家拜年,人人都说我“长高了,懂事了,学习进步了。”
每个人都给我红包,我对他们说:“恭喜发财,新年快乐。”
【春节过年优秀作文】推荐阅读:
年味春节过年作文09-09
春节过年作文初一12-16
春节回家过年作文03-19
过年真好春节优秀作文01-24
过年与春节的习俗作文09-07
写过年的春节节日作文12-19
春节过年优秀作文500字11-25
五年级过年作文:我的春节记忆06-20
欢庆过年的作文600字:难忘的春节06-21
春节过年创意祝语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