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行为习惯计划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行为习惯计划(精选10篇)

学校行为习惯计划 篇1

1、进校见到老师主动致礼问好,仪表端庄、态度大方,严禁学生穿背心或拖鞋上课,学生不戴首饰、女生不烫发、不穿高跟鞋、不化妆、男生不留长发。学生在校提倡穿校服。

2、学生骑自行车进校门前应主动下车,推车进校,把单车按指定位置依次整齐摆放。严禁在校园内骑自行车,必须推行,严禁学生驾驶机动车辆。

3、学校举行升旗时,应向国旗脱帽肃立,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不得在校园内走动或从事其它活动。

4、课前预备铃响后,立即进教室,做好上课前准备工作。因故迟到进教室时,须敲门报告,经教师允许后才能进教室,下课后须向老师说明情况。上课时应专心听讲,遵守课堂纪律,积极思考,举手提问,大胆发言,认真作业,不做任何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自习课应认真自习,保持教室安静,不得随意交谈,大声喧哗,离座走动。

5、课间,不得在教学楼走廊内追逐、打闹。包括打篮球、跳绳、做游戏等,上、下楼道严禁推挤,靠右行走。要注意安全、不做危险性游戏,不坐在窗台和护拦上。

6、课间操要做到快、静、齐,做操动作到位、规范、整齐,不得借故滞留教室或随意缺席。做眼保健操时,不谈笑、不做作业。

7、值日生要按时做好教室及公共区的卫生打扫及保洁工作。早读前、中午班班唱课前、下午放学后各打扫一次,做到打扫干净、彻底、不留卫生死角,学生须讲究卫生、不乱扔纸屑杂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涂乱画。教室、桌椅时刻摆放整齐,卫生工具整齐有序地放在指定地方。

8、学生不得攀越围墙或者利用假的请假条出入校门,全体学生上课时间出校门,须向班主任出示请假条,报政教处备案后方可离开。放学后,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不得在校逗留或者进入网吧。小学生严格执行路队护送制度。

9、学生在校必须举止文明,讲普通话,不得讲粗痞话、赌博、吸烟、酗酒、谈恋爱、骂人、打架,严禁带匕首、三角刀、铁棒等管制刀具进入学校。

10、学生要爱护公物、节约水电、不得人为损坏或浪费。如有损坏须照价赔偿。

11、考试时要认真作答、不得舞弊,有舞弊者要纪律处分。

12、诚实守信,有错就改,不顶撞老师和工作人员。

13、有关寄宿生的行为规范,见寄宿生管理制度。

学校行为习惯计划 篇2

一、城乡结合部学校生源的特点

城乡结合部临近市区, 不少本地村民用耕地建房出租, 以明显低于市区的价格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租住。这造成城乡结合部学校生源复杂, 有个体工商户、基层服务人员、靠自建房出租为生的本地村民、单位居民的子女等。

二、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1.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

部分学生在家常与父母发生冲突, 在校顶撞甚至辱骂教师;部分学生喜欢与社会青年来往, 时有恐吓、抢劫等犯罪行为;班集体出游时在车上抢位置, 常在教室的课桌凳椅上涂鸦。种种现象表明, 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的公共道德素养不高。

2.不良的学习习惯

城乡结合部区域教学条件相对薄弱, 这里的学生学习能力总体水平较低。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系统的学习计划, 自主学习能力弱, 过多依赖教师的督促;易开小差, 许多不愿意回答问题, 不愿做练习, 也很少对一些问题提出质疑, 发表自己看法;没有养成预习和复习的好习惯, 更没有阅读有益课外书籍的习惯。

3.不良的日常生活习惯

部分学生经常迟到;初一的学生还不会扫地, 没有良好的劳动习惯;部分学生没有运动等健康的兴趣爱好, 有的染上了网瘾。

三、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分析

1.学生自身特点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发育的“断奶期”, 个体思想不成熟, 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 但又想自我独立, 容易发生心理冲突, 也容易受到暗示。

2.学校教育的误区

城乡结合部学校向来重智育, 轻德育, 再加上投入少, 发展滞后, 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不重视, 或没有系统有效的行为养成教育, 见一桩抓一桩, 治标不治本, 无法使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从根本上得到矫正。

3.家庭教育的不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后期的行为习惯养成有巨大的影响。学生的家长很多是当地的村民, 或者外来务工等基层工作者, 自身文化程度不高, 精力有限;部分家长生活起居不规律, 或倒班, 或起早贪黑, 子女在中午和下午放学的空当去了哪里, 与什么人来往, 做了什么根本无从了解。孩子放学便“放羊”, 家庭缺乏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4.周边生活环境的消极影响

城乡结合部违法犯罪现象严重。部分学生粗口不断, 随地吐痰, 有攻击或破坏性行为, 甚至辱骂教师。这些陋习无不跟学生日常所听所看所接触的人有关。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差, 公共场合少, 黑网吧众多, 染上网瘾的学生比比皆是。

四、城乡结合部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策略

1.学校教育的矫正策略

首先, 要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 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是指学生自觉主动地把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在内心加以理解和体验, 并通过实践转化为自己比较稳定的自觉行为的能力。这里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组织系列主题班会或者专项的心理辅导课。其次, 开发有关习惯教育的校本课程。《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可作为习惯的内容范本, 但它们的内容比较模糊笼统。为了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矫正学生的行为习惯, 开发校本课程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此外, 还可以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爱来学校, 远离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注意营造气氛, 在校园里张贴警句、标语等。

2.联合家长和社区的力量, 加强校外管理

提高家长对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认识, 可以向大学等地方招募志愿者集中社区管理, 让志愿者给学生辅导功课, 或者组织学生进行有益的课外活动等。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健康的兴趣爱好, 让他们在放学后有地方可去, 而不是在放学路上或其他地方闲逛。

3.加强与政府等职能部门的合作, 治理城乡结合部的治安

发挥政府等职能部门的力量, 专项整治城乡结合部的治安。加大宣传与教育力度, 提高城乡结合部居民的意识, 抵制违法犯罪现象, 改善城乡结合部的治安环境。组织居民开展健康有益的休闲娱乐活动, 消除居民聚众赌博的现象, 为城乡结合部学生的习惯培养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学校行为习惯计划 篇3

一、城乡结合部学校生源的特点

城乡结合部临近市区,不少本地村民用耕地建房出租,以明显低于市区的价格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租住。这造成城乡结合部学校生源复杂,有个体工商户、基层服务人员、靠自建房出租为生的本地村民、单位居民的子女等。

二、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1.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

部分学生在家常与父母发生冲突,在校顶撞甚至辱骂教师;部分学生喜欢与社会青年来往,时有恐吓、抢劫等犯罪行为;班集体出游时在车上抢位置,常在教室的课桌凳椅上涂鸦。种种现象表明,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的公共道德素养不高。

2.不良的学习习惯

城乡结合部区域教学条件相对薄弱,这里的学生学习能力总体水平较低。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系统的学习计划,自主学习能力弱,过多依赖教师的督促;易开小差,许多不愿意回答问题,不愿做练习,也很少对一些问题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看法;没有养成预习和复习的好习惯,更没有阅读有益课外书籍的习惯。

3.不良的日常生活习惯

部分学生经常迟到;初一的学生还不会扫地,没有良好的劳动习惯;部分学生没有运动等健康的兴趣爱好,有的染上了网瘾。

三、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分析

1.学生自身特点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发育的“断奶期”,个体思想不成熟,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但又想自我独立,容易发生心理冲突,也容易受到暗示。

2.学校教育的误区

城乡结合部学校向来重智育,轻德育,再加上投入少,发展滞后,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不重视,或没有系统有效的行为养成教育,见一桩抓一桩,治标不治本,无法使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从根本上得到矫正。

3.家庭教育的不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后期的行为习惯养成有巨大的影响。学生的家长很多是当地的村民,或者外来务工等基层工作者,自身文化程度不高,精力有限;部分家长生活起居不规律,或倒班,或起早贪黑,子女在中午和下午放学的空当去了哪里,与什么人来往,做了什么根本无从了解。孩子放学便“放羊”,家庭缺乏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4.周边生活环境的消极影响

城乡结合部违法犯罪现象严重。部分学生粗口不断,随地吐痰,有攻击或破坏性行为,甚至辱骂教师。这些陋习无不跟学生日常所听所看所接触的人有关。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差,公共场合少,黑网吧众多,染上网瘾的学生比比皆是。

四、城乡结合部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策略

1.学校教育的矫正策略

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指学生自觉主动地把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在内心加以理解和体验,并通过实践转化为自己比较稳定的自觉行为的能力。这里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组织系列主题班会或者专项的心理辅导课。其次,开发有关习惯教育的校本课程。《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可作为习惯的内容范本,但它们的内容比较模糊笼统。为了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矫正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发校本课程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此外,还可以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爱来学校,远离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注意营造气氛,在校园里张贴警句、标语等。

2.联合家长和社区的力量,加强校外管理

提高家长对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认识,可以向大学等地方招募志愿者集中社区管理,让志愿者给学生辅导功课,或者组织学生进行有益的课外活动等。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健康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放学后有地方可去,而不是在放学路上或其他地方闲逛。

3.加强与政府等职能部门的合作,治理城乡结合部的治安

发挥政府等职能部门的力量,专项整治城乡结合部的治安。加大宣传与教育力度,提高城乡结合部居民的意识,抵制违法犯罪现象,改善城乡结合部的治安环境。组织居民开展健康有益的休闲娱乐活动,消除居民聚众赌博的现象,为城乡结合部学生的习惯培养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总之,只有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才能从根本上矫正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本文作者为广西师范大学2010级教育硕士教育管理专业学生)

学校行为习惯计划 篇4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现就我班学生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活动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注重从礼仪、学习、生活和节俭四方面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1、礼仪习惯

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

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父母生病要问候,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

2、学习习惯

课前要预习,中年级预习有记录,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上课座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手握笔的地方离笔尖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体离桌一拳;

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

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3、生活习惯

早睡早起,不睡懒觉--做勤快人;

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间、整理书包、吃饭行动快速--当利索人;

吃饱饭、吃好饭、不挑食--做健康人;

不过早到校,上学不迟到,放学及时回家,不绕路,不贪玩,不在路上打闹--做守时人;

早晚涮牙,天天洗脚,经常洗澡,经常剪指甲,穿戴整洁--讲卫生;

出入教室,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打闹。有秩序上(下)操,站队不挤、不抢、不拖、听口令,动作快--守纪律;

积极主动打扫教室,不带零食入校,校园不乱扔碎纸,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大小便--讲公德;

星期天、节假日有活动时间表,学习、休息、玩乐有条不紊--讲条理;

看电视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讲理智;

在家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爱劳动;

二、实施措施得当:

(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知”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

1、健全班级管理网络,发挥小主人自主管理功能,加强学生常规管理的力度。

2、充分利用班队、思品、晨会等课程,加强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做到“三别”、“四带”、“五无”。“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五无”即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3、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中,做到全员参与德育管理。

(二)组织各种班队活动,落实“行”的要求。积极开展有益的班队活动,健全广阔的少先队活动阵地,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挂起钩来,从我做起,把理论和实践挂起钧来;从小事做起,把平凡和伟大挂起钩来。

(三)开辟社会教育途径,突出“情”的培养。通过正面的家庭、社会教育,使学生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培养和强化。

1、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队员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

(四)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强化“意”的训练。制订各项制度对学生加以约束,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建立健全监督网,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每个月,根据学生日常的表现,通过自评、小组评、班级互评等方式评选出“班级之星”。

通过具体的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真正做到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

学校行为习惯计划 篇5

下路中学校谭春祥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德育为首、育人为本”是学校应一贯坚持的办学理念。学校应将德育工作渗透于整个学校管理之中。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个人成长,乃至终生发展的基础。而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班级是每个学生在校生活的“家”,它是学生实现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基础。因此,学校的德育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全面实行民主开放式的学校班级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能更好的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实现学校班级的优化管理,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

当前,学生因不良行为习惯导致的问题越来越多,主要表现为:学习上,无明确的学习目的,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好与游戏、懒于学习、畏难情绪严重。生活上,过于追求享受、相互攀比、挥霍浪费、自理能力差,乱抛乱丢现象严重,不时出现抽烟喝酒、打牌赌博、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行为。思想上,自私自利、自由散漫、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他人、集体和谐共处的能力,时常表现出打架斗殴、损人利己、扰乱秩序、不良交往、逆反心理严重。

二、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分析

从客观条件上看,学生家庭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庭教育的缺陷是产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诱因。由于下路临近县城,家庭条件改善较大,特别是金彰工业园区的修建,下路的暴发户家庭比较多,家长溺爱、娇惯自己子女的现象特别普遍。甚至有些家长以扭曲学生身心正常发展为代价,以单一的物质刺激的方式进行误导,生怕子女受委屈,纵容子女高消费,让子女感觉到家庭的优越感,淡化对子女行为习惯的严格要求。同时大量的父母外出务工、父母离异,导致的隔代教育现象严重,教育方法简单化,加之下路很多家长本身就不重视教育,导致很少与学校沟通,从而使很多学生都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

从当前的教育体制上看,我们的基础教育还没有完全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子,在教育思想、政策以及具体的教育行为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偏差。老师、学生及家长都一味追求分数,疏于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甚至对优等生的小毛病视而不见,久而久之,导致学生人格发展不健全。另外,由于现行的教育体制没能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加之我校教职工大部分都是在县城居住,都是匆匆来到学校上完课后就离开了校园,甚至连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时间都非常有限,导致我校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了解不够,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更是

重视不够,如爱护环境、爱护公物、个人仪表、文明礼仪、合理消费、迟到拖沓等方面的教育都未落到实处,久而久之,就导致学生形成懒散、自私、粗野 的秉性。

青少年学生的模仿性强,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缺乏对社会、他人的正确认识。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良行为习惯,都不断侵蚀着学生稚嫩的心灵,特别是我校临近县城,更易感染一些社会恶习。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是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的缺陷共同导致的。

三、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

学生所表现的不良行为习惯是多样的。就初中生而言,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逐步提高,加强初中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堵”只是权宜之计,“疏”才是长远之计。随着学生是非辨别能力的增强,自律性和自控力也在不断提高,学校老师要充分掌握学生这个身心发展的规律,乘势而行,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变成学生自己的内在需要,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心理品质。

一、加强学生行为习惯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日常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将来学生“做人”的基本训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石;文明、规范化的日常行为习惯是良好思想品德的基础,是学会做人的基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狠抓了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成效显著。

1、狠抓学生的一日常规管理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靠几次说教所能奏效的,它需要生活中的点滴积累。为确保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一直重视抓好学生的一日常规管理,随时要求学生以《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随时随地督促检查,把不良矛头消灭在萌芽之中。我校特设立了“一日常规竞赛台”,按月公布竞赛结果。并对校园实行了全封闭式管理,门卫室负责严把人员进出关。加强了两操集合集会管理,使校园充满活力。安排了专职的两室管理人员住在男女生寝室,加强“两睡”的教育,对学生的“两睡”实行全程跟踪管理。针对我校人多食堂小的问题,我校还实行了按年级进行“分餐制”,由值周领导、值周教师和食堂管理人员按时到堂参加管理,使学生就餐井然有序。

我校长期由政教处全面加强学生的一日常规教育和管理,对各班出勤人数、上课纪律情况、自习课纪律、课间纪律、出操情况、午、晚休纪律、课外活动、清洁区和宿舍内务等,以年级为单位进行量化考评,每天公布考评情况,每月将量化考评结果与班主任津贴挂钩,激发学生自律积极性,形成竞争意识。对部分违纪违规的学生由班主任配合政教处负责进行耐心的教育,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

育,力求让所有学生“尽快改掉小毛病,争做合格中学生!”我校对重大的违纪学生,将公开通报批评,屡教不改的将通知家长配合教育,这样长期坚持狠抓学生的一日常规,从而将使中学生做事雷厉风行,显得朝气蓬勃,富有青春活力。

2、开展行为习惯达标月活动

为强化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教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开展行为习惯达标月活动,将有利于转变学生的社会陋习。我校政教处将每学期的第一学月定为“行为习惯达标月”。在活动中要求各班认真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临溪中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细则》、《日常安全卫生教育要求》和《临溪中学学生文明标准》,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提出了规范化要求。要求学生从小事、身边事抓起,针对问题边学习边改正。各班还深入讨论,通过写文章、写学习心得等办法,抓好行为习惯的内化教育。本项活动得到了师生的高度重视,内容丰富,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3、日常安全教育坚持常抓不懈

安全工作,人命关天,事关全局,责任重于泰山,关系到学校发展的稳定大局,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我校就十分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把它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头等大事。定期进行安全知识讲座和法制教育讲座。深入学习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最大限度降低了在校学生的违法犯罪率。让学生坚持做到回家报平安,坚持做好学生回家护送制、定期开展了安全隐患大排查、发放了《告全体家长书》和分年级的学生家长会等,从而形成了人人重视安全,个个管安全,天天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确保了学校管理正常有序。

二、完善制度,注重过程,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学校班级管理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学校管理必须完善制度建设,注重过程,强化“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的意识和态度,突破管理瓶颈,坚持以人为本,实行班级民主管理。而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新时期的班主任应树立“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的新教育理念。这样既让学生有章可循,有规范行为习惯的文本,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我校结合《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严格合适的校纪班规,如《学生文明礼仪规范》、《中学生一日常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比标准》、《学生违反文明校规和文明常规惩戒措施》、《班级量化管理条例》、《文明班级评比细则》和《班级量化考评细则》等,激发班主任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具体管理中,我校政教处本着“不求人

人升学,但愿个个成功”的育人原则,只从宏观把住方向,在微观上放开让班主任和学生利用不同方法加强管理,学校既把住了教育结果,更注重了整个过程的管理,并设置了学生意见箱,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的心声,还充分发挥学生会、班委会的职能平台,为学校营造良好的民主管理氛围,经过多年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了我校班级制度,使我校的班级管理有条不紊,真正实现了民主开放的优化管理,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增强了班级亲和力实现了班主任工作的优化塑造了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浓化德育工作的氛围

各种规章制度,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而这些规范性的要求,必须让学生熟知深解,才能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对照和逐渐纠正自己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养成合乎要求的好习惯。而在活动中加强行为习惯教育,这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避免了教育中枯燥乏味的说教,浓化了校园德育氛围。近年来,我校政教处、团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如墙壁专栏、黑板报、广播等阵地,分期分类地宣传《守则》、《规范》;利用在国旗下的讲话、、“七一”党的生日、清明节组织学生扫墓和“一二.九”的革命歌曲歌咏比赛等重大节日,以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利用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如拜望敬老院、打扫街道等,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我校还不定时的组织了“我是五好小公民”的演讲比赛、“做诚信人,办诚信事”、“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学校”的读书征文活动等,促进改革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增强了学生集体荣誉感,从而更有利于浓厚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氛围。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篇6

我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文明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小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建立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育与管理机制,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标

1、健全各种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使学生在自我检查各项常规的落实、学习时间的安排等方面的自理能力有一个更大的提高。

2、重视学生良好思想品格培养,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

3、重视环境熏陶,努力建设楼层良好的风气,使每一个学生在温馨的大家庭里健康、活泼、和谐、快乐地成长。

三、主要工作要求与措施

1、随时做好家校联系工作,赢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对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及时处理和反馈。

2、加强班小组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共同做好学生的情感沟通工作。深入学生的心里,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与教育引导。

3、本年度主要工作安排:

制定活动方案,组织实施。

第二阶段:实施操作阶段

(一)制定实施计划

指导队员们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等文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自己的计划(克服这些陋习的具体措施)

(二)、引导队员以实际行动向这些陋习发起挑战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教于乐。各班以点带面开设好习惯养成示范课,各年级从中挑选一节优质课参加学校《向生活陋习开战——好习惯养成教育》示范课,可以有演示、竞赛、评比、演讲、故事、儿歌、小品、经验交流等形式,引导队员熟记自己当前最应当克服的陋习和最急于养成的10条好习惯。

(三):检查督导,进一步巩固成果

1、成立“告别陋习养成好习惯”小队,在学校、家庭中争做小宣传员,宣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监督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以小队为单位,进行“克服陋习好办法对对碰”活动。

3、以“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为主题,进行征文比赛。

4、少先队负责调查,低年级学生进行口头、情境设置的抽查。

5、学校设立督导岗,及时纠正学生违反好习惯的行为。

6、少先队“三个常规”(一日常规、纪律常规、卫生常规)一天一检查,“四个规范”(语言、行为、仪表、环境)一起抓,“三股力量”(班主任、思品老师、科任老师)共同目标,“三条渠道”(学校、家庭、社会)相沟通。

学校行为习惯计划 篇7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 常常会发现教师付出巨大努力, 学生的习惯养成却收效甚微。于是有人慨叹“书不好教了, 人不好教了”。传统的德育重在教化, 告诉了人们什么是真善美, 什么是假丑恶, 让人们学会崇高、优美、庄严等, 教化或多或少是要追求神圣的。但时至今日, 德育必须从神圣的讲坛上走下来, 走向世俗生活, 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体验什么是社会公德, 什么是传统美德。进而让学生在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 降低要求, 贴近实际

在对学生行为习惯提出要求的时候, 往往忘记学生的身份, 把他们当成人来看, 因此, 提出的要求过高、过于抽象, 孩子很难达到。所以, 要降低要求, 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比如, 把“培养自理能力”换成自己包书皮, 写姓名;自己系鞋带, 背书包等等。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把行为习惯要求创编成主题鲜明、简洁明了、易学好懂的儿歌形式, 让学生乐于吟诵, 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2 不灌输, 不说教, 变“裁判员”为“教练员”

对于小学生如果泛泛地讲大道理他们或者是听得模棱两可, 或者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教育效果很差, 这个时候老师不要再高高在上地做“裁判员”, 而是作为“教练员”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比如有些孩子会为了掩饰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撒谎,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狼来了》《木偶奇遇记》等动画片,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撒谎的后果是什么?让学生认识到撒谎行为的危害, 并下决心改正这一不良行为习惯。

3 言传身教, 注重榜样的激励作用

字典中榜样的意思是值得学习的好人或好事。对学生来说, 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 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以模仿的榜样就是教师。所以教师切不可只关注于向学生提出各种行为要求, 而后, 像检查官一样检查学生做得怎样, 像法官一样判断学生的对与错, 而忽视了自己在与学生交往中的榜样作用。要求学生工工整整写字, 教师在板书时候就不能敷衍潦草;要求学生不能迟到早退, 教师每天早早就该来到学校;要求学生随手捡拾垃圾, 教师就不能对脚边的纸屑置之不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 潜移默化地去影响、感染学生。而对于学生影响最大的是身边的小伙伴, 他们每天一起学习, 一起游戏, 在共同的事件中体验类似的情感, 在他们中间树立起的榜样, 真实, 可信, 是孩子们迫切模仿的对象。老师们都会有这样的体验, 在课堂上组织纪律时, 如果说一句, xxx同学已经坐好了, 其他学生马上会结束手中的事情, 像那位同学一样坐正身体,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 这一招屡试不爽。

4 仪式教育:擦亮成长中每一个重要日子

仪式是一种神圣庄严的氛围, 一场内涵丰富的活动, 一次意义深远的庆典!“升旗仪式”“开学典礼”“入学仪式”“入队仪式”:成长仪式”“毕业仪式”“颁奖典礼”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日子, 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教师可以抓住这些良好契机,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5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搭建行为习惯养成的平台

一是开展“打电话”“问路”“排队乘车”“超市购物”等小游戏活动, 让学生体验生活, 从游戏中学会待人接物的方法, 形成文明礼貌习惯。二是开展“系鞋带”“戴红领巾”“梳辫子”等趣味比赛活动, 提高学生自理技能, 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良好习惯。三是针对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开展例如“压岁钱该怎么花”“小学生该不该去网吧”“在家里劳动换钱好不好?”“好习惯从我做起”“做一个文明礼貌的小学生”等主题辩论会、班队会, 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四是结合节假日开展社会性实践活动, 如母亲节让孩子给妈妈做一件手工礼物, 老人节带领学生去社区慰问孤寡老人, 劳动节让学生学会一件家务劳动……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受到启发教育, 养成良好习惯。五是定期让学生绘制手抄报, 鼓励学生广泛阅读, 养成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整理资料的好习惯, 并把学生的手抄报张贴在班级宣传栏, 供学生浏览, 互相学习, 每一期手抄报都选出最佳编辑、最佳设计等, 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体验成功的喜悦, 并将这种喜悦转化为行为习惯养成的动力。六是结合电视上流行的益智节目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开展“汉字听写大赛” “成语接龙比赛”“猜谜语大赛”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养成正确书写汉字, 使用汉字的好习惯。

6 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功能

行为习惯养成的主阵地不仅仅是课外实践活动, 而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学科的课堂。注意力集中, 耐心倾听;课前预习, 课后复习;勇于探究, 亲密合作;广泛阅读, 勤于积累……这些好习惯应该随着各个学科的教学悄然浸入孩子们的内心, 成为孩子们学习进步的好帮手。因此, 每位任课教师都要在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内注意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而不是把学生习惯培养看成是班主任和品德老师的事, 深入挖掘自身学科德育点, 转变教学方式, 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严格课堂纪律, 明确作业要求, 对布置的内容认真进行检查与反馈,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7 及时纠正不良习惯

坏习惯一旦养成, 就具有自然的驱动力和心理惯性, 许多孩子能意识到自己有不良的习惯, 但是往往控制不住自己而重复不良的习惯。所以当学生出现不良习惯苗头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及时纠正。千万不能因为事务繁忙或者觉得小事一桩而任其发展, 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改正。首先要指出不良行为的坏处;其次教给学生合适的行为标准, 学生知道了错在哪里, 该怎样去做, 才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8 结论

总之, 在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中要讲求方法, 抓住学生心理、生理的需求, 体现关爱, 强化要求, 以理服人, 以制度管理人。这样才会使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上少花力气, 少走一些弯路,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锋.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九州出版社, 2008.

[2]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学校行为习惯计划 篇8

(一)明确目标,循序渐进

教師可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订班级公约,通过班会,晨会,活动等多形式教育,在培养习惯时才有章可循,好习惯才能一步步培养起来。

在培养习惯的时候,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如:三年级同学刚学习使用钢笔,刚开始要求不高,字干净正确;一个月后,要求字要漂亮,并坚决杜绝学生使用修正液和修正纸。刚开始,孩子不适应,一次作业要出错四五次,但久而久之,孩子认真了,细心了,作业写得又快又好。

目标越是具体明确,人生的方向越清晰,努力就不遗余力,大家还会群策群力,互相帮助。也可以让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再制定出奋斗的目标。有明确的目标,才有方向,才有动力,才有持之以恒的行动力,意志力。

(二)点滴渗透,不断强化

“学校无小事,件件需认真。” 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更是没有小事可言。习惯的养成正是一件件小事中情绪体验的积累。因此,我们要从日常小事抓起,从点滴细节开始。如:每次发言,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评价时,不要总是批评和挑剔。每次作业,每次眼保健操,每次的每次,进行强化,并抓住时机,掌握分寸,使学生在习惯的培养上充满信心和乐趣,让学生的习惯培养变得自然而简单。

(三)始终如一,没有特殊

作为老师,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方式,往往教育者会成为受教育者不自觉的模仿对象,利用好这一教育资源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言教身教,要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才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教师要有一颗公正之心,不偏袒,一视同仁。如班长忘记带作业,同样受罚。赏罚分明,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另外凡是学生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在班内进行鼓励,增加其养成好习惯的决心。

(四)生活实例,榜样作用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儿童时代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可用名人的故事讲养成好习惯的道理,如列举很多伟人因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而成功的例子,使他们真正明白了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孩子努力养成好习惯的热情。从身边挖掘题材,让生活中的活例子说话,树立榜样,从而激发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主动性。

(五)尊重理解,持之以恒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他们有接受教育的能力。因为养成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相当艰巨的过程,允许学生习惯的形成有个过程,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与不良习惯作斗争。老师应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他们的付出、他们的努力需要得到老师及时的认可,教师不能一味地指责、批评,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需要老师不断的鼓励,增强孩子的成就感,从而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六)家校结合,优化环境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注重班集体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班级内制订相应的激励制度,并配合制度开展丰富的养成教育活动,这样由活动带动能更,有力地带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开展“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活动,在班级里制订环保公约,宣传环保知识,积极参与各种环保活动,如进行废旧回收。把环保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要求自然就成了习惯。

要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让学生养成坏习惯的机会减到最少。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要与家长多进行沟通,一起想办法来解决。

(七)探索教学,从不止步

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日积月累地练,练到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丢不掉了,便成了习惯,正所谓习惯成自然。在教育中,针对学生的坏习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不断反思,不断调整。

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幼年养成习惯的好坏对人的一生有直接影响。因此,作为老师,就要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责任编辑 王波

学校行为习惯计划 篇9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根据上级部署,结合我校实际,特拟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交往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小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建立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育与管理机制,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督查促进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标

1、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2、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3、通过“交往习惯”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以诚待人、尊重他人,遵守公共秩序,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教育内容

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海安县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读本》为标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讲究卫生、热爱劳动、勤俭节约、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生活习惯;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敢于质疑的精神、基本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热爱知识、热爱学习。

具体内容:

1、礼仪习惯

(1)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2)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3)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

(4)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5)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父母生病要问候,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6)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7)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8)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9)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10)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

2、学习习惯

(1)课前要预习,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3)上课座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手握笔的地方离笔尖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体离桌一拳。

(4)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5)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

(6)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7)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8)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3、生活习惯

(1)早晨早起,不睡懒觉——做勤快人。

(2)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间、整理书包、吃饭行动快速——当利索人。

(3)吃饱饭、吃好饭、不挑食——做健康人。

(4)不过早到校,上学不迟到,放学及时回家,不绕路,不贪玩,不在路上打闹——做守时人。

(5)早晚涮牙,天天洗脚,经常洗澡,经常剪指甲,穿戴整洁——讲卫生。

(6)出入教室不打闹。有秩序上(下)操,站队不挤、不抢、不拖、听口令,动作快——守纪律。

(7)积极主动打扫教室,不带瓜子、糖果、冰糕入校,校园不乱扔碎纸,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大小便——讲公德。

(8)星期天、节假日有活动时间表,学习、休息、玩乐有条不紊——讲条理。

(9)看电视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讲理智。

(10)在家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爱劳动。

(11)家长接送不进校园。

4、节俭习惯

(1)利用水、电及时关闭开关,节约一度电、一滴水。

(2)爱护书本,节约一张纸、一块橡皮、一支铅笔。

(3)爱护桌椅、门窗、板擦等物。

(4)爱惜衣物,不追求穿戴。

(5)爱惜粮食,不随便丢弃饭菜,不剩饭,节约一粒粮食。

(6)不随便丢弃粉笔、扫帚、簸箕等教室用具。

(7)正确支配零用钱,不吃零嘴。

(8)不向父母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9)学习、办事讲效率,学会能用不同办法解决同一问题。

四、工作措施

1.建立组织。学校将成立养成教育领导组,组长彭加金,副组长夏圣仙、周太奎、王晓梅,成员汤忠奎、童吉娟、张明友、顾子文以及各班主任。确保工作有人抓,全员参与。

2.制度保障。一是评价制度。养成教育要纳入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作为考核的一项内容,教育局已将作为“质量优等学校”评比的重要指标。学校将成立督导组,对全校养成教育工作不定期进行监督、评比。二是“一票否决”制。凡

是养成教育推进得不好的,借鉴兄弟学校的做法,中层干部、教师评先评优、上职称等一票否决。三是绩效考核制。养成教育要纳入中层干部、教师的绩效考核。从今年开始,占一定的比例,明年逐步提高比例。

3.实施途径。

排进课表。排课表不能流于形式,既要上好每一节习惯养成教育课,学期末纳入学业水平测试具体内容,将其变成一个考核科目。关键是每堂课要做到:(1)在教学思想上,打通“学习方法”和“良好习惯”的联系,形成“好学法”就是“好习惯”、“学习从习惯开始”的理念,把“教学法,养习惯”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2)制定学年和学期教学计划,要有习惯养成的具体内容。编写课时教案,要有“习惯养成训练点”。此项目要排在“教学目标”下面,作为教案的第二个条目。(3)教研活动听说评课,要有习惯养成的相关内容。

天天活动。(1)各校都要规范“两个大课间”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减少随意性,增强规范性,长年坚持,养成师生良好的体育锻练习惯,带动其它良好习惯养成。(2)每学期、学年组织的大型教育活动,都要突出“养成”,或者形成养成教育的系列专题。(3)班、团、队活动要丰富多彩,要把习惯养成作为重要的内容。各校添置的篮球、排球,要充分利用。关于活动内容,要做好这样几件事,一是走路要做到昂首挺胸、正步走、踩着点子走;二是建议搞一点简单易学的健美操,提高学生的九商,培养他们的多元智能;三是跑操,跑操的时候要昂首挺胸,精神饱满,对此要形成硬性的规定,确保每天20分钟以上。

家校共育。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对家长开设讲座,提供一些家庭教育的知识。要发挥网络平台的互动作用,与家长进行沟通,这个途径一定要坚持,而且要创新。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整合,通过互联网这一公共服务平台与家长进行沟通的方式,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要求,也是全国家庭教育纲要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电脑将无处不在。人机交互,将走向一个新的阶段。所以,必须充分发挥网络的效能,以免成为被互联网抛弃的落后的人。要加强短信平台使用率,充分发挥短信平台效能,让家长共同参与培养教育子女的责任。

考核表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将来要纳入对教师、学生的综合评价。要注重对家长的奖励,建立家长委员会,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考核方法可以采用看现场、查台帐资料、问卷等形式进行。

督查到位。邀请镇村领导及关工委领导配合进行。采取定期督查与随机督查、单项督查与集中督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养成教育工作督查。督查结果纳入考核。

落实责任,是养成教育推进工作抓出成效的先决条件。班主任是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引领者,班主任是养成教育直接责任人,对于学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确立“无功就是过”的思想,弘扬“以实干为荣、以实干为责、以实干为大”的良好风尚,狠抓养成教育工作,对未履行好职责的同志,做到坚决追究相应的责任。

4.加强作风建设,学校坚决做到“三个必须”、“三个反对”。三个必须是指必须强化责任,必须狠抓落实,必须以身作则。三个反对是指坚决反对不务实、不负责、不团结,坚决反对做表面、不深入、不主动,坚决反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领导组每周召开一次例会,讨论交流教会学生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哪些应该改正?哪些应该表扬?从

思想上明确认识。并交流取得哪些成效?还遇到哪些困难?等等。

各班开展“一月一个好习惯”系列主题活动,以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每月3号前拟好班级习惯养成教育训练计划,次月5号前上交上月习惯养成教育训练小结)

坚持两项制度:一月一个好习惯活动月报制度,学生不良习惯矫正“周周清” 制度。

抓住三个关键:抓普及、抓巩固、抓提高。

达到三纳入一渗透:把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纳入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纳入学校的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渗透到德育、智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强化养成教育文化氛围的营造。

做到四个结合:与常规管理有机结合、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与家庭教育结合、与校外教育结合。

培养六大习惯:安全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健体习惯、守法习惯、文明习惯。

五、活动安排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日积月累、反复训练、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行为习惯的养成特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月落实养成训练活动。

1.2010年12月制定2011年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2.二月份:跑操评比。

3.三月份: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养成教育课堂教学评比。

4.四月份:英语学科教学渗透养成教育课堂教学评比。

5.五月份:养成教育课评比。

6.六月份:家长会讲座。

7.九月份:数学学科教学渗透养成教育课堂教学评比。

8.十月份:参加自创集体特色活动评比(如健美操等)。

9.十一月份:家长会讲座。

10.十二月份:征集教师养成教育的故事、案例和心得体会。

学校行为习惯计划 篇10

大家好!我和大家一样,为人父母,重任在肩,在如何教育孩子方面,我想每位家长肯定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他人学习和借鉴。今天应唐老师的要求,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问题和各位家长共同探讨、交流。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孩子学习,养成独立钻研的学习习惯。做作业是巩固知识的主要方式。作为家长不管孩子提出什么理由和借口,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决不允许拖到第二天。孩子有困难,家长只能给予讲解和启发诱导,鼓励他自己去克服困难。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时,不是简单的回答,而是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孩子动脑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引导孩子一题多解,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别的方法。有时还应指导孩子多利用工具书,遇到生字、生词,让自己查《字典》。指导孩子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时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当然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

2.养成定时专心学习的习惯。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成绩。为使孩子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父母必须认真地看待孩子学习这件事。孩子上学以后,要给孩子准备专门学习的地方,决不能让孩子今天趴在床上应付,明天又在椅子上凑合。还要为孩子安排一段温习功课的时间。现在,肖贞彤每天放学回家先写作业,星期天、假期的作业也是尽早就完成。当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全家人都要安静下来,不要大声谈话、聊天或者闲扯,看电视时把声音关得小一点,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在这段时间里也不做令孩子分心的事,如修理电器、打

扑克、下象棋、搓麻将等等,免得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分散他的注意力。也不要一会儿问孩子学校的事,一会儿批评孩子书包弄得太脏、文具放得不整齐,一会给孩子倒杯水等等,最好是坐下来做些没有声响的工作。如果这时父母也能坐在孩子旁边读书、看报,那就更好了,这样,除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给孩子树立一个爱学习的榜样。

3.养成以正确的姿势进行书写和写好字的习惯。字是人的门面。小时候就练得一笔好字,会使人受益终生。我自己写字也不是很好,也没有时间指导孩子。为了能让肖贞彤写好字,我就把她送到专门的培训写字的学校,对他进行写字培训。今年暑假,因为肖贞彤的“竖”写的不垂直、歪着,我又把她送去书法学校,专门练习写竖。

4、养成读书的习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习需要一个广泛的基础,孩子读的书越多,他的知识面就越广,思维就越清晰,智慧就越活跃,学习新知识就会变得越容易。因此,做父母的要尽自己的能力给孩子买些课外书,引导孩子认真阅读,养成他广泛阅读的习惯,这将是一辈子的财富。

上一篇:道路隐患整治施工方案下一篇:普通话考试大纲及试卷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