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刘德武老师讲座体会

2024-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听刘德武老师讲座体会(推荐2篇)

听刘德武老师讲座体会 篇1

上周五我和同事们有幸参加了“名师之路”西部六省第二届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研讨观摩会。听了各位专家的讲课,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刘德武老师,简直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首先是刘老师的为人让我佩服。

在我的印象中,专家都是坐在办公室搞理论,在背后指点工作,但刘老师六十有几了,还能站在讲台上给我们亲身示范课堂教学,这种精神让我佩服。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刘老师上完一节课连休息都不用,马上上第二节,他的体力也让我佩服。正所谓宝剑锋自磨砺出,刘老师真是宝刀未老!

其次是刘老师的课让我折服。

首先是他的语言,那地道的北京话,不紧不慢,不温不火,让人一听就会入迷。他的课,没有扣人心弦的情景引入,没有华丽、夸张的动画,就凭朴实又不单调,冷静又不乏幽默的开始,把学生,甚至把我们听课的老师一步一步引进了新课,是那么自然,那么的舒服。他很容易让人亲近,从开始的谈话:你觉得我像你心目中的特级教师吗?学生有的说像,有的说不太像,认为特级教师都是很年轻,很帅的,刘老师听完开怀大笑,让学生有一种亲切,似曾相识的感觉。关于刘老师的课,我就简单说到这里。

刘老师的报告《根据学生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同样精彩。他根据理论列举了大量鲜活生动、贴近实际的案例。其中,《最小公倍数》的教学,动物尾巴绕身子转动多少圈方可回到原状的情境,贯穿一节课的始终,持久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认识厘米》刘老师将一把好端端的尺子,用打火机先烧后端,再烧前端,问孩子们还能量吗?帮助孩子们克服了思维定式,培养了学生的变通意识;《小数加减法》教学中,提出“小数点对齐”是关键,是否对齐要让学生有一个对比,要强调对的过程。刘老师早在二十年前就用动态的纸条,帮助孩子们攻破了难关。紧跟时代技术的发展,现在他把小数放在一辆大卡车上,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学会对齐,通过这种形式学生肯定记忆深刻。

听了讲座使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我感到刘老师语言亲切、幽默,同时也感到刘老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让我明白,教学要勤思考,要注意学生思维的训练,课前对学生要进行充分的预设,我们出的每道题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在课堂上真正做到对每一个学生都公平,让不同的学生受到不同层次的思维训练。听刘老师的课是快乐的,听刘老师的报告是开心的、是受益的。这跟我校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我校提倡“高效课堂”也有两年多了,之后,我们会更加坚定这一理念,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开心。

最后我想说的是:刘德武老师不仅在教育我们如何教数学,更是在教育我们如何教学生。

进校附小

观摩刘德武老师的课堂教学有感 篇2

6月7日我非常荣幸的来到塘厦中心小学,听了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刘德武执教的一年级数学课《找规律》。刘老师的课没有设计得丰富多彩的课件,没有为了活跃气氛的做作与表演,也没有我们平时那种为了新授什么内容刻意设计一些环节。听刘老师的课,我觉得是一种享受,因为他把所有的知识都融入与学生的自由交流中,他的课给人的感觉亲切自然,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而且这种知识不是他刻意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交流中需要它,刘老师就适时的给了学生,始终保持着“自然而不随便,规范而不死板”的课堂教学风格。下面谈谈自己听完刘老师的课的点滴体会。

一、注重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本。

一年级的“找规律”这节课中,令人难以置信地是,从初步认识规律、找规律、用规律、感受规律四个环节引导一年级的小朋友经历了层层递进地数学思维的穿越。孩子们非常有兴趣地参与到了这一次次的思考中。

二、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关注学生的情感。

刘老师在上课前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让学生一起回答在哪件学校就读、哪个班就读、叫什么名字等,不但缓解学生的紧张感,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刘老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适时的给予鼓励和表扬,老师的话语中无时无刻不透露出对学生的爱。

三、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刘老师的课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中教者出现狮子、大象、狮子、大象这样的图片然后问学生:“这一组里有什么?”接着出现蛋糕、汉堡、冰激凌这样反复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这一组有什么,有什么办法让人家知道他们是一组的?等等,就这样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脑去解决,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刘老师就耐心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刘老师的课堂无时无处都能给人留下那种“自然而不随便,规范而不死板”的教学风格,无处不在渗透着数学的内在美和数学文化的趣、妙、奇。细细品味刘老师的课堂教学魅力所在,朴实而简单的教学设计,却充满着数学的思维性、透着浓浓的数学味道、散发着数学的美的课。

其次我还听了塘厦镇三位名教师的课,都受益匪浅,像徐美义老师上的“重叠问题”,他用两个大大的圈就把“交集”这一难点突破了,廖国生老师上的“植树问题”,他借助线段图直观地引导学生发现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上一篇:党建的核心内容下一篇:八年级语文寒假预习作业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