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法规读书心得
心得体会
在当今社会中,呼吁最强烈的便是素质教育。所有人的目光也都在关注教育,把矛头指向学校。“每一所学校都是教育的窗口,每一个教师都是教育的形象”。新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也规定:“教师要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敬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在2011年7月中旬,我对《新时期教育政策法规汇编》进行了认真的学习,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如何依法执教,怎样做一名合格的老师,以及新颁布的教育法规等一个个贴进我们生活的知识和一个个生动的教学案例。在不知不觉中,我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书本中了,因为这些内容对于每一个老师,实在是太重要了。
《新时期教育政策法规汇编》还向我们讲授了关于素质教育新的界定方案,里面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
力。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
俗语说,“想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就应改为“想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池水,还要是一池活水。” 我明白,只有认真去学习过这些内容,才能给我们学生上一堂好课。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全新的知识。我们在上课时,也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而不是教师一个人在说,师生要共同发展,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改变以往强调的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能综合能力。
通过对《新时期教育政策法规汇编》的学习,我决定在我以后的教学中做到:以体验性学习为主,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动手、自学、思维、语言表达等多方面能力。因为在全新的素质教育下,如果想使你自己的学生优秀,是一个高素质的学生。那么,作为教师的你,更应该不断充实自己,做一个高素质的老师。
一、净化了心灵, 克服了职业倦怠
孔孟之道以强大的生命力, 历经数千年, 已深入人心。教育工作虽平凡, 但寄托着国家民族之未来, 所以教师的师德是否高尚关乎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而经过研读此手册, 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彻底的洗涤。把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凸显出来, 来一个彻底的摒弃。圣人的言论虽早年曾熟读诵背, 但由于年轻, 没有深刻理解其博大精深的道理。而现在我的思想、阅历都达到了一定的阶段, 再读圣贤之道, 感叹古人早在几千年之前对学习、尊师重教就有如此高深和独到的见解。猛然间, 对自己在工作上的做法找到了理论依据, 内心的愉悦溢于言表。也让自己感到身为一名教师的无上荣光和骄傲。从而把自己在工作中的倦怠思想彻底抛弃, 深信自己的工作能力。也将会无怨无悔地走完自己剩余的职业生涯。
二、对施教无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赞赏
在故事名言篇, 我对一个个小故事渗透出的教育寓意尤为赞赏。因为自己是个对工作严谨的人, 对学生严厉的人。在率先垂范方面, 我深信自己做得很好, 但是说话办事比较直率, 尤其是批评学生直来直去, 有时会造成学生不理解, 与我产生对立的情绪也时有发生。看到故事中的老师批评学生有的是讲个小故事;有的是用一句幽默的又有哲理的话批评;有的是正话反说, 让学生自己发现不足。在润物细无声中纠正了学生的错误, 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融洽的关系, 为“亲其师, 信其道”打下基础。这种无痕施教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通过阅读这个篇章, 我像照镜子一样把自己工作上的优点和不足完全清晰地反映出来, 对我的下一步工作有指导性的作用。
三、心理保养是继续健康工作的基础
世人对教师赋予很高的评价——人类灵魂工程师。反映出教师工作不仅是教学生知识, 也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塑造。而教师本人就更应有健康的心理, 才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现在屡屡看到或听到我们优秀的学子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都缘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他们自身或者是他们的老师和家长只重视培养他们文化知识的掌握, 忽略了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教育, 导致了很多大学生犯罪案件。所以我倍感作为一名基础教育的工作者身上的担子和责任。正人先正己, 一定要先修正自己的心理, 然后才能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和暗示, 避免出现周一超、马加爵, 乃至近期上海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投毒案, 无一不反映出一些学业有成的高材生在健康人格上的缺失。
因此今后我必须要在理论上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头脑, 在工作上纠正以往不正确、不科学的做法, 以学生身心健康为第一要素为工作准则, 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为己任。
四、负起家庭的责任, 打造完美人生
在这本书中, 让我们教师干工作的同时, 也不要忘记对家庭的责任。我们当老师的往往把工作放在第一位, 对家人照顾得少, 对家庭的付出更是微不足道。有不少老师在亲人不在了后悔晚矣;或者自己的孩子出现了问题错失教育良机才悔恨当初。教师也是人, 不能脱离整体单独存在, 家庭的不完整或不完美, 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了遗憾。我本人就是这样的例子:孩子上小学时都是爷爷奶奶领她去课外班上课, 我没领她上过一节课。更没有像现在的同事们领着孩子学奥数、作文、英语, 甚至是书法、围棋。在寒暑假领孩子旅游, 到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这些教育在我女儿成长过程的缺失, 导致孩子在上初中后成绩总在后面。她学习不得心应手, 还缺乏自信心, 我们两个人都是心率焦脆, 焦头烂额。我教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 却断送了自己孩子的前途。在其后的三年中, 我努力地弥补, 虽然有些效果, 但跟优秀相去甚远。这件事至今我都无法对自己释然。这是我的“痛”也是教训。在我小辈的同事中, 我每每拿自己的例子教育他们不要只干工作, 也要把自己的孩子成长放在首要的位置。这样工作家庭两不误, 才不愧你是一个老师, 你的孩子才会觉得有一个当老师的妈妈是多么自豪的事。你的人生才完美无憾!
五、同事相处之道的艺术
这本书告诉我们同事交往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如常帮助别人;学会尊重;避免争吵;平等待人;保持距离;拒绝敏感;心热脑冷。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同事之间的交往既要礼貌待人, 尊重他人, 还要有一颗善良之心, 助人为乐之举;但同时要保持头脑冷静, 避免跟同事争吵, 遇到问题以公平公正的心态去友好协商;并且再好的朋友也要保持应有的独立, 不能代劳替别人做决定。相处的艺术我想在这本书中有客观地介绍。
读书是我们教育工作起步的基石, 是我们攀登教育高峰的阶梯, 是我们展翅飞翔的翅膀, 是我们无止境的追求前进的动力, 研读教育类数据对教育工作和教师自身的发展大有裨益。
摘要:《教师发展手册》是一本支持教师成长的工具书。既能折射出教师职业生涯从新手上路到成熟成长历程所需付出的各种努力、掌握的多种技能, 以及无私的奉献;又能在工作中对教师事无巨细地指导;还能在生活中给教师以启迪, 本文阐述了一些阅读此书后的心得, 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师发展手册,心得
参考文献
[1]姜勇.论教师发展的“存在”之路[J].教育研究, 2010 (1) .
[2]杨骞.教师发展的学校责任与实践模式[J].教育研究, 2008 (4) .
师德师风教育法规心得体会
篇1
xxxx年7月5日,我们在县委大礼堂进行《法律法规暨师德师风教育》全员培训。听了韩小雨副处长的一天的讲座,受益匪浅。通过学习,自己进一步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法律法规时刻警醒自己
在《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的相关条文中,明确指出了作为教师所不应去做的言行,以及对学生要平等对待的原则。品读条文,对照自己,觉得自己能够按照相关规定指导自己的实践,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做到为人师表,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营造了既宽松又有序,既民主又自主的学习、生活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与幸福中得到发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始终牢记法律法规的条文,充分做到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学生,对学习或平行存在问题的学生多方想办法树立其信心,但有时也有耐心不够的时候,今后要学会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用显微镜看其不足,我们彼此一定都会多得许多快乐。
二、以德为先,率先垂范
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朱小曼曾说:“离开感情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是教育,首先应该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爱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达到沟通,分担挫折的烦恼。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才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多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上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在我教学低段的这几年,经常会遇到他们急着上卫生间而没带面巾纸,或者是在冬天挂着鼻涕而不知道去擦,我总是递上纸巾,急他们所急,天气转热后,我包里总是放着一瓶清凉油,以方便学生被蚊子咬后及时擦上。这些虽然都是举手之劳,但他们,特别是后进生,因此会对老师心有感激,做作业也不拖拖拉拉了。作为后进生,教师更有必要帮助他们走出自卑怯懦的困境,恢复他们的自信。
三、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
现代教育是一种集体协调性很强的职业劳动,教师的工作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竞争促进了教育发展的繁荣,为教育增添了活力。但教师又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决不是一个教师的劳动成果。教师只有善于处理好教师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社会积极力量的关系,才能减少教育过程中的内耗,从而形成取向一致的教育力量。教师的劳动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效率,因此,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也是当代师德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之一。
我们常说:“一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师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但是,我们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燃烧的蜡烛,”教师“人梯”……教师的工作就是奉献,让我们牢记学无止境,为人师表,让我们用行动去播撒爱,让我们用爱去培育心灵,让我们站的新的历史高度,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质,让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出不平凡的力量。
师德师风教育法规心得体会
篇2
7月5日,我校全体教师在教育局培训中心的组织下,由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副处长韩小雨通过开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使我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的行为规范、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未成年人的保护、义务教育法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体会有如下几点:
一、要想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知道国家和人民对教师的要求是什么,什么样的行为是合乎教师行为规范的,哪些是违法的,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教师应该拥有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教师应享受什么样的待遇,教师进修培训受不受法律保护,法规对学校和家长有什么规定等。
二、只有知法,才能守法。
通过学习,我更加坚定我的研究和学习理念,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和专家名师交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用最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大脑,用最先进的教学手段,给学生传授最新的知识和方法,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三、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真心去关爱他们,发现学生的优点,发展学生的长处,使他们能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满足,在这幸福的大家园中过一种幸福的学习生活。
决不能单从学习出发去评价学生。因为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都能成为社会做所需的多层次人才。并不是每一个学生考上大学才有出路。让学生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而不是仅为了那几个“尖子”。应该把教育办成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不是淘汰人才的地方!四、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注意方式,讲究方法。
如果方法不当,就可能起不到作用,甚至收到相反的效果。尤其是不能歧视差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体罚学生我地已有深刻的教训)。歧视包括行动上的歧视和心灵上的歧视,比如在教学实践中,不批改差生的作业,或者根据成绩和表现排座位等都属于行动上的歧视;而对差生不闻不问,态度冷漠,则是一种心灵上的歧视。体罚实际上也有两种,一种是身体上的惩罚,如罚站、抄多少遍知识点等;还有一种是心灵上惩罚,也叫心罚,如语言上的讽刺和打击,对学生的冷漠等。研究发现,心罚比体罚对学生的伤害更大,往往会摧毁它们的意志力,使他们对自己丧失信心、失去斗志,丢掉了拼搏进取的勇气,这是非常可怕的!五、作为教师一定要始终牢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教师座右铭,一方面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通过教学反思,促进自己专业发展;
另一方面要不断按照教师行为规范和教育法对教师语言和行为的要求,加强自身的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成为一个让学生尊重的教育者。通过教育法规暨师德师风的学习,使我深感自己做得还很不够,一定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完善自己,超越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教师,争做优秀的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不做教书匠,争做教育家!
师德师风教育法规心得体会
篇3
xxxx年5月10日在临高县人民大会堂参加了法律法规讲座,讲座分为两个部分,上午主要就教师权利展开话题,下午则是对教师义务做主要介绍,并列举了许多身边生活的实在例子,从社会现状剖析教师职业本身存在的问题,使我受益颇深。
了解了相关教育法规后,我认识到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都十分重视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把普及义务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全面发展作为立法的基本目标,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制度创新。这些制度的创新,更加适应了当代教育发展的要求。通过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使我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的行为规范、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未成年人的保护、义务教育法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学习,我知道要想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知道国家和人民对教师的要求是什么,什么样的行为是合乎教师行为规范的,哪些是违法的,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教师应该拥有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首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作为人民教师,在教育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教育,还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真心去关爱他们,发现学生的优点,发展学生的长处,使他们能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满足,过一种幸福的学习生活。因为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都能成为社会做所需的多层次人才,让学生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
其次,“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风师德建设的重点和基础,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最后,师德的核心问题是“爱“,这种“爱“它表现在:当学生受到挫折、处境困难的时候,给学生以同情、关怀、体贴和帮助;当学生生病的时候,主动嘘寒问暖,送药送饭;对待学生的提问,耐心细致,和蔼可亲地给予解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的统一起来。热爱学生,就必须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冷淡或歧视另一部分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特别是我们所面对的这群孩子,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我们要做的,就是真诚的对待每一名学生。
师德师风教育法规心得体会
篇4
xxxx年5月16日我参加了全县中学教师《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暨师德师风培训》的报告会,主要听取了省教育厅的韩小雨同志做了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暨师德师风教育》的专题讲座。通过学习,使我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等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目前,全县正在开展《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暨师德师风培训》活动。目的是为了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为全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更加明确了自己所肩负的重任,认识到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呢?正如有人说“要人敬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诚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这就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其中在业务素质上,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要求老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下面就师德问题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要热爱教育,献身教育。
要时刻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文献。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要做到“三心俱到”。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要积极进取,提高业务素养。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
四、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有幸参加了本次由教育局领导及北大培文培训机构的组织的教育法律法规培训,张冉老师以多种形式向我们讲解了目前我国多部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使我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的行为规范、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等内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如何才能强化师德、树立教育新风,有了自己更深刻的体会。下面我就谈一谈我的认识和感受。
通过学习,明白了自己的职责所在,也深感肩上的担子的沉重,虽然我是一名刚刚入职的普通教师,却肩负着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责任。于是在学习之余,靠从自己以前教育教学的点滴中找出了工作中的不足和以往教学中留下的遗憾,终于明确:身为教师必须要做到全身心的去爱自己的学生。因为当你走进学校大门时,你的一切就不属于你自己了,而是属于孩子们。喜欢学生、爱护学生,应当是教师的天职,正所谓:师爱师魂。可是在实际中真正做到这一点,尤其是做到喜欢每一个孩子,却是非常不易的。教师不应因为学生的家庭背景、人情的亲疏、智力水平的高低等因素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公正合理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只应在乎学生是否学会做人,是否学会求知,在教学中应本着求真、求善、求美,最后才是求知这样一个原则来教书育人,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只有知法,才能守法。通过学习,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学习理念,要想成为新型的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从而充实自己,用最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大脑,用最先进的教育手段,用规范的教育行为给学生传授最新的知识和方法。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并且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今后在工作中一定要贯彻执行教育法规,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2008-12-27 18:44
通过学习《教师培训读本》第二章教育法规的有关内容,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师的义务不仅仅只是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义务,更重要的是要树立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思想,时刻牢记“工作就是服务”。
“工作就是服务”这句话很有理论深度,高屋建瓴,是对我们学校的各位教职员工的工作性质和工作态度的高度概括,是本次教育活动的具体实践,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指南。“工作就是服务”就是让我们在工作中如何体现爱、如何去落实责任,也就是把教育活动同实际工作要结合起来,以“工作就是服务”这一新观念统领我们的各项工作,以服务的姿态做好各自的工作。
我们的工作从大处讲就是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因为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各种合格建设人才的重任。从小处说,就是为学生服务、为学生家长服务。学校的一切活动必须从学生和学生家长的需求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愿望。对学生的全面负责就是全面服务,只有服务到位,学生和家长才能满意。
为学生乃至学生家长提供到位的服务,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强烈的为学生服务的意识。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2、要有较强的服务能力。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业务能力提高了才能提高服务能力。
3、要有明确的服务内容、服务范围。要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干好本职工作,为师生和家长服务。
4、要有规范的服务过程。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规范自己的言行,以持之以恒的热情服务人。
5、要有较高的服务水平和稳固的质量保证。要遵守各种法规制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要根据学生及其家长的愿望,不断加深服务层次,创新服务手段。要求我们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家长和学生的要求提高了,我们的服务能力、服务层次也相应跟着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树立“工作就是服务”的思想,以"服务
学习《教育法规》心得体会
《读本》“教育法规”部分对《教师法》、《新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教育法规做了较全面的解读,使我对这些教育法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加深了理解从而认识到教师作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那现在我不会再怎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
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们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另外,教师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一定的义务。在学习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读本》用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案例警示我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
刺,挖苦,不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穿奇装异服,处处“身正为范”。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讽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书和学习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还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
一、两岸民办 ( 私立) 高职教育政策与法规现状
根据台湾地区教育部法规查询系统外部版公布的信息, 台湾地区先后颁布137部涉及职业与技术教育的行政法律法规, 目前仍具有效力的法律法规共102部。其中, 由台湾地区立法机构制定的法律共2部, 其他的100部是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命令和行政规则。大陆自1986年开始进行教育相关立法。迄今为止, 涉及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共8部, 行政法规共17部, 部门规章共14部, 政策性文件共4个。另有为配合上述法律、法规等, 部分地方人大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并实施的地方法规, 构成了大陆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体系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3年9月15日) 。
与台湾地区民办职教法规相比较, 大陆职教法规的制定相对滞后, 数量少; 内容上, 较多关注的是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外部环境, 如信息统计、信息公开、学校设置、就业制度等方面; 表述上, 较多停留在指导性意见层次, 缺乏可操作性, 可以继续完善的空间较大。
二、台湾地区民办 ( 私立) 教育法律法规的可借鉴之处
大陆《民办教育促进法》第2条规定, 该法规的适用范围是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活动; 第6条明确规定民办学校的“公益”性质; 第51条规定出资人可以从结余中获得合理回报; 该法规未对董事会的相关事宜做出明确规定。
上述条款为大陆民办高职学校的产权划分、教学质量和法人治理等方面埋藏了隐患。首先, 虽然《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国家将奖励和表彰捐资办学, 但对于高职而言, 举办的形式仍以出资居多。单纯使用“举办”概述该法规的适用范围, 不能准确区分“捐资”和“出资”两种资金来源形式。而实践证明, 部分出资设立的民办高职学校违背了教育机构的“公益”性质。“举办”一词的使用损害了第6条条文的效力。其次, “合理回报”的规定授予了出资者堂皇的借口, 可以从办学中取得收益。依托类似规定收取回报的行为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存在先天矛盾, 即, 出资者会尽量减少办学成本, 以期获得更多办学结余和合理回报; 而职业教育技术型的本质特征注定了它是一个需要不断投入实训设备、耗材的产业。投入减少后, 不能保证实验实训条件, 意味着教学质量的下降。同时, 第51条和第6条的规定之间也存在逻辑矛盾。第三, 关于董事会的相关事宜规定不详, 导致民办高职学校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产权责不清, 不能有效支持教育教学工作的完成。
台湾地区《私立学校法》关于学校法人的设立规定, 由自然人、法人向法人主管机关申请许可, “捐资”成立;第15条至第33条对学校法人设立后的董事会组成人员结构、比例、任职资格、权责及其权利行使、董事会决策的效力, 和董事会纠纷处理的措施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因此, 应修改《民办教育促进法》第2条的用词, 明确“捐资”设立的民办学校的非营利性质, 和“出资”设立的民办学校的营利性质; 在第51条中, 鼓励出资者通过良好的办学效益获得应有的回报, 但同时应明确《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46条, 取得合理回报前, 出资设立的民办学校应向社会公布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的具体指标和渠道; 修改关于民办教育机构一律为公益性事业的定性。另一方面, 还应借鉴台湾地区的经验, 明确民办学校董事会的人员构成、任职资格等, 避免举办者将其设立的学校办成家族企业, 影响学校的正常管理和教学质量。台湾《私立学校法》中类似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董事会组成及其他规定完全可以适用“拿来主义”, 作为优化部分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途径。
三、台湾地区民办 ( 私立) 高职教育法律法规的可借鉴之处
目前, 我国的高职教育已经进入了完善校企合作制度环境的关键时期, 以完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任务[1]。校企合作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现, 有利于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做好上述工作, 重点比较了两岸高等职业教育在学位管理和企业培训义务两方面的法律、法规。
1. 将“三级学位制”改为“四级学位制”, 以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台湾地区层次完善、技职与普通教育相互贯通、充满弹性的技职教育体系, 备受赞誉。
在总结自身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吸取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和教训的背景下, 大陆地区已经在2011年“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座谈会”上初步形成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架构, 即“体现终身教育理念,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体系 ( 见下图) 。这一新的体系同样体现了类似台湾技职教育体系“双轨贯通”的特色, 为大陆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升学途径和发展机会。从下图可以看出, 大陆地区的普教和职教在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铺设了贯通的通道; 但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之间, 欲通过不同类型贯彻普教和职教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
资料来源: 大陆地区教育体系根据 2011 年鲁昕副部长在南京“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专项规划座谈会”的报告精神和教育部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 ( 2012—2020) 制作 ( 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为配合现代教育体系, 可借鉴台湾地区《专科学校法》的第29条, 为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的合格毕业生颁发副学士学位。这一做法可以体现在《高等教育法》第22条中, 将现在采用的三级学位制改为四级学位制, 即“国家实行学位制度。学位分为副学士、学士、硕士和博士”, 并需在《职业教育法》第13条中, 对职业教育的层次描述更加细致, 并明确表示, 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可颁发副学士学位, 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可颁发学士学位。这一变更, 将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纳入了高等教育的范畴, 与拟建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原则相符, 也体现了法律之间的配套和衔接。这种认定的权威性要大大优于一般的舆论宣传。
2. 明确企业作为培训主体的义务, 倒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 完善“工学结合”通路
2006年, 教育部颁布《意见》, 确认校企合作可以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一直是民办高等职业院校不断研究、探索和实践的领域。台湾地区的校企合作对现阶段大陆地区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台湾地区“校企合作”的概念有两个, 一是“建教合作”, 即学生、经教育主管部门认证的学校和企业之间签订三方协议, 学生可以获得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获得实践技能的机会; 二是“产学合作”, 即教师获得企业应用研究课题, 与校内教学结合, 引导学生攻关、获得解决应用问题能力的方式。为推动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 台湾地区在1983年颁布了《职业训练法》, 并于2002年修订了部分条文及《实施细则》, 规定由职业教育学校、培训机构和企业各自承担职前、在岗、转岗和晋职的培训义务; 职业教育学校可以接受企业委托承担培训; 并且对培训内容、级别和费用承担、义务违反的惩罚等做出了细致的规定[2]。同时, 为鼓励学生、在职人员积极参与技能培训, 台湾地区《职业训练法》中明确规定了职业技能鉴定的类别, 分为甲、乙、丙三种, 并在技能证书的等级和学历提升、企业录用等之间建立联系。比如, 丙级证书加上五年工作经验, 可以同等学历报考大学、四技和二专;在职人员所持证书在其入学考试中, 可直接获得总分5%~ 15% 的加分。通过这种形式, 无论是高等职业在校学生还是在职人员都积极参加培训和职业证书考试。这种趋势倒逼企业和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合作, 因为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完成法律规定的义务。
大陆地区可借鉴台湾地区的经验, 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可行的做法是, 在《职业教育法》第20条中, 细化企业培训的最低培训课时或承担的培训费用等义务内容; 在第21条中, 明确政府鼓励企业等义务主体的具体措施, 比如费用补助比例或金额; 还可将第8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在就业前或者上岗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的制度修改为“应当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并取得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 以促进其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这也有助于提高受训者的岗位职业能力, 促进其职业生涯的发展。
四、结论
当然, 台湾地区的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存在自身的不足。比如, 过于重视实用技能的教育, 反而影响了基础理论和通用知识的教学, 这种实用主义导致部分学生仅重视眼前利益, 未充分考虑职业生涯的长期发展。总之, 我们在修订高等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时, 应充分立足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 做到有的放矢, 促进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扬.职业教育需要“大力发展”和“增强吸引力”[J].上海教育 (半月刊) , 2010, (4A) :26-27.
教育对国家的发展和强盛起着重大作用,我国在1995年把“科教兴国”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科教兴国依靠的是教育,因此国家越来越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加大了对教育的干预与调控。在这种背景下,教育法规的制定和健全就显得相当重要。加强教育法制旨在依法引导、规范、促进和保障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提升我国的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天职,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问,更要教行为,教道德,教学生怎样做人,每一个进入高等学校的教师都不能不了解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掌握法律,在工作中遵守法律,并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因此学习高等教育法规对于高校教师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教育系统的法制观念还比较淡薄,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尚未成为教育行政部门、政府有关部门及学校的自觉行为,我们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高校教师,在经过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后,特别是经过学习《高等教育法规概论》后,我们应该从自我做起,认识到依法治校、依法从教的重要性,只要我们每个人加强自身的法制观念,才能使高校教师团队的法制观念得到提升,因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遵纪守法
首先,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更要热爱教育事业,除此之外我们面对学生时,要爱学生,尊重学生,并施以正确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作为一个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通过对法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法律认识,更好的遵守各项法律。
二、热爱本职工作,认真执行教育教学的任务
《教育法》第七条第一项规定教师有权“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是交叉的,法律赋予教师的某些权利,其本身也是教师的义务。作为教师,我们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这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的完成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学生的培养计划;同时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和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使学生也能成为一个爱祖国、爱社会,遵纪守法的全面发展的公民。
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保护学生
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特殊阶段,高校的学生虽然大多数都已经成年,心智已发展成熟,有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力,但毕竟还没走向社会,有时考虑问题会过于偏激,因此在面对很多问题时可能会产生一些偏激的想法和不良的心理状态,作出一些错误的决定和冲动的行为,最终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既是学生的教导员,也是学生在学校可以依赖的亲人,我们要关心爱护学生,及时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并帮他们走出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其次,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出言羞辱学生,保护学生人格尊严和自尊心;除此之外,要作为学生的保护者,及时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最后,我们在执行教育教学任务的时候,不仅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理念,让学生能更好的发展自己。
四、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严谨治学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我们在学校学习的很多知识在毕业后已经显得过时,而学生接受各种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接受到得各种新知识也越多,在面对这样的学生时,如果我们固守自己的知识,不继续学习,是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工作后继续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积极抓住各种学习的机会,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学习工具和途径,不断学习新的知识。
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习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高校学生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一群人,对国家各方面的发展承担着重大的作用。而作为高校的老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前,也要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当今,学习已不再是单向的灌输,学生的学习也不再是死记硬背的过程,相反,学习是一个发现过程,在这过程中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高校教学中,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习。教育必须反映时代的精神,因此我们应该把握住学术的精髓,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掌握最基本的、最新的和最有用的知识。
六、尊重知识产权
高校教师在从事教学和科研创新的活动中,稍不注意,可能会出现一些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现象,比如说在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和未经合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的作品当做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等现象。为了预防此类事情的发生,我们要从思想想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从理论上加强相关法律规律的学习,在平时的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
总段党委近日编印下发了《党员干部守则》,并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和基层管理人员认真学习。作为一名党员,通过学习其中《党章》的部分内容,我认识到《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集中概括了党的先进性,集中体现了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学习、理解和认同《党章》,严格按照《党章》的规定办事,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除了阶级的利益、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共产党员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因此,每个党员在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过程中,是要在思想上想着人民,在政治上代表人民,在行动上为了人民,真正做人民的忠实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为振兴中华忘我工作,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就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在对敌斗争中,在战胜自然灾害的斗争中,在面临困难和危险的时候,要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奋不顾身,挺身而出,甚至牺牲个人的生命。在物质利益面前,要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公私分明,克已奉公,把方便让给群众,把困难留给自己,绝不允许以权谋私,假公济私,为个人捞取好处,损害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在一切工作中真心实意地想念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批评和监督,处处关心群众疾苦,切实为群众谋利益。
二、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
这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这决定了共产党员必须对共产主义事业无限忠诚,乐于吃苦在前,冲锋在前,乐于承担艰巨任务,乐于在改革开放中开拓奋进,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在群众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这使我认识到,如果把入党误解为某种地位的提高,因而高居于群众之上,就会脱离了群众,根本谈不上发挥先锋战士的作用了。所以,共产党员要始终保持普通劳动者的本色,同周围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共产党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谋取私利和特权,要永远保持劳动人民普通一员的本色。这里关键是“永远”二字,就是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无论 地位、条件、环境怎样变化,都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学习使我认识到,要做到“永远”二字,我认为关键有三条:一是主观努力,要不断加强自身世界观的改造;二是监督制约机制要健全;三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我国教育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作为一名高教教育的的教师,更应要对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有一个透彻清晰的认识,严格用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规来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师德师风,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等教育教师。
依法治教,科学办学是我国进入法治社会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准绳,通过对《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我对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自身定位有一定认识,高等教育政策法规以教育法为基础,教育法规的研究的主体是教育体系,教育法规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理论、政治学为理论基础,通过社会调查、历时考察、比较分析、个案研究的等方法发现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把问题反馈给国家教育部门,教育部门通过制定新的法规不断的完善我国的教育政策法规从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法规相关的基础性知识
高等教育法的研究,是依法管理高等教育事业的必要手段,同时,教育法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掌握以及运用教育法规,是推进我国教育制度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我国教育法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教育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
2、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
3、坚持教育公益性的原则;
4、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原则;
5、教育与终身学习相适应的原则。
二、高等学校、高校教师和高校学生的相关法律问题
高等学校的相关法律问题,如高校的法律地位,即高等学校在法律上所享有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及责任能力,具有办学自主性、财产独立性、机构公益性的特征,通常是由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而确定。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依据在不同关系中的不同特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权力服从为基本准则,以领导与被领导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行政关系;另一类是以平等有偿为原则,以财产所有和流转为主要的教育民事关系。高等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与政府、社会、教师、学生之间都会发生法律关系。所以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包括高等学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和其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因此,高等教育的法律地位也包括其在民事
和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高等学校教师的相关法律问题,如法律地位,高校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考核,培训等。高等学校学生的相关法律问题包括学生的法律地位,特点,基本权利和义务等核心问题。
(一)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及权利与义务
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具有办学自主性、财产独立性、机构公益性等特征,通常是由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而确定。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依据在不同关系中的不同特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权力服从为基本准则,以领导与被领导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行政关系;另一类是以平等有偿为原则,以财产所有和流转为主要的教育民事关系。并且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在不段变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改革前的高等学校,是计划体制的一个缩影。作为国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高等学校实际上具有一种类似国家行政机关的性质。第二阶段是1985-1995年的高等学校体制改革。这一时期学校的法律地位虽然有了诸多细微的变化,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仍然具有典型的强制性和计划性特征。第三阶段是1995年以后的教育体制改革。确立了学校的法人地位,赋予了政府举办的高等学校法人资格,使高等学校真正拥有了自主办学的实体地位。
《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的权利有:
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2、招收学生和其他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3、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4、管理和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费用,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活动的非法干涉;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同时,《教育法》具体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履行下列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2、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3、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
4、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依法接受监督。
(二)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在教育法规中对这两个主体也着重提到。教师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人才。教师个人素质对学生的影响十分的大,从而教师不但
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还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教师也有相应的权利如接受培训等。学生作为教育体系中最大的群体,也是教育法规的主要对像,但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所需要的是自立、自信、自强的新一代大学生,为自己争取应有的权利、待遇和机会则正是大学生自立、自信、自强的体现。法规就应更加注重大学生在个性方面意识的配养和在传统文化的教育。
三、我国教育基本制度:学历制度和学位制度
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学业证书制度是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维护教育活动正常而有序地进行,保证教育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必须建立和完善学业证书制度。《教育法》出台的前些年,教育领域曾出现乱办学、滥发学业证书的混乱现象,一些单位乃至个人不经批准随意开办教育机构,不经批准擅自招生,对不符合招生标准、不符合教育质量要求的学生,也发给学历证书或其他学业证书。有些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擅自发放超其层次、规格或职能范围的学业证书。这些做法破坏了国家教育标准的完整统一,危害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获得某种学业证书,通常是个人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或从事相应职业的必要条件,也是用人部门选拔和录用人员的重要依据,学业证书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高等教育督导与评估
多年的实践表明,教育督导与评估制度是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机制,教育督导机构在推动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和依法治教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具体体现在:(1)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督导与评估体系;(2)加强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是依法治教,保障素质教育顺利推进的迫切需要;(3)建立教育督导制度,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组成部分。此外,为了高校的发展,还要建立高校教育评估机构,对办学思想、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专业、教学管理、学风、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实行长效的评估机制,稳抓落实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
五、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制度
职业教育是给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随着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我省自身的发展需求来看,教育结构应适当的调整,当前应加大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和职前培训。对小学、初中、高中后未能升学的青少年进行就业前培训,提高其职业适应性和职业技能,有利于发展生产。通过改革逐步形成和普通教育相互衔接、共同发展、比例合理的新格局。成人教育的是学校教育的继续、补充和延伸,是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多方面的职能,它使未受教育的人们受基础教育;使受过不完全教育的人们补受初等、中等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使已经受过相当教育的人们充实新的知识;使任何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进行学习,发展个性,增长知识才能和道德修养。
【教师教育法规读书心得】推荐阅读:
教师教育理论读书心得体会参考06-09
教育的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07-24
学习法制法规教育的心得体会01-04
江苏省2017年教师资格证认定《教育政策法规》考试题11-01
读书心得教师假期06-12
大学教师读书心得06-17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09-20
生物教师读书心得11-19
音乐教师读书心得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