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习心得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习心得(精选15篇)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习心得 篇1

2010思想政治教育:田时涛

在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这门课的过程中,可以说受益匪浅。在这个物欲横飞的年代,它进一步帮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让我更好地认识了我自己,也有信心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们现在已经到了二十一世纪,竞争也成为了这个社会的主题之一。国家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我们国家也提出了人才强固的战略,而各高校更是以“育人”为首要任务,但是我个人觉得我们在育人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育心”。

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是我们这个社会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因此,大学生健康问题也应该是我们大学生所关注的重要话题。当代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自豪感和优越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相比生理而言,心里健康就尤为重要了,我也是坚信这一点。

自己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也学习了有关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对于大学生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是有一定的了解。

首先,“理想的大学”同“现实的大学”之间的矛盾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了深深的目标失落感。以前在很多同学心中大学是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殿堂,刚入大学时也十分兴奋、愉快。但兴奋和激动之后,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原来是如此的平淡、枯燥,“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日复一日无限循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带来心理上的不平衡,引起心理冲突。这也是当代高校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其次,各大高校培养目标的“高”与“空”使大学生对目标难以把握,基本上觉得很困惑和迷茫。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但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却感觉目标的内容比较空洞,目标的阶段性也不明确,甚至完全不知道如何按照目标来设计和规划自己。

再次,就是自豪感与自卑感的冲突。高中时候很多同学都是班上的佼佼者,他们带着优越感和自豪感踏入大学校园,但很快就会发现,在强手如林又需要较好自理能力的新环境中自己的优势已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无法面对挫折的自卑感。

还有就是很多大学生处理不好理想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的关系。理想中的我是站在一个很高的位置的,因为社会对我的期望很高,也与我自己曾经优越的地位有关。而现实中的社会认同是不以自己的设计为转移的,当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高时,这样就不免会产生产生心理冲突。刚开始面对这一切,很多人都是茫然不知所措,这样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就油然而生。它会对人的躯体、思维、感受和行为都产生负面影响。甚至让我们的思维变得缓慢、迟钝,而思维的缓慢让身体的各种活动也变得没有激情和活力,人就变得懒散、木僵,不愿意参加外界一切活动,喜欢一个人呆着瞎琢磨等等,这都会对我们大学生产生严重的影响。

当然,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而自己在课堂的学习中也感悟出了一些自己的学习方法,希望能够对自己也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首先,我们得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

其次,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当代大学生必须要学会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再次,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我们要知道,在大学中除了学习工作以外还有很多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最简单的就是要学会生活。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当然,我们也可以咨询心理机构和心理学老师,以获得心理咨询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和有经验的老师进行交流,学会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以帮助我们摆脱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习心得 篇2

他是外来民工子女, 来自广西, 现与父母同住。他平时话很少, 眉头时常皱着, 表情冷漠, 性格孤僻。课间他基本不外出活动, 就坐在位子上。当有同学经过, 不小心碰落他的书本时, 他一声不吭, 出手就是给对方一拳;当有人不小心碰到他手肘或踩到他脚时, 他依然一声不吭, 但脚已经使劲地踢出去了。我每一次与他谈话时, 他都气冲冲地争辩:“谁叫他 (她) 先碰 (撞、踩等) 我的!”每一次, 我都耐心地引导他:对方不是故意的, 同学间交往要大度, 别斤斤计较, 更何况对方已向你道歉了;我们要学会宽于待人, 自己才会快乐。但每次听完我的劝导, 他总是冷冷地回一句“知道了”, 转身就走。最初, 我当他的暴力冲动是由于性格内向、孤僻、自卑造成的。因此, 我就经常找机会鼓励他, 有时还特意安排活动开导他。

他的暴力冲动、蛮横无理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为了能尽快解决他的问题, 我多次找他父母了解情况。但其父母也一样认为他性格内向, 不喜欢说话, 平时他与父母都不愿意多交流。从与父母的沟通中我了解到, 他父母也经常针对他的这一特殊问题教导他, 对他的各方面都挺关心的, 可是依然没效果。我就提议其父母平时多与他聊天, 周末多带他参加户外活动、集体活动。但是, 一年过去了, 两年过去了, 别人都已学会避着他了, 他还是“本性不改”, 真是一个铁打的人啊!虽然因为同学们的“小心”关于他的这类冲突事件少了一些, 但是每当看到他那孤冷的身影, 充满敌意的眼神, 就感觉他好可怜, 快乐的童年与他无关, 我总忍不住想帮他。

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年级的一次语文单元考试中有一道开放题, 要求学生写写自己最想对某人说的话。他写道:“爸爸妈妈, 你们从小就把我一个人丢在老家, 你们不爱我, 我恨你们!”读完这句话, 我心头一震, 马上去看姓名———是他!我心头又瞬间转亮, 终于找到打开他心结的钥匙了。随即, 我就约他妈妈来了解具体情况。

午饭后没多久, 他妈妈来了。我带她到教室外私下问她, 孩子是否小时候没跟他们一起生活。她沉默了一下, 红着眼告诉我:孩子两岁时, 因为经济拮据, 他们就外出打工了, 孩子是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 直到可以上小学了才接来一起生活。她还告诉我, 因为这事, 孩子一直有怨言, 说父母不爱他, 丢下他不管。了解这些事后, 我心中更加肯定了, 孩子的冷漠与敌意就是因为心中的这个阴影造成的。我马上安慰他:“别担心, 我帮你们解开心结。”于是, 我让她到教室后面的餐厅等我, 自己走回教室, 叫这位孩子出来。当我边走边搭上他肩膀, 对他说:“妈妈有话要对你讲。”他满脸敌意, 加快脚步, 肩膀使劲一甩, 挣脱了。我又马上搭回去, 俯耳轻声对他说:“老师叫你妈妈来, 不是要说你的坏话, 是想帮你, 这几年来, 老师发现你总闷闷不乐的, 心里也不开心, 老师想让你快乐一点。”这时, 他脚步缓慢了, 肩膀也不甩了。

宽敞的食堂里, 静悄悄的, 就我们三人, 我让他们母子紧挨着坐一起, 我坐他们对面。我先开口:“XX, 妈妈是爱你的, 爸爸也是爱你的。小时候, 他们丢下你外出打工, 他们也是迫不得已。那时家里穷, 买菜买衣服都没钱。他们为了你有更好的生活, 才外出打工的。你还小, 带上你就只能一人工作, 爸爸妈妈才狠心把你留在老家的。离开你, 他们也心疼, 也不舍得呀, 孩子。你看, 后来他们工作稳定了, 就把你接过来了。还有, 为了让你过得更好, 他们就只要生一个你, 不再生第二个了。XX, 爸爸妈妈是爱你的呀!”

在我说这些话时, 他妈妈已泣不成声, 抱着孩子, 眼泪不住地往下流。此刻, 这个孩子也终于伸出手抱住了妈妈, 哭了。看着这一幕, 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放下了, 只是自己也没控制住, 眼泪顺着脸颊滑落。

下午课后, 几个学生正排着队改作业。一个学生有一题做错了, 我问他是因为粗心还是因为不懂, 他摇摇头表示不懂。这时, 一个欢快的声音响起:“老师!这题我会, 我教他!”我猛一抬头, 看到的是上扬的眉头, 上扬的嘴角, 这是一张写满快乐的、自信的笑脸。是他!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他主动帮助同学, 第一次看到他活泼的笑, 也是我见到过的印象最深刻的笑脸。就是他, 他终于卸下了戴了三年多的冷漠面具。那一刻, 我感到自己好幸福, 感到当老师好幸福。

如今, 他六年级了, 这两年来, 他再没打过同学, 相反, 还交到了几个很要好的朋友。相遇时, 他总是带着丝腼腆的微笑主动向我问好。课后, 也时常能看到他与同学一起玩耍的快乐的身影。

这就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一个外来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案例。通过这个案例, 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外来民工子女或留守儿童需要更多的关爱, 并且总结出了如何进行这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尊重对方, 给对方安全的空间

良好的沟通要建立在双方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当谈论内容涉及到对方面子、隐私方面的问题时, 不要选择有他人在场的场合, 即使办公室也不适合, 要给对方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这样, 对方才可能会打开心扉, 才会有真情表露, 才会达到有效的沟通。在该案例中, 午饭后空无一人的食堂就是个“安全”空间, 不会有他人闯入, 而办公室, 随时都有人进出, 缺乏安全性。

二、要让对方体会到自己是真心要帮助他

首先, 自己的态度要诚恳, 轻轻地指出对方哪个地方有待改善, 直接告诉对方希望他拥有怎样美好的结果, 让对方明白自己是真心的, 将大大提高对方对意见的接受程度。如该案例中, 我的“搭肩”、“俯身贴耳”及直接告诉对方我的目的, 就让他明白了我的心意, 态度发生了大转变。

三、建立和谐关系, 耐心引导

有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的学生一般在沟通交流能力方面相对弱一些, 也许还有明显的抗拒、抵触心理。因此, 在与他们沟通时一定要耐心, 语气亲和, 要建立和谐的沟通环境, 不可居高临下, 咄咄逼人。

四、坚持不懈, 相信未来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贵在坚持。当对一个学生的一次、两次教育失败后, 不该气馁, 应该坚持不懈, 要相信未来, 要相信铁打的心也有被感化的一天。如上述案例中, 我的班主任工作手册上还清晰地记着, 我约他们母子俩交心谈话的时间是2012年1月12日。从2008年9月到2012年1月, 长达三年之久, 我一直把“他”当成一个任务放在心头, 终于, 我找到了那把钥匙。

五、做有心人, 从多方面搜集信息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习心得 篇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为幼儿教育指出了具体的、可行的方向。它体现着国家一直重视幼儿教育,也为指导所有幼儿的健康成长指引着方向。《指南》和《纲要》相结合,将幼儿的学习生活与健康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都提出了合理期望。在每个领域中又细化,随后还有“教育建议”。“教育建议”主要可分两大点,一是点明该领域的教和学的特点。因为各领域的知识性质不同,幼儿的学习方式也会随之变化,幼儿教师必须根据这些特点来设计教学,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二是点明该领域特别应当注意的有普遍性的问题。这为一线幼儿老师在环境创设、活动内容、幼儿养成习惯、情绪情感的表达和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这对于幼儿教师实践以上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明确的引领作用。在认真学习了《指南》以后,我最主要的感悟是;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幼儿教育的根本。

在《指南》中把“幼儿健康”放在首位,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幼儿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的活动。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幼儿的健康教育工作呢?

(一)努力顺应天真好奇的天性,让幼儿发现快乐

1、要尊重幼儿的天性。“玩”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在走楼梯时喜欢顺扶手往下滑、走路时喜欢踢一个小瓶子,幼儿在玩耍中获得成功,获得满足,同时也获得经验,我们在幼儿教学中,要满足幼儿的这种天性,让幼儿在玩中学习、在玩中快乐成长。

2、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是所有孩子的共性,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兴趣,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这时候,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要批评,而要积极加以引导。引导幼儿怎样看、怎样模、怎样想,有意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二)、努力营造良好的幼儿园环境,让幼儿感受快乐

《指南》提出“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幼儿园是孩子离开父母的第一个陌生地方,能否较好地跨出这一步,我们幼儿老师是关键。作为一名幼儿老师,要有爱心,要把幼儿看作自己的孩子,让幼儿感到老师就是亲人;我们幼儿老师要有耐心,对幼儿无意犯的小错误,不要过多批评,要向他们讲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幼儿生活或学习中的小进步,要有具体的表扬,不能总是简单地说“做得不错”,要指出他们具体细节的成功。比如“你今天把摔倒的小妹妹扶起来,老师真高兴。”“我喜欢你画的这些树。”具体的表扬会让幼儿产生极大的满足。

(三)努力培养健康的心理,让幼儿体会快乐

《指南》指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从小塑造幼儿宽容的心灵,培养健康的人格,让他们具有良好的处事能力,乐观的生活态度,坚强的意志。

1.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我们幼儿教师要多对幼儿表扬。例如:有一次教幼儿画苹果,我先让幼儿观察,然后让他们画画。一开始,多数幼儿画得有点像西瓜,我没有批评他们,说:“你们画得很好,真棒!你们再仔细看一看,再画一遍。会画得更好!”这样,我越表扬,幼儿画得越认真。我认为表扬幼儿“画得好”最重要,因为表扬可以使幼儿增强自信心,引发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快乐的情绪体验。

2、要培养幼儿的宽容心。

要从小就培养幼儿的宽容心理。我在教学中,教育幼儿不能总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如:自己想玩别的小朋友正在玩的玩具时,那么就应该等一下,或者有礼貌地去和人家商量,而不能强夺强要;教育幼儿多帮助其他人,让幼儿在帮助别人中得到快乐,如让他把家里的旧玩具收集起来,送给需要的小朋友;其他小朋友摔倒了,把他扶起来,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四)幼儿园和家庭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家庭是幼儿认识的第一个环境,家庭教育会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在和田的农村,多数家长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作用,也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例如,有的家长教孩子“别人打你一下,你就打他两下”。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帮助、引导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还要帮助家长怎样教育孩子。我在幼儿教学中的做法是: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 QQ、微信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心理常识,掌握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径,与我们幼儿老师配合,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工作。要求家长要随时随地与孩子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帮助。要求家长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当孩子的面吵架甚至打架,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4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己能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己成为一个闪光点。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心理教育课学习心得 篇5

为期两年的心理健康课程结束了,记得刚来到大学的我社会磨练不足,对大学生活充满了迷茫,是通过心理课,我学会了科学的塑造自我,确立了明确的行动目标,走出自卑,胆怯的阴影。在这两年的学习中,我深感心理学的精深,以及范围之广。大学生的心理课程都与我们的生活以及学习有很深的关系,老师讲解的非常有趣,贴近生活,每堂课下来我都意犹未尽。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和适应环境。在这里,我就总结一下在课堂中学到的一些东西: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学会了总结自己。在课堂的学习中。我发现了不一样的自己,了解到平常的自己并不是全面的,有公我、私我、盲我、潜我之分。听到这里,我感觉自己有时会有些自卑,这时我会想,只是自己私我的想法。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你又不是别人,怎么知道别人怎么想,当我们缺乏信心时,也许可以换位思考,从另外的角度考虑问题,发现自己在别的方面的优点,这也会让我们思考问题更加全面。我们也要认识到自己的公我,做好公我,这与生活密切相关。同时要认识到自己的盲我,就是别人看见的我们,要尽量全面的了解自己。要发掘运用自己的潜我,潜在的永远是最不可估量的,最需无限发掘的。自我认识需要常常自我反省:“吾日三省吾身”。通过学习我了解了人际交往。自己未来的人际交往的方式方法

有了更加清晰的方向。人生短短几十年,我们要利用有限的时间来创造美好的生活,最不可缺的就是人际关系了,每天进行各种人际交往,语言必不可缺,要锻炼好自己的口才,更要努力学习加深思维的锻炼,“语言的边界就是思维的边界 ”。要乐于助人,助人即自助,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这些是心理,更是道理。也许心理就是教我们如何理智的做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人。

人际进程的进程分析:

1、彼此陌生

2、单向注意

3、双向注意

4、相切

5、浅度相交6深度相交

在这一系列的进程中,更是双方“自我暴露”的过程,处理不好会发生可大可小的矛盾,这时我们需要注意的则是交往的对等性以及适度性,两个人是两个个体,总有不同之处,也许是情绪、行为、价值观等,这时我们不应该要求强行的重合,要体谅以及换位思考,我个人认为换位思考以及相互体谅在人际交往中非常有必要,无论是家庭、爱情、婚姻、友情、工作中都是非常必要的。在人际交往中更要学会自我剖析,自我检讨,自我认识,更要常记一句话“你对了,别人就一定错了吗?”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习心得 篇6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省级培训学习心得

伊春市金山屯区第一小学马晓岩

2011年的11月19日至21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三天的省级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心里健康教育培训,临听了五位专家和老师的精彩报告——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识别与处理方法、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教师的师德完善与心理成熟、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设计与实施。授课老师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阐述了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工作方法和工作艺术,既有高深超前的理论,又有贴近教育生活的实际案例,为我今后的班主任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此次培训就像夏日里的一阵凉风,扫去了我心头的烦燥,就像高山上的一股清泉,滋润了我几度迷惘徘徊的心灵,就像冲破晓雾的第一道阳光,使我豁然开朗!让我清楚地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意识到要实现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的目标,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尤其是班主任。所以在这几天的培训学习中,我都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做好笔记,学好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学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努力为他们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现就本次培训学习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从临听讲座中,我了解了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方法,知道了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知道良好的师德修养有利于

促进教师心理成熟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知道团体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了解了团体的辅导方法、技巧和策略。对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为今后自己怎样做班主任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二、从老师讲座的内容中,我感悟最深的就是 “爱”。记得田丽老师说“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的,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其职责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于怎样呵护学生,用爱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教育学生的心灵。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关注学生要认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成长变化,他们的身心总是在不断变化,而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反应,所以心理的教育无处不在,心灵的关怀应无时不有。记得我刚刚送走的毕业班学生任佳欣就是一个例子。任佳欣在课堂上沉默寡言,神不守舍,作业根本就不做。三四年级时,学习成绩还可以,从五年级开始,随着知识内容的加深,再加上父母离异,父亲经常外出打工,孩子让别人看管,使任佳欣养成了懒散的坏习惯,对学习放任自流,所以成绩直线下降。为此,我多次和其家长沟通,在教育孩子上与家长形成共识。在学校,我积极发现任佳欣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她的自尊心,使她看到希望,树立信心。平时多些关爱和关注,“专心听讲!”“不要走神!”“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坚持、坚持、再坚持!”等鼓励的语言经常出现在她的面前。同时,我和家长一起为她设计了一套行为价值与奖励计划,即表现良好就给予一定奖励。如:在日常表现中有进步就加分,放学

后可以玩半小时,晚上可以看一会儿电视或同意买一些喜欢的文具等;如表现不合格,则无法得到奖励。通过一学期的坚持,任佳欣进步明显,慢慢地建立起了对学习的兴趣,初步学会了控制和调整自己不良情绪和行为的能力;还越来越受同学们的欢迎了。虽然,还不能保证每次作业都准时上交,但也在一步步向好的方向发展。任佳欣的家长也改变了以往的粗暴态度,对她更多的是平等、尊重,特别是对她的学习比以往更有耐心了,使任佳欣的进步日趋明显。任佳欣的实例让我深深感受到班主任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不厌其烦的与学生交流,用真诚的心带着微笑、带着赞美的语言和宽容的心走近学生,从而走进学生的心灵。而培训学习中田老师也用许多实例告诉我们,之所以有些教育者成为出色的教育专家,是因为他们用的是心,是爱,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三、从老师讲座的内容中,我的另一个感悟就是当好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还应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师的心里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每天在学校与教师的接触长达六、七个小时,教师的一个皱眉或是一次谩骂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刻长久的,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很好地设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心理环境,反之,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反而导致学生害怕说谎、违抗等不良表现。记得有一次,我因为带着烦心事一大早走进教室,见到哪个孩子稍有一点不听话就凶巴巴地指责批评,吓得孩子不敢和我说话。一节课下来,学生脑子一片空白,我也觉得无味极了。心境不好很难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气氛,学生处于紧张和焦虑中,学习效率不高,效果不佳。教

师心态健康向上,学生也会积极的思考和学习。因此,我觉得班主任老师一定要做一个心理健康的老师。因为要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就要求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教师的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教师的素质修养中,教师的心理素质占重要位置。一个理想、合格的教师,除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以外,还必须具有诸如热爱、合作、活泼、愉快、乐观、幽默等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教师心理健康的状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身心成长。可以说,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先决条件。教师应学会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为学生创造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总之,经过这次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找到了自己在以前的工作中的不足和失误之处,使我感受到了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的责任重大,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智育,还要关心学生的德育,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会将这次学到的经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去,扎实有效地做好班主任工作,对自己的工作不断反省、总结、创新,力争做一个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教育上称职的班主任,也要做一个有爱心、快乐、健康的班主任!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习心得 篇7

《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能弥补我们学校课程的不足, 也能成为我校学生个性教育的载体, 成为我校学生多元智能开发的渠道, 成为我们学校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深远意义。

二、研究与实践过程

1. 建立组织, 明确责任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我们成立了三个工作小组, 即:以贾校长、包书记、杨校长为课题开发领导小组, 负责规划、统筹、领导、协调工作;由县教研室主任王世一和科技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专家指导小组, 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调控和专业指导工作;以学校教务处和各年级组组成的课程开发工作小组, 负责课题指导、教师培训、课务管理、活动协调、意见反馈等工作, 有力地保证了课题实验的顺利进行。

2. 制订方案, 组织开题

2009年初, 课题组对学生的兴趣、爱好, 以及家长、社会对教育的需求等问题进行了调研, 制订了校本课程《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发方案。方案主要将课程开发与学生生活、心理健康、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结合, 以学校和师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成才教育为课程开发的具体内容, 凸显我校教学的校本特色, 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2009年3月, 我们成功地进行了校本课程《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题仪式。

3. 参观学习

暑假期间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 借鉴外地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经验, 总结自己存在的问题, 不断提高教师课程开发的实践能力。

4. 经验交流

组织校本课程开发经验交流会, 相互观摩研讨课, 及时总结本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经验, 通过校刊《晨钟》杂志向全校教师推广。

5. 专家指导, 共同开发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初期, 学校主动寻求专家的指导与协助。2011年11月, 我们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报告交给了中央教科所有关专家进行指导, 专家高度评价了我校积极参与课改的精神, 并提出许多宝贵的修订意见。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吸引了许多家长的参与, 他们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

6. 举办活动, 保证质量

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 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特征, 在开展校外活动时, 吸纳家长参与, 培养家庭亲情, 多次举办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尊师敬长我做小孝星”普通话演讲会, 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 进而形成学校的特色教育活动。

7. 兄弟学校共同开发实施

2009年以来, 我们邀请了成县二中、成县三中、成县沙坝初中、成县支旗初中加盟参与《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实施, 我们给成县二中和成县沙坝初中分别派去两名骨干教师支教一年, 去指导他们的课程开发和具体实施工作, 四所学校也派骨干教师来我校学习操作流程。几年来, 这些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8. 教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的亲历活动

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中, 多位教师主动参与到研究中来。他们依据各自承担的学科特长施展才华, 问卷调查、制订提纲、搜集资料、核实内容、选择改编、设计学生活动, 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研究者。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 教师执著追求, 付出了大量心血,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多位教师, 牺牲了大量的课余和休息时间。

三、成果实践效果

1. 学生方面

就学生方面而言,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 学生积极参与实践, 不仅学会了学习, 也学会了如何做人, 促进了学生心理与个性健康和谐地发展, 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精神和做人道德。近年来, 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类学科竞赛多人次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2. 教师方面

就教师而言, 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课程《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发本身就是一个教师参与科研的过程。课程开发中, 教师不仅要研究学校、学生, 自己还要研究课程制度、课程理论、课程开发方法, 逐步加强了对学校的认同意识, 提高了归属感。校本课程的开发, 培养了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 拓宽了教师的知识结构, 强化了教师的课程意识, 提高了课程开发能力, 教师专业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09年以来, 本课题组教师撰写的论文有多篇在国家和省市教育刊物上发表, 多人获省市县优质课等级奖。多位教师辅导的学生在参加全国各类学科竞赛中多人获奖, 同时, 多位教师也获得了优秀指导奖。

四、成果特色与创新

《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为学校、老师、学生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同时也形成了我们学校自身的特色, 有效地弥补了常规教学的不足, 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道德素养,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处事等方面的积极情感, 具有其他课程无以替代的作用, 渗透了我校“面向生活育人, 面向社会育才”的办学理念, 成为我校办学的一大特色, 受到了陇南市教育局领导和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鲜明的办学特色又使我们学校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习心得 篇8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性学习;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5-01

高中生随着青春期的变化使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针对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应该予以重视,同时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由于高中生的心理发育并不是很成熟,所以很容易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心理不健康的现象。同时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高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高中生的心理造成严重影响[1]。相关资料显示,研究性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两者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和一致性,如果将两者进行有效的整合,不仅能够扩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领域,还能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不然趋势。

一、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根据相关资料表明,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因素,在信息网络化的今天,许多计算机设备在生活中得到应用,其有利也有弊,很多高中生受到网络游戏的诱惑不能认真学习;家庭因素,大部分家长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给学生造成较大心理压力;学校因素,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没有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学生学业压力大;自身因素,学习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的问题,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观念认识不够

在对高中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时候,很对学生因为对教育观念的认识不够深入,许多学生不能认识到心理疾病所造成的危害。所以,这种教育方式只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放在表面,仅仅对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才会有作用,降低了教学效果。

2、心理辅导教师专业度不够

根据相关资料表示,我国心理辅导教师的数量比较少,与学生的比例不平衡。高中心理健康辅导教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班主任或是辅导员所担任的;另一种是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但是这些教师都不具备相应的业务水平,同时接受培训和外出进修的机会也很少,导致教师专业水平不高。

3、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完善

长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教学工作中不被重视,其在体制和经费方面没有保障,导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开展。在高中教育过程中,没有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同时缺乏时效性,其硬件和软件设备也不齐全,影响了教育体系的发展[2]。

三、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策略

在高中教学体制中,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能够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要具备教育理念,还要有合理的教学方式。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在内在方面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一致性,所以实施研究性学习对开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性。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高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教师需要对情境进行创设,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例如:演讲、比赛或是观看视频等。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公正以及民主的活动氛围。当学生处于这种氛围时,才会放松心理状态,将自己内心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克服心理问题。例如:早恋问题,由于高中生处于青春期阶段,可能会出现早恋问题,所以教师需要采用正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既不能伤害学生的心理,也不能放任不管。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沟通,并给学生举一些实例,让学生明白出现早恋情况属于正常现象,但是作为高中生需要以学习为主,可以相互鼓励、相互促进,成为学习的好伙伴。

2、制定主题

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体,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而不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教育,这样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产生回避心理。所以教师需要提前制定出主题,让学生在课前了解主题的内容,教师讲解完心理学基础知识之后,让学生主动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还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探究准备

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两方面准备工作,即知识准备和活动分组[3]。针对某一心理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教师需要将相关的心理学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后再对问题进行探究,其知识准备工作是对研究性学习的观点,环节以及方法等进行介绍。教师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按照学生所反映的心理问题进行划分,将相同心理困惑的学生安排在一组。这样学生就不会受到自尊心的影响,将心理问题讲出来进行研究性探讨,不仅锻炼了学生交际的能力,还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达到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4、针对性研究学习

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之前,教师需要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针对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确定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之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学生在分组之后也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对自己内心的想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校园暴力事件”展开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将课前收集到的有关事件的视频播放给学生们观看,然后通过小组成员内部的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想。之后教师再根据心理学知识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到校园暴力事件的严重性以及心理问题的危害性,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并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进行整合,不仅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还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使学生能够敢于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并通过研究性学习解决内心困惑,值得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吕 玉.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J].教育科学研究,2010,03:66-69.

[2] 朱亚春.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2:53.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习心得 篇9

快乐幸福的源泉——心理健康

安徽舒城电大2014秋季学前教育专科班

近一段时间我用心学习了王传旭老师的《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概论》一书,感触颇深。通过学习,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 明白了什么是健康与心理健康。

健康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标志。过去,我总是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有疾病定就是不健康,这样的定义就将健康与疾病放于人体生命状况的两端。现在我明白了,健康应该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格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

所谓:“心理健康” 至少应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 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开放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应该有以下几项:

①智力正常,具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操作等综合能力。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能表现出积极的创造性。②情绪稳定协调,能充满自信心,保持情绪平衡。

③自我意识统一,能适应学习和工作,并主动地教育自我,发展自我。

④性格健全,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有一定自控自制能力。⑤人际关系和谐,使人充满温暖,安全、舒畅的心理体验,能实施自主学习。

二 深刻领会了心理健康对于自主学习的重要作用。

心理健康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五种心理健康标准是对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心理健康是保证学习和事业成功的必备条件,因为心理健康直接影响一个人生理能量的发挥程度,更影响其个性的发展。而开放教育正是通过开发自我的个性,挖掘自我的能力来达到学习的成功。因此,开放教育对于心理健康的要求非常明确,它是自主学习所必备的重要条件。

自主学习出成效,心理健康是关键。要想达到在自主学习中成绩优异,有效果,心理健康是关键。一个“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则是从积极的预防角度对人们提出要求,目的是要保护和促进心理健康,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

三 积极化解我们常见的不良心理倾向。

一个开放教育学生,心理不健康出现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有两点不可忽视:①学习环境不适应。开放教育学生多数是自主学习为主,指导、引导、函授都是辅助的,与在校生的学习环境有着根本的不同,我们主要是靠自觉学习,如果我们处理不好这个环节,有可能最终被迫休学。②情绪不稳定。开放教育的学生大部分是二次学习,我们多数已走向社会,工作环境相对稳定,在完成每天必需的工作外,又要牺牲休息娱乐时间安下心来学习,甚至还要克服家庭社会的种种不理解,这种心理状况要求情绪非常稳定,如果情绪不好,就不能马上进入角色,对学习无兴趣,学习吃力,考试成绩就会下降。另外,学习时情绪不稳定,久而久之会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最终毁了自己的学业。所以我想,心理健康对自主学习者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开放教育心理健康的学习,我明确知道开放教育的学生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教育学习中获得成功。心理健康的学习,对于我们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工作生活中都有很好的启发和帮助,对我们受益终生。

身体健康是船,心理健康是帆。愿我们都能在愉快的学习中扬帆起航,驶向成功的彼岸。

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 篇10

——《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

“有良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想要成为良好的教师,离不开专业化素质的提高,通过学习《学科教育心理学》,我收获良多,下面就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良好品德、健全人格的养成更为重要。教育应当是“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人格和品德不是自发形成的,它需要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初中生正处于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因此,适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显得格外重要。而一般来说,品德与态度又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第八章的学习,我知道了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需要运用心理学的办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在我的班级里,我主要以积极心理干预为主。

比如,我班的小宋同学机灵聪明,成绩也很优秀,办事也有能力,但就是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喜欢说脏话。一次上语文课,一位男同学善意地开小宋的玩笑,说他“头大”,结果小宋气急败坏,当着语文老师的面回道:“没你他妈大,傻逼!”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交智能,即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沟通,理智处理矛盾,于是我采取了以下做法:由于正在上课,我立即制止了小宋的言行,并用恰当的话语:“宋某某,我刚刚上课的时候好像听到你说了一句我从来没听过的新鲜话呀,你能再说一边给老师听吗?老师跟你请教请教这句话的意思。”将其他同学的注意力拉回课堂,继续把课上完,下课后,再找小宋同学谈话。这时候小宋也已然冷静了一段时间,肯定不会把之前说的脏话再重复说出来,他甚至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说了脏话的问题,并不好意思起来于是,我用幽默的方式将问题引出来,而且并没有摆出盛气凌人的姿态,而是做一个认真的谈话者,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老师知道你不乐意同学说你头大,可是你换个角度想想,正是因为同学们关心你,了解你,才知道你头长的大啊,况且,头大是聪明的象征,你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你也知道那位同学平时的为人,他说那句话肯定是没有恶意的,但是你刚刚却对他说了那么一句不恰当的话,你想想:要是别人那么说你,你能接受吗?”尝试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从积极的角度解决交往中的问题,并且积极看待自身的特点。

我继续说道:“有些人因为一点矛盾,你骂一句我回一句更难听的,甚至最后大打出手,把小问题扩大化,这很不值。我们先冷静一下,我相信你有能力处理好类似问题,老师和家长都希望你做自己情绪的主人,遇事冷静不冲动,不用骂人结局问题。”分析说脏话后果,强化积极情绪和合理信念。

最后,教给学生有趣的方法,给学生信心和积极力量的支持:“老师知道说完脏话很解气,可是说完你肯定就后悔了。你这么聪明,语文成绩有这么好,以后当你想说脏话的时候,不妨这样:你就另想一句既能达到发泄情绪的目的又不失幽默的话语来代替这句脏话,这样你既成为了同学们眼中的‘开心果’,又锻炼了作文能力,一举两得,多好!”

其实,积极的语言属于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奖励学生的一种手段,他可以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它能促进良好行为的再发生。奖励的积极作用表现在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是学生自尊、自信、积极向上。奖励还可以产生深远的心理影响,激发潜力,成为良好行为的导向,是学生继续追求新目标。

通过学生,我了解了奖励的前提是必须把学生当做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看待,必须把学生视为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必须重视学生的意愿、需要、情感和价值观,注意唤起学生主体内部的自我强化机制。要相信学生本质上是有上进心的,学生希望获得成功,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习心得 篇11

心理激励教育实施策略学习成绩心理激励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效果。为此,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并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在导入新课时、学习新知识时、测试评价时运用心理激励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在导入新课时实施心理激励教育

在新课导入阶段,运用心理激励可以對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积极影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为学习新课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学习。具体说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设计教学导入语,尽量使导入语更有情趣,更具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习情绪,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思考当中。为此,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导向,明确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与意义,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尽心竭力、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例如,可以运用小故事导入、趣味问题导入、联系生活实际导入、设置悬念导入、直观导入等。

二、在学习新知时实施心理激励教育

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推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情绪都在发生不断的变化。因此,要根据学生心理的变化情况,灵活地采取心理激励教育策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这一阶段的心理激励教育具有多样性、突发性和随机性等特点,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状态和特点进行心理激励,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学习的具体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实施心理激励教育。例如,学生在导入阶段满足了好奇心之后,在接下来的新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会降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心猿意马的状态,有的学生感到知识的深化很困难,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因此,要运用心理激励的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并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化而巩固。

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观点,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更好地发挥认知结构的作用,从而积极有效地对学习过程进行控制,提高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源自于知识内容本身,是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口,感受知识学习的乐趣与知识的价值,获得内在的满足和愉悦。要积极给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获得优越感,增强自我效能感。例如,在学生掌握了一个知识点之后,可以让学生总结解题的技巧,提高做题的能力,要及时给学生“泼冷水”,激发学生不断地探求新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掌握多种解题方法和解答策略,突破常规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作答能力。此外,在学生回答错误或学习遇到障碍时,教师要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激励,提高学生解题的自信心,实现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和指导,及时指出学生出现的错误,指点迷津,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实践证明,学生可以通过心理激励教育和自我激励,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根据归因理论,正确地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引导学生在面对学习困难时及时总结反思,明确学生自身的归因偏见,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因素,及时了解自身能力的不足之处,在平时的学习中着重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激励教育。

三、在测试评价后实施心理激励教育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测试评价结果可以对人的活动产生调节作用,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也受测试评价结果的影响。测试评价结果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对学习的好恶、学习的主动性都受测试评价结果的影响。因此,在测评结果出来之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激励教育,激发学生的后续学习。在测试评价结果达到学生要求时,要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评价,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学生产生后续学习的动力;在学生对测试评价结果不满意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激励教育,及时补救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对学生进行点拨和指导,也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经验,互相借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包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潮气蓬勃、热情高涨、自尊心强等特点。对于自尊心过强的学生,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发现其学习中存在的优点,用表扬激励的办法对学生实施心理激励教育,促进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

在对学生进行测试评价之后,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个人的学习目标,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激励他们奋发向上,不要将自己的目标定的过高或过低,而是制定通过不断努力就可以实现的目标,使学生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自己付出足够多的努力,就一定会在下次测试评价时得到丰硕的成果。

四、结语

现阶段,学生的学习量非常大,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障碍。实施心理激励教育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实施心理激励教育,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蔣焕明.运用心理激励提高教学成效[J].职业教育研究,2012,(09).

[2]姜淑娟.把握心理激励契机[J].当代教育科学,2010,(16).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习心得 篇12

越来越多的情况表明, 孩子们需要性教育, 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刻不容缓, 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是老师和为人父母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一 对学生进行性教育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的父母亲90%~95%都不会给孩子讲性方面的知识 (这本应是父母的最重要的责任之一) 。如果老师再不给孩子们讲一讲爱情与性知识, 让孩子们从课堂上获取较完整、正确的性教育, 那么, 他们也会从其他渠道弄得一知半解, 且很可能会以一种难以认可的方式接受, 这是十分不利的。但目前的情况是:

1. 多数老师不愿意在课堂上与学生对性问题展开讨论

我们在课堂上讲数学、语文、物理、化学、英语等课程驾轻就熟, 但一谈到性这个敏感的话题, 很多老师就会张不了口, 害怕谈, 害怕学生提问题。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 过去我们最多只上过一些生理知识课, 从没有听过有关爱情或性知识课。其次, 也没有听父母亲谈起过这些问题。老师怕会在孩子的思想里植入不健康的想法, 所以有一种对性少讲和不讲较好的想法。

2. 这样的话题让人感到不舒服

没有人能完全轻松自如地应付这样的话题, 包括老师, 所以我们也就不能等着那个“轻松时刻”奇迹般地到来时再来给学生上这样的课, 应注意我们的学生已经是15~17岁的孩子, 正值青春期, 性意识已经很强, 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正确或不正确的性知识。此时如若再不给学生讲正确的性知识, 可能有些学生就会有不正确的性意识, 甚至会陪伴他们一生, 反而害了学生。

大多数老师对有关性的话题觉得难以启口, 与学生讨论这样的话题感到不自在。但作为心理健康课的老师是不能回避的, 有责任给学生讲清楚这个话题。所以, 无论有多么难堪, 多么不自在, 还是要走出这一步。让学生获得正确的性知识,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大多数孩子对性知识的获得渠道

要讲好这一节课, 需了解孩子们是从哪里得到性知识的。大多数孩子从同龄人或媒体中获得性知识, 据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调查, 有53.2%的大学生是从同学谈论中了解性知识的。可是, 通过这些渠道获得的性知识经常是不可靠甚至是错误的。我们并不是要否定电视和电影的正面教育作用和影响力, 只是要认识到不少影视剧中有关性的描述通常是有错误和危险的。

还有, 孩子们之间关于性的谈论比我们想象得要多, 同学们对性这个问题私下偷偷地谈论, 许多有关性的错误认识会在孩子们中间传播。所以, 把性知识教育这个任务交给媒体、交给社会是不正确的。作为老师, 除了上好其他专业科目外, 有责任在课堂上给孩子们传授一些正确的性知识和爱情观。

三 如何上好一堂性知识和爱情的课

作为心理健康课的任课老师, 是按照教科书上来讲?还是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由老师整理归纳并按照教学计划来讲?我思考后, 决定让学生提出问题, 老师来解答。

虽然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但我还是有一些担心, 不知学生会提出一些什么样的问题, 也不知能否解答学生的问题。为了上好这节课, 很好地解答学生的问题, 与他们交流, 我认真查阅资料, 认真做准备。

为了既保护学生的隐私, 又能让学生提出他们想要知道的问题,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先给学生一些时间做准备, 告诉学生下一次课要讲的内容是关于爱情与性的话题, 在这方面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向老师提出, 把你们的问题写在纸上 (不需要你们留姓名) , 交给学习委员, 由学习委员在上课之前交给老师。上课前, 老师先看一下学生们想知道、想了解的问题, 以便做好准备。等拿到学生的问题时, 我发现学生都是经过认真思考的, 提出的问题都是带有普遍性的、严肃的、知识性强的问题, 并且是他们想知道和学习的。

就学生提出的48个问题, 归纳起来主要是: (1) 什么是爱情? (2) 什么是性? (3) 青春期的中职生怎样正确对待爱情和性等。课堂上我就学生的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1. 关于爱情

爱情是建立在性的基础上的一种情感。爱是一种给予, 与个人和对方的成长与发展密切相关的行为。真正的爱应具备需要、关怀、信赖、接纳、尊重等特性。爱情作为一种人类美好的情感, 是与高尚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关系紧密相连的, 还与责任感、个人的价值观等有关。爱是相互的, 既是给予、付出, 同时又是接受、接纳的过程。

2. 关于性

性是人类得以繁衍的基础。地球上的生物都是靠性繁衍生息。从高级动物到一般动物, 到小昆虫都是一样的规律, 甚至植物都是要通过雌雄花粉受精, 才能结出果实 (种子) , 并列举一两个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加以说明。首先, 人成长到一定的年龄后, 就开始生理上的发育, 雄性激素让男人更像男人, 雌性激素让女人更像女人。这之后男人和女人就要谈恋爱, 男人的另一半是女人, 往后男女要结婚, 会以一些较特别的方式表达彼此的爱意, 他们会拥抱、亲吻对方, 他们还会融合在一起, 即男性的生殖器官 (阴茎) 会插入女性的生殖器官 (阴道) , 然后有精液从丈夫的体内流入妻子的体内。此时他们觉得两个人是非常亲密的, 因此感到快乐。而精子被带入妻子的体内, 与那里的卵子结合会孕育出一个新的小生命。爸爸或妈妈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孕育生命的任务的, 只有两个人在一起, 有了性过程, 才会有新的生命被孕育出来。性是爱的一部分, 是丈夫与妻子相互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

3. 爱情和性对青春期的中职生可能造成的影响

法律保护下的爱情和性是美好的。但过早的进入或是没有法律保护下 (合法婚姻) 的爱情与性对人的伤害很大。首先, 社会方面:家人、朋友、亲戚, 甚至所爱的人都不会接受, 也接受不了, 这既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压力, 也给你造成很大的压力。其次, 智力方面:影响学业, 会使学生无法完成学业, 中途辍学。在自己还是一个孩子时就成为父或母。这是你们这个年龄阶段无法承担的责任。再次, 生理方面:会怀孕和带来疾病。性行为的结果:怀孕。能承受这个结果的责任吗?终止怀孕:药物流产、刮宫手术——年龄过小, 过多次地做“人工流产”, 可导致女性不孕和其他身体伤害。传播疾病:性病——梅毒、淋病, 艾滋病, 超过60%的艾滋病患者是通过不洁的性行为传染的, 此病目前还无法治愈。最后, 心理方面:未成年人, 心理上还不成熟, 会觉得对不起父母, 害怕别人知道, 害怕怀孕, 会有自尊心、羞耻心等心理问题出现, 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并且没有法律维护的性关系不可靠, 分手会留下心理问题。过早尝试性生活就像把手伸进灼热的火炉的结果一样, 易受到伤害。

4. 讨论社会上包括媒体有关性的误区

误区主要有: (1) 只要够酷、够潮, 每个人都可以有性生活; (2) 你只要是在恋爱中就可以有性生活; (3) 非婚的性生活没有什么不良后果; (4) 你可以尽早尽多地与不同的人有性关系; (5) 已婚者的性生活乏味无聊。

通过全班同学热烈的讨论、交流, 让学生从关于爱情与性的认识误区中走出来。

5. 获得幸福爱情和婚姻的基础

其基础: (1) 要有责任心, 当生活中出现任何问题时都不能逃避, 必须承担起来; (2) 要有能力, 养育孩子和赡养老人、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3) 经济基础, 解决一家人的生存问题; (4) 精神承受力, 有恋爱就有失恋, 请做好失恋的准备再恋爱;对方既有你喜欢的方面, 但也有你不喜欢的方面, 怎么办?当你的爱人需要你来依靠时, 你能行吗?当你遇到诱惑时, 你能选择你的家庭吗?总之, 面对生活给你们带来的各种问题时, 你们能始终如一吗?能认真思考这些问题, 相信你们能更好地把握你们的爱情和婚姻。

6. 以游戏结束这节课

上课时带两只玫瑰花到教室, 一边告诉大家玫瑰是美丽的, 也是娇弱的, 一边在同学之间传递一朵玫瑰花并允许同学们闻花香或抚摸花朵, 甚至保留一片花瓣或叶片。这朵玫瑰在教室里转了一圈后, 常常是花瓣尽失, 连叶子也被摘得光光的。这时再把一朵未经触摸、没有任何瑕疵的玫瑰放在教室里转了一圈的玫瑰旁——一个已经凋零, 而另一个仍然完美无瑕;一个被人随意地玩弄, 一个却被珍藏宠爱。这时问孩子们“在婚礼那天, 在把象征自己纯洁的玫瑰花送给自己另一半的时候, 你会更愿意送出或接受哪一朵呢?”

此时“玫瑰花”的效用在很多层面上都可以被表现出来。它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而在多年以后, 也可以成为互相交流的一个切入口。这“一小勺糖”不仅可以帮助“把药送进肚子”, 并且让“药”的疗效发挥到最大, 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以后愿意接受这种“药”。

这样, 把老师主动的教变成配合学生的学, 学生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性强, 教学效果好。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习心得 篇13

于丹老师主要向我们讲述了四个方面:1.家教和门风是最大的家庭资产;2.家教的学问:第一明辨是非,第二独立承担;3.注重“爱”的教育;4.家教的误区:不教具体的防范措施。

首先,于丹老师讲到了我们的家教和门风,说它们是最大的家庭资产。那么家教和门风到底是什么呢?家教就是良好的家庭教育,而门风,是指某一家、某一族或某一流派世代相传的言行准则和风气。所以,有一个好的家教和门风会让我们做一个更有品行的人。

其次,家教最重要的两点是培养明辨是非和独立承受的能力。第三,是我们一定要注重爱的教育,使每一次教育都像是亲子之间的沟通,而不是一味地打与骂。

最后,是家长们教育孩子的误区,就是在每一次教育时,都只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却不教具体的防范措施,这会使孩子们的人性变得冷淡。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习心得 篇14

在暑假中,我做过的最大运动就是步行去了一趟超市,就这样,我在家中“窝”了两个多月,这段时间,我身上的关节就想长期不用的螺丝,锈住了,现在一开学,我才感到不适应。

情景一:上学途中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需要把老师前几天下发的新书带到学校去,我背着这些书,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步的向学校移动着,一开始体力还可以,可是走了不到五分钟,我就已经大汗淋漓,我台头望了望天上的朝阳,又看了看离学校的路程,便无奈的叹了一口气,擦了擦流成了一道道的汗,又向学校迈起了沉重的步伐。

情景二:体育课上

这是开学以来的第一节体育课,每一个同学心里都有些小激动,体委没来吆喝就早早的下楼站好了队,随着上课铃的响起,我们开始了这节期盼已久的体育课。

首先,是跑准备活动前的一圈,这一圈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大多数同学都跑的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只有几位同学依然面不改色,真可谓气不喘心不跳,这一看就是暑假独自练过的,看到这一情景,我们都若有所悟,像是明白了什么,但接着就被我们兴奋的心情给一扫而光。

情景三:晚上散步

星期六晚上,我悠闲地吃完了晚餐,收拾完餐桌后,我和我妈一起出去散步。还没走多少路,我便开始大喘气。妈妈停下告诉我,这就是我暑假不锻炼的后果,她还说,运动可以减少体内的乳酸,防止乳酸沉积,而体内积攒过多的乳酸会使人感到疲惫使人体力下降并降低免疫力,使人经常生病,因此运动使人健康。

关于成人教育学员学习心理的分析 篇15

一、一般学习过程的心理分析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加涅依据对学习过程的研究, 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和相应学习过程的假设。加涅认为对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应加以区别, 发生在学习者头脑里的内部活动是学习过程, 它在外界影响下发生, 是内部活动的根源和内容。他认为当一些外在条件可以按发动、激发、维持、促进学习的内部过程的种种方式加以计划和执行时, 就是教学。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动、激发和提高学习者学习的一整套条件, 这样就构成了他的学习行为的八个阶段和相应的心理过程。

第一, 动机产生阶段, 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期望。学习应先有动机, 它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在力量, 利用诱因可和学习者的期望建立联系。期望是目标, 是达到目的时所得到的报酬结果或奖励。期望本身不能完成任务, 而是完成任务的动力, 它能给学习者指明方向和道路。例如, 评职称、晋升、提高自身修养等期望, 会促使成年人产生继续学习的动机。第二, 了解阶段, 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注意、选择性知觉。在动机的推动下, 先接受和学习目标有关的整个刺激物及其基本因素, 并储存在记忆中。第三, .获得阶段, 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编码、存入, 是学习的重要阶段。它对所学习的知识达到短时记忆, 并转入长时记忆。第四, 保持阶段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记忆储存。在获得知识达到长时记忆后, 还对材料继续加工, 使之能永久保存。第五, 回忆阶段, 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检索。回忆就是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按一定的要求与需要准确而又快速地重现, 它也是个信息处理、加工的过程。第六, 概括阶段, 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迁移。把学习的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归纳, 形成体系或结构, 并能把它应用到各种新的情境中, 达到灵活应用。第七, 作业阶段, 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反应。是学习者将学习付诸行动, 表现为新作业或新操作的完成。由反应来衡量学习者的成效, 又是获得解决问题能力的初步表现。第八, 反馈阶段, 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强化。学习者完成了新作业并意识到自己已达到了预期目标, 从而使学习动机得到强化。当成人学习者通过学习, 达到了原来的目标, 期望得到了满足, 他将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

二、成人学习心理的特点

(一) 学习动机多种多样。

一般说来, 动机的产生和发生作用是内驱力和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产生的内在推动力, 诱因是满足需要的外在刺激物。因此, 人的行为动机是由内因和外因、内在主观需要和外在客观事物所共同制约和决定的, 不同的主观需要和外在的客观事物产生了不同的动机。

(二) 社会角色的多重性。

角色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扮演的社会身份, 人们在不同的社会场合下, 具有不同的社会角色。全日制的儿童青少年的心理角色比较简单, 在家里的子女角色和学校里的学生角色, 主要任务是学习, 几乎没有其他的社会负担。成人学习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已婚且有子女, 甚至有了第三代, 且大多数是在岗人员, 他们同时扮演着学生、父母、丈夫 (妻子) 、子女、单位领导、部门主管、技术人员及劳动者等不同的社会角色, 从事成人教育的教师或管理人员的年龄往往比成人学习者要年青的多, 有的甚至是他们以前的学生或者下属, 现在却要接受他们的教育和管理, 称他们为老师。这样就会因心理角色不能及时转变而产生心理不适, 影响学习的效果。同时成人学习者社会角色的多重也性决定了他们在学习期间的具体困难与问题, 大部分成人学习者是上有老人下有孩子, 家里有家务单位有工作, 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即使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因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却不能沉下心来好好学习, 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矛盾比较突出, 心理压力较大。据统计, 业余学习形式的出勤率连50%也很难达到, 大多数学员处于为了考试合格而学习的应付状态。

(三) 有丰富的个人经验和较强的自我整合力。

心理学意义上的成年人是指那些获得了自我意识、掌握自己的生活、自己做出决定并能承担后果的人。成年人的心理较之青少年成熟, 人格、世界观基本形成, 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我指导性。成人在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方面具有较强的自主性, 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诸如脱产进修、函授学习、夜大、自考、广播电视大学、各种形式的讲习班、交流会等形式。成人教育应该强调实践学习的应用。教师要正视成人学习者不同的自我整合能力, 因势利导, 点悟点化他们已有经验并通过合理的教学, 去更好地帮助他们提高这种能力。

(四) 学习内容与职业直接相关。

成人明确而具体的学习动机, 决定了他们学习内容的职业化。成人学习的目的是直接为今天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 他们学习的内容必然会与生计和职业联系起来, 学习者深知自己的生活目标以及通过终身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与这些目标的相关性。往往是干什么学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 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其职业能力。成人学习中还能加强学习与工作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 把所学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实际中去, 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并且在实际中检验所学知识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随着职业的变化、社会的变化, 学习内容往往也跟着发生变化。例如从事煤矿开采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就想学习关于采矿的新技术, 电厂的就想学习热能动力方面的知识, 部门主管想学习管理方面的知识, 并随着时间的发展不继更新。

(五) 学习能力千差万别。

能力是指人成功完成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影响能力的因素有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人实践等方面。由于成人学习者的年龄、工作环境及个人经历不同, 他们学习的能力也千差万别。有的人因为工作的需要, 要学习与原来基础不同的课型知识, 由自然科学转为社会科学, 原来的基础则比较弱, 由社会学科转为学习自然科学则更加困难。一方面, 由于年龄的增加, 记忆的能力明显下降, 学习吃力。另一方面同, 由于知识更新的加快, 对于成人学习者来说, 原来学习的许多基础知识都已经落后淘汰了, 有些年龄偏大的学员对于英语、计算机知识几乎是一片空白, 还要从零开始学习。另外, 由于现在的基础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基本上是采取填鸭式的灌输教学, 学生都是在老师和父母的高压之下学习的, 自学能力比较差, 而成人教育是以自学为主, 教师的任务是导学、答疑, 许多年轻学员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成人教育大都提供了书面教材、音像资料、广播电视和网上视频课件等多种学习途径, 但由于学员自学能力较差而不能有效利用这些媒体获得所需要的知识。从近年来的招生工作中发现, 成人教育生源的素质明显下降。

三、提高成人教育效果的策略

(一) 加强对文凭的管理, 激发成人学习者良好的学习动机。

所谓的文凭是学习者所受文化教育的一个凭证, 只是证明拥有者在某一时间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教育。传统的人事管理观念认为, 所受的文化教育程度超高, 在该方面的能力也就超强。正是由于这种错误观念, 才有了提升、评职称、找工作等方面要与文凭挂钩的情况出现, 才有了大批为了文凭而去应付考试的成人学员。近年来, 在教育产业化错误思想的引导下, 许多培训机构唯利是图, 造成了成人教育质量的下降和文凭的泛滥, 产生了许多有文凭而没水平的人, 使得成人教育文凭的公信力急剧下降。许多用人单位和受教育者已经认识到, 拿钱能买来文凭买不来知识和能力, 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只有通过认真的学习才能实现的道理。不再对文凭那么重视, 而是强调实际能力, 这将有利于成人学习者, 改变学习动机, 端正学习态度。一方面, 在对成人学习者的学力评价方面, 应实行严格的考教分离制度, 培训机构只负责教学, 学员学力水平的鉴定由国家专门机构统一管理, 切实保障成人教育毕业生的质量。另一方面, 规范就业准入制度, 用资格准入证代替学历教育证书, 形成良好的就业导向, 使成人学习者由混文凭向学知识技能转变。

(二) 转变心理角色。

不同的社会场合, 人们的社会角色也不同, 不能把在单位或家里的角色带到学校课堂上来, 在课堂上成人学习者的社会角色就是学员, 要能及时完成自己心理角色的转变, 克服角色不适造成的心理障碍。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就说道:“闻道有先后学术有专攻”, “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道之所存也”。学习就是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 能在某方面作教师的, 应该在这方面有长于学员之处, 学习者就应该去虚心向老师学习, 不要顾及自己的年龄和职位。古代圣贤都能不耻下问, 我们晚辈为什么还放不下架子呢!

(三) 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由于成人学习者比儿童青少年有较强的自主性, 目标更明确具体, 自控能力更些。在确定了学习目标后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方法, 按计划执行下去, 不要轻易改变计划。这样可以统筹安排时间, 有效解决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矛盾。因为某种知识技能的学习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这个过程中成人学习者会面临很多的困难和挫折。在制订计划时要将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结合起来, 规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及达到具体目标的时间和方法。这有助于成人学习者获取阶段性的成功喜悦, 增强其继续学习的信心。

(四) 在课程设置上具有针对性, 符合职业化的特点。

成人学习者的目的很明确, 是为了今天的工作服务的, 学习的内容与其生计和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 成人教育的课程应采取学分制, 课程由学员自己选择, 缺什么补什么, 使老师和学员均成为课程主动的选择者而不是被动的使用者, 只要学分达到毕业的要求就可以毕业。相对于全日制的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 应根据各专业特点为, 减少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的比例, 适当增加专业课程的内容。例如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语言课程内容更新周期很短, 它们最能反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方向, 应及时更新专业课程的内容并扩大信息量, 减少必修课的比例, 扩大选修课的范围, 及时补充更新鲜、更先进的课程内容。

(五) 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 成人教育老师在对成人学习者进行理论和实践技能的传授时, 加强对学员学习方法的传授, 不但教会他们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员自己学会学习。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规律, 提高学员的记忆能力, 养成良好的观察和思维习惯, 提高学习的效果。其次, 鼓励成人学习者进行合作学习。学员通过讨论、互相提问等方法, 加强互动, 取长补短, 形成知识的群化、融合和共享, 达到1+1>2的效果, 提高学习的效率。再次, 加强成人学习策略培养。成人学习来说, 独立性更强, 更具有批判性的思维, 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反思其已经习得内容的能力比知识本身更加重要, 因此, 要培养成人的注意、知觉、记忆和思维等认识能力, 鼓励其运用自我意识和意志力量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监控和调节, 以培养其合理管理、利用学习资源的能力。再次, 协助成人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提高自我效能感。成功的学习经验有利于调动学员学习的心理资源,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下一篇: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