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一、改革前医院现状及改革的主要困难:
(一)现状:
本院在20**年前只是一个人员不足30人、年收入不足30万元、业务用房不足400平方米的小型医院。1998年与县卫职校、县眼病所合并后,购置原印刷厂办公楼开展业务,现有正式职工55人,临时职工20人,床位60张,6个临床科室及3个管理科室,年收入近200万元。
(二)改革的主要困难:
1.人员编制严重不足。我院现有编制75人,按现有床位计算更多,而现在实有职工才55人,竞岗的面太窄,人才可选择性太低。
2.起步晚,人员技术结构不合理。我院近半数人员来源于卫校和眼病所,而且由于原中医院条件限制,人员专业技术普遍较差,致使我院人才结构不合理,尤其是中医人才溃乏,难以形成中医特色。
3.人员年龄老化,思想守旧。我院40岁以上人员约占50%,部分人员业务基础差并且思想保守,阻力大。
4.由于所购房屋结构不符合医院要求,不利于科室的设置和业务的发展。
二、改革完成情况:
1.20**年5月底,完成了改革的宣传动员、岗位调研工作,完成《××县县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县县医院人员聘用制度实施细则》、《××县县医院搞活内部分配暂行规定》、《××县县医院岗位设置、岗位说明及定员方案》等四个方案制度的制定、通过与审批工作,完成《××县县医院竞聘应试说明》的编写等全部前期工作。
2.20**年6月完成了13个中层干部岗位、18个中高级职称岗位的竞聘工作。
3.20**年7月完成了全体职工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工作,以及未聘人员的安置工作。
三、改革的结果:
1.中层干部岗:院内16人参与竞聘,有12人受聘,1个岗位空缺。
2.高级职称岗:有5人参与竞聘,4人受聘。
3.中级职称岗:有16人参与竞聘,14人受聘。
4.初级聘为中级职称的6人,中级聘为初级的1人;中级聘为高级职称的2人,高级聘为中级的1人;转岗聘用的有1人,待岗培训3人,提前退休4人,内部退养1人。
5.总空岗28个,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招考,现我院临聘职工27人。
四、改革的成果:
1.体现了“职务职称能上能下,工资福利可高可低”的指导思想。
2.体现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原则。
3.使一批年轻技术骨干能够脱颖而出。
4.增加了单位用人和分配的自主权,理顺了人事管理关系。
5.促进了职工工作积极性,改善了职工服务态度,增收节支。
五、经验总结:
本院的改革较为顺利,没有过激言行等不稳定因素出现。总的来说,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准备充分,宣传到位。我院召开了3次全院性宣传动员大会,十余次中层干部学习动员会,各科自行学习省州文件若干次,发放各种相关文件及调查问卷百余份,个别谈话十余人次,制度公示2次。
2.发扬民主,健全制度。医院根据医院管理学上的要求,发放岗位调查问卷七十份,再根据80%以上职工的意见,科学编制各岗位说明书,并分别制定了前述四个方案,经两次公示和修订后,全部以94%以上的赞成票在全院通过。
3.公平公开,坚持原则。改革全程都处于职工和人事、卫生、纪检的监督之下,真正做到了公平竞争、择优录取。
4.领导重视,保障有力。县委政府及各相关部门领导非常重视,为我院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出了重要政策保障。
一、医院人事制度改革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 没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性质决定了人才不会有很大的变动, 特别是具有编制的人员, 只要不发生严重违纪、事故, 就不会有下岗失业的情况出现, 这几年, 虽然国家也在进行人事制度改革, 制定了各项相关的政策, 但是大多针对企业员工, 像医院正式人员的人事改革不是很到位。大多数医疗人员都进行了专业训练及教育, 具有相关的专业技术职称, 所以认为自己不会下岗失业, 没有做好竞争上岗甚至聘用制的心理准备。
(二) 产生过多的危机感。一直以来, 医院的人事管理制度过于复杂, 人员由多种组成, 其中的勤务人员也是分为编制内正式员工和编制外临时聘请的合同工。人事改革应先针对合同制职工进行说明, 让他们对制度有一定的了解, 不会突然面对改革的消息后而反应过于强烈, 造成逆反心理, 导致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三) 没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前, 事业单位实行身份管理的政策, 上下级人员身份的界限明显, 而身份、职称等与工资待遇相关, 许多人是相同的岗位却是不同的工资待遇。人事制度改革后, 不会再按照身份级别来区分相应报酬, 而是按照岗位决定酬劳。聘任制实行以后, 由用人单位进行自行决定所需岗位的用人情况, 一些工龄较长的员工可能承受不住心理上强烈的落差, 若不能被聘请, 可能心理感觉不平衡, 作出强烈的反应, 造成人心不稳定。
二、思想政治工作在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 思想政治工作是医院人事制度的保障。这些年, 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工作在陆续地完善, 其中医院的人事制度也在不断发生改变, 相应的各项政策同时进行规划, 在我们集体的努力下, 医疗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等也在进行深层次地改善。然而医院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后, 医院工作人员需要遵守、执行新的管理模式和制度, 所以就有必要做好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就是通过对医务人员进行教育和指导, 使医疗工作人员的思想可以与医院的管理模式和制度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 共同进步。
(二) 思想政治工作是医疗改革进行的基础。由于整个国家的医院人事制度改革都在有条不紊的开展, 人事管理工作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这一大背景和趋势下, 改革就会有优胜劣汰, 就会与医疗工作人员的相关利益挂钩。有时, 制度等的改变会造成医疗工作人员的利益得到损害, 久而久之就会在心里产生不平衡, 出现思想问题, 更严重者甚至会对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也会对整个医院医疗改革的继续进行造成阻碍, 所以必须要充分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在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当中重要性的认识。
三、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一) 人才的培养。短期来说, 引进人才非常关键, 从长期来说, 人才的培养更有利于医院的发展壮大。有时候, 超负荷的优秀人才引入后, 不仅不会起到积极作用, 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医院已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因此, 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在合适的时间根据需要引进人才的同时, 还要对已有的人员进行培养, 选出优秀的人员, 使我们的人员更具有全能性。把出去培养的人才放在更加合适的位置上, 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鼓励员工在不耽误工作的情况下继续深造, 进一步接受更系统更专业的知识教育, 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去医疗技术水平更高的一级医院进修、学习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走出去的同时邀请有一定资质的专家学者进行必要的专题学术讲座和相关业务指导, 进一步提高医疗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术, 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
(二) 养老保险。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行宣传, 肯定和鼓励其具有积极方面的内容, 使医院人员了解到改革是为了让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更加具合理意义, 而不是单纯的降低养老金, 使员工在思想上能够有一定的认识, 消除心中的不满及疑虑, 以便更加积极地配合养老保险制度, 保证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更加顺利地进行。
(三) 人事制度改革。在改革后, 聘用制、岗位竞聘等方法的进行会对某些人的利益有所损伤, 造成心理的不平衡, 这时候, 我们就要充分做好其思想政治工作, 运用一切教育方法, 加快医院人员顺应人事制度改革的趋势, 对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做好宣传, 通过一些方法把医院的现状、困难等展示出来, 如做墙报等, 大多数医院员工能够认清事实, 讲清道理, 患者具有很强的危机感和使命感, 使其体现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制度;教育职工应具有理想信念, 能够通过勤奋刻苦的努力获得回报, 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成绩。
摘要: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开发人的未知的潜能, 让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最大作用, 使医疗服务工作的质量得到提高, 更好地为广大患者的康复提供有效的治疗措施及护理手段。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医院,人事制度改革
参考文献
[1]檀琳, 冯泽明.探索构建适应新型医患关系的医院文化体系[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 6 (3) :398-399.
[2]冀术明、张平.医院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肿瘤, 2012, 8 (8) :594-595.
【關键词】 医院管理;医院改革;人事制度
乌海市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一所综合性医院,系国家三级丙等医院。2001年我院被市委、市政府定为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之后,院领导班子率领全院职工,大胆偿试,积极探索,通过几年的改革实践,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兴院之路,下面是我院在改革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 人事制度改革——为医院发展注入活力
院领导班子乘医院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改革试点单位的东风,主动适应医疗市场的要求,紧紧抓住机制转变,观念更新、结构调近代三个关键环节,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制度改革,确保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1.1 加强领导,制定科学的方案 为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院党委高度重视周密安排,通过大力宣传动员,组织参观调研等形式,使全院上下达成共识:医院只有在改革中才能求生存,不改革没有出路。营造出一个改革竞争的大环境。同时,经过科学设计,精心测算,反复推敲,出台了《乌海市人民医院全员竞聘上岗实施方案》《乌海市人民医院科室设置及人员编制工作的初步意见》、《关于职工内部退休的规定》等配套文件,为我院的改革提供了可操作依据,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职代会通过,稳步组织实施。
1.2 中层干部竞聘上岗 为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我们坚持公开、公正、择优的原则,中层干部职数、岗位、任职条件全院公开。经过个人申请,大会演讲,民主测评,考试考核、院内公示,院长聘任等程序,有3名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走了上院长的领导岗位,在本市引起了很大反响,57位同志从97名竞聘者中脱颖而出,被聘任为科室负责人。做到了能者上,庸者下,真正提拔了一批有改革创新意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优秀人才走上管理岗位。
1.3 推进全员聘用制 全员竞聘上岗,双向选择是在科学设岗,精简高效的基础上进行的,全院职工大力支持改革,积极参与竞争,经双向选择,全院共有373名职工竞聘上岗,职工由512人减为437人,人员精简率为15%,科室精简率为6.6%,针对不同人员和不同情况,采取了提前退休、内退、待岗等措施,分流安置了这部分人员,我院通过全员竞聘,减员分流的人事制度改革,不仅为医院每年节资60余万元,还为医院引进人才资源创造了条件。
2 分配制度改革——为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保障和支持
为激活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在医院业务收入稳步增长的前题下,不断完善奖金分配方案,提高职工个人收入。
2.1 实行效益工资,体现优劳优酬 实行效益工资制,将工资中活的部分,即津贴工资全部拿出与科室经济效益捆在一起进行二次分配,以科室成本核算为基础,以三级考核为依据,最大限度地实行量化考核,使分配与岗位、业绩、效益挂钩,彻底打破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拉开了分配档次,最高奖与最低奖相关十倍以上,真正体现了向临床一线,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原则。
2.2 对专业技术人才给予岗位职务补贴 根据乌海市委关于人才资源开发工程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专业技术人才岗位职务补贴方案》从2003年开始,我院每年拿出40万元,对临床医技科室的专业技术人员,按职称等级享受150~400元的职称补贴,对管理人员按职务享受到100~800元的职务补贴,这种以功补偿的分配形成,调整了收入与付出的关系,充分发挥了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给医院发展增加添了活力。
2.3 设立专项基金奖,兑现目标责任状 医院行政每年拨款20万元,作为综合目标责任考核专项基金,奖励涉及医疗、教学三大工作任务,分为:业绩奖,新技术成果奖、科学研究奖、论文奖、数学奖等八个单项奖,每年奖项等级不同给予奖励,这一举措激发了广大医务人员从事科研的热情,为医院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我院根据乌海的实际情况,以开发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为重点,全面实施人才工程建设,为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3.1 培养现有人才,提供发展平台 首先,加强职工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鼓励自学成材,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2001年经多方努力与北京朝阳区六家医院建立对口十年规划协作关系,几年来,协作医院为我院培养各专业进修人员96人次,协助引进开发新技术项目72项。使我院专业人才队伍逐年壮大,呈梯队发展。
3.2 不拘形式,引进人才 由于本地区所处地理位置偏僻,生存环境不理想等因素制约,从外地引进高尖人才非常困难。因此,我们因地制宜,从2001年开始陆续从市人才交流中心和社会公开招聘大中专毕业生及各类专业人才300多人,对这部分聘用人员实行了人事代理及以岗定薪制,从而解决了医院人才紧缺的问题和后续人才的储备。
参考文献
[1]何咏莲,范阳东.新时期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再思考[J].中医药导报,2006(8):6-9.
[2]沈晓.试论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J].卫生经济研究,2008(1):10-11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符合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的用人机制,根据县委及县人事局印发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加快我院的人事制度改革步伐,革除弊端,建立一套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各自岗位要求的具体管理制度,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实现本院人事制度的法制化、科学化,增强我院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总体思路
在人员进口上实行公开聘用制度;在内部管理上实行竞争上岗、岗位聘用和工资按岗定额制;在人员出口上规范辞退、辞职和退休制度,畅通出口。
三、实施步骤(2007年2月至2007年6月)
(一)第一步:设岗及竞争上岗(2007年3月1日至3月31日)。各科室按照“精简高效、责任明确、工作量饱满”的原则,合理设置科室内部的工作岗位,各岗位制定《岗位说明书》,以明确上岗条件、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岗位说明书》作为人员公开竞聘、竞争上岗、考核、分配的依据。此项工作要求各科室在3月6日前完成,并上报院办;院办7日公示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名单;8日公布各科室设置的拟聘岗位及拟聘岗位数。全面推行人员竞争上岗,制订《竞争上岗实施方案》,公开岗位职责范围、任职条件、聘用期限和待遇,实行个人申请、公开竞聘的办法,通过公开选拔、述职演讲、民主测评、双向选择的形式,由院办对上岗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由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集体研究确定上岗人选,由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择优聘用。此项工作要求3月份完成。
(二)第二步:上报审批(2007年4月1日至4月30日)。竞聘工作结束后,所聘人员名册上报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报县人事局审核备案。
(三)第三步:签约(2007年5月1日至5月31日)。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单位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实行聘约管理,聘用期间,聘用双方必须根据合同约定认真履行权利和义务,合同期满,聘用双方可根据工作需要续订或解除聘用合同。职工不愿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的,给予三个月的自行流动期;自行流动期满,仍不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的,本人应提出辞职,否则单位可以给予辞退。
一、工作思路
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坚持点面结合、远近兼顾、突出重点、边试边推,紧紧围绕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全省实施一批看得准、见效快的公立医院改革政策措施,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和医务人员受鼓舞。同时,在和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市)积极探索公立医院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将实施惠民便民措施和推进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使之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力争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路子。
二、开展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
(一)积极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1.推进管办分开,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均由卫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建立统一、高效、权责一致的政府办医体制。采取设立专门管理机构等多种形式确定政府办医机构,由其履行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能,负责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财务监管、绩效考核和医院主要负责人的任用。
2.推进政事分开,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探索建立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理事会、院长及医院管理层、职工代表大会等的职责,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
3.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具体途径,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对公立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药事服务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鼓励以收付费制度改革为切入点解决以药补医问题。
4.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不同经营性质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完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资产管理制度、财务与会计制度、治理机制和监督管理制度。规范不同性质医疗机构的转换程序。严格界定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经营性质,按照经营性质规范管理。政府不得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
(二)开展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制定县级医院综合改革方案,除外,各设区市分别选择1所基础较好的县级医院作为综合改革试点。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以药补医机制、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绩效考核、优质护理、总额预付、实施临床路径、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县乡医疗联合体等为重点的综合改革。
三、开展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
(一)理顺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责权。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经营管理自主权,强化经营管理责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人员聘用和内部收入分配改革。推行院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完善公立医院院长任用制度,探索公开招聘院长,在任用或招聘中突出专业化管理能力。加强院长管理能力培训,推进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按照国家政策指导建立院长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二)推行医院精细化管理。以推行医院成本核算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和财务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依托信息系统建立医疗、财务、费用、绩效考核动态监管机制,把医疗质量、效率、效益有机结合,使医院经营决策更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客观性,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的经营管理机制,控制和降低医疗服务运行成本,提高医院经营效益和运行效率,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
(三)完善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基本完成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实行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将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与医疗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成本控制、群众满意度等挂钩。推进同岗同酬,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提高临床一线护士和医师工资待遇水平。
(四)完善公立医院投入机制。逐步实现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向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转变。合理调整公立医院收入结构,今年县及县以上公立医院药品收入占医药收入比重不超过47%。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合理调整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大型设备检查收费标准。落实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政府投入政策。对公立医院承担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等公共服务任务按照服务成本给予专项补助。
(五)加强公立医院监管。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并将评价结果与院长任免、奖惩和医院财政补助、工作人员平均收入水平等挂钩。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完善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暂行办法》,严禁超诊疗范围服务,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活动和医疗欺诈行为。规范医疗机构医疗广告发布行为。加强医务人员“三基”训练和医德医风教育,认真做好医师定期考核和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工作,规范医务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对公立医院履行功能定位和发展建设、投融资行为的监管,强化预算、收支、资产、成本核算与控制等财务管理的监管。
四、有效控制医疗费用
(一)合理控制医药费用。继续执行年省卫生厅出台的控费措施,全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医药费用增长幅度控制在规定水平。同时,在全省各级公立医院推行大包装药品拆零配发,降低药品费用。
(二)将基本医疗保障药品目录使用率及自费药品控制率等控制管理目标纳入公立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绩效考核范围。加强对医药费用增长速度较快疾病的诊疗行为监管。制定并执行医保和新农合使用目录外药品的控制标准,定期检查医保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目录外药品使用比例和次均住院费用情况,每季度通报检查结果。严格控制目录外药品使用比例,今年省、市、县三级医疗机构目录外药品费用比例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内,促进公立医院优先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广泛使用适宜技术。积极推进医学检查结果互认,分别实行省属同级医院之间和设区市级同级医院之间的检查结果互认。
(三)积极推行临床路径。全省三级医院和30%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其中,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数分别不少于每家医院20个和10个。在7所中医医院开展13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
(四)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办法。推进一般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降低采购成本和采购价格。逐步推开植(介)入类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加强医用耗材的价格管理,所有医疗机构都要采取适当方式公示药品、医用耗材价格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各医院高值耗材价格。凡医疗机构新引进、开展的医疗设备、项目、技术、医疗服务设施等,应向卫生、物价等主管部门申请新增收费项目,经批准后方可施行。
(五)探索多种基本医疗保障付费方式改革。积极推行按病种付费,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单病种付费的病种种类和试点范围。在不低于50%以上的县(市、区)开展新农合总额预付制、按人头付费试点,实行“总额控制、分批拨付、包干使用、超支不补、定期考核、违规扣减”的制度。结合医保基金预算管理,探索实行总额预付办法,根据定点医院上医保的实际使用量加上合理的增量,测算出总量指标和预付金额,按季度预付。探索由基本医疗保障经办机构与公立医院通过谈判方式确定服务范围、支付方式、支付标准和服务质量要求。将患者住院前与本次住院疾病相关的门诊检查纳入医保结算支付范围,鼓励支持患者做到门诊先检查后住院治疗,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
五、积极推行惠民便民措施
(一)普遍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全省所有三级医院实行网络预约、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等多种方式预约诊疗,社区转诊预约的优先诊治。到底,全省所有三级医院社区转诊预约占门诊就诊量的比例达到20%,本地病人复诊预约率达到50%,其中口腔科、产前检查、术后病人复查等复诊预约率达到60%。
(二)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着力改善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门急诊设施和条件,按日平均就诊人次需求配备轮椅、平车、候诊椅及饮水设施。开展错峰服务和分时段诊疗,简化就医手续,缩短群众等候时间。完善门诊信息管理平台,公开医疗服务信息,提供导诊、叫号、咨询、报告单打印服务和志愿者医院服务。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长期服药的慢性病人,可开具2~4周的处方用量,方便慢病患者配药和就医。急诊病人抢救推行“三先三后”,即先救治后检查、先抢救后分科、先抢救后收费。确保急诊抢救“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和救治的及时有效。
(三)广泛开展便民门诊服务。在全省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实行社保卡就诊“一卡通”。全省二级以上医院普遍开展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充实门诊力量,延长门诊时间。通过购买服务等措施,鼓励、支持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执业活动。
(四)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全省三级医院全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其中,省属三级甲等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50%以上的病房,其余设区市三级医院覆盖30%以上的病房,所有省、市属二级医院和30%的县级二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五)实现基本医疗保障费用直接结算。做好医院信息系统与基本医疗保障信息系统的对接,公立医院对统筹区域内的参保者只收取住院医药费用个人自付部分,其余部分与基本医疗保障经办机构直接结算。明显降低参保病人预交金金额,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向医院拨付一定数额的周转金,并按时足额结算医疗保障费用。
(六)扎实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和完善以“五位一体”长效机制建设为主要载体和重点的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建立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受理、认真解决患者投诉,提高群众满意度。底,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均应达到“平安医院”的要求,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参加医疗责任保险,全省各县(市、区)均建立第三方调解机制。
六、加强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建设
(一)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
1.实施省、市医疗机构设置和省会中心城市医院资源配置规划。在省、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框架下,制定省、市、县公立医院设置与发展规划,确定全省公立医院的功能、种类、数量、规模和布局。优化配置公立医院资源,采取新建、改扩建、迁建、整合等方式,扩充公立医院资源,重点加强新区、郊区等医疗资源薄弱区域和儿科、重症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妇产科、精神卫生、老年医学、康复等薄弱学科服务能力建设。
2.建立全省公立医院建设项目库,全面掌握全省公立医院现有业务用房、基本建设、专用设备等基本情况。对“四个一批”项目(即开工一批、在建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实行动态管理,为公立医院项目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同时,探索对中医院、传染病医院、精神病医院、妇产医院、儿童医院、康复医院、老年护理院分类管理办法,在政府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
3.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发展。完善公立中医医院服务体系,促进中医药进社区、进基层、进农村,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支持10所县级中医医院基本设备配置,扶持建设10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和15个农村特色专科专病项目。继续开展47个省级中医专科专病重点病种诊疗方案的优化工作和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建设。继续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开展“十病十方”的研发和推广使用,鼓励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开展中药制剂的研发和使用。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研究制订有利于公立中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经济政策。
(二)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
1.政府在每个县重点办好一所县级医院。在已实施52所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的基础上,再支持11所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对常住人口数超过30万人尚无二级甲等医院的5个县(市)进行重点帮扶。底前,实现我省人口数超过30万人的县(市)均有1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目标,使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和部分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能够在县域内基本解决。
2.深化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工作。继续实施“千名医师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民办实事项目,城市三级医院帮扶县级医院。采取合作、托管、选派院长、团队支援等方式,提高县级医院的管理和服务能力。继续推行城市三级医院向县级医院轮换派驻医生制度,每个县不少于1所医院,每所医院不少于5名医生。建立对口支援绩效考核评估制度,制定对口支援绩效考核办法,开展全省对口支援绩效中期考核评估工作。
(三)推进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1.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贯彻落实《人民政府批转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7号),认真实施《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完善设区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把民营医院建设纳入各地卫生资源布局规划,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积极引进台资到我省举办独资医院。对需要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的,在符合准入标准的条件下,应优先考虑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给非公立医疗机构留出合理空间。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公立医院改制。加强对民营医院的行业监管,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依法规范执业,促进民营医院健康发展。
2.改善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执业环境。细化并落实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凡执行政府规定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符合医保定点相关规定,应按程序将其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救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的定点服务范围,签订服务协议进行管理,并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报销政策。鼓励采取招标采购等办法,选择符合条件的非公立医疗机构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以及政府下达的医疗卫生支农、支边、对口支援等任务。保证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按照批准的执业范围、医院等级、服务人口数量等合理配备大型医用设备。鼓励医务人员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间合理流动,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3.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按经营性质开展经营活动。非公立医疗机构要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所得收入除规定的合理支出外,只能用于医疗机构的继续发展。
4.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得超过本院医疗服务资源的10%。
七、推进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建设
(一)加强指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等部门关于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实施意见的通知》252号),细化工作方案,加快形成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双向转诊的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在政策、编制、资金上支持公立医院建立分工协作机制。
(二)加强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支持。探索推进县乡纵向技术合作和建立医疗联合体,由县级医院分工挂钩乡镇卫生院,对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医疗管理进行指导和支持,提高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
(三)在城市三级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分工协作机制。采取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等多种形式,综合运用医保支付、医药服务价格调整、财政投入等政策,开展以门诊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和人员培训为重点的分工协作,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量,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格局。今年内各设区市城区、有条件的县(市、区)全面建立起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干负责、分工协作、双向转诊制度。
(四)积极推进城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三级康复体系建设。省属医院应与对口协作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三级康复试点工作,各设区市也要开展2~3个三级康复体系建设试点。
(五)探索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治疗和管理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慢性病人健康档案和全省慢性病信息数据库,推广慢性病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管理模式。通过预约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对病人实施用药指导、行为干预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等社区随访管理,医防结合,进一步提高我省慢病防治工作水平。
(六)开展巡回医疗服务。制定全省三级医院巡回医疗工作方案,全省三级医院均要组建医疗小分队,定期到边远县、乡开展巡回医疗服务。
八、加强人才培养和临床重点学科建设
(二)合理确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根据医院的功能定位、工作量和现有编制使用等因素,合理确定医务人员编制,研究解决护士不足和支援农村、基层人员编制问题。
(三)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800名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完善培训模式和政策措施,加大培训基地的监管力度,提高全省培训基地管理水平和师资带教能力。统一临床能力考核模式及标准,确保培训质量。加强政策指导,支持医院以提高临床实践技能为核心开展医务人员岗位培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力争引进、培养若干学术领军人物和高水平学科带头人。
(四)加强县级医院骨干人才培养。以基本科室建设为切入点,通过实施“县级医院骨干人才培养项目”,采取“导师制”的一对一培养模式,为县级医院培养100名骨干医师和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县级医院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健全继续教育制度,鼓励县级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多种形式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完善县级卫生人才职称评价标准,突出临床技能考核,淡化论文和外语要求。
(五)加快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建设儿科、感染性疾病科、重症医学科等3个临床急需发展学科,并与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相衔接。
(六)加快卫生人才培养。卫生、教育部门和高等医学院校要根据我省“十二五”期间医院床位扩张对卫生人才的需求,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培养能力,扩大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多种形式培养卫生人才。
九、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
(一)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建立与区域卫生信息系统衔接的、以电子病历建设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网络。规范社保卡就诊“一卡通”流程,拓展医院信息系统各项业务功能,支持医院和医务人员以病人为中心提供协调、连贯、便捷的服务,重点推进预约挂号、双向转诊和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建设。同时,为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高效医疗服务监管制度提供技术支持。
(二)健全远程医疗会诊系统。进一步健全完善现有远程会诊系统,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推动县级医院与城市三级医院开展远程医学活动,实现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检查、远程教育和信息共享。建立远程病理会诊系统。
十、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紧迫性,增强政治责任感,把这项改革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制定工作计划,分解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督促检查。省卫生厅、省医改办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牵头单位,要加强对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和检查指导。省卫生厅要整合内部力量,设立专门的临时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机构。省委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公务员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物价局等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加强对各地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
(二)强化支持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认真落实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政策,积极支持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公立医院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信息化建设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要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密切跟踪工作进展,积极制定合理解决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落实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和推进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等有关配套政策,为公立医院改革提供政策保障。
(三)积极宣传引导。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宣传动员工作,发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参与改革,发挥改革主力军作用。要广泛宣传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加强政策解读,使全社会理解、配合和支持改革,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营造良好环境。
各级政府、省有关部门要根据工作安排,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完成时间,落实责任,确保公立医院改革各项任务按计划如期完成。省卫生厅、省医改办将会同有关部门对省属和各地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通报进展情况。
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送审稿)
为切实做好我市市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38号)和《四川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5工作要点》(川医改办〔2015〕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实施市委深化改革总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为主线,以维护人民健康权益为主要任务,以破除“以药补医”为关键环节,统筹推进医疗服务收费、医保结算支付、财政投入保障、医院运行监管、人事编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进一步提高公立医院服务能力,进一步解决城乡居民看病就医的突出问题,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卫生保障。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强化政府在规划、政策、监管和
投入等方面的责任,科学界定政府保障公立医院发展的功能定位,推进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积极发挥价格对医疗卫生服务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优化布局结构。
——保障公益,民生优先。公立医院是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首位,进一步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努力减轻人民群众医疗费用负担,进一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立足市情,稳步发展。统筹兼顾不同等级、不同类别公立医院的价格梯度、报销比例差异。积极运用医疗服务价格、财政补贴保障、绩效考核等手段,不断提升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确保公立医院稳步健康发展。
三、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市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采取“一降二调一补”(即:降低药品费用,调整医疗服务收费,调整相关医保政策,适当增加政府补助)措施,提高治愈率,降低门诊、住院均次费用,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形成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逐步建立比较规范、完善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到2017年,初步建立科学的补偿机制、高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严格的监管制度、完善的医保支付制度,基本形成分级诊疗就医新秩序,着力构建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相互合 — 2 —
作、公平竞争的多元化办医格局。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市。
四、实施范围
市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范围包括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为市办公立医院首批改革试点单位。
五、主要任务
(一)逐步建立市办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新机制
1.破除以药补医机制。试点市办公立医院推进医药分开,探索改革以药补医新机制,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降低医院运行成本等,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按调整服务收费、政府补助进行补偿,其中,市财政部门按核定取消药品加成额的20%足额给予专项补助(不含现有经常性财政补助);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以补偿市办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额的80%。2017年市办公立医院全面实施。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市办公立医院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包括省增补药品目录)和医保甲类药品目录,控制非医保类药品的使用。切实降低药品销售收入在医院业务总收入中的比例和抗菌药物占药品使用比例,力争到2017年市办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进一步降低药品费用支出,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市第一人民医院首批于2015年10月1日零时起实行药品(中药
饮片除外)零差率销售。
2.加强药品器械采购管理。市办公立医院严格执行以省为单位药品、耗材、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基本用药品种及采购金额比例按省卫计委要求执行,允许医院二次议价;基本用药目录外药品,由市办公立医院和药品供应商按规定在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网上采购。完善内部审批程序,进一步降低医疗器械(医用耗材)支出,力争到2017年市办公立医院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
3.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取消药品加成,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省调增量、市调结构“的原则,在控制公立医院门诊和出院病人的均次医疗费用、业务总收入增长幅度的前提下,优化医疗服务收费结构。一是省调增量部分参照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部门《关于印发四川省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经费补偿办法的通知》(川发改价格[2013]937号)执行,市办公立医院门(急)诊诊查(中医辨证论治)费上调6元,住院诊查(中医辨证论治)费上调9元,I、Ⅱ、Ⅲ级护理费上调9元。门(急)诊、住院诊查(中医辨证论治)费、护理费上调部分,纳入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支付范围,其中门(急)诊诊查费调增6元全额报销。二是市调结构部门根据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切实按照“有升有降、结构调整”的原则,适当提高中医治疗类、手术类和其他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同时降低各等级医院大型医用设备检查价格。调整后的具体执行标准由市 — 4 —
发改、卫生、人社部门按现行规定制定,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与医保支付和医疗服务行为监管等政策同步调整。
4.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市财政在继续保持原有财政补助政策和资金渠道不变的前提下,安排市办公立医院取消“以药补医”综合改革专项资金。实施药品零差率后,市办公立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进行补偿,确保综合补偿率达到100%。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政策,体现政府职责和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落实公立医院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社会保险缴费、信息化建设、政策性亏损补贴、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才培养、重点学科发展等政府投入政策,确保公立医院稳步健康发展。
(二)有效推进市级医疗资源科学配置
1.科学配置市办公立医院资源。科学调控医疗机构数量、规模,完善市办公立医院布局和功能定位,“十二五”期间,除已审批同意立项在建的市办公立医院项目外,主城区原则上不再新建市办公立医院,在满足基本医疗服务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公立医院的不合理扩张。提倡市办公立医院进行资源结构调整,将存量资源向薄弱专科领域调整。
2.统筹共享优质医疗资源。深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与雁江辖区基层医疗机构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工程,加快推进紧密型医疗服务联合体组建,通过托管、共建共管及管理技术合作、— 5 —
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多点执业等路径,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推进急慢分治格局的形成,在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慢性病长期照护机构之间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公立医院药品采购和使用的衔接。可由市办公立医院专科医师与基层全科医生、护理人员组成医疗团队,对下转慢性病和康复期患者进行管理和指导。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
3.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名医工程”,制定出台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市政府设立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并根据财力情况逐步增加,用于卫生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奖励等。每年引进硕士及副高以上人才10名,医学本科生30名。有序安排医疗机构临床医生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骨干医师培训。
4.构建多元办医格局。贯彻落实《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民营医院加快发展的通知》(资府办发〔2014〕43号),完善并落实鼓励民营医院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建设用地、人才培养、医保政策、审批准入、120急救资源调配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鼓励医师多点执业,支持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开展紧密合作。新增医疗资源优先向社会资本开放,引导社会资本以收购、兼并、托管、联合等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富余公立医院的改制重组。
(三)改革市办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1.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探索政事分开,合理界定政府作为出资人的举办监督职责和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的自主运营管理权限。推进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管理权力和职责,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成立资阳市市办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简称医管委),由分管副市长任主任,财政、卫生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副主任,国资等政府有关部门、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为成员,充分履行政府办医职能;医管委负责市办公立医院的发展规划、章程制定、重大项目实施、财政投入、运行监管、绩效考核等职能。医管委下设办公室,挂靠市卫生局,具体由市卫生局医政与医疗服务监管科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成立资阳市市办公立医院监事会,由市纪委(监察局)负责同志任监事长。监事会对医管委负责,其成员列席医院院务会,负责监督院务会的决策执行、医院经营管理、财务收支情况。监事会下设办公室,挂靠市卫生局,具体由市卫生局纪检监察室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市办公立医院成立院务会,院务会对医管委负责,拥有医院内部人事权、分配权、经营权。负责全面落实医管委的各项决策、医院经营管理、业务发展、岗位设置、员工招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绩效分配等;负责组织实施医院工作计划,制定并落实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推行院长职业化,实行聘任制,院长的拟聘人选由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医管委审定同意后,按照组织管理程序发文聘用。加快建立院长任期目标
责任制和问责机制。建立以成本和质量控制为中心的运行管理模式。
2.深化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创新人员管理方式,探索实行员额管理,合理核定市办公立医院员额,建立竞争性自主用人机制。实行院长年薪制,全面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合理确定绩效工资总额,优化绩效工资内部分配比例,建立内部人才奖励基金制度。落实院长年薪制和基于绩效考核结果的内部收入分配制度,逐步提高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健全以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服务效果、患者满意度等指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并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收入分配的直接依据,使广大医务人员的合理收入总体得到提高。
(四)积极探索构建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体系
1.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秩序。加强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实施对口支援。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等手段,建立以基层首诊为前提的医保报销制度,完善医保进一步向基层倾斜的差别化支付政策,拉开不同级别定点医疗机构间的报销比例差距。除危急重症外,患者住院必须逐级转诊。医院预约诊疗平台资源优先向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医生开放,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就医新秩序。到2015年底,预约转诊占公立医院门诊就诊量的比例要提高到20%以上,减少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
2.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建设以电子病历系统和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网,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互联 — 8 —
互通、业务数据源头采集、监测数据自动生成和对公立医院运行情况的实时、全程、智能化监管。实现居民健康卡就医,快速掌握病员健康信息。建立远程诊断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心电集中诊断中心、临床检验中心。
(五)切实加强市办公立医院综合管理
1.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加强医疗服务行为监管,着力查处开大处方、重复检查、滥用药品等行为,严格控制高值医用耗材的不合理使用,加大对异常、高额医疗费用的预警和分析。加强医疗费用监控,将次均费用和总费用增长率、住院床日及药占比等纳入目标管理。推广应用适宜技术,优先使用基本药物,规范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肠外营养制剂、抗菌药物、辅助治疗药物、激素类药品等临床使用。深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完善医保付费总额控制,健全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
2.创新医院管理服务。大力实施医疗服务水平和满意度“两大提升”工程。扩大临床路径实施范围,规范医疗行为。到2016年10月1日,市一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数要达到出院病例数的30%。到2017年底,市人民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数要达到出院病例数的30%。全面推行预约门诊,有效调度门诊医疗资源,科学安排就医时段,合理分流病人,改善就医体验。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程,优化急诊病人、下级医院转院病人就医绿色通道,推广志愿者服务,不断优化服务模式和服务流程,努力实现人民群众从“病有所医”向“病有良医”转变。
3.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学科普宣传和普法教育,引导群众对医疗服务的合理预期,营造全社会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务人员的良好氛围。加强医疗纠纷预防,建立医护人员岗前培训制度和定期轮训制度。发挥大病保险的作用,加大对特殊人群和生活困难人群的医疗救助力度。完善第三方调解机制,严厉打击伤害医务人员和“医闹”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维护正常的医疗服务秩序,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全面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和医疗意外保险制度,建立医疗风险分担机制。
六、实施步骤
改革试点从2015年10月1日零时开始,至2017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5年8月—9月)
各有关部门要做好舆论宣传和引导工作,加强对市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重要意义、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的宣传。要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共同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5年10月—2017年9月)细化目标任务,提出整体推进、重点突出的改革配套措施和目标,稳步推进试点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确定市第一人民医院为首批试点单位,于2015年10月1日零时起实行药品(中药饮片除外)零差率销售。市人民医院 — 10 —
从2017年1月1日零时起实施。
(三)总结评估阶段(2017年10月—12月)
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完善公立医院改革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大力推广成功做法,促进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深入开展,不断形成比较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健全公立医院改革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市医改领导小组负责公立医院改革的组织实施,市医改办负责综合协调、考核督导,市委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合力推进改革试点工作。
(二)加大财政投入
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力度,将医改工作经费纳入预算管理,并及时拨付到位。解决好政策性亏损经费,加强资金拨付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加强考核督导
细化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创新工作举措,务求工作实效。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市级相关部门
— 11 — 的目标绩效考核,对试点工作实行动态督查和定期通报制度,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顺利实施。
(四)做好宣传引导
关键词:人事档案,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作用
0 引言
我院为省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医院管理规范, 技术力量雄厚, 文化底蕴优势明显。人事档案管理历来是医院重要工作,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属于医院重要职能服务部门。特别在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中, 人事档案管理为人员任用、岗位竞聘、评先树优、职称晋级等活动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数据参考, 对促进医院各项工作都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新形势下,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有哪些新要求, 人事档案管理在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中有哪些具体作用, 要解决这些问题, 还需要对人事档案进行规范管理。
1 新形势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要求
医院市场竞争机制促使医院人事制度不断变革, 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医疗事业。这给新形势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带来全新的要求。只有明确人事档案管理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才能提升人事档案的管理水平。
1.1 人事档案管理目的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涉及医院各个部门的人事信息, 直观反映每一个人的工作经历、业务能力、思想素质、学识水平、工作业绩等情况, 为医院用人选聘、职称评定、岗位调整、评先树优、薪资待遇等活动提供相关信息依据。人事档案作为一种人力资源信息, 在医院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人员聘用、岗位调整、工资改革等方面, 能够为领导决策提供最全面、最准确的数据信息。加强人事档案管理, 其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都不可被忽视。
1.2 人事档案管理内容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作, 这些档案材料是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人事档案真实反映个人的成长轨迹, 涉及个人学习经历、工作经历、职务变迁、职称评聘、奖励处罚、工资状况、政治面貌、家庭成员和社会关系等诸多方面。具体表现为:学历学位、个人履历、专业技术职称、党团关系、奖惩材料、职务任免、工作考核、工资待遇等等。这些档案材料需要经过相关人事部门进行审核、签字、盖章, 其使用价值和保存价值都非常高。
1.3 人事档案管理方法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有纸质档案和电子信息档案两种存档形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现代人事档案管理越来越注重信息化档案建设。由于信息化档案在信息储存、查询、统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显示出更多优势,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向信息化转型已经成为必然选择。随着医院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 人才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竞争砝码。医院人事档案管理, 在很大程度上是强化对人才信息的管理, 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为医院人才利用发挥更重要作用。
人事档案管理方法众多, 每一所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又有个性化。我院为省级三级甲等医院, 人事档案管理比较规范, 根据医院统一部署, 结合我院实际, 建立了一整套管理方案, 在档案信息搜集、整理、归档、录入、储存、查询等方面, 都有相关制度制约。在对学科人才信息管理方面, 对博士生导师简况表、博士后工作登记表、被县处级以上党政机关评为专业拔尖人才的材料、科研工作和个人表现评定材料、创造发明科研成果鉴定材料、著作等材料, 都要进行细致科学管理。
2 人事档案在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中的作用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为医院人事变动提供重要数据信息依据, 也为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晋级和各种福利待遇落实提供依据。医院用人实现任人唯贤, 能够让各类人才人尽其才, 最大限度发挥人才效力。
2.1 为人才选拔提供信息参考
我院为综合性大型医院, 有雄厚的技术力量, 为提升医院整体管理经营水平, 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人事档案管理可以为人员选拔提供较为完善的材料。有关人员的年龄状况、知识结构、学术水平、思想觉悟、主要工作经历和业务能力等相关档案信息, 都能够成为干部任用的重要材料参考。医院领导非常重视人事档案管理, 让人事档案管理成为医院市场竞争重要力量支撑。如医院中层领导, 在选聘时, 需要查看档案材料, 部分中层干部还需要竞聘上岗, 这都与档案管理有一定关联。
2.2 为工资改革提供重要凭证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还为工资改革提供重要凭证。国家事业单位工资分配改革制度颁布后, 医院根据上级安排, 要为工资改革做好准备。因为工资改革涉及每一个职工的切身利益, 而工资核实主要参考依据来自档案材料。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可以提供每一个人的基本情况、学历、工作经历、技术职称、工资演变、奖惩考核等情况, 为工资分配等级划分提供重要依据。特别是学历和年度考核等情况要与套改工资挂钩, 这对提升全体职工工作积极性有重要影响。
2.3 为职称评定提供信息支持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为职工职称评定提供重要信息支持。由于工资和专业技术职称挂钩, 职称对职工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在医院职称评聘过程中, 需要人事档案管理提供相关信息。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有一定比例限制。在技术岗位设置时, 医院本着对医院发展有利的原则, 结合人才战略的实施, 对人才资源开发投入更多精力, 积极推进职称工作的各项改革, 建立竞争机制, 实行按岗聘任。根据人事档案提供相关信息, 判断个人实际能力竞聘上岗。特别强调了日常考核成绩的重要性, 细化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 体现公平、公开、公正原则。
医院在岗位竞聘中, 人事档案发挥重要作用。如人事档案中的各种考核信息数据、学历学位材料、业务成果等, 都能够形成相互映衬的效果, 为职称评定提供重要参考。一份完整的档案材料, 可以从不同角度展示一个人的实际能力和过往成绩, 为竞聘更高职称岗位提供帮助。
2.4 为用工制度改革架设桥梁
人事档案管理为医院用工制度发挥重要连接作用。我院2010年就开始了用工制度改革, 在编职工的档案材料都由医院人事档案室管理,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由本市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管理。医院现有人员的人事档案材料生成呈现动态性。人才服务机构档案材料是原始数据信息, 这些档案需要不断更新, 这就需要医院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为其提供更新数据, 不然, 社会人才服务机构存放的人事档案材料就会滞后。
医院在人员任用时, 需要查阅其原始档案材料,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到社会人才服务机构去调取相关材料, 这样就让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和社会人才服务机构有更多业务合作与往来。在相互交换意见基础上, 取得一致意见, 问题就可以得以有效解决。医院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和社会人才服务机构的通力合作, 也为医院用工制度改革提供便利条件。
2.5 为评先树优提供数据信息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包含丰富信息, 这也为医院开展评先树优活动提供一定数据信息。医院有激励制度, 每年都要开展评先树优活动, 以此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 而相关评选数据自然由人事档案管理帮助提供。如评选“市级先进工作者”, 医院要制定相关评选标准, 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要提供相关信息数据进行评选, 参评人工作成绩、学术研究成果、年度考核情况等, 都应该是重要参考条件。
3 结语
人事档案管理是培养选拔引进人才的重要手段, 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对医院人事任用、岗位调整提供重要依据。医院人事档案材料有全面性和系统性, 不仅能够满足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 还能够提升医院市场竞争综合实力, 对促进医院整体工作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医院领导管理者要重视人事档案管理, 提升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 为人员任用提供数据信息的同时, 也为推动医院人力资源和医院的健康发展, 提升医院科研、医疗、教学水平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韦俊梅.论人事档案在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中的作用[J].办公室业务, 2014 (5) .
[2]赵杰.人事档案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医药论坛杂志, 2011 (30) .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为核心,通过中小学教师定期注册制度,健全教师管理机制,推进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养,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提升云南省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设。
二、目标任务
通过中小学教师资格的定期注册,全面评价教师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情况,客观公正记录教师履行岗位职责以及参加培训学习等情况,促进教师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健全教师资格管理机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三、主要原则
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应与教师人事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将严格教师考核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应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范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客观体现教师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情况。
四、工作要求
根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要求,云南省的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实施工作采取先试点再在全省推广的方式进行,经与曲靖市教育局和富源县教育局协商,决定选择曲靖市富源县作为云南省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地区,2016年开始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工作。现将云南省教师定期注册试点工作安排如下:
(一)建立组织机构
成立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教育厅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任正、副组长,省教育厅相关处室、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负责人,试点市、县教育局分管领导任领导小组成员;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由云南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负责人担任办公室主任,曲靖市教育局分管副局长任办公室副主任。
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省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工作的领导、组织和政策制定,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定期注册业务指导和相关工作协调。曲靖市教育局和富源县教育局成立相应的定期注册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做好本地区定期注册试点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具体工作要求
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的对象、注册条件、申办程序以及结果的运用详见《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实施细则》。
(三)加强保障
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工作关系到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要求提交的材料多,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定期注册不允许收费,因此试点地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提供相应的人员和经费保障,确保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的顺利开展。
(四)工作时间安排(参见本页表格4)
案的通知
鄂州政办发〔2012〕47号
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鄂州市公立医院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行。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三日
鄂州市公立医院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为深入推进鄂州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形成具有鄂州特色的改革路径和模式,促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卫生部等五部委《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卫医管发〔2010〕2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鄂州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围绕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建设“两区一市”的总体战略部署,按照“全区域统筹、全流程设计、全方位配套、法人实体运作、政府有效保障”的思路,加快转变卫生发展方式,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体制机制综合改革,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城乡一体、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公立医院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公益性质,公平优先,效率提升;坚持解放思想,立足市情,大胆探索;坚持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坚持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协调推进。
(三)工作目标
针对公立医院存在的公益性偏离、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畅等突出问题,建立公益性的管理体制、规范化的监管机制、科学合理的政府保障和多渠道补偿机制、竞争性的用人机制、激励性的考核分配机制、市场化的药品采购供应和定价机制,促使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实现“三升三降”,即:群众的满意度上升、医疗服务水平上升、医务人员待遇合理上升,医疗总体费用增长速度下降、患者个人支付比例下降、医患纠纷发生率下降。努力把鄂州建成鄂东南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和全国公立医院改革示范区。
二、重点内容
(一)创新管办体制,建立权责明确、运行规范的公立医院办医模式
、建立公立医院出资人制度。成立鄂州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挂靠市卫生局,主任由卫生局局长兼任。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作为政府办医职能的执行机构,对公立医院的资产、财务和领导班子按规定进行监督管理,不干预公立医院具体经营管理业务。具体职能:一是承担公立医院公益性主体责任,统一协调财政、医保、医疗救助、商业保险及社会资本等各方对医院的投入,建立可持续的筹资机制;二是负责公立医院资产运作。对公立医院国有资产依法实施监管,审批公立医院发展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大型设备配置计划等重大事项,按规定向公立医院注入资产和运用公立医院资产控股、参股、并购其他医疗机构,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效;三是负责公立医院财务监管。编制公立医院基本医疗服务经费预算、决算报告。审查公立医院财务预决算。向公立医院派驻总会计师,对公立医院财务进行监督管理;四是负责公立医院领导班子的考核管理。建立健全院长激励约束机制,组织对医院主要领导及管理层的绩效考核。、落实卫生全行业管理制度。将市卫生局现有对公立医院的人事、财务、医院运营的监管职能划归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实施全行业管理,承担以下职能:一是制定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二是加强机构、人员、设备、技术等要素的准入,依法对医疗市场进行监管;三是建立行业管理规范和标准,开展公立医院等级评审,督促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四是建立分级医疗管理制度,实行医疗机构分类指导;五是加强卫生信息管理和公示,引导群众合理就诊、理性消费;六是建立医疗质量督查、评价制度,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
(二)创新治理结构,建立三权分离、相互制衡的现代医院组织架构
建立公立医院理事会、监事会,完善院长负责制,形成以理事会为核心,理事会、监事会、医院管理层三者之间相互制衡的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明晰所有权、完善管理权、强化监督权,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强化具体经营管理职能和责任。具体方案待省、市联合出台《鄂州市公立医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试行办法》后制订,先在市中心医院试点,再在其他市直公立医院铺开。
(三)创新补偿机制,建立渠道多元、持续长效的投入保障体系
1、推行以医院为责任主体的药品购销保障机制。积极改革药品购销机制,逐步取消药品顺价加成15%的政策。具体分两步走:第一步,为过渡阶段。在财政保障不能完全到位的情况下,以医院为责任主体招标采购药品,确定购进药品品种和价格,各公立医院以省中标价为销售价,购进价与省中标价之间的差价部分作为公立医院的补偿。达到“两降一保”,即药品采购价格下降、药品销售价格下降,保障医院健康运行。第二步,为零差率销售阶段。在财政保障公立医院的运行和发展的情况下,以医院为责任主体招标采购药品,确定购进药品品种和价格,各公立医院以实际购进价进行销售,最终实现破除“以药养医”机制。
2、构建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打通基金、打通目录、打通身份,建立多品种、可选择、可转接的医保制度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三网合一”的医保运行模式。探索实施“总额控制、基金预付、单病种付费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付费办法,实行全域即时结算。一是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预拨周转金制度;二是对门诊统筹的医疗机构实行按人头付费;三是对住院病人实行单病种付费;四是对没有纳入单病种付费的病种,按照“保证疗效、合理施治、控制自费、结余共享、超支共担”的原则实行限额付费。五是落实医疗救助、公益慈善事业的项目管理和支付制度,完善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支付方式,有效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3、实行政府分类补偿制度。公立医院通过服务创收解决日常运行经费和在职人员的工资。由政府购买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和支援社区等公共服务经费;设立医疗救助基金,纳入财政预算,对公立医院治疗“三无”病人等公益性医疗救助活动给予专项补助;设立重点学科发展奖励基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重点专科建设;政府承担经批准的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项目资金;对公立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后的政策性亏损给予财政补贴;对中医医院、传染病医院、精神病医院、妇幼儿童医疗机构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按履行公益性职能及市场盈利能力情况给予不同补贴政策。按照“制止新债、锁定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总体要求,在严格制止发生新债的基础上,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完成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形成的债务的清理化解工作。
4、建立全成本核算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在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医疗技术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对体现医务人员技术价值和低于成本的项目,如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等,适当提高收费标准。对检查费,特别是政府投资的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合理降低。改革医用耗材采购办法,合理控制医用耗材价格。
(四)创新发展模式,建立城乡共治、资源共享的医疗服务体系
1、完善开放合作、竞争有序的多元化办医机制。放宽医疗市场准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重点发展短缺专科特需医疗,满足群众不同层次医疗需求。民营医疗机构享有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的法律地位,在土地使用、人才引进、职称考评、科研项目、专科建设等方面与公立医院同等对待。探索医师多点执业,支持医务人员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间合理流动。加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管理,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主要承担基本医疗服务功能,特需医疗服务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以内,医疗收支节余应按规定用于医院的发展。
2、建立外加推力、内增活力的分工协作机制。一是借力提升公立医院管办水平。通过部、省属医院对口支援,重点加强我市公立医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专科发展、医院管理等,力争一年起步、两年见成效、三年进入全省市州第一方阵;二是优化区域结对支援模式。采取“分区包建”方式,建立市直公立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结对支援关系;三是探索建立具有内在利益纽带关系的医疗集团。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在保证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政投入政策和方式不变、人事关系不变、医疗机构名称不变、隶属关系不变、债权债务主体不变的前提下,实行市直公立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行政统一领导、人员统一调配、财务统一管理、药品统一配送、业务统一考核,形成有利益联系的医疗共同体,并逐步发展成为医疗集团。
3、建立规划科学、均衡发展的医疗资源配置机制。按照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完善功能的原则,对现有的公立医院进行调整,强化市妇幼保健院、市传染病医院公共卫生职能,将其纳入公共卫生系列,在妇幼保健院加挂妇女儿童医院的牌子;重新规划建设市精神病医院;引进民营资本将市二医院迁至城南新区。政府不再举办综合性医疗机构,在新规划的功能区引进社会资本建设能够满足当地居民医疗需求的综合性医院,在主城区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与公立医院错位发展、满足群众特殊医疗需求的专科医院。重点建设10个特色乡镇卫生院,使之达到国家中心卫生院标准。按城乡一体化要求,在106个农村新社区建设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站。
(五)创新激励机制,建立责利相称、人尽其才的人事分配制度
1、完善编制管理制度。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根据功能定位,实行“控制总量、结构管理、动态管理”。原则上,根据实际开放的床位数每三年重新核定一次。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按床位数与人员编制1:1.4的比例核定,500张以下的按1:1.3的比例核定。在总编制内预留5%专门用于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合理配置编制和人员结构,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不得低于90%。
2、实行岗位分类管理制度。科学确定岗位及待遇,实行因事设岗、竞争上岗、全员聘任、以岗定薪、薪随岗变。编制作为岗位的设定依据之一,不作为人员的身份标识。医院党委书记、理事长、院长、副院长等领导班子成员按事业单位干部管理权限和程序任命或聘任。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学科带头人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招聘,由院长聘用,报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备案。新进一般人员一律逢进必考、合同聘用、同工同酬。职工聘期由医院根据个人的情况和医院的需要确定。探索推行职称评聘分开机制。职称评定执行国家相关规定,医院根据自身需要自主决定是否聘用,可低职高聘或高职低聘,聘任办法由医院理事会提出,职代会讨论通过。
3、实施员工绩效工资制度。公立医院自主确定员工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方案,全员参与社会保险,新进人员试行职业年金制度。完善公立医院人员绩效考核,将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与医疗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成本控制、群众满意度等挂钩,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向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技术尖子人才倾斜,提高临床一线人员工资待遇水平,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科学确定岗位绩效工资总额和分配办法,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按月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比例各占40%、60%,基础性绩效工资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年终按绩效考核结果发放。医院年岗位绩效工资的总额不超过当年总收入的35%。
4、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按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确定医院绩效目标考核指标。一是医疗业务量。主要考核门诊病人数、出院病人数以及相关检查检测的病人数量;二是考核医疗质量。主要考核治愈率、好转率、诊断符合率、检查结果的阳性率等;三是考核医疗服务效率。主要考核病人的满意率、病人的投诉率、门诊病人的平均费用、出院病人平均住院费用及时间、药占比等;四是经济效益。主要考核成本控制、日常收支结余率、每例病人平均医疗成本、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效率等;五是工作难度和医疗技术应用成果。主要考核完成治疗的疑难病人数量和高新技术开展例数等。
5、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一是加强人才引进和专科建设。大力实施“5121”工程,即“十二五”期间创建国家级重点专科5个、省级重点专科10个,培养学科带头人20名,引进医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100名,为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二是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在基层医疗机构推行全科医生制度;三是构建有利于医院发展的外部环境。严厉打击“医闹”行为,维护医院正常秩序。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大力发展医疗责任保险和医疗意外保险,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六)创新服务理念,建立流程优化、运转高效的惠民便民服务机制
1、打造互联互通的“数字卫生”。在市卫生局设立卫生信息中心,在各级医院建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居民医疗信息系统。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预防、卫生监督、血液管理、卫生准入等信息,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实现跨机构、跨部门的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持卡就医实现“一卡通”。
2、建立共享互认的医学检验机制。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建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鄂州市医学检验检测中心,依托市中心医院成立鄂州市医学影像中心,在此基础上推行医学检查检验“一单通”。
3、完善社会化后勤保障机制。引进社会力量参与、承担医院的后勤服务,提高医院后勤服务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将一些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对医院运行影响相对较小的后勤服务项目,如保洁、运送、保安、餐饮、绿化、洗涤、设备维修等,委托给社会服务企业,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形式保障医院正常运营,降低服务成本。
4、探索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制定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根据医院规模、诊疗项目、硬件设施、技术力量等因素,细化标准,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临床路径,逐步扩大临床路径病种实施范围,促进医院因病施治、合理治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5、全面推广“冬梅护理”。提升“冬梅护理”品牌,从亲情服务、人文关怀、生活料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形成“冬梅护理”服务路径。积极推行“冬梅护理”模式,在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中提供一条龙式的亲情服务,改善群众就医体验。组建鄂州市护工服务公司,聘用专业护工承担病人生活料理服务,让医院护士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优质护理工作。
三、推进措施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领导,发挥政府在改革中的主导作用,每季度召开一次医改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就公立医院改革工作进行协调督办。加强医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形成各部门积极参与、相互配合、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
(二)落实责任,跟踪监测。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将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通过责任书形式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制定改革跟踪、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及时掌握试点工作进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强化检查督导,推进改革任务的落实。
【医院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医院人事任免管理制度10-31
医院人事年终工作总结12-13
医院人事科年终总结05-31
医院人事科工作总结07-18
医院行政人事助理的工作内容09-09
医院人事聘用合同09-15
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通知12-01
即墨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11-13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