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文化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组工文化(精选8篇)

组工文化 篇1

组织部作为党委主管组织、干部和人才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肩负着推动组织工作创新,争当先进、创造优秀、构建新时代组工文化、为各项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重要职责,因此,组工干部应该在解放思想、创新发展中作出表率,在深化践行“讲党性、重品性、作表率”、“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工作中,紧紧围绕抓组织、抓队伍、抓人才的工作核心把握重点、营造亮点、提高效率,注重加强自身建设,争当“五型”组工干部,努力形成以“政治坚定、公道正派、廉洁勤奋、求实创新”为核心的优秀组工文化,树立组工干部新形象,培育组工文化新风尚。

争当学习型组工干部组织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这也就意味着组织工作的全面性和复杂性,要做好工作就需要我们每一位组工干部都要有尽可能全面的、多方面的知识做基础和积累,必须树立全面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争当“学习型”组工干部,同时,组工干部肩负着选贤任能的重任,还要求组工干部必须具有扎实的政治功底、敏捷的思维,这些工作的完成和胜任,都需要知识的学习积累,所以,组工干部要自觉把学习当成一种政治责任和精神追求,始终保持求知若渴的激情。结合创先争优、三个建设年活动多向领导、同事虚心学习业务知识、办事能力、工作经验和组工品行;向书本、向历史年轮除了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外也要学习其他的更多学科知识,做到“逐句学、细细品、反复记”,1为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队伍作表率、走前列,为组工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争当务实型组工干部组工干部作为管干部的干部,要避免“虚、浮”的现象,甘为“人梯“,善为“伯乐”,手中的权力不能图虚名,做的事情不能图浮夸,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政治觉悟,不唱高调子,不意气用事,在繁重、单调、枯燥的组织工作中,始终能保持一颗淡泊名利的心、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不为名利所惑,在权、位、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不虚浮自夸,让自己在平凡而实在的工作中健康成长。当前组工干部更要结合创先争优、“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等工作,把主要精力和心思用在抓基础、谋发展、解难题、办实事上,保持脚踏实地,重实际、重实干的作风,带头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建设项目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不搞坐而论道、不搞主观臆断、不搞“花拳绣腿”,着重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多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努力做到情况从一线掌握,办法从一线产生,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从一线总结,不当“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牢固树立起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争当务实型组工干部,为组工文化建设树立优良作风。

争当创新型组工干部各级组工干部要以“三个建设年”活动和“四帮四促”活动为契机,大兴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之风,在组织系统内进行一次彻底的“思维革新”,把思想观念从四平八稳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中解放出来,从各自为政和

条条块块的利益格局中解放出来,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机制桎梏中解放出来,摒弃争创一流没精气神、抓发展理念不新、搞服务意识不浓、抓落实措施不实、解难题能力不强的懒、庸、散思想意识。组工干部要善于抓住学习、培训的机会和日常工作思考的机会,多学多思,即便说组织工作政治性、原则性、程序性比较强,但我们的思想不能僵化,尤其在时不我待的快速发展时代,作为组工人员更要敢于解放思想,争当创新型干部的先行者和急行军,敢为人先、敢开风气,敢打特色牌、敢走特色路,宽待敢于大胆地试、大胆地干、一心为公的犯错干部,给予其发展的空间和组织支持,从而为全市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更多的人才支撑,为组工文化建设提供新鲜活力。

争当廉洁型组工干部作为管干部的干部,清正廉洁是必守的道德底线。组工干部一定要注重修炼党性、纯洁品行、强化自律意识,增强筑牢拒腐防变的定力,以廉政准则和四项监督制度为标尺,做到明令禁止。组织工作的特殊性,也决定组工干部必须要有更严更强的组织纪律、法制观念和党性观念。可以说,组工干部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党的形象,代表着党员干部的形象。因此,组工干部要争当廉洁型干部,做到:一是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反对和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二是深入践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深入思考“进组织部为什么、干什么、比什么”这个问题,做一个公道的人、正派的人、讲党性的人。三要严守组织工作纪律,严格按原则办事,按政策办事,按制度

办事,按程序办事,管住自己的手,自己的嘴。为组工文化建设和三个建设年活动提供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争当服务型组工干部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机构,在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当下,组工干部要努力建设服务型组工,结合“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的开展,争当服务型干部,带头并且带着真感情、带着责任,身心沉入基层,着力为基层和干部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勇担当,在服务基层上作表率,以身作则,增强服务意识,改掉不好的机关作风,改变陈旧的工作方式和思想,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门面招牌,带头打造进门有笑脸相迎,椅子让座,开水相待,问题热心相助,出门有笑脸相送,把来访者当客,舒心的来高兴着走,做到不让服务对象在组织部受到冷落,不让受理事项在组织部受到延误,不让各种差错在组织部发生,努力带头打造优质、文明、高效的服务,打造组织部门一流的对外形象,为组工文化建设展现优质的服务理念。

组工文化 篇2

一、高校组工文化的内涵

1. 组工文化的概念。

组工文化是组织部门长期形成的特有的、并为全体组工干部所认可和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思想作风的总称, 既蕴含了组织工作的优良传统、作风和精神, 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理念和追求, 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

2. 高校组工文化的概念和特征。

高校组工文化是针对高等学校办学特色而探索的组工文化, 具有鲜明的高校文化特色, 与地方组织部门不同的是, 高校组织部门就职人员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教职员工, 工作对象是高素质的师生党员群体。我认为高校组工文化是高校组织部门长期形成的特有的、并为全体组工干部所认可和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思想作风的总称。

二、高校组工文化建设的意义

中共十七大报告, 把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写进党代会的报告, 说明我们党在推进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视文化的作用。高校组工文化是党的组工文化的组成部分, 同时又与高校文化建设密切相连。所以建设高校组工文化就更加富有意义。

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需求。

高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 发展科技文化, 促进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科学发展观为高校组织部门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地方服务等功能指明了方向, 为高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 为新时期高校组织工作赋予了全新的内容。

2. 建设高校过硬组工队伍的迫切需求。

高校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如何, 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办学质量、办学方向、办学效果。加强高校组工文化建设, 是把高校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成为具有政治坚定性、品德纯洁性、工作创新性、作风务实性、行为先进性的过硬队伍的迫切需求。

三、组工文化建设的路径

加强高校组工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诸多方面。根据新的形势任务对高校组织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我校依据创先争优的相关要求积极探索组工文化建设的路径, 大致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 强调崇尚学术, 以教授治学为特色。

崇尚学术, 既是对大学的学术地位的认可, 也是对大学的学术追求的认同。高校中应着力于呼唤学术精品、弘扬学术精神和营造学术环境。“教授治学”体现了协作管理的精神理念, 体现了对教授作用与地位的尊重与认可, 有利于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以人为本、协作向上的和谐软环境, 为组工文化建设探索出新路径。

2. 强调科学精神, 以民主管理为手段。

民主管理即管理者在“民主、公平、公开”的原则下, 科学的将管理思想进行传播, 协调各组织各种行为达到管理目的的一种管理方法。我校在干部换届聘任工作中以竞争上岗的选拔方式让应聘者有展现自己的舞台和公平竞争权;面试过程吸收专家评委和群众评委, 让部分教职工对干部选拔有了评判权;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让大多数教职工对干部选拔有了选择权;考察和公示让所有教职工都有监督权。群众民主参与干部工作的机制通过换届聘任得到逐步完善, 民主管理意识进一步增强。

3. 强调党建带团建, 以学生工作为抓手。

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基本原则, 就是要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 落实好党建带团建的各项制度性安排, 狠抓团的基层组织建设, 努力为基层团组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学生工作中, 通过党员先进性教育, 党支部民主生活, 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 使党的先进理论思想在学生中得到积极的指导和发挥作用。

四、我校组工文化建设的探索

高校组工文化建设的研究和探索, 是我校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创先争优内涵的深层次挖掘, 是对创先争优核心价值的体现, 是对创先争优核心理念的践行。同时, 恪守创先争优要求, 也使得对我校组工文化建设新理念、新原则、新措施的得出更加脚踏实地、贴近工作、服务群众、促进和谐。

1. 我校组工文化建设新原则。

在组织工作和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实践中, 我们认识到, 要想建立一个高校务实的组工部门和一支过硬组工队伍, 需要探索和建设一种适应学校发展, 适合自身部门成长的组工文化。组工干部必须德才兼备, 才能为群众办好事, 干实事。因此, 我们提出“任人唯贤德为先, 以人为本才至上”的原则, 强调了“才”和“德”在干部队伍建设中的重要性。

2. 我校组工文化建设新理念。

在发扬组织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紧紧围绕“科学规范、精细管理、务实公道、创新高效、和谐共进”的理念, 打造组工文化, 建立高效、服务、阳光、创新、和谐的组工队伍, 有利于我校组工干部统一意识, 凝聚力量, 增强活力, 树立良好形象。

3. 我校组工文化建设新措施。

(1) 形成了科学规范的机制。通过制定完善选人用人、干部培训、党员发展、党员教育管理、党建工作考核等管理制度, 完善工作机制, 规范工作程序, 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我校聘任工作着眼于实现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构建选人用人的长效机制、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积极探索“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初步形成了阳光选人制度、民主参与干部工作机制, 进一步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 提高了干部选任公信度, 整体工作进展有序, 平稳推进, 得到了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的高度评价。结合中层干部换届聘任, 学校制定了中层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工作暂行办法、面试考核办法、公推直选办法等文件, 对整个聘任程序、方法、内容从制度上予以规范。 (2) 培育了精细管理的能力。我校在全省率先提出成立创先争优活动督诺小组, 出台了《浙江农林大学创先争优活动督诺工作制度》, 制定了督诺工作指标体系和评分细则, 学校领导率先垂范, 先后多次开展督诺调研。督诺小组先后四次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集中督诺, 确保承诺事项落到实处。教育部创先争优活动简报专题推介了我校创新督诺工作制度的成功做法, 同时, 我校建立创先争优活动校领导联系点工作制度, 围绕育人中心, 深入实施阳光选人行动、干部素质提升、党员先锋行动、支部品牌创建、党内民主推进、组织工作创新等“六大计划”。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 使精细管理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 打造了务实公道的作风。我校在中层干部换届聘任工作中坚持公开、竞争、择优原则,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进一步规范, 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正逐步完善。列入换届聘任的134个中层职位全部实行竞争上岗, 面试环节吸收专家、教授评委和群众评委参与评分, 面试过程全公开, 参与旁听的教职工累计1800余人次;参与考察环节谈话和民主测评的教职工3000余人次, 考察过程坚持“考察双交叉”原则, 并经讨论、公示, 完成换届聘任。通过这些民主程序, 为党委确定拟任人选提供了很好决策参考。 (4) 形成了创新高效的品质。创新工作日志, 每周例会和每周信息动态制度, 实施组工干部联系基层组织点制度, 建立集体学习制度。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校长负责, 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着眼于落实“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理念, 提出逐步建立校院两级责权利相统一, 学校学术与行政权力相协调, 适应生态性创业型大学运行要求的现代大学制度, 推行“公推直选”院长试点, 坚持依法民主办学, 由学院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职工提名院长参考人选, 并由全体教职工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 标志着我校在扩大基层民主, 探索“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5) 营造了和谐共进的氛围。通过完善中层干部培训体系, 实施干部培训计划, 按照“六个识”、“五个气”的要求, 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 特别是暑期组织全体中层干部前往井冈山接受党性党风教育,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坚持中心工作集体作战, 既有分工, 更有协作, 在共同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坚持组工干部下基层, 不断加深与群众的联系;坚持人文关怀, 对从中层干部换届中退下来和未被选任的同志, 与他们谈心谈话, 做好思想工作, 鼓励他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不同的岗位上继续为学校做贡献。通过各方面的举措使“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更加温暖人心。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组工文化内涵、建设意义, 提出要强调崇尚学术, 以教授治学为特色;强调科学精神, 以民主管理为手段;强调党建带团建, 以学生工作为抓手的建设路径。并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 紧紧围绕“科学规范、精细管理、务实公道、创新高效、和谐共进”的理念, “任人唯贤德为先, 以人为本才至上”的原则, 研究高校组工文化建设措施及其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组工文化,组织部门,探索

参考文献

[1]顾耀昌.用先进的组工文化塑造优秀的组工团队[J].党的建设, 2009, (5) .

[2]刘宇.关于组工文化建设的思考[J].组工通讯, 2009, (1) .

[3]徐求真.高校组织工作文化初探[J].高校党建, 2006, (9) .

[4]杨国忠.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心得体会[J].无锡市惠山区委组织部惠山党建, 2009, (3) .

[5]李连成.加强作风建设提升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J].党建, 2008, (11) .

[6]顾海良.尊重学者崇尚学术[N].中国青年报, 2008-12-01.

[7]“教授治学”, 大学走向卓越的必然[N].中国教育报, 2007-02-02.

[8]龚艳.浅谈加强高校的民主管理[J].科技广场, 2009, (2) .

组工文化 篇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组工文化建设

●朱伟强

组工文化是党的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组工文化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构建组工思想文化、价值文化、行为文化、形象文化,进而促进组织工作科学发展,更好地服务党的工作大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组工文化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组工文化是党的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部门的“精、气、神”,加强组工文化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才能更好地促进组织工作科学发展,更好地服务党的工作大局。

一、强化理论武装,构建组工思想文化

构建组工思想文化,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体组工干部,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一是要引导组工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纲领,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二是要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引领组工干部努力学深学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分析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组织工作规律的认识。组工干部在学习政治理论的同时,还要广泛涉猎经济、科技、文学、法律等多方面知识,争做博学多才的“杂家”。三是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加强重大问题的前瞻性研究,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四是要增强大局意识,以党的政治路线为指引,善于从全局的高度看待组织工作,跳出就干部抓干部,就党建抓党建,就人才抓人才的思维模式,自觉地把组织工作放到党委中心工作的大局中去认识、去谋划、去部署,努力做到知大局、懂本行、干实事。

二、坚定理想信念,构建组工价值文化

组织工作直接关系着党的自身建设,对党忠诚是组织工作者的必备要求。崇高的信仰是对党忠诚的思想基础,组工干部的信仰就是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出的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组工价值文化,应该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模范部门,把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过硬队伍。

一是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组工干部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从而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坚决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二是组工干部要牢记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光辉历史,重温党的光荣组织史,从而更加热爱党、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热爱党的组织工作。三是要继续深化“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加强对组工干部的党性教育,开展“什么是组工干部的党性”的学习讨论,引导组工干部坚守党的宗旨,对党高度负责,主动为党分忧。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组工干部都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和洞察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以及各种干扰和风浪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和坚定。四是要向李林森、王彦生、尹中强等优秀组工干部学习,无限忠诚党和人民的事业,想问题、办事情,都坚持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五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到以学习培育人、以机制激励人、以环境陶冶人、以感情凝聚人、以责任锻炼人,为组工干部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组工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坚持继承创新,构建组工行为文化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贯穿始终的重要引擎。构建组工行为文化,应该既要继承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又要坚持改革创新,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是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激励组工干部把爱国热情化作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坚持不懈地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做好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等各项工作。二是深入开展时代精神教育,引导组工干部始终保持奋发有为、蓬勃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不断解放思想,着力破解不符合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坚持不懈地推进组织工作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和制度创新,使组织工作主动适应时代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三是提高组工干部的创新能力,使其在思维方式上有求异性、在思维状态上有主动性、在思维结构上有灵活性,最终实现工作的创新与突破。四是引导组工干部带头创先争优,保持党委有号召、组织部门先带头,组织工作有部署、组工干部作表率的优良传统,使每位组工干部立足本职岗位争当先进、创造优秀。五是积极推进组织部门自身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开展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激发组工干部队伍活力,使优者上、平者调。六是结合支部组织生活和休假,组织组工干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红色旅游,使组工干部切身感受到昂扬的民族精神和奋进的时代精神。

四、践行道德规范,构建组工形象文化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构建组工形象文化,应该以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使组工干部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上作模范。

一是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倡导中华传统美德,使组工干部带头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在组织部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二是继承发扬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弘扬组工干部“公道正派、廉洁清正、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特别是在对人的评价、使用和处理上,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都能够坚持实事求是,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和政策办事。组工干部要严以自律、克己奉公,自觉遵守“十严禁”和“五条禁令”,带头抵制腐朽思想和不良生活方式的侵蚀,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起表率作用。严格组织人事工作纪律,对组工干部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使组工干部始终自重、自省、自励,慎言、慎微、慎独。三是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组工干部要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热情、真诚地为干部、为党员、为人才、为困难群众服务、“结对子”,以自己的周到、细心的服务和关心,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家”的温暖,增强组织部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四是求真务实,以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做到知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要有狠抓落实的作风,做到工作项目化,每一项工作要有计划、有行动、有结果,对确定的事要一件一件抓实、抓细、抓到位,做到有头有尾。要树立高效快捷的办事意识,一般性工作做到日清日结,手头不压活,赶早不赶晚,做到高效率、高质量。五是甘为人梯,多想组织的信任和期望,少想工作的默默无闻;多想为组织举贤荐能,少想个人职务待遇,通过广大组工干部的共同努力,把组织部门建成党性最强、作风最正、业务最精的部门,保持可信、可靠、可敬、可亲的良好形象。

D262

A

1009-928X(2012)10-0034-02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

论全面推动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 篇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了总体部署,同时也对党的执政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组织部门必须从构筑中国特色执政文化体系的高度,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努力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组工文化,推动党的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一、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

设必须开展组工文化建设

组工文化是党的执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组工干部在长期的工作、生活及其他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集中体现,反映了组织部门的基本性质、政治倾向、健康程度和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自主性、独立性、规范性、历史继承性和阶段稳定性,包括精神文化、作风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加强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科学发展观对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和发展理念的重大革新,对我们开展各项工作包括组织工作具有全局指导意义。它为组织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目标要求,并为新时期组织工作赋予了全新的工作内容。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核心职能部门,组工干部作为党员干部队伍的骨干力量,要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练就过硬的思想作风和业务本领,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水平。

其次,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要求组织部门必须构筑具有特色鲜明的组工文化。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技、经济、人才、体制、文化等的竞争,但更重要的是执政党执政能力、执政作风、执政水平、执政效率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执政文化的竞争。执政文化是执政党管理国家的价值取向与执政方式,是文化力竞争的政治体现,是执政党执政的灵魂和基础,也是决定执政党和国家兴衰的关键。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搞好党的建设。而抓好党的建设,建设执政文化,组织部门责无旁贷,应该带好头,起好步,率先推动组工文化建设。

再次,推动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是全面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组织部门大力开展了以公道正派为主要内容的“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得到了极大加强。但按照胡锦涛同志对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提出的“四个必须”、“两个满意”的要求相比,与新形势新任务对组织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文化作为深层次的价值取向、思维理念,是从根本上影响一个团队及其成员行为的关键。因此,从文化的角度、以文化的思维来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创建组工文化,是建立组织部门自身建设长效机制的治本之策、适时之举。

二、推动组工文化建设必须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自身建设的长期实践中,组织部门形成了以“公道正派”、“任人唯贤”、“敢打硬仗”等许多优良的文化精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但同时也沉积了如“过于谨慎保守”、“自视高人一等”等一些需要改进的作风。组织部门要在新形势下继续保持良好的外在形象和社会公认度,摒弃落后的不合时宜的作风,提高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的成效,必须做到四个结合。

第一,必须同时代主题相结合,强化开拓创新服务发展。组织部门是服务党员、干部、人才的部门,组工文化的创建必须要把振兴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出发点,以服务发展的理念来明确创建的定位,以加快发展的要求来谋划创建的思路,以推动发展的实绩来检验创建的成效。围绕工业突破、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全民创业这一时代主题,与时俱进地做好各类创业型人才的选拔、培养、吸引和使用工作,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凸现以事业凝聚人心、以人心促进事业的良好氛围,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把党员、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得更加朝气蓬勃、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实可靠,从而把组工文化创建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支撑地方提速发展的经济优势,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大跨越。

第二,必须同其他先进文化建设相结合,自觉地融入社会文化建设的洪流之中。组工文化是社会“先进文化”发展与建设的一个子系统,需要借鉴社会先进文化的最新创建成果。建设面向现代社会的组工文化,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突破组织部门自我封闭、“体内循环”的文化局限,与社会大环境紧密结合、共同发展,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之中,既从深厚的文化传统中吸取营养,又善于借鉴中外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真正创造出具有组织部门特色和优势的组工文化,促进组织部门的更好发展。

第三,必须与建立现代管理制度相结合,实现组工文化建设中的观念转变与制度创新。任何一个组织的传统文化观念都会以“内在潜规则”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具有强烈的路径依存性和顽固性。组工干部在其传统文化的长期影响下,对组工文化建设的新内容,即组工文化的“外在新制度”的形成有一定的抵制与抵消作用。因此,组工文化的创新必须从转变观念与制度创新两方面入手,建立规范的现代文化管理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权,通过长时期的强制规范,以“新制度”来破解“潜规则”,让组工干部逐渐适应组工

文化、熟悉组工文化、实践组工文化、体现组工文化,最终实现文化管理。

第四,必须与地方实际相结合,理性慎重地确定组工文化建设的不同标准。组工文化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发展环境有着不同的组工文化,有不同的组工精神、组工风格和组工干部的价值标准。建立有地方特色的组工文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建设组工文化,我们要充分考虑文化选择的“平台问题”和地域差距,不能“千篇一律”,应该根据地方的特点、不同的要求,进行具体的设计定位。

三、以和谐高效为目标,努力建设以人为本的新时期组工文化

组工干部队伍的肌体细胞是“人”,加强组工队伍自身建设,必须坚持人文化的关怀;组织部门的最终工作对象是“人”,服务好工作对象,必须坚持人性化的服务理念;组织工作的实践主体是“人”,提高组织工作水平,必须坚持人本化的教育培养,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组工文化的外在形象主体是“人”,必须对组工干部强化管理,进行人格塑造。构建具有浓厚人文性的组工文化,用“人文组工”来感染人、凝聚人、激励人,对于推进组织部门和谐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重视人文化关怀,构建以和谐团结为目标的团队文化。和谐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要着眼于构建目标一致、价值相同、步调统一的团队,加强团队意识教育,增强组工干部的集体意识、协作意识和大局意识,从每个人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从每个细节做起,自觉维护好团队形象。坚持实施亲情管理、情感管理,把“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的思想贯穿到工作的每个环节,在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中着力营造有利于个人全面发展,同事间协作进取,部门内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大力加强组工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载体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传播新精神、宣传新思想、吸收新文化,创造既紧张严肃又生动活泼的文化氛围。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为组工干部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提供舞台。在组织部门内部建立无边界沟通机制,提倡深度交流、脑力激荡,多途径、全方位关注组工干部,真心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通过友善、真诚、互助的人文关怀,增强组工干部对事业的责任心、对组织的归属感和对工作的投入度,不断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第二,突出人性化服务,构建以热情高效为目标的行为文化。

组织部门的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反映出组工干部的作风和能力,折射出组工文化创建的成效,影响着组织部门的声誉和形象。要不断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理制、效能考评制和失职追究制等制度,不断推进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努力形成科学完善、规范合理、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要提高工作透明度,通过报刊、网络和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及时把组织工作的方针政策、运作程序、办事流程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的处理过程、处理结果向广大党员群众公开,便于群众了解情况,解决问题。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广泛联系党员干部群众,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批评和呼声,满腔热情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以优质高效的工作效能和热情周到的服务质量,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和赞许。

第三,实行人本化培养,构建以创新创优为目标的价值文化。

组工文化创建的最终目的和价值所在就是全面提高组工干部的综合素质,推动组织工作不断创新创优。要通过鼓励自学、跟办培训、脱产进修等多种渠道,对组工干部经常性地进行思想教育、素质教育、文化教育和能力培训,积极改善组工干部知识结构。坚持定期“述学”、“应知应会”知识考试、业务知识大比武等制度,激发大家学习向上的强烈欲望,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努力形成人人想着学、个个争着学、相互比着学、自觉赛着学的生动局面。采取送出去参观考察和学习进修、请进来举办讲座传经送宝、坚持每人一课和开设组工论坛等形式,为大家创造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根据组工干部的不同特性,积极选送到乡镇、村企、上级部门、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培养大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加快组工干部成长的步伐。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让组工干部在浓厚的竞争氛围中最大限度地激发自身活力和潜能,创造性地开展组织工作,不断打造组织工作的新亮点,扩大组织工作的影响力和贡献率。

第四,实施人格化锤炼,构建以自律规范为目标的形象文化。实现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是组工文化创建的最高目标。要围绕增强制度意识、规范意识,着眼于建设文明、高效、务实的机关,对组工干部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奖惩。尤其要坚持用文化的思维、理念和办法来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形成文化建设与外部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要抓好制度的执行,严格按制度、按原则、按程序办事,杜绝随意性。通过设立征求意见箱、开通举报热线和实行网上评议等方式,收集基层干部群众对组织部门及组工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再加以梳理反馈,使得组工干部言有准则,行有规范,对于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做到心知肚明,毫不含糊,以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自律意识约束自己、规范行为。通过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良好形象的树立,提高组织工作的美誉度、知名度和文明度,使组工干部成为可靠、可信、可敬、可亲的一流队伍。

组工文化 篇5

组工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组工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在组织部门内部提出一套先进的价值体系;二是通过组工文化载体建设,将先进价值体系内化为组工干部的先进价值理念、外化为组工干部的先进行为方式。

组工干部的价值观是怎样形成?任何价值观的形成都要经历一个从价值理念到具体制度安排、实践活动再到人们普遍认同的过程。组工先进文化的形成,也要经历一个从组织部门提出先进价值体系到将所倡导的先进价值体系转化为各级组工干部的先进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的过程。这是价值怎么与实际结合的问题。要使正确的价值观变成组工干部的共识,那离不开学习、教育、实践,离不开领悟变成自觉,也离不开引导,离不开文化熏陶,这些方式相结合。

组工文化 篇6

江西省瑞昌市委组织部深入推进“十六字”部风建设,认真履行职责,积极顺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突出重点,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为契机,不断增强党建工作活力,切实为推动瑞昌市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是一个团结奋进,让党委放心、让群众满意的集体。

践行部风,打造过硬组工队伍

“大气谦和,正派公正,严谨细致,团结和谐”,是省委组织部长莫建成同志提出的“十六字”部风,瑞昌市委组织部秉承这一部风,打造出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形象好的组工干部队伍。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武装组工干部政治头脑。多年来,瑞昌市委组织部坚持“周学月讲年考评”的学习制度,全体组工干部自觉学习书本知识,及时学习上级文件和重要会议精神,认真撰写学习体会,保证组工干部学习的规范性、经常性,及时更新理论知识,保持坚定的党性立场。二是开展各类活动,提升组工干部综合素质。近年来,瑞昌市委组织部广泛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千名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和谐”活动、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活动、干部作风整治专题活动、“五比五争”活动等一系列学习实践活动,确保组工干部思想上过得硬、作风上过得硬、纪律上过得硬、工作上过得硬、廉洁上过得硬。原干部科科长李瑞生同志在组工战线上工作了整整十年,但他对组织工作的热情却丝毫没有消减,尤其是在换届工作中,他怀着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干部前途负责的强烈责任心,为领导选人用人提供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选贤用能做好“参谋”、“助手”,同时,还耐心地向找他倾

诉的同志做好解释工作,成为党放心、同事信任、群众满意的干部。三是密切干群关系,树立组工干部服务意识。组织组工干部深入乡镇、学校、医院、企业进行调研,坚持下基层时间每年不少于1个月,并通过“班子联乡、科室联村、干部联户”,安排组工干部与党员群众结对帮扶,密切联系群众,为党员群众提供最实际最具体的服务。

服从大局,弘扬无私奉献精神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瑞昌市委组织部是一个“讲大局、讲奉献”的集体,每一名成员都有着坚如磐石的党性、顾全大局的气度和敢挑重担的勇气。一方面组织部长率先垂范,组工干部积极参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主动服务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结合全市“沿江大开发、城市大建设,建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等城市”的发展战略,根据市委统一安排,组织部长亲自挂帅,挂点联系全市重点项目,对项目进行跟踪服务,甚至吃住在一线,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近年来,组织部长在市区违章建筑拆除工作中,拆除40余栋违章房屋;在理文项目征地拆迁工作中,全面完成165户的拆迁任务和3000亩的征地任务。目前,挂点联系的人民医院搬迁工作和码头工业城二期新区拆迁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另一方面在平凡工作中,发扬“顾大家、舍小家”的精神,彰显组工干部党性,提升大局意识。在2011年的换届工作中,组工干部加班加点整理干部档案、放弃节假日深入群众进行考察、通宵达旦地整理考察材料,心甘情愿地为党员干部的成长当“人梯”,无怨无悔地为他人的进步做好“嫁衣”。组织部副部长范景东同志是一名有着十多年经验的老组工干部,加班加点已成为他的“家常便饭”,尤其是在去年的党代会筹备和村级换届工作中,由于具体工作都是由他负责,为了确保每个环

境都万无一失,他经常工作到深夜,甚至连续半个多月吃住在办公室。日复一日,市委三楼副部长办公室的灯光便成了一道风景线,印在了机关干部的心中,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组工干部的党性”。

公道正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国以人立、政以人治、业以人兴”。瑞昌市委组织部始终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设定选人用人高压线,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一是公道正派地做好换届工作。在2011年的换届工作中,按照“一把尺量准、一碗水端平、一盘棋走活”的总体思路,依据换届方案及《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党章》、《选举法》等有关规定,科学公正地对我市四套班子、乡镇和市直部门进行了调整,配强了领导班子,班子结构更加优化合理。工作中,在全面了解掌握各乡镇、市直单位领导班子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规范相关换届程序,严格执行中纪委、中组部提出的“五个严禁”、“十七个不准”、“五个一律”和省委组织部提出的“十严禁”,对领导干部带头遵守换届纪律提出明确要求,确保换届圆满成功。二是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方法和体系。在干部考核中,对干部考核情况进行百分制量化,民主测评、班子成员互评及“六个最”分别占一定比例的分值,细化量化了德、能、勤、绩、廉的考核标准和体系,并注重在重大项目中考验干部,在艰苦环境中检验干部,在一线锻炼中发现干部。去年换届工作中,提拔、重用了一大批在项目中肯吃苦、能吃苦、肯做事、能做事的干部,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三是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2011年,通过个人自荐、组织推荐、组织考察、笔试、面试、综合评价、体检、常委会票决等程序,从27名村党组织书记和48名乡镇事业编制干部中分别选拔3名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

勇于开拓,争创基层党建精品

近年来,瑞昌市委组织部认真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各项政策,并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打造出大量基层党建精品。一是在村级换届选举工作中实现突破。2011年底至2012年初,对全市157个行政村,2个场、所,34个居委会进行了换届,选举产生村“两委”委员744人,其中致富能手372人,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386人,村支书、村主任“一肩挑”77人,高中以上学历506人,5名大学生“村官”当选村主官,19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实现了“三个提高、一个突破”。二是通过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树立党建品牌。2010年,投入近千万元为74个村级党支部新建了活动场所,实现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2011年,又解决社区用房6栋,为社区党组织活动提供场所,确保党支部活动有阵地,议事有场所。三是落实相关政策健全关爱机制。2011年,按全省统一标准为551名村干部发放了工作报酬,为247名村“两委”正职干部办理了基本养老保险,为652名离任村干部发放生活补贴171.8万元,并下拨20余万元走访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全程助学一人。四是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活力。在全市建立自然村村民事务理事会1612个,理事会成员总数为6973人,覆盖率达100%;采取“市场+经纪人+农户”、“市场+基地+农户”的捆绑经营模式,在全市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6个,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31个。

组工文化 篇7

一、“调适自己情绪”是组工干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

一个企业的生机和活力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全体职工人际关系的融洽、心情的舒畅以及为实现共同的企业愿景而进行的不懈的努力。而人际关系的裂隙、职工之间的摩擦, 尤其是组工干部与职工之间的对立情绪, 是企业管理中的大忌。

如何化解企业职工的对立情绪,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工干部自身的教育情绪。组工干部良好的教育情绪不仅是推动其积极工作, 获得教育成功的动力, 而且对职工起着直接的感染作用, 影响着整个教育过程。因此, 组工干部必须注重在以下几方面调适好自己的教育情绪:

一是要真情实感, 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组工干部健康的情绪, 不仅是一种本能的情绪反映, 而且是一种合乎理智的情感。所以, 它应是朴实的、真切的。组工干部应调节好自我情绪, 决不能人为地掩饰真情而矫揉造作, 令人感到不自然。善于调控、支配自己的情感, 是组工干部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当然, 组工干部也是普通人, 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 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但组工干部又是育人的, 一切不恰当的喜怒哀乐是不适应教育过程的。组工干部应该做到, 在职工面前, 要忘掉自己的一切痛苦和不快, 因为他整个人是属于职工的, 是属于职工教育事业的。

二是要乐观自信, 自己先入角色。

一些心胸开朗、乐观自信的组工干部之所以能表现出某种良好情绪, 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十分明白:教育是一门艺术, 不同的情绪状态, 对职工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要想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必须乐观自信, 要能打动受教育者并先进入角色。自己没受感动, 绝不教育职工。职工都是有情感的, 他们的认识活动常常靠情绪的体验。组工干部的教育要感染人、吸引人, 应让职工从你的语言中感到:你是那么认真、恳切地跟他们交心。这样就能产生一种巨大的感染力, 才能使组工干部与职工之间产生思想上的融洽, 达成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

三是要设身处地, 充分理解和疏导。

组工干部在化解职工对立情绪的过程中, 要注意把自己置于职工的心理位置上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 以选择适当的方法去处理问题, 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

由于组工干部本身就是从普通职工走过来的, 职工的今天, 也许就是组工干部的昨天, 职工犯错误时的心情, 组工干部如能回忆自己当年所犯错误的心情, 就能认识得更真切一些。这样, 就会缩短与职工的心理距离。我们常常可以看到, 有的组工干部在公开场合对职工进行严厉的批评, 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反而导致其对立情绪的加重。而运用“将心比心”以与职工交朋友的姿态出现, 以闲谈的方式引入话题, 并设身处地地联系自己的经历, 从职工的切身利益出发, 尽可能地用心去理解和帮助, 这样做极易引起职工与组工干部情感上的共鸣, 又容易得到职工的信任和理解, 有利于化解对立情绪。

二、“提高自身素质”是组工干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条件

做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深入实际, 深入群众, 但有些组工干部却是“水中的葫芦”漂在上面, 做表面文章, 搞形式主义, 对深层次的思想问题, 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对社会上的不良倾向, 缺乏调查研究, 因而思想教育难以取得实效。

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感召力, 有赖于广大组工干部提高自身素质, 树立正确观念, 改变工作作风, 在继承过去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的基础上, 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工作中广大组工干部要不断更新知识, 尤其需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武装自己, 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正人”, 把功夫下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上。惟其如此, 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具有感召力、说服力、吸引力, 组工干部的工作才能赢得人们的敬佩和信赖。

三、“关心职工”是组工干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

一是要明确“关心职工”的理论内涵及其意义。

职工是劳动的主体, 也就是人力资源, 是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关心职工就是要尊重他们的合理化建议, 维护他们应有的权益, 为他们创造平等宽松的竞争条件和工作环境, 使他们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地位和能力, 坚定“自信、自主、自立、自强”的意识, 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创造性, 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企业的经济建设中。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 出门靠朋友”。我们也经常听到职工这样说, “请领导多关照”。这决不是一句普通的客气话, 而是希望领导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关心, 渴望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能得到领导的肯定或指教。而领导的嘘寒问暖, 遇事设身处地的替他们着想, 对他们是一种安慰, 在他们眼里都是一种“关心”。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职工就容易接受教育, 思想就易于疏通, 矛盾就易于化解。

二是要学会“关心职工”的方式与方法。

关心职工, 首先要了解职工, 一个单位主要的教育对象是职工, 只有了解职工, 教育才会有针对性。要想摸得准, 就得搞调查, 从新职工到单位开始, 就要通过个别谈话、查阅档案、走访家庭、商量工作或讨论问题等方法, 去接近他们, 掌握每名职工的性格特点、个人专长、家庭状况, 同时相互也可加深了解, 增进了感情。

三是“关心职工”要注意从感情上亲近和思想上沟通。

人们常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由于职工受社会、家庭、环境、自身利益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心理特点、心理素质等方面会有许多差异。在这种情况下, 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感情交流”显得尤为重要。

沟通思想是化解矛盾、增进团结的润滑剂。因此, 组工干部要主动去关心职工, 亲近他们, 与他们沟通思想, 使他们产生亲近感, 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出领导的爱, 从而受到“感动”、“深化”和“感染”, 在他们内心世界里产生积极的感情, 同组工干部发生共鸣。

用企业满意度考量组工干部绩效 篇8

一、围绕大局搞调研,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企业走访调研活动本身源于对基层的重新认识、对干部的深入了解、对工作的全面考评和对困难的实际解决,源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一是改进工作作风。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走出机关,深入企业,了解全区企业运行情况、人才队伍情况、党组织建设情况、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主动学习好的经验做法,推进扎实的工作作风。二是提高服务水平。以这次调研为契机,进行一种新向度下的干部考评,掌握职能部门的职能发挥情况,了解机关干部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水平,把脉机关干部的工作状态,探寻干部服务水平提升的新路径、新方法。三是解决实际困难。这次调研以干部队伍建设为抓手,发挥职能部门的积极作用,为基层排忧解难,为企业出谋划策,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实现“保增长、促转型”的目标任务。四是密切政企关系。组织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走访调研,了解企业所思、所想、所盼,倾听基层的有益经验、切实困难、真实声音,争取和整合机关工作资源,帮企业解困,促地方发展,从根本上力促政企关系的进一步融洽。

二、带着感情下基层,以察明实情分析原因

走访调研活动以与基层的深厚感情和自身怀揣的责任担当为价值根基,以理性的观察、客观的分析为方法,以全区14_4家企业为走访样本,勾勒出全区企业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的真实图景。一是带着感情访企业。秉持急企业之所急、送企业之所需、解企业之所难的原则,脚踏实地入基层,踏踏实实摸情况,越困难的企业越要访,越棘手的问题越要碰,大力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浓郁氛围。依据这一思路,我们从全区3499家法人单位中选出144家作为样本,其中一产9家,二产96家,三产39家;规模以上企业109,家,其他类型企业35家;高新技术、成长型企业37家,重点税源企业90家,人才工作有亮点的企业35家,党建工作有特色的企业28家。二是怀揣责任摸情况。时刻关注民生、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为基层分忧、为企业解困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国际金融危机侵袭之际,我们主动深入企业,看企业的生产条件、基本产品、经营状况,听企业的说明、介绍,以摸清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情况。三是分清情况定对策。工作不能不调研,也不能白调研。带着了解到的问题和掌握的情况,走进相关职能部门,听部门的说法和看法,进行第三方求证。在此基础上,客观中立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分析的原因,找准症结,有的放矢制定相应的对策。

三、立足问题的解决,以统筹协调破解难题

企业走访调研活动是一个摸清全区企业运行情况的活动,也是一个发挥组织部门的独特协调力、影响力,统筹各方破解难题的过程。一是立足自身着力解决。对诸如干部绩效、非公党建、人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我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谋思路、出点子、想办法,积极应对、努力化解。首先是学习跟进,倡导读书,加强培训,时常传压,加强考核,并组织了“一把手走进组织部”活动,形成本领提升的常态化。其次是多招并举,继续加大建党力度,做到党组织组建与企业生产经营同步思考、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引导企业党组织围绕企业发展开展活动,树立典型,介绍新经验,推介好办法,彰显非公党建效果。再次是用好做活,把以用为本贯穿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各个环节,将人才使用的成效作为干部绩效考评的重要标尺,以用好用活人才为核心推进人才工作机制创新和人才发展政策创新,突破人才工作瓶颈。二是争取支持高位解决。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对全区面上问题进行综合解决。首先是搭建沟通平台,制定相应规划,利用政府政务信息平台,及时公布、更新相应政策法规和各类信息畅通政企渠道,将政府规划公之于众,向企业敞开大门,广纳谏言。其次是建立长效机制,突出服务的跟踪跟进,强调服务的分解细化,重视服务的层次提升,提高服务质量。三是综合协调统筹解决。发挥组织部门独特的协调力和影响力,对涉及其他部门、镇街特别是多个部门的问题,主动协调,加强督办、会办。根据能解决的尽快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解释的精神,在梳理好各类意见、分清产生原因的基础上,确定责任单位,发出督办通知23期,为企业解决或做好答复解释事项74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四、着眼方法的探索,以调研促进工作创新

在调研中,坚持边发现问题边解决问题、边总结经验边提炼提升、边思考探索边落实突破,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破解企业实际难题。一是增进了与基层群众的真感情。这次走访企业就是以明了基层情况、发现实际困难、提炼成功经验、探寻应对策略和破解企业难题为目标,带着与基层深厚感情、怀揣责任担当下去的。走访调研活动,不仅锻炼和提升了我们应对危机的真本领,而且密切和增进了我们与基层的真感情。二是探寻出干部绩效考评的新向度。组织部门不断探索干部考评的方式方法,拉伸干部考评的时空链条:从八小时内到八小时外,从谈话了解到看工作实绩,从工作单位到生活社区,从领导、同事到邻居、家人……此次调研,主动从服务对象中找评价、寻答案,看到不少新情况,听到不少新反映,掌握到一些新评价,实践证明这是干部绩效考评的一个新向度。三是找到了发挥更大作用的好路子。在走访调研中,我们以干部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服务对象评价为标尺,以干部选拔任用为杠杆,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浦口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上一篇:最适合女生的四个专业下一篇:农机合作社成立庆典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