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生活化课堂理论研究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物理生活化课堂理论研究(共12篇)

高中物理生活化课堂理论研究 篇1

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学生之所以拥有物理知识是抽象的这种认知, 是由于学生不了解物理问题起源的缘故。这类学生没有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他们不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是抽象了哪些物理现象, 他们对物理知识的认知仅仅只来源于课本上已经抽象过的物理知识, 于是得到了错误的认知。为了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起源,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主动地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以高中物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为例, 若教师一开始就告诉学生哪种运动是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有哪些性质, 就会让学生失去观察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机会, 并且形成错误的认知。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图片或看多媒体, 让学生尝试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赌博器具中的“轮盘赌”、旋转的陀螺、机器生产中齿轮的运转等物理运动的特点。虽然很多学生在生活中见过这类物理问题, 但是可能没有特别观察过这类物理现象, 更没有研究过这类物理现象。当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以后, 学生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物理现象, 只是他们没有去挖掘、去寻找, 只是一味地认为物理知识就是课本中的知识, 形成了错误的认知。

物理教师如果要引导学生了解物理这门科学的本质, 就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让学生尝试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本质。

二、引导学生开展物理问题实验研究

当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产生兴趣以后, 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认知不能仅仅停留到具象的问题上,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把具象的问题抽象化, 让学生从抽象的角度讨论物理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用做物理实验的方法来完成学习过程。

仍然以高中物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为例, 当学生发现了生活中有很多圆周现象以后, 通过分析、比较可初步形成圆周运动的概念:圆周运动是围绕一个圆心做轨迹运动的特殊曲线运动, 它的轨迹是圆形的, 轨迹运动具有封闭性的特点。当学生总结了这一概念以后, 还需要了解圆周运动的性质, 那么如何才能够了解圆周运动的性质呢?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本上提出了一套应用向心力实验器来研究圆周运动性质的方法, 教师可应用这套方法来引导学生做物理实验, 并引导学生应用向心力实验器、弹簧测力计、停表、游标卡尺等仪器来观察圆周运动的半径、速度、加速度、方向等参数。学生观过观察物理实验数据可得到圆周运动轨迹变化的规律:

即学生可了解到研究圆周运动的要点为合力、方向、速度、加速度, 并且了解到影响圆周运动问题的几个因素。当学生完成了抽象的物理实验以后, 会加深对具象物理问题的认知。

虽然高中物理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研究物理问题, 但是又不能让学生对物理认知的问题停留在具象的研究上为了让学生能够抽象地得到物理运动问题的规律, 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物理实验, 让学生能从抽象的角度思考物理问题, 进而得到物理知识的本质。

三、引导学生认知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当学生从抽象的角度理解了物理运动的本质以后, 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物理知识来优化生活, 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物理问题的认知。

仍然以高中物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为例, 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下的习题:某铁路转弯处的圆弧半径为1435米, 它的内外轨的间距为1.435米, 现在如果火车的运动速度为72千米/小时, 那么应当如何科学的设计外轨的高度?学生在研究这一个物理问题的时候, 会发现物体在做圆周运动的时候, 受到的外力有两个:一个是因为重力而产生的竖直方向的力;一个是正在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的, 在解决这一生活问题时, 必须要研究这两个力的相互作用,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考虑, 就能轻松地解决类似的圆周运动的问题。

当学生从抽象的角度理解了物理知识以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 也能够提升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生活化课堂理论研究 篇2

【关键词】学生 生活 高中 物理 课堂教学

很多教师在进行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时会忽略其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这种做法显然并不合适。物理课程中的很多知识点都能够在学生们熟悉的生活中得到体现,并且还能够帮助解决很多实际的生活问题。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深化物理课程教学和生活实践的联系。这不仅能促进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有更好的理解与吸收,也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用生活实例解释理论知识

让物理知识的教学和生活实践产生联系的方式有很多,首先,教师可以巧用生活实例来解释相关的理论知识,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通常能够收获不错的教学成效。不少物理学知识都偏理论,如果只是从理论层面进行剖析,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很难深入。教师要意识到这一问题,并且要在教学模式上积极做出改善与革新。教师可以通过理论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或者体现来辅助知识教学,并且通过一些生活实例的剖析来考查大家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知。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是对于知识教学的非常好的促进,也能够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力学知识是高中物理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也是其他内容的学习能够有效展开的基础。力学的物理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尤其是摩擦力,学生往往没有直观的体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举出自行的例子来阐释摩擦力。自行车的刹车是通过两块橡胶与车轮钢圈的摩擦来实现的。当手用力握住刹车时,橡胶垫与钢圈之间便产生摩擦力阻碍车轮转动。手握的力度越大,橡胶垫摩擦的阻力就越大,车轮便逐渐降低转速。当橡胶垫与车轮钢圈两者之间因压力过大不再发生滑动摩擦时,车轮便不再转动。绝大部分学生都有过骑自行车的经历,但是很少有学生会从理论层面对于自行车的一些运作模式展开剖析。透过这一生活实例的列举很好的让大家感受到了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且促进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二、模拟生活场景辅助知识教学

模拟一些具体的生活场景同样是深化知识教学与学生生活间的联系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这种模式也能够帮助大家对于相关知识点有更好的体会。物理课程中的很多教学内容都是对于某一个具体的过程展开的剖析,例如“电生磁”或者“磁生电”等。教师通常习惯在课堂上从理论层面来引导大家对于这些物理学过程一步步展开探究,进而让大家对于这部分知识有较好的理解与吸收。这样的教学过程确实能够帮助大家认识这些知识,但是,学生对于其中的一些作用原理始终缺乏直观的感受。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尝试模拟一些生活场景来展开对于物理学过程的有效再现,让大家能够直观的感受到整个过程的作用原理。这不仅极大的拉近了物理课堂和学生生活间的距离,也很好的深化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体会。

例如,在和学生们讲授“能量的转化与传输”这部分内容时,其涉及到每个学生家里的用电。教师可以通过对于生活场景的模拟来帮助学生对于这一物理学过程有更好的体会。教师可以首先模拟建设一个发电厂,把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插入稀硫酸中,即制成常用的实验演示电池,这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例子。把这套装置用纸板围起来就是“发电厂”;用两个小木棍捆成十字架就是“电线杆”;把导线架在电线杆上就形成输电电缆;再用纸板制成几个小屋、里面放上小灯泡并用导线连接代表千家万户。于是,一个模拟的城市就建立起来,开关闭合后小灯泡都亮了,电能被顺利的转化为光能。有了这个模拟过程后大家非常直观的感受到了能量间的相互转化,并且感受到了物理课程的学习乐趣。

三、巧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很多物理学知识还能够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也是让物理课堂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效突破口。教师要善于巧用物理学知识来帮助大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且要透过这个教学过程引导大家对于问题的造成原因展开剖析。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从深层次实现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实践,并且让大家更好的体会到物理学的功效。

很多人都有在打开电饭煲、洗衣机等家电时被“麻”一下的经历,但是很少有人会知道这一问题的造成原因。教师可以以这一生活现象为范例展开知识教学,运用物理知识来解释这个问题的成因,就是电器存在漏电现象,人体接触电器后电流通过人体与地面形成回路,于是人就感觉被麻一下。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可以用螺丝刀打开电器,用万用表找到电源线的零线、火线和地线。通常情况下与电器外壳相连的导线是地线,它出现接触不好或脱落会让电器漏电,把它重新接好电器就不会再漏电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范例,不仅帮助大家解决了生活中实存的一些问题,也透过对于知识的灵活应用让学生感受到了物理知识可以发挥的效用。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辅助,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无疑能够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晶.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D]. 浙江师范大学,2010.

[2] 张凤霞.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11.

高中物理生活化课堂理论研究 篇3

摘要:新课标要求高中物理学科课堂教学侧重突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师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设计与教学方式优化,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具有不可取代的现实作用。为此,笔者在文中主要结合人教版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对新课标教学背景下如何高效设计物理课堂教学活动展开分析。关键词:高中物理;有效设计;教学方式;优化

当前阶段,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意识到物理教学的重要性。高中教育阶段物理学科教学课堂的有效设计,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学习能力。为此,笔者在文中对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设计与教学方式优化进行研究。

一、立足于教材本身,创新优化备课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物质媒介,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大纲深入解析教学内容,不断明确自我教学目标,促使教材内容更加贴合实际需求,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物理教师在实际专研教材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价值挖掘,同时还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结合班级中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展开针对性、层次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同时,需要将学生实际生活、校园内现有的教学设施、先进教学手段等充分融合,科学有效的串联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构建知识体系,同时还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学习印象。

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人教版高中物理《指南针与远洋航海》这一课时,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本节内容两个核心一个任务:磁场和磁感线。首先,教材提出磁场是一种特殊物质。磁场方向的知识与初中所学到的内容相同。用磁感线描述磁场,会使学生感到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使用教材的插图、课件和立体模型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准确地建立起磁感线的立体模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了解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作用,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在设计课堂活动过程中,尽可能选取较为简单容易理解的语言,结合有效的学习引导,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二、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高中教育阶段中学生群体存在较大差异性,因此教师需要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手段。教师在完全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配合不同类

[2][1]型的教学手段展开。对于班级中一部分成绩较为优异稳定的学生,教师只需要对其进行知识解惑,并适当增加学习难度,引导其自主展开更为深入的学习研究,以此来不断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师可以单独为此类型的学生布置“一天一个”课外研究训练题等,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不断创新自我学习思维。对于班级中一些学习态度端正,勤勤恳恳却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学习方法学习技巧等方面指导,积极展开“难题精解”的训练活动,以此来不断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并有效帮助他们找寻到物理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对于班级中一些物理学困生而言,教师需要侧重展开思想教育、学习观念调整等活动。通过有效创设学习任务,鼓励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研究,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任务中,以此来不断增进师生情感,并在学习训练过程中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如,教师在进行教学人教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这一课时,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演练活动。通过有效展开学习心得交流、心理情绪疏导、适当放宽学习限制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全面提升物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三、不断创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高中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深入学习研究才可以高效实现教学任务。为此,物理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了解学生学习基础与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通过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学生实践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发现学习盲区,进而展开针对性教学。

如,教师在进行教学人教版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这一课时,通过生活实例自行车齿轮转动或皮带传动装置,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有运动快慢与转动快慢及周期之别。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亲身感悟,使学生获得对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以及它们相互关系的感性认识.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设计与课堂优化方式有许多种,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物理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选取优化形式,侧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参考文献

高中物理生活化课堂理论研究 篇4

【摘要】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物理学科是高中学生所必修的科目之一,不但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升学发展,更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物理源于生活,高中物理所研究的内容和方向也与人类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若想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摆脱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束缚,积极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重在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本文主要以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力学教学为例,探讨了如何做好物理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高中物理 物理教学 力学 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56-02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教学越来越趋于生活化。与其他科目相比,物理是一门比较复杂和艰涩难懂的课程,物理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及分析能力等要求较高。据调查显示,大部分高中学生都觉得物理学起来非常困难,所以教师必须要找到有效的方法来简化高中物理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知识。在这方面,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以下笔者就以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力学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做好物理生活化教学。

一、利用现实生活情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物理是一门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无论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还是在军事和工业领域,都需要运用到物理知识。不过,物理也是一门知识比较抽象化的学科,高中物理知识大多艰涩难懂,导致学生学起来非常吃力,成绩难以提升。对此,教师必须要采用一种更加直观和简单易懂的方式来给学生讲授物理概念,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实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生活中处处都可见到物理现象,在这方面,教师不难找到有用的情境引入课堂。以力学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一开始先利用常见的生活情况对学生提问:假设在你前面有一块很重的石头,你们谁都无法搬得动这块石头,但是如果拿一根长铁锹来撬这块石头,就会很容易将它撬起来,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再如,可以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几乎天天都发生的上下楼梯现象进行提问:同样一个楼梯,为什么你在上楼梯时会觉得很累、气喘吁吁,而在下楼梯时却觉得很轻松呢?以上这些都是学生所经常碰见的、具有深刻体会的现象,比起直接给学生讲述课本中的力学概念,不如先以这些常见现象为入手点,让学生通过对这些现象的体会而逐渐理解知识,从而既吸引学生的思考兴趣和情感共鸣,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师生之间交流

生活化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以力学教学为例,在给学生讲述力的分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水为什么永远都是从高处往低处流呢?过山车为什么要设计成盘旋形状呢?提出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进行自主讨论,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巡视,时常与各个小组的学生进行交流,从而既了解学生的想法、考察学生的能力,又增进师生感情。当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都派一名代表来总结自己小组所讨论出来的结果,最后再让学生互相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教会学生物理知识,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举例名人事例和科技报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由于高中物理知识难度较大,所以大多数学生都对该课程提不起学习热情,这极大地抑制了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若想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首先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名人事例和科技报道来感染学生,使学生们感受到物理学家们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国家科学技术日益强盛所带来的好处,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加强实验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更是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和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的实验效果,从而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到“实验”两字,很多人都会觉得很复杂,但其实物理实验不仅仅指那些非常复杂的实验,有些实验是非常生活化、简单易行的,例如在力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个简易的弹簧秤,然后利用弹簧秤来做实验了解胡克定律。另外还有一些实验是在生活中处处得见的,不必让学生亲自尝试,只需要收集生活数据即可。例如关于刹车与刹车距离的实验,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这方面的数据,然后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生活化的实验教学,可以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死读书、读死书”的弊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物理源于生活,物理的教学也要生活化。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利用生活中有关物理的情境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沈化旺.浅谈如何做好高中物理力学的生活化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1:164.[2]张惠爱.试论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的生活化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258.作者简介:

高中物理生活化课堂理论研究 篇5

初中生学习物理很容易将知识与生活隔离开来,变成单纯的物理知识的学习,极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STS”观念的建立。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寻找一些生活现象或事物作为切入点,将众多的知识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有机整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和感受,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信心,同时也教会了学生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以三峡工程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如何将众多物理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联系生活、培养能力的学习方法。

首先,课前组织学生看有关三峡工程的录像,组织学生分别通过网络、图书杂志、音像资料等查找关于“三峡工程”的资料,然后,教师利用把所获得的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让学生提出他们想提的问题,供大家一起来讨论。

一、包含的力学知识

材料1: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水库全长600余公里,平均宽度1.1公里;水库面积1084平方公里。

提出问题:蓄水位达到175米高有什么意义?(讨论)

物理知识:(1)在水利发电方面有很大的意义。水位升高,上下游的落差大,水具有巨大的重力势能,有更多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推动水轮机做功。当然转化而来的电能更多。(2)水推动水轮机功的多少可用公式W=Gh来计算。

材料2:如图所示,枢纽建筑物基础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体,岩石抗压强度约100兆帕;岩体内断层、裂隙很少,且大多胶结良好、透水性微弱。这些因素构成了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良地质条件。三峡大坝是一座坚固的混凝土重力坝,大坝由2689万吨混凝土外加29万吨钢筋和25.5万吨钢材组成,坝高185米,大坝底部宽121米,坝高和坝宽都超过100米。

提出问题:大坝为何修得上窄下宽?(讨论)

物理知识:根据P=ρgh可知,当液体的密度一定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大坝底部水深,产生压强大,水对坝底产生的压力也大。故大坝底部要修得宽而厚,才能承受足够大的压强压力。

材料3:三峡水库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现在的约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经水库调节,宜昌下游枯水季最小流量,可从现在的3000立方米/秒提高到5000立方米/秒以上,使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航运条件也有较大的改善。

提出问题:铁的密度比水大,但钢铁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讨论)

物理知识:利用空心的办法,减小轮船的平均密度,使得轮船受到的浮力等于轮船的重力。这样轮船就浮在水面上。

材料4: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前缘总长483米,设有23个泄洪深孔,底高程90米,深孔尺寸为7×9米,其主要作用是泄洪;22个泄洪表孔(孔口净宽8米,溢流堰顶高程158米),底高程158米,尺寸为8×17米,其主要作用是泄洪;22个底孔(用于三期施工导流)底高程57米,尺寸为6×8.5米,其作用为临时泄洪和导流明渠截流之后过水。下游采用鼻坎挑流方式进行消能,减少水流的冲击力。

提出问题:泄洪深孔有什么作用?它相当于什么物理模型?(讨论)

物理知识:自动泄洪和导流作用。泄洪深孔相当于连通器。

材料5:如图所示,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升船机,均位于左岸山体内。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280×34×5米(长×宽×坎上最小水深),可通过万吨级船队。

提出问题:船闸相当于什么物理模型?(讨论)

物理知识:船闸相当于连通器。

二、包含的热学知识

材料6:从满足航运要求考虑,枯水期最低消落水位不能低于155米,如果选用150米方案,长寿以上的上下洛碛、王家滩等浅滩将露出而碍航,155米时,上述浅滩全部被淹没;如果选用160米方案,水库兴利库容较155米方案减少30多亿立方米,枯季下泄流量约减少300立方米/秒。综合考虑发电和航运要求,枯水期最低消落水位仍以采用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的155米为宜。这一水位时三峡水库的兴利库容为165亿立方米。

提出问题:三峡库区大量蓄水后,水量增加对当地气候有无影响?(讨论)

物理知识:有,会变得冬暧夏凉。根据Q=Cm△t可知,当m、Q一定时,△t与C成反比,水的比热大,在质量相同、日照条件相同时,水的温度变化小,当地气温变化就小。再加上大量的水蒸发吸热,也会对气候有所影响。

三、包含的光学和声学知识

材料7:《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合写道:东吴大将陆逊火烧蜀军连营七百里,纵马靠近了鱼腹浦,“看见前面临山傍江,一股煞气,冲天而起”,几番差人前去探视,皆“回报并无军屯在此”。陆逊便引数十骑亲往察看,不想钻进了诸葛亮摆下的“每日每时,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的八阵图。他一进去,阵门突然关住了,“方欲出阵,忽然狂风大作,一霎时,飞沙走石,遮天盖地。.....怪石差峨,槎桠似箭;横沙泥土,重叠如山;江声浪涌,有如剑鼓之声。陆逊大惊曰:‘吾中诸葛亮之计!’......”

提出问题

1、江声浪涌,有如剑鼓之声包含什么道理?(讨论)

物理知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提出问题2:图中水面某处看起来反光,为什么?(讨论)

物理知识:镜面反射。

四、包含的电学知识

材料8: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它将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的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提供可靠、廉价、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对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提出问题:电能与其它能源相比,有什么优点?(讨论)

物理知识:电能的优点是无污染,效率高。有利于环境保护。

材料9: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腹地,地理位置优越,与我国华北、华中、华南、华东、川东的负荷中心相距均在500-1000公里以内。三峡水电站将以500千伏交流输电线向华中、川东供电,以(600千伏直流向华东送电,并将与华北和华南联网。

提出问题:远距离输电时,为何采用高压输电?(讨论)

物理知识:根据P损=I2R可知,R一定,电能的损耗与I2成正比,要减小损耗功率就要减小电流;再根据P=UI可知,电流减小了,必须提高输送电压。

材料10:水电站采用坝后式布置方案,共设有左、右两组厂房。共安装26台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厂房14台,右岸厂房12台。水轮机为混流式(法兰西斯式),机组单机额定容量70万千瓦。

提出问题: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讨论)

物理知识: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来发电的,它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 篇6

一、重视物理概念教学, 理解规律建立过程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构成物理知识的基本元素,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处于核心地位, 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 使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理解和掌握, 如果学生对概念模糊不清, 盲目做题必然出现错误。概念和规律的掌握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 再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 物理规律的形成一般过程是:感知现象—提出问题—假定猜想—假设条件—理论推导—实验验证—获取结论。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不经过上述环节直接得出结论, 给出数学表达式, 学生对各物理量的意义不明确, 规律的条件范围不清晰, 解题时乱套公式, 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 造成后续学习障碍, 长期下去只能是越学越糊涂, 从而失去学习信心。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形成中, 要重视物理方法的应用和物理思想的渗透, 如质点、点电荷、轻杆、光滑的斜面等概念中, 渗透着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思想。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过程, 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方法体现思想, 思想指导方法, 研究物理的方法很多, 如观察法、实验法、假设法、极限法、类比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变量控制法、图表法、归纳法、总结法、发散思维法、抽象思维法、逆向思维法、模拟想象法、知识迁移法、数学演变法等。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方法, 不断渗透物理思想, 提升抽象思维能力, 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重视生活经验, 激活学生知识储备

物理规律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基础上, 通过分析归纳、推理论证建立起来的, 物理教学中问题的提出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在教学中补充丰富学生生活体验, 增强感性认识, 其方式是灵活多样的, 如利用实验和现代教学手段, 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通过演示或实验操作观察物理现象,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寻找物理规律。充分创造观察的条件,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当演示实验完成之后, 利用录像、计算机, 有控制地再现物理现象的发生过程, 使得表象记忆得到巩固和丰富, 避免教师经验代替学生的思维和实践, 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操作、实验及参与完整科学活动的机会。加强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 帮助学生建构所学物理知识的意义, 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观察, 寻找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激发学习热情, 培养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方法是多样的, 如通过新奇的物理实验, 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活灵活现,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 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 激发求知欲望, 增强学习兴趣。教师授课时, 课堂上有声有色, 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 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 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讲述, 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重视探究教学, 加强探究学习

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方式, 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 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 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 体验学习的乐趣, 了解科学方法, 获取科学知识, 逐步树立科学精神。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给予点拨指导, 使学生能够较顺利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跨越思维障碍, 这样既能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也能消除失败产生的消极因素。

探究过程中要让学生树立科学的批判精神, 敢于挑战, 大胆质疑。在探究活动开始时可以创设各种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发现新的物理现象, 提出新的问题, 并做出科学合理的假设与猜想, 通过分析归纳, 推理论证总结新规律。科学探究应该由简单到复杂, 由部分到整体, 由现象到本质, 循序渐进不断深入地建构物理知识系统。在学习物理的最初阶段, 应该选取较简单的探究活动, 必要时可以在容易出现困难的环节给予提示, 而后逐步深入, 最终对科学探究有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探究活动, 体现物理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让学生感受到科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感受自然界和谐统一, 科学的美妙真实。

五、教师转变角色, 发挥主体作用

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的物理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调查表明, 目前教师和学生在新课改中的角色转变还不到位, 达不到课标的要求, 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还需进一步转换师生的角色, 优化课堂教学环境。

教师要适应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 课堂的主角是教师, 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 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 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 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 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新课程教学强调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 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和升学, 因此, 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 顺应课改的需求, 把课堂时间、想象的空间、探究的过程留给学生, 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氛围, 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这样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 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与交流, 学生的思维活跃了, 课堂由“要他学”变成了“他要学”, 自主地探索规律获取知识, 极大地增强了课堂的活力。

六、重视解题过程, 培养解题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 要从宏观的角度来考虑解题途径的思想方法。在物理解题中, 策略、方法、技巧, 都是解题的手段, 但方法是有层次的, 解题策略是最高层次的解题方法。它涉及的是解题的方向、原则、目标等方面, 是对解题途径的概括性的认识。

在以往的教学中, 解题策略的教学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它基本上是依靠学生在解题实践中自然地生成的, 学生解题策略的获得常常是盲目的, 或走了许多弯路才最终领悟的。这种掌握解题策略的进程十分曲折而缓慢, 往往事倍功半。实践表明, 为学生提供或帮助学生概括出解题策略比他们自然生成的策略效果要好些。因此, 在物理习题教学中, 应当注意将解决物理问题有效的策略提炼出来, 明确地、有意识地教给学生, 并适时帮助学生对解题思维过程进行概括、总结, 让学生在解题实践中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进行解题策略的教学时, 应注意循序渐进, 先易后难, 逐步积累。先教学基础的、普遍的、常规的方法, 后用特殊的方法。要针对各种解题策略选择恰当的事例说明其应用的广泛性, 使学生对所学的解题策略形成概括化的认识。方法的训练循序渐进, 不能在短时间内将过多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要给学生足够的消化理解的空间和时间。

老师应精选习题, 删除旧教材中繁、难、怪题, 对经典习题进行深入剖析和讲解, 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式, 通过解题达到强化基础, 深化内涵, 拓展外延, 发挥解题在培养创新能力中的教育功能。

七、重视实验教学, 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物理作为一门应用学科, 决定了它的教学方法、手段与其他学科的区别, 通过物理实验能够把抽象的物理现象、物理原理直观、生动地演绎出来, 它实现了物理原理到具体应用的转变, 在教学中, 可以通过新奇的实验,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利用我们身边废旧物设计自主探究式实验,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片等各种媒体形式集成于一体, 图文声像并茂, 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注意力和兴趣, 能动态反映概念和规律的形成, 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多媒体的大信息量, 放大了课堂教学的“空间”, 延长了课堂教学的“时间”, 加强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潜能, 提高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

八、转变评价观念, 发挥激励作用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恰当的评价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注重评价作用, 准确适当地评价学生。在课堂评价的标准上, 应因人而异, 对不同学生有不同标准, 评价要以学生原有水平为参照标准, 综合全面地评价学生。评价标准上不求完美, 只要有点滴进步, 只要有闪光点都要给予肯定, 这样具有个体性特征的灵活评价, 才能让学生增强自信, 发挥其创造潜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也是参与评价的主体, 应促进生生之间相互交流, 相互评价, 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做好指导工作, 起到评价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能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的作用。

高中物理生活化课堂理论研究 篇7

关键词: 活化教学 高中物理 生活实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育工作者探讨的热门话题,作为处于高中物理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一直不懈地探究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手段与具体实施策略。

一、活化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平时教学中不难发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对学习物理特别害怕,大部分人从初中升到高中感觉物理最难读。究其学习行为,课堂上只知认真听讲,却不自主思考;课后只会死记硬背,却不消化理解;作业只会生搬硬套,却不善灵活应用;题海中苦苦挣扎,却不懂归纳总结,他们学不好物理的主要根源是初中时忽视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美国心理学家比格指出:“学习的效率,大半依靠学生所学得知识可能迁移的数量和质量而定。”可见学习迁移是影响学生学习效应的一个基本问题。为此,在教学生活中教师要“善教”,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重视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学生要“善学”,探索科学的学法,真正做到“学会学习”

为了正确而有效地进行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让生活走进物理课堂,并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活化主题,做学习的主人

如在讲《力》时,可以请学生举例说明哪些现象涉及力?(踢球、人提水桶、手拉弹簧、机车牵引列车前进、撑竿跳高等等)再思考上述几个物理情景中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学生回答可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体会。再谈谈自己对力的认识。讲摩擦时鞋底及自行车轮胎上为什么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讲光的反射和折射时,如“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怎么向上折了?”“看起来池底很浅,下去时怎么这么深啊?”这些事例更贴近生活是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生活例子,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和成长需要,设计这样鲜活的例子可以散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活化教材,让教材更贴近生活

活化教材就要对教材进行重新的认识、改造,实现书本知识的情境化。教师有意创设相关生活情境,让学生的认识在特定情境中互动、碰撞、交流,使其认知思维和实践等能力的提高。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要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内容。教师要多思考,多体验生活,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将课本知识引向生活,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联系学生当前的学习、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以适当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解人走路所受摩擦力时,应用flash动画讲解起来非常容易,用很短的时间就能把问题讲清楚,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一分钟,课下十年功”这句俗语充分说明了课堂的重要性,充分说明了抓住课堂与提高效率的关系;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是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所以抓住了课堂也就守住了阵地,只有守住了这块阵地,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才能使梦想成真。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解题规范,课堂上进行例题分析时,应将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中刚开始就训练学生画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中要求学生画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中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并且要求学生边读题边画图,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三、巧借思维迁移,活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物理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将现成的书本知识、基本原理传教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不断探寻,体验获得知识的思维方法。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知识的发现或再发现的过程中,自主地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以实现过程的活化。物理思维迁移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物理认知水平、兴趣与动机和思维定式等,尤其以正确运用物理思维,掌握物理基础概念和基本规律,思维定式的不利影响最为显著。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发展科学思维迁移能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教学过程中遇到新情境和新问题时,没有认真分析新旧。

所以教师在教学新知识时,要考虑怎样有利于学生原有知识体系发生迁移。教师的教学程序必须有合理的规划,当引进一个新知识、新概念时,要考量是否适合学生目前的程度、状态等。一般在上新课之时,先复习相关知识,以便学生从知识结构上了解新学知识在已有知识结构中的衍生点,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新概念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使知识发生顺向迁移。在难点教学时,要依照一定层次组织教学过程,寻找最优化的教学程序。比如可以先提出已有的物理认知和相同或相近的生活观念,确立相关科学观念——建立先行组织者,这对于化解难点,成功地发生学习迁移是个关键。在教授新知识点时若能对于学生先前所学的知识、概念作连接能帮助学生建构有系统、组织的概念体系。例如讲线速度时,与学生先前学过的瞬时速度的概念相联系,使学生知道线速度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使它们在本质上相统一,使新旧知识之间发生双向迁移,这对于建立线速度这一概念非常重要。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教师要真心实意地把学生当做课堂教学的主体。总之,活化物理教学十分重要。它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重复有效性。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搞好学习,就必须将传统的课堂活化。学校教学应该科学地利用各种条件,合理组织教学活动,促进正迁移的产生。这样教学才有质量,教育才有效果,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创造型的人才,才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参考文献:

[1]周洁.论高中物理力学生活化教学[J].中学物理,2014,19:92-93.

[2]严慧.高中物理热学部分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3.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篇8

学以致用,通过运用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是素质教育的精髓之一。现代教学观认为:我们不能把物理教学搞得那么死,不要什么问题都要书上写了、老师讲过,才能要求学生去解决,可以进一步考虑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联系实际的范围不要只限于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生产实际当然是先要联系最重要的方面,但除此以外,在日常生活中,科学实验中、社会生活中也有许多有关物理的问题,也是可以而且应该联系的。联系的面宽广了,学生的视野就开拓些,思想也活泼些,对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以及如何应用就知道得更多些。

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反对考试前夕搞突击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特点之一就是实验比较多。物理学的特点决定了只有让学生参与实验的探究过程,学生才会感到物理真实有用。可是有些中学,尤其是在农村,平时课堂上学生很难见到应该见到的实验,学生实验也不做,只是临考试前老师在黑板上讲一下。

教材中提到的验证性实验,老师应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甚至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途径感知事物,这样掌握的知识更牢靠,难学的东西转化为易学的东西,从而增加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我们建议创设开放式的课堂和实验室,逐步增加探索性的实验。学生可以随时到实验室做实验,甚至作自己设计的一些简单的实验。利用平常生活中易于寻找、易于实验的物品,开展课后小实验、小制作、小科研的活动。例如,在演示失重问题时,利用一个下端开有小孔的易拉罐、塑料瓶,在装满水后的自由下落来呈现水在下落过程中的失重现象,不仅学生易于实验,而且效果明显。创造性劳动是人类的一种属性,只要我们创设条件、加以引导,那么在我们的物理实践教学活动中就会有更多的爱迪生出现。教师应做好每一节课的组织、引导、指导工作,在学生出现困惑时给予必要的指点,在学生得出结论时给予引申、小结。和传统课相比,这样的课堂需要倾注更大的热情,也需要有更高超的教学艺术。可以肯定地说,我们在实验的性质和方式上越灵活越多样化,实验的内容越丰富,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上会得到更多益处。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式论文 篇9

一、问题表现

高中时期是重要的学习过度阶段,其教学核心目标是体现在以成绩提升为支撑的升学率,这会直接影响日常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其问题表象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其一是教学理念陈旧,其二是教学手段匮乏,其三是忽略实验教学等.实际上这三个层面是有着密切关联属性,任何一个环节教学质量的优劣都会对其他方面产生相应的推进或阻滞作用,从目前教学现状分析,这些负面教学问题将会持续影响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

1.教学理念陈旧

教师的教学理念将会对整体教学任务完成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前的教师群体曾经接受的学习方式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这是有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现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正全面推行素质化教育,但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会在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的体现出来.教师更适应原有的教学方式,学生难以从自身角度寻求有效突破.基础物理学有着其理论知识的复杂性,需要短时间内记住大量的公式定理,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成绩的提升,主要的教学策略是采用“题材战术”,在布置大量课业习题的过程中,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压力,也是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这种状况的持续发展,将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学习的乐趣.有鉴于此,教师要有效改善现有教学中传统教学认识.例如:电场强度定义式E=F/Q,可以让学生自己命题,然后同桌互换题目进行解答,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记忆的主动性,也能够在批改过程中活跃课堂气氛,在舒适的环境中提高教学效率.

2.教学手段匮乏

教学主要场所是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是师生互动以及交流的重要媒介,这是需要教师不断完善优化原有的教学手段.不过现有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注重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开展,还是以课堂知识的单项传递为主要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记忆和学习.教师成为课堂活动的核心构成提,学生有种被边缘化的学习感觉.目前在课堂教学中,鲜有课堂互动的现象出现,这不仅会导致学生没有兴趣学习,这也是会让教师也感觉没有授课激情,以此产生双向的恶性循环问题.

3.忽略实验教学

物理学知识是蕴含在自然界各个层面之中,这也是其命名的由来.不可否认物理教学中有很多抽象理论知识,以及高精度的复杂计算,如果能够将物理知识和物理实践进行有机联系,这样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习题设置的用意,以及解决习题的意义.高中物理实验本身就是相关教学的有机组成,不应该将这两个教学环节进行人为的割裂.学生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会有一个理性认识,以此有效调动课堂学习氛围.

二、应对措施

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它产生的负面作用更是会有着持续性体现,教师要密切关注这些问题现象的存在,以此改善当前教学的效果.针对上述提到的内容,本人通过教学经验累积以及教学观念突破等方式,以此提出下面几个举措:其一是革新教学理念,其二是拓展教学模式,其三是关注教学实验.这三个方法的共同运作,将会从多层面上保障学习的效果,以此全面推行高中物理素质化教学工作的开展.

1.革新教学理念

个体主观理念可以对一生的重要影响,这会决定个体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集体观念会通过环境和氛围的影响引导事物的运作.高中物理教师一直认为“题材战术”是最佳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受到“成绩至上”的教学观念影响.日常教学任务量十分繁重,这也是使得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客观上会将问题持续恶化.当务之急是需要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理念革新工作,通过教学管理以及绩效体系重构等方式,引导新型教学理念的教学实践.从“题海战术”攻略角度分析,它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练记忆物理公式定理,以此达到解题的效果.所以,教师教授完知识点之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且设计题目,再以同桌为选择构成进行解题操作,在活跃气氛的同时,提升记忆的效率,客观上也是会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2.拓展教学模式

目前主流的教学方法基本上就是应试教育模式的翻版和延续,这会让课堂教学氛围非常不活跃,这也是需要有效转换教学模式,需要要对其进行有效引导,教师要在关注考试成绩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升级自身的教学手段,通过效率的提升改变现有的教学氛围,可以联合所有物理教师进行共性话题的探讨,这种交流的效果也是会产生广泛的作用价值,让学生既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又能够在快乐的学习体验中获取更好的学习成绩.在教学中要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打造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场景,可以通过这种直观的知识介绍方式达到有效的教学渗透,同时也是可以在有条件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多去参加物理科普知识宣传活动,能够让学生真正意义上认识到物理学的重要价值,以及它所赋予的神奇魅力,多种教学模式的联合开展,能够达到物理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效果.

3.关注教学实验

高中物理生活化课堂理论研究 篇10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实践 生活教育理论

在我们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原理的运用,所以在高中的物理教中,要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将抽象的概念化理论具象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物理课堂的有效性。但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教师缺乏创新意识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等,这就需要加强教职工队伍的建设,对教师的教学思想进行改革创新,积极进行实践活动,将物理理论和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

一、生活教育理论概述及其对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1.生活教育理论概述

杜威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的中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观点,明确阐述了教育与生活的基本关系。他认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将抽象的理论性知识进行现实的还原,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运用科学指导的方法指导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也认为人类生活的过程就是接受教育的过程,教育可以对人类的生活水平进行不断的改善,形成人类完整的人格,进而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与此同时,生活也能够指导理论的完善和发展①。

2.生活教育理论对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将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到高中物理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将一种物理理论同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使教育贴近生活,使学生有心理上的亲近感。

其次,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教师在将生活常识引用到课堂中来的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增强师生间的感情,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乐观主义精神,形成健全的人格。

再次,能够提高物理教学的课堂效率,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接受课堂知识,进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生活化理论切实的落实到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来,制定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方案,建立起能够保证教育生活化的行为准则和工作机制,设置生活化情景教学模式,保证将生活教育理论切实地应用到高中物理教学实践过程中。找出物理知识同实际生活的连接点,让学生看到物理知识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坚持生活化、科学性和开放性原则

将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到实际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过程中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积极的遵循相关的原则,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发掘物理的理论性知识,接近生活,具有科学依据和理论考证,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②。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积极的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实际的实验进行验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时,可以提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现场的实验,取一根不具有弹性的绳子,在绳子的中间悬挂一个重物,找学生进行亲自实验,在保持重物平衡的基础上将绳子拉直。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发现,绳子是拉不直的。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问题:利用本节课所学的力学知识解释绳子为什么拉不直?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起到学以致用的作用。

2.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情景的设计,以声画结合的方式将现实生活的真实情景展现给学生

学生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就会接触到各种科学原理,养成一种固定的生活经验,这就形成了物理学的概念和知识结构。在进行物理授课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先进的对媒体技术,将日常生活的现象进行情景再现,教师在选取情景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让学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和解决。

如在讲“与非电路”时③,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声控灯的视频。声控灯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照明方式,在晚上光线比较弱的情况下,只要有响声,等就会自动亮起来,但是在光源充足的情况下,灯不会发亮。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灯的“反应比较迟缓”,需要制造很大的声音才会使灯亮起来。这个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但是如果不将其引入到物理教学的课堂中来,学生就不会积极的思考,怎样来调节灯的灵敏度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到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的进行反思,学会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紧密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贴近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高中物理的课堂效率,培养高中学生完整的人格。

【注释】

① 刘学. 高中物理教学回归生活的应用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2014.

② 王丹. 基于生活化的物理概念教学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14.

③ 范济伟. 论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学习(下),2013(02):18-19.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篇11

新课堂提出教学目标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者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在课堂教学中,切不可将其分成三块,分别实现,虽然现在教学要明确目标,明确三维目标,却不是将这三者完全分裂开来,它们的实现必须是融在课堂教学之中,在各个环节中整体实现,它们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虽然在备课中明确列出三维目标中,一是知识目标,二是能力目标,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但是我们在教学中绝不能将其断裂开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也训练了能力,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体现,得以提高. 如,高中物理必修1中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可以通过实验来进行研究,从而得出科学结论,同时介绍此实验的前科学家们的研究,伽俐略通过若干次的实验,运用逻辑推理,终于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由于物体重量大小的错误结论,伽俐略通过实验研究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有效标准. 在此教学环节中,不仅学生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实验能力,同时也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整体观念的形成,实施在于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重新建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做到师生互动,相互配合,以生为主体,发挥师者的主导作用,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培养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发展. 也体现在教与学的有机融合,教学是围绕教学内容的师生共同参与,交互的过程,是动态发展的过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是教与学互动生成的过程,包含着三维因素,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这三者融合,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 故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做好对教材的钻研和对学生的研究,尤其是对学生的研究和准备,往往被更多的教师所忽略,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分析,从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甚至生活经验,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二、从系统上设计教学

从系统角度来设计教学,是指高中物理教材内容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整个物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就是一个系统,每册教材也可以独立成一个小系统,每册教材中的某一单元又是更小的系统,这些小系统最终可以统一成物理的大系统,每节课的学习只是大系统中的极小的局部知识,就好像是大海中的一小滴水,最终它属于大海这个大系统,总要会聚成大海这个大系统之中.故在教学准备环节,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应该站在大系统这个整体的高度,来备课,站得高看得远,整体把握教材,系统把握教材,学习完某节内容后,还要能将其知识纳入到系统之中,这样时时处处保持知识的系统性,学生学得的知识才不会零散,不会不成体系. 才能从整体上把握物理学的知识,也才能学得好,记得牢,将来才会系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物理学习的价值. 如,学习“功功率”这部分内容时,机车启动的两种方式,功率,功,功的计算公式和适用条件,功的计算方法,是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每部分内容又可分若干内容,功率的定义,公式,单位,物理意义,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等,学习时都是分开进行,一节一节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将知识纳入功率系统中,学习后,进行总结,形成整体系统. 系统设计,将知识形成主次分明的框架,脉络清楚. 通过系统整理,学生会从整体上明白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隶属关系,而且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识记,便于学生从整理上掌握知识,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知识掌握得好,学生更加有自信,在情感态度上也就有了提升. 更有利于将来的学习. 最终使物理教学更有效.

三、从质疑上创新教学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把自己不懂的知识问出来,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质疑进行教学,重设计,改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本来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只有学生在教学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获得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那教学就是成功的,就是有效的. 故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己作出假设,创设实验,合作探究,独立思维,形成技能,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有兴趣,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善于从生产、生活中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向专家、权威挑战,提出不同观点. 也要训练学生一定的提问方法及思维方法,如类比、归纳、辩证、逆向、抽象、联想、想象等思维方法. 长此下去,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习惯. 如,在学习“光的色散”中,我播放雨后彩虹的美丽景象,启发学生思考提问: 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晴天能不能形成彩虹?

总之,教师应重视创设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摘要:《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物理教学目标要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在教学中要突出教学过程的实施和教学方法合理选择.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的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可以说没有一节完全相同的课,要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运用现代媒体,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分析和研究新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新颖之处,用好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课堂,从系统上设计教学,从质疑上创新教学.

浅谈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12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已迫切要求对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机制进行改革,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益,教师应该正确认识高效课堂的目标定位、课堂角色定位,理解高效课堂的特征。同时教师应当把握构建高效物理课堂的有效途径,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预案,开展活泼严谨的课堂教学,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管理艺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究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效课堂 ; 认识 ; 构建; 途径

随着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机制进行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效益,构建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当前物理课程教学的迫切要求。下面就谈谈在当今背景下如何构建高效物理课堂的一些浅见。

一.关于高效课堂的认识

(一)高效课堂目标定位

教学目标方面,要及时转变,由重知识传授的单维目标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转化,明白学生通过课堂绝不再是仅仅掌握了知识就可以了。而应同样注重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情感和态度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知识的乐趣与意义,树立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理想。

(二)高效课堂角色定位

在师生关系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教要以学为中心,教要服务于学。高效课堂的宗旨并不在于教师讲的精彩,而在于学生学得精彩。课堂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点拨者、参与者而已,课堂的主角应该是学生,课堂应该是学生灵感奔涌,激情四射的时空。课堂中教师如果 “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处理不好,角色“失位”或“错位”,就不会有真正的高效益。教师在课堂上要习惯做“哑巴”,管好自己的嘴,该说的说好,不该说的千万别说,说多了未必有用。教师师要敢于做“忍者”,要隐忍着,千万别随便去批评指责或者给学生下定义。很多的所谓差生都是我们教师不负责下的结论毁掉的。老师要做“懒汉”,学生会做的事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管理最差的学校,老师整天到晚忙个不停,但是没效益。

总之,高效课堂追求的目标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学生在课堂“学会”,“会学”,“学乐”,“创学”。

高效课堂的特征: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

高效课堂的评价:学习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

二.构建高中物理的高效课堂的途径

(一)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往往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被动接受甚至消极抵制,造成了课堂效益的低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首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课堂气氛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奏效的气氛将取决于教师做些什么以及他怎样做”。教师是课堂的“导演”加“主持人”,和谐课堂的创设主动权在教师,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不仅在于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在于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营造有利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要善于把热情、愉快传递给学生,运用亲和力,使学生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使物理课堂活力四射、亮点纷呈。

(二).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预案

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教师要充分设计好教学预案。“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必须善于开展物理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做足课外的文章。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也是物理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探求高效物理课堂的有效途径的重要条件。

我认为物理教师在教学预设的过程中要着重研究以下问题:

1.根据物理课堂内容研究如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架构出新的知识结构。物理思维是一种“模糊”逻辑思维,其严密的逻辑隐含在错综复杂的物理事实与概念之中,需要我们去发掘。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研究教材,找准知识间的衔接点、切入点、重难点,发掘出新课的知识脉络和认知结构,理清教学思路,从而设计适合于学生的高效的课堂流程,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此外还要找准新的知识点与STS的衔接点,建立物理课程与STS的联系。新课标明确要求物理教学必须体现课程与STS的联系,要求课程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兴趣,使得学生自然而然进入学习情境,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学习活动中。而且这也是教学以人为本的体现,长远来看,它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素养以及人文素养,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高中物理新教材的大部分章节中都体现了这种联系,有的以栏目的形式、有的以插图的形式、有的以课外阅读资料的形式、也有以课后习题的形式,教师都应充分把握和利用,把它们有机的融合到物理教学之中。

2.根据物理课堂教学内容研究如何采取合适的教法让学生人人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的设计必须围绕学生这个中心。譬如,学生的物理基础怎样,最近发展区在哪里,要做到心中有数;激发学生的兴趣,要符合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通过这节课让学生知道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要有措施保证;教学过程中如何启发学生、组织学生、如何使学生积极参与,要精心设计;如何使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要认真思考确定;如何使学生感受物理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如何进行交流和评价,要有渗透的方式。一句话,备课不仅要考虑“怎样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怎样让学生学”,设计好教学的各个学习活动环节以及时间的大致分配。

3.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还得注重研究教学中的细节。教学设计总体得当的前提下,一节好课还需要一个个精彩的细节才能支撑起来。比如,物理语言的准确精炼,教学环节之间的恰当过渡,课堂调控的合理体现、课堂节奏的把握、时间的掌控等等,都是需要关注的细节。课堂的度的把握,要恰到好处;物理情境设计、要多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思考,避免一味追求物理问题情境化设计的形式化;物理课堂活动让学生各种感官全方位的参与学习,避免活动中动手与动脑脱节,无体验与反思的“热闹”;合作学习,营造独立思考与思维碰撞相得益彰的空间,避免只“作”不“合”、只“议”不“思”的表面化、形式化;多媒体的使用要恰如其分的为教学中心服务,避免以教师的“精美”设计取代学生的正常思考,以课堂信息“大容量”取代学生的过程体验等现象。

(三)开展活泼严谨的课堂教学

要提高课堂效益,就要争取课堂上的教学行为或环节都是行之有效的。通过之前的教学设计,已经对于课堂行为有了初步规划,教师可以根据之前的教学设计一步步地引领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比如在初学受力分析时就可以从日常生活问题出发一步步走向物理问题。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漫画:父在前面拉车,儿子在后面推,师问:“木箱受到力吗?”多媒体演示漫画:父、子都说:累啊。生答:“拉力和推力”。师追问:“还有力吗?”同学们大多沉默„„教师多媒体展示漫画:地球、地面可不会说话!呈现愁眉苦脸的样子(夸张)。这时,下面观看多媒体的的同学们早已忍俊不禁、跃跃欲试。此时教师再向各个学习小组提出递进性问题组:“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一下,木箱受到哪些力?”,“力是如何产生的?”,“根据力产生的条件来说明是什么性质的力?”。于是,小组内同学七嘴八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过程中对于第三个问题是重点和难点,教师应适当点拨)。这时,教师再组织各小组成员汇报讨论结果,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点评。教师接下去再变式举例:一把扫把靠在墙上,要求学生讨论回答原来的三个问题。最后教师点拨提升:“怎样来找木箱和扫把的施力物体?”有学生抢答:注意它周围的一切物体、会说话、不会说话的物体。师追问:“怎么判断产生什么力?”有同学说:“看产生的条件!”最后,教师水到渠成地提出:怎样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该注意什么,让学生一起总结出受力分析的步骤和注意点,并当堂提供练习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物理课堂教学中,为提高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在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基础之上,教师还应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问题情境可以以生活中的问题创设,也可以以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创设等等,问题情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投入程度和学习效率。此外,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提倡做到五个“尽量”。即: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总结的尽量让学生总结;能让学生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过程中教师把握好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和课堂节奏,不断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为了在时间上和效果上保障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物理课堂中应该充分发挥教学多媒体的优势辅助教学。多媒体具有以下优点:直观性,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方法的掌握;动态性,有利于反映物理概念及物理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图文声像并茂,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 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能节约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教师在物理课堂中还应该做到“少讲精导”。对于知识点讲解,教师要注意做到 “三讲三不讲”,即对于具体的授课内容,在教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明确重难点,对于重难点进行集中讲解,重点讲错点、疑点、漏点,学生已经掌握的不讲,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自己掌握的不讲,讲了学生也掌握不了的不讲。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注意做到以下要求:对问题表述清晰准确、通俗易懂;对事件描述生动活泼、简洁练达;声音要抑扬顿挫、和谐悦耳;态度要热情诚恳、富于激励性。

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实现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到了一部分知识,教师再组织进行相关讲解、总结、点评,这时还是要注意发挥集体的智慧,将学生自学到的知识进行优化和提升,使课堂学习得以升华。学生经过努力获得的成功能够促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激励学生的后续学习,促使学生以更饱满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教学中若某个教学行为或是环节实施后未达到预期效果或是完全对于学生的进步没有效果,其有效性就有待商傕,应该进行相应改进以提高。

另外,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还要注意体现出物理学科的特点和魅力,渗透物理美学教育。注意物理课堂与人文社会知识相结合,讲述物理史实故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者是相关的科技知识,增强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意灵活处理课堂问题,重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重视课堂的生成性,使物理课堂活力四射,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四)落实好课前、课中、课后的三段作业

实施高效课堂必须倡导“大课堂”,要提高课堂效率不能只局限于45分钟,高效课堂的作业应分为课前预习准备、课堂检测与反馈、课后练习巩固提高。要坚持学案辅助的教学方式,课前预习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指引阅读教材,自己解决力所能及的大部分的问题,找出自己不会解决的问题。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做到目标明确、气氛活跃、表现欲增强、“主体”地位凸显,“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大放异彩。课堂中的课堂检测练习必须是经过精挑细选变式的重组,习题的难度要适中,以提高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保证课堂基础性目标的实现。课后作业宜分层次,有基础性的作业、探究性的作业、课外阅读相关资料等,以满足基础不同的学生发展的需要。

(五)不断修炼,提高课堂教学管理艺术

物理学科抽象、深奥,物理教师不仅要钻透教材,而且要有将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通俗的手段和本领,才能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物理学科在很多学生印象中抽象、枯燥,因此物理教师也要提高人文素养,增添物理课的人文色彩,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另外,物理教师准确、生动、幽默的课堂语言,机智灵活的课堂应变也不失为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可以为课堂注入生机,带动学生高效学习。

(六)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保障学习的高效率。教师要培养学生以下习惯:(1)良好的预习习惯。通过预习,初步了解所学知识的基本内容、重难点,学习教材中描述物理问题、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找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重点解决。(2)上课边听边想、层层深入理解问题的的习惯。听课时学生要注意体会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及时梳理知识的脉络、总结思想方法,记录重点和难点。(3)课堂上开展探究、讨论、交流和当堂应用、及时作业、及时复习的良好习惯。(4)学习物理概念、规律的正确方法和习惯。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学好物理的重要环节,在新课教学中学生要注意为什么和怎么样引入物理概念,引入物理量有何物理意义,它的定义式,单位的规定;明确相关物理规律的内涵和外延,掌握并理解它的几种不同表达形式(文字表述、数学表达式、图象表示),要反复体会物理概念和规律是怎样在实验或事实的基础上抽象和概括出来的,理清前后知识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物理学的知识结构和一般思维方法。(5)培养良好解题习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应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并解答物理问题的习惯,教学中要以例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题目,理论联系实际在头脑中建立相关的物理图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形式进行拓宽,让学生体会如何在不同的条件下灵活选用恰当的物理规律,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七)探究高效课堂的课堂模式

今天的教育缺失的不是理论和理念,而恰恰是方法和操作,主张模式并不是唯模式,而是教之“规”,学之“范”。要构建高效物理课堂,本人认为,在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的初级阶段,学案辅助教学是一条合适的捷径。一方面,学案的使用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自主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高效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课堂参与度,学案恰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理念。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课改过程中涌现出来的高效课堂模式,也值得去尝试。如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江西武宁宁达中学的“自主式开放型课堂、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五环大课堂”、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等。但目前来看,不管何种模式,都是为了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评价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益。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让我们抛开形式化和功利化,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不断创新物理课堂教学机制,探求物理课堂教学之真谛。从教情和学情出发,因材施教、因生施教,打造充满活力的高效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1]张宪魁:物理科学方法教育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2]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廖伯琴: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上一篇:党支部提升行动报告下一篇:保险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