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共8篇)
德清三中
杨立泳
邮编 31320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城市化进程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2.学生认识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重要性。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环境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用全面、辩证、发展的观点来认识事物。
2.通过学习,学生深入了解国情,建立正确的城市观、人口观、环境观。
3.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和美化环境的意识;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规。
【教学重点】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尤其是城市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
【教学难点】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2001年7月23日,北京申奥成功.伴随着时间的脚步,2008向我们走来,北京将以什么样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请看屏幕.绿色奥运行动目标:到2008年,北京城市环境质量将进一步改善,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城市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市区环境质量按功能区划达到国家标准,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社会、经济、环境健康协调发展.实际上这也是全世界所有中国人的目标.那么,北京目前的生态环境怎么样呢?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呢?请看材料.【展示】材料: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但北京目前的生态环境现状不容乐观,离绿色奥运的标准有较大距离:
1.地表水有机污染严重,地下水水质污染加剧。大气环境质量差,近30年北京的汉白玉雕像溶蚀严重,汽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不断开工的建设项目的扬尘污染等环境污染依然严重
2.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北京城市大规模拆迁和建设。目前,全市有近1000多个施工工地,产生的建筑垃圾每年以20-30%的速度递增。施工工地产生的噪音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休息和健康。
3.北京目前有81%的垃圾得到了技术处理,而填埋占了其中的70%,填埋垃圾对于土壤、地下水和周边环境等有很大影响,焚烧垃圾造成了大气污染,产生有毒气体危害人体健康。
问题一:从材料可知北京在城市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有哪些方面?这些污染的-来源和危害是什么?请各小组分析讨论并回答。(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参与其中)【提问】1.第一小组,你们小组觉得在材料当中北京的环境污染指什么?它的来源和危害呢?
2.第二小组呢?
3.其他小组有要补充的吗?(学生回答时,教师加以引导和补充.)【讲解】好我们一起看一下.材料中的环境污染指的是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水体污染的来源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它的危害是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我们可以看一幅漫画.【提问】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这幅漫画的含义? 【学生】回答.【讲解】大概意思是对的.工业废水中含镉这种重金属,用这样的水灌溉农作物,人吃了之 后,生病了.【师】我们再来学习大气污染.它的来源有家庭炉灶和取暖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还有北方特有的沙尘暴.)它的危害是产生酸雨、光化学烟雾,使城市空气污浊,危害人们健康.(边讲边填写表格相应内容并展示沙尘暴、光化学烟雾、酸雨图片)【讲解】好我们一起再看一下.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来源是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等.危害是人体健康和环境.而噪声污染的来源是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活
动.它的危害是防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人体健康(边讲边填写表格相应内容)【承转】问题二:对于以上出现的环境污染北京应采取哪些措施呢? 请各小组分析讨论并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回答..【提问】第一小组,你们小组对于北京的环境污染有什么建议?
第二小组呢?
第三小组呢?
第四小组呢?
第五小组呢?(学生回答时,教师加以引导和补充.)【讲解】下面是我在网上找到的一些资料,是关于北京市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同学们看一下:
北京市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
1、推广使用天然气、电、低硫优质煤等清洁燃料建设第二条陕京天然气长管输线。多使用太阳能等天然能源。
2、制定了高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全部采用无铅汽油,为18万辆机动车加装三元净化装置,机动车尾气达标率为90%。
3、防止市区扬尘,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4、进行合理规划,将四环路以内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停产或搬迁。
5、加强污水治理。
6、提高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一次性塑料回收率。【师】我们再来看一下取得的成绩: 2004年在治理环境污染中所取得的成绩:
1、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所下降,市区全年空气污染指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占48.4%,三级和好于三级的天数占93.7%,四级以上天数大大减少。
2、水质有了较明显提高,监测的17座水库中水质达标的9座。
3、噪声方面,白天基本达标,夜间超标仍较明显。
4、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达到71.4%,危险物处理率达到9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1.5%,一次性塑料回收率64%。
【过渡】我想对于北京这么大的城市,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除了环境污染外,可能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还存在哪些问题呢?同学们考虑一下.【学生】回答.(学生回答时,教师加以引导)【师】问题:人口密度高,流动人口多,就业困难;工业用地大;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等。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怎么样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请各小组分析讨论并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回答.【提问】探究性问题三:第一小组,你们小组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建议?
第二小组呢?
第三小组呢?
第四小组呢?
第五小组呢?(学生回答时,教师加以引导和补充.)
【讲解】首先是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这里的我们有一个概念很陌生.什么是卫星城呢?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乡镇.因其围绕中心城市象卫星一样,故得名.北京有良乡 通州 昌平和黄村等五个卫星城.其次是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加强绿化等。接下来我们看一些图片:
【总结】这节课我们分析了北京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大家深入的了解国情,建立正确的城市观、人口观、环境观.【板书】6.5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 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
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二、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课堂练习】 一.测试你的环保意识:
1、你上街购物时:
A、自己带可以放东西的包 B 不用包或者塑料袋 C 向店主索要塑料袋
2、你看见塑料袋等白色垃圾丢在大街上:
A、捡起来扔进垃圾箱 B、向有关部门报告要求清理
C、让它去
3、你去菜市场买菜,是否带菜蓝子: A、是
B、有时带
C、否
4、你吃快餐:
A、自己带
B、有时自己带
C、用对方一次性快餐盒
5、国家要求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你会: A、坚决不用
B、看别人是否用
C、还会使 用 6.在班级里,你的生活垃圾:
A、随便扔在地上
B、放在班级的垃圾桶里
C、放在自己准备好的垃圾袋内
选A得3分,选B得2分, 选C得1分.总分在12以上:环保意识强 总分在7-12分:环保意识中 总分在7以下:环保意识差
二.练习
1.人类作用于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是()A.城市
B.乡村
C.牧区
D.水域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不应该()A.加强城市管理
C.控制经济发展
B.进行全面规划 D.扩大绿地面积
3.解决城市交通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是()A.在城市繁华地段建设多个停车场 B.控制和减少小汽车数量,禁止大货车入城 C.工厂、商店和办公室安排不同的上下班时间 D.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4.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有力措施是()A.阻止乡村人口流入城市 B.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C.丢弃旧城,建立新城市 D.扩大城市的面积和规模
5.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占主导地位的是()
A.石油型污染
B.煤烟型污染
C.光化学污染
D.悬浮颗粒污染
近年来,北京在一些人行道上改造工程中,采用了质量很好的透水砖,这给城市带来了很多方面的环境效益.据此回答6题.6.除了铺设透水砖以外,下列哪些做法对改善北京城市生态环境有 直接影响()A.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B.在城市近郊大力发展旅游业 C.扩大郊区发展花卉蔬菜的生产规模
D.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7.从2002年5月起,浙江杭州市区实行错时上下班制度,其首要目的是()A.减轻城市交通废气污染
B.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C.减轻城市交通噪声危害
D.延长居民休闲时间
8.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对汽车实行分类牌照进入市区,其目的是()A.抑制私人出租车 B.优先发展公交车 C.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 D.减少就业的压力
9.当前,造成“白色污染”的污染物是指()
A.白色烟雾
B.化肥和农药
C.塑料袋 塑料饭盒等
D.废旧书保护 10.以城市的交通拥挤会导致的严重浪费是()
A.城市交通设施的浪费
B人才、资金的浪费
C 城市空间和人力的浪费
D 时间和能源的浪费
三.思考题
关键词:项目管理,问题分析,解决方案,决策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 并不是每一个出现的问题都能得到顺利、及时地解决, 需要在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反复进行分析。这要求管理人员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要重视与项目发起者之间的沟通和对话, 因为各个管理环节和管理阶段都需要项目发起者的建议和判断。在实践中, 项目管理人员往往将问题简单化, 习惯于对项目中所有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精确定义, 划定其各自的边界并直截了当地让某些因素严格按管理计划要求发生变化或保持不变。项目管理所面临的是一个由事态、组织、人员等因素组成的复杂的问题集合, 对问题进行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对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实践能力, 进而产生好的结果。
一、项目管理过程中进行问题分析的内容
1.分析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性质和条件
分析问题性质主要是弄清各种相关联问题形成的问题集合和它们的来龙去脉, 即问题的结构、过程和态势。为此, 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广泛地和决策者及利益相关的人员进行对话和沟通。可以采用提问单的方式来获得必要的信息, 比如下列问题:你认为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这是个问题?如何出现的, 什么原因引起的?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何在?可能解决的方式有哪些?谁能采取解决问题的行动?这类行动会带来什么影响?等等。分析问题条件主要是弄清解决问题所需的资源。为此, 项目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必须知道:涉及哪些资源分配问题、谁来实施分配、分配者的职权、作用如何、资源使用的监督、控制系统如何等等。
对问题的性质和条件进行分析, 目的在于检验问题的性质和条件是否匹配, 使工作任务和所需资源相当。如果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工作任务与所需资源力不能及或绰绰有余都可从两方面作适当调整, 直至大体平衡, 从而为实现最优化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分析项目管理过程所制订的管理目标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 要实施有效的管理方式, 关键在于尽早明确管理目标。但由于项目开发的特殊性, 很难从项目发起者那里获得准确的描述来判断管理应达到的目标。管理体制上的隔阂, 管理者个人的偏好, 项目发起者的知识水平, 都可能引起项目管理者在目标制订上的偏差。
管理目标是分层次的, 包括高层目标和低层目标。例如, 改善项目组织团队的科研能力, 提高项目开发过程的能力成熟度, 是高层目标;在具体项目的某一阶段节约成本、加快进度, 是低层目标。一般说来, 越是高层目标越能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使用时期长、范围广。低层次目标应服从高层次目标。但是低层次目标比较明确具体, 便于分析、管理。所以, 管理人员需要全面分析管理目标结构, 选择适当的层次目标。目标太笼统, 管理难度大;太具体又容易以偏概全。
3.确定项目管理效果的评价指标
为了衡量项目管理的效果, 管理人员需要确定一组评价指标。一项合理的评价指标能准确的反映管理的效果, 但并不是说任何指标都是合理的。在评价过程中, 需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 排出所有指标的优先次序。当存在难以直接量化的目标时, 可以采用其他易定量化的代用指标。在有多个指标的情况下, 必须将其组合成单一的指标。我们不能简单的将各种性质截然不同的评价指标硬凑成单一的评价指标, 这是不可取的。常用的方法是, 对每个指标进行权重分析, 然后综合得出一个效用值函数。值得指出的是, 这种效用函数在很大程度上是项目管理人员本人对各种指标相对重要性程度的判断结果, 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因此, 项目管理人员应在系统分析人员的指导下, 按照系统分析的方法, 科学地分配权重。确定评价指标不只是为了获得管理效果的结论, 重要的是它所带来的信息, 使项目管理人员易于把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找到解决的办法。
4.识别项目管理过程中的约束条件
约束条件是对项目管理在实践中的限制。只有不直接或间接违反约束的管理方法, 在实践中才是可行的。它可能是资源的限制、组织体制的束缚、法规政策的界限等等。项目管理人员在项目实践中面临着各类约束条件, 如任意选定或全面照顾, 都势必造成整个项目的管理混乱。例如, 在某个项目的开发中, 严格按照某一技术上的约束去设计, 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如果采用其他的方式来解决, 并不需要如此巨大的投入。因此, 项目管理人员要权衡利弊, 从项目的整体角度考虑问题, 必要的时候应放弃此约束条件。当然, 在分析问题阶段不可能一次就把所有的约束都弄清楚, 这是一个在管理过程中逐步积累、修正的过程。在项目实施的任何阶段, 发现管理的约束, 都应该及时加以补充。
二、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
针对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问题分析, 找到症结所在,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而解决方案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提出的多种不同方法, 这需要项目管理者对比不同的解决方案以找出问题的最佳解决办法。决策者或问题提出人的意见和设想是获得解决方案渠道之一, 项目管理人员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可以收集到各种意见。另外, 系统分析人员也可以提出若干管理措施。然而, 任何一种管理措施的提出和形成都有赖于项目管理人员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项目实践的深刻了解。在一个具体的项目管理过程中, 人员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开发环境各不相同, 客户需求多种多样, 这些都无法采用某种固定的管理模式, 而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去探索和概括。
在研究解决方案的过程中, 应尽可能地考虑各种因素, 每个机会和建议都不要放过。最初难以理解的想法, 仔细研究后却可能有理。某项措施可能因为违背了现有政策法规、不符合人们的习惯或超出了人们所能承受的能力而被视为不现实, 但并不意味着不值得考虑。如果当作一种潜在的管理措施去分析研究, 得出的结论将更有说服力, 有影响的决策者就会认识到这种措施在其它方面的优点和吸引力, 可能改变原来的规定、政策从而使看起来不现实的措施成为合理的办法。值得注意的是组织和个人行为对解决方案的影响。项目涉及的各个部门总是期望采取对自己有利的管理方式, 而回避那些明知对项目整体有利而对己不利的措施。有许多因素会限制提出好的解决方案的思路。由于偏见, 当项目管理人员提出某种解决方案时, 这些人可能会毫无根据地认为他们无法按照这种方案去服从管理。而另一方面, 该方案也可能得到积极的支持, 认为这是一种最佳的解决方案。
由此, 项目管理人员必须获得决策者的支持, 否则将由于上层阻力而导致项目的失败。但是, 如果只是投其所好, 片面地追求满足决策者的意图, 也不能发挥其自身的作用, 同样存在招致失败的风险。优秀的项目管理人员应切实履行其工作职责, 按照项目的总目标和约束条件, 根据实践经验和科学理论的指导, 对解决方案进行严格的筛选, 明显不符合项目整体利益的管理方式要删除, 或对其内容进行修改。
在解决方案的提出过程中, 项目管理人员自始至终要注意发掘新的更好的方案, 既要谨慎从事又要有勇气提出创造性的建议。一个好的解决方案是进行项目管理的基础, 对于项目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
三、做好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决策工作
当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分析清楚之后, 就要进行决策。管理人员需要正确的决策分析来支持日益庞大和日益复杂的管理活动。决策有个人决策和团体决策、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之分。战略决策是在更高层次上的决策。在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的基础上, 项目管理人员应根据主观偏好、主观效用和主观概率做出正确决策。决策的本质反映了项目管理者的主观认识能力, 因此, 就必然受到人的主观认识能力的限制。近年来, 决策分析技术受到人们的重视, 系统分析者将各种数据、条件、模型和算法放在决策支持系统中, 该系统甚至包含了有推理演绎功能的知识库, 使决策者在做出主观决策后, 力图从决策支持系统中尽快得到效果反应, 以求得到主观判断和客观效果的一致。决策支持系统在一定条件下起到决策科学化和合理化的作用。但是, 在项目管理决策实践过程中, 被决策对象往往包含许多不确定因素和难以描述的现象, 例如, 社会环境和人的行为不可能都抽象成数学模型, 即使是使用了专家系统, 也不可能将逻辑推演、综合和论证的过程做到像人的大脑那样, 有创造性的思维, 也无法判断许多随机因素。集体决策有利于克服某些个人决策中主观判断的失误, 但过程比较长。为了实现高效率的群决策, 在理论方法和应用软件开发方面, 可相互结合使用。如多人多目标决策理论、主从决策理论、协商谈判系统、冲突分析等, 有些应用软件已实用化。有了相应的决策就要付诸实施, 实施就要依靠严格、有效的计划, 这样才能使项目管理过程的问题分析落到实处。
项目管理过程, 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从系统工程的观点看, 项目管理普遍涉及到多个目标的要求, 一个优秀的项目管理人员, 应该注重实践中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结合理论知识, 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再通过实践来检验它的科学性, 以实现项目管理的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吴柏鸿.公共管理知识手册MPA全集[M].管理出版社, 2005.
[2]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中国人大出版社, 2006.
关键词:城市;水管网;施工
城市的快速发展,随之产生的各类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量也在逐年增加,城市污水管网对于我国集中处理污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该系统使城市污水处理的相关资金得到最大化利用,并且是污水处理系统的有效运转提供了前提,降低了运作管理难度。但是污水管网系统的完善与否,包括在其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关系到城市污水处理的效率与效用。
1污水管网顶管施工过程中的问题
1.1施工中地面下沉、卡管、管节爆裂问题
在污水管网顶管施工过程中,由于顶管的土层不稳定,经常发生土体松散等问题,再加之地下水的过分挖采等原因,易导致地面沉降;并在挖掘洞穴中对尺寸等问题把握不好,盲目顶进等情况易发生卡管问题。卡管问题的发生,使关节在顶进过程中发生加载偏心的情况,加之混凝土管质量的问题,导致管节爆裂。
1.2高程及轴线控制不准
挖掘过程中周边土体稳定性关系到高程及轴线控制的准确度,包括挖掘面的土体是否稳定,工作坑等周围土体的稳定性问题。在管节顶进后由于对中线的实测不准,或者与设计不相吻合,发生偏差,导致高程及轴线控制不准,这就需要在挖掘洞穴过程中注意挖土法的选用,妥善处理土体的阻力,选择合适的管道顶进方法。
1.3突泥、突水
污水管网顶管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复杂的地质条件,尤其是在江河三角冲击、河流、排水渠等区域,可能会遇到突水、突泥问题。
1.4易发生中毒、触电问题
顶管过程中,由于顶进过程随时可能遇到旧有污水管(渠),旧有污水管(渠)一旦出现开裂或被顶裂,旧管污水及毒气极有可能迅速进入顶管作业面,对作业人员产生威胁。同时受工作性质、条件的限制,在污水管网顶管施工过程中,工作区使用电气设备可能造成觸电伤害事故,这对工作人员以及施工是否能顺利开展存在很大的隐患与障碍。
2对策
2.1地面下沉、卡管、管节爆裂问题的对策
关于地面下沉问题,应在施工前做好勘测,了解土体的稳定程度,以此来决定挖掘深度、顶进的间隔,并避免由超挖而引起塌方;关于卡管问题,在顶进过程中应做好相关检测,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顶进,通过修正洞口的大小尺寸来解决;关于管节爆裂问题,可通过增大边圈承压面积,在管壁与顶铁间增加缓冲垫等手段来避免这种现象发生,或者选用质量合格的管材。
2.2准确控制高程及轴线
关于中线的高程控制准确问题,可通过实测来了解是否与设计吻合,如不吻合,利用挖土法进行校正。包括管内挖土法和管外挖土法。两种方法的不同在于管内挖土法是采取保留一边土体,而开挖另一边土体;管外挖土法则是在洞穴的边缘挖出刃口,在刃口的外侧进行顶进。
2.3突泥、突水的解决办法
解决突泥、突水问题的关键在于做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确认施工场地是否存在突泥、突水等不良地质现象,为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提供技术数据。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地下水压的变化,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土体的稳定,并在此过程中注意泥浆的密度与性能,保证排泥系统的正常工作,防止突泥的发生。当管道停止顶进时,应采取防止洞口水圈漏水和防止管前塌方的措施,要不时检查泥浆的密度和性能是否正常,还要注意进排泥泵的流量及压力是否正常,保证排泥系统正常运行。
最后,顶管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也是不可忽视的,提高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对污水管网顶管的建设起着保障作用。安全管理的工作关系着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在施工整个过程中,安全管理都处于前提基础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于污水管网建设中洞穴深,管道线路多且长,对各个环节的设计、实施稍有差错,就会造成人员伤亡,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在施工的沿线,摆放安全警示牌,提醒人们的注意,安全隐患主要集中在工作井,接收井的安全防护,井口加高30cm防止水流进井,堆土也在井周边,井内防漏电,管内开挖防止塌方,随时保证通气等问题。监督管理工作对施工的安全管理也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通过对施工地的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排除内在隐患,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意识,做好相关安全防护工作,并注意雨季对施工的影响,防止雨水对施工造成的不良影响,包括土体稳定度、突泥、突水等妨碍施工因素的发生,防止事故的发生。
2.4解决中毒、触电问题的对策
关于中毒问题,采取先进的检测手段,辅以机械通风措施。第一,利用检测仪器进行检测,了解施工环境状况,强制通风,使有害气体含量达到安全标准后方可下井。尤其要注意硫化氢等在泥水中没有大量释放,工人下井后空气流量增大,造成井下毒气突然上升。因此,必须不间断向井内强制通风,在施工作业期间定时对其检测。第二,在下坡顶管过程中,应及时排出管内积水,控制管内的湿度,从而使管道内的含氧量提高,改善施工人员的施工环境。第三,顶进长度超过50m时,除必要的施工间断外,必须不间断通风。
关于触电问题,第一,施工用电要合理布置,要派专人管理用电的搭接、维护,确保用电设备安全。第二,每台机械设备分设开工和熔断保险,严禁一闸多机,用电设备须采用接零或接地保护,移动式用电设备均在配电箱内装设保护装置,照明线路按标准架设,遵循正确的操作流程。第三,配电装置的柜门应明确标注名称、用途、分路标记及内部电气系统接线图等,配电装置必须按其正常工作位置安装牢固、稳定、端正,配电装置均应配锁,并由专人负责开启和关闭。
3结语
以上我们分析了城市污水管网顶管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随着城市化的进展,污水管网对城市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我国城市现代化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的污水管道顶管施工的普及率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城市发展的需要,污水管网顶管施工市场占有率将得到不断提升,污水管网顶管施工中的问题也在不断受到重视,通过分析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是解决施工问题的前提。完善的污水管网顶管建设,发挥着城市污水的收集与运输的功能。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设计合理的方案,相关负责部门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使工程建设规范化,对工程进行层层把关,提高每一个施工步骤的建设质量,切实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排除隐患,加强安全防护措施,污水管网施工建设的建设和完善,避免顶管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顶管施工过程出现的问题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对提高污水管网施工的工作效率,创造更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承志.浅谈城市污水管网维护项目的安全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8,(18):210~ 211.
[2] 谢耀岗.新晋祠路段污水管道工程的顶管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8,34(14):24~ 25.
[3] 胡智深.浅谈市政排水工程常见问题的防治及养护维修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109~110
[4] 周凌.城镇污水处理厂布局规划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南京:河海大学,2007.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教育现代化的投资,使硬件跟上,软件也不落后。在增加设备时,立足基础,紧紧围绕教学教育这一中心环节,促进课堂教学,最终推动教育现代化。
(2)端正思想,使每位教师都认识到现代化教育全面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目标,加强管理,使教育现代化真正落到实处。认识到教育现代化对区域教育、对学校、对教师个人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早创早主动,延缓就被动将信息化手段融入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充分发挥教育技术装备辅助教学的作用,推进教育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定期和不定期结合的原则,对教师进行现代化教育的全面培训,学习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通过专业人员培训、进修、讲座、竞赛等形式,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熟练掌握多媒体设备的制作和使用。
(4)学校后勤人员要高度重视教育现代化实施的重大意义,提高认识,明确分工,齐抓共管,规范管理,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技术装备管理体系及时了解教学过程的信息动向,做好教育现代化的后勤保障。
实践表明,教育现代化特别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促进教师发展,有利于服务学生成长。教育现代化的实施过程不是一步就能到位的,特别是对于农村初中来说,资金缺乏、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全面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备的大环境还没有形成;同时,教师的应试教育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彻底改变。因此,我们要在新的课改背景下,提高对现代化教育的深远意义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花更多的精力,集中更大的财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集思广益,真正把教育现代化做到实处,推进新的课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
“三农”问题就是“农民、农业、农村”问题。目前,中国的“三农”问题是我们在奔赴“中国梦”的路上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我们必须把它重视起来,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去解决。虽然“三农”问题是全球普遍的现象,但是解决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三农”问题不会像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那样棘手,这是因为没有一个国家的农民人口数和中国一样达到9亿,也没有一个国家的农民人口比例像中国那样高达三分之二。
【关键词】三农新农村建议中国梦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在经济、金融、科技、教育、国防以及文化建设方面有了重大的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国际地位日益凸显,在重大的国际事务中,我们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滋生了许多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城乡发展严重失衡等等。这些问题就是两种不同身份的人——城市居民和农民所处的经济环境不同而产生的。“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就是三农问题。当今,举国上下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中国梦,解决“三农”问题是非常关键的。本文就关于“三农”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并对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提几点建议。
二、“三农”问题简介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三农”问题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系统的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历史形成二元社会中,城市现代化,二、三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的殷实,受制于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不论质的提升,仅从量上考察,中国的重大经济问题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
(一)农业问题
建国以后,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农业问题,作了很大的努力。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率先改革,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方针,经过20多年,先后取得了1984、1990、1996和2004年四次农业特大丰收。1996年农业特大丰收,粮食总产超过一万亿斤,其它主要农产品也大丰收,中国的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此改变了粮食和主要农产品长期短缺的格局,形成了常年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新格局,较好地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所以说农业问题基本解决了,因为我国的农业可以保证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可以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说我国用占世界近9%的耕地,供养了占全球近21%的人口。目前世界总人口达到65亿,中国是13亿多,已经不足21%。因此,我国“三农”问题的基本状况是:农业问题基本解决了,但农村问题、农民问题还没有解决。
(二)农民问题
农民众多,受教育程度偏低,文化素质低下,贫穷落后是我国农民的几大问题。世界上的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农业劳动力是减少的,农民是减少的。但是我国工业化了60年,农民反而越来越多。13亿人口,9亿农民,因此,农民众多是一个大问题。关于受教育程度,2004年有个统计:城市居民与农民的学历状况相比较,城市居民的高中学历是农民的3.5倍,中专为16.5倍,大专为55.5倍,大学本科为281.55倍,研究生为323倍。当年,10000个农民中,只有2个本科学历,而在10000个居民中则有563个,可见农民受教育程度之低,受此影响,文化素质低下就理所当然了。据2005年的统计:2003年,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共103617.3亿元,其中农户储蓄18177.7亿元,占17.5%,人均1986元。⑤而城市居民户存款85439.6亿元,人均22677元,相差10多倍。收入方面,从1978年到目前,城乡收入差距从不到3:1增加到超过了3:1,而且还以较高的增速扩大。
(三)农村问题
农村是以农民为主聚居的社区。国际上的现代化国家,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初期,一般都是农业支援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等到城市化搞起来了,工业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反过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提高农民收入,兴办社会事业,搞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把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好。如农村的道路、电讯,农村的地下排水等,基本上与城市没有什么差别。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在中国却不是这么回事,包括水利、道路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依靠农民自己筹资出力出地建设的。农村修路是自己出地、自己出工、自己买炸药,等到道路建好后,却收归交通部门管理。农村、农民用电,变压器、电线和电线杆子都需要自己出钱买,建好以后却都属于电力部门,而且电力局照样收电费。尽管现在国家通过改革把电价降下来了,但这对农村、农民来说仍然是不公平的。当前我国的政策,对城市和居民是一套政策,对农村和农民是另一套政策。其根据就是所谓的户口制度,如果是农业户口是这样一回事,如果是非农业户口则是另外一回事,这就是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是“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格局。这些年,特别是1990年代中期以后城乡分割的格局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有的还越来越严重,城乡差距越来越大。最后的结果是城里的建设是一个样,农村的建设却又是另一个样。这些问题总的来说有收入消费差距悬殊,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农村教育、医疗资源匮乏,水平落后,社保不健全,以及农村基础社建设不到位,尤其是农村住房问题非常严重。
从上述存在的这些城乡差别的状况看,农村问题之所以如此严重,是我们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城乡分治,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而还没有进行应有的改革的结果。说到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存在着结构性、体制性的问题。
三、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
(一)将解决“三农”问题提升为党和政府的战略性目标
解决农村问题是中国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中国农村虽然有局部的繁荣,但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经济的双重挤压下,中国农村处在破产的边缘,孕育着社会、经济、和政治危机。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由于新领导集体面临的问题和担负的任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施政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东西”。这其中,对“三农”问题的态度引人关注。
2003年2月8日,《人民日报》用第2版一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温家宝的文章《为推进农村小康建设而奋斗》。这篇文章是温家宝在1月7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可以看出“三农”问题在新领导集体整个施政战略中具有前所未有的分量,更引人注目的是,一种新的思路和施政理念正在悄然中形成。这次农村工作会议中央特别重视,胡锦涛、温家宝以及曾庆红、黄菊、李长春都出席了会议,显示了中央领导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会议
文件对“三农”问题的提法有了新的表述,称其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此之前的提法是“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二)深化体制改革,给农村建设注入新动力
2008年10月12日,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闭幕。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提出了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改革的焦点问题。在如此的大背景下,要着力推动现行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以及财政制度的改革。因为户籍制度不合时宜,改革户籍制度能够使农民有进城当工人、当市民的权利,恢复农民本来有的国民待遇。对于土地,要通过改革,建立起给农民土地经营权有长期保障的体制。土地承包权也是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能侵犯,保护基本农田是我们的国策,要落到实处。1994年财政体制的基本特点就是财权事权不相称,对欠发达、不发达地区的县乡太不公平,是造成目前县乡村三级机构巨额债务的主要原因,所以财政体制也需要改革。
(三)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战略布局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城镇化是经济社会结构转变的大趋势,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有序转移农村人口,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快农村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今后相当长时期中国始终会有数以亿计的人口在农村生活,进城务工农民相当一部分还会“双向流动”,必须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要协调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合理把握城镇化的速度,积极稳妥引导农村人口转移。使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新农村建设相协调,努力形成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局面。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很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属于公益性事业,各级政府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中,切实把重点放在农村,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但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由政府全包下来。必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国家财政也要通过直接补助或“以奖代补”给予鼓励。公共服务方面,国家应该加大投入力度,在上述“深化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切实保障国家财政下拨款项落到实处,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加强反腐工作,防止公款被挪用、滥用或者中饱私囊。基础设设施建设着重确保农民的住房、医疗、教育受到充分的重视,住房问题是大事,一定要及时完成危房改造,保证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公开保障房的分配程序,最大限度确保保障房分配的公平、公正、合理和透明;及时帮助家庭贫困的农户修建住房,将扶贫款花到点子上。医疗方面,农村的乡镇医疗机构设施不健全,专业医疗人员缺乏,各级政府应该适度向农村医疗机构倾斜输送一批有经验、有技能的医疗队伍,提升农村医疗机构专业水平。教育方面,与医疗同样,向农村输送重点高校毕业生作为教师,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四、结束语
一方面,解决“三农”问题,迫在眉睫,因为解决“三农”问题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是确保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解决“三农”问题,任重道远,因为中国农民人口之多在世界上史无前例,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关
键转型期,中国地域广袤,民族众多,文化多样,气候不一,所有这些都会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难点,但是中华民族历来自强不息,不管有多困难,中华儿女都会为之做不懈的努力,相信通过几代人的奋斗,我们终将会实现全民皆富,社会和谐的梦想。
参考文献
[1] 汪玉琦:《中国现代化与三农问题》,《江西社会科学》(南昌)2006年4期第21~24页
[2] 陆学艺:《当前农村形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江西社会科学》(南昌)2006年4期第7~21页
[3] 张和清:《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农村问题与农村社会工作》,《社会科学战线》(长春)2012年8期第175~185页
以上提到的这些问题是由于企业政工人员没有让员工甚至领导领会到思想政治工作关乎企业发展大局的重要性,没有新颖的方式方法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没有充分研读员工的心理和企业的情况,没有协调好整体和局部利益并使二者很好的统一所造成的。
因此,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重视程度,对自身的高标准严要求,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深度,对员工的了解程度,对思想教育工作方法的灵活运用,对规章制度的人性化执行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将这些方面综合执行,才更有助于培育出强有力的生产劳动者队伍,从而全面提升政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这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企业政工人员必须具备组织指导能力。不少政工人员普遍遇到的问题是学习材料好找,组织学习的人却很难找。政工人员不单是自身意识到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自己研读就可以了,而要将自己研究的内容推广出去,并被广大员工所接受,化为生产工作中的动力才算是起到了作用。这就要求政工人员具备组织指导能力,以大家关注的问题为切人点,探寻普遍接受的方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政工人员必须具备开拓创新的能力。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政工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拓宽视野,顺应外界变化,努力创新自己的工作方法,在处理具体问题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把事物具体到实际的工作中。政工人员要及时发现身边的新线索,借鉴各种传媒的灵活形式,紧密结合岗位工作,制定一系列的思想政治宣传、企业动态宣传及员工关注事宜的报道等。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才会让员工为形式所触动,继而被内容所打动。
三、企业政工人员必须具备化虚为实的能力。在企业的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性质是务虚的,这也是很多人对思想政治工作有误解的原因,但工作所产生的效益是潜在的,只要工作做到位,潜在的效益就会成为有形的效益,这就要求政工人员必须具备化虚为实的能力,将各项工作做到实处,落到实处。因此,政工部门要学会虚功实做,化虚为实,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善于在经营管理中发现思想方面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比如:在企业员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方面,企业要突出地做好保障工作,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职工的提案建议,只要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就应抓紧落实,把行动摆在员工面前,这样员工才会心悦诚服地认为自己确实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四、企业政工人员必须具备调查研究的能力。政工人员一方面要经常深入了解员工群众,全面掌握职工基本情况。另一方面要调研分析企业出现的问题和员工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搞好对策研究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五、企业政工人员必须具备综合协调能力。综合协调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教育疏导。企业内部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内心,当员工认为自身发展和企业不相一致时,必定存在抵触情绪,直接影响着其工作状态甚至会对其他员工有所波及。针对此种情况,政工人员就要深入分析其心理,主动找员工谈心,这不仅仅是解开个人的心结,更重要的增强了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二是培训辅导。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组织员工读报谈感想,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政工人员将思想理论、企业动态、经济形势、员工关心几方面的问题融合在一起对员工进行传道授业。要做好思想工作协调至关重要,沟通上下、协调各方的任务十分艰巨。
六、企业政工人员必须具备文字表达能力。思想政治如何创新都离不开文字形式,文字要体现出鲜明的观点,这就要求政工人员的口语表达有宣传鼓动性,当然在宣传的过程中言语还要有艺术性。企业政工人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线指挥员,是具体的组织者和主要实施者,企业政工人员的素质如何,具备怎样的能力必将影响着工作的最终效果。因此,抓好工作的核心还是要从人员入手,选拔优秀的人才并在实际工作中提升综合素质,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才会因此而出彩。
一个合格的政工干部,除了具备基本的政治素质以外,还要努力提升自身驾驭具体工作的能力。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政工干部要学会用语言鼓舞、激励、批评、鞭策、打动人。在语言表达方面不仅要做到最基本的吐字清晰、语句顺畅,还有更深层次的要求,具体是语气要恰当,根据讲话场合、目的、对象的不同选择恰当的语气,总体上要求谦虚又不乏自信、平和而不失热情;语速要平稳,不能过快或过慢,既不能滔滔不绝,也不能慢慢吞吞,要让对方听清楚并且有理解和反应的时间;内容要严谨,不能信口开河、夸夸其谈,更不能口无遮拦,违反保密纪律,给工作造成损失;语言要准确,不能口不择言、词不达意,要用最准确、精炼的语言把意思表达清楚。
提高组织协调能力。作为政工干部,经常需要组织各种会议和活动,做好与各部门、各单位的协调工作,对每一名政工干部来说,显得非常重要,即所谓的“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思想工作的合力”。而要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应该努力做到仪表举止大方、语言表达适度、为人处世到位、工作作风严谨。只有谦虚谨慎,培养亲和力,才能代表政工部门,树立政工干部良好形象;只有准确适度地表情达意,才能做好上传下达,避免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只有妥帖恰当地为人处世,才能赢得同志们的信任与尊重,有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只有严谨周密地安排布置工作,才能保证每个环节正常运转,不出纰漏、不出差错。
提高文字写作能力。作为政工干部,写作各种文字材料是一项基本功。语言、文体、格式运用准确是材料写作最基本的要求。每名政工干部都应该具备独立撰写报告、请示、工作总结、信息、简报等常用材料的能力,有些岗位的同志还应提高撰写政研理论、调研材料等“大文章”的水平。
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了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政工工作的水平要提高,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积极推进信息化、网络化和科学化,而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已经成为政工干部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学习是素质之本、进步之基、能力之源。政工干部要提升工作能力必须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和追求,带头弘扬勤于学习的优良学风,在学习上下苦功夫、下真功夫,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三要”,一要把对工作的责任心当成个人的一种情怀,始终把自己的命运与行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二要把对工作的责任心当成个人的一种担当。这种担当就是要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行其责,就是要忠于职守,不马虎、不推诿、不耍滑,做到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三要把做好工作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作为一种信守,真正做到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干事,把实事干好、把难事干成。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它是一门集社会学、教育学及哲学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综合工作。提高政工人员素质,培养一批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文化修养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加强政工队伍自身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前提和迫切需要;加强政工队伍建设,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因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政工干部而言,对他们的要求不仅仅是停留在通过有效的工作,实现他们工作层面的作用和价值,同时,其自身也有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要求。
一、影响和制约政工队伍能力和素质提高的因素:
1、企业领导认识不足,队伍不稳定。企业是生产部门,是以生产出适合市场需求、质量优质及高附加值的产品为主要任务的。这种情况造成一些企业领导对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不足:思想政治工作只要能随着大局走就可以了。所以总是把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追求税收利润放在突出重要的地位,而思想政治工作则往往被放在比较次要的位置。人员配备上,也多为兼职,人员不稳定,造成部分人员思想波动,没有精力去钻研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发挥政工人员作用。
2、职能职权、工作目标不明确。
部门分工不明确,没有实际工作任务,致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了可有可无可松可紧的事情。有的缺乏操作性强的工作指标,政工人员目标不明压力不足,两标体系的建立和文件落实工作的全面开展,制度目标虽有规定,但落实起来还是有难度。
3、激励机制不完善,实施不力。
企业对政工人员考核由于没有将工作进行具体量化分解,造成素质好的,能力强的满负荷工作,而素质较低、工作能力较弱的在政工岗位上亦步亦趋,但在职务晋升、评功受奖时却论资排辈;致使政工岗位激励机制削弱,人员竞争意识差。\
4、培训率低,放松业务知识学习掌握。
重视其他技术工种的业务培训,忽视对政工人员的培训。偏重于以工代训、以工代学,即使培训也是短期的,课程设置也不尽合理,基本谈不上对政工人员进行系统的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工人员素质的提高和政工队伍建设的加强。致使政工人员工作能力不强,缺乏创新意识。
二、少数政工人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1、奉献精神差。政工从业人员,需要有比别人更强的奉献精神。如果自身的思想不先进,奉献意识薄弱就无法充满热情地完成好工作。
2、创新思维少。照抄照转、生搬硬套,不能从单位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抓好落实,工作套老路,遇事翻资料,僵化守旧,行动按部就班。
3、文字能力弱。只能转发上级的文件,充当“二传手”,难以完成高质量的材料,写出的东西缺乏新意。
4、质量意识低。缺乏计划性,往往是领导交代一项完成一项,对自己份内的和单位的工作缺乏超前意识。对如何提高效率,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也缺乏深入的思考。
二.加强政工队伍自身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为政工人员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1、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转变对加强政工队伍建设的认识。
毛泽东同志曾经教导我们: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首先,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政工队伍建设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双重作用,它既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做好企业各项工作的保证。解决思想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是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为建立和谐企业,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所以企业的管理者更要认识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政工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以改变企业重生产重效益,轻思想教育轻政工工作的现状。
其次,提高政工人员素质,加强政工队伍建设是提高政工干部领导能力和现代管理水平的要求。
企业内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业务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政工队伍也要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需要。企业发展与改革的进程中,有各种各样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冲突是各级政工干部义不容辞的职责。而化解矛盾也讲究方式方法,用个案化、当事人特定化等方法,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使能力强业务精的政工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2、建立健全机构,明确工作指标和任务。
建立健全政治工作机构,使政工工作职责明确。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政工工作有了新的要求和方向。以前那种职责不清,思想、教育、宣传、纪检、人事劳资、工会、党务集于一体的混合式政治工作机构已经很难适应现代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所以使从事政工工作的人员详细分类,细化量化,有利于政工工作的操作和目标实现,使政工人员工作明确努力方向。
3、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政工队伍成长环境。
建立科学考核体系:在考核内容上要力争具体。业务学习、履行职责、基本技能、落实制度都要纳入考核范围。建立以“德”、“勤”、“能”、“绩”为重点的政工队伍评价体制。根据德才兼备的要求,从规范职位分类与标准入手,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体系。制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政工人员的岗位职责规范,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考核评价标准。激励政工干部把政工工作当科学去探索,当作崇高的事业去追求,这样,政工干部队伍才能稳定而充满生机。
严格考核兑现制度:克服政工人员评价中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把考核成绩与职位晋升、立功受奖等挂起钩来,让考核成绩好的同志,切实得到实惠,成为工作学习的动力和榜样,对成绩差的,要动真格的,重锤敲打、限期整改;对个别不适合在政工队伍的人,要及时做出调离安排。
4、加强培训,强化学习,为政工人员提高素质提供平台。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纷繁复杂的,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以来,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这些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所以政工干部必须具有较高素质。不仅要强化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有针对性有时效性地学习好国家的近期方针、目标:比如党的重要会议精神、文件精神;还要了解行业近期要求学习掌握的重点:比如今年按照中央部署,行业正在进行的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体党员干部中集中开展的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及结合这一活动开展的“两个至上”在岗位主题实践活动、建立“两个至上”长效机制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达到推动“两个至上”在岗位主题实践活动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深入发展的目的。
同时通过强带弱、老带新、领导带部下和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政工人员业务能力。还要有针对性地定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在工作中大胆实践锻炼,不断总结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
5、要建立正常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流动制度。
既要把一批学历高、专业相对对口,有志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才充实到队伍中来,又要允许一些学历低,年龄偏大、能力弱的人员流向其他岗位,从而保证政工人员的流动。选拔政工人员时一是要把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二是要尊重群众的意见,重视按民意调查的结果选人用人。强调基本素质,包括选拔对象的学历、言表文述、工作经历、甚至性格、气质等自身素质和客观条件。
三、政工人员的自我进步是加强政工队伍建设的必须条件。
企业和组织为政工干部创造良好的发展进步环境,作为政工干部自身,也要加强自我煅造,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身的政治面貌不优秀、理论水平不高、业务知识不精,怎能让别人信服,怎能作好别人的思想工作?所以政工人员,要加强八种能力的培养:
1、学习力:侧重培养自己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能力和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习惯,既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要学习哲学、心理学、政治学、领导科学等知识。并能通过学习与调查,剖析问题及其根源,并找到解决办法。
2、反应力:培养自身的政治敏锐性和敏感性,能够及时掌握和领悟上级出台的各种政策、精神,并自觉运用到工作中,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工作。培养自己发现新问题、新情况及苗头性倾向、准确应对,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的能力和发现总结提炼新作法、新经验的能力。
3、示范力: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通过要求自身严以律己,自觉作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实践者,树立良好的形象,有助于政工干部表率作用的发挥。
4、执行力:在执行过程中,对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及公司文件要求执行的,政工干部要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在自己的看法与上级的指令有分歧时,要先保留意见,不能在职工群众面前说糊涂话,办糊涂事。严格执行的良好作风也有利于体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的氛围,让职工群众感觉政工工作的科学与严谨。
5、创新力:培养自己善于发现和突破制约工作开展的瓶颈、并通过工作创新和机制创新促进工作开展的能力。思想政治工作最怕思维僵化与工作呆板,要善于创新与开拓,找出适应工作要求的新路子新办法。
6、亲和力:培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使自己能被群众接受,与职工结成同志加朋友的关系,当别的同志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乐于向政工干部倾诉、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出路。
7、协调力:培养善于与其他业务部门沟通协调,使上级精神和职工心理有机融合,形成思想上的共识和行动上的一致,在协调中发挥政治工作服务保障作用的能力。
8、表达力:表达力有两个方面:口才和文才。口头表达要求政工干部说话能够把握分寸,表达意愿清楚,条理清晰,态度和蔼。书面表达即文字综合能力,公文写作、论文写作能力要强。为了使写出的文字能够传达到相应的部门和方位,还要掌握现代通讯设备的运用,电脑文档、网上办公及电子邮件等要熟练应用。那种写东西靠秘书,传文件要干事,对现代电子知识拒绝掌握、懒于掌握的人,不能适应现代政工工作。
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行业改革、发展和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中国烟草的思想基础,新形势下行业的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政工队伍建设,是我们的事业能够平稳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建设责任烟草、诚信烟草、和谐烟草的重要保证。有一支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政治思想工作者队伍,是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
在常人眼里,政工干部在平时工作中都是“耍嘴皮子”的,大理论“三六九”,小道理一大溜,靠“嘴”吃饭。没错,政工干部的职责就是对工作对象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用自己“嘴”打开员工的脑子,循循善诱进入他人的心灵,去引导你、感化你、鼓舞你,为你摆正思想方向,调整行为规范。这是性质所决定的。
“唱功”是政工干部的基本功能,但这完全不够的,仅靠嘴说,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政工作用,反而会招来“光说不练”的质疑。目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我们政工干部来说也有一个接“地气”的内在要求,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身心合一”,做到“三下”:
“心”必须往下移。通常说,“行随心往,心随行动”。政工干部为基层服务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心”,到底有没有为职工的“真心”、有没有为员工的“真情”都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和前提。如果只是“被动而为”,而非“主动意愿”,最终效果恐怕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要带上“真心”、捎上“实意”下一线,走进员工、联系员工、服务员工,以“真诚的心”赢得“员工的心”,深入调研,找准“钥匙”,打开心锁,才能在做思想政治工作中有的放矢。
“身”必须往下沉。如果只有“心”,而没有具体的“行”,显然“要不得”,下基层不能只是“心里想”、“嘴上说”,而没有“具体行”,只有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有具体行动,做到“身心合一”、“身行合一”,真正做到“心下”、“身下”,赢得广大员工群工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在做思想政治工作中如鱼得水。
“力”必须往下使。要克服“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形式主义,“用全心、使全力”为员工解困释疑,注重从员工最急切、最盼望的思想反映办起,全心全意全力,扎扎实实地办实事、解难事,才能在做思想政治工作中事半功倍。
一、平行流冷凝器焊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 平行流冷凝器大多采用铝及铝合金材质, 它的质量轻, 性能高, 但它同时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使得在其制作焊接中产生一系列困难, 如:焊接夹渣、易氧化、焊接气孔、翘皮溶蚀等现象。下面针对此现象分析焊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主材质铝的强氧化性
冷凝器主材质铝和空气中的氧亲和性很强, 焊接时易和氧结合生成致密而结实的三氧化二铝薄膜, 这种薄膜密度大, 熔点高, (达2050摄氏度) , 远远超过了铝的熔点, 在焊接过程中容易产生焊渣, 大量焊渣的析出严重阻碍了焊件和母体的结合;同时三氧化二铝具有良好的吸水性, 会导致焊接过程因水分挥发产生气孔, 严重降低了焊接性能, 丑化了焊缝接触面。
2、主材质铝导热快和热胀冷缩变形
铝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 表现在热导率和比热上, 在进行冷凝器焊接时, 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能可以通过其良好的热导性传递给基体金属材料, 这就要求焊接材料功率大、能量高, 有时还需采用焊接预热工序, 复杂了焊接工艺要求, 提高了焊接材料的性能要求, 增加了成本。其次铝材质的线膨胀系数大, 在焊接过程中易受热膨胀而凝固后体积缩小, 即热胀冷缩, 致使产生剪切应力, 导致焊接变形, 尤其是在冷凝器的焊接过程中, 由于壁薄, 焊接变形后产生较大的内应力, 形成大量的焊缝裂纹, 严重影响焊接质量和焊缝美观性。
3、焊接过程易形成焊接气孔
在进行冷凝器焊接过程中, 由于焊接材料和焊接母体本身具有一定的水分, 再加上焊接过程中弧柱中的水分, 致使焊接接头处形成大量的气孔。究其原因, 是因为水分中含有的大量氢离子, 而氢离子被铝材质受热后所吸收, 因焊缝冷却速度过快, 致使铝所吸收的氢离子不能及时析出, 而存在于焊缝中, 从而导致气孔的产生, 既影响了焊接强度又降低了其性能, 造成焊缝光滑度下降。
4、高温焊接易形成焊缝烧穿和降低耐腐蚀性能
在冷凝器焊接过程中, 随着温度的增高, 铝的强度和塑性减低, 致使无法承受金属液体, 造成焊缝烧穿或成形不良。其次主材质铝在进行焊接之前, 为了增加强度降低内应力, 对其进行了热处理工序, 根据铝的受热特性和组织晶粒的重组变形, 经热处理后的铝耐腐蚀性严重下降, 使得后期的焊接接头组织不均匀和晶粒腐蚀。
二、为了提高平行流冷凝器焊接质量, 采取的控制性措施
针对以上平行流冷凝器焊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我们在结合其主材质特性的同时, 对其受热后的状态进行分析, 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控制性措施, 同时加大了科技创新力度, 合理的提高了平行流冷凝器的焊接质量, 有效的节约了经济成本。
1、采用清洁焊件和提高抗氧化焊的方式, 降低铝的强氧化性能
首先, 对冷凝器焊接之前, 必须严格清理焊件表面的氧化物, 采用机械方式或高压冲洗等, 确保工件坡口及周围无杂质、无残留氧化物等。其次, 在焊接过程中采用合格的保护气体, 通常采用氩弧焊的方式, 氮气做保护气体。再次, 对焊接过程中产生的表面坚固氧化膜, 我们采取适宜的溶剂对其溶解, 和不断用焊丝挑破熔池的方法。
2、合理选择工艺参数和焊接顺序, 有效克服裂纹的产生
为了降低铝的热导率和热胀冷缩变形, 我们采用预热方式, 合理转移热导载体;另外根据所焊接材质的要求, 选择正确的工艺参数, 改变其焊接方式和焊接顺序, 消除内部残余应力, 克服焊接表面产生裂纹的现象。
3、控制氢的来源防止焊接气孔的产生
分析了冷凝器焊接过程中产生气孔的现象, 我们要加强对氢来源的控制, 在焊接工作之前, 对焊接材料、母体及焊丝等进行干燥预处理, 减少水分的含量。其次, 对预处理的焊接材料保证其在短时间内完成焊接, 防止其过度氧化。再次对焊接方式的选择, 对MIC焊, 需选择较大的焊接电流和慢的焊接速度, 而对于TIG焊接, 则选用高电流快速焊接的方式对其焊接, 做到不同焊接方式不同工艺的实施,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溶液的流动性和存在时间, 有效的防止焊接气孔的产生。
4、合理提高焊缝的耐腐蚀性能
首先, 为了改善焊缝组织的稳定性, 我们采用强度较高的合金焊条, 从而弥补了普通焊条的缺陷和不足, 有效的减小了过热现象的出现。其次为了消除内部残余应力, 采用机械敲打法。再次采取合适的保护措施, 如采取阳极氧化处理或涂层等。这三条相辅相成, 对提高焊接接头的耐腐蚀性切实可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们对平行流冷凝器在焊接作业中出现的强氧化性、气孔、接头耐腐蚀等问题的出现原因有了初步的了解, 由于各种缺陷的产生机理各不相同, 我们可根据其产生原因施用合理的预防措施, 防止焊接缺陷的产生。为了有效的降低以上问题的产生, 我们从合理选择工艺参数, 改变其焊接顺序和选用合适的工装及保护气体等措施进行了控制。同时, 在对焊接预防过程中, 要严格遵守焊接规范。为了进一步提高平行流冷凝器的制作工艺, 消除残余应力, 改善焊缝光滑度, 我们要不断运用现代科技技术, 对其工艺创新和焊接技术改造, 来提高材料利用率, 保证产品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
参考文献
[1]张兴群, 袁秀玲, 黄东.平行流式冷凝器的热力性能研究[J].流体机械, 2005 (12) .
[2]包涛, 陈蕴光.多元平行流冷凝器传热流动性能研究[J].制冷学报, 2005 (3) .
关键词:公共政策;偏差;解决对策
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公共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方案被采纳后, 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 运用各种政策资源, 通过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其本质上是遵循公共政策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而重新调整公共行为模式的过程。公共政策执行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实现政策目标最直接的重要活动,是整个公共政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旦离开执行, 那就成了空中楼阁了。具体来说,公共政策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替换性执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本质来说是把上级政策肢解、曲解为我所用,实现狭隘的地方部门利益,甚至是个人私利,实质上是一种消极的政策变通,是对原政策的背离。比如,为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国家多次推出各种举措,但面对频频亮起的红灯,一些地方政府不是想着如何降温,而是采用多种手法,对宏观调控政策“拆招卸力”,企图蒙混过关。
二是“断章取义,为我所用”的选择性执行。一些地方政府、单位对上级政策指令或命令进行过滤,选择对自身“有利”的规定执行。合自己“利”的就执行,不合自己“利”的就不执行,在执行中“见了黄灯赶快走,见了红灯绕道走”。一些单位“耍小聪明”、“打小算盘”, 置国家政策原则于不顾,站在小团体利益的立场上钻政策的空子,极大程度妨碍了上级部门目标的实施。这种选择性执行使完整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变得残缺不全,政策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政策目标的实现也必然大打折扣。
三是搞“土政策”的附加性执行。在公共政策的执行中,执行部门为了本地利益在原政策的基础上自行设置“土政策”,打着结合地方实际的旗号另搞一套谋取私利, 从而导致政策执行变形。以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例,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本来是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但在一些地方,计划生育罚款却成为乡政府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四是“阳奉阴违”的象征性执行。有些单位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只做表面文章,没有具体措施,拒不执行或象征性的执行,直接使政策被搁置,使政策成了一纸空文。例如, 近年来我国某些地方政府过分强调自身的情况,找各种原因让中央“搞特殊”, 对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一再置若罔闻,甚至逆风而行,“你说你的, 我干我的”。
五是“虎头蛇尾”的敷衍性执行。实施政策要坚决贯彻、善始善终,但在现实中,有些部门、有些地区对上级政策虎头蛇尾、前松后紧,敷衍塞责、延宕推拖,消极执行,致使一些政策在执行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有时会出现负面效应,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六是“相互争权”的矛盾性执行。在现实工作中,由于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清晰,有时有一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会因部门之间的权与利的争夺,部门间的红头文件或执行文书相互打架,政出多门,而使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一项公共政策由几个部门共同执行时,有时还会出现两样结果,使政策对象难以适从,不知听从哪一个部门的执行意见或决定。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政策执行在政策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关系到我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水平。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才能改善和消除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呢?根据上述分析,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增强理性与法律权威。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种有法不依现象,与政策执行人员缺乏法律和政策权威意识有直接的关系。树立法律和政策的权威是整治的正确选择,为此,在政策执行领域,必须做到:第一,执行机关和人员必须在法律和政策的范围内行事;第二,政策执行者不得享有不受法律和政策调节和制约的特权,任何人都不能违背政策和法律的规定;第三,一切违背法律政策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的责任。
二是实现公共政策执行的公开化。应打破传统的公共政策神秘感,提高公共执行活动的透明度,让群众和新闻媒体对执行的领导、协调和控制环节有所了解,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提高社会对执行的认识和配合程度。这既有利于公共政策执行目标的实现,又能促使公共政策的民主化进程。另一方面要加强政策制定机关和执行机关的沟通,让执行人员政策执行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的配置,执行目标实现的时间要求以及执行的步骤和方法,克服执行过程的盲目性。
三是整顿执行机关,提高执行人员素质。政策执行是由执行机关来具体行使的,执行机关的特性直接决定着政策执行的成效问题。很难想象一个无战斗力、无效率的官僚主义的机关组织能够获取政策执行的成功。执行机关必须做到首先职责分明,即明确规定每一个执行机关的权力大小和职权范围,其次,领导集中,指挥统一,目标、行动和指令要一致;第三,制度健全,运行机制要有序。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执行人员素质。由于执行机构的核心要素是执行人员对政策理解的程度的意向、态度和行为与执行效果有直接的关系。
四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完善政策传播渠道,建立政府与公众间的互动机制。政府的宏观政策可以通过媒体、电视、互联网等走进千家万户,提高政策的时效性;同时减少单一传播的层级,及时得到市民对政策和政府的反馈信息。政府应该和公众之间建立互动机制,及时听取公众的意见和要求,对政策作出必要的修改。
五是要重视反馈控制。控制是执行机关和执行人员根据执行过程反馈回来的信息和原设一定的标准对偏差行为进行矫正。政策控制的需要来源于政策与执行的偏差。任何政策都是面向未来的,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和各种随机因素的存在,即使在政策方案完全正确的情况下,实际效果与政策目标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中,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政策执行的效果也不一致,更要加强反馈控制,及时调整矫正。
六是加强政策执行的协调。一项公共政策的执行及其目标的实现,需要诸多机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应注意如下方面:一是加强纪委的监督。充分发挥纪委的职能作用,加大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力度,保障公共政策正确制订和有效执行。二是强化人大的监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要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不断扩大公共政策审议围,进一步提高领导能力、立法能力、监督能力和人事任免能力。三是加强司法监督。强化司法机关对同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和社会团体及其领导人的司法监督和司法制约,对其在制订和执行公共政策中的违法行为,主动立案侦察和查处。四是保证专门监督机关的独立地位。目前,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实行的是双重领导体制,容易使监督人员产生不敢监督的心理顾虑,影响监督的有效性。(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沈晓霞, 廖锦亮. 论公共政策执行梗阻的成因与对策, 2008
[2]陈庆云. 公共政策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陈振明. 政策科学—公告政策分析标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推荐阅读:
城市化中存在问题09-29
开封城市生态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09
城市工程测量中坐标系相关问题研究07-10
快速城市化带来的问题07-07
城市的交通问题10-08
智慧城市平台解决方案06-01
智慧城市总体解决方案06-21
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现状及其对策10-17
城市管理的问题与建议07-11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