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计划

2024-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计划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计划 篇1

青山院小学

为了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思考和解决“怎样正确引导学生学习” 及“怎样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两方面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向知名教育专家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办学质量、我校特制定了学习计划:

一、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学习组织机构

我校成立了以张保军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学习小组,本着注重实际、注重实践、注重高效的原则,有计划的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研究、讨论、总结、反思等活动。

二、听专家报告学习安排

1.集中学。每周一下午作为集体学习时间,集中观看王金战、吴童玲等专家报告的视频,并做好学习笔记。做到全体教师集中学习。

2.自学。利用教师课余时间自学专家的视频,抓时间挤时间学习专家的先进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三、总结反思阶段。

听完专家报告后,联系工作现状,校长带领老师们认真总结反思历次专家报告精神,着眼本校未来发展,提高办学

能力、教师教学能力等方面,认真查找各方面所存在的距离和问题,并研讨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方法和措施。做到人人有提高,人人有提升。

要求每位教师在收看专家报告讲座后,根据自己的现状联系实际撰写2000字以上的学习总结心得体会。

学习知 名 教 育 专 家

学习计 划

青山院 小 学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计划 篇2

1.大学阶段评价体系的改变给学生带来的困惑

不同教育阶段, 由于教育目标的不同, 相应的评价体系也发生了改变, 甚至出现了脱节的情况。和中学阶段相比, 大学教育的评价体系在内容和实效性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大学生如果不能很快适应这种转变, 就会丧失信心, 进而产生心理上的挫败感。

(1) 从评价的内容上看。

中学教育阶段, 高考永远是一个指挥棒, 在以升学为指导的评价体系下, 学业和分数起到了主导的作用。而大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是多方面的, 更多关注综合能力的培养, 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一个合格的职业人需要多方面的品质, 这让在中学时期的成绩优秀学生, 升入大学后在很多方面都觉得无所适从。一向自信优异的他们突然感觉到自己是如此的无能, 和别人相比, 自己有很多不足。习惯了单一评价体系的学生, 突然面对各个方面的评价, 这让他们感到茫然, 不知道朝哪个方向努力, 也就会制定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 这些目标在短期内无法实现, 甚至根本就实现不了, 这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挫折体验。

(2) 从时效性来看。

中学的评价体系中, 周考、月考、期中期末考试, 学生的学习情况会在短时间内得到一个反馈, 这对他们的付出有一个及时的强化作用。而大学阶段, 一个学期一次考试评奖, 一年两次英语等级考试, 至于就业, 那就是有几年的周期, 这会让那些凭一时热情而努力付出的同学降低成就感。另外, 大学生需要发展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也非常想得到外界的肯定, 但现实缺少及时的正强化的情况下, 学生就会失去了努力的动力。

(3) 从管理方式上来看。

中学阶段, 学生在学习上的一举一动都受到教师的关注, 而大学内, 教师几乎上完课就走, 一个辅导员带几百人, 根本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动态, 一些学生期待别人发现自己的优点, 希望老师给自己一些锻炼的机会, 但是自己又不会主动的去争取。久而久之, 就没有信心去尝试和付出, 这样就拉大了他和其他人的距离。一些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学生, 干脆放弃付出和追求, 在他们的信念里, 努力和不努力的结果是一样的。

2.家庭教育中评价体系的误区

家长的评价对学生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 对个体心理的形成有着很深的影响。大学生虽然自主性有所增加, 但是仍然很在意家长的意见和看法。目前, 大多数家庭对孩子评价的误区, 导致他们形成消极的心理。

(1) 家庭教育中错误的归因方式。

很多家长认为这种所谓的夸奖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但却没有发现其中存在的不当之处。这个评价的前提是学生智力出众, 就是缺少客观条件。这在无意识中让孩子形成了一个外在的归因模式, 引导他们把失败归于外在因素。这种教育观念下, 学生很少会主动的寻找内在的原因, 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成功的内在因素, 那就是聪明, 在遇到困难时, 只要具备的外在的条件, 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很轻松的就可以解决, 天赋的聪明是自己资本, 而努力的付出是不一定需要的。这种外在的归因, 让他们一直寻找合适的客观条件来帮助自己成功, 但是现实好像不存在这种条件, 那就只有怨天尤人了。

(2) 家庭教育评价体系的功利性。

家长往往非常关注事情的结果而不注重过程, 简单的以成败来评价学生, 而很少关注学生的努力程度。注重考试的名次和分数, 不重视任务的难度, 也不理会完成的任务的方式方法, 甚至学生通过作弊等方式完成任务, 家长也认为无可厚非。他们经常会用周围的成功案例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过多的这种比较, 不仅不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反而激起他们对自己的焦虑, 产生无能、无助的感觉。

(3) 过于关注学生的失败, 全或者无的评价方式。

中国的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各个方面必须是优秀, 必须时时刻刻是勤奋、上进, 如果不是这样, 那就是不能理解和接受的。当学生出现短暂的心理无助感时, 简单地把这理解为学生懒惰、不求上进。学生偶尔某方面的失败, 就会被认为是致命的, 会经常被家长提出来加以警示。这种评价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二、心理成因分析

1.不当的心理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受到挫折之后, 为了避免焦虑, 而产生的心理自我保护机制。个体在挫折之后, 会自动的启用心理防御机制。正确的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建立自信心。不当的防御机制也和错误的归因有关。当把失败归于运气等外在因素时, 就会启用逃避、否认、投射等消极的防御机制, 认为自己的努力对事件的进展不能起任何作用, 进而引发心理上的习得性无助感。

2.自我认同危机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大学阶段, 是自我同一性逐渐成熟的阶段, 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自我同一性是对自己的认识与他人对其认识相一致, 是一种对自己的确定性和肯定。与同一性相对立的是自我认同危机, 表现为不确定自己是怎样的, 不能确定自己的价值, 对自己不理解不满意, 缺乏基本的自信心。自我认同危机导致学生自我评价过低, 总是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较, 陷入自我否定当中。长期的自我否定, 会让他们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什么都做不好, 也就不用徒劳的再付出什么努力了。

3.心理依赖感强

过度的心理依赖也是大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原因, 这与青春期的心理发展有关。青春期是人生心理上的断乳期, 从对他人的依赖, 逐步的成长为独立的个体, 能够独立的分析和处理生活中问题。个体如果在青春期没有很好的完成心理上的独立性, 就会在大学阶段甚至终生都有强烈的心理依赖, 他们习惯依赖老师、家长, 甚至同学帮助自己拿主意, 无论是情感、学习还是择业, 甚至一些很小的事情, 都无法单独做出决定。这种心理上的依赖感让他们缺乏独立面对困难的能力, 在外界的帮助不及时或者是不正确时, 他们也只会怨天尤人。心理依赖感强的学生也很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 在大学集体生活的环境下, 其他同学不良的行为对其作用很大。

三、结语

习得性无助是影响大学生成长的一种不良的心理现象, 它的形成是受到教育与心理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了解这种心理现象形成的原因, 在教育和心理咨询过程中, 就会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走出无助状态, 让他们对学习、生活、未来都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余鹏.关于习得性无助的解释与教育干预。当代教育科学, 2004, (9) .

[2]杜高明.大学生“习得性无助”行为问题的思考.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 (12) .

[3]曹新美, 郭德俊.信息反馈不一致导致习得性无助机制的实验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2) .

习国学教育 提学生素质 篇3

一、习国学教育,助学生树立信心

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较差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从中职学校的生源来看,这些学生多是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还有部分思想和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且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都是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学生,家庭因素、自身因素、社会环境等等的因素直接影响着职校学生的素质。在和学生的谈话中发现,这些学生普遍比较自卑,因为在我们这个地区流行一句话,就是“职中职中,垃圾集中”,所以进入职校的学生进校后情绪就非常低落,根本无心学习,很多学生就是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于是在职校就出现了上述的一些令人堪忧的道德状况。针对这种现状,我校首先利用国学知识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重拾起前行的勇气和信心。我们将冯学成大师的《信心铭》引入了课堂,《信心铭》虽是禅宗的法典,但是其中的精髓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其中冯学成大师关于“信心是什么?”是这样阐述的:“信心就是信那个不可得的东西。”“建立信心,须悟不二;已证不二,真正信心。”等等,通过学习,学生弄明白了信心的内涵。可以把信心理解为信念,这种信念能够调动你全身的细胞并产生无限的能量,去努力达成你心中的希望,其实就是“信心不二”将你的能量发挥到极致,将“不可能”变成“可能”。也可以把信心理解为进取心、包容心等,“心量广大,能包太虚”,人都有所长,也都有所短,信心能够让人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大家共同进步,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社会群体都会动筒收益。当然还可以把信心理解为调理,理解为追求,等等,这里不一一详述。通过学习,大部分中职学生都重新拾起信心,投入到职校的学习之中。

二、习国学教育,建健康价值观

在中职学校的学生很多人学习都比较懒散,所以做什么事情得过且过,没有远大的目标,好逸恶劳,其实就是这些学生没有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但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不仅仅是因为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职校的教育导向问题,大多数职业学校都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对学生很少甚至没有进行生命哲学的教育。在课题研究中,我校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利用国学中的一些主题思想去帮助学生形成安身立命的生命哲学。我们把孔子的“为己之学”教给学生,学生通过学习这个核心目标,明白了一个人的学习不是为别人学习,也不是为装饰门面而学习,应该提升自己的修养水平而学习,为形成自己高尚的品德而学习,为自己知识的储备而学习,为开阔自己的视野而学习……学生们学习了“为己之学”后,绝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学生的内心敞开了一方广阔敞亮的新天地,他们知道学生学习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一项技能,还要追求生活的技艺,等学生长大了,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够快乐健康地在那方土地上快乐生活。

三、习国学教育,挺学生人格

中职学生是身处社会的人,目前的社会存在着很多的世俗主义,地沟油、毒奶粉等一些不安全的食品显示出诚信的缺失,名手表、高档烟等一些腐败的产物显示出廉洁的丧失……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这些人已经处于“人心陷溺、良心放失”的境地,这些人最起码的道德观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中职学生的思想,有的学生不学习就是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言论的影响,社会上一些人认为现在的学生学习不好没有关系,将来找工作都得靠老爸,所以背景好的学生认为现在自己无需学习,只要将来奋力一拼就足够了,背景差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与不学都是一样的,反正自家老爸没有用。针对学生群体中的这种现象,我校老师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信仰去修复公共生活的文明素质。我们用梁启超先生对儒家思想的分析去教给学生,人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第一要自身人格挺立,第二是正确对待周围的别人。通过学习,学生明白自己应该理性对待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现象,注重甄别,选择其中积极的因素进行转换,成为自身挺立人格形成的有益元素。如其中“与人和善,克己复礼”的思想对学生修身帮助很大,其中的一些思想对学生的道德观形成帮助也很大。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总结 篇4

通过学习有效地提升了自己,对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有了全面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的根据不同年龄的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当好他们的心理咨询师,让每个学生成为心理健康的好学生。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首先老师应该是心理非常健康的,如果老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对待有问题的孩子,不能很好的处理一些心理问题。所以老师必需有一种平常心,要成为孩子心中最重要的人。

在学习中结识到很多有经验的老师,他们的工作经验,成功的挽救失败学生的方法让我受到了很大启发,有些老师发的帖子讲得太透彻太到位了,特别是关于班主任工作方面的内容。我也当过20来年班主任,自认为还不错。但是在这次学习中,我感觉还是不够好。主要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得太少,对待有问题的孩子不够有耐心,心里想只要班上成绩好不出大问题就行。其实,班级管理只是手段,不只为管理而管理,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各个方面的良好发展服务。班主任开展心理教育,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发展,实现德育和心育的双赢,达成教书育人工作的短期和长远效果的平衡。其实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闪光的一面,我们老师就是要想方设法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展的空间,少一点抱怨多一分宽容,少一点索取多一点奉献,用欣赏的眼光去对待学生。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的办法,让其发挥正能量,让学生尽力做最好的自己 。找到适应自己生存的空间,充分展现自我价值,特别是我们职高学生在成绩上已经落后,可以说是暂时的学习失败者,老师就更要当好引导者,给他们指明今后的发展方向,让他们认清目标,正确找到自己的坐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篇5

一、目的: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21世纪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针对当前我国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弱点,进一步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二、要求:

1、各班主任在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选材要尽量使心理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用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帮助解释,将身边的现象用心理学观点去分析,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接受心理知识,并在方法上努力做到既实用又便于操作。讲话形式可采用演讲式、说话式、报告式、讨论式等。

3、学习内容要及时记载,学校将每双周二晨会时间定为心理健康教育时间,并在班主任工作手册上作详细记载。

三、内容:

一年级:

第一单元:我上学啦

(1)阿姨再见(2)我不哭(3)老师像妈妈

(4)学校像花园(5)我们爱学校

第二单元:我爱学习

(6)让我告诉你(7)我进步啦(8)我戴上了红领巾

(9)学习真快乐

第三单元:这就是我

(10)我给自己画个像(11)我是“白天鹅”还是“丑小鸭 ”

(12)我爱我

第四单元:妈妈,我能行

(13)让我自己走(14)一人睡觉我不怕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计划表 篇6

序号

时间

学习内容

学习方式

落实部门

2月

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学习省“两会”精神;

《党章》:第一、二章;

总书记系列论述教你“如何做一名合格中共党员”;

刘云山、赵乐际同志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的讲话精神;

毛万春同志在全省组织部长会议上的讲话精神;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

集中学习

各镇(办)、各部门(单位)组织领导班子集中学习,指导基层各支部参考学习。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革命前辈和先进典型事迹。

自学

3月

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党章》第三、四章;

中共中央关于在全体党员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

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

集中学习

3月

《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新起点上的新蓝图;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学习有关警示教育资料。

自学

各镇(办)、各部门(单位)组织领导班子集中学习,指导基层各支部参考学习。

每周四上午9:00示范区党校视频播课。

自主选学

4月

《党章》第五、六章;

省委关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案;

中共中央组织关于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加强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建设的通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章: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集中学习

《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学习革命前辈和先进典型事迹。

自学

专题讨论

讨论交流

每周四上午9:00示范区党校视频播课。

自主选学

5月

《党章》第七、八章;

中央和省委领导同志关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

《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

集中学习

各镇(办)、各部门(单位)组织领导班子集中学习,指导基层各支部参考学习。

《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奏响全面发展“协奏曲”;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章:建设法治中国;

学习有关警示教育资料。

自学

每周四上午9:00示范区党校视频播课。

自主选学

6月

《党章》第九、十、十一章;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培育和弘扬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领导干部讲党课》赵正永:让“从严治党”落地生根。

集中学习

《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建设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七章: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改革发展;

学习革命前辈和先进典型事迹。

自学

集中开展讲党课活动

讲党课

每周四上午9:00示范区党校视频播课。

自主选学

7月

学习建党95周年中省有关领导讲话精神;

习近平谈党员干部学习: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集中学习

各镇(办)、各部门(单位)组织领导班子集中学习,指导基层各支部参考学习。

《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合作共赢谱新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十六章: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

学习有关警示教育资料。

自学

专题讨论

讨论交流

8月

《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十三章:做好周边外交工作。

集中学习

《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创新党内法规制度,把各项纪律和规矩立起来;

《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让全体人民都过上好日子;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九章: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自学

9月

中央和省委关于“两学一做”有关文件精神;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

集中学习

各镇(办)、各部门(单位)组织领导班子集中学习,指导基层各支部参考学习。

《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锻造坚强的领导核心;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十八章:提高党的领导水平;

《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自学

每周四上午9:00示范区党校视频播课。

自主选学

10月

中央和省委关于“两学一做”有关领导讲话精神;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掌握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

《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增强组织纪律性。

集中学习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十四章: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自学

每周四上午9:00示范区党校视频播课。

自主选学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计划 篇7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下面我谈谈在教学中的体会和感受。

1.情景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解决的问题一般比较简单, 提出问题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 如何选择最能引起学生思考的方式是每个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富有挑战性与趣味性的情境更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多角度地看待问题, 在不断尝试与探索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逐渐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例如, 在“0的认识”中关于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时, 从“小猴吃桃”这一故事情境创设问题:小猴来到果园, 它看到树上有几个桃子呀? 可以用几表示? 小猴看了很馋, 吃掉了1个, 这时有几个桃子? 用几表示? 小猴吃了还想吃, 又吃了2个, 现在树上还有几个桃子? 小猴索性把最后1个桃子也吃了, 现在应该用几表示树上的桃子数量呢? 从而引出, 没有了用0表示。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 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 而且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2.趣味游戏,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对有声、有色且富于变化的事物产生兴趣, 集中注意力。因此, 在课堂上适当地有意识地增添一些趣味性的游戏, 创设丰富的游戏情境, 使学生觉得好玩, 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好奇心。选择的游戏要符合教学内容。如:教学《掷一掷》时, 我首先告诉同学们, 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摸球的游戏。老师手上拿的纸盒里装着标有数学1、2、3、4、5、6的乒乓球各一个, 请同学们闭着眼睛随手摸一个球, 可以摸到几号球呢? 师:想一想, 我们能事先确定摸到几号球吗? 生1:不能, 1号到6号都有可能被摸到。生2:6个球被摸到机会是一样的。师: 如果想摸到的球肯定是6号, 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办? 生1:多放几个6号球。生2:不行, 要全部放6号球。师:为什么?生:因为每个球都有可能被摸到, 只要有一个球不是6号, 就有可能摸到这个球, 如果全部是6号, 随便你怎样摸, 摸出的球肯定是6号。创设以游戏情境为主线, 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和理解“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认识“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应用价值, 初步掌握“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玩中学习。不是为玩而玩, 而是让学生在玩中生疑, 让学生在玩中质疑, 让学生在玩中释疑, 获取知识, 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由此可见, 教学中引入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数学发展规律的教育游戏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禁锢, 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才能为小学数学教育带来一片温暖的阳光。

3.老师以积极的态度感染学生

老师的教学态度是很重要的, 积极热情的老师会把这种热情传染给学生, 让学生也怀抱着热情学习数学; 相反的, 缺少热情的老师在讲课的时候, 会讲得枯燥无味, 有哪个学生会对这样的课产生兴趣呢? 因此, 小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满热情, 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 幽默的语言会让课堂变得妙趣横生, 就像催化剂, 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多采用贴近生活的教学实例, 把数学教学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所在, 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需要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积累和钻研。比如在立体几何章节开课前应该提前告诉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 通过幻灯片展示、模型展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挑出一些容易的有趣的题目让学生解答, 让他们在解题过程中初步形成对几何题型的解答思路, 获得解题成功的成就感, 建立自信, 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更强的主动性。

总之, 在课堂教学中, 根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 合理恰当地创设服从于教学内容, 服务于教学目标, 服务于教学重点的情境和趣味游戏,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让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到对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探究中, 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课改精神。我们要努力提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体验, 唤起情感, 激活思维, 更好地学习、研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在活动中学习, 在问题中学习。

参考文献

[1]常碧军.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3)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计划 篇8

关键词:健康教育;社区;计划免疫;医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R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9-0025-01

计划免疫工作是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有关疫苗,按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人群接种,使人体获得对这些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控制、消灭传染源的目的。作为一种控制以致最终消灭某些传染病“终结”措施,方便、有效、经济。预防接种能够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相应的传染病。但能否能否真正做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公众对此的理解、认同和接受。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位,是有组织的社会实体,众多疾病和社会卫生问题通过社区卫生状况反映出来。社区计划免疫部门的预防接种工作离不开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

1 目前社区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工作基本状况

1.1 健康教育主体

目前社区计划免疫健康教育主要依赖于社区医生,特别是社区计划免疫门诊医生,其次是居委会、老乡和朋友。但从实际调查来看,社区居民更喜欢的,也是得到健康教育最多的是居委会,其次才是医生或专业人员。社区居民对社区医生有一定的疏离感,他们往往将社区医生仅仅定位于“治病者”,而不是“传道者”。从我国医疗体系来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整个体系的兜底,其重心工作之一就应是对居民的健康教育,做居民的家庭医生,“治未病”。计划免疫是“治未病”的重要一环,社区医生应成为计划免疫健康教育的主导者、骨干和核心力量。

1.2 健康教育形式

目前社区健康教育(包括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形式主要有:门诊时健康教育、在社区内发放相关宣传单或小册子、社区机构内外粘贴宣传画、面向社区居民举行讲座、社区居民电话咨询等。另外,部分社区开始通过网络新媒体进行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形式应有针对性,考虑到社区新市民的状况,社区健康教育需要更多地送教育上门。

1.3 健康教育内容

目前社区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内容主要有:计划免疫相关概念、重要性及计划免疫程序 (预约接种时间)、各种疫苗所预防的传染病、各疫苗接种前后注意事项、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及处理措施、一类、二类疫苗的作用及二类疫苗的价格,以及接种后护理和接种后不适反应及对策等。针对社区居民的不同状况,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样也应有针对性。

1.4 健康教育对象

目前社区计划免疫健康教育面向社区全体居民,包括新市民和外来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对象也应有重点,其重点对象主要是社区儿童家长(多为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和流动人口。

2 社区计划免疫健康教育的效果

社区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其效果还是明显的。

2.1 大大提高了社区居民计划免疫知识和认知水平。社区居民已普遍了解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孩子家长基本都能自觉按照预约时间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时给孩子接种。且通过加强预防接种相关政策的宣传,让家长了解一类疫苗免费接种的政策和二类疫苗接种的必要性,避免无业或低收入家长担心大部分疫苗收费而不予接种。部分成年人也重视自身健康,主动接种了甲肝等疫苗。

2.2 有效减轻社区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错误认识和紧张心理。通过教育,让社区居民了解一般疫苗,使他们掌握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和接种后不良反应的一般处理,这对计划免疫工作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另外计划免疫健康教育还避免了可能的预防接种带来的医患纠纷,培养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的职业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凝聚力,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存在感,拉近了其和社区居民的关系。

3 存在的问题

3.1 关于健康教育主体存在的问题。目前,社区参与计划免疫健康教育的机构有医院、街道和社区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民间机构等,缺乏有效的整合,部分工作在重复做,部分工作则没有覆盖到,存在“死角”,特别在社区老年居民和流动人口这一块,健康教育工作欠缺。

3.2 关于健康教育形式和途径存在的问题。目前的健康教育对其教育对象没有细分,所以其形式与途径也基本都是统一的,虽然能够做到低成本、大致覆盖,但也造成效果不佳。比如,针对网络形式的教育对流动人口基本无效,因为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无条件经常性上网。

3.3 健康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同样也是因为没有对教育对象细分。健康教育内容也存在千篇一律的状况,缺乏足够的针对性,这实际上影响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3.4 健康教育对象存在的问题。仍有部分居民,特别是流动儿童家长对预防疾病缺乏卫生知识,对各种疫苗的接种意义认识不足,不能给予积极的配合甚至抗拒此项工作的开展。

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区角度来看,大致有两个原因:其一,管理断层,社区无专职编制人员。街道、社区没有与市、区卫生部门相对应的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无专业人员负责社区健康教育,街道、社区一般由兼职人员代负责健康教育任务,这显然不够;其二,工作经费欠缺,由于街道办事处无卫生机构,健康教育就无法纳入经费预算。没有经费,健康教育工作就很难落实。

4 对策

4.1 持续重视社区健康教育,在街道设立相应机构,配备专职人员,社区编制兼职人员,明确职责和任务。在其职责中应明确规定计划免疫宣传教育在其中的份量。从现实情况来看,额外编制人员比较困难,建议首先组织对社区目前的健康教育兼职人员进行培训,逐渐减少其出健康教育之外的工作量,慢慢建立起一直专职的社区健康教育队伍。街道和社区可以成立相应的志愿者队伍成为社区健康教育的外围力量。卫生主管部门宜在更高层次上整合各种力量来参与社区健康免疫宣传。

4.2 加大社区健康教育经费支持力度。建议将街道、社区健康教育经费纳入市、区财政预算计划,建立常态化的拨款机制;街道、社区也应该建立常态化的经费支持方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健康教育过程中,也可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吸纳社会资金。

4.3 在具体措施上,积极对防保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素质;实行计划免疫网络化管理,减轻基层防保人员工作量,提高了计划免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抓住门诊时段、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世界无烟日、爱牙日等关键节点时机,开展卫生宣教,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日。以流动儿童管理为重点、促进计划免疫工作开展,提高外来儿童的建卡率,防止漏种,及时补种。

5 结束语

健康教育是促进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手段,使每位儿童都能按时、全程接种各种疫苗,是保障儿童权利,有效控制传染病流行的重要环节。计划免疫工作是控制并最终消灭传染病,目标是防病、灭病,核心是免疫,重点是落实,关键是管理。计划免疫人员要有较好的健康教育技巧和沟通能力,以适应社区计划免疫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陆红珍.提高社区儿童保健工作促进儿童身体健康.[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1(9):8

[2] 李小帆, 赵悦友, 陈慧林等. 关于社区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 J] . 护理研究, 2004, 18( 4) : 403- 404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篇9

2、对于会游泳但是水性不太好的人。溺水多半是因为逞能,觉得自己已经会游泳了,就在水里显示自己的能力,在水中游一段时间不注意休息,又游得较远进入深水区,因体力不支游不回来而溺水。

3、对于会游泳且水性好的人。溺水有的是因为在水中由于腿部突然抽筋,一时紧张慌乱而导致溺死。有的是因为在水中嬉戏、取乐,忘乎所以,进行一些危险的动作,发生意外而导致溺水。

教育学 心理学 教育材料学习 篇10

迁移与教学?1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2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编排3再进行教学时,具体分析所要教授的内容适合何种迁移4再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5有意思地教会学生学习如何学习,帮助他们掌握学习中有效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6通过反馈和归因控制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关于学习和学校的积极态度./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3要发扬教育民主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上好课的基本要求:目的明确,内容准确,结构合理,方法适当,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自如./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直接经验的作用,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还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重视书本知识忽视学生亲身参与独自探索获取知识,二是只强调探索发现积累知识忽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的系统讲授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其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既不能只重视教学的作用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相统一的规律即教学的教育性,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与不足:优,1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缺,1教师为了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必须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控制,这势必影响到学生独立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2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3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4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和小鸡等待的学习态度。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发展学生只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感和能力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学评价的功能与意义:功能,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意义,促进教育目的的时间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领域,有效地调动教学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助于改进教学管理。/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是一个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德育的主要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知行统一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疏导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德育的基本内容: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科学世界观与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德育的性形势: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德育基地、创办业余党校。/确定德育目标的依据: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心理特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德育的任务:1培养青少年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就要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和违纪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和品德能力。/简述班主任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班主任肩负着全体管理班级的职责,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决定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基本水平,从而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班主任的素质极为关键。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建立良好的班集体: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学习材料的性质,实际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识记的方法,时间因素,情绪和动机。/遗忘的原因:消退说,干扰说,压抑(动机)说,提取失败说。/有效组织复习识记的方法: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放上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尝试回忆和反复识记相结合。/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块化学习车罗,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试述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方法: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用的锻炼措施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教师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情绪调节和控制能力:1首先帮助学生形成正当的合理的需要2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3督促学生锻炼身体培养学生的幽默感4培养学生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2即使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理的目标3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4训练归因5表达明确的期望,提高及时的反馈6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4学习的定势和态度5认知结构的特点6学习策略的水平。/促进学习策略的教学:1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3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4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5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6改进对学生的评价。/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2注意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迁移与教学?1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2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编排3再进行教学时,具体分析所要教授的内容适合何种迁移4再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5有意思地教会学生学习如何学习,帮助他们掌握学习中有效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6通过反馈和归因控制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关于学习和学校的积极态度./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3要发扬教育民主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上好课的基本要求:目的明确,内容准确,结构合理,方法适当,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自如./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直接经验的作用,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还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重视书本知识忽视学生亲身参与独自探索获取知识,二是只强调探索发现积累知识忽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的系统讲授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其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既不能只重视教学的作用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相统一的规律即教学的教育性,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与不足:优,1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缺,1教师为了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必须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控制,这势必影响到学生独立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2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3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4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和小鸡等待的学习态度。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发展学生只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感和能力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学评价的功能与意义:功能,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意义,促进教育目的的时间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领域,有效地调动教学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助于改进教学管理。/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是一个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德育的主要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知行统一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疏导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德育的基本内容: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科学世界观与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德育的性形势: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德育基地、创办业余党校。/确定德育目标的依据: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心理特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德育的任务:1培养青少年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就要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和违纪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和品德能力。/简述班主任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班主任肩负着全体管理班级的职责,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决定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基本水平,从而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班主任的素质极为关键。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建立良好的班集体: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学习材料的性质,实际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识记的方法,时间因素,情绪和动机。/遗忘的原因:消退说,干扰说,压抑(动机)说,提取失败说。/有效组织复习识记的方法: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放上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尝试回忆和反复识记相结合。/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块化学习车罗,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试述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方法: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用的锻炼措施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教师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情绪调节和控制能力:1首先帮助学生形成正当的合理的需要2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3督促学生锻炼身体培养学生的幽默感4培养学生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2即使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理的目标3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4训练归因5表达明确的期望,提高及时的反馈6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4学习的定势和态度5认知结构的特点6学习策略的水平。/促进学习策略的教学:1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3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4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5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6改进对学生的评价。/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2注意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词汇习得的认知心理机制 篇11

关键词:词汇习得 一词多义 隐喻 认知心理机制

一、基于隐喻对“一词多义”做出认知解释的可行性

词汇是一切语言技能的基础。进行第二语言的听、说、读、写、译活动时,学习者都需要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才有可能使这些活动继续下去(范琳、刘振前、李旭奎,2008)。词义习得作为词汇习得的主要内容,也是语言习得的重要内容。束定芳(2000)指出,隐喻对语言习得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其相关理论可用于解释语言意义的变化发展过程,解释词汇意义之间的相互联系。通常情况下,人们有一种由此及彼、由简到繁的倾向,在认识上总是从具体到抽象,利用已知事物探索未知世界。因此在語言方面,形成了跨概念的认知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正是建立在隐喻思维的基础上。

二、隐喻与一词多义的关系

(一)隐喻的界定

英语中“metaphor”一词可理解为把事物从一处转向另一处的媒介,即用一类事物来表征另一类事物。Lakoff和Johnson (1980) 认为,隐喻是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的系统映射。隐喻是人们认识世界和理解语言的认知工具。当人们使用隐喻时,需将两种通常看似无关的事物相提并论,利用对两种事物感知的共同点和关联点来解释、评价、表达对客观现实的认知理解。语言学习的过程亦然,尤其是学习新知识时,需要通过隐喻在已知和未知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对两种事物的感知来实现对未知的认识。

(二)“一词多义”的含义

词义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意识中抽象概括的反映。客观事物是无限的,语言的词汇量却很有限,人的记忆容量亦是如此。这就出现了一定数量的词汇难以表述无限数量的事物的现象,更不用谈顾及人类记忆容量的问题了。人类分身乏术,但词汇可以。由此,一个词语有时就会被拉去充当双重角色,久而久之,两种意思都为人们所接受,一个词语甚至可以衍生出多种不同却又相关的含义,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认知语言学认为,多义现象的形成是人类通过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向其它意义延伸的过程。一个多义词先有一个核心义,并由此辐射、扩展、引申出其它的意义。

(三)隐喻与一词多义的内在关系

Sweetser(1990)指出,隐喻是多义词的重要语义理据之一,人们往往借用现成的词语来表达新的概念,这种借用就形成了大量的隐喻性词汇。Lakoff和Johnson(1980) 认为,隐喻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将熟悉、具体的始源域(source domain) 结构、特征转移到不熟悉、抽象的目标域(target domain)。例如,“head”的基本义是“头,头部”,但通过隐喻可衍生出以下几种引申义:第一,头是人身体的重要部位,并且每人只有一个。为了方便起见,清点人数时可以只数人头数。因此,人们逐渐把“头”做为人或动物的数量计算单位。第二,由于人们依靠头进行思考,把这一特征映射到抽象域“思维”中,用一个物理的实体替代一个抽象的心理实体,“头”则被赋予了“头脑,智力”的意思,如英语中“use your head(动动脑筋)”的说法。第三,根据头在人体部位中位于最顶端这一常识,“头”便和“顶端、末端”相联系。因此,英语中会有“head of the plant”,“head of the rope”的说法。

可见,隐喻与一词多义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没有隐喻和一词多义,人们很难想出替代的方式实现用少量的词汇描述世间万物,自然也难以通过语言展现多彩的情感和抽象的概念。根据关联词场 (associative field),每个词都被一种像网络一样的联想词群所包围,这种联想词群把这个词与其他词联系起来(范琳、王庆华,2002)。一词多义是语言自身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类的认知结果。当人们在运用已知词汇对新事物、新观念命名时,遵守语言经济原则,通过隐喻可使词义得以扩展。因此,隐喻在词汇习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促进词汇的理解、记忆和创新。

三、词汇习得的认知心理机制

词汇习得不仅是习得词形和读音,最重要的是习得词义,唯有如此才能灵活运用词汇,进而习得词汇。我们运用隐喻分析词汇习得过程,揭示词汇习得的认知基础、认知途径,进而弄清词汇习得的认知心理机制。

(一)词汇习得的认知基础

词义的获得是一种基于体验的心理现象,源于人与客观世界互动的认知。Lakoff的经验语义观也认为,人类是依靠身体经验来判断上下、前后、里外以形成直接的理解,并在这种主观体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比如,“cock”这个词除表示“公鸡”,还可表示“水龙头”。二者似乎并不相关,但人们基于经验,将水龙头的旋钮、弯嘴与公鸡的鸡冠、鸡嘴的形状联系起来,利用二者的相似性,使“cock”有了“水龙头”这层词义。可见,词义最初多表示具体事物和直观行为,是身体直接经验的结果。当人们积累了一定的具体概念,并随着切身经历的增多,就会通过熟悉的具体事物来理解陌生的抽象事物。

人们通过心理上的体验感知,将新事物与过去的经历相联系,将要习得的语言形式与现有的某种知识相联系,从而建立起二者的相似性,借助已知去类比、认识未知。因此,词汇习得的认知基础来源于人们生活的主观感受和体验,而事物间的相似性则为其提供了客观基础。

(二)词汇习得的认知途径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计划 篇12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状况依旧不容乐观。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表明,学生肥胖人数在过去的几年内依旧呈递增趋势,全国近半的城市小学生是胖娃娃,小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2006年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启动“阳光体育”1运动,自推广实施以来,不断的对此运动做出调整,做到与时俱进、与人同步,学校体育教学成果取得优异成绩。但是在推广过程中,是否全部按照运动宗旨来进行呢?答案显然不尽如人意,在此推广过程中,由于各地区、学校对政策解读的程度不同,衍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有些理念过分侧重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游戏化”,对阳光体育解读不够深入,认为此阶段就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过度的把体育教材和内容进行简单化、游戏化,把运动技能淡化到“无”的程度,完全与我国体育教育的宗旨相背离。导致现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一些最简单的运动技能的掌握都不到位,健康素质方面的提升不高。对于这些问题,首要是学会运动的最基本技能以及掌握一些运动保健知识,由此看到进行小学体育教育时不应夸大人本主义,盲目的追求人性至上。运动技能的不断简化,促使学生学不到应有的运动技能精髓。运动技能的习得在小学阶段是萌芽、是基础,应该科学合理的探究出适合的难易、难以、能会程度,并且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1、影响小学阶段运动技能习得程度不够的因素

1.1、学校对政策的解读不够深入,认为游戏化教学适合现阶段的年龄特点且易实施

地方、学校对上行下达传达的指示理解片面或者错误,都有可能导致后续工作的极大偏差,认为阳光体育是为了把学生从课业的繁重负担中拉出来,可以让学生身心愉悦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主动锻炼,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这个大环境下来看,这个观点是非常正确的,如果单单的截取这一段作为努力的方向,会造成教育观念的片面化,影响到领导的正确决策,以至于从上到下过于追求学生的兴趣第一、课程内容吸引力等方面,从而完全忽视了体育运动强健体魄的条件是需要一定的运动技能为基础的。学生虽是课堂的主体,但施教者是否应该给予学生科学以及合理的体育教育内容和方法,使其更好的发展?

1.2、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师整体配备不够,教师资质过于年轻

由于小学教育中体育的独特性,出现一个学校仅有一个体育教师或者更甚者一个也无,是由其他专业的教师代替,此情况在我国小学教育阶段比比皆是,大部分都不足两个,且多数为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丰富,以及学生此时的性格特殊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加深入的进行体育教育的探索深化,如何科学的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加之对运动技能的淡化、愈加不重视,导致“向师性”较强的小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也仅是“聊胜于无”的阶段,更不要再谈身体教育和保健休闲等方面的内容了。教师队伍不健全,人员配备不到位,教龄的年轻态,都是对当下小学体育教育的极大挑战。意味着对于体育教育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现象,需要重新培养新一批体育教育者,短时间内的结果必不会太明显,这就需要坚守在岗位上体教者更加的努力,达到在职在岗的要求。

2、小学阶段运动技能习得的重要性

2.1、小学阶段是体育运动技能形成和运动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小学生无论是年龄、思想、性格都是处于可塑性较强的阶段,此时科学、合理、有计划地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会为今后的体育运动衔接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与我国的“7号文件”宗旨相一致。在此阶段,教师应该从身体教育、保健、休闲、竞技、生活五方面进行统筹,设计教学课程,而非单一的某项,应以游戏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运动技能的学习贯穿课堂,穿插保健知识拓宽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知识面,指导学生如何用体育运动进行休闲娱乐、锻炼身体、丰富生活,让学生了解竞技体育项目,可以欣赏竞技体育。这些技能与知识的学习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体系,为今后的继续学习和锻炼提供条件,而这些的前提是,运动技能的积累。

2.2、现阶段的体质下降和没有掌握过硬的运动技术并存

在经过长期的探索,现在学生的体质问题仍是一大难题,体育教育前期,一度把竞技体育与体育教育放在一起,学生一度忍受不了枯燥乏味的训练,甚至讨厌体育,因为传统体育教学的评价标准就是达标和成绩。现在的体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虽然是较为有效的措施,可不得不否认的是,自淡化运动技能以来,教育者过多的把目光放在解放人性上,运动技术被无视甚至被踢出,剩下一些也被改造。

所谓淡化简化的运动技能,反而让人不知所措,不知怎样对待,因为渐渐显现出来的一些弊端,让人不得不深思。“2005年毛振明和赖天德处理体育学习学会与会学关系时批判:‘淡化运动技能教学、淡化竞技性运动技能、淡化运动技术’的口号。”现在的学生不仅体质没有较好的改善,就连一些简单运动技能也不能规范的展示出来,更何况实际运用。看似一个不起眼的小现象,却非一日形成。据资料显示,大部分小学生不能规范完成本应在这个阶段应该熟练掌握的技术动作,也无法解释其简单的动作原理和专业术语。这些动作技能弱化的现象,与身体运动、体质健康形成另一个恶性循环。对于运动技术习得的重要性,不得不愈加重视。

认真来讲,我国的体育教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不是单方面的改革就可解决的,而是应该多方多面着手,不仅一味的追求改革创新和废弃传统,而是应该不断地反思、实践、验证,什么才是最适合的,并没有对与错,而是是否最适合。这需要一线教师不断反馈现实中所遇到种种问题,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做出最合适的指导与教育。研究的学者虽说可以从各方数据分析出一些现状,但毕竟不是全部的现状与事实。

2.3、运动技能的习得为学生今后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形成良好、科学的运动习惯,并对一些竞技、休闲运动做了相关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较为清晰的体育运动技能框架和科学的运动观,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运动知识。“运动技能形成的价值有新的运动技能形成的表层价值和内隐的认识能力提高和情感体验的获得的深层价值。”可以示范几种运动方式并掌握其运动的概念和原理,有助于健康体能的维持和形成较为积极的生活方式,可以表现出对各方面负责的个人和社会行为,与人彼此尊重。此目标也是体育教育要达到的,符合学校体育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同时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建议或意见

3.1、地方、学校应该全面的把握政策的宗旨

地方政府在解读教育政策时应该把握全局性,始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教育态度,理性的思考当前的问题,不能片面与盲目的做出教育决策,以免为学校与学生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学校应该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调研,不同时期,学习时间长短等都会对学生造成不同的影响,领导与体育教育者都应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时刻留意到学生的状态与改变,以便及时反馈、总结,调整现下的策略与方法。做到以政策为引导,做适合自己的体育教育。

3.2、教育者应科学的把体育游戏与运动技能相融合,完善体育评价系统

作为教育者要关注到学生的各个方面,编写课程计划时,应以运动技能的学习为基础,再糅合一些小学阶段易于接受的授课形式,体育游戏要根据阶段的不同进行对应调整,它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而非主要载体。并且教育者应对“受过身体教育”做出多维度的评价,例如动作原理、保健、休闲、生活等方面而非单一的技能达标。这并不是说运动技能还是不重要,习得运动技能并不是单单的学会了动作就算的,学会了再变成自己的才叫习得,那么运动保健是必不可少的,在生活中能够灵活运动习得的运动技能也是很重要的习得体现。在教师做最后的评价时,应该多维度的分析评价。

3.3、端正学生对体育的态度,加深对体育运动的认识

教育者在对小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时,不仅仅是身体运动的教学,还应做些延伸教育,使其对体育运动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全方位的了解体育的意义,不只是简单的运动技能习得,在此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提高欣赏体育运动的水平。让学生看到正在发生的体育运动时,可以做出相应反应,并能够看懂一些专业动作和技能战术,懂得分析现况,能够欣赏相应水平的竞技运动,让学生学以致用,作为人生的一大储备知识,还要知道一些运动伤害事故等的处理方法,使运动更加科学与安全。而不是谈到体育运动只剩下“受伤”。当然,不受伤的前提,并非是“玩乐”与“放羊”的随心所欲,而应在做好安全措施,教给学生处理突发状况的方法,进而进行的体育教育,传达运动精神,加深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4、结语

随着体育教育的不断探索改革,应该理性思考我国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之路,对于学生及时掌握运动技能和技巧帮助极大,也是辅助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手段。使学生真正懂得体魄强健的内涵与重要性,从小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所掌握的运动技能。在小学体育教育阶段,无论政府、学校、教师,都应拿出对学生绝对负责的态度去探索科学的体育教育途径与方法。不应片面的解读上级政策,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为学生打造出最合适的体育特色课程。在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况下,引进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形式,而非一味的淡化运动技能,过度的使体育技能游戏化是对学生的不负责表现。以前人为鉴,把运动技能做适当的创新,引进科学的体育教育理念,制定完善的评教、评价制度,把运动技能以新颖的方式和视角传授下去。

摘要:《小学体育课程标准》(2011版)颁布实施以来,在传统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价值取向冲击下,体育教师对于课程标准标的认识和理解的深度不够,没有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从而导致学校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淡化了对运动技能的传授,忽视掌握运动技能的重要性,甚至到了抛弃的程度。运动技能重要的是对于技术动作的掌握,现阶段在小学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的兴趣,体育教学逐渐偏向于游戏的形式,运动技能传授被淡化,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的程度也与日下滑。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教学游戏化,运动技能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赖天德.论体育学习中的"学会"与"会学"的关系[J].中国学校体育,2005(5).

[2]贾齐.论体育课程中运动技能形成的深层价值及指导意义[J].体育与科学,2008,29(1).

[3]万茹,毛振明.我国体育学力观评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0(11).

[4]周登嵩.综论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与研究的热点[J].运动,2009,24(6).

[5]季浏,胡增荦.学科教育展望丛书-体育教育展望[M].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6]吴键.关于体育新课程目标争论的原因分析与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07(2).

[7]毛振明,赖天德,主编.解读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3.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篇13

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内涵,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已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进素质教育,贯彻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根据太仓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

二、具体工作:

(一)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1.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形成在校长领导下,由德育处牵头,以年级长、班主任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在全校广泛宣传,努力营造心育氛围。

2.继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室的管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具规范性、科学性,认真迎接 “苏州市中小学合格心理咨询室”的复检。

1.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档案,做好资料收集工作、个案研究的搜集整理工作和个案跟踪研究工作。

2.进一步完善心理室的管理,使管理更规范,科学。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在开展心理教育常规工作外,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宣传工作,通过黑板报、橱窗等出一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推荐相关书籍给教师,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让他们学习一些调节心理的技巧,增强应对问题的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开展课外活动和体育活动。我校每天坚持课外活动,充分利用每天的课外活动和体育活动课,根据实际的情况各年级各班级进行轮流活动,让学生积极参加不同的体育课外活动,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放飞心情,缓解学习压力。

4.组织主题班会课。各班级充分利用班会活动课,班主任老师根据学期计划及学生的特点,积极有效的开展活动,进行团体辅导,在活动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5.以养成教育为基础,培养良好行为规范,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继续开展“校园之星”、“雏鹰争章好少年”、“班级文明之星”、“校园礼仪之星”等一系列活动。

6.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发展需要,在不同年级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7.交通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活动。通过邀请校外辅导员举行讲座,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促使学生养成遵守交通秩序的良好行为习惯。

8.对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并提出建议,以帮助问题学生真正从心里阴影中走出来。

(四)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营造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区、家庭环境。

三、具体工作安排:

1.心理咨询室新学期宣传。

2.学生个人心理资料的收集.3.心理讲座。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篇14

贯彻国家22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卫疾控发〔20xx〕号)精神,以《xx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发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国家示范区的作用,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服务平台和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建设,积极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合格学校,提升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水平”为宗旨,继续落实《xx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国家示范区推进工作方案》(教基〔20xx〕号)、《xx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专业建设与规范管理的通知》(xx教基〔20xx〕5号)、《市教育局关于切实做好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和示范学校建设工作的通知》(xx教基〔20xx〕34号)、《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学开展“提升学生积极适应能力”主题教育的通知》(xx教基〔20xx〕1号),遵循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理念,高质量履行“研究、指导、服务、管理”的工作职能,促进xx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获得长足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以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与服务平台为依托,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进而提升专业服务效能;

(二)加强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与xx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合格学校建设;

(三)加强xx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研组建设,积极发挥中心教研组成员的示范引领职能。

(四)坚持开拓创新,积极开展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评价、区域教研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三、工作重点

(一)决策服务

1、协助市局继续开展提升中学生积极适应能力、安全教育宣传主题活动。

2、协助市局完成新一轮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授牌工作及第三批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推选工作。

3、编印《xx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动态》第41、42、43、44期。

(二)课题研究

已申报十三五课题与项目研究及十三五课题滚动申报

(三)专业指导

1、坚持每周五下校指导

2、坚持每月全市研讨活动组织

(四)重大活动

1、xx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与服务新平台试运行

2、组织开展20xx年xx市中小学新生适应状况监测活动

3、组织xx市第八届中小学心理健康优质课评比(小学组)

4、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研修活动

5、xx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研组成员换届调整

6、举行xx市中学第二届校园心理剧大赛

7、依托管理与服务平台,开展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服务活动

8、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9、制作《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与xx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风采集》

10、协助省教科院组织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讨会

四、月度安排

20xx年1月

1、修订完善20xx年xx市中小学新生适应状况监测报告

2、平台升级改造

3、制定xx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研组成员换届调整方案

4、下校指导

5、课题研究活动、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20xx年2月—3月

1、完善新学期工作计划

2、召开新学期工作布置会

3、平台升级改造

4、编印《xx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动态》第41期

5、制定xx市第八届中小学心理健康优质课评比(小学组)方案并下发

6、完成新一届xx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研组成员调整

7、下校指导

8、全市教研活动组织与实施

9、课题研究活动、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20xx年4月

1、第八届小学心理健康优质课评比筹备

2、新平台试运行

3、召开新一届市中心教研组全体成员会议

4、全市教研活动组织与实施

5、下校指导

6、课题研究活动、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20xx年5月

1、举行第八届小学心理健康优质课评比

2、协助市局继续开展安全教育宣传主题活动

3、协助市局完成第三批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推选工作

4、新平台试运行

5、课题研究活动、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20xx年6月

1、协助省教科院组织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讨会

2、新平台试运行

3、编印《xx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动态》第42期

4、下校指导

5、筹备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服务活动

6、课题研究活动、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20xx年7月

1、新平台试运行

2、筹备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服务活动

3、课题研究活动、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20xx年8月

1、新平台试运行

2、筹备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服务活动

3、筹备xx市20xx年中小学心理健康状况监测工作

4、制定新学期工作补充意见

5、召开新学期工作布置会

6、课题研究活动、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20xx年9月

1、启动xx市20xx年中小学心理健康状况监测工作

2、制定xx市中学第二届校园心理剧大赛方案

2、全市教研活动组织与实施

3、下校指导

4、平台运行维护

5、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服务活动

6、课题研究活动、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实践

20xx年10月

1、开展xx市20xx年中小学心理健康状况监测工作

2、举行xx市中学第二届校园心理剧大赛

3、下校指导

4、编印《xx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动态》第43期

5、平台运行维护

6、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服务活动

7、课题研究活动、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实践

20xx年11月

1、开展xx市20xx年中小学心理健康状况监测工作

2、下校指导

3、平台运行维护

4、全市教研活动组织与实施

5、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服务活动

6、课题研究活动、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实践

20xx年12月

1、完成xx市20xx年中小学心理健康状况监测报告

2、平台运行维护

3、编印《xx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动态》第44期

4、下校指导

5、全市教研活动组织与实施

6、制作《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与xx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风采集》

上一篇:安全生产承若书下一篇: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