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选择题答题技巧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考语文选择题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选择题答题技巧 篇1

主要考查汉字字形,读音的识记和辨别。这是中考语文试卷中的传统项目。运用选择题型,考查的覆盖面比较大,有利于引导教师和学生平时重视写字和读音的积累训练。对于读音,主要是一些容易读错的多音字,形似字和形声字的辨析,对于字形,主要是容易写错的同音字,形似字和形声字,一般在每个错项中各安排了1--2个字音或字形的错误点,从而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可以让绝大多数考生认真审题之后就可轻松得分。对于这一类题目的复习,除了重点掌握好教材中所涉及的常用字的音,形,义外,平时要掌握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形声字声旁与形旁的一般规律,让学生学会利用字义,词性等知识来区别,并做好归纳整理,专门识记。

2、词语运用

主要考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这样的题目,既可检测学生平日词语的积累水平,又可检测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具体的题目是结合语境选词或理解词语在句子中使用的情况。对于这一类题目,复习时要注意认真积累课本中“读一读,写一写”所提供的词语,了解这些词的基本意义,使用范围,注意词语的搭配,语体色彩及感情色彩等,特别是一些同义词和成语,平时加强训练,注意学以致用,不能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3、病句辨识

用选择题来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识,是当前各地常见的形式之一,这种题难度小,考查容量大。病句的类型不超过《考试说明》中“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和逻辑”等长见的语病。句子多以单句为主。复习时应通过专项训练,培养语感,归纳熟悉各种病句类型,形成经验,以便轻松应对。

4、对联或其他文化类题型

近几年泰安市的中考也曾考到这种题型,且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这样的试题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认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不但考查对偶的修辞手法,而且还涉及到语法知识中的短语类型与结构的问题。至于其他的文化类题,主要是一些名言或课外的某些诗句等。因此,在复习时要让学生多留意身边的生活与语文现象,如每家每户的楹联和一些名胜的楹联等,语法的知识虽说是只教不考,但很多教师却忽略了甚至没有教,这一点现象要改正,而且还要花一定的时间予以引导和落实。其他类的文化题得靠学生平时的积累和自己的语感来判别。

5、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考查的目的在于积极引导学生重视课外阅读,运用选择题型,考查的阅读面比较大,涉及到中考指定的作品(具体的篇目未定),命题者在设题时既注意了避免学生只看“读”,“简介”的不良倾向,又注意了避免偏重对冷门琐细内容的考查。因而,只要平时有认真通读过这些名著的学生,都会很容易地辨析是非判断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在阅读时要注意主要的人物,地点,及故事情节及一些主要的细节等。总之,就是要求学生从现在起就要花一定的时间看一遍,至少在考场时有一定的记忆。

6、课内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作亮点分析

这种题型主要以课内的讲读(精读)篇目为考查对象,特别是那些经典的名篇,考查内容主要是文章的内容,主题,有借鉴意义的写作方法及一些文章的细节等。因此在复习时,至少要让学生看一遍,教师可以以文章的不同体裁进行分类,并做好以上考点的梳理,除外还要落实好某些课后练习的内容,因为课后练习一般都能体现文章的重点。

7、文言文语句朗读的句中语意停顿

这是中考语文试卷中的传统题型,意在强调初中文言文教学重在通过句逗分明的朗读来整体把握文意的教学要求。这种题型主要是以语意停顿的标准来划分,而且一般只出现停顿一处,应该说难度不大,对于这种题,只要平时和复习时注意多朗读,以及理解句意,不读成破句,即可轻松解决。

8、文言文常见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所选的字词涉及古今异义,多义词,通假字和一些有特殊用法的词,还有几个常用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这些都是平日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功,因而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此题难度应该不算高。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课文下面的注释和课后练习出现的字词,要以这些为重点,落实到位,教师要做好这类字词的分类归纳,并通过训练加以巩固。

9、文言句子翻译

中考语文选择题答题技巧 篇2

一、初中思想品德选择题失分“病因”诊断

在每次考后或讲评试卷时, 常常见到一些学生捶胸顿足, 连呼上当。那么, 上当的原因何在呢?

(一) 概念混淆

这种错误是由于相近易混概念的干扰而造成的。如果学生对教材中的相似概念或观点 (如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分配制度等) 之间的关系理解不透, 或理解有误, 未真正把握, 那么, 这些相似的概念或观点就会对解题产生一定的干扰作用, 从而造成选择失误。

(二) 思维定势

不少学生在做题、讨论、评价时习惯于正向思维,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如:只善于从正面看问题, 不善于从反面看问题;只善于从课本知识中掌握问题, 不善于从实际生活中理解问题等。如果解题时不能突破这一定势, 则势必造成误选。

(三) 粗心大意

一些学生在思考、判断和推理中粗心大意, 对题目中使用的限定词或关键词熟视无睹, 常常只看到问题的一面, 而忽视问题的另一面, 丢三落四, 顾此失彼, 思维缺乏缜密性。

二、初中思想品德选择题的答题要求和技巧

(一) 解答选择题的基本要求

1. 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前提, 因此,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复习中必须力求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知识要点。

2. 认真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仔细阅读与分析题目与选项, 弄清题目的意思和要求。既要明确题目的要求和规定, 又要理清选项设计的方向与思路。

3. 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是解答选择题的必备条件。解答选择题时考虑要全面, 审题要细心, 回头要检查。

(二) 解答选择题的基本技巧

选择题由两部分构成:题目和选项, 基本要求是题目和选项相符合, 这既是做选择题最重要的原则, 又是制定答案的基本原则。所以解答思想品德选择题应遵循先审题目、后审选项, 题目选项相符合的原则, 答题时必须认真审题, 审题后灵活选择用排除法来解答。

1. 要精心审题, 这是解答选择题的中心环节。

(1) 审题型, 这是解答选择题的前提。先判断清楚属于哪一种类型的选择题。选择题的类型主要有判断选择题、材料选择题、填空选择题、次序选择题、漫画选择题、组合选择题等。然后明确是正向选择题, 还是逆向选择题。逆向选择题要求学生选择错误的选项, 正确的选项不能入选。

(2) 审题目, 这是解答选择题的重点。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步骤。审题目就是要弄清题目中心思想, 通过读题目, 准确理解题意, 明确题目的考查意图和要求, 找到关键。题目往往由立意、情景、问题设置三部分构成, 通常采取“一看、二抓、三领、四想”来指导读题目。“一看”就是要看设问, 弄清题目设问的指向, 看看题目涉及哪个知识点、涉及哪些知识范围;“二抓”就是要抓关键字、词、句子, 全面、正确地理解题目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同时, 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引导词, 如“这说明”、“由此可见”、“因此”、“根本原因是”、“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下列说法不符合题意的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三领”就是要领悟出题者的意图:考什么原理;“四想”就是要想到思想品德术语, 即:书本术语和时政术语。

(3) 审选项, 这是解答选择题的关键。引导学生在审选项时要注意确定三种不同的选项。第一, 确定哪些是正确的选项, 即符合题目规定性要求的选项。第二, 确定哪些是错误选项, 即存在明显知识性错误的选项。第三, 确定哪些是干扰性选项, 即选项本身的知识内容正确, 但与题目规定性的要求不符。

(4) 审题目与选项之间的关系, 这是解答选择题的重要保障。在选择题中, 有的选项单独地看是正确的, 但有的选项与题目有直接联系, 有的选项与题目有间接联系, 但有的却没有联系。因此, 必须把题目与选项联系起来, 对其关系要结合具体的材料、情景作进一步分析, 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排除没有直接联系的选项。

2. 妙用排除法解答选择题, 这是得高分的最好方法。

(1) 排错项。选项的观点本身错误或包含部分错误的要排除, 但逆向选择题除外。

(2) 排重项。选项的观点不在于说明题目的规定性, 而是对题目规定性的变相重复。这就要求我们对题目选项进行反复的比较, 找出两者的相同相异点, 如果选项的观点与题目规定性的要求是变相重复的应排除。

(3) 排异项。选项的观点虽然正确, 但与题目的规定性无关, 这样的选项应排除。

(4) 排倒法。如果题目与选项属因果关系, 要弄清谁为果谁为因或有无因果。无因果者排除, 因果关系颠倒者也要排除。

中考语文选择题答题技巧 篇3

一、看文章,树信心

虽然大部分现代文都是学生没见过的,但要相信都是考查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的,考的内容可能比课文内的更简单。答案大多就在原文中,即使不能在文中直接找到答案,也可以从原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提炼答案,所以首先要有信心。

(一)读懂文章,把握主要内容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读懂文章,把握主要内容是解题的先决条件。做阅读题时,快速、清晰、明确地了解文章的主要意思,把握文章的意思,把握文章的思路,对于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和质量有很大帮助。当阅读整篇后,还应快速地浏览每段文字的第一句话,在心中形成对文章的总体印象,提炼文章的总体结构,这对把握整篇文章有好处。同时关注文章的标题、第一段、最后一段,这三处往往是标示整篇文章内容和情感倾向的重要部分,能为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提供有效信息。

(二)依靠文本,找准答题方向

阅读试题都从文本中来,答案也应该从文中找或加以概括,树立“答案不在你脑中,而在原文中”的思想。在解答阅读题时,首先要选定与题目相对应的词句或段落,找准对应的区域,锁定答题范围,为答题找准方向。在提炼答案时,尽量用好阅读材料中的词句作答。即使要求用自己的话回答,也要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词,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确实是概括不了时,可以直接用文中语句作答,哪怕不能得满分,也不至于得零分。

二、看题目,明要求

明白了所给文章的主要内容,下一步就要看题目提的是什么要求了。仔细认真审题,看清题干,这样答案才不会张冠李戴。

(一)读懂题目,抓住题眼

做阅读考题时一定要领会题目的要求,特别是隐性要求,即在审题时注意每道题的题眼,比如:题目中的“哪些”、“哪几种”是说答点不止一个;“分别”告诉我们要分几方面作答;“概括”方面的则告诉我们要用最简捷的话回答问题;“用自己的话说”则是要求不要直接用原文回答,可以把原文里的句子转换一下说;“用原文回答”则要求一定要找出语段中的句子答题;“答案字数在二十字左右”告诉我们该答案字数可以在二十字边沿浮动等等。答题前如果不注意这些字眼,即使读懂了原文,答案也不会完满,也是会被扣分的。

(二)看所给分值,挖掘采分点

每个小题题目后往往给出本题的分数,答题前看看分值,学会寻找采分点,学会挖掘采分点。一般情况下,中考试题以两分为一个基本的采分点,有些问题的采分点较多,如果考生把所有的内容放在一起,混成一片,不利于阅卷教师批阅。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丢分,考生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应注意条理的清晰。尤其是3分或4分的题,考生应在每一条答案前标明序号,以便阅卷教师一目了然地抓住答案中的几个采分点,同时也会使你的卷面悦目清晰。

三、动手答,要讲究

作答时,要回忆有关的文体知识,弄清概念,准确作答。答案中切忌出现错别字或病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丢分。所给题目,一律作答,抓住所有的得分机会。

(一)区分概念,把握文体特征的术语

考生对一些基本的阅读术语模糊不清,导致在答题时张冠李戴,造成不必要的丢分。例如贺州市2011年中考有这样一道题:本文依次运用哪些表达方式来呈现“雨韵”这一主旨?有考生答到引用、比喻、象征等,这明显是概念不清造成的错误,应该从表达方式中的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考虑。解答这类试题,在平时我们就应积累一些必备的术语,在解答试题时,就可以根据已有储备,迅速搜索与之相关的术语,然后再认真分析题干要求,联系上下文,选择一个对应的术语作答。因此,有必要区分概念,例如: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相关术语就要区分清楚。如“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在说明文中的术语就是打比方;在议论文中就是比喻论证,不同文体说法是不相同的。还有表现手法、写作顺序、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一些基本的概念要区分清楚,这是做好阅读题的基础。

(二)注意答题格式,完整答题

学生在答题前要看清题干,完整作答。很多考生在答题时单取答案,导致答案不完整。如,有道题是问:根据原文,“这种精神”指的是哪种精神?学生直接回答:先忧后乐。内容是对了,但不完整,应该是:这种精神指的是先忧后乐的精神,或是:指先忧后乐的精神。这样的答题才是完整的,就不会有扣分的可能了。另外,有些文体的问题有比较固定的答题格式,如:说明文中问“把……删去可以吗?为什么?”解答此种题型,大致可用的格式:解释词语,分析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删去对句子的影响,体现不出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当然,答题后还要做检查,看看所答的句子是否通顺,是否有错别字,因为语文科对此要求是特别高的。

(三)不留空白,大胆作答

考试时,不管有没有把握的题都不应留空白,全部答满。如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开放题,所给的答案一般不具体,要求是言之有理即可。如2008年贺州市中考有一道课外阅读题是: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谈谈你学习本文后得到的感悟。答题要求是:开放题,符合题意,视内容是否深刻、语言是否通顺,分一二三等级给分。对这种题,切不能弃之不理,因为你放弃了解答,也就放弃了得分机会。对这些开放题,我们要有信心,不要过分顾忌自己回答得是否正确,因为这些试题本身就没有统一答案,一般只要围绕题目的要求,探究作者设题目的,结合文章主旨,大胆表述,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做到言之有理、符合事理、自圆其说即可得分。所以,在现代文阅读中,不管遇到哪种类型的题目,都要大胆作答,不要放弃得分机会。

对中考语文现代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教师要分类周密复习,并有配套练习,让考生尽量具备基本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不断总结一些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技巧,学生掌握了答题方法和技巧,在考场上就能灵活驾驭,从而获取语文好成绩!

(责任编辑韦淑红)

中考语文答题技巧 篇4

要知道,这三科要是取得非常不错的成绩的话,那么总分也就会有很大的保证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先把这三科拿下!

我们首先来说说中考语文学科的答题技巧。语文是中考考试的第一门,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所以语文学科很重要,一定要开一个好头。

在拿到语文卷子之后,先快速浏览检查试卷是否有缺页、空页的情况,然后要看看答题卡是否符合要求。按照考试规定将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规定位置。在开始答卷铃声未响时可以看看前几道题目也可以简单构思下作文题目。

做语文非选择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题目,切忌毛毛草草只读一遍就将答案写上。要知道,答题纸上不能随便修改,否则试卷会变得非常混乱,降低考官的印象分。做这类题目的时候一定要反复对文章和文章后的题目认真思考,在心里总结出答案之后还要在草稿纸上简单打一个草稿,确认之后再工整地抄写在试卷上。

语文学科当中的作文是最重要的,也是整个中考分值最高的题目。需要在这里提醒大家的是,作文的题目、开头和结尾非常关键,因为这是阅卷老师最关注的三部分。通过这三部分,阅卷老师就可以大约地判断出你的写作实力和是否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行文。同时,写作文时文字一定要工整,要让老师能轻松地识别出你所写的字。有很多地区已经把错别字设置成为扣分的原则,如果是因为写字过于潦草而被误认为错别字扣分,那就太可惜了。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篇5

解答此类题,首先,需要明确各种修辞方法的特征;其次,根据每种修辞方法的特征进行辨析;最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使用该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答题模板】运用了……的修辞方法,把……比作……(或“把……拟人化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方面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2、对比手法的作用

【答题技巧】对比手法的作用主要是:突出被表现物的本质特征,使形象更鲜明,主题更突出,思想感情更深刻。

【答题格式】将......与......对比,突出了......,更好地表现了事物的......特征/人物/......形象/文章......的主题。

3、景物描写顺序及作用

【答题技巧】景物描写一般以空间顺序(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由上到下、由外到里等)为主,采用“移步换景”法,有时也会采用时间顺序(从早到晚、春夏秋冬等),回答此类题时应通读全段,寻找有关空间、时间等的词语,从而判断文段的写作顺序。

小学语文选择题答题技巧 篇6

1语文选择题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可以先从你最精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重点是在前后语句上的搭配。要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主要就是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熟悉的语句,就越会深藏陷阱。

2语文选择题解题策略对于找到正确发音或者是错误发音的题目,同学们一定要在答题前做好心理准备,对老师的出题策略做到心中有数。一般情况下,一些常见字,多音字,或者是常见却不常读音的字,会出现在题里。这类题,没有什么技巧,无非就是平时多积累。对于词语题来讲,就考验学生平时使用词语的熟练程度了。一般情况下,平时我们写作文的时候,要注意用词的正确性,不要被网络上那些错误搭配而误导,否则会对答题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3提升语文选择题正确率的关键有的语文选择题给出的选项都过于绝对,特别表现在对语言的运用上。同学们在审题时,对于选项的陈述切莫以主观喜好,习惯思维去评价,而要整体考虑,认真权衡。在阅读时要注意主要的人物,地点,及故事情节及一些主要的细节等。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课文下面的注释和课后练习出现的字词,要以这些为重点,落实到位,教师要做好这类字词的分类归纳,并通过训练加以巩固。

中考记叙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篇7

一、掌握记叙文的考点

掌握记叙文的考点不仅可以有针对性地应对题目,而且能了解文章的重点,缩小应试的范围。以下是广东省某年中考记叙文的考点整理。

考点一,了解叙事线索的类型,包括:人物线索、时间线索、感情线索和时间线索等。寻找线索的方法有:根据文章的题目,文章议论的语句,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反复出现的事务等寻找。

考点二,理解关键性词语,把握和感悟关键语句的作用。理解记叙文的关键性词语有助于揭示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关键性语句对揭示文章主旨、点题、推进文章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考点三,赏析文章的表现手法、方式、技巧等,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性格等特征。

文章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等,表达方式一般包括记叙、抒情、描写、议论等。表达技巧一般指善用修辞手法、正确的语言文字及名言等证明自己的观点。

语言类题近年来一直是中高考的失分大项,语言是衡量语文水平的第一要件。写文章一般都离不开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才能把握住人物的整体。

考点四,结合情境谈体验,设身处地地思考文章情境环境,结合自己的想法,总结文章的思路和启发。

二、如何加强记叙文答题技巧

1. 如何理清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的纲领,是连接文章内部材料的绳索。抓住了文章的线索,就理清了全文的思路。

例如:广东省中考记叙文———《词典的故事》题目:文中“我”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请用几个词语依次概括出来。盼望→(%%%%)→(%%%%)→看到希望→珍惜。如果能紧紧抓住“我对得到词典的渴望心情”的开始及“如何得到词典的曲折过程”这条线索,就能很快地理清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到对应的答案。

2. 如何把握文章主旨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及主旨,是为了考查学生通读全文后对整篇文章想要表达的内容如何概括。考生在阅读全文中,要学会用简单、精辟的词句反映全文的主要内容,以便形成对全文的总体印象,把握文章主旨。如《词典的故事》一文中通过起因:“小时候,我渴望有一本词典。”经过:“我到新华书店买词典,但因为我没有证明,营业员不肯卖,我禁不住流泪。”结果:“她同情我,考了我两个成语,然后破例卖给我。”从而归纳出“我是如何得到第一本真藏书———词典”的。

3. 如何从关键词入手

理解判断关键词语,阐述关键性的意义,有助于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对这些关键词语的分辨主要可以结合词语特定的语境分析词语的真正含义。此外,要注意该词的感情色彩,分析明词、引申词,以及比喻词的含义。另外,要注意把握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等的运用,以及代词的指代内容及对象。《词典的故事》题目:请参照示例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表达效果。示例:“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分析:“漂亮”主要反映了“我”当时的心理感受,营业员的怜悯使我产生好感。(1)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2)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小词典”。在应对此类题目时,要理解标注的词语为全句的关键词语,“好听”这一形容词反映了作者从进入新华书店时的喜悦心情,“撞”字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发现词典时的激动心情。

4. 如何把握关键性语句

理解、把握关键语句的作用和感悟关键语句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种:描述中的句子主要有直接和暗示时间、地点和环境特点的;有推动故事的发展情节的;有渲染气氛的;有对文章的中心及主题深化的,等等。其作用主要有:对上下文照应、首尾呼应、总结上文的作用;总领全文,为下文作铺垫,引领下文的作用;承上启下的作用;揭示文章主旨,点明文章中心的作用;推动故事发展的情节,等等。记叙文《美丽如初》的题目:文章首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文中的景物描写的句子———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详地弥漫。作者抓住描写景物的幽美宁静的特点,衬托人物美丽和充满母爱的性格(心灵),从而起到了引领下文的作用。

5. 如何赏析作者对文章的表现手法

赏析作者对文章的表现手法,有助于了解作者对全文的情感思路的表达方式。赏评的角度可以采用从语言文字的角度逐字逐句的方法,反复默读语句,找出重点词语与中心语句。也可以分析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写作的目的和意图,设身体验作者思想感情,比较阅读,发现异同。

6. 如何赏评文章语言、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赏评的角度可以从语言的表达形式、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等方面着手进行。写人叙事类的文章都离不开对人物的分析,人物整体上可以分为正面人物、反面人物和中心人物。正面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都是善良、正直、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等等;反面人物性格特征一般有诡计多端、奸诈狡猾、势利、恶毒、自私自利等;中间人物很少作人物分析,一般中考不列入考试范围。中考记叙文———《让我看着你》的第五题题目: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这篇文章通过对人物的形象、动作、心理、语言的描写表达人物的性格特征:善良、完美、疼爱孩子、豁达。

三、结语

中考记叙文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等综合能力,是反映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每一篇文章都有中心思想和主旨,设身处地地思考,逐字逐句地分析考试要点,了解题型对应的答题基本方法,才能轻松把握记叙文的众多知识点。

参考文献

[1]王凡.中考记叙文解题方略[J].拾贝者, 2011, (03) :125.

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 篇8

一、解答选择题常用的方法

1.直选法

把记住的知识再现出来,主要考查记忆的准确性;做题时要审清题干、题支,判断与所记内容是否完全一致,切忌似是而非、只看大概,或只看前一两个选项。

2.排除法

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较多时,可将选项与题干条件对照,将错误选项排除(1~3项),缩小范围,重点分析剩余选项。

3.优选法

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如果都符合题干要求,但题干中又有“最”、“主导”、“主要”、“第一”、“核心”等字样,就应该采取选优法进行取舍。

4.转换法

主要用于“借用条件”的选择题。将命题条件转换成与该条件意义相同的另一种说法。

5.图解法

利用示意图辅助解答选择题。在地理分布、运动规律、空间想象等方面,可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绘制出图形,直观地表现解题条件或将条件具体化。

二、选择题的类型

1.正误选择题

解题时要注意对四个选项都要进行判断,切忌想当然,或只看了一个熟悉的选项而不顾其他选项。主要用排除法、筛选法、直选法等。

2.最佳选择题

题干中往往含有“最”这个关键字,即在给出的选项中找出最佳的或是最合适的选项。所给选项往往与题干都有联系,但联系最为密切的或最为合理的选项只有一项。主要用比较法、优选法、直选法等。

3.因果选择题

由因求果:题干为原因或条件,选项为结果。由果推因:题干为结果,选项为原因或条件。主要采用分析推理法、逆向思维法、直选法等

4.图表型选择题

题干或选项用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解答这类选择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图表,找出图表给出的有用信息和隐含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内容,分析所得信息,得出相关答案。主要采用分析推理法、读图分析法、排除法等

5.组合型选择题

选项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项目组成,是多项选择题变成单项选择题的一种主要形式,往往比其他类型的选择题要复杂一些。主要采用排除法等。从选项入手,找准一个或多个正确或错误选项,排除1~3项。各项都有的不用判断;在三项中出现的多为正确叙述,也可先不判断其正误;注意一下长短项。

6.时空顺序型选择题

把地理事物或现象按时间或空间分布排序的一类选择题。解题关键是理解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时空分布规律,按题干要求排序。根据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确定两到三个,一般就能选取正确选项。

7.选择题组

近些年高考题中出现的,也是当前试题选择题中的主要形式。往往是给一段材料或图表资料,然后分多个方面进行命题。解题时要注意对材料进行认真分析,领会其实质含义,正确理解图表中的信息及信息之间的联系。

三、选择题的解答步骤

1.明确题干要求

首先重在审题,审条件、时间、范围和问题的指向,题干是选择题的主体部分,要理解题干的关键指导语言,如“最多的是”、“最合适的是”、“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等。

2.分析解题条件

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明示条件:题干中附有明确的解题条件。

(2)多重条件:题干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正确选项必须同时符合所有条件。

(3)限制(或特定)条件:在题干中出现的数量词、方位词或特定名词等,是解题的限制条件,要特别注意。

(4)借用条件:用同一事实的不同说法给出解题条件。转换视角思维要灵活。

3.分析选项

(1)仔细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

(2)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选项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干要求。尤其有的选项本身叙述是正确的,但与题干无关,对这种选项要特别注意。

四、答题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过程中,时间分配方面还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注意先后顺序

①先易后难。②先熟后生。③先小后大。先做信息量少、运算量小的题目,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④先点后面。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步步为营,由点到面。

2.审题要慢要细,解答要快

审题要仔细,关键字眼不可疏忽。不要以为是“容易题”、“陈题”就一眼带过,要注意“陈题”中可能有“新意”。也不要一眼看上去认为是“新题”、“难题”就畏难而放弃,要知道“难题”也可能只难在一点,“新题”只新在一处。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要稳扎稳打,步步准确。假如速度与准确度不可兼得的话,就只好舍快求对了。

3.答题卡的涂写

首先要看清题号,千万要注意不能涂错,更不能漏涂。放到解答主观题之前进行,这样既能利用时间段的“空闲”,又不耽误对主观题的思索。把特别难的,或需用较长时间解决的个别题留至最后,在整体完成后再去处理。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篇9

拿到试题后,可以先大致浏览一下,初步摸清题情,估计时间,并认真做好头一两个题目,让思维很快进入最佳状态。要先易后难,先熟后生,但要注意,对熟题要千万小心,不可大意。回答问题时不仅要善于回忆,更要懂得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组织答案。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句子的简明连贯得体,注意保留命题者的原意,注意满足题旨,注意书写的规范和工整。

2、正确处理考前5分钟。

试卷一般是在开考前5分钟发下来,对于这5分钟,同学们要正确把握。拿到试卷后,首先要检查试卷是否完整,是否有漏印的现象,如果出现试卷破损不完整、漏印等现象,就必须要求监考教师对试卷进行更换,否则答题后才发现这些现象那就麻烦了,那样至少会浪费时间,更可能的是会影响你的答题情绪,从而严重的影响考试成绩;其次要要利用这段时间正确的填写密封线内的姓名、准考证号、考生类别等,要检查准考证号是否与准考证上一致,特别是答题卡上所填的准考证号与涂黑的数码是否一致;如果还有时间,可以放下钢笔,浏览一遍试题,大体上了解试题的数量、试题类型及结构,哪些试题可能是难题,哪些试题可能较为容易,这样才能对整套试卷做到心中有数,解题才会得心应手。

3、确定正确的答题顺序。

在中考考场中,确定正确的答题顺序非常重要,因为答题顺序混乱,往往既会浪费宝贵的考试时间,又会影响考场情绪和答题效果。中考试卷的制卷原则之一是对试题的排列顺序要从简到繁、由易到难,所以一般情况下一般考生按照试题的自然顺序进行答题是最好的答题顺序。按这个顺序答题既可以防止漏掉试题,又可以使解题思路连贯、完整,有利于同学们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问题,有利于同学们缓解(甚至可以消除)考试的紧张心理。

4、采用正确的审题方法。

审题是解答试题的关键一环。审题时必须聚精会神,可以采用“心中读题”的方法,尽量多“读”几遍试题,“读”题时要抓住试题关键性词语,必须找准答题的要点,审题时要尽量要做到准、稳,这样可以避免解题的随意性、盲目性。有些同学审题时粗枝大叶,还没有弄清楚题目的要求,就匆匆下笔,不加思索的解题,造成了本来应该会做的试题,因审错题意而失分;甚至有些同学解到一半考虑不对,匆匆擦掉(或者勾掉)重新开始,这样既浪费了宝贵的考试时间,又影响了考试情绪;而有些同学审题疏忽大意、漫不经心,答题草率了事、丢三落四,把题目中的几个层次的要求当成一个要求。同学们在中考考场中一定要克服上述审题缺点,这样才能不至于答非所问,从而赢得考场上的胜利。

5、向答题规范要分数。

中考的考试时间是非常紧张的,所以考场上答题速度一般是很快的,这样就可能导致答题不准确、字迹潦草、书写不工整,实际上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应该注意答题的规范性。有的同学认为字写的潦草点没什么,只要正确即可,甚至有些同学认为反正答完题以后还可以检查、修改。实际上对大部分考生来说,检查的时间是有限的,有的同学根本就来不及检查试卷,即使能够发现书写中的错误或不规范的地方,你要想改正或者重新抄写,你也只能是“望卷兴叹”(因为多数时候你已无时间做这些工作了,或者试卷中已没地方书写了)了。因此一定要尽力做到一次就写好,不要过多的修改,更不能出现大面积的涂改。卷面整齐清洁。

6、把好最后检查关。

中考语文选择题答题技巧 篇10

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7、主客颠倒:

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分句位置不当:

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例: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应将“国家“改为“行为)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三)成分残缺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缺谓语

例: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宾语:

例: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4)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前加“夏季“以限制时间)

(5)关联词语残缺:

例: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2、赘余

(1)主语多余

例: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2)谓语多余:

例: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3)宾语多余:

例: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4)附加成份多余:

例: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

(四)结合混乱

(1)句式杂糅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2)语句杂糅

例: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要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2、句子歧义:

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4、否定失当:

例: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小结:以上对病句的分类并不严格,对于病句,不必死记其类型,只要多练习,能够发现语病并能够改正就可以了。

一、方法指津:

辨析语病的方法常有:

(一)紧缩法

先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主、谓、宾),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如:“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其主干是:“我们加强教育和管理。“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这句的介宾短语紧缩后为:“为了防止不再发生。“显然是动宾不搭配,“防止不“的意思是“应该“或“要“,与下文明显矛盾,造成语意不明。把“不“字删掉,就通顺了。

(二)语感法

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若别扭,则再作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如:“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这个句子第一分句“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不管“后的内容应是不确定的,把“不管“改成“尽管“,就通顺了。

(三)类比法

有些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拿不准。这时依照原句的结构再仿造几个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问题就搞清了。如:“忠王李秀成临刑时是不是表现得很英勇呢?从一些历史资料看,并不是这样。“乍一看不知对否,但仿写一句就可以看清了:“你是不是很勇敢呢?从现实看,并不是这样。“显然,“这样“含糊不清,表意不明,是勇敢还是不勇敢,尚未表述清楚,有些模棱两可。因此可以推断原句有语病

(四)逻辑法

有些句子从语法上找不到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这要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等方面考虑是否恰当,看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如:“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从语法上看,该句无语病。从逻辑上看,该句有语病。“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该改为“仿造名牌产品“或“制造伪劣产品“。

二、答题技巧点拨:

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见词语题。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一)根据标志词查找语病

1.关联词使用的常见语病

一个语句出现了关联词,我们要想到,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关联词是否放错了位置等等。

如:①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1992年)(“无论“是表无条件的关联词语,后面不能带并列性的词组,只能带选择性的词组,“干部和群众“应说成“干部或群众“。)

②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了顶峰。(93年)(“不管“相当于“无论“,故例②有与例①一样的毛病,可以将“不管“改为“尽管“。)

③其实,细究起来,“华夏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范畴。(2000年春季卷)(“并非“意思是“并不是“,后面自然不能再加上“是“了。)

2、介词使用的常见语病

介词的运用上,极容易出现语病。

如:①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1992年)(前半句和后半句都有介词,使得整个句子缺少主语,要或去掉“经过“,或去掉“才使“才可以。)

②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1997年)(“在“应改为“从“,因为“在……中“这种格式常用来表时间或空间,而不表示来源或由来,汉语中表来源或由来的往往用“从……中“。)

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在大限度的保护。(1999年)(介词“所“是多余的,因为“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的,“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即成了“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一是“广大消费者“不能修饰“欢迎“,二是“深受“后面应带动词或主谓词组。)

3、并列短语使用的常见语病

并列词组的运用上,常常犯有前后部分搭配不当的毛病。

如:①这个文化站已经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1993年)(“挽救““失足青年“讲得通,“培养““失足青年“则讲不通)

②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1995年)(“安排“后面是由四个并列短语组成的宾语,显然,“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不能与谓语“安排“搭配。)

③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1996年)(“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是并列词组,但只有“严肃处理“与“事件“搭配,“事件“是不能“批评教育“的。)

4、包含词使用的语病

(7)由于战云笼罩,伊拉克各大医院药品非常奇缺,很多伤员只能硬撑,形势十分严峻。(语义重复)

说明:常见的包含词使用还有“当前“和“当务之急“在用,“十分“和“酷“连用,“首开“和“先例“连用,“开始“和“正式“连用,“忌“和“不“连用,“十分“和“悬殊“连用,“防止“和“不“连用,“最初“和“初衷“连用;“目的“与“为之“连用,“之所以“与“因为“连用。“令人“与“堪忧“,“令人“与“震摄“,“过分“和“溢美“,“即将“和“欲“。

5、否定词使用的语病

一个句子,如果多次出现“不“、“没有“之类的否定词,很有可能出现语病,即句子字面意义可能和要表达的意义正好相反。

如:①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防止“和“不再“形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恰与应表达的意思相反。)

②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挡风。(“忌“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否定词,后面再加上一个否定词“不可“,也形成双重否定,使得句意与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

③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否定词有“否认“和“不“,另外还有一个反问词,也相当于否定词。这样,句子含三重否定,即等于一重否定,从而将意思搞反了)

④世界各大报刊、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作了详细报道。(望见有“对“、“对于“、“关于“等介词,检查是否患虚词使用不当)

6、双面词的使用

一个语句,若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之类的两面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句子可能犯有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毛病。

如:①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人才。(1993年)(前半句中“能否“是两面词,是从两个方面来说的;后半句中“要“是一面词,只是从“能“的方面来说的,这就造成“一面对二面“的毛病。)

②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1995年上海卷)

③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1996年)

7、数词的使用

①专家指出,我国西部广大中小学在未来的5到10年左右,学生入学人数会快速上升至饱和。(约数词“左右“多余)

②看上去,他只有近20岁左右的年龄,那里会有35岁?(重复“近“与“左右“)

③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倍数词使用不当,表降低,减少只能用分数)

(二)句式杂糅和中心语残缺解读

①如何才能让全村老百姓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作用。(杂糅,去掉“是“和“在“,在“知识“前加“让“。)

②经过多方打听,我们终于了解到这只手提包的失主是你们学校一位女教师丢的。(杂糅)

③我国现行的公费医疗制度,医患关系、病人的权利以及医疗的计划事故鉴定仍然有许多亟待改进和完善。(缺中心语,加“的方面“)

④出于对广大农村学生进行课外写作辅导,中国教育出版社最近新出版了一批关于写作的新书,希望大家积极购买。(缺“的需要“)

(三)短语语序排列

并列短语可按下列方法排序:

1、依时间先后排序

秋收、秋耕、秋种,都要忙完了。(秋季农作的先后顺序)

2、依空间距离排序

牧女们骑着骏马,健美的身姿映衬在蓝天、雪山和绿草之间。(人们观察事物由上到下的顺序。)

3、依范围大小排序

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范围排序可由大到小,也可由小到大。此处为由小到大。)

4、依程序轻重排序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怀恨他们、憎恶他们、咒骂他们。(程序上一层强胜一层)

5、依情感流程排序

她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

6、依时局变化排序

和谈失败了,欺骗不行了,战争揭幕了。

7、依数目常规排序

有时使繁:用黑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

8、依成绩名次排序

中国、乌克兰和俄罗斯分获第二十七届奥运会男子体操团体总分前三名。

9、依法定位置排序

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四大家齐心合力抓经济,带领人民奔小康。

10、依对应承接排列

小琳的爸爸是医生,妈妈是教师,哥哥是军人,他们分别在自己的岗位上救死扶伤,教书育人,站岗放哨。

(四)解读歧义

了解歧义产生的原因

1、用词的原因

某些兼类词运用不当会产生歧义。如“我要热饭“,形成歧义在于“热“是视为动词还是名词。某些量词(如两个),即可限制人,也可限制物,往往也会造成歧义。此外,像“我去上课“、“鸡不吃了“这类句子中,上语是施动还是受动,也往往形成歧义。

2、结果的原因

结构层次的切分或停顿不同,会产生歧义。如“热爱人民的周总理“,就属此类。此外,像“学习文件“一类,对结构关系的理解不同(是动宾,还是偏正)就形成不同的语意。

3、语音的原因

谈谈中考数学三类试题的答题技巧 篇11

1.直接解答法。即根据题目所给予的条件,利用数学中的公式、法则、公理、定理定义等,通过变形、计算、推理、证明,进而直接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对一些基础题的解答十分适合,也是填空题最为基本、最为常用的方法。它不仅要求学生必须将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公式、法则、性质、定理、公理等熟记于心,还要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地运用。在解答时,学生还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尽量减少笔算,通过心算快速得出答案。

2.特殊化解答法。即根据题目中给予的条件,选取某个符合条件的特殊值(或特殊方程、或特殊函数、或特殊点、或特殊角、或特殊模型、或特殊图形)等进行推理、计算,进而得出结论。此类问题通常具有一共性,就是题目中提供一些一般性条件,而要求得出某些特定的结论或数值。解题时,学生可以将问题提供的条件特殊化,使之成为具有一般性的特殊图形或问题,而这些特殊图形或问题的答案常常就是原题的答案。利用此法解题,学生要注意选取的值要符合条件,且易于计算,这样就能够使推理、论证的过程得于大大地简化。

3.猜想验证法。即运用不完全归纳法,通过感知——猜测——假设——有序地思考进行验证——归纳——获得数学结论,使问题获解。它的好处是能够让学生在验证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并且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创造才能,完善自己的猜想,最终发现规律。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方法花费时间长,因为第一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猜测时间,第二要留给学生充足的验证时间。近年来,中考试题中这类的探索规律类型的题目还为数不少。

4.图解法。即根据题目内容,通过画图(枝形图、线段图、点子图、几何图)的形式,再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分析、转化得出正确的推理和结论,使题目得解。它的特点是直观、形象。它的好处是用图形来表示已知和所求,十分有助于思考,易于引出解题线索。应该注意的是,图要画得准确、简明,能准确表示出原题的已知所求,且便于观察和思考。

5.数形结合法。这种解法是在填空题也较为常见。它常常是“以形辅数”或“以数辅形”,因为数学中大量数的问题后面均隐含着形的信息,而形的特征也体现着数的关系,即人们常说的“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在解题时,我们或借助于形的直观和生动来阐明数之间的关系,或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特别是解一些含有几何背景的填空题,若能运用数形结合,做到数中思形,以形助数,则不仅能形象、直观,而且能事半功倍。

6.等价转化法。即把复杂问题化为简单或模式化问题,将陌生问题化为熟悉问题,将不规范问题化为规范问题,将未知问题化为已知问题,即将未知问题等价地转化成能用已知的知识范围可解的问题,从而求得原题的正解。历年的中考试题中,等价转化思想处处存在。

此外,在解答填空题时,我们还可以用观察法、构造法、整体法等,

二、选择题答题技巧

1.排除法。排除法是解答选择题的间接方法,也是选择题常用的方法。它是根据题设和相关知识,将那些明显的不正确项加以排除,进而留下唯一的选项,而留下的这唯一选项就是正确项。有时即使正确的选项,不能马上得出,但是至少可以缩小选择的范围,以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2.特例验证法。这种方法是选取能够满足条件的特例或特殊值、或特殊方程、或特殊函数、或特殊点、或特殊角、或特殊模型、或特殊图形等,进行验证即可得出正确之选项,这是因为:命题对一般情况成立,那么,对特殊情况也成立。

3.数形结合法。用这种方法解答与图形或图像有关的选择题,我们常常要考虑“以形辅数”或“以数辅形”,或借助于形的直观和生动来阐明数之间的关系,或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

4.不完全归纳法。这种方法适合解答某些涉及到相关多乃至无穷多、头绪纷乱且很难下手的问题。它主要是通过对若干简单的情形进行考查,从中找出一般规律,进而求出问题的解。该方法的缺陷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问题进行严格论证时,不宜使用,但在我们发现和探求一般问题的规律时,它还是能够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的。

5.待定系数法。它是在我们要求某一关系数时,先假设待定系数,然后再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以求得待定系数,进而确定函数关系式的一种方法。运用它解题简洁明了,且有时我们还不可以将其运用到其他类型的题目中。它是中学数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6.代入法。它是将选择项代入题干或者将题干代入选择项中进行检验,然后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它分为两种,其一为代入消元法,其二为代入排除法。其在中考数学解题中经常用到,节时省力。

7.观察法。它是通过观察题干及选项的特点后,区别各选项差异及相互关系作出选择的一种方法。

8.枚举法。它是通过对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一一列举,加以研究然后得出正确的判断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也叫穷举法。运用此种解法时,我们要注意把讨论的对象进行恰当分类,否则无法枚举,再则枚举时不能有遗漏。

三、压轴题(综合题)答题技巧

1.分析结构理清关系。解压轴题,我们要注意它的逻辑结构,搞清楚它的各个小题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还是“递进”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2.针对最后两个小题考察的知识点在难度和灵活性上多多总结归类,以了解、熟悉、掌握这些题型的特点、规律和基本思路,如图形运动类、图形变换类、归纳探 索类、分类讨论类等。

浅谈中考语文答题方法 篇12

一、审准题

关于审题的话题, 平时老师们说得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多读, 还具体给考生规定读两遍、三遍等等才能答题, 三番五次强调一定要读懂题, 才能下笔。可是, 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 考生怎样才能读懂题, 读准题, 不偏不离, 又要高效呢?我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 总结以下几点:

1. 默读题目

这是中考的纪律和时间所规定的, 而且默读的速度比朗读的速度快。因为物理学原理决定: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

2. 找准题目中的限制语和中心词

限制语是答题的方向, 如同航船中的指南针;中心词是答题的核心, 如同航船的舵手。当然限制语有直接性限制语和间接性限制语, 中心词也分直接性中心语和间接性中心语。

在中考语文试卷中的“积累与运用”常有这样的限制语和中心词:

例一2012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题:“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默读一遍不难找出直接性限制语“加点字”“完全正确的一项”, 直接性中心词“注音”。

例二2010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语文题:“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我们发现直接性限制语却是“加点字”“有误的一项”, 直接性中心词“注音”。

例三2012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语文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我们发现直接性限制语是“加点字”“完全正确的一项”, 而直接性中心词却变成“读音、字形”两方面。

例四2010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1以上这段文字出自名著《》, 是英国作家_的作品。2这段节选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性格?”这里题1中的直接性限制语就是“这段文字”“英国”, 中心词是“名著”“作家”;而题2中的直接性限制语却是“这段文字”和“女主人公”, 中心词是“性格”。

有时限制语中还有限制语, 中心词中还有中心词。如2012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默写题:“ (2) 根据提示, 写出相应的诗句。1刘方平在《月夜》中, 写春气萌发, 蛰虫涌动, 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的句子是 _”这道题中大限制语是“提示”, 小限制语是“刘方平的《月夜》”, 大中心语是“相应诗句”, 小中心语是“春气萌发, 蛰虫涌动, 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的句子”。“ (3) 选择性默写 (在下面四句中任选两句默写) ”, 限制语是“四句选两句”, 中心语是“默写”。

在中考语文试卷中的“写作能力考查”部分的限制语和中心词, 特别是近几年来半命题作文的频频出现, 我们又来找找半命题作文中的限制语和中心词。

如2013年安徽省的作文是:“以‘那段_的日子’为题, 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 请你从“温暖”“自由”“孤单”“烦心”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 把题目补充完整。

(2) 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否则会被扣分。

(4) 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 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 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 考虑到内容的充实, 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除了直接性限制语所有的“【提示与要求】”内容, 以及标题“那段”外, 还有间接性限制语, 如题目补充为“那段温暖的日子”限制语就是在选材时就该选取那段温暖日子中与“温暖”相关的人、事、景等, 在此基础上, 还力求抒发真情实感。

因此, 我认为找准每一道题的限制语和中心词是审准题的最好办法, 审准题, 才能答好题。

二、答好题

如何答好题, 我的拙见有二:其一, 想明白;其二, 写规范。

1. 想明白

(1) 想明白中考的重要性。中考是考生读书九年来成果的最后见证, 也是考生备考质量的最后一次检测, 因此, 考生要想明白中考是自己读书以来最重要的一次考试, 也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 一定要认认真真对待这次中考, 并且充满信心。

(2) 想明白限制语和中心词的意思。即理解, 理解万岁, 理解就会, 理解对了, 理解到位了, 才能付诸正确的行为。如同船长能认识指南针, 也能使用指南针那样简单。

如2012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阅读题《夜色清凉》中的“16、填空:本文的文学体裁是 _”有同学回答是记叙文, 就是不理解中心词“文学体裁”是指什么, 如果知道文学体裁是指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类 (现在最流行, 也是广为接受的四分法) , 这就变成一个四选一的选择题, 本题就没有难度了。

再如2013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语文阅读题《幸福的秘密》中的第一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有的同学回答了五十多个字, 也就是没有理解限制语和中心词。本题中限制语“简洁的语言概括”的意思是语言简明扼要, 并且直白、全面。而中心词“主要内容”的意思就是最重要的, 起决定作用的内容, 如果把这篇文章比成一句话, 只要找到这句话的主干主谓宾就可以了。

(3) 想明白中心词的相关知识点。如2013年贵阳市中考语文题:“2.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妖娆 (rɑó) 伫立 (chù) 法家拂士 (fú) B. 瑟缩 (shè) 拮据 (jí) 吹毛求疵 (cǐ) C. 怄气 (òu) 沉湎 (miǎn) 气吞斗牛 (dǒu) D. 雎鸠 (jǖ) 阴霾 (lí) 孜孜不倦 (zī) 。”本题中心词是“注音”, 并且要明白与之相关的知识:声母、韵母、声调、声调位置、拼写规则。本题中A.“妖娆 (rɑó) ”是声调位置错位, 正确读法应该为ráo, “伫立 (chù) ”是声母错误, 正确读法应该为zhù, “法家拂士 (fú) ”是古文特殊读法通“弼”, 正确读法只能读bì;B.“瑟缩 (shè) ”是平翘舌的问题, 正确读法应该为平舌音sè, “拮据 (jí) ”是平时的习惯误认导致韵母错误, 正确读法应该是jié, “吹毛求疵 (cǐ) ”也是平时的习惯误认导致声调错误, 正确读法应该是阴平 (现代汉语普通话调值命名) cī;D.“雎鸠 (jǖ) ”是违反了拼写规则, “ǚ”和“j、q、x”相拼时 要去掉两点, 所以正确拼写应该是jū, “阴霾 (lí) 同样是平时的习惯误认导致音节错误, 正确读法应该是mái。这样都清楚, 做这道题就轻而易举了。

考生能够做到想明白的三点很是了不起, 但不能做好“写规范”, 也难拿高分。

2. 写规范

(1) 卷面书写要规范。这一点对于每一位考生非常重要。除了每一位考生答题必须写在规定的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以外, 还应该用正楷字书写, 保证卷面的干净、整洁, 甚至力求美观。其实在改卷过程中, 改卷老师在炎热的夏天, 连续几天, 面对电脑手不停, 眼不眨, 免不了疲倦和产生审美疲劳。如果考生的书写乱七八糟, 这里一个疤, 那里一个叉, 这里涂改液, 那里“网络线”, 肯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老师的批判, 即使你是写对的, 但是难以看清楚, 也就判为回答错误, 分数自然就受影响, 特别是作文, 那分数上下就大了, 所以每一位考生一定要书写规范, 让改卷老师心情舒畅, 让其感受到改你的试卷就是一种享受, 你的分数在同等水平的作文上就会往上高一些。这就叫态度改变命运, 细节决定成败。

(2) 答题语言要规范。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纽带, 语言是人与人交往的桥梁, 只有准确的语言才传达出准确的信息, 即是说只有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 才能准确地传达出自己所要传达的全部信息。中考语文答题不仅要求语言表述合乎语法规范, 还要求概括语言简明扼要、准确, 文章语言还要求丰富性, 即优美而细腻。

如2013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考查的“语文与其他学科渗透专题”中的物理学科题:“1弹力是一种力。2弹力是物体在外界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后产生的。3弹力是物体要恢复原来形状时产生的。提取上面材料的要点, 整合成一个单句, 给‘弹力’下一个定义。 (可适当增删词语, 不得改变原意。) (3分) 弹力是 _”本道题就是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既要合乎语文的语言语法规范, 又要考虑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即按照“弹力是……的一种力”的主谓宾都在特定位置的格式, 再把材料23合并取其非重复性语言进行重新的语言组织, 即“物体在外界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后要恢复原来形状时产生”, 再把这句话放在“……”处就可以。即“弹力是物体在外界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后要恢复原来形状时产生的一种力”。

再如2013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阅读题:“联系自己的生活阅历任意选择一个对象, 并根据下面提供的句式, 写一段说明或描写的文字。 (答案中不能出现与考生相关的区域名、学校名和人名等信息;并非仿写本文中的句子) (5分) 句式:_ 很有特色。有的 _;有的 _ ;还有的_ 。真是 _ !这些都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有考生这样答:“花很有特色。有的红;有的白;还有的紫。真是好看!”你不能说是不对, 但是语言不具备丰富性, 太单薄了, 再有一点可参考本题的赋分为5分, 哪有这么容易和简单。还有学生回答为:“吃饭的人很有特色。有的三菜一汤;有的两菜一汤;还有的只点个怪噜饭。真是各有不同!”这样回答只能让老师哭笑不得, 太显低俗和幼稚了。这毕竟是中考, 考生答题应该具备初中生应有的品位。如果考生在答题时注重语言的优美和品味, 仔细琢磨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就可答好本题。如:“贵阳的地方小吃很有特色。有的辣, 辣中带香, 让你血脉贲张, 比如辣子鸡;有的甜, 甜里有糯, 让你满心甜蜜, 比如糕粑稀饭;还有的酸, 酸鲜美味, 让你吃得津津有味, 比如酸汤鱼。真是美食的大聚会, 吃了还想吃!”

因此, 中考答题的语言非常讲究, 既要合乎语法规范, 又要力求它的准确、品位、全面、丰富性、形象性, 才能获得满意的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篇13

阅读事物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

考查类型: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应考对策: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技法二:抓住事物特征――紧扣首段关键词。

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

考查类型一般有两种:①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应考对策:一是看题目;二是在首段中找;三是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②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应考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技法三:理清说明顺序――依据标志来辨识。

理清说明顺序的前提是整体阅读文本,逐段概括要点。

考查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应考对策:一是透彻了解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的基本常识和特点,可根据标志性词语准确辨识。二是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技法四:归纳说明方法――了解特点及作用。

阅读说明文时,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并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考查类型一般有两种:①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应考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列图表、摹状貌、引资料)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②回答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并简要说明它的作用。应考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举例子――具体真切(具体形象);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分类别――条理清晰;打比方――形象生动(通俗形象);作比较――突出强调;下定义――科学准确简明;作诠释――通俗易懂;摹状貌――具体生动;引资料――增强说服力;列图表――直观形象。

技法五:把握说明文的结构――结合特征找规律。

说明文结构层次的划分,往往跟说明顺序密切相关,按照时间顺序说明的文章,就可以按照时间的变换来划分层次;按空间顺序说明的文章,可以按空间的转变来划分层次;而逻辑顺序应视具体情况对待,如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等。

考查类型主要有两种:

①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对文意、层意、段意的要点进行归纳和概括。应考策略:先找中心句;然后结合语段中对说明特征的概括,进行认真提炼。答案的形式通常为:说明了……介绍了……。

②对文章层次结构特点的分析。应考策略:“总一分”结构常见于用逻辑顺序概括到具体或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文,“递进式”结构多用于从现象到本质的事理说明文,“连贯式”多见于时间顺序的说明文,另外还有“并列式”的结构,多用于使用空间顺序的说明文。

技法六:体会说明文的语言――围绕“准确”来分析。

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要注意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

说明文语言的考查一般有以下五种类型: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应考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应考对策:①不可以;②原词的意思或内容;③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④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实际不符合。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应考对策:①表态(不能删去);②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③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应考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5)指示代词的含义类型:指示代词如“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应考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技法七:拓展延伸与发散思维――调动积累巧迁移。

这类试题大概从以下几方面考查:①提供与文中相同的链接材料,通过探究找共同点。②用文中的知识解释链接材料中的问题。③对文本的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④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⑤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自己的认识。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性的推断和大胆想象。⑦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进行解释。⑧对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如拟写警示性标语、建议、广告等。

上一篇:医护工作人员诚信服务演讲稿下一篇:幼儿园大班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