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方法改革总结

2024-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考核方法改革总结(共9篇)

考核方法改革总结 篇1

系别:机电工程系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

适用专业:机电、数控及电气自动化

学时:80学时

一、设课目的:是为从事机电、通信、测量、电子产品的使用、生产和开发企业培养具有电子产品使用、设计、分析、调试和制作能力的实践型人才,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到一个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教学内容及目标:

通过项目化教学,掌握低频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放大电路的特点、应用及分析方法;掌握各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熟练测试各电路的工作状态;掌握电路故障的检测及排除;掌握电子小制作的设计和制作方法。强化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互助、协助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一、改革前考核方法存在问题:

(一)考核方式、方法单一性。受实训条件的限制,本门课一直以理论为主要传播渠道,因而考核以理论试卷考核为主。基本上是期末考试“一锤定音”,平时考核的权重低;考试方式基本上是闭卷考试,考核方法单一,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考察,导致部分学生平时不努力,期末搞突击;课程学习的组织方式多为老师讲,学生记笔记、做作业等单一方式,缺乏多样性(例如,小组讨论、课堂辩论、情境制作、团队作业)。其结果是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考核内容的局限性。考核内容局限于教材、笔记或作业,没有突出以能力为主线,不够重视技能训练,也没有根据专业的各自特点,突出个性化培养,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考核内容未能充分考虑到职业需求、专业目标定位、课程类型(可分为“基本素质与能力”、“职业群基础与技能”、“核心职业技能”、“综合素质与能力”、“职业技能拓展”、“人文素质教育”等类型)、职业技能要求等因素。其结果是学生考前死记硬背,既不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育,也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

四、考试改革方案: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发展之路,实质上就是一条社会开放式办学之路,因此,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应具有社会开放性的特点。

(一)课程的类型不同,其考核的方式、方法应有所不同。模拟电子技术属于“基本素质与能力”类型,此课程是为了学习专业课或掌握职业技能需要开设的课程,课程考核时首先要从课程设置的目标出发,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方式。

(二)考核内容的改革

应从考核内容是教材、笔记内容的重复转变到着重考查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技能操作上;应从考核理论知识(常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判断题等)为主转变到以考核操作能力、职业技能为主;应从单纯的作业、期末考试等形式转变到实验、设计制作的考核。

(三)考核目的的转变

从重视考核结果向注重考核过程过渡。课程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构成:过程性考核成绩和结果性考核成绩。过程性考核内容应涵盖学生学习全过程,应包括学习态度(包括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制作技能(包括学习方式和方法、选择学习资源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动手能力、装配熟练程度)、学习效果(指独立完成课程学习内容、作业、制作环节的数量与质量)三个方面。只有通过过程性考核才能进入结果性考核环节;过程性考核成绩应占考核总成绩的50%,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克服“平时不努力,考试前突击”现象。

(四)考核形式多样化

1、过程性考核形式很多,主要形式有:平时作业考核、平时学习表现考核、阶段性考核等。

平时作业考核是根据学生完成重要作业的数量和质量,评定成绩。

平时学习表现考核是根据学生的出勤、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实验过程评定成绩。

阶段性考核是在项目教学结束后测试学生,测试方法有实验特性测试、项目制作、报告、答辩等。

考核方法改革总结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2009级护理专业1、3班学生为研究对象, 均为女生。其中1班为实验组 (74人) , 3班为对照组 (77人) 。2组学生年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无差异, 均采用“教师讲授、演示—学生模拟回示—教师指导练习”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考核项目为女病人导尿术、大量不保留灌肠法、氧气吸入法。

1.2 方法

(1) 以宿舍为单位分组, 每组8~10人, 并设组长1名, 负责本组成员课堂学习和课后练习。

(2) 对照组以传统抽签方式抽取1项考核项目, 学生事先不知评分细则和要求, 课后练习按常规在实训室进行;实验组每项必考, 考前学习广西卫生厅编制的《55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中的相关项目标准, 经本组“小考官”初考合格后参加全班考核。

(3) 每组以自荐方式选出2~3名领悟能力、动手能力和责任心强并乐于助人的学生担任“小考官”。每单元内容讲授完毕, 教师先组织自荐学生学习《标准》, 并要求其依据《标准》进行练习和互评, 然后由教师对自荐学生进行考核, 只有考核合格的自荐学生才能担任“小考官”。

(4) 实验组采用“小考官”考核点评与教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 即由2~3名“小考官”负责考核1名学生, 考核结束后对考生进行实时点评并打分, 本学科其他教师参加监考并打分;对照组采用仅由教师考核的方法进行考核。

(5) 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见表1~3)

3 项考核项目“小考官”与教师评分结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即可认为“小考官”评分与教师评分相同。2组学生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实验组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在60分以上的比例较对照组大。

3 讨论

3.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学习《标准》, 学生对操作细节进行二次学习, 加深了对操作目的、意义、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由表2可知, 实验组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显示, 有90.00%以上的学生对新的考核方法持肯定态度, 所有学生增加了课后练习次数, 认为改革后的考核方法有助于提高考核成绩。

3.2“小考官”考核点评与教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切实可行

表1显示, 学习《标准》后, “小考官”评分与教师评分无差异, 说明“小考官”能够较准确掌握考核项目与《标准》的要求, “小考官”考核点评与教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切实可行。

3.3 有利于改变学生不良学习习惯

由于护理专业学生及操作技能项目较多, 而实验课时及师资力量有限, 所以传统教学通常采用抽取1个项目进行考核的方法。这种检验学生技能操作水平的考核方法, 不仅不合理、不科学, 也无法有效促进平时实训[2]。为此, 让培训后的“小考官”协助教师考核, 可扩大考核面, 改变学生侥幸、消极的不良学习习惯, 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能。

3.4 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水平

“小考官”为了客观评价考核项目, 必须认真练习, 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 并把掌握的技能教给同组学生, 使所有学生全面掌握学习任务, 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在小组练习中, 学生相互指导并指正操作中的错误, 增进了学生间的沟通。同时, “小考官”的指导不但弥补了学生课外练习缺乏教师指导的不足, 还能使学生在互助中激发兴趣, 主动探讨操作中的问题。91.89%的学生认为促进了师生关系, 94.59%的学生认为增进了学生间的交流, 进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

3.5 实现考核目标

原来由护理教师考核的方法多采取总结性结果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是一种单向性评价, 缺少必要和及时的反馈, 很难真正反映学生学习进度, 教师即使通过评价结果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也只能在下一学期改进, 这样的改进大多因为延迟而效果不佳, 无法提高教学效果[3]。“小考官”实时点评, 能使考生及时、客观地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 所有学生认可这种考核模式。“小考官”协助考核的方法, 不仅扩大了考核面, 有助于改进教学方法, 达到考核目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利用了教学资源,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提高了学生考核通过率。

4 存在问题

教师作为计划者、指导者和评价者, 培训“小考官”需占用大量课余时间, 增加了教师负担。

总之, “小考官”考核方法只能作为传统考核方法的补充。因此, 只有将“小考官”考核点评与教师考核相结合, 才能促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绳宇, 赵雁, 张欣, 等.在护理技能教学中实施小组学习方法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7) :528~529.

[2]石敬萍.《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实施小组合作实训与考核的研究与实践[J].护理学报, 2007, 14 (6) :37.

考核方法改革总结 篇3

摘要:《离散数学》是计算机和信息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离散数学的传统考核方法是试卷考试。试卷考试能比较全面地考核学生掌握数学课程的情况,但是,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针对此课程的特点,我们进行了考核方法的改革尝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离散数学;考核方法;改革尝试

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几十年来,在计算机科学的推动下,它已成为计算机基础理论的核心课程,是整个计算机学科教学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也被称为是“计算机数学”。离散数学的内容十分广泛,凡是以离散量为研究对象的数学,均是离散数学。这门课程的内容繁杂,覆盖面广,教学时数又不太多,而且,概念多,理论性强,高度抽象。所以,如何使学生能真正学好这门课,并能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就成为《离散数学》教学中应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尤其是对普通本科(工科)的离散数学教学更是如此。这也是我国21世纪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离散数学课程改革的研讨内容

根据应用型普通本科(工科)的培养目标和计划学时数,我们的离散数学课程不可能像重点大学那样要求。但是,离散数学又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所以,还必须要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要在离散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因此,就必须要研究如何在课时不多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做好离散数学的教学。

北华大学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讨和专项研究,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探索了一条比较适合应用型普通本科(工科)的离散数学的教学路子,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离散数学课程被评为校级优秀课。

一、《离散数学》考核方法的改革尝试

本校在计算机专业和信息专业都开设了《离散数学》课程。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基于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学好这门课,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想法,从2002届起,在信息专业结合教学,对《离散数学》课程的考核方法做了改革尝试,具体内容如下:

(一)针对课程特点,改进教学方法

考核方法的改革,须要做好教法上的改革。21世纪的学生更实际、更理性,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渴求更有时代的鲜明特点,他们不单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更是为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学习。而传统的数学课讲法是按照数学的体系来讲,数学的严谨性和公理化体系已经成为数学教师的习惯。从定义到定理,再基本计算和基本技巧的训练,使得学生们感觉数学枯燥、难学,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此,我们做了教法上的改革。

1紧密联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大量地应用在数字电路、编译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算法的分析与设计、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等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同时,《离散数学》课程本身对提高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构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也是十分有益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直注意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把不断树立学生对这门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作为一个教学主线来抓。并且,在教学中随时联系具体内容,介绍在专业课中的相关应用。例如,图论中的平面图、树的研究对集成电路的布线、网络线路的铺设、网络信息流量的分析有极大的使用价值。利用布尔代数研究开关电路从而建立起一门完整的数字逻辑的理论,对计算机的逻辑设计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的习题就有和学生专业课中相同的习题。在离散数学的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其在计算机学科和信息学科中的一些小应用,就使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和对离散数学课程的重视。有的学生甚至说:把离散数学都当成是专业课了。从而,在教学中,能不断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离散数学的教学也是数学思想的教学。离散数学充分体现了近代数学思想,也是近代数学思想的产物。离散数学的教学,除了要教给学生离散数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训练,逐步实现学生思维方式的数字化。

我们在进行离散数学的教学中,反复结合实例,介绍离散数学的思想,训练学生看到实际问题能想到如何进行数字化。例如,关系的概念,就是非常简单非常典型的数字化的方法。整个离散数学处处体现着数字化的思想。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注意启发提醒学生,自然就能让学生在这样的反复揭示中,逐渐实现思维方式的数字化。

3改善教与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知识类化的能力。由于离散数学概念多,概念抽象,而且是多门课程的组合,知识点繁杂。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就注意使用知识类化的方法,使知识经验在应用过程中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而教与学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知识的类化。为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更多地利用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学习新知识的影响,教师应该使学生已有的知识与典型事例之间形成一定的“连结”,通过联想和对比,使学生将新知识、新概念,纳入到有意义的联想认识里,能够把新观念思想。原理在有秩序的体系中加以整理,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巩固。例如,在集合中,笛卡尔积是一个基本概念,A×B={(a,b)/a∈A,b∈B},在关系概念中的关系是一个有序偶的集合,它是A×B的一个子集。在图论中有向图的边,等等,这些都是与笛卡尔积相连的概念。注意在教学中把相关的概念不断地相连结,就能使繁杂的内容形成有关联的联想,使知识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把知识学活。

(二)离散数学考核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考核方法就是试卷考试,考察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解难题的能力。我们在有些班级尝试做了一些考核方法的改革,把原来的试卷考试和平时的考核两部分,改成了三部分成绩的统一,即添加了一个新的内容:写离散数学的论文。把这个成绩的评定结果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大部分。对离散数学考察课的班级,后来在成绩的比重中所占的比例更大些,甚至达到过50%。

离散数学的论文要求是:题目由老师给个大的范围,让学生在这个范围里选择要写的题目,字数3000字左右。要求有摘要、关键词,观点明确,主题鲜明,论述严谨。我们出的论文,都是一个具体的小问题,并不是很难,目的就是要训练学生自己去研究去创新。

开始的时候,学生叫苦连天,说不会写论文。我们给学生作了一些论文的写作指导,在课程陆续讲完的过程中,我们是逐步把论文题目给出来的。由学生们自己来抽选题目,给了学生比较充分的时间。

经过老师的鼓励和学生们的努力,并且因为和成绩相联,所以,交上来的论文大多数基本符合要求,有的写得还比较好。学生们说:写这个论文要看很多书,要比平时学习课程内容投入的精力还要大,对所写内容的理解上也深入了许多,尤其是在查阅资料上,知道了很多教科书上没介绍的内容。而且,还感到了创造的快乐,不论是从能力上还是知识上都是很有收获的。自从2002级以来,我们连续几年在信息专业做了这样的离散数学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尝试,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结语

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尝试,提高了学生学习《离散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但是,这样的考核方法,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责任心和精力。我们希望能在不断地尝试和探索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我们的改革尝试。

考核方法改革总结 篇4

理学部创新教育教研室

2016年,理学教学部为了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创新理论基础与基本创新方法,为学生在创新实践中提供理论基础;使学生通过学习创新教育课程,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特对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的《创新教育》课程的期末考试进行改革。一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把这次的改革进行一下总结。

一、领导重视,加强领导,为考核改革的深入开展提供保障。考核改革的实施的关键在领导,成败在教师。在全面落实课程考核改革实施过程中,部门领导身先士卒,学在前,谋划在前,带头深入到教师、学生、课堂中去,参加教研活动,始终把推进考核改革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考试改革的方法与具体方案及预期效果。

课程采用1+X+Y考试模式进行,1为创新教育课程终结性考核,X项为过程性考核,包括:学生平时考勤、课堂学习态度与课堂参与度、过程性创新作业设计,占30%;网络平台学习,占30%。Y项为终结性考核形式包括:项目报告、结课论文、专利、创意作品、策划方案、培训计划、课堂教学设计等多种灵活形式。

预期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实践中埋下创新的种子、植入创新的基因。

三、考核的结果分析

从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全面实行了以学生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上交创新、创意作品,为了加大改革力度,在授课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精心设计了过程性考核,着力培养学生构思创新方案的意识、,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理论中来再到实践中去,引导学生利用专业和生活经验大胆畅想、大胆构思、大胆创新。

过程性考核: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对创新教育各部分知识的理解从专业的角度或从实际生活方面入手进行创新、创意构思与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整个创新教育过程中能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步实践,达到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凝聚团队协作的能力。

终结性考核:打破了传统的试卷作答方式,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根据所学专业结合生活创意进行创新改变。从创新构思小步开始,努力踏上创新创业大步。

从最终的考试成绩评定结果来看,平均通过率为95.6%,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学生们普遍认可这种考核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带动了学生创新想法的思考。学生们可以充分的发挥想法,分小组去完成各类设计、思路及作品的制作。

理学部还建设了创新教育作品展览室,室内共有34块展板,15个展柜。34块展板主要展示创新教育教研室简介、课程简介及创新教育课程的理念与教育方法,15个展柜主要陈列创新教育系列教材、创新获奖展示及学生上交的优秀的创新、创意作品。通过收集学生的创新、创意作品,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同时还将理论的学习应用于专业、生活方面,服务于生活,提高了自身的素养。

创新可以培养、可以积累,在创新教育的路上我们积极引领学生做一个善于发现问题、极力解决问题的有创业精神的有心人。

四、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在授课中多展示创新创意产品,引导学生从认识中加深对创新的理解,并主动参与到创新中来,从专业和生活创意方面去发现问题,思考创新创意的主题和呈现形式,为日后的工作学习沉淀积累。

创新创意方案还没有转化成专利,在日后的教学中引领学生从专利方面去突破,争取形成自己的专利申报,为创新创业续航。

还未组织师生参加各种省级、国家级创新创意类比赛,争取在2017年有零的突破。

附1:理学教学部《创新教育》课成果巡礼-简讯 附2:创新教育考试改革成果图片

附3:2016-2017年第一学期创新教育课程考试质量监控表

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总结 篇5

5.对软件技术相关课程实施改革,及时将教研教改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校内教师出版了《软件工程基础》、《面向对象软件工程与uml》等教材,与企业合作编写和出版了富有高职特色的教材《软件项目综合实训(.net篇)》,xx年出版的《软件工程基础》荣获xx年首届四川省高职高专精品教材建设奖。

6.已建有能满足职业教育教学要求的校内软件实训基地。探索和建立了真实生产环境下的工与学运行机制,缩短了校内资源设备与真实生产环境的距离,实现了教室与工厂的有机融合,现有软件工厂模拟实验室1个、软件实训室1个及多媒体实验室1个等多个实验室。

7.建立健全教学基本文件和各种规章,实行教学环节的全过程质量监控。

8.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立了该课程教学网站。教学网站为学生获取资料、模拟练习、提交作业、开展讨论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为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共享教学资源提供了方便的途径,成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制作、更新、完善了《系统设计与分析(uml)》课程的电子教案,加强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网上教学。建立了试题库,实现了教考分离。加大了课程信息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9.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国家信息产业部计算机相关认证培训及考试方式采用与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工程系定向课程教学相结合方式进行,即在定向课程日常教学中融入相关认证要求知识点,使学生在正常学习课程之余,也同时达到相关认证培训要求;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来获取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为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奠定了基础,学生通过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可以考取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总结三

摘 要: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严重制约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结合创新教学评价方式,探讨推进高校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策略。促进教师改革教学方式,变革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高等学校;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教育评价;创新

1 高校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课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在校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在目前高校课堂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许多高校课堂教学方法仍然“照本宜科”,虽然经历了多年的教学改革,但是一门课满堂灌、堂堂灌的现象仍然很普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听课、记笔记,课堂气氛大多比较沉闷。当前,许多高校的课堂教学是由教师掌控课堂的主动权,以教师为主,以教材为中心,信息的传递是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递,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师生之间缺乏双向的交流。

尽管人们可以总结出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但是要想真正掌握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就必须深入相应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去诠释、感悟和体验。不少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以及晋级、奖励等,主要以教师的科研成果作为关键性依据,而忽视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年轻教师功底浅,部分老教师无法专心研究教学方法。理工科教师,大多毕业于理工科大学,对教育学和教学方法不够熟悉。特别是一些新任课的年轻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短时间内也难以在教学方法改革上有所突破;而部分有经验的老教师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重视不足,社会活动较多,科研任务繁重;还有一些教师校内外兼职或兼课偏多,无心或不愿在教法改革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高校的人才培养是通过教学工作而实现的,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其中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工作成败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传统的高校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为了确保教学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高校教师都应该重视研究与改进教学方法。

2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策略分析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需要学校管理、教师投入、学生参与三个层面的系统配合。能否充分发挥三者在改革过程中的作用,直接决定着改革的成败。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改革课堂教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2.1 学校应加大教学方法研究、交流和推广应用力度

高校是科学技术重要的发祥地,先进的科学技术需要先进的教学手段演示和传播。因此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教育技术手段。学校应明确教学方法改革的理念和方向,要从培养人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高度,加大对教学设备的更新改造,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的信息化程度,要对全体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培训,这样既可以节约教学时间,又可以提高课程信息化建设程度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系统推进改革需要学校、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组织的通力配合,形成改革的合力。学校制定教学方法改革的意见以及统筹策划改革系列活动;院系在组织教师进行改革思想大讨论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的改革方案,探索适应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确定改革试点并提供政策支持;教研室贯彻落实改革方案,结合所管理的课程属性,制定具体的改革措施,并领导、督促教师落实改革任务。

2.2 教师应积极自主探索,发挥创造力,增强团队协作

教师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主体。教学改革只有落实到教师层面,实现教师的教学理念重建与教学实践变革,才能使改革持续、深入发展。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教师具有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先进的教学理念、崇高的职业道德、独特的创新意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因此,学校要从物质上、精神上充分激励教师投入改革,为教师自主探索、发挥创造力营造宽松环境和积极氛围,同时也要增强教学团队在改革中的协作机制,从而形成持久的改革动力。应当注重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在教研室内部,讲授同类课程的中老年教师,结合此类课程特点,与青年教师多作教学方法的交流。增强以教研室、课程组为单位的教学团队协作,通过组织教学观摩课、集体评课、改革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及时总结改革经验,共同研讨并攻破改革难关,破除以往教师“单打独斗”的改革模式,青年教师也要主动和优秀教师进行交流,争取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并勇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2.3 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探讨,转变学习方式

要改善课堂教学效果,首先要教会学生从大学前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要学会善于提问,积极思考和分析问题。教师要努力通过适当合理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创新来改变一成不变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在授课时运用已有的教学辅助工具,插入一些与该课程相关的,同时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和拓展学生视野的元素和幽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鼓励学生为教学方法改革出谋划策,多方面征集学生对教学方法改革的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对各种教学方法的喜好。在征集意见后,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特点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适合学习群体和个体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也要注意试验、调整各种教法和学法的使用,在试验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从而不断修正,形成有效培养能力的教学模式。

2.4 构建课堂教学创新教育评价方式

过去,我们判断正误,学生得分高低的依据是学生的答案是不是符合课本上的标准答案,是否照老师讲的方法去做。正是这样的评价机制,导致了学生只会围着教师、书本转,养成了安于现状、没有主见乐于抄袭的学习态度,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学校应该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计划,增加课外学时,给学生的独立思考以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另外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成绩考核方法。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设计个性化、多样化的考核方法。要变革考试形式、评价方法,增加平时成绩在学业评价中的比重,要改变以前过于强调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价倾向,以此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要改变封闭、僵化的命题考试评价方式,使考试更加开放、灵活,譬如可以将学习反思、自我评价等作为成绩评定的方式,以此促进 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增强知识的应用性。考核方式多样化,如增加开卷、课堂提问、讨论、实验室操作等评价方法。各种形式的考查考试都应该制定差异化的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差异和个性化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尺度,促进学生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繁华.高职院校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6):191.

[2] 官仲章.高校主体性创新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1(5):18-20.

[3] 闰飞龙.多元化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理论新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2):53-57.

[4] 张静.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J].天中学刊,,(6).

[5] 陆海燕.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中的误区、盲点及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4):168-169.

韩国语精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总结 篇6

在韩语精读教学中,知识性无疑应放在首位,然而,随着教学对象特点的变化,教学课堂应增强趣味性的呼声不断高涨。外语教师应该如何调和韩语高级精读课程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传统的韩语教学不再适应目前环境的变化。在韩语的初级教学中,能够通过趣味游戏、自编对话等方式抓住韩语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入门, 一般来说,报初级韩语的学生总是热情高涨,人数也很多,但是随着学习进程的展开,学生人数逐渐减少,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学生真是少之又少。但是到了高级阶段,随着知识点的不断增多,趣味性的不断减少,学生的积极性也呈下降趋势。

通过多年的韩语教学实践,我认为最佳的精读教学模式应为:综合技能法。从一般意义上讲,综合技能法既可以指在韩语教学中把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中,两项以上的技能综合起来进行训练;也可指侧重某一技能训练的同时穿插其他技能的训练,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值得注意的是,综合决不是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简单组合,而是在充分认识到各项技能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注重各项活动之间的衔接和互补,从而使听、说、读、写有机地融为一体。该方法要抓住一下几点:从语言发展的内在规律来看,听、说、读、写四项语言基本技能是紧密相联的。听、读是学习者自外而内语言知识的输入过程;而说

和写则是学习者将所学知识自内而外的再现即输出过程。应重视输入对输出的作用。如果教师给学生一个作文题目要求他们课后去完成。至于为什么要他们写、怎样写等问题,教师要加以说明,否则学生写出来的不是语言很不规范,就是内容很空洞。所以每一项活动要具有真实性和目的性,学生可以从课文中获取成功交际所需的语言手段。2 输出能有效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大量的语言输入对语言学习固然重要,但如果学习者只是一味地获得言辞而不注重运用,那么他们所掌握的只是大量彼此无联系的、孤立的语言形式,当需要使用语言时,他们会因为不知道如何选择恰当的词语、如何正确地运用语法规则而感到束手无策。所以学生需经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反复操练才能内化输入的语言,最后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进入长期记忆系统及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形成自己的语言生成系统。

考核方法改革总结 篇7

课程考核是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质量测定和检测方式, 其目的不仅在于掌握教学情况、改进教学方式和督促教育目标的实现, 更在于督促学生运用知识, 强化技能, 培养能力, 开发思维, 充分发挥其督导激励、导学促教的功能, 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1]。

1 课程考核方法现状

我校现行的课程考核依据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态度成绩评定, 课程分为考查课和考试课两大类。考试课平时成绩占30%, 期末考试成绩占60%, 态度成绩占10%, 期末考试由学校统一安排考试时间,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查课由任课教师自行安排考核内容与所占比重。

2 存在的问题

2.1 对考核目的认识不清

“教”和“学”双方都没有正确认识考试的功能与作用。大部分教师仅仅把考试看作一个教学环节, 学生则认为考试的目的是顺利获得毕业文凭。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 教师为了考试而教学, 这样就很难用课程考核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2 未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2.2.1 考试内容不合理

考试内容侧重于基本知识的掌握, 强调对教材章节各知识点的考核, 多以记忆性知识为主, 题型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等客观题为主, 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这种考核只能考查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 无法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2.2 考核方式单一期末考试一般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进

行, 由于期末考试占到总评成绩的60%, 基本上就是一张考卷定成绩, 所以学生往往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期末。而对于有实验、实践内容的课程则重视程度不够。尽管期末考试试卷也涉及部分实验、实践内容, 但很大程度上仅反映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其实践动手能力则无从评价。

2.3 未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

课程考核的作用不仅在于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更重要的是它应对教学起到反馈及调节作用。我校期末考试均由学校在期末统一安排, 一般2天内完成。每个班级每学期基本都有3门考试课, 一般要求在考试后一周内完成阅卷及评分工作, 有的教师所带平行班级多达十几个, 加之临近放假, 大部分教师急于完成任务, 很少对试卷及成绩进行分析和反思。

3 课程考核改革的探索

3.1 逐步实施教考分离

教考分离是将课程的授课环节与考试环节相分离的一种管理措施[2]。实施教考分离的关键是命题和组卷, 试题库建设是教考分离的基础。我校自2012年起, 围绕各专业核心课程及主干课程成立了23个课程组, 以课程组为单位进行命题, 逐步建立试题库。课程组在学期中后期完成普通班级各门课程的命题及组卷工作, 护理双证班的考试课课程组只负责命题, 组卷则由学校教务科指派专人完成。对于全为选择题的试卷采用与职业资格考试相同的答题卡, 考完送校外进行机读阅卷;对于传统试卷则一律实行流水阅卷。学校还计划聘请校外专家及资深教师对我校核心课程进行命题, 逐渐完善试题库建设, 进而全面推行教考分离制度。

3.2 凸显职业教育理念, 加大技能考核力度

3.2.1 技能考核与理论考核分离

改革前, 对于含有实践内容、的课程, 其实践成绩只由实验报告决定, 所占比重最多不超过总评成绩的30%。改革后, 各专业核心课程在期末由任课教师对学生就实践内容单独进行技能考核, 实行百分制。以我校影像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影像技术学为例, 实践技能考核采取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方式, 以常用摄影体位作为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四肢、胸部、脊柱摄影;第二部分:腹部、骨盆、头颅摄影。每位学生随机抽取一个摄影体位进行实践操作, 教师根据学生实践操作的完成情况评分, 各评分项目分为不同档分值, 每个摄影体位满分为50分, 两个摄影体位满分共100分。评分标准见表1。

3.2.2 制订技能训练标准

单独进行技能考核的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实践教学内容及技能考核内容制订出技能训练标准, 一方面该标准可以指导学生日常技能练习, 使其技能操作规范化, 另一方面技能考核能够做到量化、有据可依。如影像技术学的技能训练标准, 选取24个常见摄影体位为训练项目, 每个体位分为摄影目的、体位设计要点、X线机相关操作、照片的显示4个项目。每个项目又细化为若干个子项目, 各子项目分别给出训练标准及相应分值。手后前位的技能训练标准见表2。

3.2.3 技能考核与校本技能竞赛相结合

自2011年起, 我校护理、助产、口腔、检验、影像、药剂等专业坚持开展学生校本技能竞赛, 并将技能竞赛成绩作为学生技能考核成绩的参考, 同时也作为报考“三职生”的技能成绩。

3.3 考核方式多样化

除闭卷形式外, 还可采用开卷、口试、技能操作等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如护理基础学采用笔试和技能操作结合的方式;英语采用笔试和口试结合的方式;计算机应用基础采用笔试和上机操作考核结合的方式。以2013至2014年第二学期影像技术专业的影像诊断学为例, 采用了口试、阅片、诊断报告书写、理论笔试多种考核方法, 注重了能力与素质的考查。考核方法与成绩占比见表3。

3.4 重视考后分析

每门课程考试结束后, 都要求填写试卷分析表, 统计各分数段人数、及格率, 分析成绩的分布情况等, 并就试卷的难易程度、效度等进行分析和反思。通过分析与反思, 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督促教师改进, 为教师的下一轮教学提供参考, 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4 建议

4.1 学校考核与职业资格考试接轨

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是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也是学生将来就业上岗的重要条件之一。除继续开展护理专业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培训外, 影像技术、检验、药剂、口腔专业应加设职业考试辅导课程或培训, 日常教学也应紧密结合岗位职业需求。专业课程的考核在内容、形式上都应向职业资格考试看齐, 逐步与职业资格认证接轨, 以便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4.2 加强对教师考核方法的培训

课程考核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培训, 可以使教师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理念, 学习借鉴已有的考核模式, 并能够结合所授课程的特点与性质, 研究与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考核新形式, 大胆进行考核内容、方式的改革与探索, 真正发挥考核的评价作用和督促作用。

摘要:针对传统考核方法存在的问题, 我校进行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 在教考分离、技能考核、考核方式、考后分析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以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考核,教考分离

参考文献

[1]张敏, 王洪林.高职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11) :276.

考核方法改革总结 篇8

一、高职建筑工程类现行考核方式的弊端

目前,高职院校的考试基本沿用本科考试方式,学生只求“60分万岁”,对考核目的的认识较为模糊。教师对考试的创新较少,考试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极不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核内容过多地以教材为中心

由于教材本身编写和出版的周期无法适应知识更新的速度,考核欠缺课外知识和拓展知识,题型变化少,致使部分学生平时不努力,只靠考试前突击,助长了他们的惰性,也引起部分学生的心理不平衡,无法激励学习的积极性。

2.重知识记忆考核,轻动手能力测试

对一门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学好这门课程,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但作为高职教育,理论知识应以够用为度,重点应培养职业技能。而现行的许多考试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某一方面的技能水平。

3.重结果考核。轻过程考核

现行考核普遍采用标准化、规范化的试卷考试的方式,其优点在于考试程序规范、操作简便,对学生较为公正,教师评分主观成分较少。其主要弊端是只对部分知识点进行考察,无法反映学生的全过程学习情况。目前的考试内容设计仅限于对学生知识的考核,没有涉及学生的团队精神、表达能力、自主学习等综合能力的考核。

4.考核方式较少

建筑类专业课采用的考试考核方式有平时考核、开卷试题、闭卷试题、课程设计或两者的组合。局限于期末考试多,对学习全过程的考核没能展开。对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预算等需要现场操作的技能测试没有全面进行。

二、高职建筑工程类考核方式改革方案

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笔者尝试对考试考核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改革,针对“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考试后评价”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明确考试目的

考试是基于培养目标需要,对学生某方面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水平进行测量、甄别和评价的教育活动。考试一方面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鉴别学生的差异性;另一方面用以判定教学质量升降,检验教学工作成效,寻求改进措施,改进和保障教学质量:而更重要的是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进取精神,引导教学发展方向,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发展提高。

2.精心设计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必须紧密结合高职建筑工程类行业特点和需求,应以职业资格鉴定考试为导向,以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为核心,建立校内学业考试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接轨的有效机制。校内学业考试则应采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课程结束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并重的,由多种考核方式构成、时间与空间按需设定的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课程考试模式。

(1)精心设计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单项专业技能、综合专业技能、素质测试的权重与比例。认知为主的理论课程的考试要以“考核应知、理解、会用”为重点;实践性较强的理论课程的考试要以“应知与会用”为重点:实践课程的考试要以“技能、能力鉴定为本,加强考核过程的规范化、科学化,提高考试效度、信度”为重点。

(2)基础理论课程的考核必不可少。每门课程找出所需的基本知识,分阶段进行考核,不可忽视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考核应注重拓展知识的外延,创造学生应用基础知识的工程情境,由教师根据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及工作成果进行考核。如建筑制图与识图,让学生动手利用DK纸泡沫塑料制作有关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专业课程考试适当尝试采取综合课程测试项目。学习了部分专业课程后,借鉴国家注册建筑师、结构师、建造师考试的经验,将各门课程的内容根据考核要求,组合在一起考核。考试内容涉及多门专业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各门课程知识、技能灵活转换与应用的能力。如“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的综合测试。

(4)着重考核资格证书所要求的测试内容。将建筑行业的施工员、预算员、材料员、测量员等资格证书的培训与考试内容纳入到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在考试中着重考核资格书所要求的测试内容,使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5)组织技能大赛,加大建筑技能的测试力度与范围。可进行测量放线、CAD计算机绘图、读图、识图等技能大赛,获奖学生可获得奖励学分。由于要实地操作,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不仅课上认真练,课下还要加班训练,真正掌握了技能,教学效果突出。今后还将开设施工技术、预算、建材实验、预算软件等技能测试,使学生切实掌握一些急需的专业技能,达到零距离就业。

(6)解决综合问题能力的测试。学生学习了全部或部分专业课后,设计一个综合技能测试项目,将一个工程的全部施工过程进行测试,可分组进行,如“读图+放线+墙体砌筑”或“读图+钢筋下料+钢筋加工+钢筋绑扎”等。通过对学生读图、测量、放线、砌砖、砌筑质量检测等测试,考察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意识、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等能力。

(7)由于考试的形式与内容增多,各门课程应建立和不断完善考试题库,在设计考题时应注意拓展知识面,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技术。

3.构建多种考试模式

(1)考试方式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应采取开卷、闭卷、口试、试验、实习、课程设计、技能测试、课堂评价、论文等多种形式。教师应在教学和考试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给出恰当的考核评价。

(2)注重全过程测试,使学生时刻感受学习的压力与动力。通过引导与激励,使他们能够自我约束和自主学习。如建筑结构成绩=平时作业成绩(30%)+结构施工图识读(30%)+开卷考试(40%)。

(3)考试走出课堂到实训室,走出校门到施工现场。用真实的工作场景进行技能测试,增加考试的实战性。如测量技能测试利用真实的建筑图放线,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均设置施工现场考核分。

(4)严格考试纪律,现场考试的内容当场出成绩,试卷测试成绩考试后三天在校园网公布,打消学生的侥幸心理,树立诚实守信的作风,提高校内成绩的公正度和可信度。

4、搞好考试后评价

在加强考试方法改革的同时,建立课程考试质量分析制度,对考试内容及考试结果要认真分析,不断完善考试考核办法;从考试的成绩分布、答题质量,分析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并将其及时反馈到教学环节中。例如:某些课程的整体成绩较低。其原因可能有学生入学时成绩差,学习习惯不好;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未能及时了解,未做到因材施教,没有实行全过程考核,课程理论性又强,考前突击无效。此时教师应在教学方法、考试手段上进行改革。通过加强过程中考核,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针对学生的理解程度,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研究考题的类型及难易程度。

考核方法改革总结 篇9

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的科技

人才。大学教育必须改革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

方法,在教学中广泛吸收和应用现代化多某体教学手段。我系教

师在继承传统优秀教学方法基础上,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中,我们始终将先进的教育思想

和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改革过程之中,应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更新教育和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指导思想

1.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高技能应用型目的,根据以往的教学

经验,研究新的适用性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手段的使用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相结合。要通过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得到充分的解释,使之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学生提供最大的信息量,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研究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较好实

现教学目标。

4.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服从于人才素质培养,以全面积极提高

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改革工作以全面推广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为

载体,通过改革建设应逐步实现教学方法的三个转变:以教师教

为主转向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从只重视学习结果转向既重视学习结果,又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

方法;从只研究教法转向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情况

1.具体措施

为了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采取了如下具体措施

(1)系里组成了由系主任任组长,各教研室主任为成员的教学改革小组,督促并检查改革情况。

(2)组织教师相互听课、评课,取长补短。

(3)组织名师、教学能手进行示范教学。

(4)组织学生座谈会,征求学生的意见,并及时反馈教师本人。

(5)积极组织并申报教改课题。

2.具体改革情况

在启发式教学原则下,我们鼓励使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我们大多数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教学。

(1)进行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辅导的讨论式教学”的尝试。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精神,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促进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的讲授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的有机整合,它将提问、启发、灌输、辩论、讨论融为一体,改变以教师“教”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形式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教员和学员之间的相互提问,启发学员思考,加强课堂讨论,特别是积极开展了以病例分析为背景的教学模式,使得以上传统方法各自独立使用时的优点得到了扩展,不足得到了弥补,相得益彰,相互呼应。近年来,我系教师在过去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讨讨论式教学法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对课堂讨论进行精心的组织和实施,提高课堂讨论的效果。例如,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病例讨论,对所要进行的课堂讨论问题进行提练和优选,使课堂讨论问题贴近实际;同时提前让学生熟悉问题、准备讨论内容,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法的实践。任何一门学科,都是由各个知识点按照内在的规律组成的一个结构框架;而每个知识点,又分为若干个问题点。因此,按照知识和问题的内在结构规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由实践到理论,一个一个地剖析知识体系,并巧妙地提出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既顺乎事物的发展规律,又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从问题开始讲授知识,是认识事物的一个基本规律。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小组总结5个阶段,是一种以提出问题为教学切入点,然后展开问题,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引申出相关问题的教学方法。学员通过分组,带着教员布置的学习问题,针对学习内容分工搜寻资料、深入分析、然后将之提出讨论,小组代表教授学习内容,其他小组提问讨论,最后由教员总结。它能够自始至终使学生注意于教学过程,不断的去思考,去表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学生能够主动的在课外、课前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3)“直观教学法”的展开。直观教学法,是利用和借助实物、图片、模型、标本、动作语言和电化教学设备等进行具体形象的教学的方法。它能够让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由静变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增强直观效果。医学基础课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多,课堂授课时数有限的现象。教师要在有

限的时间内传授较多的医学知识,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留给学生。基本上是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互动性差。我系教师在讲授《天然药物学》的内容时,把各种药材带进课堂,叫学生亲自辨认。

(4)“课堂讨论式教学法”的不断深化。课堂讨论法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模拟式新问题,交流意见,互相启发,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想;便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等。这是一种传统的、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我系几乎所有教师都不同程度的使用了这一方法。对于这种教学方法,我系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讨讨论式教学法的更进一步的深化和提高。例如,结合案例教学,对所要进行的课堂讨论问题进行提练和优选,提前让学生熟悉问题、准备讨论内容,精密安排课堂讨论的组织和实施,提高讨论的效果。

(5)“探究式”式教学方法使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具体说它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学生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我系在实验课教学中采用了这种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好评。

总之,我们组织全系不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工作,也取得了许多较为成功的经验,有些作法已经在全系课程教学中广泛应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今后我们还要积极探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将最新的和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教学之中,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给学校的一封感谢信下一篇:维稳工作方案及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