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活动(通用10篇)
祝坤娟
领导老师们,下午好:
去年12月,学校开展了“高效学习月’活动。1月,开展了“高效复习周”活动。怎样才能使课堂高效?我的理解是;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潜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我上网搜集学习了网上一些名师的先进经验。现在我把我的做法向领导老师们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老师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作为高效课堂,我觉得教师备课更重要,老师对整篇课文的把握,对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的设计,都能影响学生合作探究的质量以及学习的效果。所以,在每堂课前,我都会研究教材,找出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问题,让学生探究学习,做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陶校长的演讲》一课,我设计的合作探究问题是:陶校长和同学们谈了哪四个问题?他为什么要谈这些问题?这个问题懂了,课文的内容也就掌握了。同时我也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便在课堂精讲时有针对性,积极引导所有学生积极参与,为学习差的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二、创造积极地乐学氛围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篇课文,我都反复琢磨,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我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尤其对于差生,我更给予特殊照顾,展示时,给予他们更多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让语文课堂在启发激趣中变得生动活泼,在交流中变得有理有趣,在合作学习中变得融洽愉悦,给所有的学生以自信的氛围,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俗话说:“与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这就是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我鼓励学生善于提出质疑,教师引导解决问题。在教学生字时,我提醒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让他们巧记,如,洒水的“洒”和喝酒的“酒”,容易混淆,怎么区别?“洒”右下方没有横,为什么?因为横“洒”出去了,记住了“洒”,酒也就记住了。这学期我们学习了《自相矛盾》这篇课文,卖矛的卖跟买有些同学混了,我引导学生,卖比买多了十,多了十,所以要卖,因为没有所以买,再用到这个字,学生就能记住怎么写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我告诉学生,学习知识不能只单纯的掌握一个知识,而是掌握一种类型的知识,这样就使学生掌握知识变得轻松,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四、课后反思使高效课堂不断完善。
每节课后,我会反思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是老师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细细研究,找出解决的方法。每学完一篇课文,我都会再反思一遍,看有没有知识点的遗漏,上学期学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后反思后发现,课文中出现的关于双引号单引号的用法,我没有给学生解释,虽然较难,但也应该让学生认识,下节课我给学生做了解释,接下来学习《王冕学画》、《黄鹤楼送别》这两篇课文,也接触到同样的内容,我又进行了强化。通过教学中不断地反思,我及时弥补了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地完善着自己的课堂教学。
五、有效的激励评价措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效的激励评价措施,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曾经跟王慧玲老师教一个班时,看见王慧玲老师用的星级评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也跟着一起使用,一直沿用至今,这种方法就是:
1、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每两排为一组。这个是侧重纪律、常规的评价,做得好的每人每事奖小星星一颗,累计十个星星为一个月亮,十个月亮为一个太阳,每星期一总结,学期末评比奖励。
另外为了有利于学习,我把全班分成前后四人小组,主要是学习、作业合作的评价。
2、当堂或当天达标,当天学过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当天检查过关,我专门开辟了过关栏,不过关的把名字写在上面,第一次过关的,加星一颗,当天必须完成,否则给小组扣星。
我的体会:
笔者认为, 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最佳途径, 是数学课堂的灵魂。高效的数学课堂离不开高效的数学活动, 高效的数学活动是高效数学课堂的保证。但是, 有些操作、探索活动对于部分学生来讲难度较大, 进行起来很费时间。于是有些教师在自觉不自觉中压缩了活动的时间, 甚至直接舍去, 把结论告诉学生, 或者进行大量的练习, 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试想, 这样和以前的应试教育有什么区别?那么, 怎样做才能既保证数学操作活动的有效性, 又不占用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 保证课堂教学高效顺畅地进行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吃透教材, 全面把握整个活动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数学活动中, 教师的引领方向是否正确, 点拨是否恰当, 是活动成败的关键。因此, 教师必须准确理解教材, 明确探索活动的目的要求, 了解学生在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状况, 才能从整体上把握这个活动, 并在关键地方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引。
在全等图形的初步认识中, 有这样一个操作活动:用不同的方法沿着网格线把一个4×4的正方形分割成两个全等的图形。这个活动, 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认识全等图形, 而且可以提高他们对图形的分析能力, 锻炼其动手能力, 提高其思维灵活性。
在活动时, 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网格纸, 进行操作。首先想到将正方形上下或左右对折, 即可分割成两个全等的矩形。然后有学生尝试沿着对角线分割, 这种想法立刻被其他同学纠正:“不是沿着网格线进行的。”大家继续进行尝试, 但不得要领。师环顾四周, 感受到学生的迷茫和沉默, 启发到:是思维定势在作怪 (沿直线分割) 。鼓励大家超越常规思维进行思考。恰好此时有一位刘姓同学沿曲线将正方形分割成两部分, 他把两个图形叠放在一起, 但并不完全重合, 自语到:“错了, 不全等。”师将他的图形展示给全班同学, 并安慰道:“虽然他错了, 却可以给大家以启示。”这时, 全班同学思维豁然开朗, 顺利找出了其他的分割方法。
二、注意课前引导, 不打无准备之仗
搞好操作活动, 课前准备工作尤其重要, 准备工作是保证操作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保障。课堂最后一两分钟是笔者班中的活动准备时间。每当有操作活动, 笔者总是在前一天说明需要准备的操作材料、活动要求、注意事项等。好奇是孩子的天性, 学生在准备好材料后肯定会按照课本自己先进行尝试, 有疑难的话还会相互讨论。新课未上, 操作活动已先行。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导, 即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相似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中, 需要学生测量物高、影长, 并通过计算得出:“在平行光线的照射下, 不同物体的物高与其影长成比例。”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全部完成, 并把整理好的数据在黑板上记录下来, 让笔者很是惊喜。
可见, 做好准备工作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操作活动的效率, 不仅节省时间, 使课堂教学更加紧凑, 有较多的时间进行练习, 以巩固教学效果, 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与团结合作能力。
三、设计问题串, 引导活动顺利进行
对于有的操作活动, 我们可以设计问题串, 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探索, 以保证操作活动快速、有序、高效地进行。
学习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时, 有这样一个操作活动:把等腰三角形沿顶角平分线对折并展开, 你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操作观察, 可以说出许多发现。在课堂上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交流, 然后出示设计的问题, 引导学生有序地说出自己发现的结论。
1.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什么是它的对称轴?
2. 从边的方面观察, 有什么发现?
3. 从角的方面观察, 有什么发现?
4. 观察折痕, 有什么发现?
通过以上四个问题, 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将自己的发现进行整理, 从而快速准确地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性质。
四、坚持反思, 及时调整活动方案
每次操作活动后, 笔者都要反思, 记录成功的经验, 对不如意的地方进行分析, 并加以修改, 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 更加贴近数学课堂教学。
在教学图形的旋转时, 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图形的旋转, 增强感性认识, 师在黑板上演示三角形绕形上及形外一点旋转的情景, 并画出示意图, 但效果并不理想, 也较费时间。于是在另一个班的教学中, 去掉了这一部分内容, 直接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画好的图形, 进行观察和探索, 这样, 不但节省时间, 学生利用课本也更容易测量、记录与交流,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 笔者在数学活动上的尝试与努力也得到了回报, 这些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他们在课堂上总是兴致勃勃地观察、实验、猜想、交流, 不光获得了对数学的真正理解,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也得到了进步与发展,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被誉为“教育总统”的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有句名言:“当我展望未来时, 我认为只有教育才是答案。说到我们与全世界进行竞争的问题, 教育还是答案。”“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这些都说明教育在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效果在一个人身上的显示与呈现也是一个长期且缓慢的过程。过去的应试教育, 重速效而轻积累, 重短期而轻长期, 重结论而轻过程, 重考试成绩而轻学生成才。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 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希望我们的数学课堂, 成为学生探索的乐园, 创新的沃土。用高效的数学活动, 打造真正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英语;高效课堂;课堂活动
一、有趣的情境导入蕴伏快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导入环节设计巧妙、引人入胜,能在上课伊始就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那么就会对整节课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课堂的导入环节非常重要,需要教师精心策划和组织,从形式的选择、内容的确定、教学手段的运用等,都要仔细斟酌和推敲,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又要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相适应,既要简洁明快,又要能迅速与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达到无缝,既不能流于形式,又不能喧宾夺主。
例如:译林版牛津教材8A Unit 5 Wild animals Welcome to the unit。本课的学习目标是学习了解一些常见野生动物的名称。在本课的导入上,我使用了《动物狂欢会》的视频,学生在欣赏欢快的音乐、动物们可爱而优美的舞姿过程中了解了接近20中野生动物。视频欢快的节奏一起来,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到后来学生都想跟着动物们一起舞起来。Kangaroo,squirrel,tortoise,dolphin,giant,panda,giraffe等比较难于掌握的单词也变得容易起来。生动有趣的视频比起使用图片的传统教法要效果更好。
再如:译林版牛津教材9A Films Reading1。本课介绍了著名女演员Audrey Hepburn演艺生涯,在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我使用了经典电影Roman holiday中的经典片段。视频一播放,学生就发出了惊叹的叫声“Too beautiful!”“How wonderful!”很自然学生就被Audrey Hepburn的美丽和魅力所吸引,并激发了求知欲,想要更进一步的学习和了解这位伟大的女演员,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我们下面的学习。
在这些教学案例中,老师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恰当地设计有趣的导入,比赛活动、谜语、游戏、音乐欣赏等情境的运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上课伊始就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为全课时的学习做了有力的铺垫和蕴伏。
二、丰富的学习活动释放快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富有个性地学习,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营造快乐课堂氛围,就要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有趣、互动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同伴的友爱、体验成功的愉悦,从而使身心得到极大的满足,畅享学习的快乐。
例如:七年级英语《音标教学》,李振华老师在执教元音一课时,设计了形式各样的教学活动:
1.在教学生如何记忆12个单元音时,她编了一首小诗,通俗易懂。
拼音i后加两点,拉长声音读成一 ,去掉三点一一一
嘴巴微张读成/e/,张大后拉读成/?覸/
2.加两点读成“饿—”,倒写的/ e /,读成拼音eee
拼音u加上两点读成“呜—”,去掉两点“呜呜呜”
半个圆,加两点,公鸡打鸣喔—喔—喔—,大写的D短音喔喔喔”
拼音a,加了两点读成“啊— ”,字母V倒写读成啊啊啊
虽然这首打油诗科学性上有待探讨,但它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区分和记忆12个单元音,使枯燥的记忆趣味化,较难的知识简单化。
3.然后李老师安排了一个音标找相同和找不同的游戏,学生们积极动脑、积极参与,此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授完12个单元音后,李老师设计了一个活动,欣赏一首小诗Little monkey,然后小组合作,找出这首小诗中有哪些单元音。小诗节奏欢快,内容简单易懂,学生很快学会跟唱,同时也找出了所含的单元音,巩固了新学知识。
4.在本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唱英文歌曲If you are happy.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clap your hands (clap, clap).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clap your hands. (clap, clap).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and you really want to show it.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clap your hands. (clap, clap).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stomp your feet (stomp, stomp).
……
一节课在欢快的歌声中结束。学生们通过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美妙,学唱歌曲和小诗、体会歌曲的韵律——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口、脑、手、全身都动起来,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枯燥乏味的音标。
教师善教,会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丰富多样、活泼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才会乐学,才会在互动中交流问题、在交流中感悟思想、在感悟中提高智慧、在提高中升华情感,也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满足。
总之,巧妙的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快乐课堂的构建无他,唯有心而。只要有心,就会自觉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教学,从而优化课堂结构、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到那时,我们离优质教育就不远了。
【参考文献】
[1]《英语新课程标准》,2012年1月
[2]孙希宝.《快乐课堂教学》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2006年
一、完善集体备课内容,“备”为“教”服务
我们围绕“高效课堂教学”一主题,将抓集体备课作为突破口,通过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来达到提高学生学的质量和教师教的质量这两个目的。我们强化集体备课实效性,对集体备课建章立制,严格规范集体备课的内容、要求、时间等环节,我们制定“两带、三定、四新、五清”的制度。
两带:集体备课时老教师要带头帮助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要带头解疑答难。
三定: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四新:教学设计要树立新观念、突破重难点要有新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要有新形式、扩展知识面要善于查找新素材。
五清:清楚教材编排意图、清楚教材知识体系、清楚学生学习情况、清楚学生知识能力的生长点、清楚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切入点。
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老师们不但能备课,还能备好课、备精课,我们对集体备课提出了“三个结合”的要求,即: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反思与问题解决相结合、个人引领与平等交流相结合。
共性与个性相结合。这里的共性是指我们对集体备课提出的基本要求是相同的,要实现“五统一”,即统一内容,统一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进度,统一练习。但这并不是最终的要求,还要在形成“共性”的基础上,突出“个性”。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因班而异,因人而异。因此,我们在集体备课的内容上将做适当的调整,增加教学预设和学情分析两项内容,要求在教学预设中,除了确定性的内容外,还要增加多元性和非确定性的内容;要求通过学情分析,不断增加选择路径,形成多种方案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要。反思与问题解决相结合。我们将“问题解决”纳入反思的范畴,将教学中的案例,归纳整理提炼成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集体攻关,依托集体智慧释疑解惑,调动每个教师形成观点交锋,在争论中深化认识,在参与中提升水平。
比如针对学困生辅导的问题,不局限在教师间的交流和研讨上,及时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与转化”作为一个课题,组织全体教师参与研究,将问题分类,分析解决,年级间、学科间协调起来,共同制定转化计划,及时交流学生在各科课堂上的表现,各科教师联合起来,使学困生转化工作增加了一条新的途径。
个人引领与平等交流相结合。集体备课应该是教师互助合作的有效形式,它必需能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发挥群体的作用与优势,因此,“一枝独秀”的现象根本无宜于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我们要求在集体备课中,每一个教师必须提前“预习”,备课时必须发言,不但要有数量,还要有质量。这样就充分发挥了每一个教师的作用,各抒己见,真正实现同伴互助,资源共享。
二、丰富校本教研的形式,“研”为“教”服务
开展“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益”校本教研活动,达到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的目的。我们在组织校本教研时,注重克服重理论,轻实践;重学习,轻交流的弊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吸引老师们乐于参与,善于参与,高质量地参与。
1.构建学习型教研组织,激励教师主动发展
我们倡导教师读书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制定读书计划,每学期每人自选2本教育专著阅读,并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定期做搞好读书交流活动。
学校定期举办专题研讨会、教师论坛、课题交流等活动,使学习小组成员逐步完成从粗浅、零碎的实践经验到系统的理性认识的提升,不断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过去各学科教师常常以“隔行如隔山”的理由自我谅解对其他学科的陌生,不同学科的教师在教研上无对话的基础与需要,教研活动处于“学科孤立”的状态。因此,学校建立跨学科的协作教研组,通过对各学科教材内容的共同分析研究,有机整合其他学科中的相关知识,利用、借鉴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形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开阔视野,实现专业的增值。
2.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提升
教学研究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更不能脱离实践的检验。我校将实行学科、年级组教学展示活动。活动分为两个层面:即1—3年级的组内常规课和4—6年级的校内课件课。活动中,授课教师在学科组说课,每个教研组的教师集体备课,共同准备教学材料、学具、制作课件,再由授课教师进行试讲,最后上课。上课后由全组成员集体反思点评。在活动中,同学科教师均参加听课,不同学科教师可选择性听课,并就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参加展示的教研组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在彼此反思交流的过程中检验集体备课的效果,切实解决许多实际教学问题。
三、细化常规管理环节,“管”为“教”服务
在常规管理中我们提出的口号就是:课堂是教学领导工作的第一现场。我们要求行政领导一定要坐得住板凳,尤其是课堂里的板凳、年级组的板凳。教学管理人员担任“高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的评委和组织者。
在管理中,我校将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1.对教学流程中“硬件”的调控。包括:教案的撰写、及时进行教后反思、互相听课评课情况、作业的批改、学习笔记等材料的检查坚持每月一次,并认真进行记录,作为业务考评的第一手资料,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调整、解决。
2.对教学流程中“软件”的调控。主要指对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控。我们将进一步修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学校教师工作制度》、《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每位行政、教师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并严格落实。采取“四个不打招呼”的方式,即:不打招呼地听课、不打招呼地深入班级测评、不打招呼地检查备课、批改情况,不打招呼地倾听教学反思。针对这一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认真上好三种课:常规课、研究课、公开课,尤其要扎扎实实上好常规课,切实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常规课不认真、不过关,坚决不推荐做公开教学。教学领导坚持深入课堂听课,并采取随堂听课、重点听课、跟踪听课等形式,及时发现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围绕教师困惑的问题,及时与老师交换、研究和解决。
3.对教学效果进行质量调控。我们将认真做好平时的质量检测工作。抓课堂教学的反馈环节——作业质量;抓阶段学习效果——每学期的质量监测;抓学习能力的质量检测——学能测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指导思想:以导学案为抓手,以“有效课堂过关年”为契机,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1、备课
程序:个人主备,形成导学案初稿→备课组长审核→主备人修改→集体备课时间讨论→主备人再次修改→形成导学案正稿→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及班级特点,形成个人教案。
2、导学案编写
导学案栏目:
【学习目标】——以省教研室《教学要求》为目标,不一定每节课都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要体现“考纲要求”。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预习后完成,考虑学生预习的时间有限,难度较低,预习可能只是一个知识的全貌,故要求学生填写的内容要少,3-4条简单的填充题,最基本的概念。
【共同探究】——按教材知识点顺序编排,每一知识点要有相应的“思考题”、“例题”、“变式训练”等;每一节课最好有“探究”内容,让学生真正探究,而不是简单的问答;要结合苏教版与人教版内容做相应的补充、调整。
【反思总结】——导学案上应是学生的反思总结,如学生做不到位,教师可在导学案上做简单的提醒;教师的反思总结应从教学的角度总结得失。
【课堂练习】——控制好练习的量与质,尽量在课堂内完成,如不能完成,则作为课后作业。
3、导学案的使用
导学案提前发放:学生根据导学案预习,填写相关内容,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课堂教学围绕导学案进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讲解不超过20分钟。
部分课堂练习作为课后作业。
4、作业批改
导学案作业——逐条批改
《同步导学》——检查完成情况。
反馈——对作业完成不好的学生要有相应的措施。
5、练习考试
每一单元结束组织过关性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要组织补课。
选修班组织周练。
6、听课教研
每周一次公开课,结合教研组活动进行,时间:周三上午第二节,教研评课时间:周四下午集体备课时间。
学校开展“高效课堂”活动以来,每位教师都投入到热烈的教育改革中,教师们积极践行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课堂教学出现了崭新的面貌:课堂上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正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的学习普遍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师生之间关系和谐、民主、平等。但前行同时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每位教师都将在高效课堂推进打造过程中接受考验,经历换脑、充电、反思及升华。
另外我们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惑、问题,现将我打造高效课堂课改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一些收获和打算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小组合作”形式大于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它的优势,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可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看似简单易学,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气氛得不到较好的调控,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很多时候“合作”都只是流于形式,盲目跟从,学生没有得到真正发展,没有触动他们的心灵,教师的教学也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展示的机会多,扮演着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开小差,并且只关注小组学习的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等等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在教学中,如何在“小组 合作”中,使困难学生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如何让讨论更深入,而不流 于“合作探究”的形式呢?
2、课堂热闹,讨论交流实效性不理想
在互学群学展示阶段,学生马上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表面看起来讨论十分热闹,可深入其中,会发现有的讨论根本与老师要求无关,但都是拿着自己的导学案在说一些与此没有多大关系的话,有的并未参与讨论,自己干自己的,还有趁乱说闲话的,效果不理想,老师不太好掌握。怎样调动每个学生,使其全面参与,并保持学生上课积极性的持久呢?
3、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不到位
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最大的区别是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充分训练,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导学案上的各大板块内容,几乎全是参考书和教辅资料上的,学生在很多教辅资料上,都能找到答案。不用读书,不用思考,就能把答案搬上去,然后就可以夸夸其谈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习惯、自主阅读的能力的培养难以落到实处。
4、学习能力差异大,两级分化日趋严重
优秀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在这种课堂模式下,他们会越来越优秀,可欠缺学习能力的学生,惰性强的学生,不会自主学习的,就会越来越差,一旦形成严重两级分化,会给教学带来较大困难。
5、预习不到位,会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在学校没有时间留给学生预习,放学以后,家长不重视,差学生不主动,预习任务难以落实,预习不充分,导致课堂学习进展缓慢,达不到预期效果。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基础,宽松、民主、和谐、愉悦的氛围是高效课堂的保证,灵活的教学方法是高效课堂的关键,多样的教学形式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二、取得的收获
在高效课堂实施中,我们不仅有困惑,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应对的措施:
1、学生回答问题还不够完整、连贯,为此浪费了很多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把回答问题的模式、方法告诉学生,并进行训练。告诉学生汇报顺序,教育学生事先小组内商量好发言顺序,做到发言有序、不争抢,节约时间。汇报原则是针对一个问题,第一发言人先说,然后其他同学相继补充。如果其他组同学有疑问或不同意见,可以直接起立发言,说完后就坐下。老师免去“你说”“她说”“坐下”等课堂套话,课堂时间教给学生,老师尽量不插话,不打断思路,不重复答案,不组织发言顺序。待发言完毕后,老师可以质疑、点评。我们还应该告诉并不断训练学生回答问题的模式。比如:语文上“我们小组汇报的是第几个问题”“我们认为是这样的”“我们是从课文中哪些句段中找到的”“课文中哪句话写了什么,我体会的到了什么”“我喜欢这句话,因为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训练一段时间后,课堂就顺了,任务就能当堂完成了。
2、组织小组讨论时,有不积极参与的学生。老师在同学们没养成习惯之前必须下到每个小组内帮助发言人组织发言、分配任务。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发言人要像小老师一样组织本组同学学习,告诉发言人怎么组织学习、归纳总结,安排发言顺序。要求其他同学要积极思考,快速向发言人汇报学习结果。经过一段训练后,每个同学都知道该干什么了,怎么发言了,就没有学习死角了。
3、划分小组后,必须抓纪律,培养集体荣誉感。针对班级实情分组,每个小组内有纪律组长,第一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管理细化,做到卫生、纪律、学习人人有人管,事事有人做。同时教师还要想一些评比办法、鼓励和制约机制,教师要在课堂最后对本节课小组纪律和回答问题情况做总结,可以设计班级管理量化细则。量化细则可从组织发言次数、课堂纪律、作业完成等方面设计。
4、重视课堂生成,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高效课堂开展以来,因为学生主体地位凸显了,一批能力强的学生思维有深度、高度,所以我们的课堂 生成多了。我们再不能照本宣科,为完成课堂板书而生拉硬拽学生,必须重视课堂生成,对于有价值的问题不能灭掉或简单处理掉,特别是数学课,要多问为什么,可能就是这一个声音,给了同学们一次提醒,给了你一次课堂精彩。过去的课堂经常是三两个学生跟着老师走,现在划分小组后,会有十几个甚至更多同学发言,即便没有发言,小组讨论时也有他们智慧的结晶,所以我们更应该对高效课堂有信心。
5、高效课堂需要教师的调控与引导。高效的合作离不开教师的调控引导。我们老师应在全面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对合作任务、合作时间等进行调控,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给予引导,保障合作的顺利进行。除了直接的言语或行为指导外,我们老师应该主动参与到各小组中,成为其中的一员观察各层次成员的各种表现,分析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获取各种反馈信息。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如何发表不同意见,如何向别人提出改进建议,如何处理矛盾、争议等,使学生的合作继续进行,最终获得成功体验。我想,只要我们注意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合适的环境,多关注学生的合作情况,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以学生为主体,正确运用促进合作的策略,一定能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收获和发展。
三、下一步的打算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
2、有效组织教学,课堂精讲多练;
3、课后及时反思,取长补短;
4、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一、趣味活动——让数学知识趣味化
在课堂教学中, 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 符合小学生好奇、好胜和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数学课本通常注重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而忽略了趣味性。教师应根据儿童特点有意地活化趣化教材内容, 适当创设一些趣味活动, 如对口令、找朋友、数学迷宫、送信游戏、投掷游戏、当小医生等,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趣味活动力求灵活多样, 富有情趣, 使小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下活动, 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以得到立竿见影的学习效果。
二、实践活动——让数学知识生活化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新课标的重要精神。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探究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由于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处处需要数学, 所以, 教学中应把数学知识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密切地联系起来, 使学生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例如, 在学生认识了人民币与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后, 可结合教学设计“超市购物”活动, 活动主题是模拟买东西。在活动中学生要买什么东西, 买多少等, 都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商品价格及钱数做出决定, 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通过这个生动活泼的活动, 一方面巩固和应用了人民币的有关知识, 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操作活动——让数学知识形象化
学生思维常从动作开始, 动手操作最易激发儿童好奇心与求知欲。我们要为学生多创设动手操作活动, 让他们多摆、多折、多拼、多画, 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 使他们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寻找规律, 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让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例如, 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 应该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 启发学生将任意一个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剪开, 并移动、拼凑, 从中发现这三个角刚好拼成了一个平角 (180度) , 从而发现规律: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四、质疑活动——让数学活动问题化
问能解惑, 问能知新, “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任何科学发现无不从问题开始。心理学研究也表明:能发现并提出问题的学生比只能解答问题的学生更聪明, 其聪明之处就在于提出的问题中包含了创新的欲望。因此要鼓励学生质疑, 为学生多创设质疑活动。在教学“常见的乘法数量关系”时, 例1, 数量关系是:单价×数量=总价, 例2, 数量关系是:单产量×数量=总产量。新课教学完以后, 我让学生大胆质疑, 一生站起来问:“老师, 例1和例2有什么不同?”我抓住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比较, 例1数量关系针对什么?例2呢?使学生明确了例1与例2的不同之处, 又懂得了例1和例2都是求“每份数×份数=总数”的问题, 从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五、交流活动——让课堂教学合作化
合作交流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合作交流可拓宽学生参与面, 调动学生全体参与探索, 有利于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 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创设亲切和蔼、平等互助的课堂氛围;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为此, 教学中要多创设交流活动。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组织交流讨论, 教师再根据学生质疑的问题组织交流, 还可以根据学生易错易混的知识组织交流, 等等。
六、竞赛活动——让课堂教学竞争化
争强好胜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教学时, 可根据教材有意识地创设一些竞赛环节。如“夺红旗”“上长城”“摘苹果”“采蘑菇”“开火车”等小组或个人竞赛活动, 在练中争、抢中乐、于紧张兴奋之中品尝收获, 享受成功。
例如, 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时, 当学生完成针对性练习之后, 我有意创设竞赛活动, 说:“下面我们进行比赛好吗?”学生兴奋地齐声回答:“好!”我说:“我们班有65位同学,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65条同样曲折的道路” (同时分发画有线路的65张纸) , 比一比、赛一赛, 看谁最先到达目的地。到达目的地后就请举手, 报出答案。当学生一个个站起来后, 我宣布到达目的地的结果, 并根据准确率和时间长短评出6名优胜者和3名进步生, 发给他们小奖品。通过竞赛, 既巩固了口算方法, 提高了口算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还体验了快乐。这种“成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促进了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
七、评价活动——让课堂教学得到及时反馈
实践证明, 教学中反馈信息愈及时、愈畅通, 教学成效就越好。为了缩短信息反馈周期, 提高教学效果, 应创造多种形式的评价活动, 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
然而学习材料是否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活动的设计能否考虑学生的需求,是否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及教师对于活动过程的引导等,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要让数学课堂学习活动高质高效,我认为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学习材料的选择应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
案例一:“认识面积”
在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充分理解了面积的含义以后,老师出示了宽度一样的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师:同学们观察上面这两个图形(图形略),比一比这两个图形面积谁大?谁小?
生:长方形面积大,正方形面积小。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一眼就看出来了。
师:当图形的大小相差较大时,用眼观察就能知道谁大谁小,这就是用观察法比较图形的大小。(板书:观察法)
师:如果两个图形的大小很接近,你能想办法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么?课桌上有个白色信封,信封里有两个图形,还有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工具,请你们利用手中的工具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看看谁想出的办法好。(4人小组合作讨论后全班汇报。)
生:一号图形面积大,二号图形面积小。
生:我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发现一号图形的面积大。
师:注意他用了一个什么词?(重叠)要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可以将两个图形重叠后进行比较。(板书:重叠法)
生:我将两个图形放在方格纸上面,一号图形是24格,二号图形是20格,一号图形大。
师:我们可以借助方格纸,将方格纸放在两个图形上,只要数出各有几格就能比较出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样的方法叫做数方格法。(板书:数方格法)信封中那张白色长条纸有没有派到用场?
生:我先把纸条摆在一号图形上,一号图形有这样的六条。再摆在二号图形上,二号图形只有同样的五条。所以一号图形的面积大。
师:借助同一物体去量一量也是比较面积大小的好方法。
上述教学片段,老师在设计比较活动时分成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比较宽是一样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大小,学生选择用眼观察,在得出观察法以后,教师提供了两个大小差不多的图形和多种工具,学生利用不同工具探索出了重叠、量一量、比一比等不同的比较方法。在这样的课堂上,探究活动可谓丰富多彩,但学生的思维却是浅层次的,教师提供两个固定的图形和若干比较的工具,学生不需要任何选择,只要将提供的工具一个一个用上,就能比较出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至于什么情况下用重叠法,什么情况下用数方格法,比较这两个图形有没有必要用数方格的方法,由于教例中教师选择的学习材料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就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果在学生知道面积有大有小后,教师出示四张卡片(长方形图形),让学生从桌子上任意选两张卡片比较大小。(教师不提供多种工具)这四张卡片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其中两张红色的一样大,白色的比红色的面积大但宽相等;蓝色和白色的面积以及长和宽都不相等,不能直接比较。对于比较白色和红色卡片的面积大小,学生通过探索很容易用直接看、重叠或测量等方法比较出两种卡片的大小。对于白色和蓝色卡片,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思维冲突,靠眼睛观察不能比较,又不能重叠,没有其他工具可借助,旧有的经验不能解决问题,在强烈的思维冲突下,学生自发产生了画方格、数方格的方法以及量周长比较或者重叠后比较余下的部分等。因为将几类图形混合在一起,学生可以自由地、有选择地比较,而且提供的工具不是非常充分,这也能促使学生跳出这些工具之外,另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将更大。
二、学习活动的设计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案例二:
在学生认识了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这三个要素后,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图形旋转。
师:其实,不仅时针、风车、台秤的指针可以旋转,图形也可以旋转,我们来研究图形是怎样旋转的。
(1)师:(点击出示三角形顺时针旋转)三角形ABC是怎样旋转的?
(生答:三角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了90度。)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在老师发给你们的方格纸上自己选一个点做A点,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度,并比划比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会旋转到哪儿?
(2)师:现在不用三角尺操作,你能将三角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了90度后的图形画在方格纸上么?我们来试一试。
(3)师:(点击出示三角形逆时针旋转)三角形ABC是怎样旋转的?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在老师发给你的方格纸上绕A点逆时针旋转90度,并比划比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会旋转到哪儿?不用三角尺操作,你能将三角形绕A点逆时针旋转后的图形画在方格纸上么?我们来试一试。
(4)出示带有长方形的方格纸。
要求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绕B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以及绕D点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5)出示带有长方形的方格纸,让学生直接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90度后的小旗图。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停留于现有发展区的教学会束缚学生的发展,而超出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只有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在“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工夫。首先,教师要摸清楚哪些教学内容是学生现有发展区的,可以考虑安排学生独立活动;哪些教学内容是属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需要同伴互助或者教师帮助才能掌握。总之,设计的活动应着眼于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
上面的活动效果如何呢?从教师巡视后的急躁情绪中,我们知道学生做的情况不理想。因为这位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区,对于学生来说,活动的难度过大。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90度后的图形,而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离开实物就不能画出旋转后的图形了。因此,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应多设几个台阶,首先帮助学生领会“绕A点旋转90度”的意思,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练习。如,下面的线段绕它的哪一个端点各向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又如,把线段绕A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线段到了什么位置?绕B点旋转呢?在旋转前,首先引导学生把三角尺放在方格纸上,两条直角边分别对齐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直角顶点对齐方格纸的交点,同时在方格纸上沿三角尺的边画出它的图形,便于和旋转后的三角尺进行比较,接着在学生旋转以后引导学生分别看两条直角边原来在哪里,现在在哪里,是不是都顺时针旋转了90度,整个三角尺是不是也旋转了90度。帮助学生判断一个图形朝着哪个方向旋转了多少度,看连接旋转中心的两条边是如何变化的。在教学逆时针旋转时,还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两条直角边会分别旋转到哪里,并用手比画出来。最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不是旋转三角尺,而是在方格纸上旋转三角形,应该怎样画图。受前面判断图形怎样旋转的启发,在画图时也巧妙地先确定连接旋转中心的两条直角边。这样,活动跨度不大,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或老师的引导下,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把未知转化为已知,使活动卓有成效。
三、学习活动的展开离不开教师有价值的引导
案例三:用字母表示数
教师先利用“数学魔盒”这一情境,展现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然后设计猜年龄的情境,使学生明白用字母不仅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
师:老师和小朋友们玩一个猜年龄的游戏,我需要一名小助手,我和小助手沟通一下。(老师和学生小卢沟通以后,学生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母:b)
师:这是谁的年龄?
生:可以是老师的年龄,也可以是学生的年龄。
师:如果b表示小卢的年龄,那么b+20表示谁的年龄?这个数可以是什么数?
生:b+20表示老师的年龄,可以是任何数。
师:可以是500吗?
师:在不同的情况下,字母表示数的范围是有一定限制的。
师:如果老师的年龄用b表示,那小卢同学的年龄怎么表示呢?
生:可以用b+20表示。
教师没有作声,示意这个学生坐下,然后又请了几个学生回答,一个学生说出了用b-20就是小卢的年龄。
……
让我们来审视上面的教学片段,教师用一部分学生的正确答案掩盖了部分学生的错误,对学生思维的偏差不予引导,导致那些思维出现偏差的同学虽然知道了正确答案,却不知道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答案,知识的漏洞越来越深。为何出现教师引导的缺失呢?主要是受教师渴望课堂上求顺、求美心理的影响,对于突然出现的状况,总是希望通过一些学生的正确答案,求得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这样的处置方式,势必带来课堂教学的低效。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中出现的认知错误进行剖析,学生必然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修正错误,促使思维不断走向深入。
为何有些课堂学生的学习活动显得低效呢?归根结底是缺少教师有价值的引领。学生受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的限制,认识上难免出现偏差,这就需要教师精当的点拨和引导。目前的数学课堂上有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对教材研究不透,瞻前顾后,缺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调控的意识和能力。有些教师虽然有引导,但是引导仅停留在表面上,学生思维没有得到拓展和提高。有些教师陶醉于学生的求异拓展,导致课堂学习活动偏离教学目标。教师的引领活动是浅层次甚至是低效的,当然如果引导得过多过细,却又有“越俎代庖”之嫌。所以,这就对教师的引导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只有引而有方,引而有致,才能引出智慧,引出精彩。这离不开教师深厚的积淀,只有教师在课前仔细研究教材,摸清摸透学生的认知情况,对教学有一个很好的预设,才能在课堂上不露声色、胸有成竹地调控大局,当学生徘徊和迷茫时加以引导,当学生思维出现障碍时给予点拨,在学生思想肯綮处予以启发提升,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作者单位
江苏省通州市金沙小学
本次高效课堂展示课活动如期在xx小学举行。来参加活动的百余名老师齐聚一堂,共同观摩研讨,交流听课意见,谈自己的收获和以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这三节课精彩纷呈,风格各异,方法多样,但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又大致相同,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三位老师的语言基本功扎实,教学理念新颖,教学环节清晰,语音语调规范,教态大方得体,课堂活动准备充分,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习得语言;同时采用多种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同时,课堂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值得大家共同商榷之处或一些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供我们探索求臻。xx小学xx老师的这节阅读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流畅,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教学内容丰富,语言输入量大,语言幽默风趣。xx小学xx老师能够始终围绕数字话题展开词句教学,将对话与单词教学巧妙融为一体。xx小学xx老师关注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紧贴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感受语言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相关。
本次活动围绕着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主题展开。并就如何实现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四个转变进行了很好的尝试与实践。四个转变是:课堂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老师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与学生课堂互动方式的转变。本次活动得到国家教育部规划课题组一起作业网的大力支持,给上课教师提供到位恰当的网络资源,对处理教学重、难点起到了关键性的突破作用。再次表示感谢!
——梁元金
根据学校的安排,从5月8日至10日的这几天,在教导处和教科室的精心组织下,顺利完成了高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几天来,参赛的选手和各位评委、相关的工作人员以及听课老师都非常辛苦。所以在这里我要跟大家说声:辛苦啦!
参加竞赛活动有来自我校区各学校的语文、数学两个学科的18位青年教师。总共上了18节课,即8节语文课和10节数学课。在竞赛的过程中不难看出,每位教师都能根据竞赛方案做了精心准备,都用上了新的手段,即导学案,上课时虽然各位参赛选手驾驭课堂的方法有所不同,但是都体现出了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试图让他们自主去讨论和发现。这正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之一。可以说,通过这次活动,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我们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下面我将本次比赛中发现的优缺点概括总结如下:
一、教学中的优点
1、扎实践行新理念。教师在课堂设计中都能注重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即使没有充分做到也是试图往这个方向发展,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通过问题追问,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自主探究。很多教师能够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正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课堂始终体现出生生合作、师生互动的良好态势。
2、注重探索新教法。从参赛课堂看出教师们能够积极参与教改,更新教学观念,探索创新教法、学法。首先表现在大多数教师不受教材的束缚,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经验展开教学,通过让学生探究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教师的导学意识普遍较强。
3、时刻关注学生。从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入手,课堂上教师注重唤醒学生的激情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善于倾听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善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4、导学案得到普遍应用。参赛教师都结合实际设计了导学案,实用性强。
5、各位老师都采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的课件各有所长,非常的直观形象,真正起到了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6、大部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的教学思路不够清晰,教学过程表现为“蜻蜓点水”式教学,也就人们常说的“见子打子”。
2、部分教师无效提问和多余讲解太多。教师上课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依据文本和已有知识,通过思考、判断,并组织语言回答。低层次的无效问题不必多问。如:“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还有,跟课堂内容无关的知识也没有必要过多讲解,以免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
3、评价、激励不当。教师要时时关注学情,倾听学生的发言,注重对学生评价的有效性。对发言有独到见解的、确实有创意的同学应当给予正面激励评价;对表达不到位或者错误的理解,教师要做到有效点拨。不能让“很好”“真棒”等溢美之词满天飞,而对朗读不到位、回答不明确甚至错误的理解不置可否。评价不当不仅对回答问题的学生发展不利,对其他同学也会成为误导。
4、部分教师课件使用不当。出现幻灯片反反复复的打开更换,有的提前打开,有的用到了还没有找到,有的需要马上打开了但是距离电脑还很远……
5、部分教师写字笔顺笔画不规范。如:“鸟”字的点最后写,“再”字里面的横写成倒数的第二笔……
6、部分参赛的教师以及带队领导在活动期间纪律涣散,具体表现为听课随意迟到和缺席
三、教学建议
第一,要不断强化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实践。参赛课堂呈现出了很好优点,但也存在着一定不足。教师们应该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并不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修正课堂教学,及时转变旧的教学观念,锐意创新,关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态势、过程、评价等一切内在方面,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切实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营造“宽松、民主、和谐”教学氛围;用恰当的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加强书本与生活的联系;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感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第二,要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听课时发现,不少教师对教学环节的细化、优化不够。教师们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学习,不断充电,加大知识储备,拓宽知识广度,提高执教水平。
通过竞赛活动,不但体验到良好的教研氛围,而且发现了一批很有潜力的教学新秀,充分体现出竞赛的展示功能、示范功能和引领功能。亲临参赛课堂听课的老师将以此为契机,相互学习、总结经验、不断进步,为建设高效课堂做出积极的努力。
【高效课堂活动】推荐阅读:
高效课堂活动实施计划11-21
语文组高效课堂活动年工作总结10-10
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心得体会10-04
抓好高效课堂06-05
高效地理课堂06-29
高效课堂口号09-21
阅读高效课堂10-14
高效课堂操作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