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院多部门协调机制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出入院多部门协调机制(精选6篇)

出入院多部门协调机制 篇1

为简化患者办理出入院及转科、转院手续,改进服务流程,提高我院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相关职能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协调解决患者留观、出入院、转科转院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保证相关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参与协调的主要部门:医教部、护理部及财务部下属各部门。

一、具体协调机制如下:

1.因病情需要收治入院的病人,如遇收入某科有困难,且病情危急一时不能确诊,急诊科室医师或值班医师经请示医教部或夜间总值班同意后,有权根据病情决定收治有关科室,各科不得拒收,凡拒收造成医疗纠纷或事故者,由拒收科室和当事人承担责任。

2.如遇大批抢救病员住院,需各科室立即准备应急床位进行收治,如所收治的科室还存在问题时,由医教部、护理部组织协调安排。

3.科室如遇病情危重病人,而急救室床位已满时,首先由科室向急救室内病情较稳定的患者进行协商,待患者同意后,可将危重患者转至急救室,若科室无法自行调整,应及时报告医教部、护理部协调相关科室解决。

4.因某种原因致患者入院证入住科室填写错误时,由误收科室联系应收科室及出入院办理处,将病人转至应收科室,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若应收科室拒收病人,应报告医教部协调解决。

5.患者因病情需要转住其他科室时,转出科室应按相关要求协助病人办理转科手续,护送病人至转入科室,若转入科室拒收病人,应及时报告医教部、护理部协调处理。

6.患者因特殊情况需夜间办理出院时,临床科室应电话通知收费室(值班电话71421958)、医保办公室(值班电话71427775)等相关部门,及时为患者办理出院,若因出院手续办理不及时导致患者经济损失,应由相关科室或部门承担责任。

二、协调形式与方法:

1.凡由医教部做出的裁决,相关科室或部门应立即执行,不得相互推诿。

2.医教部、护理部及财务部下属各部门应定期对本部门相关服务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总结与反馈。

出入院多部门协调机制 篇2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指对基本药物目录制定、生产供应、采购配送、合理使用、价格管理、支付报销、质量监管和监测评价等多个环节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其意义在于保证基本药物足量供应和合理使用,保障群众基本用药权益,转变“以药补医”机制。

协调机制的根本是重视和力图解决某个问题,协调的组织机构由权力层级较高的领导和部门牵头、联合各相关机构组成,承担着政策研究和规划、信息交流与沟通、政策执行的协调与监督等功能。

2 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行过程中协调工作的分析

2.1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协调工作概述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推进过程中主要的协调机制是领导小组协调机制[1],正如在上文协调机制概念中描述的一样,它依然遵循传统行政协调组织机构的组成,并承担传统协调组织机构的功能。具体来说基本药物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是由国家发改委医改办牵头,联合各级政府部门机构和工商团体通力合作,需要我国药品管理涉及的所有相关主体全部参与此次改革管理过程。但是,基本药物制度在制定实施过程中不仅涉及到医药卫生主管部门的工作,还要包括财政主管部门、价格主管部门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等。在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中财政主管部门需要对医院以及基层医疗单位提供更有效的财政支持;价格主管部门需要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医院各项收费的分析中逐步优化收费体系和价格标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则需要通过提供更多的医务工作者及付费机制改革使得现如今的基层医疗资源匮乏现象能够得到一定的好转。因此,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实施过程中的协调工作不仅仅是医药卫生主管部门内部组织的协调,更重要的是医药卫生主管部门与财政主管部门、价格主管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等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将医药卫生主管部门内部和外部协调同时做好,并相互结合,是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协调工作。

可见,医药卫生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基本药物制度在制定实施过程中涉及的部门远非一个,基本药物制度在制定实施过程,任何一个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是各方面协调努力的结果。协调应该是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实施过程中的基本原则。

2.2 基本药物制度在制定实施过程中协调机制的优点

2.2.1 强调责任关系。

在我国传统的中央组织机构协调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往往由于被协调的各个组织机构单纯考虑自身利益而导致协调失灵。现如今,部门间利益关系的存在和政府部门层次划分还不完善,使得部门间存在着复杂的合作、竞争、冲突和监督制约关系[2],最终导致了部门关系和管理体制方面出现许多不协调的问题,传统的行政管理协调工作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而在此次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协调工作着重注意到了各参与部门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责任与分工,更加重视责任机制,使得协调工作分配的任务变成了一种义务。

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开展2011年第一季度医改集中督导调研的工作方案》为例,在督导调研中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卫生部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部委领导带队,进行督导工作,采取“分片包干”的措施,督导的问题和责任直接由相关的部委领导负责,从中可以发现,在基本药物制度推行中的协调工作真正明确了责任和义务,有效地减少了由于部门间利益关系导致的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都想管,都不管和都难管”的现象,也能有效地避免对待同一问题不同部门说法不一,对待同一事件,不同部门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3]。

深入开展监督调研工作,克服对协调工作的监督的缺失。在现今行政面临的问题日趋复杂化的背景下,协调工作会涉及越来越多的部门。根据以往部门协调的经验来看,协调最后很大的可能性会遗留大量的跨部门问题被搁置。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缺乏利益激励之外,就是对协调缺乏监督。对协调工作监督的缺失,导致了协调工作流于表面,应该协调时无从协调,协调达成的决议并未实施或实施中效率低下,协调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凡此种种,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的监督机制。以北京市的垃圾分类处理为例,垃圾分类涉及包括市政管理委员会、环保部门和卫生部门等多个部门,许多年前北京市就提出了垃圾分类处理的设想,但时至今日,垃圾分类的系统建设和运行体系尚未形成。由于没有对垃圾分类处理事务的协调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协调工作往往会一拖再拖,使得协调工作表面化。

在此次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监督调研得到了广泛应用。从2011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卫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先后对北京、广西、江西、河南和陕西等省(市、区)进行新医改重点项目实施情况的督导调研。另外,从药物政策和基本药物制度司的网站上题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信息》的一系列报告中也可以看出,本次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实施的一个特点就是监督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从政策的出台和颁布实施中,都能发现监督调研工作组的参与,监督机制的实施使协调真正成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协调组织机构能够真正重视问题之所在。联系前面的分析,本次基本药物制度强调责任关系的做法,监督就更体现出了它的意义,责任与监督的合理应用可以使协调工作在高效和有条不紊的过程中进行,防止出现只协调却不执行或难执行的现象。

2.2.2 对我国新型行政协调机制的制度化探索。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推进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是领导小组协调机制,以传统行政协调的观点分类,它属于领导参与式的协调方式。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领导参与式的协调方式优点在于,强有力的行政首长负责制,可以提高行政执行效率。它实现了决策者与执行部门的沟通交流,可根据执行情况对决策进行反馈调整。它的缺点是,易导致协调事项泛化,不利于执行部门独立行政。虽然领导参与式的协调方式有其自身方式存在的问题,但是,在领导参与式的协调方式中将领导的协调工作责任化、义务化,并且在协调之后分配的任务中追加监督和调研工作,使得领导参与式的协调有一个考核的标准,这是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实施过程中对于我国行政协调机制的有益探索。另外,随着整个国家制度的不断健全,政府机构的不断成长,领导小组类似的协调机构呈现出制度化趋势。这为构建适合中国国情、制度化与有效性俱强的政府部门协调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3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制定实施中协调机制层面的不足

尽管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制定实施中协调机制经历了一定的探索,并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但是,其中的不足还有很多,仍然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去改进,主要表现在:

2.3.1 缺少与协调机制相关的具体和规范的法律法规。

虽然国家在协调机制方面出台过相关办法(如:《招投标部际协调机制暂行办法》),在基本药物制度推行中重视了责任与监督机制,但是,我国依然没有一个完善的协调机制,在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实施过程中的协调工作依然没有具体可行的操作流程,国家也仅仅在相关的暂行办法中提出了一些原则,可操作性不强。因此,我国始终缺乏专门针对政府内部行政协调行为的法律法规,即使是出台的相关协调机制暂行办法也没有明晰的协调流程,操作规程还不规范。

2.3.2 固有的行政管理制度碎片化问题导致协调工作执行困难。

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实施中对协调机制的创新和探索并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行政机构本身存在的问题,我国采用的是科层式的行政管理制度,在部门间有明显的层次和水平结构,这些问题所导致的行政制度的碎片化,行政层次结构本身存在的碎片化的问题,有时在协调不周全、不充分,某些责任和义务难以划分的情况下,一个问题在不同部门可能得到不一样的答案。政府部门内部说法不一,出现“都想管,都不管和都难管”的三类怪现象,使得基本药物制度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出现执行困难。

2.3.3 领导参与式的协调机制的本身存在弊端。

前面说到,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推行中主要是领导参与式的领导小组协调机制。组织机构协调行为的出现,其根本是基于问题,通过协调机制解决问题时领导往往有自己的偏好,导致了协调工作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在协调中,领导的个人想法不自觉地代替了部门间的平等参与和平等协商的协调方式,从而挫伤了一部分人的参与积极性,导致协调的参与性降低。除此之外,由于部分人的积极性受挫,一些政府部门在协调沟通中办事拖拉,直接影响行政效能的发挥。使得协调工作的效率性不高。领导小组这种领导参与式的协调方式本身存在的弊端,有时会使得协调工作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地解决所出现的问题。

3 对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和实施协调机制的建议

3.1 加快我国行政机构间协调机制的制度化建设,完善行政首长负责的协调职责

分析当今西方社会行政体系发现,西方社会继新公共管理运动之后,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行了第二轮政府改革运动。在此次改革中提出了以整体主义为思维方式,以问题的解决为政府一切活动的逻辑起点的思想[4],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一个跨组织的以功能为核心的将整个社会治理机构联合起来的治理结构,这种新模式将碎片式的层级机构转化为大部制的部门结构。由于行政结构是跨组织的,协调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西方社会将协调作为工作的基本原则,将协调机制作为现行行政体系的基石,使之制度化、法制化。借鉴此经验,我国应首先在制度上保证协调机制的可实施性,针对我国缺乏完善的协调机制,导致现状管理模式不尽合理,政府协调机制的执行存在困境的问题,建议加快部门间协调制度的建设,主要包括建立协调启动制度,建立部门间的协调程序制度[5]。建立部门间协调的监督和追责制度。积极推进行政协调机制的法制化进程。另外,应该明确行政首长的协调职责,健全强有力的行政首长负责制,强化行政首长对各职能部门的的领导权威。将行政首长的协调职责制度化,并作为考核相关行政首长的指标,提高行政首长对于协调工作的重视程度。

3.2 以办公室为依托,加快建立综合性的协调中心

建立综合性的协调中心是西方国家的普遍做法,这在实行大部门体制的国家几乎成为一个规律。例如英国的协同政府机制[6],德国的专门委员会制度[7],法国的委员会协调制度等。这种专业性的协调中心的建设,能有效地加强交流沟通,消除部门间的冲突,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将行政首脑的办事机构建设为综合协调中心。分析我国现在的行政体系,与国外综合性协调中心最相似的是办公室和办公厅。但是在现行的行政体系中,它们只是负责基本的档案整理和文件传递工作,并没有真正起到协调的作用。因此,提议以我国现有的办公室、办公厅为依托,建立综合性的协调中心,积极推进专业性协调中心的建设,使得办公室、办公厅能有效地加强行政机构交流沟通,消除部门间的冲突,向西方的综合性协调中心学习。不仅如此,应强调办公室作为综合协调机构的独立性和综合协调机制的长期性,从行政管理中将协调职能专业化、常态化,指导督促部门之间开展合作和监督检查,提高政府的综合治理能力。

3.3 以财政为政治资源,利用财政手段建立协调相关机制

协调的组织机构往往需要有足够的资源才能在协调中有一定的决策和话语权,这种资源体现在政府层面主要就是财政的控制权,西方社会通常把以财政手段为依托,开展部门内外协调的方式作为一种有效和理想的协调途径[8,9]。根据西方关于财政为政治资源的理论基础,以及财政手段来实现协调有统一、理性和客观等优点的实践经验[10,11,12],我国政府也提出了:“抓住财政关系是政府间关系的核心,它直接决定着政府间关系的现实状况,决定各级政府实现法定职权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决定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在整个管理公共事务活动中的地位与权威”的论点,因此,在财政资源紧缺、协调中财政资源需求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以财政部门为依托,作为相应的协调组织机构的牵头单位,以财政作为政治资源来协调相关单位的关系,确实保证协调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4 总结

总的来说,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和协调中无处不在运用着协调机制,领导小组协调机制在基本药物制度推行过程中的广泛运用,注意强调了责任关系,并深入开展了对协调机制的监督工作,是我国在已有协调机制的基础上又做的大胆探索,这其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协调机制中仍然存在着包括行政体系碎片化和缺乏相关政策法规等顽固性的问题,由此来看,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和实施中的协调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改进。

摘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在国家大力推行新型医疗卫生改革的背景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之一。在其制定实施过程中涉及到卫生、财政、价格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多个部门,旨在探讨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实施过程中各部门的协调机制,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根据传统行政机构间协调机制的经验,分析在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实施过程中所存在和运用的协调机制的优点与不足,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经验,对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和实施中的协调机制提出建议。

关键词:基本药物制度,协调机制,监督机制,责任关系,领导小组

参考文献

[1]赖静萍,刘晖.制度化与有效性的平衡——领导小组与政府部门协调机制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1(8):22-24.

[2]高轩,朱满良.我国政府部门间关系的探讨[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0(1):5-8.

[3]麻宝斌,仇赟.大部制前景下中国中央政府部门间行政协调机制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3):51-54.

[4]徐超华.健全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初论[J].法制与社会,2009(9):190-191.

[5]林尚立;国内政府间关系[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6]高建华.论整体性治理的合作协调机制构建[J].人民论坛,2010(9):302-303.

[7]徐超华.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问题初探[J].武陵学刊,2010,35(3):48-51.

[8]谭融,邓雯.论德国的政府间关系[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5):90-94.

[9]谭融,罗湘衡.德国的政府间财政关系[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82-88

[10]周素红,陈慧玮.美大都市区规划组织的区域协调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08,23(6):93-98.

[11]胡象明,陈晓正.“大司局”视野下大部制改革内部运行机制探微[J].南京社会科学,2011(5):68-71.

出入院多部门协调机制 篇3

【关键词】多校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调运行机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018-02

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向多校区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但随之也产生了很多问题,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很多困难。近年来,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和高等教育机构纷纷加大对多校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力度,探索我国高校多校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性和时效性。随着研究深入,高校多校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一定进展。

一、高校多校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多校区办学已成为现代大学的一种必然选择,然而,这也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不少挑战。

第一,校园文化和精神缺失。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是高校育人的基本环境,是校园稳定有序的制度保障和精神依靠。在多校区管理上,由于新老校区建设的时代背景,传统文化和校园精神在校区间有一定的差异。新校区校园活动场所设施虽然不断完善,但是由于缺乏老校区的校园氛围、历史内涵和历经沧桑的文化底蕴,老校区文化优良传统在新校区传承需要一个过程。笔者在某些高校新校区调查发现,一些学生感到精神空虚,觉得校园缺少文化氛围。这说明,新校区的文化和精神建设实属当务之急。

第二,老校区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新校区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过程。在多年的办学和管理过程中,老校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多校区办学以后,新校区的管理更多是受老校区的影响,管理方法上可能更注重现成的模式,用现有和一贯的思维方式管理教育新校区的学生群体,容易忽视新校区新环境对学生产生的新影响和新要求。特别是对于新校区首批学生来说,新校区教育管理缺少前车之鉴,新老校区间缺少应有的交流极易造成新校区大学生出现思想迷失。同时,新校区面临着新的学生管理的问题,教育管理理念、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和特色都面临再确立的问题,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

第三,新老校区间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差异性大,整合力弱。新老校区间由于其区位上的距离和学生层次的差别,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条件和可用资源的差异,这必然需要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和方法与之有效衔接。而目前部分高校忽略了新老校区间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差异性,导致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不够强,甚至无法做到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

第四,新校区远离城市,管理难度增加。新校区多是刚刚建设不久的新建筑,再加上校园文化娱乐设施没有完全到位,部分学生感到学习生活单调、枯燥,精神生活空虚,于是总是试图追求新奇事物,追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学生离校外出的借口增多,以满足物质、精神等方面的追求,这样必然造成学生意外伤害的可能性加大,同时给学生管理工作增加难度。

二、构建多校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调运行机制

(一)健全管理制度,敢于突破旧的思维定势。鉴于多校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协调多校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各高校关注的工作重点。多校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调运行需要选择适应本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

首先,要敢于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更新管理理念,树立“同属一所学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高校多校区虽然在不同区域,甚至不同城市,但整体上已经是同属一所学校,再加上新老校区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历史、传统以及方式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倡导全体教师和学生敢于突破旧的思维定势,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克服思想上的抵触情绪,从学校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在思想上尽快树立“同属一所学校”的大局理念,以确保新老校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其次,选择适应多校区的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法。一是明确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的统筹管理职能。一所高校不管有多少个分校区,学生工作部的主要工作应该是对全校的学生工作进行全盘筹划和指导协调,要在全校的学生工作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二是学生工作部的主要作用是从整体上对各校区的学生工作起指导作用,而不是上传下达,对其下指令,新老校区应保留其对各自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的具体事务管理的决定权。由于新老校区之间各自教育和管理的对象各不相同,特点各异,对其采取的教育方式方法、手段和内容也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新老校区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有具体事务管理的决定权。

(二)建立畅通的思想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新老校区的交流。新校区远离市区,校区间在地理位置上比较分散,如何有效地管理新老校区成为统一的一个整体,是目前多校区高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难题。由于新老校区在地理位置上的分散性,多校区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强与新老校区学生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因此,建立畅通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是加强新老校区间交流的关键平台。

在信息社会,网络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对于多校区高校而言,利用网络资源,加大新老校区综合校园网建设,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占领学生思想阵地,实现学生思想教育网络化管理,是协调新老校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借助新校区建设、吐故纳新,构建新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高校在长期的建设中,逐渐形成的适合高校自身发展,区别于其他高校的文化。各高校校园文化有其各自的渊源、发展历程,是白成一体的整体。校园文化是学校的软环境,更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隐形教育载体。但在高校多校区建设中,新建校区往往与老校区距离较远、联系不便,导致校园文化传承困难,新校区缺少老校区的文化底蕴,严重破坏了校园文化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因此,加大多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第一,多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并不是将新老校区的不同文化简单地整合,或者是直接照搬老校区原有的校园文化,而是在继承和保留老校区原有文化中适应新校区的发展,并在原有不同文化的基础上融合、提炼积极的、有益的成分,建立多校区高校统一的思想文化、行为标准和价值取向,最终形成特色鲜明的高校校园文化。第二,新校区文化底蕴不足,校园文化的传承环节薄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校园文化教育。另外,新老校区间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跨校区的文艺活动、体育比赛、学术交流等,增加各校区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并鼓励各校区学生成立各种社团组织,开展各种学习、学术和娱乐文艺活动,营造出积极丰富的多校区高校校园文化。

(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素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首先,加强学习,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论和实践能力。高校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工作,为他们提升职业素养搭建良好的平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多层次、多类型、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积极创造各种条件,拓宽他们的工作思路,使他们获取实践经验,提高工作能力。

其次,建立适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特点的绩效考评及考核机制,提高工作者的工作责任心。完善的绩效考评和考核机制,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产生一定约束作用,激励他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升职业素养和能力,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五)构建学生干部优良传统传承机制。学生干部是在学生群体中担任某些职务,负责某些特定职责,协助学校进行管理工作的一种特殊学生身份。学生干部作为学生基层组织各种活动和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具有良好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质,有较好的专业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综合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干部在整体学生当中起到以身立教,为人楷模的作用,因此,高校在多校区建设中要高度重视学生干部优良传统的传承工作。

首先,优化学生干部传承优良传统的内在动力驱动机制。一是优化学生干部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育机制,帮助学生干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定为建设母校和发扬母校的精神而服务的信心,激发学生干部深层次的传承需要;二是针对学生干部的特点,改进传承的方式方法,提高传承方式方法的艺术性,激发学生干部传承优良传统的积极性;三是教育学生干部科学正确认识学校的发展,深刻认识自身肩负的责任,培养学生干部良好的传承情感。

其次,优化舆论导向机制。积极向学生干部宣传学校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和学生干部的良好形象,为广大学生干部传承优良传统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高校多校区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多校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事实证明,只有充分发挥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对多校区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尝试和总结、提炼,反思工作中不合时宜的刻板思维,与时俱进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才能探索形成高校多校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调运行机制。

医务部门与药学部门协调机制 篇4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法》、《处方管理办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调整医院药品收入结构,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用药机制,指导临床用药,增强与临床工作的互动,及

时反馈临床药物功效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确保临床用药和药物安全

有效,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药剂科与临床科室沟通协调制度。

一、药剂科每月到临床各科室至少一次,征求临床科室用药需求

及对药剂科工作改进的意见。

二、药剂科每月组织一次到临床各科室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麻醉

药品、一类精神药品、高危药品、急救药品等的使用、管理及药品的有效欺、存放是否符合规定等。

三、临床药师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临床科室沟通、整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四、临床药师与科室沟通内容:

1、对不合理处方点评中发现的问题: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

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2、合理用药方面: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住院病人

药物使用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分析中发现不合理用药的,及时与临

床医师及科主任沟通、整改。

3、临床科室需要药物咨询服务等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沟通方式:

1、与各科室主任面对面沟通;

2、与临床各科室医生面对面沟通;

3、与各科护士长面对面沟通;

4、与个别护士和患者面对面沟通。

六、沟通原则:

出入院多部门协调机制 篇5

护理与医务、药剂、后勤等相关部门协调工作方案 为了完成各项护理计划目标的实现,护理与医务、药剂、后勤等相关部门之间必须密切配合,相互协调,依据正确的政策、原则和工作计划,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及时排除各种障碍,理顺各方面关系,以促进护理工作正常运转,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协调工作的必要性 :

1、在工作中,由于管理体制不顺,权责划分不清,导致相互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如果不及时排除这些矛盾和冲突,理顺各方面的关系,护理工作的运行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2、一项护理工作的完成往往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来共同完成,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任务、新项目,护理人员因职能涵盖不了不能独立完成的现象经常发生,这时就需要和相关部门做好协调工作,才能顺利的完成任务。

3、必须充分认识到做好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认真履行好职能的同时,要做到相互协调,密切配合,构建一种和谐的工作环境。

二、协调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协调机制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护理协调机制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的职能职责是:负责和相关部门之间关系的协调,加强组织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统一认识、统一目标、统一行动,同时加强监督检查,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完成。

组长:刘寿英

成员:王绍兰、罗玉梅、余国滨、王兆生、辛文龙、孟丹芝、陈海英、吕子东

相关部门职责:

(1)医务科:为临床护理实施提供医疗方面的保障和指导,规范加强对医师开具医嘱的规范化管理。

(2)药剂科:为临床护理实施提供必要的药学服务和专业指导,负责各科室的药品领取。

(3)后勤保障部门:为临床护理的实施提供后勤服务,如及时供应和维修医疗设备、水、电、被服等物品。

(4)检验科:及时收取各种检验标本;急诊检验报告单检验科派专人送临床科室,或电话报告检验结果。

(5)财务科:保证中医护理工作购买各种设备、物质资金到位。

三、协调的范围和内容

1、在医院护理工作运行的过程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冲突,都在协调的范围之内。包括:临床各科室护理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护理

人员与医疗、药剂、后勤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

2、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协调工作的内容十分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协调思想认识,协调奋斗目标,协调工作计划,协调职权关系,协调政策措施,协调责任奖惩等等。这些方面的关系都协调好了,才能创造良好工作环境,保证计划的顺利推行和组织目标的最终实现。

四、协调的方式方法:

1、要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工作制度和职责范围。

2、各科室的护士长负责做好本科室护理人员之间的协调,按照职能职责办事,不得互相推诿或者拖而不办。

3、当职能出现交叉与重叠时,或某项事情需要多个部门负责时,或出现的新任务新项目而现有职能涵盖不了时,护理人员应做好与其他部门相关人员之间的协调,必要时由护士长或科主任与其他部门负责人之间协调。在协调出现困难时,由护理协调领导小组出面协调,必要时通过协调领导小组研究解决。

4、护理部负责和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护理部定期与医务、药剂、后勤等相关部门至少每年召开一次关于开展中医护理工作会议,各部门针对护理工作中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进行沟通,提出相应的对策,保障中医护理工作的实施。

武夷山市中医院

出入院多部门协调机制 篇6

为加强医院消毒隔离管理,通过多部门协助,以保障医院消毒隔离各项工作层层落实,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因消毒隔离工作执行不力造成医院感染事件,特制定多部门消毒隔离工作协作管理机制。

一、组织管理

成立医院消毒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分管院长担任,成员包括医务科、护理部、院感办、防保科、总务科、设备科、药剂科、供应室、检验科等部门和各科室负责人,以及科护士长等组成。

二、消毒管理委员会职责:

1、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我院消毒、灭菌制度(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与标准操作程序,并具体落实。

2、对全院各类人员开展消毒、灭菌工作,以及无菌技术与隔离技术等培训与考核。

3、定期检查与监测,发现问题及危险因素认真分析,针对问题协助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监督指导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灭菌、隔离技术;监督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规范执行;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4、对消毒产品的相关资质进行审核,存档备案。

5、消毒管理委员会至少每半年召开会议一次,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消毒隔离管理方面的问题,遇到问题随时召开多部门协作会议,通过现场反馈交流、督查整改、科主任护士长例会等多种形式,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消毒隔离管理方面的问题,6、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院感科,主要由院感办牵头,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设备科、供应室、总务科及各临床科室协作进行。

三、院感办职责:

1、负责制定我院消毒、灭菌制度(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与标准操作程序,并督查落实情况;

2、定期对全院各类医护人员进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的教育培训及考核;

3、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并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及时与职能科室和临床科室沟通,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4、对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的购入、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

四、护理部职责:

1、负责监督、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消毒、灭菌、隔离、职业防护、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内感染有关知识的培训。

2、检查督促本部门消毒隔离工作的落实。协助督导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的落实。

五、医务科职责:

1、协助组织医师和医技人员参加消毒隔离知识的培训;

2、监督、指导医师和医技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协助一次性医疗用品、职业防护管理;督导检查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的落实。

六、总务科职责:

1、负责组织医院废弃物的规范收集、运送、登记、暂时保存管理。

2、负责污水消毒处理、规范排放工作。

七、检验科职责

1、负责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的采样监测;医院感染常规微生物学监测;

2、开展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特殊病原体的耐药性监测。

3、定期汇总相关数据,总结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感染、分布、排名情况以及耐药率,并向有关部门反馈信息。

八、药剂科、设备科职责

1、为医务人员提供合格的消毒药品与防护用品,按照相关规范索取和保存证件。

2、采购消毒器械、一次性物品时,按照相关规范索取和保存证件

3、负责消毒器械的维护管理;以及对本科维修人员的职业防护教育。

九、各科室感控小组切实履行职责,负责本科室消毒隔离工作的落实

1、结合实际,制定本科室消毒隔离相关制度,并落实到位。

2、负责监督本科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落实消毒隔离和标准预防各项措施。

3、按规定进行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监测,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4、组织本科室人员积极参加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上一篇:敬老院设施管理下一篇:小学生如何读懂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