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和建议(共10篇)
作为一名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我在中学历史教学的岗位上实践教学已有十七年了,在这十七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感到,如何即能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又能体现国家提倡的新课改的内容呢?我认为其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著名教育家余文森教授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教学有效性即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也就是说,在课堂这一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锻炼学生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结合笔者个人自身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关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应注意的环节。
一、加强对历史课程标准的运用,吃透课标
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尺。理解、掌握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内容是进行教学的基础。可以说研究透历史课程标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我们可以重点研读课程标准的本体部分(即内容标准部分)的陈述,通过使用不同的行为动词,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层面的内容作了不同水平的划分,这是确定教学重点的主要依据。从面做到有的放矢。为我们的有效教学打好基础。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要实现有效教学,就不能不进行长期的扎实的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了扎实的 专业功底,教师组织教学才能得心应手,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挥洒自如。不练基本功,到老一场空。其实无人不知,凡是教学大家,都有渊博深厚的知识功底。教历史者,不广泛阅读历史书籍,不涉猎群书,要进行有效教学,是难以想象的。
三、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认同历史学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的授课中我发现如果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兴趣浓厚,自然产生求知欲,课堂效率就高。“每个年轻的心灵里,都有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关键在于老师怎样去点燃。每当在历史课上讲到有意思的历史典故时,平常不听课的学生也能够认真听课了,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你,甚至还能够认真思索教师的问题并试着回答。这也让我意识到应依据我校学生的特点首先得让学生听你的课,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入到学生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所以说,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比如:可以创设好的情境导入新课,可以起到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作用。例如在讲到《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先提到热播的电视剧<汉武大帝〉让学生谈一下汉武帝的主要功绩然后进一步引入新课。当然,在讲到枯燥无味历史知识时,也可以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入手,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例如讲到“靖康之难”时,引入学生熟悉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提问“为什么金庸把其中的主人公要取名为郭靖,杨康?”在学生激烈讨论后得出结论“为了提醒后人不忘靖康之耻辱”。如讲改革开放的必要性时,可用电视播放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各种专题片来进行教学,用今昔变化的对比得出改革开放对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的重要性,进而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可以引发我们对过去及现在的思考,真正能“以史为鉴”。也就是让学生重视历史科目他才会主动去学习。
四、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落实课堂教学有效性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面对新课程,我们常常苦恼于资源的无处寻找,事实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接触课程资源,但是没有从宏观上加以把握,没有明确地进行分类,使用时目的性不强,缺乏系统化„„难以产生宏观效应”。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先从教材入手,反复推敲、体会,根据学习目的要求,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整合、裁剪,突出重点、难点;之后以教材为核心,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从内容、形式上向外延伸,充分挖掘、利用现实中的教育资源,使教学不再局限于教材。那么我们身边的课程资源都有哪些呢?
“教学资源分为有形资源,包括人力、物力、信息、组织等,和无形资源,包括社区文化、社区认同感及归属感等。”
(一)、挖掘物质资源,体现历史多样性
与其它学科相比,历史课程资源具有丰富性、生动性和现实性的特点。教师在授课中可以利用图片、视频、实物、报刊、文学作品等不同类型的物质资源,充分体现历史的多样性。
(二)、开发人力资源,展现历史鲜活性
在课堂上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的教,一个是学生的学。首先,教师是资源的利用者,更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赵亚夫说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教师有怎样的学科教育观念,其次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水准。” 教师的人格魅力、课堂的教学艺术是让学生喜欢历史课的首要因素。看看易中天和纪连海吧!他们的讲解多么生动,多么睿智,善于设疑,调足了听众的胃口!教师的情绪感染着我们的学生。学生风华正茂,他们富有理想、富有激情。如果我们的课堂死气沉沉、昏昏欲睡。学生怎么能不跟着死气沉沉、昏昏欲睡呢?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注意个人的积累和修养,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让学生爱上你的课,爱听你的课。
其次,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不是按照成人的意图和对成人生活方式的复制来成长的,他们与课程接触时,时时刻刻都在用儿童的眼光去理解、去体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经验,这些鲜活的经验又会给课程带来新鲜血液,成为课程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怎样开发学生资源呢?还是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导入部分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兴趣培养,仅有兴趣培养而没有能力落实还不是学生资源的开发,要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积极地寻找有意义的东西,促进学习的进步和自身提高。
五、在授课过程中实现角色的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去我们一直把学生放在客体的位置,强调接受学习。他们从不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而是被动地接受,使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思维受到扼制。其实,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引导者,即老师不再局限向学生问问题,而是引导学生提问题;从传统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休,与学生在同一平台上互动研究,从“舞台剧的主角转变为导演”。最终在教师转换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
我的想法是:“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课活起来”!如我们可以通过演讲等形式来点评历史。可以通过教师播放的影视图片来感受历史,通过学生编演的历史情景剧再现历史,加深认识。有条件的话,我们也可以通过参观名胜古迹等实地参观走进历史。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进行演讲、表演,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教师也可在学生的活动中毫不吝啬的运用赞美之词来肯定学生,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有利于教师发现课堂中稍瞬即逝的创新闪光点;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能在表演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提高了学生对事件的认知深度、水平,思维得到全面释放提升,虽然缺少了教师滔滔不绝的精彩讲述,但教学效果却出乎意料之外。
六、要有较好的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是检验一堂课有效性的重要内容,它可以让教师及时的掌握学生的本堂课的学习情况。不少历史课缺乏检测,即使检测,也是一背了事。事实上,好的课堂检测对课堂教学有补充、深化作用。当然课后测验也是重要的手段。在实践中,笔者尝试了两种形式的检测:一种是利用多媒体检测基础知识。针对学生较容易出错的地方,及幻灯片以选择或填空的形式列出,让学生练习。另一种是课后的测试,当然及时的批改也是一项重要的环节。以让学生形成反复记忆加强认知。
七、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反思将会使更多人获得成功。教学反思对于每一个教师的成长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它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重新审视,对成败得失进行思考判断,它不是简单的回顾,而是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进行理性的分析思考,寻找解决方法,并在随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使课堂教学趋于优化,从而达到最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有必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反思。
八.教师具备教学风格
没有风格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在传统意义上看主要指“修炼自己的声音,让它美妙动听:修炼自己的语言,让它妙趣横生”。现在,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风格,恐怕还得加上一条,那就是会当娃娃头,或者说会当师生“平等者中的首席”,有足够的人格魅力,如良知,亲和力,幽默感,正义感等等。
九。教师专业成长群体互动协作
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研究活动或会议,与其他地区,学校的老师的交流,都会促进教师的成长。特别是听课和评课,只要会听课,会评课,而且教研活动要有实质性的内容,而不是那种走过程的无效活动,那对教师的有效教研,有效听课和有效评课必然是有帮助的。专业群体或团队的教研活动,很容易发现很多观点和角度的差异,差异引发思考,更深的差异促成更深的思考。经常参加此类活动,无疑非常有益于有效教学
总之,提高教学有效性关键在于学生主体的调动,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形成新的理念,踏踏实实做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追求每一节课的高效,才能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历史。
当然,如何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个从事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会有自己的经验和方法,这里我只是谈了自己一点很浅显的认识。希望我们所有的历史教师能群策群力,提供好的教学方法,共同提高我们的育人事业。
一、教学设计
1.树立正确理念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这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名言, 说的是不论做什么事情, 要事先有准备、有计划才能取得成功, 否则就会失败。放到教学活动中, 这种准备和计划就是指教学设计。笔者认为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已有经验和理论, 将教师自身和学生放在一定的预设情境中进行互动性学习的编排性行为。教学设计能否达到预期目的, 首先就要看设计者的理念是否正确。当前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注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和合作的学习方式, 实现学习目标, 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 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 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发展[1]。为了少走弯路, 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贴近当前课改的基本理念。
2.遵循科学规律
语言学习是输入—输出的过程, 必然遵循语言的习得规律。相关理论中, Krashen (1982) 的可理解输入理论在外语教学界的影响最深。他认为, 如果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为i, 1代表按自然顺序下应该学会的语言形式, 那么教学中应该提供的输入为i+1, 即可理解的输入稍微高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2]。学习者通过不断吸收这种可理解的输入来提高自身语言技能。为了能更好地吻合和发挥该规律, 教师不仅需要注意输入的容量、难度和方式, 还要关注输出的对象、目的和方式等。
3.创设情境主链
每一篇小说、每一台话剧都有一条线索, 英语课也不例外。英语课堂是学习语言的场所, 具有很强的交际特征, 特别对于阅读课, 更需要不断创设交流和应用的情境。在常态教学中, 教师通常比较重视导入部分的情境创设, 却常在后面的教学活动中没有充分利用所创设的情境, 甚至把前面的情境搁置一边, 不再提及;有的教师是在最后的产出环节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该场景中对语言进行巩固和输出。很少有教师能将创设的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可以创设多个相关的具有生动形象的情境使之形成情境链[3], 使学生在有一定联系的情境中学习。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 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习兴趣, 又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一定的热度。
二、课堂实施
科学详尽的教学设计能确保教师授课时思路清晰, 在大方向上少走弯路。但英语课堂是一个多方参与的、以交际和应用为目的的动态课堂, 一切因素既在规划之内又在变化之中。若要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设计中的预设目标, 则必须在实施过程中加以细化和变通。这正是课堂教学的魅力之处, 也是锻炼和考验教师课堂机智能力的一种途径。笔者认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和研究。
1.课堂导入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一节课而言, 自然新颖的导入能激发并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和求知欲, 使学生迅速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 进入新的教学情境[4]。这吻合当前英语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和要求。课堂导入的方法通常有以扫清学习障碍为目的的复习导入、背景知识导入和图表导入, 以激活学生思维为目的的问题导入、故事导入和影视导入等。这里特别提醒的是不要走入另一个极端, 就是为了导入而导入, 那样做只会浪费教学时间, 使学生注意力涣散, 如此教学效果就会与预期相反。导入方法繁多, 没有固定套路。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具体教学情境, 遵循简洁高效的原则, 顺应学生的认知特征, 加以适度的创新和变化。
2.活动组织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式学习, 具体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加以实现。该活动通常以几人小组为组织单位, 以讨论或编排教师布置的问题或任务为对象, 以各小组最终汇报成果为输出形式。这种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激情, 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 为将来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
关于课堂活动的组织, 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要什么问题都拿来讨论, 简单而乏味的问题讨论只会消减学生的学习热情, 浪费师生的宝贵时间。参与讨论的问题本身, 其深度和宽度既要符合可输入理论, 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二是不要急于让学生立即“热烈”地讨论, 也不要急于让学生汇报结果。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和交流的时间, 在此期间, 教师可以适当给出相关的知识背景或者研究方法。切不可急于求成, 否则学生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会大打折扣, 最终只会成为毫无意义的走过场。这个问题在许多公开课中非常突出, 一线教师尤其要克制表演的冲动。
3.教师语言
英语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仅是调动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的手段, 同时是一种重要的输入资源。为了使教师的课堂语言更好地发挥作用, 笔者建议:首先是坚持用英语教学, 这样做能使学生整节课都始终处于英语的语言氛围中, 弥补其日常生活中英语情境的缺乏。其次是优化课堂语言, 因为精练的教师语言能更有效地发挥功效。主要途径就是尽可能挖掘课文中的思维激发点和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 用恰当的语言启发思考、引发讨论和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出。
4.课堂导出
课堂导出从形式上看是一节课的收官, 但从语言习得理论的角度看, 该过程仍然处于语言输入和输出的互动阶段。通常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总结阶段, 主要任务是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注意点, 以达到将知识系统条理化和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总结的形式可以是口头上的, 也可以是板书形式。笔者认为板书形式的总结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整体印象, 因为有研究表明, 在总结阶段, 视觉信息的输入效果会远远强于语言信息的输入效果。其次是应用巩固阶段, 这是由知识向能力过渡的阶段。教师在该阶段应该和学生一起, 在总结的基础上, 通过练习或活动, 对所学重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加工。
三、课后反思
下课铃响起, 表示课堂授课已经结束, 但不代表教师的工作就可以停止。我们接下来还有重要的工作要做, 那就是课后反思。
为什么要反思? 曾子在《论语·学而》中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就强调了反思的重要性。课后反思不仅能检查出一节课的具体得失, 而且能在接下来的授课中趋利避害, 使课堂教学尽善尽美, 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反思得失原因和相应对策的过程中, 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
反思什么? 宏观上要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是否体现课改理念的要求、是否吻合语言习得规律, 以及主要情境线索是否清晰。微观上要反思的就更多了, 如情境导入是否自然新颖、活动组织是否科学有序、教师语言是否简捷有效、师生互动是否良好热烈等课上的每一个细微环节。
怎样反思? 笔者认为, 反思的过程一般分为四步走。一是回顾, 就是将一节课的主要片段和环节, 通过脑海中过电影的方式进行复播, 让自己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二是核对, 对这些主要片段和环节与事先的教学设计进行比较,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进行校验, 找出缺失或需要改进之处。三是探因, 从教学观和方法论的层次深挖缺失或不妥的原因, 这对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会有很大帮助。比如课堂上常会出现一些空白时间段, 即老师在准备下一环节的内容时, 学生却没什么事可做。这不仅使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受到破坏, 更是对课堂时间的一种浪费。此时教师要查明原因, 多数是因为在教学设计时没有注意到师生在各自活动上的时间错位。四是对策, 即在前三步的基础上, 想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比如, 有时教师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后, 在较长时间内, 学生都毫无反应或不明就里。课后反思时, 该教师查出了原来是这个问题的背景有些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那么在寻找对策时, 就应该从如何使提出的问题既能涵盖某知识点又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
英语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共同学习和成长的良田, 还是现代课改理念播撒和深入的沃土。追求和构建有效英语课堂是既好又快地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途径。以上仅是笔者的一方之言, 真诚希望各位同行都关心和研究构建有效英语课堂这一永恒不衰的话题。
摘要:英语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共同学习和成长的良田, 还是现代课改理念播撒和深入的沃土。追求和构建有效英语课堂是既好又快地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途径。本文从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和课后反思三方面阐述了对构建有效英语课堂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有效英语课堂,思考建议,课堂实施,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Krashen, S.Principles and Practice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Peragamon Press, 1982.
[3]丁宁.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情境和情境链的创设.英语教师, 2010 (10) .
一、目前高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各学校办学指导思想需要进一步明确。一些学校重视规模,忽视效益;重视优生,忽视“差生”;重视教书,忽视育人,结果造成了学校“畸形”发展。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忽略自身办学条件,无限扩大教学班额,一个班多达六七十人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复读班人员甚至高达八十多人。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是,重点高中的主管人员应理性思考,要按照发展的教育规律办事,办学规模不能无限膨胀,应控制在校学生的总人数,以达到教育资源使用的最优化。
(2)日常教学正规化管理需要进一步落实。有的学校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常规,有的学校只重视终结管理却忽视过程管理,对常规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校业务主管人员对教师上课是否备课、学科教学进度执行、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动态等情况不了解,结果是“船到江心补漏迟”。
(3)良好合理的师资队伍需要进一步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培养优质高中生的必要条件。由于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可能造成优质师资被稀释,同时由于优质师资过于集中,又会使得农村偏远学校的师资更为匮乏。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已成为制约高中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特别是面向农村大众的普通高中存在着部分转岗教师,他们教学观念乏旧,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落后,很难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现代社会的新观念。
二、关于高中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议
(一)求实创新,努力提高教学管理的技术含量
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管理的结果对生产而言就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相对教学而言,教学管理就是在满足学生汲取知识不断上进的前提下,追求师生终身发展的全面性和高效益,通俗地讲就是“管要管到点子上,理要理出头绪来”。对于学校的现代化教学管理来说,应凸显“诊断”与“引领”功能、突出创新性教育和管理理念,“教”是目标,“管”是方法。
一是确立新的课程理念,完成教学和不断变化的高考的对接。不难看出,部分学校和一线教师并没有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坚信不移地搞课改,眼睛只盯着眼前,急功近利。考什么教什么,这种“以考定教”的教学理念不仅影响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还影响素质教育质量的提升。特别是在全国推行“各高校自主招生”、“各省自主命题”、“异地高考”等新的政策方针的新阶段,学校更要跟上当前形势,领会精神,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面对高考的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二是聚焦多层次的课堂反思,提升优质教学水平。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说过: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家,没有教育实践也不可能成为教育家。教学管理的核心部位在课堂教学,学校对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考查等环节应有明确、科学的规定,以此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兴趣。学校相关人员应走进课堂,“沉入”课堂,进行“深水作业”,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教学资源,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和措施。要根治课堂教学内虚,促进教师尽快提升教学水平,学校相关人员可以亲自参与实实在在的校本教研活动。毛泽东说過:钓鱼台无鱼可钓。这些就是告诉我们教育实践的重要性。如果学校相关人员对课堂教学失去关注与联系,那就是一种失职。
三是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关爱伴随学生成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目标,让每一名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是推行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实质。在办学思想上高中学校应树立“公平教育和成功教育”的理念,为每名学生创造一个公平、和谐的学习环境,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对于某一学科弱势的学生,学校或班级可以组织骨干老师组成培优补差小组,系统授课,解疑辅导。同时所属班级的老师要满怀关爱,精心呵护,耐心教育,随时帮助教师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
没有爱的教育就是死亡的教育,没有爱的学校就是戈壁沙漠。作为学校,应有三颗“心”:一颗用于流血;一颗用于“关爱”;一颗用于“宽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我们常常看到:某些班主任凭借自己的“权威”在公开场合指责师生所犯的错误。表面上他们在尽自己的管理职责,但实际上这是以牺牲师生的尊严为代价的。如果每一名教学管理人员都能具有一颗“宽容”之心,都能把握“宽容”的时机与艺术,那么教育就一定能增添很多诗意与人情的美。
(二)拓展空间,努力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和新旧教育理念之间的碰撞,教育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已然成为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首先,以学为基本点,为教师的发展奠定基础。学,是教师基于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是教师的教学拥有“长流水”的生命之源,是永葆教学艺术青春的驻颜之术。
其次,以研为成长点,为教师的发展构筑发展阶梯。“只教不研则浅,只研不教则空”。教研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永动力,是教师高层次的成功需要,也是由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导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需要。教研部门、教科室(教导处)应当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同时要提高教研部门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地位,成为课程的开发中心、教师的研讨中心、学校教学质量的考评中心。
第三,以“训”为拓展点,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攀缘”技术。如果说“学”是基础,“研”是抓手,那么“训”就是提高教学技艺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教师由“通识”型而“专识”型而“博识”型的自感压力的过程。
(三)统筹兼顾,确保各年级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方面,学校要抓好毕业班级的教学工作,认真组织,使各项备考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坚持一手抓规模、一手抓培优补差,分类指导,全面提高。还要加强对学生培优补差工作的研究,分析不同类别学生的发展轨迹及发展潜力,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培优补差工作收到实效,提高高考成绩的“含金量”。
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基础年级的教学管理,全面提高基础年级素质教育质量。防止产生薄弱学科(特别是语、数、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应按现行课程计划的要求,开齐、开好各类课程,老师不能紧盯学生文化课的成绩,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根据学生的优势和特长,进行着重培养。要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整体功能,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前,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大好形势下,高中教学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各高中学校要在培养优秀高中生的基础上抢抓机遇,鼓足干劲,创新思路,务本求实,奋力拼搏,不断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
*.作业布置要结合时事,贴近生活,难易适中,同时要考虑到趣味性与多样性。以我们班语文为例,结合不同时期的疫情情况,除了安排课程学习外,我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如:疫情初期各地医护人员纷纷驰援武汉,我们&地区也派出了医疗队,针对这一事件,我安排了抗疫作文评选,同时向“课堂内外艺术学院”公号投稿。后期我们又办了手抄报、硬笔软笔书法大比拼活动为抗疫出力,复学时这些手抄报和书法作品又成为了教室文化墙的一部分展示。植树节和清明节,我们写了保护环境、保护动物倡议书,举办了“清明小报”文明祭祀活动。
这些活动的举行,除了收获知识外更多的让孩子对抗击疫情有了参与感,同时对爱国爱家有了更切身的体会,训练了他们的责任担当,而这些是比单纯知识的获取更大的收获。
*.与个别家长与孩子的视频谈话(家访)也会促进学习的有效性,向家长和孩子传递重视与赏识的信号,拉近居家学习造成的师生距离感。同时在居家学习时充分发挥微信班级群的作用,教师亲手书写的寄语,让家长与孩子感受到老师无处不在的关爱与陪伴。
转发一些正能量文章的宣传,这种转发也会影响家长对孩子的重视程度,引发对孩子教育的思考,孩子看了也会有所反思,影响自己学习态度的变化,比如方舱医院不忘学习的高中学习,为上网课到村委会蹭网的小学生等。
*.激励性评价、正面引导、榜样力量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避免长时间居家学习的倦怠情绪。通过观察,在作业的提交上,学生的热情有一个明显的三级波动:初期由于对钉钉家校本操作不熟练,作业提交数量不高,完成作业用时长。中期作业提交积极,争做优秀作业,无论数量和质量都很高。后期大部分同学开始倦怠,忘交作业的人数每天最少*—*人。对于学生来说,对学习保持一个长久的兴趣和关注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利用了家校本“优秀作业”分享功能,对于学习态度好、作业质量高的作业在班级群予以展示,以正面的例子来引导全班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人人以自己的作业被评为“优秀作业”为荣。
这种激励方式不仅使知识点得到巩固,同时同学们书写的进步非常大,尤其可贵的是同学们提升了自学能力,课堂笔记异彩纷呈,各有千秋。对于个别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采用了私下交流的方式,不在班群通报,尽量避免这些负面的例子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非但没有警示到不学习的同学,反而让部分已经处于学习疲惫期的同学有样学样,顺势滑坡。
*.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家长和老师比较关注孩子心理的舒缓,一些和学习成绩无关的活动,功利性不是那么强的活动,如经典诵读、绘画、音乐、跳绳、下象棋、做手工等既可以沉淀孩子浮躁焦虑的情绪,又让孩子感受到了平常生活的乐趣,从而热爱生活,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这种劳逸结合的学习才是高效的学习。
一、基本概况
西埠镇地处和县西侧,镇内山水相连,旅游资源丰富,全镇山区村委会有四个――鸡笼山村、新民村、娘娘庙村和枣林村,山林面积占全镇国土面积近13%。近年来随着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开展,旅游开发已成为西埠镇群众增收、企业增效、经济发展增活力的有效途径。
镇内北部山区主要的旅游资源有“三园三庙五山五水”。“ 三园”: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林海生态园和润泽生态园;“三庙”:凤林禅寺、龙王寺和观南庙;“五山”:鸡笼山、大孤山、岚龙山、后山、骚狗山;“五水”:青春水库、九条垅水库、龙门口水库、大陡沿水库、熊官塘水库。
初步形成的旅游观光景点有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凤林禅寺、在水一方旅游度假区、林海生态园、润泽生态园、鸡笼山蔬菜标准园、常久蔬菜标准园;具有一定接待能力的农村饭店有惠缘农庄、林海生态园、微利生态酒店、龙凤酒楼、食为天和白鹭岛生态农庄;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有芝麻油、无公害大米、雪枣、剪纸等。
国道367和正在建设的滁马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镇区距和城9公里、距香泉温泉度假村12公里,交通条件十分便捷。
二、发展思路
根据我镇的旅游资源和区位特点,我镇的旅游业应该定位为“宗教旅游、山林旅游、田园观光、农家乐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南京、马鞍山、芜湖最近的 1
后花园之一,和县应该着力围绕短线旅游来规划和打造。人们信仰的多元化使得宗教旅游越来越有市场,尤其是鸡笼山凤林禅寺香火之盛,在南京和马鞍山的佛教信徒中很有影响力,不是有“鸡笼山菩萨照远不照近”之说吗?可以此为龙头,大力发展宗教旅游。“三园五山五水”的丰富资源更使得山林旅游、田园观光、农家乐趣成为能吸引城市游客的亮点。为充分发挥我镇旅游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不断拓宽旅游服务领域,适应广大群众休闲旅游消费的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加快推进我镇旅游业发展提出如下工作思路。
1、依托本镇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休闲旅游生态农业开发为重点,以生态优势和农家特色为依托,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通过政府引导、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建立一批“农家乐”旅游项目,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对接,力争通过“农家乐”旅游项目的开发,推动全镇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打响农业旅游和生态旅游品牌,带动全镇经济发展。
2、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人开始回归到原始的大自然之中,生态旅游、农家乐成为人们的新宠。当前随着城市化的不断进展,农业风光成为了人们追求的新的风尚,当前有一些集蔬菜、花卉种植参观、瓜果蔬菜采摘以及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农业观光园慢慢兴旺起来,为人们带来了新的乐趣,成为城乡居民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休闲场。
3、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近效休闲旅游和农家乐旅
游,也是我镇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作为呼应县委政府提出的北部山区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我们将把农家乐和近郊休闲旅游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工程来抓好。具体是抓好在水一方、林海生态园、润泽生态园三个农家乐旅游项目,合理规划开发龙门口水库景区。目前,林海生态农庄的休闲积聚效应、润泽生态园的辐射带动效应已初显,在水一方已初具规模,全面大力发展农家乐和近郊休闲旅游的时机已来到。
1)、以农家独特的田园风光为依托,以绿色生态休闲为主题。以鸡笼山村、新民村为重点,突出简单、朴素、洁净的发展格调,对农家院落、传统民居进行改造和包装,设置农家桌椅,吃住在农家,体验农家风情。
2)、以鸡笼山蔬菜标准园和常久蔬菜标准园为主体实施农家乐采摘及休闲餐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将西埠镇打造成周边城市市民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首选休闲场所。
3)、以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为龙头,以熊官塘水库、青春水库、大陡沿水库、龙门口水库、林海生态园和润泽农业生态园自然风景为重点,通过开辟旅游线路,包装旅游景点,增设木屋、亭台、楼阁等配套设施,完善吃、住、游等服务项目,让游客饱览山林风景,感受回归自然。
4)、以国道367、盛善公路、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公路两侧为重点,依托便捷的交通条件,开发以休闲娱乐为主的游乐场所和游乐设施,开辟琴棋、书画、球类、牌类等休闲项目,发展以家庭为单元的休闲娱乐旅游。
三、工作重点
1、切实改善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抓好旅游景点包装。
在做好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以清垃圾为主的卫生环境整治,大力开展以植树绿化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突出生态优势和农家特色,对“农家乐”项目进行丰富改造升级,以玩、看为重点,避免农家乐为简单的 “农家吃”;发展花卉园艺,改善“农家乐”经营环境。
2、大力开发旅游产品。充分利用丰富的土特产资源,开发地方麻油、无公害大米、特色水果、雪枣、剪纸和扎灯笼,同时抓好假山工艺和花卉盆景资源的深度开发,不断开发具有我镇特色的旅游产品,激活旅游业吃、住、行、游、玩、购等六大要素市场,满足游客旅游消费需求。尤其是要将我镇已形成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麻油生产与旅游进行联姻嫁接。能否设计麻油生产参观游这样的旅游产品,可否借鉴像参观著名的青岛啤酒厂、苏州丝绸厂那样参观我们的麻油厂,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麻油生产的全过程,增强对纯麻油的认同,进一步扩大盛家口麻油的知名度。在此基础上,开发麻油新产品,设置麻油及相关产品特色展厅,将麻油打造成地方的旅游食品。
3、健全旅游发展组织机构,加大宣传力度。镇政府成立旅游项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镇旅游规划实施的指导和协调,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并建立领导联系制度,及时帮助协调解决正常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要加大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和规划力度。旅游,既要挖掘历史也要无事生非,才能设计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旅游产品。二要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媒体和平台,加大宣传推介。酒好也怕巷子深呀!何况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的酒也不是太好。旅游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最好能以县为
单位,在几个周边大城市的一些主流媒体上开展长期的、科学的宣传。
四、几点建议
1、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我镇境内的鸡笼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是4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已严重制约了景区的发展。西埠镇自身财力有限,希望上级政府能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2、合理编制旅游规划,储备一批适合本地发展的旅游项目,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招商选资。
3、充分挖掘本地的历史传统文化,与宗教旅游、山林观光、农家乐趣有效结合。要做到“本地人有说头,外地人有看头”。从产业角度讲,文化与旅游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说,没有文化的旅游就象没有主题的文章、没有灵魂的戏剧一样,势必没有长久的生命力。
本节课教师精心设计, 从组织形式上分析, 两排扇形队形错落有致, 能有效增加学生观察的视野;内容安排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化繁为简、逐渐提高, 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教学方法与技巧, 合理分解技术, 分层、分组 (男女分组) 降低难度, 适时鼓励学生克服胆怯心理, 整个过程流畅、灵活、紧凑、自然无痕;器材上精心布置, 体现在每人的小体操垫上, 正反两面都贴上颜色不同“手型贴”, 利于学生很快地找到两手撑地的位置;巧用小标识, 对学生的摆动腿 (右腿) 用白线进行提示, 富有奇思妙想。
二、课中不足
1. 教学辅导方法单一
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出现屈髋、屈臂、冲肩、两腿侧绕手翻不经倒立、倒立时塌腰、摆腿无力、翻转不畅、不能有力地推手抬起上体等错误动作, 只是在简单讲解后, 要求学生“抓紧练习”, 却没有针对普遍现象和个别现象提出因人而异的建议, 在进行教学指导时, 对这方面的关注非常少。从教学现象可以感受到, 很多学生在支撑、翻转、摆腿和起立时动作不到位, 教师缺乏教学方法上的应变能力。
2. 教师关注个体差异不够
从视频中能明显发现教师在示范和动作方法上, 教师是以左手先撑垫, 右腿为摆动腿为主要方法, 但视频左侧的穿白衣服的女生显然是和教师的要求相反, 她习惯以右手先撑垫, 左腿为摆动腿, 在练习辅助动作时, 她的成功率很高。而从垫子一侧翻到另一侧时, 教师在对她进行辅导时, 却有意识地把这位女生转了180。, 在教师离开后, 她再进行练习时, 犹豫了一下, 还是以自己的习惯进行练习。但在后面的所有练习, 她显然按照教师所教的方法进行练习, 遗憾的是, 这位女生每次的练习都失败, 主要表现在左手撑垫时, 有非常明显的动作停顿过程, 导致双脚不敢离地, 仅仅在集体展示时成功 (双手撑垫, 双脚有腾空过程) 。
3. 缺乏帮助与保护环节
保护与帮助是体操教学经常采用的手段和重要方法, 在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运用恰当、及时的帮助与保护, 不仅能减轻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使学生掌握动作技术、技能, 提高动作质量, 而且能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作为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 运动系统发育不成熟, 上肢力量较弱, 身体协调性较差。而侧手翻是用手支撑, 经过头部翻转的一种技术动作, 对学生的上肢力量、支撑推手、空间感知和定向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虽然教案上有提及, 但通观整节课下来, 没有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和保护与帮助方法的教学, 也就是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团结互助、“我帮你、你放心”的情感教育机会。特别是教学后期, 要求学生做完整的侧手翻时, 增加保护和帮助环节, 能帮助学生克服在心理上的障碍, 促进学生放开手脚进行练习和学习。
笔者认为, 教师应在讲解示范之后, 即刻讲授并请体育委员协助示范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强调帮保位置、时间, 以及脱保时机, 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培养安全防患意识。
4. 缺乏防护措施
安全是体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更何况是翻转项目。通常技巧运动的密度大、强度和负荷偏小, 这节课通过人手一垫, 尽管练习的次数和密度有了保证, 但是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用帆布制作的小体操垫放在木地板上, 摩擦系数不够, 学生每做一次, 垫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滑动, 每做完一次就要调整, 不仅浪费时间, 且由于是侧手翻的第一次课, 又没有帮助和保护的措施, 容易让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导致不敢用力蹬地, 更不用提要有顶肩、展髋意识。笔者认为, 进行合理分组, 或友情、或同质分4人一组, 把小体操垫换成大垫子, 一练习者做, 背后一人扶腰, 腹前一人扶腿, 提、拉、帮、保, 顺势完成翻转成分腿站立, 另一人控制垫子, 后依次轮换练习。
4.课堂缺乏活泼气氛
整节课只是围绕侧手翻的动作进行教学, 教师在逐步引导学生进行一板一眼练习, 学生之间不进行讨论和探究, 从视频中能够感觉到学习气氛不佳, 导致出现不同类型的教学现象, 如, 难以掌握动作的学生在随着教师的教学进度后, 出现完不成任务而疲于应付, 练习的积极性不大。
三、教学建议
1. 利用口诀、图片进行教学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情绪变化较大, 运动能力有一定发展, 上课喜欢玩, 想象创造力丰富, 学习兴趣易激发。在教学过程中, 建议鼓励、带领学生创编“口诀”, 把复杂的技术动作通过朗朗上口的形式表现出来, 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创编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探讨、去理解、去发现、去创造。如:“蹬地摆腿一条线, 分腿倒立一个面, 依次用力推撑垫, 起立控腿侧站立。”结合教师规范、优美的示范动作, 给学生以正确的动作表象。
2. 关注头颈姿势, 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在上体侧倒时, 有些学生过于低头。由于“低头会反射性地引起上、下肢屈肌及腹部收缩肌紧张性加强, 背部及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减弱, 造成含胸收腹而形成屈髋、屈臂、冲肩、两腿侧绕手翻不经倒立等错误动作”[1]。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关注头颈姿势对侧手翻的影响, 在教学中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教师的示范, 在练习中注重头颈姿势, 在左手下手侧倒时, 头左侧倾并向左旋转, 同时稍抬头, 在倒立时应梗头或稍抬头, 在倒立翻转推右手抬上体时, 头应右侧倾并向右旋转, 同时稍抬头, 则会很快扭转学生屈髋、屈臂、冲肩和站立不稳的现象。
3. 关注学优生和学困生, 促进同伴互助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尤其要关注那些身体素质突出或由于各种原因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生进行练习前, 教师有必要进行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进行讲解和要求, 根据个性相近或能力相似原则。在教学过程中, 及时发现学优生, 以小骨干的形式倡导同伴互助, 共同学习。如果采取这样的方法, 则会对教学气氛有很大的促进和改善。针对学困生, 教师要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他们面前, 尊重个体差异, 适时、适地鼓励, 让这些学生也能享受到运动的乐趣。
4. 发挥器材效益最大化
在这节课中, 教师准备至少6块大体操垫, 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除3位男生进行了动作展示外, 大体操垫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笔者认为, 教师设计和使用6块大体操垫, 一定有自己的具体想法, 之所以没有使用上的原因, 可能还是跟这节课练习次数过多, 耽误一定的时间, 或是跟学习的效果不佳, 没有足够多的学生能完成动作展示。
如果教师在辅导的过程中, 把那些完成动作较好的学生作为奖励在大体操垫进行练习, 也不失为较好的鼓励方式。
因为笔者没有亲临现场观摩这节课, 通过视频观看, 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足之处, 也请援课教师及其团队多多谅解。
参考文献
一当前高校排球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排球课程不感兴趣
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校门之前,都没有排球基础,可以说对排球是比较陌生的。而刚开始学习排球的时候,所学习的都是一些基础技术,这又让他们感受十分乏味,与自己想象中的那种激烈的对抗、紧张的氛围以及团结的协作等有着较大的差距。而且伴随着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学生本身可以选择的体育项目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带有一定娱乐性质的项目,如轮滑、街舞等,相对于排球来说,更受到学生的青睐。在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使学生没有认识到排球自身丰厚的魅力,从而没有产生对排球课程的浓厚兴趣。
2教学方式较为陈旧
当前的高校排球教学中,多数教师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一步步的向前进行,虽然能够尽可能的保证教学沿着既定轨道运行,但是这样的模式和方法,难免会让学生感到乏味。这种状态下的学习,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的机械的学习,几乎没有教学效果可言,排球本身所具有的竞技性、合作性等特点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灌输的容器,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丝毫没有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言,从而使教学效果的提升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3教学环境有待完善
良好的教学环境无疑是整个教学的基础,其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到其中的热情,而且是师生安全的保证。但是从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高校的排球场地和设施都比较陈旧,使教学受到了很大影响,而且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在天气较冷的时节,在尘土飞扬的场地上进行学习,很容易出现受伤的问题。而且多数场地都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各类器材的借用也无从谈起,多种原因综合到一起,对教学本身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二对高校排球教学发展的建议
1学校领导充分重视
学校领导是整所学校的领军人,他们对于排球教学的重视程度,将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因为排球教学所涉及到的软硬件因素,都要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才能得到有效保证。所以说,作为学校领导来说,则应该充分认识到排球教学在整个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对学生个人发展的积极作用,全方位支持这门课程的开展。具体说来,首先,要拿出专项资金,保证教学场地和设施的完善。其作为教学的先决条件,将对整个教学开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次,应该由学校出面,联系体育教师,制定出整个学校的排球发展规划。包含教学计划、比赛计划、活动计划等多个方面,然后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再次,则要联合团委、体育教研室等多个部门,多展开一些排球比赛和活动,其不但是对教学的有机补充,而且也是对排球运动的普及和推广,必要的时候学校领导应该亲临现场,以示鼓励和支持。最后,则是对教师进修、培训等活动的大力支持。要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到各种有助于教学水平提高的活动中,让教师感受到学校领导对这门课程的关注和重视。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带动下,不仅使整个教学得到坚实的保障,而且还要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出一种积极参与排球活动的氛围。唯有此才能够为排球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2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修养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其能力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整个教学的成败。所以高校排球教学改革,要将教师业务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作为重点。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满足教师的数量要求。排球作为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必修课,对于教师的需求量相对较大。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都不是排球专业毕业,虽然能够满足基本的教学需要,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师资配备显然还需要加强和完善。所以作为学校方面来说,应该在专业排球人才的引进上予以适当的倾斜,必要的时候可以适当降低在学历等方面的要求,先从数量上满足教学的需要。其次是对现有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当前高校的体育老师已经多年都没有参加过的各种培训,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能力,都处于一个“过时”的状态,所以应该给教师以多种机会进行充电。如邀请一些名师或著名运动员来学校讲座、现场指导等,也可以安排教师外出进修等。从而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最后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多数教师都有着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但是在教学本身方面却有一定的缺失。当今教育学发展日新月异,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层出不穷,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多学习一些教育学知识,并主动应用到教学中,最终获得教学效果的提高。
3充分激发学生对排球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前高校排球教学中所出现的多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没有充分激发起学生对排球的兴趣。所以说,应该将兴趣的激发作为教学改革的另一个重点。首先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在整个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过程,要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而教师则是学生这种主动探索的合作者。比如一些技战术的运用,都可以向学生讲明后,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并在探索中获得新知。其次是要做到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每一个学生的基础水平和性格、志趣等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不能将所有学生按照一个统一的模式来培养,而是要求通过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仔细观察后,进行逐一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这种因材施教能够让学生获得一种被关注感,继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再次是创新教学形式。一味的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势必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如果能够将教学和各种活动、比赛有机结合起来,则能够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经常观看一些比赛的直播、经典比赛的录像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并举,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将会使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endprint
4完善评测制度
评测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其不但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也是教师了解教学现状,并做出有机调整的重要渠道。但是长期以来,高校排球教学中,所沿用的仍然是一考定终身的模式。很多时候,其并不是学生真实水平的反应,没有起到考评应有的效果。所以说,要对传统的评测环节进行改革。首先是将评测和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国外的很多高校,都采用了这种考评模式,即教师对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细致的观察,经常在日常教学中穿插一些小的考评,而且将考评及时公布出来,作为最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一来就使得考评更加全面和公正。比如很多同学可能在期末的考试中出现了失误,按照以前的考评方式,是难以获得好成绩的,但是引入日常考核后,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从而减轻了学生的压力,保护了他们学习排球的热情。其次是采用多样化的考评方式。以往的考评中,所有的学生都按照一个模式来进行,并没有兼顾到学生的个性。因为高校排球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要把所有的学生培养成为排球运动员,而是让其掌握一项体育技能,为他们终身喜欢排球、喜欢体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一教学目标就决定了其评测形式的多样化。比如有的同学善于组织比赛、有的同学对排球比赛讲解十分在行,有的同学在某一项技术比较出色,这都是学生在排球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长,都应该得到教师的鼓励和支持。所以说,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考评方式,让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考评本身并不是目的,学生们是不是掌握了某一种知识技能也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让他们感受到排球运动的魅力,真正喜欢上排球。
5强化学生参与课外排球活动的意识
课外体育锻炼承担着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调节学生精神生活的任务,是体育课的延伸,其内容的选择不受体育教学大纲的限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排球活动的这块教育阵地来弥补体育课教学的局限性。学生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来消化、吸收和实践在体育课上所学的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从而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强化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为学生从事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知识、技能和身体方面的基础。
综上所述,近年来,国家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素质教育的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可以说为高校排球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却还有着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严重阻碍和制约了这门教学活动的开展。所以说,在高校教学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应该以此为契机,对整个排球教学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审视,并作出有针对性的变革和调整,使排球课真正成为深受学生们喜欢的课程,在得到各种锻炼和提高的同时,推动着我国的排球事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牛晓东.浅论普通高校排球课教学改革之路[J].科技信息,2010(27).
[2]刘多.对山东省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研究[J].科技信息,2011(10).
[3]徐静.普通高校排球选修课教学现状与改革[J].内江科技,2010(12).
[4]刘嘉.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改革与建设刍议[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11).
[5]孙俊伟.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
李自恩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同时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按照中央的要求开展新农村建设,使广大群众从中受益,值得思考。
一、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胡锦涛指出:新农村建设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所以说新农村建设不是政绩工程,也不是形象工程,而是一项惠农利民的民心工程。首先,新农村建设要立足实际,量力而行。在工作中,要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民风民俗等多方面进行考虑,要突出一个“实”字,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特别是贫困山区,要尊重和保护好山区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要多征求群众意见,多做调研,不能因为新农村建设而增加群众的负担,破坏或改变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其次,新农村建设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新农村建设不是一个短期运动,而是需要花上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的系统工程,要在“好”字上做文章,要让老百姓在新农村建设中受益,并通过典型引路的方式,带动广大群众自觉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同时,新农村建设关键还是要着力在发展农村经济上。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中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标准中,明确地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只有充分的发展农村经济,群众的物质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农村的歪风陋习才能彻底的得到改变,乡风才会文明,所以要千方百计拓宽广大农民的增收渠道,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实现脱贫致富找准出路。就元谋而言,通过不断的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调整,该县现在基本形成了山区种烟、坝区种菜的农业发展格局,通过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发展打工经济,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为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奠定了一定经济基础。
二、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了许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先后实施了取消农业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危房改造、农村通达工程等惠农利民的政策措施,农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出行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近年来,元谋县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大力实施“农业富民”战略,农民群众的“钱袋子”不断了鼓起来,各种农用机械、家电用品、交通和通讯工具逐渐在农村普及,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变。但是,在偏远的山区农村,由于受气候、交通、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农民增收的渠道依然狭窄,增收的速度依然很缓慢,生产和生活水平还很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障碍;其次是素质不高,思想观念保守,一些地方存在的封建迷信、酗酒赌博、不讲卫生等歪风陋习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不符合,广大农民对新农村建设充满的憧憬,但出钱出力积极性不高,绝大多数群众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的事,“等、靠、要”的思想观念依然严重,自身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不强,自觉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存在坐等观望心理。
三、对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在新农村建设中,关键是要解决“人”和“钱”的问题,也就是要提高农民素质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
一是要提高农民素质。首先要提到村干部的素质,村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村的发展水平和速度,要把那些群众公认,能带头致富、善于奉献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多途径、多形式强化村干部培训,不断增强村干部带头致富的本领,提高村干部管理农村事务的能力,使村干部真正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其次是要提高农民群众的素质,要以开展新型农民培训、举办田间学校等形式,加强农村实用技术、致富信息、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科技致富的本领,继续实施好村民代表制度和“一事一议”决策制度,不断健全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村务财务管理,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同时,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治理和打击农村封建迷信、赌博、不讲卫生等歪风陋习,积极倡导邻里和睦、敬老爱幼、互帮互助的社会主义新风尚,通过宣传教育来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素质,逐步扭转群众“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投身新农村建设,二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首先要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着力解决农村发展中存在用水难、运输难、通讯难等问题,确保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其次是要因地制宜,不断优化种植结构,要从各地气候、资源、交通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既要立足实际,又要着眼长远,要在建产业、创特色、树品牌上下功夫,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同时,继续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大力发展打工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在新农村建设中,只要牢固“政府为主导、农民是主体”的理念,不断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村干部带头致富和管理村事务的本领,规范村务管理,逐步改变农村存在的各种歪风陋习,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法制监督融入政府管理方式变革的大潮之中,为全面履行政府法定职责作出新贡献。
一、**市政府法制监督工作简要情况
近年来,我们围绕政府管理、服务的实际,以全面履行政府职责为核心,对政府法制监督的内容进行了拓展,对监督的形式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一)围绕履行职责,确定监督重心。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其重要原因是一些政府部门没有全面、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上级机关没有认真、准确实施监督所致。工作中,我们将政府法定职责的履行情况作为政府法制监督的重心,重点抓好政府、政府部门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监督。如近几年在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贯彻实施,城市房屋拆迁、土地权属争议解决、农用地征收征用等领域,我们都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促进了相关工作的依法开展。
(二)全面梳理职责,明确监督内容。我们结合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在行政处罚主体资格和处罚权限清理的基础上,对政府的职责进行了梳理。不仅梳理出具体行政行为职责,而且还梳理了政府其他法定职责。涉及各种规划的编制,如土地利用、城市建设、环境保护、防洪规划等;各种预案的制定,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传染病防控预案等;各种标准的制定,如基准地价、城市容貌标准等,以及重大公共设施的管理和保护等领域;涉及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项目招标审批、国有企业改制、预决算管理、教育经费保障、公务员重大奖惩等内容。厘清了政府的各项职责,为政府开列了一份清晰的权力和责任清单,既是政府履行职责的依据,也为法制监督提供了明确的内容。
(三)创新监督渠道,提高监督能力。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展行政执
法监督工作新方式,拓展监督领域。一是把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纳入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范围,坚持有件必审,有件必备。二是规范重大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裁决的备案审查工作,以市政府文件制发相关备案审查规则,结合执法责任制,随时开展抽查。三是启动行政执法投诉工作。制定出台了《**市行政执法投诉办法》;组建了**市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安排了专职的投诉工作人员;督促各地、各部门相应的开展了行政执法投诉工作,建立健全了全市行政执法投诉网络;向社会公开了投诉电话、投诉受理范围、投诉方式等内容。全市每年查处行政执法投诉案件500多件。四是积极开展明查暗访活动。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及时发现查处违法的行政案件,我们对影响企业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公安、工商、规划、土地、技术监督、交通、城管执法等重点执法部门的执法活动进行暗访,及时纠正违法执法行为。五是开展案卷评查工作。集中时间,组织各地、各部门法制机构负责人,开展对全市行政执法案卷的联评、联查。每年评查案卷近500本。及时发现程序违法、文书不规范,适用法律依据不当等问题,督促相关部门立即进行整改。
二、关于政府法制监督现状的思考
政府法制监督作为法治建设的一项明确而又具体的工作,是在1994 年的全国政府法制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提出来的,之后,政府法制监督经历了一个从重视、淡化到重新加强的曲折过程。十多年来,国务院在贯彻《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的相关通知及《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等文件中,多次提出要加强法制监督工作,要把法制监督作为政府法制工作的组成部分。据国务院法制办调查,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出台了行政执法监督方面的法规、规章,将法制监督列为法制机构重要职能。但在实际上,政府法制监督还相对淡化,还存在一些制度上的缺陷:
(一)政府法制监督依据不明确。政府法制监督的直接法律依据是层级监督。对于层级监督来讲,《宪法》和《地方组织法》均有规定,依据是明确的,但关键是作为政府法制机构工作的法制监督,却缺乏明确依据。从关系上看,政府法制监督应是政府法制机构代表本级政府对行政机关职权行为进行的监督,层级监督和作为政府法制机构工作的法制监督应该不属同一概念。政府法制机构进行法制监督,存在着有无授权的问题,而从现行规定看,目前尚没有国家级有关规定作出明确授权。2003 年国务院贯彻《行政许可法》的通知指出“强化对实施行政许可监督,政府法制机构在这方面具有重要责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法制机构监督职责在于文件备案、行政复议,仍没有将法制监督作为法制机构的正常职能。
(二)政府法制监督缺乏完整体系。从中央层面看,国务院法制
办的执法监督以协调研究为主,没有直接的监督职能,使中央政府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最高行政层级监督权无法真正落实。受国务院法制办职能调整影响,部分省政府法制机构也淡化了法制监督的职能,将“执法检查”职能移交,改为主要以协调为主。个别省市虽然保留了法制机构的监督职能,但也主要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省级政府层级监督无法完整落实
。而对于地市级以下政府法制机构来讲,由于受编制、人员、条件所限,法制监督的职责很难充分发挥。
(三)政府法制监督范围过窄。一是缺乏对行政职权行为的完整监督。实践中,政府法制监督所采取的行政复议、行政检查、执法人员上岗培训、发证、重大行为备案、案卷评查等,主要是针对具体行政行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仅停留在规范性文件备案的层次,没有对行政机关履行行政职责行为实施全面监督。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之外的一些行政行为,如行政决策、行政指导、行政规划、内部行政审批行为、内部处理行为等,均没有纳入政府法制监督的范围。而实践中,这类行为虽不直接针对行政相对人,但却在更大范围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过多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使执法监督与政府中心工作“两张皮”,无法与中心工作融为一体,难以真正发挥实效。二是对政府履行职责监督不到位。在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方面,现行监督主要局限于对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由于受条件所限,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监督很难实施,即使实施,也主要局限于行政复议方面,对其他行为则难以有效监督,政府自身行政行为的监督成了盲区。
(四)政府法制监督手段乏力。政府法制机构只有办事权、建议权,没有直接处理权,在具体监督工作中,被动应付多,主动实施少;书面检查多,现场监督少;整体监督多(通过执法人员培训发证等),个案监督少。在监督手段上,仍是传统的备案审查、培训发证、行政复议,缺乏主动深入实际,对具体案件的监督纠正缺乏实效性,甚至法制机构人员被有些执法人员认为是只懂制定法规政策的书生,与监察、审计部门时时掀起的廉政风暴相比, 政府法制监督的正当性、全面性、权威性尚未被政府、部门、社会认可。反观同样是行政监督的行政监察,既包括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又含有对行政机关全面履行职责的监督, 通过举报、投诉、主动检查、行风评议等多种方式进行。相对而言,政府法制监督不论是在手段方面,还是在权威方面,都无法和行政监察相比。由于缺少有效手段,权威性不高,再加上政府法制机构忙于为同级政府“办事”,缺乏对监督工作的整体部署、研究,因而实际监督效果并不明显。
基于以上原因,有专家甚至提出,将政府法制机构承担的部分监督职能分解到监察部门或相关的行政部门。但是,我国行政体制决定了行政层级监督应该是最有效的监督职能,行政系统内部应合理划分决策、执行、监督职能,各种职能应当相互独立行使,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作机制。近年来,随着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发布和对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全面推行,为监督工作带来新的生机。
三、加强政府法制监督的建议
(一)加快政府法制监督制度建设。要加强政府法制监督,亟需出台规范政府层级监督的法律或行政法规。目前,虽然我国大多数省市制定了行政层级监督的地方性法规,但是层级较低,摆不上台面,只有制定统一完善的行政监督法,才能与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复议法等一起构筑行政法治的完整体系。
(二)明确政府法制机构的监督主体地位。行政层级监督的主体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而政府是由行政首长、秘书长、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他们无法实施对行政执法的日常监督。这也是层级监督长期弱化、浮于表面的原因。法制监督的权力主体是各级政府,执行主体是政府法制机构,只有“层级监督专门化”,才能真正保证层级监督权的落实。政府职能庞大纷杂,必须有相应的执行部门来实施具体监督职能,以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形式对政府法制机构的执法监督主体地位作出明确规定。
(三)将监督作为政府法制机构的核心职能。法制监督工作是政府法制工作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专业性强、工作量大,必须有专业化机构,采取专业化手段。因此,必须明确法制监督为政府法制机构,特别是无立法权的市县级政府法制机构的主要职能。这是落实行政层级监督法律制度的需要,是构筑执法监督体制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需要。政府法制工作机构作为政府法制建设方面的职能机构,就是要在法律制度建设上保证权力意志得到切实贯彻,理所当然地应把工作重点放在行政法制监督上。而行政机关承担的立法起草工作,实质上是受权力机关委托的立法,不应也不能作为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的主要工作,而且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行政机关立法的功能将会逐步削弱。因此,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政府法制机构领导的主要精力、政府法制机构的主要人力、政府法制工作部署的重点方向以及政府法制工作实绩的主要考核指标等各方面,都应围绕如何切实加强行政法制监督这一目标。显然,这就需要逐步实现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工作重心的战略性转移。
(四)将全面履行法定职责作为政府法制监督的主要内容。以全面履行法定职责为重点,将行政职权行为全面纳入监督视野。凡是建设法治政府所要求的一切内容均应纳入监督,凡是行政机关履行职权行为均应纳入监督,凡是行政权力运作的一切环节均应纳入监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履行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综合协调、监督指导之责。当然,在具体实施上应各有侧重、分步实施。在监督对象上,应当明确凡是行使行政职权的机关、组织均应纳入监督,地方政府法制机构对本行政区域内具有领导、指导、监督职责的一切机关、组织均可实施监督。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示范;存在问题;优化路径
一、当下高中美术教学示范环节存在的问题
1.对示范认识错误
示范是传统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方法,有其特殊的价值和功用。但是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和美术课堂的变化,很多教师对示范环节的认识产生了偏差,表现为两种极端的认识。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作,因此没有必要再进行示范,否则就会对学生形成束缚。这显然是一种因噎废食的认识,美术是有其特定形式特征的,如果基本的美术技能都不具备,美术创作也就成了空中楼阁,也必将会导致学生眼高手低。还有的教师则是过度示范。在这些教师眼中,学生的绘画水平十分有限,担心学生不明白、不会画,于是便进行多次详细的示范,而学生则被动地对教师示范进行模仿。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忽略了美术学科所具有的创造性特征,也是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相违背的。
2.专业基本功不扎实
作为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兼具的学科,美术教学必须以教师扎实的专业技能为基础,才能使教师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地示范,展示出完整的创作过程和精彩的作品。但是有些教师平时忙于教学,疏于专业练习,专业技能不进反退,导致其在示范时力不从心,或者不示范或者用多媒体资料来代替。
3.教学观念陈旧
绘画是一门创造性艺术活动。创造性思维、个性化风格等,乃是绘画学习中最为宝贵的东西。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教师还是延续着“教师讲一学生听一教师画一学生画一教师讲评”这一过程,看似是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其实是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的创作的作品也就成为流水线批量生产出来的产品,千篇一律。
4.过分依赖多媒体
多媒体给美术教学带来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对于新技术的运用,应该把握好“度”,方能使它的作用和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但是在实际中,很多教师对多媒体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甚至迷恋多媒体,示范环节更多地由多媒体代劳,学生只能从屏幕上看到结果,看不到创作的过程,这显然是有悖于教学初衷的。
二、高中美术教学示范优化的建议
1.树立正确的认识
首先,从美术的学科性质来看。美术是一门技术性和艺术性兼具的学科,要想更好地了解美术,进行美术创作,则必须要以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作為基础。而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和培养过程中,示范无疑是最适合的方法,这也是其能够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所以,无论是在什么环境和条件下,示范都是美术教学的重要方法。其次,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新时期高中美术教学指明了方向。它所提出的陶冶审美情操,激发创新精神,促进个性发展等理念,都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和方法才能实现,而绝不是全部放手,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基础的前提下信马由缰。如果不进行示范或示范较少,让学生过度想象,不但毫无意义,而且会人为地疏远学生和美术之间的距离。所以要辩证地认识新课程标准,辩证地把握示范。再次,從示范方法的革新来看。将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无疑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对提升美术教学质量起到了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是其所起到的只能是一种辅助作用,而不是替代。一味依赖多媒体,会使美术创作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教师的基本功也会逐步退化。所以,教师还是要把握好其中的“度”,扬长避短,为我所用。
2.提升教师能力
从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美术教师都是科班出身,曾接受过系统和正规的美术专业训练,能够充分满足教学中示范的需要。但是正如前文所言,因为没树立起对示范的正确认识和对多媒体的过度依赖,很多教师的专业技能出现了严重的退化,美术课变成了一般的文化课,失去了其自身的特点。所以,教师应该加强对基本功的训练。精美的示范不仅可以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还能充分展示出教师过硬的专业素质,这些都是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同时,教师的个人魅力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使学生产生“向师性”,由对教师的崇拜转化为对美术的热爱,使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巩固和提升。因此,教师不能再存有“吃老本”或依赖多媒体的想法,而是主动加强对基本功的练习,以在课堂上完美的示范为目标,真正体现出示范和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
3.丰富示范内容
从学生接受的角度来说,如果教师示范的内容总是一成不变,都是把要表现的作品的创作步骤演示一遍,那么既使教师示范得再精彩,也会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所以,教师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丰富示范内容。如,当场示范素描、色彩、中国画等,教师当场示范能够详细展示出创作的全过程,学生在示范后接着进行练习,起到了趁热打铁的作用。但是其弊端在于耗时较长,也容易将学生带到模仿的误区,对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重点和难点进行局部示范,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比如,教师课前完成的范画。因为当堂示范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前画好范画,既可以是完成品,也可以是半成品或步骤图等,既达到了示范的初衷,也节省了教学时间。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高中美术教学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教学水平较之以往有了明显的提升。越是在这种良好的形势下,越应该冷静下来,再次对教学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反思,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本文所探讨的示范环节,就曾一度被忽视,使教学受到了多方面的不利影响。所以,在下一步的教学中,美术教师需要重新重视示范,使之特有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继续成为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要的教学方法,并发挥出更多的作用和价值。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和建议】推荐阅读:
【1】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10-01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09-13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11-20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05-26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经验和建议10-04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的思考11-20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讨论的思考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