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报告(精选11篇)

关于小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篇1

调查的内容是;

1、你一天约有多少零花钱?

2、你用这些零花钱来干什么?

根据调查统计,这10名同学是这样来支配零花钱的:有一位上网吧已经两年了有五位天天用来买零食吃;有1位把零花钱存着,已赞有500多元了;有两位同学主要用于买课外读物看。

从上面的数据,不难看出,能注意积攒且正确运用零花钱的同学只有3名,占调查人数的30%;而其余7名同学(占70%)只知道用零花钱来“吃喝玩乐”了。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同学不珍惜手中的零花钱,只知道用它来买零食,不能把零花钱积攒起来用来买学习文具、买课外读物等呢?究其原因主要有:

1、不知道父母的钱来的不容易,只知道没钱伸手向家长要,花钱如流水。

2、吃零食已成了习惯,如吸毒那样已有瘾了

3、吃零食,有的包装上有奖,获奖后感到刺激、好玩,而上网心里感到舒服。

从家长和学校来找原因,主要有:

1、有些家长手里有钱了,给孩子的零花钱就大方、随便了,只管给钱,不问零花钱是怎么花的2、有的学校校内就有小卖部,这为学生买零食提供了方面;

3、有的老师缺少对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方面的教育。

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很有必要正确引导同学们运用零花钱。如果把零花钱大都用于买零食吃上,不仅对自己的成长无益,还对人的身体有害,特别长期食用那些“三无”产品,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我建议:

1、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要节制、有计划,要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引导孩子把零花钱用在“刀刃”上,可积攒起来用于订报刊、买课外读物看;用于买必要的学习文具,用于捐助别人等。

2、老师可利用班会、中队会等,召开“我是这样花零花钱的”的演讲比赛或专题讨论会,以引导学生认识钱来之不易和学会正确理财。

3、校园内如有小卖部,应只卖学习文具和必要的饮料,不卖零食,以净化校园环境

4、学校不应该让同学们把零食带入校园。

结论:

1.大多数同学的零花钱来源于父母,有些父母每星期会给孩子固定的零花钱,有些父母会根据孩子的表现奖励零花钱,也有些父母是顺从孩子的心意给零花钱的。

2.一些同学会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赚”零花钱,供自己用,一些同学的零花钱来源是压岁钱;一些同学就是纯消费者,无条件享受零花钱,把压岁钱交予父母保管、从来不用零花钱的同学少之又少。

关于小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篇2

零花钱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可以说零花钱现象反映着人际关系的特点。目前,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作为人生最初阶段的常规消费者,他们的消费自主性和影响力较之以往明显增强。小学生不再仅仅作为家庭的附属分子而存在,他们对家庭消费行为和习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1]。小学生关于零花钱在自我意识和父母以及同伴关系发展中逐步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少年儿童在市场经济中也扮演着重要的消费角色。尤其体现在零花钱上,零花钱的使用与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习习惯的养成、性格趋势的发展等方面紧密相关。良好地理财习惯对小学生个人的成长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引导孩子学会理财,使孩子树立“终身理财”理念,会对孩子成年后更好地理财奠定坚实的基础。鉴于此,本文采用调查研究和访谈方法,立足云南省小学生群体,以云南省江城镇为例,初步揭示小学生零花钱使用的基本现状。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对象与样本分布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于2013 年7 月10 日至2013 年7 月30 日对云南省江城镇一至六年级部分学生实施了问卷调查和部分家长与教师实地访谈。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60 份,回收160 份,回收率为100%,剔除无效问卷8 份,得到有效问卷145 份,有效率为95%。其中,一年级学生30 人,二年级学生30 人,三年级学生30 人,四年级学生25 人,五年级学生20 人,六年级学生25 人;男生75 人,女生85 人;农村人数80 名,城镇人数80 名。

(二)调查工具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两种工具进行调查分析。通过问卷调查、个别交谈、观察法,调查了许多小学生在零花钱方面(包括索要方法、来源、时间、使用情况、使用态度、数量、范围)的情况,并且对家长进行了访谈(关于孩子的学习情况、个性发展、社会交往、行为习惯)、交流和沟通关于小学生使用零花钱的基本情况,利用小学生放学时间观察到许多儿童买东西的场景。同时,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将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学生使用零花钱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不论城镇学生还是农村学生,学生乱花零用钱的现象都是十分严重的,给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程度的负面影响,有些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为了保证问卷的可信程度,本研究采用spss19.0 进行了信度检验,得出本问卷的Cronbach a系数为.8868。这表明,本自编问卷总体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信度较好,能够为现状分析提供良好保障。

二、结果分析

(一)小学生零花钱的使用现状分析

1.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1)农村小学生的消费状况

本研究重点调查80 位农村小学生。通过调查发现,每天零花钱总数为282 元,每生每天平均3.525 元。其中,5 元以上的有16 人,占总人数的20%;4 元零花钱有10 人,占总人数的12.5%;3 元零花钱及以下的有54 人,占总人数的67.5%。

(2)城镇小学生的消费状况

本研究选取了80 名城镇小学生进行了重点调查。调查发现,每天零花钱的总钱数为386,每生每天平均4.825 元。其中10 元(含10 元)以上的有8 人,占总人数的10%;6—10元的有12 人,占总人数的15%;1—6 元及以下的有60 人,占总人数的75%。

(3)总体消费状况分析

从小学生零花钱使用的总体状况来看,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零花钱的数量都很丰富,使用零花钱的范围也很广泛。其中,用来买零食的零花钱占据了大部分,大约占总钱数的60%;用来买毫无意义的小玩具的也占据一部分,约占总钱数的22%;用来买早点的所占比例甚少,仅仅占总钱数的12%左右;而节约积攒下来的更是微乎其微,只占总数钱的6%。

2.实地访谈基本情况

通过对部分家长和老师实地访谈,总结了小学生在零花钱使用方面的一些现象。

(1)走访家长得到的一些资料

1有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怨父母没钱,怨自己命不好,不愿和家长沟通,不愿和同学一起学习、玩耍。

2孩子们意识不到家长的良苦用心。家长们担心现在的大多数零食不卫生并且都含有大量的碳酸和香精,让孩子越吃越想吃,就像是上了“瘾”一样,零食吃多了,主食(饭、菜等)就不想吃了,有些就营养不良,成了个子瘦小、弱不禁风的孩子,有些成了肥胖症的儿童,最后导致身体不健康。

3孩子为了向父母讨得零花钱,总是想尽各种办法,用得最多的是不去上学、哭闹、不做作业等。甚至还总结出一些经验,在有客人的时候、父母有重要事情时就开始为如何要零花钱做打算,在金额上搞计划。

4家里贫穷、父母很少给零花钱的孩子,眼馋其他同学有零花钱可以用,就每天羡慕其他零花钱多的孩子,有的则是每天尾随那些有零花钱的同学后面,为其做事,只为讨得一点零食、玩一下玩具等。

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富裕的、贫穷的、懒惰的、贪吃的、贪玩的,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一群人在交往着,学习成绩不好,害怕老师和家长。在与老师沟通中有惧怕心理和退缩心理,在与家长之间没有语言交流。

(2)对部分老师访谈的结果

1孩子一天到晚惦记着口袋里的钱如何花,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开始变得较差,无法安心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把注意力分散到玩具上、零食上,不认真听讲,因此,学习成绩很容易受到影响。

2现在部分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不是很认真,因为零食、玩具的影响还会迟到、早退、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听讲、开小差、和老师顶嘴。

3零花钱多的孩子在说起玩具、游戏时头头是道,直到让其他同学信服为止,如果让他们写作文、做作业就没辙了,平时学习散漫,积累语言的时间太少,大多时间都投入在如何取得零花钱的使用上,忽视了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意义。

(二)零花钱对小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分析

1.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在被调查的儿童中,60%以上的孩子普遍存在着思想上的自由散漫、日常生活中不珍惜财物、不讲卫生、学习中任性、贪玩、自制力差等不良习惯。有些零花钱少(甚至没有零花钱)的孩子开始产生自卑、孤僻心理,不愿与人交流。很多孩子欠缺理财意识,乱用父母和亲戚给的零花钱,不会计划和不顾后果,这种现象如不加制止和纠正很可能会影响他们未来的价值观。现在的食品大多存在安全隐患,尤其在孩子的问题零食上,孩子们意识不到有些零食的不卫生和不安全,就喜欢吃零食,用零食把肚子填饱,而对饭菜一点都不感兴趣,结果造成营养不良,发育不好,不长身高,瘦小或者长成了肥胖的儿童,影响身心健康。

2.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受零花钱的影响无法安心的学习,课堂上分散注意力到玩具上、零食上,学习成绩受到极大影响,造成学习成绩不好、学习效率低。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扰乱课堂纪律。作业马虎,对做作业的意义认识不足,交差了事,自己从不检查,或者只做书面作业,不做口头作业(有些小学生书面语言能力、阅读朗读能力很差,主要是由于没有认真地做口头作业)。影响其他同学认真学习,很容易造成班风、学风的不良扩散。最终学习一塌糊涂,严重的就辍学回家。

3.对行为习惯的影响

性格任性,经常和父母顶嘴,不尊重老师、同学,不懂文明礼貌。生活无节制、无规律,自由散漫,消费行为极端,不受控制。自理能力差,离不开长辈的监督和帮助。缺乏自主的学习习惯,不会主动学习和做作业。做事缺乏恒心,不能坚持不懈,遇到困难就会退缩,就想用钱来解决,人生观偏离正确的轨道。不讲卫生,不爱护环境。撒谎、不诚实,为了零花钱欺骗长辈,诈骗同学。没有责任感,进取心不强,只想用钱解决事情。讲哥们义气,拉帮结派感情用事,违背原则。最终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以上三种情况,虽不能代表现代孩子的全部,但足以说明现在的孩子不恰当地使用零花钱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作为家长、老师和社会群体都应该对此加倍关注,为培养出优越、自信、阳光、健康的新一代而努力。

三、讨论

零花钱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行为,是每个少年儿童的必修课。要想阻止使用零花钱是不可能的,放弃对孩子使用零花钱的教育更是不可取的。作为长辈,只有对年幼孩子的消费行为加以正确引导,才能顺应社会发展,又能让使学生的消费走向正确的方向。为此,本研究尝试对引导小学生合理消费的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一)家长方面

1.控制零花钱的数目。即使家里很富裕也不能多给,告诉孩子如何使用零花钱,如买学习用品,或者在肚子饿、口渴时买些充饥解渴的食物等。

2.给零花钱之前可以先征求孩子的意见,这样可以让孩子及早养成计划用钱的习惯。当然父母有时还得“旁敲侧击”地关心孩子的钱是否如他自己计划的那样去用了,培养孩子们诚实的习惯。

3.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要节制、有计划,要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引导孩子把零花钱用在“刀刃”上,可积攒起来用于买课外读物看;用于买必要的学习文具,用于捐助需要帮助的小朋友,培养孩子们的奉献、大爱精神。

4.家长应该鼓励自己的孩子把平时节省下来的钱都存入小银行,积少成多。家长也可以为孩子建立“家庭小银行”,或者在银行为孩子专设一个活期存折,让孩子自己尝试有了钱存“银行”、有必要的开支就向自己的“银行”提取,尝试理财的滋味,加强理财意识。

5.鼓励孩子自己挣零花钱。倒不是说钱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多么的重要,能为家庭减轻多少负担。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付出劳动,得到等值的回报,并且由他独立去面对工作中的一些问题,独立解决并完成。那样的经历,一定会触动他那颗幼小的心灵,可能会是他一生的财富。在鼓励让他读好书的同时也别忘了教他做好人,让孩子们全方面的得到发展。

(二)学校方面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用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中小学生消费教育与品德教育互助模式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是对中小学生消费问题的一种升华与扩大。消费教育是加强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有效途径。注重探寻消费观念培养与思想道德教育内在的联系与规律,结合大的教育环境,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消费教育与品德教育互助模式,建立中小学生消费教育的长久机制。

2.系统性培养中小学生理财能力,学做“社会人”。在中小学进行消费教育,主要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意识,养成良好的消费行为,将学校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理论性、观念性问题与素质教育紧密衔接,形成孩子们的理财能力,提高其财商,使未来一代不仅具有独立的生活能力,而且具有科学的经济素养,为构建节约型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消费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是每个儿童社会化所必须经历的。教育者应教育他们,消费时要有正确的目的,应大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消费,不能加以禁锢。家长应该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消费活动,让子女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此外,还应加强消费的合理性和节俭性教育。可设立“红领巾储蓄所”,开展“巧花一元钱”等活动,并鼓励学生参与希望工程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正确消费的快乐情绪,养成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2]。

3.消费知识实现教材化。有关部门编印小学生消费教育统一教材,根据不同年级将消费知识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让小学生通过课本学习,消费理念更加科学、消费决策更加理性、消费行为更加成熟、维权意识得到提升,从而形成影响一生的好的消费习惯[3]。

4.学校和家庭应该通过劳动教育,使小学生体会到物质生活的富裕来之不易。让学生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树立艰苦奋斗、独立自理的生活作风,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

5.作为社会行为的消费具有随意强、地域广的特点,无形中增强了消费观教育的难度。学校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家庭是小学生消费的资金来源,这就要求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加强消费引导,形成和谐的引导体系。学校应加强消费观教育,家长也应适当限制子女的物质欲望,使他们计划开支、节约开支,不能溺爱子女[2]。学习应严格管理校园里的饮食情况,创造儿童成长的良好环境。鼓励孩子多存钱,在班级里建立“先进个人存钱奖”奖项,以激励孩子们的存钱意志。

6.组织各种各样以“怎样使用零花钱”为主题的活动,如漫画比赛、手抄报比赛、书法比赛、作文竞赛……让孩子们更多了解零花钱的用处,从小培养理财意识。学校可以利用班会、讲座、读书活动等形式,讨论怎样节省零花钱、如何使用零花钱以及正确使用零花钱的意义和益处,通过与孩子们的沟通、交流来正确引导他们把钱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

(三)社会方面

1.清理校园周边环境,确保中小学生食品消费安全及身心健康。首先是对校园内外的食品经营户、小卖部、小吃店进行登记造册,从源头上规范食品经营者的主体资格,并要求经营户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严格落实食品购、销货台账制度;其次是对校园周边的各类商品经营户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彻底清查过期变质及假冒伪劣食品,坚决杜绝各类“三无”食品流入校园[4]。

2.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行政部门应当严厉打击贩卖各种不健康食品和劣质玩具的不法商贩,让他们受到法律的制裁,以示警告。提高全民保护意识,让孩子们的健康受到法律的保护。

3.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书报刊、影视作品及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让孩子们尽量接触健康有益的事物;加强对小店、摊贩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严禁“三无”产品和引诱学生赌博的商品出现。

4.社会上的一些公益组织应当组织建立零花钱基金会,培养孩子们的奉献精神和节俭意识,把多余的零花钱捐献给需要帮助的小朋友[5]。在假期间社会相关人员可以组织部分孩子,到偏远山区体验生活,组织互帮互助活动。

摘要:云南省小学生零花钱的使用现状表现在三大方面:给孩子大量零花钱,却不关心零花钱的去处和用途;小学生不具备相应的理财能力,也不懂得爱惜钱物;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缺乏消费的计划性和自我监控能力。零花钱的使用情况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产生了负面影响。为了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家长、学校和社会三方需要共同努力。

关于小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篇3

一、关于课文教学

(一)总体评价

本年级选编的课文更加注意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体裁丰富,语言活泼、生动、有趣,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爱学,教师爱教。

(二)问题及建议

1,建议教材在每个单元末,增设一个小结性的栏目,类似高年级的“交流平台”。

2,建议课后题适当安排一些谣言形式的训练题,如字、词、句、段方面的,以加强教材的工具价值。

4,师生普遍感到课文文质兼美,但篇幅长、难度大。有些精读课文需教三课时,有些略读课文需教两课时,教学总时数比较多。

5,课后题要求背诵的,大多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这给检测带来了困难。

6,部分略读课文可以看成例文,为单元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服务。

7,建议在课文后,安排指向新课标“必读书目”及“推荐书目”的课外阅读提示,类似高段的“课外书屋”。

(三)少数课文难学难教

三年级上册有较多来自国外或描写国外生活的文章,师生反映难学难教。一是因为学生不太熟悉国外生活,缺乏相关经验。理解起来吃力;二是因为不习惯也不喜欢译文的表达方式。该册二单元课文多反映领袖、名人优秀品质,由于学生对主人公比较陌生,因此不能很好体会。尤其是《奇怪的大石头》一课,加上文中有很多科学术语。学生根本无法理解。三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主题为“国际理解”,主题离学生较远,理解难度大。从全年级看,学生最难理解的是该册的《和时间赛跑》一文。

(四)少数课文值得质疑

1,文图不符。

①三年级上册选读课文第五课《神笔马良》,文中说白胡子老爷爷已送给马良一支神笔。但145页插图的笔筒里却出现那么多支笔。没有必要,建议删去。②三年级上册第十课《风筝》中说“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而38页插图上的风筝却很像蝴蝶。③三年级下册第十九课《七颗钻石》第二节中的“水罐也掉在了地下”一句,应改为“水罐也掉在了地上”。另外,文中第三节末尾说“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但插图里没有“钻石”。④三年级下册第五课《翠鸟》,18页插图中翠鸟羽毛的颜色和文中描述的不一致。⑤三年级下册第十七课《可贵的沉默》两幅插图中靠窗第二排的女孩衣服颜色不一致。⑥三年级下册第十八课《她是我的朋友》第十节写到“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但插图中却睁着眼睛。另外,本课77页“泡泡”中的“联系”的“系”字是错字。⑦三年级下册第三十一课《女娲补天》中的插图与文本内容不一致。按文中描述,插图中的女娲应手举装着用五彩石炼成的稠液的大盆,而不是五彩石。

2,内容不当。

①三年级上册第二十八课《狮子和鹿》课题不当,应改为《鹿角和鹿腿》。②据查,赵州桥已过了1400岁的生日。而三年级上册第十九课《赵州桥》却仍然写着“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③三年级下册第二十七课《卖木雕的少年》第六节中讲到“我”因为想到象墩子“沉甸甸”,怕行李超重,而没有买。但第十一节中讲少年送“我”一个木雕小象墩,也用了“沉甸甸”,不妥。一是前后重复使用同一词语;二是前后两个象墩大小相差较大,同用“沉甸甸”,与事理不符,显得前后矛盾。④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寓言两则》中的《南辕北辙》中有一句:“你上哪里去呀!”(35页)联系上下文看,此处应为问句,建议将感叹号改为问号。⑤三年级下册第十五课《争吵》第十节中的提示语在中间,“说”后面不该用冒号,应改为逗号。⑥三年级下册第六课《燕子专列》第三节中有“料峭的春寒”一句。查阅《现代汉语词典》,“料峭”形容微寒。但联系上下文看,文中描述的天气却是“严寒”。⑦“殊”已作为生字在三年级下册第六课中出现,但在第二十四课中又作为带读字注音,不恰当。⑧三年级下册第二十八课《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其中116页第三行已出现“废墟”一词,但带读字注音却注在了第五行的“废墟”上,不恰当。⑨三年级下册第二十七课《卖木雕的少年》第三节(112页),“各式各样”后不应点逗号,而应用句号。因为此句讲木雕,而下旬讲的是“我”。⑩三年级下册第二十六课《一面五星红旗》存在两处不合理。第六节说,老板看见“我”脖子上的五星红旗。“突然”“眼里闪出亮光”,不太合乎常理,“亮”得很奇怪。第八节说,老板告诉“我”可以用国旗换面包。这个决定不太可信:如果老板知道这是中国的国旗,那么明显他是要用“换”来测试“我”,这个举动似乎不符合老板的人物个性。因为,从上文看,文中的“老板”是个典型的“商人”形象。如果老板不知道这是中国的国旗。那么他这样做,更是不可思议。

3,改编不佳。

三年级下册第一课《燕子》对原作作了比较大的改动,感觉韵味削弱了不少。比如第二节中的“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句,就比原作中的“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一句,少了韵味。类似的例子在本课还有一些,建议改编原作要慎重。

(五)其他问题

①课本与课本不一致。三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课题叫《东方之珠》,而在其他版本却叫《香港,璀璨的明珠》。

②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190页第一行中的“第六自然段”应改为“第五自然段”,而“第七自然段”应改为“第六自然段”。

二、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教师普遍反映,经过一、二年级的教学,识字写字教学的难点已经过去。相对第一学段,教学显得比较轻松。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时,能注意和一、二年级区别开来,逐步放手,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另外,教师普遍从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中感受到“大量识字、认写分开”的效益已经出现。主要问题有二:

1,相近字混淆现象比较严重

经过一、二年级的大量识字,学生认识的字较多。但由于巩固没有跟上,导致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混淆现象比较严重。习作中,音同形异和形同音异的错误尤其多。识记生字不再成为孩子的难点,难点是区别、运用这些生字。

2,写字教学效果落后于识字

小学生零花钱使用调查报告 篇4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小学生几乎都有零花钱。即使当地经济仍较紧张,但都能看到我周围的学生每天都在用零花钱。放学前后,校门口及附近的小店总是挤满了买东西的同学。他们有的买零食,有的买玩具,还有的买本子……那他们的零花钱是从哪里来的?又是怎么支配的?使用得是否合理?为此,我对本班34位同学进行了调查,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说明:

1、调查目标:了解小学生零花钱的来源;了解小学生对零花钱的支配;以及了解家长对小学生使用零花钱的看法,方便学校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使用零花钱。

2、调查内容:在当今社会中,物质显得愈加重要。而小学生也同样作为一个消费者,他们也不例外。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他们对零花钱的使用情况,我主要是调查了他们的零花钱的来源、零花钱的用途以及家长对学生拥有、使用零花钱的看法等。

3、调查对象:华埔小学501班的34名学生,5位家长和学校里的4位教师。

4、调查方法:为了更好的进行此次的调查,我主要是使用文献资料法了解我班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确定留守学生数量;同时还使用了观察法,利用课前课后对他们使用零花钱情况进行调查;最后还通过问卷调查法,采访了个别家长和教师。

二、调查结果

1。我通过对五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之后,发现大多数家长是在当孩子需要的时候给孩子零花钱,少数家长以孩子的优势及奖励的形式给孩子零花钱,并且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把钱用在学习上,不允许孩子乱花钱行为。

2。我通过对四位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后,老师认为给孩子零花钱是必要的,但要限量。给他们零花钱既可以培养他们的理财观,又可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3。通过对我班小学生的调查,我了解到:这个班级的34人中,留守儿童占总数的34%;有零花钱的学生占总数的90%。其中30%的学生是父母主动给零花钱的;10。2%的学生是通过自己劳动赚来的;9。3%的学生是亲戚朋友给的;6%的学生是家长以学生的优势及奖励的形式给的。而在零花钱的支配上,14%的学生把零花钱交给父母储存;30%的学生用零花钱买学习用品;15%的学生把零花钱用在网吧和娱乐;35%的学生用于买零食和玩具等。

由此可看出,只有30%的学生对自己零花钱的使用是比较有规划的。造成这种现象,通过我调查分析,得出以下几点:

1。现在学生家庭基本条件都不错,家长每天给孩子几块钱的零花钱根本不在意。同时一些留守儿童由于家长出远门谋生,加上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爱,都会给一些零花钱。

2。得到的钱太容易,同学们就不会去想怎么花钱,平时花钱时,没有计划,甚至大手大脚,大部分浪费在不该花的地方。

3。家长太溺爱,太相信自己的孩子,只管给钱,不问怎么花钱,导致学生缺乏理财概念,消费随意,未能更有效地使用零花钱。

4。学校对学生也缺少相应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方面的教育。

三、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对小学生合理使用零花钱有以下建议:

1、家长应控制给孩子的零花钱的数目。即使家里经济很宽松,也不能多给。家长应让孩子明确:零花钱也应该用在刀口上,如买学习用品、乘车,或在肚子饿、口渴时买些充饥解渴的食物等。

2、家长应该经常了解孩子零花钱的使用情况。从以上的调查情况看,家长没有对孩子零花钱的使用情况进行追踪,这是导致孩子乱花钱的主要原因。平时对孩子多家管教,如果发现孩子乱花钱多花钱,应及时制止,并讲一些节俭花钱的好处,理财小窍门等等,让孩子有“家长挣钱不容易,我不能随便花钱”的意识。

3、家长可让孩子体会赚钱的艰辛,从小养成勤俭的好习惯。父母可利用寒、暑假等时间鼓励孩子进行劳动实践,如帮妈妈当一天家、帮亲戚做一天生意、跟着爸爸上一天班,年纪较长的学生可让他去打打暑假工或寒假工,让他们在社会上亲自实践,孩子自然会领悟到许多书本上所没有的道理,用零花钱时当然就会多想一想了。这也能较快地锻炼孩子,增长他们生活的见识和本领。

4、培养孩子一定的理财观念。如使用之前可以先制定开销计划:今天你需要多少零花钱?分别用来干什么?等等。这样可让孩子及早养成计划用钱的习惯。当然父母有时还得“旁敲侧击”地“调查”孩子的钱是否如他自己计划的那样去用了,避免孩子为多领零花钱而撒谎,预防、杜绝一些孩子从小在外随意借钱的问题。

5、鼓励学生自己存钱,给自己交学费,买学习用品,这样既能减轻父母的负担,也能让孩子更有效得使用零花钱。

6、老师可利用班会,召开主题班会,以引导学生认识钱来之不易和学会正确理财。

关于小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篇5

X年X月X日至X日,通过对中国浙江省郑州市五所高校七个校区的全日制在读本、专科学生进行深入调查和收集数据,从消费意向、消费意识和消费心理上一定程度解读了目前高校大学生们的消费现状和消费趋势。

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65份,其中本科类院校学生511人,专科类院校学生254人;男生491人,女生274人,男女比例约为11∶7。

调查结果一:吃饭穿衣花钱最多

相关数据:郑州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食物支出占41%,衣物支出占13.1%

昨天上午,在郑州市东风路附近,某高校大三学生小刘趁课间到学校门口的银行取了300元钱,以免因寒假前学习、考试忙而闹得钱袋子一时紧张……在省会郑州一些高校,像小刘这样的大学生还有很多,很多大学生在接受调查时说,在他们的生活费用当中,吃穿占的份额最大。

河南工业大学新闻学院对郑州市五所高校七个校区的全日制在读本专科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和收集数据,结果显示:当前郑州市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籍杂费、考证费、电脑等,休闲娱乐消费休闲、健身、旅游、娱乐等以及人际交往消费人情往来、恋爱等四大方面。其中,郑州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集中在食物支出和衣物支出两大方面,其中食物支出占41%,衣物支出占13.1%。其他方面,休闲娱乐占6.1%,与学习相关的各方面支出占4.3%。

尽管食物支出仍是当前在校大学生的主要支出之一——约47.7%的被访者的食物支出约占总生活费的四成,约24.1%的被访者的食物支出约占总生活费的五成——但另一方面,大学生们走出校园食堂到外面聚餐的费用也在与日俱增,麦当劳、肯德基以及一些价格不菲的特色小吃已成为当前大学生尤其是校园情侣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面临毕业的某高校大四学生小姚,除了要保障正常的生活费用外,买身像样的衣服是不可或缺的,调查结果显示,47.3%的.被访者平均每月的衣物支出在50~100元,也就是说近五成的受访者每年约有近千元衣物消费,占总生活费的比例仅次于食物支出,尤其是面临择业的毕业生们,他们的衣物支出比其他的大学生群体要高出许多。

参与调查的河南工业大学新闻学院教师陆南分析,作为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成年人,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在这方面,女生的消费水平要高于男生,在被调查的女生中,近三成拥有价格在300元以上的品牌服装。

调查结果二:恋爱花费每月百元

如今,“馒头就咸菜,省钱谈恋爱”已成为不少校园爱情男主角的忠实信条。

“尽管我们俩出去玩都十分节省,每个月还是要花费100多元钱的。”郑州某高校一名大二男生说,他和女朋友都是农村的,而且是初中同学,尽管经济不宽裕,但两人要是出去玩,买个糖葫芦、冰淇淋还是经常的。

“其实,有很多大学生都在谈恋爱,只不过有的人不愿意承认而已。”另一高校某大四学生小乔说,有些学生之所以“保密”工作做得好,主要是担心万一走不到一起,会遭到同学笑话或非议。据调查结果显示,仅有不到两成19%的学生承认有男女朋友,其中有30%的“男主角”每月在女友身上的投入约有100元。

“俺家经济条件很一般,谈恋爱的费用都是我和男朋友做家教挣来的。”河南财经学院的小岳说,她和男朋友都找了一份家教,一是可以督促自己不断学习进步,另外也可以增加一点收入,两人出去看电影什么的,也不至于寒碜。但也有很多大学生的恋爱经费是从牙缝中“抠”出来的。

据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恋爱费用的来源,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的,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更多的是从“生活费中支付”的。

调查结果三:聚会聚餐最高数千

相关语录:同学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学生干部、入了党、评上奖学金、比赛获奖等都要请客,要不人家会说你不够交情、不上路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社团、学校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不仅占据了当前大学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也在大学生的消费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都是老乡、同学,人家大老远地跑到学校去找我玩,咱能说不招待?”郑州轻工业学院大二学生小孙说,每到周六、周日,都有老乡过来玩,尽管在学校餐厅招待得已经很简单了,但每次也都得花费50~60元,要是到学校门口的饭店吃饭,还要花得更多。“一来一往,我也经常去别的学校找老乡或者是同学玩。”河南经贸职业管理学院的小周说,要是每次都是别人到自己学校玩,光接待同学、老乡自己就吃不消了。

人情消费因为其形式多样和不确定性而相对难以统计。

郑州大学大三学生小郭说,朋友、同学间的你来我往,请吃请喝是在所难免的。生日聚会等各种形式的庆祝聚餐是不可或缺的,与亲人、朋友的感情联络也是绝对重要的,“同学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学生干部、入了党、评上奖学金、比赛获奖等都要请客,要不人家会说你不够交情、不上路”。

据统计结果显示,近六成大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聚会聚餐中每年要花费500元左右,近三成的大学生这类花费在800元左右,更有极少数人每年要花费上千元甚至数千元。

消费态度——过半学生愿意打工

相关数据:当生活费透支时,有61%的同学愿意节约开支或自己打工赚取

“我来上学就已经花费了很多钱了,咋好意思再向父母伸手要钱呢。”河南财经学院的小单说,自己家是农村的,经济条件本来就很一般,再加上自己上学花钱,家里都快承受不了了,自己说啥也不愿意向父母再伸手了。她告诉记者,自己经济上的“额外”收入,都是她平时做家教挣的。

关于小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篇6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手机的普及率开始升高,且使用者范围也开始扩张,还记得前几年,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而且,还是大人们的事而已,大学生、中学生......想也别想!但是20世纪的今天,却不同了,在学校里,手机几乎是人手一部的通讯工具,接着是中学生,小学生,父母为了跟儿女得到第一时间的联络,纷纷给儿女们买起手机来,有得学生身上还有两部手机呢,那更不用说手机电话卡了。从以前的“水壶”到现在的只有手掌大的手机,无论从功能到外表都是一个大飞跃,但是,价格却成反比,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个买机好时期,所以不少学生赶上了这好时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手机,而且越来约年轻化。特别是近两年,随着手机价格的下降、短信服务的开通和各种手机SIM卡的出现,手机不再是一种高身份的象征或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成为一种较为普及的通讯工具。

摘要:

这次调查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就购买手机的心态、中学生拥有手机的总体利弊以及校园实现手机普及这一社会现象的正常与否和影响中学生购买决策的因素等。调查采用问卷形式,抽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成功回收93份。在性别构成上基本持平,其中男性占52%,女性所占比例是48%。经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其结果分析如下。

调查中发现,80%的同学已经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就算暂时还没购买手机的同学,其中大部分人认为在学里很有必要有一部手机。其理由是:首先,便于联系,这既包括自己联系亲人,也包括同学朋友联系自己。

1、手机的品牌、价格、档次及考虑因素

调查发现中学生所购买的手机品牌基本上都是洋品牌,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诺基亚倍受中学生青睐,三者共占调查总数的55%。而国产手机问津者很少,如国产王牌 TCL、波导,所购者也不多,两者共占12%,可见中学生在手机品牌上基本倾向于洋品牌。中学生所购手机价格基本在2000——3000元之间,约占总数的76%,高于3000元和低于2000元共占20.30%,1000元以下的低档手机则无人问津。调查还发现决定中学生购买手机的主要因素是手机的质量,其次是价格和外观。

2、资金来源

主要来源于父母的约为71.19%,8.26%的中学生是自己打工挣的钱,11.23%是勒紧裤腰带从生活费中挤出来的,9.32%是别人送的,基本上不存在向别人借钱或银行贷款购买手机的现象。

3、忽如一夜春风来——校园里的手机消费情况

调查显示,选用充值卡在大学生中仍占大多数,这样可以保证每月的话费保持在本人可控制的范围内,集中在每月50元至120元之间。短信费所占月通话费比例在逐步提高,60%左右的同学每月短信费都超过了话费总额的30%,甚至有四分之一的同学每月的短信费占话费总额的60%以上。短信息已经成为目前大学生通信的重要手段。

4、购机目的及交往对象

中学生购买手机有36人是为了通信需要,占总人数的38.70%,是因为社会发展的趋势,有6.45%的人是因为受别人的影响,23人是因为看中了手机的功能;而另有21人,约占22.58%购买手机是没有原因的想购买就购买了,约有7人选择其他,约占7.53%,中学生购买手机主要用于同学朋友之间交流的约占64.1%,而用于跟父母交往的很少,只有23.56%

学生是追求个性的群体,在手机的使用上也不例外,近48%的学生中意拍照手机,34.0%的学生使用下载的流行音乐作为铃声。随着彩屏和摄像手机的普及率上升,学生也开始更多的使用下载图片或者自己拍摄的图片,甚至自己制作的图片作为待机图片。

5、手机的使用情况

(1)更新频率低

中学生在手机的更新上持比较谨慎的态度,超过半数的同学在这学期间没有更换的打算。这主要是因为中学生购买手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由家里承担,因此父母不允许子女频繁地更换手机。但是我们从中学生能承受的手机价格中可以发现,虽然2000元左右的手机目前仍占在校大学生需求的最大比例,但随着他们日益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直至参加工作,大多数同学的未来目标更倾向于高于3000元的高档手机,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将成为满足他们需求的经济保证,他们也将成为中高档手机的潜在消费群。昂贵的话费依然是在校学生手机族的最大烦恼(25.42%),其次是担心被偷,占1/5,另外占用时间多占11.23%,怕被人骚扰,的占15.04%,以及款色不流行占11.65%。

(2)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

中学生使用手机会引起社会的争议,主要是因为手机作为高端消费产品,在校学生由于生活圈较为固定,没有必要,可能会是一种物质的浪费。其二是容易造成不好的消费习惯,同时影响学习,作为当事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 篇7

【关键字】大学生 手机 调查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在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逐渐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移动终端。大学生通过手机进行人际交往、学习娱乐,获取信息、情感认知。通过手机与手机、手机与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形成每个拥有手机的人都成为一个移动、虚拟的社会关系中心。这种环境的出现对当代大学生成长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手机的使用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面与负面影响,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调查分析

1、学生使用手机的价格。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收集的价格在500~2000之间的比例占68.9%,这部分学生购买手机的时间多选为节假日手机商场促销或者手机新款网上抢购。追求经济实惠的思想符合学生消费的特点,而且学生在校期间更换手机的频率较小。

2、学生每个月手机话费。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每个月手机话费消费水平多集中在50~100元之间,这部分话费包括手机的套餐使用费用,学生消费的水平基本稳定,数据相对集中。而有些学生作为学生干部或者在校外有兼职情况,话费开支相对较多,这部分多为男生。

3、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学生每天是用手机的用途多为的手法短信,语音通话,手机上网,听音乐,看视频,学习等,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广泛,给学生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学生拥有手机的频率较高,随时随地携带手机,对手机具有一定的依赖性,手机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过度使用手机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1、影响正常教学程序。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完成学业,但部分学生因为自控能力差,无法抵挡住手机的诱惑,会情不自禁地在课堂上玩手机。同时,近年来,各高校大学生利用手机进行考试作弊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手机对高校正常教学秩序产生了一定冲击,影响了教学效果。而现在手机的功能又五花八门,导致学生经常性地摆弄手机。这种情况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学习分心。

2、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手机是大学生情感维系的纽带,有学生认为使用手机会导致人与人疏远,情感淡漠,以手机为主要交往方式的学生更容易感到孤独、空虚、寂寞。无聊的时候学生倾向于用手机来打发时间。但是在不开心的时候,有学生用手机来发泄自己不良的情绪,其他同学大都自己默默忍受。

3、人际交往趋向弱化。由于过于依赖手机与他人交流沟通,甚至有学生感到他们的朋友在脑海里的形象僅是一个符号,很难想起交往细节。由于长时间使用手机和别人交往,直面交流就变得少了,则交际对象慢慢就像号码本上的名字虚拟化了。学生由于习惯利用手机进行人际交往,而失去了“面对面”时姿态、表情、衣着等沟通方式中的特性,所以在和他人使用手机打电话或者短信交往沟通时,不能正确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

四、改善现状的措施

1、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理念。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手机产生的负面影响,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正确认识,在大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从深层次影响学生的思想认识、思维意识与行为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积极倡导课堂上合理使用手机的理念,是出于当代大学生特定成长背景的需要,也是满足大学生自我需求的需要。

2、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高校应注重开展以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可以吸引大学生广泛参与其中。高校还可以结合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一些针对性强的活动。例如,设立关手机日、倡导文明使用手机论坛等活动,让大学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养成理性使用手机的好习惯。

3、规范学生使用手机行为。学校为实现教学秩序的有序性、教学效果的成效性, 可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加大管理力度 规范大学生手机的使用行为。同时,为尽可能避免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影响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可采取强制要求与倡议相结合的原则,要求任课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不良现象予以制止,净化教学风气,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虹,周伶,手机新媒体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0,01

关于小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篇8

近年来,塔城地区把大学生村官作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采取有力措施,在为大学生村官履职尽责、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促其尽快成长成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8年以来,全区选聘大学生村官327名,其中,中央选聘159名,自治区选聘168名。目前在村任职203人,空岗130个,其中考录公务员22人(选调生2人),考录事业单位33人,辞职、解聘6人,进入乡镇党政班子2人,转聘46人,考录赴援疆省市人才培养21人,补录6人。

二、大学生村官培养使用情况

(一)加强培训锻炼,引导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一是抓好岗前教育。坚持“先训后用”原则,对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实施岗前培训15天,帮助他们了解基层工作情况,找准工作定位,明确工作任务,瞄准努力方向,实现奋斗目标。二是抓好日常培训。按照政策理论、村民自治、经营管理、基层工作方法、实用技术五个方面精心制作“培训菜单”,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选择工作能力较强、任职时间较长的优秀大学生村官现身说法,帮助他们尽快了解农村、融入农村。大学生村官木哈白提〃阿迪勒江因工作表现突出,于2010年秋季入选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就业典型巡回报告团。三是加强实践锻炼。优先为他们所在村选派农牧业专家,定点开展农牧业技术服务。大学生村官贾纳提•朱曼,组织牧民成立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并融资100余万元建立了活畜交易市场,主要从事牲畜、毛皮、毛绒等畜牧业-1-

产品的经营工作,将小作坊式销售形式转变为企业式经营,有效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幅度增加了牧民收入。大学生村官阿热爱、帕提玛为村民积极争取协调春耕贷款1700余万元,有效地解决了基层春耕资金不足问题,深受基层群众好评。和布克赛尔县大学生村官徐红军在传统农业种植模式下,率先进行种植结构调整,由传统的棉花、玉米种植向订单式农业转变。降低生产风险、效益产量高、带动示范明显,有利于农民转变思维方式,对调整结构、降低成本、解放生产力、增效益有促进作用。

(二)强化管理使用,确保大学生村官锻炼成才。一是建立合同管理体系。由县市人事部门即与高校毕业生签订《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聘用合同书》,首次聘用期限为3年。合同期满,经组织考核合格、本人自愿的,可续签聘用合同。二是建立岗位目标管理、考核督查等制度,由乡镇党委、村党组织负责日常考核,县级组织人事部门和乡镇党委负责年度考核,根据考核情况落实管理教育措施,对不适者或转到其他行业者解除聘用合同,所缺位置及时补充,保持到村任职大学生队伍的动态平衡。三是完善提拔使用机制。建立“发展党员单独计划、年度考核单独进行、招录及提拔优先考虑”为主要内容的“两单独一优先”管理机制基础上,积极探索实施了“一培三任”的选拔机制。目前,全地区有25名大学生村官被吸收为中共党员,3人选任牧场班子成员,2人选任乡镇班子成员,3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71人进入村“两委”领导班子,150余人被确定为村级后备干部,为我区基层储备了优秀人才,产生了良好社会反响。额敏县大学生村官古来〃那毕,经推荐考录选调生,现已提拔为额敏县畜牧兽医站副站长(副科级)。

(三)落实保障措施,解除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后顾

之忧。一是兑现工资待遇。对任职满3年、考核合格的,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为偿还。沙湾县、乌苏市、和布克赛尔县还建立了大学生村官生活(交通)补贴制度,明确在村工作的每月补贴不低于200元,由任职所在的乡(镇)场财政予以保障。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从起薪之月起,按照国家规定标准享受养老、失业、医疗、意外伤害、生育等社会保险,按时将工资足额划拨到位。三是推行政策支持。我区事业单位招录工作中,对期满合格的出台了在笔试成绩的基础上加30分的加分政策。目前全地区有33名大学生村官考录到事业单位,有22名考录公务员(2名选调生)。一系列政策的推动,把大学生村官领上了创业和带领群众致富之路。女大学生村官木哈白提把有刺绣技能的少数民族妇女组织起来,开办了“克孜勒亚村民族刺绣服务站”,将刺绣品送到乌洽会参展,使传统民族工艺品走出了“冬窝子”,走出了大山,成为当地哈萨克牧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塔城市大学生村官穆学红因工作突出,2009年作为自治区唯一一名大学生村官代表出席了全国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受到习近平同志的亲切接见。

三、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一是大学生村官队伍存在不稳定因素。部分大学生村官只是把村官工作作为过度性的工作,来缓解自己目前面临的就业压力,并没有真正沉下心来在农村工作。

二是部分大学生村官实际工作能力不强。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与农村和农业工作不对口,在与村“两委”成员的合作共事过程中,还不具备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复杂事务的能力,对人、财、物的组织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三是部分大学生村官工作作风不够扎实。部分大学生村官刚刚走出校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往

往是被动地去执行交予的工作,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入农户机会少,对村情了解不够,导致工作理想化程度较高。

四是大学生村官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大学生村官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优惠政策的落实,生活保障待遇的提高,创业扶持力度不够,聘用期满出路问题直接影响了村官的工作积极性。

四、意见建议及解决措施

(一)完善选聘政策,确保大学生村官能够“下得去”。一是完善选聘程序。要立足大学生村官个人专业需求和所选聘行政村特点的现状,实行村官选村和村选村官的双向选择模式,不断提高选聘工作的实效性。二是加大选聘力度。争取自治区补助资金,由县市全面启动村官选聘计划,力争用2—3年的时间,实现“村村都有大学生”目标。三是落实选聘举措。在设置选聘条件时要以农学、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为主,切实解决大学生村官专业不对口的问题。为了缩短适应农村的过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村队尽可能选聘本土的大学生村官就近任职,防止和避免由于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影响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

(二)提高服务保障,确保大学生村官能够“待得住”。一是健全组织保障。县市级组织部门要指导乡镇党委政府落实选聘高校毕业生的任职岗位,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根据工作需要积极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提高做好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本领,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提供方便。二是强化思想保障。要引导大学生村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让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了解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让村官在农村实践工作中找准自身工作定位,使大学生村官从思想上扎根基层。三是落实待

遇保障。在落实工资报酬、享受政策支持等方面,建议中央计划内和自治区计划内的选聘人员,要统一标准尺度,避免出现待遇、政策享受不平等的现象,提高大学生村官扎根服务基层的积极性。在身份定位上,打破“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身份界定,建议摸清两年后乡镇公务员、事业单位空岗情况,将村官身份可列为过渡性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身份,解决村官的“出路茫然”问题。在考研加分上,建议将锻炼期满的考研加分政策,改为加分值与锻炼时间相挂钩的政策,锻炼时间越长,分值越高,以利于村官更长久的时间在基层工作。

(三)创新培养方式,确保大学生村官能够“用得上”。一是坚持“经常化”培训。每年定期举办大学生村官专题培训班,重点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党的农村政策、有关法律法规、农村实用技术、工作方法技巧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使他们尽快融入农民群众、全面适应农村工作。二是注重“走出去”学习。组织到发达地区参观新农村建设,学习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拉长产业链条的经验,以及先进的种养殖技术,帮助他们开阔思路、增长见识,让他们把先进地区的发展理念、成功经验和实用技术引入当地。三是实行“手把手”帮带。建立健全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干部帮教和村“两委”负责人帮带制度,使他们尽快掌握农村工作要领,在实践锻炼中学习工作方法、积累工作经验。同时,要求大学生村官联系几户村里的致富能手、科技能人、特困户等,加强大学生村官与村民之间联系,提高他们与群众之间的沟通能力,增强他们为民办事能力。

(四)强化激励管理,确保大学生村官能够“干得好”。一是实施目标激励机制。根据大学生村官自身特点,对大学生在村任职期间的生活、工作职责等作出明确规定。乡镇、村党组织每年根据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情况和所任职务,提出年度工作目标,给予具体分工,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以此激发村官的工作热情。二是实行岗位激励机制。县、乡两级党组织要给大学生村官搭建工作舞台,让他们在实践岗位中锻炼成长。三是创新动态考核机制。坚持对大学生村官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把考核结果与大学生村官的去留以及奖惩、工资、职务晋升结合起来,努力营造“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氛围,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择优机制。

关于小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篇9

亲爱的同学:

你好!我们是国教大一的学生,为了调查“我校大学生对网络使用情况”特

制此表,目的是了解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此次调查是无记名的,我们将对你的个人资料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请如实填写,不要有任何顾虑。

填答方法:(1)请在符合您实际情况或想法的选项前划“√”。(2)无特殊说明的题目为单选题。谢谢你的合作!!

系别:政治面貌:1.你平时主要在哪里上网?

A.寝室B.学校机房C.网吧手机2.你上网的主要时间段是(可多选):

A.早上起床后B.中午C.晚上睡觉前周末

3.你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不含手机上网)A.<1小时B.1小时-2小时>4小时

4.你上网的目的主要是(可多选):A.玩网络游戏B.D.学习或工作E.G.下载软件H.5.A.上网阅读D.运动

E.其他6.A.完全不相信

7.A.负面影响有一点C.没有D.有益

8.A.健康C.人际关系D.其他

9.A.从来没有B.偶尔C.经常D.总是

10.A.家长加强教育B.加强网吧管理C.学校加强管理

D.制定相关网络保护法E.实行网络内容分级F.设立国家级网瘾

关于小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篇10

【摘 要】本文运用定量研究方法与统计分析的相关方法对嘉兴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探索适合我院学生的学习策略,并促进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学习。

【关键词】英语专业学生 英语学习策略 关系

一、引言

学习策略的研究始于对“善学者”所使用的策略分析[1]。后来的学者也不断从新的维度研究学习策略。

成功的学习者是那些针对不同的习得任务和环境灵活采取恰当策略的人。而今,我们还不清楚哪些策略对哪些习得任务和环境更适合,这应成为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之一[2]。本次调查的对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旨在调查嘉兴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尝试探讨适合他们的英语学习策略,以促进其语言学习。

二、研究设计

本课题主要研究英语学习策略情况与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TEM-4是目前衡量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成绩的权威性测试,考试的分数具有探讨意义。课题组将研究对象设为嘉兴学院参加了TEM-4的英语专业学生,并参阅程晓堂、郑敏的学习策略问卷和略作改编的《英语学习策略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收集并完成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一)学习策略的差异

根据分析,全体学生各类学习策略使用情况为情感策略3.28分,认知策略3.13分,元认知策略3.01分,交际策略2.99分,平均3.01分。

第一,情感策略的得分最高。虽然在教学理论中存在长期重知轻情的现象,但此次问卷数据仍表明我校英语专业学生能有效发挥积极的情感作用。第二,交际策略的得分最低。中国学生大多数是视觉型学习者,书本和黑板成为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很少利用交际策略,忽略实战练习以及在交际中习得语言。第三,各策略得分和平均分均属于使用情况一般,可能是因为学习者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由此可见,嘉兴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总体水平一般,随意性强。虽然认知、元认知、情感策略的使用水平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但学生未在纯英语环境中学习英语,所以要提高交际策略的使用水平仍有困难。

(二)学习策略与专四成绩的关系

王奇民等认为,作为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对语言学习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3]。

根据数据分析,70-80分的各种策略平均分为3.40分,而60-70分和60分以下分别只有3.02分和3.03分。

由此看出,第一,“情感是维持学习动力的助推器,出现障碍必然导致学习的停滞”[4]。高分段的学生情感策略分数相对较高,源于适当的焦虑或者说是很强的学习动机;但是对于低分组的学生如果设定的目标过高,他们一旦失败,便可能产生语言学习的焦虑。第二,元认知策略对学习有积极影响。除了60-70分段的学生,元认知策略分数普遍是最低的,说明学生缺乏利用元认知策略改进自身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减少学习负担和学习困难的意识。第三,在专四考试中,高分组学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的水平明显高于低分组学生,原因可能是高分组学生具有更强的竞争意识,积极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坚持实施和巩固自己设计的策略训练,最终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总体水平。

(三)学习策略与生源地的关系

由数据分析可看出,沿海和内地学生学习策略平均分分别为3.10分和3.11分,并未发现不同生源地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明显差异,在不同种类的学习策略中差别不大。或许是因为随着国家发展,内地和沿海的英语教学资源配置和英语教学发展状况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当然,我们的样本选取有一定的偶然性,不同生源地学生各种学习策略的使用差异情况仍需进一步调查。

四、结论

学生要学会反省自己在英语学习中的认知过程。学生要学会按照自身的学习情况来确定学习目标,并根据最终确定的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策略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是否适合自己。学生在利用这些学习策略时,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要不停地更换,甚至把别人的学习策略机械照搬。

要重视学生的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影响情感的因素有中学的英语学习体验、学习动机、学习效果等[5],学生要注意培养自己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努力克服焦虑等心理问题。交际策略是在交际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所以英语专业学生要注意在真实交际中培养有效的交际策略。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刘润清提出的“学习策略虽然对学习有影响,但对学习成绩不起决定性作用”[6],所以在学习中不应过分夸大学习策略的作用。王丽非的研究结果已佐证了增强学习者的策略意识有利于英语习得,但不可过度强调[7]。

【参考文献】

[1]Rubin, J.what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 can teach us [J].TESOL Quarterly, 1975, 9 (1).

[2]肖德法.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7.

[3]王奇民,王鍵.制约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因素及对策[J].外语界,2002(04).

[4]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06):8-12.

[5]戴中明.浅谈大学英语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外语界,2001(03).

[6]刘润清,吴一安.中国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关于小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篇11

——以南京市龙江小学三至五年级学生为例

教科院 12级小教专转本1班 黄锦晶 33号

一、调查概述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QQ已经在Internet中被广泛使用,它作为一种网络即时通讯工具,深受网友的亲睐和欢迎。网络QQ对于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追求新奇、刺激而又缺乏分辨和自控能力的小学生有极强的诱惑力。小学生在QQ中可以上网聊天、听音乐、玩游戏、观看网络TV等等,当然也可以帮助你获得有益的学习资料与课外知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创造了精彩的娱乐时空,同时,网上出现的一些虚假的信息,粗俗、格调低下的语言,不负责任的恋情等,时刻诱惑着年轻一代,侵蚀他们的纯洁心灵,危害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这只憨头憨脑的企鹅QQ究竟在怎样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应怎样构建一条绿色网络通道或倡导绿色上网,让小学生与网络环境和谐发展?我们的同学、老师和家长到底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对此,我对龙江小学的学生QQ网聊、玩QQ游戏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对小学生沉迷于QQ的成因进行探讨,寻求对策,希望能对正确引导小学生玩QQ有所借鉴。

二、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分别有两类对象:学生、老师。调查情况如下:

87%的学生拥有QQ号,75%的学生利用QQ聊天,30%的小学生认为QQ对学习有害,97%的小学生最希望与老师交流的方式是QQ聊天,超越书信、E-mail和当面聊天成为小学生首选的交流方式。

(一)87%的学生拥有QQ号,学生QQ聊天时找到归属感。

QQ这个带有点亲昵的名字是当下中小学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似乎拥有一个QQ号,就像拥有一双名牌球鞋一样重要。三年级以上的小学生每班都有87%以上的同学拥有自己的QQ号,63%的学生喜欢QQ聊天的方式。

QQ为什么会这么早出现在小学生圈里?其实原因很简单,小学生也是人,他们需要接触社会,他们一样会被社会上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这其中就包括了QQ。经常上网与同学交流,应该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没有玩伴,网络QQ是通过网络使人与人连接在一起的,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加快了人们交流信息的速度,从而使他们在玩QQ中能轻易地找到“玩伴”。因此,QQ网聊和游戏行为满足了小学生人际交往与团队归属的需求,体验到了一种团队合作的愉快,增进了友谊,获得了归属感。

(二)75%的学生经常在家里聊QQ,每次时间都控制在1小时内。

调查发现,被调查学生全部有上网经历。75%的学生经常在家里聊QQ,而且时间都能控制在1小时内。大多数同学对自己上网的时间有所控制,既不会过度也可以适当获取信息。12%的学生上QQ超过一小时,耗时较多。我们认为这样做耗费了自己很多精力,不利于学习。由于家庭和朋友、同学家是经常上网的地点,因此呼吁家长加强网络知识的学习,以便能够在学生上网时进行正确的指导和辅导。同时,老师在学校也应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网络观念、网络意识,了解如何正确利用网络。

(三)超过30%的学生认为上QQ是有害。

在对四、五年级的调查中,我们听到支持上网的呼声远超于反对,几乎同学们都喜欢网络。但30%的学生认为上QQ是有害,而认为“说不准,不确定”则高达64%,说明大部分的小学生在看待网络QQ问题上心态复杂,但都保持了理智的头脑。

小学生多数喜欢网络游戏、上网聊天。他们认为QQ是通讯工具,作为新新人类,怎么不用呢?

(四)60%的学生主要网聊对象是同学和老师。

小学生的心灵需要沟通,沟通需要平台,QQ作为一种网络即时通讯工具,深受小学生的亲睐和欢迎。有的同学因为在学校产生矛盾,于是就在QQ上恶语相加,甚至诽谤谩骂。与此相反,QQ上形成的矛盾,也会从网上被带到网下。

(五)97%的学生希望跟老师网聊,QQ成为吐露心声的驿站。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采访了多间学校的数十位老师。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发现,就是老师已经成为学生最喜欢倾诉的对象,因为在老师那里可以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安慰。从上图的调查数字也已表明,97%的学生希望跟老师网聊,QQ已成为吐露心声的驿站。

老师A:小学生上QQ是学生之间的一种攀比、跟风现象,觉得好玩。他们怀着好奇心跟一些不知真实年龄性别的网友进行交流,甚至有些只是来回对骂,讲一些不文明的话。小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很弱,很容易上当受骗。

老师B:孩子们在QQ里说话更直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有些平时不太讲话的孩子到了QQ后就像换了人似的,话特别会说,有些平时不够自信的孩子在QQ上也更自信更像个男子汉„„。我经常利用QQ和孩子们进行交流,已经持续了几年。利用QQ聊天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孩子们的真实想法,他们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建议。

老师C:许多孩子把不愿当面讲的内心话通过QQ传给了老师。“这次考得不好,我不敢面对我的父母,又不知道他们会给我什么面色看„„”“老师:我最近老是心烦,很害怕,现在是六年级了,心理总有压力,真不知道该咋办了?”小孩子上QQ聊天最多的时候是在考试、测验前后。这段时间学习压力大,心理特别郁闷,有些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家长又是骂又是打,受尽了委曲。种种委曲不知向谁倾诉,所以他们就选择QQ,让老师、同学或陌生人听听他们的内心话。

老师D:现在高年级小学生使用QQ的不少,有的还建了群,用来与同学、老师交流。有的学生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不善于向别人倾诉自己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家人或朋友的关照和帮助,而在网络QQ中能寻得帮助和安慰。但由于部分小学生自制力比较差,用上QQ特别是玩了QQ游戏后容易沉迷其中,影响了休息和学习。

老师E:当我知道孩子们都用QQ聊天时,我也将自己的QQ号告诉孩子们,并约定周末在线跟他们聊。如果周末没有时间,孩子们也可以在QQ上给她留言。结果这种方式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响应,有时一星期老师会接收到20多至30条留言。

老师F:我建立了自己班的QQ群,成员有学生也有老师,沟通起来比方便,而且群空间里也可以分一些版块,发表一些话题供大家思考和讨论,推荐一些好书等等。所以,不管是家长、学生,或者是我,都觉得挺好的。

老师G:我们并不是要完全禁止学生上网,只是希望他们适可而止,不要过度迷恋,老师们因为工作繁忙,上网的时间也不多。但是自己学生想跟自己倾诉或提问,那么老师们都会愿意和学生聊聊。甚至于我们与学生在QQ上可以以更平等的地位相处,这也不失为了解学生心理的好办法。

三、对策与建议

网络在为学生成长提供积极帮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亟待完善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网络QQ聊天、玩游戏问题。通过以上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网络QQ聊天和QQ游戏满足了他们的各种心理需求,但大部分的学生在看待网络QQ问题上都保持了理智的头脑,清楚地知道学生过度沉迷网络的危害,并且对上网时间控制得当,懂得取舍,这一点,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十分难得的。当然也有少部分同学深陷其中。

事实上,中小学生因QQ聊天、玩游戏而成网瘾的现象已成为一种“社会病”,社会上流传着“网瘾大于毒瘾”“网络产业造富一群人,垮掉一代人”的说法,许多家长和社会人士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强烈呼声。网瘾问题已成为影响小学生健康成长、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专家认为,学校、家庭、社会要正确对待青少年上网问题,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谈网”色变。既然家庭、学校、社会都是学生网络沉迷的诱因,我以为,干预学生网络沉迷,应该三管齐下,各司其责,形成合力,共同应对。

(一)家庭教化:耐心与宽容,使亲子关系更融洽。

心理咨询实践表明,孩子过度沉迷在网络游戏中,往往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系,许多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就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所以,父母的耐心与宽容是拯救网络QQ沉迷的孩子的关键。

据调查,有网瘾孩子的家庭中,家长与孩子之间隔阂较深,没办法沟通的占到53%。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失效是网瘾形成的一个很大因素。家长要努力学习并了解、掌握一些基本的网络知识,这有助于和孩子的交流和沟通。当下,父母与子女之间在关注对象、思考焦点、兴趣中心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代际差异,而网络知识几乎是一根常引发两代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认知冲突的重要导线,父母若缺乏网络知识,就不易与子女有共同的话题。因此积极地学习,对于父母与孩子的无阻爱的交流,是很有必要的。

家长要有耐心与宽容,经常与子女进行交流沟通,对其在成长中的困惑进行耐心讲解,尽量懂得深入孩子们的世界,让孩子情感不再荒芜、心灵不再寂寞,不要让他们觉得生活空虚,周末、节假日可以去户外活动、旅游等,使亲子关系更融洽,才能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记住,多数向往虚幻世界的孩子是因为现实世界不能给予他们所需的温暖。

(二)学校教育:红领巾网吧,引导中小学生摆脱网络沉迷。

1、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设立“红领巾网吧”。正常上学期间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向学生开放,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培养自己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的素质。网吧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给他们适合儿童上的网站;同时,针对学生喜欢玩电脑游戏的特点,给他们提供健康、益智的游戏,将那些沉迷于社会网吧的学生吸引到学校里来。

2、发挥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的作用。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宣传普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对学生开展有关“网络QQ聊天、QQ游戏”的团体辅导。

3、老师多给学生一些成功体验。

有些学生说说在家里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在学校里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因为学习成绩差,多数老师对他们另眼相待,而在游戏的虚拟世界里却得到了满足,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被重视的快乐。因此,老师多位学生创造一些体验成功的机会。

(三)社会监控:规范网络市场,创设良好社会环境。

社会监控是促进中小学生戒除网络QQ沉迷的重要保障。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问题,大力整治未成年人的上网环境,监控力度也在进一步加强;建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促进中小学生网络沉迷提供一个好的制度管理的资源性产品,以使网络净化管理能有一个长效机制。

1、营造绿色上网的社区环境。

建议学校开设一个关于未成年人心理咨询的网站,开设一个让未成年人充分敞开心扉的平台,让我们的老师或是对青少年心理有所研究的人员进行倾听与开导,使我们的同学极早融入团体,走出心灵的误区。在图书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设立“绿色上网”通道,尝试在社区的服务中心设立免费的“绿色上网”场所,周末和节假日向未成年人开放。

2、加强对网络QQ游戏的管理。

网络游戏对孩子活跃思维、开发智力是有一定帮助的,然而,当前游戏市场鱼龙混杂,对于在身心成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来说,无疑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建议有关部门加大监督力度,从源头上杜绝各类宣传色情、恐怖、暴力、迷信的网络QQ游戏出现,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3、加强商业性网吧经营的监管。

商业性网吧是中小学生网络沉迷的一个适宜的温床。建议通过整建结合、疏堵并举、严格审批、限制未成年人进入、限定营业时间、实行上网登记等办法,加强对网吧市场的管理与规范。各级关工委、团队组织与文化部门以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等为重点,开展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集中整治工作。

总之,只要家庭、学校、社会以宽容的态度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以学生发展的全新理念为指导,就可以减少小学生沉迷于网络QQ聊天、游戏的可能性,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上一篇:艾滋病相关法律法规下一篇:海外市场要拓展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