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府全面工作汇报(精选8篇)
立山区人民政府(2008年11月5日)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天,市政府依法行政考评小组的领导到我区就依法行政工作进行考评、指导。这为我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平台。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得益于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借助于市法制办的善意指导和鼎力支持,立山区政府全力推进《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在包容中汲取精华,在平衡中化解矛盾,使政府法制建设跃上了一个新的层面。过去的一年注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领导,将依法行政日常化、制度化(一)强化组织领导,保证《纲要》的贯彻落实
围绕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落实,区政府成立了专门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区长亲自挂帅任组长,常务副区长具体抓,各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具体负责全区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监督、落实。出台了《立山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明确了立山区今后五年法制建设的工作任务,分层次逐步实施,每年都制订了年度计划。
1、我们采取全区集中培训和各单位自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分期分批的对全区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区级领导班子每年专题学习两次以上。我区邀请市政府法学界人士分别从 《纲要》和几部法律入手,结合身边实际实例进行讲解,使全区的依法行政能力逐年都有新的提高。区政府每年要向区人大专题报告依法行政的实施情况,近两年来就行政许可法和依法治区的实施方案向人大报告,主动接受区人大的监督。
2、加强政府的法制机构建设,就法制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已规划出具体实施方案,将在今年年底前实施,以保证政府内部的依法监督,并为依法行政提供组织保证。(二)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法》的落实
为进一步贯彻《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项目和行政许可实施主体进行清理,将清理结果进行了汇总。经过清理,我区现有行政许可主体11家,行政处罚主体27家。本级保留的实施行政许可项目21项。对办理行政许可项目的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了不定期的培训,利用媒体和卷面考试的形式,提高了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对行政许可工作形成了长期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法律依据文本、收费标准、办事流程、办理时限、前置条件的规范,严格按法定程序办事。使之日常化、制度化。
(1)针对立山区防疫站实施卫生许可半年检一次,一年两次收费问题,展开了专题调查:主要是考虑到立山区实际,经营业户的卫生要件达不到标准,在其申请的前提下,发放有效期为半年的卫生许可证,同时收取半年的相关费用,并 督促其整改,半年复检一次,达到发放基本标准的,改发有效期为四年的卫生许可证;两次复检的收费标准等同于全年收费额。
(2)针对利害关系人的诉求,实施行政许可的听证制度。工商局立山分局于2008年8月份分别受理了立山区零点串吧等五户个体营业执照的申请,并对五户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了审查、核实。立山分局向利害关系人告知听证,大馆北小区1号楼等116人向工商立山分局提出了听证申请,召开了拟作出许可决定的听证会。对于原设计为商业网点开设餐饮文化娱乐营业场所的,必须经过公众参与、社区、街道办事处三方面代表的同意后方可批准。经听证会进行了论证、举证,待环保、安监等部门审查后,报请联席会审批,是否作出许可。截止目前,工商立山分局在7月29日居民举报五家饭店未取得许可进行经营的情况后,当天给五家饭店下了整改通知,8月7日正式下发整改通知,责令停止营业。8月11日,工商所以及相关部门已对五家饭店进行了正式查封。并会同相关部门按法定程序办理。
(三)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
建立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是依法行政的长效制约机制,在法制实践中相关部门制发规范性文件的随意性很大,渗透出不规范的行为,按照《纲要》的要求,我们谨慎思考如何建设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的法治政府,在规范政府 抽象行政行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我区出台的《立山区 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决定》使政府 的抽象行政行为有章可循。(四)建立健全行政复议制度
结合实际工作,认真学习《行政复议法》和《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并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引导行政主体和处罚主体在作出行政处罚时必须告知行政管理相对人。规范政府行政行为、通过行政复议制度进行自我监督。按照行政复议法的规范,政府着手完善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的基本框架、具备办理能力和法定资格。(五)狠抓调处制度的落实
行政拆迁工作对于立山区来说并不陌生,经过几年的磨练已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拆迁模式,但是对于被拆迁人来说依法拆迁、合理拆迁、平稳拆迁,显得尤为重要。
在拆迁的实施过程中,市民对拆迁的程序、行为,仍然有许多法律上的问题不得其解,结伴来到区政府上访,区政府法制办对于这样的问题给予了耐心的解答,对于在拆迁过程中迫于时限压力,规避程序的行为,多次与拆迁办及有关部门进行调处,给予了及时的纠正。针对农村集体土地征占、拆迁补偿,我们以市政府10号文为依据,出台了补充办法,细化了补偿细则。针对原鞍钢十一幼两年不能拆迁的疑难问题,法制办受命于区政府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理顺了各种法 律关系,启动相应的法律程序,实现了依法拆迁、以理拆迁。无一人次越级上访,成为拆迁的范例。区政府把民调工作做为依法行政运作机制来抓。积极防范,化解社会矛盾。及时制定出台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相关规定,建立矛盾纠纷排查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馈渠道,依法、及时、合理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执行重大信访稳定评估办法,建立完善的三级信访包保机制,真正把民调运用到信访工作中,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二、坚持依法行政,突出制度创新
(一)建立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前置审查制度,规范政府抽象行政行为
长期以来政府抽象行政行为尤其是政府的规范性文件缺乏有效的监督,我们以往采取先备案后审查的办法,即各部门在规范性文件发布过后一定时间将文件报送法制机构备案。这种制度有着先天性缺陷,因为文件生效执行后一旦因为不合法被撤销,不仅可能给社会和行政管理相对人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还会给政府形象和权威造成损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经过反复论证,我区于2007年初出台了《立山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以此确立了规范性文件“统一要求、统一审查、审查后发布”的原则,对区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提出了具体要求,规定了区政府工作部门制定、修改或者废止规范性文件应当在发布前报区法制机构对其合 法性和文字技术进行审查,审查后方能行文。它标志着我区行政机关抽象行政行为进入规范化运作阶段。(二)通过法规、规范性文件的形式依法行政
为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责任制的落实,健全和完善行政 执法监督机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年初,我区根据国务院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 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制定了《立山区推进 依法行政责任制考核办法》。考核评价坚持合法性原则,即行政行为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坚持规范性原则,即行政行为程序规范。通过考核客观地反映行政机关依法行 政的实际状况,推进依法行政责任制的落实,达到最佳绩效。考核采取日常考核计分,年终评比制度。并将每年的考核内容根据本办法并结合区政府年度依法行政工作的重点和政府工作目标的要求确定。具体考核项目和评分细则是即定的。
(三)强化机制创新,依法行政向基层延伸。创新是发展的灵魂和永恒的主题,机制创新是全部创新的关键。近年来,我区积极参与了多个领域的机制改革,注重运用法律手段巩固改革成果。我区沙河镇地处城乡结合部。为了加强沙河地域内建设管理,推进城市化进程,严格控制乱占、乱建现象的发生,依法处置违章建筑,经过法定程序依法确认,我区组建了城建监察沙河中队,并实现了三个明确。一是明确了隶属关系。立山区城建监察沙河中队隶属区城建监察大队。受区城建局的委托,拥有区城建监察大队的行政执法权,法律文书由区城建监察大队盖章签发。沙河城建监察中队做为区城建监察大队的派驻机构,由区城建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是明确了人员配备。由区城建监察大队选派2名在编 人员,具备行政执法资格,沙河镇选派10名协勤人员,专职配合城建监察沙河中队的具体工作。市综合执法局成立后,对沙河镇实施了派驻制,两中队进行了合并,以综合执法局为主。
三是明确了执法区域。其执法区域是沙河镇所管辖的地 域内(包含住宅区域、耕地及其它所属范围)。我区组建城建监察沙河中队,确保依法行政向基层延伸。此做法已被国务院法制办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所采用。
三、完善机制,有效地规范政府行为
(一)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论证机制,依法决策
今年以来,我们面临了多领域的工作任务,纷繁复杂的城市动迁改造,农村土地合法征占补偿,国有不良资产的处 置、国有土地收回等一系列问题。在依法行政、合理行政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区政府出台了《鞍山市立山区人民政府重大决策事项合法性论证程序规定》。法制办针对相关部门能够先行论证的提供法律支持,即时论证的提供法律服 务。尤其在重大问题决策、行政拆迁、区医院转属等方面积极与市法制办协调沟通,请求市政府法律专业人士及律师团给予更多的援助。在51中学周边改造、30中学院内民宅外迁、曙光路北段强迁,区法制办强化了按法律程序拆迁,避免了多起行政纠纷。
(二)强化责任追究问责机制
区政府各部门建立了依法行政责任体系,建立健全组织 领导机构,建立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为第一 责任人,对本地区本部门依法行政工作负总责,按“三定” 的原则完善责任体系。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考评制度。在责 任体系建设上实行问责制,在行政诉讼中责任主体的一把手 必须到庭应诉,败诉需向政府的法制机构说明原因,人为败 诉,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通报全区。行政处罚案件经 过法定程序被纠正的,同样问责。
(三)完善依法监督民主监督机制
主动接受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意见115件,办复率达到了100%,满意率达到95%以上。同时,广泛接受群众的民主监督,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全区年度依法行政责任制考评综述
7月10日我们下发了立山区依法行政责任制年度考评通知(鞍立政办【2008】18号),对全区(包括市直垂管行政机 关)24家行政主体展开考评。各成员单位严格按照通知的要求,做好了迎接工作。考虑到执法责任制向基层延伸,同时向八个街一镇下发了通知,按文件要求接受依法行政责任制考核。
在自检自查中,各单位对照区行政执法责任制年度考评 内容,认真开展自检自查并形成自检自查报告。本着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逐项进行自评;执法责任制组织建设全面得到落实,基本做到“依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被考评单位认真贯彻《纲要》和《行政许可法》,清理行政许可项目,规范行政许可行为,能够以“一个窗口”审批的,尽量简化程序。改革行政许可审批方式,做到事前审核,事后验收,完善行政许可审批机制。行政处罚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从考核的结果来看立山区行政主体和处罚主体,严守法 律法规,依法行政,运行轨迹自成方圆,形成了各自的特点: 区劳动保障局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办事,对退休审批、劳动合同鉴证、核定工资总额计划、社会养老保险、工伤认定、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仲裁、开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再就业等业务全面公开并制定业务工作程序规范,促使行政执法人员严格、规范的履行职责。做到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范围、执法权限、执法责任、执法程序“六明确”。在实行“一站式”服务的基础上,实行 限时办结制度,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区环保局建立开放的环境执法体系,一是举报电话12369公开;二是“三同时”审批和验收的程序、要求公开;三是排污收费依据、标准、程序在政府网上公开。
区财政局充分发挥财政人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全面探索和积累依法理财方面的经验,提高财政系统依法理财水平,将依法理财贯穿于财政管理的全过程。在加强财政执法、维护财经秩序的同时,实行内部审计制度,属制度方面问题的,及时完善制度;属人员素质问题的,加强教育、调整岗位。
区民政局严把低保进出关:准确核定申报人的收入。准确核定申报人的收入是低保审批工作的首要环节。针对申报人员的隐形收入核查难、个别企事业单位出假证等情况,我区规范了低保行政审批全过程,在低保对象的办定过程中严把“三关”即社区要把好“初审关”,办事处把好“审核关”,区民政局把好“审批关”。
区人口计生局简化办事程序,生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变上访为下访,规范第一接待人为第一责任人,谁首问谁负责,谁接待谁报结,不推诿、不搪塞,不扯皮。在非医学需要的中期以上终止妊娠审批中,严格查验其户口本居住地、身份证以及单位或村(居)委会出具的证明。
区卫生防疫站对卫生行政许可事项及其实施主体开展“三查”:一查有无越权、错位、缺位和影响职权法定、依 法行政的问题;二查有无多环节审批、程序繁琐的问题;三查有无重审批、轻监督,或只审批不监督的问题。
工商立山分局净化市场环境,保证公平竞争。截止目前共查处各类违章违法案件13件,罚没入库额50余万元。在重大案件或有难点的案件处理上,分局都召开案件评审会议,集体讨论。打击非法传销工作中,共捣毁传销场所近百处,遣散传销人员6300人次,遣返传销人员千余次,解救、劝解被骗人员350余人次。
(一)全区案卷评查活动中,我们采取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处罚依据和处罚程序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研。
1、行政许可卷的评查
各单位基本能做到一件一卷,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尽量简化办事程序,完善行政许可审批机制,从归档案卷的质量上来看较往年有了质的飞跃。
2、行政处罚卷的评查
从卷宗上看各行政机关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时,能先行 告知,并给予陈述和申辩的机会;做出行政决定后,告知行 政管理相对人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对重大处罚案件,执行了听证制度。行政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达到相当数额的,能够在行政决定中说明理由。行 政处罚案卷的处罚依据充分,程序合法,手续完备,归档卷 宗经得起推敲。对检查中发现的违反法定程序、执法案卷不规范等问题进行了及时纠正,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已同相关单位交换了意见,下达了整改意见书,双方负责人签字,限定了整改时间及复检日期。
(二)全区自检自查和考评中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在制作行政执法处罚文书上字迹不清晰、有勾抹现象,案卷不规范,个案听证程序没有履行,行政法律文书填写项目填写不全;二是少数行政机关办理行政许可时不能建立联谊制度,出现了漏管、漏征现象;三是少数执法单位现场执法时没有先行出示证卡,或单一出示证卡。四是以罚代收现象依然存在,这主要是体制问题。
关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已同相关单位交换了意见,有的单位接受了整改意见,有的单位因为运行机制问题自身是解决不了的,希望政府层层进言,尽快解决运行机制问题。
五、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一)落实双证双卡制度,夯实依法行政基础 2008年8月,全区160多名行政执法人员参加了市依法行政方面的考试,通过考试持证上岗,我区行政执法人员强化了依法行政观念,为实行佩卡上岗、亮证执法制度奠定了基础,对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行政执法队伍管理,促进全区行政执法工作整体上具有重要意义。
(二)规范行政机关职责权限 今年以来,我们对全区的行政许可项目和各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进行了梳理。我们发现,市级和区级的一些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权限划分不明确。这主要是市级的不确定性造成的。市级相关部门应该先行依法调整许可项目的设置,依法核定职责权限;建立健全政府对所属部门职能争议的协调机制,解决两级行政机关职权纷争等问题后,区级政府再进行梳理。实现政府职责、许可项目的规范化、法定化。
(三)规范细化自由裁量权
立山区政府对各行政执法机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进行梳理后发现,市、区两级行政执法机关对自由裁量权的项目、标准、等级及每个等级处罚的具体情形没有具体的细化,出现自由裁量权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待市级相关部门出台细化自由裁量权的细则后,区级部门再根据条款进行细化,保证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更加阳光透明、公平公正,确保行政处罚上下两级的协调性。
六、严格依法进行政务公开
今年以来,我区的政务公开工作在21个行政部门、9个事业单位、一镇八街和76个社区全部铺开,并深入开展。通过在基层开展政务公开工作,使群众更加了解和掌握政府各项决策,并将社情民意反馈回来,使政府作出的决策更加科学和民主、更具有可操作性。截至目前,在政府网站公开政务信息263条,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的触摸屏为居民提供正 确办事指南。街道办事处全部设立办事大厅,居民可以随时查询到有关政策。
拓宽公开领域,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一是以政府网站为平台,加大政务公开覆盖面。在网站上全面公开政府工作报告及各类会议精神,使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政府的有关决策和规划。二是以区政府投诉中心为媒介,加大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三是以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四是落实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提高政府执政水平。
七、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创建和谐立山(一)完善纠风工作机制
区政府对纠风工作的6项任务分别确定责任单位、责任人及主管领导。具体实行“三个负责制”。一是分级负责制,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二是分工负责制,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领导班子在抓好分管经济业务工作目标的同时,负责抓好分管部门、分管人员的纠风工作;三是分项负责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专项工作专门部门和专人负责。形成了主要领导问责、分管领导督责、牵头部门履责的责任机制,有力地保证了纠风任务的落实。(二)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强力落实“三个纠正”
一是坚决纠正征占土地中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
二是坚决纠正城市拆迁中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三是坚决纠正企业改制过程中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三)发挥省民心网载体作用,贯彻落实民心网各项工作 第一,设立民心网通讯员,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年初以来,我们共向民心网上报各类信息227件,与去年同比增加了51篇。
第二,加大民心网举报投诉办理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查处整改、内参直办、跟踪督办以及五星评价等举报投诉办理制度,进一步提高解决群众通过民心网反映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第三,延伸省民心网“触角“,落实省民心网联网要求。于2008年6月11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民心网联网工作的通知》,确定了沙河镇政府、区教育局、公安立山分局、立山供电局、国税立山分局、地税立山分局、工商立山分局等七家单位为首批参与联网单位,从而使民心网延伸到基层,大大拓宽了群众诉求渠道。(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一步落实中)
虽然我区在推进依法行政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仍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少数部门对法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法制机构自身建设还存在着缺欠。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下一步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强化法制机构的自身建设,履行完成各项目标的职 责。增强法治意识和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全面贯彻《国务院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使依法行政贯穿政府工作的全过程。
(二)加强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建立健全依法行政考核制度,把依法行政情况作为各部门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和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考核制度,建立考核体系,实行半年和年终考核相结合,使依法行政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得到贯彻落实。
(三)依法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减少执法随意性。今后要在行政执法依据梳理的基础上,规范部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减少执法的随意性。通过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细化,完善有效监督机制,杜绝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
(四)加强监督机制的落实,进一步规范政府行政执法行为,化解社会矛盾,今后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将重点清理和解决城市拆迁过程当中的涉法问题。强化依法治区,体味民生。
赵中生在讲话中指出, 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加快推进三门峡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三门峡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重大, 市委、市政府已明确提出, 各县 (市) 、区要加大工作力度, 抽调精干力量, 尽快组建监管机构, 履行监管职责, 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赵中生还强调要认真学习即将实施的新《食品安全法》。认真抓好教育培训和贯彻落实, 结合各地实际, 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严格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和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加强源头防范、全程监管、社会共治, 依法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 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吃得健康。他还强调, 要严格落实责任, 严格追责问责, 要求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共同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市政府副市长、市食安委副主任王振清, 也在讲话中对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他强调, 要保持清醒、严守底线, 扎实开展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加快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 强化食品安全教育, 以持续的努力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记者在采访期间, 有幸参与了三门峡市“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暨第二屇食品安全与发展论坛”。6月16日上午, 三门峡市政府食安办、市食药监局会同相关部门, 在市政府六楼会议室, 举办以“尚德守法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为主题的三门峡市2015年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 暨第二届食品安全与发展论坛。记者了解到, 三门峡市食安委全体成员单位、湖滨区政府、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以及市直有关单位主管领导和工作人员、新闻媒体、重点食品企业负责人、食品安全志愿者和有关行业协会等共200余人, 参加了此次活动。市人大副主任裴富平、市政协副主席李俊江应邀出席。启动仪式由市政府食安办主任、市食药监局局长曹成建主持。湖滨区政府、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的领导做了表态发言。副市长、市食安委副主任王振清, 出席启动仪式并做了重要讲话。市人大副主任裴富平宣布宣传周正式启动。
王振清在会议中谈到, 尚德守法, 是实现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基本保障。要让德治和法治两个“车轮”同时转起来, 促进社会共治,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要守法经营, 承担主责, 保证食品安全。各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 履职尽责, 加快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各级政府要守土有责, 党政同责, 各县 (市) 、区要加快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进程, 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县和信用体系建设示范试点工作。他强调, 社会各界要成为食品安全尚德守法正能量的传递者, 让尚德守法成为社会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业协会要加强行业自律, 消费者要自觉抵制不良商户和不合格食品, 及时向监管部门举报违法行为。新闻媒体要实事求是地报道食品安全事件, 深入解读食品安全政策法规, 履行媒体的社会监督职责, 积极传播尚德守法的正能量。
启动仪式结束后, 接着举行了食品安全与发展论坛。市食药监局食品药品检测中心、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三门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单位专家学者, 围绕宣传周主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 围绕食品安全热点话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了演讲, 并不时同现场观众互动。记者感受到, 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暨食品安全与发展论坛, 自始至终洋溢着热烈的气氛, 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以旅游节食品安全保障为入手
记者在采访期间, 还亲身经历了三门峡市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 (三门峡) 国际黄河文化旅游节。三门峡市市食药监局对旅游节食品安全高度重视, 采取周密部署, 多措并举, 全面做好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并以此次节会为抓手, 进一步推进该市食品市场大清查行动向纵深开展。全市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5354人次, 检查食品生产企业、集贸市场、商场超市、食品经营户、食品添加剂经营户、保健食品经营户以及餐馆食堂等各类食品单位9207户次。发现并排除各类隐患、问题547个。查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案件 (已结案) 6件, 罚没金额4.95万元。查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895.12公斤, 有效保障了该市节会期间食品消费安全。
与此同时, 渑池县也举行“2015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记者获悉, 在三门峡市“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的同时, 渑池县“2015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在该县城仰韶广场隆重举行。县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志愿者及社会各界群众代表参加宣传。县人大副主任刘建华, 县政府党组成员、县食安委副主任周来拴到场察看并参加活动。记者了解到, 宣传周期间该县工商、质监、食药监、农业、畜牧等15个部门, 除在仰韶广场和万人广场悬挂食品安全横幅、设置集中宣传投诉咨询点、出动宣传车、发放食品安全宣传资料、受理各类举报投诉外, 还逐日举行“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日活动。在县城主街道、大型超市和餐饮门店悬挂宣传横幅。利用街头大型LED宣传屏, 滚动播放食品安全宣传公益广告。此外, 还举办了一场以推进食品安全法治建设为主题的渑池县首届食品安全宣传文艺晚会, 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 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强化食品行业社会公德建设, 弘扬尚德守法的行业风气。加快构建预防为主, 风险管理, 全程控制、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 不断提高该县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三门峡市保障食品安全工作持续开展
记者采访中获悉, 三门峡市自今年四月份以来,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黄河文化旅游节组委会的具体要求, 市食品卫生组加强组织领导, 以保障食品卫生安全为首要任务, 以开展专项整治为重要手段, 落实监管责任, 强化监管措施, 加强督查督办, 深入宣传教育, 积极引导社会参与, 全面推进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工作, 全市食品卫生整治和保障工作成效显著。截止目前, 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4914人次, 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点14581户次, 发现各类隐患、问题341个, 没收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629.5公斤, 取缔流动摊点3000余人次, 暂扣物品200余件, 查处食品案件4起, 罚没金额4.6万元。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底线, 有力促进了全市食品安全形势进一步稳定向好。
该市强化组织领导, 制定工作方案, 明确责任目标。根据工作需要, 结合实际成立了以市政府食安办主任、市食药监局局长曹成建为组长, 市政府食安办、食药监、卫生、工商、商务、城管、农业、畜牧、湖滨区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等单位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 抽调了20名同志作为工作人员, 分设了食品安全、卫生防疫和医疗保健三个组, 明确了各组工作职责。该市多次召开了专项整治和保障工作会议, 进行了动员、部署, 增强了确保第二十一届黄河文化旅游节食品卫生安全和保障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该市制定了《食品卫生组工作方案》, 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和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要求各成员单位切实履责, 及早部署、狠抓落实。各成员单位也结合《工作方案》制定了本部门实施方案, 并根据保障工作开展情况, 纷纷召开了“节会”保障工作推进会, 进行再动员, 再部署, 加压鼓劲, 掀起了保障工作的高潮。
记者了解到, 该市根据《食品卫生组工作方案》的统一部署, 全市各级食品安全和卫生监管部门把开展“节会”保障工作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来抓。三门峡市政府食安办主任、市食药监局局长曹成建带领相关工作人员一行, 对文博城正在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中国 (三门峡) 国际黄河文化旅游节暨投资贸易洽谈会”及周边小吃街进行了督导检查。市食安办副主任史瑜, 市食药监局副局长何耿、曲红波陪同督导检查。在检查过程中, 曹主任详细询问了文博城展厅内食品销售者的进货来源、索证索票情况;仔细查看了预包装食品标签标识;对销售散装食品的, 要求其做好防蝇防尘措施;对小吃街上的经营者, 要求其做好原材料贮存保鲜工作, 加强卫生消毒, 严禁销售变质食品。湖滨区在展场设立了服务台, 随时接受市民的投诉建议等, 保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其他部门依照《食品卫生组工作方案》, 各负其责, 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问:你好,谢厅长。据我所知,省委省政府专门就一个部门的工作下发文件,这样的事情并不多见,能否具体谈谈有关这一文件的起草情况。
答:是的,省委省政府为做好我省民政工作专门发文,表明了领导对民政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这里,我就具体淡谈7号文件的起草过程吧。
(一)文件起草依据。民政工作是为民之政、和谐之基。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高度关注民生民政工作。提出“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发展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要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去年8月21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清泉在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明波和省政府副省长张岱梨的陪同下,率省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亲临民政厅调研并作了重要讲话。罗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民政工作责任重大、任务繁杂,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需要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非常有必要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制定一个进一步加强民政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明确新时期全省民政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以动员和组织方方面面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推进民政工作的科学发展,更好地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服务。
(二)文件起草原则。按照罗书记“文件要有实质内容,要有湖北特色”的指示精神,文件起草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牢牢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紧密结合湖北实际,坚持总结汲取本省经验、学习借鉴外省好的经验做法,坚持立足“十一五”、着眼“十二五”,努力做到“三个充分体现”:一是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提出推动民政工作科学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具体措施;二是充分体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关切的利益问题,提出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和基层民主政治需求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办法;三是充分体现省委、省政府对民政工作的重大部署和罗清泉书记、李鸿忠省长在省民政厅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
(三)文件起草过程。7号文件是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南省委政研室牵头制定的。按照罗书记在民政厅调研时的指示精神,去年9月7日,成立了由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吕东升为组长的文件起草专班。迅速启动了文件的起草工作。为学习借鉴外省和基层经验,分别由张岱梨副省长、省委政研室孙西克副主任、省编办饶志国副主任带队,分三路进行了调查研究,为起草文件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省民政厅会同省委政研室完成了初稿撰写。10月23日,文件征求意见稿形成后,张岱梨副省长专门听取了汇报,就修改完善文件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意见。按照张岱梨副省长的意见,我们作了进一步修改后,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省直有关部门征求了意见。张岱梨副省长、李元江副秘书长、卢焱群副秘书长先后多次召开相关部门协调会,进行了反复修改和充实。今年3月26日,李宪生常务副省长、张岱梨副省长率省委编办、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部门的负责人,到民政厅现场办公,省直有关部门对文件提出的工作经费预算等有关内容达成一致意见。5月上旬,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先后签批同意。可以说,7号文件的制定过程,既是一个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入学习、强化认识的过程,更是一个解放思想、推动工作的过程。
问:能否具体谈谈7号文件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答:好的。7号文件由三部分组成。第—部分为(一)至(三)条,主要讲目标和要求;第二部分为(四)至(十)条,主要讲重点工作;第三部分为(十一)至(十四)条,主要讲保障措施。
1关于新时期民政工作的目标要求。文件从重大意义、主要目标和总体要求三个方面加以简述。第1条肯定了近年来民政工作取得了成绩,分析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强调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进一步明确了民政工作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第2条概述了民政工作的主要目标,提出到“十二五”末,全省民政工作要率先走在中西部前列。由此可以看出,省委、省政府对民政工作寄予的厚望,以及新形势、新发展、新任务赋予民政部门的新使命。第3条提出了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强调要始终贯彻“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方针,大力推进民政工作法制化、信息化、规范化,着力发挥民政工作“保障民生、发展民主、维护稳定”的职能作用。这些表述不仅将科学发展观和民政部的基本要求,与我厅倡导的工作理念、提出的转型升级目标有机衔接起来,而且将其上升为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系统地构成了全省民政系统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2关于新时期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紧紧围绕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奋斗目标,努力推进民政工作率先走在中酉部前列,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整体谋划、重点突破。按照突出重点、不面面俱到的原则,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民政工作提出了7个方面的任务。
第一,提出了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重要任务。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调节收入分配、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内容的题中之义,是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7号文件针对当前社会救助的发展形势和要求,将我省社会救助工作重点由面的拓展转移到质的提高上来,强调要进一步加大投入,规范管理,健全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临时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流动人群救助管理制度,形成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慈善援助、社会捐助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第二,提出了健全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切实提高灾害预防和救助能力的重要任务。湖北是一个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灾害救助工作是一项传统的民政工作。7号文件围绕救灾和防灾两个重点,强调要加快省、市、县级救灾物资储备
库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全省的救灾物资储备网络。扩大救灾物资储备的品种和数量,切实提高救灾应急保障能力,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在灾后24小时内得到有效救助。强调在提高灾后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的同时,要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做到防患于未然,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第三,提出了以构建多层次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为重点,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人口高龄化趋势,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愈来愈突出,推进养老服务工作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解决困难高龄病残老年人生活服务问题是新时期生存权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解决有经济条件的老年人生活服务问题是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因此,7号文件把养老服务作为一个重点,针对老人的不同特点,对加快推进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城乡一体化、投资多元化、管理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的多层次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部署。随着高龄病残老年人的增多,养老机构床位数需求量愈来愈大,政府首先需要解决好城市“三无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的养老服务问题。文件提出,要积极推进城乡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到2011年,城乡“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65%以上。其次,政府要引导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鉴于目前社会兴办养老机构盈利较难,市场还不成熟,还没走上规范化轨道的状况,文件要求,政府要通过床位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和购买服务等措施,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建设,满足社会对养老服务床位数的需求。社区养老服务相对机构养老服务投入少,覆盖面大,适合于绝大多数老年人需求,是破解中国养老服务难题的重要途径。因此,文件要求,要加快建设立足社区、面向老人、布局合理、方便实用的养老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在着力推进养老服务系统建设的同时,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的福利服务工作,进一步推动福利彩票发展壮大,为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筹集更多的资金。
第四,提出了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扩大基层民主自治的重要任务。社区是社会的细胞。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管理工作重心不断下移,社区的功能越来越大,所承载的职能越来越多,在基层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加强社区建设,要理顺关系,形成合力,保证必要的基础设施条件。7号文件从进一步理顺基层政府与社区的功能与权责关系、健全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平台这两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部门工作进社区实行“权随责走、责随事转”。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中心城区50%的街道要建设一所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80%的城市(镇)社区和列入国家、省试点的农村社区都要建设一所不低于300平方米的社区公共服务工作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第五,提出了改革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任务。社会组织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是政府连接市场和社会的纽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罗清泉书记、李鸿忠省长在民政厅调研时,对社会组织建设都给予了特别关注。强调社会组织是经济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还不够,工作空间还很大。因此,7号文件强调,今后的一个时期,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争取在三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二是加快行业协会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工作,强化社会组织自身的能力建设;三是加快制定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扶持政策,重点扶持一批与我省优势行业和支柱产业相关,与“两圈一带”发展战略相适应的行业协会、商会、学会和公益服务类组织。
第六,提出了提高社会专项事务管理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社会服务需求的重要任务。区划、地名、婚姻、殡葬等社会事务,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是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体现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7号文件针对社会管理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着眼于区域发展和社会文明,重点从规范管理、文明服务、拓展领域这3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第七,提出了创造性地开展优抚安置工作,为建设强大的国防和现代化军队提供可靠的后方支持的重要任务。湖北是革命老区、优抚大省,有着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保障优抚安置对象的合法权益,对于巩固国防,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7号文件针对当前优抚安置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了创造性地做好优抚安置工作的明确要求。一是突出体现了优抚保障中政府的主体责任。优抚对象抚l血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优抚医疗保障、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等。其经费渠道都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二是体现了保障水平从优的原则。明确提出,要切实保障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三是体现了保障内涵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优抚保障涉及生活、医疗、住房、安置等各个方面,内涵十分丰富。特别是在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3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保障措施。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必须有强有力的保障措施。7号文件从组织领导、基础设施、民政法制、工作队伍这4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特别是对长期制约和影响民政工作的基层民政组织力量薄弱和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意见,这也是文件的两个突出亮点。一是在组织领导上要建立4个长效机制,即领导机制、协调机制、经费保障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对民政工作要做到“三个纳入”,即纳入更加重要的工作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的考评体系。强调各级政府要足额安排民政事业所需的人员经费、工作经费和专项经费,保障民政事业正常工作需要。并由省财政厅、民政厅、审计厅每年对各地民政事业经费落实情况进行督办检查,并建立民政事业经费拨付奖惩机制。从2011年起,由省级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民政工作经费。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财政困难的县市民政局的工作经费给予补助。二是在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要通过列入规划、土地划拨、规费减免等方式达到3个目标。即设施不断完善、规划布局不断合理、综合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三是在民政法制工作上,要重点把握好立法和执法2个环节,也为我们进一步寻求解决民政法制工作机构提供了文件依据。四是在民政工作队伍上,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特别重视基层民政机构和民政工作队伍建设。按照乡镇人口总数,分3类,分别增设1~3个民政公益性服务岗位。所需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工作人员由县(市、区)民政局和乡镇双重管理。
问:民政部门如何贯彻落实7号
文件的精神,请您提几点具体要求。
答:我认为,1、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抓好7号文件的贯彻落实。7号文件的出台对民政部门来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第一,省委、省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发挥民政职能作用,坚持把民政工作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最为复杂的情况下,省委、省政府出台7号文件,必将进一步提升民政工作的地位,使民政工作受到更多的瞩目,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更宽的平台和更广的空间;第二,7号文件赋予民政工作新的使命、新的任务,涵盖了民政工作的方方面面,是指导民政工作的综合性战略规划和纲领性文件,使我们对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奋斗目标更加明确,对加快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第三,7号文件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将对全省民政事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我们加快民政基础设施升级,加快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水平,加快推进城乡民政统筹发展;第四,7号文件为我们谋划科学发展提供了更为充分、更具操作性的新的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为优化民政工作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四方面“利好”,既是新动力、新机遇,又是新要求、新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民政系统的一项中心任务,就是要切实抓好7号文件的“落地”、“开花”和“结果”。因此,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一定要认识到我们贯彻落实的力度和深度,关系着民政事业长远发展的大局,一定要认识到机遇当前,形势喜人,形势更逼人,我们如果不奋发有为,快马加鞭,就会有辱使命,错失良机,贻误发展。愧对群众。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关于民政工作的重大决策上来。统一到7号文件的安排部署上来,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抢抓机遇,积极主动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尽心尽力履行职责,真抓实干做出成绩,不断提高民政工作质量和水平。
2必须以过硬的工作举措抓好7号文件的贯彻落实。7号文件内涵丰富、含金量高,各地要在学习吃透精神的基础上,着力放大政策效应。为贯彻落实好7号文件,省厅将采取以下系列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省民政厅成立了贯彻实施7号文件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负责对全省民政系统贯彻实施7号文件的统筹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厅办公室。由办公室牵头,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由厅党组成员牵头,按处室职责进行分工,明确进度要求和责任人。各地民政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抓紧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具体实施办法,细化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分解落实责任到人头、到具体岗位。要建立贯彻落实情况及时报告制度,加强贯彻实施情况的宣传报道和督查考核。要与新闻宣传等有关部门密切联系和配合,搞好向社会的宣传,让广大民政对象了解省委、省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温暖,使社会各方了解省委、省政府促进民政大发展的决心和工作部署,大力营造有利于民政发展的浓厚氛围,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进民政工作的生动局面。二是出台系列配套文件。全省各级民政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干部职工逐条、逐句学习研究,精学细研,深入挖掘7号文件内涵,认真提炼精髓,找准本地、本处室、本单位工作的最佳契合点和落实突破口。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争取党委、政府出台系列配套文件,对7号文件进一步细化量化。从省厅来讲,将争取以省委、省政府或是两办的名义出台《关于发展和规范社会组织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建立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乡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等等。各地民政部门也要积极汇报,借势争取,主动沟通,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视支持,结合本地实际,及时出台配套文件。三是召开系列推进会议。前不久,我们以省政府的名义召开了优秀退役士兵表彰暨安置工作会议。为抓好文件的贯彻落实,下半年,我们拟将年中分析会分解为系列单项工作会议,逐项推进和落实。初步考虑的有全省基层民政组织现场会、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城乡低保专项清理行动总结表彰会、双拥模范城(县)命名表彰大会,并争取在年底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高规格的全省社区工作会议。四是抓好重点工作的督办。年初,省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加强乡镇民政组织建设有关问题的意见》(鄂编发[2010]2号),7号文件再次进行了明确和强调,各地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今年年底前,机构和人员必须全部到位。这里,我要再次强调的是,厅机关各处室在分配经费时,要将这项政策的落实情况作为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按lOOk的权重,列入分配系数。还有一个督办重点,就是落实好《研究民政工作会议纪要》(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10138期)。今年3月26日,宪生常务副省长、岱梨副省长就7号文件起草工作专程到民政厅调研时,就增加民政工作经费、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分库建设、建立城乡困难群众基本殡葬费用补贴制度、加强社区建设、完善民政机构编制、加强老龄工作等七个问题形成了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分管厅长和责任处室要按照责任分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主动汇报,积极争取,跟踪办理,确保会议纪要的内容逐条落到实处。各地也要积极配合抓好贯彻落实。
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为了全面反映全市上半年深化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经认真了解掌握各领域改革进度,现将深化改革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5年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各县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三次全委会和市委九届四次全委会精神,积极稳妥推进2015各项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初步成效。
(一)改革基础工作
1.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6个专项小组和改革办,制定了《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工作规则》、《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明确了领导小组、专项小组、改革办的工作职责,建立了深化改革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2.分解落实重点改革任务。审议通过了《中共市委关于深化改革推动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党发„2014‟1号),明确了深化改革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推进步骤、重点任务。制定和印发了《贯彻实施<中共市委员会关于深化改革推动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责任分工方案》(党办发„2014‟41号),确定了6大块、23个方面、175项改革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协调单位、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和完成时限。各专项小组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指导和督促各牵头部门和配合单位,制定了本专项小组承担的改革工作方案。市改革办制定了《市2015深化改革任务及推进计划表》,确定了71项重点改革任务。全市32个主要牵头单位制定了深化改革推进任务表,明确了重点改革事项计划,为扎实有效推进改革奠定了基础。
3.调查摸底重点改革进度。协调各部门报送了2011年以来承担全国、自治区改革试点和全市性重大改革事项进展情况,收集了近三年来我市已经出台的改革规划、方案、政策、办法、制度等资料,为做好重点事项备案、评估重点改革实效、深入谋划重点领域改革提供了依据。
4.开展重点改革事项调研。各专项小组及相关部门围绕承担的重点改革任务,组织开展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市属国有企业改革、中小微企业发展、政府性债务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等调研,为推进重点改革理清思路、制定方案、明确重点、提出对策提供了参考。
(二)行政体制改革
1.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市编办牵头开展调研、分析论证、讨论修改,提出了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初步意见,已按规定报市委、自治区逐级审批。
2.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制定印发了《<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配办法(试行)>补充规定》(党办发„2014‟17号),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配管理。对市属105家事业单位工作职能和目标任务逐项进行梳理,初步将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类、公益一类、公益二类等类别,为全面做好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奠定了基础。稳步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促进市光明中学国家试点、市中医院自治区试点工作,已组建了理事会,制定了章程,建立了法人治理机制,为全市事业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积累了经验。改革县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对一县两区146家事业单位开展调查,已经完成了大武口区26家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岗位设置工作,其他单位岗位设置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3.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展较快。围绕审批事项(项目)平均办结时限压缩50%以上,实现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审批时间“四减少”和审批服务质量和效率“两提高”的改革目标,部门联动,多策并举,精简、合并、优化行政审批。一是全面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查。印发了《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实施方案》,梳理行政审批事项和具有审批性质的管理事项233项。制定了《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党发„2014‟11号)等十个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采用取消、下放、合并和调整管理方式等措施,积极推动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和优化。二是减少项目前置审批备案程序。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初步拟定了我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暂行办法》,力争年内正式颁布实施。初步制定了《企业投资审批流程优化方案》,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正在细化《优化前置手续办理流程及时限表》。在网门户网站开设了“在线政务大厅”平台,完成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和行政审批督查督办平台等软件功能,6月底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平台、智慧政务网上办事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后,开始对不涉及国家安全和商业机密的审批事项在网上直接受理办理。三是积极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初步拟定《市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初稿),清单初步列出了限制类14种205项、淘汰类14种228项、落后产品9种114项禁止和限制企业投资经营的行业和领域,逐步将投资由“严进宽管”审批制转变为“宽进严管”备案制。四是减少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制定了《市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工作实施方案》,编制了行政事业性收费、中介服务收费目录与收费标准,对两个辖区和市属108个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18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审核,重新申报和发放行政收费许可证,注销了15项商品价格和收费管理文件,保留了144项有法律法规依据的项目,在39项临时性行政事业性收费中,取消收费项目20项,将19项“自愿有偿”项目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五是进一步降低中介服务收费标准。对全市73家中介服务组织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逐一进行审核,重新核发了《服务价格备案登记证》,严格落实自治区减免标准,对建设项目前期咨询费、工程监理、勘察设计、环境影响咨询等12项收费项目全部降低了收费标准,对监理、招标服务类和测绘、检验、评估咨询服务类等42项属于市场竞争和协商确定收费价格的项目予以保留,工业企业涉及的共同性项目评估报告以开发区及园区为单位统一编制。
(三)经济体制改革
1.健全完善经济转型升级机制。围绕国家老工业城市转型示范区建设,编制了《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市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及配套方案,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等方面的工作已启动,《惠农区西河桥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2013-2022年)》已经市政府研究通过。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编制了《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工作方案》及《市工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市农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市服务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三个专项方案,《宁夏银川—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已委托专业机构启动调研和编制工作,《关于支持陆港经济区发展若干意见》已报送自治区相关厅局。围绕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落实《市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2015年重点实施29个试验区重点项目,上半年已开工建设21个,完成投资10.8亿元。制定和印发了《市重大项目推进管理办法》,促进项目引进、储备、推进、建设、考评奖惩科学化。
2.进一步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贯彻落实《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党发„2013‟1号)和《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和事权下放的意见》,以理顺体制、健全机构、下放事权为重点,建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惠农区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完善了开发区工作机构,调整核定了人员编制,下放干部人事、项目审批、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等9大类24项市级行政和经济管理权限,明确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市、惠农区之间的关系,基本理顺了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
3.大力推动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印发了《关于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党发﹝2014﹞13号)、《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党办发﹝2014﹞38号)两个指导性文件,完成市保安公司、童龙公司、沙湖机场公司等7户企业的清产核资及财务审计工作,完成了沙湖机场、童龙公司等企业股权划转,做好了九柱集团生活垃圾填埋厂财产清查、资产清单、产权划转等准备工作及市环保研究所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工作。探索建立市属国有企业收益分配制度,修订了《市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管理办法》。探索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础天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为基础,初步拟定了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组建(改组)方案。积极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制定了广西柳州化工与市环星海湖开发公司产权转让《方案》。
4.多策并举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一是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制定了《市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市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办法》,完善“单位绩效自评”制度,公开2015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报告及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民生支出预算,市直66家一级预算单位全部公开部门预算、“三公”经费预算。二是改进行政成本控制方式。强化以“三公经费”为重点的行政成本支出监管,修订了《市本级党政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暂行)》,制定了《市本级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进一步扩大公务卡使用范围,加强预算单位资金支付实时监控,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会议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等11项指标。1—5月份,全市党政机关行政运行支出同比下降38.99%,其中公务接待费、会议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日常办公费分别同比下降70.34%、42.99%、25.97%、38.17%。三是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制定了《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方案》和指导目录。四是建立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激励机制。出台了《市本级财政资金存放银行业金融考核办法》、《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有效利用自治区财政厅间歇性资金4.5亿元。
5.持续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一是全面推开农村土地房屋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平罗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颁证率、集体荒地承包经营权颁证率和农民房屋确权登记率均达到100%,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颁证率分别达到97.2%和96%,正在积极申报国家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整县推进”试点。惠农区红果子镇等9个自治区试点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在全区全面推开,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农民房屋所有权颁证率分别达到86%、83%。二是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及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平罗县国家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试验区建设逐步深入,建立健全了农村土地规模生产经营、农村土地产权抵押交易、农民土地和房屋产权自愿退出转让三项机制,探索开展了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和以地养老、以权养老两项试点,已办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抵押贷款4100多笔,发放贷款1.6亿元;办理各类农村产权交易650多笔,交易金额5700万元;退出转让宅基地和房屋农户720户,退出转让耕地3600多亩。惠农区围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成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并投入试运行,现呈报自治区金融办待批,正探索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健全农村产权交易规则和建立农村产权评估机构;与银行对接采取担保加确权合同抵押的方式提高贷款额度,发放农业贷款160余万元。三是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改革。平罗县对23个试点村集体“三资”及债权、债务等进行了全面核查清理,制定并修订完善了《平罗县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暂行办法》,积极探索农民对集体“三资”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继承权机制。惠农区对38个村集体“三资”进行了清产核资,实行村级“三资”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制,加强对集体“三资”处置行为的监督。
(四)社会事业改革
1.积极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党发„2012‟28号)和《市实施“两名三提高”工程方案》,积极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以县区为主每年按10%比例实行教师、校长轮岗交流,市、县(区)两级政府制定每年10%自治区、市级骨干教师到偏远落后学校支教。健全教师职称评聘分离机制,研究制定了《推进教师职称评聘分离实施方案》,探索推进教师职称评聘分离。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制定了《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奖励办法(试行)》,细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申报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审核评估细则》,扶持发展以学前和普通高中教育为重点的民办教育。探索新建公办幼儿园政府购买服务办法,提高了新建公办幼儿园经费补助标准。整合宁夏煤炭工业学校、西北煤机制造高级技工学校、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组建联合学院。
2.改革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机制。探索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总量、类别、等级及其数量的设置和调整办法,初步起草了《市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激励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开展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特设岗位”聘任工作,初步拿出了专业技术人员“特设岗位”聘任名额分配方案,待市政府研究审核后步实施。
3.继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市属医院已打破编制界限,全部实现同工同酬;县级医疗机构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探索开展医师多点执业,推动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工作;在市中医医院2013年开展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员岗位竞聘方案》、《外聘职工收入分配方案》及奖惩办法等制度性规定。将平罗县定为全国第二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
4.健全完善促进就业创业政策。一是开展智能化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完成硬件设备安装及门户网站建设,形成“同人同城同库同网”,基本实现全市人力资源市场的数据集中、服务下延、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就业服务全程自动化、网络化和一点登陆全市查询。二是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体系建设。着手成立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开展服务机构诚信状况评估,打造人力资源服务品牌。三是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出台《市大学生创业园区优惠政策和服务实施意见》、《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管理办法(暂行)》等一系列创业孵化园优惠政策,完成了26个项目的征集、评审和入驻。四是实施职业培训示范创建工程。制定了《市鉴定中心建设方案》,成立了筹备工作协调工作小组,统筹现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设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建立鉴定资源共享、鉴定信息互通的联系协调机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工作的意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企业订单、培训机构让利、个人适度缴费”的培训机制。
5.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一是完善大病保险救助制度。出台了《关于市基本医疗保险新增门诊大病有关规定的通知》,增加了4个城乡居民门诊大病病种,提高了城乡居民在基层卫生院住院报销和肾透析等20种门诊大病报销比例,已累计兑现赔付1129人次,赔付金额724.8万元,共有821户家庭受益。二是改进医保监控机制。制定了《医保基金控费管理若干规定》和《市职工生育医疗费用人头包干结算标准》,完善协议医疗机构准入退出制度、协议管理制度、住院病历二级审核制度、医保用品和一次性医用耗材监控制度、医保医师日常管理和监督考核制度、协议医疗机构诚信制度等八项制度,促进协议医疗机构诚信履约、自觉控费。三是完善就医转院和跨地区就医结算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与银川市9家医疗机构连通了医保结算系统,解决了7000多名在银川居住的籍离退休人员就医即时结算难题,方便了市参保患者区内就医。四是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起草了《市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的实施意见》,筛选农村幸福院建设项目26个,利用农村闲置村部、学校,新建、改建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争取民政部批准建设市失能失智护理院项目,市永峰养老院一期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五是做好低保提标扩面。把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统一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将城镇居民低保提高到30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由最初的每年420元调整到1930元。六是健全完善保障性住房建管机制。制定了《市保障性住房租售并举管理办法》、《市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并轨管理办法》、市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管理办法,具体事项正在实施。七是完善住房公积金归集、提取政策。立足于扩大住房公积金政策惠及面,将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由30万元调整到50万元,最高贷款年限由25年调整到30年,大病提取住房公积金范围由9种扩大到15种,实行父母与子女间联动使用住房公积金归还个人住房贷款,对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30%(含)以上的低收入家庭可凭证明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将机关事业单位支付工资、且与单位签定劳动合同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三个月以上的职工纳入缴存范围。
(五)社会治理体制改革 1.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清理社区创建达标、考核评比,梳理各部门组织或批准的创评活动共有26项,其中保留24项,撤销2项。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制定了《市社会组织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成立“市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对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一律取消业务主管单位,实行由市、县区民政部门直接登记制度;对社会组织的分支机构不再进行登记审批,异地商会、非公募基金会的审批权限进一步下放到市、县区民政局。
2.健全完善依法治理机制。一是在党政机关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制定了政府法律顾问团工作规则,建立完善了法律顾问定期服务制度、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制度、顾问律师工作交流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明确政府法律顾问团的职责定位,进一步规范法律顾问行为。二是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施意见》及具体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了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三是健全完善依法处理信访问题机制。制定和印发了《关于加强涉法涉诉信访法律服务工作的意见》,成立了涉法涉诉信访接访服务中心,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政府法律顾问服务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信访值班律师受理分流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涉法涉诉信访联调联动法律服务工作机制、涉法涉诉信访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开展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联合接访。推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将市、县(区)信访任务较重的职能部门接入全国信访信息系统,建立网下办理、网上流转的群众信访事项办理程序,实现办理过程和结果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
3.改进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机制。建立了社区矫正人员教育学习与社区服务两项档案制度,制定了《市社区矫正对象定位手机管理办法》,先后为400余名社区矫正人员配备了定位手机,确保矫正对象不脱管、漏管。改进农民工资支付方式,严格执行“月支付、季结算”制度,在13家建筑施工企业推行农民工工资银行直接支付工作,办理农民工工资卡3000余张。完善劳动监察与行政司法的联动机制,研究起草了《关于建立劳动保障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工作机制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联动机制的意见》,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五)文化体制改革
1.整合组建新闻传媒集团。整合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市网络信息中心3家市属新闻单位,对现有人员、资产、负债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和清产核资,组建了新闻传媒集团,目前三家单位已实行集中办公。建立重大新闻宣传报道媒体联动制度,在网首页建立《日报》电子版,网取消时政新闻采写,时政记者岗位转型,时政新闻统一采用日报稿件,实现一稿多用,促进报网融合。在网设立网络广播电台专栏,实现网上收听广播电台。
2.建立城乡文化互动机制。组织实施文化志愿服务基层行活动,选调基层优秀文艺节目进城市、进社区、进企业,扩大城乡文化交流演出。建立文化辅导员下派制度,下派的36名文化辅导员协助乡镇、街道、社区(村)组建文化活动团体,引导居民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按照“资源下移、重心下移、服务下移”的原则,将加强“流动文化服务”能力建设作为文化工作的重点,加大投入、增强服务、组织落实,在服务供给、人才培训等方面努力实现满足基层人民群众欣赏、参与文化活动的需求,在体验经济发展的同时,享受“文化设施网络建设”的便利和“流动文化服务”愉悦身心的快乐,实现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市文化活动、免费开放、流动服务、电影下乡、信息共享等工作有序组织实施。
3.推进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制定了《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等文件,确定了建设市图书馆数字化系统改造一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市文化馆电子阅览室、大武口区文图两馆达标建设、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42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建设、47个社区193个行政村文化活动室文化设施配置及挂牌工程等7项重点建设项目,各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五)党的建设体制改革
1.健全完善组织工作机制。制定了《市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联系工作机制》,推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出情况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查。《制定了2014——2018年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努力建立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实效的干部培训体系。认真落实《市处级后备干部管理办法(试行)》、《新任职副处级干部到信访部门跟班学习管理办法》的制度,建立全市处、科级优秀年轻干部库。建立干部“干事档案”核查公示和组织部门“双向约谈、深入走访”制度,形成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平时考查机制和综合分析研判机制。在大武口区开展“智慧党建”试点工作,在惠农区开展机关干部到社区报到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制度,成立了市大学生村官促进会。改进干部培训机制,落实《市选派非公有制企业指导员暂行办法》(党办发„2013‟89号),进一步健全完善向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建指导员机制。落实《中共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实施意见》(党发„2013‟42号),推进市县党校改革,撤销大武口区委党校和惠农区委党校,原工作人员和编制由各县区消化,干部培训工作由市委党校承担;平罗县委党校挂市委党校分校牌子,实现教育资源整合共享。
2.健全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党政主要负责人公开述廉制度,制定出台了《市市直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向市纪委全委会公开述廉制度(试行)》,在全区率先启动了领导干部在纪委全委会上公开述廉工作。调整市反腐败案件查办协调领导小组成员,修订完善了工作规则,建立了重要信访举报情况、重大案件线索分级移送、处分问责通报等工作机制,强化各执纪执法机关之间的协作配合,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形成了工作合力。加大对县区和部门纪委(纪检组)查办案件的指导和考核,重要案件坚持下查一级,防止压案不查、瞒案不报和查案不力等现象,先后严肃查处了三起严重违纪违法案件。3.健全完善人大、政协工作制度。市人大围绕健全完善人大工作制度,进一步密切与人大代表的联系,使代表依法履行职权,更好地发挥代表作用,制定出台了《市人大常委会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建议督办办法》。市政协制定了政协领导直接联系委员工作制度、政协委员联络服务基层群众工作制度,围绕建立党政府和政协组织实施协商工作计划制度,制定了《市政协2015协商计划》,确定了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8个协商课题,在市政协十届二次全会上审议通过,积极促进常委会协商、主席会协商、字正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等多层次广泛协商,目前已完成政府采购、中小企业技改资金、理顺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等课题调研,以咨政形式对政府采购工作进行了协商。
二、深化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等待中央、自治区出台改革决策政策和报批事项。中央、自治区相继召开了2次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研究了一些重大改革事项,但目前相关文件和政策还没有正式出台,我市各县区、各部门担心“抢跑”与中央、自治区改革要求不相符,同时也期望参照中央、自治区改革“蓝本”制定相关规划、政策;一些改革《方案》、《意见》已报送自治区相关部门,但一直未下批复,影响改革事项的实施。
(二)部分改革事项研究不够深入、《方案》不够完善。目前,对一些本市能自主改革的事项,相关部门已草拟了《方案》或《意见》,但由于政策依据不够充分、改革措施可行性不强等因素,有的一直在反复修改,有的未能提交会议研究,影响改革进度。
(三)部分单位对承担的改革事项重视不够、推动乏力。一些单位没有从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工作创新等方面研究思考改革,把抓好常规工作当做推进改革,抓不住改革的重点和关键事项,市委深化改革推动转型发展《若干意见》及其《分工方案》确定的改革任务没有有效落实。
(四)各部门(单位)协调配合还不够紧密。深化改革事项多、任务重,各专项小组牵头单位人力、精力有限,对各专项小组成员单位的改革事项不完全熟悉,推进改革主要依靠承担改革任务的责任单位。对于跨部门的改革事项,相关单位还缺乏深入沟通,分工负责、协力推进机制还不到位。部分单位牵头责任意识不强,协调配合单位不主动,使改革事项各部门、各环节衔接不紧密,各环节之间的进度不平衡,缺乏整体推进的协调性。
三、下半年深化改革的思路和举措
(一)强化领导小组决策职能。组织召开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第三次会议,进一步完善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议事机制,健全深化改革事项会议研究、资料备案、信息报送、督查考核等制度,强化深化改革的决策研究和指导落实职能。
(二)开展重点改革事项研究。领导小组各成员、个专项小组及各责任单位要及时研究国家、自治区深化改革决策和政策,围绕全市重大改革事项,确定调研课题,开展调查研究,为深化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三)推动重点改革任务落实。制定《市2015年深化改革任务和推进计划》,指导各专项组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抓好各领域改革工作。各专项小组要强化各牵头单位、配合单位职责,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增进相互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推动2104年71项重点任务,梳理确定重点改革事项和试点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四)加强深化改革督查考核。建立深化改革督查考核制度,制定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发挥考核导向作用,促进各县区、各部门切实抓好深化改革各项工作,市改革办每月对深化改革工作进行统计汇总,每季度开展一次督查和通报,每半年进行一次考评。加强与与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及各专项小组办公室协调,联合开展改革专项工作督查,推动深化改革各项任务落实。
按照会议要求,现将县政府党组2021年工作完成情况及2022年工作安排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1年工作完成情况
2021年,县政府党组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持续加强党的建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一)经济运行质效双升。
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6.06亿元,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6亿元,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6亿元,增长10%;县本级税收收入完成7255万元,增长10.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97万元,是市定任务目标的9.7倍;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26083元、18250元,分别增长6.5%、10%。全年新签约招商项目14个,签约额28.1亿元,预计实际利用内资完成8.67亿元,增长70%。全年开复工市级“百大项目”11个、5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21个,竣工项目14个,完成投资5.1亿元。新入规企业2户,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实现32.3亿元,增长15%。完成总投资2656万元的自驾游宿营地项目建设。打造6条精品旅游线路,预计全年接待游客13万人,旅游产业收入达到5000万元。(二)民生福祉保障有力。
2021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80%。一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8个,总投资6.1亿元,开复工率100%,完成投资3.7亿元。二是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完成城区供热老旧管网改造和21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新建水冲式公厕2个。三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投资403.3万元实施的第一小学教学楼维修改造、高级中学标准化考场建设等项目相继完工并投入使用。(三)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严格落实党的建设各项规章制度,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巩固提升主题教育成果,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各项安排部署。一是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尤其是重点学习了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组织研讨交流,反复学、扎实学,引导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不断强化理论学习。一年来,共组织县政府党组会议9次,严格执行会前学法制度,全年重点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24部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一年来,共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12次,县长办公会议5次,县政府专题会议32次,切实做到了重要精神会上传达、重要问题会议研究、重大事项会议决定、大额资金会议审定。二、2022年工作安排
(一)推进经济发展全面提质。
围绕加快实现“三个转变”部署要求,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一是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围绕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制定X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年内力争落地招商引资项目10个、利用内资完成8.7亿元,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二是狠抓产业项目建设。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确保完成省、市级“百大产业项目”、投资5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目标任务,谋划储备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7个。三是大力推进品牌强农。大力宣传推介“X大米”“X大豆”品牌,扩大品牌知名度、公认度,提升产品外埠市场占有率,带动形成一批地域特色品牌和拳头产品。四是不断壮大工业经济。实施规上企业培育计划,力争年内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2户。优化调整经开区发展规划,明确发展定位,努力打造“一区多园”的现代化经开区。全力跟进“引松入双-X支线”工程,加快解决园区企业用水难题。力争国电生物质发电二期热电联产项目开工建设。(二)推进生态建设全面提质。
一是坚持绿色发展。深入贯彻“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全力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各领域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力争华能X1000MW以上集中式风电清洁能源项目年内开工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资源利用升级。二是坚持保护环境。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严格落实“河长制”,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切实履行“田长制”“林长制”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三是坚持资源节约。加快清理盘活闲置土地、工业低效利用土地和批而未用土地。(三)全力抓好党的建设。
一是狠抓思想理论武装。切实抓好县政府党组集体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监察监督,审计、统计监督,舆论、群众监督。三是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等规定,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持续为基层减负,加强对政府部门和基层办事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现象的治理,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情
况
汇
报
**县人民政府(2012年*月*日)
安全生产“打非治违”集中行动(以下简称集中行动)开展以来,按照省、市的要求,全县广泛发动,科学运筹;各级领导主管主抓,靠前指挥。按照“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严格执法,严打强治”的思路,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现了全县一季度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向好的目标,截止目前,全县未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事故总起数**起(道路交通和消防火灾),同比上升**%;死亡人数为*,同比净减*人;重伤人数为*,同比持平;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同比下降**%;工矿商贸等实现了生产安全零事故。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广泛发动,科学筹划
一是会议发动,统一思想认识。为落实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要求,*月*日,我县召开了高规格的集中行动动员大会,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把思想统一到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对全县集中行动的时间、方法、步骤、目标任务等作了周密安排。会上,省督导组、县政府主要领导就如何开展好工作作了重要指示。鉴于少数乡镇对集中行动存在认识不高,行动迟缓的问题,*月*日,县政府又一次召开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强调。会上,县长***对**个单位下达了安全生产隐患整改交办令,对少数乡镇、部门工作不力提出了警示。两次会议后,各乡镇、各部门均迅速召开会议进行贯彻部署,落实层层发动,全县上下形成了“打非治违”的共识,坚定了“打非治违”的决心和信心。
二是宣传带动,营造工作氛围。为切实把集中行动的精神、政策、法规宣传到位,强力营造工作氛围,以前所未有的气势推动工作向纵深发展。自*月*日起,全县通过广播电视、**红网、**安全生产网、宣传车、宣传标语、工作简报、以会代训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已出动宣传车***台次,有线电视滚动播放相关内容***多分钟,**红网和安全生产网登载相关工作信息**多条,张贴悬挂宣传横幅****多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万余份,安监部门深入重点乡镇重点企业开展现场培训*次,营造出了集中行动的浓厚氛围。
三是按计行动,工作有的放矢。依据全县集中行动工作方案,各乡镇、各部门认真研判形势、找准问题症结,分析工作利弊,结合实际制定了本辖区、本部门的集中行动工作方案,按照方案,各地各部门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地稳妥开展工作。
(二)加强领导,强化督查
一是组织有力,职责明确。为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集中行动领导小组,县长***同志任组长,其他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安委会成员单位行政一把手为成员。上范下行,各乡镇、各部门均成立了由行政一把手任组长的集中行动领导小组。全县建立了层层负责的责任体系。多数乡镇和部门落实了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各司其职,各行其事的措施和要求。
二是深入调研,抵近解难。集中行动以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乡镇专题调研和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现场解决难点问题**余条。在充分掌握全县安全生产工作现状,认真分析全县“打非治违”形势后,县委、县政府决定进一步强化县安委办的领导、协调地位,强调县安委办的通报等同于县委、县政府两办通报效力,进一步树立县安委办的工作权威。受表率作用牵引,各乡镇、部门的主要领导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大都做到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抵近解难。特别是面对重大安全隐患问题,能做到亲力亲为,毫不懈怠。遇到难点问题能做到亲自向上汇报,寻求支持解决。
三是联合督查,强力督办。为及时掌握集中行动进展,切实解决工作难点问题,促进工作有效开展,县政府加大了督查督办工作,*月*日至*日,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安委办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全县**个乡镇、**个重点职能部门落实开展集中行动工作情况进行专题督查,对省政府第**督导组指出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跟踪督办。督查期间,共发现各类问题***条,县安委办对**条重点隐患问题落实了对乡镇、部门的交办,同时启动了跟踪问效机制,目前全县已完成各类隐患整改***处。为发挥鞭策作用,县安委办还对前段全县集中行动的情况进行了通报。
(三)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一是畅通信息渠道,准确把控进度。县安委办作为全县集中行动的协调、调度、指挥机关,始终把收集信息作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好。以安全信息网和安全生产周报、月报制度为平台,加强与各乡镇、部门的联系沟通,要求每周必须上报集中行动情况,重大信息必须随时上报,县安委办建立了信息台帐,明确了专人负责,特别是建立健全了安全隐患台帐,落实安全隐患登记销号制度和安全形势分析制度,确保能及时为县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二是明确工作重点,突破工作难点。在充分掌握实情的基础上,全县科学研判,合理布局,集中行动始终把握住行业和区域两项重点。在行业领域上,坚持把非煤矿山、煤矿、道路交通、校车安全、建筑施工、危化、烟花爆竹、特种设备、消防等作为重点。在区域上注重非煤矿山以***乡、***乡、***镇为重点;煤矿以***乡、***乡为重点;道路交通以***镇、***镇、***镇、***镇、***镇为重点;危化以***镇、***工业园区为重点;烟花爆竹以*个生产企业所在乡镇和县城经营网点为重点;建筑施工以***镇及重点在建项目为重点;水上运输安全以***镇、***乡、***乡为重点;特种设备和消防安全以卢峰镇为重点。
三是加大整治力度,务求工作实效。在全面掌握情况后,我们对全县范围内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截止目前,共组织各类执法行动***次,出动执法人员****人次,检查企业***家,发现隐患***处,其中已整改***处,整改率***%,下达隐患交办卡***份,已完成整改**处,正在整改中的**处,督促企业投入整改资金***万元,责令停产整顿**处,关闭**家,实施经济处罚**万元(**家),问责“打非治违”不力人员**人。煤矿方面:组织集中执法专项行动**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人(次),排查隐患**条,已整改**条,落实整改资金***万元,责令停产整顿**家;非煤矿山方面:对全县**家矿山进行了全面性的安全检查,对**家存在违规生产的非煤矿山实施停产整顿,对**家违规生产的矿山实施了经济处罚,对**家存在安全隐患的矿山责令限期改正,在检查中下达执法文书38份,查出安全隐患**条,整改到位**条,整改率**%,实施经济处罚**万元,依法关闭**家无证非煤矿山,在全县起到了极大的震慑效果;交通方面:一是重点查处交通运输行业“一非、两违、三超”行为,目前已经查处非法运营车辆*台,处理违章**车次,整改站场隐患1处,查处违法船舶1艘。二是全县农村道路交通规范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全面规范农村客运市场管理,学生接送车实行“公司化运作、社会化管理”,同时落实“五定”、“四好”、“三统一”。三是认真落实**轮渡,对载重**吨以上的货车一律实行轮渡过江,县公路管理部门已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烟花爆竹方面:行动中,共收缴非法爆竹产品****余万响,对**家烟花爆竹零售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巡查,关闭取缔了**家非法烟花爆竹零售点,在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共查出安全隐患**条,整改到位**条,整改率**%,对**家存在安全隐患的生产厂家实行了停产整改,对**家生产企业实施经济处罚,共罚款**万元;危险化学品方面:对**家存在超范围经营的农村柴油加油点,落实了相关责任部门交办整改令,排查危化企业**家,查出安全隐患**条,整改到位**条,整改率**%,复查率**%,公共聚集场所方面:突出网吧的打非治违工作,截止目前,已依法取缔“***”等**家“黑网吧”,县消防大队会同有关部门派出**余人次,检查**家消防监控单位,下达整改意见**份,发现火灾隐患**处,责令整改**处,责令“三停”**家,有效遏制了公共聚集场所消防安全事故发生;建筑施工方面:县建设主管部门着重规范施工,通过规范整治,实施停工整改**处,限期整改**处,排查**家工地,查出安全隐患**条,整改到位**条,整改率**%,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杜绝了违法擅自组织施工行为;食品药品方面:共排查经营单位**家,发现安全隐患**条,下达执法文书**份,行政处罚**家;水上餐饮方面:对非法违法经营的**河**艘龙虾船进行了全部取缔;河道采矿方面:组织排查**家,查出安全隐患**条,整改到位**条,整改率**%。对**家无证采砂船依法关闭到位,对**家存在安全隐患的采砂船实施停产整顿,另对**条采砂船实施了行政处罚。
二、主要问题
前段集中行动,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下大力克服,才能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一是认识存在误区,打非治违的动力不足。安全生产任务相对较轻的乡镇,往往过于自信,自满于现状,存在思想麻痹和轻敌心态。安全生产任务重,形势较严峻的乡镇和部门,存在悲观心态和“等”“靠”思想。
二是难点问题较多,打非治违的压力过大。一些乡镇和部门因辖区和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多,打非治违的任务重,有些问题在解决过程中难以摆脱人员反复纠缠,影响辖区稳定安定,故而主要领导身感压力、心存顾虑,存在畏难情绪。
三是经费保障不足,隐患治理的速度较慢。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必须要有一定的财力作支撑。由于我县的经济欠发达,全县和企业自身的财力相对有限,用于安全隐患治理的费用相对不够,因此,一些投入较大的隐患整改问题不得不采取分步实施,进而影响了治理的速度。
三、下段打算
(一)进一步加大安全执法力度,全面落实监管整改措施。
坚决把“打非治违”工作推向深入,进一步建立完善“打非治违”台帐,加大“打非治违”力度,对无证无照的生产经营单位,坚决依法取缔,对违法违规行为,从重依法处罚,对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安全隐患,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员,限期整改到位。建立责任倒查制度,对取缔不坚决,责任不落实,整改不及时,监管不到位的单位,严肃追究其责任。
(二)进一步加大督查督办力度,确保隐患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安委办将继续联手,成立联合督查组对前段工作进行“回头”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督办,及时通报,努力确保工作成效。
(三)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按照《省安监局关于大规模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企业安全意识。重点加强对乡镇分管领导、安监人员、部门分管领导、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村级安全员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四)进一步强化宣传报道,加大舆论和群众监督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及时宣传报道专项行动部署情况,为“打非治违”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群众举报安全生产各类非法违法行为,曝光非法违法企业,进一步推动“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深入开展,落实安全监管责任,打击非法、整治违法违规,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一、全面深化改革对中国政府经济职能的挑战
(一)中国政府经济职能要同时满足市场化与开放经济的双重要求
十八届三中全会坚定了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信心与决心,中国虽取得了巨大改革成就,但尚未真正实现经济转型。只有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才能形成资源配置的合理格局,此外,中国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也有待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得以完善,因此,在对外经济往来中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中国政府必须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同时,尽快建立一个能够应对国际竞争的制度环境,才能既实现优化国内资源配置的目的,又能促使生产要素在国内外的合理流动,从而推动中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因此,中国政府职能需要同时满足市场化与开放经济的双重要求。
(二)金融体制改革使得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任务更为艰巨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将使得中国金融市场为实体经济作出更大贡献,同时,民间金融改革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接轨等因素会使得中国金融风险增加,从而给宏观经济稳定带来巨大冲击,2008 年的金融危机表明,开放经济条件下,金融领域对其他市场领域的“蝴蝶效应”愈加剧烈。此外,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处于进一步完善过程中,间接调控手段的运用对政府经济职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面对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种种具有不确定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对政府在危机治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上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市场作用的增强,强调了政府收入再分配职能的有效性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意味着市场机制将会更为充分地发挥作用,市场作用的增强将使得全社会的经济效率提高,另一方面,中国在国民收入分配方面本已存在的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因为市场机制有利于更好地解决效率问题,但却难以实现分配领域的公平问题。因此,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分配差距,实现公平分配的重担只能由政府来担当。在深化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如果忽视公平分配问题,市场作用可能更趋向于扩大收入分配差距,这就会危及社会稳定,恶化改革环境,从而反过来影响经济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市场作用增强的情况下,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制定一套既有利于效率提高、充满竞争与创新活力,又有利于社会公平的政策,这是政府面临的一个新挑战。
(四)如何解决好市场失灵问题
经过这么多年的市场化改革,我们对市场的作用已经有了一个相对成熟的认识:市场不是万能的,不能把一切都交给“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也意味着另一种可能———“市场失灵”现象发生的几率更大了。从当前现实来看,与市场失灵相关的行业垄断问题、生态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矿业安全生产事故等问题都期待政府能有一个有效治理措施的实施。这些都对政府的经济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当前政府经济职能定位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角色定位不清,经济职能存在越位、错位与缺位现象
新形势下,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总的看来,政府角色的正确定位应该是“掌舵”而不是“划桨”,但由于受转型时期体制“惯性”和一定程度的“路径依赖”的影响,政府角色转换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政府在履行经济职能时还存在认识不清,界定不明,结果要么是政府滥用经济职权,随意插手和干涉市场运行;要么是犯本位主义错误,有利益则上,无利益则躲,该政府管的事没人管,不该管的争着管。因此,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还未完全理顺,主要就在于在政府角色定位上,还存在着许多越位、错位与缺位的问题。
(二)政府干预方式不当,对微观领域的干预过多
当前,中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尚未理顺,一方面,要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要求政府对国有经济进行有效管理,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可能过多地参与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国有企业的人事安排、经营管理难免干预,政府经济职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自主权和市场作用的发挥,从而在某些时候可能会干涉过度。此外,受传统“全能型”政府观念影响,政府在行使经济职能时,有时会存在“理性经济人”的行为倾向,为了实现和维护部门利益,可能滥用经济权力,从而难以摆脱“审批经济”的利益诱惑,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存在过多干预,限制了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弱化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三)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也扩大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明显。同时,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因此,作为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社会保障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低层次的社会保障水平并不能很好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这为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四)对市场秩序的监管不到位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为维护公平诚信的契约精神,政府应满足正常市场秩序所需的制度供给和维护。从当前情况来看,政府在这方面的职能发挥有所欠缺,规范、监管市场秩序的力度也需要加强。一方面,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另一方面,一些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监管不到位使得不正当竞争、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使得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受到很大限制。
三、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中国政府经济职能的重新定位
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必须首先塑造新形势下中国政府的正确角色,才能根据政府角色来重新定位中国政府的经济职能。
(一)政府角色转变的方向性选择
第一,服务型政府。政府应实现由过去重管理轻服务、以政府为中心到注重公共服务为中心的转变。政府应树立“服务政府”理念,明确政府职能的方向性选择。第二,有限政府。改变“全能政府”传统模式,减少政府对市场的过多干预,建立具有广泛社会参与的有限高效型政府。第三,有效政府。强调政府的行政效率与效果。在政府职能范围内,发挥最大作用,处理好与市场、社会的关系。第四,法治政府。要加快政府法治建设,强化政府法治意识与责任意识,在法律与制度框架内来实施政府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二)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政府应主要履行的经济职能
1.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确保资源合理配置。政府必须创造一个合理的制度环境来培育、规范与稳定市场,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确保资源有效配置。中国经济体制还存在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地方,因此,要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有力作用,政府必须完善宏观体制,制定和完善各项法规,健全市场规制与监管职能,维护市场秩序,既要防止过度竞争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现象,又要消除垄断所导致的竞争不充分,资源不能有效配置的现象。此外,要对市场竞争中的各种利益冲突进行协调,以保证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2.建立和完善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确保国民经济稳定运行。“市场失灵”现象的存在使得政府必须有效发挥经济调控职能,特别是在进一步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中国经济与国外经济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更甚以前,要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必须提高政府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但是,在此过程中,需要改进和完善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体系,要合理运用直接调控方式,尽量以间接调控为主,避免不必要的行政手段,发挥指导性的间接计划手段,优化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制定采取合理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保证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3.提高社会治理与公务服务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动力。经济改革与发展需要政府提供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以及相应制度支持与服务支持,因此,政府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同时,在持续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总量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质量与水平,使政府在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时,既能发挥经济发展的“掌舵”作用,又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服务”动力,保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4.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民收入合理分配。在进一步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必然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高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能力,使之更能适应市场化的改革需要,再者,转型时期,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现象日益突出,中国政府需要在再分配过程中发挥更有力的调节作用,尽快健全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保证低收入群体的生存与发展权利,防止出现社会震荡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经济改革历经30余年,成就举世瞩目。而梳理中国经济改革史,“放权让利”一直是改革的核心命题。例如,从1984年到2003年,国有企业改革一直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其改革主线就是放权让利,国有企业在改革进程中逐步获得市场主体地位,并且在与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竞争中进一步激活了营商能力,在某些经济领域承担着不可或缺的经济和社会职能。只是国有企业改革早已被证明是世界级难题,中国迄今为止的国企改革是不完全的,从2003年至今的十年里,市场化进程进展缓慢,原先作为改革积极推动者的地方政府、国有企业以及与其有着利益关系的特定群体甚至成了改革的迟滞力量。中国经济格局在这十年里形成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政府在改革中强化了自己作为强势市场主体的角色,国有企业作为握有最多政策资源和要素资源的市场主体,并没有贡献出与其获益程度相对称的力量,甚至成为要素价格市场化的重大阻力,成为产生过剩的主要载体。
真实世界里的中国经济改革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即使是最强大的政府,最多也只是特定时期经济增长的推手,本身并不构成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即便是最强大的国有企业,最多也只是特定时期经济职能的承担者,本身并不能覆盖民营经济的行为边界。
没有人能够否认政府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扮演的角色。但是在增量改革的大背景下,依靠政府主导下的投资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在困难时期乃至常态发展经济政策的不二之选,也由此造就了势力越来越强大的地方政府,进而形成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非合作性博弈。另一方面,以服务为施政要旨的中央有关部委,其在经济生活中的角色定位离“有限政府”、“服务政府”和“责任政府”的要求相距甚远。发改委等掌握着巨大资源配置权和政策投放权的部委,其行为与搭建竞争性市场体系的要求往往背道而驰。其结果,最高决策层即便有着很好的改革思路和政策执行路线图,但在具体的落实行动中往往曲高和寡,地方政府事实上可以做到集体消极不合作。地方政府负责人宁愿将眼光紧盯发改委、财政部等关键部门,来跑批文、跑政策、跑项目。政府这只理应在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和大萧条等市场的非常态时期才可以伸出来的“看得见的手”,逐渐固化为干预市场的“闲不住的手”。至于握有最多要素和政策资源的国有企业,本应在建立现代公司治理制度过程中逐步走出国门,追求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然而真实情况却是本就占据优势地位的国有企业还与“民”(营企业)争利。资源配置的严重扭曲不仅加剧了经济运行中的产能过剩和效率低下,进而放大了系统性经济风险。
市场本身未必能够持续提供“自发秩序”,但政府决不可以充当市场秩序的破坏者,不要试图证明自己比市场更聪明。经济改革的下一步,是全面推进市场化改革,让市场真正可以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县政府全面工作汇报】推荐阅读:
县政府党组工作汇报09-13
县政协党组工作汇报09-23
县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工作情况汇报07-23
县政府终工作总结10-28
长子县政府工作报告(摘要)06-01
县政府办公室群众路线工作经验交流09-20
县政府办公室创建无毒单位工作总结10-13
吴起县政府人事调整06-15
县政府召开常务会议总结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