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社区作文(推荐8篇)
争创文明社区,争当文明市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宝安区公明街道中心小学六(一)班黄晓璇 创建文明社区,争当文明市是每一个市都所渴望的目标,但是做一个文明市,创建一个文明社区也要付出一定的劳动和做出行动。
文明社区,文明市是相互联系的。市是城市的主人,文明社区的创建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只有争当文明市,才能使这座社区成为文明的社区。
当一名文明的市,首先,诚信是我们应该具备品德。诚信,体现在我们做任何事,包括一件极小的事,都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当一名文明的`市,应该从干部带头做起。首先,干部要做到廉洁奉公,不能贪污。干部还要自觉对照生活中的没一件小事,做到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事做起。
单单是干部是不够起作用的,最重要的是市的行动。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今,可以说是:创建文明社区,人人有则。每个人都是一份力量。如果人人都能做到保护环境,助人为乐、讲礼貌,讲诚信、尊老爱幼、守道德。那么,每个人都会是文明市,这一座城市,一定也可以成为一座文明的城市。
文明社区,需要领导的带领,动员。对市进行一定的教育,严禁一些不文明,不守公德的事情发生,让所有人都争当文明市,让市有意识能力,把整个社区带动起来。
其实争创文明社区,争当文明市轻而易举,只要我们懂得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就能做到。
就让我们都一起行动起来,让我们的社区成为文明社区,让我们的市都成为文明市吧!
从大文化的视角来分析, 建筑文化至少包括了三大内涵:一是包括了建筑科学技术在内的物态文化;二是建筑规范类的制度文化;三是建筑的精神文化。三者的关系是:建筑的精神文化决定建筑的制度文化, 建筑的制度文化决定着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而由建筑思想文化指导下建设起来的建筑物, 就会成为环境的一部分而影响、制约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形成一种与环境相一致的社区或家庭文明。因此, 建筑不仅是物质文明的载体, 也是精神文明的载体, 它既是人类物质文明的体现, 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体现, 而当它作为物质与精神合一的存在物时, 它还会对现实中人的精神、情感、行为形成一定的影响。
人是环境的产物。这个环境当然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建筑, 作为建筑材料的集合体, 它是物质环境的一部分;作为建筑思想与艺术的载体, 它又是精神环境的一部分。所以建筑物无疑属于整个大环境的一部分。基于这样的判断, 当我们说人是环境的产物时, 自然也就包含了这样的潜在含义:人的问题, 往往也包括环境的问题;当我们说要营建一个好的环境来影响人、教育人时, 这之中当然应包括建筑环境。
当前, 我国社会在整体上已超越了温饱型, 正由小康型社会向全面小康型社会推进, 当人们温饱所需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而达到“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时, 建筑作为某种价值追求的精神文化象征, 就成了理所当然。这正如人们在未得温饱时, 衣物主要功能在于保暖与遮羞, 而在基本物质条件得以满足后, 服饰同时要求展示美与个性的功能一样。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 建筑的完整内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
它不仅有经济建设意义, 而且有精神文化建设意义, 不仅有科学技术意义, 同时也有思想教育意义;
它不仅仅只有G D P含量, 同时也应有它所处的那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与文化含量;
它不应仅仅只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生理需要, 同时还应满足人们的精神和心理需要。
一个城市、一个社区、一所学校的特色, 不应只从这个城市、社区与学校的地域地貌、文字、媒介、风俗等方面表现出来, 同时也应从这个城市、社区与学校的建筑表现出来。
二、不良建筑对社区文明、家庭文明的负面影响
不良的城市建筑布局、非人性化的社区建设、住宅的非人伦化设计, 对城市的社区文明建设和家庭伦理建设存在着负面的影响。
1. 不良的城市布局与犯罪之间的关系
现代建筑科学与犯罪学的研究证明, 都市特定的建筑环境元素, 会影响犯罪率。早在上世纪60及70年代, 这个问题就引起了建筑学者们与犯罪行为学者们讨论。Jeffery在1971年也直接提出《经由环境设计来预防犯罪的发生 (CPTED) 》的概念, 1973年英国建筑学家Newman发表了《Defensible Space防御性空间》。自此其相关概念便陆续被研究讨论。1998年, 句法公司受哥斯尼尔斯市委托, 研究建筑空间布局与人易受犯罪攻击可能性之间的关系。这个项目进行为期3年的研究, 被认为是南半球最大规模的城市犯罪研究。其成果认为, 狭窄隐蔽的街道, 视线不及、光线阴暗的小巷, 是城市建筑空间中最易引诱犯罪的环境。
狭窄隐蔽的街道, 视线不及、光线阴暗的小巷是城市建筑空间中最易引诱犯罪的环境
Jeffery在《经由环境设计来预防犯罪的发生 (C P T E D) 》中提出所谓“高犯罪空间”的概念, 从调研中得出这样的结论:
约有95%的犯罪案件是发生在七楼以上及规模1000人以上的社区;越多户数共用一个门厅、楼梯、电梯的集合住宅的犯罪率越高;中央走廊因有视觉死角, 故其犯罪率较高;而单边走廊较易被户外看到, 具监视效果, 可吓阻犯罪发生;有视觉死角的空间, 例如阴暗密集的灌木丛, 杂乱且视觉不能穿透或距离较远的公园, 狭小窄长的空间, 因为监视效果较差, 使得犯罪较易发生;相同型式的建筑, 空间自明性低的环境。
国内不少学者也对建筑空间与犯罪防控做出了积极研究。认为, 尽管犯罪行为的产生源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心理、生理等诸多原因, 但建筑空间对犯罪的影响却已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有学者认为“合理的建筑物空间设计是创造可防控空间的有效手段, 是消除建筑空间盲区的有力措施, 也是实施城市犯罪空间防控的重要途径。”“而‘创造一个安全的、可防控犯罪的城市空间’的研究, 却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也有学者认为, 防控犯罪应“从环境预防入手, ……要科学规划安全系数高的物理环境;……限制犯罪机会的环境条件。”
上述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表明, 建筑是城市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文明建设, 思想文化宣传应将建筑环境因素纳入总体的思考与建设的范畴之中, 忽略建筑的精神与社会文化意义, 其结果不仅对城市精神文化建设不利, 而且, 会诱发犯罪率的升高。当人们在大力得倡城市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建设时, 不良城市建筑的负面影响是不应忽略的。
2. 社区人际关系冷漠与非人情化社区设计
有人将我国现代都市的人际关系形容为:“繁华掩盖不了冰冷的人际关系, 钢筋混凝土坚硬了心灵深处的冷漠防线。冷漠必然诞生虚伪, 虚伪是冷漠的化妆品。”但是, 在分析讨论导致我国现代城市及社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的原因,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时, 人们或者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的;或者是从伦理学的角度提出的;或者是从政治学的角度提出的;或者是从管理学角度提出的;……而往往忽略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中本应十分重视的可视的物质环境。
要在社区中建立起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关系, 解决人际关系冷漠的问题, 必须从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角度, 建立起一个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一个物质载体——符合人们风俗和当地文化生态的社区建筑环境与园林空间环境:社区广场、社区会所、社区休闲场馆、社区花园等等。考察我国城市社区环境建设, 最初的住宅社区建设缺乏经验, 因此, 基本是没有提供社区居民相处空间环境, 后来的新社区越来越吸取了国外社区建设的经验, 有了设施良好的社区人际交往场地, 但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有限的公共场所被停车场侵占、被商业经营侵占;或者这些公共场所在建筑空间设计上与过去人们的生活习俗有隔阂, 不符合所在地的文化环境, 从而使人们不习惯使用, 使这些场所形同聋子的耳朵——只能作为摆设。最终导致了当今许多城市社区存在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 虽同住一个社区, 却是鸡犬之声相闻, 老死不相往来, 邻里之间视同陌路人。
缺乏符合人们风俗和当地文化生态的社区建筑环境是导致社区人际关系冷漠的重要原因
因此, 构建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 仅从伦理建构、社区管理、社区党建和社区社会文化的建设是不够的, 还必须以构建社区居民和谐相处的物质载体为基础——建设起符合社区居民传统生活习俗与心理文化相适应的社区公共场所。
3. 家庭伦理的缺失与住宅的非人伦化设计
历史上, “中国人是把建筑的功用首先理解为协调天道与人伦的关系的, 把建筑视为建立合理世界秩序的工具的, 这是中国传统建筑观念的核心, 是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关键”。这当然也应是认识中国传统道德伦理得以长期传承的重要方面。按唯物辩证法认识论来认识问题, 建筑思想、建筑文化要决定建筑物的空间形态, 但作为已经形成了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一部分的建筑物又必然会强化、巩固这种建筑的思想文化本身。这种强化思想文化的建筑物, 不仅仅通过它的形态、色彩、功能来发生作用, 同时也会居住其间的人的日常活动来发生作用。
例如, 当中国古人按照遵礼守法、尊卑有序的伦理的建筑伦理人文思想来建造了中国传统民居——四合院的时候, 四合院特殊的空间布局自然也会强化居住其间的家庭成员的传统家庭伦理思想。四合院是封闭式住宅。四合院内一大家人按北尊南卑、东尊西卑、中尊侧卑伦理秩序, 各归其位地居住其间, 这种封闭式的建筑, 使生活其间的中国家庭成员可以安安静静、和和美美、少受干扰地有序生活。院内的房子既各自独立, 又相互联系 (以围廊将整个建筑连接起来) , 面向院子中间开放和集中。高大宽敞的北房, 冬暖夏凉, 由长辈居住, 长辈一旦有什么不适, 哪怕刮风、下雨、下雪, 儿孙们也可以沿着游廊到正房去问安。这种长为尊的空间布局自然就强化了孝的家庭伦理;东厢房由儿子们居住, 西厢房由女儿们居住, 南房由下人们居住。按中国东尊西卑, 北尊南卑的空间布局, 传统伦理中的男尊女卑的伦理观念, 自然在这种房屋布局中得到强化。所以, 作为传统民居的四合院不仅充分体现了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建筑思想, 同时也强化了居住其间的中国人的家庭伦理道德——使尊卑有序, 父慈子孝的传统道德, 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得到强化与延续。
按照尊卑有序的建筑伦理思想建设起来的四合院, 有利于传统孝德的传承。
今天, 迅速发展的中国建筑市场给人们带来的是人均住房面积不断增长, 住房条件日益改善, “北京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0年增3倍”, 由“1978年, 北京城镇人均住房居住面积只有4.55平方米, 增加到20.75平方米”。重庆人均居住面积也从“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不足5平方米……增加到人均27.31平方米, 比改革开放初期扩大了5倍多”。但迅速扩大的住房面积, 除了物质上的需要外, 似乎并未给人们的精神需求带来某种满足, 无论是两室一厅还是三室两厅, 四室两厅, 甚至是所谓独立式别墅, 市民们无法从中看到我们新时代所提倡的精神内涵本应在住宅建筑中物化形式。住宅设计中没有家庭生活中本应存在的长幼有分、亲疏有别的空间秩序, 家庭伦理的有序运行就失去了物质载体, 其孝德的继承与发扬光大, 自然就成了难以维系的美好愿望。所以, 在谈论当代中国家庭伦理同孝德日益式微的时候, 仅从教育学、社会学、文化学的角度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全面的。我们认为, 还必须从建筑伦理学角度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我国住宅建筑这种缺少人伦精神的现象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
第一、我们的建筑思想还未实现从解决温饱向全面小康建设转型。建筑师和住房建造者所想的, 主要是如何扩大人们的居住面积, 将建筑视为满足人的活动的物质财富对象物, 而未将其视为满足人们民族心理的、家庭伦理的、传统审美的和文化品味的对象物。
第二、从住宅建筑与人的关系来认识问题, 它反映出今天的中国人仅仅把住宅建筑当作了物质文明来建设, 当成了G D P的内容来发展, 而未将其视为一种精神文明的内容来做。原因在于, 我们的住宅建设者没有认识到住宅建筑在反映G D P的同时, 还表现着人自身, 这种表现不是人构筑建筑的目的, 而是建筑物既成之后, 以其形象反过来表现人自身。这正如今天我们可以从古希腊人留下的建筑去认识古希腊人、从古代中国建筑去认识古代中国人一样;今天, 我们可以从当代西方的建筑认识当代西方人, 从当代中国的建筑来认识分析当代中国人。而当我们从今天的住宅建筑来认识国人的时候, 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 我们的精神生活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三、建立与主流意识形态相统一的建筑文化势在必行
审视人类历史上不同类型的社会, 都有其反映其时代主流的精神文化内容, 这些精神文化又总是强烈地反映在当时的建筑文化之中, 并由此都赋予了当时建筑以特定的内容与形式:古希腊奴隶社会时期是“神人同性、同形”的神体 (人体) 崇拜, 反映在建筑文化上, 就是古希腊神庙建筑柱式的人形化处置;欧洲封建社会时期, 是基督教文明时代——也被称之为“神本”时代, 反映在建筑文化上, 就是教堂的宗教尺度处置, 其经典建筑有罗马的圣皮埃尔大教堂、科隆大教堂、巴黎圣母院等;早期资本主义时代将封建时期充满天堂幻想的“神本”, 追求转化为世俗社会的“以资为本”、“以物为本”, 反映在建筑文化上, 更多地体现的是金钱与物质利益获取……所以, 建筑总是包含了特定时代的精神文化内涵的。而这种带有其特定时代精神文化内涵的建筑, 又从环境的角度强化了当时人们的意识形态, 使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物化为建筑形式, 并以此去影响或主导了人们的意识。很难想象, 没有帕特农神庙、雅典娜神庙和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古希腊雕像, 今天的人能会更清楚地了解古希腊“人神同形”, “人神同性”的思想文化特征;同样, 那些气势恢弘、高大神圣的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教堂, 又使我们对中世纪的神权政治有了亲临其境般的感受。很难想象, 基督教信仰可以在没有教堂的环境下得到传播, 赢得教徒虔诚的信仰, 与此同理, 伊斯兰教、印度教、犹太教等世界上所有宗教信仰之类精神文化, 能在没有相应的建筑物化环境下得到效果明显的传播。而以资为本、物欲横流的社会, 总是会让人们从灯红酒绿、穷奢极欲的城市街道与建筑中找到最深切的心理与生理的切身感受的。
人们兴建了建筑时, 建筑也无时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制约着人们的行为, 塑造着人们的审美意识与性情修养。因此, 对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而言, 建筑决非砖、石、钢材之类的一般物质, 而是熔铸着思想、灵魂和科技的载体, 它由人建造, 同时作为物质和精神环境的构成部分, 也会塑造人。从这个意义上讲, 建筑的美化优化, 也是精神文化建设重要构成部分。
不同时代的精神文化, 决定了不同时代的建筑文化和建筑思想, 不同的建设文化与建筑思想, 将决定这个时代建筑的内容与形式。然而, 在举国上下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进程中, 人们不难发现了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当我们在大力倡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时, 这种精神文化却几乎未在我们的建筑文化中产生什么影响!我们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 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特色的法治法规, 有党和政府倡导扶持的主流文学、艺术……, 独独缺少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筑文化与建筑思想!今天中国的建筑文化中,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古典主义、理性主义、解构主义、后解构主义、野兽派等等各类泊来品可谓应有尽有, 唯独所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筑文化。而在这些建筑文化与思想指导下的建筑无不显现出光怪陆离、绚丽多姿, 但你却不能从中发现其由这些各种流派建筑堆集起来的中国各大、中、小城市的城市精神和城市灵魂。在这种缺乏个性和特征的城市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 会有这个城市市民本应有的个性与特点吗?当人失去了特点与个性时, 还有创新性吗?从这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我们能不能提出这样一个命题呢?即:今天中国青少年的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不仅仅与我们的教育制度有关, 同时也与他们所生长的城乡建筑环境有关。
于是, 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当前的精神文化建设中, 是否存在建筑文化与建筑思想方面的问题?中国是否建立起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统一的建筑文化?
结论是明确的, 在举国上下全力创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大背景下, 在建筑思想和建筑文化方面简单地奉行所谓“拿来主义”, 显而易见已不合时宜!如何建设与主流意识形态相统一的和谐社会的建筑文化, 并在这种建筑文化与建筑思想指导下, 建设起和谐的建筑物质载体和环境, 进而影响和引导人们共同构建起和谐社会, 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藏晓玲《空间句法访谈》《城市建筑》2005年第7期。
[2]赵元鸿《永续都市发展及犯罪防止》http://home.educities.edu.tw/chao1974/urban/urban003.pdf
[3]王发曾《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犯罪防控效应》《地理研究》2006年04期
[4]戎雪海《谈环境预防理论指导下的城市犯罪防控》《公安学刊》2004年第1期
[5]唐翼《重建我们的人际关系》《中国社会导刊》2006年08期。
[6]任凭《遵礼守法, 尊卑有序——中国建筑人文思想的道德伦理形态》《南方建筑》2002年02期第88-90页。
[7]新华网2008年11月07日09:09:28《北京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0年增3倍》。
【关键词】社区经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社区物质文明;措施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体系中基础组成部分,因为社区是基层的群众生活共同体,因此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对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和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发展和壮大社区,必须向着新型、文明、和谐的方向全面发展,促使社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协调进步。其中,社区经济的发展是前提,经济发展好了,能更好的促进精神、政治文明建设。本文主要论述社区经济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
1.社区经济在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意义
发展社区经济,是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1.1社区经济的发展可以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持和物质保障,这是实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的根本保证
当前,随着我国城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越来越紧迫和繁重,社区管理、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等各项事业都需要大量资金。只有依靠社区自身的资源,积极发展社区经济来提供建设资金,才能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切实的物质保障。
1.2社区经济组织主要以服务业为主,因此需要大量的就业人员,一般都会就近招工,对社区内待业人员来说,是增加就业的良好机会
社区内的企业和服务行业大多是中小规模,机器设备简单、操作便利、技术和服务水平要求不高,一些社区内的残疾人、下岗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都可通过在社区经济组织就业的方式,获得生活来源,减少了政府压力和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社区组织创造出来的经济效益的一部分,用来解决社区内居民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或者部分老弱居民的实际困难,从而创造社区和谐和文明。
1.3社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这是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般来说,社区经济的发达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区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随着社区经济的发展,社区建设资金的增多,社区居民赖以生存的社区环境、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治安等状况必然会得到进一步改善,社区居民的文明程度、生活质量,乃至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都会得到提高。
1.4社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社区凝聚力,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提高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参与率的有效手段
社区居民在思想意识、心理情感上具有共同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是社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是社区凝聚力和吸引力增强的基础。由于社区经济大多数是规模小、分布广,主要面向广大社区居民的集体经济,因此,它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社区内部可以通过合作、合股等形式举办社区经济项目,不断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大大激发他们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热情。
2.社区经济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改进措施
2.1依托社区资源,提高社区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社区内部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环境资源、技术资源、社会资源等,并在某些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优势,成为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立足于社区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社区的独特优势,力图形成与大市场、大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规模经济”格局,不断创造出规模经济效益,增强社区经济的发展能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综合实力。
2.2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社区经济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不是空中楼阁,必须有建设的经济后盾。就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来说,传统的向群众集资或者等着上级部门拨款都不是长远之计。要从根本上解决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问题,必须进行自我造血,努力发展本社区的经济建设。社区工作人员要有这种发展经济,自我壮大的使命感,转变思想,提高对社区经济发展必要性的认识,才能积极都脑筋、办实事,将社区经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在理念上对社区经济发展的核心意义高度重视,主动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知识,引领中国社区经济走向完善,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
2.3适应市场经济,实现社区经济经营机制的大转换
必须转换社区经济的经营机制。一是在发展方向上,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潮流,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二是在管理体制上,要从直接抓生产经营转变为政策指导、监督服务等间接管理上来,充分发挥社区经济内部管理机制的作用,扩大社区经营企业的自主权。三是在经营机制上,要灵活多变,积极推进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明确企业内部产权关系,全方位放开,让各经济实体走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道路。四是在劳动人事管理上,政府及基层社区只管一个法人、一个合同、一个监督机制、一个服务体系,各经济主体可以自主招聘、调动、使用和解聘人员。
2.4强化社区服务,增强社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功能
以服务于社区居民为主旨发展社区经济,并通过社区经济的发展来支持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从而达到两个文明建设的和谐统一。这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方式和重要途径,也是社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功能。因为,社区服务具有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一体,可以突出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趋势。它不仅包括满足物质需求方面的服务,而且包括满足精神文化方面的服务。为此,各社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社区服务为突破口,以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为目标,走福利服务与经营服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那些直接为广大社区居民生产、生活、学习服务的第三产业,以增强社区经济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主导功能。
2.5加强组织管理,积极推动社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当前,发展社区经济应在有利于政企、政事分开,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则下,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充分发挥街道和居委会的主体作用,加强基层社区的政权建设和社区经济的管理作用。
总之,社区经济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物资基础,社区精神文明又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两者要互相促进。当然,一些基层的社区管理者缺乏正确处理社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的经验,还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探索出社区经济更好地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模式。 [科]
【参考文献】
[1]张建利,涂品.社区经济发展与和谐社区建设关系研究[J].商业时代,2011(05).
我们****社区东临***,南临***,西临****,北临****,总面积45万平方米。社区居民来自原多村等拆迁安臵户,有25个楼道小组,社区本地居住人口约有7500余人,外来居住人口约2000余人。为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社区在城市改革、发展、稳定方面的作用,针对新形势下目前社区的种种状况,现就我社区创建文明社区制定如下方案。
一、任务目标
(一)社区环境好
1、搞好社区绿化,实现社区绿阴覆盖。社区环境整洁优美,居民具有良好生活空间。
2、搞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购入120至150只垃圾桶,实现由目前的水泥垃圾箱更换为塑料垃圾桶。致力于改变居民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堆乱扔、乱搭乱建、随地吐痰等不良习惯,使其自觉打扫并维护楼道卫生,爱护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
3、搞好社区净化,改变现有的垃圾清运方式,计划统一由镇爱卫会负责清运。有健全的保洁队伍、保洁制度,实行垃圾袋装化、日产日清,无废气、废水、废渣、噪音污染,无非法广告,无蚊蝇孳生地。
4、随着汽车日益增多,辖区内乱停现象严重,社区要注意这方面管理,要尽一切力量制止乱设摊、乱停车现象。
(二)社区宣传好
1、组织志愿服务队,由八士实验小学的若干学生组成学生宣传队伍,发放公开信,倡导居民为创建文明社区做贡献。
2、租赁一辆流动宣传车或购臵宣传设备,进行宣传造势,营造创建文明社区的良好氛围。
3、设臵横幅标语,结合创建文明社区的工作特点,精心设计横幅标语,用横幅标语引导人,教育人,启发人,起到警示、提示、启示作用。
4.设臵20至30块永久宣传牌、不锈钢宣传栏,栽设人性化、式样美观、内容温馨的宣传牌,有利于增强宣传工作的持久性和有效性
(三)社区服务好
1、社区服务组织机构随着居民要求提高要不断健全,目前九月份社区医疗卫生站将正式投入使用,发展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等社区卫生服务,方便居民。
2、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利用好社区服务中心活动室、设施,为活跃居民文体活动创造条件,尽可能满足、扶持老年舞蹈队、合唱队等群众文体队伍的需求,全方位地服务好居民群众。发展广场文化、楼院文化、家庭文化,开展群众喜闻乐见、自娱自乐、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遏制不良文化在社区的传播。
3、认真对待每个居民的求助,做到有求必应,当天能解决的事决不拖到明天做。
4、继续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对社区内困难户情况特别是孤寡老人、残疾病人、有重病家庭人员,社区要经常走访,做到及时了解、及时帮助,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每个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身上。
5、做好再就业的宣传工作,将失业率降到最低限度。
(四)社区秩序好
1、建立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网络,完善群防群治体系,发动群众共同维护社会稳定。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扫除黄赌毒等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区环境。
2、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疏导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把矛盾纠纷解决在社区,解决在萌芽状态。
3、积极落实各种社会治安防范和管理措施,做好防火、防盗、防自然灾害、防破坏“四防”工作,保障居民人身和财产安全。社区治安状况良好,居民方能安居乐业。
4、加强对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和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社区内有大量外来租户,社区必须做好管理工作,为创建和谐社区做出努力。
5、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健全规范居民行为的各项规章制度,引导社区居民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并积极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五)社区教育好
1、结合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居民爱祖国、爱城市、爱社区,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
2、开展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社区内形成助人为乐、团结友善、扶贫济困的新型人际关系和良好道德风尚。
3、关心青少年课余文化生活,定期向学生开放电子阅览室。开展以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为内容的科普活动,引导人们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抵邪教,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4、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方式方法和运行机制,把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落实到社区和各项工作之中。
二、工作重点
(一)宣传工作:
1、组织志愿服务队,由八士实验小学的若干学生组成学生宣传队伍,发放公开信,倡导居民为创建文明社区做贡献。
2、租赁一辆流动宣传车购臵宣传设备,进行宣传造势,营造创建文明社区的良好氛围。
3、设臵横幅标语,结合创建文明社区的工作特点,精心设计横幅标语,用横幅标语引导人,教育人,启发人,起到警
示、提示、启示作用。
4.设臵20至30块永久宣传牌、不锈钢宣传栏,栽设人性化、式样美观、内容温馨的宣传牌,有利于增强宣传工作的持久性和有效性。
(二)实事工程
1、搞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购入120至150只垃圾桶,实现由目前的水泥垃圾箱更换为塑料垃圾桶
2、搞好社区净化,改变现有的垃圾清运方式,计划统一由镇爱卫会负责清运。
三、工作方针
(一)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要把为社区群众服务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群众欢迎不欢迎、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创建工作的根本标准。从解决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多做得人心、暖人心、顺人心的好事、实事,使社区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通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吸引居民广泛参与,调动和保护好人们的积极性。
(二)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要把各种教育内容和要求寓于生动活泼的创建活动之中,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综合运用教育、舆论、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把德治与法制、教育与管理、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人们的文明素质,增强人们自律意识,形成扶正祛邪、扬善
惩恶的良好社会环境。
雁北社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为宗旨,以提高社区文明和谐程度和居民文明素质为目标,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通过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努力建设民主法治健全、公共服务完善、社会安全稳定、生态环境优美、文化生活丰富、家庭团结和睦、道德风尚良好、群众放心满意的现代文明社区。
一、创建工作扎实。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办事机构健全,党、团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健全并切实发挥作用,积极联系协调辖区单位开展同创共建活动,完成政府布置的有关重点工作。有科学合理的创建规划,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形成有效的创建投入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广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文明楼院”等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五好文明家庭”创建率达90%,“文明楼院”创建率达80%。
二、民主自治完善。依法组织辖区居民民主选举社区居委会,按法定程序产生居民代表和居民小组长。健全社区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等民主决策机制,社区的重要公共事务由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形成社区事务的民主决策和管理制度。完善社区居务、财务公开制度,保障居民的知情权,通过多种形式了解社情民意,居民有畅通的意见表达渠道。群众对社区居委会工作的满意率达90%以上。
三、道德风尚优良。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市民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城市精神、市民文明公约及本市重大先进典型的知晓率在95%以上。市民学校等教育阵地健全,制度完善,活动正常。社区内设有未成年人活动的专门区域,建有“青少年绿色上网活动中心”且节假日免费开放,积极开展未成年人教育实践活动。建有社区志愿者队伍和志愿者服务站,常年开展各类志愿活动,党员志愿者发挥带头作用,孤老残弱得到及时有效的志愿服务。居民生活方式健康,婚丧喜庆节俭文明,无非法宗教和封建迷信活动,形成帮困助弱、尊老爱幼、邻里团结、家庭和睦的良好风尚。
四、环境整洁优美。居民小区设施完备,道路通畅,标牌设置规范,车辆
停放有序,路灯亮化率达98%,无障碍设施达标。市容环卫责任制度落实,建筑物外观及楼道整洁,无乱搭建、乱堆放、乱张贴、乱牵挂、乱设摊、乱涂画现象。户外广告以公益宣传为主,内容健康,制作美观。环卫保洁制度健全落实,垃圾清运定点及时,垃圾房(箱)布局合理,无暴露垃圾,社区河道无倾倒垃圾现象,河面无漂浮物。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五小”行业卫生状况良好,宠物管理规范,“四害”得到有效控制。环保措施落实,绿化工作达标,绿化布局均衡,无占绿、侵绿、毁绿现象,居民积极参与“绿色社区”、“绿色家庭”创建活动。
五、文体活动丰富。加强社区特色文化建设,拥有一定数量的业余群众文体活动团队。重视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各项科普活动,科普基础设施齐全。
六、服务功能健全。社区保障体系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基础设施及基本设备达到规定标准,社区事务工作站积极做好社会管理、公共事务和公益服务等相关工作。社区商业服务和家政服务等便民项目齐全、布局合理,为居民群众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居民群众对社区服务的综合满意率在85%以上。
七、管理规范有序。社区党组织健全,党员生活和管理制度完善,积极鼓励和动员辖区单位将文化体育娱乐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实现资源共享。
任何一种宗教都有它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基础,这些社会基础又直接决定了宗教的形成和发展。农村社区是中国社会分布最广泛的社区,中国的农村社区又有着外国农村所不具备的文化因素和现实背景,中国的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同样有着很大的差异。经济基础薄弱是农村社区现实状况形成的核心,农村社区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但是粗放型的农业生产使其生产效率低下,对自然的依赖程度高;其市场化成都低,产业化无从谈起,个体小农经营很难扭转经济基础薄弱的现状。工业发展条件差,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又使农民的生活严重依赖于农业的生产。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更是落后,科教文卫事业由于资金和区位条件的限制而发展缓慢。教育发展的问题首当其冲,农村的教育水平低下是不可遮掩的事实,文化素质低下很是严重;通讯设施的普及率低又直接缩小了农民们的视野,是许多农民对于现实问题仅有很模糊的认识。
农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都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这使得农村社区发展来的宗教有了自己的特征,它在农村社区中的功能也有一些特色。
宗教改变了社区的布局
民间宗教又被称为“原始宗教”,它是以“万物有灵,灵魂不灭”为核心思想的古老的宗教。风水崇拜是其中一方面内容,风水对于农村社区有这很重要的意义,每一家每一户都会对家居位置进行风水的选择,它的意识形态中这直接关系到家庭成员的运势和家族的兴衰。
在石柱县三河乡就有一个这样的村庄,它受风水的影响很明显,这个自然村叫新开。新开位于川都坝平坝地区,在原来村寨附近有一个山坡位于正东方,引起形似龙嘴,所以被当地村民称为青龙嘴;青龙嘴下龙河缓缓流过,青龙嘴下有一座天然形成的石板桥横穿龙河。在村民眼中这块土地是块风水宝地,所以就根据风水先生的指点,在适当位置形成了聚落。村民们一致认为这是块很好的地方,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好的运势。村落的布局和位置都因为这样的风水崇拜而发生了改变。
宗教通过对社区成员的心理控制改变了客观实在。这在中国农村社区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也说明宗教对社区渗透的程度之深。
宗教对农村教育的促进作用
农村教育发展缓慢,教育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15岁以下人口中有文盲8699.2万人,其中农村就占去了75%,可见农村教育问题之严重。现实的财政与行政状况决定了农村教育发展程度,在农村急需另一种形式的教育来作辅助支撑。宗教就成为了一种重要形式,宗教的教义和经典是需要信徒们诵读的,前提就是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水平。这样宗教就是一些文盲信徒们在这一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下面以石柱县三河乡为例进行阐示:
石柱县三河乡川都组有一基督教组织,乡域内有一所基督教堂。它是三河乡基督教徒们集会的中心。每当到期举行仪式时,附近的基督教徒们便集中于此,颂读《圣经》,我们做的访谈中了解到这些人集中在中年和老年阶段,青年儿童仅不到5人。他们中许多以前都是文盲,但是作为一名基督信徒颂读《圣经》是很神圣的宗教仪式,不会读怎么可以?就这样他们在学习《圣经》的过程中从文盲变成了有一定知识的人。这和时下在三河乡的扫盲班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使用方法不同但是殊途同归,达到了同样的目的。
宗教在文化教育方面的补充作用是宗教的一种“副产品”,但是这种副产品在农村社区所起的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这种教育也只有在农村社区才会有如此强大的功效,因为这是与农村社区的现实相吻合的。假如将农村社区换到了城市社区那么效果必将大打折扣。不过,我们必须对宗教在农村社区的教育功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若是要宗教能够涉入正规的素质教育范畴,还是不太可能的。他能做的也只是扫除文盲和宣传教理教义。
宗教对人们的心理作用
自然崇拜是原始人类最初的宗教信仰。人们对自然界的无知和敬畏是自然崇拜产生的基础。农村社区成员对于外面世界和科学技术了解甚少以至于他们无法对于一些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很容易归到**神之名下。
在我们调查的三河乡新开组有一位中年人给我讲述了他的一段故事:他在2000年的时候患了一场大病,当时没有去医院看病,只是吃了一点草药。没想到的是,不久之后他整个人就变得疯癫了,终日像个疯子一样,衣衫褴褛在村子里走来走去。一天晚上,他梦到山神给自己说话告诉他要在后山盖一座小的土地庙去祭拜才能除病。他对此深信不疑,第二天就赶紧动手,亲自在山上建起一座小庙,并放炮敬香祭拜。也许是病理减轻,他几天后真的又恢复了健康。他给我讲的时候神采奕奕,对此说的神乎其神。实际上,他在过去的八年中一直在小庙前烧香敬神,保佑自己的健康和生活。整个人都变得很有活力,每天都显得很亢奋。问其他,他总说:有神来保佑。
其实,用科学的方法可以很简单的检测出他的病情,只不过由于农村社区的落后是他们不习惯就医。农村一直有一句话,很经典:“小病不治,大病等死”。这也反映出了农民们的心态。但是要注意到一点:“在神的庇佑下”,这位中年人的精神状态好到极致,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这也就是宗教对农民的一种心理暗示作用,虽然这种功能没有科学理论支撑,但是他对于社区成员的确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农民们在这种状态下生活反倒很有激情和活力。这种宗教作用也使不可思议的。
除了上述几点作用外,宗教还有着一些其他作用也对农村社区有着影响。宗教教义中有关道德的规定直接影响信徒们的日常行为,对于社区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宗教对艺术的贡献也是同样不可忽视的,宗教发展而来的艺术遗产值得人类社会永久的传承。例如,祖先崇拜直接带来了孝歌的生成和发展。如今同样成为了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宗教的功能一直存在着,并在不同的时期对人类社会发挥着它的作用。但是不可单纯重视宗教对社会的改造作用,不同阶段社会对宗教功能的影响也同样值得我们深思,尤其是现代文明。
现代文明拥有前面不同时期文明所不具备的特点。它经济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市场经济社会基础设施都赋予了宗教功能一定的变化。
宗教在发展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与现代文明的结合。宗教的功能也得到了扩展和延伸。宗教作为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给人类文明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些财富随着社会流动的加强得到了高度的开发。宗教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得到了发挥。
峨眉山为例。峨眉山是中国佛教的宗教圣地。千百年来都是佛教徒们所向往的地方。在百年前,峨眉山也只是佛教圣地,只是佛教的场所。到现在则大不一样了,峨眉山已不仅仅是佛教圣地更成为了国家级风景区,成为了开发旅游的热土。这也使峨眉山附近的村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峨眉山下已建成了集餐饮、住宿、娱乐为核心的服务集镇。依靠峨眉山发展发展起了大规模的旅游经济,佛教徒为数众多,成为巨大的消费群体,而依靠宗教圣地发展来的致高声誉也成为吸引广大消费者的巨大资本。宗教作为一种资本对经济所起的作用被成倍的放大,而这种经济作用正是与当今全球性的市场经济相适应。宗教对社会的推动作用也在现代文明当中得以被发掘。
现代文明的发展不仅仅给宗教带来功能的扩展和延伸,它也通过宗教的功能对社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这一过程中宗教的功能没有发生改变,但是成为了中转站,把现代文明刚性的作用力变成了社会不和谐的音符。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在现阶段看来是必然之事,也是农村发展的燃眉之急,交通运输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石柱县三河乡新开一带这几年正接受着农村公共品的完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少不和谐的因素。沪渝高速公路是西部开发重点工程,恰好经过新开,新开人民正期待着他的到来给他们生活得带来改善,但是不想却产生了不少麻烦。
现代文明中,企业注重的是利益。任何事利益是核心,高速公路的路线也是以利益为准。他不会考虑风水问题也不会考虑祖先香火问题。他们唯一做的就是成本--收益分析,只要利益最大化便可以实行。在新开组高速公路的修建仿佛给他们的思想上带来了冲击。高速公路的修建炸毁了青龙嘴和石板桥,也迫使新开组的人迁到另外一地形成新的聚落。一般人对于这件事不会在意,修路炸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嘛,可是对于新开组的村民这就是灾难。一方面,不少人家的祖坟在青龙嘴山坡上,祖坟迁移对他们而言是很不吉利的事情,况且这是一片风水宝地。另外,风水宝地被炸毁了,他们认为把自家的运势带走了,村民们的思想受到极大的冲击,村民们很难接受这样的事实。他们也因此要阻碍高速公路的修建,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加深了。
这件事看上去虽然与宗教没有直接的冲突,但是宗教的功能一直在起着核心的作用。所有的冲击也都是依赖着宗教的功能展开的。现代文明特点不仅仅给宗教的功能更好的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其转化的消极作用更值得我们关注。
在农村这样一个相对特殊的社区,宗教也有着一些特殊的功能。虽然作用不是很突出但是已经给农村社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现代文明对于农村对于宗教都是一种作用力,这种作用力的优势和劣势在实际生活中越发明显。讨论它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不是目的,目的是发现怎样使它的积极作用最大的发挥,消极作用最大程度的被限制,这才是研究的意义。
摘要: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体系,具有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功能。宗教在农村社区中的传播,使宗教的功能与农村社区相结合,使宗教的功能发生一定的变化。随着现代文明的到来,农村社区中的宗教又面临着一系列与时代相融合的问题,表现在农村社区便是种种社会问题的凸显。宗教的功能仍需要继续的研究,以使其更加适应于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宗教功能,农村社区,现代文明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研究
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十分常见的空间,在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我国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城市社区作为城市发展的一部分也需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创设良好的环境,也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实现提供参考依据。这一过程是频繁而又十分漫长的,需要社区工作人员针对本社区居民的需求以及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不足不断进行调整,并最终完成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进程。
一、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
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与民主、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具体要素相关的意识形态,精神文明又与物质文明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精神文明建设不仅具有人类道德的共性,而且具有相对的政治性、区域性和时代性,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和与时俱进的理念。城市社区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居民生活的需要,提高其生活水平,因此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时应当将落脚点放在人民群众的需求之上,最大程度上满足群众合理的需求,从而完成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精神文明建设。社区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之前应当对本小区内居民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尤其是居民的年龄段分布、家庭基本情况,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社区内部进行民意调查,深入了解群众对日常生活有哪些需求,并筛选出群众合理的需求进行满足。社区工作人员可以针对本小区居民的年龄段分布来进行精神文明建设。针对老年人可开设棋牌室、老年活动中心等休闲娱乐场所,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平台,还可以建设针对老年人的“托老所”,减轻中青年业主的工作生活压力。针对青少年,可以建设图书馆、报亭等,为青少年提供提升自我、拓展知识面的平台,也丰富了其课余生活。这样针对人民群众的需求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能够获得小区居民的欢迎,体现社区工作人员的人文关怀,并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家庭成员和邻里之间的关系,创造了和谐良好的社区环境。
二、坚持党的大政方针领导
城市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在党的大政方针领导之下完成,才能保证所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真正符合社会发展的、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并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真正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坚持党的大政方针领导首先要保证社区工作人员熟悉和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可以在社区工作人员内容部展开培训,针对党的方针政策进行学习,在真正领悟党的方针政策的条件下再来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围绕党的方针路线来展开,不能违背群众的意志和党的领导,真正将党的方针政策作为指导思想来开展各项精神文明建设。在党的领导之下可以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分为文化、教育、服务、道德、环境五方面,结合党在这五大方面提出的各项要求来进行社区建设,将党的方针政策的精髓部分反映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之中。这样能够保证本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包含的范围较为广泛,能够针对群众日常生活所需来展开,让群众体会到社区工作人员的人文关怀,同时感受到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开展丰富的精神文明活动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与美好生活密切相关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对多方面的。城市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而进行的,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邻里之间互帮互助所带来的美好生活,并逐渐提升个人道德品质,共同建设美好社区。为了更好的达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效果,并在建设过程中获得居民的支持,可以组织丰富的精神文明活动,让居民更加了解精神文明建设,从而配合相关工作人员迅速落实这一工作。开展精神文明活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根据节点来安排相应的活动,让居民在节假日有便利的、与家人一起参与的活动场合。社区开展的各项精神文明活动需要在制定好严谨的活动方案之后在全社区内进行宣传,力求活动能够有更多的居民来参加,在活动中感受社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拉近居民与工作人员之间、居民与居民之间的关系。居民可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互相熟悉,展示自身的精神风貌,交到更多的朋友,从而实现社区环境的和谐、健康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社区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从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坚持党的大政方针指导、开展丰富的精神文明活动三方面入手,从而让居民熟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从中获得实际体验的幸福感,获得群众的支持,携手建设和谐的社区环境,逐步落实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为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书臣.浅谈社区经济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J].农场经济管理,2013,12:43-45.
东枳沟社区文明社区创建情况汇报
东枳沟社区辖枳沟四村、五村、六村、赵庄、小埠头、薛家官庄6个自然村,共1900户,6412口人,辖区面积9.5平方公里。近年来,东枳沟社区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按照“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创建目标,扎实推进文明社区创建。工作中,主要是突出“三个三”建设:
一、领导重视,居民自治,夯实三个基础
一是夯实领导基础。按照“全面规划、整体推进、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制定下发了《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了动员大会、工作调度会和工作推进会等多个专题性会议,对创建文明社区进行了总体布局和具体部署,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建设标准、方法步骤,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和谐社区创建工作。
二是夯实组织基础。按照“民主推荐、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社区居民自治原则,认认真真按程序,扎扎实实搞选举,选举产生社区两委“成员”、监委会委员及配套组织成员,一批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党员干部进入社区干部队伍,进一步优化了组织结构。同时,创新推行社区党委初议、联席议事、决策听证、公开办理、民主评议 “五制管理”社区运行机制,建立起了一套社区党委领导下社区居民依法民主自治的工作运行机制。
三是夯实群众基础。大力推行党务公开、事务公开、财务公开、服务公开“四务公开”,创新民主管理模式,在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在社区文体活动广场设立公开栏,在公开内容上突出针对性,在公开形式上突出灵活性,在公开程序上突出规范性,在公开时限上突出时效性,便于群众及时了解公开内容。同时,结合“民情台帐”工作,进一步了解社情民意,畅通民情民意渠道,增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了社区群众的满意度。
二、加大投入,统一规划,完善三项建设
一是完善农村社区建设。投资650万元,新建枳沟镇东枳沟社区综合服务楼,整个综合服务楼集社区服务中心、行政审批中心、综合文化中心、成人教育中心于一体。此外,为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投资2270万元,建设了中心小学教学楼,中心幼儿园教学楼以及连接中心初中的“育才路”、“育才桥”、拦河闸建设工程;为促进农民居住聚集融合,投资4500万元,建成五层居民楼5栋、140套,实行集中供水、供气、排污,采取节能、环保、高效的地源热泵供暖。今年,二期工程投资3717万元,建设五层居民楼7栋、270套,计划明年完成薛家官庄140户居民的整村搬迁以及其他社区130户居民的聚集安置工作。
二是完善经济体系建设。引导居民打破死守 “一亩三分地”的传统就业思路,树立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抓农村的致富意识,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其中:投资1600万元,建设了千亩薄皮核桃示范区,主要通过整平土地、深挖换土、道路硬化、修筑水库、建扬水站等措施,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生产效益,带动全镇薄皮核桃种植发展。投资1800万元,规划建设了千亩苹果示范区,通过道路硬化、修水库、建扬水站等措施发展苹果示范园区1000亩,年均收入在1.2万元以上。主要种植红富士苹果,并以此为主示范园区带动全镇3000亩苹果种植发展。
三是完善公共设施建设。自2009年10月份开始,实施了潍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该工程总投资1.396亿元,总规划面积2600亩。一期工程投资4630万元,对央赣路以东3.6公里河道进行清淤疏浚;沿潍河南岸修建8米宽主路和两侧各3米宽人行道;修建溢流堰,建设跨河桥,打通了中心教育区与中心初中的道路连接,配套实施了美化、绿化、亮化工程。
三、服务群众、平安共创、构建三大网络
一是构建社区服务网络。在充实社区工作人员队伍、严格落实社区经费保障的基础上,充分依靠和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社区化服务,逐步建立起以社区委为核心、全体党员为主体,各职能部门和基层组织共同参与、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全员共建的多元联动格局。目前,社区共发展社区服务志愿者60多人,组织便民服务队员20多人。今年以来,共开展绿化植树、环卫保洁等志愿者服务活动20多次,培训党员群众300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200多人,累计为群众办实事200余件。
二是构建社会治安网络。按照“责任上移、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总体思路,坚持打击与防范并举,治标与治本兼顾,防范为主,治本为上,建立健全社区安全防范的长效机制,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在电子监控体系方面抓运行、抓维护、抓规范,进一步加强社区治安防控体制建设。同时进行网络设备的铺设、安装工作,保证电子防控体系正常有序按时运行,全力打造“社会政治稳定、刑事发案减少、治安秩序良好、执法公正文明、人民群众满意”的平安型社区。
三是健全社会保障网络。以调解维稳党支部和调解维稳委员会为载体,依托社区群众工作站,组织做好社区内矛盾纠纷的排查、受理、调处工作,力争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阶段,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镇域。同时充分发挥矛盾调解与法律服务中心的作用,做好人民群众的矛盾调解工作,准确掌握社区内不安定因素,把重点放在排查调处多发性、易发性和容易激化的矛盾纠纷上,立足平常,重在防范,从苗头性抓起,细微处抓起,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调解体系,力促调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运行。
【文明社区作文】推荐阅读:
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申报表07-27
社区居民文明礼仪09-16
社区文明共建工作方案07-12
社区文明创建内容10-12
社区文明宣讲活动总结10-18
省级文明社区申报材料10-24
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07-12
社区文明创建活动方案07-16
创文明社区建和谐家园10-05
创文明社区实施方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