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村建设简报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康村建设简报(推荐8篇)

小康村建设简报 篇1

一、基本情况

全乡土地面积69.38平方公里,共辖17个行政村,105个村民小组,3467户,14195人,有林地69165亩,耕地总面积12239亩,人均耕地面积0.86亩。在小康村创建工作中,因村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发展产业。通过产业的发展来促进全乡小康村创建工作。目前,全乡逐步发展了有机茶叶、烤烟、畜牧、蔬菜、有机水果以及制香等特色产业,“一村一品”和“一村一特色”的产业布局在小康村创建工作中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广泛宣传,营造小康建设氛围。为充分调动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年初我乡及时召开了党政领导会和全面建设小康动员大会,同时通过讲座、培训、采取悬挂标语横幅、开辟宣传栏、召开座谈会和对照小康村16项监测考核指标入户调查摸底等形式,对全面开展小康村建设的重大意义进行广泛宣传、深入动员、全面部署,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支持和参与小康建设的热情,努力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小康”的良好局面。

(二)科学合理规划,制定小康建设目标。为有序推进全乡小康村创建工作,我乡因地制宜,制定了全乡和各村小康村创建工作详细规划,提出了以烤烟、蔬菜、水果、茶叶、养殖、制香为支柱产业,全方位发展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思路。先后出台了《桥市乡小康村建设工作规划》、《桥市乡大鱼塘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桥市乡猴山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年度计划和工作目标,确定工作重点,制定工作措施。用4年时间,把我乡建设成为生态、环保、休闲、绿色农业乡镇,全面实现小康目标。

(三)典型示范带动,推动全乡建设小康。我乡把小康示范村建设作为同步小康创建活动一项重要工作,以村为单位开展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的突破口,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实,确定了大鱼塘村和猴山村为我乡今年小康创建示范村,通过典型示范的作用,推动全乡的小康建设。目前,示范村建设已初见成效:一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通过整合国土、财政、扶贫、交通、水利等部门资金,共投入600多万元,硬化了猴山村组道路2.2km,新建了3条田间机耕道8km以及配套沟渠8km、修建了拦水坝6座;同时,硬化了大鱼塘村内主道1.9km、小巷道0.3km,里程为2.2km的香业基地至X087道路硬化正在施工中,新建了大鱼塘香业基地供水系统,实施了大鱼塘香业基地10kv线路、配变安装等工程,使示范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更加便利。二是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把发展产业作为小康创建的支撑点,因村制宜突出特色,推动小康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我乡小康示范村创建过程中,产业建设如火如荼。猴山村:建有投资800多万元的亩有机生态果园,该果园水果远销至俄罗斯;现该村正在筹划与广西富川富隆果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一个面积为1500亩的水果种植园,预计投资600万元;占地面积170亩、投资600多万元与温氏合作的新型家庭农场养殖公司现已投产;另外还发展了4家食用菌场。大鱼塘村:建有1000亩的白茶种植基地、投资200多万元的大冲口生猪养殖基地、规划占地面积为80多亩的香业基地,目前新建了8栋标准厂房已投入使用。另外,该村制香业主成立了制香协会、联合注册了“塘湘香业有限公司”,制香产业已成为该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之一。三是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我乡紧密结合当前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对大鱼塘、猴山2个示范村实施地毯式的整治,使得示范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如对大鱼塘村口及附近零散的48冢祖墓集中迁移安置,并在村头修建了林间小道,草皮绿化6000多平方米,安装了健身器材,石桌石櫈,形成了休憩小园;新建了标准篮球场。实施了空心村治理工程,拆除了旱厕15处、废旧房屋8座;清理村内池塘淤泥320立方;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大扫除40余次,使全村的环境卫生整体水平大幅提升,“脏乱差”的.局面得到扭转。目前,我们正以示范村作为突破口,组织召开全乡各种流动现场会,调动全乡群众参与小康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依托产业发展,推动小康建设步伐。在小康建设过程中,乡党委、政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造特色产业,依托产业的发展,推动小康建设步伐。

----茶叶产业。通过盘活土地资源,流转农村土地近6000亩种植白茶,先后成立了华松、南源、灵峰、云岭、益崧等五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建有茶叶专业加工厂1家,制作有白茶、红茶等。,仅华松合作社采摘春茶2000多公斤,销售收入近200万元。同时,不断在规模和提升品质上下功夫,扩大产品影响,努力打造“白茶之乡”。

----烤烟产业。xx年起,烤烟产业有了长足进步,种植面积和产量较往年翻番。今年发展种烟大户19户,其中本地大户15户,种植烤烟近1800亩,实现烤烟特产税100多万元。

----畜牧产业。投资8000万元的温氏集团桥市繁育基地已投入使用,年出产猪苗13万头,基本能满足周边乡镇的猪苗供应;同时,积极引导、扶持群众大力发展畜牧产业,截止目前,全乡共发展规模养殖场23家,其中生猪养殖12家、养鸡2家、养牛3家、养羊6家。

----制香产业。乡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在外从业人员多的优势,积极培育制香产业,目前发展制香企业18户,解决120个就业岗位。在大鱼塘村流转土地80余亩建设香业基地,并联合注册成立了“塘湘香业有限公司”、组建了香业协会,现有8家制香企业入驻基地开展生产,示范带动全乡制香产业发展,努力使制香产业成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之一。

----果蔬产业。全乡不断扩大水果产业生产规模,现已发展以猴山、塘家源、野猪桥等村为主的6000亩有机水果产业,注重“有机、生态、环保”,着力打造品牌,目前,正在对产品进行有机认证,并在洽谈电子商务,努力打造名优果品生产基地。以华发蔬菜公司为主的蔬菜产业,种植的槟榔芋、葛根等产品品质优良,很受市场欢迎。

(五)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进小康建设。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乡财政、经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小康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行政村也相应成立专抓班子,形成了上下联动、步调一致的工作体系,确保同步小康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取得成效。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高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简报

2.调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简报

3.乡镇统筹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工作简报

4.乡镇建设工作简报

小康村建设简报 篇2

一、精准发力主动作为辉煌2015

2015年, 永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 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GDP、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9.4%、20.56%、10%、12%、12.4%, 人口自然增长率1.06‰,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低于市下达指标,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合理区间。

抓增长, 促调整。稳定粮食产量, 培育高原特色农业, 农业总产值26.98亿元, 农村经济总收入35.48亿元, 分别增长6.4%和14.6%;有机产业成为全省首批7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之一;生物产业基地20.42万亩, 产值6.57亿元;烟农烤烟收入2.54亿元, 烟叶税收5596万元;畜禽规模养殖场138个, 产值10亿元;水产养殖15.07万亩, 产值2亿元。新型工业产值54.9亿元, 增加值21.8亿元, 增长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96亿元, 增长6.8%;投资1498万元, 完成县城中心园区三期开发道路建设;投资692万元, 开工仁和工业园区入园道路项目;推进6对煤矿矿井技改。第三产业增加值18.48亿元, 增长11.3%;引进长江村镇银行并投入运营。

抓项目, 促投资。实施重点项目71项, 完成投资51.73亿元, 增长20.56%;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8.19亿元, 增长13%。整治12个村土地2.81万亩;实施2012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2013年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和省级财政资金中低产田地改造等项目;完成县城至程海期纳、县城至三川镇供水及县自来水厂改扩建工程, 松坪乡、光华乡五小水利重点县项目, 饮水安全工程和爱心水窖项目;推进龙开口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一期、小米田和水地坪水库等工程;除险加固小 (二) 型水库12个;改造通建制村公路32条410公里;完成片角四角山并网光伏电站和涛源龙潭山分布式农牧业综合利用光伏电站工程;推进天然气利用及压缩天然气减压站工程。

抓统筹, 促协调。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581个、县城东过境线南段、边屯文化博览园绿化广场、片角小集镇对外连接公路和程海毛家湾、三川翠湖美丽乡村示范项目, 推进客运站等北二环片区开发和环城北路延长线等4条市政连接路工程;实施新农村省级重点村项目5个。投入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489.39万元, 管护森林560.57万亩, 建设公益林3.4万亩, 抚育森林4万亩, 绿化县城面山848亩, 实施2014年度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1万亩, 保持3年无森林火灾记录。完成程海流域青草湾等泥石流治理项目;铁腕整治非煤矿山、砂石开采加工、修建大碑大墓、非法侵占林地等。

抓服务, 促发展。加快给排水、电力电信、集贸市场、库岸码头等移民安置配套设施建设;落实移民长效人口和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移民房屋基础超深补助等政策, 推进集体资产复核公示、生产用地配置等工作。发展软籽石榴、辣木、生态水果等, 建设产业科技示范园和苗圃基地。开展失稳区地质监测巡查和耕地调查, 确定失稳区搬迁移民, 排查化解库区矛盾纠纷, 接访1400余人次。

抓民生, 促和谐。将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9%用于社会事业。投入教育3.28亿元, 增长10.75%;出台教育发展改革决定, 完善奖励方案, 优秀教师、校长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奖励资金达400万元;完善教师招聘与管理机制, 实行校长、教师聘任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健全贫困生资助体系。开工投资2800万元的县中医院整体迁建一期工程;改革公立医院, 开展医疗和大病救助等惠民工程, 新农合医疗人数34万, 参合率99.92%;完成十件实事, 发放城乡低保8533万元,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开展省、市、县148个部门和7000余名干部职工扶贫开发挂包帮、转走访;实施整村推进、易地扶贫、革命老区、产业扶贫、扶贫到户贷款、扶贫开发贷款贴息项目36个、2个、2个、10个、1个、5个, 安居工程340户;完成松坪、羊坪整乡推进, 推进期纳、大安易地搬迁示范点和光华整乡推进补差项目;减少贫困人口1.04万, 新增就业岗位6550个,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1665人, 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396人, 失业率4.5%, 低于市下达指标。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20套, 改造棚户区150户,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及抗震安居工程3150户, 解决住房困难1.1万人。

二、应对挑战克难奋进闪亮十二五

2015年取得的成绩, 确保了“十二五”圆满收官。“十二五”是永胜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 是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最多的时期之一, 是各行各业亮点纷呈、成效最显著的时期之一。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完成GDP67.4亿元, 年均增长14.6% (2015年与2010年比, 下同) , 人均GDP年均增长17.8%;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1亿元, 年均增长16.4%;完成投资195.4亿元, 年均增长1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亿元, 年均增长16.2%;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万元、8133元, 年均增长12.2%、17.8%。

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一二三产业比例从“十一五”末的30.5:37.5:32, 调整到23.4:49.2:27.4;粮食产量稳定在19万吨, 农业总产值26.98亿元, 年均增长12.1% (按现价算) ;农村经济总收入35.48亿元, 年均增长14.6%。园区经济培强做大, 入园企业39户, 经上级认定的龙头企业41家, 获省名牌农产品、省著名商标的企业有5家和7家, 园区总产值30.5亿元。推进旅游开发规划编制, 建成边屯文化博物馆、毛泽东祖先纪念园、毛主席铜像广场及他留民俗博物馆、文化广场、观景台, 接待游客52万人次;实施总投资800余万元的营盘村墓群维修及消防设施项目, 清水古镇获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谷宇、翠湖获国家传统村落称号。

基础建设取得新进展。实施交通项目96个, 投入9.49亿元, 比“十一五”末增加6.81亿元, 增长254%, 通建制村公路硬化率从“十一五”末的10%提高到90%, 建成农村客运站13个, 乡镇油路通畅率100%;投入农田水利、水电建设16.53亿元, 比“十一五”末增加14.1亿元, 增长571.9%;金安桥、龙开口、鲁地拉、观音岩4大水电站投入运营, 开发风能、小水电、太阳能、光伏发电, 完成15个乡镇的农网改造和38个小水电建设项目。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完成县城、14个乡镇总体规划、149个村 (居) 委会1478个村民小组规划的编制和林业、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的衔接;投入93.23亿元, 完成县城北二环、西二环、园区上山路等城市主干道工程, 打通县城市政连接路11条;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配套管网和太阳能路灯建设等项目;三川、期纳进入国家重点镇名录, 东风、片角、顺州3个乡撤乡建镇, 城镇化率达31%。

生态文明呈现新亮点。巩固程海湖水污染综合防治“4114711”成果, 程海湖流域申报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程海水质良好湖泊项目申报进度加快;实施涛源移民集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天然气综合利用等工程;淘汰落后产能, 完成节能减排和林业发展目标;开展环境现场监督检查和环保专项行动, 加强饮用水源安全、重点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和监管;查处非法侵占林地案件, 森林覆盖率56.2%。

水电移民收获新成果。搬迁安置4大水电站移民6380户24385人, 建设移民集镇1个, 完成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和移民集镇对外连接路、沿江岸公路等项目22个, 实施后期扶持项目22个。发展库区软籽石榴5000亩、褚橙2000亩。落实接访、下访制度, 开展“六进村入户, 服务移民”和“移民合理诉求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活动, 办理移民信访、来访5400余件, 接待来访移民9000多人次, 创建平安库区。

改革创新打开新局面。改革政府机构、财税金融、投融资、教育、医疗卫生、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等;协同推进农业、林业、水利、供销4项改革, 完成供销改革省级试点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3个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19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创建地方品牌24个, 启动电商进农村示范县建设。推进综治维稳、平安创建, 严打违法犯罪, 医闹、路闹和非正常越级上访行为得到遏制, 禁毒防艾取得新胜利,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一岗双责, 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先进平安县。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投入1.4亿元, 推进扶贫开发, 比“十一五”末增加0.66亿元, 增长89%, 减少贫困人口5.98万人;投入4.63亿元, 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招录中小学教师599名, 高中入学率78%。建设农村文化阵地, 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健全城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新农合参合率逐年提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就业率比“十一五”增长36%。实施公租房、城市棚户区、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

三、正视困难保持定力决战十三五

当前, 永胜的发展仍存在问题:经济实力弱, 总量不大, 质效不优, 支柱产业少, 工业增长乏力;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收入增幅变窄, 而刚性支出增大, 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亟待提升;基础设施薄弱, 城乡面貌差距大, 协调发展任务艰巨;全面小康存在短板, 居民收入低, 对照小康要求差距大;对此, 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十三五”是永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的决胜期, 是永胜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转型赶超的关键期。要把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 紧扣四个全面、五位一体, 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实施“一山、一坝、一江、一湖、一城、一园”6大发展战略, 提升与周边城市的交通互联、要素互融、产业互补、信息互通水平, 厚植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经济发展之源, 努力实现:人均和地区GDP、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均增长11%、5%、15%、10%、10%、12%以上, 建设高原特色产业强县、人力资源强县、大美永胜。

全力以赴奔小康。按照“两个如期、一个同步”要求和“一降一高”摘帽标准, 实施4个贫困乡、38个贫困村的整乡、整村推进, 使贫困发生率降到3%以下、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目标, 确保2017年国家级贫困县摘帽;实现贫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坝区率先小康, 山区如期脱贫, 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小康。

超前谋划打基础。主动服务和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抢抓机遇, 争取更多的政策和项目支持;整合电站库区移民后扶项目、政府配套资金及移民自筹资金, 借助优势资源, 水陆互动, 产业联动, 创办经营实体, 发展沿江水运、旅游、渔业、生物资源开发等产业, 形成金沙江沿线经济带。

持之以恒抓产业。发展高效有机、生态、品牌和特色农业, 把永胜建成丽江重要的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中心、加工中心和物流中心;创新模式, 建设精品农业庄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家庭农场和幸福农庄。建设农村电商体系, 实现农民购物、销售、生活、金融、创业和寄递不出村。到2020年, 力争农业总产值超100亿元,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万元, 农产品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融合发展传统工业和新兴产业, 做精生物资源工业, 做优农特产品加工业, 做大建材矿产业, 做强清洁能源产业, 巩固传统制造业;培育以金融、信息、电商等为重点的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 到“十三五”末, 园区就业人数达2万人以上, 工业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 实现建设百亿园区和云南独具特色的食品产业园目标。

固本培源保生态。实施生态县建设规划, 加强流域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综合治理, 打造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落实《程海保护条例》, 保护饮用水源地生态和天然林,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森林覆盖率达60%。优化整合土地资源, 扩大城镇休闲绿地规模, 创建生态文明乡镇;严守耕地红线, 总量控制建设用地, 优化用地布局, 建立生态、资源、环境风险监测预警和防控机制, 建设循环型农业体系, 合理有序开发资源, 节约循环利用资源, 优化人居环境, 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

众志成城建五网。以提升公路等级为重点, 建成华丽高速永胜段、永胜至宾川和宁蒗3条高速公路, 加快公路骨架干线网络和农村公路网络化工程建设;立项建设丽江—攀枝花—昭通—遵义铁路、泸沽湖—大理铁路永胜段;争取永胜机场立项, 立项和建设涛源水上机场项目, 探索旅游业与航空业联合发展模式, 增强永胜融入丽香经济圈和攀西经济圈的深度和对外开放广度;争取南瓜坪水库及配套干渠工程2018年开工, 推进龙开口灌渠工程;争取实施小米田水库与仙人河隧洞连通工程, 改善程海湖补水和程海镇、期纳镇供水现状。推动滇中引水工程永胜受水区、小坪水库外流域引水与灌渠工程建设, 改善南片供水状况。争取挤进上级的盘子, 建设鲁地拉大长坪等中型水库3座、小 (一) 型水库2座、小 (二) 型水库10座, 升级改造自来水厂;推进境内金沙江流域水路运输工程, 建设金安、太极、涛源等码头, 健全金沙江流域跨区航运体系;建设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和农村新能源;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融入“互联网+”战略, 推动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智能化, 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 构建覆盖城乡、服务便捷、高速畅通、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互联网, 到2020年实现光缆全覆盖。

与时俱进构和谐。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和城镇功能, 提高城镇综合质量;打造绿色、宜居、乐业县城, 创建省级园林城市, 辐射带动9镇6乡;建设以现代商贸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为支撑, 以生态旅游、文化创意、生物资源开发与农特产品加工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结合边屯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拓展小城镇发展空间;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落环境整治;保护传承特色乡村文化, 使美丽乡村成为弘扬永胜形象新名片。

四、稳中求进奋力拼搏决胜2016

2016年, 是全面建小康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 要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快总基调, 力争实现:GDP、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11%、2%、15%、13%、12%、13%以上, 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单位生产能耗, 均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内, 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攻坚脱贫, 补齐小康短板。通过发展产业脱贫一批:光华等4个乡镇各投入2000万元, 整合项目资金不低于1亿元, 实施整乡推进项目;完成投资3845万元的47个村委会和村民小组整村推进、5个市级配套整村推进和4个产业扶贫等项目, 争取实施投资1600万元的16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安排1000万元并组建专门班子主抓软籽石榴等产业, 安排1000万元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山地适宜产业。通过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统筹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地质灾害搬迁项目资金, 抓好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和项目建设;2016至2017年, 投资7.9亿元, 实施基础设施和搬迁房建设转贷工作;2016年, 完成256户贫困户安居工程, 每个乡镇至少完成1个安置点建设并保证搬迁户入住。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把坡度在25度以上的8万亩耕地纳入退耕还林范围, 治理陡坡生态3000亩, 争取把金沙江沿线贫困群众全部纳入生态补偿范围。通过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改进办学机制, 减轻贫困家庭负担, 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初中以下费用, 由挂包帮单位承担;高中和大学, 每人每年补助2500元和5000元;开办少数民族初中英才班, 实行免费寄宿制教育;办好职业教育, 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不能正常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100%接受免费职教。通过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把低保线提高到扶贫线标准, 应保尽保对丧失劳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人口。通过以上工作, 确保全年减贫4355人。

调优结构, 提升产业水平。巩固粮田10万亩, 种植烤烟6.2万亩, 收购烟叶16.8万担, 烟农收入不低于2.3亿元, 烟叶税不低于5000万元;种植冬早蔬菜6.5万亩, 产值2亿元;发展畜牧业, 产值11亿元;建设4大库区特色淡水渔业养殖基地;扩大中药材等生物产业, 新增褚橙1500亩、软籽石榴1万亩、提质核桃3.8万亩;发展精深加工, 延长产业链条,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力争粮食产量突破20万吨, 列入国家产粮大县;农村经济收入38亿元, 增长7%。以“一园五区”为引领, 嵌入云南工业“一核两翼三轴两区”布局, 提升园区水平;建设电商示范园区和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抓好年产1500吨螺旋藻技改扩建、年产10亿粒营养植物油软胶囊生产线与质量安全保障体系项目。整合重组煤矿产业, 加快符合标准的煤炭企业复产;实现工业增加值23.1亿元, 增长6%。加快编制《永胜旅游规划》《期纳清水古镇规划》, 立足库区旅游、三川田园风光等旅游资源, 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立足毛氏文化、他留文化资源, 发展边屯文化旅游业;建设15个乡镇149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建设以邮政公司、“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龙头企业等为主体的乡镇村级电商物流配送服务体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益。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亿元, 增长13%以上。

扩大投资, 夯实发展基础。确保下半年动工华丽高速永胜段, 做好丽宁二级路改造、金沙江电站库区码头航运基础设施建设的征地拆迁等工作, 配合做好华丽高速大理连接线、永胜至宁蒗高速公路前期工作, 完成永胜至宾川高速公路框架协议和合作协议的签订, 确保2017年开工;完成2015和2016年通建制村公路硬化, 硬化率达100%;实施金官至大安油路改扩建工程, 开工23条建制村与建制村连接线硬化项目, 实施38个贫困村未通公路村民小组通达项目, 硬化改造坝区村民小组公路;建设关丫口至哨丫口二级公路;开工小坪水库引蓄灌溉、五小水利重点县建设等13项工程;实施小米田水库、龙开口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一期、水地坪水库、城乡供水一体化、片角三家村提灌站等5个项目建设, 建设南瓜坪水库及配套干渠。推进金中直流输电工程金官换流站、光华水井电站、天然气管网和气化站建设;升级改造新一轮农村电网;整治程海、三川土地项目。创新投融资方式, 落实扩大民间投资准入政策。搭建多形式的政银企对接平台, 推动信贷资金向实体经济倾斜、向项目建设集聚;开展专题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 强化签约项目跟踪落实, 引进县外项目20个, 到位资金28亿元。完成工程项目99个, 实现固定资产投资64.59亿元, 增长15%以上。

推进改革, 破除发展障碍。落实中央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政策, 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 严格行政审批项目的管理和监督, 加强权责清单运行督查;理顺机制, 加强城市综合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改革公务用车、户籍制度和财政金融体制;抓好农业、林业、水利、供销等专项改革;做好顺州等8个乡镇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支持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和创业担保贷款健康发展;深化服务改革, 推进创业就业;实行居民用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 加强监管, 查处乱涨价、乱收费。

统筹协调, 建设大美永胜。构建“一核三心”城镇化布局体系, 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创建省级园林城市, 抓好县城绿化、亮化、净化、美化, 解决交通拥堵、重复开挖、环境脏乱、汛期内涝, 县城文化体育活动设施、休闲绿化广场不足, 绿地空间少, 交易市场、建筑建材市场不规范等问题;升级改造县城农贸市场、建材城等, 抓好县城东过境线北段、市政连接路建设;以原法院、交警大队片区改造为契机, 打造精品城市综合体项目;推进原中医院、信用联社、国税局老办公区休闲广场建设, 改造民主广场;整治载客电动摩托车;推进仁和等中心集镇建设, 实施生活垃圾清运及处理工程和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项目, 探索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规范农村村民建房, 统筹抓好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居工程和空心村整治;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镇, 建设美丽乡村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强化生态, 维护良好环境。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 推动城乡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规划管理, 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启动程海保护利用总体规划, 以程海和边屯文化开发为重点, 辐射期纳至涛源一线, 打造程海经济增长极, 把程海湖流域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推进程海水质良好湖泊申报, 启动绿A公司投资3.1亿元程海水体综合治理保护示范项目;严格森林管理, 严打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植树造林, 建设绿色走廊;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强化取水许可监督管理, 建设节水型城市;巩固提升农村安全饮水和中小河流治理, 抓好防汛抗旱和水源地保护;改造升级农网;抓好节能减排降耗;清理整顿矿产资源, 打击乱采乱挖、修建豪华墓等。

加大扶持, 促进库区发展。围绕“产业要强、移民要富、环境要美、社会要稳、生活要好”目标, 以后期扶持政策为导向, 规划移民产业发展, 申报好各年度后期扶持项目和库区资金项目。完成鲁地拉、观音岩水电站库区移民生产用地配置;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等为平台, 建设涛源、片角生态水果产业示范区;加强水面管理, 发展库区水产养殖、旅游、水上交通等产业;强化移民实用技术培训, 做好劳务输出;加强电站业主、综合设代、综合监理协调, 解决搬迁安置遗留和后续问题, 加快村委会、卫生室、基层站所建设。

关注民生, 办好利民实事。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全县教育发展的意见, 实行领导和部门挂钩联系学校制度, 加强校长和师资队伍建设;按照高中办在县城、初中办在坝区, 小学、初中分开的办学思路, 走规模化办学路子, 撤并二中、三中, 山区中学向坝区归并;加大投入, 县财政每年列入预算1000万元用于教育;完成板桥一贯制等4所学校的综合楼和涛源等8所中心幼儿园建设, 实现各乡镇都有1所公办幼儿园。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推进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工作, 确保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完成县中医院迁建一期, 开工二期;推进疾控中心、血防站、皮防站整合搬迁项目, 推进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卫生室建设;落实两孩政策。6月底前完成教育文化园区建设征地工作, 9月底前开工县城体育场、体育馆;加快县档案馆、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创建文明城市、村镇、单位;倡导文明丧葬, 树立良好的精神文明风尚。完成2015年20套公租房建设和400户城市棚户区改造, 实施2016年4000户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项目;抓好就业再就业。

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篇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中西部地区,在广大农村,在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小康不仅包括物质指标,而且包括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

到2020年实现翻两番,每年GDP增长应保持在7.2%左右。虽然还面临许多困难,但我们有更多的有利条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是可能的。

党的十六大期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了媒体使用频率最高的热门词汇之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后,我们的国家将是一个什么样子?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这是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重要问题。

“总体”与“全面”有何不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说,小康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们在20世纪末全国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也就是初步达到小康水平。这种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所谓低水平,就是现在仅仅是进入小康社会的门槛。不全面,就是因为我们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根据国家统计局研究的成果,2000年末,全国初步达到小康水平的人口是75%左右。现在全国还有3000万人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城镇还有将近2000万人生活在国家最低社会保障水平线以下。农村还有几千万人口是低水平的不巩固的温饱。有温饱解决的,但是遇到天灾人祸,温饱就有可能成问题,这样的人加起来有一亿多;还有的人温饱解决了但没有达到小康,加起来是2亿人口,这就是“不全面”。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没有解决温饱的要尽快地解决温饱,并且达到小康,温饱不巩固要巩固温饱,温饱解决了要向小康前进,变成全面的小康。十六大提出来的就是要建立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解决全国十几亿人口过上小康生活,这是一个非常宏伟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的难点在哪里?

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胡鞍钢特别强调三个定义。第一个称之为人均收入,第二个称之为恩格尔系数,第三个称之为人类发展指标。

第一个定义,从人均收入来看,我们1980年的起点基本属于世界上的低收入国家。2000年以后,中国已经开始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第二个含义是恩格尔系数,指居民的食品性支出。如果吃占整个消费支出比重的系数高于60%,就认为是绝对贫困。这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60%~50%之间是勉强度日,我们叫温饱;50%~40%就认为是小康。40%~20%,就认为是富裕。

小康社会的标准是多种指标,其中包括技术进步指标,就是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去年提出来的叫技术成就指标。中国现在还是相当落后的。还有一些像可持续发展指标,这也是世界银行提出来的。中国现在的小康还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不平衡的。

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近9万亿元人民币,如果翻两番,就是36万亿元人民币。现在中国在世界上排名是第6位,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中国。到2020年假定维持现在的发展态势,并且假定汇率不变,那么中国将会排名在第3位。就是美国、日本、中国。当然,我们现在人口还在增加,但是人口增长率在放缓。因此,人均的收入增长会低于4倍,但是会高于3倍。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预测,我国在2020年的人口肯定会在15亿以内,因此人均收入会相当于2000年的三倍以上。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我们现在的人均收入,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60%。到2020年,中国将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也就是世界中等水平。过去20年,我们主要是讲先富论,使一部分地区、人群、城市先富起来,这个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今后20年,既然是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它的难点不在东部,主要难点在中西部地区。难点也不在于城市,而主要在农村。难点主要是在于少数民族地区和人口。

全面小康社会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共同富裕,当然我们说的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要使得所有的人口都能够分享中国的经济增长。这个分享就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比如税收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为所有的公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包括基础教育、基本的公众服务。

安徽省代省长王金山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作为农业大省,安徽省对此感受尤为深刻。

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城、乡和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问题,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如果不抓住重点、解决难点,我们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就不可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也不可能建成真正高标准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青海省西宁市委书记张裔炯说,没有西部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我国西部12个省份,占全国面积的71%,人口的1/4,GDP仅仅占全国的18%。21世纪中叶,我国要实现现代化,重点在西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只有农村、农民都富裕了,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全面小康。”农业部部长杜青林说:“今后我们将通过加快城镇化建设,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减少农民数量,全面进一步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全面小康社会内涵丰富

总体上的小康,主要是从生产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来讲的,如群众中所流行的小康生活、小康之家等。而全面小康不仅仅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指标,还包括民主政治建设,包括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科技、文化人类的全面发展,包括可持续发展等,是一个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

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我们现在观察社会生活,比如政治民主、法制建设,各方面体制的改革,各方面制度的改革健全,都属于政治文明,或者可以说是一种制度文明。制度文明体现了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制度文明,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保证。现代化追求的是全面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可能的

王梦奎说,现在中国经济存在着很大的潜力。中国工业化进程还没有完成,现代化建设在大规模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产业结构调整、消费结构调整、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外开放的扩大,对外贸易的扩大,消费领域、生产领域的扩大,都会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解决温饱,初步进入小康社会以后,跃过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临界点,进入经济迅速扩张的时期。但应看到,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要实现现代化,绝不会没有困难,一帆风顺。我们的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我们有很多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客观上也确实存在很多矛盾、困难、问题。有些是旧体制下的问题没有解决,要通过体制改革来解决。而有些问题是我们在改革发展过程当中,现代化推进过程当中产生的新问题。现代化建设也好,过去的革命事业也好,总是在不断地解决问题,在困难当中前进。面对问题要保持清醒。

胡鞍钢说,到2020年翻两番,每年GDP增长应该是在7.2%左右。前10年可能略高一些,大体可能在7%~8%,后10年可能是6%~7%之间。

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简报 篇4

严管理,监督“无死角”。从严驻村干部监督管理,开展定期、不定期“突击式”督查驻村干部到岗到位情况,建立村干每日反馈机制,动态掌握驻村干部去向,确保监督“无死角”。认真落实各项驻村工作制度,严格执行请销假审批制度,通过实地访谈村干部、查看考勤签到册和会议记录、查阅民情日志、听取工作汇报等督查形式强化管理,防止出现驻村干部“两头挂空”的现象。

重引领,找准“发力点”。结合各村村情民意、发展情况和驻村干部个人特长,强化驻村干部教育培训,使驻村干部“个个起作用,人人有作为”,最大限度发挥其帮扶作用。利用月例会组织学习政治理论和各项业务知识,部署驻村重点工作,引领驻村干部积极参与、发挥特长、主动作为,找准干事创业“发力点”,实现驻村帮扶有实绩和自我提升“双丰收”。积极发挥“第一书记”和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的引领作用,带好头、领好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以实干精神赢得群众“点赞”。

抓成效,共筑“小康梦”。组织驻村干部扎实开展驻村“三必访”,做好“三特三留”人员摸底调查,深入开展贫困户遍访和回访,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制定“因户施策、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和脱贫目标,与贫困户结对子精准扶贫。激励驻村干部多为村级发展出点子、找路子,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助力村级经济发展。引导驻村干部争当群众“暖心秘书”,

调研同步小康工作简报 篇5

月22日,省交通运输厅党委副书记、厅机关党委书记、厅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队长李程到从江县调研同步小康驻村及“五千行动”工作开展情况,并对下一步同步小康驻村及“五千行动”工作进行部署。

李程在省交通运输厅驻从江县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工作站主持召开工作队驻村工作例会。会上,认真听取各驻村队员近期驻村工作开展情况,并详细询问和了解各派出单位领导到各帮扶点情况及帮扶党支部在帮扶点开展“五千行动”工作情况。

会上,李程肯定了各驻村队员所做的工作,同时也进一步要求驻村队员:一是要学深学透党的.方针和政策,特别是各类扶贫政策、惠民、惠农政策,做好政策的宣讲,努力转变基层群众的观念;二是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和任务,推动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开展,梳理和编制好民生项目,民生项目要做到有利于脱贫、有利于生产发展;三是要建立工作台帐和信息报送制度,写好工作小结,营造良好的帮扶氛围;四是要坚定做好同步小康驻村的信心和决心,克服困难,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结合实际,算好经济账,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发展产业;五是要严守驻村工作纪律。最后还叮嘱驻村队员们要时刻注意出行和人身安全。

乡镇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简报 篇6

一是立足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助推“精准扶贫”落实到位。严格按照省、市、县的`要求,安排好本乡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将驻村工作干部信息在各自所驻村的进行公示。提前做好城市功能布局。建成完善了投资320万的人饮提级改造工程,提前解决好2万城市人口的饮水问题;全力配合抓好德务高速和德务高速公路建设,确保了发展和稳定大局;同时加强交通内网建设,完成了乡政府—黄土—分水道路建设,外连贯通四方、内接高效便捷的道路交通网络已呼之欲出,统一规范制作文朝荣工作六法、同步小康驻村公示牌,公开驻村工作组成员姓名、照片、职务、联系方式、驻地、驻村工作期间去向,公布驻村工作组工作职责、帮扶内容等,方便群众联络办事,主动接受驻地干部群众监督。同时要求各驻村工作小组组长做好本小组成员入驻基本情况台账,做好驻村工作入驻账。

二是立足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助推“精准扶贫” 宣传到位。驻村干部累计召开村干部会12次58人次、大小群众会10次368人次、发放便民连心卡500余张、张贴“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横幅14幅、制作大型固定标语2幅,把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美丽乡村文明行动工作”和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等工作的目的、意义及帮扶措施等宣传到村组、到农户,让群众家喻户晓。

三是立足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助推“精准扶贫”实际成果。由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按照驻村工作“六个必须”要求,采取进村入户、夜访农家等形式进行走访、开展工作,抓好异地扶贫搬迁集中建房工作,观音滩村实施集中建房50户;其余在贫困村中实施20户(钱家岩村9户、九岭村3户、曹家村6户、树坝村2户),第三季度累计完成竣工70户,12月底将全面完工。各驻村工作组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开展调研走访,切实做到“三必访”:即贫困户、低保户、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孤残人员、军烈属等弱势群体,上访户、征地拆迁户、刑满释放人员等重点人群,种养殖大户、创业带富能人等农村能人三类人群必访,了解掌握所在村基本情况和村情民意。认真摸清群众所想、所需和所盼,记入民情日记(民情账),纳入帮扶计划,确保问题解决。规划了全乡休闲旅游总体建设方案。计划重点打造黄土后头沟城市公园、生态农业示范园、朗溪新村农家乐、城北大道—高速匝道口—九分公路—马蹄溪—工业园区自行车环城游等休闲旅游项目。

四是立足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助推“精准扶贫”和谐稳定。在构建和谐上,认真抓好安全维稳工作,切实抓好防灾减灾工作,扎实做好森林火灾、地质灾害、防汛抗旱的预测预警、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重视文教卫生工作,统筹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体文化、移风易俗和民族文化建设力度,着力构建美丽钱家,为全乡各行各业欣欣向荣和长远健康发展打下了基础。做好“信访账”。驻村干部要配合好村干部,通过主动走访、接访人民群众,排查出可能引发群众集体上访、越位上访,解释说服消除隐患上访4起,化解矛盾纠纷6起,并按照“一案一档”建立信访台账。通过集体研究讨论,找准各类矛盾纠纷症结,制定解决方案帮助解决。对一时解决不了的,耐心做好解释说服工作,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组、要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驻村工作的出突贡献。

小康社会建设的着力点 篇7

一、加快交通建设, 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处贵州省高原向湘桂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 东南部为雪峰台凸, 北部为铜施台凸, 西南部为黔桂台向斜的黔东南凹陷, 地貌有常态地貌和岩溶地貌, 山高谷深, 地形象杂, 山地占全州土地总面积30, 302平方公里的87%, 交通条件历来是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新中国成立以后, 特别是三线建设时期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黔东南自治州的交通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 交通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已初步形成了以公路、铁路为主的交通运输体系。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 自治州的交通建设更是有了长足发展, 建成了凯麻、三凯、凯玉等一批高质量的以州府所在地凯里为中心的贯通州内外的高速公路, 建成了黎平机场。仅2007年就建成通乡油路311公里, 通村公路3, 055.9公里。但是, 与其他地区相比, 交通落后仍然是自治州经济发展的第一制约因素, 运输成本高、运量小、时间长的问题一直是自治州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 一是争取中央和省的支持, 集中和动员各方力量, 包括采取各种方式加大引资力度抓好交通建设;二是按照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目标, 加快调整和完善全州公路路网规划, 并将之纳入全省公路路网总体规划;三是加快完善旅游环线公路建设规划, 高标准实施已开工建设项目;四是尽快建好列入省规划的二级公路;五是继续抓好通乡油路、通村公路和乡镇汽车站建设;六是抓好航道整治和码头建设;七是积极推进黄平机场前期工作, 抓好黎平机场新航线开发。

二、大力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 加快城镇化建设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原生态性是世界上少有的, 要按照把自治州打造成旅游文化大州和原生态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目标, 按照国际水准高起点做好旅游服务业的规划, 采取新的营销模式, 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全力打造自治州旅游品牌, 抓好镇远、黄平旧州、黎平翘街历史文化保护, 努力做好民族旅游村寨二次开发, 全力打造黔东南旅游品牌。在以发展旅游业为龙头的同时, 大力发展新型工业, 做大做强电力工业, 优化发展高载能工业, 加快发展森工产业步伐, 大力发展苗、侗、瑶药为主的民族制药工业, 大力发展民族旅游商品制造业, 做大做强具有民族特色的绿色食品加工业。发展旅游业、发展新型工业, 就必须加快城镇建设, 因为, 加快城镇化进程, 是推进工业化和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载体。要按照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标准, 抓紧完善州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加强城市道路扩建、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要以自治州所在地凯里, 以及历史名城黎平为重点抓好城市规划建设, 制定原生态旅游城镇建设标准, 打造凯里、黎平、镇远、雷山、剑河、施秉、榕江、丹寨、台江等一批极具民族特色的旅游城镇, 建设凯里、黎平民族旅游产品专业市场, 打造一批年销售收入超5, 000万元的民族旅游商品集团, 努力发展民族旅游商品专业村或专业大户。抓住厦蓉高速公路、贵广快速铁路建设机遇引进和发展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总之, 黔东南自治州应大力发展旅游业, 既能为当地广大农户服务又能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并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 让龙头企业作为广大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连接的经济纽带, 实现农户生产与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的有机结合。

三、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巩固和增强生态优势

近年来, 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成绩显著, 仅2007年就完成造林面积45.53万亩,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06平方公里, 完成了凯里发电厂一期烟气脱硫治理工程和实现凯里造纸厂限期停产治污目标。但是,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依然严峻。麻江、黄平、施秉、镇远、岑巩5县的石漠化治理;清水江、都柳江、重安江、舞阳河、巴拉河以及各市县贯城河的污染整治;电力、冶金、化工等重点行业废弃物的处理;工农业用水和人畜饮水安全等亟待我们去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关乎自治州建设小康的大事, 关乎自治州子孙万代的大事。因此, 必须制定和实施自治州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 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野生动物保护等重点工程, 抓好公益林布局调整, 采取还草、还药、还竹、还茶等方式, 逐步将部分高坑田、腰带田、望天田退下来,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增加农民收入。要加强农村能源建设, 加大石漠化治理力度, 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 加大对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的污染治理力度。要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城市景观林以及水源地、主要河流两岸和交通沿线森林划为生态功能区, 切实加强保护。要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 切实防止农业面源污染。

四、着力抓好“三农”, 推进新农村建设

黔东南自治州是八山一水一分田, 气候宜人, 土地肥沃, 水稻是自治州的一大粮食作物。新中国成立以来, 自治州通过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技术, 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 粮食总产量稳步增加, 到20世纪末, 自治州水稻平均亩产已突破500公斤水平, 实现了口粮自给并略有结余。2000年以来, 州内的优质稻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化生产, 从江香禾、剑河红米、思州贡米、榕江锡利油钻、丹寨硒米等享誉国内外。由此可见, 遵循生态环境规律, 把生态农业作为黔东南自治州农业发展的方向, 对自治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长远的战略意义。为此, 一要努力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同时搞好山塘水库等农田基本建设, 确保粮食逐步增产;二要推广节水节能新技术, 节约资源消耗;三要加强森林植被的保护和管理, 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四要制定并落实对良种和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农业设施修复的补助政策, 同时抓好粮食高产示范工程;五要大力发展生态、特色、高效农业, 建立工业原料林基地、竹基地、茶园基地、油茶基地、烟叶基地、特色养殖业基地、优质苗圃基地, 做大做强农产品名优品牌;六要把发展现代农业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 加强村容村貌整治, 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加强危房改造, 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五、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

邓小平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是人类不断探索和总结的文明成果, 是由人掌握和使用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 要想取得理想的成果, 必须把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放在重要位置,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对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来说, 一方面要注重用优惠的政策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另一方面要注重全面开发乡土人才资源。当前自治州人才短缺的原因有三:一是人才培养力度不够, 培训机制不健全, 这是由于教育落后所导致的人才培训的先天缺陷, 体现为重视不够、起步晚、机制缺;二是吸引了人才, 留不住人才, 人才外流难以截止, 这是由于经济发展与管理滞后所致;三是人才管理不善, 人才资源浪费严重, 真正有实学的专业人才没能到最需要和最能发挥其专长的工作岗位, 这是管理体制的弊端所造成。因此, 我们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 巩固提高“两基”攻坚成果, 精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建设, 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促进义务教育发展;高度重视发展高中阶段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扩大高中阶段招生规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民族教育, 在凯里学院开办民族特色人才培训班, 开展民族歌舞进课堂活动;重视学前教育, 关心特殊教育, 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 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学。

在注重文化教育的同时, 要密切注意各类人才的培养使用。一是着力使用培养具有坚定信念和坚强领导能力的各级领导干部;二是着力培养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各类科技干部;三是着力培养有知识、有技能的劳动大军;四是大力开发乡土人才资源。当今世界正在向知识经济迈进, 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的不断创新。只有加强文化教育, 加快人才培养, 才有可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才有可能卓有成效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筑业助推林州小康建设 篇8

“三个转变”撑起建筑质量

一是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林州市建筑业虽在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这种高速增长未摆脱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未能克服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的痼疾,因此,他们通过克服片面追求速度的倾向,把劲使在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上来。通过这种转变,他们赢得了经济和品牌的双赢。

二是从规模型向“高精尖”转变。林州市建筑业的发展,初期是依靠建设数量的扩张来实现的。在质的提高上还做的不够,致使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力。此后,他们把发展眼光从盯在规模扩张上转到提高建筑业的技术含量和培养造就高水平、高档次的现代化队伍上建成了大批高精尖项目。

三是从传统封闭观念向大建筑、大市场观念转变。通过市场的锻造,林州建筑业摒弃了生产方式,按照市场经济大生产的方式,树立起了大建筑、大市场的观念,由固守本业,向多种经营转变,积极参与房地产开发经营和物业发展,使建筑业与房地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加速实现建筑产品商品化。

“七项措施”加快行业发展

上一篇:新闻稿怎么写范文下一篇:爱过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