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素质的论文

2024-1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提高教师素质的论文

提高教师素质的论文 篇1

素质教育呼唤教师素质的提高

朱正威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朱正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以来,不仅教育内部, 甚至外部也都有热烈的讨论,而且有不少地区和学校做出了成绩。素质教育不是某人或部分人的主张,而是教 育面临经济竞争、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以及不断加剧的环境和资源的压力所必定要做出的反应。素质教育若 要取得切实的进展,重要的一环是必须相应地提高教师队伍(广义地说包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和学校 的校长)的素质。笔者曾任北京师大附中校长多年,现在仍在教学一线工作,想就自己亲身的体会谈点看法。

师德

提高教师的思想品格和道德水准,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师德除了普遍的共性之外,随着时代的变革和 社会的发展而面临的许多新情况,必定会产生新的问题,出现新的要求。师德素养宛如一株不断自我更新的常 青之树。

首先,在社会变革的洪流中,教师要更好地自我定位,深刻理解教师职业的重要性。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以 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举世瞩目,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在迅速变化。一切变化 总会在青少年一代身上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引导和教育青少年一代适应社会的变革,摆正人生的航向,准 备迎接未来的挑战并取得成功,教师处在一个导航者的地位上。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比以往任 何时候都更希望子女受到高品位的教育,对教师素质的标准也要求甚高,社会生活中的“择校”现象,很大程 度上是“择师”现象,教师正处在亿万家长的高要求之中。“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实际已经不是国 家文件的要求,而是人们已经领悟到学生不能单是会考试、会拿高分,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德、智、体、美、劳 诸方面全面发展而又有个性特长和富于创造性的人才,人力资源已经不全是按计划来分配,而日益由社会来选 择,也就是人才的市场化。这就反过来要求教师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等都要有适应素 质教育的改革,教师应该是教育改革家。过去我们大都习惯于把教育看做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或双向)过程 ,才有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提法。事实上现在学生接受的教育呈现出多边化,既有学校教育,还有家庭 教育、日益发达的社会教育、大众传媒的教育(还没有包括计算机互联网,但这也是不远的事情)、学生的自 我教育等等。教育的社会化,社会的教育化,这种教育的多边性,对以教师为主体的学校教育是又一个挑战。 因为毕竟学校才是教育的专门机构,教师才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育人才,负有对教育多边性的调控作用。在某 种程度上说,教师是多种教育力量的组织者。还要指出,“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已经并将继续把教 师的职业推到极端重要和崇高的地位上。对于已经是教师和正在准备当教师的人,是否对上述种种变化的情况 有足够的认识并感到责任的重大,从而更热爱这个职业而奋发图强呢?我们讲职业道德,首先要讲这一条,要 在三百六十行中定好自己的位置,而不是自我贬低或见异思迁。

其二,我们正在“两个文明”一齐抓,一个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一定 会建成。教育工作者既是物质文明的奠基者,更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如果我们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那么,在 当今物质生产发展迅速,生活水准逐步提高中,社会生活领域里出现的某些物欲横流的现象及其对教育工作者 队伍的影响,应有清醒的认识和警惕。以教谋私,败坏教风者,固然是少数,但作为精神文明的传播者,严格 律己不够的,还比较普遍。教师的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一致 努力的结果。但是,教师职业的崇高,更重要的是教师对社会和未来的贡献。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即使在最 发达的一些国家中,也只处于中等或中上水平。要想富,甚至豪富,就不必选择教师职业。少一点物欲,多一 点艰苦奋斗的精神,以严于律己、诲人不倦和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来赢得社会的尊师重教,仍然是师德建设的 重要课题。

其三,素质教育本质上是着眼于人的发展,学校和教师,要通过自己全部的工作,使每一个受教育者能在 自己的基础上(这基础是有差别的)都得到良好的发展,既符合社会需求,又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求。 为此要细心了解每一个学生,热忱爱护每一个学生,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每一个学生,和学生真正建立平等的 关系。没有了解就没有教育,没有热爱也不会有好的教育,没有尊重将损伤孩子的心灵。陶行知先生有段著名 的话:“你这胡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要等到坐火车、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胡涂先生今日仍有,而且由于长期 的“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从偏爱、偏见、放弃乃至于体罚,并没有从教育领域消失,而以分数的频繁排队 并伴之以呵斥、训戒,正在伤害一批又一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潜在的创造才能。当有厌学出走甚而轻生 者,我们又说今日学生心理素质差,不耐挫折,那我们的责任呢?素质教育和师德都呼唤我们去爱、去尊重。

其四,“教师的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是,为未来而工作。今天在孩子身上所培养起来的,要在几年之后, 甚至是几十年之后才会成为一个成熟人的公民性、道德和精神面貌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对未来的热爱 和追求,对未来的信念和信心,应该是师德的重要要求。世界充满了问题,也充满了危机,但你是为未来而工 作的,是播撒希望的种子的人,理应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并教育学生辩证地认识世界,规范自己的实践。我 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信息化的社会,不论是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各领域的纷繁的社会现象和信息 ,总要反映到学生的思想中来,他们总是在教师(及其他人)引导下,在错综复杂中形成正确认识的。教师没 有坚强的信念和高尚的理想不行。“四有”人才,首先就是有理想。也许可以说,教师是天生的“理想主义者 ”,否则就不必当教师。借口社会的复杂,社会有阴暗面,而不去教学生那样正义、纯洁,削弱或放弃对正面 教育的要求,也放松对自身的要求是有害的。

观念

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教育要“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是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首先必须按“三个面向”的要求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 育转轨。对于教师来说,以下几个转变是很重要和现实的。

一是从偏向少数“精英”到面向全体学生的转变。在理论上谁也不想承认自己是面向少数“精英”的,而 实践上是为选拔而努力,选拔的同时是大量的淘汰,把升学有望和升学无望的两类学生分得清清楚楚,前者是 精心栽培,后者是凑凑合合完成学习年限,从课程内容要求到师资安排都有差异。某些学校还在因材施教的名 义下,按主要科目的学习成绩实行频繁的排队分班,把选拔淘汰工作经常化。这不是教育工作的高明,而是失 败。面向全体学生,本质上是教育的平等,即不分资质的高低、文化背景、身体状况等差异,都有接受同等教 育的权利,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其结果可以有短长,但其发展过程中得到的关怀不可有厚薄。连许多发 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高喊教育的平等,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应做得更好。在这个问题上不是理想主义和实 用主义之争。如果真的讲实用的话,那么,应该努力的方向是在统一标准以外,分别给不同资质、不同兴趣爱 好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选修课程或项目,使其发展各有千秋。当然这首先不是教师的事,而是校长的事。

二是从单纯追求学科知识的水准到追求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这实质上是在学科教学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的问题。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仍是学科教学。因此各学科的教师始终面临着是单纯讲学科的知识,还是通过学科 教学,以德、智、体、美诸方面的营养给予学生之间的矛盾。徐特立同志在《各科教学法讲座》中曾说:“教 师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因为中国过去教经书中的知识的称经师,现在是教科学知识,为了容易记, 所以仍袭用这个名称),一种是人师,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经师是教学问的,就是说,除 了教学问以外,学生的品质、学生的作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习惯,他是不管的,人师则是这些东西他都管 。”徐老这里主要指的是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学科教学中还远不只是德育问题,例如科学教育,除科学知识以 及科学的精神、态度、价值观念等德育内容外,还有科学思维的培养,科学方法、技能的训练等许多内容。因 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每一门课应该都是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要做到这点不容易,首先需要观念上的转变。

三是从教育和社会的脱节到紧密联系社会的生产、生活、发展的教育。国际上从70年代起,“STS”教育崛 起,就是一种观念的.改变。 第一个S是Science (科学), T 是Technology (技术), 第二个S 是Society (社会),是顺应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的正面、负面影响而提出的科学教育改革的构想,即社会中的科学技术 教育,要把和社会生产、生活、发展有关的科学技术内容纳入课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精神。这对于整 个教育改革是一个有益的启示。把几乎所有的学习时间和空间都用于应试,已经和还在助长教育、教学和社会 实际的脱节。和社会脱离是难以切实地、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的。要发扬我们曾一贯坚持的理论和实践相结 合,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传统,并进一步使教育和现代科技相结合,教育和社会生产、生活相结合。

四是从以强化竞争的教育到以合作的基础的教育。国际间经济竞争的激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改计划经 济的状况,处处都在竞争,似乎和“应试教育”崇尚竞争不谋而合,于是使得一些同志十分赞赏应试模式的竞 争,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 这是一种片面性。1972年的“学生生存”主张,其主旨是按照终身 教育的理论来安排一个人的一生的学习、工作、闲暇和退休生活,并相应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结构、内容和 方法,以适应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市场的变化对个人的挑战。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 意识到未来人类所面临的挑战远远超出了个人的范围。世界出现了既互相竞争又越来越互相依赖的格局,从资 源到环境,人类面临的问题已超越了国界,需要倡导一种“全球合作精神”。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 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了“学会关心”的教育指导思想。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是对现代教 育认识上的深化。“应试教育”使我们被评比、竞争、分数排队冲昏了头脑,几乎要忘记了我们教育的好传统 ――集体主义教育。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多么需要炎黄子孙团结一致地奋力拼搏,而现代科技的发明、创造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已经是一个社会过程,而不是个人奋斗能实现的。这多么需要“团队精神”。我们 的教育观念不作相应的转变行吗?

五是教育教学的模式要从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中心。应该说这个问题发现得较早,在60 年代就以批评凯洛夫教育学的形式提出不能以学校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但同那个时期许多社会 现象一样,带着强烈的政治色彩,逐渐走上了“文革”的对学校、教材、教师的否定,也就走向了歧途。而后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我们终于提出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来构建教育教学的新模式,但在“应试教育 ”的框架内,学生为主体仍难以实现,而且学生的负担加重,被动地学、厌学的现象十分普遍。除了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可见到考虑学生的积极参与外,大量的日常教学中“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学处处可见。而21 世纪的人才观正在叩击着教育的大门,未来人才应具备的对他人、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更高的道德水准,自 主的、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独立获取知识、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丰富的个性、特长和适应性等等品质,决 不可能没有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参与而形成。近来,东西方教育要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为东西方教育界 人士所普遍地提及,在放手构建学生主体参与的新的教育模式方面是可以向西方学到一些东西的。而每一位教 师若是转变了观念,一定可以在借鉴的同时,创造出更符合国情的新模式。

六是要从过多的统一要求向追求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无庸置疑,教育领域的统一要求是我们教育 的优势,不这样,一个世界上学龄儿童最多,社会发展水平差异极大的教育大国,应该取得迅速的进展是难以 做到的。然而,素质教育是追求人在不同的资质基础上的各自的最优发展,不应该只用一个尺度来度量,只用 一个标准来规范,应该有多样化的学校、多样化的教材、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造就多样化的人才。学生要有更 多的选择学习的机会,使个性的发展具有更大的空间和自由度。如果长期地千校一面,一个教学大纲,雷同的 几套教材,一张试卷,还有大同小异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造成缺乏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结果。同时也影响 了教师才能的发挥,使教师向着“匠人化”方向发展。然而,我们需要才华横溢的亿万人才,也需要才华横溢 的千万教师。

教育观念的转变,还可以从不同角度举出更多方面。观念不转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一套,也会 冒出来。例如已经有了“课内应试,课外素质”、“考试科目应试,非考科目素质”的说法,值得我们深思。

功底

我们的教师除了要有崇高的师德、现代观念外,还应有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功底。

面对现实,教师首先需要站在面向21世纪的高度来系统地学习教育史和现代教育理论。由于我国在师资培 养上历来把教育方面的课程压得很少很少,称为公共课,大量时间用于文、理的专业课,而不像某些国家学完 文、理专业后,为取得教师资格而进行两三年的教育理论专门学习和实践,因此教育工作者一经进入工作,就 穷于应付日常事务,主要是在学科教育中干中学,面很窄,所以难以出现在教育理论上有创见、有成就的教师 ,大多为经验型的,很难设计和驾驭改革。出现了盲目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或不结合实际情况照搬(甚至 歪曲地照搬)外来的教育理论或学派。例如几十年来曾不断推出一些外来的教育理论,近年来,颇流行布鲁姆 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没有消化或半消化状态的“××教学”,恐怕连布鲁姆先生自己都不见得认同。这类做 法不好。应该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立足于中国丰富的教育文明,借鉴外来的经验,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教育理论来。这个任务单靠教科研机构不行,必须有千万教师的参与。

其次,要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现在大家都认同,好教师应是学者型的。学术研究最基本的方 法是对历史和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应该学会并立志做好这个基本工作。譬如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主要 问题有哪些,其表现形式如何,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是怎样等等,若心中无数,教育科研就必定脱离实际,也 难以指导和规范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又譬如本学科教学研究的前沿动态要掌握,如争论的主要问题、主要 观点有哪些,哪些是较成功的实践,和国外的比较差异在哪里等等。不能埋头做那些早已解决的、过时了的研 究,或随心所欲、无的放矢。再譬如组织教育教学实验,总得有明确的规划、设计,总得有该问题背景材料的 搜集和分析,总要有足够大的空间范畴和时间跨度,总要有数量统计和分析,否则难以做出科学的论断和科学 的发现。我们有完备的教研部门,有无数的教研组,可是我们的工作若停留在备课、评课或组织一些参观之类 的活动上,前进就太慢了,甚至还没有纳入教育科研的轨道,此种状况,不能不令人着急。

再次,要更新和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技能水平以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一本大纲、一本教材、一本教参” 教一辈子的状况,不是绝无仅有,恐不能继续下去了。教师是人类创造的新的知识财富、新的发现发明、新的 研究方法、新的价值观念等等的最及时的传播者。本世纪最后的几十年,每一专业和学科都极快地更新和增加 内容,边缘学科、综合学科不断产生,从人类基因组图到克隆技术,从

[1][2]下一页

信息网络到纳米技术,教师追都追不上 。而教师还是学生智慧和潜能的开发者,新的认知理论、教育工具、教育手段如雨后春笋,不学习怎么行!还 有知识的整合化,席卷文化科学领域,相关学科的结合部,理科和文科的交融,人、社会、自然和谐统一的价 值取向,都对教育事业和教育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的时间除休息外,恐怕要“倒三七开”,即三分工作 ,七分学习。这似乎说得严重了,其实,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迎接21世纪的教育挑战,不这样,恐怕真不 行。我甚至要说,最好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尤其是校长,其最主要的工作是创造并保证教师学习提高的条件 。

最后,要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提出了人的成功除了智商 (IQ)外,还有情商(EQ),即情绪智商,甚至提出成功的原因智商只占20%,情商(还有其他条件)就很重 要了。实际上EQ讲的是人的心理素质、自我修养和性格特征。现代社会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缩短了时间 和空间,人的交际在增加,与人、与社会共处是一个很大的学问,紧张感、压力感是现代快节奏生活的伴生物 。而教师职业接触的人很多,工作对象是人,学生多,家长多,真是关系到千家万户。而主要接触者又是稚嫩 、敏感、脆弱、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男女。于是,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如对事业的孜孜不倦、乐观开朗,对学 生普遍的爱和关注,师生平等的切磋探讨,人际间的互尊互谅,自我认识不断完善,这些属于EQ方面的要求, 就显得更为重要。加上社会转型期年长者和年幼者在观念上的许多差异又增加了适应的难度。而教师的情绪、人格会顽强地影响学生的成长,一句话可以葬送一个人,一句话也可成就一个人才。人格的感召和熏陶,远比 知识教育对人的影响要大,一位教育家说得好,“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

提高教师素质的论文 篇2

一、教育的道德素质

教师职业的第一重要素质就是要有正确的政治观点。教师是教育人的人, 教师的立场、观念、政治态度、思想境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 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加强政治学习, 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 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二、文化知识和能力素质

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必须首先要有一桶水。因此, 教师必须系统地掌握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了解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系, 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

作为一名现代教师, 要培养未来的人才, 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 使自己成为21世界“完整型”、“全能型”的高学问、有教养的楷模, 具备富有成效的教学和学习指导能力、理解和把握学生心理的能力、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胜任教学工作的能力、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对教育的影响进行传到的能力和组织管理的能力等。因此, 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充实和完善自己, 提高能力, 树立终身受教育的思想。

三、教师的个性与心理品质素质

教师的个性品质是指教师的兴趣、爱好、意志和性格等。教师的个性品质对教育的成败有着重大的影响。教师如果能具备良好的个性和心理品质, 那么他就有可能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 有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

四、教学艺术和教育科研素质

教师要以独特有效的方式方法, 创造性地将知识与审美想结合, 把知识高效率地传授给学生, 这就需要教与学的艺术。它是教师聪明才智和丰富经验的结晶, 能使教学成为一门艺术的展现。教育史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 教师要结合实践进行科学研究, 特别是开展教材教法和学生思想的研究, 这也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途径。

浅析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篇3

一、教师首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1. 教师的道德首先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上。热爱教育事业,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证明,他们之所以能在教育工作中作出卓越的成绩,首先是因为他们热愛教育事业,愿意为下一代的成长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

2. 热爱教育事业必须体现在热爱学生上。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教师只有以自己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的爱应该表现在对学生的学习、思想和身体的全面关心上,做他们的贴心人。在人格上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以诚相见。

3. 教师的道德还表现在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上。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

教育要促使人的现代化,取决于许多条件。其中教师自身个性品质的现代化,就是个至关重要的条件。教师自身个性品质的现代化,不仅是促使学生个性品质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自觉加强这方面的修养,抛弃积淀在自己头脑中沉腐落后的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跟上时代精神的步伐。

二、教师必须不断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才能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因此,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

1. 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教师所掌握的学科知识必须大大超教学大纲的要求。只有资之深,才能取之左右而逢其源,做到“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分钟”。教师有了比较宽厚的知识,才能透彻的理解教材,准确地教授教材。基础知识与高深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不能深入,哪能浅出?不能居高,岂能临下?如果教师所掌握的只是教材上那点知识,最多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这样的教师,根本没有资格去教学生。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如能对某一学科的发展有所建树,当然更好。其次,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创作和写作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比如,一个语文老师要指导学生作文,要分析范文的得失,如不动手写文章,没有亲身的体验,教学就容易隔靴搔痒。

2. 教师还应具有比较广博的文化修养。首先是因为各门学科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数理化之间、文史地之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联系日趋密切,教师必须适应这一趋势。今天的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不仅广博,而且具有一定的深度,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作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不断汲取知识。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知识的“源头活水”;否则,学历再高的教师也会落后于科学文化的时代发展。

三、教师还应具有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学校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该是这些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如果教师在文艺、体育和劳动技术方面有某种特长,就更有条件接近和深入学生,赢得更多的教育机会。

教师要想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就必须学习现代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正确的教育观点,了解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

有人认为,掌握教育规律和方法不过是雕虫小技,教师学问深了,自然而然就会把书教好。这种见解是非常幼稚的。事实证明,有的教师虽然满腹经纶,但却不能对学生产生有效的教育影响。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懂得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缺乏起码的教育能力。还有人说,许多教师没有学过教育科学,不一样把书教得很好吗?不一样成为优秀教师了吗?不否认有这种事实。但是,第一,这些教师虽没学过教育科学,却不自觉地运用了这方面的知识。然而工作虽有成效,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许多教师陷入了连自己的教育经验都无法总结的窘境。第二,这些教师的成功大都经历较长时间的盲目摸索和经验积累的过程,走了不少弯路,也难免犯过一些错误。既如此,为什么不能利用前人已有的经验来使自己的成功之路便捷一些呢?第三,当前腐朽的教育观念和陈旧的教育方法亟待改革,有些过去看来是天经地义的教育经验已过时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现代教育中寻求借鉴。

掌握教育科学,不仅可以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也是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所必需的。为了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师还必须把所掌握的教育理论转变成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包括了解学生和研究学生的能力,钻研和处理教材的能力,选择和运用教育教学原则及方法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同时,还必须具备较高的组织教学、提问、说服、表扬与批评以及板书、板绘的技能和技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育艺术和教育机智。

对于“吃开口饭”的教师来说,语言素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基本形式,是传递知识和影响学生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要确切、明了、简洁、富有逻辑性;要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情趣横生并富感染力。此外,教师的语言表达还应具有敏捷性。除了独白语言,在与学生各种形式的谈话与讨论中,教师还要经常使用对话语言,在对话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谈话做出迅速而有针对性的语言反应。最后,教师还应努力培养讲标准普通话的能力,在无形中以自己语言的标准性感染并带动学生。

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工作的成败。那些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的人,是不配当教师的。因此,“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们,怎样才能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神圣的称号,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的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时刻以建设和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之己任鞭笞自己,不断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和提高自身素质,充实和完善自我,努力使自己成为能够终生激励学生的师长,而不会只是学生心目中的一个匆匆过客!

了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篇4

一、骨干教师一路领航

要想发展快,全凭骨干带,我校骨干老师在全校的教育教学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次的人人一节公开课,她们站在课改的前沿,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了自己教师的角色,尽量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第一天第二节齐亚丽老师的语文课,为本次活动开了一个漂亮的好头,也给后边上课的老师带来了一些压力。郭旖旎、刘佳音老师的课给我们呈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她们的出色课堂教学的背后,有着辛勤的汗水的付出。

二、互帮互助尽展所长

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缺点,他们握在一起,象征着无坚不摧的团结和力量,各年组长,备课组长,经常和本组的老师在一起钻研教材,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本次活动历时4周,共上公开课25节,所有教师一律使用多媒体教学,让班级的学生看到了老师身上的时代气息。特别是我校迎来了一位素质高,能力强,责任心强的丁玥老师,他的加入,为我校的课堂教学增添了新鲜的力量。

“人人一节公开课的活动”虽然已落下帷幕,但师生们精彩的表现仍历历在目,我们不会忘记感人的的视频,精彩的板书,虚心的求教„„

活动中,学生们在悄悄的进步,老师们在悄悄的成长,全校的教学水平在稳步地提升。相信公开课在带给我们回忆与笑声的同时,也必将使学生受益。

提高教师素质的论文 篇5

1、改革开放30年中我国教育法制建设所经历的三个阶段

2、教育法的基本体系结构

具体地说,教育法的体系结构由纵向5个层次和横向6个部门构成。

第一个层次是《教育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可以说是“教育的宪法”或教育法规体系中的“母法”。

第二个层次是单行法律,现已有《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教师法》和《学位条例》5个部门的教育单行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

第三个层次是教育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和发布,是我国教育法的主体。

第四个层次是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前者是省、直辖市和有地方立法权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后两者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第五个层次是政府规章,一般由国务院各部、委制定和发布,其效力低于行政法规。此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也属于这一层次。

3、我国《教育法》(1995年)颁布的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定一部教育基本法律,完善教育法制,实现依法治教,成了当时教育立法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1995年颁布的《教育法》是教育的基本法律,规定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调了各级政府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责任,规定了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利,确认了教育的公益性质,为教育事业规定了基本的发展方向。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教育法制建设进程中里程碑式的事件。

二、增强法制观念,提升依法办学、依法从教和依法治教水平。

长期以来,我区在教育法制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必须看到,在市场经济和开放环境下,学校教育和师德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我们的教师法制教育还存在许多与时代发展不适应的方面和薄弱环节,教师队伍的全面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加强和提升教师法制水平已成为现阶段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1、要进一步提高加强广大教师法制教育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1)教师法制教育是全国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下发的《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要求,要切实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教师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要带头学习法律知识,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提高依法管理学校事务的能力;要进一步推进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法制宣传教育,在教师提高培训、进修或者继续教育等培训中,要将法制教育列为必修课或者考核内容。

(2)加强教师法制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广大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教师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教书育人的基本需要。教师自觉养成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法治理念,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法治教育。只有教师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和修养,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适应社会主义法治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同时,加强教师的法律知识,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对建设和谐校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全面推进教师法制教育是加强教师队伍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迫切需要。经过二十多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广大教师的法律素质和法治理念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依法治校、依法开展教育教学等活动中,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的能力和水平普遍增强。但在一些学校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平衡:一些教师法律知识贫乏,法律素质不高,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有些教师法治观念不强,在维护自身权益时采取不合法的手段和做法,不但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社会秩序,也有损教师的良好形象。因此,进一步加强教师法纪法规方面的教育,很有必要。

2、教师法制教育要突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落实到位

各学校要认真做好教师法制教育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充分认识到加强教师普法工作的重要性,把提高教师法律素质和法律修养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给予高度重视,切实抓紧抓好,落实到位。要紧密结合教师职业的特点以及教师工作、生活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普法规划和工作进度,精心组织实施。要将法律知识的培训和考核结果,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采取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

(1)切实加强教师有关法纪法规教育,自觉遵守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下面我重点讲解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相关内容,阐述一下哪些是违法行为以及相应责任追究的具体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第十一条 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的,应当到有关行政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走访不得围堵、冲击国家机关,不得拦截公务车辆。

第十二条 多人反映共同意见、建议和要求的,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话等形式提出;需要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提出,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第十四条 信访人应当遵守信访秩序,不得影响国家机关工作秩序,不得损害接待场所的公私财物,不得纠缠、侮辱、殴打、威胁接待人员,不得携带危险品、爆炸品以及管制器械进入接待场所。

第四十一条:信访人妨碍信访秩序的,信访工作机构可以给予批评教育,也可以建议其所在单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切实加强教师的法制教育和师德教育。各学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对教师的法制教育和师德教育。要教育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的尊严,杜绝损害学生人格尊严和肌体健康的体罚行为。要按照教育部等四部委下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和观念。对教师的普法教育要坚持常抓不懈,做到有标准、有要求、有措施、有考核,使广大教师在学法、守法、用法等各个方面都能为人师表,充分认识到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责任和义务。在每年9 月或10月,各学校要集中一段时间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对教师要专题进行防止以学生为侵害对象的暴力性体罚和性犯罪教育。

(3)注重对学生及家长的法制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对学生及其家长的法制教育,使学生和家长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有关保护青少年学生的相关法规的内容,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和性健康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敢于揭发教师暴力和性犯罪行为,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抵御不法侵害、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的能力。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爱护自己的身体,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避免校园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指导家庭加强监护,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4)明确责任,对教师违法违规案件要进行严肃查处。学校对学生具有保护责任。校长是学校的第一责任人,负有领导责任。学校管理松懈,发生教师违法犯罪事件的,要坚决依法追究校长、学校相关管理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严重的要撤销行政职务和开除公职。学校发生危害学生的严重暴力侵袭事件和性犯罪案件时,要立即向上级和公安部门报告,协助破案。学校要建立严重暴力事件和性犯罪案件报告制度,定期向教育局报告,案情重大的要随发随报,不得延误,违者要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学校每个教职工对学生人身安全都负有保护责任,对发生教师暴力侵袭和性犯罪知情不报的相关责任人,要从重从严处理。各学校都要自我排查,防患于未然,及时查处教师中的不良行为,杜绝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

(5)切实加强教育行风建设,努力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加强师德建设,严禁有偿家教。对有偿家教、体罚学生性质严重的,实行一票否决。禁止违规办班,减轻学生负担。坚决查处各种名目的收费班;严禁举办任何形式的实验班;严禁学校和教师以“家长强烈要求”和“学生自愿”为借口,在双休日或课外时间进行有偿补习;严禁学校和教师违规编印、征订复习资料、教学参考书;严禁向学生摊派各种费用和强行组织订阅报刊、杂志、图书。开展师德评议活动。通过学生测评、家长参评、教师自评、教师互评、领导考评等,对师德情况进行评议,并把评议结果作为评先树优、晋职晋级、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设立师德师风监督信箱、举报电话等,强化监督检查。

如何提高中学英语教师的教育素质 篇6

近年来,中学外语教学改革深入进行,一个明显特征是:英语教学理论的研究重心逐渐转向主体,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这一发展趋势改变了传统教学进紧紧围绕教师来展开,从而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语言创造力的教学模式。这固然是可喜的,但切不可由此而忽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否则又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教学质量的控制者,因此教师的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叶澜2001)。因此,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是当务之急。如何提高中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呢?笔者认为主要需从以下五点入手。

1.强烈的事业心和崇高的人品修养。

作为外语教师就是要热爱教学事业,把它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新型外语人才,乃至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目标联系起来,并作为自己毕生奋斗的事业。可以说,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具有深刻的认识和感情,才回产强烈的“自豪感,光荣感和责任感”,也才会自觉而努力地去战胜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辉煌。

在日本和德国,教师是最受人尊重职业。在我国,教师历来受到人们的尊敬。在古代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如今,教师则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往往往是最有威望的。这不仅是因为教师要“授业,解惑”,更担负着“传道”的重任。“诚信,严谨,谦虚,好学,幽默,耐心,宽容,富有责任感和同情心等”都是一个优秀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的品质。教师一旦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崇高的人品修养,就会感染学生,产生巨大的向心力,那么学生也回因为喜欢你从而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中终身的,其意义远远大于知识的传授本身。

2.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

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应有一桶水”。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如何,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师是否热爱教学工作、是否愿意为教育事业真心付出的体现。英语课是一门语言课,因而教师的语音水平和英语口语能力的强弱,对上好一堂高质量的英语课有莫大的影响。教师的语音纯正、口语流畅,使学生听起来觉得很舒服,自然在心理上就对老师产生一种敬佩感,在课堂上不知不觉就跟着老师学了,而不需要老师强迫,老师上起课来也就轻松愉快许多,这是课堂上师生关系的一种良性循环。

英语教师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特别是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这是做一名合格教师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音语调和一定的词汇量;熟悉并掌握英语语法及英语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当然还应具备较高的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特别是“说”的能力。“一个教师的语言能力是他基本素质的缩影。”英语,既是教学的内容,又是教学的手段,教师的语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近年来,国家为提高外语教学质量,要求初中外语教师的学历应达到英语专科毕业。而我校的小学英语教师都全是大学英语本科毕业,这就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3.较为系统的现代语言文化知识。

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吸收英语语言文化的过程。英语和汉语属于 两个不同的语言体系,有着互不同特殊组合规则和使用规律,而这些都可能成为学习的障碍。因此,英语教师就应该系统地认识 和理解人类语言的本质特征及其使用规律,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和使用能

力。在教学实践中,还应充分地体现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思维的工具,又是文化的载体的本质特征,自觉地遵循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发展的规律;创造和使用符合这些规律的英语教学方法。“可以说,一位优秀的英语教师,一定是一位具备较高英语实际使用能力而有熟悉有关语言和语言使用理论的人。”

4.能胜任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的能力。

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准,就不能仅仅着眼于或满足于自身的学历,即知识水平“合格”,而必须在学历“达标”的同时,着重加强自身的能力培养,并把锻炼、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当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否则,即使学历“达标”了,有的教师的教学也难以走出“知识授受”的困境,难以真正步入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塑造健全人格的生动活泼的新天地。语言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师如果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懂得且掌握英语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倡导教学改革的今天,英语教师学习和研究教学方法尤为重要。英语教学作为艺术,它和其它艺术一样,不是随意容易获得的,也决不是今天获得、明天又可能失掉的东西。它是长期经验的积累。教师必须非常熟悉英语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把它们灵活、有效地运用于教学实践。5.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

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还应在科研、创新上得以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英语教师不重视科研或不会搞科研。很多英语教师把自己当成教书匠,对科研不感兴趣。其实,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科研是教学活动和成果的总结和概括,同时又指导和促进教学。教学的创新、教学成果的推广,教学艺术的探讨都离不开科研。教研能力低下,教学理论的肤浅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深化。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科研水平较高的教师,其业务能力较强。这说明科研能力也是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标志。

创新是英语教学活动的源泉和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突破,也不会有前进,教学就会缺乏生气和活力。创新包括教学创新、理论创新、技巧创新、学法创新和教法创新。教师的创新精神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意识。大胆改革和创新是新时期英语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素质的外语人才。

提高教师素质的论文 篇7

1. 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

1.1 高尚的师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上的失误不仅影响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更会给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景带来负面影响。要避免这种失误,就要有高尚的师德,教书育人,尽职尽责,忠于职守,兢兢业业,以高质量的工作把成果奉献给社会。“言教者讼,身教者从”,学生涉世未深,师生朝夕相处,教师的思想、感情、言语、行动,对学生时时处处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诚为首、以德高为人师表,使自己在政治理论素质、道德情操、思想境界、文化修养、仪表等各个方面成为学生效法的表率。

1.2 广博的知识

广博的知识,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养其根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非广博的知识不能使教师充盈自己的思想。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必须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平时多读、多看、多想、多练、多积累,扩大知识面,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教师的知识面越广博,就越能打开学生科学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体会“打铁先得自身硬,名师才能出高徒”的内涵。只有“居高”,才能“临下”,只有“深入”,才能“浅出”。

1.3 勇于创新的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是国民创造力和创造性人才的世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没有创新精神的人是没有较强生存能力的人。为人师表就要有创新精神。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1]

1.4 富有激情、事业心和责任感

学生是教师的缩影,教师的职业特点是永远和学生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是一种永远年轻的职业。教师职业需要拥有一颗火热、诚挚的心,充满激情,永远给学生新鲜、圣洁的思想。我们也应意识到,教师的工作具有复杂、艰苦而又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这需要教师不图名、不为利,以自觉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献身人民的教育事业。

2. 教师素质的养成

人非生而知之者,教师良好的素质不是先天固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需要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进行艰苦的磨练和积累。

2.1 努力做到“慎独”

慎独是一种休养方法,也是我们追求达到的思想高尚的境界,它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内省”、“修身”是一致的。我们应时时反省自己的言行,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看待问题,见其显,也要见其隐,更要见其微。通过学习基础的东西,通达上乘的道理,下学而上达。做到无论是群居还是独处,都能用思想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不愧对行为示范、为人师表的准则。

2.2 重视培养反思性思维

反思是一种特殊而优秀的思维方式,由对亲历环境中所产生的模糊感、疑问、矛盾感和/或不安所诱发。困惑使他们寻找问题所在,引起思考,而后是有目的地探索,发现新信息。教师能否在日复一日的常规教学中发现问题,如何发现问题,成为教师提升自我素质的关键。[2]例如,学生学不好,教师应反思是否是因为自己没教好。俗话说“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被老师视为蠢材、傻瓜的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达尔文等,其成就是举世皆知的。

2.3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大学教育的过程,就是要把一个需要教师才能获得知识的人,培养成无师自通的人。钱伟长院士在谈到教师问题时指出: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教学没有科研作为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没有自己的观点,就不会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其实,科研题目很多,做出成绩并不难,也不神秘。许多教师迟迟不肯跨出这一步,主要是因为长期只搞教学,不搞科研,没有进步,久而久之,形成一种错觉,以为科研很难。教学和科研是一种互动、相长的关系。一开始不习惯,要赶着鸭子上架。掌握外语和计算机,学会查资料文献和调查研究。[3]

2.4 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

社会在变化,时代在变革,教师应该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但改革不要盲目,应始终把有利于为学生发展打好全面基础作为根本目的,把学生的成长放在第一位,应使教育教学更加人性化,维护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价值和尊严,珍视个性和创造力,赞美高尚人格和美好事物,不懈地提升人性和发掘人的力量。教师应一切从实际出发,探究事物本性,遵循客观规律,多些科学理性,少些自我中心,从而提高认识和行动的合理性。《论语》中曾提出个人言论不凭空臆断、主观武断、固执一端和自以为是等诠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才能也会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

2.5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实践是检验教师素质客观效果的唯一标准,是教师素质不断提高的动力,是教师素质完善的目的和归宿。教师不仅要学习各种基础理论知识,更要积极参加职业活动等实践,刻苦磨炼自己,提高自身认识,进一步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和行为动机,做到言行一致,身体力行,达到知和行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胡萍.教师应做创新教育先锋[N].中国教育报.2003年8月16日第3版.

[2]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3期:第199-205页.

提高教师素质的论文 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师素质 提高 教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育人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讲,是在人的固有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生理条件”的基础上,开发和促进人的“心理发展”,并赋予人的“心理内容”和提升人的“发展水平”的工作与活动。所以“素质教育”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技能教育、操作教育,而是一种具有开发性的心理教育、情感教育、意志道德教育和人的整体发展水准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教育。在现阶段,可以说是培养“四有”公民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教育而言的,是以培养和强化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我们长期以来强调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质是素质教育,只是素质的内涵不是固定的,是随时代不同而不同,时代要求我们今天的教育要强化素质教育,而不是只注重知识灌输和积累。知识和能力很重要,而且知识离开了能力,知识就不能够变为力量,知识也只是些不能应用的死知识。高素质才能使知识和能力正确而有效地发挥作用。否则,没有高素质只有知识和能力也不一定有益于社会。

2.教师素质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新世纪的人才应具有“基础厚、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的特征,教育应该把学生塑造成知识、能力与人格和谐统一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而这一任务的完成是靠教师来实现的。学校的信誉所在是教师,因此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学校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能力素质。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每一素质内涵都会对高素质教师的培养产生影响。

2.1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要具有高尚的师德。“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人们把教师誉为“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培养对象的素质、影响着培养对象的成长。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要把握住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政治方向上来。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良好品德去影响教育学生,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对待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情关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2.2 高超的能力素质

所谓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时,经常和稳固地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是知识、技能和智力整体效应。能力的核心是智力,它是以一定的姿勢和技能作为发展基础和前提条件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形成和体。现出来。教师应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讲解与示范的能力;课堂的组织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教学内容的加工能力;客观评价学生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

2.3合理的知识结构

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应由基础科学理论知识、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科学专业知识和文化科学知识、“多媒体”知识(多媒体知识与操作技能)等几个方面组成。

2.4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随之带来的竞争和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如果缺乏应付挫折的能力,将会产生心理问题。教师应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学会自我调空,掌握心理保健的方法。

3.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是教师素质的提高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尤其在世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和国内改革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的更新,教法的改善,学生知识面与能力的不断扩大与提高,都无时无刻不在表明教师索质提高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4.提高教师素质是保证素质教育目标落实的需要

提高教师素质是保证素质教育目标落实的需要,是全而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而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教师索质,把教师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既是教师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需要。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不仅在用语言教育学生,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全部人格来教育和感染学生。所以说,提高教师素质是保证素质教育实现的前提条件。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等素质的提高,必须建立在教师提高的基础上。

4.1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教师既是高级人才的培养者,也是学校和学术声誉的奠基者和传播者,更是优良校风、学风的建设者和示范者,师德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校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建立和完善师德评价体系,在教师提职、晋级、评奖、评优等工作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通过师德教育,使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使命感,自觉投身高等教育。

4.2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与时俱进,拓宽知识面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常言道:“要给学生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做到这样,教师必须具有全面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业务功底。在这个知识变更日新月异的时代,随着知识体系不断发展,知识不断更新,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只有学识渊博的教师方能在课堂上做到得心应手,从容自如,博得学生的敬佩和信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结束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素质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系统工程,实现素质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教师在这一实施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智慧需要智慧的启迪,人格需要人格的感化,高素质的人才必须由高素质的教师来培养。肩负历史重任的教师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教师担负着为国家、为民族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一代的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为把学生培育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世纪接班人,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为素质教育的早日实现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叶绍凡 实施泰质教育的关键是提高教师 广西钦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2] 张益成 马建军 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5年8月 第20卷第4期

上一篇:大一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下一篇:医院院长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