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问卷调查分析

2024-12-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扶贫问卷调查分析(精选8篇)

扶贫问卷调查分析 篇1

问卷填答说明:请在所选择选项后的“□”内划“√”,或者在横线上填适当的文字、数据;除特别说明外,问题回答为单选。

被访问者单位:

县(市.区)

乡(镇)

第一部分: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民族:男□

女□

民族:

2.您的年龄:①16-44岁□

②45-60岁□

③60岁以上□

3.您的学历层次:①小学及以下 ②初中□

③高中□

④职校.中专□

⑤大专□

⑥本科及以上□ 4.您的户籍性质:①农业人口□

②非农业人口□

5.您的家庭年人均收入:①1200元及以下□

②1200-2300元□

③2300-3200元□

④3200元-5000元□

⑤5000元及以上□ 6.您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可多选)

①种植业□

②养殖业□

③经商□

④外出务工收入□

⑤政府提供的保障资金

或扶贫资金□

⑥子女或亲戚援助□

⑦其他□

7.导致您的家庭不富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多选)

①除农业以外没有其他收入来源□

②家庭成员患重病或残疾□

③子女上学负 担重□

④居住地自然条件很差□

⑤赡养老人负担重□

⑥抚养子女负担重□

⑦劳动力缺乏□

⑧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

⑨其他□

8.您的家庭人数为

人;其中老人

人;未成年子女

人 第二部分:个人对扶贫政策的整体评

9.您所在县是否属于贫困县?

①是□

②否□

10.您所在乡(村)是否属于贫困乡(村)?如果是,属于哪一类?_________________ 11.您认为当前政府对农村扶贫的重视程度怎么样?

①非常重视□

②重视□

③一般□

④不重视□

⑤很不重视□ 12.您对目前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总体评价如何?

①非常满意□

②满意□

③一般□

④不满意□

⑤很不满意□ 13.您觉得政府扶贫政策给农村困难群体带来的帮助如何?

①非常大□

②大□

③一般□

④很小□

⑤不清楚□ 14.您认为现行的扶贫政策是否使您享受到了实惠?

①是□

②否□

15.您对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①充满信心□

②较有信心□

③没有信心□

④无所谓□ 16.对当地进行扶贫的主要有哪些部门?

①政府□

②工商联□

③慈善组织□

④企业□

⑤个人□

⑥其他 □

17.您觉得“家电下乡”政策效果怎么样?

①非常有效□

②有效□

③效果较小□

④没有效果□

⑤不清楚□ 18.您觉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效果怎么样?

①非常有效□

②有效□

③效果较小□

④没有效果□

⑤不清楚□ 19.您觉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效果怎么样?

①非常有效□

②有效□

③效果较小□

④没有效果□

⑤不清楚□ 20.您觉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效果怎么样?

①非常有效□

②有效□

③效果较小□

④没有效果□

⑤不清楚□ 21.您对于粮种补贴政策的效果怎么看?

①非常有效□

②有效□

③效果较小□

④没有效果□

⑤不清楚□ 22.您对于农机补贴政策的效果怎么看?

①非常有效□

②有效□

③效果较小□

④没有效果□

⑤不清楚□ 23.您对于科技兴农等实用农业技术培训项目的效果怎么看?

①非常有效□

②有效□

③效果较小□

④没有效果□

⑤不清楚□ 第三部分:个人对扶贫政策和相关服务的具体评价

24.该乡有没有成立扶贫工作办公室?

①有□

②没有□

25.该乡(村)有没有落实专人抓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工作?

①有□

②没有□ 26.该乡(村)是否属于整乡(村)推进重点扶贫?

①是□

②否□ 27.该乡(村)哪一年要实现脱贫摘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为实现脱贫摘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为实现脱贫摘帽,当前遇到的主要困难是那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您知道国家现在2300元的新扶贫标准线吗?

①知道□

②不知道□ 31.您是否了解当地政府正在开展的扶贫项目?

①非常了解□

②比较了解□

3不太清楚□

④完全没听说过□

32.政府正在开展的扶贫项目有没有针对当地的现实情况?针对人们的现实需求?

①有□

②没有□

33.您的家庭所参加的社会保障项目有哪些?(多选)

①最低生活保障□

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④农村“五保”政策□

⑤农村医疗救助□

⑥其他□

34.您是否得到过贫困救助?

①有□

②没有□

若得到过贫困救助,救助的来源有(可多选):

① 亲朋好友□

②村民邻居□

③村集体□

④政府贫困补助□

⑤政府提供的低保金□

⑥慈善组织或社会捐赠□

⑦其他(请填写)_________ 35.您是否参加过相关的扶贫项目?

①是□

②否□

若您参加过扶贫项目,参加了哪些项目?(请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您是否参与了该扶贫项目的规划、选择等相关决策活动?

①是□

②否□ 37.您了解项目选择、及规划的过程吗?

①是□

②否□ 38.您是否接受过项目技能培训?

①农业生产技能□

②劳动力转移技能□

③远程教育□

④完全没有□ 39.就您所知当前的扶贫项目有没有漏掉一些贫困家庭或是错置给非贫困家庭?

①有□

②没有□

如果有,原因是什么?

① 贫困家庭不愿意参与□

②贫困家庭无力参与□

③非贫困家庭通过各种非正

当关系获得□

④政府硬性安排□

⑤贫困家庭根本不知道有扶贫项目 40..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有没有对扶贫资金、物资、项目等相关扶贫信息进行公示?

①经常有□

②偶尔有□

③从没有□

④不知道□

41.您最希望政府为您家做些什么?

①提供资金扶持□

②提供技术帮扶□

③提供就业机会□

④解决生活困难□

⑤其他□

42.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您认为政府在落实扶贫项目方面具体应该怎么做?您对政府扶

贫工作有什么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扶贫问卷调查分析 篇2

A村委会位于滇东北地区, 属于山区, 下辖5个村民小组 (自然村) , 总人口为2 674人, 村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和外出务工为主。有耕地5 061亩, 人均耕地2亩, 主要种植玉米、大小麦、烤烟及马铃薯等作物, 林地5 159亩, 缺乏经济林果地, 进村道路为土路, 农户居住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

第一, 交通闭塞, 进村道路没有硬化, 雨季天进出都存在很大困难;第二, 生产渠道单一化, 主要以种植业和外出务工为主, 增收缓慢, 存在贫困普遍化问题, 对教育、医疗等方面负面影响较大;第三, 教育投入不足, 村民整体思想意识与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严重脱节, 存在落后思想, 对孩子教育问题重视不到位, 村民的孩子上完小学和初中后, 不能考入高中, 大部分学生或回家务农, 或外出务工。外出打工者回乡娶妻生子, 男女双方都存在早婚现象。因此, 该村委会目前在经济、教育与思想意识方面都比较落后, 具有边疆地区贫困的典型。在云南边疆地区这种贫困较为普遍, 故将其作为调查研究对象。

二、边疆地区农村扶贫政策发展及表现———以A村委会为例

自2013年始, 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加大了对该地区的扶贫力度, A村委会在经济、教育及思想意识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年底, A村委会至镇政府驻地的12公里乡村道路实现硬化通车。A村委会下辖的5个村民小组 (甲、乙、丙、丁、戊) 基本用上了自来水。2014年, 丁村民小组被确定为省级整村扶贫对象, 该村民小组34户全部搬迁进新村, 新房全部采取砖混抗震结构, 村民居住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2015年, 该县农林局组织新一轮能源扶贫计划, A村被列入能源扶贫计划行列。此次能源扶贫计划是以太阳能洗澡器为主要形式。以低于市场价数倍的价格优惠向农户出售, 如20管太阳能为人民币670元, 24管太阳能为人民币1 270元, 受到农户的欢迎和好评。这一年, 省市县还推出扶贫及农村房屋拆旧换新和抗震安居项目, 政府分别给予人民币2万元和1万元的现金补助。随后政府又出台了农村房屋扶贫异地搬迁建设项目, 不仅改善居住条件, 还给予农户人民币5万元的现金补助。目前, 该村只有11农户得到了此项扶贫援助。另外, 政府还给予一批缺乏社会劳动能力之人免费建60平方米的房屋供起居住, 目前正在实施。这些房屋建设都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竣工验收。建房结构体系都符合相关规定, 实现人畜分离、厨卫入户, 防震结构等, 在质量标准方面得到了相应的保证。

与此同时, 该村向上争取资金项目, 建起了占地面积达400平方米的卫生室, 配备了相应的医疗设备, 加强乡村医生的人才培养, 达到了国家每千人配备1名乡村医生的要求, 看病难问题得到很大的改善。各村民小组进村道路基本实现硬化要求。一系列扶贫政策使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但在发展的同时, 这些扶贫政策也存在一定问题。

三、扶贫政策实施以来的分析———以A村为例

国家加大对边疆农村地区的扶贫力度, 使得农村地区的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改善, 农户的各方面条件有很大的改变。在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 政府在扶贫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 针对不足提出参考建议, 使国家边疆地区的农村扶贫政策得到更加有效的实施。

1. 扶贫政策执行过程存在一定的偏差。改革开放后, 乡村中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大多又成为村民自治委员会干部, 对乡村自治委员会有很大的影响力, 形成地方团体主义, 导致在扶贫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偏差。如在贫困户名额的确定过程中, 甲村有12户名额, 乙村有12户名额, 丙村有39户名额, 丁村和戊村都属于整村扶贫推进对象, 因此不具体划分贫困户名额。甲乙丙三个村民小组共53户贫困户中, 据笔者走访调查, 有1/3左右属于村干部的亲属, 一部分农户按照划定贫困户的标准, 当不在此列, 属于“关系户”。在扶贫资金的总量投入明显不足并且相当部分被挪用, 扶贫资金不能完全为穷人所用。[1]这种偏差一方面是中国传统经济“乡土社会”的情节所致, 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各级相关部门实施监督不到位所致。

2.扶贫政策制定过程存在不切实际的问题。政府对农村房屋拆旧换新和抗震安居项目分别给予人民币2万元和1万元的现金补助, 这个政策在制定过程中缺乏调查建房的总体成本和农户的经济承受能力, 按照现在市场的价格估算, 建一幢3间12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房屋约需人民币7至10万元。对于大多数普通农村家庭这也是一笔数目不小的费用, 政府补贴人民币2万元和1万元对于大多数农户仍然无法承担建设新房的负担, 或者建完新房就负债累累。政府扶贫政策在制定过程中应对乡村基层实况进行细致调查, 使政策更符合实情, 在扶贫过程中, 扶贫政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且其作用优于经济发展对扶贫的促进作用。[2]

3.扶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呈现为单一的“授人以鱼”, 而不是“授人以渔”。笔者调查的A村中, 扶贫政策中没有建立起村民共同享有的产业链结构, 如补贴建房、能源扶贫计划等, 都是单一的“输血”, 而不是“造血”。

4.政府在扶贫过程中缺乏同其他方面形成有机联系的行动。边疆和内陆地区的大多数农民涌向东部沿海地区打工。数年后, 一部分人回乡能做一番事业, 办一定的产业, 但大多数人回乡后既失去了往日耕种的劳动情怀, 有囿于乡村各项条件的差距, 不能做在城市那样自己熟悉的工作。随着孩子成长、教育成本的增加及老人医疗费用等, 往往又陷入了新的贫困境地。政府应对这部分返贫群体现象进行研究, 开发当地产业, 推动当地经济发展。[3]

政府在边疆地区的扶贫政策总体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但在政策制定、执行及宣传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偏差。这不仅仅涉及到政府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督, 也涉及到整个乡村基层政权改革和完善的重要步骤和过程。应及时调整相应的政策, 加快改革步伐, 以适应新局面下的新形势和需求。同时, 在边疆地区的扶贫不能一味的照搬东部沿海地区的城镇一体化模式, 边疆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在历史、地理及人文方面存在这特殊的发展差异, 应当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的制定边疆地区的扶贫政策。

参考文献

[1]章元, 丁绎镤.一个“农业大国”的反贫困之战——中国农村扶贫政策分析[J].南方经济, 2008 (3) :3-7.

[2]乔召旗.扶贫政策、经济增长对中国扶贫工作的影响[J].云南社会科学, 2009 (2) :6-108.

福建省乡村旅游扶贫调查 篇3

关键词:乡村旅游;扶贫工作

消除贫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近年来,福建省因地制宜,依托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探索乡村旅游扶贫脱贫的新路子,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

一、乡村旅游对扶贫脱贫的重要意义

旅游扶贫是通过扶持发展旅游业,带动具有旅游资源优势的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旅游扶贫是一种全新的扶贫模式,是产业扶贫的重要方式之一,具有贫困人口参与面广、经营成本较低、扶贫效果见效快、返贫率低等特点和优势。旅游扶贫给贫困人口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脱贫,更是精神上的脱贫,是物质和精神“双脱贫”。乡村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民学习掌握现代思想文化理念就会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可以从根本上实现脱贫、不返贫。

对福建省而言,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生态环境优美的山区,拥有众多高山峡谷、溪流瀑布、湖泊草甸、茶园竹林和传统村落等多样性旅游资源,乡村旅游扶贫可以有效地将贫困村的生态资源与农民脱贫致富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促进全省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村精准扶贫、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二、福建省乡村旅游扶贫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福建省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坚持将扶贫开发与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紧密结合,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完善配套,进一步加大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力度,取得明显成效。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助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福建省积极出台关于乡村旅游扶贫的扶持政策,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1.乡村旅游“百镇千村”(2014—2016年)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2014年,累计申报特色村749个、特色镇115个、特色县8个,推进建设23个休闲集镇、80个特色村。

2.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在原有11个小额信贷创新试点县的基础上,2014年新增政和、明溪、宁化等8个试点县。19个试点县为800多个贫困村的1.5万多农户提供无抵押贷款5亿多元,户均增收4000多元。

3.有序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建设。根据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设立旅游富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乡村旅游、山区及红色旅游的基础设施项目。其中,符合《闽台乡村旅游试验基地综合评价指标》文件要求的,每个基地补助不高于30万元;符合《乡村旅游特色镇(村)综合评价指标》文件要求的乡村旅游特色集镇,补助80万元;特色村按三类分类,分别补助不高于50万、30万和20万元。2015年,扶持约200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

4.出台《福建省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实施方案(2016—2020年)》。在将52个贫困村列入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名单的基础上,在全省220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中,选取约250个省级旅游扶贫开发重点村,打造成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乡村旅游特色村,加快贫困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二)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提升乡村旅游环境。贫困村大多地处偏远山区,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薄弱,制约了旅游产业发展。为此,福建省结合“美丽乡村”等创建工作,以项目为主要抓手,加大对重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切实改善重点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为乡村开展旅游扶贫打好基础。

2015年,福建省从本年度旅游富民专项资金中筹措500万元,并从国家旅游局争取旅游试点村专项补助资金近200万元,专项用于52个国家级扶贫试点村的旅游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各地积极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宁德市建设99个旅游厕所(新建83座、改扩建16座),总投资2792.1万元。柘荣县投入480万元,拓宽石山村村内旅游主干线绿化和茶园路网硬化;投入480万元,对石山村河道改造提升,建设防洪堤1930米;投入80万元,进行整村房屋立面粉刷;投资67万元,开工修建主村道路灯安装工程;投入100多万元,完成公厕、景观桥护栏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三)抓好特色旅游规划,促进旅游产业差异性发展。针对各贫困村旅游资源存在差异的现状,福建省乡村旅游扶贫部门提出“一村一特色,错位发展”的战略思路,强调规划先行,并积极组织有资质的旅游规划企业,开展旅游规划公益活动。截至2015年底,共有福建省融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福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总院、福州博川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武夷山市华夏武夷旅游规划院等11家规划单位参与旅游规划扶贫公益活动,对接14个国家级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村。

与此同时,各地立足自身旅游资源,聘请旅游规划机构和专家,精心设计旅游规划。如柘荣县石山村委托厦门大学旅游系,编制了《环石山洋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3—2023)》和《柘荣县石山洋生态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为石山村量身打造了一套“世外桃源”式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功能定位为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康体健疗和静心养生。建宁县濉溪镇高峰村聘请专业设计院,编制高峰村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规划建设“一心一带三区”(乡村游客服务中心,碧溪峡谷嬉水休闲带,高峰花海休闲娱乐区、大源乡村运动体验区、坪上莲海梯田度假区)。

(四)完善精准扶贫机制,助推旅游扶贫工作发展。

1.精准扶贫结对帮扶机制初见成效。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对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扶贫村和贫困人口进行识别与分类,组织动员省内5A级景区、五星级饭店、五星级旅游社等大型旅游企业,与旅游扶贫试点村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截至2015年底,全省已有10家景区、12家酒店、15家旅行社与36个贫困村结对帮扶。

nlc202309081308

2.整村旅游扶贫开发机制持续推进。全省秉承“乡村旅游抓产业,产业发展带民富”的原则,积极做大做强乡村旅游精品景区,发挥精品景区辐射作用,带动重点扶贫村脱贫致富。2015年,全省纳入统计监测的乡村旅游点累计接待游客3944.41万人次,同比增长18.5%。其中,中国凤阳锌葡萄园等6个乡村旅游点的增幅超过100%;清新福建景区累计接待游客5101.31万人次,同比增长9.1%。

从地方情况看,泰宁县从2014年开始,打造以“渔悦水际、鹭嬉南会、花样音山、水趣崇际、耕读李家”为内涵的乡村旅游“五朵金花”专业村建设,带动该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迅猛发展,促进当地农村就业。截至2015年底,该县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07个,从业人员6351人,其中农民5398人,占总人数的85.0%。

3.精准扶贫多元投入机制不断完善。乡村旅游扶贫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前期投入大量资金。为此,福建省各地在争取财政资金支持的同时,积极探索扶贫投入多元化。一方面,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小额信贷试点。如三明市对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的,可申请期限不超过2年,额度为男性5万、女性8万、大学生10万的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在基准利率上浮3个点内给予全额贴息;符合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条件的乡村旅游企业,可申请期限不超过2年、额度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贷款,基准利率的50%由各级财政分别给予贴息。另一方面,积极尝试引入民间资本。如平和县焦路村利用本村村民返乡创业的资金2000多万,成立绳武楼旅游公司,并以荷塘、酒坊等项目为投资标的,以公司投资为主体,吸收村民自愿入股。泰宁县际溪村休闲农业示范点“耕读李家”出台民宿发展奖励政策,开发油炸米酥、地瓜片等,带动村民投资200多万元参与民宿经营、时令果蔬采摘和土特产品销售。

(五)加大人才培养和宣传力度,有效提升扶贫软环境。

1.深化闽台乡村旅游交流合作。为推动闽台乡村旅游试验基地和“百镇千村”建设,2014年和2015年,福建省旅游局分别组织全省281名和近500名乡村旅游管理人员赴台专题培训。

2.加强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村人才培训。2015年,组织52个国家级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村村官,参加国家旅游局举办的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村村官培训班,接受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乡村旅游经营管理和宣传营销等方面的培训。

3.注重宣传营销,积极拓展客源。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帮助旅游贫困村提供网络预订与在线销售服务,全省10个智慧旅游试点县(市、区)扎实推进智慧旅游试点建设。如漳浦县建成智慧旅游APP系统及旅游网,集合住宿、餐饮、购物等预订支付及电子地图、智能导购等信息化功能。泰宁县以泰宁旅游网为载体,为游客提供订票、订房、购物等多种旅游产品与服务的网上交易。

各地紧扣生态旅游、休闲农业旅游等消费热点,多渠道推广乡村旅游品牌。如龙岩市积极宣传推介乡村旅游产品和线路,统一推出“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潮”系列乡村旅游活动,通过举办“中国樱花美,漳平最先开”樱花旅游文化节、金秋漳平乡村旅游节、打造“耕者有其田”的农民春耕节、仙师杨梅采摘节、世界客属第二十次公祭客家母亲河大典活动等特色节庆活动,培育和发展特色生态旅游市场。2014年,全市累计举办乡村旅游节庆活动62次,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644.25万人次,同比增长37.1%;实现旅游收入43.49亿元,同比增长28.7%。

(六)旅游扶贫效果初显,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和就业。从近年来乡村旅游开展情况看,农民已成为乡村旅游的参与主体与收益群体,成为促进当地农民增加收入和就业的主要渠道,精准扶贫效果初显。

据乡村旅游专项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福建省乡村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11.24万人,其中当年新增就业人数1.38万人;带动间接就业人数98.36万人,拉动农民增收42.36亿元。2014年,全省累计接待乡村旅游游客4125.21万人次、增长33.7%,实现旅游收入299.90亿元、增长35.9%,显著高于同期国内游客人数、收入增速。2015年1—10月,宁德、南平调查的20个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从事乡村旅游的农户人均旅游收入3364.2元,比2014年全年增加367.6元。

素有“中国扶贫第一村”之称的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立足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生态(峡谷)运动乐园、七彩农场、野趣园等旅游项目,带动200多户村民参与旅游经营,目前在旅游公司直接就业的有160多人,拓宽了村民的增收路子。2014年,该村共接待游客14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5170元来自于旅游相关产业,占44.3%。长汀县庵杰村以“国家级生态乡”、“汀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为依托,积极发展生态旅游。2014年,全村共接待游客3.1万人次,实现旅游及相关产业收入200多万元,有65%的贫困户依靠乡村旅游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三、福建省乡村旅游扶贫面临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一)乡村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有待完善。调查显示,部分旅游扶贫试点村地处偏远山区,交通条件较差,基础配套设施难以适应乡村旅游发展的要求,影响了当地村民旅游收入。如浦城县忠信镇坑尾村的景区道路仅能单向通行,停车场规模偏小,难以容纳大型车辆,村内仅有一家农家乐能提供餐饮住宿接待;周宁县礼门乡通往陈峭村的6公里村道路,面小、弯道多、坡度大,阻碍了景区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

(二)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单一。一方面,乡村旅游项目投资周期长、回报慢,前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各地政府受自身财力限制,对乡村旅游投入有限,造成乡村旅游扶贫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如武夷山岚谷乡客溪村,虽被列入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但缺乏与国家扶贫政策相配套的建设资金,现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缺口达100万元左右;连江县天竹村,虽然制订了2016—2018年乡村旅游规划,也已筹集50万元资金,但仍有180万元资金缺口。另一方面,乡村旅游投入以政府扶持为主,融资渠道单一。如政和县星溪乡念山村,乡村旅游资金以政府部门投资为主,现有的乡村旅游项目土地多为租赁,难以获得银行抵押贷款,企业融资难成为制约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的重要瓶颈。

nlc202309081308

(三)缺乏统一规划,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单一。一是部分地方缺乏乡村旅游整体发展规划。在连江县所调查的6个乡村旅游扶贫村中,只有天竹村和山兜村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其余尚未开展。二是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创新不足,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大多数贫困村仍停留在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开发层面,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地域特色文化不突出。如福鼎市赤溪村的万博华、耕乐园两家旅游公司,分别在九鲤景区的上、下游各自建设户外拓展、漂流项目,游乐项目雷同。

(四)扶贫村村民旅游扶贫参与率较低。目前,福建省乡村旅游开发多以政府投入、政府管理为主,农民只从土地房屋等资源被征用拆迁时获得收益,从其他渠道受惠不多,参与“旅游扶贫”的积极性不高。2015年,长汀县刘源村、庵杰村的旅游从业人员分别为56人、81人,分别占村民总数的1.7%、4.3%;宁德、南平的20个扶贫重点村,从事乡村旅游的平均户数比例也仅为12.2%,旅游扶贫参与率较低。

(五)乡村旅游人才紧缺。从调研情况看,许多乡村旅游景点的从业人员多为当地农民,缺乏旅游方面的专业培训。如明溪县反映,该县贫困村旅游的管理人员和导游多由村干部兼任,身兼数职,难以面面俱到,古迹修缮人才培养困难,传统技艺传承难;长汀县庵杰村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年轻人大多外出谋生,劳动力素质偏低,仅有个别村民担任漂流公司的导游。

(六)宣传力度不够,旅游品牌的知名度有待提升。目前,部分地方的旅游扶贫项目分布广、规模小,主要依赖朋友关系、“回头客”或口碑传播,宣传手段单调、数量少,且缺乏针对性,品牌知名度有限。如长汀县刘源村,主要通过国道、高速公路的广告牌和微信平台进行宣传,方式单一,涉及面不广,只能辐射到周边市县。

四、进一步做好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建议

(一)多渠道筹措乡村旅游扶贫发展资金。建议每年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乡村旅游品牌宣传、人才培训、产品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旅游产业。

(二)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要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完善乡村旅游景区的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引导、鼓励村民、社会投资者依据规划兴建特色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文化体验等配套服务设施。

(三)制订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加大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突出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科学制订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

(四)注重培养人才,提升管理水平。支持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和大学生村官驻村帮扶;组织开展重点村旅游扶贫培训,对农民开展经营管理、食宿服务、接待礼仪、导游解说、文艺表演、旅游商品设计、市场营销等技能培训。

(五)加强乡村旅游宣传营销。大力推进旅游贫困村乡村智慧旅游建设,通过网络平台为贫困村提供乡村旅游产品的网络预订与在线销售服务;邀请省内外旅行社,通过举办或参加各种形式的旅游推介会、展览会,做好旅游贫困村的宣传和市场促销,不断提高其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刘向明,杨智敏.对我国“旅游扶贫”的几点思考[J]. 经济地理,2002(3):241—244.

[2]邸明慧等.河北省环京津贫困县旅游扶贫适宜模式选择[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5(5):123—126.

[3]郭清霞.旅游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地理,2003(7):558—560.

[4]吴璇欧,高晓峰.浅谈乡村文化旅游扶贫开发模式构建[J].经济发展研究,2014,3(2):245—247.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

责任编辑:欣文

优秀扶贫调查报告 篇4

青山镇地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部,位于普安县南部,东距晴兴高速18公里,北距镇胜高速40公里、南距南昆铁路清水河站35公里,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普安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黔府函〔XX〕16号),原雪浦乡、青山镇合并为青山镇,合并后全镇国土面积平方公里,耕地万亩。辖11村2社区,总人口万人。

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全镇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第一组长,镇长任组长,包村(社区)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相继印发了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导规范全镇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

(二)深入摸底调查,扎实精准识别。及时安排部署,明确包村领导为第一责任人,要求各村(社区)严格按照识别标准,本着真扶贫、扶真贫、见实效原则,组织五人小组人员和包村组干部深入村组,按六看法逐户见面,逐户识别,对建档立卡数据进行了4次全面系统的回头看。通过精准再识

别,落实回头看,确定最后进入系统精准贫困户1822户5532人。

(三)抓实精准对接,推进扶贫行动。实施以党建帮扶、结对帮扶、产业带动、救助保障、搬迁脱贫、合作社组团等措施开展扶贫行动。一是党建扶贫促进行动。按照上级安排部署,结合实际,专门组建了5个贫困村驻村扶贫工作组,成立了13个联合党支部,镇党委下派5名副科级包村领导到5个贫困村任党支部副书记;每个贫困村重点培育种养殖业农村致富带头人2户以上。二是救济救助保障促进行动。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障特别是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制度的兜底功能。XX年将符合条件的122户188人纳入相应的城镇低保,4548户6824人纳入农村低保。三是技能培训发展产业行动。组织镇村干部和产业脱贫户代表20人到镇域各种养企业和合作社参观学习,让技术人员讲解传授种养技能,强化农+合作社、农企对接。推动三变四化建设,让贫困户有一定稳定收入。到村(组)开展共商工作,培训种养殖累计541人次,发放种养殖技术资料1160份。大力发展五大特色产业和特色农业。截至目前,全镇发展烤烟种植户2387户(其中:精准扶贫户642户2889人,签订种植合同6092亩,预计实现产值1500万元,户均预增收30000元以上),XX年在稳定现有烟农的基础上突出向烤烟能手、优质生产基地集

中,并扎实推进集群式烤房、烟水、烟路、烟机、烟地配套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收烟8万担优质烟叶;草地畜牧业采取品改繁殖,瘦育肥饲养黄牛等方式养牛,以分散厩养为主,培育10头以上养殖大户50户,全镇牛饲养量达到3500头,出栏XX头。发展规模养羊21户。发展规模养猪(50头以上)20户,实现年出栏生猪10000头,不断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林果产业在继续抓好核桃种植管护,组织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农户合作,促进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发展蔬菜、特色水果、百合、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因地制宜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户627户2479人,其中,精准扶贫户286户1231人,为走稳产业发展脱贫一批路子奠定扎实基础。四是住房保障促进行动。按优先建卡贫困户,保障农村低保户,照顾重点优抚对象,兼顾其他贫困户的原则。建成小康房67户。确定XX年危房改造任务502户,目前已完成357户。其中:建卡精准贫困户178户。

(四)紧盯易地扶贫搬迁,精准助力脱贫。积极探索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思路,确保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让更多的老百姓能享受到这一惠民政策,以期彻底解决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等问题。按三帮共商队伍工作法(即镇党政主要领导一帮共商队伍、13个共商会一帮共商队伍和 五人小组结成联系对子一帮共商队伍)机制,以五共工作法为抓手做实群众工作,用优惠政策帮他们算好脱贫发展

的账,把要我搬变为我要搬。截至目前,召开易地扶贫共商会61次,发放易地扶贫相关宣传资料9000份。同时,根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评议公示,组织人员成立调查核实组下到各村(社区)逐户开展走访调查,核对搬迁对象名单、家庭信息,确保搬迁对象信息准确完整、真实可靠。确定 十三五期间搬迁439户1780人。截止目前,XX年有二道岩、高林、三冲寨、打磨沟、窑湾、倒马坎等6个自然村寨作为易地扶贫整寨搬迁实施点,总计195户839人。

(五)干部驻村帮扶,充实扶贫力量。我镇结合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即一名领导、一帮队伍、一台车子、一块阵地、一笔经费),按照州、县派驻工作队不重合的原则,实行领导包村(社区)、工作队驻村和干部包户工作机制,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落实了600余名干部进村入户履行帮扶工作职责,确保了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一)认识不到位,合力未形成。一些部门和干部潜意识没有把心思用在扶贫工作上,甚至对到底扶谁,怎样扶尚未完全搞清楚。对于产业到户不热心,感到落实、实施难度大,不愿投入精力抓落实。派驻的部分扶贫工作队则认为,工作队是到镇入村协助当地政府、村两委开展扶贫工作,希望得到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对目前的现状觉得工作无动力、无信心,感到彷徨和无奈。合力攻坚的氛围未形成。

(二)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国家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使部分贫困户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贫困户,当问及打算发展啥产业、如何发展拔穷根时,则不假思索的说:我现在是三无,无钱、无劳力、无技术,啥都搞不成,你们既是来扶贫的,请你们给我安排低保。二是就业观念严重落后。相当部分的贫困户处在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的状态。以全镇开展的产业脱贫户到镇域各种养企业和合作社参观学习,让技术人员讲解传授种养技能为例,一些贫困户不参与或积极性不高,认为搞种养殖没多少收入。

(三)社会参与度不高,氛围不浓。一些集体私营企业,个体工商老板的社会责任感不强,没有主动参与社会扶贫的意识,特别是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新建产业兴趣不浓,对社会扶贫的认识模糊。

四、下步工作建议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要深化认识,增进共识。一是开展对县、镇村干部精准扶贫工作的专题培训。首先培训要开宗明义,着重解决对精准扶贫工作内容和要求理解不透,无从下手的问题。其次是通过培训增进共识,要从根本上杜绝各吹各号、各唱各调的问题发生。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要制定更具操作力,具体化的考核措施,实行考核积分制。三是注重通

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

(二)加快推进技能培训+就业帮扶。强化和上级部门以及企业的对接,加强贫困户中青壮年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广度和力度,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

开展精准扶贫走访调查工作 篇5

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战斗号角。为全面掌握全村精准扶贫到户落实情况,确保不折不扣的按期完成县政府要求的各项任务,使村民顺利实现脱贫奔小康。扎实做好扶贫工作,进一步落实脱贫攻坚“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责任制。从4月19日开始,组织干部职工分成两组深入三江乡脚车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对106户家庭进行走访调查。

每到一户帮扶对象家中都与他们进行亲切摆谈,了解村民收入来源、详细询问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及致贫原因,对脱贫致富的想法;认真记录贫困户走访交谈情况。调查精准扶贫项目的落实情况;鼓励各贫困户,要在乡和县级相关部门的帮扶下,用勤劳的双手大力发展增收致富产业,逐步走出困境,过上幸福生活。同时对美丽乡村建设提出建议和要求。

编辑:辛娟

扶贫攻坚工作调查报告 篇6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xx年7月23日扶贫攻坚专项工作评议会议的总体安排,我乡于7月27-8月3日,乡人大主席团组织调查组先后深入xx、五星、大屋、南溪四个村。通过召开会议、个别座谈、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等方式,对20xx年以来,我乡扶贫攻坚开发工作情况开展了评议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乡政府始终坚持以扶贫开发总揽农业农村工作大局,理清扶贫思路,明确扶贫目标,强化扶贫措施,紧紧围绕加快脱贫致富,改善基础设施,民生生产保障,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为目标,持续开展专项扶贫、社会扶贫、部门帮扶“三位一体”的扶贫开发工作,农村贫困状况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一)新村建设逐步实施,农村民生显著改善。

建成南溪、大屋、五星新村建设示范村,通过示范村的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大改善,村容村貌大改观,农村文明大进步,农民收入大提高。

(二)产业扶贫有效落实,致富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技术技能培训贫困农户,资助贫困学生、医疗卫生救助以及“十大救助”政策的不断落实,不断激发贫困主体的动力和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按照市场导向、项目覆盖、示范带动、产业扶持的原则,形成了南溪村的魔芋产业、五星村的栀子产业发展。

(三)扶贫攻坚有序开展,精准扶贫初显成效。

今年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乡政府编制完成了全乡精准扶贫户帮扶总体规划,156户558人精准扶贫人口全覆盖。在市、县两级大力帮扶下,xx乡今年全面启动实施“十里画廊·银杏谷”项目,扶贫攻坚工作进一步深入,大力推进项目扶贫、增收扶贫、教育扶贫、保障扶贫工程。基本形成“政府投、项目带、群众筹、社会帮”的扶贫格局。同时,乡政府将扶贫攻坚工作纳入个人考核,出台了新的考核办法,责任落实到个人,推进精准扶贫攻坚工作不断深化。

(四)高山移民搬迁扎实推进,异地脱贫步伐加快。

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科学编制搬迁安置总体规划,逐步实施计划,安置高山搬迁户26户115人。同时,搬迁房屋与配套同步实施,做到新村建设与产业同步实施,基本做到“搬得出,移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一)新村建设规划不尽合理,群众参与不高。

公路沿线和高山社建设标准不一致。规划实施随意性大,特色亮点不够突出,群众参与新村建设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还存在等、靠、要思想,不能够积极投工投劳,主动配合。个别村在农村建设中侧重基础设施、美化亮化等“面子”工程,对发展主导产业和引导致富能人返乡创业重视不够,各村主导产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水平低、效益不高现象,难以形成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

(二)扶贫攻坚项目实施难度大,任务艰巨。

我乡共有精准扶贫156户558人,分布较散,各村社均有涉及,贫困程度参差不齐,大部分生产生活条件差、素质偏低、思想相对保守、致富门路不多。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始终存在,群众因灾、因市场等因素影响而致贫和返贫现象时有发生,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缓慢,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三)农业结构单一,尚未形成真正骨干支柱产业。

我乡群众经济来源以打工和种植业,特别是以种植玉米和洋芋等为主,尚未形成骨干支柱产业,传统的农牧业和非农产业弱小,其产品产量低、质量差、增产不增收。

(一)立足村情、突出特色,推进示范村建设打造新农村。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逐村逐社充实完善规划,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用规划引导新村建设,避免盲目建设和资源浪费。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原则,充分调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加强项目整合和资金捆绑,鼓励、支持、引进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新村建设。要结合实际制定出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长、中、短”适合本地优势的产业,努力建成一批民风民俗、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确保新农村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二)明确任务,强化措施,打好扶贫攻坚战。

紧紧抓住秦巴山区集中连片开发战略和市纪委帮扶的良好机遇,严格落实择贫而扶、扶贫到富原则,让贫困群众切实享受到国家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提升贫困群众和农民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用好用活信贷扶贫政策,全面推行小额贴息贷款。不断完善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精准扶贫工作制度,建立健全考核办法,确保扶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三)创新模式,强化考核,切实做到精准扶贫“扶真贫”。

进一步夯实工作责任,创新工作模式,按照抓点示范,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和一个示范点一个发展模式的总体要求,着力突出政策扶贫,产业扶贫,技能扶贫,信心扶贫,增强帮扶实效性。增强考核制度,强化督促考评,增强工作能力,推动精准扶贫深入发展,确保按制度完成各项帮扶目标任务。

(四)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打造地方特色产业。

结合当地实际,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选择适合本地条件,有优势、有特色的农业和产品作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引导农民规模生产,形成有特色的代表性的主导产业,使潜在的优势尽快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创造最佳经济效益。比如xx这几年的生猪、土鸡、乌药等都很有名气。

以上存在的三个问题和四点建议,请乡人民政府于20xx年12月底全面整改完毕,并写出专题报告整改落实情况,向乡人民代表大会报告落实整改情况。

扶贫问卷调查分析 篇7

1.1 旅游扶贫问卷调查表的意义

旅游扶贫是针对相对贫困的地区采取的一种扶贫措施, 对于当地特色经济的发展,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减轻就业压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对某一地区进行旅游扶贫之前, 应该对当地的旅游扶贫情况进行详细地调查取证研究, 最直接和普遍的方法之一就是设计和制作旅游扶贫问卷调查表。旅游扶贫问卷调查表的设计和制作基本上可以对调研的对象, 调研的内容, 调研的基本情况的进行取得第一手资料, 对于今后旅游扶贫项目的开发和重点工作的深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扶贫旅游问卷调查表有助于对某地区的宏观经济效应, 就业影响, 增权等方面的重点工作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对当地扶贫旅游的发展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提供依据, 并依此对扶贫旅游的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1]。

1.2 旅游扶贫问卷调查表的特点和作用

1.2.1 旅游扶贫问卷调查表的特点

旅游扶贫问卷调查表因涉及的范围和针对的对象不同, 具有自身的特点:问卷调查表的特点应该针对当地的不同旅游资源设计不同的内容, 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发放, 使其针对性更强, 调查结果也更接近真实, 更有可参考性和借鉴性[2]。依靠大范围使用和大量的调查, 方便快速地了解调查对象的想法和意见, 调查结果比较准确, 速度快、成本低、信息量大、覆盖面广。

1.2.2 旅游扶贫问卷调查表的作用

从宏观经济上讲, 旅游扶贫问卷调查表可以对旅游扶贫工作进行评价和评估, 为旅游扶贫工作的重点和经济效应的侧重点找到方向和突破口;

从当地就业的角度讲, 旅游扶贫问卷调查表得出的数据可以通过计算等方法, 研究旅游对当地居民就业的影响。并利用投入产出法计算旅游直接就业人数、利用旅游业对第三产业就业贡献的测试度公式计算旅游业对第三产业就业的贡献率。利用线弹性模型计算旅游就业弹性, 然后用旅游直接就业人数、旅游业对第三产业就业的贡献率和旅游就业弹性3个指标来评价旅游扶贫对当地居民就业的影响[3]。

2 扶贫旅游问卷调查表的制作

2.1 制作目的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 某少数民族人口约1600万人, 贫困人口总数占60%, 人均年纯收入1023元。而当地传统工艺资源非常丰富, 风光优美, 具有一定的旅游市场潜力。为了推动乡村扶贫旅游示范区规划, 彰显新的扶贫理念, 突出本地养生休闲旅游之道, 以传统手工艺品为依托, 建立旅游平台, 开发特色产品, 助推乡村旅游, 从而对村庄内的居民、各级政府部门的干部进行调查走访。

2.2 制作的意义和依据

2.2.1 制作的意义

调查表具有科学性, 通过调查方法和手段来达到目的。问卷明确、合理、分析全面, 为旅游扶贫计划和产业政策的实施提供主要思路和实施方向, 对某地今后旅游扶贫的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

在先进性方面:对某地本身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将旅游与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联系在一起, 通过研究旅游的经济影响来研究其是否对解决民族地区贫困问题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2.2 制作的依据

从目前研究状况来看, 在当今学术界, 国外的许多国家都很重视旅游开发对消除贫穷的作用。目前, 国际社会一直致力于探索挖掘旅游在消除贫困方面的潜力。我国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 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如何帮助落后的民族地区居民脱贫致富, 缩小同发达地区的贫富差距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而如何解决, 解决的方法和效果如何, 需要通过实际调查来得到第一手资料。

2.3 制作的原理和方法

制作的原理是考虑到在数据收集的工具中, 调查表的方式是最直接和有效的工具, 所以决定使用调查表的方式, 对某地的扶贫旅游工作进行调查。

制作的方法包括:在调查前, 用简洁的方式列出某地旅游扶贫调查的主要内容, 按这些内容, 安排一系列的问题。对每一个问题, 明确提出问题的原因, 并知道这一信息今后如何分析, 如何编码。制作调查表前对问题的表达和顺利的设计有利于启发被调查者, 问题要使人感兴趣, 并易于回忆, 要避免那些难以回答, 浪费时间、使人感到窘迫的问题[4]。

2.4 制作的基本格式

调查表制作的基本格式包括: (1) 总标题。总标题是对本表基本内容所作的简要概括性说明。 (2) 横行与横标目, 纵栏与纵标目。分别写在表的上方和左方, 说明调查表所要研究的问题和各自具体组成部分的内容。 (3) 数字资料。 (4) 表尾。 (5) 附录, 填表说明, 数字资料的来源, 特殊项的注释等。

3 旅游扶贫问卷调查表的设计

3.1 设计的基本内容

旅游扶贫调查表设计的基本内容, 应该包括标题, 调查表说明, 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和问题与回答栏。

标题:要做到醒目, 表达意思清楚, 让被调查者很快明白调查的意图。比如上述某地的调查表标题为“关于本地旅游扶贫项目开发和实施的调查问卷”。

说明:指对本次调查的基本说明情况, 即调查的目的, 一般用三到五句话进行概括说明即可。

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民族等基本信息资料, 此项是据属性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

问题与回答栏:以封闭式或开放式的问题进行调查设计, 一般选项栏与回答问题栏分开进行, 一目了然, 便于被调查者使用。

3.2 设计的分类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主要问卷部分设计分为10个问题, 设计的问题分为3个部分, 基本解决思路如下。

第一部分, 对扶贫旅游的看法和整体态度如何?包括对本地扶贫旅游的总体态度, 扶贫旅游政策对本地区经济建设和旅游发展的作用和本地扶贫旅游工作对农户本身产生的影响等。

第二部分, 对目前旅游扶贫的作法和措施是否认同?包括目前旅游扶贫采取的措施是否认同, 旅游扶贫工作的解释和宣传工作是否到位, 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意见等。

第三部分, 对今后本地旅游扶贫工作的建议和愿望。

3.3 设计的基本形式

本问卷调查表分为4个部分, 具体形式如下。

标题:关于本地旅游扶贫项目开发和实施的调查问卷

说明:为了了解本地旅游扶贫项目的开发和实施情况, 扶贫办通过问卷的方式对本地居民进行详细了解, 希望被调查者可以如实填写调查问卷, 配合工作, 谢谢。在您认为对的选项部分打√。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如表1。

问题与回答栏:如表2。

4 结语

问卷调查的设计和制作对于一项工作在某一地区的开展, 有非常直观的作用和意义, 其问卷制作目的明确, 设计合理会直接影响某项工作的资料收集和决策方针。

旅游扶贫项目是一项新兴的以贫困地区为对象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通过对旅游扶贫问卷调查表的设计和制作进行分析, 并对某一地区的旅游扶贫工作为例, 进行调查表的设计和内容的制定, 希望可以为扶贫工作起到借鉴和帮助的作用。

摘要:指出了旅游扶贫问卷调查表的设计和制作有助于对调研的对象、调研的内容、调研基本情况的进行并取得第一手资料, 对于今后旅游扶贫项目的开发和重点工作的深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旅游扶贫问卷调查表的设计和制作进行了阐述, 为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旅游扶贫,问卷调查表,设计,制作

参考文献

[1]马小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的乡村旅游刍议[J].甘肃农业, 2007 (4) .

[2]伍慧玲.论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开发——以湖南新化县为例[J].甘肃农业, 2007 (8) .

[3]高谋洲.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反贫困[J].农业考古, 2007 (6) .

扶贫问卷调查分析 篇8

2006年年底,国家把河南省叶县确定为“农村社区滚动发展资金运作模式研究与试点项目”( 以下简称为“互助资金项目”)试点县,由国家扶贫办、财政部拿出资金,世界银行提供技术支持,共同合作开展村级互助资金扶贫项目试点。该项目的主要做法是:国家为每个村拨付10万~15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作为“种子”资金,农户每户自愿缴纳50~400元的互助金,建立资金互助社,为贫困农户提供缴纳款十倍的小额借款,用于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叶县被国家确定为互助资金项目试点县后,全县共安排70个村实施互助资金项目,其中试点村10个,推广村60个,这70个村都成立了扶贫资金互助社。国家财政共为70个村投入扶贫资金1000万元作为“种子”资金,其中10个试点村每村10万元,60个推广村每村15万元。

该县试点村分两批进行,推广村也分两批进行。首批2个试点村于2007年5月开始由互助社发放借款,第二批8个试点村于2008年4月开始放款。第一批30个推广村于2008年12月放款,第二批30个推广村于2009年8月开始放款。目前全县70个互助社均已进入正常运转阶段。

截至2010年7月底,70个互助社入社农户总计达到7674户,占常住户的69%。其中入社贫困户5947户,占入社户数的72%。社员缴纳互助金144.5万元,社均2万余元。70个放款互助社累计发放借款1364万元,回收907万元。收取占用费45万余元,社均6000多元。有4900多户农户从互助社借款,其中借款的贫困户有3810户。

通过几年来的运作实施,叶县的互助资金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增加了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二是互助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三是增强了农民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和诚信意识。四是改善了干群关系。干部为群众办了好事,得到了群众拥护,干部也有了成就感。五是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贫困户借了钱,找到了创收项目,增加了收入,不再无所事事,村治安状况明显改善。据了解,10个项目试点村近两年来没有发生一起治安和刑事案件。六是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改善了村风民风。

通过对叶县互助资金项目的调研,笔者认为这种由农民亲自参与管理的互助资金项目扶贫新模式科学高效,是一种值得在更大范围内大力推广的扶贫新模式。同时,在推广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第一,要自始至终坚持按《指南》办事,这是搞好互助资金项目的前提。按《指南》办事项目进展就顺利,脱离《指南》就容易走向偏差。

第二,要广泛深入宣传群众,目的在于增加农民的知情度,提高入社率。只有让群众了解,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配合、参与和支持,这是搞好项目的基础性工作。

第三,村干部参与理事会管理与群众自我管理相结合有利于项目长期、正常运转,也符合目前农村工作实际。引导干部参与,原因在于:一是村干部素质相对比较高;二是村干部都是经群众选举产生的,群众拥护;三是村干部的责任就是为群众服务,互助资金项目就是一个为群众服务的很好的平台;四是目前互助社占用费收入一般不高,理事会成员报酬低,时间一长势必影响积极性。干部兼任理事会成员,其原有待遇可以弥补这一不足。群众的自我管理,主要体现在理事会选举,制度的建立、修订和完善,重大问题决定,运作过程的监督等方面。两者结合,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不能一人说了算,又不能一百和尚乱当家。

第四,互助资金项目运作要始终坚持面向贫困群体不动摇,这是项目的宗旨,也是项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五,“小额度、高利率、分期还款”三原则应当坚持。原因在于:一是分期还款社员压力小,风险小,种子资金安全系数高。二是分期还款使用效率高。三是小额度、高利率引不起富裕户的借款热情,能为贫困户多创造借款机会。四是小额度适合贫困户发展小项目需要,能帮助解决燃眉之急。

第六,培训工作要经常开展,经常性的培训是提高管理水平,保证项目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

第七,公示制度必须坚持,这一制度既是宣传群众的平台,又是群众监督的平台。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这一平台实现的。目前,叶县70个互助社全部建了公示栏,每月将放、还款情况及时准确地公示,让项目实施全过程置于群众广泛监督之下。

第八,县、乡(镇)项目办的管理和监督是一项长期任务。随着推广村的增加,乡(鎮)项目办的力量应当加强。管理和监督必须经常化,一日不可缺失。管得紧,运行就正常,否则问题就会动态性地出现。现在该县70个村已经全部放款,这70个村分布在7个乡(镇),如果单靠县项目办管理,面宽量大,管理容易缺位。加强乡(镇)管理,则村数少、距离近,比较便捷。

上一篇:通知函-人员变动下一篇:门式架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