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美术课件

2024-06-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课件(精选11篇)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课件 篇1

1.沁园春 雪 PPT课件3.rar

1.沁园春 雪 PPT课件2.rar

沁园春雪 PPT课件.rar

2.雨说

PPT课件3.rar

2.雨说

PPT课件2.rar 2 雨说 PPT课件.rar

3.星星变奏曲 PPT课件3.rar

星星变奏曲 PPT课件.rar 3 星星变奏曲 PPT课件2.rar

4.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 PPT 2.rar

4.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 PPT 3.rar

4.外国诗两首 夜 PPT课件.rar

外国诗两首 PPT课件.rar

5.敬业与乐业 PPT课件2.rar 5.敬业与乐业 PPT课件3.rar 5 敬业与乐业 PPT课件.rar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2.rar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3.rar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rar

7.傅雷家书两则 PPT课件2.rar

7.傅雷家书两则 PPT课件3.rar

傅雷家书两则 PPT课件.rar

8.致女儿的信 PPT课件2.rar 8.致女儿的信 PPT课件3.rar 8 致女儿的信 PPT课件.rar 9.故乡

PPT课件2.rar 9.故乡

PPT课件3.rar

故乡 PPT课件.rar

10.孤独之旅

PPT课件2.rar 10.孤独之旅

PPT课件3.rar 10 孤独之旅 PPT课件.rar

11.我的叔叔于勒 PPT课件2.rar

11.我的叔叔于勒 PPT课件3.rar

我的叔叔于勒PPT课件.rar

12.心声

PPT课件2.rar

12.心声

PPT课件3.rar

心声 PPT课件.rar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rar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PPT 2.rar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PPT 3.rar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PPT课件2.rar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rar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PPT课件3.rar

短文两篇1 PPT课件.rar 15 短文两篇2 PPT课件.rar

短文两篇之不求甚解 PPT课件2.rar

短文两篇之不求甚解 PPT课件3.rar

短文两篇之谈读书 PPT课件.rar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件.rar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PPT课件2.rar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PPT课件3.rar智取生辰纲 PPT课件.rar 17 智取生辰纲 PPT课件2.rar 17 智取生辰纲 PPT课件3.rar

杨修之死 PPT课件1.rar 18 杨修之死 PPT课件2.rar

杨修之死

PPT课件3.rar 19 范进中举 PPT课件.rar 19 范进中举

PPT课件2.rar 19 范进中举

PPT课件3.rar

香菱学诗 PPT课件.rar

香菱学诗

PPT课件2.rar

陈涉世家 PPT课件.rar

香菱学诗

PPT课件3.rar 21 陈涉世家

PPT课件2.rar 21 陈涉世家

PPT课件3.rar 22 唐雎不辱使命PPT课件.rar 22 唐雎不辱使命 PPT课件2.rar 22 唐雎不辱使命 PPT课件3.rar

隆中对 PPT课件.rar

隆中对

PPT课件2.rar 23 隆中对

PPT课件3.rar 24 出师表 PPT课件.rar

出师表

PPT课件2.rar 24 出师表

PPT课件3.rar 25 望江南 PPT课件.rar 25 武陵春 PPT课件.rar 江城子 密州出猎PPT课件.rar 25 渔家傲 PPT课件.rar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课件 篇2

一、编排上的问题

1.教材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一节中删去了关于物质熔点、沸点、压强、密度等物理性质的简单介绍, 但是在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一节中,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就涉及到了学生对于压强的理解, 而此时, 初三学生物理学科中压强部分的知识还没有讲到, 这样使得本来浅显易懂的知识成为学生们学习中的难点。

2.教材上第8页关于化学性质的例子举例: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新、旧教材中例子没有变化, 但新教材中表示性质的能、会、可以等字眼好像有意去掉了, 包括教材第10页课后练习与应用中关于物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判断的第3题中的 (3) 水变成水蒸气, 也好像有意去掉了“能”字。尽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关系密切, 但对于初学者而言, 教材上关于性质的描述都没有了“能、易、会”等关键字, 还是会让他们对于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描述区分不清, 从而造成概念上的混乱。

3.新教材第32页第2题的第4个选项说的是空气中0.03%的稀有气体, 出现了印刷错误, 应该是0.94%。

4.由于教材顺序的调整, 水通电分解的内容被编排在第四单元, 教学中在学习到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一节中, 原来老教材上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自然也被删减, 根据前面学习情况, 教材列举了过氧化氢分解的例子, 可是教材只是一句话带过, 没有再配上过氧化氢分子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不便于学生理解。

5.教材第49页关于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实验中, 学生初学化学, 不了解酚酞试液遇到氨水的变色情况, 更不了解浓氨水的挥发性, 实际教学中讲授到此处时很费劲, 需要补充给学生一些关于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的知识后, 学生才能明白。如果教材能在此处增加一个关于这些知识的资料卡片, 则可以给学生以提示, 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原理, 效果会更好。

6.新教材第60页下面,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图中, 在列举分子构成的物质时, 列举了氨水, 感觉不太恰当, 因为氨水属于混合物, 对于混合物直接说其由分子构成不是特别合适, 容易造成学生的误解。就像教材第52页的习题中有一个选项, 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一样, 是不对的。在这一点上老教材列举的是水, 而不是氨水, 感觉更好一些。

7.教材第98页练习与应用栏目中的第4题 (1) 物质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后, 生成物的总质量必定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原来这道题教学参考书上说是对的, 今年又改成错的。并且解释原因为:生成物的总质量应等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那么到底什么是反应物呢?一般我们的理解:反应物即为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所以教学参考书上的解释有些牵强。

8.教材第113页介绍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这部分探究内容, 建议安排在第45页实验活动处介绍为好, 因为在学生利用高锰酸钾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时已经涉及到了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再者学生也已经学习了高锰酸钾和双氧水制取氧气的方法, 通过分析对比基本上可以通过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的不同对实验的发生装置做出合理选择, 再加上教师的引导, 掌握相关知识是可以做到的。并且实际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在讲到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 也都把第113页介绍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这部分内容提前介绍了。

9.教材第118页第6题中的填空:家用热水瓶内胆壁的银白色金属是___。对此空, 教师指导用书中所给答案为“银”, 但据了解, 目前暖水瓶内胆壁上除了镀银外, 也有镀铝的, 过去还有镀金属汞的。这样就造成了答案的混乱。

10.书上第123页联系与应用栏目中第1题:选择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填空。 (7)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的是____。如果从题目中选择的话, 学生只能填二氧化碳, 可是学生刚从教材第118页获知: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这样势必会引起学生认知上的混乱。不如把题目改成:“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 能看到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的是_____”更为合理。

11.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上要求学生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下册教材第43-44页编排了两道例题:例一是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例二是关于浓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对于课后练习与应用中的第5、6两道题则属于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这种类型的计算教材上没有安排例题, 不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因此建议本节教材再增加一道关于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综合计算方面的例题, 让学生体会到溶液与化学反应这两个知识点的融合, 也便于学生对于教材第45页“练习与应用”栏目中相关题目的顺利解决。

二、实验设计上的问题

1.教材第21页实验1-5对于酒精灯各层火焰温度高低的探究中, 仍然采用了将火柴梗平放于酒精灯火焰中1-2s后, 观察火柴梗炭化程度从而得出结论的做法。我们知道, 木材的炭化是一个复杂的化学过程, 其炭化程度是由受热温度、受热时间和氧气含量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因此, 木条的炭化程度不能准确反映酒精灯火焰温度的高低。并且目前大量的研究结果已经证明, 酒精灯内焰的温度最高。所以, 新教材仍然沿用原来的做法不太合适。

2.教材第14页“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中存在的问题: (1) 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设计欠妥, 因为二氧化碳是能溶于水的, 而空气中又仅含0.03%的二氧化碳, 因此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后用来和空气进行二氧化碳含量比较, 做法欠妥。 (2) 关于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中关于水蒸汽含量的比较, 实验设计中没有很好地控制变量。本实验的设计是通过比较向干燥的玻璃片上哈呼出的气体与放置在空气中的干燥玻璃片上的现象, 得出结论。我们知道, 哈出的气体与空气温度不同, 哈出的气体是热的气体, 遇到冷的玻璃片容易出现水雾。如果实验中能改进一下, 严格控制无关变量, 那会让实验更严谨, 结论更科学。

3.教材第27页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中, 使用的是着火点较高的红磷, 需要在集气瓶外用酒精灯点燃, 这样势必会造成五氧化二磷的扩散, 污染空气;另外导管内如果不装水的话还会造成实验误差, 而装水又比较困难。因此, 建议不如改为用50ml玻璃注射器进行实验会更加简便直观, 具体可以这样操作:首先将过量的白磷装入玻璃注射器, 密封后通过热水浴使其燃烧, 观察注射器上活塞的移动即可说明问题。这样不但避免了污染, 减小了实验误差, 而且操作起来也更加方便,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4.教材第92页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 方案一中利用红磷燃烧探究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由于红磷的着火点较高, 使用烧红的玻璃棒点燃时不太好操作, 并且容易造成白烟的逸散, 不但污染空气而且导致实验误差。如果实验中将长的玻璃管换成短玻璃管, 用着火点较低的白磷代替红磷, 采用热水浴加热的方法将白磷引燃, 不但可以简化实验, 而且也可以避免污染、减小误差。

5.教材第128页燃烧条件的探究试验中, 把白磷和红磷放在铜片上燃烧, 污染较大。虽然教材提示演示本实验时可以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进行, 但是中学的教室一般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即使是实验室, 很多学校也没有这样的设施。所以不如把实验改进一下, 例如可以把白磷和红磷分别放在大试管中, 并在试管口套上气球, 然后将装有白磷和红磷的大试管放在热水 (水温高于40°C) 中, 便会观察到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对于热水中的白磷, 只需用一只大试管将其倒扣, 便可观察到白磷在水下的燃烧。这样改进后该实验在一般的教室就可以演示, 非常方便, 并且几乎没有污染。

6.教材第132页观察与思考栏目中安排的面粉爆炸实验, 实际操作中成功率不高。即使实验成功, 由于金属罐不透明, 学生也很难完整地观察到面粉在金属罐内剧烈燃烧继而出现爆炸的现象。如果将实验改进一下, 用透明的塑料油桶代替不透明的金属罐完成实验, 则效果要好得多。具体做法如下:把塑料油桶从中上部剪开, 下部作为爆炸筒, 上部作为盖子, 实验时盖在爆炸筒上面, 形成一个密闭容器。在爆炸筒的中上部打一个合适的小孔, 然后在小孔内插入一支粗细合适的玻璃管, 玻璃管两端分别连上扎有网状小孔的小塑料瓶和鼓气装置 (如图所示) , 用铁丝固定一支蜡烛, 点然后放入筒内作为火源。实验时, 先向小塑料瓶内加入适量干燥的面粉, 接着点燃蜡烛, 放入筒内, 盖上盖子, 立即快速鼓入大量空气, 便会成功观察到面粉剧烈燃烧继而出现爆炸的完整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课件 篇3

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我们不能说化学使环境恶化,同样,说化学使世界更加绚丽多彩也不妥。化学这门学科本身并不能对世界做什么改变,只是人们掌握了化学原理之后,在进行生产和使用其产品的过程中,让这个世界发生了某些人为的改变,让人类的生产生活更加便利,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对自然界造成了一些破坏,而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反过来又危害人类。

比如,农药化肥的使用,确实提高了粮食等农作物的产量,但其弊端不容忽视。土壤中的农药化肥残留物随雨水和灌溉水进入江河湖海,造成水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赤潮、水华,使水质发臭、鱼虾死亡,被污染的水还直接危害人体健康。食物中残留的农药等有害物质常常引发食品安全事故。农药化肥的使用还会破坏自然界中的食物链,使生物生存受威胁。

又如,塑料等合成材料制品的使用,虽然给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便利,但废弃的这些物品却让环境遭到污染。由于不能降解,废弃在环境中的这些物质将长时间留在环境中,并威胁动植物的生存。有些动物因为误食了塑料薄膜之类的物品,阻塞消化道,最后痛苦死去,而植物可能由于土壤中塑料制品的阻碍,影响其根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而枯萎。

最近频繁曝光的“癌症村”事件,让人们看到了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这些事件的发生,一方面是因为人类行为失当;另一方面也说明化学应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物质对人类和自然生态会有很大的危害。

总之,我们开山采矿获取生产原料,会破坏地质地貌和森林植被;我们开足马力地生产,会排放大量有害的废气、废水、废渣,污染大气、水源和土壤,危害人类健康,危害动植物生长;我们生产出自然界中没有的物质,影响着地球生态。当我们呼吸着雾霾弥漫的空气,饮用被污染的水时,不会感觉世界绚丽多彩。

所以,在绪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在介绍化学这门学科应用给人类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应介绍一些给人类带来危害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事物都是一体两面、有利有弊的。在科学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如何让利发挥到最大,弊降到最小,则需要人类的智慧。如果不想在一开始的化学教学中介绍化学学科应用造成的弊端,那也不必做些粉饰,以免教学过程中前后矛盾,不但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引起学生反感。建议删除“绪言”二字之后的“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并删除绪言内容中的最后一句“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

二、“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资源,广义上是指地球上的总水量,由于海水难以直接利用,因而我们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陆地上的淡水通过水循环得以不断补充和更新,人类利用这些水资源,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人类拥有的水资源”是第四单元课题一“爱护水资源”的第一标题。“人类拥有的水资源”这个说法,很容易让人理解为“地球上的水资源是人类拥有的”,这也不免让人感觉到人类好像是自然界的主人,显得自私、狭隘。曾经有一段时期,人们就因为以自我为中心,以人的利益为唯一尺度,认为探明到的或有能力利用到的资源就是人类拥有的,从而对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进行疯狂地侵占和掠夺式地开发,不考虑对环境的影响,也不考虑其他生物的利益。人类在获得自身利益方面,确实有很大收获,同时也陷入一系列的困境:环境污染、资源耗尽、能源枯竭、人口爆炸、物种灭绝等。这些困境,历历在目,有的还在不断加剧。现今,重新审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们意识到,为了人类的未来,人应该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和谐发展。人只是自然系统中的一员,不应以主人自居,人类不是自然的统治者和征服者。很显然,“人类拥有的水资源”这个说法与“人类跟自然和谐共处、和谐发展”的理念相左。这一点学生也能感知到,在课堂上问及“人类拥有的水资源”这一说法好不好时,很多学生都认为不好。他们在初二地理课中已学过水资源的知识。查阅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书,在介绍水资源的内容中,没有“人类拥有的水资源”这种说法。

从这个标题下的课文内容看,主要介绍了水资源概况,而不是介绍人类拥有哪些水资源。况且,在生产生活中,人类是利用水资源而不是拥有水资源,人们在利用水资源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对环境和其他物种的影响。这个标题既与课文内容不符,又有些标榜人类是自然的统治者之意味,不利于环境友好意识的建立。所以,建议不要用此标题,改为“地球上的水资源”或“水是宝贵的资源”为妥。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课件 篇4

基础闯关全练

拓展训练

1.氧气的化学性质()

A.比较活泼,在高温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B.很活泼,在常温时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C.不活泼,在常温时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很不活泼,高温时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 A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在常温和高温下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要注意:跟“许多物质”而非“所有物质”发生反应,常温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例如食品腐败、铁生锈等。

2.在氧气中点燃下列物质:①镁条 ②木炭 ③细铁丝 ④红磷 ⑤蜡烛。

(1)能发出耀眼白光的是;

(2)生成物在常温下均为气体的是;

(3)有浓厚白烟生成的是;

(4)生成物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5)生成白色固体的是;

(6)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7)燃烧时需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沙子的是。

答案(1)①(2)②(3)④(4)②⑤(5)①④(6)③(7)①③

解析 ①镁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燃烧时需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沙子;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③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燃烧时需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沙子;④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⑤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水。

能力提升全练

拓展训练

现有下列五种物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氧气、氮气。把符合下列题目要求的物质的化学符号写在横线上。

(1)能支持燃烧的气体:;

(2)白色固体:;

(3)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无色无味的气体:。

答案(1)O2(2)P2O5(3)SO2(4)CO2、O2、N2

解析(1)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化学符号是O2;(2)白色固体是五氧化二磷,化学符号是P2O5;(3)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化学符号是SO2;(4)无色无味的气体有二氧化碳、氧气、氮气,化学符号分别是CO2、O2、N2。

三年模拟全练

拓展训练

1.(2017北大附中河南分校普通班第一次月考,12,★☆☆)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燃烧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燃物常用红磷

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C.用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来检验氧气

D.鱼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答案 D 鱼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但氧气不易溶于水,故D错误。

2.(2017重庆万州一中第二次阶段测试,1,★☆☆)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酒和醋的酿造

B.铁生锈

C.动植物的呼吸

D.水变成水蒸气

答案 D 水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而缓慢氧化属于氧化反应的一种,是化学变化。

五年中考全练

拓展训练

1.(2014北京中考,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

B.甲烷

C.蜡烛

D.红磷

答案 D A项,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项,甲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C项,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D项,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2.(2013辽宁大连中考,54,★★☆)如图所示,取三根粗细、长度均相同的光亮细铁丝,将其中两根分别盘成螺旋状,在每根铁丝一端绑上粗铜丝,另一端系一火柴,点燃火柴,待快燃尽时,分别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预先放入一些水)。观察到:Ⅰ、Ⅱ中铁丝都剧烈燃烧,且Ⅱ中铁丝燃烧比Ⅰ中的更剧烈;Ⅲ中铁丝没有燃烧。

(1)为什么Ⅲ中铁丝不能燃烧?

(2)分析Ⅱ中铁丝燃烧比Ⅰ中的更剧烈的原因。

答案(1)实验Ⅲ中火柴在铁丝上方,用其火焰内焰对铁丝加热,内焰温度低,没有对铁丝充分预热,因此不能达到铁丝燃烧的温度。

(2)铁丝绕成螺旋状,与氧气接触面积增大,反应更充分。

解析(1)实验Ⅲ中火柴在铁丝上方,用其火焰内焰对铁丝加热,内焰温度低,没有对铁丝充分预热,因此不能达到铁丝燃烧的温度,铁丝不能燃烧;(2)实验Ⅱ中铁丝绕成螺旋状,增大了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反应更充分,因此铁丝燃烧更剧烈。

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假设和验证是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探究“铁丝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同学们将一根火柴梗塞入一段螺旋状“铁丝”(可能是纯铁丝或含碳铁丝)末端,将它固定,用镊子夹住“铁丝”,然后将火柴在酒精灯上点燃,将“铁丝”由集气瓶口向下慢慢伸入,观察现象:

(1)甲同学只发现“铁丝”红热,再没有观察到其他现象,请你分析“铁丝”没有燃烧的可能原因:。(只答一条)

(2)乙同学发现“铁丝”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起来,观察到火星四射,并有黑色固体生成,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为了找出“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的原因,根据现有实验用品:细纯铁丝、细含碳铁丝、镁条、用集气瓶装的几瓶纯氧气、酒精灯、火柴和镊子等,你能提出的假设和验证方法有:

a.假设1:         ,验证方法是。

b.假设2:               ,验证方法是。

只要假设合理,验证方法准确,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就能得出结论。

答案(1)没等到火柴快要燃尽的时候就将“铁丝”由集气瓶口向下慢慢伸入(或者集气瓶中氧气不足等)

(2)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3)a.铁丝中含碳 取长短相等、粗细相同的细含碳铁丝和细纯铁丝,用砂纸打磨后,分别在足量的纯氧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

b.所有金属丝在纯氧中燃烧都会火星四射 取粗细、长短均相同的镁条和细纯铁丝,用砂纸将金属丝表面打磨后,分别在足量的纯氧中燃烧,观察现象

华师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篇5

1.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都固定这一事实。

2.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和探索研究相结合,尝试成功教法。

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相互讨论,动手感知,探索新知。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这一事实。

2.难点:学生很难想到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事实,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3.疑点:无论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为何值,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总是固定不变的。

4.解决办法: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讨论,解决重难点和疑点。

四、教具准备

自制投影片,一副三角板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如图,长5米的梯子架在高为3米的墙上,则、间距离为多少米?

2.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为30°靠在墙上,则、间的距离为多少?

3.若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40°架在墙上,则、间距离为多少?

4.若长5米的梯子靠在墙上,使、间距离为2米,则倾斜角为多少度?

前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回忆,并使学生意识到,本章要用到这些知识,但后两个问题的设计却使学生感到疑惑,这对初三年级这些好奇、好胜的学生来说,起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对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些问题单靠勾股定理或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是不能解决的,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找到一种新方法,求出一条边或一个未知锐角,只要做到这一点,有关直角三角形的其他未知边角就可用学过的知识全部求出来。

通过四个例子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每一位同学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分别测量并计算30°、45°、6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学生很快便会回答结果:无论三角尺大小如何,其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程度较好的学生还会想到,以后在这些特殊直角三角形中,只要知道其中一边长,就可求出其他未知边的长。

2.请同学画一个含40°角的`直角三角形,并测量、计算4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学生又高兴地发现,不论三角形大小如何,所求的比值是固定的,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当锐角取其他固定值时,其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吗?

这样做,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对本节课要研究的知识有了整体感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大胆地探索新知。

(三)教学过程

1.通过动手实验,学生会猜想到“无论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为何值,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总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怎样证明这个命题呢?学生这时的思维很活跃,对于这个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能解决它,因此教师此时应让学生展开讨论,独立完成。

2.学生经过研究,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若不能解决,教师可适当引导:

通过引导,使学生自己独立掌握了重点,达到知识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能力,进行了德育渗透。

而前面导课中动手实验的设计,实际上为突破难点而设计。这一设计同时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3.练习:教科书P3练习。此题为作了孕伏,同时使学生知道任意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能求出来。

(四)总结、扩展

1.引导学生作知识总结:本节课在复习勾股定理及含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基础上,通过动手实验、证明,我们发现,只要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

教师可适当补充:本节课经过同学们自己动手实验,大胆猜测和积极思考,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结论,相信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有所提高,希望大家发扬这种创新精神,变被动学知识为主动发现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2.扩展:当锐角为30°时,它的对边与斜边比值我们知道,今天我们又发现,锐角任意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如果知道这个比值,已知一边求其他未知边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看来这个比值很重要,下节课我们就着重研究这个“比值”,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提前预习一下,通过这种扩展,不仅对下、余弦概念有了初步印象,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人教版九年级名著导读 篇6

2、内容及人物:本书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他原是个破产农民,18岁时只身来到北京谋生。他为了实现自己最大的梦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而努力工作,但是三起三落后,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

开始他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勤俭、吃苦耐劳,对生活充满希望,一心想买辆车,做一个独立自主,不受人气的洋车夫。但是经过三起三落后他变得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以堕落完成了他由人到兽的悲剧一生。虎妞是祥子的妻子,她大胆追求祥子,大胆泼辣而又有点变态。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课件 篇7

一、在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课中, 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生活的方法

1. 让丰富的社会现实生活材料进课堂。

教师要善于将教材与现实生活的时政相联系, 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趣闻乐事穿插在教学之中, 作无形地渗透。如, 在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第四课——《冷战后的和平主题》一课, 我从社会热点新闻“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争端”引发学生的讨论:中日会不会因为钓鱼岛发生战争, 试分析战与不战的理由。课堂内, 学生立即形成了“主战派”与“反战派”:“主战派”从维护领土、主权完整到保护资源等角度说得头头是道;“反战派”从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等角度, 坚持自己的主张;他们辩地异常激烈、争得面红耳赤。当他们意犹未尽的时候, 我又出示了第二个社会新闻材料:中日钓鱼岛发生争议期间, 美军核子动力航母和两艘驱逐舰、一艘巡洋舰组成的战斗群, 在冲绳近海实弹演习。美国的行径说明了什么?认识到美国的“先发制人”“预防性干预”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行径。

在讲解影响和平的又一因素———恐怖主义时, 我通过设问“我们中国有恐怖主义活动吗?”引导学生联系:“我国2009年发生的“拉萨3·14”事件与新疆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事件”;并出示事先准备的惨不忍睹的相关图片与视频, 以及文字材料“央视网消息 (新闻联播2009年7月6日播出) :今天中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通报了乌鲁木齐市7月5号发生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的有关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 截至目前, 事件已造成140人死亡, 828人受伤, 260多辆机动车被烧被砸, 203间店铺门面及……”让学生通过视觉更直观地认识、体会这些事件的危害:“影响到社会、经济与稳定, 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与生命”;认识到“恐怖主义是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 通过将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 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从而提升情感:“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的公害, 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一切恐怖主义。”此外, 还在这节课中出现《“东突”反恐, 中国在行动》和《雪豹突击队———中国为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而专门组建的反恐特种部队》《中国索马里护航》《中国利比亚维和部队》等图片, 让学生了解到我国政府在保护人民生活、维护世界和平中的努力。通过补充这些新鲜、具体的学习内容, 使学生们不但扩大了视野, 开阔了眼界, 而且还提高了学习兴趣, 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只要教师每天上网看看社会新闻, 做个教学、生活上的有心人, 几乎每堂课都可以找到相关的材料, 来丰富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课堂。比如, 在《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的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看看反“台独”的有关报道、图片与视频, 亲身感受台独势力不得民心, 让学生了解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 是历史的潮流;在《南北关系与发展主题》一课中, 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下中非合作论坛、G20峰会、APEC峰会等南南合作、南北对话的材料;在《人口警钟须长鸣》一课中, 可以把“小悦悦”事件中出现的“佛山路人”现象、中国乘客在国际航班上斗殴、法国酒店不接待中国客人、上海高速路口发垃圾袋等材料来联系;在《失去平衡的环境》一课中, 我让学生了解正在消失的卢瓦图等等, 通过交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体会。

丰富的材料举不胜举, 教师可灵活选择、处理。不过, 对于材料的选择、运用,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开放性:能发散性思维、启迪学生的心智; (2) 针对性、实效性:因地制宜, 不能生搬硬套; (3) 简易性:简洁有力, 便于操作; (4) 教育性:如, 对于钓鱼岛问题, 可以让学生讨论战与不战, 但必须让学生明白:战与不战, 选择权不在我们, 取决于日本的态度;中国人民追求和平, 但不惧怕战争;战为了不战, 为了和平;国虽大, 好战必亡;天下虽平, 忘战必危。我们要在材料的运用中, 渗透最基本的教育理念。

2. 安排适当的时间, 组织学生学习、关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也越来越多, 教学设施也越来越好。在我们学校, 每个班级都有多媒体、电视机。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安排学生观看新闻联播、整点新闻。如, 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看看午间报道, 用晚饭时间看看整点新闻, 要求学生看七点挡的新闻联播。此外, 有时还安排学生观看特别报道, 如, 组织学生观看“神舟”系列的发射等特别事件, 既可以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 也让学生见证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时刻, 感受时代的重大变化。当然我也知道, 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这样的条件与设施的。就像过去我们也只能安排学生进行时政演讲, 或者读报;只要教师动脑, 方法总比困难多。

3. 安排一定的课余时间去了解、关注社会现实生活。

可以组织兴趣小组、沙龙座谈、黑板报与编小报的形式, 也可以让学生制作网页, 让学生积极关注现实生活。如, 在学习环境问题时, 可以以环保为话题, 收集相关的内容, 出黑板报做宣传;在学习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时, 可以用朝鲜核问题、利比亚战争、巴以冲突等世界热点来让学生座谈;在学习一国两制时, 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 制作以实现祖国统一为内容的小报;在学习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主题时, 让学生小组合作, 学习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网页。可能有些教师会认为做这些太费时, 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其实偶而为之, 就当是学生紧张学习之余的调节,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它不仅娱情, 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生活的作用

1. 扩大视野, 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改变课堂教学, 可突破教材就是样本。课堂是学习的唯一场所, 结合学生的社会生活, 着眼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引导学生面向广阔社会生活, 利用多种课程资源, 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进行创造性地教学。在课堂教学中, 引进一些课外真实、具体、生动的材料, 就好像在课堂上加了催化剂一样, 使学生由原来听得昏昏欲睡, 变为听得津津有味、甚至津津乐道;使教学双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形成一种良好的乐学愿学的教学氛围。如, 前面提到的钓鱼岛问题、中国乘客在国际航班上斗殴事件等等。话题一经引出, 学生马上来劲, 显得很兴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从现有的知识层次中去发现问题,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适应现实社会的能力

对课堂教学的认识, 不应该只是满足让学生把握教材, 更主要的是引导他们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通过一堂堂课的学习, 让学生不断地修整自己的认知结构, 掌握理解与运用理论的本领, 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要达到这个目的, 就必须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学。这只有这样, 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出来。这就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忌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要精心组织教案, 收集各种相关材料,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引导学生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历史事件, 培训和提高分析能力。

例如, 在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在《环境问题亮起黄牌》一课中, 我让学生课前收集反映我国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的相关资料。学生找的真多!如, “2011年5月,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发生了332人血铅超标……”“世界闻名的三大草原之一呼伦贝尔草原,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 宝日希勒镇有100多个小煤窑在草原上开采煤矿, 经过十几年后, 一个个的塌陷大坑出现, 使这片草原面目全非”……材料图文并茂, 使课堂更丰富、更真实、更精彩。通过对材料的寻找、选择、收集, 学生不仅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的体验与感受, 同时增强了观察社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提高我国公民素质。从我做起”的大讨论中, 学生认识到“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不乱扔脏物……”一个人的言行举止, 时时处处皆体现个人素质。提高我国国民素质, 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要纠正自身的很多不良行为。又如,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网页过程中, 对资料收集 (图片资料、文字资料) 、编辑、审核、制作等, 小组内分工明确, 各司其职, 不仅增长了知识,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更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等综合素质, 同时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 增强学生适应现实社会的能力。

关注现实生活, 使社会课堂充满吸引力, 更多地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快乐、愉悦中学习;同时也使社会课堂更丰富多彩, 体现“小课堂大社会”。

参考文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绪论教案 篇8

板书学生的问题

【教师】黑板上的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可以通过对化学的学习以及研究得到解决的。当然有一些比较棘手等问题目前还是没办法解决的,这要留给以后的人们也就是你们去思考解决。今天,同学们提的很多问题其实都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找到答案。所以学化学其实是很有用的,可以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之前呢?我们先来解决两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化学是什么? 【教师】什么是化学呢? 展示ppt 原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那我们又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呢? 展示PPT 【教师】其实在之前的问题中,我们就已经知道了学化学的目的。那就是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化学可以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可是大家知不知道很多实际的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图片。展示PPT 【教师】其实同学们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触了很多有关化学的问题,比如蛋糕、冰淇淋、包子、酒等食品的制作,再比如洗衣粉、锅、烟花等的制作都离不开化学知识。除此之外,一些生活问题的发生或者解决也是离不开化学的。下面就让我们看一些图片还有视频,来了解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播放视频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原文译文 篇9

SectionA 2d

马特:凯文,你今天为什么上课迟到了?

凯文:我的闹钟没有响!我一直睡觉,当我醒来时,已经是早上8点了!马特:哦,不!

凯文:所以我迅速穿上衣服冲出家门。

玛特:你没吃早餐吗?

凯文:没有,我甚至没有刷牙也没有洗脸!但在我到达车站之前,汽车就已经开走了。

马特:那你是怎么来这儿的?

凯文:幸运的是,卡尔的父亲看见我在路上,让我搭了他的车。

马特:嗯。至少当你到达学校时,上课只迟到了5分钟。

SectionA ,3a

生活充满了意外

5月,我在纽约世贸中心找到了一份工作。209月11日,我大概在早上8点半到达了工作的大楼。我正要上楼,这时我决定先去买一杯咖啡。我去了我最喜欢的咖啡店,虽然它在我办公室东边两个街区以外。当我正在和其他办公室职员排队等待的时候,听到一声巨响。我还没来得及加入屋外的人群弄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儿,第一架飞机已经撞上了我办公室的大楼。我们急愣愣地盯着燃烧的大楼上升起的黑烟,无法相信(这一切)。我觉得我能够活着很幸运。

大约十年之后,2月21日,我早上十点醒来,意识到我的闹钟根本没有响。我从床上跳起来直奔机场。但是当我到达机场时,我飞往新西兰的航班已经起飞了。“这可是我今年的第一个假期,我居然误了航班。真倒霉”!我暗想。其他的航班都已经满员,我不得不到第二天。(结果)第二天早上,我听到新西兰前一天发生了地震。我的坏运气意想不到地变成了一件好事。

SectionB , 2b

愚人节是一个世界上许多不同国家都会庆祝的节日。它在每年的4月1日,这是一个许多人会互相开各种玩笑或恶作剧的日子。

有一年的愚人节,英国的一位记者宣称,由于意大利农民停止种植意大利面条,以后将不再有意大利面了。许多人都跑到当地的超市尽可能多地买意大利面。等人们意识到这是一个恶作剧的时候,全国所有的意大利面条都被卖光了。在另一个著名的恶作剧中,英国一家电视节目报道发现了一种特殊的水。他们说这种水可以帮助人们减肥,有位消费者仅4个月就减掉了很多体重。(结果)在当天结束之前,超过1万人打电话到电视台,询问如何得到这种水。

许多愚人节玩笑的结局并不那么有趣。一位著名的电视明星曾在愚人节邀请他的女朋友上他的电视节目。他向她求婚,那位女士是如此的高兴,因为她真的想结婚了。然而,当她说好的时候,他却回答:“愚人节傻瓜”!这个小玩笑的结局并不愉快。电视明星失去了他的女朋友,而且他的节目也被取消了。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复习教案 篇10

1.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巨大成就带来的历史巨变。

3. 感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新授:

第一目 同唱一首歌

(一)听完这首歌,你能感受到了什么?感悟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所反映的道理。

表达了人们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赞誉和衷心拥护,揭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历史结论和正确道理

2.说说中国共产党党旗、国旗的红色旗面及图案的象征意义。

红色象征革命,金_党徽图案,象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

国旗:大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星代表亿万人民,紧紧围绕在党周围,团结一致。

(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

1.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视频:近代中国

1.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成果

2.自_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

4.19,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思 考:

1.当时中国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2.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有哪些?

第二目 寻访先辈的足迹

(一)回顾近代中国前80年的历史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1.朗读____名言

2.齐颂_《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交流:

(1)说一说_这首诗所反映的历史事实

(2)讨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的奋斗历程

(二)党的丰功伟绩

1.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____,开辟了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2.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目 感悟历史巨变

(一) 感悟: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党作出了一项什么重要的决定,从而使国家,人民逐渐富强起来? 改革开放视频《从数字看发展(交通篇).swf》《从数字看发展(生活篇).swf》

1.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提示:从政治、经济、文化、人民生活、祖国统一等方面列举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经济: 长江三峡,青藏铁路,西部开发

政治:民主自治,建设和谐社会

文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民族精神

国家统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

2.港澳回归: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日益巩固和发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二)结论: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必须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人教版九年级字音、字形复习 篇11

(一)常见汉字误读的类型

1、异读字误读

如:“陈胜王”(wàng)误读为(wáng);“阳夏人”(jiǎ)误读为(xià)

2、形近字误读

如:“羸弱”(léi)的“羸”与“赢”形近而误读为(yíng);“堕落”(duò)的“堕”与“坠”形近而误读为(zhuì)

3、形声字误读(即偏旁误读)

如:(1)“诘责”(jié)误读为(jí),韵母变了;

(2)“污秽”(huì)误读为(suì),声旁的声母变了;

(3)“泥淖”(nào)误读为(zhuó),声旁的声母、韵母都变了。

4、多音字误读

如:“浑身解数”(xiè)误读为(jiě);“鲜为人知”(xiǎn)误读为(xiān)

5、习惯性误读

如:“粗犷”(guǎng)误读为(kuáng);“庇护”(bì)误读为(pì)

(二)形成错别字的几种情形

错别字:一是写错字,二是写别字

1、字形相似而误

如:“眼花缭乱”误为“眼花嘹乱”;“辐射”误为“幅射”;“病入膏肓”误为“病入膏盲”;“为虎作伥”误为“为虎作怅”

2、字音相同或相近而误

如:“人身鼎沸”误为“人声顶沸”;“销声匿迹”误为“销声匿迹”;“寒暄”误为“寒喧”;“墨守成规”误为“墨守成规”;“迫不及待”误为“迫不急待”

3、字义相近而误

如:“熔化”“融化”“溶化”的混用;“清澈见底”的“澈”误为“彻”;“前倨后恭”的“恭”误为“躬”

二、方法点拨

(一)、如何读准字音

1、注意同音字、形似字

同音字就是现代汉语里语音相同但字形、意义不同的字(所谓语音相同,一般是指声母、韵母和声调相同)。

形似字是指汉字中形体相似、差别很细微的字。

同音字有以下几种类型:

(1)音同形异字

如:“启示”和“启事”;“废话”和“费话”

(2)音同形近字

如:“一张一弛”与“心驰神往”的“弛、驰”,“赔偿”与“品尝”的“偿、尝”等,声旁相同,读音相同。

(3)音同义近字

如:“水汽”(“水气”)、“计日程功”(“计日成功”)、“出奇制胜”(“出奇致胜”)“闲情逸致”(“闲情逸志”)

形体相似字有以下情况

(1)形近音异字

如:“粟”和“栗”,“盲”与“育”,“崇”与“祟”,“灸”与“炙”

(2)形近音同字

“端详”的“详”与“慈祥”的“祥”,“弊、蔽、敝是”等,“溃、馈、”等,声旁相同,字形相近,极易误记。

2、注意多音字积累

(1)记少用特殊音而不记多用常用音

如:“观”用作道教庙宇读“guàn”,其余读“guān”

(2)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辨义识音

如:“藏”,在“宝藏”中读“zàng”;在“收藏”中读“cáng”

(3)根据词性辨别读音

如:“处”读“chǔ”常作动词,读“chù”多作名词

(4)注意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

如:“壳”在书面语“地壳”中读“qiào”,在口语“脑壳”中读“ké”

(二)如何掌握正确字形

1、排除法,记偏旁

记住极少数常用字中出现的那个偏旁部首的形体,其余的都是与其相似的另一类偏旁部首就可以避免错误。

如“怪”从“圣”,其余的如“经”、“颈”等,都从“巠”

2、利用偏旁区别形近字

A.利用形旁区别形近字

如“技、拦、扬、摸、挂、捧、挡、拍、搂”等形旁是提手,一般表示动作。

B、利用声旁区别形近字

如:“杨、炀、畅、场、肠、汤“等

刁瑜

上一篇:大班教案腊八节下一篇:大学军训小结6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