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思教研听课心得

2024-06-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名思教研听课心得(精选4篇)

名思教研听课心得 篇1

“成就与挑战”两岸三地数学教育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成果研讨峰会,2014年12月11—13日在肇庆学院体育馆举行,为期三天的学习,听了19位来自两岸三地的专家名师的课例与主题报告,真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让我充分领略到各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都具有无穷的魅力。

台湾的吴如皓老师的《数学魔术》课中,我感受到台湾地区数学教学注重从数学学习中感受到什么,他们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预测策略,提问,从而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静心思考的习惯。大陆大部分老师教学过程注重肢体语言,激励的语言去鼓舞学生,多用分类比较,把无形的数学转化为有型的教学,让学生动起来,当着孩子的面去捅破数学的外衣。而无论哪个地方的名师,在教学过程,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点:引导学生提问。李一鸣老师说 “有问题的学生是没问题的,没问题的学生是有问题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难度,要鼓励学生自己大胆地提出问题。“装傻是一种基本的教学艺术”。课堂组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只用“师问生答”的传统交流形式,要学会“装傻”,要更多地使用“生生互动”的交流形式,让学生自己教会自己。“师问生答”只是应答,“大问题”是对话,小组里头商量商量,交流交流。我印象最深刻是这吴如皓老师和顾志能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给学生的一个做法:把自己看到的用一简短的话写下来,然后思考,可以预测,可以质疑,可以交流„„我相信他们教出来的孩子肯定很会总结,思考。另外无论哪一位老师的教学还是报告中,都充分注重培养学生当小老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自由创谈,谈自己的体会。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质疑。学生积极性很高。以上是其中的几点大感受,现在来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1、外出学习比在学校闭门造车收益要快要直接。人无完人,教无定法,每个学校老师的教学都有优缺点,我们可在学习听课当中汲取自己需要的东西。从这次学习当中,我明白到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不应求全,而应求联,数学基本技能的教学不应求全,而应求变。

2、课堂教学真实。在我们的观摩课教学中我总是觉得雕琢,事先准备的痕迹太过浓重,当然我所说的并不是不备课一点准备都没有,而是不应该把每一句话每一个答案都要事先给学生灌输,害怕在作课中出现纰漏,我就看过一位新老师上学校公开课时曾经那样,她在上课前不停的灌输给学生,然后在作课时,她的每一句话,学生的每一个答案都是准备好预设好的,而不是适时生成的,虽然按部就班成功的完成了一节看似完整的课堂教学,其实却缺少了真实性,多了几分虚假。听了那么多老师的课后,我觉得在教学中他们做到了真实的教学,首先教师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暴露思维的真实,例如徐长青老师的《数与形》,顾志能老师的《分数乘除法的联系》,吴如皓老师的《数学魔术》,沈洋老师的《小数的意义与性质》的集体辨析,黄爱华老师的《较复杂的平均数问题》等等课例中,在他们的教学中没有一种固定的答案,而是拓展了思维的空间,这样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即时生成的答案各式各样,让人找不到雕琢的痕迹,很真实。其次,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凸显个性的真实。

3、创设的教学情境贴近生活。教学情境的设置来自于生活,引入非常自然。虽说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设置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情境,而是尽量贴近于生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便于思考操作,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

4、亮点让课堂教学生辉。

能让听者有畅所欲言的欲望的课就是一节好课,能够让听者回去就可借鉴操作的也是一节好课,我觉得一节好课并非是很完美的,哪怕只有一个亮点,能够引起大家共鸣,我觉得都是好课,其实那些名师的课并不是像我想象中的那么好,而且在我们学校应用起来未必就很实用,但是在他们教学的过程中,练习的设计中,大都采用了层层递进、小组合作,并让学生进行质疑,我感到了教学的效果非常好,这就是一个亮点,使这节课生辉。

5、专家理论讲座,指明方向,引领未来。

这次邀请了很多位来自两岸三地的数位名师、专家及教授作专题报告并附有他们的论文及想法。如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梁贯成教授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数学教学》,他用图表的方式清楚显示美国,新加坡,台湾、香港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瑞士等等几十个国家的教育情况,通过比较华人地区的数学教学成绩比较理想,但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郑毓信老师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维的教学》防止规律泛滥化,要把知识看成一个包。陈洪杰副主编的《复习课给孩子什么机会?》,朱国荣老师的《挑战性学习任务的设计及其教学》,黄爱华老师的《大学问教学》等,无不体现这数学教学现状及为我们指引了数学教学的大方向。张齐华老师说得很好:回归数学的本源,可以让数学学习更接近真实,更具有打动人心的数学力量;回归儿童的立场,可以让数学学习更富有生命气息,让课堂能够更大向度地向儿童开放,向生命开放。

2014“名思教研”培训汇报 篇2

11月27-29日,我们语文科组十位教师前往改革开放前沿珠海市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深化教学改革,彰显新锐举措”创新课堂观摩研讨会,暨海峡两岸儿童阅读“点灯人”高峰论坛。很荣幸由我代表我们科组做这次活动的汇报,跟各位老师分享学习所得。

但我们十位美女一开始就遭遇出师不利,珠海之路不容易呀!一是坐车不易,遇见不识路导航不更新的不靠谱司机大哥,幸好晚上八点把我们安全送到酒店;眼看这高大上的酒店就在眼前,可把我们乐的。接着就遭遇入住不易,网上预订现场无订单,到底是“去哪儿网”的错还是酒店员工失误,就凭我们是受害者,发挥语文老师的“三寸不烂之舌”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力争,幸好不用流落街头;最后是找吃不易,九点半在饭馆打烊之际,吃上了一顿美味的晚餐。这一路,让我们科组深深地感受到“细节决定成败”,希望我们的前车之鉴可以供各科组参考,一是靠谱的司机大哥,二是确认酒店,三是提前搜索周边美食,为我们的外出培训做好充分的后勤保障。

言归正传,此次活动特邀小语泰斗崔峦先生,当代散文八大家林清玄大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大梅子涵教授、台湾绘本教学名家李玉贵,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中国小语新四大名师赵志祥、王崧舟等海内外华语地区二十多位名师、专家,这是一次规格高、质量好、名师多、规模大的一次盛会,在盛会上,名

师各显风流,相互切磋,高潮迭起,掌声不断。

很高兴参加了这次的观摩活动,借助这次的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习老师,感受到不同教学风格听语文课堂;听后使我受益匪浅。名师真不愧是名师,他们的课堂,淡定而精彩,丰富能不华丽。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

陈娟老师上的《小土尘》识字课例和济南市育秀小学校长张立介绍的语文教学改革,学校采用“先学汉子,后学拼音”的识字改革,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就直接识字,学400个左右的汉字,阅读校本教程《诵读识字》教材,再学拼音。这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通常我们现在的教学是拼音汉字一起学,他们学校的改革实践证明,先学400个左右的汉字,再学拼音,能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入学后轻松快乐地学习,实现了“半年会识字,一年会读书”的理想目标。在校七岁儿童自主读书,阅读数十本、上百本经典名著的学生大有人在。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我认为,学校应是书籍的海洋,思考的王国,师生身心双健的摇篮。举措:一年级新生识字课从认识全班名字开始。

台湾文学大师林清玄的讲座,一睹大师风采,非常幽默,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30岁前得遍台湾所有文学大奖。畅销书几百万册,多篇文章被收集在人教版语文课本。大师分享了他的作家之路,妙语连珠。从小阅读的习惯,每天读书才能睡着。读书可以跨越心灵的界限。从小立志当一名作家。小学每天500字文章,初中1000字,高中开始到现在3000字。为了不断灵感,源源不绝,几本书一起写。老师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学生,教会学生一天比一天懂得去爱,明白什么是重要的事。考试100分,以后人生、婚姻、工作、事业,人际就可能没有100分。教师的错误是希望把所有学生都教成一样的优秀的学生。菠萝的种子种不出香蕉。世界上每一种植物都不一样是很美好的事情。文学是写出多元的世界,浪漫的世界,文学语文(浪漫的转化)与世俗语言,大便(跳舞)和小便(唱歌)。

福田区园岭小学特级教师李祖文上了一节绘本课《那些绘本中的“羊”》,目前的绘本教学有风起云涌之势,但绝大多数的教学把关注点放到了绘本所带来的故事情节以及文字所渲染的哲理。但李老师认为,绘本是一种书的形式,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我们用常规的视角去重现或者解析它,都不能直达其精髓。这节课的设计,尝试着从“图”的角度来带领孩子“阅读”绘本。绘本中的“图”,其线条、色彩、造型以及所处的位置都是有特别的意涵的。李老师通过6本不同绘本中6种不同的“羊”的造型,引导孩子阅读时要特别用心去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画出这样?

赵志祥老师的课更精彩,师生穿汉服,全副武装,回归教学本源,回归语文的根,继承中华民族礼仪,非常有趣的《笠翁对韵》吟诵课,穿越时空的古诗文阅读,课例只是一个引子,我们到底要教孩子什么呢?

一节好课的生成,既要与孩子们心与心地沟通,更要有教师对文本深刻的解读能力,并带领学生进入文本,还要有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只有这样,才会有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才能实现高效情趣盎然的课

堂。

教师教研听课心得体会 篇3

1、教者能注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3年级学生刚接触英语时间不长,如何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这是英语启蒙阶段特别要重视的。吴老师从唱英文歌《Hello》导入新课,在课的结尾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复习反馈,同时在课堂上使用动态的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

2、注重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教者能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练习对话,参与表演。吴老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非常活跃,发言也很大胆,这就是学生思维的发散。这样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有效的课堂,学生的课堂。

3、对教材把握准确到位。这节课教者引导学生学习了以下知识点:

送课下乡联校教研活动”听课心得 篇4

听课心得

4月19日上午,我听取了市一小邓月老师《我为你骄傲》一课及我校刘兰英老师的一节生本课《我最好的老师》,使我受益匪浅。

先说邓月老师的这节课吧,她上的是二年级的课,整节课她上的游刃有余,学生在她的引导下有层次的进行学习,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每个环节过渡自然,衔接的也非常好。特别是邓月老师在每个环节的教学中都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学词,让学生用自己组的词进行仿说句子;学句又让学生仿说比喻句,如:天上的白云像—又像---。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老师很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学以致用。还有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教会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从整节课看由于老师教学有方,评价学生多用于鼓励性的语言,教态自然大方、和蔼可亲,所以学生和老师配合默契,虽然一节课的容量较大,但学生学得很轻松。所以这节课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

再说刘老师的一节生本课,对于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在这节课中淋漓尽致的得到体现。在这节课上我感觉学生是快乐的,老师是幸福的。听课中我感触颇深的有以下两点:

一、师生的角色转换了——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和教学活动的主持人,而教师只是课堂上的引领者、协调者、激励者、服务者。

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占主导地位,驾驭整个课堂。而生本教育课堂则是学生唱主角,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几乎占领了整个课堂,而老师则是课堂的引领者,课堂环节的暗示者、学生探究交流时的激励者。小组合作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发表有针对性的意见,同时对学生有创造性的建议给予鼓励,让学生永远充满对知识探求的欲望,永远具有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因而,在这节课上刘老师只是正确的引领、耐心的旁听、巧妙的暗示、适时的点拨,做好教学服务性工作。

二、学生学习的方式变了——课上的被动学习变成了课前的自主探究和课上的合作交流。

前置性作业中,老师把这节课需要学生们准备哪些方面的资料,学生们需要解决哪几个有价值的问题,提前告知学生。这样,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把每节课的重点问题通过自学,提前做到了心中有数,课堂上又何愁他们无话可说呢?如:**班的学生汇报资料时,查找到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几个事例都和课文密切相关。小组汇报时分工明确,生生之间评价到位。课中交流时学生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说得有理有据。由于教师引领正确,点拨恰当,激励有效,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深化了感悟,在听中思考、评价、补充,进一步升华了情感。课上他们激情飞扬,思维清晰,语路宽广,语言得以发展。

总之,在这节课上学生们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使我感到生本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

马秀芳

上一篇:《连加(一)》二年级数学教案下一篇:技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