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项目建议书范文

2024-1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业项目建议书范文(共7篇)

农业项目建议书范文 篇1

编制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项目建议书及价值体现】

项目建议书,又称项目立项报告,按新的投资体制改革相关政策,项目建议书主要是国有企业或政府投资项目单位向发改委申报的项目申请。项目建议书批准后,可以着手成立相关项目法人。民营企业(私人投资)项目一般不再需要编写项目建议书,只有在土地一级开发等少数领域,由于行政审批机关习惯沿袭老的审批模式,有时还要求项目方编写项目建议书。外资项目,目前主要采用核准方式,项目方委托有资格的机构编写项目申请报告即可。

《农业种植项目建议书》是为农业种植项目建设筹建单位或农业种植项目法人,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地方中长期规划、产业政策、生产力布局、国内外市场、所在地的内外部条件,提出的具体项目的建议文件,是专门对拟建农业种植项目提出的框架性的总体设想。该报告的核心价值是:

——作为农业种植项目拟建主体上报审批部门审批决策的依据;——作为农业种植项目批复后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作为农业种植项目的投资设想变为现实的投资建议的依据;——作为农业种植项目发展周期初始阶段基本情况汇总的依据;《农业种植项目建议书》主要从宏观上论述项目设立的必要性和

可能性,从项目的市场和销售、规模、选址、物料供应、工艺、组织和定员、投资、效益、风险等进行深入阐述,消除决策主体项目选择的盲目性,着力阐述项目的规划设想,极力突显项目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达到立项报批的目的。

【目录】

第一部分 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的承办单位

(三)项目报告撰写单位

(四)项目主管部门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立项研究结论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一)项目立项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项目立项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使审批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第二部分 农业种植项目发起背景和建设必要性

一、农业种植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二)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

(三)……

二、农业种植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

(二)……

(三)……

(四)……

三、农业种植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 农业种植项目市场分析及前景预测

一、农业种植项目市场规模调查

二、农业种植项目市场竞争调查

三、农业种植项目市场前景预测

四、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五、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第四部分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一、资源和原材料

二、建设地区的选择

三、厂址选择

第五部分 工厂技术方案

一、项目组成二、生产技术方案

三、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四、土建工程

五、其他工程

第六部分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一、建设地区环境现状

二、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三、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四、治理环境的方案

五、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六、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七、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八、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第七部分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一、企业组织

二、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第八部分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一、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二、项目实施进度表

三、项目实施费用

第九部分 项目财务测算

一、项目总投资估算

二、资金筹措

三、投资使用计划

四、项目财务测算相关报表

(注:财务测算参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依照如下步骤进行:

1、基础数据与参数的确定、估算与分析

2、编制财务分析的辅助报表

3、编制财务分析的基本报表估算所有的数据进行汇总并编制财务分析的基本报表。

4、计算财务分析的各项指标,并进行财务分析从项目角度提出项目可行与否的结论。)

第十部分 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一、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二、财务评价

三、国民经济评价

四、不确定性分析

五、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第十一部分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与建议

农业项目建议书范文 篇2

在现行投入机制上, 尽管通过各涉农部门投入项目多, 地方政府也多渠道安排投入, 但由于条块分割, 投入的时间、区域地点不一, 投入上注重财政资金作拉动引导, 而工程项目实际所需资金缺口太大, 地方政府和农民无力全面承担缺口资金, 导致工程项目往往成“胡子工程”或质量低下, 不少地方为完成工程项目导致基层产生新的负债。在产业发展上, 几万元支持一个专业合作社或扶持另一个龙头企业, 造成产业分散无法形成规模带动, 使得农村道路、水利等公益基础设施难以得到根本改善。近年, 各级都开始注重农业项目资金的整合, 特别是要求项目资金向新农村示范片倾斜, 带来示范片农村基础设施极大、迅速改善, 产业加快发展, 充分显现了项目资金整合的主导作用和效益。借鉴新农村示范片项目资金整合的成功经验, 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项目资金整合力度, 对促进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当前农业项目资金整合中的主要问题

2.1 认识不到位。

项目申报和投入区域、重点有明文规定, 但哪些项目在哪些区域地点需要整合不明确;总体缺乏项目资金整合意识, 缺乏向上争取项目和向重点区域倾斜的理念, 特别是当前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多条线都在投, 投入分散导致效益低下。

2.2 协调沟通不畅。目前农业部门和地方政府对农业项目投入缺乏沟通机制, 无法形成整合项目。

2.3 资金来源渠道、质量验收标准和资金监管等不一致带来整合难。

各条线、各个渠道安排的项目, 资金来源渠道不一致;同一工程内容、质量和验收标准往往有差异;项目完成验收时间不同;资金审计、监管有差异;特别是各自都要搞一套验收资料, 费时费力。在项目整合对外招投标时, 整合资金大于各条线资金, 各个子项目要求专款专用, 而中标业主往往又是一个, 招投标文件、工程监理、施工方出据的票据、账务等不便公摊至子项目, 给各个子项目按规定要求进行验收带来困难。

3 加大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力度的建议

3.1 提高认识, 加大项目争取和整合力度。

政府和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整合项目对彻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做强做大产业的重要性, 要千方百计向上争取整合项目资金, 不断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项目支撑, 让广大农民深切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3.2 健全项目整合协调沟通机制。

各级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 财政部门为主体, 建立由相关涉农项目部门为成员的农业项目整合协调沟通联席会议机制, 定期进行协调沟通, 明确整合内容、规模、投资及相关部门职责任务, 加强对整合项目从立项、资金整合、招投标到实施全过程的监管, 确保整合项目成为群众的民心工程。

3.3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期分批建立整合项目库。

根据各地实际, 深刻分析农村发展的主要瓶颈, 按照突出解决重点难点、分布实施的思路, 建立各级农业整合项目库, 通过多渠道、多条线争取整合资金, 力争尽快通过整合解决区域农民急盼解决的难题。同时, 农业整合项目库是动态的项目库, 要结合发展实际不断充实完善。

3.4 发挥财政整合项目资金的导向功能, 激发社会和群众投入。

要以各条线项目资金整合作导向激发社会和群众投入, 引导项目区在外成功人士出钱出力支援家乡改善基础设施和促进产业发展, 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业产业, 倡导农业龙头企业、业主、专业合作社等投资改善基础设施和做大做强农业产业。

3.5 打造亮点, 提升整合示范效应。

要通过项目整合的实施, 打造发展亮点。积极宣传以及组织现场参观, 使各级政府、部门和农村干部群众认识感受农业项目整合所带来的巨变, 并通过整合的示范带动促进其他地区整合项目的发展。

3.6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促进整合项目持续高效发挥效益。

农业项目建议书 篇3

示范与推广

项目承担单位:XXXXX推广中心

负 责 人:王 宪

电 话:XXXXXXXX

项目依托单位:XX农业大学

首 席 专 家: 陈XX

电 话:XXXXXXXXXX

二○XX年一月

目 录

一、项目提出的目的及意义......................... 1

二、与项目相关的国内外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分析..... 2

三、主要推广内容及技术路线....................... 4

四、推广面积(规模)及效益目标................... 5

五、实施地点(乡镇)............................. 5

六、预期成果和考核目标........................... 6

七、推广及应用前景............................... 7

八、经费概算及来源............................... 8

九、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 8

十、项目参加人员................................ 11

一、项目提出的目的及意义

玉米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小麦居第三位,单位面积产量居第1位。主要生产国是美国、中国、欧洲、巴西、墨西哥等国家,其中美国产量增至2亿吨稳居世界玉米生产大国之首。中国是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年产量为1.2亿吨以上,占世界生产总产量的20%以上。从世界粮食生产发展速度看,由快速增长阶段到目前处于稳定发展阶段;主要是发达国家增长速度下降,发展中国家粮食总产在不断增长。主要作物比重发达国家谷物增长1.4%;发展中国家年增长率达2.7%;无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谷物总产的平均增长率下降。但中国的谷物单产水平高于世界水平。据专家预测,在我国人口接近14亿,如按人均粮食需求量390公斤计算,总需求量将达到5.5亿吨,2030年人口将达到16亿,按人均需求量400公斤计算,总需求量达6.5亿吨。粮食安全及粮食紧缺问题是急待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目前,辽宁玉米种植面积是3115万亩,单产424公斤;3195万亩,单产402公斤;20玉米种植面积是3206万亩,单产457公斤。玉米产量占辽宁粮食总产量的75%左右。辽宁省粮食增产50亿斤,其中玉米要增加35亿斤。增产的途径主要靠先进的技术集成与应用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但目前辽西地区玉米生产上存在着:1.品种多、乱、杂,密植品种应用少;2.种植密度偏低,每亩只有2700~3000株,达不到计划密度;3土壤耕作措施跟不上,玉米出现倒伏和早衰;4.二代玉米螟危害严重,5.农机农技不配套。针对辽西地区玉米生产中存在着上述急待解决的问题,需立项进行研究。该项目实施目的就是要在辽西地区推广密植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实现超高产,即亩产达吨产。使玉米产量有一个新突破,上一个新台阶,保证粮食安全,使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与项目相关的国内外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分析

1.国外玉米生产发展趋势

世界粮食主产国,中国谷物总产3.77亿吨,占世界谷物的18%,美国第二产粮国谷物总产3.49亿吨,占世界总产的17%;印度第三,谷物总产2.32亿吨,占世界总产的11%;俄罗斯、法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德国、猛加拉国,乌克兰等大国的谷物占世界谷物总产量的64%。谷物单产1991~20,法国单产455.1/667㎡、德国411.4kg/667㎡、日本390.27 kg/667㎡、美国356.85 kg/667㎡、中国314.31 kg/667㎡、加拿大177.8 kg/667㎡、巴西172.1 kg/667㎡、印度146.4 kg/667㎡、澳大利亚124 kg/667㎡。

世界人均谷物产量较高的国家:1991~年加拿大1664.7 kg/人均、澳大利亚1573.2 kg/人均,美国1170.4 kg/人均,法国1041 kg/人均。日本、韩国、荷兰、古巴、蒙古等国人均谷物产量102.1kg,荷兰97.1 kg。

2.国内玉米生产发展趋势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作物,1995年总播种面积3.79亿亩,总产量1.33亿吨;2003年总播种面积3.61亿亩,总产量1.16亿吨;20总播种面积4.05亿亩,总产量1.45亿吨。单产由1995年的351kg/667㎡提高到年359 kg/667㎡。我国玉米分布2006年华北区种植面积1.59亿亩,单产360 kg/667㎡;东北区种植面积1.08亿亩,单产404 kg/667㎡;西南区0.535亿亩,单产268 kg/667㎡;西北区种植面积0.48亿亩,单产352 kg/667㎡;长江中下游区种植面积0.28亿亩,单产332 kg/667㎡。从而看出东北地区是玉米的主产区,种植面积较大,且产量最高,发展潜力较大。近几年由于科技人员的深入研究,新?种、新技术、高产样板田产量提升较快。特别是玉米的种植密度由原来的稀植改为密植;种植方式由小垄种植为大垄种植,由清种变为空垄种;由多次深翻地为耙地+深松的土壤耕作等措施,实现吨产。所以,研究玉米密植超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使玉米产量提高,为玉米超高产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推动粮食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3.市场需求分析

农业项目建议书范文 篇4

阳新县兴国镇儒学垴社区居委会位于县城区中心,辖区面积XX平方公里,现有居民小组7个,居户XX户,区内单位XX家,总人口9748人。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社会共性问题,如老年人、“三无”对象与残碍人士生活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在我社区也呈现日益加剧的现象:现我社区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1465人,城镇“三无”对象189人,残碍人数XX人。

从长远看,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此三类人口的比例在我社区还将上升,特别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犹其突出,这要求我们社区相应尽快拓宽社会服务功能、服务领域,解决“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现实矛盾。为此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社区工作目标要求,我社区遵循社会福利社会化,福利市业产业化,管理方式市场化理论,拟建设一家社区服务站,通过服务站实施老年人托养、残疾人康复服务等措施,推进社区服务事业的发展,为社区老年人、特别是对“三无”对象和残碍人士带来生活和康复便利与保障,缓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阳新县兴国镇儒学垴社区服务站。

(二)项目地址:阳新县兴国镇儒学路93号。

(三)建筑面积:占地面积110平方米;建筑面积330平方米。

(四)设置床位:90张。

(五)残疾人康复服务项目:康复医疗、康复训练指导、心理支持、健康知识普及与视、听、运动用品用具和咨询转介六项服务。

(六)项目投资:60万元,其中申请上级拨款50万元,自筹资金10万元。

(七)建设工期:一年

二、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县社会经济改革的全面深入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特别受国家人口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带来人口流动加剧因素的影响,我社区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并且出现了许多以老人儿童为主的“留守家庭”和“空巢家庭”,甚至有以三无对象为主的“孤寡家庭”;此外伴随着县域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随之带来的不良环境因素等的影响,社区残疾人数也日渐增多。现我社区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1465人,占社区总人数的15.02%,城镇“三无”对象189人,残碍人数XX人,并正呈全面上升趁势,由之引发了诸多社会不和谐因素。面对这一现实情况,社区组织如何适应社区民情,顺应社会发展客观要求,进一步发挥好为民服务的功能,切实消除由人口老龄化和残碍人士生活起居引发的各类社会不和谐的因素与各种矛盾,使得建设好社区服务站犹为必要,且迫在眉睫。

社区服务站作为社区为群众服务一个中心载体,开展老年人托养服务和为残疾人与智障人士提供康复训练和服务事项,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已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参考与借鉴。一方面,依托社区服务站,开展老年人托养服务,在现代社会不仅可以减轻子女的养老压力,解除其后顾之忧,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更让老人衣食住行有切实可靠的保障。同时由于老年托养的集体生活模式,使老人之间多了交流沟通有了身心娱乐的空间,势必带来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另一方面,依托社区服务站,开展对残疾人与智障人士多方位康复服务,不仅可以缓解家庭压力,更重要是通过专业的心理、医疗指导和康复训练等途径,可以让他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增加他们的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由此能激发他们热爱生活,重拾信心投身社会。此外社会服务站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其服务日益走向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必然会增加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三、项目建设的条件

(一)社会经济条件

社区处县城中心,老龄人口比例较大,单位众多,其中有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老人由于子女长年在外工作,加之自身又是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年老孤独,身边缺乏亲人照顾,其子女和本人有着参加社区托养的愿望;同时,社区中的一批“三无”老人,无亲无靠,更急需社区组织的关爱,纳入托养体系;而社区部分残疾与智障人士,其心理支持与机体康复又急需较为专业的医务工作人员的指导和专业康复工训练器材与场地。而目前整个阳新城关社区,还无一家专门的社区服务站来开展这些工作,因此该项目建设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基础。

(二)政策优惠条件

社区服务站属于社会福利事业,有别于其他商业化建设项目,其按照国家有关政策享受众多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在土地征用、城市规划、市政配套工程方面都可由政府与民政部门出面给予最优惠政策,因此该项目建设具有一定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

(三)基础设施条件

项目区紧邻文苑广场,环境静净优雅,水电、通信、交通极为便利,距医院、商场、学校和人民广场不足十分钟路程,有多路公汽可直达社区服务站,生活医疗卫生教育等条件优越,是开展老年托养和残碍人士康复服务的理想场所。

四、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牢固树立“立足社区、服务于民”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建设社区服务于民”的工作中心,扎实推进社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服务,着力推动社区社会保障等各类公益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区。

(二)项目建设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原则;

2、坚持面向“三无老人”,面向贫困和残碍人士,面向有需求的社区群体服务。

3、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和双赢的原则。

五、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包括项目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总计——万元,其中项目建设资金——万元,流动资金——万元。

(二)资金筹措

项目申请财政专项资金——万元,占总投资的——%。项目实施单位自筹投入资金——万元,占总投资的——%。

八、效益分析

六、效益分析与评价

(一)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每年可为——名老年人提供托养服务,为——名残碍人士开展六大类系统的康复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项目建设过程中和投入使用后,均需要一定的劳动力,为当地富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预计——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其经济效益较为显著,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七、项目建设结论

光伏农业的项目建议书 篇5

1. 项目名称

XXX省XXX市XXX县林口铺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工程光伏生态产业规划提案

2. 项目概述

作为光伏生态产业示范园项目,便是将太阳能发电、现代技术(农、林、牧业)、高效、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既通过太阳能光伏系统直接低成本发电;又运用光伏板之下可利用土地进行生态产业的开发与培育。

结合国家推行的政策:20XX年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着重提出“必须支持光伏产业走出困境并健康发展”,并发布六条措施,主要包括重点拓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保障全额收购发电量和制定光伏电站分区域上网标杆电价,扩大可再生能源基金规模等。

此后,7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对光伏产业的发展提出目标和发展底线。这被认为是在国家层面明确了支持和发展光伏产业的路径和目标。随后,8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又发布了《关于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的通知》;《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20XX-20XX)》分析了能源科技发展形势,以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着力点,规划能源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用无限的科技力量解决有限能源和资源的约束,着力提高能源资源开发、转化和利用的效率,充分运用可再生能源技术,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的变革。从而使得该项目达到节约能源、利用能源的展示及示范作用。

项目位于XXX省XXX县,该地区是太阳辐射资源较好的地区之一。XXX的喀斯特型地貌,是XXX最大的石漠化地带,在这样的地貌上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不仅解决了部分闲置土地的.利用问题,同时进行土地的开发与推广,也为当地乃至整个光伏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及一定的经济收入。

整个光伏产业惠及农、林、牧业领域最先进的技术以及经验和人才。项目以光伏生态产业一体化并网发电站为核心;集太阳能发电、现代农、林业种植和养殖各项生态产业为基础;综合利用资源,加大土地利用率;并着手进行农、林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交流、产品物流等。做到集功能发电与合理种植、养殖为一体的高新技术生态产业基地。

3. 项目意义

3.1. 发展趋势

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重要的战略替代能源,对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积极开发和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电能、生物质能、地热能以及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

其中太阳能成为人们重视的焦点。丰富的太阳辐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廉价、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能源;加之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光伏电池制造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位居世界前列。光伏电池制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多晶硅冶炼技术日趋成熟,形成了包括硅材料及硅片、光伏电池及组件、逆变器及控制设备的完整制造产业体系光伏发电国内应用市场逐步扩大,发电成本显著降低,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构成了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及推广的趋势。

3.2. 可持续再生能源发展

3.2.1. 充分认识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扩大光伏发电应用的同时,控制光伏制造总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统筹兼顾,综合施策。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市场为主,重点扶持;对不同光伏企业实行区别对待,重点支持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骨干优势企业发展,淘汰劣质企业。协调配合,加强政策的协调配合和行业自律,支持地方创新发展方式,调动地方、企业和消费者的积极性,共同推动光伏产业发展。

3.2.2. 国家政策扶持及指导思想

3.2.2.1. 国家扶持政策:

针对光伏产业发展策略,颁布了多项条例刺激光伏产业的持续发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XX-)》国发【20XX】44号;《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明确:“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中国能源优先发展的领域。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对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促进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是解决能源供需矛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XX-20XX年)》、《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在全面调研、深入研究、广泛座谈的基础上,编制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作为我国“十二五”光伏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推动制订和落实上网电价实施细则,鼓励光伏企业与电力系统等加强沟通合作,加快启动国内光伏市场。

3.2.2.2.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支持政策,通过市场机制激发国内市场有效需求,努力巩固国际市场;健全标准体系,规范产业发展秩序,着力推进产业重组和转型升级;完善市场机制,加快技术进步,着力提高光伏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提升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作出贡献。

3.2.3. 存在问题及发展目标

3.2.4. 存在问题

光伏产业发展至20XX年,整个国际市场萎靡不振,国内大量光伏企业也陷入困境,光伏企业集体进入“寒冬”。从根本上讲,便是土地范围的制约与产能过剩问题严峻。土地制约也就是改变原有的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国土资源部出台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将于20XX年9月1日起全面实施。这样的政策是基于我们国家的特殊资源国情和特定发展阶段作出的现实选择。我们国家耕地少,目前耕地数量还在下降,资源约束将更加严峻。同时,建设用地的利用也比较粗放。

3.2.5. 发展目标

农业项目建议书范文 篇6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县**镇**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建设 申报单位:*县**养猪农民专业合作社 建设地点:*县**镇**村

实施年限:2011年1月-2011年12月

投资规模:880万元,其中申请上级补助180万元,地方配套100万元,群众自筹300万元,银行贷款300万元。

二、项目区基本情况

**镇**生猪养殖示范村是全县生猪饲养量最大的专业村之一,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全村4个村民小组,252户943口人,耕地面积1360亩。2008年,全村农业总产值15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80元。**村养猪业从2005年开始,经过5年努力,成为全县生猪存栏最多,品种质量最好,科技含量最高的养猪专业村之一。2008年全村养猪户160户,占总户数的63.5%,其中存栏百头以上养殖户30户。养殖品种以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和达兰猪为主,生猪存栏6200头,出栏8300头,养猪业产值1100万元,纯收入249万元,农民养猪业人均纯收入264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66.3%,是全县第一养猪专业村,2008年该村成立了我县第一个生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县**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

2009年,**镇党委、政府会同县畜牧兽医局在认真调研、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镇**村建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实施方案》,发展存栏百头以上养猪户50户,每户新建标准猪舍200平方米。全村生猪存栏达1万头,出栏2万头以上,实现产值2000万元,纯收入400万元,养猪业人均纯收入将达到4241元,使养殖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支柱产业。

三、建设目标

通过项目建设,在**村建设基础母猪存栏600头的良种仔猪繁育场1个,建设年出栏生猪10000头的标准化圈舍50幢,全村年均出栏生猪1.5万头以上,养猪业产值突破2000万元,收入480万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

四、发展模式

以**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由**村良种仔猪繁育场向全村70户养猪大户统一提供猪苗,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提供投入品、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保护价收购和分户饲养、分户管理、分户核算的“五统三分”模式,并依靠政策促进、科技推动、典型带动和效益驱动,促使全村生猪生产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五、项目建设内容

充分利用现有猪舍,采取新建改建相结合的方式,建设良种猪繁育场,扩大养殖规模,引进优良生猪品种进行杂交,繁育推广二元、三元杂交商品猪,满足当地及周边地区群众发展养猪业对良种的需要。具体建设内容是:

1、仔猪繁育场建设:共需建设建标准化猪舍3760平方米,。其中新建20个种公猪栏、600个母猪栏,需配种房2300平方米;建设母猪分娩舍8间600平方米,建设仔猪保育舍7间560平方米,每间可容纳仔猪207头;料库及饲料加工车间300平方米。新建办公用房200平方米。购置产床100个,换气扇30台,供暖设备一套,5吨饲料粉碎拌和机一台,清洗消毒机3台等。

2、标准化育肥舍建设:新建育肥舍50幢6000平方米,每幢可容纳商品猪100头。

3、良种引进:购买种公猪20头,购进二元良种母猪600头。

六、资金概算及来源

项目计划总投资880万元,其中申请上级补助180万元,地方配套100万元,群众自筹300万元,银行贷款300万元。

1、仔猪繁育场建设:新建标准化猪舍每平方米按400元计,3760平方米需资金150.4万元;

2、标准化育肥猪舍建设:新建标准化猪舍每平方米按400元计,6000平方米需资金240万元;

3、良种引进:种猪平均每头按2000元计,620头需资金124万元。

4、设备购置:购置产床100个,按照每个2000元计算,共需要20万元;饲料加工设备两套(粉碎机、搅拌机,每套按照3万元、共需要6万元;取暖设备一套(包括锅炉,测温系统等18万元;降温系统(风机、湿帘14万;消

毒机三台3万,农用车一辆4.6万元,合计65.6万元。

七、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600头能繁母猪年可提供仔猪12000头,收入240万元;育肥出栏后,可增加收入240万元,两项共计纯收入480万元。

2、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带动,必将推动该地区养猪业发展,进一步扩大良种覆盖率、提高养猪业科技含量,对转变生产方式、推广健康养殖、全面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八、保障措施

1、优化技术服务。抽调业务技术骨干对**村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开展技术承包,签订技术承包责任书,明确技术服务的内容和任务,为养殖场(户提供标准化养殖圈舍建设图纸,指导圈舍建设和后续技术服务。县畜牧技术推广站组织技术专家,成立“科技流动服务队”,开通技术服务专家热线电话,为养殖场(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和服务。

2、抓好疫病防治。组织乡村防疫人员及时进村入户,督促养殖户按程序免疫,落实各项防疫措施,注苗、挂标、建档率全部达到100%,全面提高防疫密度和防疫质量,保障生猪产业安全发展。

3、强化技术培训。县畜牧技术推广站要围绕生猪产业的发展,制定培训计划,进一步加强生猪实用技术培训,组织技术力量,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至少每月在**村开展一次生猪养殖技术培训,利用1—2年时间,使每个养殖户

农业综合机械化项目建议书 篇7

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定的第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县。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根据中发【2010】1号和新党发【2010】1号文件及《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以村为主、兼顾乡镇,改建为主、新建为辅,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建设原则,力争通过两年集中建设(到2010年底),重点解决试点县生产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和社会各项事业基础条件得到有效改善等三大关键问题,达到示范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现代化农业步伐加快,通村公路硬化、村内道路平整通畅、饮水安全卫生、供排水系统配套、供电得到有效保障、村庄生态环境良好、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完备、广播电视电信服务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和体育活动场所齐备、市政基础设施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基础条件得到有效改善等“五改、五通、五清、五有”的目标。使全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居住环境彻底美化,村容村貌明显变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明显加强,为全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迈好步,发挥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农业综合机械化项目

2、建设内容及规模:

依玛乡推广站修建300㎡培训室;古勒巴格乡修建600㎡的办公室和培训室,依肯苏乡修建1000㎡农具棚;给县推广站修建200㎡的实验室;配备4套教学设备和教具。购置植树挖穴机100台,病虫害防治机械100台,半自动果树修剪及采摘机械10台。购置玉米联合收获青贮机5台;需购置残膜回收机25台;购置免耕播种机100架;购置小茴香播种机125架;购置卷帘机600台;万能田园管理机60台;购置激光平地机2套。

3、项目投资预算:715.1万元

4、建设单位:县农机局

5、建设地点:县波斯卡木乡,依玛乡、古鲁巴格乡、赛力乡,依肯苏乡,图乎其乡,奎依巴格乡、阿克塔木乡、阿依库勒乡、布依鲁克乡。

6、建设期限:2010年至2010年底(两年时间)。

二、县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

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叶尔羌河与提孜那甫河冲积扇中上部。全县总面积989平方公里,人口18.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万人,耕地总面积53万亩。辖十乡、两镇、四场共147个行政村。通过长期努力,形成了以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为主导和以石油天然气化工、能源、建材、棉纺为辅的经济发展格局,巩固和发展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2、自然资源条件

(1)气候资源条件:县属于暖温带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1.7℃,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气温四季变化显著,春季气温回升快,秋季降温迅速,年平均降水72㎜,光热资源丰富,≥10℃积温平均为4832.6℃,无霜期平均为21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716.6小时,总辐射量为150千卡/平方厘米,气候资源比较适宜发展农业生产。

(2)水资源条件:县属绿洲农业灌溉区,灌溉水以引用河水为主,提取地下水为辅,农业用水主要引用叶尔羌河水和提孜那甫河水,仅叶尔羌河的平均径流量就达64亿立方米,县境内有东岸大渠、大渠、佰什干渠、波斯喀木大渠、图呼其渠等十一条主干渠,总长140公里,有库容纳800万立方米,水资源丰富,年可引地表水5.5亿立方米,地下水补给量5亿立方米。水源稳定,水质良好,丰富的水资源和完备的灌溉设施给县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5、项目建设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历史性选择,是新时期“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和发展,抓住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一项紧迫的工作,又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有其紧迫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县被自治区确定为南疆片区唯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县,这是一项惠及全县10万农民的美好时代福音、是农村社会的一场重大变革,是确保农村社会政治长治久安的伟大工程,也是全县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千载难逢的一次历史性发展机遇。通过采取试点起步、示范引路、积累经验、稳步推进的办法,以试点示范带动全面工作,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深刻认识区情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部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重要工作经验。抓好县新农村试点工作,确保试点取得实效,不仅关系到全自治区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也关系到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实施农业综合机械化项目,能够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6、项目编制依据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②《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意见》。

③《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意见》。

④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艾斯海提·克里木拜在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⑥《县“十一五”新农村建设规划》。

⑦《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体系建设规划》。

⑧《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村镇建设规划》。

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治规划》。

⑩《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XX~2015年)。

第二章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区概况:

波斯喀木乡因叶尔羌河而得名,总面积49.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500亩,辖14个行政村,l个汉族队,l个农场,72个村民小组,其中5个行政村与县城交错相接。全乡总人口15559人,其中农业人口10483人。2010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563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99元。波斯喀木乡交通便利,315国道由南至北贯穿全境,乡村道路宽阔通畅,光热充足,四季分明,全年日照时数约XX小时,自然灾害少,土壤肥沃,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波斯喀木乡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种植业方面主栽作物有棉花、小麦、玉米。林果业则以核桃、葡萄、杏、苹果为主要品种,水果产量逐年递增,有一定的商品开发前景;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建有日光温室503座,占地600多亩,主要以蔬菜种植为主,年蔬菜产量可达千吨以上。

二、三产业方面,现有农贸市场一个,占地120亩,巴扎日客流量近2万人,日交易额30多万元,是理想的小商品批零交易市场;在城郊旅游方面,有公园1个,占地100多亩,园内各种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有石榴、葡萄、核桃等各种水果长廊,特色水果10多种,农郊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依玛乡位于县城东北8公里处,总面积97.79平方公里,总人口17017人,有18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9所中小学校。全乡总户数3847户,其中农业户3290户,农业人口13932人,耕地面积46200亩。依玛乡是全县最大的乡之一,是至麦盖提的必经之地,境内贯穿叶尔羌河,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县乡道路实现黑色化,乡村老路石子化,农村电网改造已经全部完成,防病改水入户率达90以上,村村通电话,无线广播覆率100,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066万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2780元,增收203元,2010年获得喀什地区五好乡党委荣誉称号。多年来,依玛乡坚持粮棉、畜牧、林果、旅游齐头并进的方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全乡现有高标准条田3.2万亩,农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优质棉基地5000亩,高产田占耕地面积的70,2010年植棉面积24000亩,小麦14500亩。畜牧业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年牲畜存栏数51100头(只),适龄母畜33200头(只),年平均出栏可达4XX头(只)以上,每年可向市场供应禽类35万只(羽),禽蛋420吨以上。林果业以种植红枣、核桃为主,总面积达32700亩,已形成规模,其中红枣12100亩,核桃14020亩,杏3750亩,葡萄1562亩。旅游业是依玛乡潜力和希望最大的产业,境内拥有历史悠久的古勒巴格村伊斯兰学经堂。堂上铸有考古价值的道教太极图案,有县可溯之源的喀拉玉勒滚村黑水营古战场遗址,民族特色鲜明,值得开发利用。此外还拥有1000亩的连片水域,10000余亩天然草场,是休闲、开发、娱乐的理想之地。

古勒巴格乡位于县东南7公里,315国道以东,东与莎车毗邻,南隔提孜那甫河与叶城相望。全乡总面积118.8平方公里,耕地43400亩,人口1.5万,其中农业人口1.2万,辖14个行政村。古勒巴格乡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水质良好,光照充分,交通便利。盛产棉花、水稻、小麦及各种瓜果,适宜林果业、畜牧业、渔业、旅游业的发展。古勒巴格乡水利、电力、通讯、广播电视、医疗卫生和文化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设施完善。目前,古勒巴格乡已村村通路、通水、通电。2010年,全乡农业经济总收入3590万元,其中农业总收入3149万元,二、三产业收入441万元。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2890元。粮棉、林果、畜牧、设施农业四大主导产业结构布局已基本形成,林果已逐步成为该乡的支柱产业之一,盛产核桃、巴旦木、苹果、杏、葡萄、石榴等果品,其中,核桃22039.5亩,挂果面积4010亩,已初步形成核桃产业规模,2010年新定植红枣5666亩、311600株。2010年底牲畜存栏44400头(只),全乡已建成2个畜牧专业村、14个畜牧养殖小区,发展养殖大户119户;建成温室大棚178座,拱棚48座,2010年将推广大棚滴灌技术。

二、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以集市巴扎为经济中心的市场正在兴起,个体私营经济逐渐增多。目前,已初步开发了位于315国道东侧的布拉克生态园,可供开发的天然草场、湿地、水域万余亩。境内有天然优质沙场近万亩,初步测算,可开采量达3000多万立方。

赛力乡位于县城南5公里,315国道从南至北贯穿全境,总面积70.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000亩,辖14个行政村,一个园艺场,总人口13345人,其中农业人口10388人。XX年,被自治区命名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曾连续两轮被地委命名为“五好乡镇党委”。赛力乡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种植业方面主栽作物有棉花、小麦、玉米。林果业面积达33000余亩、90余万株,人均占有果树90株,以红枣、核桃、葡萄、杏、石榴、苹果为主要品种,红富士苹果树已进入盛果期,产品销往北疆各地、内地及周边国家;5万株核桃、8万株葡萄已经挂果,效益明显;12万株石榴、10万余株杏开始挂果,发展潜力巨大;新定植的8500亩红枣,将成为今后农民增收的亮点。畜牧业以牛、羊和家禽养殖为主,牲畜年均存栏3XX头(只)以上,其中奶牛100余头,每年可向市场提供鲜奶200吨以上,每年可向市场提供商品猪3000头,年均出栏牲畜可达2.2万头(只);可提供商品家禽20万只(羽),鸡鸭苗40万只,禽蛋150吨以上。设施农业方面,现有日光温室大棚200余座,主要以蔬菜、水果种植为主,年蔬菜产量可达500吨以上;有30个棚种植葡萄、油桃、草莓等水果。2010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5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83元,年均增长10.3。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有40余商家落户赛力,特别是总投资400余万元的天山木业公司的落户,填补了无规模企业的空白。赛力乡有成片胡杨林200亩和10余亩水面等待有志之士前来开发,共同打造出本乡的旅游品牌,实现生态旅游、农业产业化和小城镇建设的立体开发。

依肯苏乡位于县城南12公里处,315国道横穿全境,总面积9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辖18个行政村,2个汉族队,7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500人,其中农业人口13800人。

依克苏乡主要以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及设施农业为主。种植业方面,2010年全乡种植小麦1.4万亩,棉花2.35万亩。林果业方面,目前全乡经济林总面积23608亩,其中核桃15976亩,红枣7686亩。畜牧业方面,2010年牲畜出栏3.6万头(只),现牲畜存栏4.3万头(只)。设施农业方面,全乡有温室大棚156座,拱棚70座。基础设施方面,全乡已有8个村通柏油路,全长15公里,有10个村铺沙石路面,全长65公里。全乡电视普及率达到80,电话普及率达到8。抗震安居工程已完工1873户,加固262户。水产资源丰富,现有鱼塘800亩,全乡从事水产养殖的达13户。

图呼其乡位于县城西南27公里处,西接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东南隔提兹拉甫河与叶城相望,东临315国道。全乡总面积4.32万亩,耕地2.4万亩,辖9个行政村,3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912户,总人口8348人,其中农业人口6850人。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3282.4万元,同比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2651元,净增225元。

图呼其乡农业资源较丰富,具有发展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渔业、旅游业的优越条件。种植业主栽作物有棉花、小麦、玉米,2010年底,粮食总产量为8168吨,人均1吨;棉花总产量为2.5万担,人均3.6担。林果业则以红枣、核桃、杏、苹果为主栽品种,全乡经济林总面积达18600亩,人均占有3亩;畜牧业以牛、羊和家禽养殖为主,牲畜年均出栏可达20377头(只)以上,每年可向市场提供禽类11.6万只(羽),2010年牲畜存栏24150头(只),商品家禽年均出栏116000只,产肉582吨,产奶180吨,禽蛋162吨以上。全乡水库面积2842亩,水产养殖水面640亩,可开发旅游业。

奎依巴格乡位于县城西南17公里处,辟邻塔西南石油基地(奎依巴格:维吾尔语意为“喜悦的家园”)。该乡交通四通八达,道路条件良好。全乡现有13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XX人,其中农业人口8276人。全乡东西长33公里,南北宽10公里,总面积78.5平方公里(不包括西南戈壁),耕地面积35996亩。2010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3964.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691.17元,比上年增加235元。经过近几年产业结构调整,该乡已逐步形成种植、畜牧、林果、设施农业“四大支柱”产业。种植业以小茴香、绿豆、西瓜等经济作物见长;畜牧业以牛、羊、家禽养殖为主,每年向石油基地市场提供食用畜类1万头(只)以上,禽类10万只(羽);林果业以石榴、杏、核桃为主;设施农业以草莓、油桃等特色产品见长。

阿克塔木乡位于县与石油基地之间。全乡拥有耕地面积23160亩,其中林果业2XX亩,8个行政村,33个村民小组,农业总人口4169人,1007户,主要由维吾尔族和塔吉克族组成,是一个人少地多的乡。近年来,阿克塔木乡在大力发展种植业、畜牧业、设施农业和二三产业的基础上,着重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转变观念,努力做大做强红枣产业,重点在扩大红枣种植面积、加强管理和营销上下功夫,以规模和产量促发展,形成品牌,产生效益。全乡现有红枣面积15000余亩,其中,1500亩已进入盛果期,亩均效益2500-3000元,今年新定植了5个精品枣园。畜牧业按照“两大一特”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牛羊和家禽养殖,年内牲畜出栏达到1.6万头(只),存栏达到19000头(只)。建立家禽养殖小区8个,养禽总量达14万余羽,户均达到139只。设施农业方面,现有日光温室大棚93座,拱棚40个,主要种植蔬菜、瓜果,亩均效益达4000元。预计年末农业生产总值达3906万元,增长17.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83元,增收260元。

阿依库勒乡位于县城西5.5公里处,北临叶尔羌河。县城与塔西南石油基地公路贯穿全乡,总面积4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5万亩。辖14个行政村、6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260人,是地区首批命名的“奔小康示范乡”、“民族团结模范乡”。阿依库勒乡是典型的农业乡,盛产粮、棉、水果、药材。有“稻种之乡”的美誉。全乡道路硬化率达87,实现了“村村通柏油”。农业生产正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种植业内部结构科学、合理。2010年全乡小麦产量达到4700吨,玉米产量达到4906.2吨,棉花年产量达到3.4万担。林果业发展迅猛,现有林果面积21500亩,挂果面积12869亩,预计果品总产量将达到1394.9吨,新定植红枣8500亩,共47.5万株,成活率达95以上。畜牧业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变,大力发展“短、平、快”家禽养殖,认真实施良种、良料、良养、科学防疫四位一体的饲养方式,整体推进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全乡牲畜存栏27267头(只),出栏24198头(只)。现有温室大棚330座,大、小拱棚内四季飘香。

布依鲁克塔吉克民族乡距县城28公里,位于塔西南石油基地南5公里处,与叶城毗邻。全乡总面积3.8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19万亩,人均耕地4.5亩,下辖三个行政村和一个自然村,共850户、3235人,其中塔吉克族1241人,维吾尔族1010人,汉族984人。全乡农业人口2650人。2010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1193.5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402元,比XX年增长13和11.2。布依鲁克塔吉克族乡地处戈壁边缘,光热条件极好,独特的地理环境,出产远近闻名的种植物:作为主栽作物的棉花,朵大、洁白、绒长,是全县指定的种子棉;洋葱、茴香、黄豆则成了汉族村的“品牌”,每年收购季节,外地的客商不远千里、络绎不绝赶来抢购,远销大疆南北,效益明显;林果业上以核桃、红枣、苹果、杏为主要品种,尤其是红枣远负盛名,口感极佳,汁多味甜,4320亩红枣,2398亩核桃,590亩苹果,640亩杏子,发展潜力巨大。畜牧业上以牛、羊和家禽养殖为主,目前牲畜存栏大畜1900头(只),羊6500只,家禽29600只。设施农业方面,现有日光温室120座,既可种植蔬菜,又可种植果树。

全乡基础设施完善,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抗震安居工程年底全部完工,乡中心幼儿园和占地400平方米的乡文化中心相继落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硬件建设有了初步雏形。

二、主要建设项目

一、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现状:我县农机推广站自1982年建站至今已形成县、乡两级推广网络。主要承担着农机技术培训、农机具检修、农机技术推广和经营管理的职能。随着农机体制的改革,XX年农机站改制,农机具经营业务取消,将原农机站拥有的机具拍卖给私人,拍卖后机具款归还银行贷款,原先收回的大部分农机作业费被乡政府挪用,少部分由贫困户拖欠无法收回。目前农机站帐面上反映出来的只有不动产即固定资产,10个乡站固定资产总额299.5万元,基本无收入来源。县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已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县、乡农机推广服务站基础设施老化,年久失修,无试验机具,办公设施简陋,技术力量薄弱,尤其是依玛乡推广站无培训室、古勒巴格乡推广站办公室年久失修,已从中间裂开,以前修建的培训室坍塌,依肯苏乡推广站务农具棚,机具露天放置,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通过该项目加强县、乡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按照规范化农机推广服务站建设的要求,依玛乡推广站修建300㎡培训室;古勒巴格乡修建600㎡的办公室和培训室,依肯苏乡修建1000㎡农具棚;给县推广站修建200㎡的实验室;配备4套教学设备和教具。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机技术推广服务功能,使农业机械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效发挥作用。

二、林果业施肥植保机械化技术项目

现状:林果业是我县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县林果业定植面积已达28万多亩,初步形成了杏子、核桃、石榴、巴旦木、苹果、红枣、葡萄等7大果品基地。林果业以其固有的特色和林农立体模式分布在14个乡镇场,覆盖80乡(镇)和农村人口。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了发展农村经济的“2318”工程,即:全力建设20万亩精品园,30万亩千元田,畜牧业人均收入1000元以上,设施农业亩均收入10000元以上,到“十一五”末实现人均收入8000元的奋斗目标。

长期以来,果园施肥、病虫害防治、除草追肥、果树修剪、果品采摘、果品分级等生产环节主要依靠人力来完成,劳动强度很大,由于机械化程度很低,生产效率低,资源优势很难变成商品优势。为了实现林果业奋斗目标,把的林果业优势尽快变成资源优势和商品优势,十分需要先进、适用的林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因缺乏引导资金无法推广,果园施肥、病虫害防治、除草追肥、果树修剪、果品采摘、果品分级等方面的机具。通过推广适合本地的挖穴机、果园施肥、病虫害防治、除草追肥、果树修剪、果品采摘、果品分级等机械化先进技术和机具,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促进劳动力转移,努力把我县林果业资源优势,尽快的变成商品优势。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针对当前林果业发展现状,我们在古鲁巴格乡、依肯苏乡、阿克塔木乡、阿依库勒乡推广林果业机具,切实解决果树的植保、追肥、修剪、采摘的难题,确保农民增收、林果业增效。购置植树挖穴机100台,病虫害防治机械100台,半自动果树修剪及采摘机械10台。

三、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项目

现状:玉米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每年种植在8万亩以上,玉米收获主要靠人工,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拖延了后茬作物的播期,玉米种植、秸秆青贮已实现机械化,而玉米机械收获是空白。采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能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实现节本增效,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收入。因此,必须采用机械化收获玉米。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在我县依玛乡、古路巴格乡、依肯苏乡实施机收玉米,可供联合收割机作业的地块6000亩左右,每台联合收获机一个作业期内(20天)可收获玉米XX亩,需购置玉米联合收获青贮机3台。

四、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项目

现状:残膜的回收是为了保护土壤资源,为人类生存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造福于子孙后代。

二十几年来随着地膜覆盖栽培种植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各种农作物在单产、总产上获得了极大的提高,有力的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誉为农业生产中的“白色革命”。但是每年在农作物收获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彻底回收耕地中的残膜,日积月累,大量的残膜遗留在农田中,不能分解转化,以致影响耕作和农作物生长,造成耕地和环境污染,已成为“白色公害”。已严重影响到我县年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了清除农田中的残膜一般都采用人工收集残膜,但人工清捡残膜速度慢,劳动强度大,捡拾不净为此,只有走机械化清膜这条路才能清除污染。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在依玛乡、古路巴格乡、塞力乡、依肯苏乡实施机械化清膜技术,采用4cjx型悬挂式农田残膜回收机,按每台残膜回收机每天作业200亩计算,一个作业期(10天)可作业XX亩,四个乡5万亩需购置残膜回收机25台。

五、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项目

现状:保护性耕作是农业部“十一五”期间重点推广的项目,是一项节本增效,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我县已经过两年的小麦、玉米免耕播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我县有免耕播种机15台,可实施免耕播种1500亩。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达到了改善生态环境、抢农时、争积温、节本增效的效果。我县土壤以耕翻为主,由于习惯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土壤暴露,破坏了作物根茬固土的能力,风蚀剧烈。有机质和水分跑失严重。加剧了土壤贫瘠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成为“沙尘暴”的主要尘源。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需要推广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技术。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在依玛乡、古鲁巴格乡、塞力乡、依肯苏乡、图乎其乡、布依鲁克乡实施保护性耕作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技术,实施免耕播种的面积1万亩。每台免耕播种机每天作业50亩计算,年作业期(20天)可作业10000亩,需购置免耕播种机100架

六、小茴香播种收获机械化技术项目

现状:小茴香是我县农民增收的特色经济作物之一,是优化我县种植业结构的重要措施。“十一五”期间我县每年将种植小茴香3万多亩,小茴香种植,采用机械打孔,人工点种的方式种植。由于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难以扩大面积。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在图乎其乡、奎依巴格乡、阿克塔木乡、布依鲁克乡实施小茴香机械精量播种10000亩,按每台播种机80亩/天,一个作业期(10天)可播种800亩,10000亩小茴香需要购置2bmc—9牧草精量播种机125架。

七、设施农业管理机械化技术项目

现状:我县设施农业是随着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而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全县已有温室大棚4160座,其中日光温室2500座。依靠人力手工种植作业,不仅劳动强度大、作业成本高;而且生产效率降低、作业质量差。在设施农业的发展进程中,随着基础设施(温室、大棚等保护地固定设施)的逐步建成与完善,蔬菜生产中越来越突出的矛盾集中体现于传统的耕种制度与手段难以完成先进的农业种植的技术要求。精耕细作的蔬菜种植工艺;花色多样的蔬菜品种,使得种植地块的变小;种植周期变短、速度加快;耕作次数增多;复种率提高等等。这一切单纯地依靠传统落后的人力手工种植作业,不仅劳动强度增大、作业成本上升;而且生产效率降低、作业质量变差。致使蔬菜的产量与品质都只能在较低的生产水平上徘徊。落后的蔬菜种植技术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县城郊设施农业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蔬菜种植机械化是蔬菜先进种植技术的载体,也是设施农业作业机械化的第一步。为此“设施机械化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的主要内容就是示范、推广适合解决我县城郊农户温室、大棚以及露地垄作蔬菜的耕翻、开沟、起垄、中耕培土、温室卷帘等高劳动强度作业项目的高新特色农业机械。以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手段来实现设施农业和现代化农业的先进种植技术的实施。从而促进农产品产量与品质的提高,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之目的。

温室草帘卷放作业在设施农业生产中,随着高劳动强度的耕翻作业逐步开始被机械化耕作技术所代替之后,开始上升为设施农业生产中,劳动强度最大的作业之一。多年来,由于卷帘机械的性能、适应性以及质量与配套技术等问题,致使温室草帘卷放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在技术上可行性较差。而如今,我国的温室卷放帘机械化技术有了巨大的发展,卷帘机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般的成长壮大起来,适用于各种温室结构、各种保温材料以及各种配套要求的卷帘机械更是五花八门。特别是双悬臂主动式卷帘机的推广应用,非常适合我县菜农自建非统一模式的温室草帘卷放作业。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波斯喀木乡有温室大棚503座对250座进行装备;依玛乡有温室大棚178座对100座进行装备;古鲁巴格乡有温室大棚216座对100座进行装备;塞力乡200座温室大棚装备100座、依肯苏乡有156座温室大棚装备50座。共计600座。

每个大棚需配备一台卷帘机,每台万能田园管理机可管理10个大棚。需温室大棚卷帘机600台,万能田园管理机60台。

八、联合精整地机械化项目

现状:整地是播种的关键环节,机械整地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耕作层和地表状态的改善,对蓄水保墒、预防春旱,保证播种质量和出苗率有着重要影响。我县棉花和粮食作物种植,主要靠圆盘耙、镇压器、耱子和人工来完成整地,现有联合整地机26台,有圆盘耙60台,镇压器132台。种植粮食、棉花作物的面积已达28万亩。我县推广运用机械化犁地、耕地、耙地已长达20余年,这些技术为我县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随着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农机结构必须进行调整,对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示范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我县农业机械犁地、整地、平地重复作业模式已不能适应。但是事实证明以前固有的耕作模式已经不能再提高农作物产量了;因此在新的农艺要求下,我们将推广联合整地技术,配合现有的农艺要求,达到增产节本、减轻农民劳动力付出。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古鲁巴格乡、塞力乡依肯苏乡实施联合精整地技术,按每台1zl-5.4型联合整地机每天作业150亩,年作业期30计算,三个示范乡每年实施联合精整地5万亩需要10台联合整地机。

九、激光平地机械化技术项目

现状:我县的耕地主要靠人力、畜力平整,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平整效果差且影响下一茬作物的种植。由于耕地高低不平或“大平小不平”,既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又浪费灌溉用水。农作物要求地块平整,特别是实施精量和半精量播种以后,对地块平整度要求更高。而在我县进行土地平整,一直都采用常规的方法,即利用平地机、推土机、人力、畜力平整,这也只能达到粗平,即所谓“大平小不平”。采用常规的地块平整方法不仅效率低,而且平整效果不好,只能达到粗平,现在实施精量和半精量播种以后,对地块的平整度要求很高。常规的平整效果不佳,就达不到节水、节肥、提高种子发芽率的目的。根据县的水源和地块现状情况,由于传统的平整方法过于粗放,平整后的地块亩毛灌溉定额达550方,水源浪费损失严重,由于土地不平施肥追肥时肥料浪费也较多,对种子发芽率也有影响。同时又极干旱,土地及作物的蒸腾蒸发强烈,土地及易受旱,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这不仅浪费水源和肥料,而且由于过量灌溉,造成灌区地下水的进一步抬升,土壤盐碱化较为严重,给灌区农业生产带来危害,近几年的大田种植已越来越明显的暴露出地表的不平是直接影响各种作物增产。

为节约水资源和肥料,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必须采取激光平地仪进行精密平整。大力发展激光平地技术,不仅节水、节肥,而且增产、增效,可以把节余的水源用于扩大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激光平地技术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节水节肥技术,采用该技术,可在水资源要求量不增加的条件下,适当地扩大灌溉面积,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轻农民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

在依玛乡、古路巴格乡、依肯苏乡、图乎其乡、阿克塔木乡实施激光平地机械化技术,对土地进行高标准平整。在2010年元月25日前,完成基础设施工程,4月底开始对示范基地进行平整作业,每天平地在30至50亩之间,一年内要完成5万亩耕地的平整工作,2年完成8万亩的平整工作。需购置2套激光平地机械进行激光机械化技术平地。

第三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715.1万元。具体投资情况如下:

1、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依玛乡推广站修建300㎡培训室;古勒巴格乡修建600㎡的办公室和培训室,依肯苏乡修建1000㎡农具棚;给县推广站修建200㎡的实验室;配备4套教学设备和教具。

(1)修建办公室及培训室

(300㎡600㎡)×600元/㎡=54万元。

(2)修建农具棚

1000㎡××500元/㎡=50万元。

(3)县推广站修建实验室

200㎡×1×800元/㎡=16万元。

(4)教学设备及教具

4套×4个乡×1万元/套=16万元。

合计:136万元

2、林果业施肥机械化技术项目

林果业施肥机械化技术项目

购置wtx45/60挖穴追肥机

100台×4000元/台=40万元

购置病虫害防治机械

100台×1200元/台=12万元。

购置半自动果树修剪及采摘机械

10台×6万元/台=60万元

合计需投入112万元

3、玉米联合收获青贮机械化技术项目

玉米联合收获青贮机械化技术项目

购置玉米联合收获青贮机

3台×20万元/台=60万元

4、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项目

购置残膜回收机

25台×0.8万元/台=20万元。

5、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项目

购置免耕播种机

100台×4000元/台=40万元。

6、小茴香播种收获机械化技术项目

购置小茴香播种机。

125架×3000元/架=37.5万元

7、设施农业管理机械化技术项目

(1)购置卷帘机

600台×1000元/台=60万元

(2)购置万能田园管理机

60台×9000元/台=54万元

合计共投入114万元

8、联合精整地机械化项目

联合精整地机械化项目

10台×2.5万元/台=25万元。

9、激光平地机械化技术项目

激光平地机械化技术项目

(1)l600激光水平发射器

2台×16.5万元/台=33万元

(2)铲运机

2台×3.8万元/台=7.6万元

(3)纽荷兰175马力拖拉机

2台×65万元/台=130万元

合计:170.6万元

总计:715.1万元

二、资金筹措

上一篇:话题作文的扣题与审题下一篇:我的红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