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验教学改革项目(精选8篇)
丰南实验区子项目之二
“教师专业化成长管理与培训策略的研究”
实 施 方 案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
教师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共同趋势。它对于教师树立专业自尊,明晰专业发展方向,增强专业学习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与社会地位,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等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随着教师职业越来越被确认为一种专门化职业,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成为热点; 教师专业化的研究和探索、改革已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中心主题之一。
新课程改革带给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机遇甚至惊喜的同时,更多的是带给我们县域教师许多的挑战。教师如何将新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外化为教育的行为,是课改下教师成长的“瓶颈”,而课题研究是实现教师教育理念向教育实践转化的中介。课题研究为教师角色的转变构筑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平台,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渠道。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区教师的专业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种培训、评比等教研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同时诸如名师工程、教师读书会、学科沙龙等各种新型培养模式也层出不穷,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但是仍然存在着教师培训内容单
一、形式单调、方法陈旧,重理论轻实践,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名师及骨干教师的培养和使用没有落到实处,其示范带动效应不明显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我区申报 “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策略的研究”这一子课题加以研究,既是着眼于当前教师教育工作大计,也立足于我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还考虑到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实力及可利用的研究资源等因素而确定的。它将对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研究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问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关于教师专业化基本概念的理论界定。
教师专业化是指 “个人成为教学职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教师专业化过程并不以进入这个职业作为结束点,也不在早期教师职业的任何一点上结束。其基本含义是: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2.国外教育机构关于“ 教师专业成长”的相关理论。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教师地位与政府间特别会议”,会议提出,应当把教师工作看作是一门专业,它需要教师的专门知识和特别才能,并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与研究才能得以维持。1986年霍尔姆斯小组和卡内基教学专业研究工作组明确提出了教学专业化这一概念,并将其视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必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一要确立教学工作的专业性地位,二要建立起与这一职业相应的衡量标准。
3.我国“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强调要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使教师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以造就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教师队伍。
三、问题研究的目标
1.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专业化成长管理机制,使本课题研究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
2.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探索教师培训的有效形式,形成具有本区特色的教师培训模式。
3.以活动为载体,寻求激励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方法,赋予教师的专业成长以生机和活力。
4.建立、健全教师流动机制,充分挖掘全体教师的潜力,提升我区教育教学质量。
5.逐步完善教师业绩考评方案,增强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内驱力。6.以《阅读伴我成长》课题研究为载体,激发教师的读书热情,形成读中学习、读中感悟、读后实践的良好局面,在阅读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四、问题研究的内容
为了保障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的深入研究,我们将通过教师培训和研究机制、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教师流动和补充机制、教师考试和考评机制等五项机制的研究,使课题研究规范化,取得相应的效果。
1.培训形式的研究。通过区级、学区级、中心校级三级教研特点和作用的研究;学区培训形式和内容的研究;研训一体模式的研究;网上论坛结构和方式的研究,促进教师业务理论及教育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2.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通过“教学百花奖”、“教师业务考试”、“三名工程”、“骨干教师六个一工程”“骨干教师讲师团”增强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内驱力。
3.以“三名工程”为载体,发挥名师和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继续深入开展“青蓝杯工程”、“名师工作室”等活动,发挥名师和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4.对教师流动机制的研究,发挥教师的潜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坚持城镇教师下乡支教和轮岗制度,促进教师整体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
5.教师的业绩考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继续完善和使用06年全区统一制定的多元化教师业绩考评方案,达到对教师科学、公正的考评。
6.深入开展“阅读伴我成长课题研究”,促进全体教师专业化成长。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演讲、朗读比赛等活动,激发教师的读书热情,促进教师的师德修养、教育理论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7.坚持推行教师专业化成长档案的探索与研究,从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继续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展示教师的成长过程,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运用调查研究法,对我区教师目前的专业发展情况做调查,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查找教师专业化成长所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2.行动研究法。以教师专业成长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以问题解决为过程,扎实开展课题研究。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总结、反思、实践,寻求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通过经验推广,促进全区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3.教育叙事法。通过继续组织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开展“我的成长经历”征文比赛或演讲比赛,引领教师讲述自身成长过程中真实的细节、经验,在相互学习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定为三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一)准备阶段(2009年7月——2009年9月)。
对目前我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现状和发展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工作,进行课题选区题可行性论证,成立课题组,形成比较完善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培训相关人员和落实分工,明确责任。制定研究方案,并向课题研究管理办公室申报课题立项申请。
(二)专家审定阶段(2009年10月——2009年11月)。修正方案,并请有关专家指导,形成定稿。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09年12月——2012年1月)。
1.课题组围绕课题研究内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培训学习活动,利用培训学习活动进行研讨、交流和总结课题的实验研究情况,推动课题研究的有效进行。
(1)培训校级骨干和区级骨干,创建有效学校,培养有效教师,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2)学科教师培训,探索有效教学,提高有效技能,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3)构建校本研修制度:实现有效研修,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2.课题研究组在每个学期,组织中心课题组成员就基层学校校本研修和课题研究情况进行一次督导,搜集有关信息,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四)总结提高阶段。(2012年2月——2012年7月)1.课题组对研究情况进行梳理,提炼研究成果。2.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论文。
3.组织召开课题研究成果汇报会、课题研究成果验收鉴定会。4.根据需要对部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5.邀请省项目组专家对项目研究成果进行鉴定。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1.课题研究主体
由教育局牵引,中小学教研室、人事科、教师进修学校具体实施。2.实验学校
银丰学校、黑沿子学校、四中、南孙中学、王兰庄中学、钱营学校、胥各庄学校小学部、钱营学校小学部、大新庄小学、实验小学西、群立小学、稻地小学。
八、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专题研究论文
2.课题研究报告、论文集和书籍 3.教师培训资料汇编
4.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管理规章制度 5.骨干教师教育教学业绩汇编 6.其它
九、课题实施保障措施
为保障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期完成实验任务,建立和实行以下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教育局局长段煦宁同志任组长,教育局副局长刘天悦、李大柱、于善光为副组长,办公室、教研室、督导室、教育科、计财科、人事科、电教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加强对课题研究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2.实行项目责任制:对课题组成员实行目标责任制。按照实施步骤逐阶段结项,不断形成阶段性成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种评价体系,明确职
责,分工合作,为课题研究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
3.纳入目标管理:本课题列入“十一五”全区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和中小学校长培训管理范畴,与各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评估工作挂钩,与年终综合考核捆绑。
4.实施联动机制:优化整合教研、培训、电教等资源,构建“多功能、大服务”的研修网络。探索县域城乡中小学校际间联动机制,建立城乡教师合作学习机制,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我区教师的整体专业化水平。
5.开辟教师论坛:每年组织一次项目成果收集、交流与评比活动,及时收集、及时反馈、及时评价,使项目不断滚动,不断发展。利用“学科资源中心”网站,开辟教师专业化论坛,实现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打造一批“学习型学校”、“学习型专家”、“学习型教师”,实现教师专业化共同成长。
6.优化保障体系:筹措足够的课题实验与研究经费,专项用于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为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各中小学要根据实际需要订购课题相关的指导教材。
丰南区课题组
1 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
一直以来,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很小,原因在于研究类职位对学生的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高,而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却无法满足本行业的要求。造成这样问题的原因很多,除实验条件限制等客观因素外,实验课设置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2]。实验教学过多依赖于理论课,实验内容多以验证性为主;实验课门数过多,各课程之间衔接性差。实验的设置多为单元操作,各实验项目互相独立,所开的实验基本上都是经典实验,缺乏新颖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按部就班操作实验步骤,学生不需要主动思考实验内容,参与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不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生物工程的知识与技术。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验室只在固定的时间开放,按照固定实验内容进行,使得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3]。
2“项目化”改革的意义
项目教学法,是以行动为导向,工作任务为中心,依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将专业课的实验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的训练项目,使人才培养能力目标得以实现[4]。项目教学法是将传统的学科知识内容转化为“教学项目”,围绕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5]。项目化课程对学生成长的评价主要有:对学生知识能力、专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评价三方面[6]。项目化实验教学改革是对原有实验教学方法和组织形成的彻底改变,突破了现有实验教学理念,项目化教学“以学生为本、以项目为中心”,学生在团队环境下进行探究性的学习[7]。实施“项目化”实验教学可以实现:
(1)学生实践能力的系统化。在“项目化”体系下的实验教学,不再是原来的“体验式”实验教学,而是教师指导、学生实施的“研究式”实验教学新方式,学生全程“自行准备”、“自主设计”、“自我管理”,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
(2)教师指导责任的具体化。在学生实践训练过程中,指导教师是第一责任人,并且是全过程的责任人,职责清晰,目标明确。通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阶段性,掌握教师指导进展,实现了教学责任的具体化。
(3)实验教学结果的实用化。实验教学的项目来源于教师科研,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项目设计,将教学过程中取得的实验数据作为教师科研工作的重要补充。保持实验项目动态调整,一方面可以有效调动教师参与“项目化”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教师的科研项目,解决部分实验耗材的经费开支,实现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良性互动。
3“项目化”改革在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中的应用
综合性实验教学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专业各个课程知识,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来设计和操作实验,是综合训练学生实验技能的一种综合性实验。在综合实验中,学生查阅资料,进行独立的实验思考与设计,独立进行实验操作。通过专业综合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得生物工程专业实验体系的建设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8,9,10]。
为了培养我校生物工程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设计开设96学时的《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以“项目化”进行教学,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实验系统地关联起来,使学生对本专业的上游技术、下游技术以及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菌种选育等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训练,并进一步熟悉一些关键的操作,对微生物的生长发酵和产品的分离等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格的科学作风,使学生初步具备从事生物工程产品的生产和新产品开发的能力。通过大型综合大实验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1 明确综合实验教学目标
《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是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而设置的,根据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工作任务”作为“行为导向”,学生成为主体作用教学的主体。没有学生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将不能进行,实验前学生就需要明确要做什么。因此,我们给学生下放任务书,在实验中逐步给出学生各个工作单元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引领学生参与到对实验的思考和创新中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是教学能否保质保量进行的关键。因此,在设计项目化教学的中,我们以微生物发酵产品为主线,从微生物的筛选到发酵过程控制;从产物的提取到定量分析,尽可能突出各个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技能,包括项目实施过程的可能遇到的问题。实验循序渐进,可操作,易掌握。
3.2 编写实验教学大纲
原有的实验教学大纲是分课程独立设置实验项目,并且同一课程中的实验项目是独立的单元操作,彼此关联度不高。在“项目化”实验教学改革中,《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的连续化。由于现有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是实验项目是独立的单元操作,因此,要对《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实验教学大纲进行系统化重新编写。
明确实验项目所必须包括的从菌种选育到微生物反应过程的优化与放大、生物分离与提取以及定量分析四部分的单元操作,所选单元操作要具备代表性,以点带面;设置多项项目实施过程的可选单元操作,所选的项目具有针对性和综合性。基本操作方式如下:1教师申报实验项目,简要说明项目实施内容;2专家组评审,确定实验项目;3教师制订项目实施方案,制订具体考核细则;4专家组评审,形成实验教学大纲。
3.3 综合实验教学的过程管理及教学效果评价
“项目化”实验教学改革的突破在于教师指导学生实验的随机化,我校实施的综合实验教学是学生收到教学项目任务书后,在本学年内,学生自主安排实验时间,单人或多人合作配制药品完成实验。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管理难度增大,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保障。为确保《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安全有序的进行,我们制定了如下管理制度:1制订总体运行方案;2实验资源使用制度;3实验指导登记制度;4质量评估回避制度;5实验运行抽查制度;6目标管理成绩评价制度。
传统的考核方式已不再适用“项目化”教学的要求,必须同时进行改变。“项目化”教学应注重实验过程的评价,应侧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按照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重新确定学生的成绩评定标准:1职业素养:10%;2实验过程操作:30%;3综合应用能力:30%;4理论素养:30%。职业素质主要根据学生出勤、纪律等而定。实验过程操作则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规范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效果。综合应用能力考核是指在项目学习结束后学生以报告形式总结归纳所学知识,集中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理论素养考核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进行,以课程所学应知应会的知识为主,兼顾生物工程专业实验的要求,集中考察学生对实验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4 教学效果与体会
《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采用新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实验过程中学生根据所选项目,自主收集资料,自定实验计划,独立自主的完成实验内容,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项目化改革后,我们对嘉兴学院生物工程专业12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问卷显示,82.1%的学生喜欢项目化教学方式,相比男生(74%),女生(89.7%)更喜欢项目化教学方式;60%的学生认为,开展项目化教学后,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
学生的实验项目是由指导教师选定,可以结合教师的在研项目进行开展。学生在完成自己综合实验训练的同时,为教师在研项目提供前期工作基础。每个教师指导多名学生,同一个项目可采用多种方法研究,从而可以对比不同实验方案的优缺点,为教师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摘要:当今的社会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师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生物工程专业是综合性、实验性很强的专业,须调动各种因素来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本文分析了当前高院对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结合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方式进行生物专业综合实验的实施方案,意在为高校生物工程相关专业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生物工程,综合实验
参考文献
[1]项俊,方元平,钟玉林,等.地方院校生物科学专业综合实验体系的探索[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2013,3(3):57-59.
[2]张祥胜,许德军.地方院校发酵工程实验课改革与实践体会[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4):124-127.
[3]刘梅芳.生物科学大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5(8):72-74.
[4]路文娟.高职类课程项目化设计[J].科教导刊,2014,2(2):154,197.
[5]叶春苗.项目教学在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7):20-21.
[6]董丽辉,范三微.《生物制药设备实验》项目化课程教学中学生评价方法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4,13(5):184-185.
[7]李妍.项目化教学在嵌入式系统实践课程中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2,15(5):27-29.
[8]李大力.基于建构主义的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3(3):109-112.
[9]靳挺,武玉学,张丽靖.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6):70-71.
关键词 药物分析实验 综合性实验 阿司匹林 含量测定
药物分析课程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医学院药学系药学专业的学位课程,该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极强,药物分析实验课程是药物分析理论课的补充和完善,理论课和实验课的相互结合,构成了完整的学科内容,而且两者在学科中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根据目前我院药学专业的教学计划,药物分析实验课是1.5学分(共48学时),课程的具体安排是:每周4~6学时,共有9项实验,首先介绍一下9项实验内容的基本特点:
在目前所安排的实验内容中,绝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具体做法如下:根据国家标准对具有代表性的某一市售药品的某一方面进行质量分析,教辅人员准备好药品、试剂和测定所需的所有仪器,学生们根据实验讲义上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最后根据实验结果依据国家标准,判断该药品是否符合格。每一次实验课均是采用这样一套程序进行课堂教学的。通过在近十届学生身上的探索,我们发现这种训练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即所有的方法、试剂均是事先已经准备好的,不需要学生们动脑、动手,学生们只要照本宣科就行;而且只有单一的验证性实验训练,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抑制。所以自2003年起我们就在药物分析实验课程中拿出1/4左右的学时(约14学时),建立了一个综合性的实验项目,所谓综合性实验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从测定方法的查阅到试剂、仪器的准备再到实验操作,最后对测定结果的评判均是由学生们自主设计完成的;(2)实验指导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起到了引领和评判的作用,对于一些重点、难点作适当的点评。因此通过该实验项目的训练,一方面巩固了学生们以前学过的一些基本操作,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药学专业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1 实验课程改革的基本状况
该综合性实验项目一共分为三步进行:首先,在上完药物分析理论课第六章《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后,布置综合性实验项目题目——《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综述),要求学生们根据书本上已经学过的一些基本知识,上有关的专业文献检索网站,收集有关阿司匹林含量分析的研究论文,通过认真研读,写出一篇关于阿司匹林原料药和制剂,体内、体外含量测定方法的综述(4学时),并交实验指导教师批阅、打分。
其次,根据各自的综述,每位同学介绍一种含量测定的方法和计算公式,由学生们分别做好ppt后到实验课堂上讲解,指导教师对每一种难度不同的方法作适当的点评(4学时),并根据学生们讲解的情况打分。
最后,让学生们根据自己查阅到的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含量测定方法和硫酸标准溶液标定的方法,列出实验考查所需的药品、化学试剂、玻璃仪器清单,由教辅人员分别准备,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验考查(6学时)。
实验考查的主要内容有两部分: 0.05mol/L硫酸标准溶液的标定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含量测定,两者均采用法定方法测定。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对照国家药品标准的要求,对该药品的质量作出最终评价。
综合性实验项目考核成绩占全部实验成绩的40%,其中综述撰写10%、讲评5%、实验操作25%。
2 实验课程改革的成果
(1)通过撰写综述,使学生们基本熟悉了专业文献的查阅方法,掌握了除书本知识以外大量的有关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初步掌握了某一专题研究综述的撰写方法和要求;
(2)通过实验指导老师的认真修改、评阅,尽管此时撰写的综述要求与毕业论文中的相比会略低一些,但是学生们通过这次实战练习,对日后的综述撰写有了较深的感性认识;
(3)通过由每位学生讲解自己综述中的某一具体方法,然后再由实验指导老师对该方法进行点评,使学生们掌握了不同方法的原理、测定方法和计算公式,进一步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此外也锻炼了部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论文答辩作准备;
(4)由于每组学生查到的方法可能各不相同,所以要求他们分别列出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清单,不像以前的实验那样,所有的仪器和试剂都是一样的,既没有个性也显现不出各自的优势;此外所分析的药品就是市售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因此可以肯定这是合格的药品,如果学生们的分析结果得出的是不合格的话,就能说明学生们的实验基本操作还是不过关的,这样又可以以此为例教育学生,即如果此时是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出现明明是合格的药品被判为不合格,这将会导致企业的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失,反之,患者的用药安全也会遭到严重的威胁,这一点也使学生们真切感到这样的实验操作更像是在实际工作状态,这也是学生们普遍感到受益的地方。
(5)实验过程中指导老师不断地巡视,记录每位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对于不规范的地方在实验结束后统一讲解,最后根据各个部分的得分情况,给出每位学生的综合性实验成绩。
3 实验课程改革的不足
3.1 药品问题
目前实验考查使用的药品是市售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制剂),这明显存在着品种比较单一的问题,如果有另外一种化学原料药的话,那么一部分学生可以做原料药分析,另一部分做制剂分析,这样不但有较为全面的训练,而且也可避免相互之间的打探。但是由于我国国情所限,我们无法得到原料药,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3.2 仪器问题
某些时候通过多年的人脉积累是可以搞到一些化学原料药的,但是此时可能又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即可能得到的原料药不是用容量分析方法来控制质量而是用仪器分析方法(例HPLC仪),那么目前我院实验中心的仪器数量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们自主实验的要求的,这又限制了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可选范围,造成了另外一种缺陷。
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目前只能先做第一步,即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实验项目,以后等条件成熟后再作进一步的改进和深化。
4 实验课程改革的体会
汶河小学 杨勇
一、预期学习结果
1.知道什么是模拟实验,什么是对比实验。2.知道并重视对比实验中的公平原则。3.能设计一些简单的对比实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识别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难点:如何控制对比实验中的不变量。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手电筒、地球仪、烧杯、方糖、筷子、热水、实验纪录、温度计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通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课学习,我们进行了很多实验,我们发现实验是人们认识自然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
(二)认识模拟实验
1.还记得模拟昼夜的形成,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吗? 2.请一名同学演示实验的过程。
3.师:在这个实验中,地球仪代表的是什么?(地球)手电筒代表的实什么?(太阳)转动地球仪代表什么?(地球的自转)生回答。
4.师小结:我们把像这样对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进行模拟的实验,称为模拟实验。
5.想一想,从三年级到现在,我们做过哪些模拟实验? 生回忆:
(模拟雨的形成,模拟火山爆发,模拟水的毛细现象)
(三)认识对比实验
1.师:刚才有的同学说的模拟雨的形成、模拟火山爆发、模拟水的毛细现象等这几个是模拟实验,还有一些就不是,如: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我们把这类实验叫做对比实验,它是运用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
2.今天我们再做来做个对比实验,体会下对比实验中条件与实验结果的关系。3.进行“糖的溶解于什么条件有关”的对比实验。(1)提出问题:糖的溶解于什么条件有关。(2)学生假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假设有:糖的溶解可能于搅拌有关;糖的溶解可能于水的温度有关)
(3)小组讨论:打算如何开展实验,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4)交流实验的步骤与注意事项,教师相机点拨。
(教师强调:实验要遵循公平原则,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变量,对于不变量要控制好,如搅拌的力度,搅拌的大小,水的深度,搅拌器的垂直状况等。)(5)分组实验,填写实验纪录。(6)汇报交流。
(重点:实验是怎么开展的,其中有没有控制好不变量,实验的结果与变量有什么关系。)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实验可以分成哪两大类?(模拟实验,对比实验)在做对比实验时,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教学反思
六、参考资料
1.《小学课课程标准》
(一)教育综合改革重点试验项目。
聚焦素质教育战略主题,围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以率先转变教育发展模式、率先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率先扩大教育开放、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为主线,建立上海与中央有关部门合作机制、长江三角洲联动机制、市与区县和高等学校互动机制,在若干关键领域实施教育综合改革试验。
1、优化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资源配置试验。着力强化政府的教育公共服务职能,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并完善教育公共财政制度,推进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化,促进中小学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合理流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扩散和共享,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2、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试验。转变应试教育倾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中小学生“减负”有效机制,深化各级各类学校课程教材和教学模式改革,凸显各学科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促进创新人才成长。
3、改革招生考试制度试验。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推进素质教育,健全现代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综合评价机制,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形成多样化、可选择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招生考试新制度。
4、促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多样发展试验。促进高中特色多样化,培养具有个性特长的合格学生。鼓励高中办出特色,在若干高中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实验项目,建立高中与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加强对高中生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探索综合高中发展的新机制,促进普职渗透。
5、建立高等学校分类指导服务体系试验。引导高等学校准确定位、错位竞争,走创新型、开放型、特色型、服务型发展之路。制定上海高等学校发展定位规划,建立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分类评估标准,对不同类型高等学校实施分类管理、服务、支持政策。
6、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试验。率先建立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促进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教育的衔接融合,建立“学分银行”,实施学分互认;健全管理协调体制,完善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发展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新机制。
7、促进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试验。整体规划民办教育事业发展,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建立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教育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完善公共资源支持民办学校发展的机制,支持若干示范性民办高等学校建设,实施民办学校教师、管理者培训资助计划,健全监管体系,规范办学秩序,促进民办学校规范和特色办学。
8、扩大教育对外开放试验。把上海建成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城市,提升上海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建立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新机制,探索引进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新模式,创新吸引和服务留学生的各项政策,建立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机制,完善鼓励上海教育走向国际的政策。
9、完善非本市户籍常住人口教育保障机制试验。适应非本市户籍常住人口增长趋势,保障各类群体学有所教。非本市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以公办学校接纳为主,全面实行免费教育。探索建立与居住证制度相适应、体现各级各类教育特点、公办和民办学校共同参与的非本市户籍常住人口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就学制度。
10、探索区域教育协作新机制试验。充分发挥上海对外开放的优势,探索区域教育合作的新形式、新模式、新途径。推动长江三角洲共同建立都市圈教育联动发展新机制,完善上海教育服务长江流域、服务支援中西部地区、服务全国的可持续机制,促进上海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和合作。
(二)重点发展项目。
围绕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任务,启动建设一批对学生终身发展和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重点发展项目。
1、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建设工程。适应城市化发展和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变化的趋势,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基础教育整体水平。
加快郊区幼儿园、中小学建设。在郊区、大型居住区等教育资源不足地区,新建400所幼儿园、150所小学和120所初中,迁建或新建10所左右优质高中及分校,基本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合理布局。
加强郊区、大型居住区新建学校的内涵建设和管理。强化优质学校对口支援工作,探索集团式发展,完善委托管理,切实保障郊区和新建学校办学质量。
实施上海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重点对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2万名初级职称教师和新进教师进行全员、分层培训。组织名校长、名师下乡为郊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专业指导。设立郊区学校特聘教师岗位,每年招聘一批退休高级教师或城区骨干教师赴郊区任教。
提升城乡幼儿园、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按照幼儿园、中小学建设“05”和“04”标准,加快对有条件而未达标学校的升级改造,使新建学校全部达标。在有条件的学校推进小班化教育,并同步实施教室和教学设施配套改造。以推进教育信息化为基础,整体提高中小学校设施设备和教师配备标准,为学生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改善民族学校、民族班的教育教学条件,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健康发展。
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提高学校的综合防灾能力,使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火灾、洪灾等相关防护综合灾害安全标准,成为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2、职业教育示范校和能力建设工程。围绕产业升级需求和高水平特色职业学校的建设目标,重点加强一批职业院校建设,打造一批现代化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更好地培养适应上海产业发展要求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
实施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全面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力争三分之一以上职业学校达到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学校水平;实施示范性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重点建设若干所国家级示范性和市级特色型高等职业院校。
加强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培养重点基地建设。根据上海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建设30个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200个高职专业,重点建设若干与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相匹配、优质资源共享的现代化实验实训基地,实现教学、科研、技能鉴定、社会服务功能的整合。
深化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建设10个行业性、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健全中高职院校之间、学校企业之间实验实训等资源共享机制,完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协作机制。
3、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工程。深入实施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工程(“085工程”),以高水平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为基础,以领军人才培养为重点,建设高水平和特色大学,增强高等教育卓越发展能力。
实施高水平大学和特色高等学校建设。重点实施“211工程”、“985工程”、“985”创新平台等国家建设项目,推进世界一流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推动市属高等学校与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紧密联系,实施特色院校重点共建计划,使市属高等学校成为行业内高水平学校。
实施一流学科建设计划。按照扶需、扶特、扶强的原则,重点建设20个学科,努力冲击国际一流水平;重点建设200个学科,使之逐步成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学科。
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建设计划。加大专业和课程建设力度,重点建设100个学位点、60个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300个本科专业;开发和培育优质教学资源,每年遴选资助一批精品课程、优秀教材,重点建设10个实验教学中心及若干个示范实习基地。支持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流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4、高等学校知识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围绕国家战略和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的目标,依托高等学校优势学科,整合各方面资源,建设一批资源共享、开放合作的知识服务平台,提升上海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的知识服务能力。
建设若干高新技术产学研合作开发中心。聚焦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高等学校与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联合建设相应产学研合作开发中心,围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进行攻关,推进研究开发—实验教学—实习培训一体化,围绕新兴产业发展培养人才,发挥高等学校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创新和支撑作用。
建设若干知识服务中心。聚焦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建设若干知识服务中心,研究相关服务产业发展中提出的重大理论、技术、实践问题,推动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
建设若干高级战略研究中心。汇集国内外高层次人才资源,重点建设若干高水平的战略研究咨询机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提供高层次的战略咨询,成为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智库。
5、教师专业发展工程。以提升教师育德能力、创新精神、专业素质和研究能力为重点,推动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造就一批名师、名校长。
实施教师育德能力提升计划。建立覆盖中小学各学科、各学段的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构建教师人文素养培育资源平台,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项目,开展高校中青年“海归”教师国情教育。建立德育教师专业化培养制度,建设优秀德育教师工作室和境内外研修基地,实施德育中青年教师“阳光计划”培养项目。建立健全符合德育教师队伍特点的评价、激励机制,吸引、鼓励学科专家、社会优秀人才加入德育工作者队伍。
建设基础教育教师和校长研修基地。完善市、区县、学校三级教师培训网络,创新教师终身学习进修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本市若干高水平大学、教育培训机构和境外建设校长、骨干教师研修基地,培养一批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名师、名校长。完善师资培训机构的教师教育发展功能,加强区县教师进修学院建设。设立特殊教育、民族教育、艺术教育等专门类教师研修基地。
实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实训能力提升计划。构建中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体系,建立若干培训实践基地。建立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制度和社会实践制度,保证教师至少每三年参加一次专业培训和到企业进行一次挂职锻炼。
实施高等学校骨干和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依托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大创新项目,深入推进“东方学者”等人才培养引进计划;设立专项资金,资助优秀青年教师赴国内外一流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和大型企业,师从一流学者专家,开展访学和研修。
6、教育国际化重点建设工程。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提升上海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吸引力。
建设高水平中外合作学校。在教育部指导下,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推动上海高等学校与世界名校合作,有关地区、部门积极参与,运用新机制合作建设若干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
加强留学生教育特色精品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依托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力量,重点组织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留学生教育专业和课程,研究开发多语种、跨学科的“当代中国研究”课程,增强上海留学生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整合上海国际教育服务机构的功能,完善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体系,为留学生教育、国际教育资源引进、国际教育投资培训等提供高质量服务。
实施高等学校学生海外游学实习计划。设立大学生海外游学专项资金,每年资助本市2%的普通高校在校生到海外著名大学、跨国企业、国际组织游学、实习和见习。
7、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提升、整合各类教育信息化学习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打造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构建21世纪城市泛在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
建设“上海学习网”。融合各类学习网站、学习的平台和学习资源,为市民提供在线学习、全网智能搜索、个性化学习推荐、终身学习档案等全方位、个性化的终身学习服务,使市民通过互联网、移动电话、IPTV、数字电视、卫星等多个渠道快速访问学习资源,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泛在学习需求。
推进上海数字化学习资源网络建设。充分利用全社会教育资源,建设内容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学习素材、教学课件、网络课程等数字化学习资源网络。由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行业分别建设专业性公共教育网络资源库,鼓励社会积极参与教育资源网络建设,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学生课外学习、市民终身学习提供丰富的多媒体信息资源。
加强上海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支持泛在学习的电信级数据存储和数据流通中心,系统提供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信息监控,完善教育资源和软件的质量评测。建立一支经验丰富、高素质的技术服务队伍,形成市、区县、学校的三级服务体系和保障机制。
8、市民终身学习促进工程。提升和整合各类教育学习资源,优化市民终身学习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为市民提供便捷、丰富、可选择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
完善市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建设18个区县社区学院,继续推进街道乡镇成人学校和社区学校标准化建设,建设3000个标准化居(村)委居民学习点,完善全民终身学习三级学校网络,形成教育进社区、学习到家门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
建设上海开放大学。以上海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为基础,逐步整合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学院、高等学校网络学院、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等教育资源,构建上海开放大学。在现有终身教育资源库的基础上,再集中开发1万门网络学习课件、1000门终身教育特色课程。
建设进城务工人员技能文化培训网络。设立政府资助、企业参与的免费技能培训点,增强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作技能和岗位竞争力。设立专项奖励和资助资金,鼓励进城务工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文化学习和技能培训。开发一批供进城务工人员学习的课程教材和网络教学课件,建设一支以教师、技术人员志愿者为主体的教师队伍。
加强老年教育建设。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需要,推进市、区县老年教育机构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和更好的学习交流环境。改善市老年大学教育设施,提高学校信息化水平。探索建设若干所养教结合的老年教育中心。
9、学生实践和创新基地建设工程。统筹布局全市青少年实践活动基地,充分开发整合全社会育人资源,为学生提供便捷、多样、优质的德育实践和创新活动资源。
建设校外教育实践活动基地。全面提升现有校外教育基地的功能和质量,打造校外实践活动精品。建成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学生艺术团体。推进社区和乡镇未成年人文化设施建设,拓展社区和乡镇文化活动中心青少年教育功能。在中小学建立一批向社区开放的学生素质教育综合基地。改建扩建20 个示范性职业体验基地、10个示范性学农教育基地。建设100个校外教育活动示范基地和100个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全面实施未成年人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场馆基地活动“一卡通”信息管理。
建设学生创新实验室。实施中小学实验室改造计划,建设现代化、多样性的实验室,逐步改变中小学实验室单纯以做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功能,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施探究性实验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建设若干个区域性中小学生创新实验室和50所高中专题创新实验室,为具有创新兴趣和创新潜质的学生搭建多样化的创新实践体验平台。建立网上虚拟实验室,吸引更多青少年参加快捷、灵活、信息量广、互动性强的创新实践活动。
10、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全面贯彻“健康第一”思想,促进医教、体教结合,增强学校体育卫生的保障能力,促进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实施学校卫生条件标准化建设。充分利用地区医疗资源为学校提供医疗服务,在若干高等学校周边或校内布局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每一所寄宿制中学建设具有医疗资质的卫生室,在初中以下学校和幼托机构建设现代化保健室,实现“一校一医”。健全中小学营养午餐配送体系,推进学生专用餐厅建设。
加强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制定全市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标准,保障每所新建学校都建有标准化的体育场馆,重点建设一批学校与区县、社会共建共享的体育场馆,保证每个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掌握1-2项运动技能,鼓励所有学生学会游泳。推进体教结合,建设一批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中小学“二线”运动队及体育传统校,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体育竞技后备人才队伍。
2012年3月,县教体局审查确立了七所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实验项目学校,正式开始了我县中小学教学模式创新改革艰难的探索。2012年5月25日以“广德县中小学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实验项目学校”的实验工作为基础,县教体局制订了《广德县中小学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实施方案》上报省教育厅申请立项,被批准为“安徽省基础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11月7日县教体局同时下发《广德县中小学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实施方案》和《广德县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革实施方案》,把全县中小学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实验和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了我县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的方向,理清了我县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思路,确定了推进实施的步骤。三年过去了,七所项目学校的实验探索工作已进入收官阶段。我们要求各项目学校整理好资料并作认真的总结,六月初县教体局组织人力对项目学校的实验工作做了全面的调研和考核,现在把我县项目学校的实验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开展教学改革实验的背景
国际国内形势。国际上,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本国的教育与国家发展都作了重新的审视,更加清醒的认识的发展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发起了新一轮 的教育改革。这次教育改革是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着力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在课程革新的基础上,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施全人教育,提高人的素质。顺应国际教育改革的潮流,我国也起动了中小学课程改革。到2012年,我国新课程改革已经有十年时间,取得了显著成效,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出现了很多问题,改革到了深水区。伴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我国一些中小学在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方面做了一些艰难的探索,出现了一些有一定影响的新模式,从“洋思”到“东庐”,从“杜郎口”“昌乐二中”到名噪一时的“九大范式”,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理念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他们的课堂实践也让更多的中小学教师看到了不同于“灌输式”的鲜活课堂,看到了改变僵化的传统课堂的路径和希望。2010年前后,国家教育部组织人力对课程标准进行重新修订。同时组织人力规划我国考试和招生制度的改革。2011年前后,广西、广东、山西、山东等省很多地市制定了区域性的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并强力推进,我省五河县率先区域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宁国市也于2011年秋季开始了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工作,安排时间三年。这时全国的课堂教学改革的试点校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已成星火燎原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广德中小学教学改革到底如何进行?经过认真的思考,我们放弃了强制性全面推进全县教学改革的想法,确定的指导思想为: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学习和 借鉴杜郎口、洋思、东庐等中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目标,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建立符合本县实际的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模式;以鼓励实验,抓点促面,逐步推广为原则,努力推进我县教学改革实验工作,带动教育教学工作整体创新改革,全面提升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改革实验的目标、内容
实验目标:以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实验项目建设为抓手,抓好实验项目学校的创新改革实验工作,用三年时间探索建立符合实验项目学校实际的、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抓好实验项目学校建设的同时,不断向全县中小学推广实验项目学校成功的经验,促进全县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改革,真正落实有效教学的理念,全面提升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实验内容:
1、认真学习研究杜郎口、洋思、东庐中学、铜都双语学校等成功的教育教学管理及课堂教学模式,汲取成功的经验,学习先进的方法,结合本县中小学校实际,制定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实验实施方案,并积极开展实验工作,探索建立符合校情的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
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真正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度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组织、指导作用,造就活跃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3、学习借鉴杜郎口、洋思等中学先进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在教学、管理、生活的各个层面渗透创新改革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良好校风和学风的形成。
4、在创新改革实验不断实施的同时,完善学校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及各种考评方案,推动创新改革实验工作顺利进行
三、实验步骤和过程:
1、组织申报:2012年2月28日,广德县教体局下发广教体办[2012]22号文件,印发《广德县中小学“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实验”项目建设实施方案》,鼓励我县各中小学校申报“实验项目”。
2、评价确定实验学校:在学校自愿申报的基础上,县教体局经过严格的审查,于2012年3月31日发文确定柏垫中小学、邱村中小学、东亭中学、兴华小学和桃李园学校为“广德县中小学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实验项目学校”。
3、组织项目实施:2012年3月下旬启动实施实验项目。具体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3月至4月,要求各实验项目学校组织学习和考察,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论,提高教师的素质,努力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专业素养;组织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到外地先进学校考察,汲取成功经验完善 创新改革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各实验项目学校组织实施创新改革实验方案,并及时总结实验工作(每学期一次),调整方案,制定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考评办法,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县教研室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调研活动,每学年组织开展一次现场交流大会,每年组织一次实验工作考核并把考核情况总结反馈给项目学校。
第三阶段,2015年5月,对实验工作进行总结,收集实验成果,撰写实验报告。县教体局组织考核评估。8月教体局召开大会,向全县中小学推广成功经验。
四、实验取得的经验和成果
1.学校主要领导对实验工作认识到位,重视教学模式改革实验工作,是实验工作能够顺利推进的前提。七所实验学校校长都亲自担任领导组组长。实验推进的过程中各校十分重视向县内外、省内外先进学校学习,多数校长亲自带队学习榜样学校的先进经验,并亲自向学校教师作动员报告。有的学校校长还亲自对实验班的教师作培训讲座。三年的实验探索各校都遇到了很多困难和困惑,但各实验学校领导表现出坚定的信心,坚决支持改革实验,在人力和财力各方面给予实验工作以倾斜,保证了实验工作顺利推进。如:柏垫小学郭志启校长,三年来实验班的教师几乎都考进城了,但是他动员了更多的教师参加了实验工作。邱村中学的骆观堂校长,在学校先期进行的 实验改革工作遭遇失败的情况下仍然态度坚决的高举创新改革的旗臶,团结一班人重新启动七年级的教学模式改革实验。
实验学校的领导不断反思总结,实验工作的思路在不断调整,使得实验工作更加注重实效。柏垫中学徐寿友校长亲自为学校的实验工作做顶层设计,一直下沉在实验工作中,与实验班教师一道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及时总结取得的经验。他还带头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亲自培训实验教师,并为学校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实验工作做了周到系统的安排,确保实验工作稳步的向前推进。桃李园学校的彭强校长和劳维喜校长亲自带领班子相关成员,学习相关教学模式和先进理论,亲自设计学校的实验方案,参与相关教学实践活动,制定相关保障性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工作顺利开展。东亭中学胡锦喜校长、柏垫小学郭志启校长、邱村中学王荷富主任亲自代实验班的课,直接参与实验活动,做到随时掌握实验工作动向。邱村中学骆观堂校长、邱村小学叶朝东校长坚持经常到实验班课听课,并在学校管理及制度层面旗臶鲜明的给予实验工作以倾斜。兴华小学周斌校长亲自担任课堂教学考评组评委,直接参与集体备课和教学考评活动。
各项目学校不仅仅追求模式的“形似”,在实验的中期开始对前期的教学改革进行反思,逐渐的摈弃那些形式化的无效的做法,更加注重实效。各校注意找准突破点,使得实验工作能够向纵深推进。如:邱村中学以团队建设和学生的合作学习为重点,工作做得很是在细致,取得了成效。柏垫小学在学习环节上抓预习和分层作业,对一年级着重抓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兴华小学舍弃过去的实验,根据学校实际重新调整了改革的思路,重点抓教师的备课和对课堂教学的考评,着力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路径,促使教师研究解决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努力做到“堂堂清”。
各校都制定了相关制度和鼓励实验工作的措施,保障和促进了教学改革实验工作的开展。
2.多数实验教师积极性高、信心足,专业素质得以提高。三年的教学改革实验,多数参与实验工作的教师,工作十分的繁重,遇到了这样和那样的阻力和困难,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有过疑虑和彷徨。但是,绝大多数教师没有退缩,他们义无反顾地探索着,实践着,涌现出一批能熟练的运用新的理念组织课堂教学的新型教师,这些教师在广德县第一节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脱颖而出,展现出他们的风采。我们在多次的调研接触中,感受到各校实验教师有着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对教学改革实验工作满怀信心。他们在教学改革中艰难的探索,在探索中提高了专业素养和能力,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新的理念且能在教学中践行新理念的新型教师。
3.县教研室和各科教研员的组织指导,为推进教学改革实验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县教研室按照《广德县中小学“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实验”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每学期分组到 各实验项目学校做专题调研;每年进行一次考核评估,并把评估情况及时地向实验项目学校进行反馈;分别在兴华小学、柏垫中小学、东亭中学和桃李园学校组织综合性的现场经验交流会五场;牵头组织到铜陵、安吉、宁国等地考察学习三次;组织开展相关学科观摩研讨活动十余次。各科教研员都努力学习相关的理论和先进的经验,掌握最新的教学改革动向,并深入实验课堂和一线教师一道研讨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2014年下半年,全体教研员到邱村中学开展专项视导活动达三个月之久,和学校领导及实验教师一道诊断问题,探求改进实验工作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和途径。
4.教体局领导重视和支持,是教学改革实验顺利推进的保障。县教体局成立了以程建中局长为组长的实验工作领导组,分管局长裴智海同志担任领导组副组长。在他们的关心支持下,县教体局不仅在经费上给予支持,还一直关注实验工作的全过程。从实验方案的出台,到项目学校的确定;从先期的教研员和学校骨干教师的外出学习考察,到后期的交流总结;从教研室的相关工作安排,到各实验学校的实验工作动向,只要是有关教学改革实验工作方面的事,局领导都十分重视,给予关心、指导和支持。裴局长还亲自带领教研员到铜都双语学校考察学习,亲自参加各种观摩研讨和交流活动,亲自到实验教师课堂了解工作推进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困难。正是因为教体局主要领导的高度的重视和坚决的支持,我们县的教学模式创 新改革实验工作才排除了种种质疑和重重的阻力得以顺利的推进。
5.经过三年的艰苦探索,各校的教学模式基本成型。桃李园学校初中部在铜都学校培训指导下,最早确立了自己 “导学一体,主体探究”的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或者称之为“学案导学,以学定教”的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流程规范为“定向自研,合作交流,展示质疑,达标检测”四个环节。东亭中学在借鉴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确定了导学流程,尝试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订完善,形成了“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反馈”五大环节教学模式(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五门学科的自研自探、合作探究两个环节在课前完成,其余学科的五个环节都当堂完成)。柏垫中学探索确定的教学模式为“四度五环”大课堂模式。“四度”即自主度、参与度、有效度、情趣度。“五环”即任务、独学、合作、展示、释疑。邱村中学吸取第一年分学科实验失败的教训,2013年开始在七年级尝试“五步课堂、自主学习、训练必备”为指导思想教学模式建构实践,到2014年9月确定了“构建四环课堂,达成四力目标”(四环:定向自研、合作探究、展示质疑、达标检测;四力:自研力、合作力、战士力、学习力)的课改模式。柏垫小学一直尝试建立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改实践基础上,提炼生成了“自主 预习——合作交流——汇报展示——巩固延伸”四环节教学模式。邱村小学探索的模式是“预习导航—探究解疑—分享成果——练习提升”四步学导法,它以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基础引进了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教学模式的若干元素,有着自己的特色。兴华小学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学校特色和内涵的教学模式即“目标导学 合作助学 检测促学”。桃李园学校小学部的模式形成有一个不断建构、充实、完善的过程,它以“同桌互说”和“小团队建设”为基本要素,逐步充实形成了以“主动自学、全员参与、小组互助”为特色的“全员全程参与式”教学改革模式。
总体上看,各项目学校的实验工作都是按预定的方案推进,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课堂上和学校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气象。
6.学生积极性高,欢迎和支持教学改革,综合素质得以提升。教学模式创新改革最受益的是学生,因此,从我们多次调研座谈、问卷掌握的情况来看,我们实验班的学生普遍喜欢这样的课堂,喜爱这样的学习方式。新的课堂,学生少了许多的压抑和羁绊,焕发了从未有过的活力,闪烁着孩子们的智慧。三年下来,学生的素养有普遍的提升,具体体现在:学习习惯得到较好培养(如好的自习习惯、阅读习惯,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等等);学习兴趣普遍增强,学习热情普遍高涨;听说读写及预习、复习等能力都有所提高; 行为习惯等都有所改变,许多厌学且难以管理的学生逐渐有了转变。
7.教学成绩稳中有升。我们所处时代正处于转型期,各种改革的新潮在涌动,但是,沉淀在民族意识深处的传统意识不是一下子能改变的。目前,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对于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仍然是最关注的,因此,我们的教学模式改革不能不顾忌教学成绩。可喜的是三年来,各项目学校的实验班,不仅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意识明显增强,综合素质有所提高,而且在多次文化课检测中的成绩都还不错,多数是稳中有升。其中东亭中学各年级成绩提升得最明显,已经位列农村学校中游水平,摆脱了倒数前两名的窘境。事实证明,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全体学生的整体成绩的提升是明显的,有利于消除低分率,提高合格率。
8.一些学校自发跟进,主动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实验,如:流洞中学、花鼓学校和新杭中学。实验学校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互相鼓励已成为常态。
五、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原因分析
1.一些实验教师的观念意识尚未彻底改变,直接影响实验工作的推进。从传统的课堂到新的课堂,改变的不仅仅是形式,更是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做彻底的改变。否则,改革实验表面上热热闹闹最终会流于形式。因为受到潜在的旧的观念的制约,有的课堂教师控制的痕迹很浓,学生的发言略有不畅教 师就要讲解。还有的教师受应试思想影响大,教学完全以知识和训练(技能)立意,过于功利,追求的不是真正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生命课堂,大量的时间是对学生进行练习训练。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思想观念的转变都是有一个过程的,一般是渐变的,所以,教师很难一下彻底改变;即使是理性认识有了改变,但深入骨髓的潜意识是难以很快改变的,而且,人的行为很多时候受潜意识影响很大。二是一些学校限于经费的困难对教师外出到先进学校现场考察学习重视不够,派出教师少,安排学习归来的教师二次培训。又因为外出学习的教师认识水平、理解能力有限,不能够把握先进学校课改精神的实质和关键做法,所以,培训效果不理想。实际上,到先进学校的考察学习,不仅是理性上的学习,其实感性上的触动更为重要。情感上被感动,转变观念会更快。三是有些教师专业素质不高,采用什么方法教学效果都不是太好,再加上这些教师对新的教学模式理解的偏差,不能组织、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学效果反而更差。四是有些被迫参加教学改革的教师故意扭曲地执行学校的要求,不好好地组织学生学习,不适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管控、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果教学效果很差,他却说是新的教学模式不好。
2.对实验班考试成绩的担忧,使得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放不开思想包袱,束缚了手脚。实验班学生最突出的成果是综合素质的提高,而现在的考试仅仅是纸笔形式的书面检测,难以 考查学生的素质。因此,实验学校领导实验班教师十分担心学生的考试成绩受影响,这写担心使得他们在教学改革实验中难以放开手脚,从而制约了实验工作。这也是今后教学管理和评价应该着重研究解决的问题。
3.实验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合作意识不够,对实验工作有制约。主要反映在导学案制作方面。我们实验项目学校试图建立的新教学模式多数是把“导学案”作为最重要的凭借和载体,学生的预习或自学自研,小组合作交流,学生的展示,学习情况的检测等等环节都是靠“导学案”指导,因此,“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方式和学习效果。可是许多学校的“导学案”质量并不高,很多不是真正的集体研究讨论形成的成果,而是某一个教师劳动的结果,制作“导学案”的集体备课没能落到实处,一般由主备人包办代替了。这样的“导学案”很难保证高质量。许多导学案类似习题集,导的功能不够,练得功能明显。还有的导学案的制作者对教学内容研究的不透,在目标确定和表述,教学内容选择和安排,教学环节设臵等方面都出现问题
4.一些学校的少数领导和非实验班教师的抵触情绪和观望态度对实验教师有负面影响。这样的情况在小学还表现的较为严重。规模比较大的初中,有一些有多年教龄的所谓的老资格的教师(有的其实是遗少),他们盲目的排斥新异,不太愿意接受新的事物,不仅自己不积极上进,还对实验教师冷嘲热 讽,使得实验教师心生顾忌,放不开手脚。还有些教师靠消耗自己和学生大量时间死干取得了一些成绩,非常自傲,妄自尊大,在不够了解新旧模式的特色和优劣的情况下无端抵制教学改革。这样的老师在老百姓心目有认真的口碑,在学校有一定的影响,对学校教学改革工作阻碍力最大,这是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学校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5.学生学习团队建设方面研究不够深入,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方法和策略方面的指导不够。学习小组的建设和运行的好坏对教学模式改革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而我们在如何建立学习小组,如何指导和管控小组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如何评价和激励学习小组的活动诸多方面思考和研究的不够,致使学习小组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学校的学习小组的活动往往仅表现为表面上的热闹,甚至有的学生利用这个时候谈心玩闹,没能够做到全组同学有效的合作交流,互帮互助,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6.有的学校领导在实验推进过程中,对实验课堂的审视反思研究不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找到原因,所以对教学模式(及实验工作)的调整不够及时,影响了实验效果。还有些学校由于历史的原因教师情况复杂,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难以形成合力,这样也影响了实验工作。还有的学校的领导在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缺乏策略性和艺术性,导致一些教师产生逆反心理,把一些可以争取和依靠的教师推向了改革的对立 面。
7.缺乏专业引领和指导,这也是我县教学改革推进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和多钟因素的制约,县教研室各科教研员工作负担都很重,平时疲于应付琐碎的杂事,并没有能用大量的时间深入实验项目学校与一线的老师一道研制导学案,研究和解决新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教研室主要领导,对新的教学模式钻研的不够,在指导学科教学改革方面没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也没能有效利用外地专家指导我们的课改工作,使得我们一些项目学校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一直没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各项目学校在培养自己的专家团队方面重视的不够,依赖上级、依赖外来专家的思想严重,这也是一些学校有些简单的问题都没能够很好解决的原因。
8.新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本身存在着不断探究和完善的问题。如:教学改革实验课堂教师如何适时地发挥主导作用,使孩子们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更加有效?新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如何适应学生学习、交流和展示的需要?教师如何进行点评和拓展,以及如何对学生学习进行恰当的评价等。还有学校对实验课堂的监管和指导难以到位问题,改革从课堂拓展到整个教育领域的问题,与改革相配套的新的管理制度建设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的对待、研究并加以解决。
六、对今后推进教学改革工作的几点建议 1.坚定信念,认准方向,大胆尝试。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对于我们来说仍然是一种尝试,我们七所项目学校的实验工作或多或少的取得了些成效,但是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没有一个是十全十美的。然而,反过来想,我们没有推行新的教学模式的学校有十全十美的吗!新的课程理念没有错,但化理念为实践确实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究竟在教学实践中以怎样的形式体现,是要靠我们千千万万个教师努力的实践才能够探索出来的。全国有许多地方在开展教学改革,国务院也发布了“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决定”,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都在积极的研究落实。这一切无非是为了尽快改变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所以,那些反人性的教学方式,那些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方式、方法注定会被历史淘汰掉的。我们要坚信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只是我们还没有寻找到更好的路径。所以,我们还是要大胆尝试,绝不退缩,就算是为了我们孩子更好的未来,我们吃苦、受累、受委屈也是值得的!
2.要讲求策略,实事求是,合理推进教学改革。我们强调要推进我县的教学改革,我们不强求各个学校都去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我们改变了以往的提法,就是考虑到我们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搞一刀切。各个学校领导也要有这样的心态,允许有不同的教学形态存在并发生碰撞,就像上世纪初的北大,蔡元培先生提出了“兼蓄并包”的办学理念,使得当时的北大出现了学术的大繁荣。我们要求每个学校都依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找准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制定改革方案,但不强求一定是全面的改革或者是整个教学模式的改革。各个学校可以借鉴外地的成功的范式,但是不能简单的照搬人家的做法。也可以学习我们县项目学校的好的做法,但是千万不要生搬硬套。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个性,学校领导一定要分析自己学校的情况,了解自己学校的特性,选准突破口,推进教学改革。根据《广德县中小学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我县下半年各初中、小学都要尝试进行教学改革,我们要求各校在八月份酝酿制定实施方案上报教体局教学研究培训中心,九月我们将组建教学改革专家团队,对各学校的方案进行审核论证。今年下半年教研工作会议将是围绕教学改革的主题组织安排活动。我们将以“教学改革专家指导团队”取代过去的学科中心组,强化专业引领,指导各中小学开展教学改革活动。
3.加强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提高实验能力。要想教学改革实验取得成功,彻底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素质以及实验操作能力是关键。但是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改革开始时要学习,实验进行中更要学习。学习能够提高教师素质,保证教学改革实验取得成效;反过来,教学改革实验也能促进教师的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和专业素质。各学校要加强全体教师的学习,让学校形成一种有利于教学改革实验顺利进行的 文化氛围,齐心协力地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并且要多向学生、家长和社会进行宣传,努力达成共识,形成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实验工作要以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为重点,加强教学各个环节的研究和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指导,着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4.要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管,不断反思、研究出现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调整、改进教学。学校领导在推进新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不能任务一布臵就当甩手掌柜,等着收获成果。我们要加强备课、学生自学、课堂教学、课后检测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了解真实的情况,发现真实的问题,并且能组织教师及时的研究和解决问题。各项目学校要尽快总结出可操作性的经验共教师分享,如“教师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手册”,便于全体教师学习掌握。也要为学生编制同样的操作手册,以便学生更快的知道怎样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更自觉的掌握新的学习方法。我们要加强学科特性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并要在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拓展和教学途径拓宽等方面加强研究,争取有所突破。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5.县教研室要加强教学管理,改进工作方法,推动各中小学的教学改革。教研室要顺应教育改革的形势,改进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工作,为投身教学改革的学校和教师解除顾虑;教研员要加强学习,提高指导教学改革的能力并深入教学一线与广 大教师一道研究改进教学;要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为各学校的交流研讨提供平台;要及时发现和总结先进经验,向全县各学校推广。
结语:我们生在一个改革的时代,我们无法逃避改革,所以我们选择顺应改革的大潮,把广德县中小学教育推进到一个应有的发展平台。
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知识必须通过实验的手段才能正确建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技术正在向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综合化及智能化方向发展,而中职学生仍然处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下,独立性差,依赖性强,没有主见,动手能力差,承受挫折能力弱。要适应电子产业发展的需求,必须让教学与时代相适应,以电子课的项目实验为载体,让学生在实验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二、项目实验分组
在现在日新月异的电子行业中,新产品往往不是靠一个人开发出来的,几乎都是由多人组成的团队完成的。团队合作的精神是现代企业要求员工必备的基本要则,在实验中将学生进行分组,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分组的基本原则如下。
1. 一个小组5—6人。
2. 男女搭配,注意能力差异及纪律差异的调配,从而既保证实验的完成,又保证实验井然有序。
3. 确定轮流小组长制,明确组长的职责,如在实验过程中人员的分工,协调组员的关系,和老师沟通,组织写实验小结,等等,锻炼学生组织协调能力。
4. 团队激励。对于出色完成任务的小组,给予小组奖励,同时让优胜的小组在下次实验课用五分钟分享自己小组成功的经验,以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项目实验规则
基本的实验规则如下。
1. 在电子实验中注意人身安全,需通强电的必须经老师确认后才能合闸;在老师检查之前,小组必须自检2次。
2. 在实验过程中爱护仪器、仪表,注意节约实验的材料。
3. 实验结束后,各小组实验器材必须归位,实验桌面必须清洁,小结必须明确。
四、项目实验内容
电子课的理论内容对理性思维的要求比较高,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很难接受,如果引导不好,可能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导致厌学的情绪。
1. 元件的认知、检测、安装及焊接。
主要通过课堂中理论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分类、性能指标、测试及选用原则,懂得基本的检测手段和方法。能够根据原理图,在万用板上搭建简单的电路,独立完成线路的安装、接线及调试。
2. 简单整机套件的安装。
主要使用万用表、单双管收音机、电子门铃、电子调光、555应用电路等套件,基本上涵盖了中职要求的电子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学生在完成套件的同时,强烈的自豪感也会激发其对电子线路的浓厚兴趣。
3. 常用电子线路的调试。
学生日常手工制作的“作品”基本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将这些问题收集起来,在实验课的课堂上分析,然后将有不同故障的“作品”让学生选择,通过电子仪表的检查,测量电路的工作状态等,判断并排除电路中的常见故障。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调整电路中的元器件,改善电路的性能,使电路达到预先设计的要求。在测量电路数据时要求学生能够对所得出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写出有一定理论依据的调试分析报告,让学生动手实践,同时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
4. 设计简单电路。
老师提出简单电路方向,由小组为单位完成。在小组长的领导下,根据所学的知识,收集相关资料,完成电路理论论证及实体设计,在实验课上进行相应焊接调试,最后由各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小组在操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五、项目实验评价
项目实验评价是实验教学中非常重要而且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是对学生整个实验过程的一个肯定。实验评价分为三步:首先是学生自评,对自己的实验成果作一个简单的小结,打一个自评分数。其次是组内互评,小组内互相讨论,把本组成员的实验作品按照优劣依次打分,并由组长记录汇总成绩。最后是教师评价,教师根据评分标准给每个学生一个合理公正的分数。最终把三个环节的分数按照各自的比例计算得出最后的实验成绩。这样一来,经过这三个环节,学生的实验成果得到的应该是一个比较公正合理的评价。公正合理的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相信他们会在以后的实验中表现得更加出色。
项目实验是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学生动手动脑,从而训练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配合启发式教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努力思考,积极探索、自己动手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引导学生自觉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切实得到提高,“出得校门,进得厂门”。
参考文献
[1]孙余凯等编著.电子产品制作技术与技能实训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6, 第1次印刷.
关键词:烹饪与营养教育: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5—0142—03
中国的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最初是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10年烹饪工艺专业(专科)教学基础上,为适应中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形势和餐饮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而开办的,至今在中国只有十余年的办学历史,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新兴本科专业之一。目前,开设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本科院校为数较少,有关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同样较少。该专业的特点是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于传统的烹饪工艺中,使得传统的烹饪工艺得到继承和创新,符合现代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从而将老祖宗流传给我们的烹饪工艺发扬广大。如何在实践教学中贯彻这一思想是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就烹饪与营养实验室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以符合这一思想作了初步探讨。
1烹饪与营养实验室理论课及其实践教学实验体系
在理论教学中,我们开设了《烹饪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分析与检测》、《烹饪营养学》等课程使学生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同时我们开设了《酒品与饮料》、《烹饪工艺基础》、《菜品设计与创新》、《西餐工艺设计》、《面点工艺设计》、《冷盘与雕刻》等课程使学生掌握传统的烹饪工艺。为了巩固学生课堂教学的内容,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烹饪与营养实验室在安排学生实践教学内容上,根据本专业所要求掌握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内在逻辑规律为要求,实践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首先,安排演示性试验让学生熟悉实验过程,进而安排验证性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最后,每一门课都安排综合性实验让学生自己面对实际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本校所定的培养“三实”人才的要求。
2各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
具體来讲,在《烹饪基础化学》的实践教学中,实验课上安排排水集气法测定金属镁的摩尔质量、乙醇的蒸馏及沸点测定等验证性实验,使学生在验证性实验中熟悉操作过程和实验规范,对于较复杂的实验则安排演示验证性的实验以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和实验室的基本操作过程,为学生今后在实验室的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烹饪与营养实验室实验教学内容见表1。
(1)《烹饪营养学》的实验教学。首先安排人体小肠组织结构的观察等验证性实验以熟悉实验环境和实验操作过程,进而安排食物成分分析中样品的采集,食物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凯氏定氮法等综合性实验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的能力,最后安排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变化规律的创新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际问题,创造性的完成实验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食品微生物学》的实践教学。首先安排普通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菌形态观察,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等验证性实验让学生熟悉该课程实验操作的特点,进而安排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接种的综合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最后安排酸奶的制作。这样与实践结合紧密的综合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酒品与饮料》的实践教学。首先安排味感的相互作用与平衡,酒类品尝技术,二氧化碳对饮料感官质量的影响的验证性实验让学生理解基本原理,进而安排茶叶的冲调原理及方法的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实验现象。最后安排鸡尾酒的设计与开发的创新性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来调配各种鸡尾酒,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烹饪工艺基础》的实践教学。首先安排鲜活原料初加工,刀法(直刀、花刀、平刀、斜刀)练习,各种烹饪技法的学习,进而安排煮焖发海参的综合性实验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具体菜肴的烹调。
(5)《菜品设计与创新》的实践教学。首先安排简单菜肴的制作,如中餐菜肴制作操作规范,鸡的分部取料及烹调等,以熟悉菜肴制作的基本过程,之后,安排花刀在热菜中的运用,牛肉的分部取料与烹调这些设计性实验,让学生按照前面所学。自己设计实验来巩固学习内容,接着安排五花肉的特性与烹调,菜肴的制香原理分析等综合性实验,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制作菜肴。
(6)《西餐工艺设计》的实践教学。以原有的烹饪技术为基础,安排基础汤(stock)的制作工艺与原理分析,西餐冷调味汁的制作工艺与原理分析,匹萨(pizza)的制作工艺、花样与原理分析3次综合性实验了解西餐制作的原理和基本制作工艺.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西餐制作工艺,完成简单的西餐菜肴的制作。
(7)《面点工艺设计》的实践教学。首先安排面点制作的基本技法等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使学生了解面点工艺的基本功,接着安排膨松面团产品的制作与设计等综合性实验使得所学的面点基本技能得以综合运用,最后安排菜点组合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功能性面点的设计与开发等创新性实验从而使学生在实际的面点制作中灵活运用所学技能完成面点的制作。
(8)《冷盘与雕刻》的实践教学。首先安排花卉作品雕刻设计,鸟类作品雕刻设计,冷盘的基本拼摆等演示性实验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雕刻技法和冷盘的拼法,进而安排冷盘的设计与制作,组合雕刻的制作等设计性实验使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技法来设计冷拼菜肴,最后安排雕刻作品的设计与创新。不同规格的冷荤设计制作等创新性实验,使学生创新性地设计菜肴并独立完成冷菜的制作,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综合实验教学改革项目】推荐阅读:
财务管理综合课程设计实验教学大纲05-25
博星卓越综合物流教学实验系统使用说明书06-24
模电综合实验实验报告05-25
会计综合实验报告模板06-09
mapgis综合实验报告07-12
cadcam综合实验报告09-20
综合实验预习报告资料10-23
电子商务综合实验10-31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综合06-13
热处理综合实验报告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