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林业产业繁荣农村经济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林业产业繁荣农村经济(精选5篇)

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林业产业繁荣农村经济 篇1

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林业产业 繁荣农村经济 作者:王占东 宋嘉君 李 俊 由云生 谢文丰 王晨飞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8期

摘 要:集安市山多、沟深、林密,森林资源丰富,生态区位重要,林业既是这里的基础产业,又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实践表明,集安市林业产业发展的潜力在山,希望在林。作者通过对集安市林业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总结出集安市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林业产业、繁荣农村经济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林业产业 发展状况 调查

随着国家林业宏观政策的逐步调整,林业发展已进入了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重大历史时期,林业经济也由原来单一的依赖木材生产转向依靠林地开发、多种经营和综合利用的发展态势。多年来,吉林省集安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林业产业工作的指导方针,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林业循环经济发展为目标,抓好林业产业建设,现已形成多种门类、多种项目齐头并进的产业发展格局。为进一步总结推广经验,近日,我们针对集安市林业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查。通过调查发现,集安市林业产业发展具有起步早、项目多、规模大、效益好等特点,已成为集安市的主导产业。集安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立足实际,调整结构,促进林业产业发展

集安市地处长白山南麓,是一个典型的“以林为主”的山区县分。全市幅员总面积498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429万亩,占总面积的86.1%;有林地面积390万亩(其中:红松幼林2.3万亩、中龄林1.5万亩、近熟林0.4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0.9%,全市森林覆盖率78.9%。多年来,集安市依托资源优势,深入实施“生态立市”发展战略,以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合理开发利用为重点,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三大效益同步提升为目标,全面推进林业产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十五”期间,全市林业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2.5%。特别是2009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实现12.8亿元,占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的61.2%。

二、高度重视,强化措施,谋划林业产业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

作为集安市的基础和主导产业项目,林业产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加快全市林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市委、市政府组织成立了林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在林业局设立了专门的林业产业办公室,根据各产业特点组织成立产业协会,全方位指导全市林业产业发展。特别是将生态经济沟的建设纳入了全市重点工作,制定出台了《集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标准化生态经济沟建设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有力地推动了生态经济沟的开发建设。

2.编制发展规划

根据“生态立市”发展思路,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初步形成了符合集安实际情况的林业产业发展思路。为了切实指导好全市林业产业发展,集安市组织林业产业专题调研组,对全市林业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结合自身实际和国内外市场需求情况,确定了岭南为经济林、用材林建设区,岭北为用材林、经济林建设区。以葡萄、五味子、刺五加、山楂、苹果梨、板栗、红松果林、核桃为主的经济林;以杨树、刺槐为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以紫椴、水曲柳、黄菠萝、刺楸为主的珍贵用材林和依托于林业的种植(养殖)业作为全市林业产业发展的突破口,科学编制了全市林业产业发展规划,正确地引导了全市林业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3.积极发动群众

发展林业产业的主体是群众。为了转变农民群众对发展林业产业认识不足的问题,集安市各乡镇和林业部门组织干部、职工深入村户,通过对比算账、政策补助引导等方式,改变群众“粮本位”思想,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增强了林业产业的发展动力。同时,他们围绕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向群众广泛宣传中央、省有关政策和各地产业发展的新经验、新技术、新品种等信息,使群众了解更多关于林业产业发展的知识和相关信息。

4.推进林权改革

为适应林业产业发展,集安市按照“林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原则,以“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为根本,全面推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高广大农民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全民参与林业产业发展。截止2009年底,全市已有123个村、771个村民组完成了自留山的确认、已流转山林合同的完善和新改面积的划分工作,总面积310万亩,占应改面积的93%,其中分林到户259万亩,占参改面积的84%;股份制合作经营22万亩,占参改面积的7%。集体统一经营29万亩,占参改面积的9%。完成合同签订3.14万份,占应签订合同的98%。集安市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已通过省级检查验收。目前,配套改革已经全面铺开。通过改革,有效激活了林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使广大农户真正成为了自主经营的主体。

三、突出特色,选准项目,发展特色林业产业

瞄准市场选项目,是实现林业产业效益的关键。集安市在选择产业发展项目时,紧紧围绕“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坚持林业生态与林业经济协调发展,坚持与富民、富市、富行业相结合,以效益为先,选准项目,强化经营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以山为本,积极培育优势林业产种植业

1.1着力抓好种苗花卉基地培育。国家提出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后,集安市抢抓机遇,加大种苗花卉基地培育,完成了一处以种植红松、落叶松、杨树、绿化用苗及各种花卉为主的种苗花卉

基地建设,将苗木培育推向了管理科学化、生产集约化、产苗优质化轨道。截止目前,全市种苗花卉基地面积发展到239公顷。

1.2积极搞好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利用集安市岭南独特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葡萄和五味子产业,并建立起 “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目前,集安市已发展葡萄2.1万亩,年产值达到3707万元。同时,积极培育红松果林和其它经济林。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完成红松阔叶林7942公顷,年产松籽1000吨,年均产值1200万元,速生丰产林7276公顷,实现产值5479万元。

1.3大力发展中小药材种植。充分利用集安市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等气候特点,大力发展中小药材种植。目前,全市已形成岭南五味子基地和岭北天麻、细辛、贝母基地。其中,全市五味子种植面积已达到1.68万亩(盛果期达到1.5万亩)鲜果产量达到6921吨,产值1270万元。预计三年内,全市五味子的种植面积将达到2.4万亩。

1.4合理调整参业种植结构。集安是全国人参主产区之一,为解决参业发展造成森林资源严重破坏的矛盾,市委、市政府及时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参业生产由原来的以园参、西洋参种植为主向培育林下参、趴参和平地栽参方向转移。目前,全市林下参种植面积已达到7643.7公顷,产量达到14379公斤,产值18430.7万元。

2.依托于林,大力发展特种养殖业

集安市始终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突出集安特色,合理调整布局,优化产品结构,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综合平衡资源可供量,力求养殖规模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努力做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十五”期间,集安市以发展林蛙养殖为主和以林间养蜂、养鹿、牛、羊、冷水鱼为辅的养殖业以及香菇、木耳等培植业,年产值突破1334万元。尤其是充分利用可开发的189条生态经济沟,积极发展生态经济沟经济,建立标准化生态经济沟66条,2009年实现产值18082万元,从业人数达到5899人。经营项目主要分为养殖业、种植业、旅游业三大类。据调查统计,养殖业主要以林蛙为主,养殖面积达到79147公顷,年产林蛙达到176吨,实现产值2676万元;狍子、梅花鹿、河鱼等其他养殖实现产值1965万元。种植业主要有林下参、园参,个别沟系拓展有中小药材、山野菜、食用菌等,如细辛、五味子、刺龙牙、蘑菇、木耳等,种植面积达到5784.6公顷,年产值实现4946.1万元。“十五”以来,集安市累计投资6000万元,建成标准化生态经济沟66条,面积发展到80422.5公顷,主要项目以发展林蛙为主,以养鹿、牛、羊、冷水鱼为辅。与此同时,发展林下参、园参、细辛和木耳为主的中药材和食品,年产值超过亿元,成为集安市目前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项目。

3.借助生态,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

按照“生态立市”目标要求,借助集安市世界文化遗产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四大名片”优势,集安市积极谋划发展森林旅游业。从90年代初开始,利用森林环境、林产品生产基地,配备相应的服务设施,为人们提供观光、生产实践、教育、休闲度假等森林生态旅游活动。目前的森林公园、观光果园,每年接待旅游者达52万人次,旅游收

入1418.8万元。2005年,利用国债资金,开展了五女峰国家级森林公园AAAA级标准建设。目前,森林旅游已逐渐成为各界投资的热点,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2008年,集安市又开展了五女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文字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申报工作,2009年得到省政府批准。老秃顶风景区也将列入旅游开发计划。今后,集安发展森林生态休闲旅游的条件将越来越广阔,优势将越来越明显。

4.创新机制,兴办林产品加工业

4.1合理布局开发森林矿产业。集安市森林矿产资源丰富,近年来,已勘探、开采矿藏企业数量已达到38户,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已形成了以古马岭金矿为代表的矿产开发的龙头企业,年产黄金80~100公斤,产值800~1000万元。

4.2积极创办林产品加工业。多年来,集安市委、市政府积极鼓励外商、社会各界人士来集安兴办无污染、低消耗、高效能的绿色林产品加工业,制定和落实各类优惠政策,为经营者搭建一个集政策、法律、技术、信息与一体化的服务平台。通过几年的努力,已形成了以立泰木业和生森木业为龙头,以地板块加工、木旋、集成材生产为主的木材精深加工企业群体和以人参加工、松籽、山野菜生产、工艺品制作等林副产品加工齐头并进的林业产业发展格局。据统计,2009年,全市木材加工总量为79000立方米,木材加工业总产值达到9447万元,上缴税金820万元。在全部64家木材加工企业中,有21家木材精深加工业户,其中,规模较大的有4家。

四、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打造林业产业亮点

为了又好又快地发展集安市林业产业,他们还突出抓了在林业产业发展方面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的典型,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以典型带动全局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首先,在林木产品的深加工项目中,为了控制原木外流的现象,规定阔叶木材全部实现精深加工,不允许以原木或半成品的形式对外销售,国营木材统由森茂林产品公司加工、销售,集体木材保重点企业发展,使林木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提高了产业效益。其次,发展产业乡镇和专业村。青石镇目前发展葡萄8000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58%,有1500户农民种植葡萄,占总户数的60%,年产值1400万元左右;太王镇将果树村的水果、新红村的林下参、上解放村的葡萄、阳岔村的平地栽参、高台村的五味子、双安村的特色养殖等培育成能致富一方百姓的规模产业,目前已发展草莓450亩、果树10995亩、葡萄5500亩、五味子2100亩、养貉子600只、种蜂200箱。2009年特色农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30%以上。果树村属市郊村,全村已发展果园4570亩、葡萄500亩,优质品种达30余种,80%以上的农户以发展果业为主,农民年人均收入达到4530元;青石镇长川村已发展葡萄1784亩,占全村耕地的93%,97%以上的农户都在从事葡萄生产,被命名为“通化市葡萄生产专业村”;秋皮村是通化市林业产业先进村,地处集安市青石镇云峰电厂坝上库区,林业产业开发以水源保护为主,全村有林地面积5.3万亩,占幅员总面积的92.3%。几年来,该村紧紧围绕“强村裕民”的目标,提出了“立体开发,综合经营”的林业产业发展思路,制定了“上山种树、林下播参、种植药材、封沟养蛙、拦江养鱼、空间养蜂”的长、中、短和水、陆、空相结合的林业产业发展格局。截止2009年,全村累计栽植人工林3600亩,发展林下参4780亩,开发生态经济沟11条,林下种植中草药696亩,栽植山葡萄340亩,封5条沟拦江养鱼400万尾,养蜂600

箱。2009年,全村林业总产值已达82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6.8%,农民人均林产收入达到5200元,占总收入的85.3%。第三,通过项目带动辐射,促进了农民增收。集安市永泰蜂业公司自成立蜂业协会以来,已发展蜂农413户、蜂群29000群,蜂蜜产量达1000多吨,王浆4万公斤,蜂胶4000公斤,蜂农销售收入总额2000万元,户均纯收入达到1万多元。集安市森源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已发展食用菌户400户,平均年生产菌种300万袋,净产值达400万元,既提高了采伐剩余物的利用率,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废弃的菌料还可用作饲料、肥料和取暖材料。

集安市的林业产业已经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既体现了资源上的优势,又证明了观念上的更新,目前,他们又在积极谋划,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林业产业繁荣农村经济 篇2

近年来, 该村依托旅游和光热两大资源优势, 做大做强特色林果产业,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旅游服务业,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一是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为切入点, 发展特色林果业。该村按照“一村一业一品”的发展思路, 利用本村独特的光热资源条件,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进一步做大做强李广杏产业, 大力宣传“李广杏”的品牌, 积极开拓市场, 成立了月牙泉村李广杏协会, 并对李广杏进行了地域商标注册, 打出了“飞将军”品牌李广杏, 让品牌成为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为了进一步扩大李广杏协会知名度, 从2004年起该村还每年举办一次“中国·敦煌杏花节”, 并在中央电视台7频道月牙泉村做过“李广杏”的品牌宣传节目, 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应。为进一步提高李广杏的品质, 该村还每年举办一次李广杏质量评比大赛, 依据杏子的个头、色泽、含糖量等指标评奖, 引导农户科学栽培管理杏树、不断提高李广杏的品质。李广杏协会还依托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 建立了地方特产直销点, 把李广杏作为旅游产品向中外游客推销, 同时, 协会把一家一户果农组织起来, 统一品牌, 统一包装, 统一运输标识, 将李广杏贩运到拉萨、兰州、西安、武威等大中城市, 不但增加了村组集体收入, 还解决了农民销售难的问题。支部+协会、协会带农户的方法保证了李广杏销售渠道的畅通, 稳定了李广杏的市场价格, 确保了农民收入的稳步增加, 实现了增产增收。二是以发展旅游服务业为增长点, 促进农民增收。该村围绕国家级旅游风景区鸣沙山·月牙泉, 大做开发旅游服务业文章, 引导农户经销旅游产品, 形成以吃、住、游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农家乐”, 创出了一条“以商补农, 商农互补”的致富路子。按照集体控股、村民参股的原则组建了“月牙泉旅游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先后建成了沙疗所、工艺厂、停车场、沙生植物园等村办企业, 创办了大自然旅游社和邮电旅游山庄, 每年为集体创收50多万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党员干部带头垂范, 使农民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 认识到“揪了杏子打豆豆, 日子过在人后头, 卖包包拉拉羔羔, 生活水平天天高”现实道理, 形成了家家参与旅游服务业的浓厚氛围。

目前, 该村90%以上的农户从事二三产业。鸣沙山·月牙泉景区, 骆驼是游客们观光的主要交通工具, 村民们瞅准这一市场在景区内从事拉骆驼搞驼运服务, 全村280户, 90%以上搞旅游服务, 360多人参与驼运, 成为农民增收的重头戏。借着鸣沙山·月牙泉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 村民们在景区门前一条街上又摆起了专营旅游工艺品的摊点, 摊主们为前来旅游的客人介绍敦煌名优特产, 为外来游客打开了一扇交流窗口。同时, 村民们的钱包也渐渐鼓起来。擅长搞旅游摄影的村民们则利用名山神泉创办了柯尼卡摄影服务公司, 根据旅游需要推出了沙漠探险跟踪、乘越野车观光大漠风光等服务, 给每一位来敦的游客留下了美好的一瞬, 用小小的镜头绘出一条致富路。总之, 有市场就有人去干, 有人去做, 月牙泉村的村民在村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走上了持续发展的小康之道。2006年会村旅游服务业收入达到458万元, 农户收入202万元, 占旅游业总收入的44.1%, 企业收入256万元, 占旅游业总收入的55%。

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林业产业繁荣农村经济 篇3

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永仁文化旅游产业

永仁古称苴却,民国十三年(1924年)从大姚析出设县,取原境内永定、仁和两大集镇名称首字定名为永仁县沿袭至今.目前,全县辖4乡3镇63个村(居)委会66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189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7%;境内有汉、彝、傣、回、傈僳等19个民族,总人口10.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6%,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8%,是州内人口最少且彝族人口比例最高.

作 者:殷必聪 吴晓燕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 英文刊名:ZHONGGUO BAOZHUANG KEJI BOLAN 年,卷(期):2010 “”(3) 分类号:U695.1+4 关键词: 

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林业产业繁荣农村经济 篇4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发展瓶颈,如何调整转型是持续发展的关键,主要阐述林业提供的薪材是农民生产、生活能源的重要来源,是我国农村能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再生性能源开发的重点目标之一,对于提高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林业;农村经济;调整

1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林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农村经济战略结构调整中,林业的基本任务是: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和加快农村现代化,大力发展农村林业。林业区域布局与农业区划相结合,因地制宜,加大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状况,发展特色林业,建设区域间优势互补的农村林业体系。加快农村林业发展,对于全面拓展农村居民生存和发展空间,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改善农牧业生产环境和条件,增加林产品以及各种可再生经济资源和农村能源的有效供给,彻底改变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经济落后、生态恶化的面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保障全国小康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前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加快农村林业发展。

2林业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主要作用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大政方针是粮食的市场化改革,农民追求利益,增加收入种植业结构要进行战略性调整。在我国劳动力难以大规模转移到工业生产上去,粮食生产基本有保障,国内粮食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难以上升的情况下,吸纳农民发展相对优势较高、市场容量大的林业种植业,通过增加可再生的经济资源,增加农民的财富,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种植业调整的战略性选择,符合我国山区面积大、农业劳动力多且文化水平低、技能不高的实际。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幅高,增加部分主要是种植业结构调整后,来自于粮食作物以外的其他种植业收入,林业收入是重要的方面。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要取消旨在限制非粮食生产的农业特产税,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创造利益驱动机制。对低产农田、山区和沙区的旱田、撂荒的土地和农业种植效益不佳的土地,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商品林,包括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经济果木林、竹藤、花卉、药材等,变“四旁植树”为规模造林。实行精耕细作,集约化经营,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生产我国紧缺的产品,使农民收益最大化。

3农村提高林业产业应采取的措施

1)通过立法规范“订单林业”和“期货林业”市场要鼓励、保护和规范农村出现的多种多样的林场、造林大户等林业经济组织,解决公司和企业法人面对千家万户难以订立和履行合同的问题,通过立法规范“订单林业”和“期货林业”市场,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2)充分发挥社区农民参与的作用,无论沙区治理、退耕还林,还是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等林业建设项目,都应在具体实施中举行听证会、政务公告等形式,广泛征求社区农民意见,吸收他们参加制定实施方案和作业方案,充分发挥社区群众具有乡土技术、乡土知识和乡土树种选择等方面的优势。

3)吸引社会资金发展林业,扶持以造林为主的专业户、中小型林业企业,吸引社会资金发展林业。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预测看,近50年,以大量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型工业企业的发展为依托,走农村城市化的道路,更符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应扶持造林专业户和中小型林业企业,使其很快形成规模。通过人力资本加资金资本加自然力的作用,从小作坊、小工场、小林场、小果园、小桑园、小茶园、小种苗圃和花圃、小药材园等发展,逐步扩大,这是农村林业产业发展必然的过程。

4)大力扶持以林果、花卉为主以及林产品加工大户、中小型工业企业的发展,一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积极寻求通过税收、信贷、补贴等市场经济手段,支持农村用材林、经济林、非木质林产品、薪炭林、森林旅游、森林绿色食品、养殖业等及果品加工、木材加工、纸品加工、木材加工、人造板产业的发展,使农村产业多元化,农民收入多样化,降低市场风险。森林培育需要规模经营。对形成规模造林的大户以及带动营林发展的制浆造纸业、人造板加工业、竹藤加工业等龙头企业,不分所有制,不分地区,加大政府贴息贷款和小额贷款扶持,延长贷款期,让经营者既承担融资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又贷得起,还得上。通过政府扶持工业用材林的发展,为减少对天然林的采伐利用创造条件。二是各类林业经营主体应与农业经营主体一样,享受WTO“绿箱政策”、“黄箱政策”对农业的政府补贴项目。三是鼓励和引导农民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等方式,进入林业领域经营。四是应给间资本以同外商投资主体同样优惠的政策,促进林业发展。

4发展林业主要克服的几项要点

发展林业要克服盲目性和为造林而造林、为体现政绩而造林的问题。林业发展的盲目性危害严重:一是林业一次性投入大,盲目发展造成的损失大。二是林业经营周期长。一经造林,占用土地时间长,即使是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也要三五年才能有收获,一旦失误,难以补救造成的损失。如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量发展建筑用材柳杉。几十年后,建筑用材大幅度减少,而造纸材市场需求量增大,但是柳杉不适宜造纸,只能作为风景林保护起来。三是市场容量有限,盲目发展,会造成产品过剩,价格下降,农民利益受损。前些年发生的砍伐山楂树、苹果树等事件,“果贱伤农”的教训十分深刻。

参考文献:

[1]夏长菊.抓林业产业建设促农村经济发展[J].中国林业,,(2):41.

[2]严宏生.江苏:大力发展林业产业——苏北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J].中国林业产业,,(7):19-22.

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林业产业繁荣农村经济 篇5

一、衡水地区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的区域优势

(一) 便利的区位交通

衡水地处环渤海、环京津开放地带和京九经济增长带上, 既是沿海开放区的腹地, 又是内陆对外开放的前沿, 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北依首都北京和重要商埠天津, 南接邢台、邯郸钢铁煤炭基地, 西临省会石家庄, 东靠山东德州、济南。在周围400公里区域内, 分布着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 石家庄、济南、太原、郑州四个省会城市以及几十个大中城市, 是一个发展工业加工、辐射内销和出口外销的最佳区域。同时, 衡水有着便利的交通优势, 京九铁路、石德铁路在此相交, 307国道、106国道和石黄、衡榆、衡德高速公路在此交会, 成为了重要的交通枢纽, 被经济学家誉为“黄金十字交叉”。

(二)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衡水地势平坦, 系河北省海河低平原 (俗称黑龙港流域) 的中部地区, 土地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 粮、棉、油人均占有量居河北省第一, 是全国和河北省的粮食生产基地, 是棉花生产基地。同时, 衡水有比较丰富的矿产资源, 目前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地热、矿泉水和砖瓦用黏土等。11个县市区均有地热异常显示, 地热资源已被开发利用的有桃城区、深州市;砖瓦用黏土资源全市广泛分布, 并已大量开采, 为衡水地区特色产业集群化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三)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人才资源

衡水地区有182万农村劳动力资源, 而且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 民风纯朴, 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 与发达地区相比有着明显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正是基于以上不可忽略的因素, 促成了衡水地区很多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同时衡水地区注重不断增加的人才储备和科研机构, 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 包括国内外访问学者、国务院特殊补助专家、各类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曾宪梓奖获得者等。这些都为衡水地区特色产业集群化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四) 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

衡水的特色产业已经初步发展起来, 安平丝网是亚洲最大的丝网产销基地, 产品占国内市场的85%, 占全国出口的80%。大营裘皮是中国最大的裘皮专业市场, 是世界四大裘皮市场之一, 在国际上享有“世界皮毛看中国, 中国皮毛看大营”的美誉。桃城工程橡胶是中国最大的工程橡胶制造基地, 产品占全国的60%。衡水有中国最早获国际最高级别大奖的名酒———衡水老白干, 有当今最生态的食品饮料品牌———“六个核桃”, 有世界著名的冀派鼻烟壶内画艺术。这些产业既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又具有独特的品牌优势, 增加了该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质量和未来的发展潜力。

二、依托区域优势, 培育地方产业集群,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一) 加大产业招商力度, 壮大产业集群规模

衡水地区具有较好的特色产业基础, 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 已经形成丝网、玻璃钢、橡塑制品等十大特色产业, 但规模较小。因此, 要根据该区域资源特点和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把现有区域特色产业整合聚集, 提升发展, 集中培育金属制品、医药化工、食品加工、林纸林板四大支柱产业。同时, 要大力引进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性强的大项目, 依托大项目加速产业链的形成, 壮大产业集群规模。而由于特色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 产业链不断延伸, 专业性外部服务业和配套设施会在产业集群中快速发展, 为企业服务的物流、中介、技术研发中心、金融等服务行业能够相对集中, 并有合理的经济回报, 配套设施也将会日益完善。

(二) 引导骨干企业树立品牌意识, 合力打造区域品牌

衡水地区在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当中, 已经培育了如春风暖气片、冀州钟表等骨干企业, 但是目前这些骨干企业品牌意识还不够强。因此要积极引导企业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 增创更多的省级品牌、全国乃至世界名牌。要发挥现有规模企业群体优势, 鼓励和扶持他们通过规模扩张、资本运营、企业上市、资产重组等方式, 做大规模, 做强实力。同时加强与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的联系考察, 加快引进上规模、上水平、推动产业集群优化升级的大项目, 将一般性的配套产品扩散出去, 推进专业化分工, 集中力量开发高端产品, 合力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三) 建设专业工业园区, 进一步促进企业的产业集聚

衡水地区产业集群虽然已经形成, 但是企业相对还比较分散, 企业间缺乏产业联系, 影响了产业的集聚发展, 因此要以产业集群的理念推进工业园区建设。首先, 培植关联性极强的支柱性产业或围绕现有的优势产业和企业, 建设配套性的工业园区, 通过工业园区延伸产业链, 提高产业集群效应, 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生产。其次, 要立足于本地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 选择区域中具有优势地位的产业, 加大引导和投入力度, 聚合各种生产要素, 进行重点培育, 积极构建和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主导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四)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实现区域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可以有效地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推动力量。首先, 政府必须对产业集群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要给予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帮企业加大科技投入, 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步伐。其次, 设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扶持资金, 扶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 着力提高企业的引进消化吸收及再创新能力。

上一篇: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解析下一篇:成功著名项目管理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