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研究方法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通信研究方法(精选8篇)

通信研究方法 篇1

【摘要】近年来,基站电池被盗,不仅案件多发,而且手段多样化。本文结合基站电池防盗工作的要求和特点,提出“进攻防守相结合”的防盗办法,降低电池被盗机率,保障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运行。

【关键字】移动通信;进攻;防守;进攻防守相结合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快速建设和发展,通信电池屡遭盗窃,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减少经济损失,保障网络安全运行,可采取“进攻防守相结合”的防盗方法,改变过去“以防为主”的.防盗方法。

一、进攻方法:电池喷打警告标语

1.1目的偷盗猖獗的主要原因是电池盗窃及销账收益高。前期公安局破获多起偷盗电池案件,因电池上面没有任何警告标语,废品店推称不认识电池卖方,也不知道该电池为被盗物品,最终大部分涉案店主只被行政处罚。喷打警告标语,一是警告威慑小偷,二是增加销赃难度。1.2方案实施1.2.1警告威慑,迫使小偷不敢偷警告信息:“通信电池内置GPS防盗定位芯片,盗窃通信电池最高可处无期徒刑”。告示电池携带GPS定位芯片的警告威慑标语,小偷担心伸手被抓,同时明确告知小偷盗窃可判处最高无期徒刑,给小偷强大的心理威慑作用;【盗窃罪】(刑法第264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可处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根据《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盗窃150000元以上可判处无期徒刑。综上所述,“盗窃通信电池最高可处无期徒刑”符合法律规定。1.2.2追究责任,倒逼小偷不能偷警告信息:“废旧通信电池未对外流通,收购来源不明电池可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针对部分废品收购站店主法律意识淡薄或“明知故犯”,喷打该警告语后,在电池偷盗破案后将证明废品店店主“明知”(司法解释为“知道或应该知道”),应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倒逼其为减轻刑事处罚责任积极配合警方,供出电池偷盗分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刑法第312条)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等,可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罪,对其直接负责人员依照处罚。法律条款一并规定单位犯罪,即该法律针对废品店店主,上游经销商、总经销商乃至最终收购废旧电池的生产厂家等。根据《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认定窝赃、销赃罪的明知,不能仅凭被告人的口供,只要证明被告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就可以认定。因标语已明确告知“废旧通信电池未对外流通”,故废品收购流通环节贸然收购无法提供合法来源证明手续的废旧电池,将承担刑事责任。“收购来源不明电池可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符合法律规定。2.3降低收益,促使小偷不想偷。喷打警告信息:“举报有奖请拨打110”电池偷盗猖獗,部分原因警方疏于追查和打击。越不打击,偷盗将越严重,陷入恶性循环。警告信息举报有奖,一是鼓励群众积极举报,二是威慑以身试法的废品收购流通环节,大幅降低小偷“盗窃收益比”,促使小偷“不想偷”。

二、防守:隔离交流电源+合金钢防盗笼

2.1目的:对基站电池盗窃案例分析,电池偷盗手段方法多样。常用电动工具为角磨机、切割机、电焊机等,手动工具为锯具、液压剪、大力钳等。“隔离交流电源”可防范电动工具偷盗,“合金钢防盗笼”可防范手动工具偷盗。2.2方案实施:2.2.1隔离交流电源,阻断电动工具电源1、取消地面站交流配电箱,交流电力电缆直接引入机柜。一是防止小偷通过交流配电箱窃电实施电动工具盗窃,二是消除危险源,保障安全生产;2、目前新建站点建设模式主要为“室外站+设备平台”。将设备平台预留施工凹槽由常规开放式变更为封闭式,所有线缆在封闭凹槽通过预埋管道内穿,一是防止小偷通过窃电实施电动工具盗窃,二是所有线缆隐蔽施工,现场整洁美观,提升视觉效果;3、最后一根电力杆到设备平台,电力电缆埋地施工并套钢管保护,进一步防止小偷通过窃电实施电动盗窃。2.2.2合金钢防盗笼,防止人工“锯剪切锤”偷盗合金钢洛氏硬度和锯具、液压剪等相同甚至更高,开关电源柜加装高强合金钢防盗笼,可有效防范锯具、液压剪、大力钳等手工工具偷盗。

三、成效

以泉州铁塔分公司为例,从3月-2月基站累计被盗79次,直接经济损失将近百万元。实施“进攻防守相结合”防盗方法后,实践效果十分明显:“电池喷打警告标语”方案推广后,已先后发现10多个站点普通的防盗扁铁已被剪断但小偷迫于压力最终放弃偷盗行为。“隔离交流电源+合金防盗笼”方案试点125个站点,目前均未出现任何一个站点电池被盗情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通信研究方法 篇2

关键词:无线电技术,通信方法,创新

引言

当前, 在众多的信息技术中, 无线电技术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一种。人们开始研究无线电技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一直以来, 人们对此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也因此取得了显著成绩。相比于有线电通信技术, 无线电通信技术不需要传输设备, 不会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 传输十分灵活, 有效降低了成本, 因此, 无线电技术在当前市场上倍受青睐。但值得注意的是, 当前的无线电技术依然存在一些缺点, 如: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周围不良因素的干扰, 导致传输的结果失真, 较易被人截获。因此, 研究无线电通信技术的通信新方法十分有必要, 文章即是对此展开论述。

1 无线电通信技术概述

1885年, 俄国物理学家波波夫论述了发明无线电接收机的过程。这篇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论文成为无线电技术研究起点的标志, 并且为了表示对他的纪念, 就将5月7作为无线电的发明日期。波波夫的研究延长了无线通信的距离, 他将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引入了新的篇章。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在1898年进行了海上通信实验, 这次实验标志着无线电通信的真正实现。马可尼通信实验将无线电信号的距离又进一步的延长, 并在1901年在相距将近三千多公里的两个国家之间成功进行了通信。马可尼通信实验的成功标志着人类正式进入无线电远距离通信的时代, 从此以后各式多样的通信发明也相继诞生[1]。1946年, 科学家八本、威玛、罗斯等用电视机进行天线信号的接收, 他们实验的成功标志着无线电技术的真正普及。在当今信息社会, 我们对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质量要求更高, 对通信技术也有了更多的期待。信息社会就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措施, 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来开发各种通信应用软件, 更好的为民众的通信作好基础性服务。作为信息化服务的一大标志,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其不仅在民众通信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且在军事上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面对当今无线电通信技术中的不足, 怎样研究出更好的通信方法以完善通信质量, 满足民众生活、军事用途上高质量的通信要求成为无线电通信技术研究的热点[2]。

2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特点

无线电通信技术之所以成为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方向, 是因为其在通信上具有很明显的通信优势。无线电通信能够不受空间、时空的限制, 通信自由, 同时能够更加完善通信中图像信息、语音信息等, 并且能够使信息更加高质量化, 即不仅能够传递, 还能够进行深入加工。在通信设备上, 无线电通信技术设备具有智能化、小巧化的特点, 传输数据信息容量大等这些特点就注定了无线通信技术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在通信的可靠性上,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可靠性主要表现在对自然灾害上的抵抗性。在水涝、泥石流等天气下, 无线电通信依然能够有效进行, 保证信息的有效传递。虽然, 无线电通信技术有传输的可靠性, 时空上的自由性等优点, 但是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 无线电通信容易受到外界电磁波信号的干扰, 信息容易被外界窃取。因此, 对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保密性研究成为各国军事信息研究的重点。在当今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 有用信息被敌方获取对国家、企业、军事机构等造成的危害都是致命的。因此, 做好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保密性研究成为各界研究的热点[3]。

3 无线电通信方法的创新与研究

在信息化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如何解决无线电通信技术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成为必要。解决这些复杂问题并切实满足民用通信、军事通信上的各种需求成为我国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前进的方向。因此, 在对无线电通信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 各种改革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现阶段, 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重点进行创新研究[4]。

3.1 提高无线电通信网络的可持续性。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各种设备如果没有较好的安装、配置与部署, 那么无线电通信网络一旦受到外界的干扰, 就容易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因此, 在无线电通信的整个网络布局上, 我们必须保证网络的设备性能, 优化各种设备配置,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用来保证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3.2 采用无线电数字通信技术。

数字通信技术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外界的干扰, 保证通信的质量。因此, 无线电通信技术要保持系统信号的稳定、提高系统频谱的利用效率、增加系统通信上的质量, 就必须采用数字通信技术, 以确保提高通信质量。

3.3 改进接入网络的方式。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 以及各种网络技术的融合, 无线通信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在市场发展中, 无线传统网络与新兴网络接入技术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支撑下, 快速地推动了无线接入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蜂窝接入, 无线本地环路等接入技术的实际应用, 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通信上的各种需求。

3.4 推动无线通信技术宽带化发展。

信息技术的宽带化发展对于光纤传输技术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最近几年, 光纤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在全国各大城市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向上, 我国无线通信正朝着无线接入宽带化的方向逐步演进, 无线通信技术的宽带化成为无线电通信的重要方向。

3.5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推广。

在无线电通信侦察方面, 软件无线电具有重要的应用。软件无线电在军事通信领域的运用, 如果能够推广到大众生活市场, 那么对于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保密性研究也将是重大创新。

3.6 个人信息化技术的推广。

个人信息化通信在全球上已经有着较为完善的发展体系, 在通信上, 个人信息化能够有效地降低无线通信传输路线的信息量, 提高无线通信的传播速度。

3.7 电路交换网络的过渡。

过渡电路交换网络, IP网络都将是无线通信技术的核心。在数据的处理能力上, 电路交换网络的数据处理能力将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无线通信信号易受到干扰的难题[5]。

4 结束语

文章简要回顾了无线电通信的发展历程, 介绍了无线电通信的优缺点。在无线电通信技术上, 传输的路线、信号稳定性、传输距离、保密性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我国上亿人通信的要求, 在无线电通信的网络规模与通信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在全球市场竞争中, 我国无线电通信技术也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 无线电通信技术在满足用户多方位、多层次上都需要有进一步的提高。因此, 我们对无线电通信技术通信方法创新的研究具有实际的意义。我们要积极快速地推进无线通信方法技术的研究, 为民众生活、国家军防等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无线通信服务。

参考文献

[1]数字与模拟通信系统.Leon W.Couch[M].电子工业出版社.

[2]李雄伟, 赵彦然.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及其攻击方法研究[J].2005.

[3]钱沈廉.无线电通信技术之通信方法拓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4]张洋, 邢峰, 陆承杰.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硅谷, 2010.

通信研究方法 篇3

关键词:电力通信网 故障评估 K-均值聚类 粗糙集 径向基神经网络

1 概述

电力通信网是现代电网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电网安全、稳定、经济、优质运行的三大支柱之一[1],提高电力通信网的通信质量、增加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是国家电网公司对电力通信网提出的一贯要求,这是贯穿整个电力通信网生命周期的持续过程[2]。可靠性问题起源于故障,通信网可靠性测度的演变与故障的研究是分不开的。在通信网中,故障测度的范畴可以分为设备故障与网络故障两个层面,网络故障是设备故障的深层次反映。随着电力通信网的不断发展,设备的不断更新,有必要对现代电力通信网的设备故障情况进行进一步研究。

聚类分析试图将一组未标记样本按照一定的相似度准则分到几个类中去,使得在同一个类中的样本有着较大的相似度,不同类间的样本的相似度较小[3]。K-均值聚类算法是MacQueen在1967年首次提出的一种经典聚类算法,具有能对大型数据集进行高效分类的优点。粗糙集理论(Rough Set)是波兰数学家Z.Pawlak教授于1982年提出的一种数据分析理论[4]。粗糙集方法能有效处理不确定、不精确、需要主观判断的问题,并能保证在不降低评价效果和质量的前提下对指标体系进行约简,去除冗余和相关的指标[5]。径向基神经网络(Radial Based Function Neural Network,RBFNN)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具有全局收敛特性的线性学习算法的前馈网络,因其学习速度快的优点,广泛应用于数据的分类和时间序列的预测等方面。本文基于以上方法,对电力通信网设备故障评估进行研究。

2 方法原理

首先建立一套电力通信网设备故障评估指标体系,使用K-均值聚类方法对设备故障情况进行分类,然后用数据样本对径向基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训练网络前利用粗糙集方法降低输入维数,提高网络训练速度,然后从训练后的神经网络中提取指标重要度作为指标权重,从而求得综合指数来判断聚类的故障等级,使径向基神经网络具备故障评估能力。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2.1 指标体系

目前,电力通信网设备主要包括光纤通信设备、光缆线路、交换机设备、调度总机设备、无线设备、电力线载波设备、微波通信设备以及图传终端设备等,据此可以得到电力系统通信设备故障的7个一级指标,然后根据故障的三因素描述方法,可将每种设备故障情况用故障强度、持续时间和故障程度三个指标来描述,即每个一级指标具有3个二级指标。其中,故障强度是指故障对每一使用单位的作用力的大小,如故障概率和故障阈值的差值,持续时间是故障所持续存在的时间长度,故障程度是指故障所扩散的度量,如故障范围。从而可以得到具有21个二级指标的一个电力系统通信设备故障评估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2 K-均值聚类

本文利用K-均值聚类方法将某省各局电力通信网设备故障情况分为三个等级类。首先,从观测数据集中任意选择3个观测值作为初始聚类中心,其余观测值则根据与这3个聚类中心的距离和最近距离原则,逐个分别聚类到这3个聚类中心所代表的聚类中。然后在完成第一轮聚类之后,各聚类中心发生了变化,继而更新3个聚类的聚类中心,也就是分别根据各聚类中的观测值计算相应聚类的均值。根据所获得的3个新聚类中心,以及各对象与这3个聚类中心的距离,根据最近距离原则对所有观测值进行重新归类。重复上述过程就可获得最终的聚类结果。

2.3 粗糙集

本文利用粗糙集方法对指标集进行有效约简。首先,将指标集作为条件属性,聚类结果作为决策属性,构造决策信息表。然后利用粗糙集方法对决策信息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得到的指标质量值,删减掉指标质量较小的指标,保留质量较大的指标,最终得到一个有效约简后的电力通信网设备故障评估指标集。

2.4 径向基神经网络

径向基神经网络第一层为输入层,由信号源节点组成,第二层为隐含层,用径向基函数作为隐单元的“基”构成隐含层空间,其单元数视作所面对问题的需要而定,第三层为输出层,它对输入模式的作用做出响应。

将使用粗糙集方法约简后的指标集所对应的数据样本作为径向基神经网络的输入,K-均值聚类结果作为网络输出,以此来训练神经网络,使其具备故障分类能力,然后从训练好的神经网络中提取指标的重要性,以此作为指标权重,根据数据样本和指标权重,计算各局电力通信网设备故障情况综合指数,从而便可以判断出各聚类所对应的故障等级。

3 实例

3.1 信息表

通过调研得到某省各局电力系统通信设备故障报告,经过数据的整理,得到数据样本。

由于该省各局电力通信网设备中电力线载波设备与图传终端设备并未发生过故障,所以本例中指标T16~T21对各局故障的情况综合评估没有价值,所以剔除掉指标T16~T21。最终的信息表如表2所示。

3.2 K-均值聚类分析

将指标T1~T15作为聚类变量,根据表2中的统计数据对各局故障情况进行聚类。设置聚类数K=3,使用运行均值,迭代29次后,聚类中心收敛。初始中心间的最小距离为2.396。最终聚类中心间的距离为1.402。聚类结果如表3所示。

可见A、B、C、E、F、I、J、K局的通信设备故障情况相同,为3类,而D、H、L局的通信设备故障情况相同,为1类,G局通信设备故障情况与其他局均不同,为2类。

3.3 粗糙集约简

指标属性作为条件属性,聚类结果作为决策属性,形成决策表,利用粗糙集方法进行分析,得到指标质量如图2所示。

剔除掉质量较低的指标,最终可以得到约简后的指标集为{T1,T2,T3,T4,T5,T6,T10, T11,T12}。

3.4 径向基神经网络

將约简后的指标集所对应的样本数据作为网络输入,聚类结果作为网络输出,根据数据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具体网络参数如表4所示。

由此得到了一个具有故障分类能力的径向基神经网络。然后从该神经网络中提取各自变量的重要性,即指标重要性,如表5所示。

将指标重要性作为指标权重,再依据样本数据,利用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求得各局电力通信网设备故障的综合指数,并与聚类结果比较,如表6所示。由于电力通信网设备故障指标对故障评估都是正向指标,所以,故障综合指数较大的局的故障也较严重。

根据表6所示,可以定义“1”类故障情况为“严重”,“2”类故障情况为“一般”,“3”类故障情况为“轻微”。

3.5 结果

根据该电力系统通信设备故障评估方法对实例的分析,得到D局、H局、L局的通信设备故障较严重,需要引起重视,G局通信设备的故障情况一般,其他局通信设备的故障情况较轻微。

4 结论

本文基于K-均值聚类评估方法、粗糙集理论以及径向基神经网络方法提出了电力通信网设备故障评估方法,并对一实例进行分析,最终得到了其评估结果。在该评估方法中基于K-均值聚类方法对故障情况进行分类,再用综合指数确定聚类的故障等级,避免了传统评估方法对评估前指标权重的依赖,也避免了常用的灰色聚类方法对白化权函数的依赖,排除了诸多主观因素的的干扰,加强了故障评估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

参考文献:

[1]穆琦.电力通信网中通信电源的运行维护管理[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5:71-73.

[2]赵子岩,陈希,刘建明.建立电力系统通信网可靠性管理体系相关问题的探讨[J].电力系统通信,2006,27(168):58-61.

[3]汪军,王传玉,周鸣争.半监督的改进K-均值聚类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45(28):137-139.

[4]云俊,李远远.项目评价中指标体系选取的有效性及优化[J].商业时代,2009,(9):47-48.

[5]舒红平,王运峰,徐振明,邹书蓉.基于K-均值聚类的多雷达数据融合算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43(16):183-185.

光纤通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篇4

与传统的信息技术相比较,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些优势主要表现在传输速度快、传输信息大、传输安全性高以及传输的信息质量高等方面。但是任何事物不但具有优点,也具有自己的缺点,光纤通信技术也不例外,也具有自身的劣势,即光纤通信传输过程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信号强度损耗的问题。而且往往将信号强度衰耗的强弱作为评价通信传输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随着光纤通信的广泛应用,光纤通信逐渐暴露处理数据传输质量受光纤材质和传输距离的影响等问题。为了提高光纤通信传输的质量和保证通讯传输的正常运行,本研究分析了光纤通讯传输中的存在的弊端,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希望在以后的光线通信传输过程中可以有效的避免或者解决这些问题的发生或出现。光纤通讯传输中的主要问题

1.1 光纤本身特性限制程度大

光纤通信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连续的附加损耗,而产生这些附加损耗的

主要原因之一是光纤的原始性能较低。原始性能顾名思义就是光纤材料的制造效果,而光纤的制造效果和光纤传输的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而材质和工艺又直接影响着光纤材料的制造效果。例如,气泡和突起现象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制造工艺管理不恰当造成的,而出现这些现象会大大降低通讯传输质量和增加使用过程的附属损耗值。从而增加了成本而降低了企业的相应利益。在制造光纤的过程中,归根结底人才是影响光纤制造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高专业水平的工作人员才能制造出内部材质分布均匀、内径和包层恰好围绕中心点、内径和膜场直径匹配误差小的光纤通信材料。所以,在光纤制造的过程中,需要聘请高专业水平和高素质的人才。综上所述,如果想提高通信传输的质量,需要保证光纤制造的工艺和材质。

1.2 熔接技术不过关

光纤具有一定的弯曲度甚至是微弯都会带来损耗增加的危险。而熔接技术是影响光纤弯曲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而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纤断熔接术效果仍然不是很理想。在光纤通信传输的过程中,光信号需要经过接点位置,而接点处往往会出现光波散射现象,从而增加了传输的损耗,这样就大幅度降低了传输的强度。光纤的熔接作业无法做到隔绝空气,而在空气中往往存在微小的物质影响,所以在熔接点出存在异物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在熔接点存在异物时,光信号传输到此位置时,部分光因异物的存在而产生散射现象,从而直接降低了传输信号的质量。由此可见,熔接技术是导致光纤通信传输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为了降低光纤通信传输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概率,就需要提高光纤熔接技术水平。

1.3 断线技术粗糙

光纤设备装备与用户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光纤断线,而这一环节对信号的传输至关重要。同时断线和光纤的损耗有着紧密的连续,断线技术不过关会增加光纤的损耗值。而由于我国在光纤断线技术方面起步较晚,所以该技术仍然比较粗糙,使得作业断面整齐度不高,附加损耗较大。而光纤在入户的过程中进行断线处理时,空气中微小物质的影响较大,该微小物质的进入会使得光纤端面出现凸起,这样直接造成了信号传导的损耗。因此,光纤通信传输出现问题的另一个导致因素是断线技术水平不够高。光纤通信传输问题解决的具体对策

上述分析了光纤通信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并不是不可以

避免的,而是可以通过采用国外先进的技术或者引进先进的设备解决这些问题。这对这些上述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光纤的质量、加强熔接管理工作和提高光纤断线管理技术等对策解决这些问题。

2.1 提高光纤的质量

光纤质量的是否过关对光纤通信的传输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提高其质量,需要对光纤质量和性能进行全面的检查,目前常采用OTDR仪器,通过此仪器检查过关的光纤,不但可以保证其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还可以避免或者降低光纤自身原因产生的附加损耗。如果对光纤进行接入施工作业,在两个接入点的光纤需要规格型号和材质相一致,可以采取同一厂家生产的光纤,这样光纤盘号没有差异,从而提高传输质量和降低连接点故障出现的概率。此外,在光纤架设时,光纤弯曲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提高架设的质量,需要控制好光纤弯曲度,在光纤弯曲度在已一定范围内,弯曲度产生的损耗很低,可以不予以计算。综上所述,通过相应的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光纤的质量,从而提高光纤通信传输的质量。

2.2 加强熔接管理工作

光纤熔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其技术要求较高。为了高标准的完成光纤熔接工作,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对策手段。第一方面的问题是在光纤熔接过程中会出现严重超标的接续工作。光纤的几何尺寸不合适、模场直径的偏差较大等,这样就会出现接续指标不在对应的阈值范围内。使得熔接机的性能和状态不佳,从而增加了损耗值;相反,如果机器性能处于非常好的状态,损耗值会在很小的范围内。所以,需要将几何尺寸和模场直径在一定范围的偏差内,可以大大提高光纤通信传输的效果。第二方面是光纤端面控制也是熔接处理时需要非常注意的一个因素,如果端面具有较大的倾斜角或者不够完美,会大大提高光纤的损耗程度,从而降低光纤的传输质量。所以在进行切割端面时要保证光纤切面的整齐度。通过加强熔接管理工作可以提高光纤通信传输的质量,从而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

2.3 提高光纤断线管理技术

端面对光纤质量的不良影响往往是可以避免的,为了不让端面的影响到接线的质量,在接线的过程中,端面的清洁工作要做到位,保证其洁净整齐。而且要做好断线技术的管理,保证断线管理工作在干净整洁的工作中进行,时刻保证切割刀端面的清洁,从而避免光纤形成凸起现象的发生。如果微尘进入光纤产生凸起,既对信号传输质量造成影响,还会加大损耗的产生。在断线工作正式进行前,相应配置管理工作,如电风扇、帐篷灯、作业台、电暖风、发电机、酒精棉才是切刀的端面和切刀,保证接续仪器的清洁干净、这样任何灰尘和杂质不会吸附在端面,最终达到降低损耗的目的。由此可见,通过提高光纤断线管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光纤通信传输质量低的问题。结语

通信研究方法 篇5

摘要:对于电子通信产品而言,静电是一个主要的敌人,会对电子产品本身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产生较大的影响,产生的静电会对电子元器件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在电子通信产品设计实践中,要对ESD防护给予充分的重视,提升ESD防护能力,进而提高电子通信产品设计制作质量。本文立足电子通信产品设计生产实践,分析ESD可能带来的潜在威胁,提升综合设计制造质量。

关键词:电子通信;防护设计;ESD;方法研究

ESD就是人们日常日常生活中常说的静电,静电通过正负电荷的中和,进而产生放电效果。静电对于电子通信产品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ESD静电释放,可以改变电子组件的性能,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控制ESD现象,轻则会影响电子通信产品的使用寿命,重则会产生安全事故,基于此,在电子通信产品设计环节对ESD防护给予充分重视,是提升电子通信产品设计质量的关键,对于延长电子通信产品使用寿命,保障使用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1]。

一、ESD对电子通信产品的危害

(一)ESD会对电子通信产品信号产生干扰

在电子通信产品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ESD现象,会导致产生多余的电流信号,会对正常使用的电子通信产品造成不利影响。电子通信产品基于电子信号接受信息,处于偶发状态的ESD会对电子通信产品造成一定的冲击和影响,通过脉冲干扰的方式影响电子通信产品正常工作,进而影响电子通信产品的正常使用。如果电流过于强大,还会造成电子通信产品死机等现象,影响使用寿命。

(二)高压的静电会吸附灰尘颗粒

通过生活常识我们都会知道,容易产生静电的衣物特别容易吸附灰尘。电子通信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如果不进行有效的ESD防护,也会通过静电效应吸附大量的灰尘,灰尘进入电子通信产品内部,会对电子通信产品的使用造成影响,灰尘堆积严重也会影响电子通信产品的使用寿命[2]。

(三)ESD会导致电子组件失效

在ESD效应下,通过静电释放会产生电流,这是基本的静电现象,发生ESD现象后,电子通信产品在运行过程中就会接收到错误的信号,产品整个电路运行体系都会受到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对电子通信产品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瞬间的`静电强度过大,甚至会烧毁电子通信产品中的电子组件,造成产品的毁损。

二、传统电子通信产品设计在ESD防护方面的缺失

(一)ESD防护意识缺失

在电子通信产品ESD防护设计实践中,ESD防护体系价值之所以无法实现,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防护设计意识的缺失,由于没有意识到ESD防护对整体工作的推动作用,电子通信产品ESD防护设计层级不够高,电子通信产品ESD防护设计意识模糊、缺失,不能认识到电子通信产品ESD防护设计工作在整个工作体系中的作用,进而缺乏有效的工作手段,导致电子通信设计按部就班开展,不利于电子通信产品ESD防护设计效能的提升。如何培养ESD防护意识,让ESD防护意识渗透到每个电子通信产品设计人员的工作习惯中,是防护工作应当重点考虑的问题,有助于工作效能的提升。在开展电子通信产品ESD防护设计过程中,ESD防护设计工作往往不受到重视[3]。

(二)固守传统的ESD防护模式

在新形势下开展电子通信产品ESD防护设计,很多设计人员认为这是一项传统工作,不注重设计模式与理念上的创新,秉持传统的电子产品设计模式,没有将电子通信产品ESD防护与现代电子通信设计理念、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总体工作效能不高。随着现代工作形势的发展,传统ESD防护工作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对于电子通信产品设计工作要求也更高,在设计工作中呈现出很多新局面和新问题,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实现电子通信产品ESD防护的规范性,是现代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缺乏有效的ESD防护体系

在新形势下,电子通信产品ESD防护需要一个科学的体系,这也正是现代很多电子通信产品企业所欠缺的地方。电子通信产品ESD防护是技术发展的重要环节,在ESD防护设计过程中,要明确设计流程和技术指标要求,通过ESD方剂体系上的优化,实现科学防护目标,提升综合的设计效能。在电子通信产品ESD防护工作实践中,不管是组织设计架构还是具体产品运转,都有亟待提升的地方。不管是具体设计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要坚持顶层设计,通过ESD防护架构上的优化探索,实现电子通信产品ESD防护效能的提升,进而弥补设计漏洞。

(四)ESD防护效能不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从多个层面来看,对于ESD防护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实践中,ESD防护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效能不高。由于设计手段、理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开展电子通信产品ESD防护工作的时候,都存在着一定的短板和漏洞,加之该项工作难度较大,工作人员缺乏突破瓶颈的积极性,导致该项工作虽然一直在不断推进,但是仍有待进一步的优化提升。作为电子行业相关从业人员,还是需要从ESD防护效能入手,找到问题的根源,提升综合效能,引领电子通信产业发展。

三、新形势下优化电子通信产品ESD防护的路径

(一)探索电子通信产品的ESD综合防护体系

在新形势下,电子通信产品ESD防护工作面临新的局面,要想实现电子铜线产品设计效能的全面提升,不仅要从细节入手,更要从顶层设计入手,构建现代电子通信设计体系,可以探索现代ESD防护结构,充分利用绝缘材料等,避免电子通信产品ESD防护中的传导漏洞,通过提升ESD防护效率,找到ESD防护中的问题点和空白点,实现工作效能的提升。在产品设计实践中,优化ESD防护体系重在细节,在ESD防护工作模式改进之初,会发生诸多细节问题,要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及工作进展,在既定的方案下,进行一定的微小调整,让新的ESD防护工作体系更具有科学性和高效性。对于电子通信产品ESD防护而言,由于面临的工作形势相对较为复杂,对于电子通信产品结构优化设计与科学调整的要求都比较高,需要在ESD防护工作中加以关注,进而实现电子通信产品设计上的优化。

(二)电子通信设计要组件专门的ESD防护团队

在信息技术时代开展电子通信产品ESD防护工作,要认清发展趋势,着力打造现代化电子通信产品ESD防护团队,提升设计人员的综合素养。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ESD防护模式与理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工作的需求。对于ESD防护工作而言,普遍存在着人才缺失、理念滞后问题,要想提升总产品设计效能,人才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在实践中,需要电子通信行业领导者和设计师充分认识人才建设,构建有梯次的ESD防护设计人才体系,既要加强一般性业务培训,同时也要充分重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升ESD防护水平。要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ESD防护培训,原有设计人员对工作发展有比较清晰的把握,通过开展系统性、科学性的培训,也可以提升综合素质,满足现在电子通信产品设计发展趋势。通过机身、机壳、电路板等多个环节融入ESD防护思维,进而构建起现代ESD防护体系。

(三)注重反馈接受电子通信ESD防护需求

在电子通信产品设计发展实践中,普遍对电子通信设计ESD防护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这是影响综合设计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相应的设计师,不仅仅要做好常规设计工作,更要将电子通信设计ESD防护建设工作摆在更高的层面。电子通信设计ESD防护建设工作包含多个维度,要从不同角度入手,充分考虑到产品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注重电子通信设计ESD防护建设理念的创新,适应现代发展功能做需求。在电子通信设计ESD防护构建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客户和服务对象的意见,让电子通信设计ESD防护成为统领整体工作的核心,进而适应现代电子通信产品发展需求。在实践中,电子通信设计ESD防护的构建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不断整合设计资源。对于电子通信产品设计人员而言,电子通信设计ESD防护建设比一般性的工作难度更高,但是能够形成科学的电子通信设计ESD防护体系,对于电子通信产品稳定发展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加以重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规范化、科学化防护ESD是电子通信产业主要的发展方向,但是在电子通信产品设计实践中,由于ESD防护是传统工作领域,在ESD防护体系构建方面存在很多阻力。如何构建科学的ESD防护,是电子通信设计规范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实践中,ESD防护体系构建既要体现最新的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同时也要保障基本的电子通信产品属性与需求,保障既有运作体系的稳定性,保障电子通信产品设计的平稳过度、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文亮,杨宇.电子通信产品ESD防护设计研究[J].电子世界,(7):2.

[2]蒋锋.电子通信产品的ESD防护设计[J].消费电子,2013(22):25.

[3]吴元树.电子通信产品的ESD防护设计方法研究[J].信息通信,(11):113.

通信研究方法 篇6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传输技术优化升级,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来源。我国的无线通信网络覆盖率已达到95%,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管理得到了全面升级,也初步建立了完善的无线通信规划体系;使得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信息得到了综合优化,发挥了无线通信信息传输的主要作用,也使现代信息资源得到了应有的保障。例如:依据无线信息传输的实际地理情况,做好区域光波中间站,实施了现代信息处理的综合性规划;其次,实现无线技术的信息传输资源综合分配,避免了无线通信技术信息传输分布结构不均匀,导致区域无线通信资源紧张或者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推进了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化升级。

3.2无线通信技术全面升级

无线通信技术技术全面升级,是确保社会通讯信息管理体系活力的重要措施。当前,基于传统无线通信技术实施的基础上,建立了新型光纤光波传输网络,扩展了光波传输的接收带宽,同时也拓展对光波通信信号的处理能力。推进信息传输技术变革,应满足全国更大范围内的无线通信需要,确保无线通信技术适应社会发展;其次,无线通信技术的全面升级,也可以借助新型网络化平台,建立无线信息虚拟传输空间站,在一个中间站的基础上,建立多个虚拟信息接收分支,每一个虚拟接收系统可以再次进行平方性分解,使得无线信息传输的网络结构逐步密集,信息传输的强度增加,信号稳定性增强,也是现代无线通信技术随着社会发展全面升级的重要体现。

3.3实现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规划

随着社会信息化时代对传输速率的提升要求,优化社会无线通信技术的管理结构,做好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规划是关键;其一,需要结合当前无线通信网络架构,建立无线通信技术新模型,分析当前无线技术通讯管理的结构模式,做好无线传输中继站的规划结构图。其二,做好无线通信技术的长远结构规划,实现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平台同步实施,一部分新型无线通信技术开发的同时,也要做好无线通信信息管理的后期维护工作。

3.4无线通信技术发展专业性提升

现代无线通信技术信息管理系统有效性的管理,不仅需要进行无线通信技术的全面创新,而且也要实现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升级。无线通信技术开发人员要不断进行自我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视频或者技术研发等方式,进一深入探索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为现代社会通信网络的信息化资源创新,提供更具权威性的技术性研究理念;同时,国家也应积极组织对无线通信技术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化技术培训和重点培养,为无线通信技术研究队伍发展提供更优越的能力提升途径和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确保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与社会人才供应得到全面的无缝对接。

4结束语

PLC和PC实时通信方法的研究 篇7

在工业控制系统中,PLC作为一种稳定可靠的控制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中小型PLC的人机接口功能不很完善,不能给用户提供一个友好的交互界面,因此妨碍了对现场运行过程的跟踪与监控。

PLC实际工作中,人们通常采用4种装置为PLC配置人机界面:编程终端、显示终端、工作站及个人计算机。编程终端主要用于编程与调试,其监控功能相对较弱。显示终端的功能比较单一,主要用作现场显示。工作站系统很受用户欢迎,它功能全面、使用简单,但由于要配置高级组态软件,因而价格比较昂贵。个人计算机可配备多种高级语言,提供优良的软件平台,开发各种应用系统,特别是动态画面显示等,与PLC相结合组成一套PC-PLC监控管理系统,能够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点。在该系统中,关键问题就是通信,用户对此须做较多的开发工作。

本文详细阐述了PC与PLC互联通信的一般方法,并以S7-200PLC为对象,以实际四层电梯模型监控系统为例,介绍了利用大家都熟悉的编程语言Visual Basic和Step7,实现PLC与上位计算机实时通信的通信过程。

2 通信方式

众多生产厂家的各种类型PLC,有各自的优缺点,能够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但在形态、组成、功能、编程等方面各有不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厂家制订的通信协议也千差万别。目前,人们主要采用以下3种方式实现PLC与PC的互联通信。

(1)通过使用PLC开发商提供的系统协议和网络适配器,来实现PLC与PC机的互联通信。但是由于其通信协议是不公开的,因此互联通信必须使用PLC开发商提供的上位机组态软件,并采用支持相应协议的外设。可以说这种方式是PLC开发商为自己的产品量身定作的,因此难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2)使用目前通用的上位机组态软件,如组态王、In Touch、Win CC、力控等,来实现PLC与PC机的互联通信。组态软件以其功能强大、界面友好、开发简洁等优点目前在PC监控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一般价格比较昂贵。组态软件本身并不具备直接访问PLC寄存器或其它智能仪表的能力,必须借助I/O驱动程序来实现。也就是说,I/O驱动程序是组态软件与PLC或其它智能仪表等设备交互信息的桥梁,负责从设备采集实时数据并将操作命令下达给设备,它的可靠性将直接影响组态软件的性能。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I/O驱动程序是与设备相关的,即针对某种PLC的驱动程序不能驱动其它种类的PLC,因此组态软件的灵活性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3)利用PLC厂商所提供的标准通信端口和由用户自定义的自由口通信方式来实现PLC与PC机的互联通信。此方式由用户定义通信协议,不需要增加投资,灵活性好,特别适合于小规模的控制系统。

通过上述分析可看出,掌握利用PLC厂商提供的标准通信端口和自由口通信方式以及大家所熟悉的编程语言来实现PC与PLC之间的实时通信是非常必要的。

3 S7-200 PLC通信方式及原理

S7-200 PLC内部集成的PPI接口为用户提供了强大的通信功能,可在多种模式(PPI、profibusDP、自由口方式等)下工作。其中自由口通信方式最具特色,通信协议可完全由梯形图程序控制,通过它可以实现PLC与任何具有通信能力的设备进行互联,因而在本系统中选用自由口通信方式。

目前PLC与PC机的链接通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PC机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数据的传送都由PC机定时发出命令,另外一种是PLC始终具有优先全。在本电梯模型监控系统中所有的控制信号均为开关量信号,考虑到上位PC机仅实时显示电梯的运行状态,不需向PLC发送控制指令,采用第二种通信方式。利用PLC循环扫描的特点,设备状态一旦改变,PLC立即检测到,并将反映系统状态变化的数据存入指定的数据缓冲区,通过XMT发送指令,将数据通过COM口发至上位机。每个系统的状态对应于数据缓冲区中的一个指定字节,所存储数据均为16进制数据,为保证通信过程的可靠性,上位机对所接收到的数据进行首尾字符校验,如果校验成功,则说明接收到的首末字节之间的数据是正确的,再进行处理;否则,放弃这批数据,要求对方重发。

4 应用实例与程序设计

4.1 系统构成

S7-200 PLC内部集成的PPI接口物理特性为RS485,而上位机的标准串口为RS232,为了实现两者的通信必须进行协议转换,厂家提供的PC/PPI电缆带有RS232/RS485电平转换器,因此再不增加任何硬件的情况下,可以方便地实现二者的互联和协议转换。

作为控制器的S7-200 PLC利用电梯模型自带的电源线实现与四层电梯模型的互联,该电梯模型为教学试验装置,具备一般电梯的基本功能。硬件连接如图1所示。

4.2 PLC部分编程

(1)自由端口的初始化

在自由口通信模式下,通过设置特殊存储器SMB30(端口0),来为自由端口通信选择波特率、奇偶校验和数据位。这些设定必须与PC机设定值相一致。其格式如下:

pp为奇偶校验选择,d为数据选择,bbb为波特率选择。

00为无校验,0为每个字符8位,000为38400baud,00为19200baud;

01为偶校验,1为每个。字符7位,010为9600baud,011为4800baud;

10为无校验,100为2400baud,101为1200baud;

11为奇校验,110为600baud,111为300baud;

mm为协议选择:00为PPI协议,01为自由口协议,10为PPI/主站模式,11默认为PPI/从站模式。

(2)S7-200 PLC实时向上位PC机传送数据

在对电梯模型的控制中,所有的控制信号均为开关量。基于这一特点,系统状态的改变即为这些开关量信号状态的改变,因此可通过跟踪这些开关量(信号的上升沿信号、下降沿信号的到来),做为系统状态改变的依据。据此在本系统中,通过对同一个开关量信号的上升沿、下降沿分别定义不同的16进制数的方式,来代表信号的产生与结束,当检测到产生的这些信号时,便将这些数据存入指定数据缓冲区中的字节中,并通过COM口发至上位PC机,同时产生发送完成中断,PLC延迟等待接收来自上位机的应答信号,通过分析存储在接收字符缓冲器SMB2中的数据,判断是否需要重新发送。下位机程序如图2所示。

4.3 上位机部分编程

基于VB处理监控界面图形、数据报表及通信的方便快捷,本课题上位机的编程环境采用VB来实现。VB不仅提供了MSCOMM串行通信控件,而且也为这个控件提供了标准的事件处理函数,并通过设置它的一些属性对通信接口进行初始化,从而很容易地实现了串行通信的问题。

下面介绍一下有关此控件的属性。

Commport:设置通信连接端口。程序必须指定要使用的串行端口的号码,Windows使用所设置的通信端口与外界进行通信。

Settings:设置初始化参数。其格式为“BBBB,P,D,S”,其中BBBB为连接速度,P为奇偶校验方式,D为数据位数,S为停止位数。默认值是“9600,n,8,1”。

Port Open:设置通信连接端口的状态。使用串行端口之前必须先将要使用的串行端口打开。

Input:返回并删除接收缓冲区中的数据流。

Input Len:设置从串行端口读入的字符串长度。

Rthreshold:设置引发接收事件的字符数。

Input Mode:设置接收数据形式。

On Comm:事件。用来处理所有与通信相关的事件。上位机程序如图3所示。使用事件程序的好处是不需要一直让程序处于检测的状态下,只要事先将程序代码写好,一有事件发生,就会直接执行相对应的程序代码。可见这种事件驱动的方式也为实现实时通信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PC机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很容易地实现对每个开关量的状态进行识别,从而控制监控界面的实时显示。

5 结束语

以上是基于S7-200 PLC自由口通信方式实现与上位机PC实时通信的一个简单应用。经验证,该方法简单、实时性好、可靠性高,对于逻辑控制系统,能够对被控对象实现实时监控,方法简单易行。

参考文献

[1]马国华,监控组态软件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李志宏,杜鹃,张平等,基于VB的PLC和上位机通信的实现方法[J].基础自动化,2002(2).

通信研究方法 篇8

关键词:VC++;串口通信;设计方案

To Achieve Design Method of Serial Communication on VC+ +

Xiao Zhihao

(No.715 Institute,Fuyang311400,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creasingly mature,play all kind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role of functional modules based on VC + + computer programming serial communications in today's computer software is widely used.In this paper,fully mechanized work system for example,an overview of VC + + based on the host computer and lower computer seri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design method.

Keywords:VC + +;Serial communication;Design

综采工作面电控系统是综合机械化采煤装备,它利用液压支架和采煤机、输送机等多机联动,具有高产、高校、安全、自动化等优点。

一、综述

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电控系统硬件如图一所示。下位机的功能是完成液压支架的控制,上位机的功能是完成子控机的监测控制。基于VC++的综采工作面液压直接电控系统实现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的串口通信,实现人机界面的动态显示,数据库读写等功能。

图一

二、串行函数接口程序设计

在此系统中,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的串口通信可以采用方法很多,例如VB、Matlab、组态王、VC++等等,但是在这几种软件中,VB的编程工具不够完全,效率低;组态王命令语言环境弱,传输大量数据时局限性很大,难以实现复杂的数据处理;Matlab的界面开发能力不强,代码运行效率低。因此,效率高、封装性好、继承性高的VC++软件成为开发本系统的首选串口编程软件。

(一)上位机通信设计。首先要对串口进行初始化,确定其工作方式、波特率等,系统定为:1个停止位、波特率9600,数据格式为8个数据位等。具体实现:

1.设置对话框初始化CAN参数:为对话框建立基于CDialog的派生类CC ansettingDlg,并利用Class-Wizard”菜单项以及Member Variables为参数控件设置关联变量。同时,添加按钮并添加响应函数,点击链接时,各项的初始化参数都自动存储,并且与CAN总线连接,一旦点击启动按钮,就能够存储总线信号。

2.基于VC++采用MFC编写接口函数,过程如下:(1)打开设备并初始化CAN:CCansettingDlg::CCansettingDlg(CWnd* pParent /* = NULL……:CDialog(CCansettingDlg::IDD,pParent);(2)获取CAN 状态:typedef struct _VCI_CAN_STATUS;(3)连接CAN:void CCansettingDlg::OnButtonConnect() / /为连接按钮添加;(4)启动CAN:void CCansettingDlg::OnButtonStartcan();(5)从指定的设备接收数据并放入数据库。

3.创建线程,从CAN总线读取的数据存入数据库:static UINT ReceiveThread( void * param);//创建线程,添加响应函数,设置变量,总线上有数据,就能够触发线程,把数据存入数据库,其函数为:

(二)下位机通信设计。下位机采用的是MCS—51系列中的8051单机。下位机的串行通信设计时采用中断收发数据的,其流程如下图。发送数据时,从累加器中向串口缓冲寄存器中传送数据;接受数据时,从串口缓冲寄存器向累加器传送数据。实际应用中,单片机接受PC机发出的地址信号之后,转入相应的中断程序服务子程序,与PC机通信。

下位机流程图

三、程序串口测试

通过简单串口调试工具,进行程序测试,如下图:

测试显示

如果串口正常运行, 那么可以自由接收和发送数据。

总结:综合上述例子,VC++相对与其他编程软件来说,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系统开发平台,编程简化、程序透明化、适应性好、可移植性高。利用VC++运行库的通信函数实现串口通信的原理简单,但是依旧有着不足之处,其实用性和灵活性较差,因此,在具体实践时,要结合软件的功能模块需求,综合考虑其复杂程度、灵活性等环境因素,选择适当的方式,来实现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串口通信。

参考文献:

[1]赵晓辉,陈艳萍,张科英,张东红.基于VC++环境下串口通信程序的研究与实现[J].科技信息,2010,1

[2]王娇,姚竹亭.基于VC++6.0的串口通信的设计[J].测试工具及解决方案,2009,11

[3]白宁,金华晋.基于VC++6.0的串口通信程序开发[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0,12

上一篇:爱心书屋的倡议书下一篇:单位异地购房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