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总目标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教学总目标

教育教学总目标 篇1

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发生发展的现象和规律,使学生乐于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帮助他们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形成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发展生命的态度和安全、健康、快乐成长的生命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具有关爱环境、珍惜资源、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关注全球发展的责任意识,并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进而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体悟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完善健康人格,为其生命幸福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分目标

(一)认知与技能

1、生命与自我关系的教育

了解生命的起源和个体生命的孕育以及生命中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现象;认识生命的特性和发展规律;认识两性差异;学会自我情绪的表达与控制;了解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促进身心健康的方法;掌握日常生活中的技能,学会保护自己,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能规划自己的人生价值。

2、生命与他人关系的教育

熟悉开放的国际视野下与他人相处的法则;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体生命的共在性以及他人存在对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相互关心、共同合作、彼此尊重、善于沟通;同情弱小,积极面对人际冲突,树立宽容意识;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

3、生命与社会关系的教育 作为一个社会性存在,个体生命首先要社会化,适应社会的要求。了解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不同种族的个体生活方式;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既要维护个体的正当权益、权利和自由,又要遵守所在群体、社会的制度、规范,陪养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正义感;引导学生思考死亡与人生的问题,正确认识生与死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还要了解世界的伦理,关心人类的生存危机,树立地球村的观念,实现全方位生命的意义。

4、生命与自然关系的教育

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生命个体都有存在的权利,尊重生命的多样性;爱护环境,善待自然,建立生命共同体,实践保护地球的守则;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可持续发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尊重自然、尊重社会、尊重他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责任感与行为方式。

2、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反对宿命论,能够不断地进行生命的自我体验和省思,体悟生命的神圣与可贵,培养乐观主义的生命态度。

3、增强学生欣赏和热爱自己与他人的生命,珍惜生命的存在,期待生命的美好,保护生命,发展生命,提高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4、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自然的意识和环境伦理价值观,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其他生命及自然环境的行为习惯。

5、培养学生开朗合群、善于沟通与合作的社会适应能力,引导他们把对生命的关怀和热爱惠及他人和自然,能勇敢地面对挫折,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6、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社会,不分种族、国家、地域,平等友好相处,善于帮助弱势群体,具有正义感和宽广的人类情怀。

(三)行动与表现

1、通过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堂活动和模拟训练,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发展生命的重要意义,进而养成对自己、他人、社会乃至其他物种负责任的行为方式。

2、通过组织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受到感染和陶冶,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和关爱生命的行动。

3、通过生命教育课程的学习,能够积极向上地生活,恰当、健康地与他人交往,坚强地面对困难和挫折,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教育教学总目标 篇2

一、问题提出

1.从国家课程设置来审视

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总目标, 大学还是教研部门的专业研究人员一致沿用的是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总目标——信息素养。但是, 根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规划, 小学信息技术属于综合实践活动, 是其四大领域之一, 而高中信息技术属于技术课程, 是其两大模块之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位是“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而高中技术课程的定位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所以, 小学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定位应该是不同的。当今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出现的种种问题, 与照搬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信息素养是有很大关系的。也就是说, 信息素养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总目标是有问题的, 我们需要本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从“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出发, 去重新探寻新的目标。

2.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来审视

本人在信息产业有多年的从业经历, 在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后发现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特别突出:

(1) 重操作轻创作。普遍采用“讲解—模仿练习”的教操作的教学方式, 学生缺乏自由创作的空间,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许多教材的表达有如操作说明书, 创意的启发价值有限;教师的教学基本照搬教材, 学生创意表达的空间也相应地受到限制。

(2) 重技术轻文化, 与儿童数字文化生活脱节。从小学儿童的视角, 涉及信息技术的数字文化生活才是目的, 比如QQ交流、动画、音乐、游戏等, 而技术只是工具, 或是其数字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而小学信息技术课却过于强调学习掌握某些软件工具, 对儿童的数字文化生活缺乏关照。突出的表现是, 学生喜欢的内容较少涉及, 不喜欢的又规定去学, 难以起到引领儿童数字文化生活的作用。

这两方面问题在中小学同时存在, 因而造成了大家普遍诟病的一个怪现象:“学生喜欢信息技术但不喜欢信息技术课”。原因在于, 远离儿童数字文化生活的课程内容让学生了无兴趣, 重操作练习和轻自由创作的教学组织形式满足不了学生渴望创造的心灵。这不仅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宗旨不相符,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由此看来, 重新定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势在必行。

二、小学生数字文化素养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近十年的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实践告诉了我们以下的事实。

1.小学生有能力用技术进行创作

要想达到综合实践活动在关照儿童生活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第一件事就是要考察学生是否有能力用技术进行创作。一个机缘巧合的是, 2005年3月我们作为非正式参与实验的拓展学校, 参与了“教育部—IBM基础教育创新教学项目”的实验。我们采用IBM提供的妙趣横生的儿童绘画软件KidPix开展四格动漫、手绘和相片簿等进行教学, 开发了《KidPix儿童数字作品创作课程》, 在当年12月的项目成果总结展示时受到中央电教馆专家的肯定, 受邀在大会上介绍了成果, 演示了学生创作的妙趣横生的动画作品, 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赞赏。这一次的成功无疑为我们后续的进一步实验打下了基础。随后两年, 我们开发的“单幅PPT动画创作”、“PPT动画故事创作”、“Google文档上的PPT协作设计”等单元课程成功实施, 证明了学生的能力, 验证了“儿童是数字文化的创造者”的假设, 从而为我们提出和构建“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奠定了理论基础。

为改变“讲解—模仿练习”的局限, 给学生充分的创造力锻炼的机会, 我们设计了“为创作而教”的教学模式, 即“提出创作主题—范例研习—模仿设计—自由创作—分享交流”的教学模式, 将经典的范例教学和现代的基于设计的学习融合在一个教学流程中, 给予充分的时间, 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创新能力。

2.小学生有自己独有的数字文化 (亚文化)

2007年圣诞节期间, 一位五年级的学生送给笔者一个美轮美奂的礼物——圣诞节的动画PPT。该生从网上下载了不少GIF动画素材, 通过各种动画的交错运用, 通过图形图像的布局组合, 再配上有趣、俏皮的对话, 一个生动的动画故事呈现在大家眼前。随后, 这种动画故事的创作在该班成为“时尚”。还有一次, 两位女生做了一个长长的PPT小游戏, 题目叫《女生的世界》, 开篇其写了一个女生世界的宣言并配音朗诵:“女生的世界, 快乐的世界, 没有烦恼的世界, 属于我们的世界!”这两个作品反映了孩子们对圣诞节的有趣理解和对自己的美好生活世界的渴望。这是2005年以来我们实践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的结果。

如果说这些是个案的话, 看看现在在全国力推的以“创作”为核心的Scratch创意动画设计课程, 在开展了扎实实验的几所学校中, 如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毛爱萍老师的创造性实践和广州沐陂小学陈紫凌老师在城市边缘农村学校的实践, 大部分学生均能超越模仿, 表达自己的创意, 设计自己的作品。在这样的课堂上, 往往可以看到这一现象, 成年人认为的那些画面粗糙的游戏、动画作品, 学生相互之间却玩得不亦乐乎, 有时连教师都嘟嚷:“有什么好玩的, 真是无法理解”。这无法理解的, 就是儿童亚文化。成年人对于孩子来说, 永远是移民, 他们才是数字文化的原住民。只有尊重儿童亚文化, 才能走进儿童心灵, 才能引领他们的数字文化生活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才能贴近他们的生活去开发课程,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3.“文化—技术”一体的课程培养的是新素养

对儿童亚文化的尊重, 笔者在改革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长期实践中创造出了一种新范式——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该课程一个突出特征是“文化—技术”合一的设计, 这个设计的有效实施, 使得教学已经超越了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

在维基百科里有一个词条“New Literacy”, 介绍了诸多的新素养, 包括数字素养、信息素养、ICT素养、21世纪素养、计算机素养等。这些新素养有两个共同的特征, 一是使用数字技术为手段的生产、共享、访问和有意义的内容互动;二是高度协作、分布式和参与性[1]。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恰好均能反映这两大特征, 因而可以说, 笔者的确是在培养学生的新素养。不仅仅如此, 笔者力推的Scratch编程, 是最能体现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课程的差异性内容, 在其中渗透的计算思维, 更能从深层次反映与其他学科课程目标的差异。在欧美发达国家, 已有大量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 在推荐从小让学生学习“写代码” (见code.org网站) , 更有鼓动者提出:“编程是新素养”, 未来的力量属于那些精通人机交互的人[2]。时代在变, 文化在变, “文化—技术”的合一培养出的素养已不同以往, 我们称这个新素养为数字文化素养。

2009年开始, 笔者在学术会议和公开出版物上开始正式采用这个新词, 以体现综合实践活动对儿童数字文化生活的关照, 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目标的追求, 以破解小学信息技术课“重操作轻创作”和“重技术轻文化”的迷局, 试图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创一条新路。

三、数字文化素养的定义

在定义数字文化素养之前, 有必要再次了解一直被作为所有年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的“信息素养”。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信息素养是指借助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交流、评价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检索了“信息素养”的来源后发现, 信息素养来自于图书馆系统而不是信息产业, 而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立却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信息产业的发展中产生的, 最初称为计算机课、电脑课。目前, 国际信息产业日益重视的是计算思维, 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关注的。但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来说, 只是局限于计算思维又有可能会走教编程的老路, 又会远离儿童的数字文化生活。所以, 将新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确立为数字文化素养, 笔者认为是既能避免走老路, 又能关照儿童数字文化生活的一个合适选择。笔者对数字文化素养的定义是:运用计算思维和数字技术创造数字化产品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创意的能力;批判性地获取、评估、创造和分享信息, 及有效利用数字化产品学习与生活的能力;积极、健康的数字文化生活习惯和创新的品格[3]。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 数字文化素养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反映学生数字文化生活中的技术知识和能力;二是反映学生数字文化生活中的信息素养, 及数字化学习与生活能力;三是反映学生数字文化生活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人格养成。这三方面结合在一起, 可以完整反映儿童可以具备或应该具备的数字文化生活——一种创造性的、理智的、健康的生活。

这个定义可以说是笔者多年来深思熟虑的结果。当然, 限于笔者的水平, 定有可商榷之处, 期待同行的批评和指正。

摘要:本文从国家课程设置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角度, 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总目标定位为信息素养提出了质疑, 然后根据亲身的和一些同行的实践, 从小学生的能力、亚文化和“文化—技术”一体的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等方面, 试图论证小学信息技术的总目标是包含了信息素养的数字文化素养, 并给出了数字文化素养的定义。

关键词:信息素养,数字文化素养,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参考文献

[1]New Literacy[DB/OL]. (2014-03-21 at 18:13) [2014-10-06]http://en.wikipedia.org/wiki/New_literacies.

[2]Programming Is the New Literacy[DB/OL]. (2014-04-13) [2014-10-06]Programming Is the New Literacy

教育教学总目标 篇3

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管理,首先应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目标及具体内涵,在明确努力方向后,构建起科学的逐层分解的二级目标体系,优化整合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部门的力量,目标一致、齐心协力、各有侧重地开展好这项工作,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因此,理解我国不同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与内涵,了解其与高校育人目标、高校德育目标的差异,对于我们构建和优化整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法规文件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育人目标

从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下简称《高等教育法》)到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我国的法规文件一直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主要目标。

《高等教育法》的第四条提出,“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04年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号文件)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规划纲要》提出:要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为我们确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成为“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同时,还包括人的思想和道德等方面的全面进步和自我超越,即“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列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他指出,“应该使培养、教育和训练现代青年的全部事业,成为培养青年的共产主义道德的事业”。列宁认为,青年不仅要掌握一切现代知识和现代技术,而且要学习共产主义,培养自觉的纪律和共产主义道德。

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提出了党的教育方针是“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四有”新人目标定位的提出是邓小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贡献。“有理想”指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念;“有道德”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文化”指具备健全的人格及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知识;“有纪律”指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历任中央领导人进一步完善和解读育人目标

1997年,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江泽民重申了“四有”新人的培养目标:“我们一定要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教导,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不断总结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江泽民用新的概括对培养目标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讲话中,江泽民明确指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要在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努力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所追求的目标。

温家宝在2010年7月13日举办的新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温家宝对全面发展的内涵进行了进一步解读:德育的核心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崇高的人生目标,使学生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人;智育不是简单灌输知识,而是点燃人心智的火焰,把受教育者内在潜质开发、启蒙出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追求新知;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可以培养人的坚毅勇敢、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美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激发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美好未来的向往。

2011年4月,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再一次强调要全面发展: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目标的内涵及与其育人目标、德育目标的区别

高校的育人目标、德育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作为3个以大学生为共同客体的目标体系是相互依存的,但其内涵不同。

从“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到“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再到“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国以来,高校育人工作始终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根据《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应“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高校育人目标的定位比较明确,可以概括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作为高校育人目标的重要子目标之一,高校德育目标的内涵则更加具体化。根据国家教委于1995年11月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高校德育目标主要包括对大学生在政治、思想、作风、法纪、治学等方面的思想道德要求。具体包括: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献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觉地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勤奋学习,勇于探索,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并从中培养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也是高校育人目标的重要子目标,服务于高校育人目标,应包括四个层面的二级指标: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正如16号文件所示,思想道德教育是基础,爱国主义教育是重点,理想信念教育是核心,全面发展教育是目标,这四个指标的内涵依次提升,缺一不可。

新时期,我们可以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目标界定为: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按照16号文件精神和《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结合学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认真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任务、新特点和新要求,紧紧围绕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大学生的自我超越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融合,助力大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勇担重任的高素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本文系2011年度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战略课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优化整合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张 雯 实习编辑:祖 迪]

中班下学期教育总目标 篇4

健康      社会      认知      语言

健康

1、动作协调,会听信号有节奏地变速走、跑。

2、跳跃动作自然,能较自如地控制方向。

3、能较协调灵敏地做不同类型的攀动作。

4、会近距离肩上挥臂投物。

5、学习听口令,音乐变换简单队形,动作准备地做韵律操。

6、学会使用简单的操作工具和材料,参加各种手工活动。

7、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习惯。

8、会使用筷子,,进餐时愉快、细嚼慢咽,养成收拾餐具的习惯。

9、保持衣着整洁,爱护环境卫生。

10、认识身体的外部器官,懂得护眼、护耳的卫生保健常识。

11、在各种活动中,学习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12、能配合成人进行预防接种和疾病治疗。

13、遇到危险进知道呼喊求救。

社会:

1、知道祖国的首都,知道武汉市的风景名胜、特产,了解祖国、家乡的变化和成就。

2、在感知少数民族和异国风土人情的基础上,了解不同地方人们的风俗习惯。

3、认识周围生活中简单的符号和标识。

4、乐意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具有责任心和自信心。

5、能有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感激他对自己的关爱。关心他人,具有同情心。

6、习惯集体生活,乐意为集体做好事,有初步集体荣誉感。

7、尊重成人劳动,爱惜劳动成果,乐意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8、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协商解决问题。

9、遇到困难能主动想办法克服,坚持完成任务。

10、爱护公物和环境,有收拾物品的习惯。

认识

1、学习饲养动物、种植植物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

2、知道天气的特征和变化,学做简单的气象记录。

3、感知沉浮现象,具有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4、了解石常见物质的特征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5、认识常见物品的不同材料和性能。

6、学习10以内数的形成,认读写1-10的数字。

7、初步理解序数、相邻数的含义,懂得简单的数的守恒。

8、能区别物体的轻重、宽窄等性质,掌握事物的相对性。

9、认识椭圆形等常见图形,了解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10、比较同类不同事物的异同点并进行二维分类。

11、能运用多种感官,有目的、较持久地观察事物的一般特征。

12、会利用各种实验器具和材料,在操作活动中进行探索。

语言:

1、养成有礼貌地倾听他人的习惯。

2、说话礼貌、大方、自然。

3、词汇较丰富,能理解简单的复合免刑,根据语言指令完成连续运作或某件简单的任务。

4、能独立朗诵诗歌,复述简短的故事内容,并能大胆地改编、续编儿歌和故事。

5、能有针对性地回答,主动提问,并能对自己和同伴进行简单的评价。

6、学习欣赏儿童文学作品,体会语调和情感的不同,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小中大教学总目标 篇5

一、日常生活

1.有良好的作息习惯,坚持早睡早起,不迟到,不随意请假。

2.保持个人卫生,并能维持公共环境的卫生,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3.能熟练地使用餐具,保持自身桌面、地面干净,自觉清洁饭桌上的残渣。4.能整理并保管好自己及班级的日常用品,学习用品、玩具及物品。

5.有自我控制饮食的初步意识和能力,主动饮水,少吃冷饮,喜欢吃各种食物、不挑食,不暴饮暴食。6.身体内外主要器官的名称及主要功能,在日常行为中,懂得简单的保护方法。7.了解换牙的有关知识,乐于接受牙医的治疗。8.坐、站、行、阅读、书写姿势正确。

9.情绪稳定,懂得用语言表达情绪,有较好的自制能力。

10.初步学习在不同场合和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情感,能正确对待、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11.能独立完成值日生工作。

12.正确使用各种大小器械、用具,注意防止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遇到危险或意外发生时,能及时通知成人,并听从成人指挥,保护好自己。

13.让幼儿认识有关安全标志,学习主动遵守交通规则;教育幼儿不玩火及危险物品,学会逃生的方法。14.让幼儿了解流行性疾病的危害,学会预防流行性疾病的方法。

二、社会

1.培养幼儿基本的自我控制及应变的能力。

2.指导幼儿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使幼儿掌握分享、合作、谦让、互助等基本的社会技能。3.引导幼儿观察和了解周围的自然环境,知道一些主要的自然景观,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4.了解三八妇女节、五一节、六一节的意义,感受节日气氛。

5.引导幼儿了解并逐步掌握基本的社会公共规则,形成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6.使幼儿掌握基本的文明礼貌用语,并养成懂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7.使幼儿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并乐于帮助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8.进一步引导幼儿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愿意学习他人的优点,不讥笑他人的缺点,不自满,敢干承认并改正自己的缺点。

9.幼儿能做到做事有信心、有耐心,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10.引导幼儿逐渐加深对父母、老师、同伴及其他相关社会成员的了解,学会同情、关心他人,并乐于帮助他人。

11.引导幼儿了解自己所在的集体,使他们逐步适应集体生活,喜欢集体生活,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初步激发幼儿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语言

1.能自觉遵守谈话的规则,进步提高语言交往水平。2.有重点地讲述实物、图片和情景,突出讲述的中心内容。3.讲述时语言表达流畅,用词用句较为准确。4.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幼儿词汇。

5.在日常生活中能迅速把握和理解游戏中较复杂的多重指令。

6.在阅读过程中积极学认常见的汉字,了解汉字的由来和简单的汉字认读的规律,并主动探索汉字的愿望 7.日常生活中学习用自创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活动。

8.能自己制作图画书,并能根据故事内容添加自己创作的文字。9.掌握基本的书写姿势,在有趣的图形练习中做好写字的准备。

10.乐意欣赏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在文学活动中积累文学语言,并尝试在适当场合运用。11.能依据故事线索,联系个人已有经验扩展想象,进行续编。12.在理解文学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有表情地朗诵。

13.在理解故事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生动有趣地进行表演。进一步掌握戏剧表演的程序和方法,并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

四、数学

1.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学习按两个特征在表格中摆放图形;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的特征及按勾画好的特征寻找图形。2.教幼儿认识圆柱体、球体。

3.学习解答口述应用题、补充应用题和自编口述应用题。4.学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5.继续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学习自然测量。

6.以自身为中心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会向左、右方向运动。

7.培养幼儿能与同伴友好、合作地进行数学游戏,启发幼儿在小组活动中,能采取轮流、适当等待、协商等方法协调与同伴的关系。

8.能用文字、图画记录及讲述操作过程。

9.培养幼儿主动、积极地进行数学活动,愿意争取完成多项活动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愿意参加数学问题的讨论,学习有条理地摆放、整理活动材料。

五、科学 1.知道一年四季与自然环境变化的特征。2.了解动、植物与生存环境的相互关系。

3.继续向幼儿介绍能理解和能看见的现代社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及其对人类的影响。4.能主动运用多种感官,探索事物与现象,发展观察力。

5.会用语言与别人交流自己的发现探索过程和方法,能说出有关的问题和表达自己对事情的看法。欢并积极主动参加科学活动,主动探索周围自然界并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准确观察并记录天气的变化,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8.能用文字、图画记录及讲述操作过程。

六、体育锻炼: 1.能倒着快走。能快跑30米。

3.能步行2公里、连续跑1分半钟。

4.学习走过高40厘米、相隔30厘米的物体,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5.能用力蹬地连续纵跳触物(物体离幼儿举手指尖35厘米左右)。6.能双脚站立由高35厘米处往下跳、落地较稳。

7.继续学会助跑跨跳、跳距不少于50厘米;学习助跑跳远、跳距不少于40厘米。8.继续学习行进跳,能连续向前跳跃3个不少于高30 厘米、宽15厘米的障碍物。9.继续学习单手将沙包等掷出4米远、并会肩上挥臂投过高2米的障碍物。10.继续学习连续拍球。

11.能侧身、缩身钻过50厘米高的拱型门。

12.继续能在单杠、横杠上做短暂的悬垂动作、在攀登绳(棒)上爬高约1、5米。13.能熟练地掌握匍匐爬的动作。

14.能听口令和信号做出相应动作、能按信号迅速集合、分散、整齐列队、变化队形。15.能随音乐节奏合拍、有力、到位、有精神地做轻器械操和体能操。16.继续掌握跳绳的技能。

17.会用各种球、绳、棒、圈、积木、报纸、轮胎等物体进行各种身体活动和身体锻炼。18.懂得在活动中要合作、负责、宽容、谦让、遵守规则、爱护公物、有较好的集体观念。19.学会系鞋带。

20.能用陶泥、沙、水、废旧物品进行手工活动。21.继续学习用绳、毛线、纸条进行编织。

七、音乐

1、喜欢歌唱,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2、能根据不同的合作歌唱要求控制、调节自己的歌声;

3、在集体中能产生默契感,会领唱、齐唱;

4、能较准确地按音乐节奏做基本的模仿动作,舞蹈动作;

5、能利用自己掌握的空间知识进行简单的创作性的动作表演;

6、进一步学习更多种类的打击乐,并初步学习制作简单的打击乐器,在集体演奏中,能按指挥的手势正确地做出反应。

7、喜欢并较自信地使用不同的艺术手段,来表达欣赏音乐、舞蹈作品的感受。

八、美术 1.学习水墨画。

2.学习版画、拒水画技能。

3.掌握粘贴、撕、剪、折,各种材料的基础上,学习塑造和制作不同形态的手工制品来表现自己的意愿。4.进一步掌握写生画的技能。

5.学习干净、整洁、有序等良好的手工活动习惯。

6.能综合利用各种材料、工具和技法来布置环境,制作玩具、礼品、演出服饰、道具等。7.引导幼儿欣赏、理解各种美术作品,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8.学习用花边或图案装饰作品。

健康

幼儿园中班教学目标

(一)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乐于参加老师引导下的各类活动。

(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良好生活习惯与健康的关系,初步具有生活自理能力。

(三)爱清洁、讲卫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能保持个人卫生,愿意参与幼儿园的环境整洁活动。

(四)进一步认识人体的主要部分,了解其功能及保护的方法。

(五)增强自我保护的观念,学习避免危险和意外事件的有效方法。

(六)初步了解预防接种对健康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预防疾病的知识和能力。

(七)能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初步养成运动的习惯,愿意到大自然中去锻炼身体。

(八)会利用大型和小型多样的运动器械开展身体锻炼活动,学习的秩序地收拾运动器具。在进行走、跑、跳、钻、攀、投、平衡爬等动作和做体操时轻松协调。

(九)在体育活动中学习遵守规则,初步具备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

语言

(一)能主动、有礼貌地与老师、同伴交流,情绪愉快,喜欢阅读图书,欣赏和表达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情境。

(二)能认真地倾听他人说话,不插嘴、不随意干扰,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三)能用较完整的语句讲话和回答问题,声音响亮,速度适中,会运用较多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理解并运用常用的副词、连接词、重叠词、反义词等。

(四)会看多幅图片和情境表演,在观察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图片和表演情节的过渡,并讲述整套图片和情境表演的内容。能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回忆讲述生活趣事或围绕主题进行谈话。能在各类讲述中,学会运用新词。

(五)能正确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欣赏作品的语言,感受作品中语言的丰富和优美,会用语言、动作、表情表示对作品的理解。会独立背诵诗歌,较完整地复述故事,在教师指导下会进行故事表演。

(六)会独立地翻阅图书,能理解和讲述图书画面的主要内容,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七)关心周围生活中常见的标记并理解其含义。

(八)喜欢在集体中说普通话,发音清楚,声调较准确。

社会

(一)能愉快地参加各项活动,体验与老师、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

(二)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初步学会和同伴交往、合作:学习处理交往中的冲突,并学习谦让和分享。

(三)关心和了解社会生活及各项社会行为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能遵守一日生活常规。

(四)学习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意见;愿意承担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的劳动。

(五)初步形成诚实、助人等良好品行。

(六)爱父母长辈、老师、同伴并能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爱集体、爱家乡。

科学

(一)能主动地参加科学活动,大胆地探索周围自然界中的事物。

(二)会照料自然角的动植物,关心爱护动物和周围的自然环境。

(三)了解不同环境中个别动、植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四)积累周围环境中自然物或明显的自然现象与人们关系的具体经验。

(五)了解周围生活中科技产品及其与人们的关系,能正确安全地使用简单工具做小实验和小制作。

(六)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主要特征,具有观察、比较和思考的能力,并会按照一定(指定、自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

(七)会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并与成人、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数学

(一)能注意和发现日常生活、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关系,并产生探索的兴趣。

(二)会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形状、颜色)进行分类:尝试按自己确定的标准对一组物体进行分类。

(三)学习按量(粗细、高矮等)的差异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学习按一定的规律排序。

(四)感知和体验10以内的数量,学习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初步体验等量关系和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

(五)认识1-----10的数字,理解其实际意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六)认识长方形、梯形,知道其明显的外形特征。学习将长方形变换、组合,初步感知形状的守恒。

(七)认识上下、前后、正确运用上、下、前、后等方位。

(八)在日常生活中,能理解并会运用昨、今天、明天等词表示时间。

(九)在集体活动中,能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自己选择数学小组活动,愿意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过程和结果。

音乐

(一)喜欢参加音乐活动,有较好的听音乐、看表演的习惯。体验与同伴共同参与音乐活动过程的快乐。

(二)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较有表情地唱歌。初步唱准确2/4拍、3/4拍歌曲,吐字清楚,能跟着歌曲的前奏整齐地开始和结束。喜欢自己唱歌和在集体面前唱歌,并注意使自己的歌声与集体相一致。在教师的启发下,根据歌曲的内容编歌表演,学习为熟悉、工整的歌曲续编、改编部分歌词。

(三)按音乐的节拍和变化,做简单的上下肢结合的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随音乐速度、力度的变化变换动作。在联想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已经掌握的动作和知识经验,改编舞蹈部分动作和做象征性动作。

(四)学习并掌握木鱼、铃鼓、沙球等乐器的演奏方法,学习根据音乐的性质、曲式结构和乐器的音色,选择相应的节奏型和乐器为音乐伴奏。能集中注意力看指挥。养成良好的取、放、换乐器的习惯。

(五)能从音乐中初步听辩比较明显的高、低、快、慢、强、弱、音色的变化。感知和体验进行曲、摇篮曲、舞曲的不同性质,在感受中能产生一定的想像,联想并有积极的外部表现。

美术

(一)喜欢参加美术活动,有欣赏美和表现美的愿望。

(二)学会运用图形组合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基本部分与主要特征,能围绕主体安排画面,确定和处理主体与添画物的位置及上下、左右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独创性。

(三)认识多种颜色,有目的地选用颜色,并能小面积涂色。

(四)能正确使用多种手工工具和材料。喜欢用折、剪、贴等玩纸方法和捏、粘、接等泥塑手法进行简单的造型。

(五)初步理解和感受作品主体形象的造型美、色彩美,并学习讲述自己对作品的感受。能积极关注周围生活中具有美感的事物。

(六)参与创设艺术化环境的活动,感受创造美的快乐。

小班教学目标:

日常:1喜欢上幼儿园,能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2了解自己,能感受周围成人的关心和爱护,爱父母、爱老师、喜爱自己的家和幼儿园。

3愿意和同伴交往,愿意参与集体活动。

4学习并尝试使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

5知道“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小朋友自己的节日。

6乐于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

7帮助幼儿养成独立进餐的习惯,引导幼儿愿意吃各种食物。

8引导幼儿独自、按时入睡,会脱简单衣物,并放在固定位置。

9不害怕健康检查和各种健康接种。

10引导幼儿外出时不离开成人,不接受陌生人的物品,不跟陌生人走。

语言:1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别人说话,理解谈话的基本内容,初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2引导幼儿说普通话,能用普通话进行语言交流。

3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愿望。4能朗诵简短5—6首儿歌,复述一个简短的故事或散文。

5知道看书的基本方法,知道一页一页地看书。

6会1—2个看图讲述。

7对识字感兴趣,能认识80个 左右的汉字。

数学:1在操作活动中,引导幼儿按某个特征对物体分类。

2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比较两三个物体间量(大小、长短、高矮等)的显著差异,并按某个特征进行“5”以内物体的排序。

3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能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的实物并说出总数。按实物范例和指定的数目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

4引导幼儿感知白天、黑夜和早晨、晚上。

5引导幼儿,学习用语言讲出操作活动的感受和发现。

6引导幼儿认识三角形、正方形,了解图形间关系。

美术:1支持、鼓励幼儿参加美术活动,引导幼儿初步感受造型简单、色彩鲜明的美术作品。

2引导幼儿学习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安排主要形象,并把它画大些,鼓励幼儿丰富画面内容。

3引导幼儿体验泥土的可塑性,学习用搓、团圆、压扁、粘合等方法塑造简单的平面物及立体物。

4引导幼儿体验折纸的乐趣,学习用撕、贴等方法塑造简单的平面形象。

科学:1引导幼儿喜欢观察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并对它们感兴趣。

2在活动中,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和探索活动,引导幼儿了解感官的作用。

3认识两种常见的花草、树木、野兽,知道其名称及特征。

4初步了解秋季最明显特征及人们的活动。

5认识1—2种生活用品,知道其特征及用途。

6引导幼儿大胆回答问题,学习用语言讲出操作活动的感受和发现。

7具有初步的安全意识,户外活动时能注意安全,不将异物塞入耳、鼻、口里。音乐:1引导幼儿在唱歌时学习听前奏,并逐步对歌曲的开始和结束作出正确的反应。

2用自然音唱歌,吐字清楚,学会唱5—6首歌曲。

3鼓励幼儿大胆地在集体面前演唱熟悉的歌曲。

4能随简单的音乐节拍做拍手动作。

5学会歌表演,提醒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自由选择空间,不与同伴相撞。

6引导幼儿认识曲谱中音符的唱名

7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每学期学会2个舞蹈。

体育:1初步学习投、掷、钻爬、攀登、平衡等动作。

2引导幼儿学会上体直立、一个跟着一个走,能听信号走成圆圈。

3引导幼儿能根据简单的口令或音乐较合拍地做模仿操和徒手操。

4引导幼儿自然协调地跑,不与他人碰撞。

教育教学总目标 篇6

总教学目标

(一)汉语拼音

1、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能按顺序熟练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认识并初步掌握大写字母。

3、初步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550个,会写其中的250个字。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顺序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5、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初步掌握识字方法。

(三)阅读

1、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鼓励学生多阅读,扩大阅读量。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5、理解课文内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说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与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设想

1、教师要熟知教材,掌握教材的教学思路,也为通过“两级三关”做准备。同时加强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特别是重视识字和写字的训练,加强写一手好字的思想教育。

2、端正教学思想,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特别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四种教学模式”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总结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3、重视培养能力。学生获得知识是必要的,但培养能力更重要。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自学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的终身发展将受到限制,我们从新世纪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必须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就第二册语文教学来说,要着重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理解词句的能力,朗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初步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大胆探索“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不要一刀切,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大发展。

4、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汉字知识和识字方法,教学中要注意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利用学过的偏旁部件和熟字分析记忆字形,结合词句和生活实际理解字义,教师只对难点作指导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一定要体现以读为主,开展好“书香伴我行”,让学生多读书,多背诵古诗,不断增加语言积累。同时进行一些看图说话练习.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得到训练。语文实践活动,内容上要与课内教学密切联系,形式上要活泼有趣,使学生乐于参加。可以把表演、竞赛、游戏引进课堂,也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活动。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语文能力。

6、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育教学总目标 篇7

一、夯实基础知识, 训练基本技能

中考命题中, 灵活多样地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注重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有意义地学习, 以便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更好地教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学习的基石, 是其他目标的载体。全面梳理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 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为进一步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落实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初中物理教材所涉及的基础知识面广, 知识体系相对比较散乱。复习教学中, 有的教师领着学生回顾全章基本知识, 然后讲解一些典型习题, 采用“练习→校对→再练习→再校对”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题海里苦战。这样, 教师累得不行, 学生苦不堪言, 收效甚微。在对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梳理时, 应强调学生主动参与, 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整理过程。如在复习声学知识时, 老师引导学生学习三个词“发声体→介质→耳朵”, 让学生自己说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用抢答的方法让学生说出声音是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可分为乐音和噪声, 举出实例理解乐音的三要素;如何减弱噪声。教师引导, 学生自主完成, 真正认识每一知识点的真正含义。这样的整理过程体验更深刻, 感悟更有效。

2.抓住切入点, 使双基知识由繁化简。

读书学习有两个飞跃, 一是从“薄”到“厚”, 二是从“厚”到“薄”。第二个飞跃代表知识的升华、能力的提高。中考前复习, 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从“厚”到“薄”:理线索, 清思路, 立足核心, 突出主线, 使学生建立科学的知识网络和能力结构。许多物理知识概念是相互联系的, 如“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是贯穿整个电学板块, 与电压、电阻、电流、电功、电功率、家庭电路等概念紧密联系。如果只是进行章节复习, 那么学生所复习的知识是孤立的、片面的。若抓住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这个切入点, 把串并联电路电压、电阻、电流、电功、电功率的特点置于整个框架之中, 形成知识网络或知识树, 就可使学生对电学知识获得完整而深刻的理解。通过提炼规律, 使电学知识由“厚”变“薄”, 将零乱的知识整理成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合乎逻辑的知识体系, 有利于学生记忆, 有利于学生在应用知识时进行检索和迁移。

二、体验探究过程, 理解科学方法

中考命题中, 特别注重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事物、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的能力, 引导学生真正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体验物理思想和科学方法的运用。

1.细化过程, 渗透方法。

在物理复习中, 部分学生能将基本概念、规律熟记于心, 应用时就“望题心叹”, 不知道如何将规律运用于解题中,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在平时教学活动中重结果、轻过程。科学探究的着眼点是过程, 不是结果。复习时, 我们要引导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建立过程的理解。如在复习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在一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个, 为了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 请学生利用一个弹簧测力计,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猜想。让学生经历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 掌握控制变量的探究方法, 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而不是单纯记忆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粗糙程度有关的结论。把工夫下在“过程”上, 让学生完善物理认知结构, 形成物理思维, 掌握物理研究方法, 锻炼交流合作能力。使复习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探索、思考、操作、想象、质疑、创新的过程,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拓展训练, 提高能力。

拓展是以复习内容为基础, 向新的复习内容迁移, 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提高学习能力, 有效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中考复习过程中, 对核心知识点进行深挖细究, 适时适当地对知识进行合理有效的拓展延伸, 将使学生的学习和复习事半功倍。例如: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同种均匀介质。进一步拓展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会发生折射;同种介质, 如果是不均匀的就会发生折射, 如“海市蜃楼”现象。又如在探究“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研究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 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让学生思考如果有一天你要喝一杯奶茶, 可以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 ①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分钟, 然后加一匙冷牛奶;②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 然后冷却5分钟, 你认为哪种方法冷却效果较好。利用课内知识的拓展培养学生应用所学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时, 通过思路的拓展、延伸使学生很好地进行能力的“迁移”和“创新应用”;在应用练习中 , 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做到精讲、精练、精选、精评。要“精”讲, 在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抓住学生难以解决的、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通过讲解, 释疑解惑, 指点迷津。要充分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一题多联”拓宽学生思路 , 培养学生能力。要“精”练, 避免搞”题海战术“。精选习题要有代表性, 达到复习内容习题化和知识巩固具体化, 结合学生的实际, 去粗取精, 取我所需, 为我所用, 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有效性。“精评”就是画龙点睛, 有代表性、典型性、迷惑性的问题着重评, 学生都会的题目只需蜻蜓点水, 一笔带过。为了突出获取知识的过程, 要尽量将时间让给学生, 不仅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掌握研究的科学方法, 而且促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三、激发学习兴趣, 树立科学态度

中考试题在素材的选取上关注社会性、科技性和本土性, 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关爱生命, 节能减排。复习时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产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家乡文化, 陶冶情操, 把情感教育渗透到具体的、生动的科学事例与活动中,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如在复习沸腾特点时提问:当你在家煮面条吃, 水烧开了但面条尚未煮熟。你家的电磁炉上调节火力的开关有4挡, 其中1挡火力最小, 4挡最大, 调到2挡可保证火力正好维持整个锅中的水沸腾。如果你急于煮熟面条, 则你认为应将火力调到哪一挡最好? 创设的情境与学生可能有的“错误观念和经验”产生冲突, 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仔细思考的良好习惯,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再比较用液化气炉和电磁炉的优缺点, 根据耗能及经济性价比,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价值判断进行决策的能力, 涉及能源、环保等重要社会问题, 这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节约能源的观念,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都有一定意义。

复习作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要重视知识的理解, 更要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相互联系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通过重新学习旧内容, 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 使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 更多的是换一个角度、换一个侧面重新认识学习内容, 达到量与质的提高。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我们就要有效地把三维目标真正落实到复习课中, 这样能更好地实现已学知识的整理与记忆,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提高复习有效性, 使得课堂更加精彩。

摘要:新课程改革引起了教与学方式的根本改变。在新课教学中这种改革较为明显且很有成效, 但在总复习教学中面对中考压力, 课堂教学又陷入了应试教育的应考模式, 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复习课中要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体现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促进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初中物理,复习课,落实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2011版) .

教育教学总目标 篇8

来自企业的声音

降本降本再降本,采购部变成了降本部

在企业中,采购部似乎始终被看成是只会花钱。至于花钱是为了满足生产的原材料需求,这是理所应当的事,大家觉得没什么必要拿出来说。结果就是,事情变得简单明了,采购部就知道花钱,那就给他们提一个要求,就是少花钱。转化为直观的考核指标,就是降本金额。

于是,采购部变成了降本部,去年买的某种原材料花了500万,那今年的指标就是同样的采购量降到400万。原材料涨价?市场供应紧张?这些问题全都是采购部自己的问题,自行解决,只有降本是硬道理。于是采购部的工作被简单地定义为了去问供应商买东西,买完了回来交给生产部门用就是了。那么采购部总监的日常工作当然就变成了指挥一帮采购人员去和供应商讨价还价,目标就是一次要比一次更低。日久天长,供应商见到采购部的人都怕了,知道这帮人又要来杀价了。结果采购部变成了两面受气。企业的产品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价格战在所难免,为了获得价格优势自然要降低成本,于是采购部的负责的原材料成本首当其冲。这么一来,采购部的降本任务变成了企业的发展战略问题,除了执行没有选择。而对于供应商来说,采购部的人似乎根本没兴趣和他们建立良好的长期的合作关系,侃价成了永恒不变的主题,他们对采购部的人失去了尊重和信任。

采购部最终成了抱怨者,他们既不满意内部的压迫,也不满意外部的不合作。最重要的是,他们始终觉得他们不应该仅仅是降本部。

满足供应才是采购部的第一要务

对于采购部总监来说,很多时候会感觉困惑和迷茫。因为本来自己部门的首要任务是保证采购的时间、质量和数量要求,而这些要求当然是在花钱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但是最后大家似乎都忽略了采购部门的第一要务,而只看到花钱这件事了。生产部门要的就是生产时原材料配套,他们不关心价钱,他们的KPI是生产计划的完成率。而老总们觉得满足生产部门的原材料配套是默认事实,减少成本成了重中之重。结果情况就变成了,生产配套是无论如何都要保证的,关键是降低采购成本了。这样,当供应商和采购部门谈判价格的时候,采购部门要求降价,因为背了降本指标,供应商不同意,谈判久拖不决。生产部门扛不住了,指责采购部门谈判拖得太久,影响了生产部门任务完成。采购部门当然担不起影响生产的责任,最后不得不对供应商让步。最后,采购部门的采购成本降低指标又难以完成。总感觉是供应商和生产部门联手为难自己,最后到老总那儿挨批。

问题就出在这里,保证生产配套,与其说是是采购部门的采购工作实现的,不如说是供应商提供的高质量服务实现的。但是,一分价钱一分货,这个道理到了这里就被忽略了。等于企业要求供应商既提供高质量的供应服务,又要不断降低价格。这个要求怎么看怎么不讲道理,最要命的是这么不讲道理的事,还就交给采购部去完成了,一点余地都没留下。明明是一件有先后次序的事,首先要保证生产配套、满足供应,然后才是考虑在这个前提下,怎么尽量降低成本,却被曲解成了以降低成本为最终目标。

所以,采购部门要摆脱降本部的定位,必须让企业高层明确一件事,就是采购的第一要务是保证供应,保证生产配套,而这个目标的实现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采购成本。因此,采购部的任务是平衡这两者的关系,力争以最少的代价实现最大的收益,而不是单纯和供应商磨嘴皮子侃价。

采购成本不等于采购价

其实,为什么会发生采购部变降本部这样的闹剧呢?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企业关注采购成本却片面的看待了问题,把采购成本和采购金额直接挂了勾。

如果把采购部门干的活简单的理解为出去买东西,那么直接用采购金额或者采购价衡量采购成本当然没有错。但实际上,采购成本是一个过程性的、综合的概念。它不仅包括每次采购的金额,还包括采购工作的运行成本、一旦长期稳定供应出现问题带来的机会成本。要考察采购成本,必须要以一段较长时间为基准,结合采购工作实现的整体效益来考察,而不是每次采购的金额的简单叠加。

举个例子,有一次和一家客户的老总交流,谈到采购业务。该老总说,我们公司生产产品所用的原材料,品种烦多,而且每种原材料的需求量差别很大,但又都是不可或缺的,采购工作很有难度。今年上半年我们的采购部经过研究,预测到了某种重要原材料可能会在下半年出现供应短缺,价格可能大涨。更重要的是,到时候一旦市场出现供不应求,为了完成采购目标,可能面临巨大的困难,而且付出的其他各项费用会非常之高,于是就申请一次性采购全年的需求量。当时看来,这将是一笔很大的支出,而且从多家供应商那里采购,有的供应商的报价并不低,看起来成本是相当高的。但是,后来的情况证明采购部的预测非常准确,全年算下来,这一笔采购节省下的原材料的成本和采购的各种业务费用的总和,高达500万。不仅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也是公司近些年来,总体成本减少额度最高的一次。

如果将采购成本简单地看作采购金额,那么这家客户也许当初根本不会同意采购部的这次集中采购。正是因为认识到了全程采购成本包含机会成本和可能的各项费用投入,这家客户才做出了这么一次英明的决定。

建立战略采购体系,才能有效降低采购全程总成本

企业的战略采购体系,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单一采购模式,比如所有的原材料采购都是一种模式、各种供应商的管理没有区别等等,而是要形成一种有层次有侧重的采购体系。

通常一个企业的采购都会有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需求量并不大,但采购难度高,合格供应商少的采购;另一个是需求量大,且需求稳定,合格供应商数量多,采购难度小的采购。这两种采购通常是前者占用总采购额的20%,却要用去采购部门80%的精力,而后者采购额虽然占到80%,却因为其更具有日常性的特点,只需要花费20%的精力就能完成。对于这两种采购,由于其形式和特点的差别,在战略采购体系中应该处于不同的层次,所采用的采购模式也应有所区别。

对于前一种采购,我们可以称其为战略性采购,主要的关注点是:

1.供应商管理(选择、评价、谈判、数据维护、解决冲突、寻找新的供应商)

2.供应市场的研究和分析

3.制定降低成本的计划和具体实施

4.改善采购流程的计划和实施

5.制定采购战略和采购策略

6.对交货期、成本、供应商数量、付款期等重要指标负责

7.标准合同的制定

8.支持新产品开发

而对后一种采购,我们可以称其为日常性采购,主要是关注一些操作性的内容:

1.需求预测

2.制定物料需求计划

3.下订单

4.库存管理(指库存水平)

5.货物的接收

6.支付

7.与生产部门的协调

8.过程控制

我们发现,对于战略性采购,长效机制的建立更为重要,把握市场趋势,找到最合理的采购方式,完善的供应商管理,这些都是重点。也可以说,战略性采购最重要的不是追求采购金额的最低,而是站在企业战略的角度保证整体成本的控制。而对于日常性采购,最重要的就是保证流程的高效和执行的准确,降低采购的金额和操作成本。这种各层次各有侧重的采购体系,才能追求保障供应和成本降低之间的平衡。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合作,让采购更轻松

在和一家客户的采购总监交流时,问到他平日里都看些什么报表。他的回答出人意料,居然是各生产基地的生产日报、营销部门的每周要货计划、市场销售报表、质量部原材料质量报告等等看上去和采购部无关的报表他都在看,而且是持续不断的一直关注。这令我们一时无法理解,为什么采购总监要看这些报表呢?但是,在听了他的解释后,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采购总监一直觉得,采购不是一个简单接受采购计划,并自顾自地去找供应商采购的部门,而是需要在和各部门不断沟通,形成良性互动的情况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做好本职工作。看生产日报和营销的要货计划,是为了动态的了解各种原材料的消耗趋势和可能的需求走势,为后面一段时间的采购工作做好准备。看市场销售的报表,则是推测营销部门可能的生产要货计划,并进而推测生产的计划和对原材料的需求,还是为了做到对原材料的未来需求心中有数。看质量部门的原材料质量报告,则是为了了解各种原材料的不同供应商的供货质量,找出那些质量不稳定的供应商并进行深入调查,如果发现其长期质量无法保证时,则坚决将其从合格供应商名单中去除。

该采购总监无奈地说,其实他每天通过ERP系统和其他渠道去收集这些报表是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的。但是为什么要不辞辛劳地做这些事呢?是因为他一直认为采购必须要和相关部门进行不断沟通,才能了解整条供应链的动态发展情况,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比如,营销部门在做计划的时候,从来不想到和采购部进行沟通,结果,下个月要加大产品A的供应了,采购部门也不知道,当然也就不能提前去作采购准备。等要货计划变成生产计划了,采购部门才收到采购计划,但是去市场上一了解,产品A生产所需要的一种重要的原材料,其唯一出产地正好半个月前就大雪封山进不去了,当然也就无法采购到,断货就成了必然了。而事实上,如果营销部门当初在制定计划时,就提前和采购部门做好沟通工作,采购部门就可以及时去了解情况,就可以做出提前采购的决策,也就可以避免企业最不希望看到的断货的发生。而现实情况下,营销部门总是自己做自己的计划,采购部门只能不断接到一些紧急采购计划,弄得采购部狼狈不堪。经常为了一些紧急采购,只能高价去购买原材料满足生产配套,最后还要背上多花钱的骂名。出于责任感,该采购总监只好自己去搜集报表,自己作分析,力争给采购部赢得时间了。他实在不明白,如果都是为了企业的利益,为什么大家就不能保持一个持续畅通的沟通渠道?而这明明就是一个可以降低采购成本的便利途径。

加强采购内控,防范内部风险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觉得在一家企业里,采购是个肥缺。究其原因,就是采购有收受回扣、中饱私囊、吃了东家吃西家的天然便利,而且这种情况的确一直以来非常常见。然而,这种现象不论对于企业还是对于供应商,都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企业的采购人员把手中的职权当作了自己谋利的工具,自然不能完全为企业着想,企业的利益不能最大化,花了不少钱,却往往没采购到最合适的东西。供应商们被采购人员玩弄于鼓掌之间,只得投其所好,背地里恶意竞争,不仅增加成本,减少了收益,而且被折磨得精疲力竭。最重要的是,供应商受到的伤害,最终还是要转嫁到企业的头上。如果一家企业的采购人员出于贪欲做出些见不得人的事,不知不觉中,企业在供应商中的声誉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时间一长,企业在采购方面所面临的危机实际上就在不断累积,总有一天会招致供应商的集体抛弃。

如何做好采购内控,防备这种情况的发生呢?其实每个企业有适合自己情况的不同的对策。比如AMT的一家客户,其采购负责人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在他上任前,该企业的采购管理非常混乱,供应商的采购份额分配毫无原则可言,这就导致很多不清不楚的事情一直存在。比如有的供应商明明价格没有优势,质量、服务也无过人之处,但就是有几个采购员一直在维护其利益,搞得大家背后议论不断。这名负责人上任后,立即开始着手推动供应商的评价和分级。并且,在同一个原材料可以有几家不分上下的供应商同时供货时,一律均分采购份额。也许这样看上去不利于和优秀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是他认为这只是个开始。在供应商评价和管理还没有完备,资料库还不足以支撑对供应商的客观比较的情况下,为了加强内控,只能采取这种看上去有些简单粗暴的措施。待到以后一套供应商评价的体系建立好了,自然可以做一些灵活的变动。而有的企业采取的方法,则是加强对采购员的监管,同时给予其合理的激励期望,让采购员能够在为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不仅包括物质激励,还包括职位提升和其他一些非物质激励方式。总之,是让采购员不再冒着风险去干这些毁公司声誉又砸自己招牌的事情。

总而言之,体系健全的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制度规范来加强采购内控,体系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的企业则可以通过暂时性的强硬手段来实现这一目的。一切都要综合考虑企业的文化、人员素质等实际情况来做出选择。

供应商的管理,是采购工作的重要任务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与供应商关系的重要性,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产品质量、价格、柔性、提前期、交货准时以及批量等综合因素已成为选择供应商的重要标准。而对于一家具有长期经营周期的企业来说,手中已经握有大量的供应商名单。如何对手中的供应商进行优化、建立一套完备的供应商管理体系是一件非常重要和迫切的事情。供应商的优化管理必然导致供应商的数量减少,与此同时,建立起与少数供应商稳定和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这对企业降低采购成本,保障采购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防止对某家供应商的过度依赖,避免一家独大的情况的发生,也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供应商的管理,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1.通过研发工作优化和减少供应商。推行标准化工程,减少专用件的数量,尽可能多地采取通用件,从而降低物料的品种。推行价值工程,剔除不必要的功能或寻找替代性的材料,或者通过创新实现简单化。

2.通过采购策略管理供应商,逐步落实ABc的供应商管理方法。调整采购策略,采购风险越小的、可控性越强的产品供应商越少。详细分析供应商结构,确定“唯一供货”,“独家供货”,“两家供货”,“多家供货”策略分别适合的产品。

3.扶持、发展和整合供应商。帮助供应商实现全系列配套,有意识的培养、扶持有潜力的供应商作为A类供应商,删除其余的供应商,并与核心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帮助,共同进步。

上一篇:未来我的样子下一篇:初中作文您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