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呼唤作文
每个人都有个人的思想,别人的想法往往不会被你所认同,他人的做法也许总会令人感到反感。失落,人们往往会选择呼唤。
也许,有时候,呼唤就像唤山一样,渴望的依旧不会到,希望改变的往往保持原状。因为是山是如此根深蒂固。唤山,是你之力所不能及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山岳又怎是你所能够改变。山不会过来,站在原地呼唤是无济于事的。外物的好坏往往不随人愿,而人能改变自己。“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吧!”通过自身的行动,同样也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若不是努力攀登。又岂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阔?若只是满怀期待地呼唤,怕只能在原地抱着一颗心怀大志的心,怕只有唤山山不来的失落。
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呼唤无法改变困境,也不会唤来希望。在呼唤无用的时候,请满怀着希望,改变自己,向山走去吧!
一、从生理、心理和学习压力三个方面来追踪这一现象的根源
(一) 生理原因
八年级学生多为13-14岁。普查资料表明:这个年龄是青少年生理迅猛发育时期中的最峰, 男生身体体格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突增期;女生体重、胸围逐步向着女性成熟体型发育, 第二性征如浪潮般汹涌袭来。
(二) 心理原因
由于生理的发育带来的青春期心理的巨大变化, 他们的情感情绪激易动暴躁并向两极波动, 爱凭感情行事;自尊心、自信心、争强好胜心急剧增强。认识能力显著落后于独立意向和行动能力, 八年级在心理变化上是初中阶段的一个转折点, 是一个关键发展阶段, 应受到特别关注。
(三) 学习压力
与七年级知识相比, 八年级的知识内容要深得多﹑难得多。学生在学习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有的学生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 感觉学习吃力, 由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时间一长甚至破罐破摔, 放弃了学习。这也是八年级学生学习方面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因此, 八年级学生应该尽早获得明确的自我概念, 选择一个自己认可且确定的“位置”, 最大限度地各尽所长, 各从其志, 努力承担所属责任。作文综合地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情操、个性、智慧等文化素养, 展现了学生的生活积累、人生体验、语言表达和个性创造等方面的能力, 是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 也对学生恢复自信、拥有健康身心并维护其社会功能稳定至关重要。
而现在学校使用的人教版语文八年级教材中, 对于写作训练以单元为单位, 这使得语文教师不能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具体和系统化的训练。一学年下来, 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提高, 对写作的兴趣进一步降低,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尤其是影响了完成八年级学业的学生升入九年级后能否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
我认为八年级作文训练应以认识自然、感知生命为主, 着重训练学生的体悟和分析能力, 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 注重学生作文过程的研究, 注重作文个性的研究。
二、结合八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进行作文序列化教学
(一) 认识自我
自我认识就是指人对自己及其外界关系的认识, 也是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人只有认识自己, 才能战胜自己, 而人是很难认识自己的。八年级学生常常处在迷茫、矛盾和冲突中, 对自我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更新。因此, 作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认识的能力非常重要。
作文题目示例:《我眼中的自己》《我是一只期待飞翔的小鸟》《被自己感动》《我的烦恼》。
(二) 认识自然
八年级认识自然, 写景状物一类的作文与七年级有不同的要求。好的写景作文, 往往不取决于在文章中罗列了多少个景物, 而在于无论写到多少处景物, 有一处必定是文章的重点, 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单一的景物描写, 再美的景物也无法感染读者, 给读者留下美好的心理享受。因此, 作者在写景的同时, 还要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 让读者在文章中不但能“看”到美好的景物, 还能感受到作者所想表达的情感, 作者的思想。
作文题目示例:《寻觅秋天的踪迹》《我心目中的春天》《在这不寻常的秋天里》《我眼中的四季》《寻春》。
(三) 认识社会
相对于自然, 八年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可以说很粗浅, 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这方面的作文设计要简单, 易于把握。比如认识自己的班级、认识家乡, 对一些简单的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等。
作文题目示例:《到民间采风去》《我家乡的节》《我爱我班》《城市与我》《绿色生活》。
(四) 感悟生命
八年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正在由感性向理性逐渐转变的过程中, 直觉日渐敏锐。生命这个主题是很大的, 如果面面俱到, 把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感恩生命、生命赞歌等等这些方面都写下来, 可以洋洋洒洒数千字, 但这种泛泛而谈就会使文章“假、大、空”, 不妨从一个人物、一个细小的生命、一件小事谈起。
作文题目示例:《生命, 有时也脆弱》《每朵花只能开一次》《像野草一样顽强》《生命, 脆弱的生灵》。
(五) 体验成长
作为青春少年的八年级学生, 在一天天地成长着, 正在懂事, 正在走向成熟, 正在走向未来, 但长大的同时是伴着喜悦和泪水的。关于成长的作文是八年级必不可少的训练环节。学生可以描绘成长的感觉, 抒发成长的心曲, 议论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作文题目示例:《成长的烦恼》《成长是一种美》《脚印》《成长的喜悦》《种子·幼苗·大树》《成长的路上, 他 (她) 牵着我的手》。
(六) 学会感恩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自私狭隘似乎成了当代学生的共性, 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已经成了一种社会的需要。感恩, 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报恩, 则是在这种正确认识之下产生的一种责任感。没有社会成员的感恩和报恩, 很难想象一个社会能够正常发展下去。感恩是幸福感的基础。感恩教育更是八年级作文序列的必要组成部分。
作文题目示例:《妈妈, 我想对你说》《我心中的太阳》《师恩难忘》《他为我摆渡》《爱在左, 感恩在右》。
三、好读书, 读好书
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很好途径, 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 并且对学生的阅读量也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学生在阅读时会有独特的情感体验, 把这种体验抒发出来, 诉诸笔端, 是提高认知的必然要求, 更是锻炼写作的绝佳机会。这一点, 在任何一个学习阶段都非常重。
摘要: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八年级学生, 由于身心的急剧发展变化, 带来了种种发展的可能性, 因此, 这段新时期既是学生发展的危险期, 同时也是教师教育的关键期。抓住八年级学生的特点, 以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契机, 进行作文的疏导训练, 不但有效提高了作文水平,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可谓一举两得。
《远古的呼唤》教案
共2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依据课程标准“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选择了原始状态下的艺术行为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创作、表演在潜移默化中接近和理解原始艺术,在自主探究中提高设计、制作和组织能力。过去以了解艺术风格为知识目标的教学中,一般是采用欣赏评析的方法,而本课立足于学生兴趣.选择表演的形式展开教学,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探索性,更多考虑的是对学生多种能力的提高,为高年级欣赏课的开展形成有效知识链接。
教学目标:
1、能珍视世界各民族文化,培养其宽容和健康审美心理。
2、初步感受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思想、情感、追求、品味原始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3、积极地投入参与制作,能充分感受创作的激情和乐趣。教学重、难点:
1、感受原始艺术,结合自己的了解,尽可能地在创作中体现原始风格。
2、能通过创作、表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美术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学准备:
1、师生在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
2、各种用来制作的材料,包括树叶、绳子、纸张、羽毛、布等。教学过程:
一、课前——收集
1、布置学生通过阅读、网上查询等途径,收集有关原始生活的艺术图片和文字资料。
2、寻找具有原始风格的实物,结合展览,营造氛围。
3、收集包括原始陶器、雕塑、壁画、服饰等方面的图片、音像资料,制作师生演示用课件。
设计意图:
学生主动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各种有关资料,布置展览,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通过这一系列课外准备活动。使他们对原始社会、原始艺术的了解从无到有,并能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感悟原始风情,为制作和包装角色做好心理和认知上的准备。此外,展示大量原始艺术品图片及具有原始味道的仿制品,也是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一种艺术的熏陶,为活动营造一种原始的氛围。
二、课中——交流、制作和展示 1.音乐引入
音乐中,教师通过观看四川彭州发现的远古人类生活溶洞“穿心洞”和古人类图片引入课题“《远古的呼唤》。
2.进入主题——原始艺术
观看图片小结:在远古时代,我们的先民在极其简陋的物质条件下,用智慧创造了艺术,我们称之为原始艺术,原始艺术表现了先民的生活理想、情感追求,它质朴、粗犷、奇特的艺术魅力令后人赞叹不已。
课堂小结:
面具其实是一种图腾文化,石器时代是早期图腾文化得到大发展的时代,现代我们能够看到的许多优美而奇异的图形,如文字图画、象形文字、原始岩画、图腾标志等等,大多产生于这个时期,然后让学生观看大量图片增加印象。
特点:(1)面目狰狞、可怕、神秘、有保护威慑作用,也有装饰性。
(2)色彩丰富、对比明显、个性夸张、材料运用广泛 交谈:(1)说说对先人的感受,为有这样的先辈而感到自豪;
(2)谈谈现代人对原始艺术的感受,说明原始艺术以它特有的质朴和粗犷吸引了大家,让人们有一种心灵的放松,情感的回归。
3、大胆制作,讲究创意
(1)说明要求——结合你对原始艺术的理解,大胆运用已有材料,进行有特 色的包装,注意要符合角色的身份。
(2)学生动手创作,教师鼓励帮助并适当装扮自己。设计意图:
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自由创造与制作的空间,不干涉他们的想法和制作,了解他们的创意,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创作的乐趣。将自己适当地进行装扮,是拉近和学生距离的最好方式,热心参与进去,才能真正分享。
展示大家的创作,说说创意,领略来自自己下手的原始风味。简单的表演是对本课的总结。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小结,布置下节课任务。
三、课后——访谈、评价和延伸
1、“通过这一堂课,对原始有了怎样的感受?”
2、“在今后的生活中,对具有原始风味的东西会不会特别留意或者收藏?”
3、课后进一步制作好面具,下节课进行组织表演。设计意图:
亲爱的爸爸妈妈:
您们好!
首先恭喜你们买了私家车,不过在高兴之余,还要记得关爱生命,安全第一,作文 爱的呼唤。
记得我看过一篇文章,有人曾经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出行安全,不仅关系到自己的生命和安全,同时也是尊重他人生命的体现,是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小学五年级作文《作文 爱的呼唤》。透过川流不息行驶的车辆,“关爱生命,安全出行”八个字在我的脑海里显得更加突出。提到出行安全,很难不让人想到交通安全。行走时的一次走神,过马路时的`一次侥幸,开车时的一次违章,仅仅是一次小小的疏忽,这一切都会使一个生命转瞬即逝。飞旋的车轮会无情地吞噬掉行人的生命。
据统计,全国共发生238351起交通事故,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一个多么引人深思得数字,我们应该好好反省了不是吗?交通安全问题,应该重视不是吗?
当我们行走在马路上,总会发现有些人骑车逆行、乱闯、超载、疲劳驾驶……这些交通违规的事例不胜枚举。而这些数不胜数的事例,更应该使我们提高对交通安全的重视。不然,我们有可能在不轻易间,便失去了人生最宝贵的东西!生死,仅在一念之间!
亲爱的爸爸妈妈,请您重视交通安全,酒后您千万不能开车。开车不要违章,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珍爱他人,保重自身!
有些人,正是因为交通安全知识的淡薄,而导致了自我身心上的伤害。因为不重视交通安全,以为一次成功后,每每都会成功,才造成了巨大损失。
无论如何,爸爸妈妈,请从这一该开始重视交通安全吧!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此致
敬礼!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可从来没看见过这样的山水。山间得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里的沙石;这儿的水真绿啊,绿得让人深深的陶醉;这儿的水真静啊,静得没有一点杂念。
虽然我没有爬过什么峰峦雄伟的高山,却爬过这一带的“奇”山。这儿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盛气凌人。像睡佛,像老人,像巨像.....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儿的山真秀啊,一棵棵挺拔的“”巨树在山上形成了一道翠绿的屏障,色彩鲜明,倒映水中;这儿的山真险啊,一个个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危峰兀立.....好像一不留神就会栽倒下来似的。
一、“下水文”能提高语文教师的写作水平
对于下水作文的作用, 历来有两种相反的观点, 反对者认为教师的“下水文”会受到教师的生活阅历、教师的认知水平、教师写作时的心理活动等方面的限制, 对学生并无太大的指导作用;甚至有人认为教师如果写出的文章质量不高会造成“以其昏昏, 使人昭昭”的后果。这两种看法前者不值一驳:语文教材上的课文多为成年人的作品, 绝大多数不也成为学生习作的范文么?对于后一个问题, 回答是, 只要充分酝酿, 精心修改, 身为语文教师就一定会生产出高质量的作品。
写作是一种生命活动, 也是一种自我丰富与发展的过程。教师除了专业论文之外, 还应当能自由运用各种文体写作。护士们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创作出《护士日记》, 我们的语文教师应当比一般人更热爱写作。写作是对人的思维和语言的综合训练, 语文教师要保持业务优势, 要特别注意提高写作水平。旧时代对学生语文能力的一般要求是“出口成章, 下笔能文”, 如果今天连教师都做不到这一点, 祖国语文教育就很难发展了。从这个角度来看, 语文教师写“下水文”实质上也是在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二“下水文”能对作文教学提供具体的指导作用
有些同行, 平时作文训练出题随意性较大, 效率不高, 吃力不讨好, 学生抱怨。还有一些教师在作文训练时出题仅仅从体裁、题材、高考命题要求或者趋势这些角度来考虑, 很少考虑中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 作文命题不是陈旧不堪, 就是难以把握, 导致的直接后果要么是学生直接翻作文选, 要么是用八股式的老一套来应付, 学生对不感兴趣或者非常陌生的题目甚至话题不能引起丰富的联想和多角度思维, 久而久之就会对作文课和作文练习产生厌倦。如果我们能和学生同题作文, 情况就不一样了, 至少在命题时会慎重一些。那么“下水问”能对作文教学产生哪些具体的指导作用呢?我认为至少有下几个方面:
1. 激发学生兴趣。
不同教师对“下水文”有不同的做法和感受。有一位教师在写下水文时, 从不把自己的作文给学生当范文用, 更多的时候是和学生比赛。他事前告诉学生, 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写, 看谁写得更好, 然后在讲评作文时咱们大家一起评, 看老师的作文怎么样。有好多次评最佳作文时, 学生评的不是他。这时候他就不是老师了, 而是成了一个和学生一样的习作者, 师生是平等的, 互相欣赏, 又互相批评。这时学生对作文非常感兴趣, 和老师比赛, 有时还超过老师, 这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我通常的做法则是不提前告诉学生哪篇文章是我写的, 而是把它混在几篇不同风格的学生优秀习作里, 让学生来找, 这样学生兴趣盎然, 又提高了鉴赏和分析文章的能力。
2. 提高评价质量。
教师讲作文难免有两种倾向, 对好一点儿的作文盛赞不已, 对较差的作文则比较挑剔。这样的评价容易失之偏颇, 有时难以让学生心服。如果老师能以自己的作文为例谈谈, 无疑会有说服力。一次给学生布置以“路”为话题的作文, 学生的习作选择的角度较为偏狭, 谈“人生之路”“成长之路”的较多。我写了两篇下水文, 分别从人类道德的进化来谈人类文明之路, 从家长抚育孩子的艰难来谈孩子的成长之路。学生看了之后感觉眼前一亮, 这时再来评价学生作文的思路单一, 学生心服口服, 也懂得了多角度构思的好处, 初步掌握了一些多角度构思的方法。
3. 师生交流思想。
有的语文老师不重视与学生的思想交流, 上课来, 下课走。师生的思想交流看似与教学无关, 其实不然。在作文教学时谈谈和学生交流“我是怎么想的”, 在作文课堂上说说“老师独有的思考”, 对学生的思维是一种独特的熏陶, 长期坚持对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大有裨益。“下水作文”就是这种交流的重要媒介。同一篇文章同一本书, 老师读后有何种感悟, 同一件事情, 老师是什么看法怎样评价, 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
“我快要受不了了,我的头都要爆炸了,我的人类啊,求你们别再折磨我了,要不,我会毁灭的。”
这是我们的母亲——地球妈妈所说的话。
我们的母亲——地球养育了我们这么多年,如今,我们给她的又是些什么?是被污染的.河流,一片片沙漠,还是被污染的空气?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离开了它,我们人类将无法生存。可我们现在的水资源,又在哪儿呢?我们只看到那些被污染了的河流。以前清澈的河水,人们不断的往河里乱扔垃圾,工厂里不断的排放污水,现在的河流,河面上飘着许多垃圾,还有鱼的死尸,这些还是水资源吗?再这样做,我们的水资源就枯竭了。
现在的森林,都要变成沙漠了。人们经常乱砍滥伐,原本一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景象,现在只能看见无数光秃秃的木桩。有人说:“想把一个绿洲变成一个沙漠没,只需两年的时间,可想把一个沙漠变成绿洲,就要十年的时间。”森林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我们不能随意破坏它。可现在的残局,又该怎样收拾呢?
我们的空气,被工厂里的排出的烟毒,汽车的尾气给污染了,一出来,整一烟味,没有新鲜空气了,我们在这样下去的话,就生存不下去了。
期末考试即将到来,全校师生都被包围在备考的漩涡中,争强好胜的我立志要冲进前十名,因此我从学校搬回了家,一日三餐自然也就在家里解决。这可苦了我可怜的耳朵,妈妈一做好饭就叫着。
我还是用一惯敷衍口气回了句:“来啦!来啦!喊什么喊,烦死了,这道题做完就来。”
我抱怨着遨游于题海的痛苦与烦闷。写完了课本上那堆缠人的作业,头晕晕乎的。抬头望了望墙壁上的钟,不经感慨时间过得真快。转念一想,我还没吃饭呢!”
走进厨房,发现妈妈已靠在饭桌沿边眯眼睡着了,我很不客气的唤:“妈妈,我来了!”妈妈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看见了我立即动身热起饭来。 “下次你自个儿先吃就别等我了”望着妈妈忙碌的身影,我有些愧疚。
“不碍事的,不看着你吃完,妈这心里不放心”妈妈关切地的说。
过了会儿,热腾腾的饭菜重新端上了饭桌。映入眼帘的是那碗亘古不变的蒸蛋。我努了努嘴叫嚣道:“怎么又是这个!妈妈,你去看看啊,人家考试为了加营养顿顿都是鸡鸭鱼肉,我是顿顿鸡蛋。早上煮鸡蛋,中午炒鸡蛋,晚上是蒸蛋。你是不是想让我考个蛋回家啊?我再也忍受不了都吃顿顿鸡蛋了,我要炖了咱家鸡窝里的那只下蛋的母鸡!”说完我便跑出来厨房,留下了不知所措的妈妈。
回到房间一头栽进被窝里,蒙头就睡。
第二天早上我像木偶般照例起床、穿衣、涮牙、洗脸。
“xx,洗漱完来吃早饭”又听见妈妈在使劲的叫唤了。我飞速的`跑进厨房,桌子上已不是先前的米粥外加水煮蛋居然是一碗热鸡汤!我不解问道:“妈妈,这哪里来的鸡汤?”“你昨天不是说想喝鸡汤吗,我今早把鸡窝里的那只母鸡给宰杀了,炖了鸡汤,给你加加营养,你赶紧趁热喝!”我低着头心里很不是滋味,热泪盈眶,手上的这碗鸡汤不是一碗普通的鸡汤而是一碗包含了浓浓母爱的鸡汤,我强忍这眼泪还是没忍住,放声大哭起来。妈妈看到了有点责备的口气道:“你这孩子哭什么呀啊?”手在围裙上揩了两下,上前来替我擦拭脸上的眼泪,我只感觉到有块带着油腻气味的“硬抹布”在我脸上轻轻的擦拭了几下,我脸上顿时有种刺痛的感觉,抽出手来拿起妈妈的手看,原来岁月和多年的劳累在妈妈的手中刻下了这些痕迹,也刻在我的心上!
Ⅷ.词语运用 (1×5分)
根据句意, 用所给单词、短语的适当形式填空, 每词或词组只限使用一次。
61. He __________________ the bike.
62. We wear the caps __________________ us from the sun.
63. You should do your homework by ___________________.
64. One _________________ of the teachers in our school are women teachers.
65. By doing the experiment, the students Mr. Wang’s theory was right.
Ⅸ.连词成句 (标点已给出) (1×5分)
66. a, not, why, have, re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 of , is, made, Danny’s, hat, stra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 is, my, how, clever, sist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9. is, its, the, for, city, lake, famous, beautifu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0. I, the, up, sun, this, before, woke, rose, morn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X. 任务型阅读 (2×5分)
阅读短文, 并按要求完成71 ~ 75题。
Forests have always been useful and important to the people who make use of them in many ways. Every day trees are serving people everywhere. Trees supply ( 提供 ) people with fruits and building materials ( 材料 ) in the form of wood. Without trees it would be impossible to build houses, boats, bridges and so on. Furniture, such as desks, chairs and beds, is made of wood. Trees can stop people from the terrible heat.
71题判断正误 (“T”表示正确, “F”表示错误) ;72题完成句子;73 ~ 74题简略回答问题;75题将文中划线句子译成汉语。
71. Without trees it would be possible to build houses, boats, bridges and so on. ( )
7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s very important to plants.
73. What are desks, chairs and beds made o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4. What is the result if there were no forest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Ⅺ.书面表达 (10分)
76. 写一篇短文, 介绍一下家乡 (hometown) 张家口的气候特点, 并叙述在不同季节里人们的活动。要求60—80个单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英语答案
卷 I (70 分)
听力部分 (1×20分)
1—5. B A C B A 6—10. C B C A A
11—15. C B C A B 16—20. B B C C A
笔试部分 (50分)
V. 单项选择 (1×20分)
21—25. D A D C B 26—30. A B D C B
31—35. B B C D A 36—40. C C B D A
VI. 完形填空 (1×10分)
41—45. B C D C D 46—50. D A B B D
Ⅶ. 阅读理解 (2×10分)
51—55. D C A A D 56—60. D B B C A
卷Ⅱ (30 分)
Ⅷ. 词汇 (1×5分)
61. fell off 62. to protect 63. yourself/yourselves
64. fi fth 65. discovered
Ⅸ. 连词成句 (1×5分)
66. Why not have a rest?
67. Is Danny’s hat made of straw?
68. How clever my sister is!
69. The city is famous for its beautiful lake.
70. I woke up before the sun rose this morning.
X. 任务型阅读 (2×5分)
71. F 72. The rich surface soil
73. They are made of wood. 74. The land would become desert.
75. 过去人们没有足够的自然科学知识, 他们砍到了他们居住地的太多树木, 并且从不种新的。
Ⅺ. 书面表达 (10分)
One possible version:
Zhangjiakou is my hometown. It is a beautiful city. The weather here is very different in the four seasons. In spring, it often winds, and people like fl ying kites. It is a little hot in the day time in summer, so people like to go swimming. In autumn, it’s cool and sunny, you can go and have a picnic outside. In winter, it’s very cold and there are many snowy days. People can go skating or skiing. I like my hometown.
一、评分原则
1. 本题总分为 10 分, 按五个档次给分。
2. 评分时, 先根据短文的内容和语言初步确定其所属档次, 然后以该档次的要求来衡量, 确定或调整档次, 最后给分。
3. 文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或地名, 酌情减分。
二、评分标准
三、说明
1. 内容要点可以用不同方式表达。
在呼唤爱
春天在呼唤爱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我哼着小曲儿,撑着雨伞,在雨中行走,准备学习雷锋做好事,因为今天就是学雷锋日!
可是,一路上行人寥寥无几,我有些失望,看来没有人需要我帮忙啊.我准备往家跑。刚跑了一会儿,我又停了下来,“雷锋叔叔他走得到那儿,便帮到那儿。而我呢?”顿时,我感到一丝惭愧,于是我又往回跑。
一路走去,只见地上到处是水塘,而且有许多泥坑,看来一定有许多人要帮助呢!我便哼着小曲儿,加快了脚步。
不知不觉,我来到了旱田上,这儿坑坑洼洼,正有个老人在急忙的种田。我连忙跑了过去,“老爷爷,下大雨了,你怎么还在田上呀?”我疑惑不解地问。
“一会儿就好,很快的!”老爷爷头也不抬一下,“种好就走!”
我听后,急忙跑到他的身旁,“老爷爷,我帮你撑伞!”我笑着说。“谢谢了,好孩子。”老爷爷的话语中带着些感动。我撑着伞,才发现老爷爷的脚陷到了泥土中,整个身子都湿透了。
于是我把伞夹在咯吱窝里,也帮着种起田来。啊!弯着腰,真不舒服呀!我好想呆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但雷锋叔叔却不怕辛苦,我要向他学习!想着我便又坚持了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种好了田。老爷爷笑了,直夸我是个“小雷锋”!我听了脸都红了,别提多乐了!
在瓦蓝的天空下面,一座座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接连不断的竖了起来,城市、乡村都开始变得繁华,可是,有没有人看见,我们眼中曾经大片的绿色在消失?有没有人听见,那来自地心的呼唤?
现代的人们在不断的追求生活质量,努力提高生活的科技含量,于是,在一片片土地上耸立起了高楼,无数矿产被挖出来暴晒在日光下,最终,变成了人们眼中的财富。
可能政府和人们早已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们开始建设绿化带,开始了所谓的环保行动,可是这些,在当代社会里,有几人能做到?即使有的人可以做得到,可是仅凭着这一点点微薄的力量会有很大的成效吗?
打一个比方来说,如果你曾经生活在森林里,吃野果,喝晨露长大,整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过着无比舒适美妙、悠游自在的生活;可是有一天,来了一群所谓的开发商,他们砍掉了所有的林木,建起了建筑物看着这一切的一切,而你却是无力阻止,这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悲剧?
就像现在,无数的农田被毁,变成了一座座高耸的楼房,直插云天;即使你仍可以看得到一点点残留的绿色,即使你并不会希望它们消失,可是你看不到,它们每日每夜苟延残喘的生存着,呼吸着汽车尾气,喝着被污染的水,吸食着被药浸泡过的食物
这,便是现在所有植物的现状。
而由于人们的滥砍滥伐,过度取水等活动,已经造成了无数土地水土流失,最终沦为荒漠,变成了难以利用的土地,就像罗布泊;而又有无数的地方正在重蹈罗布泊的覆辙,就像青海湖;就像月牙泉。
这,便是现在所有土地的悲剧。
而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提高,无数的矿产被从暗无天日的地底挖了出来,被人们用贪婪的双手换成了金钱,于是,地球资源开始发出警告,开始求饶据报道,地球的资源正在迅速减少,而这,便是人类的杰作,他们没有想过他们的子子孙孙,没有想过地球的未来,总有一天,地球的资源会消耗殆尽的,这只是迟早的事而已。
这,便是现在地球资源的警告。
虽然我们的社会仍需要发展,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破坏地球的正当理由;我们要从现在做起,珍惜资源,爱我国土,爱我地球!
现在的人们被利益蒙蔽了双眼,以至于他们没有看到地球的现状。
所以,我们要擦亮双眼,好好看看这个世界;拨开双耳,认真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一、学生中最常见的问题
(1) 审题能力差:审题不细致、不严谨, 不按要求解答;不能有效分析题目信息抓住关键。
(2) 理解能力差:对概念、规律的理解肤浅, 答题时仅凭感觉和印象。
(3) 实验能力差:仪器使用规则不熟悉, 特别是实验设计能力不足, 动手操作能力不强。
(4) 学科结合差:不能用其他学科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简单数学运算错误频出。
(5) 表述能力差:逻辑思维混乱, 语意表达不清, 计算式来历不明, 代入数据错误, 单位“鱼龙混杂”;书写不规范, 作图不严谨。
这些问题的出现, 我们教师一定要警醒、反思、重视, 否则学生中就会出现“一学就知, 一用就错, 一放就忘”的现象。
二、对教学的反思
(1) 反思教学目标。首先, 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把握教材和教学大纲, 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实现三维一体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讲解要到位, 分析要透彻, 要让学生融会贯通。其次, 教学的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是所选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 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要非常明确。最后, 对一些基本知识, 我们应随时获得学生反馈的信息, 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让学生最有效地获取知识。
(2) 反思教学方法。第一, 要面向全班学生, 同时兼顾“两头”。对学习欲望强烈的学生, 要增加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做好个别辅导。第二, 注重学法指导。第三, 教学方式要多样化。教师自身要提高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 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率。第四, 应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 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和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3) 反思教学技能。其一, 物理学是一门有着严密科学性的学科, 要保证讲授正确, 推导流畅, 过渡自然;语言要简练规范, 充满激情, 富有感染力。其二, 板书工整精致, 体系主次分明;基本功扎实, 会画直线、圆、小人物等简笔画。其三, 教具的使用、实验的操作要熟练、规范。
三、提高教学成绩的策略
(1) 改善教法。要充分利用实验的教学功能, 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取感性知识;要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 动手实践, 分组讨论, 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 激活课堂气氛。
(2) 注重双基。课堂教学中, 除了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基础知识外, 还要使其掌握获得知识的基本技能。有时要通过举例、作图等,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推理、概括、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自己的结论, 让学生加深对抽象概念要领的理解。对物理规律的讲解中, 要讲清适用条件、范围及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进行比较区别, 消除学生对概念规律的模糊认识;在习题讲析中, 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 挖掘隐含条件, 抽象物理情境, 找出规律列式求解, 做出结论并加以讨论, 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 分析、推理严密。
例如, 光学作图教学时, 我就讲清了注意事项: (1) 要借助工具作图, 作图一定要规范; (2) 实际光线画实线, 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 (3) 光线要带箭头, 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 不要断开; (4) 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 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 (虚线) , 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这样, 学生作图就比较规范了。
(3) 尝试诊测。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特点与教学要求来提供诊测材料, 组织诊断性测试, 学生要根据课内初步掌握的知识进行尝试性解答。诊测题主要侧重于新课的概念以及识记类基础性认知目标的考察。教师可以适当运用电化教学和信息技术等方法, 例如:可将幻灯片分发给学生当答卷纸, 然后选取有代表性的答案, 放在投影仪上, 当着全体学生的面, 现场批改矫正, 使全体学生及时了解自己诊测达标结果, 形成认知上的初次反馈。这种有目的、有反馈的有效学习, 能使学生积累顿悟的经验, 增强个体的认知能力, 调整自身的学习策略。尝试诊测的成功实施, 必将帮助教师检查学生认知上存在的缺陷, 帮助教师在后续教学中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 重视课外。课外实践活动, 主要是以拓展知识面、培养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 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教师要恰当引导, 不让他们过多地碰壁而灰心丧气, 但也不可包办代替。要让学生在碰壁中产生兴趣, 在挫折中收获成功。
我不只一次这样问自己:“要不要把窗户打开?”可是,一阵犹豫之后,结果总是胆怯的——不要。其实,也许窗外是一片生机,一派欢乐呢?但是,或许是充满陷阱、邪恶的呢?……不敢想,再也不敢想。只是独自一人蹲坐在角落,和灯光映射出的影子相互做伴……
每个人都有一扇窗户,每个人都曾渴望过窗外,可是,真正敢去打开窗户,迎接阳光的人却没有几个。我听过这样一句话:“幸福和快乐是要自己去迎接的,而不是让它来找寻你。”的确,尽管迎接阳光的途中会有种.种困难困绕着你,可是当你勇敢推开窗外时,你会看见一片碧海蓝天。诚然,也不是所有的敢去迎接阳光的人就一定会获得阳光。
于是,我神情凝重地望着那扇神秘的窗户,竟情不自禁地像个幽灵似的向窗户走去。虽然,那里可能有点点淅沥地阳光,也可能有蟒蛇。但是,我完全被一种莫名的`东西罩住了,无法自拔。我伸出手,指尖在窗户上轻轻地触碰了一下,又有些胆怯地缩回来了。“推开,勇敢些!”一个声音在我的耳旁掠过。突然,像静如止水的海面卷起了万丈狂澜——我猛然用手推开了窗户。瞬间,一道道刺眼而美丽的阳光,透过树缝从窗里射进来。昏暗的房间里刹那间变得好明亮,好美丽,就像童话故事里的睡美人刚苏醒了一般。更令我不可思议的是,我看到了窗外是一片生意葱茏的景象:黄莺和百灵在树梢间唱着、闹着,小草们一根根随风舞着、摇曳着。平静的湖面被调皮的蜻蜓轻轻一触,荡开了一圈圈涟漪……
我沐浴在阳光之中,贪婪地吮吸着清新,享受着着瞬间的美丽。
我现在才感觉到——勇敢推开心灵窗户时,会发现窗外原来是那么美好!
1、课文《老山界》第一段“我们决定要爬一座30里高的瑶山, 地图上叫做越城岭, 土名叫老山界。”“30里高”?一公里等于一千米, 30里就是15公里, 15公里就是15千米, 即15000米。世界第一高峰、有“世界第三极”之誉的珠穆朗玛峰多高?8848.13米。老山界比珠穆朗玛峰还高?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作者陆定一表述有误。那么, 老山界到底有多高呢?《辞海》 (1999年版, 缩印本, 上海辞书出版社) 介绍如下:
越城岭, “五岭” (即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的总称) 之一。亦称始安岭、全义岭、越岭。在广西东北部和湖南边境。东北—西南走向。长200公里。为花岗岩断块山。海拔1500米以上。主峰真宝顶 (2123米) 在资源东北, 最高点苗儿山 (2142米) 在资源西南, 为广西最高峰。山势雄伟, 有原始森林, 并有珍贵树种铁衫。
老山界最高点2142米, 何来30里?研读课文, 以下几段文字值得注意:
打听前面的路程, 知道前面有一个地方叫雷公岩, 很陡, 上山30里, 下山15里, 再前面才是塘坊边。
这很短的山爬完了。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 同他谈谈, 知道还差得远, 还有20多里很陡的山。
下山15里, 也是很倾斜的。
原来, 作者陆定一要表达的是:从老山界山脚下爬上山顶一共有30里的路程。并非是说老山界的海拔高度是“30里”。
那么, 《老山界》第一段可以这样修改: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上山有30里路程的瑶山, 地图上叫越城岭, 土名叫老山界。如果要突出其高, 则可改为:我们决定要爬一座海拔2142米高的瑶山, 地图上叫做越城岭, 土名叫老山界。揣摩作者意图, 第二种改法好些。
如此明显的一处失误, 编者偏偏要为尊者讳, 不但不改过来, 竟还在文后设计了“探究·练习”, 煞有介事、故作高深地说什么“有些看似普通的词语, 仅仅从字面上理解, 常会出错。阅读时除了要查字典、词典外, 还要仔细推敲上下文的意思。”然后叫学生“根据语境”推导出“30里高”的“准确意思”。这简直是荒唐。
2、《<长征>节选》这篇课文中的问题更多。
第23页第4行的“特写”:草地上倒下各种头向着北、拼命挣扎前进的红军烈士。都成“烈士”了, 还能“拼命挣扎前进”?红军烈士还有“各种”?如果要凸显红军战士的“活”, 可以改为“草地上有许多倒在地上、头向着北、拼命挣扎前进的红军战士”;如果要突出红军战士的壮烈牺牲, 则可这样改:草地上倒着牺牲前还保持着各种头向着北、拼命挣扎前进姿态的红军烈士。
这篇课文篇幅不太长, 2827个字。但文中4次出现“猝然”一词:
彭德怀俯身整理一位烈士的遗容, 猝然眼花, 栽倒在草地上。
警卫员猝然回身抱着战马的脖子失声地哭了。
彭德怀猝然拔出手枪, 对准战马扣动了扳机。
毛泽东怀着异样的情感猝然站起身来。
这不是“反复”的修辞, 而是惊人的重复。暴露了作者语言的贫乏。而且这个词在这些语境中用得是否妥当, 值得商榷。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编者竟在“探究·练习”中将“猝然”的意思理解为“表示事情虽说出乎意料, 但又在情理之中”, 这完全歪曲了“猝然”的含义, “猝然”意为“突然;出乎意外”, 哪有“在情理之中”的意思?编者还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猝然”这个词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 这就更不应该了。编者用错误的理解引导学生对作者使用得并不高明的词句进行分析, 其结果只能是坑害学生。
第30页, 有两段文字:
男女红军相继起舞, 草地篝火变成天然的舞台。
毛泽东、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等年长的老红军也结伴起舞, 气氛相当热烈。
第一段文字有语病, “篝火”不可能是“舞台”, 只有“草地”才是“天然的舞台”。这句话可改为:男女红军相继起舞, 燃烧着篝火的草地变成天然的舞台。
第二段文字中的第一个顿号应改为“和”。毛泽东所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过草地的时间大约在1935年的6-8月, 毛泽东 (1893.12.26-1976.9.9) 时年42岁, 董必武 (1886-1975) 49岁, 徐特立 (1877-1968) 58岁, 谢觉哉 (1884-1971) 51岁。与董老、徐老、谢老比, 毛泽东相对“年少”, 不应在“年长”的“老红军”之列。
3、课本第35页倒数第五行“题目的重点在‘新鲜’, 要写出事情的不一般化的地方”。这儿的“化”是后缀, 作为后缀的“化”的用法是:加在名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 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显然, 此处“化”字冗余, 应去掉。
4、课文《最后一课》48页“个个人那么专心, 教室里那么安静。”中的“个个人”别扭, 可把“人”字去掉, 也可改为“每个人”或“人人”。
5、第十四课《我的母亲》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 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句话中的“流”用得不当, “汗珠”怎会“流”呢?应改为“滴”或“滚”。
还有, “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 轻轻把被窝盖上, 向我额上吻了几吻。”这里, “被窝”应为“被卧”。被窝:为睡觉叠成的长筒形的被子。被卧:被子。“向”应改为“在”。
像以上的错误在教材中还有不少, 在此仅举以上几例, 旨在抛砖引玉, 务请专家学者多多指教。
【八年级呼唤作文】推荐阅读:
母亲呼唤作文600字母亲呼唤作文600字03-08
呼唤和平作文04-08
呼唤文化“力学”作文05-28
永恒的呼唤作文07-23
呼唤为题的作文10-16
呼唤作文500字10-18
心灵的呼唤作文10-20
呼唤人类小学作文11-13
春的呼唤作文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