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基础书目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论基础书目

教学论基础书目 篇1

课程改革基础

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01年版。

02.《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钟启泉、崔允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3.《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日)佐滕学,长春出版社,2003年版。

04.《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

0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0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0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4.《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05.《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6.《语文教育研究概论》,周庆元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07.《语文教育展望》,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语文教学技能基础

01.《语文教学技能训练》,韩雪屏、王松泉、王相文,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02.《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周庆元、王松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5月出版。

03.《语文教学技能培育教程》,黄麟生, 林润之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04.《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徐林祥、张悦群主编,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

05.《语文板书设计及评释》,彭小明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06.《中学语文微格教学教程》,李颖主编,科学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

07.《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蔡高才,袁光华编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08.《教学技能应用指导》,李冲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09.《教育实习全程解说》(师范院校学生读本),朱绍禹,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语文教学案例基础

0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案例教程》,李山林主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02.《走进课堂——高中语文必修课例分析》王荣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3.《听李镇西老师讲课》,李镇西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04.《听袁卫星老师讲课》,袁卫星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05.《听窦桂梅老师讲课》,窦桂梅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06.《听韩军老师讲课》,韩军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07.《听余映潮老师讲课》,余映潮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08.《言说抵抗沉默——郭初阳课堂实录》,郭初阳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09.《听郑桂华老师讲课》,郑桂华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听王荣生教授评课》,王荣生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好课是这样炼成的——品读名师经典课堂》(语文卷),雷玲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年版。

12.《名师教学机智例谈(语文卷)》,雷玲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3.《文心》,叶圣陶、夏丏尊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

班主任工作基础

01.《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02.《育人三部曲》,(苏)苏霍姆林斯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03.《孩子是个哲学家》,(意)皮耶罗·费鲁奇,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

04.《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05.《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张国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教学论基础书目 篇2

一、注重交流,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培养。由于教学的对象是初中生, 其世界观尚未形成, 对社会缺乏了解, 对老师的依赖性强, 自主学习的能力欠佳, 他们还沿袭着初中阶段的学习方式和习惯, 希望在课堂上能得到老师耐心细致的教导、生活中能得到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但从事中职教学的教师们大多已形成“课堂上讲课, 下课后走人”的教学习惯, 没有给予学生更多地关心, 认为关心学生、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班主任的事, 科任教师只需按计划完成授课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这与学生的期待大相径庭, 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大部分学生刚开始时可能是认真听课、努力学习的, 但渐渐地, 面对抽象难懂、枯燥乏味的会计理论知识, 加上与教师缺少情感上的交流, 得不到教师的鼓励与关爱, 学习纪律性较强的学生, 本着热爱学习的精神或许仍能坚持认真学习, 而纪律性不强、自觉性不够的学生将失去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最后, 教师的教学任务是能够如期完成了, 但教学效果却欠佳。因此, 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沟通, 培养良好的情感。俗话说“做事先做人”, 人与人的关系离不开交流与沟通, 教与学的关系也是如此, 更需要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要在课前、课中、课后保持与学生的交流, 多一些互动, 有机会利用机会, 没有机会就创造机会, 尽可能地与学生多接触, 了解学生的情况, 拉近彼此的距离。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教师需要掌握的一门重要技能。那么, 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呢?聊天是最简单也是收效最快的方式。现在的学生都是“95后”, 大多性格鲜明, 追求个性, 教师要保持年轻的心态, 了解学生所关心和热衷的事物, 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才能找到共同的话题, 快速拉近距离。教师通过聊天, 除了能够加强对学生的了解, 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 在教学中能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同时还能够建立起教师自身的良好形象。聊天过程中, 教师还可分解学生的不良情绪,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

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 应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 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分析总结的良好习惯和能力。会计学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学科, 因此, 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并不是最终的教学目标,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与总结, 提高学习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基于这样的教学思想, 应用分析总结法进行教学, 这种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收效甚好, 学生普遍反映良好, 觉得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实用性很强。

在处理业务核算题时, 特别是业务较为复杂的情况下, 运用分析总结法进行, 是解决会计核算难题的一个重要技巧。思路如下:阅读题目后根据题目内容进行分析。 (1) 此业务题中有可能涉及到哪些会计科目?将其在草稿纸上写出; (2) 将最容易确定的会计科目确定下来, 包括科目方向、金额; (3) 按难易程度将其他会计科目分别确定下来, 包括科目方向、金额; (4) 将最有难度或最有疑问的会计科目放在最后, 包括科目方向、金额, 此时, 通常情况下会计科目的方向已显而易见, 如果还不能确定此会计科目的金额, 可用倒挤法得到。

三、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使会计知识更形象直观

教学过程中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 如幻灯片、录像等, 将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流程等内容更形象、更直观地展现出来, 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知识点内容丰富、账页格式多样, 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环节多, 教师如果单纯用语言讲解则过于抽象不直观, 学生觉得难以理解、枯燥乏味。如果一一演示于黑板之上, 则会浪费不少时间。此时,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将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格式、账务处理环节演示出来, 能增强会计操作流程的直观性, 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四、运用通俗化语言, 增强课堂趣味性

一名成功的老师, 不但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 通俗易懂、带有幽默感的语言往往也是课堂成功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将抽象的会计专业术语用通俗的、生活化的语言表达出来, 能增强学生对会计术语的感性认识, 使抽象的、难理解的概念变得形象、真实、具体, 更易于理解, 并由此认识到会计并不是一门高深的学科, 在日常的经济生活中随处可见, 有极强的实用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用富有幽默感的语言、带有时代感的措辞, 适时地穿插一些会计小知识、会计小故事、理论结合实际的例子, 都会让学生感到亲切、有趣, 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 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平时多做功课, 注意积累, 做到“课前精心设计, 课上适当发挥”, 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

总之, 教无定法, 在教学方法上, 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基础会计》作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入门课, 对学生今后的会计学习起着关键作用, 所以,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需要不断地摸索、总结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 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帮助学生跨上专业学习的第一个台阶, 为将来进行更深入的会计学习打好基础。

摘要:《基础会计》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 初学者不易掌握。文章将作者多年的教学心得融于教学实践中, 对中职学生如何进入会计学习的大门,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体会

参考文献

[1]孟繁金, 张华.基础会计 (第五版) [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试论电路基础教学 篇3

高职电路基础教学方法电路基础是机电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学生对这门课程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电路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把各个知识点都能够融会贯通,是任课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兴趣和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因此,要使学生学好本课程,就要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首先,要对所讲课程做简要介绍,通过介绍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知识的整体脉络。对每一个知识点可以寻求与同学们生活联系紧密且感兴趣的话题作为每一个课题开始学习的切入点,激发学生思维。比如,收音机的调谐回路是对串联谐振的应用,电力系统一般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而不采用三相三线制等。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电路知识的广泛性,进而认识到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其次,可以借助多媒体和实物教学。电路抽象的概念较多,也不易掌握,所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一些实验现象,可以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度,对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是非常有帮助的,如在三相电路分析过程中,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来直观形象地表现三相电压间的相位关系,同时将软件仿真技术穿插在教学中,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形象的曲线图形。学生观看到实际效果后,将对电路产生更大的兴趣。最后,扩展知识面。电路基础课是专业基础课,在一些知识点的讲解上可以直接引申到以后专业课要学习的内容上,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的实习车间或校外实习基地参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教材,组织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所学专业的教学需要,按照大纲要求、在尊重学校教学安排的前提下,本着适用够用的原则,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与难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进度,使绝大多数学生能比较轻松地掌握专业所需的知识。对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思考题供课后探究,满足这部分学生的求知欲;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同学采用多鼓励、多辅导等方法,让他们保持学习的兴趣与信心。目前,高职院校电路基础课程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缺乏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除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总结教学规律,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来适应和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好这门课程。例如,在讲授自感现象前,设置提问:“日光灯电路中整流器的作用?”“闸刀开关拉下或合上的瞬间,开关的接触片之间总是产生一些电火花,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在这种方法的调动下,学生由被动学习状态转入主动求知状态,只要在上课伊始就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其思维,那么就一定能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下,绝大多数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也就顺理成章了。在问题讨论过程中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提出错误观点的同学,要及时分析其错误的原因,纠正错误,这样学生的记忆会更深刻,学生的观点即使有正确的,也要征求其它同学的不同看法。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呵护学生的自尊。

课堂教学要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原则,学生掌握介绍新知识,很大程度是依赖于已掌握的旧知识。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做到以旧导新,如在讲授电路的暂态过程时从电容器的充放电引入,等等。根据高职学生的现状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具体的授课中,对重要的概念、定律及定律的分析计算方法必须在简化繁琐的数学验算和推理的基础上精讲,重点放在对结论的理解和应用上。由于电路基础需要掌握的知识繁多,所以在每一章节讲完之后,要对该章节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三、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

电路基础是一门注重实验的学科。把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实验进行结合,进行创新,能够让学生在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到实践操作的过程当中达成一个质的飞跃。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采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路基础实验内容主要包括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计算机仿真实验等。验证性实验是以电路基本理论应用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为主要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正确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常规仪器仪表的使用与调试,实验过程中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方法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与测量误差的分析方法。在验证性实验中,教师可以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适时对学生思考出来的方法给予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通过对具体项目的设计,安装调试,书写报告来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这种项目制的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空间,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初步的训练,为后续课程的课程设计打下良好得的基础。计算机仿真实验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电路进行辅助分析和设计,可以将仪器仪表、电路器件等直观地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并灵活地改变电路结构和参数,清楚地观察实验结果并动态显示电路的相关波形,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进行实践教学前,教师首先对实验项目进行分析研究,做好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复习理论知识,提出实验要求、方法和步骤,提出实验报告的填写要求,强调实验操作流程和仪器使用方法,注意安全事项,组织和指导实验,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完成整个实验,对实验报告认真评阅并及时归纳总结实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为今后实验积累更多的经验。另外,也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电路课程设计,学生通过实际设计,焊接、组装和调试一些简单的实用电路,使用仪器对电路进行检测,增强感性认识,检验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常用元件的识别,并掌握了电路焊接、装配、调试等工艺,为今后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高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实践知识的传授,这就要求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对共同性的问题要着重强调加以解决。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营造一个平等、活泼的学习氛围,立足实际,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激發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教会学生轻松学习,把握好活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纪芸.浅谈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建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6,(13).

\[2\]黄广才,易凯.探析《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创新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04).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硕士阅读书目 篇4

I.语言学理论专题研究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Robins, R.H, General Linguistics.4th ed.Harlow: Longman.1989。3.杨忠,《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乐眉云《应用语言学》(第二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II.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

** 1.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Larsen-Freeman, D.and M.H.Long.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3.London: Longman.1991 3.丁言仁,《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外语学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III.跨文化交际研究

** 1.McKay, Sandra & Nancy H.Hornberger, Socio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2.Jack C.Richards,《论语言教学环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Larry A.Samovar, et al.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孙勉志,《汉语环境与英语学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5.Byram, Michael From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to Education for Intercultural Citizenship—Essays and Reflections,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2008

IV.英语教学论

** 1.Brown, H.D.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4 2.张正东,《中国外语教学法理论与流派》,科学出版社,2000。3.束定芳,《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Keath Johnson,《外语学习与教学导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王立非,《现代外语教学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 6.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V.外语教学流派

** 1.Jack C.Richards.Theodore S.Rodgers ,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2.C.J.Brimfit and K.Johnson,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5.3.Michael P.Breen and Andrew Little John, Classroom Decision-mak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5.4.Cook.V ,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Second editio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5.Ur, P..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6.Harmer, J, How to Teach English.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VI.英语课程论

** 1.F.Dubin & E.Olshtain, Course Design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邹晓玲,《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研究》,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3.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4.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Richards, Jack C.and Charles Lockhart.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VII.英语学习策略研究 ** 1.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2。2.胡郑辉,《英语学习策略》,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 3.Cohen, A.D.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Spolsky, Bernard.Conditions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VIII.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1.Dörnyei, Zoltan Research Methods in Applied Linguistics—Quantitative, Qualitative, and Mixed Methodolog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2.文秋芳, Applied Linguistics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sis Writing,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3.Wallace, J.M..Action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 4.肖东发、李武,《学位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5.陈燕,《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6.Wajnryb, R..Classroom Observation Tasks.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16本 共计:40本

期刊

当代教育科学 **中小学教学研究 课程·教材·教法 中国教育学刊 教育研究

**中小学外语教学(北师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华师大)中学外语教与学

法学基础理论课程推荐书目 篇5

说在前面的话:

一:必须有法律人的理想。但是不能让理想僭越法律。法律人的尊荣在于法律人的寂寞。二:别让自己太忙。

三:读书。

书目

罗念生:《罗念生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翟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

费孝通:《乡土中国》

郭建:《非常说法》,中华书局,2007年

《非常读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

杰弗里·图宾:《九人》,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

鲍勃·伍德沃德:《最高法院的兄弟们》,吴懿婷、洪俪倩译,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年 萨达卡特·卡德里:《审判的历史》,杨雄译,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年

丹宁勋爵:《法律的正当程序》,法律出版社,1999年

《法律的界碑》,法律出版社,1999年

冯象:《政法笔记》,江苏人民出版社

《木腿正义》,中山大学出版社

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法边馀墨》,法律出版社

梁治平:《法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送法下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季卫东:《法治秩序的构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拉伦茨:《法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

王泽鉴:《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福柯:《规训与惩罚》,刘北成译,三联书店

伯林:《俄国思想家》,彭淮栋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

大木雅夫:《比较法》,范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

茨威格特和克茨:《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

论高职基础化学实验教学重点 篇6

1 高职院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分析

高职院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动手能力培养、良好实验养成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学生熟练掌握基础化学相关知识的关键。基础化学教学分为理论基础知识与基础实验两部分, 随着现代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动手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 高职院校对于基础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强。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也从传统的理论教学附属品走向了独立。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是学生理论课程熟悉与记忆加深的过程, 是学生通过视、听、触等感官对理论知识加深印象的过程, 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的过程。在进行高职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主导、兼顾对理论知识的复习, 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础操作, 并对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各项注意事项有深入的了解。

2 高职基础化学实验教学重点

针对高职基础化学实验的教学目的, 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方向, 兼顾理论知识的复习。因此在高职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基础实验、基本实验技能的教学就成为了重点。

2.1 抓好基础实验教学, 促进学生掌握基本化学实验技能

高职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主要是针对化学实验中的基础操作、注意事项进行教学。许多学生认为基础操作过于简单、不重要进而不认真去做、也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解, 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基础不牢固、对实验步骤了解不清,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后期实验进行。基础实验是化学专业实验课程和理论课程中打好基础的关键, 在进行这类试验时, 可以通过反问、提问、多媒体演示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 加深学生对基础化学实验步骤等的了解。并通过试验过程中的巡回检查和提问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务必使学生能熟练的进行基础实验操作, 为动手能力提高、为后期复杂实验、为日后工作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验证性实验提高操作技能

在进行理论教学后, 通过验证性实验将理论课程中复杂、抽象的概念简化和具体。对于验证性实验的进行汇总, 学生对验证结果已经知道, 因此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不认真。在进行实验测量、性能测试时, 一旦数据出现较大偏差, 学生就擅自修改数据, 常常是一人做实验, 多人抄数据。因此, 在进行这类试验时, 可以通过将小组学生分段进行试验来保证每个学生都进行实验操作, 同时通过这种模式, 可以检验出学生数据偏差出现的地方, 便于老师帮助学生找出数据偏差原因,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积极性。

2.3 加强基础综合实验教学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是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活动, 是培养高职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其目的不仅在于验证理论或加强理论的学习,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基础操作能力, 满足我国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加快高职院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综合性实验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改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仅限于在指定时间内, 在指定地点, 学生完成教师指定的实验内容。实验中所有的实验条件都是事先精心准备好的, 学生无法受到那种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训练, 极大地束缚了学生动手、动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传统实验教学的另一局限性是实验课完全依附于理论课教学, 尽管学生成绩很好, 但一接触实际问题, 往往普遍感到束手无策。因此, 为了提高学生对于基础化学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利用基础化学所教授的知识进行问题解决, 将基础化学实验与基础化学有关的工作实际问题相结合, 创造综合性的实验, 由学生根据基础化学专业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试剂, 确定产品加工工艺过程流程, 然后进行试制。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通过这样的实验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独立动手、动脑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3 高职基础化学实验安全防护的分析

在基础化学实验中, 经常使用各种化学药品和仪器设备, 以及水、电、煤气, 还会经常遇到高温、低温、高压、真空以及有毒气体等, 若对于这些危害的防护没有意识或防护设备不全对于学生的身体危害将不可估量。高职基础化学实验中的苯、芳香烃等挥发性物质长期接触有可能导致白血病等疾病的出现, 而其他大多数化学药品都有着不通程度的毒性, 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对人体进行危害。比如乙醚、乙醇、丙酮和苯等溶剂易于燃烧;甲醇、硝基苯、有机磷化合物、有机锡化合物、氰化物等属有毒药品;氢气、乙炔、金属有机试剂和干燥的苦味酸属易燃易爆气体或药品;氯磺酸、浓硫酸、浓硝酸、浓盐酸、烧碱及溴等属强腐蚀性药品。同时, 有机化学实验中常使用的玻璃仪器易碎、易裂, 容易引发伤害、燃烧等各种事故。因此, 高职基础化学实验的安全防护对于授课教师及学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降低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危害, 在进行实验室设计时就要对相应的情况进行分析。将不同类型的化学实验进行分室实施, 对于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 要在实验室设计时就全面考虑, 增设通风排气设施、或使用通风半密闭实验台, 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另外对于, 对于生物化学实验中使用的实验室, 还要增设细菌防护措施, 在学生进行实验时应穿着长袖服装、必要时穿着防护服装等。

结论

通过上述论述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高职基础化学试验中, 针对化学实验的特点进行实验习惯养成、安全防护习惯养成等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关键, 是提高我国基础化学相关专业领域一线技术人员动手能力的关键。在高职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 必须针对基础化学应用领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为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实践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东岩.高职院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重点[J].高教指南, 2008, 1.[1]王东岩.高职院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重点[J].高教指南, 2008, 1.

[2]赵俊辉.高职院校基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及安全防护[J].科教信息, 2007, 4.[2]赵俊辉.高职院校基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及安全防护[J].科教信息, 2007, 4.

[3]李俊缨.化学实验危害及其防护[J].职业病信息, 2007, 1.[3]李俊缨.化学实验危害及其防护[J].职业病信息, 2007, 1.

论《电工基础》中实验环节的教学 篇7

【关键词】演示实验 电工基础

《电工基础》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同时由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有一个实践过程,学生的能力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真正获得。而实验教学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最好途径,为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对此,笔者在实验教学中通常采用以下五点。

一、课堂上重视演示实验

在《电工基础》的教学中,课堂上需要做的演示实验很多,特别是在磁与电磁章节。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有关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归纳总结的能力,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让学生多参与。在高一的教学中,我都是让学生来配合我完成演示实验。虽然整个过程中学生只起到一个小助手的作用,但学生很在意这个表演的机会,课前都会认真预习谁都不想在台上表演时失败。如此坚持了一学年,高一结束时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一定幅度的提高。在高二、高三的教学中,我逐渐放手完全让学生来上台演示。课前我都要精心设计降低教学难度和减少教学容量以利于学生的演示,同时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设计好实验步骤,熟悉实验器材等;要求学生在演示过程时必须讲清完成此实验所使用到的实验器材、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实验时所观察到的现象、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等。虽然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学生的表现欲都很强所以参与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坚持两年后,全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潜意识里的创新能力。

二、实验课上重视分组实验

《电工基础》教材上列出了十六个学生实验,实验前把学生分好组,尽量做到男女生搭配。一般来说男生动手能力强些,女生善于心细观察,男女生一组有利于实验的进行。在进行前几个实验时,我都是给每组分配好实验时需要的器材,明确实验目的,讲解各仪表、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及如何使用,告诉学生具体的电路图及实验步骤,强调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实验中对学生进行提示和指导,引导学生根据测量结果,进行正确的归纳总结。经过几次实验,学生大体熟悉了实验室中常用的实验器材,了解了实验的大体过程。在以后的实验中,逐渐放手让每组学生尽量独自去完成一个个完整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在实验室中找实验需要的器材,制定自己的实验步骤,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处理。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去思考,实验的线路连接方式是否能改进?实验中所使用的仪器是否可以用其他的仪器来代替?是否还有其它的实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实验时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实验方法

笔者认为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确定的目标下,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例如:要测一电阻的阻值。如果手边有万用表采用直接测量方法就可以用欧姆档测出电阻的阻值。引导学生试问如果对测量精确度要求较高,那么还可以采用什么仪器测量来测量呢?如果该电阻处在电路中,该选择什么仪表采用什么方法测量?这样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灵活使用已有知识,又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讨论与相互协作。

四、实验后及时总结

实验做完了,结果出来了,我们要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总结。例如在学习电阻的测量中,我们就应很好地总结,我们学过的电阻的测量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等等。下面是我们学过的常见的测电阻方法:

①直接测量法:用欧姆表对电阻进行直接测量,这只是粗测,要精确测量得采用其它方法。

②替代法:这种测量方法需要精确电阻参与测量,其测量结果比较精确,平衡电桥测电阻就属于这种测量方法。

③间接测量法:测量时先测出与被测量有关的电量,然后通过计算求得被测量数值的方法叫间接测量法。伏安法的测量依据是欧姆定律,需要的基本测量仪器是电压表和电流表,无论采用电流表“外接法”还是“内接法”,测量误差都不可避免,要会分析什么情况下用哪种电路测量误差较小。

五、课外组建兴趣小组

学生随着对《电工基础》学习的不断深入,加之学生在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中的不断参与,不少学生对电学的兴趣越来越高,求知欲也很高,书上要求的实验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所以,在高二时我组建了一个兴趣小组,有28人报名参加。利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给兴趣小组提供实践的机会。两年来,我所带的兴趣小组,逐渐掌握了“万用表的正确使用”,“信号发生器及示波器的正确使用”,“学生电源及调压器的正确使用”,并进行了“日光灯电路”、“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线路”、“电动机调速控制线路”的设计、安装及调试”。期间,我又带兴趣小组到变电所、抽水站、学校的加工中心等场所去参观实习,以便学生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看到在实验室看不到的设备。通过兴趣小组的组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相信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以上几点是本人经过几年的《电工基础》的教学,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同行人士共勉。

【参考文献】

[1] 徐凤春. 物理教改要立足创新[J]. 上海教育,2000.8.

[2] 卢正芝《现代教育学导论》,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10.

[3] 张志明《析演示实验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8.

教学论基础书目 篇8

一、推荐阅读书目

1、刘星:《西窗法雨》

2、彼得·德恩里科:《法的门前》

3、贺卫方:《法边馀墨》

4、冯象:《木腿正义》或《政法笔记》

5、朱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或《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

6、何帆:《大法官说了算:美国司法观察笔记》

7、萧翰:《法槌十七声——西方名案沉思录》

8、德沃金:《法律帝国》

9、哈特:《法律的概念》

10、萨伯:《洞穴奇案》

二、读书报告的要求

1、从推荐书目中选择至少一本撰写一篇读书报告,不少于3000字。2、6人组成一个小组读书会,选出组长,每两周在课堂上做一次读书报告,每次两人,每人15分钟,其他组员对报告做点评。报告及点评由组长全程记录,当堂递交,作为组员平时成绩组成。

3、期末读书报告只能以个人身份撰写递交,署上姓名、学号和专业。

4、第七周当堂以书面形式递交。

5、期末读书报告或案例论文占总成绩的50%,其他50%由平时成绩构成,综合考虑课堂讨论、课堂读书报告、出勤率,点名一次不到扣平时成绩5分。

三、读书报告类型及其撰写

1、专题型读书报告

例:人情与法治的博弈——善意取得制度。

要求:某一概念、理论、制度、观点的源流要搞清楚,对所读书目的观点赞

同、反对要写清楚,自己的主张要有。一般有以下几个部分:

a.提出主题 b.学说整理

c.观点争议 d.总结

涉及到部门法专题还有

e.比较法考察 f.实例

2、心得型读书报告

一般格式包括:

(1)作者简介、内容概要;

(2)书中令人深刻难忘的独特之处;

(3)对本书的评价;

(4)读后感:联想、启发、疑问、反思、期望等。

为了了解一本书的写作背景,一般还需要阅读:

a.作者的传记;b.作者的其他作品;

c.別人对这本书的研究;d.同时代的其他作者的有关著作。

阅读方法:摘录、提纲、批注、卡片、读后体会等。

四、案例分析论文的撰写

(一)案例的选取

案例的选取应符合如下条件:

1、典型性,选取的案例能揭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法学原理;

2、真实性,案例必须是来自真实的审判过程;

3、完整性,保证所选取的案例情节完整 信息全面。

(二)案例分析内容

案例分析类论文的基本结构应包括标题、案例、思考与分析三大部分。其中思考与分析部分可选取以下内容之一展开。

1、经验总结。针对案例材料,结合其中所涉及的理论要点,分析控、辩、审三方行为的得失。此类案例分析的意义在于由特定案例中总结出一般规律,使撰写者和阅读者获得有益启发。

2、问题对策。如撰写者所选取的案例中包含悬而未决的问题,则可根据相

关材料尝试提出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方法或措施。此类案例分析的意义在于为同类案件的处理提供可供借鉴的解决方法。

3、问题反思。撰写者可以针对案例材料反映的问题或现象,展开对于现行制度、政策或措施等方面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完善或加强的方法和思路。此类案例分析的意义在于为立法、司法领域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

五、期末论文的格式要求

1、要有封面,注明姓名、学号和课程序号

2、有内容提要和关键词

3、有注释和参考文献

4、正文字体一律为宋体,小四号

5、一律用A4纸打印。

法学基础期末课程论文要求

1、期末论文可以是读书报告或案例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

2、从推荐书目中选择一本撰写一篇读书报告。

3、案例论文要求选取一则实际案例展开分析,有自己的观点。

4、期末读书报告或案例论文占总成绩的50%,其他50%由平时成绩构成,综合考虑课堂讨论、课堂读书报告、出勤率,点名一次不到扣平时成绩5分。

5、第七周当堂以书面形式递交。

6、期末论文的格式要求

(1)要有封面,注明姓名、学号和课程序号

(2)有内容提要和关键词

(3)有注释和参考文献

(4)正文字体一律为宋体,小四号

教学论基础书目 篇9

天津大学测控技术基础考研大纲、参考书等相关信息,天津考研网第一时间发布最新消息。

天津大学测控技术基础硕士生入学考试业务课程大纲

课程编号:806课程名称:测控技术基础

一、测控技术基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测控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合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测控技术基础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考试内容分为A、B两个模块,考生可任选其中一个模块。A模块为精密测试理论与技术,B模块为传感技术与测控电路。

(一)A模块:精密测试理论与技术

1.精密测试理论

(1)测试系统

主要内容:测试的基本概念,测试系统的组成,测试系统的静、动态特性。

基本要求:测试的基本概念,测量标准,量值传递与溯源体系;测试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测试系统的数学模型、传递函数及频率响应函数;一阶系统和二阶系统的频率特性;理想频率响应特性及不失真测试的条件;测量仪器主要性能指标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误差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误差的定义及表示法,精度(准确度)的概念,有效数字与数据运算。基本要求:误差的定义及表示法,误差分类;精度的概念;数字的舍入规则和运算规则,能按要求设置有效数字的位数。

(3)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

主要内容:随机误差的性质与处理方法,系统误差的性质与处理方法,粗大误差的性质与处理方法。

基本要求: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的产生原因和特征;正态分布的特征和处理方法;随机误差的其他分布;算术平均值、单次测量的标准差、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极限误差等概念并能正确计算;等精度及不等精度直接测量列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

基本要求:函数系统误差和函数随机误差的计算方法;误差合成的计算。

(4)测量不确定度

主要内容: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合成。

基本要求: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术语,不确定度的来源;标准不确定度的两类评定、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的求取方法;不确定度报告

(5)线性参数的最小二乘法处理

主要内容:最小二乘法原理,正规方程,精度估计。

基本要求:等精度测量线性参数最小二乘法处理的正规方程,求解及精度估计。

(6)回归分析

主要内容: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一元线性回归,一元非线性回归。

基本要求: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一元非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及精度分析。

2.精密测试技术

(1)长度及线位移测量

主要内容:长度测量的标准量和标准环境,阿贝原则,长度尺寸的测量,形位误差的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测量,线位移的测量,纳米测量技术。

基本要求:长度测量的标准量和标准环境;阿贝原则;长度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方法及各种测量仪器;三坐标测量机结构形式,测头的种类及工作原理,坐标测量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加工中测量仪和自动补调仪的特点;形位误差测量的基本概念;直线度误差的概念和评定方法及常用测量方法和仪器;表面粗糙度常用的测量仪器和评定参数;双频激光干涉仪位移测量原理;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角度及角位移测量

主要内容:角度的自然基准、实物基准和圆周封闭原则,角度尺寸的测量,圆分度误差的测量。

基本要求:角度的自然基准、实物基准和圆周封闭原则;角度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方法及测量仪器;圆分度误差的评定指标;圆分度误差的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方法。

(3)速度、转速和加速度测量

主要内容:速度、转速和加速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速度的测量方法、皮托管测速装置、多普勒测速、陀螺测量角速度;电子数字式转速表、频闪式转速表;压电式加速度计、伺服式加速度计。

(4)力、力矩和压力的测量

主要内容:力、力矩和压力测量的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力的测量方法、各种力的测量装置;各种称重传感器、皮带秤;转矩的测量方法、传递法力矩测量装置;各种压力测量装置、各种真空测量装置。

(5)机械振动的测试

主要内容:机械振动的概念、类型,各种测振传感器,振动量的测量方法。

基本要求:机械振动的概念、类型及其表征参数;振动的激励方式、各种激振器;惯性式测振传感器的力学模型与特性分析、磁电式振动速度传感器;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的测量方法。

(6)温度的测量

主要内容:温标的概念及各种类型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基本要求:各种温标的定义;各种膨胀式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基本定律和各种参比端处理方法;各种热电阻温度计及其引线误差的处理方法;热辐射基本定律及各种热辐射温度计。

(7)流量的测量

主要内容:流量的概念及各种类型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基本要求:流量的定义;椭圆齿轮流量计;差压式管道用流量计;转子流量计和靶式流量计;各种测速式流量计;振动式流量计;热式质量流量计和各种推导式质量流量计。

(二)B模块:传感技术与测控电路

1.传感技术

(1)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主要内容: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及其静态特性指标。

基本要求:传感器的定义及其组成;传感器静特性的主要技术指标。

(2)电阻式传感器

主要内容:电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特性,直流电桥,温度误差与补偿以及电阻式传感器的应用。

基本要求: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特性;压阻效应,压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特性;直流电桥、单臂电桥、差动电桥;温度误差及其补偿;电阻式传感器的应用。

(3)电容式传感器

主要内容: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特性,基本转换电路,优化设计,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

基本要求: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类型、主要特性;电容式传感器的转换电路、驱动电缆技术、等位环技术;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

(4)霍尔式传感器

主要内容:霍尔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特性,误差与补偿,霍尔式传感器的应用。基本要求:霍尔效应,霍尔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特性;霍尔式传感器的误差来源与补偿措施,电路模型;霍尔式传感器的应用。

(5)光电式传感器

主要内容:光源的工作原理与特性,光电器件,光纤式传感器,激光式传感器以及光栅式传感器。

基本要求:典型光源的特性;光电器件工作效应、原理、特性及其应用;电荷耦合器件(CCD)的结构、工作过程及其应用;位置敏感器件(PSD)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光纤传光原理,光纤传感器的原理和特点,光纤式传感器的类型;莫尔条纹及其特性,光栅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工作原理。

2.测控电路

(1)绪论

主要内容:测控电路的类型、组成及功用;测控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

基本要求:测控电路的功用;对测控电路的主要要求;测控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测控电路的类型与组成。

(2)信号放大电路

主要内容:运算放大器;典型测控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及功能;放大器的噪声。

基本要求:运算放大器的基础知识、运算放大器的误差及其补偿;典型测控放大电路包括同相放大电路,反相放大电路,基本差分放大电路,高共模拟制比放大电路,电桥放大电路,高输入阻抗放大电路,隔离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及功能,了解放大器噪声的基础知识。

(3)信号调制解调电路

主要内容:信号的调制解调;调幅及检波;调频及鉴频;调相及鉴相;脉宽调制及解调。基本要求:重点掌握双边带调幅信号及其表达式和波形以及载波信号频率与调制信号频率之间的关系;几种调幅方法以及包络检波;精密检波电路作用;相敏检波电路的特点,与包络检波电路的比较;相敏检波电路的选频特性和鉴相特性;了解调频信号的表达式、波形;调频及鉴频方法;频率计工作原理;调相信号的表达式、波形;调相及鉴相方法;脉宽调制信号表达式、波形;脉宽调制及解调方法。

(4)信号分离电路

主要内容:滤波器的类型及特性指标;压控电压源型滤波电路及无限增益多路反馈型滤

波电路;滤波器的设计等。

基本要求:按不同方式分类的滤波器的类型及滤波器特性指标;压控电压源型滤波电路及无限增益多路反馈型滤波电路。不同类型滤波器的设计方法,掌握不同滤波器传递函数的推导方法与频率特性分析等。

(5)信号运算电路

主要内容:比例运算放大电路;加减法运算电路;微分积分运算电路;常用特征值运算电路。

基本要求:比例运算放大电路,加减法运算电路,微分积分运算电路,常用特征值运算电路:绝对值电路、平均值运算电路、峰值运算电路、有效值运算电路。

(6)信号转换电路

主要内容:采样保持电路的组成;电压比较器;电压频率转换电路;电压电流转换电路;D/A转换器;A/D转换器。

基本要求:采样保持电路的基本原理;模拟开关;采样保持电路;电压比较器包括电平比较电路、滞回比较电路、窗口比较电路;电压频率转换电路;电压电流转换电路;D/A转换器包括加权电阻网络D/A转换器及R-2R梯形电阻网络D/A转换器;A/D转换器包括双积分式A/D、逐次逼近式A/D、并行比较式A/D的工作原理。

(7)信号细分与辩向电路

主要内容:直传式细分电路;平衡补偿式细分。

基本要求:直传式细分电路,主要包括单稳四细分辨向电路、电阻链分相细分、微型计算机细分、只读存储细分;平衡补偿式细分,主要包括相位跟踪细分和频率跟踪细分。

(8)逻辑控制电路

主要内容:二值可控元件驱动电路。

基本要求:二值可控元件驱动电路包括功率开关驱动电路、继电器与电磁阀驱动电路。

(9)连续信号控制电路

主要内容:导电角控制逆变器;脉宽调制(PWM)控制电路。

基本要求:了解导电角控制逆变器的基本原理; 掌握脉宽调制(PWM)控制电路的基本原理。

三、测控技术基础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选择题20%,填空题10%,简答题20%,分析说明题30%,设计计算题20%。试题反映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适当均匀分布在上述内容中。

四、测控技术基础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考试时,考生可自行选择A模块或B模块进行答题。

五、测控技术基础主要参考书目

1.费业泰,《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M].6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2.倪育才,《实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M].3版,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3.施文康,余晓芬,《检测技术》[M].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上一篇:国际贸易理论下一篇:惊险过山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