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安全管理制度(精选8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贯彻“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露天矿边坡及排土场的安全管理,根据《金属非金属矿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中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涉及的安全管理方式、内容、检查周期以及安全检查事故隐患的整改要求等,均按照汉中矿业公司安全检查规定进行确定。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露天采矿单位及相关部室。
第二章 边坡安全管理
第四条 露天矿开采必须选择合理的边坡参数,选择适当的开采技术和制定严格的边坡安全检查制度。
第五条 确定合理的台阶高度和平台宽度,台阶高度要考虑到矿岩埋藏条件和力学性质、穿爆作业的要求、采掘工作的要求,一般不超过15米。工作平台的宽度要满足所采用的采掘运输设备的要求和爆堆的宽度。
第六条 正确选择台阶坡面角和最终边坡角。松软矿岩工作平台坡面角不大于开采矿岩的自然安息角;较稳定的矿岩工作平台坡面角不大
于55°;坚硬稳固的矿岩工作平台坡面角不大于75°。
第七条 选择合理的开采顺序和推进方向。在生产过程中要坚持从上到下的开采顺序,坚持打下向孔或斜炮孔,杜绝在平台底部进行掏底开采,避免边坡形成伞檐状和空洞。要选用从上盘到下盘的采剥推进方向。
第八条 合理进行爆破作业,减少爆破作业对边坡影响。在接近边坡地段要采用控制爆破技术如微差爆破、预裂爆破、减震爆破,并严格控制同时爆破的炸药量。采场禁止采用抛掷爆破,减少对边坡的破坏。
第九条 严格边坡检查,发现边坡上有裂陷可能滑落或有大块浮石及伞檐悬在上部时,采取可靠措施及时处理。发现边坡有塌滑征兆时有权制止采剥作业,并向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
第十条 露天采矿单位要安排专门负责边坡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设立专门观测点,定期观测记录变化情况。
第十一条 机械铲装时,最终边坡并段的阶段个数一般应不超过两个。并段后,必须加宽预留平台。
第十二条 临近最终边坡的采剥作业,必须按设计的宽度,预留安全、运输平台保证阶段坡面角,坡底不得超挖。
第十三条 每个阶段结束时,均须及时清理平台上疏松的岩上和坡面上的浮石。
第十四条 对运输和人行道上部的非工作帮,必须定期检查,发现有坍塌和滑落征兆时,必须及时采取安全措施,并报告主管部门。
第十五条 防止地表水冲刷边坡。有含水层时,要采取疏水措施。第十六条 对采场工作帮应随时检查。
第十七条 在境界外邻近地区堆卸废石,必须保证边坡稳固,防止滚石、塌落。
第十八条 必须建立边坡管理办法,并设置专职的边坡队伍负责边帮安全管理。
第三章 排土场安全管理
第十九条 排土场进行排弃作业时,应圈定危险范围,并设立警戒标志,无关人员不应进入危险范围内。
第二十条 排土场最终境界20m,应排弃大块岩石。
第二十一条 高台阶排土场,应有专人负责观测和管理;发现隐患征兆,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
第二十二条 汽车排土作业时,有专人指挥;非作业人员不应进入排土场作业区,进入作业区的工作人员、车辆、工程机械,应服从指挥人员的指挥。
第二十三条 排土场整体均衡推进,坡顶线呈直形或弧形,排土场工作面向坡顶线方向有2%—5%的反坡。
第二十四条 排土卸载平台边缘,应有固定的挡车设施,其高度不小于轮胎直径的1/2,车档顶宽和底宽分别不小于轮胎直径1/4和3/4。
第二十五条 排土场按规定顺序排弃土岩,在同一地段进行卸车和 3
推土作业时,设备之间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第二十六条 卸土时,汽车垂直于排土工作线,汽车倒车速度小于5km/h,不应高速倒车,以免冲撞安全车档。
第二十七条 在排土场边缘,推土机不应沿平行坡顶线方向推土。第二十八条 在排土场坡顶线内侧30m范围内有大面积裂缝(缝宽0.1m—0.25m)或不正常下沉(0.1m—0.2m)时,汽车不应进入该危险区作业,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方可恢复排土作业。
第二十九条 汽车进入排土场应限速行驶,距排土工作面50—200m时速度低于16km/h,50m范围内低于8km/h;排土作业区设置一定数量的限速牌等安全标志牌。
第三十条 排土场坡面角度应≦52°,达到边坡稳定的要求;控制排土场排渣顺序,避免形成软弱夹层。
第三十一 在视距小于30m或遇暴雨、大雪、大风等恶略天气时,停止排土作业。
第三十二条 对排土场上方山坡实施汇水截流,将水排至排土场外围低洼处;对重点地段要修建防护挡墙,控制雨水流向排土场。
第三十三条 对排土场周围软土和细岩进行清除,并挖掘排水沟,以便将雨水顺利排出。
第三十四条 每周对排土场排渣情况检查一次,并设观测点进行观测一次;雨季加强检查和检测频率(每周不少于两次),如发现异常必须作好记录并及时处理,有重大隐患时采取安全措施并向有关部门报 4
告。
第三十五条 排土场使用结束后,按照设计要求及时种草、植树恢复植被,达到环保要求标准。
第四章 附 则
1 露天矿边坡管理问题
近年来, 随着金属非金属矿山生产的不断深化, 虽然整体水平有所提升, 但是边坡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
1.1 露天矿边坡监管工作不到位
实践中可以看到, 很多企业在矿山生产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边坡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甚至没有一套完善的矿山边坡安全应急体系和具体的落实机制。矿山边坡安全管理过程中, 存在着思想不重视、不持久现象, 而且技术水平也相对较低, 一旦发生边坡安全事故, 则后果不堪设想。比如, 露天矿山开采深度不断增大, 边坡滑坡坍塌现象非常普遍, 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非常大, 其中边坡安全事故后果在金属非金属矿山生产安全事故中占第一位。矿边坡滑坡以及坍塌问题的发生,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边坡安全监管不到位造成的。
1.2 技术水平低, 增大了边坡安全管理难度
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大, 在震动、地下水以及开采爆破和地应力作用下, 边坡结构动态平衡性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严重影响了矿山安全生产。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 国内很多露天矿山的边坡高度一旦超过150m, 滑坡事故就会随之增多, 滑体规模不断增大, 以致于边坡安全管理难度增大。随着矿山采场的延伸, 露天矿山进入地下开采阶段, 地质条件逐渐恶化, 加之地应力不断增大, 边坡滑坡塌陷问题突出。随之地下塌陷现象频发, 露天边坡下部位置就会失去支撑, 进而导致露天边坡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
2 露天矿山边坡安全管理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露天矿山边坡安全问题分析, 笔者认为要想加强边坡安全管理, 确保矿山生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从两个方面助手:1管理部门应当加强监督管理, 严格落实奖惩机制, 对矿山生产企业加强监督管理;2企业本身应当自觉, 立足实际, 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边坡安全管理, 以此来有效控制和解决边坡安全问题。总之, 管理部门与生产企业之间应当加强协作, 形成合力,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边坡安全管理以及矿山安全生产和发展。具体分析如下:
2.1 管理部门应当加强监督管理
(1) 深入实地, 对露天矿边坡稳定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查, 并在此基础上摸清边坡稳定性和数量, 加大露天矿山情况尤其是边坡稳定性和安全问题的排查及处理力度。近年来, 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使得矿产需求量不断增大, 而且矿山建设以及矿产资源开发迅速, 以致于边坡数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此, 我们应当深入实地, 全面调查和收集边坡稳定性信息, 摸清边坡数量以及安全稳定情况, 从而为安监及管理部门提供参考依据。同时, 还要不断加大对边坡隐患排除力度, 对在建企业加强安全监管, 督促这些企业严格按照安全法规和标准进行操作, 进行严格的自我检查, 落实措施、排除隐患。实践中, 对于那些不履行安全责任的企业, 应当责令停产、整顿, 严重者可暂扣或者直接吊销许可证。
(2) 认真做好安全规程、安全生产标准和规范的宣传工作, 对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 通过考核后需持证上岗。实际操作过程中, 应当与相关部门和协会加强合作, 发挥各行业的作用, 全面推进有色、黑色以及黄金和建材等行业规程的宣传与贯彻。同时, 还要督促和指导安监管部门积极开展宣传贯彻工作, 以此来提高各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管理和执法水平, 进而促进制度以及各项规程的全面落实。
(3) 严格遵循矿山边坡勘察监督管理, 将边坡设计与矿山边坡勘察有机结合起来。从实践来看, 矿山边坡所在地的自然地貌、工程以及水文地质环境条件和地应力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 即便是同一矿山, 各边坡位置、高度岩体也存在着地质环境上的差异, 以致于边坡破坏模式呈现出复杂多样性。各级安监部门应当在矿山安全审查过程中, 对边坡设计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控制好基本程序, 尤其对达到了重大危险源程度的高陡边坡, 需制定和实施专门的安全监控管理方案, 而且设计方案需经安监管理部门统一组织专家审批, 然后才能实施。
2.2 矿山企业应当加强生产管理
对于矿山生产企业而言, 应当认真作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加强边坡参数以及开采技术管控。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边坡应当进行综合管理, 对边坡参数进行严格的控制, 对生产技术条件严格管控。比如, 台阶高度控制过程中, 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矿岩赋存条件以及力学性质需进行严格的分析和控制。2穿爆工艺应当严格控制。合理布置采掘工作。通常情况下, 台阶并段应当控制在两个范围以内, 特殊条件下台阶并段高度大于30m时, 应当进行专门的技术论证;在台阶坡面角以及高度分析过程中, 确实能够保证边坡安全以后, 方可进行操作。对于平台的宽度而言, 按用途将其分成安全、工作以及清扫和运输等平台, 不同的平台宽度存在差异, 对边坡角产生较大的影响, 而且关系着矿山边坡稳定性。台阶坡面角与矿岩性质、推进方向以及穿爆方式和岩面产状情况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确定边坡角时应当综合考虑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比如地质构造、岩体性质以及水文地质情况和开采工艺等。
(2) 加强技术控制。露天矿分层开采过程中, 台阶高度大于20m时, 需进行严格的检测与维护边坡, 而且穿爆采装难度非常的大, 安全规程中对露天矿分层开采, 并且严格规定了机械开采过程中需按照设备性能对台阶高度进行确定, 严格控制在15m范围以内。矿山企业生产过程中, 应当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开采, 杜绝在台阶底部位置掏底开采, 以免边坡形成空洞和檐状, 做到有步骤、有计划的开采。值得一提的是, 剥岩扩帮虽然是被动的工作, 而且耗费很多的人、财和物, 但是该种工作却能够有效确保矿山持续安全生产, 是不可或缺的。露天采场岩土应当按照计划进行提前剥离, 以保证作业面安全以及边坡安全稳定性。
合理爆破作业, 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爆破振动而对边坡稳定性产生的影响。因爆破而引发的地震动会导致边坡岩体出现节理性张开现象, 边坡变形、诱发滑坡。从这一层面来看, 爆破作业设计过程中, 在边坡位置需尽可能避免利用齐发爆破的方式进行操作, 而且还要严禁进行峒室爆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建议推广应用微差、预裂以及缓冲等爆破模式, 这些都是爆破减震控制的有效技术和措施。在此过程中, 需严格控制最大段与总药量, 而且采场内需尽可能抛掷爆破, 利用松动爆破方式进行作业, 确保爆堆集中规整, 以免飞石伤人, 并有效减少震动对露天矿边坡造成破坏。
(3) 制定和实施露天矿边坡安全管理机制。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 矿山生产企业应当制定和严格落实露天矿边坡安全管理机制, 通过制度来加强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边坡安全管理。通过安全检测发现, 大部分矿山采场边坡条件满足要求, 但在局部地段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 实践中应当将其定性为不稳定型边坡, 这主要是基于安全生产的视角考虑的, 边坡地段不稳定, 则必然会危及到矿山作业人员, 后果不堪设想。鉴于此, 笔者认为应当制定严格的制度, 通过制度的实施来有效控制安全生产, 对不稳定边坡进行严格的控制。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 随着边坡高度的不断增加, 矿山安全生产管理难度不断增大, 需立足实际, 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严格管理, 减少边坡灾害, 才能实现矿山生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坚.小型非金属露天矿山边坡安全管理思考[J].管理观察, 2015 (07) .
[2]刘嘉琪.试析金属非金属矿山危险源辨识与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J].新疆化工, 2013 (04) .
[3]冯建荣.露天矿山边坡灾害及防治技术[J].露天采矿技术, 2015 (12) .
关键词:露天矿采矿 作业环境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D7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182-01
越来越多的事故说明,作业环境是露天矿采矿中发生事故重要的因素之一。露天矿采矿的作业环境应激对人体的作用是复合多因素的,而这种多因素综合应激对人的行为造成的影响高于单因素应源造成的影响。劳动者进行生产活动的周围环境属于作业环境,温度、湿度、振动、噪声、照明、有害物质等周围环境因素对人体造成影响,其气候、噪声和照明是主要因素。露天矿作业中存在有害物质,有来自物理和化学方面引起的,降低工作效率,更是危害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这些有害因素,必须减弱、消除,给采矿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工作安全。
1 露天矿作业环境的内容和任务
1.1 露天矿作业环境管理
为改善矿业环境、预防职业病,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露天矿作业环境管理 [1]。作业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像采矿中出现的有害作业特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情况,卫生管理动态等,需要了解、分析劳动卫生管理情况。(2)矿业管理者是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应建立健全的安全制度和完善的卫生组织机构。(3)管理露天矿采矿作业环境。像记录分析有毒有害物质,测定作业环境,对有毒作业调查监测,改善工作环境等。(4)对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进行监督健康,包括管理职业病。(5)劳动作业管理。对露天矿业分析特点,管理用品保护等。(6)重视宣传卫生安全教育。
1.2 露天矿作业环境的任务
减弱、消除有害物质是露天矿作业环境的根本任务,采矿管理的核心是预防职业病和改善作业环境条件。对露天矿业日常管理,包括对有害作业点界定、有害因素调查、环境危害程度评定、制定实施防护和改善作业环境的措施。露天采矿工作的技术求要求,包括防治生产性毒物、辐射、粉尘和噪声,布设作业环境安全标志。
2 改善露天矿作业环境与安全管理
2.1 影响露天矿安全生产的因素
對物造成损害、对人造成伤亡和对人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引起疾病或对物引起慢性损害是影响露天矿作业环境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这些危险及有害因素是由于矿地的自然安全条件、生产作业方式、工艺设备以及人员的作业行为等方面产生的。主要产生的原因是由人为方面造成的,如生产无纪律、体制不完善、安全组织不合理、人的身体状态不佳等。作业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这就需要一定的作业安全管理。
2.2 改善与防护露天矿作业环境的安全措施
为保障职工的安全与健康,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改善与防护露天作业环境安全,可采用以下有效措施:(1)作业环境中的各种有害因素,要发现、分析和消除,防止职业病害的发生。(2)用毒性小或无毒性的原材料代替毒性大的原材料,这样可以预防职业的毒害。(3)采用距离隔离、围挡隔离、时间隔离等隔离方式,这些措施将有害作业点与工作人员隔开。(4)为了防止高温、热辐射对工作人员身体皮肤造成不良影响,采用隔绝热源的措施。(5)如果是在以上措施难以解决的情况下,采用通风措施可以使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保持在国家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以下[2],通风措施可以改善劳动条件、预防职业毒害。(6)不合理的照明会使工作人员视力减退,引起职业性眼病,导致工伤事故,降低产品质量,影响劳动生产率。所以作业环境照明保证合理,创造良好作业环境。(7)合理布置作业场地,分区布置工艺、生产作业、设备功能,做到清洁、整齐、有序的作业场地。(8)个体防护措施,利用个体防护用品的阻隔、封闭、分散、吸收等的作用,保护工作人员身体的全身或局部免受外来的侵害。(9)对于露天矿采矿作业环境的特殊性,根据作业环境存在的有害、危险因素的情况,在不同的地点相应的布设安全标志和安全标志信号装置。
2.3 露天矿作业环境的安全管理
露天矿作业环境安全管理,是调查矿山露采作业环境的有害因素、界定有害作业点、评定作业环境的危害程度、改善作业环境,是制定与实施的防护措施、查检作业环境日常管理、布置安全标志、改善场地粉尘、噪声、生产性毒物和热湿环境、防治辐射的危害,对光音、色、味的调节等,这是露天矿作业环境管理的核心内容。
作业安全管理是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可以防止事故发生,降低职业病危害。作业环境的安全检查为空间布置、生产区域和物业堆放的检查,包括建筑物、危险物品堆放、安全通道、各零部件、燃料和原料存放检查、安全报警装置、防火急救措施检查;有毒气体、粉尘、个防护用品、生产作业环境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检查。通过检查作业环境,可以发现潜在的不安全或危险的因素,对作业的安全状况得到了解,控制、分析作业环境中的不良方面,制定出有效的安全措施,从而消除事故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率,促进矿业安全生产。
露天矿的安全管理不同于其它行业的安全管理,在露天矿安全管理部门与安全主管部门也必须贯彻“管生产的必须管安全”的原则[3],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核心就是企业各级领导和企业各类管理人员应根据“管生产的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然而,露天矿安全管理也应包含着监督检查的职能,促进作业环境的安全,落实生产安全管理。必须认真研究露天矿的生产作业环境,才能发现符合露天矿实际的安全管理模式,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安全管理对策。安全管理是可变的,把国家的安全法律法规与露天矿采矿的生产实际相结合,这样制定出安全管理对策才是有效的。
3 结语
随着社会工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相应的,我国采矿生产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生产事故频频发生,不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给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带来危害。因此,安全是生产的重要任务。只有改善作业环境和管理工作,制定有效的改善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率及职业病,才能保证露天矿采矿的正常、高效运行,更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参考文献
[1]胡云燕.露天开采矿山作业环境与安全管理[D].重庆大学,2006.
[2] 曾梦阳.矿山作业环境与安全管理[J].科技风,2013(1).
小型露天采石场生产条件简陋,安全保障条件差,事故多发,绝大多数开采设计不具有可操作性,开采方法落后。大部分采石场仍然采用扩壶爆破、掏底崩落的非正规开采方法,装备水平低,多数采用手工作业方式;管理方式落后,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素质低,没有基本的安全健康保护措施,存在着种种弊端和严重的安全隐患。
一、采石场主要事故类型及原因
1、物体打击。采石场在爆破作业后不及时对采面上的浮石、险石进行彻底清理,采面上的浮石、险石滚落、坠落击中伤人事故屡屡发生。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一味追求生产进度,或受技术水平的限制及工作疏忽大意等原因,使采面清理不及时、不彻底,仍残留浮石、险石,一旦落下击中采面下作业人员,造成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
2、坍塌。采石场经营者为了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采用一面墙的开采方式,利用凿岩爆破先掏空下部,以使处于上部的岩面悬空,失去支撑而自由塌落。掏底开采不能将上方岩面全部崩落,会在工作面上形成较大的悬石或伞檐等重大事故隐患,上部岩体受雨水侵蚀和频繁爆破震动的影响,致使岩体坍塌可能酿成重大伤亡事故。
3、高处坠落。部分采石场作业人员不按安全操作规程中的规定作业,在凿石、爆破、清理岩面等高处作业时不系安全带,从而导致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部分采石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冒险蛮干,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是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4、爆破伤害。《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暂行规定》第十二条明确规定:作业单位应当采用台阶式开采,淘汰落后和不安全的开采方式,严禁采用扩壶爆破、掏底崩落等开采方式。但不少采石场为了减少凿岩量,还能获得更多的产量,仍然采用扩壶爆破掏底崩落。而且为了节省爆破器材用量,采用过短导火索;扩炮时缩短扩炮时间,药包和孔壁发生摩擦撞击、孔内温度过高等原因而早爆酿成事故。另外,扩壶爆破大块率高,许多崩落下来的岩石尺寸过大,必须进行二次爆破,如果爆破作业人员不规范操作,往往产生大量的飞石,造成更多爆破事故的发生。
二、采石场安全开采的对策及措施
(一)安全生产对策及措施
1、严格按照开采设计方案生产。采石场在开采前,必须请有建设主管部门认定资质的设计单位或者省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认定资质的采矿工程技术服务机构编制开采方案,并严格按照开采方案生产,淘汰落后和不安全的开采方式,采用台阶式开采,严禁采用扩壶爆破、掏底崩落等开采方式。不能采用台阶式开采的,应当自上而下分层顺序开采。
2、采用科学的开采方法。小型露天采石场生产规模小,地形条件千差万别,采石场应根据自身实际采用轻型潜孔钻中深孔爆破简易台阶开采,爆破采用中深孔微差爆破技术。这种开采方法稳定可靠,综合效益高,爆破后多为碎石,且坡面角符合要求,安全性能好,震动波小,飞石少,效率高,作业人员劳动强度低,一般不用二次爆破,节约成本,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对那些确因生产规模、地形条件和开采矿种等因素限制既无法实施正规化台阶分层开采,也不能采用轻型潜孔钻中深孔爆破简易台阶开采技术的采石场,则可以采用浅孔排炮安全小平台开采技术。采石场要立足安全生产的长远发展目标,加快淘汰扩壶爆破和掏底开采,注重安全经费的有效投入,引进科学先进的开采技术,选用合适的穿孔设备完善和优化爆破工艺,改进铲装运输方法,促进采石场科学化、规范化开采技术方法的实施。
3、提高机械装备水平。大多数小型采石场机械装备水平低,采用手工方式,采面下作业人员较为集中,一旦危险出现,容易发生群死群伤的事故。采石场应提高机械化程度,减少人工作业工序,采用机械运输和装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改善现场作业安全条件,减少伤亡事故发生。
4、加强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是作业人员的安全保障,大多数采石场只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却缺少全面的劳动保护措施,有的劳动保护用品多年不年检、不更换,早已失去了保护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的作用。采石场经营者应以人为本,注重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为从业人员配备必要的安全帽、手套、防护眼镜、防噪耳塞、防尘面罩、安全带等劳动保护用品,设立和加强机械、电器等方面的安全防护设施,确保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职业卫生健康,减少和降低事故发生时对人员造成的伤害。
(二)安全管理对策及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大部分采石场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不高、方式落后,缺乏安全管理人员。管生产必须管安全,采石场经营者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配备专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采石场采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安全管理。
2、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采石场经营者要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强化落实实施,把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和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工作点和岗位,严格监督检查,奖优罚劣,杜绝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所导致的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
3、加强培训和教育。加强培训和教育是提高全员安全意识的有效手段。采石场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都要经过培训,并通过考核持证进行安全管理;采石场所有特种作业人员如爆破员、机动车辆驾驶员、电工、焊工等也要经过培训考核,持证上岗作业。另外,采石场负责人要根据生产进度、新设备的使用、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等及时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对新从业人员和换岗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和教育。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和教育,逐步提高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安全意识。
4、注重有效的安全投入。采石场经营者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而不注重安全投入,安全生产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加之从业人员以农民工居多,安全意识不强、素质不高,忽视对自身安全采取应有的保障,从而埋下事故隐患。有效的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必要保证,采石场经营者必须依法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方面进行相应的资金投入,在培训教育、劳动保护、职业健康、安全标志、隐患治理、工伤保险、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备更新、新工艺、新方法等方面科学、合理地注入有效的安全生产经费。只有满足了安全生产的要求和条件,才能确保安全,为经营者创造出更多、更大的经济效益。
5、建立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采石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采石场要制定出内容详细、完备、操作性强的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从业人员进行事故模拟演练,教会从业人员掌握自救互助常识,一旦事故发生,从业人员面对险情能够处险不乱,从容不迫地采取正确的自救、互救措施,正确拨打救助电话,及时向负责人报告,尽最大的可能减少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应急救援预案的建立和完善,并经常实施演练,能够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综合素质,增强事故防范能力,为采石场的安全生产从人员素质上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小结
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除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低、违章操作等以外,主要原因是采石场经营者违章指挥,仍然采用“一面墙”不分台阶扩壶爆破崩落的开采方式,这是造成露天采石场安全条件差,事故多发原因的本质所在。另外,采石场机械化装备水平低,采面下作业人员密集,矿山层层转包,掠夺性开采等也是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采石场经营者在取得经济利益的同时,必须按正规开采设计方案生产,合理、有效的投入安全资金,逐步使生产现场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条件。要以保护和尊重从业人员生命和健康为己任,坚决杜绝和抵制违规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和冒险蛮干等现象,逐步建立起采石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既能在经济利益方面取得长足可观的经济效益,又能在安全生产方面确保长期稳定的生产安全,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双利双赢的目的。
秋季是露天采石场的生产旺季,业主受利益的驱动,往往重生产进度,轻生产安全。又因降水多、气温高、职工易疲劳等原因,也是各类不安全因素多发期。笔者在多年的安全监管中发现,只要企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严格贯彻实施《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严格按照《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进行作业,不安全因素和事故苗头就能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安全生产。下面谈几点粗浅看法,也许对企业有些帮助。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还应必须具备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并经考核合格
三、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企业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新从业人员上岗前要经过“三级”安全教育,保 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四、要严格按照开采设计进行开采。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开采设计进行开采,防止随意盲目开采,开采应 自上而下、台阶式开采,淘汰落后和不安全的开采方式,严禁采用扩壶爆破、掏底崩落等开采方式。开采的阶段高度、平台宽度、边坡角符合规程要求。
五、要加强采场的现场安全管理
1、进入采石作业现场的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在距地面高度超过2米坡面上作业时,应当使用安全绳或者安全带。安全绳应当拴在牢固地点,严禁多人同时使用一条安全绳。
2、严禁任。何人员在边坡底部乘凉、休息和停留。危险区域应当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严禁在危险区域内从事任何作业。
3、边坡设专人定期维护,及时清理疏松岩石。定期对边坡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处理。采石场上部需要剥离的,剥离工作面应当超前于开采工作面4米以上。剥离工作中,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机械和人员坠落事故的发生。
4、要加强对运输道路的维护保养,危险地段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增强对安全驾驶和行车安全重要性的认识,防止因思想麻痹、违章驾驶、管理不善和车辆带病运行造成车辆伤害事故。
5、应当严格执行《爆破安全规程》,由专职爆破员进行爆破作业,设置爆破警戒范围,实行定时爆破制度。禁止在雷雨天、夜间和雾天进行爆破作业。
六、要有完善的防排水措施
企业应当有完善的防洪措施。对开采境界上方汇水影响安全的,应当设置截水沟;有可能滑坡的,应当采取防洪排水措施。采场的总出入沟口、平硐口、排水口和工业场地等处,采取妥善的防洪措施。
摘要:通过对安太堡露天煤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前后安全生产管理基础数据的调查和统计,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进行了绩效对比分析和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露天煤矿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利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同时证明,该绩效分析方法具有分析过程简单、分析结果科学实用等优点.作 者:董典志 屈鹏 杨晴晴 DONG Dian-zhi QU Peng YANG Qing-qing 作者单位:董典志,屈鹏,DONG Dian-zhi,QU Peng(中煤集团,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安太堡露天煤矿,朔州,036006)
杨晴晴,YANG Qing-qing(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太原,030051)
露天矿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有效模式研究
摘要: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企业实现本质安全和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的重要途径.针对露天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深入分析研究了露天矿安全生产的`基本特性和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以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为基础的有效创建露天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的8步骤模式,阐述了各步骤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主要内容.该模式在某露天矿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践中获得了良好应用.作 者:刘爱华 张艺晋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期 刊:矿业工程研究 Journal:MINERAL ENGINEEERING RESEACH 年,卷(期):, 25(1) 分类号:X92 关键词:露天矿 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 安全标准化 有效模式小型露天采石场绝大多数为个体企业, 分散分布, 基础条件较差, 生产规模较小, 开采水平落后, 而且农民工居多, 矿主文化水平低, 安全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机械化程度不高, 加上一些矿主重效益轻安全生产, 导致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事故多发、易发[1]。笔者作为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监管人员, 在3 a多的安全监管工作中, 对照小型露天采石场开采国家规范和标准, 通过深入分析和调查研究, 认为当前小型露天采石场开采过程中存在不安全因素, 并提出相应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1 小型露天采石场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a) 绝大部分小型露天采石场未经过有资质单位的设计开采, 设计或开采设计不具有可操作性, 有的小型露天采石场甚至没有开采设计和方案, 有的擅自改变开采顺序和开采方法, 生产条件简陋, 装备水平低, 安全保障条件差;
b) 一个矿体有数家甚至数十家矿主开采, 且相邻矿山之间的安全距离不足300 m, 可能影响对方生产安全, 且矿山之间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未进一步明确各自安全管理职责, 也未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 更没有指派专人排查与协调隐患, 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且资源浪费较严重;
c) 一些小型露天采石场建设项目没有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 先建矿后履行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或边建矿边履行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时有发生, 有的矿主对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认识不到位, 初期未进行安全设施设计就开工生产, 未按照安全设施设计基建, 未建成配套安全设施或安全保障措施, 给后期生产埋下安全隐患和次生灾害危险;
d) 小型露天采石场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人数较少, 一般为3人~5人, 大部分都是家庭成员, 没有专业技术人员, 且文化素质偏低, 基础资料不全, 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达标后, 部分矿山硬件设施和安全管理仍然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达标标准, 不能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操作, 矿山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安全防范措施不落实, 安全管理混乱,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三违”现象时有发生;
e) 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管理水平不高。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等“三项”制度不健全, 有的小型露天采石场甚至未建立“三项”制度, 内部管理工作薄弱, 未建立安全管理机构, 缺少安全管理人员, 未建立隐患排查台账或隐患排查未形成闭环管理, 未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未将安全生产安全责任层层分解, 落实到每个工种和每个岗位, 安全操作规程学习不到位, 实际工作中未严格按照安全操作程序作业, 存在安全隐患。矿主对办矿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了解甚少, 在矿山建设和开采过程中, 只注重经济效益, 安全投入经费不足, 导致矿山安全基础设施配备不足, 安全管理较差, 导致矿山不具备最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2];
f) 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矿主没有牢固树立“培训不到位是最大的安全隐患”理念, 很多矿山企业尚未认识到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 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不遵守有关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未对从业人员进行足够的安全技能培训的情况下, 就安排其从事生产操作, 特别是对流动性较大的农民工, 矿主不愿花费时间和经费对其进行安全培训, “三级”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未取得明显效果, 安全意识差、安全生产工作技能低、自我保护能力弱;
g) 矿山安全管理人员应急救援基本知识匮乏。
2 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a) 编制初步设计或开采设计。小型露天采石场在开工前, 应当委托有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初步设计或开采设计, 并绘制开采方案图纸, 严格按照开采方案图纸生产, 采取分台阶或分层开采, 根据地质条件和矿体赋存条件, 不能采取分台阶开采的必须采取自上而下分层开采。开采过程中应采用湿式凿岩和中深孔爆破技术, 中深孔爆破采用微差毫秒松动爆破技术, 这种开采工艺成本低、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爆破后大块较少, 减少机械二次破碎成本, 并且台阶坡面角符合相关要求, 震动波小, 飞石少。爆破后较大块应采用机械二次破碎, 矿石采取机械铲装运输,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 改善现场作业安全条件;
b) 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活动, 并强化隐患整改效果。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规定, 小型露天采石场应针对本矿生产实际, 制定隐患排查治理的实施方案或工作制度, 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应急救援预案“五到位”;
c) 严格履行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小型露天采石场开采前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安全设施设计, 并按照安全设施设计进行安装或布置安全设施, 同时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 对照安全生产标准规范开采方法、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操作规程;
d) 配备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是矿山从业人员安全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 矿主应当为从业人员配备必要的安全帽、劳保手套、劳保鞋、防尘口罩、护目镜、劳保服等劳动防护用品, 配备合格的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设施, 确保矿山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 最大限度减轻事故发生时对矿山从业人员造成的伤害;
e) 加强安全教育学习。聘请有安全管理经验的专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从业者学习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 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要聘请专职矿山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配备持证上岗的特种作业人员, 检测危险性较大的矿用挖掘机、运输车辆、铲车等机械设备;
f) 注重有效的安全投入。有效的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资金保证, 矿主必须依法在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方面投入足额资金, 在安全教育培训、劳动保护用品、职业健康体检、安全防范、隐患排查、安全责任险、应急救援物资、设备维修与更新、新工艺、新方法学习等方面依法投入足额的安全生产费用;
g) 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小型露天采石场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 小型露天采石场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编制可操作性较强的应急救援预案, 并组织矿山人员进行应急演练, 提高矿山人员安全素质, 增强事故防范能力。重点开展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触电、火灾、高处坠落、坍塌、放炮和火药爆炸、容器爆炸等事故发生的应急演练, 教会从业人员掌握自救互救常识、自救互救措施。
3 结语
小型露天采石场经营者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 必须按照开采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严格履行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 保证有效的安全资金投入, 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等“三项”管理制度, 坚决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 开展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配齐配全劳动防护用品, 加强应急救援演练, 及时修订应急预案, 逐步使矿山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条件, 逐步建立起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预防开采过程中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既能保证经济效益, 又能保证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从而达到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双赢的目的。
摘要:中国小型露天采石场产业缺乏科学统一规划和严格控制, 在逐年整顿关闭过程中其数量逐渐减少, 开采条件稳步提高。分析了小型露天采石场开采的种种弊端和严重安全隐患, 提出了对策措施, 对指导实践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问题,安全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董宏锋.浅析小型露天采石场的安全现状及对策[J].大科技, 2012 (17) :220-221.
关键词:煤的自燃;露天煤场;检验;运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TM6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5-0179-02
1 煤的自燃
1.1 煤的自燃研究原理
在我国,煤炭的资源是十分丰富的。而煤炭产量与消费量均位于世界前列。而我国的一次能源生产量,与消费总量的85%为煤。但是我国的煤炭自燃情况又十分的常见。而煤的自燃造请的火灾有非常的频繁,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大面积的煤田与矿区地面的露天煤场都发生过火灾。
我国露天煤堆与矿区井下采煤区域的煤的自燃在很多地方都随处可见。下面以“中煤集团”煤炭露天堆放情况为例:
从中煤集团煤炭储运环节来看,第一种方式是,因为中煤集团在煤炭销售的物流环中节,还在港口等周转的过程中露天存放煤炭。这种情况是因为近年来,由于技术工艺的不到位,并且煤炭氧化、煤炭自身的质量也存在问题,而煤炭的自燃,又再一次的降低了煤的质量。所以在大同的时候,中新能源的选煤厂出现过自燃的问题。让他平朔的选煤厂也出现过自燃的问题,还有就在在港口流转的环节当中、当外购部分的蒙古煤也会出现自燃现象。而在这不同程度的煤堆自燃问题出现的时候。遍会不断的增加现场的煤炭的生产隐患,而同时也会带来财产安全及人员安全的隐患影响;
而第二种方式则是把煤炭统一集中集中在中煤集团选煤厂当中的原煤区。还有一部分的则集中在品煤存储环节。而在这种情况下中煤集团对现有的产出的煤炭堆放,是缺乏设计合理性的。如果由于原有的中煤集团的选煤厂设计不合理,所以才没有根据要求,或者处于对当地环境的考虑,并没有设计封闭式的原煤产品仓。所以在中煤集团在山西大同的煤场为露天煤场、而中煤集团在朔州等地的选煤厂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多为露天原煤存储场[1]。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中煤集团煤的回燃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人为原因,即煤炭的运转中的问题。由于煤炭在运转中的储存时间过长,所以煤炭的运转周期过慢。同时在时间上,还要进行运转,装卸等等复杂的一系列的运作,所以在中煤集团,平朔2号就加快了煤厂煤堆出现自燃的现象。
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就是煤炭自身的问题。例如煤炭的自燃性比较轻强,并在在自燃时期内,重医发火的周期期短。乳痈大同中煤集团中,公司所收购的煤炭自燃期比较短,有得发火期甚至仅为3个月左右。而与此同时外购的煤炭也会哟同样的问题,例如部分蒙古煤甚至更短。
而若我们再通过不断的实验比对遍可知道。煤的自燃机理是因为:氧分子与煤的有极大分子的反应所导致的。而在煤的着火活化能中,氧分子与煤有机大分子它们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到底如何解决,遍成为了研究者们的最大的研究位垒。若我们能够采用不同的火化成分进行试验。那么便可以得知一些能够综合反应,煤氧化的自燃特性的参数。研究者们将会运用这一指数建立新的方法,即:判定煤的自燃难易程度的新方法。
1.2 煤自然现象的研究对策
通过上述的研究及调查,我们不仅可以得出煤自燃的原理,同时也可以设计出更好的防止煤堆自燃的现象。首先我们要确立目标,即:以防为主、旭阳防与治相结合。而针对煤的自燃的分析原因,研究者们进行罗列之后,提出提出如下措施:
首先,分类。针对不同煤种,进行细分,并及时做自燃倾向性鉴定,如果一旦确定了不同煤的自燃事件,遍正 确的核定现有煤种的种类,并且按批存放;
其次,需要加快人工与技术成本。在煤炭的周转中需要加快进程,不仅要合理的安排煤炭堆存场地,更需要做到煤炭先进先出,快进快出,要最大程度的减少煤炭自燃发生;
最后,加强人工的培训教育。对员工加强安全意识的培训,要求做到加强煤场的预防管理,以及现场管理,要求尽早发现煤的自燃的现象[1]。
2 露天煤场的安全运行
2.1 煤的性质与储运方法
据研究可得知,煤的自燃性是煤自身所带的一种自然属性。而煤的自燃性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煤的不断的变质程度,(其中包括:导热陛、孔隙度、水分、含硫量、灰分、粒度)而煤的自燃也受很多的影响因素的影响,哪怕是其作为自身属性的时候,也具有很多的不定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煤在常温下的时候,其的氧化能力将主要取决于,煤将如何挥发分的含量。而在这种条件下,煤的挥发分含量越高,则其的自燃倾向性遍会越强。而煤的自燃性越强,遍在一定程度上对煤的自燃时间也会造成相应缩短,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一般情况下,普通的煤的变质程度越高,越不易自燃。反之亦然[2]。
2.2 煤的供氧条件及解决方法
在煤的自燃的结论下,我们要去寻求煤的具体分析原因,如果自煤堆长时间的暴露于空气中。空气则会与露天煤堆进行充分的接触。将会产生自燃,而自燃的方式有大致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由于给煤堆内部的氧化创造了条件:即煤块之间的间隙,使得空气渗透到煤堆内部,给。煤的块度越大,煤块之间的间隙越大,其供氧条件越好。
2.3 煤的储热条件及解决方法
而煤炭在不断氧化的过程中,将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当氧化着的煤将热量不断的散发掉时,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热量聚集。在煤炭的热量聚集的时候,煤堆的温度将会不断的上升,从而达到煤的着火点后发生自燃。
对于上述问题可以进行有效的监控,解决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对煤炭的温度进行监控。其中包括实时的监测露天煤垛的表面温度,这就要求研究者在监测得到的最高的表面的时候,要不断的分析出每次位置及温度之间的关系,并且把这个测比值,进行时间间隔的设置。如10 min或30 min,通过类似的设置再次对煤炭的表面温度进行监测;
在对时间进行设定之后,再次对表面温度进行监管。在监管的过程中,诶过每次所监测得到的,煤炭的表面最高温度位置都是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的。那么在这种改变下,则可以认为煤堆并无热源出现;
若连续进行3~4次以上的监测,并且得到的像素区域的表面的最高温度位置,都是在相同的范围内,即研究者自行设定的范围:8或者9的检测领域内。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断此时此刻,煤堆有为疑似的热源点。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则需要研究者首先对最高的温度位置进行判断。在判断了之后,在对其进行有效的热源部位自动区域划分。在这同时,如果温度分析并无异样的话,则可以认为煤堆的范围内并出无热源部位的出现。
2.4 研究结论
在上述的研究当中,我们可以分析露天煤垛与研究内热源之间确实是存在一些相关联系的,包括对其表面温度变化、还有煤炭源温度场的一些与分布规律与影响。我们可以做出以下的几点分析,其中包括:通过预埋深度为0.8 m和1.0 m的温度传感器进行不同程度的实验,而根据这两个深度不同的传感器,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得出不同的数据。而实验位置的不同,造成的所采集数据的方式的不同,都将影响煤炭温度的分布。在研究中我们的分析得出,对于同一煤堆,当不同位置的两个温度传感器进行测验是,它们所反馈的规律确实基本上相同的。
在距离煤堆表面比较接近,也就是0.1 m时,温度是随天气环境的逐渐变化,而会造成不同的影响。这这种情况下,昼夜的波动,也会产生不同的数值。而在距离煤垛表面相对较远,也就是0.3 m的距离时,煤堆的温度与距离之间符合一定的增长的函数分布模式。
而此时,在对两个不同实验的位置的煤堆的分析时,也可以运用图像的帮助,再次对稳态和非稳态这两种情况进行独特的分析,在这种温度分析中。研究者们可以分析出,煤堆实际上是存在明显的等温区域变化的。而这种变化在稳态情况下,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露天煤垛表面的温度的显著变化。
2.5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实验中我们已经发现天气环境对露天煤堆所造成不一样的表现。而在表面温差的关系下,研究当中为了谨慎起见,甚至还要考虑到,天气参数的影响。像是包括:风向、风力、大气温湿度、云雨、太阳辐照等等的一系列的问题。而在这之中内热源温度的计算是否存在误差,而这种误差又将如何判定,遍成为了遗留问题。也将是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此 外,还需通过长期的现场实际测试,经历各种天气现象,对本文所提出方法和研制系统 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第二,上文中研究者们已经确定煤炭的自燃,或者说煤炭的表面热量与煤炭与空气的接触。甚至煤炭与空气的间隙都有着比较大的影响。而对于这种指数函数关系,来对温度与深度的的计算是否恰当,也成为了研究中的盲点。在稳态情况下,这种温度场的温度分层模型确实是比较科学,用来计算内热源温度。但是若是不稳定的情况下,就需要研究者不断的测评各种系数。其中包括密度、空隙率、比热等等的煤炭质量本身的参数。
第三,对距离变化的制约,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内热源温度是会随着外界不断变化着的,这就对非稳态温度场提出了要求。在检测内热源时,我们要选择更为科学的方式。
第四,在煤质、存储时间、煤垛尺寸、外界天气类似这些的因素下,是否都应该细细分析,仔细的比对。及时目前公认的温度监测法是比较科学的。但是这种检测方法仅仅限制于对煤炭自身的温度预测。
综合上述的多种方法,我们可以判断出,仅仅是靠文本的研究方法是不科学的。因为煤炭的自燃与露天煤堆所涉及到的影响是特别广泛的。需要研究者们结合其他多种的分析方法不断的进行测评。通过联合的分析比对,才能得出最后的结论。
3 结 语
在对煤炭的研究时我早已发现,煤场的安全的监管,特别是露天煤堆的安全监管是特别具有重要意义的。而存储的安全监管也是煤炭堆场管理的重要工作。在对露天煤炭的研究中,本文仅仅是浅浅的叙述了一些特征。而对一些露天煤场的安全监管中,所需要完善的问题却没有过多的研究。这就这就要求人们不断的进行思考,进行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 罗海珠,梁运涛.煤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安全 科学学报,2003,(3).
【露天矿安全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露天矿安全监管11-14
露天采石场安全管理07-01
露天煤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09-18
露天煤矿安全监控06-21
露天煤矿安全培训试卷10-17
露天矿山安全员题库09-16
露天矿山开采管理10-13
露天矿竣工总结报告11-20
露天矿事故案例分析07-15
露天矿边坡稳定及检测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