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成语故事(通用12篇)
1、自然风光:大雨滂沱 夕阳西下 一帆风顺
草长莺飞
连绵不断 湖光山色
“根”的成语:根深本固 浇树浇根 根深叶茂 叶落归根
2、民族建筑、山水风光:高堂广厦 玉宇琼楼 错落有致 曲径通幽 千岩竞秀 万壑争流 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3、带动物的成语:雏鹰展翅 老马识途 鱼贯而入 倾巢而出 鸡飞狗跳 狼奔豕突 群龙无首 狡兔三窟
4、卧薪尝胆成语歌:忍辱负重 以屈求伸 发奋图强 救亡图存 卧薪尝胆 催人奋进 羽翼丰满 报仇雪恨
5、城市繁华:大街小巷 人头攒动 风驰电掣 车水马龙 华灯初上 流光溢彩 美轮美奂 巧夺天工
6、“风雨”的成语:和风细雨 春风化雨 呼风唤雨 栉风沐雨 未风先雨 见风是雨 凄风苦雨 暴风骤雨
7、军人生活、气概:戎马一生 身经百战 刮骨疗毒 传为美谈 约法三章 秋毫无犯 运筹帷幄 好谋善断
8、勤奋学习:学海无涯 书山有路 九牛一毛 沧海一粟 孜孜以求 全力以赴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一-四单元
大雨滂沱:形容雨下得很大. 夕阳西下 :傍晚的太阳慢慢地从西方落下. 一帆风顺 :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草长莺飞 :绿草茂密,黄鹂飞舞.形容春天的景色生机勃勃.
连绵不断
: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湖光山色
:湖和山相映衬的秀丽景色.
根深本固 :指树根深,树长得牢固、茁壮.比喻根基深厚牢固. 浇树浇根:培植树木要从根上浇水.比喻进行教育必须从根本做起. 根深叶茂:树根扎得深,树叶就长得茂盛.比喻事物只要根基厚实,就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叶落归根 :树叶总凋落在树根边上.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 乡的人终究要回到家乡.
高堂广厦:高楼大厦,十分壮观.
玉宇琼楼:指华丽精美的建筑物. 错落有致:安排装饰得很有规律.
千岩竞秀 :群山一座比一座秀美. 曲径通幽:弯曲的小路把人引向幽深、幽静的地方. 万壑争流:许多深沟、河谷水流不息的样子. 美不胜收 :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看也看不过来.
目不暇接:东西大多,眼睛看不过来.形容眼前美好事物太多,或景物变
化太快,眼睛来不及观看.
雏鹰展翅 :小鹰展开翅膀飞向天空.形容青少年在生活或工作中将大有作为
老马识途:意指老马认识走过的路.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引导作用. 鱼贯而入 :如鱼头尾相接般连续进入.贯:连贯.
倾巢而出 :整窝的鸟全飞出来.比喻全部出动.巢:鸟窝. 鸡飞狗跳:形容因为恐惧而引起非常混乱的情况.
狼奔豕突:比喻像狼和猪那样奔跑乱窜.豕,猪;突:冲撞. 群龙无首:比喻人多而没有领头的人.
狡兔三窟 :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比喻藏身的地方多,便于躲避灾祸. 忍辱负重 :为完成重大的任务而忍受暂时的屈辱.
以屈求伸 :尺蠖(huo虫子)弯曲身子,是为了向前伸展.比喻以退为进. 发奋图强:下决心努力奋斗,谋求富足强盛. 救亡图存: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民族的生存.
卧薪尝胆:躺在柴草上睡觉,每天品尝苦胆.比喻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催人奋进 :促使人奋勇前进.
羽翼丰满:比喻力量已积蓄充足.
报仇雪恨:报复冤仇,发泄怨恨.
五-八单元
大街小巷 :大的街道,小的巷子.泛指城市的各处街巷.
人头攒动 :形容人很多.
风驰电掣 :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快. 车水马龙 :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形容车马往来繁华的景象. 华灯初上 :美丽的灯亮起来.
流光溢彩 :形容光彩流动闪烁. 美轮美奂:形容高大完美,多用于赞美房屋.
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自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和风细雨 :温和的风,细细的雨,比喻方式温和不粗暴. 春风化雨 :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呼风唤雨 :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社会的力量.
栉风沐雨:以风梳头,以雨洗发,形容在外奔波,不避风雨,历尽艰辛.
未风先雨:还没刮风,已先下雨,比喻事情还夫进行就对结果乱加猜测议论. 见风是雨:比喻只看一点迹象,就轻率地信以为真.
凄风苦雨:形容天气恶劣,也比喻处境悲惨凄凉.
暴风骤雨:来势急剧而猛烈的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迅速的群众运动.
戎马一生:戎马,指战马.意思是在军旅生活中度过一生. 身经百战:经历过大大小小的许多战斗.
刮骨疗毒,传为美谈:传说关羽在战场上被敌人射入一支毒箭,箭头入骨三分,伤势严重.神医华佗为关公开刀刮骨去毒.关公忍受剧痛,仍谈笑风生.世人无不钦佩关公的英雄气概,于是传为美谈.
约法三章:约定三条纪律,据说,刘邦攻占咸阳后,对部下定下三条纪律.后指事先约好或规定的事情.
秋毫无犯 :秋毫,指动物秋后新换的绒毛,比喻十分纤细之物.形容军队纪律严明,对百姓无丝毫侵犯.
运筹帷幄:在帷幕中谋划军机,指拟订作战策略.亦泛指筹划决策.
好谋善断:好,喜好,喜爱.勤于思考,善于作出判断.
学海无涯:学习像在海上航行,没有边际,要学的知识无穷无尽.
书山有路:读书就像登山,有路可走的,路径是什么?就是勤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书山有路勤为径”.
九牛一毛:像是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数量. 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孜孜以求:不断追求,不知劳累.
从一年级起, 我们班就建立了班级图书室。图书室里有很多的注音读物, 其中有一本《小猪唏哩呼噜》。在这本书里, 作者孙幼军把生活中的许多知识与道理都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巧妙地传达出来, 使得这本童话书中小猪唏哩呼噜的形象无比生动。书中故事内容简单有趣, 语言亲切活泼, 很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可是,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识字量不多, 在阅读整本书时会遇到很多不认识的生字, 这样会影响他们读书的兴趣和效果。在孩子们还没有能力自我阅读之前, 我采用大家能够接受的方式———读故事, 帮助孩子们了解故事的内容, 利用孩子们的“最近发展区”, 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每天中午午休过后, 我都手捧《小猪唏哩呼噜》, 在轻柔的音乐声中, 为大家朗读书中的一个个小故事。这时, 教室里静悄悄的, 只看见孩子们一张张专注倾听的小脸, 一双双渴望阅读的眼神, 我们一起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与享受之中。后来, 在交流自己的课外阅读时, 有好多小朋友告诉我, 他们买了《小猪唏哩呼噜》, 正在阅读。其中, 小牟很自豪地对我说, 他已经把整本书都读完了。在这个过程中, 孩子们从一开始的不会, 到主动愉悦地接手整个故事的阅读, 是多么自然。所以, 为孩子们读故事, 正是帮助他们成为真正读者的必然过程。
我和孩子们从一年级一路走来, 现在已经进入二年级的学习了。班上的孩子也逐渐养成了与小朋友共同分享自己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在前几天的读故事活动中, 我们一起分享了绘本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
《猜猜我有多爱你》向我们展现了在柔和、静谧的月光下, 大兔子与小兔子的一段关于爱的对话。大兔子的爱永远要比小兔子的爱多一点儿。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你付出了爱, 得到的永远要比付出的多得多。
我先给孩子们读了第一遍故事, 大家从整体上对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于是, 我又朗读了第二遍, 请孩子们找找, 故事中的小兔子和大兔子一共有几次对话。我与孩子们一起梳理, 了解到故事中小兔子和大兔子之间有八次对话。接下来, 我请孩子们自己朗读故事, 了解小兔子和大兔子八次对话的内容。小兔子临睡前向大兔子表白并问道:“猜猜我有多爱你?”毫无心理 准备的大 兔子说 :“喔, 这我可猜不出来!”于是聪明的小兔子借助自己再熟悉不过的身体活动 (如张开手臂, 举起手臂、脚趾头, 跳) 、小河、山丘、月亮打比方, 表达自己对大兔子的爱。机智的大兔子领悟过来, 同样用身体活动、小河、山丘、月亮与小兔子进行对比, 以表达自己对小兔子的爱。这时, 我不失时机地向孩子们抛出了一个问题:“此时, 你的心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能用一个词语表示出来吗?”孩子们七嘴八舌, 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感动、温暖、舒服、爱……”一个个词语从孩子们的口中流淌出来。接着, 我追问道:“谁爱谁?”有孩子答道, “是小兔子爱大兔子”;还有的孩子答道, “是大兔子爱小兔子”。“仅仅是小兔子爱大兔子或者大兔子爱小兔子吗?”“是小兔子爱大兔子, 大兔子也爱小兔子, 它们之间相互关爱。”……
邮票:荷花(施泰恩,摄于1915年)
在邮票上施泰恩·爱德华(Edward Steichen ,1879—1973)的背景介绍用的文字量最少:“施泰恩·爱德华一个非凡的、多才多艺的摄影家,在推进摄影成为一个艺术门类的过程中,他是个关键的人物。”
这样的介绍已是足够了,我只好将他的摄影简历罗列在下面,让大家体会到他的“关键”:施泰恩·爱德华16岁时起开始从事摄影艺术;1923年,《名利场》杂志评选他为最伟大的人像摄影师;1932年7月他为《Vogue》美国版做封面摄影,从此时装摄影取代了时装画在时装杂志中的主导地位;一战期间,他转为担任航空摄影师,为后世的空中摄影打下了基础;二战开始时,63岁的他自愿参加军队,负责指挥太平洋前线的四千多名军事摄影师的工作;战后,他担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摄影部主任,为美国及世界的摄影家举办展览;1955年,他举办了集世界影像大全的、里程碑式的摄影展览——《人类一家》(Family of Man),该展览在世界上近4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巡回展览。
记住施泰恩·爱德华曾说过的一句话:“每隔十年,人就应该鞭策自己,好使自我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邮票:双手和顶针(施泰格利茨,摄于1920年)
施泰格利茨·阿尔弗雷德(Alfred Stieglitz ,1864—1946)主持发行的《摄影作品》(Camera Work,1903-1917)刊物,曾是当时最具影响的摄影刊物;而在同期的1908年,施泰格利茨还和上面介绍的施泰恩在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创立了“摄影分离派画廊”,在展示摄影作品的同时,还介绍了很多的欧洲绘画类的艺术作品;这一切经历都使他担当起美国当代艺术的教育家和引导者。于是,我们看到邮票背后对他这样介绍:“他是美国艺术和摄影史上的坐标点”。
施泰格利茨和同时期的摄影家一样,希望摄影能够从模仿绘画的阴影中走出来,他们追求真实的影像,从《双手和顶针》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利用摄影的锐利清晰来真实还原物体的质感。同时,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他的名作《驿站》,直接记录世界本身状态的真实影像,明确了他的“纯摄影”的创作观念。
邮票:光线(曼·雷,摄于1923年)
曼·雷(Man Ray,1890—1976)是一个艺术家,他是达达派、立体派和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先驱。他运用各种媒介来实现他的创作思想,摄影手段是其中之一:邮票上的作品是他运用相纸上直接曝光法做成的——在相纸上放置物体,然后依次曝光而得到了这幅以光影构成的迷宫一样的景象。以后人们将这种不用照相机形成的影像称为“雷式影像”(Rayographs,Ray同时又有光线的意思)。
曼·雷在摄影史上备受瞩目。作为一个不知疲倦的影像技术实践者,他不断开拓摄影的新疆界。他将负感效应和粗颗粒放大运用于人像摄影中,为当时巴黎的知识界名人拍摄肖像,他们的名字包括:毕加索、布雷东、乔伊斯、海明威……我们找到一幅他为德国表现主义、超现实派画家、雕刻家恩斯特(Max Ernst)拍摄的肖像,细看人物的边缘,可以发现曼·雷如何运用他的胶片负感技法来刻画这位长于雕刻的艺术家。
邮票:两只贝壳(爱德华·韦斯顿,摄于1927年)
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 ,1886-1958)可谓终生乃至其后代都与摄影息息相关。他16岁开始业余摄影,20岁在加利福尼亚挨家挨户给人拍肖像,22岁到25岁进入大学学习专业摄影,此后他终生都忙碌于自己的摄影室,并从他的摄影室中培养出了布雷特·韦斯顿(Brett Weston,其长子,18岁即成为蜚名于世的摄影家)。
每次上作文都是我这个老师最欣慰的时刻,也是我们班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刻。因为孩子们的想象总是比大人的美好,大人们或许能想到孩子们想不到的,但孩子们能想到大人们不敢想的,这会让作为教师的我在整堂课上惊喜连连,下面我来谈谈在一次作文课上发生的有趣故事。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的习作是一篇想象作文,要求让学生以“假如我会变”为主题写一篇想象作文。因为学生刚接触作文不久,所以对这么宽泛的题目有点不知从何处入手,因此我引导学生可以从各个方面入手,比如从大的方面说可以写人物、动物、景物,(即生物或非生物),从小的方面说可以具体到写风云人物(国家领导、运动员、明星等)、历史人物(邓小平、诸葛亮、李白等)、科幻人物(葫芦娃、功夫熊猫、孙悟空、黑猫警长、长江七号等)。
经过我的指点,学生们踊跃举手发言,首先我点名让两个学生来说,其中一位叫陈娟的孩子说她想变成一座山,我再追问为什么要变成山,她说“变成山可以让我们的空气更新鲜,可以让人们到山上游玩,可以让小动物们有草吃”。另一位叫杨佳慧的学生说“假如我会变,我想变成喜羊羊,因为它聪明,可以帮助羊村的其他羊”其次我以这两个同学的回答为例,说了这篇作文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变成对人类、对社会有益的事物。最后我组织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同学们的发言都很棒,出人意料的是我们班有个叫付臣斌的孩子的回答,这个孩子平时在班里比较调皮,时不时的会给我惹点“小麻烦”,不过他时常会想别人想不到的。他说他想变成小偷,这个回答让我心里一怔,其他学生都笑得前仰后翻,我也纳闷,为什么要变成小偷,我问他原因他说小偷会轻功,其他同学说小偷不是为人类服务的。我转眼一想不能给孩子说不能这样写,这样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因为它的这个想象很独特,因此我引导学生告诉他们若是给小偷这两个字加个双引号就可以,文章的内容可以写这个小偷他偷的是世界上的垃圾,为了让这个世界更美丽。由这个题目孩子们又联想到了许多类似文章,比如可以写苍蝇,这个苍蝇她是女王,不再让其他苍蝇给人们传播细菌等等。
群芳吐艳
姹紫嫣红
落英缤纷
郁郁葱葱
喷薄欲出 旭日东升
夕阳西下
皓月当空
崇山峻岭
悬崖峭壁 层峦叠翠
苍翠欲滴
买椟还珠
博览群书
孜孜不倦 勤学好问
学而不厌
坚持不懈
业精于勤
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栩栩如生
头头是道
津津有味
人山人海
郁郁葱葱
光彩夺目
应有尽有
和颜悦色
左顾右盼
五湖四海
名不虚传
提心吊胆
八仙过海
铁面无私
废寝忘食
翩翩起舞
源源不断
滔滔不绝
诚心诚意
异口同声
挨挨挤挤
亡羊补牢
日月如梭
神气十足
迫不及待
游人如织
熊熊大火
各显神通
愿者上钩
竭尽全力
恋恋不舍
彬彬有礼
四面八方
惟妙惟肖
大惊小怪
又尖又长
惊弓之鸟
受益无穷
喜出望外
目不转睛
五官端正
金光四射
韩信点兵
锲而不舍
历历在目
息息相关
七嘴八舌
零零星星
南辕北辙
饥寒交迫
大吃一惊
鸦雀无声
匆匆忙忙
无影无踪
一模一样
清晰可辨
多多益善
一、默写
足迹 矿物 叔叔 化石 奇怪 脚印 煤炭 队员 好奇 贝壳 矿石 地壳 光秃秃 聚精会神 刨根问底 画册 读书 磊磊
二、组词
队:队员 队伍 部队 队长 排队 叔:
怪:奇怪、古怪 责怪 奇形怪状 册:一册 手册 书册 相册 印:脚印 印象 印章 烙印 印证
迹:足迹 踪迹 印迹 事迹 痕迹 古迹 奇迹 矿:矿物 矿石 开矿 矿山 矿产 矿藏 矿区 壳:贝壳 地壳 外壳
煤:煤炭 煤气 煤矿 煤田
炭;煤炭 木炭 炭火 雪中送炭
三、多音字
壳 藏 埋 好 奇 刨 禁
四、近义词
好奇-新奇 学问-知识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奇怪-奇异 刨根问底-追根究底
说明-解释 特别-尤其
五、反义词
高兴-苦恼 聚精会神-三心二意 透明-混浊 厚-薄 上升-下降
六、填词
一()石头 一()密林 一()书 一()山 一()鱼 一()队员 一()楼房 一()图书 一()足迹
七、课文
1、为什么把石头叫做石头书? 因为石头(一层一层的),有(字)、有(画),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知识),所以石头像书。2、《石头书》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谈话,介绍了(许多岩石的知识),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究知识的 强烈愿望)。文中“读书”的意思是研究化石。
(1)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刨根问底:指问个明白,个究竟。
聚精会神:形容精力很集中。
(2)课文通过(6次对话)揭示了石头像书的原因,其中,(雨痕、波痕和矿物)就是石头书上的字,(化石)是石头书上的画,石头书上的学问很多。因为石头一层一层的,有字、有画,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知识,所以石头像书。(3)形成化石的原因是(地壳运动),这个变化是很长时间的。(4)填空: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______,地上有______,还有_______.后来,这里变成了____.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______,这里又变成了_____,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 3、石头书上的字是指在石头书上留下的()()和颜色、形态各异的(),而石头书上的画指的是()()()等化石。
3、“我在读书呢。”叔叔笑着说。
这里的书是指(),读书是指()这本书上有()和(),字是指()()(),画是指()。采用()修辞方法。看懂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就可以推测()的变化,还可以发现地下的()。
18,小稻秧脱险记
一、默写
拼命 欺负 紧跟 不由分说 争吵 杂草 营养 一拥而上 团团围住
有气无力 纷纷 欺负 脱险 争吵 杂草 需要 警觉 激烈 微风 除草剂 抢营养
脚跟 需要 微笑
二、组词
险:脱险 冒险 危险 惊险 风险 险要 吵:争吵 吵闹 吵架 吵醒 吵嘴
杂:杂草 杂念 杂乱 复杂 杂物 杂货 混杂 杂志 拥:一拥而上 拥护 拥挤 拥抱 拥戴 拥有 拥军 拼:拼命 拼音 拼凑 拼搏 拼图 拼写 跟:脚跟 跟从 跟随 跟踪 跟班 跟前
谁:谁的 是谁 谁知
欺:欺负 自欺欺人 欺人太甚 仗势欺人 欺诈 欺骗 欺压 负:欺负 负责 负担 正负 胜负 忍辱负重 自负 纷:纷纷 纷飞 纷争 纷杂 纷纷扬扬 纷乱
三、多音字
吵 分 倒 喷 觉 给
四、近义词
警觉-警惕 洪亮-响亮 欺负-欺侮 收拾-整理 争吵-争执 激烈-剧烈
有气无力-无精打采
五、反义词
倒霉-幸运 洪亮-嘶哑(微弱)激烈-平静 蛮不讲理-通情达理 警觉-放松 有气无力-生机勃勃
六、辨别
需 须
汹 凶
纷 份 吵 抄
七、填空
()争吵()声音()抬头()杂草()微风()争抢 气得()高兴得()()掌声()教室
()开水
八、选词填空
激烈
强烈
剧烈
1)我们要注意用眼卫生,不要在()的光线下看书 2)一天,水稻田里发出的()3)饭后不能()运动。
详细 仔细 精细
1)他向我()地介绍了这本书的内容 2)这只陶瓷花瓶做工很()3)他做事一向很()
九、课文填空
1)开始,杂草把小稻秧(),()地嚷道:“快把营养交出来!”后来,稻田里的毛毛雨下个不停。杂草()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啦。”
1、文中的“毛毛雨”指的是()
2、人们为什么要消灭杂草?
2)小稻秧望着这群()的杂草,说:“我刚搬到大田,(),()?”这群杂草(),(),()地中小稻秧抢()。小稻秧气得(),当场就()。
十、《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童话故事。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有科学的志趣。课文可以分为遇险和脱险两大部分。
十一、纷纷、激烈造句
19、航天飞机
一、默写
一驾 翻跟斗 脑袋 翅膀 智慧老人 无影无踪 航天飞机 抖擞 捞回 舱中
帕米尔高原 地球卫星 究竟 巨大 机舱 俯冲 手臂 呼啸 大脑 竟然 卫星
自由自在 维修
二、组词
脑:电脑 脑袋 脑筋 动脑
踪:跟踪 失踪 踪迹 行踪 踪影 踪迹 智:智力 智商 机智
慧:智慧 聪慧 慧眼
竟:竟然 竟敢 究竟 毕竟
卫:卫生 保卫 卫星 防卫 卫士 警卫 臂:手臂 左臂 臂力 臂膀
捞:捞鱼 捞钱 打捞 捞取
维:维护 维持 维生素 思维 维系
三、照样子写词语: 无影无踪 洋洋得意
四、多音字 空 圈 长 了
五、近义词
心思-想法 本领-本事 巨大-庞大 替代-替换 亲切-亲密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六、反义词
巨大-微小 长处-短处 得意-失落 智慧-愚笨 庞然大物-娇小玲珑 俯冲-爬升 释放-吸收
八、填合适的词
张望 看望
1、听到叫喊声,他四处()
2、我和同学去()生病的李老师。精彩 精美
1、景德镇()的陶瓷在世界上很有名。
2、在校运会上,班长代表全班同学做了()发言。
九、填词
()地飞着()地演算()地望着()地批评()地学习()地走路
十、选择正确的意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筋字在字典中解释有:①皮下可以看到的静脉管 ②肌健或骨头上的韧带 ③像筋一样的东西 ④身体上下翻动的动作
筋骨()钢筋()筋斗()青筋()
十一、造句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十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突然一声呼啸,一个()腾空而起。只见他()的翅膀,()的脑袋,()的机尾,转眼间便飞得()。他指的是(),()写出了他的速度快。
十二 《航天飞机》是一篇科学童话,本文从(普通飞机)的视角,用拟人手法介绍航天飞机的基本特点和相关知识,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各有长处,各有作用,既不应该妄自尊大,也不应该妄自菲薄)
练习六
有雨字的成语
和风细雨 春风化雨 呼风唤雨 栉风沐雨 未风先雨 见风是雨 凄风苦雨 暴风骤雨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作者是:清 郑燮,人称“扬州八怪”之一。(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磨:折磨
坚劲:坚定强劲 尔:那
翻译:竹子的根深深地扎在岩石中,毫不松口。任凭各方吹来的风猛刮,不管受到多大的折磨和打击,它仍是那么坚定顽强。
下列词语中有一组没有错别字,请打√,找出错字并订正
2、城市 警觉 石头书 刨根问抵()3、脱险 竟然 防护网 一拥而上()4、替带 呼啸 脚印 气势汹汹()5、蜡黄 争吵 起落架 人造卫星()
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猛烈的风吹下了爬在篱笆上的牵牛花。
作文:
1、写文具
一、案例描述
《秋天的雨》这篇文章用了多种修辞把秋雨拟人化。教学伊始我就播放秋天美丽的景色, 让学生直接感受秋天的美好, 随风起舞的落叶、令人垂涎欲滴的水果, 还有那淅淅沥沥的秋雨, 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又给全文的教学作了一个很好的情感铺垫。欣赏完之后, 我问:“你欣赏到了什么?你欣赏了景色之后, 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呢?”学生非常感兴趣, 用了很多学过的词语:景色宜人、层林尽染、春华秋实、瓜果飘香、金秋时节、叠翠流金。学生说出了许多描绘秋天的精彩词汇, 让人感觉仿佛秋天真的到了。真是“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感受秋天。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他们借助字典以及以前学过的一些记字方法, 互相指正读错的字音, 不一会儿便把整篇文章读通顺了。
接着, 我来个问句式陈词:“孩子们, 秋天的雨美吗?”所有的学生都说太美了。我接着追问:“美在哪里?”学生们的概括能力都很强, 有的说是颜色美, 有的说是气味香, 有的说是秋的信息美。于是, 我顺着学生的思路, 说:“秋天的雨好美, 带着它那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把颜色都送给了谁呢?”有个学生脱口而出:“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我拿出一片画好的银杏叶, 说:“作者真会观察, 大家看, 这片叶子像什么呀?”学生抢着说:“扇子!”十月深圳的天依然有些热, 我下意识地用银杏叶扇了几下。有个孩子注意到了, 高喊:“老师在扇扇子!”在场听课的老师都乐坏了, 我觉得有点窘。不过, 恰巧为我解释“扇”多音字和“炎热”作了很好的铺垫。于是, 我更用力表演。“是呀, 我用这把扇子用力地扇哪扇哪, 才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学生马上说:“老师, 扇是多音字, 扇子是第四声, 扇了扇是动作, 所以是第一声。”我还没有来得及表扬这名学生, 另一个学生接着说:“夏天实在太热了, 所以‘炎热’的‘炎’有两个火呢!银杏叶不用力扇, 又怎么能把炎热扇走呢!”于是我改变由我出示生字的做法, 随机调出了“炎热”和“扇子”这两个词语, 让学生由声音回归到生字。很多老师在课后对我这点评价很高。
二、教学随感
1. 联系上下文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 课文内容丰富多彩, 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 从秋天的到来写起, 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 秋天的丰收景象, 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语言优美, 画面、音乐的渲染很容易把学生带进美丽的秋天。但是课文里有许多新词, 如果都放在第一课时学完, 可能要占去大量的时间, 老师精心设计的新课导入, 刚把学生带入秋天的情境中, 就会被这些对学生来说因为陌生而觉得枯燥的文字拉回到现实中来。学生学习的情绪一旦低落, 学习的效率自然会降低。所以, 在词语教学时, 我采用了分课教学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 把词语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几乎流于无形。如一开始学道:“秋天的雨, 是一把钥匙。”“钥匙”这个词本意是很容易理解的, 但在这里却是一种把秋雨拟人化的写法。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 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 懂得了它深层的意思。如果单独把这个词拿出来, 可能学生只能体会到它的表面意思。
2. 学以致用
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 通过欣赏录像, 拓宽学生的视野, 让他们对秋天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这时学习课文中的写法, 安排了一个说话练习, 学生很自然地就会运用刚才学会的词语。“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让学生在学到的知识与真正的需要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点, 学以致用, 把知识运用到平时的说话、写作和日常生活中去, 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三、案例点评
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从情境入手, 采用动作、实物等手段, 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美丽的秋天里, 把一个个生字、一个个词语变成秋天的种种色彩、种种信息, 满足了孩子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整堂课上, 学生兴趣浓厚, 课堂效率高。
2. 意境识字, 生动有趣
打开记忆的闸门,回想自己在操场上经常玩的游戏有哪些。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觉得最有意思,最让自己感到愉快的游戏。分清步骤把游戏活动的经过写清楚,还要特别注意把大家在做游戏时的心情写出来。留意观察同学们的表现,以及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玩得高兴时的各种表现。要求内容具体,情景交融。
快乐导航:
笑声是人们对快乐最直接的表达。只有在活动的基础上,才可以将真实的情感比较清晰地呈现出来。所以首先一定要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项活动,这样才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若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项活动一定要特别。第二,活动的过程要具体。笑声是伴随着活动的发生而发生的,要紧紧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神情、动作和语言等多个方面去重点突出引人发笑的场景和环节。第三,升华主题。笑声不仅是“笑声”,更是对美好时光的铭记。
词语加油站:
你追我赶 酣畅淋漓 势不可挡
心急火燎 垂头丧气 目瞪口呆
名言加油站:
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笑声,有如一股淙淙流动的泉水,把那陶醉于生活魅力的动人的欢笑,送上了生活的祭坛。
——[苏联]高尔基
操场上的笑声
上海市七宝明强第二小学三年级 徐浩洋
走进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校园,向右穿过走廊,就看见红色的跑道、绿色的草坪、长长的跑道白线绘成的一张硕大的花色地毯,那就是我们的操场。学校的操场是我们的最爱,这里每天都有快乐的故事上演,操场上空总是回响着我们的笑声。
今天,太阳下的操场异常热闹,一场激烈的“亲子运动会”正在举行。和着节奏明快的“运动员进行曲”,我们三年级全体师生和家长代表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进操场。我们每班排成方阵,在操场上席地而坐,爸爸妈妈们站在我们的队伍后面。我们成了欢乐的“小麻雀”,叽叽喳喳地谈论着今天的比赛项目——“抬花轿”。很多同学羡慕我:我要成为“新娘”,坐在爸爸妈妈的人体“花轿”上,被“嫁”到操场左侧的体育老师“家”了!我的心里像装了一千只小兔子,上蹿下跳。我不是害怕见体育老师,而是担心拿不到第一名,给班级丢脸。
话筒里传来集合声。我脱掉外套,深吸一口气,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跟着爸爸妈妈走向赛点。一声令下,爸爸妈妈立刻蹲下。他俩先用右手握住自己的左手腕,再用左手握住对方的右手腕,一个坚固的花轿底座就诞生了。我小心翼翼地把两只脚分别伸进去,坐好,紧紧搂住爸爸妈妈的肩,花轿被抬了起来。啊!好高啊!爸爸叮嘱我:“坐稳,搂住,别紧张,爸妈绝不会让你受伤!”“好!”我大声回答。
“砰”的一声枪响,我的花轿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射出去。爸爸妈妈步子迈得很大,身体微微向前倾斜,一步紧跟一步向前奔跑。“靠紧!走直线!”爸爸发出指令。我双腿夹紧,屏住呼吸,咬紧牙关,暗暗使劲。只听耳边一片加油声。我们配合默契,动作灵敏,终于第一个冲到了终点!其他六组选手也分别到达。
爸爸妈妈松开双手把我放下。哇,操场沸腾了!我们班一片欢腾,全班同学都站起来了,他们笑着、蹦着,挥舞着双手,欢呼着:“胜利啦!我们班是第一名!”我骄傲地跑回班级,即刻被笑声和赞美声包围。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这场亲子运动会的笑声已被我珍藏在记忆的百宝箱里。学校的操场是我们的开心乐园,我们的幸福天堂!
指导老师 黄 英
老师点评:
小作者巧妙地通过“亲子运动会”这项具体的游戏活动来展现操场上的笑声,小中见大。文中三次提到“笑声”,开篇提到“这里每天都有快乐的故事上演,操场上空总是回响着我们的笑声”,直入主题。文末再次点题,对“笑声”进行升华。
文章主体在介绍这些笑声缘何而来,小作者的心情跌宕起伏:兴奋、激动、紧张,直到最后取得了胜利,赢得了班级同学的一片欢呼和发自内心的欢笑。笑声里饱含着对班级荣誉的在乎,也饱含着自己对童年欢乐的怀念。语言清丽,情感真挚,充满童趣。
教师简介:
黄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现任教于上海市闵行七宝明强第二小学。热爱教育,热爱文学,喜欢写作。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做到节奏停顿得当。
2、通过自学、交流、感悟、读书,能理解两则论语的意思,体会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并得到启迪。
3、初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学习方法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语言韵味和思想内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并感悟文中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明白学思结合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发现新知激发兴趣
1、二年级时,我们曾学过一篇文言文——《论语》一则,谁还记得?(指两生,再全班齐背)课件出示:三人行……
2、光会背可不够,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3、你记得真清楚,说得也很明白,在这方面你就能成为我们大家的老师了。
4、刚才我们复习了《论语》一则,孔子的话让我们知道做人要有虚心主动的学习态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文言文同样出自于《论语》,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体会明确句意的重要性
1、请您自己先试着读一读这篇文言文,看你能不能把字音读准?课件出示:两则论语。
(指名一生)
2、生字读音有点难,咱们先标上拼音,自己再练练,看看这回能不能读准、读通顺了。(学生自由读)谁来试试?(指名两生)
3、指导字音。
(1)文中四个生字读的都挺准的,但这儿有个多音字(课件强调:为)既念wéi又念wèi,猜猜在这句话里应该读哪个音?为什么?(学生争论)
(2)不能瞎猜,猜得对不对得用字典检验一下。老师从字典中查到了这个多音字,请你默读它的意思。课件出示:为两个读音的不同解释
想一想,根据哪个意思能确定这个字的读音呢?(引导学生说把哪个意思放到句子里最恰当)这么解释比较合理,你们同意吗?这个字的意思是做、当。课件出示:为:做、当。这个字读?课件出示:为:wéi
(3)把字义放到句子里解释,看看句子通不通,这样来选择字的正确读音真是个好方法。可见,学习古文时,弄清字义、句意真的很重要。
三、了解句意积累方法感悟道理
(一)学习第一则,积累学法,创设情境,初步感悟“学思结合”。
1、回忆方法。
(1)以前学过哪些方法,可以知道字的意思或者句子意思?(板书:看)谁给大家读读第一则论语中注释了哪几个字的意思。(课件出示:子、故、新的意思,指名读)说明:连词成句是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
(2)那些没注释的字,我们怎样弄清它的意思呢?(查、猜、连)
2、运用方法。
(1)现在就请你用上这些方法(指板书),自己试着解释第一则论语中每个字或词的意思吧。
(2)小组里交流交流,这个字什么意思?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3)谁来说说你用什么方法知道每个字或词什么意思的?(问别人,也是种好方法,但应该是在经过自己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时候问。板书:问)
相机指导
温:复习。什么叫复习?(把学过的知识再学一遍。)
而:回忆刚才复习“择其善者而从之”时,那个“而”什么意思?是连词,没有实际意义,可以不解释。复习已有知识对我们学新知识很有帮助。
知:知道。
矣:文言助词,一般放在结尾,相当于“了”。
(4)字的意思弄清楚了,现在就请你连一连,试着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吧。
3、汇报学习成果,积累方法。
(1)谁愿意先和大家交流一下学习成果?(指名)
不通顺怎么办?这时就可以做适当的调整?(举例:新的意思)谁再来试试?(指名说)
你说得挺清楚,没把每个字词的意思一个个的拼在一起,连成句子,做了适当的调整。(板书:调)
(2)小结:调整时,有时需要添几个字,有时需要减几个字,有时换个意思相近的词,以后,我们还可能遇到需要调整词语顺序的情况呢,但不管怎么调,都不能改变句子本来的意思。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再试试。
(3)老师也解释了这句话,并且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看看这样解释是不是更通顺一些?你默读一下,看看和你们要说的意思一样吗?(课件出示:第一则意思)
(4)知道了句子意思,建议每一个同学都说说,可以和同桌合作,一人读句子,一人说句子的意思。说完后可以再交换一下,比比谁句子读得好,谁意思说得清楚。(学生合作说)
(5)让我们一起边想着句子的意思,边读一读,看看你能不能读出味了。
5、创设情境,感悟道理。
(1)“温故知新”已经成为成语了,(板书:温故→知新)可见人们都认同这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2)想象一下,孔子和__在交往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情况,孔子才说出这样一番话呢?课件出示:孔子和__
角色扮演:谁愿意扮演孔子?我们试着演一演当时的情景。你能不能用孔子说的话回答__的问题。师:“先生,怎样才能成为像您这样学识渊博的老师呢?”生:“温故而知新……”师:“你真棒,你已经理解了孔子这番话的意思了;你都能用孔子的原话来回答我了。”
(3)希望你们不仅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还能做一个“温故知新”的人。
(二)学习第二则,运用方法,独立研究,重点体会“学思结合”。
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研究第二则论语的意思?要想把事做完,做好,必须先把工具准备好。
这两个生字还记得吗?课件出示:罔、殆。心里拼拼,记住它。光记住读音还不行,还要知道意思。
罔:同字框里是点点横,加上一个亡,本义是捕鱼用的网,(课件出图)而经过演变,现在的意思是?你觉得这张空网和字的意思有什么联系吗?
殆:左歹,右台,现在的意思是?(疑惑)你怎么理解疑惑这个词?(疑问无法解决)
2、生字工具准备好了,就请你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说说每个字的意思,再把字义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学生自由说)
如果说完了,就快和同学交流自学成果,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3、汇报学习成果。
(1)还有哪些合作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吗?(则:猜猜。就。查字典检验。论语二则的则是哪个意思?)
(2)谁想展示合作学习结果?
学生说“学而不思则罔”的意思:古人说的学习一般指读书学习,只读书学习不深入思考,危害多大。回顾刚刚我们学过的温故知新这句话,其实学习过程中包括了温习旧知识,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没有收获,学习中怎样温习旧知识就能有收获,有新发现呢?(板:思)
温故只有深思才能有新收获,你们正是温习了刚学的知识,经过思考,有了新收获,这就在“温故知新”呀!
(3)学生说“思而不学则殆”。
(4)考考你的同桌,他是不是能完整地说出第二则论语的意思了?
4、小结:学而不思,思而不学,都是孔子劝告我们学习中应该避免的情况,这样做不对,那我们该怎样做?(板书:学思结合)把学习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新知识,时间长了,我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就有办法解决更多问题,获得更多的新知识,这样我们也可以为师矣。
(三)了解文言文特点有感情地诵读
1、这两则论语的意思你都记住了吗?哪两位同学敢接受挑战,你背一句论语,他解释一句意思。(学生背)
2、刚才听的过程中你发现文言文和我们现在说的话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是呀,短短两句话,才二十几个字,却能告诉我们这么深刻的道理,这正是它历经两千五百多年,还能流传至今的原因!
3、(师配乐范读全文)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边读边想句子的意思,读的入情时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你们也配上动作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生自由读,指名读)
4、让我们一起伴着高山流水之音,边读边想着它的意思,去感受古文特有音乐美吧。(课件音乐)
四、总结学法拓展阅读延伸兴趣
1、学习了孔子的这两句话,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还有什么其他收获?
2、这些方法你会用了吗?请你试着用读读,能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说说你这两句话的理解吗?(师范读,生读后试着说意思)
课件出示
作业
1、背诵《论语》二则,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2、用学过的方法,试着说说《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
希望你能把今天学到的道理和方法学以致用,做个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的人,相信终有一天你们也可以为师矣!
板书设计:
27 《论语》二则
学 看 连
思 查 调tiao
导航台
一、课文主要内容及思路导读
“争论”就是各执已风,互相辩论。你和别人争论过吗?为什么事争论?争论的结果如何?有兄弟两为大雁是煮了吃还是烤了吃而争论,你猜结果怎么?结果,大雁既没煮了吃,也没烤了吃。怎么回事?
这篇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兄弟俩争论的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受。说明做事应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贴误时机,一事无成。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可惜这时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写盛老师讲故事。故事讲的是兄弟两看见大雁不去射,反而争论如何吃大雁,还跑到村里去找人评理,哥哥说要把大雁煮了吃,他认为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味道,弟弟说要把大雁烤了吃。他认为烤了吃,皮香肉嫩,味道鲜美。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情况下,他们跑去找村里人评理。大家建议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只可惜这时大雁早已飞走了,煮、烤都不可能。
第二部(从“故事讲完了”到结束)主要写同学们交流感想。通过学生之口来告诉我们这个故事的道理:做什么事都要抓住时机,不要因为没有意义的争论浪费时间。
讲故事
明道理
精品屋
二、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片 断 点 评
用来填饱肚子
不认为正确
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
[欣赏]
这兄弟俩以打猎为主,射下大雁是用来填饱肚子的,所以“射”非常有必要。但大雁“从他们的头上飞过”,“飞”说明大雁不是静静地等在那里,它是活动着的,所以时间非常紧迫,不可耽误。但这兄弟俩却为着还没有射下的大雁争论如何吃法,竟然还争得头头是道,不分胜负,让人发笑。
金手指
三、表达方法提示
这篇课文大量运用人物语言,以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通篇只有首尾两个自然段不是人物的语言。所以对话是这篇课文的特点。
在刚刚开始学与作文时,老师就教给同学们人物对话的形式。
×××说:“......”。
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提示语放在前面。随着同学们的熟练掌握,老师又教给同学们另外两种,提示语放在后面和中间。
“......”。×××说。
“......”,××说,“......”。
提示语放在后面,点句号。提示语放在中间点逗号。一些同学在运用时有些混淆,认为说后面都应点冒号。其实提示语放后面,一句话已经结束了,当然点名号。提示语放中间,如果“说”后面点冒号,那么前面一段引号里的话和后面一段引号里的话就不是一个人说的了,你把它(提示语)看作句子的中间一部分,后面还有,理所当然地点逗号。这样理解是不是简单些。
同学在读这篇课文时,是不是已经发现课文中的很多对话没有提示语。
“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不是他们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这段对话没有提示语,是因为话语接得比较紧凑,每句话分别是谁说的并不重要,重点在话的内容,所以没有提示语,还有一种情况也不需要提示语,那也是话语接得比较紧凑,再加上上文的提示,没有提示语。也能分清每句话分别是谁说的。
现在,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四种形式描写了物的语言,对话,要注意及时巩固复习哦!
益智园
四、创新与实践
1、在“金手指”里,我们了解人物对话的四种形容,你能否学着这篇课文中没有提示语的对话进行对话片断的小练笔,可以写同学们的争论,也可以写大街上,公共汽车上,菜市场里的人物的语言。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二、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下打“√”。(8分)
晕倒(hūnyūn)似的(sìshì)调节(diàotiáo)
沃克(wòwù)谋生(múmóu)
空闲(kònɡkōnɡ)照相(xiànɡxiānɡ)
三、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9分)
()()无涯书山()()扶()携()
()()大雨孜孜()()三()二()
戎马()()()()竿头更进()()
四、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19分)
1.将“严”组成不同的词语分别填在括号里。(3分)
(1)赵老师对同学们的要求十分()。
(2)神秘气体泄(xiè)露(lòu)造成了()的后果。
(3)爸爸的目光变得()起来,弟弟惭愧地低下了头。
2.把句子补充完整。(4分)
(1)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我渴望。
(2)温家宝总理看到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不能接受很好的教育,十分着急,他希望 。
3.让这些小游客们对号入座。(6分)
晴请清青情蜻
天( )了,()()的河水倒映着蓝天,真美啊!两只()蜓正在商量着保护草坪的事()。它们写了一则广告:()大家不要在()()的草坪走来走去。
4.快乐连连看。(6分)
棋手擅长多种技能的人
歌手擅长下棋的人
骑手擅长骑马的人
快手做事敏捷的人
多面手得力的助手
左右手擅长唱歌的人
五、趣味生活。(6分)
儿子:“爸爸,墨水很贵吗?”
爸爸:“不贵,你问这个干什么?”
儿子:“因为我洒了一点墨水在地毯上,妈妈非常心疼。”
妈妈心疼的原因是:
儿子认为妈妈心疼的原因是:
六、你喜欢读报纸吗?能向我们推荐一份你喜欢的报纸吗?写一写你推荐它的理由吧!(5分)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9分)
1.三天打鱼, 。
,一事无成。
师傅领进门,。
2.《掌声》一文告诉我们要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3.王维看着家家户户的情景,更加思念 。王维用“ ,”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当时的感受。
八、仔细阅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16分)
(一)
沃克医生擦着汗,对年轻人说:“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年轻人脸色苍白,勉强一笑:“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一共多少刀?”“72刀。”沃克医生不禁失声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个军神
1.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2分)
2.用“”画出表示年轻人忍受着巨大疼痛的句子。(2分)
3.用“”画出文中沃克医生称赞年轻人的话。(2分)
4.“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指年轻人有。(2分)
(二)
有三个朋友,他们从小就在一块,挺要好的,长大以后,分别到外地去工作。其中有一个朋友,在一个寒冷冬天里,生活碰到了困难,他迫切需要一件棉衣。那两个朋友知道了,一个朋友尽快把自己身上的一件旧棉衣寄去,免得那个朋友挨冻。还有一个朋友只寄去一封信,说了一大堆好话,信里还说:“我只有一件棉衣,自己要穿,等以后再想办法吧!”
后来,这个需要棉衣的朋友生活变好了,什么都不缺。他请来两个朋友,到家里去做客。当时没有送棉衣的朋友,这回带来一件崭新的狐皮袄。那个原来需要棉衣的朋友说:“谢谢你的好意,不过我现在什么也不缺少。我有一件比狐皮袄更昂贵的棉衣。”说完,他拿出了那件旧棉衣给这个朋友看。
1.给这篇短文加一个题目。(1分)
2.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解释。(2分)
①挺要好A.硬而直()B.杰出()C.很()
②迫切A.强迫()B.接近()C.急切()
3.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炎热()陈旧()便宜()顺利()
4.为什么说那件旧棉衣比这件崭新的狐皮袄更宝贵呢?(3分)
九、快乐写一写。(20分)
挖掘课堂教学资源。学生自主探究需要有一种内在的欲望, 如果学生这种欲望和勇气被调动起来, 他们将会有效、深入地进行探究活动。要怎样激发这种欲望和勇气呢?通过创设情境, 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 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清境中, 产生对新知识的需求, 形成探究的动机。
允许学生针对某一问题或材料, 螺旋式地、分阶段地开展不间断的探究活动。如果通过教师引导下的探究, 学生仍不能接受新的解释或理解, 那么就不必急于让学生强行理解, 而应该日后适当的时候再进一步开展这一题目的探究。一方面, 这可能超出了学生的理解力;另一方面, 我们常要求学生, 不迷信专家, 不唯书, 不唯上, 敢于向权威挑战, “我爱我师, 但我更爱真理”, 因此也不能要求学生强行接受某一概念。语文教学中, 即使进一步的探讨后, 学生仍有疑惑也没有关系, 因为对一部作品的解读常常需要日后回过头来反复进行, 因此不必强求一次探究透, 探究完。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学会学习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 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基础。教学时, 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注重多元评价, 培养学生主动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
1、教给预习方法
预习决不像看小说那样浏览一遍, 要有明确的预习目的, 要积极开动脑筋, 要善于从课本中发现问题。预习时要边读、边想、边做记号、边做笔记。刚开始时, 可制定导读目标, 引导学生怎样预习, 教给预习方法。教学一个单元组之前, 先让学生通读全组课文内容, 设计图表, 初步了解单元知识达标点和能力训练点。在教新课之前, 又设计一定的导读目标, 让学生进行预习。教师在备课前, 要通过指导预习来了解学生知道什么, 学生通过预习明白了什么,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了什么, 把导学引向重难点或学生疑惑的地方。在学生初步养成预习习惯后, 教师就可以逐步放手了。让学生在课前自觉进行预习, 让学生课前有效地预习, 是培养学生课堂自主探究的前提。
2、教会质疑方法
“学贵有疑”,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 是主动参与教学动态过程的关键。“教师的任务不是代替学生去探究, 而是以帮助者和指导者的姿态出现”。那么, 在阅读时应从何处质疑、怎样质疑呢?
(l) 从课题处启疑
教师要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 首先倾听他们现在的想法, 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 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 了解彼此的想法, 以此为根据, 引导学生彼此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在语文探究活动中, 教师首先要认真倾听学生对作品的初步认识, 了解学生们初步的感受、分析和理解。在学生交流他们探究结果的过程中, 教师常常能轻易地辨别出哪些学生具有更高的悟性和理解力。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 一位好的教师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 从而判断学生理解到的深度, 并决定需要由教师补充哪些有关作品的背景性介绍。通过倾听学生, 一位好的教师能准确地判断出学生们是否已经基本充分交流完他们所能想到和理解到的一切, 从而果断地决定在何时介入讨论, 以何种方式介入。通过倾听学生, 教师还能对各学生的理解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从而判断由教师对作品的补充分析深入到什么程度是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的。
(2) 在重点句中导疑
重点句是指课文中的中心句或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它们在文章中起到概括主要内容、点明中心思想和承转的作用。如教《千里跃进大别山》时, 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一重点句, 围绕它质疑, 学生就提出了“狭路”是什么意思?”“文中的‘狭路相逢’的意思?”“‘勇’表现在哪些方面?”等, 学生对这些重点句一旦理解, 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课堂式探究性学习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过程, 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同时也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规律。从知识掌握的过程、知识的获得、知识的保持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来看, 这既是四个方面, 也是四个阶段, 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既互为拓展, 又互为延伸。
参考文献
[l]靳健:《语文课程研究》, 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5年版。[l]靳健:《语文课程研究》, 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5年版。
[2]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2]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三年级语文上成语故事】推荐阅读:
三年级趣味语文故事06-08
三年级语文课本上09-11
小学三年级上语文作文09-24
三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11-16
三年级上语文复习总结12-01
三年级上语文作文周记12-02
苏教三年级上语文阅读05-28
三年级语文上秋天的雨09-09
语文三年级上说课稿12-03
三年级语文下册成语及解释大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