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2024-10-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通用14篇)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篇1

(作为一个语 文老师,我个人认为语文课堂的“读”是理解,是吸收;“写”是表达,是运用。而将两者放在一起,正是因为“读”与“写”这两种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语文课堂上必须读写结合。

阅读是我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吸收、是输入,是在丰富自己的思想和内部语言。而语言的积累就需要大量的阅读,学好语文的根本乃在于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正如古人云:“开卷有益。”“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而写作则是语言的应用,是倾吐,是输出,是将自己的某些人生体验、内部思维转化为外部语言,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和书面表达练习活动。

读写结合,就是把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紧密联系起来,在作文教学中要明确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哪些条件、打下哪些基础,写作要借助阅读的哪些知识、利用学得的哪些技巧。读写结合,能形成有效的学习链,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一、正确认识读、写之间的关系: 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万卷山积,一篇吟成。”“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从这些诗句和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作对读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或者说是阅读积累对学习表达的重要意义。具体地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量阅读书籍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积累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广泛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丰富写作素材,解决缺乏写作内容的问题。

3、精细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开阔写作思路,激起学生表达欲望。

4、深入地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感悟写作规律,学习借鉴优秀作文的写作方法。当然,阅读对写作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同时读写之间也是厚积薄发的关系。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意思是说读书有利于写作,这道理十分简单。由此,在阅读教学中,使读写有效结合,才能使阅读与写作两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二、在课堂教学中以“读”促“写”,让读写有效结合。“读写结合”以课文内容为素材,加上是在对课文内容的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有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1、把握契机,变被动为主动,引起学生兴趣。

2、明确要求,让学生“练”有所依。

1)、于精彩处仿写。

2)、于空白处补写。

3)、于“迁移点”拓写。

4)、于结尾处续写。

5)、变换文体练习写。

三、在课寻找练写时机,让课堂中的读写结合获得有效延伸。仅靠教师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学生在小学六年时间内也仅仅是学了二三百篇课文,而这样的阅读量又岂能满足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需要呢?因此,我们在注重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也要把视角投放到课外阅读之中,之前所说的“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也就成了课外阅读最为重要的阅读范畴。但是,由于课外阅读相对课堂教学来讲更加开放、自主,教师在阅读与写作上的引导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怎样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训练写的能力呢?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背诵古诗,读童话、寓言、民间故事、通俗的小文章并且摘抄词语、句子等。而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则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并摘录好词佳句甚至名段,学会做读书笔记,写一写自己的见解,读书后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将这些心得体会在平时的班级活动中加以体现,供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四、课堂中的读写能力训练也要循序渐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各个年龄段的学生由于阅读基础的差异,在写作能力上也有显著的差异,因此,我们在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时必须按照一定的序列,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提出适合各个年龄段学生的要求:

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其尚处于学生的起始阶段,我们只需让他们进行集中识字和大量阅读,通过大量造句、看图说话、写话,进行词语、句段的训练,为之后的写作打下一定的基础;而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我们更应该引起主要,引导孩子从读到仿,即在阅读中仿照作者的范文仿写段落、篇章,继而放胆让学生试写;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则要提出更要的要求,要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读写知识,进行严格的作文基本功训练,放手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同时又要让学生练习命题作文的写作。

无论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读写训练,还是在课外阅读中的写作能力训练,在实际运用中,我们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情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 从学到仿,随文说写;

积累体验,由说到写; 从仿到创,由扶到放; 关注生活,加强练笔。

我们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如何用好这个例子,决定了学生的实际收效有多大。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篇2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古人对读和写的辩证看法, 说明了“读”对“写”是多么重要。大文学家鲁迅也对自己一生写作生涯作了经验总结:“文章应怎样做, 我说不出来, 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 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实际上鲁迅先生在此指出了读与写的密切关系。因此, 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必

“须三注性一重”。、认识读写结合的阅读和读写结合, 重要性做到以下浅1的的一.个关键读写结。合中学语文教学目的是实现语文教学目谈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说、读语言文、写的字, 能力使学。生”教学中引导学生具有初步的听、文中去, 把阅读就抓住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作文教就可达到的关键, 。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学2统一发.展的渠道读写结合。能思维是智力的核拓宽语言与思维中心察、, 思维与表达学生的阅读。、《习作都离不开观语文课程标准》指的语出:言文字的过程中“教师要在指导, 学指引思维的途生理解和运用读径方法证明, 学, 生通过阅读鼓励独立思, 学考。习”作者观察教学实践写就能事物、发展智力分析事物, 及表达事物的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丰富, 结二、设习作题材。计读写结合的多样性合

读和写是一个互递的过程。学

生的阅读是习作的基础和向导, 而学生的习作又是阅读的巩固和运用。它们既相对独立, 又密切联系。因此要根据作文训练的顺序及“读写例话”、基础训练中的读写训练系列安排要求, 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形式多样的读写训练, 促进读写能力逐步提高。其形式有:

1. 读中仿写。

从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来看, 无论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参观访问、书信日记等, 一般是反映自己所见所闻和所感, 他们习惯从阅读中学到的语言文字反映对客观实际的认识。这个认识既来源于耳濡目染的直接观察和身临其境的切身体验, 也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吸收和内化。在阅读教学法, 学习作者有序地表达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写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仿写, 写出令人满意的作品来。

2. 以读导写。

阅读是作文的先导。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文的导向功能, 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选材、立意, 多形式表达。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做法积累材料, 然后可在命题作文的指导课中, 鼓励学生选择突出典型事例进行课堂交流, 开拓学生思路, 克服选材一般化的弊病。同时还可以读练写结合, 进行课文改写、缩写、续写的训练。如把《赤壁之战》缩写为历史故事简介, 把古诗《赠汪伦》改写为记叙文, 从不同的习作形式、角度锻炼学生思维、表达能力, 为从读迁

移到写奠定良好的基础。

笙笙笙笙笙笙笙笙笙笙笙笙笙笙笙笙3.以读促写。阅读教材中多数课

笙笙笙文是学生习作的范文, 在指导学生笙笙笙命题作文中, 要引导其审清题意、明笙笙笙确要求后, 可启发其回忆有关联的笙笙笙笙课文, 激发习作兴趣, 更好地写作

(甘谷笙笙笙笙笙笙文导。学如生指回导忆学、借生鉴写学春过秋的游课记文时, , 学可生引

县第笙笙笙不仅能按浏览的笙笙特点选材、立意, 而且顺序, 抓住景物能运用静、动的

五笙笙笙态写法, 把文章写得具体、真实、形

中笙笙象、生动。

张□, 学笙笙笙笙三、注重读写结合的科学性

增甘笙笙笙在安排读写结合的系列训练霞肃甘笙笙笙笙笙笙中浅, 入应深遵、循循序从渐读进到的写原、从则, 仿科到学创地、安由

谷笙笙笙笙排, 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7笙4笙笙1.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科学安排

1笙2笙笙读写结合训练, 应遵循新大纲与教

00笙笙材的系统要求。阅读的系统由读到) 笙笙笙笙笙笙笙笙笙笙笙笙笙笙笙笙笙笙笙笙笙笙笙笙笙笙笙笙笙笙写审学学的, 生中问题由2, 、自题.立易联, 作要意到系自根结、实难改据合选、际的学阅材分的能生读、步针剪力作教到对。材文学位性、中设, 。修着普计在改重遍针日, 引培存对常在性导教养

的练习, 帮助学生提高读写能力。结合单元重点训练项目设计写人的文章让学生选材、剪材、立意。学生都能根据题目及自己确立的中心进行选材, 写出材料新颖、典型、详略得当、中心突出的文章。

3. 适度适量的艺术性。

安排读写训练要适度适量, 注意因材施教, 发展个性。作文要大小结合, 小作文写片断, 为大作文服务。对阅读和习作基础较好的学生可鼓励他们一题多作, 多读些文学作品, 办手抄报, 参加小记者团等;对基础较差的学生, 只要求能读懂文章, 能写简单的记叙文与常用的应用文即可, 放缓坡度。这样安排讲究艺术, 可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中, 智能都得到提高。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篇3

一、随文抓重点词、句,适时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少而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在一篇课文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语段重点教学。在语段教学时,要抓住重点词句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让孩子在对比、模仿中领悟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适时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不断锻炼中习得语言。

学生产生写话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积累的词句太少。“胸藏万壑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胸无壑,笔无力,又怎能任凭吞吐翕张呢?低段课文中富有特色的词句很多很多,教师应做解读文本的有心人,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模仿、积累和创造。就拿《美丽的小路》来说吧, 其中“慢慢地、轻轻地(AA地)” “散散步、说说话、浇浇水、洗洗澡(AAB)” “花花绿绿、干干净净(AABB)” “皱起了眉头、捂上了鼻子(动作)”都是极具特点的词。教学时先出示打乱的词,让学生自由读,然后分类读,说说每组有什么特点,并照样子试着仿写几个。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看似简单的词语仿写中学习词语、积累词语,远比单纯地照词典或书本摘抄词语要有效的多。

二、随文抓住文本空白点,发挥想象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了解到有许多空白点,是作者言犹未尽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些训练点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发挥学生的想象,适时拓展,也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阅读教学中有许多课文存在这种空白点,只要教师善于发现,适时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锤炼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每一篇文章都反映了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思路。从已理解的思想内容为出发点,看看文章的作者为表达思想内容,是如何立意、构思的;又如何选材、组织材料的;怎样布局谋篇,又是怎样准确地遣词造句的;感情是怎样表达的;道理是怎样阐述的等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不但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会学到一些写作方法。如,把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目的搞明白,就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把作者的思路搞清楚,就有利于把握文章的段落和层次;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就会加深理解词语的含义及其感情色彩等。

三、随文抓拓展延伸点,因势利导

“空白”是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意蕴空间,它能激发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使读者对作品有个性化的理解。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空白”很多,如果我们巧借教材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学生的思维、表达欲望就会被这些“空白”激发,产生“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之感。

(一)启发想象

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高空,他想潜入蚁穴。”这便是孩子们的想像。低年级学生好想像,想像能力较丰富。有效利用孩子的想象力,也是提高孩子写话能力非常好的一条途径。课程标准也提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二)结尾续写

“课已结,意犹存”抓住尾声,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从作者写出来的文字中去发掘未写出来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例子。”新教材所倡导的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新理念。。为此,课堂中我以课文为精讲的例子,再补充一些相同主题的课外内容,尽可能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融合在一起,以便學生对此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在随文阅读中“关注整合”,以写促读

读与写的关系,是互相促进、辩证的统一。在读写结合的研究中,应当看到,读为写打好基础研究得较多,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相对来说,以写促读研究得较少,这是一个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应当明确,读写结合,不限于读什么就写什么,也不一定先读后写,有时可以先写后读,以写促读。

阅读是一个过程,是理解书面语言的过程,是通过书面语言理解别人思想感情的一个过程,因此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阅读中的感知对象和识字中的感知对象不同,它们不是一个个单字和词,而是由有连贯性的词、句子、段落而组成的篇章。在感知语言的基础上,对阅读内容进行“感知、理解、欣赏、评价”。通过反复默读、朗读等形式感受,对文章内容有个初步认识;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推理、判断、联想”等思维过程以及兴趣、注意、情感、意志、记忆等心理活动过程,能达到比较深入的理解。

五、抓单元训练主题,带动读写结合

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积累,读写有要求,但是不机械,又形式多样。如课后小练笔,有添写空白,有续写,有仿写等;单元安排的读写练习,紧扣学生生活,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想说,要说,会说。

现有不少学生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篇4

摘 要:进行阅读和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更好的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做出正确的引导,扩大学生阅读面,做好知识的积累,进而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如何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如何进行更有效的读写训练,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354-01

进行阅读和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两者又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将读写结合起来,以读促写,不断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如何进行更有效的读写训练,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读写结合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小学语文进行读写结合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读写结合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语文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手段。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运用好这一教学手段,必须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积累运用原则。只有让学生平时加强阅读,在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才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感悟力,进而才能为运用语言打好基础。在阅读中产生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不断的提高。读书对人所造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多读书会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情感和文学,积累是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学生们要做好长期的准备。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的阅读,并向学生推荐阅读的书目。

2、全面发展原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按照新课标要求,通过开展有效的教学方式,读写结合,找准侧重点,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 掌握了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学生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3、因材施教原则。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个体,而且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如果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统一的教学方法,就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只有这样,读写结合的教学才能取得成效。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的运用

1、努力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和写作产生兴趣,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最大可能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必对学生有过多的限制,尽量的使学生可以最大限度的自我发挥,对身边的所见所闻不拘于形式的描写,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作文形式的要求上可以不拘一格,让学生展现出不同的作文方式,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教师对学生要多鼓励,发现习作中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学生受到鼓舞,写作兴趣也更积极,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写作信心。对于班级中阅读和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更要给予鼓励和帮助,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扬,消除他们对写作的畏难情绪,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引导。小学生由于年龄、认知水平的限制,往往存在不会读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正确的阅读指导。教师应多为学生们介绍一些对学生阅读有所帮助的书籍和文章,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课前,使学生进行阅读交流、阅读演讲、阅读赏析等,通过慢慢的引导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的阅读,积累更多的生活素材,并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小事,通过用心的观察、感悟,成为学生写作的重要素材。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积累。没有丰富的词语积累,写作便无从谈起。因此,学生对词语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将精美的语句和段落进行摘抄、背诵等形式进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通过抄写,能大大加深学生对词语的记忆。另外,在学习中对优秀诗词进行背诵,是小学生更好的运用语句写作的基础。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更好的引用到写作中,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有很大的帮助。还可以不定期的对学生语言积累的情况进行检验,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以此不断促进学生进行更好的积累阅读。

3、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在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还应培养学生运用语言遣词造句的能力。只有遣词造句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作文才能叙述生动,感情丰富。因此教师学生在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并分析作者写作的意图,领悟作者的遣词造句和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看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加强对文字的感悟训练,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培养小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教师不可过急。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注重因材施教,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才能使学生的读写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立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2(33)

[2] 吴立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篇5

卫东学校 王艳梅

作文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目前“作文难”己经成为中学作文教学的一大难题。作文教学于教师而言,曾被形容为一场攻坚战;作文于学生而言,曾被形容为“难于上青天”。写作文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需要学生从生活的积累中选择和组织与主题要求相关的内容合理布局、遣词造句,最后再修改完善。对于一个中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项繁杂的工程,所以。就需要教师牵着学生稚嫩的手帮助他们叩开写作之门,再引导他们愉快的进入写作的殿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做呢? 分析学生感到写作文难,难在何处行择细调查不难发现,困难主要有两点: 其一,感到无事可写,也就是无法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找到合适的材料、事件、人物来写,根本就无从下笔。

其二,既便有事可写,也表达不出,不知该从何写起,如何描述。

基于以上两种情形,使得许多学生对写作产生畏惧厌恶心理。找到症结所在语文教师就可以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正确引导,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事一物都可以成为作文的素材,但对于学生而言,一般不懂得如何从生活的积累中找到作文的素材。作为老师就应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有意识的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这种素材,不求新奇,但求真实;不求高大,但求真情,这种素材在平谈的生活申府拾皆是。一顿晚餐,如果仔细观察就可以描述出母亲的辛劳;一个课间十分钟,如果留意身边的同学„„就可以写出几个生动活泼的场面;上学的路上,如果有心,就可以描述一路上的事物、状况、人情百态;一次诗歌朗诵会、故事会也会有许多收获与心得„„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小事、生活申的真事写起,一草一木皆可成文,一事一人皆有意。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只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都可以写成作文。教师更要辅以其它形式,如“参观访问、课外活动、兴趣活动”等拓宽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途径,让学生不拘于格式随意描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让学生们认识到他们每一天的生活都有写作的素材,以提高写作的欲望。

二、阅读启迪,提高遣词造句能力 课外阅读的启迪,对于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读懂文章掌握文字规律,指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圈点标画,将优美的段落词句摘抄背诵。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积极创设生活情境,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让课堂成为学生平时生活的一个侧影或是一个缩影;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引导学生课外体验,我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借助故事,作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旬。平日每天轮流,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摘录好词好平时还经常组织学生到阅读课外书籍。

通过阅读指导,让学生理解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从而体会到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说明写作是离不开大量的阅读、背诵与摘抄的。教师可以为学生列出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有选择的多读、广读,指导学生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将平时读来的优美片断、词句摘抄下来,续而提高要求,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也可以从报刊上剪下优美文章,集成“剪贴作文”,这样时时温习,处处积累,读的多、背的多,渐渐丰富词汇、语句,久而久之就会提高遣词造句,驾驭文字的能力。当有素材可写肘,也就可以顺畅的表达出来。

在作文教学中还可以用所学课文为范文,引导学生仿写,使学生明确读和写的密切联系,并通过仿写,了解掌握文章的结构,作者的写作顺序以及语言表达等万面的知识。

三、激发兴趣,愉快写作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篇6

八步区步头镇中心校

彭燕娥

电话:***

读写结合,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在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如果能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以教材为依托,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那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很有作用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是最好的范文,为读写结合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材料。因而依托教材,巧抓读写结合点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做到读写结合。及时总结课文中好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就可提高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且让学生不会产生写的畏难情绪。那么如何才能巧抓“读”“写”结合的点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抓精彩段落,给学生提供仿写空间

从现今教学成功案例和教学实践证明,仿写顺乎小学生模仿心理,能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是小学作文教学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只要引导得法,扬其利,避其弊,仿写就不会束缚学生思维,一些消极作用完全可以避免。引导学生在作文时借鉴名篇的某些情节,学一学名家的语言表达技巧和风格,时间长了,就能在写作时找到自己的感觉,同样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里仿写不光是内容的仿写,更是表达方法的模仿。例如我们的经典课文《莫高窟》第三段。虽然这段话只有4句话,第一句总写了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然后在介绍有各种各样的壁画。这种先总的介绍,再分别具体介绍的段落对于小学生写作,有很强的示范性。于是教学到这,我让学生们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由谈谈读了这一段有什么样的感受,或者你觉得那里写得好的地方。有的学生说到:“用上了有„„有„„有„„还有的„„的句式,让我们觉得壁画确实很多。”有的学生说到:“课文里还用上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感觉壁画的美就在我们面前。”有的学生说:“课文还用了排比的句式,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学生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于是我趁热打铁:现在我也想请你们来试一试,当当小作家,观察一下我们学校中亭里的小菊花,请同学们进校门注意观察,看看这些菊花的花瓣、花蕾的形状、颜色、味道,再以“小菊花盛开了,多么美丽呀!”为总句,按照观察顺序把菊花的形、色、味具体的说一说。学生有例子模仿,效果非常的好。把这些小菊花写得非常的生动,美丽。我想通过这样的练习,这种总分式的段落表达形式已经在孩子们的心中生了根。作文难关不攻自破。

2、抓贴近学生生活的篇章让学生随心所欲进行片段描写 生活即文章,当一些和学生的生活贴近的文章出现时,很易勾起学生对自生生活片段的回忆,如《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全文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果实成熟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在描写石榴花与石榴果时,运用了比喻与拟人,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学生在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后,我趁热打铁,随即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水果,先让学生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能连贯地自己表述句子,然后让学生品尝一下水果,说说尝到的味道。学生不但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还从中丰富了词汇。一篇短小的习作很快就能出炉。

3、对文本欲言又止处进行拓展

影视剧中常常会给我们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最终会是什么结局,它就不告诉你,其实这也编导也无法去决定,于是乎给观众留下了更多想象的空间。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不少课文留有空白,可引导学生进行空白补充式的读写结合训练。“补白”作为一种阅读教学技巧,是对与课文有关但课文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完整,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体悟文本所表现的情感。让学生进行补白,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还挖掘了课文潜藏的意义,使学生乐于学习、探索和表达。例如学习了《狐狸与乌鸦》这个故事后,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感慨狐狸太狡猾了,乌鸦太愚笨了。这时,我趁热打铁,说道:“如果让狐狸和乌鸦再相遇一次,结果会怎样呢?请你们以此续编这个故事”。孩子们兴趣盎然,一个个不同的相遇情景在他们的笔尖呈现出来。又如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讲的是小红马讥笑小骆驼的高驼峰、大脚掌和双层睫毛难看,小骆驼很难过,妈妈知道后,便带领小骆驼走了一趟沙漠,结果小骆驼知道了自己特殊身体外形的特殊作用,由自卑变得自信起来。我在结束课文教学时,让学生以《再遇小红马》为题续写课文,结果,孩子们仿佛一个个都变成了激情洋溢、充满自信的小骆驼,续写得动情入理,洋洋洒洒。创设情景让学生发挥想象,补课文的空白,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合理地补上言语的空白、情感的空白以及意境的空白。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还提升了其言语的能力。

探究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篇7

目前的写作教学状况是, 大多数教师停留于陈述性知识的“告知”层面, 较少有教师通过有序的写作训练进行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我在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中, 认为“读写”教学无时不在, 无处不在, 以下我就这么多年来的实际教学经验来谈谈如何将“读”和“写”有利地结合起来, 从而促进语文教学。

一.加强批注式阅读训练, 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

在每次授完课之后, 我都要布置一个课外作业, 要求学生在学完此课后, 请找出你认为最欣赏的一句话, 并且在此句话的旁边作出批注, 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在第二天上新课之前, 让学生大声地读出所找的句子, 同时要求同学们点评。例如, 我在教授《春》这一课时, 有些同学就找出以下的句子:“野花遍地是:杂样儿, 有名字的, 没名字的, 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 还眨呀眨的。并作了如下批注:此句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使句子形象生动。学生们通过这样的读写训练, 学到了以后在写作文时也可以和朱自清先生一样, 多使用修辞手法, 增添文章的语言特色。

除了要求学生作批注之外, 我要求学生在读到好的句子时, 也一定要进行仿写训练, 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还是以《春》为例。“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 花枝招展的, 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领着我们向前去。”在课堂上我就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这一句的特点, 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所写的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是怎样的, 并当堂完成此句的仿写任务。

二.加强作文片断训练, 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

课堂上, 我努力寻找着阅读与写作的契合点, 用片段作文的形式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

以七下第一单元《童年的朋友》为例, 在仔细研读课文之后, 确立了写作训练目标:从表象看到人物性格或特点。在此片断作文中, 小作者通过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来突出“淘气”的人物性格特点。

除了此类作文片断训练之外, 还经常对学生进行以下训练:

1、病句修改。根据《考试说明》:凡是不合“简明、连贯、得体”的语句, 均是病句。我们可在初中的基础上, 加大病句修改的力度, 归纳语病类型, 教给解题方法, 再让学生自改或互改, 这样可谓一举多得。

2、提纲拟写。这种训练, 主要在于锻炼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对促进学生思维的严谨性、独特性、创造性有莫大的好处。

3、语言锤炼。主要从词语的锤炼、句子的锤炼、各种表达方式的锤炼、各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等。

4、开头片断训练、环境描写训练及心理描写训练等, 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了。

三.及时评改学生的习作, 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

此小点方面的“读”, 并不是让学生阅读课本, 而是让学生互相阅读自己的习作, 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写作的能力。每周五语文连课时, 我都会安排学生当堂写作文, 我个人认为, 写作也是及时讲授, 及时点评, 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第一节课时, 学生必须把作文写完, 第二节课时就开始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讲解。我的作文点评教学主要分四个步骤:1、学生写完作文之后, 把自己的习作在本小组中传阅点评。2、被评为本次优秀的作文, 由本人上讲台大声朗读, 接受全班的点评。在大声朗读的过程中, 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自信, 不再对写作文有恐惧感。3、每小组的成员要把自己对其它同学作文点评大声朗读出来, 让同学们能有所收获。4、最后, 由我来分批批改学生的习作, 并对所批的习作进行点评, 批出哪些地方是“亮点”, 哪些地方还有不足之处, 有待改进提高。

让学生批改学生的作文, 刚开始时虽然有些意料不到的问题出现, 但是教师在操作时能及时引导, 这种方法还是可取的。因为学生在批改他人作文时, 可以发现他们写作时优点, 并借鉴, 同时也可以指出作文中的不足之处, 相互促进。“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可见“读写结合”是提高写作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通过读写训练,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要想真正实现在阅读中感悟,在写作中升华,必须重视以下几点。

一、理读文本,构建写作系统

读写结合必须钻研学情和教材,整体规划。必须把一个学段当作一个体系来设计。大到以初中三年为整体,思考每一学年,每一学期要通过“读”来促进“写”的哪些能力的提升。小到每一个单元,每一篇文章侧重点的选择,与其他单元、文章的联系等等,都要通盘考虑,把读写结合视为长期的系统工程,而不是随意设计,零碎使用。

以表达方式为例,初一,宜以训练记叙、描写为主;初二进一步训练记叙和描写技巧,训练学生用抒情方式深化主题的同时,还要重点训练学生写作简单说明文的能力;初三,在学习通过议论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思想的同时,还要训练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为文章中心服务的能力。如果没有这样全盘的考虑,就很有可能出现夹生饭,什么都懂一点,又什么都似乎不懂的情况。有了这样的整体意识、系统思想,就会对照规划,逐步深入。

二、品读文本,学习写作技巧

“读、写结合”,首先是“读”。读,指的是品读有表现力的语句,即学生通过感受、理解、体味、推敲、欣赏重要的词语、句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作用,真正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和技巧,在写作时得心应手地运用,提高写作能力。

1、学习遣词造句的技巧。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第二段动词、形容词的运用,《春》中叠音词的运用,《端午的鸭蛋》中拟声词的运用、古词今用(化用)等,唯有通过反复的诵读、品读,入情入境,揣摩品味,才能体会到它们的妙处,也才能谈得上运用。

2、品味写作手法的妙处。从初一起就有象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先抑后扬、烘云托月等写作手法,那么有没有必要凡是涉及的就要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呢?这个需要根据学情决定。但无论是训练哪一种,都仍然需要在充分的品读之后,通过比较阅读来揣摩,明确了妙处后再来进行写的训练,否则就会出现前面说的“夹生饭”现象。

3、体会谋篇布局的作用。如果读写结合只训练某一种写作技法,忽视了体会谋篇布局的作用,那么学生的文章就像一地花瓣,没有形成一个整体,自然呈现不出花朵的漂亮来。

4、借鉴选材立意的方法。学生写作容易犯“假、大、空”的毛病,课文是真情实感最好的范本。但范本的情感只是由教师“灌”,没有学生品读感悟的过程,学生终究不会产生情感共鸣。如《背影》,只有通过诵读、品味,才会深有感触。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父子的深情,尤其是父亲对儿子的疼爱。文章写了父亲的四次背影。其中详细写了在车站为我买橘子的背影,这一个片段让人读了好像心上被刺了一下,有着深深的痛和感动。它让我们明白,深深的爱就在那些司空见惯的小事中。这个背影可以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三、巧妙设计,深化阅读过程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学生领会了写作技巧后,读写结合就需要根据文章特点,设计巧妙的方式,来促进学生运用。

1、仿写。学生最喜欢仿写了,初一时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即使到了初二、初三,对新接触或者掌握不好的技巧,仍可以采用仿写的办法。可以仿句式、仿段式、仿写作手法、仿结构、仿开头结尾等。这样,教学也就有了生活的气息,学生也就明白了生活与语文的关系,学生就会逐步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在作文中模仿名家,从生活中选择素材、挖掘素材,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2、续写、扩写、改写。这样的方式在想象中培养了写作能力,反过来也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相得益彰。如《范进中举》,我曾让学生改写:正当全部人都在为范进庆贺时,送报帖的差人又急匆匆赶回来了,并收回报帖说:“错也,错也。此范进乃邻村范进。”请合理想象当时人们的心理、表现,然后改写接下来的故事。那堂课,学生兴致盎然,展示环节精彩纷呈。

3、创意写作。可以是观后感,写自己的感慨、观点;可以是由文章触发的灵感,抒写回忆表达内心的情感等。如,教学《背影》,分析父亲为我买橘子一段后就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与父母相处过程中发生的类似的事并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就有了生活的参照,以后在写有关亲人的文章是就可以拿来用了。学了《羚羊木雕》,写写自己和父母间叛逆、冲突的故事等;学了《谈读书》,自己也来《谈读书》等。

总之,阅读是输入,提高语文能力;写作是输出,表现语文能力。阅读和写作是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认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并重,方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篇9

一、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读写结合的实效性

精读课文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理解内容→精读,品析词句(语言表达)→实践,迁移运用”。前两个环节侧重于引导学生感受文章内容、人文价值,后两个环节则侧重于体会写作特点、运用内化。在一节课内紧紧抓住“读”和“写”两条线,选好读写结合的“点”,使“写”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就能从而有效实现读写结合的时效性。教学中还要设计出适合于不同阅读课型、不同类型课文、不同学段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模式变式,如对于写法有特点,且学生学得来、用得上的课文,像简单的说明文,可以采用“了解内容、领悟写法、尝试运用”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具有操作性、实效性、多样化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群已达到教学艺术的创新境界。

二、优化教学操作策略,提高读写结合的实效性

策略是一种教学的谋略,是一种教学的高超艺术,找到初步的读写结合的“切入点”,优化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的:“一种教学策略方法是一把钥匙,各种教学策略方法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怎样才能做到“活”呢?这就要求教师博采众长,走自己的路。

(一)读写结合的教学设计策略

1、教师在钻研文本、构思教学时,要重点思考:阅读教学中如何既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体会表达情感,又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中遣词造句的特点、作用和效果,也就是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和效果。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语文教学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尾,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他还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

2、教师在钻研文本、构思教学时,要重点思考:阅读教学中如何既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体会表达情感,又要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在布局谋篇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也就是要结合典型课文的阅读教学,有目的地引领学生感知、揣摩文章在篇章结构、布局谋篇、表达顺序等方面的特点和作用,并在平常的习作实践中加以运用。

3、教师在钻研文本、构思教学时,要重点思考:阅读教学中如何既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体会表达情感,又要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既有利于让学生逐步积累一些表达方面的知识,又能促进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二)读写结合的的教学实施策略

1、在阅读教学中巧向课文借“生花妙笔”

(1)巧向课文借“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命题。新课程习作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命题、自由表达,可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给自己的习作命题。怎么办?最捷径、最有效的策略是指导学生向教材借题目(学会给自己的习作取名字),因为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题目很典型,可归类指导。比如:有以中心思想为题的《匆匆》《尊严》;有以写作对象为题的《黄河是怎么变化的》《桂林山水》;有以主要内容为题的《文成公主进藏》《圆明园的毁灭》等。无论哪种题目,都有独特之处,都可以揭示一种独特的文体形式,引导学生在借鉴中学会命题,是阅读教学的应有之责。

(2)巧向课文借“选材”,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素材。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平时也有不少的积累,可一习作时就感到“无米下锅”,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还缺乏发现素材的眼睛。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选材很有特点,引导得法对学生有启发作用。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写的是多么常见的家庭,捕捉的又是多么新颖的写作素材;《钓鱼的启示》表明,生活中也有大道理,小事不可小视。教学中教师只要巧妙点拨:“你经历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育方式吗?”学生就不难领悟。

(3)巧向课文借“语言”,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应该由语言的理解、记忆和语言的运用、表达两个环节构成。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文中规范、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一方面要引导他们通过品读感悟、摘记积累等方式进行内化,一方面又要及时地给学生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让他们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语言驾驭能力。如:写春天时可引导学生运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粉桃出墙来。”学完《全神贯注》、《鱼游到纸上》等课文后,及时引导学生写一个做事投入、专注的人,文中对罗丹如痴如醉动作神态的语句,对聋哑青年“呆呆地、静静地”看鱼时的神态,“一会儿„„一会儿”画鱼时的动作,这些精彩、优美的语言,都可指导学生直接地、尽情地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2、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模仿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篇10

华巷小学刘磊

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读书与写作的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这话道破了读与写的紧密联系。早在古代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逸于作文”等说法。显然,人们已经意识到只有在读中探写、读写拧为一体,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谁都希望孩子们手中有一支神奇的笔,可以描绘出大千世界中的千变万化,心灵空间中的奇思妙想。作为教师要启发引导他们准确地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认识。

教学片段:欣赏图片(幻灯播放)

师:在一条悠长悠长的小路,路两边种满了这样的花,正是现在这样的季节,金黄色的小碎花开了,一朵、两朵、三朵……他们簇拥着开满枝头。假如我们来到了这条小路上,当你抬起头,看着眼前一片金黄色的花海,你会有什么感觉? 生说感觉:

师:假如这些花是一个又一个的小孩子变的,他们长在那些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再抬头,看着眼前一片金色的花海,你又会有什么感觉? 生说感觉:

师:有一位作家以这可爱的花名为题,写了一首散文诗。这会是一首怎样的诗呢?我们一起来走进《金色花》。

师:(配乐示范读。)

师:这样的一首小诗,你喜欢它吗?为什么喜欢?

生:(想象力丰富,充满童真童趣,好玩,捉迷藏似的,孩子可爱,妈妈慈祥,体现母子亲情,读起来琅琅上口,很有韵味……)

师:既然大家都喜欢它,那就美美的读它吧!

学生初读。指名读。

师:老师觉得他们喜欢这首诗已经喜欢到骨子里去了,因为他们读得是那么的有滋有味。我们也像他们这样有滋有味地再来读读这首诗,把你觉得特别有意思,特别有味道的句子划出来,边读边想:读着读着,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朗读,(师巡视。)

师:朗读全文,围绕孩子的天真、可爱、调皮、淘气与依恋妈妈,谈谈感受。

生交流:

选读,进一步感受散文诗语言的韵味。推荐班级里朗读水平最棒的4位同学。如果让你们从这首散文诗中选相邻的4节,要求这4节诗最能体现这首散文诗的节奏和韵味来。你们会选哪4节?其他同学也帮他们出出主意。选好后分节朗读。读后问:你们为什么选这4节?(结构相似,都写孩子依恋母亲,有韵味,有节奏感。)

师:刚才,我们从《金色花》中看到了一个天真可爱、依恋妈妈的孩子,感受到了散文诗语言的韵味与节奏,下面我们再来欣赏泰戈尔的另一首小诗——《职业》,小组合作读,把最吸引人的小节准备向其他小组推荐,(提示:可以联系整首诗谈,也可以选择有关的句子朗读。)

生:四人合作学习。

生:小组间相互推荐。

《职业》表达了孩子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向往生活,学生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谈感受点到为止,重在朗读,读出韵味与节奏

师:学习了《金色花》、《职业》以后,你们觉得这二首诗会是出自泰戈尔的同一本诗集,还是不同的诗集呢?为什么?

生:童真童趣、儿童为主。

生:读起来都很有韵味。

生:想象力丰富。

师:这二首富有童真童趣,又充满想象的小诗,喜欢吗?请把你喜欢的好词、佳句、优美的段落都记下来。

师:你有心里话吗?有心里话也可以像诗人一样写成散文诗。

生:面露喜色,积极性很高,跃跃欲试。有的说想偷偷地学妈妈煮饭,有的说想看老师批改作来,有的说想看看爸爸……

生:早晨,太阳刚露出笑脸,我感到一丝丝暖意。

每天,太阳都要从东方升起。

太阳可以给人们温暖,太阳是光明的象征。

我愿意是太阳,给人们带来温暖。

下午黄昏,鸟儿们都回家了。

每天,鸟妈妈们都早出晚归,为小鸟们觅食。

小鸟可以在天空自由飞翔,小鸟可以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

我愿意是一只小鸟,在天空自由翱翔,享受自然之美,呼吸新鲜的空气。

傍晚十分,草丛中传来了声音,音乐会开始了。

每天晚上,总是草丛中的小虫子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小虫子可以在草丛里开办自己的音乐会,小虫子可以随心所欲地蹦蹦跳跳。

我愿意是一只小虫子,在草丛里唧唧喳喳地唱着属于自己的歌曲。……

师:介绍泰戈尔。介绍《新月集》,《新月集》里共有40首像《金色花》这样的诗歌,常常品读泰戈尔的诗,走近泰戈尔,我们会更智慧。心里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从阅读他的《新月集》开始,说不定我们也会变得更智慧,心里也不知不觉会暖洋洋,亮光光!分析与反思:

这一片段的教学,老师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在读中体验,学习中以文本为载体指导修辞手法,提高习作能力。“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读书如果像“行云流水”般地读,印象也就不深刻了,每天把书中遇到的好词、佳句、优美的段落都记下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通过创设情境,生动描绘了儿童们的游戏,巧妙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心理,以及他们活泼的想象。从而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个性得以张扬,使学生享受到生活化的语文,给他们带来快乐。同时,也重视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或模仿文中的句式、或自由表达,都为学生语言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实现了积累、理解、转化、应用的语言实践过程,为学生今后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段的教学,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既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感受语言的美。然后体会作者的情感,再次领略《金色花》的奇丽,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意境,感受孩子的童真童趣及丰富的想象。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课堂氛围,只有学生乐学,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之我见 篇11

一、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读写结合的重要性

读写结合是十分重要的,“读”能长知识,开阔眼界,锻炼口才;“写”能增才干,拓宽视野,挖掘潜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兴趣,加強学生的读写训练,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读写结合的重要性。

二、教给学生读写结合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读写训练,传授给他们“读写结合”的方法。

1.读中学写,以写促读

阅读和写作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是不可分割的。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只要多读书,就能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但是,只动嘴读书,而不下笔写作,也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在读中引导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以阅读促进写作,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阅读典范课文,模仿名人写法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有利于写作。那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读书呢?(1)引导学生阅读典范课文和名人名篇,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十分有益的,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影响不可低估。(2)我们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多读之外,还要注重写作上的辅导,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练习。例如,可以进行仿写,即仿照名人名篇的写作方法,在学习了季羡林的《怀念母亲》之后,我们即安排学生自拟题目,写一篇怀念亲人的文章。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典范课文,分析欣赏名人名篇,其写作水平也就自然提高了。

3.总结读写经验,挖掘内在潜能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总结读写经验,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使学生尽快地走上读写结合的“轨道”。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便快速地适应读写结合的要求。

三、努力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学生的读写水平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这需要过程,需要培养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需要我们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需要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拼搏。

请记住:阅读有利于写作,而写作又需要技巧,是在阅读基础上的升华和发展,二者必须紧密地结合起来。

(作者单位 吉林省敦化市江源镇学校)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篇12

一、细读, 寻找结合点

语文教科书上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好多地方 (或词、或句、或段、或篇章结构) 可以指导学生模仿写作。以西师版四年级教材《礼物》为例, 一是第二自然段一至四句话, 可以让学生模仿先概括后具体的句群, 模仿从吃、住两方面描写人物的经济状况。二是第二自然段的五六句话, 写老婆婆的乐观与勤劳的生活态度。模仿作者侧面描写老人的乐观;通过列举老人一天到晚、一年四季的劳作来写她的勤劳。三是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 是人物的外貌描写, 也是练笔的好范例。四是第三自然段的“伤心的人见到老婆婆……愤怒的人见到老婆婆……劳累的人见到老婆婆……”“各式各样的人”, 想象一下, 还有哪些人见到了老婆婆?老婆婆送一件礼物, 这些人又怎样呢?写一写。五是课后“真诚的微笑是多么好的礼物啊!生活中, 你也得到过这样的礼物吧?说一说, 写一写, 不又是一个练笔的好材料?你看, 一篇文章, 那么多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点, 我们到底选择哪一个点呢?我想这是没有固定答案的, 得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 你前面已经多次训练了外貌描写, 那在这里就放开这个点;“各式各样的人”那个点, 句式简单, 方便口语训练, 那在课堂上说一说就可以了, 不用写一写;“收到过这样的礼物吗”这个点, 课后习题也是要求我们说一说, 这是编者的意图, 而且我们在课文教学时也没有具体学习如何对这进行描写, 如果让学生写, 作为写作训练这一块, 目的性不是很强;那就只剩下第二自然段了, 我们在前面的教学当中肯定也训练过概括与具体的构段方式, 学生已经掌握了这种方式。我们在这基础上训练抓住吃和住两方面描写人物的经济状况。我想, 这也是抓住学生的就近发展区, 使学生的写作能力螺旋上升的过程。所以, 寻找读写结合点, 需要教师细读文章, 充分挖掘教材的因素, 寻找学生的就近发展点, 当然更需要教师对读写结合有一个系统的计划, 让你今天的教学成为计划中的一项。

二、品读, 寻找结合法

教师在细读中寻找到了读写结合的点, 接下来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引导学生寻找读写结合的方法。要知道, 我们的读写结合, 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的, 读写结合中的“读”是排在第一位的, 那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读, 而且是品读, 品读出作者是如何描写的?先写什么, 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以《礼物》为例, 我们已经找准了第二自然段的一至四句话为结合点, 品读就会发现:第一句话与二三四句话是概括与具体的关系, 第一句话概括写老婆婆很穷, 在具体叙述的二三四句话里, 第二三句话具体写老婆婆的吃 (几块砖头支起一口锅, 煮的是野菜。采来的蘑菇、摘来的野果, 只有招待客人时, 她才同吃。) , 第四句话具体写老婆婆的住 (小屋的土炕上铺着一张老羊皮, 冬天毛朝上, 夏天毛朝下, 这是家中唯一的褥子。) 。理清了作者的叙述顺序, 再请中等成绩的学生来说一说作者是如何描写老婆婆的贫穷的, 已经理清了顺序, 还让学生说一说, 是为了进一步巩固。之所以请中等成绩的孩子来说, 是看是不是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这条理。

三、试写, 尝试运用

在学生充分掌握了这描写条理的基础上, 让他们想想身边的比较典型的人物 (对于刚学描写的学生, 典型人物更容易描写) , 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从吃、住两方面描写这个人或这家人的经济状况。我还记得我班的学生这样写到:我的二叔是一个养鱼专业户, 他家是我们村最富裕的人家。家里的厨房好大好大, 厨房里嵌着雪白的瓷砖, 漂亮的整体橱柜, 还有专门的厨师, 一日三餐都有菜谱, 天天鸡呀、鸭呀、兔子呀不重复, 鱼就更不用说, 捞一条起来煮着就是, 全村都飘着诱人的香味。住的房间更是富丽堂皇, 大空调、大衣柜。冬天羽绒被、夏天空调席应有尽有。

四、试评, 巩固运用

刚刚完成的写作, 每个学生都想知道自己写得怎样。教师要抓住时机, 及时评价, 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以巩固读与写的结合。

评价, 要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师要做的就是展示比较典型的学生习作, 让他们读、评。当我展示出上篇描写“二叔”的学生作品让他们评价时, 同学们是这样评价的:XX同学第一句话是概括描写二叔富裕, 后面几句话从吃、住两方面具体描写了二叔的富有, 符合这次的仿写要求;几句话都一致地描写二叔的富裕, 描写也很恰当。

听到这里, 连我这老师都有点惊讶:要相信学生的实力, 他们把老师可能讲的全部都说了出来, 而这样的体会比你老师说出来要深刻得多。

评价,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表达、巩固了读写结合的要领, 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 篇13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怎样采取有效措施将读写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率,一直是小学教师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结合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对读写结合策略进行详细的探讨,以期为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写结合策略研究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小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而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小学教师应重视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尤其应将读写结合起来实施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为学习更深层次的语文知识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制定明确的读写结合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在充分考虑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制定明确的读写结合教学目标。一方面,要求学生阅读哪些内容,书写哪些内容应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小学生自制力较差,应该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实现读写结合教学才会吸引学生的兴趣,应在心中有个基本的判断。只有这样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锄禾》这一课文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能够背诵,而且还要求学生能够默写。为此,教师在课前15分钟内,要求学生边读边写,手嘴并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这样问:“有哪位同学,既可以背诵又可以默写呢?请举手!”,有些学生就会自告奋勇的说:“我会,我会。”此时教师应积极表扬这些学生,要求其他学生向其学习,小学生一般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这样做能够充分激发全班学生的读写兴趣。

二、以阅读为基础进行仿写训练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优秀的文章,这些文章构思巧妙、语言优美,如小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掌握,应用到写作之中,将大大提高其语文写作水平。为此,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的阅读,甚至可要求背诵,使其体会文章的精美之处。而后,要求学生在熟练的前提下布置适当的题目,要求学生进行仿写。一方面通过仿写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另一方面通过仿写可锻炼学生词语运用能力,为写作出优美的文章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讲解《这是我小学的老师》一文后,教师可鼓励学生仿照教材中的内容,写自己的父母等。学生在仿写过程中,教师应进行积极的引导,可以这样提醒:“同学们,你们的教师和你们的父母有哪些共同点呢?”从而引导学生寻找教师和父母的共同点,通过知识的迁移完成写作。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有血有肉,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因会得到较大提升。

三、以阅读为基础进行续写训练

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文章常常留下一些空白或悬念,要求读者自己去体会、理解。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明确教材中哪些文章设置的有悬念,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作下标记,以引导学生的注意,而后鼓励学生去续写。采用这种方式教学,不仅能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且学生在续写过程中写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学习续写过程中,需要充分的想象和联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讲解《一夜的工作》一文时,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夜的工作,讲的就是有关周总理事情,之前我们还学习过哪些有关周总理的文章呢?”这时学生会说:“《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师又可接着问:“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我们知道周总理工作一夜非常辛苦,如果有机会和总理见面,你会对总理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和总理说的话,写成一篇小文章。”这样学生就会非常响应教师的号召,展开想象,写出自己想说的话。采用这种方式训练学生的写能力优点在于,要求写的内容和教材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学生都有话可说,不会产生对写作的畏惧,从而能够达到较好的读写结合效果。

四、加强读写结合综合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还应注重读写结合训练,提高学生对读写结合重要性认识,使学生养成读写结合良好学习习惯。首先,语文教师可利用课前10分钟时间,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阅读教材内容或词语,而后教师朗读由学生进行默写;其次,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学习多进行阅读,要求其根据个人爱好到图书馆借阅相关图书,鼓励学生摘抄读物中优美的段落和词语,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例如,教师可每周抽取一节课时间,要求学生阅读所做的读书笔记,对于坚持不懈、态度认真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使其找到读写结合学习的乐趣,从而调动其学习语文的乐趣。

五、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想实现读写的良好结合,语文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可利用资源,将读写结合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同时,不断总结经验,积极与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最终寻找出适合自己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完满完成语文读写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篇14

【摘要】:

语文作为各门学科的基础,承担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就是通过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阅读和写作能力),教育学生在习得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创造。

一、借用教材,掌握写法,做到读写结合;

二、找准读写训练点,巧妙进行“课堂小练笔”;

三、以单元为块,提炼写法,做到融会贯通;

四、加强课外阅读,进行读写训练。

【关键词】:

读写结合探索创新

融会贯通

语文素养

【正文】:

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老师说:“读写结合蕴含了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精华,符合语文教学规律。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这里的“写”,既是阅读内化的语言、写法的模仿、迁移和创造,也是借“写”叩问文本,进入语境与文本对话,凭借词语进行阅读分析、激活想象的过程。

语文作为各门学科的基础,承担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就是通过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阅读和写作能力),教育学生在习得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创造,两年以来,我们教研组以《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能力培养》为课题进行研究、探索,现有几点做法总结如下:

一、借用教材,掌握写法,做到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的内涵就是要在“读中学写”“读后练写”。这说明读是写的基础;大量的阅读对于写作来说很重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写好文章非常关键。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去领悟好的写作方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小学课本中所选的教材都是中华民族最经典、最优秀的、最值得朗诵的文章。教师应从教材人手,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领悟文中的真谛,把握文章的思路,学习文章的语言及写作方法,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教材,还掌握了写作方法和技巧,学生学会了写作方法,自然也会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有意地去运用;

二、找准读写训练点,巧妙进行“课堂小练笔”

模仿文本练笔,可以仿内容,仿写法;充实文本练笔,可以抓省略号、抓提示语、抓语言、抓情节补白,可以根据课文的语言环境展开想象;拓展文本练笔,可以续写、改写、创写。

“言虽尽而意无穷”,文中总有空白,及时捕捉这些空白点,可以丰富文本内涵,把人物形象读高大、厚实。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一课,在描写女娲冶炼五彩石时,作者用了“五天五夜”一词高度概括了其炼石的过程。可是这“五天五夜”女娲究竟是如何度过的?课本中并没有写出来。但我们可以通过借助想象的翅膀将这个空白点真实地“再现”出来:当她累了的时候,当她被神火烤着的时候,当她饿了、困了的时候,她又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炼好五彩石的呢?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抓住这个“五天五夜”,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设身处地地思考,以写促读,不仅能够体会女娲为民造福的精神,而且在练笔中抒写自己的独特感受,感受女娲的高大形象。

内容的仿写能加强学生对写作方法的认识与运用。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中,有这样一句话:“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火热。”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的基础上,抓住这个句式的特点,可以设计练笔“

像。”引导学生仿写,在仿写中体会秋雨所带来的色彩。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红红的苹果像小孩的笑脸,笑啊笑啊,笑来了秋天的丰收。”“雪白的棉花像天上的白云,飘啊飘啊,飘来了秋天的凉爽。”“紫色的葡萄像珍贵的玛瑙,串啊串啊,串出了秋天的项链。”……你看,学生的练笔多么形象,多么生动!这样抓住文本的语言训练点,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让学生在仿写中体会到这样写的好处,领悟了文章的写作方法,可谓是一举两得。

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实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如《记金华的双龙洞》的开头;“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开门见山点出游双龙洞的内容。这类开头也是常用的适合学生仿写的方法。

学生理解了不同方式的开头,便可进行结尾仿写。如《有趣的星期天》中这样结尾;“欢笑声久久回荡在屋子里,这个星期天过得多有趣呀!”;《我敬佩的一个人》中这样结尾:“你说,我这个爸爸难道不值得敬佩吗?”这样的结尾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利用课文情节空白,补写、续写,或者写感想、谈心得。许多课文中留下了情节空白,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对原文进行扩充、填补。如《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课文并未交代。因此,学后让学生结合实际展开想象,以《围观的人们》为题写一个片断。大部分学生写得生动具体,合情合理。

此外,也可以进行心得、感想式的练笔。学生阅读欣赏后,常被课文内容所打动,或同情、或敬仰、或欣喜、或悲伤。这时,让学生写感想、谈心得,学生有感而发,写起来容易多了。如学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生命生命》等课文后,让学生写读后感。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又加强了写作训练。

三、以单元为块,提炼写法,做到融会贯通。

语文的教材都是按单元安排的,每个单元的主题是不同的,每一单元的课文在写作方法上会有所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以本单元的课文为素材,把握每篇课文的思路,领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在安排每个单元的读写练习时,围绕本单元的主题去指导,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运用本单元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习作。可见,以单元为块,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

四、加强课外阅读,进行读写训练

让学生多读生活,多写生活。课外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捕捉到更多的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如要求学生在自己的采蜜本上,一定要坚持一边阅读,一边作笔记;要求学生细心观察日常生活,并且坚持写日记,周记。这样训练,同样可以达到读写有机结合之目的。古人把阅读比作根,把作文比作叶子,根深才能叶茂。这一形象比喻说明读书是学生摄取作文知识的重要源泉之一。但是阅读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领会文章内涵、作者意图以及表现方法的能力。指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人是事,看看社会,看看家庭,就让学生有取不尽的材料,再加上从课外阅读中吸取了范文中精彩的语句或技巧,学生就很容易把自己的东西在习作中表达出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将所读的书与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获取的材料结合起来,学生就不再怕作文了,作文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这话道破了读与写的紧密联系。读是从外到内的吸收,写是从内到外的表达。坚持读写结合,读中学写,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协调发展。

上一篇:路遥人生经典语录下一篇:《画家和牧童》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