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社会的风向标

2024-10-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知耻,社会的风向标(精选7篇)

知耻,社会的风向标 篇1

徐赐成

康德说:“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考,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道德良心伴随着人类生存的每一天。有学者指出,人类和动物的区别不仅仅是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还在于人类有着道德良心。 作为国家、民族更应发挥道德的`规范和教化作用。

荣辱观是中国传统思想道德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进行道德约束和道德评判的重要手段和标准。“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宁可毁人,不可毁誉”、“人不可以无耻”、“人唯知所贵,然后知所耻”等知荣明耻的道德格言,在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维护社会道德秩序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知荣明耻,既是维护道德的防线,也是一种精神动力和民族凝聚力。欧阳修认为,廉耻是“立人之大节”。龚自珍说:“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陈寅恪说:“士大夫无耻,是为国耻”。

不仅如此,民族耻辱感还往往是一个民族走向强盛基本动力之一。历史上的无数志士仁人能够在国难当头时以身报国,就是具有强烈的民族耻辱感的表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岳飞“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等等。这就是孔子讲的“知耻近乎勇”。

知耻之心,需要通过各种社会活动尤其是教育来培育和不断强化,学校必须将知荣明耻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历来十分重视知耻教育。《礼记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就是说教育对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古人认为,“耻者,治教之大端。”“教人,使人必先知耻;无耻,则无所不为。既知耻,又须养护其知耻之心,督责之使有所畏,荣耀之使有所慕。督责荣耀,皆非所以为教也。”这是说,教人知耻,并养护其知耻之心,奖惩并用是最佳的教育方法。

3月13日,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教育中突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这既是对学校教育的工作要求,也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需要,更是学校教育的使命。

知耻,社会的风向标 篇2

中国五千年泱泱历史, “耻”始终是评判行为好坏甚至是做人的道德标准。朱子云:“人有耻, 则能有所不为。”人是有思想的生物, 不能像一个物件那样不懂得羞耻, 正因为人有羞耻心, 才知道什么事不该去做。当一个人做了耻辱的事情却一点儿也不在乎, 我们会说这个人“恬不知耻”。越王勾践在经历巨变后, 卧薪尝胆, 任用贤才, 发展生产。水滴石穿, 不断积累, 终于使国家变得富足, 军队变得强大, 灭掉吴国成就春秋大业。我们会说勾践“知耻近乎勇”, 只有羞耻并牢记耻辱, 面对困境百折不挠, 才能洗刷耻辱, 这样就是一种勇敢。儒家还将“耻”融入了为政之道。子曰:“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因此, 有耻、知耻是为人处世的标准, 是社会得以有序运转的基本道德规范。

在对待“耻”的问题上, 古今中外的学者们概莫如是。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就曾说:“有两种东西, 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著地思考它们, 心中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人因为有了道德法则而变得崇高和尊严, 是道德而非物质将人与其他生灵区别开。康德认为道德的根源就在于其自身, 它是一种自我义务的自律。中外思想家们之所以重视“耻”的问题, 弘扬“德”的精神, 是因为看到了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的背后原因就是寡廉鲜耻, 知耻是维持人自尊的重要条件, 是道德人格的源泉, 唯有知耻才能改善现实生活中荣辱不分、观念扭曲的现象, 净化社会的不正之风。

一、道德沦丧的原因

在社会日趋商业化的大环境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文明的进步, 精神文明却没有并驾齐驱。人受制于物的现象不断滋生,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长, 人们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日趋分离, 整个社会充满了不信任感, 人与自然、他人和自我越来越疏远和对立, 人所创造出来的现代文明反过来成为压抑了人性, 现代社会的文化事业正日益畸形发展, 社会道德良心已经停滞不前。

家庭教育的好坏, 直接影响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很多父母只着重致力于孩子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智力的开发, 而忽视了传统道德教育。这种重智轻德的做法, 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年轻一代的观念。另外, 学校对道德教育重视不够, 开设的思想道德课程里面虽然有道德方面的内容, 但也做不到与实践相结合。

二、当今现实:道德沦丧的表现

1、利益至上的企业失德

2008 年爆出的三鹿毒奶粉事件俨然是在奶制品市场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之后相继在22 家公司查出含有三聚氰胺的牛奶, 整个事件就像一个连锁反应, 大面积的撤柜、销毁、召回、道歉再至信任消失。食品安全问题紧系人们的生活却频繁曝出问题, 从苏丹红、三聚氰胺到甲醛白菜、皮鞋胶囊酸奶, 有不少网友调侃简直是元素周期表的集合。无论愿意与否, 在食品安全问题面前, 无人能独善其身, 这是国人共同的悲哀。保障食品安全本来应该是身为食品生产企业最起码的要求, 但是很多企业为了利益却罔顾他人的健康甚至生命。

2、利己主义的官员失德

近几年来, 各种诸如“微博门”、“不雅照”等花边新闻将一众官员推上了风口浪尖, 甚至还有不少因为情妇市民举报而落马的官员, 让人不禁大跌眼镜。还有不少官员遇事“不问苍天问鬼神”, 低级趣味和信念丧失可以说是官员失德的主要表现。在现实官场中, 有一些官员们利用权势以满足自己日益膨胀的私欲, 独裁专制使无道德的政治行为长期泛滥, 道德传统尽失、人性回归自然、私欲放纵成灾。作为“人民的公仆”, 却是甚少为了改善人民生活而努力的。这些虽然是官场的外部表现, 但是“私德外推即为公德”, 说明私德与公德互为表里。官德是官员的从政之道、为官之本, 是应恪守的基本职业道德, 是官员工作生活、思想行为的规范与准则, 而官德水平的高低, 还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 官德沦丧定会侵蚀党执政兴国的根基。

3、审丑时代的到来——社会失德

审丑本是文学评论中用以描述和批评文学创作中出现的大面积写丑现象, 曾几何时, 被当今社会赋予了另外一层含义, 大众化的“审丑”充斥着人们的生活, 从哗众取宠的凤姐到各种网红拜金女的出现, 层出不穷。在信息便捷的网络社会中, 只要鼠标一点, 芝麻大的事情便添油加醋传遍每个角落。对丑事, 人们通常是遮之不及,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 对丑陋言行, 更是羞于为之, 怕“出丑”。而时下, 炫丑、赏丑几近成一种时尚, 甚至还有不少看客对此津津乐道。低级趣味的自娱自乐, 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种几近病态的审视追求, 这是极不正常的, 是社会羞耻感缺失的表现。还有对社会不正之风的麻木, 随着各种失德现象的出现, 人们从最开始的愤怒到习以为常的麻木不仁甚至于调侃, 就如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般自私冷漠, 这也是不正常的。

三、知耻的重要意义

形形色色的无耻之事不仅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 也桎梏了经济社会的飞跃发展。学会知耻从个人角度看能够提高自身道德水平, 从国家角度看它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乃至影响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首先知耻是人德性的基本要求。因为人有惭愧羞耻的想法, 因此就会避免触犯道德规范, 成就“义”, 即人被礼乐约束之下的, 以仁为核心的行为。为了避免羞耻, 人就会用道德约束行为。因此知耻是一杆标尺, 用以明辨是非, 区分善恶美丑, 同时知耻也是一种内在动力, 能够促进个体形成坚持正义、不畏强权的一种气节, 让人养成良好的品德素质, 以浩然正气光明磊落地做人。

然后, 知耻是净化社会风气的基石。一个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与这个社会公民的知耻心密切相关。有羞耻之心就会发自内心地拒绝做各种无耻之事, 而且还会自发在舆论和行动上制约一些无耻之徒, 从而达到扬善抑恶的目的, 进而弘扬社会风气, 净化社会, 推动社会进步。单凭政治和法律手段是没有办法杜绝无耻的行为的, 只有让知耻深入民众, 民众才会自觉遵守社会规范, 用自律代替他律规范自身行为。

最后, 知耻是国家繁荣昌盛、民族伟大复兴的心理基础。国民的凝聚力是国家发展的动力, 这凝聚力来自对羞耻的认同而形成的共同社会意识。对一个国家而言, 知耻, 才能正视历史。顾炎武曾说:“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 则祸败乱亡, 亦无所不至。”作为一个中国人, 我们要谨记南京大屠杀带给我们的伤痛,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将12 月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议, 以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 具有极大意义, 有利于激励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以史为鉴, 一起维护正义良知及世界和平, 促进国家繁荣。勿忘国耻才能继往开来, 振兴中华, 这种民族魂不断激励中华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德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在战争中给众多国家带来了无法磨灭的灾难, 战争结束后, 德国开始积极反省纳粹的罪行。1970 年勃兰特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一跪, 让世界看到了德国的悔过态度。德国正视耻辱并走出耻辱的行为, 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相反, 日本则模糊自己侵略他国的历史, 美化战争, 拒绝道歉, 甚至恬不知耻地修改教科书来篡改历史, 这种行为只会让国家背负历史的谴责。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灿烂辉煌的一面, 也有其晦暗无光的一面, 但只要直面耻辱, 把耻辱当做前行的动力, 知耻而后勇, 就会有希望。

四、“知耻”之教

一个社会的运转, 法律和道德缺一不可, 二者相互补充, 互为渗透。法律的实施需要道德的奠基和支持, 道德的实施则需要法律的强制保障。

首先, 法律的完善必须加强。像上文提到的食品安全问题, 政府部门的监管和法律体系的不完善也是原因之一, 涉及食品安全的法律目前已有十多部,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很多条款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体系, 不能够针对问题进行规范。政府部门不能够万事“秋后算账”, 总晚一步, 应该在事情未发生前加强约束和管制, 使其防患于未然, 这才是为人民负责的体现。另外, 针对官员的任用原则, 官德和私德都要予以考察, 要加强防腐工作的整治, 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其次, 家庭知耻教育具有优先地位。父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其言行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道德意识正是在家长的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培养的。家长需要以身作则,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在家庭教育中加深道德基本准则, 培养孩子“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品质, 教他们分辨美丑。再次, 学校知耻教育是中心。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都是在学校确立和形成的。学校耻育不应浮于表面, 只在课堂空谈理论, 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渗透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 把知耻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切入点, 结合学生成长中的切身问题, 培养学生的知耻意识, 把握知耻标准, 让他们作出正确思考与选择。最后, 社会知耻教育的大环境, 是关键。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最终还是要融到社会中去, 社会知耻教育是家庭和学校耻育的归宿。因此政府要将社会耻育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进而激发道德主体自尊自爱的自律精神。

总之, 一切知耻教育首先是自耻, 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省, 是道德自觉自律。通过自耻, 才能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进而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

摘要:知耻是人性的标志, 当今社会, 道德沦丧的事情屡屡刷新人们的下限, 人们的羞耻心缺失是主要原因。知耻教育刻不容缓, 这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分清是非黑白, 还能逐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从而规范其自身行为。从大的方面讲, 通过知耻教育, 还能够重整浮华的社会风气。

关键词:羞耻心,道德沦丧,知耻

参考文献

[1]罗国杰.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1996.

[2]陆士桢.以德治国教育读本[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1.

[3]教育部社政司.道德观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4]朱明贤.论知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 5.

知耻,社会的风向标 篇3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声誉最响亮的上流社会“着装排行榜”,在经历了上个世纪40年代的二战、五六十年代的冷战、70年代的水门事件、90年代的经济复苏,最终迈入了新的世纪。事实上,《名利场》杂志接管这张名单不过6年时间而已,在此之前的漫长岁月里,它真正的主人是纽约社交名媛埃莉诺兰伯特夫人(Eleanor Lambert)。

“着装排行榜”与美国时尚教母

在她介入这一行业之前,谁也不知道Norman Norell或者Bill Blass是何许人也,人们对时尚的概念非常模糊,设计师们都隐藏在幕后,时装编辑并不受欢迎。身着防水面料套装的工厂老板会毫不犹豫地将他们拦在门外。

1903年出生的埃莉诺·兰伯特是美国时尚界的教母级人物:她发起最佳着装评选,组织纽约时装周,创办服装协会和CFDA大奖,将美国时装推向世界。Donna Karan称她为“时尚界的特蕾莎修女”,珠宝设计师Kenneth Jay Lane有时简单地叫她“妈妈”。

1939年,正值二战期间,德军入侵波兰,意大利人在阿尔巴尼亚肆虐,伦敦的妇孺被疏散到了乡下。纽约第七大道上的服装生产商们忧心忡忡,女性购买欲的下降成了他们心头的刺。1940年,服装工会和生产商终于联合在一起,建立了纽约服装协会,该协会以宣传推销为己任,在全国范围内鼓动女性多购买时装。经营者们一致提名由兰伯特夫人担当协会主席。

一头金发的兰伯特当时在业内还不是很有名。在此之前,她主要的业务领域是艺术品公关。她早年曾在芝加哥艺术学院学习雕塑,后来又在纽约为报纸和出版社打零工。出版社老板留意到了她对推广工作的热情,便建议她自己做生意。不久以后,她的客户群发展壮大,她也以此为起点,最终接管了美国画廊协会。

兰伯特与时装业的联姻缘起于时装设计师Annette Simpson。1932年,这位设计师找到兰伯特,要求她像包装艺术家一样,为自己做一次类似的包装。兰伯特从这次合作中发现了商机——既然美国艺术可以作为正统派别受到认可,为什么美国时装不可以?为什么法国时装设计师举世闻名,而在美国服装上只看得到生产厂家的名称?

为了推广美国时装和设计师,兰伯特采取了两个举措:其一是举办一年两次的时装发布会——这便是纽约时装周的前身。在此之前,媒体们了解每一季的新趋势就是到零售商那里去看他们进的货。

第二个举措,就是创办了“最佳着装排行榜”。这是她手上的一件推广利器,但她总是轻描淡写地将其称作“微不足道的小玩意儿”。

来自巴黎的灵感

较为私人化的评委会不仅确立了评选的权威性,还将旧时代人对品质的严谨要求和对风格的不懈追求保留了下来。

在二战前的巴黎曾出现过一个名为“最佳着装女性评选”的活动。兰伯特夫人对此早有耳闻并兴趣深厚。该活动的主办者是当时巴黎的一名设计师,名叫Mainbocher——他曾为温莎公爵夫人制作结婚礼服。事实上,由他创办的这项评选最早带着宣传的意味,因为大部分奖项都授予他的顾客。“我们没把它当回事,但别人都很看重。”Mainbocher说。

二战期间,法兰西战线溃败,兰伯特夫人聪明地预见到,战争将令这张“巴黎制造”的名单难以延续,于是就将它移植到了美国。在1940年秋天,她一口气发出了50份票选名单,收件人包括女帽商John Frede rigs和Lilly Dache,设计师Sophie Gimbel、Jo Copeland和Valentina、Bergdorf Goodman的设计团队,以及《Vogue》、《Harper’s Bazaar》和美国多份报纸杂志的编辑记者。最后,她将投票结果作为服装协会的新闻稿进行发布。在1940年12月27日的《纽约时报》上刊登了这样一条新闻:“Harrison Williams夫人当选本国首次‘最佳着装排行榜’第一名/无好莱坞明星入选/温莎公爵夫人在50张选票中仅获2票。”

这份名单公布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兰伯特夫人决定把它当做传统保留下来。于是此后的每一年的某个时间,一小群客人在她的召集下秘密聚集在一起,进行投票和讨论,最后将名单确定下来。

现在看来,这个小规模、主观化的评选机制似乎有些草率。不过大半个世纪以来,较为私人化的评委会不仅确立了评选的权威性,还将旧时代人对品质的严谨要求和对风格的不懈追求保留了下来。

而作为“最佳着装排行榜”的执掌者,兰伯特在几十年里曾收到过不少特殊请求。罗斯福总统夫人曾抱怨说,为什么她不能入选——她的抱怨如石沉大海。相反,艾森豪威尔夫人什么也没说,却登上了榜单。富豪Byron Foy有一年请求她别选自己的太太——他正接受华盛顿方面的财政调查。“我不想让别人以为我太太花巨款购置服装。”他说。设计师Fernando Sanchez说:“我记得有个非常显赫的西班牙二女士打国际长途给我,坚持要我把她塞进名单。我没那个权力。”曾经是模特的Betsy Kaiser在1967年首次登上名单。“收到那份电报实在是太开心了——我至今仍保留着它。我还记得报上当时刊登的我那张照片——我穿着YSL的短大衣。”

上流社会的游戏

“人们已经忘记,或者说不再在意这张名单的宗旨——推动美国时装发展,劝说世人注意穿着。大家都将此看做一个混入上流社会的机会。”

历年来的榜单给我们留下一个显著的印象:最佳着装名单较为偏爱那些优雅古典、家世显赫的贵妇。“我认为评选的标准设置从一开始就带有保守色彩。”《名利场》杂志的编辑Amy Fine Collins说。

对这种保守和精英主义的倾向,外界很早就有非议。《沃塞斯特电讯报》(Worcester Telegram)曾在1953年发表文章说:“相信女性读者都会同意,这张名单根本是上流社会的游戏。他们为什么不选出10个穿售价30美元的衣服的女人?那才是一张信得过的名单。”对此,兰伯特夫人回应道:“‘最佳着装’是优秀着装品位的标志,其意义无异于颁给记者的

‘普利策奖’、颁给演员的‘学院奖’,它是为了表彰那些为行业设立标准和里程碑的人物,而不是任意一个穿着有点品位的女性。”

1992年,摇滚音乐人Kurt Cobain的妻子和传统社交名媛Pamela Harriman的名字一同登

上了名单。一名当时的评委会成员解释道:“之所以出现这种奇怪的组合,是因为大家都有点晕头转向。老一派不接受改变,新成员则拼命要推行改革。”兰伯特的侄女Jean认为,前者当时仍以为这只是一个过渡时期,而不是美国时装业的长期状态。“埃莉诺阿姨渴望看到高标准的回归。她拥有相当苛刻的艺术家眼光,但与此同时她也感到,她所熟知和信仰的时尚信条已经被Armani等崇尚简洁的品牌终结了。”

作家Lyn Revson说:“与其说兰伯特失去控制,不如说是判断标准发生了变化。”专栏作家Aileen Mehle补充道:“这张名单曾经是如此辉煌,现在却变得政治化了。”

换个角度看,假如榜单不设定规则的话,它的面目恐怕就会变得稀奇古怪。《Vogue》特约编辑Andre Leon Talley曾表示:“我认为兰伯特夫人维持传统的做法非常好。不过这样一来,这张名单的确很难体现出当前的文化趋势和时代精神。”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评委会开始尝试收录一些出身于普通家庭的名流,比如Madonna和Nicole Kidman。然而观念开放也有个限度,作为评委会的一员,专栏作家William Norwich曾提名威廉王子和Prince乐队入选名单,当时与会的社交名流Jerome Zipkin闻言跳了起来,指着Norwich怒吼道:“你再把这两个名字放在同一句话里说一次看看!”

曾几何时,评委会对权贵以外的人根本不想关心。“1998年,我提名了歌手Maxwell,”评委Telley说,“在座一些人问我: 哦,你说的是不是麦氏咖啡的财产继承人?’”

“BDL”的现在和未来

就连兰伯特夫人的孙子Moses Berdson也表示,他希望在榜单上看到更多明星的面孔。

不要因为评委会的守旧眼光,就认定“BDL”是一张不懂变通的名单。恰恰相反,兰伯特夫人擅长根据时事变化调整名单构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份名单的组成渐渐发生了变化。“世界变化太快了。”Pierre Cardin在上世纪60年代曾这么说,“我怀疑最佳着装名单跟不跟得上。”而当时已到退休年龄的兰伯特夫人依旧紧跟潮流。大都会博物馆服装学院馆长Harold Koda说:“无论世事如何变幻,她总能适应。她的每件成果——CFDA、时装周、大都会博物馆服装学院——全部存活了下来。在这一点上,它们有点像基督教。”

2003年兰伯特夫人去世,将“BDL”交给了《名利场》的4位编辑Aimee Bell、Graydon Carter、Amy Fine Collins和Reinaldo Herrera负责。在4位新任掌管者的手上,“BDL”变得越来越流行化——曾几何时,电影明星和流行歌手并不是“BDL”的常客。一些对该名单抱有深厚感情的保守人士甚至认为,今天入选的很多人根本不具备资格。

今天我们在名单上所看到的娱乐化局面,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能完全说是兰伯特将名单赠与《名利场》之后才发生的改变,实际上,名单从20年前就已经开始改变了。

在1974年进入名人堂,并长期身为评委会一员的珠宝商Kenneth Jay Lane说:“兰伯特夫人意识到,想要吸引注意力,就必须纳入一些特定的名字。看看从前一一只要看得够久远,你会发觉那时每个人都穿得很考究。如今我们很少考虑怎样穿才得体,更多的是考虑名声和财产。”

从2009年的“着装排行榜”上看,更多的大众喜闻乐见的人物进入名单,完全颠覆了当初“上流社会内部小范围事件”的定义。入选者多达48人,比早期的15人整整增加了3倍不止。而获奖者的归类也五花八门,除了女性、男性、夫妻、兄妹、名人堂、创新者、专业人士之外,还特别设立了“第一夫人”门类,大有不把当今世界名人齐聚一堂不罢休的势头。尽管《名利场》曾表示,绝不考虑那些依靠造型师穿衣的人选,但是,从这张不断扩充的名单来看,这个底线已经难保。而各大时装品牌的宣传要求也是不得不考虑进去的潜在影响之一。

知耻近乎勇 篇4

这位名叫赵鑫鑫的大学生特殊在哪里呢?

2005年,赵鑫鑫在全国象棋大赛中过关斩将,以不俗的战绩成为全国最年轻的特级大师,然而,时隔不久,他遭人举报在比赛中买棋,因而被取消了特级大师的称号,还被禁赛一年。这件事成了当时轰动全国的新闻,从倍受赞誉到受人指责,短短的时间内,他从人生的顶峰跌落到了谷底,整个人就此一蹶不振。

是甘愿一辈子消沉,永远被人耻笑看不起,还是重新站起来获得新生?赵鑫鑫在人生的激流中苦苦挣扎,最终,他选择了勇敢地站起来:2007年后他靠自己的实力夺到了最具含金量的全国个人冠军并重新晋升为全国象棋特级大师。2008年他被招入浙江大学成为一名大学生。

牛刀小试

赵鑫鑫1988年6月出生于浙江省温岭市温峤镇。他的父亲赵友增在当地开着一家旅馆。赵有增平常喜爱下中国象棋,水平在当地象棋爱好者中属于上乘。一有空暇。赵友增就会在旅馆里摆下棋盘。跟住在旅馆里南来北往的客人下上几盘。赵鑫鑫自幼跟在父亲身边,看着父亲跟别人在楚河汉界上酣战。

赵鑫鑫6岁时,一天,赵友增正跟客人在棋盘上大战得难分难解,小鑫鑫突然冲父亲叫了一声:“哎呀,臭棋!要被吃瞎子了!”赵友增拍了一下儿子的屁股:“什么臭棋,小孩子懂什么。别乱喊!”然而,刚走了三步棋,赵友增的一个马就被对方吃掉了。赵友增愣了愣,问儿子:“儿子,你说这棋下得臭,如果是你下,你怎么走?”趙鑫鑫让下棋双方将这三步棋的棋子复位。如此这般下了三步,自己方的马不仅没被对方吃掉,自己的车反而将对方的一个炮吞掉了。赵友增和围观的10多个人都惊呆了。

赵友增慢慢发现,儿子对象棋的领悟力特别强。记忆力超群,小小年纪就能够将别人下过的棋进行全局复盘,而且一步也不差。他认定儿子是一块下棋的好材料,于是一有时间就将自己的下棋本领教给儿子。没多久,儿子就能坐在父亲面前,二人面对面过招了。儿子学棋学得很快、跟父亲下棋也越来越上瘾。对于赵友增来说,每天跟儿子下象棋简直就是最大的快乐。然而很快,赵友增就发觉自己下不过儿子了。

“儿子啊,爸爸现在已经下不过你了,你再跟着爸爸下棋不会有什么进步了。爸爸帮你找一个好师父,你去跟他学吧。”一天,赵友增拉过儿子,向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赵鑫鑫的师父叫钟云贵,是温岭当地的棋王。他教给了赵鑫鑫很多下棋的技能。但是,赵鑫鑫实在是太聪明了,前半年,他当然不是棋王的对手,然而后来,双方下和的次数就多了起来,再后来,棋王发现自己已经是难得赢上一回了。一年之后,赵鑫鑫谢别棋王师父,已有了强烈求胜心的他央求父亲找高手来跟他下棋。喜出望外的父亲带着儿子开始挑战四方高手,以图让儿子在实战中增长棋艺。赵友增不辞辛劳,带着儿子千方百计上门找到象棋高手,求他们跟小屁孩赵鑫鑫下棋。

一次,赵友增打听到在中国象棋之乡浙江省临海市上盘镇有一位特别厉害的民间象棋高手。父子二人都高兴极了。那一天他们终于千辛万苦地赶到了上盘镇。可是,这里却因为下暴雨发了大洪水,整个上盘镇都被水淹了。父亲便对赵鑫鑫说:“我们来得真不是时候,这镇里的水都超过爸爸的膝盖了,我们还是回去,下次再来吧。”

赵鑫鑫不肯,他撅着嘴说:“不要,我今天就要找到这个高手叔叔,我要打败他!”赵友增把裤脚卷到膝盖上面,大声道:“好嘞,我们去打败他!来,儿子,你趴到爸爸背上来,爸爸背你趟水过去。”赵鑫鑫高兴地伏到了父亲背上。赵友增背着儿子深一脚浅一脚一路试探着往前走。好不容易走到了一户正忙着往门外舀水的人家门前,一打听,方知象棋高手住在镇的另一头。赵友增于是又背着儿子一路寻去。

突然,赵友增的左脚冷不防踩进了一条小水沟里,身子失去了重心,整个人跌了下去,儿子顿时像一座小山似地向前下方压去,眼见就要摔进水里。赵友增想稳住身体赶忙把右脚也踏进水沟,不想小腿重重地撞在了小水沟边的石块上,赵友增顿觉疼痛难当,双脚连打了好几个趔趄,才拼命稳住了身子。疼痛令赵友增站在小水沟里直咧嘴,站立在原处好一阵都迈不了步。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冒出来。儿子着急地问他怎么样,赵友增努力笑笑说:“不小心踏进了水沟里,干脆停一会儿,歇一歇再走。”

当赵友增找到这位象棋高手的家并把儿子从背上放下来时,已累得身体都快散架了。赵鑫鑫发现父亲的右小腿前面胀出来了一个又青又肿、并且渗着淤血的大疙瘩时。禁不住哭了起来。象棋高手得知赵鑫鑫父子付出如此的代价竟是为了跟他下棋后,不由动容道:“真是两个闻所未闻的棋痴呀!有这样的父亲是儿子之幸啊。”象棋高手摆好棋盘用心跟赵鑫鑫连下了三局。结果是赵鑫鑫全胜。象棋高手连呼佩服,向赵鑫鑫建议道:“你很有天赋,上海有一位叫王鑫海的棋王。你去拜他为师,他一定会收你为徒,你将来必有大成。”不久,上海棋王王鑫海果真收下了赵鑫鑫为徒。赵鑫鑫在他门下一学就是好几年。

这期间,赵鑫鑫在父亲的鼓励下开始参加省里及全国的比赛,多次获浙江省赛冠军,全国少年冠军。2002年,他获得亚洲锦标赛少年冠军。2002年8月,全国少年象棋锦标赛在福州举行,14岁的赵鑫鑫在比赛中脱颖而出,以9胜1和1负的成绩荣获男子16岁组冠军,晋升为国家象棋大师。见到儿子年少有为,不负厚望,赵友增心里乐开了花。

巅峰谷底

赵鑫鑫成为全国象棋大师后,便有资格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跟中国象棋界的风云人物交手了。在他周围,赞美之声不绝于耳,他也越来越争强好胜了。他已经把自己真正看成了一名棋士。而作为一名棋士,最高荣誉和最强实力的象征莫过于夺取全国个人冠军、夺取全国象棋特级大师的称号。知子莫如父,赵友增当然知道儿子的理想,他相信儿子凭他的实力一定能实现这些目标。

2004年,赵鑫鑫参加了全国大师冠军赛,获得第四名。赛后赵鑫鑫闷闷不乐。赵友增安慰儿子说:“今年不行,那就明年再来。明年不是要在上海举行全国象棋大师赛吗,你从现在开始就备战,努力提高棋艺才行。”赵鑫鑫点头答应下来。

2005年5月初,“城大建材杯”全国象棋大师赛在上海如期举行。这次共有60名全国象棋大师参赛,是历届大师赛规模最大、奖金也最高的一次。赵鑫鑫全力投入到大战当中。直杀得楚河汉界上天昏地暗。赵鑫鑫一路过关斩将,势如破竹。5月8日,赵鑫鑫又战胜了最后一名来自北京的象棋大师,从而以6胜3租的不败战绩夺得冠军。因为胜率超过了规定的76%,赵鑫鑫自动晋升为全国象棋特级大师。17岁的他从而成为了全国最年轻的男子特级象棋大师。一些媒体迅即将此消息报道出去,人们开始关注这位象棋界的天才少年。

然而没过多久,有人向中国棋院举报。赵鑫鑫这个全国特级大师是花了4万元买来的!中国棋院感到

无比震惊,随后展开了调查,获得了确凿的证据。原来。这是赵鑫鑫的父亲在背后动了手脚。赵友增见这次大赛大师云集,每一局比赛都十分惨烈,见儿子突破重围杀到了最后阶段,爱子心切的他一时糊涂,听了别人的话。决定“助”儿子一臂之力,便通过中间人花钱对相关棋手进行了“打点”,以确保赵鑫鑫能够获得冠军并自动晋升为特级大师。获得此次大赛亚军的那名北京象棋大师承认收了1.5万元,并将这些钱上缴到中国棋院。买棋事件经媒体报道后,举国哗然。中国棋院取消了赵鑫鑫的特级大师称号,并对他处以禁赛一年的惩罚。

“鑫鑫,爸对不起你啊!真是对不起啊!爸这是一念之差酿成大错啊!”回到温岭的家后。痛悔不已的赵友增一把抱过儿子,连声道歉。平时沉默寡言的赵鑫鑫用力推开父亲,脸胀得通红,泪水控制不住往下掉。他冲父亲嘶吼:“我现在还有什么脸见人?我的一切都完了!我恨你,我永远也不会原谅你!”赵友增呆呆地看着儿子,脸色惨白。

赵鑫鑫不敢再出家门,因为只要他一出门,就有人对他指指点点,冷嘲热讽。他只好把自己关在房里。孤独的他靠上网打发时间。然而,网上对他的辱骂和讨伐更是汹涌澎湃,他连网也不敢上了,害怕见到那些如同刺心尖刀一般的文字。他整个人迅速消沉下去,茶饭不思,人也迅速地消瘦下去。

看到儿子由巅峰跌落到了谷底,失去了人生方向和意义,赵友增痛悔不已。考虑了几天后,他决心想办法让儿子重新振作起来。一天。赵友增做了一桌赵鑫鑫平常爱吃的好菜,把儿子从床上拉出来摁在了餐椅上,小心翼翼地问:“鑫鑫,你对今后有什么打算?”赵鑫鑫一言不发。赵友增说:“我们是跌倒了,可是我们还可以再爬起来!如果就这样下去,那就成了一个懦夫。我希望我的儿子是一个勇者、强者。象棋你不能丢!我以前就发现你有一个毛病,就是心还不够沉静。下棋快刀斩乱麻,勇猛是勇猛了,可是还缺些深沉。如果你能用这禁赛的一年时间,让自己的心境更深远更镇定,将来在棋艺上肯定能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学校是一个陶冶心灵的好地方。不如去读一年书吧。不然长期闷在家里,人会垮掉的。”

赵鑫鑫没好气地回话:“我没胃口吃你这些菜。我的事不要你操心,以后我再也不会碰象棋了。不过我倒是可以去读书,不是为了什么心境,而是要考大学。”“好啊,这样也挺好!”赵友增马上表态支持。

不久,赵鑫鑫进入温岭中学成了一名高三学生。同学很少有人知道他就是买棋冠军。赵鑫鑫不由得舒了一口气。庆幸自己躲进了一个与世无争的地方。他的心渐渐平静下来,注意力也转移到如何学好功课上了。

破茧重生

赵友增清楚,虽然赵鑫鑫表面上看起来没事了。但买棋事件一定在儿子内心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阴影。看到儿子真的已有两个月都没摸棋了,他心里很着急。因为他知道,久不进行实战,棋技必定下降。灵气和实力也将日益削弱。他坚信儿子是少见的象棋天才。不能让他的象棋梦半路夭折。

一个周末,赵鑫鑫从学校回家了。一进家门,就看见父亲在客厅里的方桌上摆弄着那副有些破旧的老象棋,正左手执红子、右手执绿子,在那津津有味地玩着左手战右手,落子时把棋子拍在棋盘上“啪啪”有声,嘴里高叫着“将”。见儿子进来了,他连忙喊道:“鑫鑫,我一个人下棋没劲,快10年没有跟你下过棋了,手痒了,你陪爸下两盘吧。”

“不下。”赵鑫鑫扭头就要往自己的房间里钻。赵友增一把拉住儿子,眼巴巴地看着他:“爸知道不是你的对手,就是陪爸高興一下,不以输赢论英雄。爸现在开着一家砂轮工具店很忙,你平时也忙,我们父子哪有什么机会能在一起下下棋呢?”赵鑫鑫见不得父亲这可怜的模样,沉吟一会儿说:“好吧,就下两盘,我让你一车一马一炮半壁江山。”赵友增心中暗喜:儿子终于肯摸棋了!

其实赵鑫鑫内心何尝不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经过一段时间静下心来思考。赵鑫鑫发觉自己热爱象棋。他下决心要像父亲说的那样,重新站起来,靠实力在中国象棋界证明自己不是孬种,以荣洗耻。

很快到春节了。温峤镇公园要搞一些活动,公园方想邀请全国象棋大师赵鑫鑫在公园里摆下一个象棋擂台,同时跟8位民间高手进行车轮战。禁赛期间赵鑫鑫没机会同全国一流象棋大师们竞技,赵友增觉得这民间的擂台赛倒也是一个可以让儿子温习棋艺的所在,就力劝儿子前去摆擂。赵鑫鑫同意去试一试。

那天,公园里人山人海。多数是来看赵鑫鑫跟8位民间象棋高手进行快棋车轮战的。如果一对一下棋,这8位民间高手都不是赵鑫鑫的对手。但由于是一对八,而且下的是快棋,对手们每下一着棋都有不少时间思考,而赵鑫鑫就没有思考的时间,所以对赵鑫鑫来说,难度也不小。只见擂台上落子如飞。你兵来我车挡,你跃马我架炮,大战激烈异常。赵鑫鑫杀得兴起,调动起了所有的脑细胞。每下一步棋时都算计到了数步之外,所以显得十分轻松自如。反倒是那8位高手,因战事吃紧被逼得不时举棋长思。被裁判提醒注意时间。围观群众无不啧啧称奇。当赵鑫鑫以6胜2和的战绩赢下这盘车轮战时,他的父亲在一边咧嘴直乐。周围的观众更是大声为他喝彩,送给了他热烈的掌声。听到这喝彩声和掌声,赵鑫鑫内心无比激动。这倒不是因为下赢了这一对八的擂台赛激动,而是因为承受着买棋重压的他感受到了乡亲们对他棋艺和精神上的认可。这一战,让他重树了再战象棋江湖的信心。

在温岭中学,赵鑫鑫的班主任也是温岭市一位象棋高手,此后,一有机会,赵鑫鑫就会跟班主任等人组队去参加一些市内、省内民间赛事。平时他从不去看什么棋谱,但却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棋、去悟棋。赵鑫鑫感觉自己的棋力应该是稳中有升,而心境却跟以前大不相同了。

2006年8月,赵鑫鑫一年的禁赛期过去了。刚参加完高考的他着手参加于12月举行的交通建设杯全国象棋大师赛。在这次大师赛上,重出江湖的他一路稳扎稳打。勇夺冠军。中国象棋界的大师们对这样的结果无不感到吃惊,大家都没想到,受到过“买棋”事件巨大人生打击、并且已经“歇菜”一年的他,棋力居然不降反升。要知道,下象棋可是”一篙松劲退千浔”的啊!此赛夺冠后,赵鑫鑫获得了一个特级大师序分。

赵友增向儿子表达了祝贺:“鑫鑫,爸为你感到高兴。不过爸希望能看到你重新获得特极大师称号。这不仅是作为一个中国象棋棋手来说的至高无上荣誉,对你来说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你明白吗?”赵鑫鑫坚定地说:“爸你放心,我一定会努力的。我要向世人证明我自己,我要将一个全新的自己展现在中国象棋界。”

2007年9月中旬,“伊泰杯”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在呼和浩特举行。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冠军是象棋界含金量最高的一个冠军。此次大赛全国超一流棋手齐聚,大家都为着那唯一的一个冠军而来。赵鑫鑫心平如镜,棋力却锋芒毕现,一直战到了最后的决赛。9月15日上午8时,决赛准时开始,赵鑫鑫的对手是来自广东的中国象棋界的旗帜性人物之一——特级大师吕钦。吕钦棋力非同小可,招招老辣,赵鑫鑫使出浑身解数,大胆采用兑子战术,终于顶住了吕钦排山倒海般的攻势,双方奕成和局。然而,冠军只能有一个,双方必须进行lO分钟的快棋加赛。以分出胜负。下快棋正是赵鑫鑫的拿手好戏,而以往吕钦也以擅下快棋闻名。这场加时赛战得更是惊心动魄。最终,赵鑫鑫抓住了吕钦的一个微小失误,一举获得胜势夺得了冠军,同时晋升为象棋特级大师,从而成为全国有史以来第25个男子特级大师、第13个男子全国冠军。

此时,赵鑫鑫终于清清白白地凭自己的实力夺得了全国冠军这一至高荣誉,夺得了特级大师这一巅峰称号。他抑制不住欢喜之情,任泪水狂流。对他来说,这不仅是棋盘上的重生,也是人生的重生!他的父亲赵友增在第一时间给他打来了电话,声音哽咽:“鑫鑫,爸祝贺你!今天是爸最高兴的日子,你终于没有自暴自弃,成功地站了起来。爸一直觉得对不起你,害了你,担心会毁了你的一生。到现在爸就放心了。我们以后永远都要堂堂正正做人。”

2008年1月7日,在2008年广东电视快棋赛上,赵鑫鑫挟勇战胜诸多特级大师,又获一个颇有分量的冠军。随后他进入浙江省象棋队,成为队中的第一主力。8月,这位经历特殊的年轻人终于又圆一梦:他被浙江大学录取,成为一名大学生。他的最新目标是夺得世界冠军。

知荣知耻 成人成才 篇5

如何将“八荣八耻”变成学生道德营养的食粮,并成为其毕生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校已经并正在从事下列实践。

一、行是知之始

要实现将“八荣八耻”内化为学生毕生立身行事准则的目标,就必须用日常身边千千万万个能体现出荣辱的事情让学生去践行、去体验、去感知。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

首先,仪容要端庄、朴素:穿着打扮端庄朴素,得体大方,不比穿名牌、吃名点、用名品,不配首饰,不染发。总之,不以虚荣为荣,不以骄奢为荣,而以诚实为荣、以艰苦为荣。

其次,语言要文明、守信:古人说,言为心声,言必信。内心纯静、坦荡、高雅,语言自然会清正,掷地有声。反之,就会粗俗、肮脏、邪狎、虚伪。无论是同学之间对话,或与长辈交谈,抑或是打手机、接电话、上网聊天等,都能透过语言看出其内心的荣辱修养。总之,以守信重诺为荣,以浮夸虚伪为耻;以高雅文明为荣,以粗俗狎邪为耻。

其三,举止要得体、大方:对父母要孝顺,对师长要敬重,对同学要有同情之心和爱护之举,对别人无意间的过错要谅解,在他人有困难时要主动去帮助。在庄重的场合不吹口哨、不怪叫、不起哄,在宽松的场合要随和,不乖张。总之,以知情达礼为荣,以怪异悖情为耻,以敬老乐群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其四,心理要健康、豁达:别人取得成就,要为之高兴,而不是忌妒;自己取得荣誉,要谦虚,而不是趾高气扬。遇到挫折,要坚强不气馁。重大考试前不急躁,生活遇到突发的事情不慌张。总之,以宽厚待人、严于律已为荣,以率性躁急为耻;以科学为荣,以愚昧为耻。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对自身周围的是非、善恶、美丑认识还很模糊,而这些认识又对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他们的比穿、比吃、比用、比玩的虚荣心,怕吃苦、怕脏、怕累、怕用脑的享乐观对他们做人立身的基本准则的确立很不利。做人立身的基本准则又直接决定着其将来做事立业的基本准则。因此,成人教育是成才教育的根基。

二、知是行之成

如果仪容、语言、举止、心理是人的立身之根,那么理想、责任、奋斗、守法则是人的立业之干,只有根深才能干直。只有行小,才能知大;只有行近,才能知远。

在知行统一原则指导下,我校根据自身实际,最近在“八荣八耻”的教育工作中采用了如下方式:

首先,营造氛围,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具体做法是:①利用班会课,学习“八个为荣”和“八个为耻”的内容,并让学生熟记“八荣八耻”;②利用周一“国旗下的演讲”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大旗;⑤利用校园广播和校园网络介绍全国各地开展此项活动的情况。其二,开展讨论,提高生活中的荣辱认识。具体做法是:①召开主题班会:“寻找校园的荣辱事件”、“讲述身边的荣辱故事”;②组织以知荣明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为主题的黑板报设计和电脑美术作品比赛;③在校报《三中校讯》上组织师生开展“知荣辱,树新风”的道德大讨论;④在卫生大扫除、迟到、早退、浪费水电、损坏桌椅、拆拿他人信件、随手乱扔等等校园生活细节中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新时代的“真人”就是热爱祖国之人,就是服务人民之人,就是崇尚科学之人,就是辛勤劳动之人,就是团结互助之人,就是诚实守信之人,就是遵纪守法之人,就是艰苦奋斗之人。新时代的“真人”需要远大的理想来支撑,需要坚韧的毅力去磨炼。学生懂得了以上道理,深化了以上认识,并内化为可见的自觉行动,那么,学校育人的基础也就夯实了,学生将来做事立业的资本也就雄厚了,我们的受教育者也自然会成为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有用之才。

明荣知耻保持晚节 篇6

“八荣八耻”的提出,引起了全国广大干部、群众、青少年的热切关注,反响强烈。同时,也震撼了我们这些离退休老人的心灵。绝大多数离退休老同志都认为,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是我们保持共产党员、革命干部先进性和保持晚节的基本准则,是树立新中国公民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标准。我们离退休老同志理所当然应该铭记在心,努力实践,为年轻同志以及自己的家人作出表率。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经济结构的调整,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非常复杂的变化。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商潮汹涌,物欲横流,对各种人都是洗礼和考验。应当肯定,多数离退休老同志在各种社会思潮互相激荡、各种价值观念相互碰撞的洗礼和考验中,对自己应当坚持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应当对自己周围的群众、特别是青年人和自己的家人提倡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是符合“八荣八耻”的精神的,是明确的、正确的,不愧为受党多年教育和革命建设实践锻炼的老党员、老同志。然而,我们也不能不正视,在离退休老同志当中,的确也有极少数人,经不起社会转型的考验,由“老革命”、“老干部”变成了“老糊涂”,对当前社会主义新时期,何为荣、何为耻,竟分辨不清,找不到北了。有的崇洋媚外,说什么“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圆”;有的嫌贫爱富,说什么“工人、农民智商低,受穷受苦,并非不公平、不合理,‘大款’、‘白领’智商高,收入高、发大财,是市场规则”;说什么“照顾‘富人区’,为富人服务是理所当然”;有的鼓吹什么“改革就是维护既得利益”;有的鼓吹什么“腐败‘有理’,是发展的‘润滑剂’”等等。这一切糊涂观念,只要用“八荣八辱”这个基本准则、基本标杆一衡量、一分析,就十分清楚是违反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违反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良知的错误认识,应当坚决批判抵制并彻底清除。

中邮优选“知耻后勇”夺半年亚军 篇7

去年上半年亏损44.91%排名倒数第二,投资总监彭旭承诺“行情好时帮投资人多赚点钱回来”。今年同期涨76.26%,他实现了诺言。

中邮优选以76.26%的收益率,夺得今年上半年的基金收益亚军。一位与中邮关系密切的人士对记者说:“这可以说是知耻后勇呀。”

中邮优选这几年总与“亚军”有缘。在2007年以191.52%的收益率夺得亚军之后,2008年上半年亏损44.91%是负收益“亚军”。如今,它一雪前耻,夺得今年上半年的收益亚军。

按照基金契约,中邮优选的股票投资比例都是60%-95%,债券、权证等投资比例为0%-40%。从季报上可以发现,中邮优选的股票仓位长期保持在90%左右,一贯的高仓位使其在今年以来的反弹中抢得先机。另外,该基金的出色表现还归结于其一季度优质个股的选择,特别是2月底对一些低价股的选择,使基金业绩迅速提升的趋势在整个一季度得以延续。辽宁成大等重仓股的大幅上涨。提升了基金业绩。早在今年一季度末,中邮核心优选就已经以45.53%的涨幅位列股票型基金之首。

进入二季度之后,中邮优选尽管没能延续一季度的神奇,只取得19.09%的收益率,在可比的188只同类基金中排名94位,不过凭借一季度的良好表现,依然成为上半年的基金收益亚军。

众禄基金研究中心认为,从4月份以来,中邮优选业绩开始下滑,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中长期来看,中邮优选属于一只小盘风格的基金,而且习惯于频繁操作。这与大盘蓝筹股主导的行情不相适应;二是在行业配置上,中邮优选超配的批发和零售贸易、交通运输仓储、食品饮料等防御性行业表现弱于大势。

别看中邮优选今年风光无限,去年它却一度让投资人伤透了心。作为2007年基金收益排名的亚军,中邮核心优选2008年的表现自然特别令人期待。但是让持有人大跌眼镜的是,2008年上半年它的净值不断下挫,最终以44.91%的跌幅成为股票型基金2008年上半年业绩倒数第二名。而位列倒数第一的,恰恰是其兄弟——中邮基金旗下另一只基金中邮核心成长,跌幅为44.96%。这两只基金2007年因为业绩出色被称为中邮双雄,2008年半程过后,本刊曾作过《从双雄到双熊》的报道,指出中邮两只基金长期保持高仓位,且重仓去年上半年跌幅巨大的银行、保险、钢铁等板块,结果一同遭殃。

当时,本刊还采访了中邮创业基金投资总监彭旭。针对业绩不好的问题,彭旭除了表示对投资人的歉意,他同时表示自己也很着急:“业绩不好我们也着急,也在努力想办法。只能到行情好的时候帮投资人多赚点钱回来。”

中邮优选今年上半年表现出色,彭旭也算实现了承诺。

记者注意到,中邮基金今年比较早就看好后市,还一度对原持有人放开申购“让老基民摊薄成本”。3月20日,中邮基金发布公告称,中邮优选将于3月25日起,打开申购3天。该基金公司对外表述称:“2008年中邮旗下基金的业绩不尽如人意,我们考虑的是怎么把老基民的损失补回来。”从现实看,中邮优选自那次放开申购后,超过20%的收益确实帮基民摊低了成本。

上一篇:最打动人心的爱情句子下一篇:选矿厂安全检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