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石教案设计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活化石教案设计(精选9篇)

活化石教案设计 篇1

一、化石介绍引入,揭示课题1.分享化石图片,了解化石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珍贵而有趣的东西,让我们一饱眼福。鱼化石——恐龙化石——树叶化石等这些化石是怎么来的呢?亿万年前,这些动物、植物都生活在地球上,人们把他们称为古生物。它们死后,有的遗体被埋入地层,经过亿万年的演变,逐渐变得像我们刚才看到的石头一样了,科学家把他们叫做——化石。4.揭题。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动物、植物现在还活在世界上吗?消失了,看不到了,老师给你们一个词语叫做——灭绝(读)是的,大多数的古生物都已经渐渐灭绝了,但也有一些古生物一直顽强地活到了今天,科学家也给他们取了个名字,叫做——“活化石”。(补充课题——“活”——读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几种有趣的活化石。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155页。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

2、分小节读课文,认读词语

3、检查反馈:a 读词语珍贵 公孙树 熟悉 灭绝(带拼音)这个小节是课文里最难读的一个小节了,生字最多。老师把它放到了大屏幕上,请小朋友先读读这些穿红衣服的词,不会读的多读几遍。然后再连起来读读第四节。a 读词语b 读句子 正音c 自由读3.了解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小朋友们真能干,不仅认识了生字新词,课文也能读正确,读通顺了。课文的题目是《活化石》,那么,课文到底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活化石呢?交流,板书: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熟悉——熟悉的树 动物陌生——哪一个动物最陌生稀有鱼种(平时很难见到的鱼)读词语:

三、学习银杏树部分1.今天,我们就先去看看第一种活化石——银杏树。课文的第几小节是写银杏树的?2.数一数这段话有几句话,再大声地读一读。3.交流:这段话总共有几句呀?(4句)句子1: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读这就是银杏树的果子,他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白果,知道它为什么叫白果吗?怪不得银杏树因此又得了一个别名,叫——白果树白果不仅可以吃,还可以做药,治很多病呢!可见他十分——珍贵你还知道什么东西很珍贵吗?珍珠、首饰、金银怪不得珍是王字旁,贵的下面还躲着一个宝贝呢!中国的汉字真有意思。读:珍贵珍贵的药材有很多,但为什么要把银杏树称为活化石呢?再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

3、几亿年前:据我所知几亿年前它们就出现了,那时候我们人类根本不存在。跟他共同生活的动物中有我们熟悉的——恐龙。可现在恐龙——灭绝了,银杏树却在地球上一直生活了——几亿年——怪不得我们把它叫做——活化石多么漫长的时间,多么古老的银杏树啊。谁能用朗读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评价:多么古老的银杏树啊都这么久了,还活在世界上啊!来,我们一起读好它。其实这句话就是在写银杏树的——年代久远(板书)瞧,我们读一读,想一想。就能明白这句话在讲什么,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本领呢!句子2: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接下来请小朋友读读第二句话,想想,这句话又在写什么呢?(自读)一生读板书:样子 本领这么快就学会了,真厉害!课文说,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1)辨认银杏树的叶子”(出示树叶。)这么多的树叶,你能辨认出哪一片是银杏树的叶子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2)学习重叠量词这是一片银杏叶,如果像这样很多片银杏叶我们就可以说——一(片片)银杏叶它们像很多把小扇子,我们就说它们像——一(把把)扇子。(出示:一片片叶子 一把把扇子)那我们要说很多块化石呢?一(块块)化石,一块块化石 一只只大熊猫 一条条中华鲟(3)朗读(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记住银杏树的样子。)到第三句话,聪明的你能不能读懂它在讲什么呢?请女孩子先来读读句子3: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

活化石教案设计 篇2

设计理念: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古生物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并且将查阅好的资料整理好, 以备课上向全班同学流畅介绍。课堂上鼓励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阅读、识字及交流, 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 在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的同时, 增强关注科学、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1.同学们, 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古生物博物馆参观, 好吗? (课件出示:植物化石、鱼化石、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三叶虫化石、始祖鸟化石。)

“化”字左右结构, 竖弯勾写在田字格中间。 (教师演示并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化”字。)

3.你们知道什么是化石吗?

在远古时代, 我们的地球上有了生命, 生活着许许多多古老的动物和植物。它们死后, 遗体被埋入地底下, 经过漫长的演变, 它们的遗体变成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我们就把它叫做化石。

4.你们见过活的化石吗?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补充课题:活化石)

(设计意图:用形象直观的图片, 让学生认识古生物及其化石的形成。由化石引出“活化石”, 设置悬念:你们见过活化石吗?激起求知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 读通、读顺

1.学生轻声读课文, 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教师巡视学生的读书情况。

2.出示词语卡片, 认读。相机正音。

(注意读正确:“食肉”中的“肉”字念“ròu”, 不念“rù”。“公孙树”中的“孙”念“sūn”, “珍贵”的“珍”是前鼻韵。)

三、再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齐读课文。

2.找一找, 课文里写了几种活化石?用笔画出来。

3.学生汇报。 (教师相机用简笔画画出: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

4.小结:这些动物、植物生活在远古时代, 它们摆脱了重重磨难, 顽强地生存到了现在, 所以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活化石”。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找出文中介绍的三种活化石, 教师以简捷的简笔画勾勒出来, 再次展示活化石, 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四、精读课文, 感悟理解

1.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 引导学习。

(1) (课件出示:银杏树图片) 这是什么树? (银杏树。) 你从哪儿辨认出来的? (从叶子辨认出来。)

(2) 用“———”画出写银杏树样子的语句。 (“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 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3) 指名朗读。比较句子:

(两个句子都写出叶子的形状像小扇子。“一片叶子”只有一片, “一片片叶子”就是很多叶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 “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

(4) 指导朗读, 读出对银杏树的喜爱之情。

(5) 想一想, 完成填空。 (课件出示)

(6) 银杏树又叫什么树? (白果树、公孙树。)

出示句子:“银杏树, 又叫白果树, 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 十分珍贵。”

抓住“几亿年前”体会银杏树的古老。 (课件出示几亿年前的地球及当时的一些动物、植物。再次体会银杏树的古老和珍贵。)

指导朗读, 读出银杏树的古老。

(7) 银杏树为什么又叫公孙树?

出示句子:“银杏树长得慢极了, 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 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 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 银杏树又叫公孙树。”

抓住“长得慢极了”指导朗读, 体会银杏树长得慢。

(8) 教师小结:因为银杏树长得慢、古老、珍贵, 所以它成了活化石。像这样的活化石还有许多, 我们把它请出来吧!

2.学习第3自然段。

(1) (课件显示:在优美的音乐声中, 一只大熊猫正在竹林里香甜地吃着竹子。) 小朋友们, 它是谁? (大熊猫。) 跟它打个招呼。 (学生亲切地打招呼。)

(2) 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大熊猫?指名读第3自然段。

你们知道大熊猫爱吃什么? (竹子。) 像大熊猫这样我们既认识它, 又知道它爱吃竹子, 可以用文中的哪一个词来说? (熟悉。)

(3) 模仿课文, 补充句子:

__________是我们熟悉的动物, 非常__________。

__________是我们熟悉的人, 我爱她。

熟悉……____________________

(4) 出示句子:“和它在同一时期生活过的动物, 许多早就灭绝了, 大熊猫却一代一代地活到了今天。”

什么是灭绝? (全部灭亡。) 你知道地球上哪些动物已经灭绝了?

抓住词语“灭绝”、“一代一代”朗读, 体会大熊猫的古老、珍贵。

(5) 补充资料:世界上的野生大熊猫仅存约1590只, 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省周围的崇山峻岭之中, 被称为“活化石”。据调查, 由于森林不断采伐, 从50年代到90年代, 仅40年, 大熊猫的栖息地被吞噬了4/5。这对于大熊猫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从资料中体会大熊猫的稀少, 濒临灭绝的危险。)

3.学生自主学习第4自然段。

(1) 要求:画一画、读一读描写中华鲟样子的语句。 (“中华鲟生活在江河里, 最大的可以长到五百千克重。它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 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 一张大嘴又尖又长, 样子怪怪的。”)

(2) 指导朗读, 体会中华鲟的奇怪样子。

(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课堂的灵魂, 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读书, 在读中认字识词;在读中感悟活化石的古老、珍贵。这一环节中的填词写句, 是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必不可少的训练。教师不是教, 只是帮助学, 只要不脱离课文, 又训练得当, 就能丰富学生语言积累。)

五、总结全文, 升华主题

1.今天我们认识了三种活化石, 它们分别是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其实, 在我们地球上像这样的活化石还有许多, 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课件展示:与恐龙同一时期的娃娃鱼;水杉;银杉;珙桐;香果树……)

2.面对这些活化石, 你想说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

如今, 这些古生物已经越来越少, 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这些古老的、珍贵的活化石。

优化活动设计,活化教材内容 篇3

的确,新教材难度增加:它选编内容广泛,词汇量大,文章篇幅增多,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另外,新教材的每个单元相对独立,并以话题为编排体系,与此相比,语法知识则相对松散,缺乏系统性。在教学中,我们要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摈弃传统的“教教材”的做法,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在熟悉新课标、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灵活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三年多的实践过程中,我摸索着前进,并与学生共同学习、探讨,逐渐对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教材内容的生活化

(一)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热点

英语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被赋予了很多生活化的元素。所以,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材自身的生活气息,积极开发教材以外的生活资源,使英语教学生活化,使学生能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语言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我在上七年级下册的Unit 7“What does he look like?”一课时,很自然地展示了学生感兴趣的著名小品演员、歌星、影视明星等进行教学与猜谜活动。一堂课下来,学生成功地掌握short/curly/straight/long hair,medium height/build,thin/heavy等短语,并会熟练地运用“What doeshe/she look like?”“He/She is/has…”等句型。

可见,如果教师能巧妙地把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课程资源融于课堂教学,那么就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把英语学习融入到实际活动中去。

(二)合理拓展教学内容

新教材每个单元的话题较为独立,基于这样的特点,我们可以在熟悉新课标、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围绕课堂内容进行有效的拓展与知识的延伸,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英语,从而使教材真正地为教学服务。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Unit 9“How was your weekend?”与Unit 10“Where didyou go on vacation?"时,考虑到学生刚好度过了一个星期的快乐长假,肯定有好多话要与同学、老师说,我就趁势问道:“Did all of you have a goodtime?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Who did yougo with?”望着学生高高举起的手,我当机立断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要求他们经过5分钟的简单交流以后,每组派一人向大家汇报自己组的假日活动情况。为了更好地运用这两个单元要求的一般过去时态这一知识点,我要求学生在听的同时还要动笔、动脑,然后回答我提出的相关问题。

这个活动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听说与写作能力,让学生学会沟通,使教学拓展活动更加顺利。

二、学生思维的情境化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只有通过实践,学习者才能真正掌握这门语言。如果教师一味地让学生进行机械的英语练习,教学成效往往甚微。为此,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能较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生,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学生喜欢探究的内容,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满足其心理需求。例如在七年级上册Unit 4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事先设计好道具,分好小组,然后在“Can you guesswhere is my/our…?”的问句中开始教学。我的问题一提出,学生的问答声就此起彼伏。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对话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进入了角色。这短短的几分钟,学生不但熟记了表示方位的介词,复习了句型,而且在兴趣盎然中学会了应用,并在应用中加深了理解,在理解中得到了巩固。

(二)设计适合的课堂活动

教师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的同时,要通过开展活动来引导学生求知、创造和自我发展。根据新课标的特点,每单元的Section A、Section B或Self chock的内容中,都有讨论、调查的要求。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用课文中的词组编写故事、组织英语游戏等。在学到七年级下册Unit 4“Iwant to be an actor.”这一单元的Section A时,我是这样安排的:当学生整体理解课文内容后,结合文中的小故事和自身特长,让学生以记者采访的形式,根据个人业余爱好,分别扮演shop assistants、doctors、actors、reporters、policemen、waiters or students等,让他们互相采访、互相了解、互相探讨,最后总结成文并互相交流。在这整个过程中,他们理解了shop assistants的busy,doctors in white uniformhow help people,reporters的能说会道;policemen的危险以及students的责任;等等。从中领悟各种职业的与众不同之处,明白了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坚持不懈的努力。此外,我还要求学生以“Why areyou want to be a/an…?”为题进行写作,作为当天的英语家庭作业。

在整个活动中,我只是以观众的身份提示、帮助和鼓励学生,不过多打断学生,给他们提建议也采用委婉的说法,并尽量避免将自己的思路强加给学生。

《化石吟》名师教案设计 篇4

《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读这首诗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

【教材简析】

1、《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本单元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而《化石吟》作为第一篇课文,应是引导学生走进科学宫殿的前奏。它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也正是许多学生所喜欢的。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科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热情。

2、《化石吟》也是一首语言优美的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感情丰富。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体会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的热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揣摩语言,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节奏、音律之美。

2、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教学策略】

1、吟诵法:

诗歌教学首先应重在朗读吟诵,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节奏,诗歌的韵律,诗歌的感情;在诵读中揣摩词语的形象精炼,句子的含义隽永,在诵读中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2、联想想象法:

科学的探索同样需要丰富的想象。依据现存的化石推测逝去的世界,依据科学的分析想象神秘的故事,在合理的联想想象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学习方式】

1、自觉参与:

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创设适宜诵读的情境活动,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诵读中来。读中见意、读中品词、读中悟情,使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到进一步发挥,参与意识不断加强,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自主探究:

依据化石推测上古的生物世界,打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充分联想想象,探究未知世界的秘密。在发言中主动思考,在表达中善于探究,逐渐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3、小组合作:

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明确分工,分别指定读题员、记录员、报告员、协调员等;小组之间公平竞争,合理比较,使学生群体间产生合作、共享的局面,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益。

【课前准备】

1、教师与学生一起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

2、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化石的形成。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茫茫宇宙,地老天荒;海枯石烂,沧海桑田。但无论多久多远,无论变化多大,都阻挡不了不息的生命的航船从远古驶向现代。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寻那亿万年前神奇的故事吧!”

二、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掌握生字词。

3、教师指导阅读:

例:诗歌的节奏,诗歌的韵律,诗歌的感情。

4、问题讨论:

例: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中那些地方体现了这种感情?

5、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诗歌,整体感知体会。

三、揣摩研读

1、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引导学生揣摩品味诗歌语言的形象、精炼。

例:重点字词: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重点语句: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21 化石吟 教学设计 教案 篇5

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3.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预习导引】

1.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奇huàn(幻)

guǒ(裹)藏

cōng lóng(葱茏)

zhuó yuâ(卓越)

骸骨(hái)

潜行(qián)

躯壳(qiào)

档案(dàng)

造物主 —— 基督教徒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因此称上帝为“造物主”。

潜行——在水面以下行动。

幽雅——幽静而雅致。

叹服——称赞而且佩服。海枯石烂——形容经历很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乌有——《书》虚幻;不存在。

葱茏——(草木)青翠茂盛。

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

①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一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参见第3、4、5、6节)

②反复朗诵这首诗,体会诗歌和谐优美的音乐美。③思考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 ——前后照应,即第7节是对第2节的回答。

4.在文中圈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其的含义。

【导学过程】

一、导入:

1.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2.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 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二、整体感知: 在听读前,检查预习2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3.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诗歌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

节 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三、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还应学会细致研究好的章节、词语,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2.自主探究,思考:

a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是表现作者思路的句子,是紧承问句之后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

b 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之所以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c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 d 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四、拓展延伸 :

请你用精彩的语言描述当时可能发生的情景:1901年,一位猎人发现了一具完整的猛犸的尸体化石。人们发现它是保持一种坐姿死去,头顶有损伤,胃中尚有没有消化的食物,甚至嘴角还有没咽下的青草。

课后习题 1.练习:

小学二年级上册《活化石》教案 篇6

1.借助拼音读准“鲟 鳞”,会认“博、珍 悉 绝 肉 核 缺乏 稀”等11个生字,会写“化、代、孙、植”4个左右结构的生字,掌握这几个字“左窄右宽”“左右差不多高”等书写规律。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获取有关活化石的信息,了解古生物的知识,树立保护古生物的意识。能根据文本语言在情境中介绍银杏树和大熊猫。

3.读懂句子的意思,能根据意思找句子。能读懂“长得慢极了”意思,并学会把句子意思说具体。

【教学过程】

一、化石介绍引入,揭示课题

1.分享化石图片,了解化石

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珍贵而有趣的东西,让我们一饱眼福。

鱼化石——恐龙化石——树叶化石等

这些化石是怎么来的呢?

亿万年前,这些动物、植物都生活在地球上,人们把他们称为古生物。它们死后,有的遗体被埋入地层,经过亿万年的演变,逐渐变得像我们刚才看到的石头一样了,科学家把他们叫做——化石。

4.揭题。

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动物、植物现在还活在世界上吗?消失了,看不到了,老师给你们一个词语叫做——灭绝(读)

是的,大多数的古生物都已经渐渐灭绝了,但也有一些古生物一直顽强地活到了今天,科学家也给他们取了个名字,叫做——“活化石”。

(补充课题——“活”——读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几种有趣的活化石。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155页。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

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

2、分小节读课文,认读词语

3、检查反馈:a 读词语

珍贵 公孙树 熟悉 灭绝 (带拼音)

这个小节是课文里最难读的一个小节了,生字最多。老师把它放到了大屏幕上,请小朋友先读读这些穿红衣服的词,不会读的多读几遍。然后再连起来读读第四节。

a 读词语

b 读句子 正音

c 自由读

3.了解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

小朋友们真能干,不仅认识了生字新词,课文也能读正确,读通顺了。课文的题目是《活化石》,那么,课文到底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活化石呢?

交流,板书: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

熟悉——熟悉的树 动物

陌生——哪一个动物最陌生

稀有鱼种(平时很难见到的鱼)

读词语:

三、学习银杏树部分

1.今天,我们就先去看看第一种活化石——银杏树。

课文的第几小节是写银杏树的?

2.数一数这段话有几句话,再大声地读一读。

3.交流:这段话总共有几句呀?(4句)

句子1: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

这就是银杏树的`果子,他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白果,

知道它为什么叫白果吗?

怪不得银杏树因此又得了一个别名,叫——白果树

白果不仅可以吃,还可以做药,治很多病呢! 可见他十分——珍贵

你还知道什么东西很珍贵吗?珍珠、首饰、金银

怪不得珍是王字旁,贵的下面还躲着一个宝贝呢!中国的汉字真有意思。读:珍贵

珍贵的药材有很多,但为什么要把银杏树称为活化石呢?再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

3、几亿年前:

据我所知几亿年前它们就出现了,那时候我们人类根本不存在。跟他共同生活的动物中有我们熟悉的——恐龙。可现在恐龙——灭绝了,银杏树却在地球上一直生活了——几亿年——

怪不得我们把它叫做——活化石

多么漫长的时间,多么古老的银杏树啊。谁能用朗读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

评价:多么古老的银杏树啊

都这么久了,还活在世界上啊!

来,我们一起读好它。

其实这句话就是在写银杏树的——年代久远(板书)

瞧,我们读一读,想一想。就能明白这句话在讲什么,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本领呢!

句子2: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接下来请小朋友读读第二句话,想想,这句话又在写什么呢?(自读)

一生读

板书:样子 本领这么快就学会了,真厉害!

课文说,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

(1)辨认银杏树的叶子”

(出示树叶。)这么多的树叶,你能辨认出哪一片是银杏树的叶子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2)学习重叠量词

这是一片银杏叶,如果像这样很多片银杏叶我们就可以说——一(片片)银杏叶

它们像很多把小扇子,我们就说它们像——一( 把把 )扇子。

(出示:一片片叶子 一把把扇子)

那我们要说很多块化石呢?一(块块)化石,

一块块化石 一只只大熊猫 一条条中华鲟

(3)朗读

(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记住银杏树的样子。)

到第三句话,聪明的你能不能读懂它在讲什么呢?请女孩子先来读读

句子3: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

1、改一改,比较,喜欢那一句?为什么?

银杏树长得慢极了。

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

写出了银杏树的慢。到底有多慢呢?如果——

(2)体会银杏树长得慢。

如果你现在种下一棵银杏树,什么时候才能吃到它果子呀?那么久啊!你都能为成白胡子老公公了。小姑娘,如果你现在种下一课银杏树,什么时候才能吃到它的果子呀?到那时候,你的小孙女都有你现在这么大了。老师发现经你们这样一举例,我们就知道银杏树长得——点红:慢极了

(3)指导朗读。谁能读出银杏树长得慢极了的感觉!

所以这句话就是在写银杏树长得慢

(4)出示:公孙树 所以银杏树又叫—— “公”什么意思呀,“孙”呢?又有趣的名字呀!我们再一起叫叫这个名字。

多么古老、珍贵、奇特的银杏树啊,让我们连起来把这一小节读好。

四大组分四句合作读,

梳理写作顺序:

介绍银杏树

就是这样先写银杏树的年代久远。再写它的样子。最后写它长得慢。非常有顺序。(一边出示句子)

你能不能也按照这样的顺序来介绍介绍他呢?

银杏树,又叫( )。它是( )的树种,十分( )。

银杏树的样子( ),一片片叶子像( )。

银杏树长得( ),如果( ),一直( ),才能( ),所以,银杏树又叫( 。)

银杏树自我介绍.

会介绍银杏树了,现在老师要加大难度了,把我们自己当成银杏树,来做做自我介绍。

示范:第一句 改变了什么? 学生仿说

评价:已经几亿年了,多么古老的银杏树呀!

第二句谁接下去介绍介绍自己的样子?(指名介绍第二句)

帮助改变人称

评:他的一片片叶子像什么呀?多可爱的小银杏树呀?

第三句

下面谁能接下去介绍(指名介绍三四句)

评价:小银杏树,你长得可真慢,难怪人们又叫你公孙树。

(2)整段介绍。把几句话连起来,你们还会介绍自己吗?

一起来吧!

四:总结

师:银杏树又叫公孙树从远古时代一直存活到现在,是一种珍贵的植物,被科学家称为“活化石”。

生自由读

指名读

3.写字

看来大家已经把这些生字牢牢地记住了,还有几个生字朋友希望我们能够把它写漂亮。他们就藏在这个句子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银杏树又叫公孙树,从远古时代一直活到现在,是一种珍贵的植物,被科学家称为活化石。”

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这几个生字,你有什么发现?(都是左右结构)

小学语文生活化作业设计探微 篇7

一、源于学生生活

1.观察生活。小学生往往会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有着浓厚的兴趣, 作为教师应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鼓励学生对生活做细致的观察, 让学生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的表现, 了解民情习俗, 洞悉城市面貌的变迁;让学生走向自然, 目睹高山流水、花枯草荣、观察气象变化等。这类作业教师需要进行观察目的和方法的指导, 要求学生观察应按顺序, 有重点, 抓特点, 不仅用感觉器官去观察,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用“心”去观察。

2.抓住生活。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所关心的事情 (一部扣人心弦的电影, 一次重大的事件, 乃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冲突或变化等) , 捕捉学生中的热点问题, 抓住契机, 因势利导, 对学生进行读写听说训练。

比如:遛遛球风靡扬州各小学, 学生玩遛遛球的水平越来越高, 兴趣越来越浓, 甚至影响到课堂教学。如果单单强行禁止, 会扼杀学生的激情, 影响师生的和谐关系。于是笔者设计了一系列关于遛遛球的作业, 让学生自我选择去完成:A.查找资料, 说出遛遛球的构造、原理、种类。B.相互交流, 写出遛遛球的各种玩法。C.设计一场班级遛遛球比赛活动。D如果你的家长还不会玩, 试着教会他们。

3.积累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也是稍纵即逝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各种信息, 将该记的记录下来, 该背的烂熟于心, 广读勤记。这样学生才能厚积而薄发。

这类作业的布置应因人而异, 一方面进行“语言知识”的搜集:让学生从书报杂志、广播电视以及网络中去搜集一些名言警句、趣味常识;可到群众中去搜集谚语俗语, 至理名言;春节期间, 利用走亲访友的机会, 搜集对联等。另一方面进行“人文知识”的收集:可以收集有关家乡特色的图片, 感受家乡的景色之美;收集有关家乡的民间传说, 体会家乡丰富的人文资源……

4.表达生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可以运用语言、书写、图示以及其他非语言的方式 (如手势、表情等) 。比如运用语言来交流表达的作业, 每天晚上要求学生向父母说说自己在学校的学习收获或喜怒哀乐;鼓励学生去邻居家串门;让学生参加演讲、辩论比赛等活动, 关键是要做到恰当、准确、得体, 掌握技巧, 避免产生误解。

5.感悟生活。现在的小学生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家长和教师的苦心难以理解。教室布置作业时应适当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去体验生活、感悟人生。比如: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习作七, 要求学生写自己的一次体验活动, 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以下是学生的习作节选:

……于是,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到阳台上擦地。阳台很小, 我本以为可以很快抹完, 但是真到了自己擦的时候, 就完全不是那一回事了。首先, 在洗抹布的时候, 我将水龙头开得太大, 结果把袖子弄湿了。其次, 在擦地的过程中, 要一直蹲在地上, 并用抹布使劲地擦地面。一会儿工夫, 我就感到很吃力, 腿也麻了, 腰也酸了, 连站也站不起来了。我索性一屁股坐在地上, 用抹布胡乱地擦了几下,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才擦了巴掌大的一块地, 而且还不是很干净。这时, 妈妈走过来, 问我:“感觉怎么样啊?”“哎”!我学着大人的口气说, “真是‘看人挑担不吃力’‘是非经过不知难’啊!”

二、回到生活中去

1.应用于生活。学生书本所学很多都可以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比如:写信、请假条、留言条、借条、通知、表扬稿等等。这些既是常识, 同时也是生活基本技能。学以致用, 学习最终是要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而且知识必然又会在应用、服务生活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2.参加社团活动。擅长写作的学生可组成班级文学社, 负责编辑班级小报、黑板报, 并鼓励向刊物投稿;擅长口语的学生可组成班级演讲组, 定期举行演讲示范;擅长书画的学生, 可成立班级美编组, 负责班级板报的美术设计;擅长搜集信息的学生可组成“小灵通信息台”, 定期向学生发布校内外的新闻……通过参加社团活动, 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享受付出的快乐。

3.社区调查与服务。节假日和同学去做一些社会调查,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 关注生活。如利用假期调查“社区中和谐的邻里关系”“学生压岁钱使用情况”“小区的安全状况”等。这类作业可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相结合, 让语文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 从而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

三、超越日常生活

国外有学者提出“学习是为了未来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 这种观念同样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生活化的作业设计, 目的既要面向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和当前的生活需要, 又要以长远的角度致力于拓展学生的视野, 致力于提升学生生活的品位、生活的格调以及生活的质量。

1.课外阅读。巴金曾说过:“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 我就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大量的养料。文学作品用具体的形象打动了我的心, 把我的思想引到较高的境界。优秀的作品给了我生活的勇气, 使我看到了理想的光辉。”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生真谛、人品精华、人情意蕴、人世沧桑, 对于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生活得更加美好, 都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因此, 应从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这一高度出发, 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要少做书面作业, 让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书”, 让学生把读课外书当作一项重要的、无需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

2.实践活动。现在的家长乐于让孩子参加各种艺术培训班, 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 应该说是有益的, 是无可厚非的。作为教师, 有义务给家长、学生以恰当的指导。只要条件允许, 学生有兴趣, 我们理应支持, 而且在适当的时机给这些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

《老王》“生活化语文”教学设计 篇8

我一直坚持“生活化语文”教学。所谓“生活化语文”,简言之,就是把读写、听说、积累等语文学习行为生活化,当日子来过,进而牢固地养成语文学习的好习惯,真正实现语文生活化、生活化语文,真正使学生成为功底厚、素质高,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自主人格和创新能力的“语文人”。我的“生活化语文”包括三大系统:课堂教读生活化、说写历练生活化、积累指导生活化。其中,课堂教读生活化这个大系统下辖四个子系统:(1)教读策略生活化,(2)提炼整理生活化,(3)思辨训练生活化,(4)学文悟写生活化。

教读策略生活化,强调教师在课堂教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深读课文,走进课文生活,与作者和作品主人公进行深度的心灵对话,充分体验、感受,思考作者何以这样而不那样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运招用技,进而真正理解作者语言文字运用和文童结构布局的妙处,既到位地学好“文”,也用心地学做人。

提炼整理生活化,强调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把自己用生命和心灵体验、感悟到的最初那个毛坯式结论,用简明、准确的语言提炼、加工、整理出来。长期坚持,逐渐自觉地养成好习惯,并慢慢慢发育和提升学生自主独立的精神和人格。

思辨训练生活化,强调教师要善于抓住一个个契机,点燃学生的思辨火花,对学生进行思辨训练,以促进学生自主养成思辨习惯,进而由课内到课外,由书本到生活,由学校到社会,长期坚持思辨训练,不断提升语文能力和素养,形成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人格。

学文悟写生活化,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学懂悟透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招用技的缘由,实现以教师“教读”促学生“学写”,达到学文悟写生活化的理想境界。

课堂教读只有回归生活,才会充满情趣和活力,才会真正唤醒学生对语言的热爱,才会充分调动起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才会最有效地完成语文教学的本务。同时,也只有课堂教读生活化了,学生的语文和人文素养的发育和提升才有可能是有根基的和扎实高效的。《老王》的教读方案,正是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设计的。教读过程中,围绕“那是

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杨绛和主人公老王的内心世界,深入思辨、探究作者杨绛的“幸运”和“愧怍”,进而探究老王的“不幸”。在思辨、探究的同时,还注意融入“学读悟写”和“提炼整理”的训I练,充分体现了我的课堂教读生活化理念。

二、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展示目标

同学们都读过课文了。这堂课,我们就解决两个、口]题:第一,我们一起来认识—下老王,了解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二,理解课文最后一段中的一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有何深意。

(二)师生研读课文,深入对话、交流、探究

1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反弹琵琶,在文末提出问题,进行溯源思辨和探究。

2提出第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认为自己是幸运的?

引导学生思辨和探究。请学生在课文里找出老王关心、帮助作者及家人的言行片段。尤其是老王送作者丈夫去医院看病以及去世前送鸡蛋和香油给作者一家的情节,启发学生用心读关键语句,深入揣摩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深刻领悟这些语句在表情达意上的妙用:

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适时联系“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引导学生走进老王的内心世界,理解和把握淳朴、厚道、善良的品格。在启发、引导学生思辨、探究的过程中自然地适时融入以下内容:

老王冒着思想落后、没有政治觉悟、不主动与“反动权威”“黑帮分子”“牛鬼蛇神”划清阶级界线的政治压力,真心诚意与杨绛一家交往,掏心掏肺地关心、帮助他们。这是一种淳朴、善良的品格。在他眼里,没有什么“反动权威”“黑帮分子”和“牛鬼蛇神”,没有什么无情的阶级斗争,有的只是真诚、淳朴、厚道地待人,有的是对落难的好人无私无畏的同情、关爱和帮助。老王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有一个很多所谓的高贵者所没有的高尚、独立、淳朴、善良的灵魂!

3结束第一个问题的思辨、探究,整理结论。

作者认为自己幸运的理由:

(1)自己的生活状况比老王优越(精神领域并不见得优越)。

(2)自己得到了老王真心诚意的关爱。

(3)自己得到了老王的真诚、淳朴的尊重。

(4)自己终于认识到了老王独立、伟大、崇高的人格,终于看到了老王身上闪耀着的人性的光辉。

(教师同步择要板书,最后给学生时间来认真整理笔记。)

4提出第二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认为老王是不幸的?

请学生再读关键语段,找到作者关心老王的言行。在启发、引导学生思辨、探究的过程中自然地适时融入以下内容:

知识分子天生清高,容易居高临下地对待下层劳动者,不肯与下层劳动者平等相融,不能够尊重下层劳动者的人格。所以,对老王的生存状况不去主动多关心。

同学们可以联系当今社会农民工的现实状况,思考—下城里人和农民工的情感隔阂,或许有助于我们真正走进作者的心灵。

在当时的背景下,作者及家人有自闭心理—总怕接触人多会招惹麻烦,待人冷漠甚至有些麻木。所以跟老王总是保持一定距离,用钱打发老王快走了事,不能在人格上给予平等的尊重,甚至根本就没有感受到老王身上的人性光辉,也没有感受到来自老王的真心和温暖。

老王是不幸的。这不幸远不止于他的身体条件、家庭条件、生活条件、文化条件等不如作者,更多的应该是作者给他造成的不幸——真爱的不对等、人格的不尊重。

写这篇散文是为了忏悔和自赎,是为了真诚地向老王道谢和致歉,是为了赞美来自社会底层的崇高的人性美,也表达了作者希望人性美的绿洲永存于世间的美好理想。

5结束第一个问题的思辨、探究,整理结论。

作者认为老王不幸的理由:

(1)老王的身体、家世、生存状况很不幸。

(2)自己比较冷漠,对老王的关爱严重不足,相比之下严重失衡。

(3)自己没有平等地对待老王,没有同样真纯、平等善待他那颗金子般的心。

(4)自己总想着用钱来答对老王,没有给予老王人格上足够的尊重,没有真正认识到他独立、伟大、崇高的人格,没有看到老王身上闪耀着的人性的光辉。

(教师同步择要板书,最后给学生时间来认真整理笔记。)

(三)课堂练习

1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老王是一个真纯善良、人格高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

2“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这句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参考要点:(1)老王病得十分严重;(2)老王对作者一家人的关爱之情;(3)作者对老王感激和赞美。(提示语:很多时候,情感都是通过描写和叙述表达出来的,这句话是作者含着眼泪的揶揄回味,我们含着眼泪品读吧。)

(四)教师小结

《化石吟》教案 篇9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学习重点:

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节奏韵律之美;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三、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拜访教师或专家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化石,写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小短文。

四、教学设计:

一、课前延伸:

1.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中写道:“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变为桑田。”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在地球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这样,何以为证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2.(《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说话„„它诉说善良„„它讲述美好”石头真的会向我们讲述美好的传说吗?让我们怀着好奇共同来研读科学抒情诗歌《化石吟》。)

3.检查学生预习字词的情况。

二、课内探究

1.自主学习

(1)明确学习目标。

(2)整体感知:

(3)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

2.合作探究

学生体会,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1)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2)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结构上首尾呼应。)

3.精讲点拨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特点。

学法指导:

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字词需要用心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情感。

发问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4.巩固检测

朗读3~6节,思考问题组: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你是怎样理解的?

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呢?(利用多媒体出示恐龙、猛犸的复原图片)

e、从诗歌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仔细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小组讨论以上题目,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作补充说明)。

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课后延伸

1、将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等办成手抄报,在班内交流。

2、当参观自然博物馆或在翻阅介绍古生物的资料时,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的思想感情?

上一篇:孙权劝学两课时教案下一篇:假如我是蟑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