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秘密保护工作总结

2024-12-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秘密保护工作总结(精选8篇)

企业秘密保护工作总结 篇1

摘 要:大数据时代的资源共享精神与企业保护信息安全行为是一场持续博弈。企业为控制成本和保持活力,希望更多的信息可以分享。随着IT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安全概念日趋成熟,可以预见企业的信息安全工作将进一步加强。

1 信息安全工作的本质是商业秘密保护

商业秘密保护一直是企业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企业也是信息安全泄密事件的高发群体,受到商业秘密侵权的损害也最大。其原因在于企业的创始人基本没有商业秘密的意识,也没有在机构上设立保密部门,更没有建立有效的商业秘密保护管理机制,因此导致商业秘密容易被侵权。

按照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属于商业秘密范畴的信息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不为公众所知悉、能带来经济利益、采取保密措施。根据商业秘密的特点,可以发现商业秘密属于具有经济价值且被保护的企业信息资源,这种资源在企业内部有限范围内共享。

当下,有关商业秘密的法律诉讼已不是新鲜事。20xx年,安徽一橡塑制品公司员工辞职后入股竞争对手,不仅带走老东家的技术资料,还“抢了”老顾客生意。法院采取“实质性相同加接触”规则推定其与新东家构成侵权,判赔80万元。据德国《经济周刊》网站20xx年12日报道,荷兰警方日前逮捕了一名65岁男子,该男子为西门子员工,涉嫌将西门子商业机密泄露给中国企业,荷兰检察院目前正对此案展开调查。

以上两个案例中的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的一个侧面。大数据时代的核心是资源共享,任何企业都不是一个封闭的组织,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有偿或者无偿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因此,要做好企业的信息安全工作,必须厘清商业秘密保护与信息安全之间的关系。商业秘密保护的对象是企业的技术或经营信息,因此商业秘密保护的本质也是保护信息安全。

泄密事件层出不穷,泄密手段越来越高科技。大部分企业在信息安全工作中,存在一些典型的误区:业务部门认为没有商业秘密可言,搞信息安全只是IT 部门的事情;业务部门不知道哪些信息属于商业秘密,信息安全工作推进没有依据;业务部门的海量信息都需要保护,保护范围无限扩大,见图1。

2 信息安全工作不能奔走救火

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泄密风险越来越多,商业秘密的价值越来越高。泄密的途径和方式多种多样,要想做好信息安全工作,我们必须要了解主要的泄密途径。

(1)内部泄密。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在企业商业秘密泄密事件中,由于核心员工跳槽带走商业秘密而造成的泄密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占有很大的比例。据统计,企业内部涉密人员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占全部案例的82.5%。人员流动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臨的并且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工作中,如何防止核心员工跳槽带走商业秘密,人员管理固然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还应伴随着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对于企业来说,证明商业秘密的存在本身就很困难,要证明企业员工是否利用了这种信息难度更大,尤其是难以区分一般信息与商业秘密信息的差别。所以,应通过竞业限制条款以尽可能地避免员工利用商业秘密。

(2)商业秘密信息管理不善。一些企业中存在着很多这样的情况,企业一边将一些技术文件、客户资料和信息不分级别随意管理,任何员工甚至未经任何手续就能随意使用和得到这些信息,另一边声称自己的商业秘密被泄露要加强管理甚至要进行索赔等,这种状况是很难寻求到法律支持和保护的。所以,我们强调确定企业的商业秘密范围,明确商业秘密保护的对象是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的关键环节。

(3)接待外来人员采访、参观、考察、实习中疏忽大意。这样的实例很多,我国一些具有“独特工艺”的传统产品企业就是在接待参观和考察中,被人窃取“机密”。改革开放之初,日本人借着我国地方官员和民众热情迎接外宾,毫无商业保密头脑的机会,来泾县“参观考察”中国宣纸制造,官员和工厂负责及技术人员陪同参观,每一道制作工艺详细讲解,从而日本人轻而易举获取了宣纸制造的整个流程,以及“纸药”的配方。如果企业能重视到商业秘密的保护,此种损失完全可以避免或降低。参观应避开敏感区域,勿作详细解释,勿对生产制造工艺进行演示,并要求来访者参观商业秘密设备时签订保密协议。

(4)对外发布信息。竞争对手通过公开的信息收集的合法途径同样能够获取企业商业秘密。还有一些企业甚至盯着对手公司经常使用的垃圾箱,从垃圾箱中翻阅废弃资料,从而检索有用信息。对此,企业一定要引起注意,最好建立严格的信息审批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比如信息公布、报废产品、实验废品和产品的处理,展览、新闻和广告发布等,均需通过严密的信息处理和审批,以防无意中泄密。

为了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而立即行动,效果不会很好,久而久之,信息安全保护措施会流于形式、奔走救火。企业要防止自己的商业秘密被竞争对手窃取,必要采取各种保护措施。保护措施越多,保护效果越好,但同时保护成本也会增大,消耗企业的财富。但如果企业对商业秘密投入不足,会使保护能力欠缺,导致重要的商业秘密资产被泄密,企业面临的损失可能会更大。因此,企业必须使投入的保护成本与需要保护的商业秘密资产价值相适应。

3 保护信息安全的目标是降低风险

就商业秘密而言,没有绝对的安全,只有相对的.安全。信息安全的目的是,保护信息免受各种威胁的损害,以确保业务连续性,业务风险最小化,投资回报和商业机遇最大化。泄密风险只能降低,不可能杜绝。商业秘密范围的确定是商业秘密保护最基础的工作,只有准确的定义、识别并确定自己企业需要保护的商业秘密范围,才有可能采取有效措施对范围之内的商业秘密进行保护,如果范围确定的不准确,就可能使商业秘密面临缺乏保护或保护过度的风险。在明确商业秘密的范围和定义的前提下,首先要做好“定密”工作,其次要做好“分级”工作,最后在采用各种手段去做“保密”工作。

参考文献

[1] 魏亮.云计算安全风险及对策研究[J].邮电设计技术,(10).

[2] 徐祖哲.企业信息化与商业秘密保护[J].中国科技投资,(2).

[3] 欧阳有慧.商业秘密的企业应对[J].商场现代化,2009(1).

[4] 王红一.免予公开的商业秘密的界定问题[J].暨南学报, (5).

[5] 冯晓青.试论商业秘密法的目的与利益平衡[J].天中学刊, (12).

企业秘密保护工作总结 篇2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知悉, 具有实际和潜在的商业价值, 经权利人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它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 是企业在付出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和巨大的智力投资后取得的无形资产。这种无形资产带有一定的垄断性, 可以使企业在一定时间、一定领域内获得丰厚的利益回报。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商业秘密对企业占领市场、扩大规模、稳步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 商业秘密对其他企业来说有着极大的诱惑力, 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将长期面临保护与窃取商业秘密的斗争。

虽然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工作非常重要, 但在实际加强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工作中, 还存在着对商业秘密保护不重视的现象。纠其现象和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商业秘密保护缺乏系统性。就目前看企业有专门负责商业秘密管理机构的单位还不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其中, 商业秘密的管理和保护是事关企业生存的核心问题。但当前很多企业的商业秘密管理还没有纳入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 从企业的管理角度去建立一套有效机制, 形成管理上的系统性。二是群体保密意识淡化。企业内部缺乏集体意识和责任感, 没有意识到保密机构只是保密业务的承办者, 而保护企业商业秘密是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天职。也就是说, 一个员工从进入企业开始你就必须为你所在的企业保守商业秘密。三是现代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过去商业秘密的载体主要以纸质载体为主, 传递的方式主要是人员携带和邮寄。而今天的电子网络的形成, 已使过去的传递方式有了质的飞越。一个电子文档只需输入一个E-mail地址, 便从一个办公室传递到世界各地。从体积上, 过去纸质文本一打一堆, 今天一个小小的光盘和磁盘就能承载几十万字的信息, 而且是体积小携带方便, 不易引起别人的注意。一部没有卸掉电池而关了机的手机, 可以被特定频率遥控激活而成为别人的窃听器。而且, 手机具备了摄像及无线传播功能。电子高科技的发展, 给保护商业秘密带来许多新的难题。四是企业商业秘密教育不深入、不普及。很多企业对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保密教育不多, 企业职工对本企业的商业秘密保密内容不了解。五是当前多元化的经济成分、就业方式、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 给人们带来多方面的精神和物质诱惑。在一个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的道德防线显得十分的脆弱, 加上泄密的手段比过去隐密, 而且查起来很难, 商业秘密保护遇到了时代的严重挑战。

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工作, 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 面对新形势、新局面、新挑战、新任务, 以创新的思维、方法和工作, 不断形成新的思路, 开创新的局面。特别是要研究在更加开放、更加透明的国际、国内环境下的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研究在多元化的经济成分、就业方式、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复杂格局中的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工作。把保密教育列为企业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采用多种形式普及商业秘密保护知识, 不断提高员工的保密意识, 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理清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的管理思路。

企业商业秘密从商业秘密形成的来源上分有两块, 即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工作就应从与这两个方面有着密切联系的四个方面去着手。一是对技术、经营信息的内容的保护。就是对企业所产生的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等科技信息的保护和企业参与市场及内部经营管理的重大决策、计划、方案、财务信息等企业经营的信息进行保护。二是对产生技术、经营信息的区域的保护。即对科研场所和企业决策场所的保护。三是对产生技术信息和经营决策信息的人的保护。建立必要的学习教育制度和保密管理制度。四是对承担经营和技术信息交流载体和区域的保护, 对这些地方要有建立相应的出入管理规定。

(2) 增强对企业商业秘密重要性的认识。

商业秘密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底价, 关系企业的发展, 商业秘密的流失不仅困扰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 甚至妨碍企业对外交流, 制约企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初期, 我国内地有很多企业对自己的商业秘密的保护没有什么认识, 包括我国独有的传统工艺技术被外国很轻易的窃取。如我们的宣纸制造技术, 景泰兰制造技术, 都是轻易被国外企业窃取的。目前, 我国已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在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的同时, 我国各领域的科研技术也得到空前的发展, 很多企业走向世界, 很多的生产科研技术成为世界一流。因此, 我们不能重复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商业秘密保护上的教训, 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杜绝商业秘密泄密的事件发生。

(3) 不断创新技术和经营。

对商业秘密最好的保护方式就是使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经营不断创新。科学技术发展得日新月异, 促使企业技术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因此, 商业秘密保护的时效性和周期性也日渐突出。商业秘密最有效的保护方式当属企业不断通过创新增加新的秘密点, 以保持企业商业秘密的领先优势。如果商业秘密的保护机制真正具备这种动态的分析、预测和创新的功能, 就足以使企业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而达到这样一种理想境界的先决条件, 就是企业必须实现商业秘密管理系统、竞争情报系统、科技创新系统三者的有机结合, 构造一个统一的高效的商业秘密保护系统。

(4) 加强技术骨干群体的管理教育。

企业商业秘密是企业管理、技术骨干群体的知识、智慧创造的结晶。随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 这个群体对一个企业来说, 是一个相对流动的群体。市场经济越发达, 这块群体越不固定。它的动态行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人才的流出, 二是思想的流出。人才的流出应该是正常现象, 有利于推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和使用机制的形成, 使人才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而思想的流出是一个非正常现象, 即“人在曹营, 心在汉”, 使人变成金钱的奴隶。对待这样一个特殊群体, 既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又要加强防范措施, 实施一定的法律教育, 签订具备法律效益的保密协议。在人才流出上, 主要防范商业秘密的“夹带”, 把属于本企业的商业秘密留下来, 搞好科技资料的交接。在思想的流出上, 严厉打击哪些出卖企业商业秘密的人员, 同时要严格企业的内部商业秘密的管理, 使商业秘密按照条块分割的原则, 做好登记, 划清责任。

(5) 严格利用商业秘密的范围。

企业秘密保护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立法完善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商业秘密是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从我国商业秘密保护实践来看,我国目前还缺乏商业秘密保护的专门立法。在我国, 1993 年颁布的《 反不正当竞争法》, 1994 年颁布的《 劳动法》,和1997 年修订的《 刑法》都有关于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规定。但从已有的规定看,其内容都比较笼统,立法保护的力度还不够大,与国外一些先进国家相比,其保护的范围还比较窄,有些方面还没有达到公约规定的保护水平。因此,有关部门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商业秘密保护方面的立法工作,尽快出台相应更加细密、更加科学、更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

一、我国商业秘密现有法律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1992年7月14日发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l54条规定:“主要是指技术秘密、商业情报及信息等。”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明确规定:“本条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我国刑法第219条规定:“本条所称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我国《劳动法》第22条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第102条规定,“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3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也明确了职工违反合同约定或者保密要求、侵犯商业秘密给权利人造成损害时的损害赔偿问题。

二、我国企业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不足

1.企业没有单方解除权

我国劳动立法中规定劳动者的单方解除权无区别地适用于一切劳动合同,这是不合理的。我国《劳动合同法》第37条规定了劳动者在受雇期间,可随时无理由解除劳动合同,消灭双方的劳动关系,这对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极为不利。30天的预告解除期限无法满足企业对掌握其商业秘密的员工进行彻底的脱密处理。同时,从理论上来说劳动合同在有效期内具有法律效力,赋予劳动者无理由解除合同的权利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2.我国相关企业商业保密法律之间存在冲突

我国的企业商业秘密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法律效力的冲突和立法部门层次的不统一,导致某些法律规定之间的冲突。尽管对商业秘密做了相关的解释在《刑法》、《民事诉讼法》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中已经做了相关的解释,但也有一些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虽然法律冲突的解决办法中上位法优于下位法是我国法理学理论普遍认为的,但由些地方性法规的存在,法律制定缺乏根据,使得以上法律措施难以实施。

3.关于竞业限制方法的规定不全面

《劳动合同法》第25条规定,只有当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和违反竞业限制协议才能实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仅仅规定了利用竞业禁止协议的方式规制可能出现的危及商业秘密的行为,而没有对基于保护商业秘密的潜在侵占救济从法律上作出具体规定,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把握合理的尺度,这就为引发诸多涉及商业秘密的纠纷创造了条件。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虽然规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但是却没有适用于对商业秘密的保护。这样就不能很好的保护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利益,尤其是应看到,商业秘密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性,对其的损害往往会给权利人造成严重的损失,甚至导致权利人破产,因而仅仅进行补偿性赔偿不能很好的保护权利人利益,对侵权行为很难有威慑力。在现有补偿性赔偿制度下不足以达到赔偿和惩治目的,也不利于禁止侵权行为、保护商业秘密、营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

三、我国企业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完善

1.加快制定统一的《商业秘密保护法》

我国现行的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主导,其它多部法律作为补充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法律法规内容过于分散,缺乏原则,可操作性差,其法律冲突矛盾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在诉讼程序中,由于有多部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商业秘密做出了不同的规定,从而法官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无法抉择,造成了法律在适用上的混乱。制定一部统一的《商业秘密保护法》有利于企业更充分地了解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有力解决在司法实践中法律适用不明确的局面,有利于更好地维护企业的商业权益。

2.建立泄密应急机制,积极寻求法律保护

在泄密事件发生后,应尽快评估泄密对商业秘密的损害状况,决定是否采取民事、行政或刑事方面的法律措施,评估所采取措施的效果,收集证据证明泄密所造成的损害。在决定是否采取诉讼方式时,要考虑诉讼对企业业务及客户的影响、胜诉的意义、诉讼中进一步泄密的可能性。如决定采取诉讼方式,要准确选择诉讼对象。

3.采取法律手段,健全企业自身的商业秘密保护机制

应加强人们对商业秘密进行保护的意识。目前我国的许多企业不但忽视对商业秘密的保护,而且还忽视了极为重要的第三方保密,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应更加明确地规定保密的内容。对于商业机密的保密内容,既要又不保密信息,又要有具体的安全措施。在保密信息方面,企业需要在员工的保密合同以及规章制度方面做出明文规定。而在具体的保密措施方面,需要具体规定设备以及相关人员的安全措施条款。在开发和转让技术合同的工作中,要签订具体的保密条款,要学会用法律的手段来对合作伙伴的保密业务进行约定。

参考文献:

[1]楼晓东.浅析我国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6:15~18

[2]陈白燕.我国对商业秘密保护[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2:27~33

企业秘密保护工作总结 篇4

外贸企业的商业秘密,可区分为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包括供货来源、销售渠道、客户信息、产品成本、销售价格、利润率、外贸合同与单证、业务往来函电和谈判纪要,公司财务信息、员工薪酬待遇等。其中,最核心的商业秘密就是客户、订单和出口售价。它是外贸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利润和核心竞争力的源泉,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兴衰成败。商业秘密一旦泄露,带来的不仅是直接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间接经济损失。当泄密行为被发现时,往往为时已晚,维权起诉耗时耗力、成本高昂,巨大损失难以补救,外贸企业就失去了竞争力和利润来源,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长期以来,商战激烈,不少外贸企业的商业秘密安全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商业秘密侵权现象屡禁不止,起诉难,维权难,已经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竞争对手的高薪挖角、公司高层另起炉灶、员工跳槽带走商业秘密和订单“飞单”,已经是常见的泄密现象,迫使企业痛定思痛、严格保护。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商业秘密,防患于未然,是外贸企业理应关注的重大问题。

2外贸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措施:现状分析可将现有外贸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措施归纳为如下四类:界定、隔离、防范、诉讼。

2.1界定

明确外贸企业商业秘密的内容和范围,制定完善的保密制度,限定保密义务主体,加强员工保密意识,对于涉密信息载体采取保密标志、安全存储、密码、加锁等基本防范措施,使其处于明确公认的“商业秘密”状态。这是企业保护商业秘密的第一步,是所有后续保护措施的基础。比如,究竟哪些客户名单有资格成为商业秘密?2.2隔离人员隔离与市场隔离。限定涉密信息的知悉人员范围;隔离敏感部门,非经批准不得进入;建立分级分层次的内部保密制度。将采购部门与销售部门相隔离,各司其职,禁止串通;将外销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子市场,外销员严格分工负责,比如欧洲市场、北美市场、东南亚市场、中东市场等。

网络隔离。组建公司内部因特网,安装安全防护软件,防止外网的黑客攻击和恶意窃取行为。员工对外洽谈业务时必须使用公司邮箱,决不允许使用个人邮箱与客户沟通。所有对外业务洽谈信息,均在服务器上进行备份。禁止单证制作部门的电脑上网,禁用USB接口。

2.3防范

首先,预防公司员工泄密,进行全过程的员工保密管理。聘用员工时,在劳动合同中具体订明保密条款或竞业限制条款,或另签专项保密协议,明确其保密义务、保密期限和违约责任。入职培训时,向员工明确公司商业秘密范围及相关保密制度。员工在职期间,做好商业秘密区域管理和载体管理,比如划定保密区、安装监控设施和防盗系统、严格控制信息储存载体的借用和复制。员工离职后,做好工作交接,及时回收各种涉密文件和物品,支付保密补偿金。

其次,防范竞争对手的“恶意套价”,防范商业间谍和网络黑客的窃密,防范商业交易当事人有意或无意泄密。有时候,竞争对手会假扮为国外客户询价,以套取企业的销售秘密。对此,有三种简单方法可辨别真伪:第一,可查看来电显示是否国际号码;第二,可听其音、辨其文,细查其外语口语是否纯正流畅;第三,可旁敲侧击,试探真伪。比如询问其进口用途或分销流向、假装要去国外登门拜访等。

最后,聘用专业人才,设立专门防护部门,对公司商业秘密进行有效监管。比如编制保密手册,限定员工接触秘密权限,定期的保密培训教育,对员工使用网络行为进行监视,对往来电子邮件进行监督和审查等等。

2.4诉讼

商业秘密保护暂行规定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央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工作,保障中央企业利益不受侵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中央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中央企业采取保密措施的经营信息和技术信息。

第三条 中央企业经营信息和技术信息中属于国家秘密范围的,必须依法按照国家秘密进行保护。

第四条 中央企业商业秘密中涉及知识产权内容的,按国家知识产权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第五条 中央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实行依法规范、企业负责、预防为主、突出重点、便利工作、保障安全的方针。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 中央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工作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

第七条 各中央企业保密委员会是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的工作机构,负责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落实上级保密机构、部门的工作要求,研究决定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的相关事项。

各中央企业保密办公室作为本企业保密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依法组织开展商业秘密保护教育培训、保密检查、保密技术防护和泄密事件查处等工作。

第八条 中央企业保密办公室应当配备专职保密工作人员,负责商业秘密保护管理。

第九条 中央企业科技、法律、知识产权等业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职责范围内商业秘密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三章 商业秘密的确定

第十条 中央企业依法确定本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主要包括:战略规划、管理方法、商业模式、改制上市、并购重组、产权交易、财务信息、投融资决策、产购销策略、资源储备、客户信息、招投标事项等经营信息;设计、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技术诀窍等技术信息。

第十一条 因国家秘密范围调整,中央企业商业秘密需要变更为国家秘密的,必须依法定程序将其确定为国家秘密。

第十二条 中央企业商业秘密及其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由产生该事项的业务部门拟定,主管领导审批,保密办公室备案。

第十三条 中央企业商业秘密的密级,根据泄露会使企业的经济利益遭受损害的程度,确定为核心商业秘密、普通商业秘密两级,密级标注统一为“核心商密”、“普通商密”。

第十四条 中央企业自行设定商业秘密的保密期限。可以预见时限的以年、月、日计,不可以预见时限的应当定为“长期”或者“公布前”。

第十五条 中央企业商业秘密的密级和保密期限一经确定,应当在秘密载体上作出明显标志。标志由权属(单位规范简称或者标识等)、密级、保密期限三部分组成。

第十六条 中央企业根据工作需要严格确定商业秘密知悉范围。知悉范围应当限定到具体岗位和人员,并按照涉密程度实行分类管理。

第十七条 商业秘密需变更密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或者在保密期限内解密的,由业务部门拟定,主管领导审批,保密办公室备案。保密期限已满或者已公开的,自行解密。

第十八条 商业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变更后,应当在原标明位置的附近作出新标志,原标志以明显方式废除。保密期限内解密的,应当以能够明显识别的方式标明“解密”的字样。

第四章 保护措施

第十九条 中央企业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应当含有保密条款。

中央企业与涉密人员签订的保密协议中,应当明确保密内容和范围、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协议期限、违约责任。

中央企业应当根据涉密程度等与核心涉密人员签订竞业限制协议,协议中应当包含经济补偿条款。

第二十条 中央企业因工作需要向各级国家机关,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提供商业秘密资料,应当以适当方式向其明示保密义务。所提供涉密资料,由业务部门拟定,主管领导审批,保密办公室备案。第二十一条 中央企业涉及商业秘密的咨询、谈判、技术评审、成果鉴定、合作开发、技术转让、合资入股、外部审计、尽职调查、清产核资等活动,应当与相关方签订保密协议。

第二十二条 中央企业在涉及境内外发行证券、上市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过程中,要建立和完善商业秘密保

密审查程序,规定相关部门、机构、人员的保密义务。

第二十三条 加强中央企业重点工程、重要谈判、重大项目的商业秘密保护,建立保密工作先期进入机制,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应当向国家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十四条 对涉密岗位较多、涉密等级较高的部门(部位)及区域,应当确定为商业秘密保护要害部门(部位)或者涉密区域,加强防范与管理。

第二十五条 中央企业应当对商业秘密载体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保存、销毁等过程实施控制,确保秘密载体安全。

第二十六条 中央企业应当加强涉及商业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讯及办公自动化等信息设施、设备的保密管理,保障商业秘密信息安全。

第二十七条 中央企业应当将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纳入风险管理,制定泄密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发现商业秘密载体被盗、遗失、失控等事件,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发生泄密事件要及时查处并报告国务院国资委保密委员会。

第二十八条 中央企业应当对侵犯本单位商业秘密的行为,依法主张权利,要求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偿损失。

第二十九条 中央企业应当保证用于商业秘密保密教育、培训、检查、奖励及保密设施、设备购置等工作的经费。

第五章 奖励与惩处

第三十条 中央企业在商业秘密保护工作中,对成绩显著或作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一条 中央企业发生商业秘密泄密事件,由本企业保密委员会负责组织有关部门认定责任,相关部门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第三十二条 中央企业员工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商业秘密,情节较重或者给企业造成较大损失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中央企业应当结合企业实际,依据本规定制定本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实施办法或者工作细则。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一、什么是商业秘密?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修正)》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本规定所称不为公众所知悉,是指该信息是不能从公开渠道直接获取的。本规定所称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是指该信息具有确定的可应用性,能为权利人带来现实的或者潜在的经济利益或者竞争优势。本规定所称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包括订立保密协议,建立保密制度及采取其他合理的保密措施。

二、商业秘密有哪些种类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商业秘密包括符合特定条件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修正)》规定,所称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包括设计、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招投标中的标底及标书内容等信息。

根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反不正当竞争案件几个问题的解答(试行)》(京高法发

[1998]73号),商业秘密包括(1)技术信息,包括完整的技术方案、开发过程中的阶段性技术成果以及取得的有价值的技术数据,也包括针对技术问题的技术诀窍。(2)经营信息,指经营策略、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报、投标标底等信息。

根据上述规定,商业秘密主要分为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1、技术信息

包括设计、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包括完整的技术方案、开发过程中的阶段性技术成果以及取得的有价值的技术数据,也包括针对技术问题的技术诀窍。

2、经营信息

经营信息包括经营策略、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招投标中的标底及标书内容等信息。

上述对商业秘密外延的列举,是一个不全面的列举。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商业秘密不断会有新的内容和形式。凡是符合《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要件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都是商业秘密,都受法律的保护。

并不是所有的“客户名单”都是商业秘密。这里对作为商业秘密的“客户名单”作更具体的介绍。

(1)客户名单必须符合特定要求才被视为商业秘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7〕2号)规定,商业秘密中的客户名单,一般是指客户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以及交易的习惯、意向、内容等构成的区别于相关公知信息的特殊客户信息,包括汇集众多客户的客户名册,以及保持长期稳定交易关系的特定客户。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业秘密案件有关问题的意见》(苏高法审委[2004]第3号)对这个问题也做了类似规定:权利人经过相当的努力,形成了在一定期间内相对固定的且具有独特交易习惯等内容的客户名单,可以获得商业秘密保护。前款所称的努力,通常是指权利人所作的人、财、物和时间等的投入。仅以公开出版物中的单位名录不能对抗客户名单的秘密性。

(2)基于对职员信赖而与离职员工交易的,不是侵犯商业秘密。客户基于对职工个人的信赖而与职工所在单位进行市场交易,该职工离职后,能够证明客户自愿选择与自己或者其新单位进行市场交易的,应当认定没有采用不正当手段,但职工与原单位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我国关于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规定

(一)商业秘密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业秘密: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本条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规定,有关信息不为其所属领域的相关人员普遍知悉和容易获得,应当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第3款规定的“不为公众所知悉”。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有关信息不构成不为公众所知悉:

(一)该信息为其所属技术或者经济领域的人的一般常识或者行业惯例;

(二)该信息仅涉及产品的尺寸、结构、材料、部件的简单组合等内容,进入市场后相关公众通过观察产品即可直接获得;

(三)该信息已经在公开出版物或者其他媒体上公开披露;

(四)该信息已通过公开的报告会、展览等方式公开;

(五)该信息从其他公开渠道可以获得;

(六)该信息无需付出一定的代价而容易获得。

(二)商业秘密的合同法保护

《合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三)商业秘密的劳动法保护

《劳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

《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

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四)商业秘密的刑法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

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的,以侵犯商业秘密论。本条所称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本条所称权利人,是指商业秘密的所有人和经商业秘密所有人许可的商业秘密使用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条规定,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一十三条至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4]19号)

第七条规定,实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的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属于“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应当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损失数额在二百五十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的“造成特别严重后果”,应当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十五条规定,单位实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至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的行为,按照本解释规定的相应个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的三倍定罪量刑。

(五)商业秘密的其他法律的保护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第二十七条 科技成果完成单位与其他单位合作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合作各方应当就保守技术秘密达成协议;当事人不得违反协议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技术秘密的要求,披露、允许他人使用该技术。

技术交易场所或者中介机构对其在从事代理或者居间服务中知悉的有关当事人的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二十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技术秘密保护制度,保护本单位的技术秘密。职工应当遵守本单位的技术秘密保护制度。

企业、事业单位可以与参加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关人员签订在职期间或者离职、离休、退休后一定期限内保守本单位技术秘密的协议;有关人员不得违反协议约定,泄露本单位的技术秘密和从事与原单位相同的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商业技术秘密保护管理办法 篇6

第一条为保障公司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作为公司重要资产的技术秘密、商业秘密的效益,鼓励员工不断创造并自觉维护技术秘密、商业秘密的积极性,根据《知识产权管理总则》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技术秘密、商业秘密的管理目标;技术秘密、商业秘密是本公司拥有的知识产权的组成部分,是公司的重要资产。要在公司内牢固树立技术秘密、商业秘密的保护意识;技术秘密、商业秘密的管理贯穿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明确商业秘密的界定和保护。

第三条公司内的相关管理制度、合同、记录等文献所有文件均属于商业机密。

第二章技术秘密、商业秘密的定义、确立和管理机制

第四条.本制度所称的技术秘密、商业秘密,是指由公司员工在职务范围内创造或履行职务产生的、经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认定并采取了保密措施、只在公司一定范围内流传的、具有商业价值的所有信息或成果。这些信息或成果以各种纸质材料、照片、录像和计算机等数字存储设备为载体而能够为人所感知。具体包括:

1.技术秘密。包括:公司现有的或正在开发或者构思之中的或经过技术创新确定不宜于申请专利的营销方案,管理制度,后厨菜肴,酒店运行方案等承载物;

2.经营信息包括:公司的市场营销计划、广告宣传方案、销售方法、供应商和客户名单、客户的专门需求、未公开的销售服务网络以及公司现有的、正在开发或者构思之中的经营项目等信息及其承载物;

3.依据法律和有关协议对第三方负有保密责任的第三方商业秘密。

第五条.确定为技术秘密、商业秘密的信息及其承载物,归公司所有。

第六条.技术秘密、商业秘密的确定程序:

1.由参与酒店管理创新或后厨研发部就某一项或几项信息或菜肴,向公司行政管理部门申报;

2.行政董事接到申报后采取:

a)指定参与者中一人专门保管成果或信息的承载物,可以采取加密措施。被指定人一般是项目或业务负责人或菜肴创造者本人;

b)向公司常务董事汇报并提出是否构成技术秘密、商业秘密建议。必要时会同指定人向公司常务董事汇报;

c)公司行政董事在接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汇报后应立即作出是否确定为技术秘密、商业秘密的决定;

d)对于被确定为技术秘密、商业秘密的信息或成果,按照本制度第三章和第四章的有关规定具体落实管理措施。

e)技术秘密、商业秘密的确定遵循随时产生随时确定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

第七条商业秘密管理机制。

公司决策层负责技术秘密、商业秘密的整体工作。及时、高效地作出审核、批准、否决等工作,定期检查各部门的保密工作,作出奖惩决定。

公司下属部门的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日常技术秘密、商业秘密管理和保护工作。定期检查本部门的保密工作,配合支持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履行公司技术秘密、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是公司技术秘密、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的职责机构,具体操作落实与协调商业秘密保护的各项工作.公司全体员工是技术秘密、商业秘密保护的实施者。全体员工应当牢固树立知识产权意识,自觉维护公司的商业秘密。

第三章技术秘密、商业秘密及其承载物的管理

第八条根据本制度第六条的规定,被决策层确立为技术秘密、商业秘密的信息或成果,由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确立密级和保密期限。密级划分的标准、保密期限的确立,要参考该信息或成果同公司业务的联系程度、与同行业竞争的影响力度、是否为公司运营的关键等因案,由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划定。商业秘密的申报人应当提供意见。

第九条按照技术秘密、商业秘密需要保密的程度,参考第八条的标准,技术秘密、商业秘密分为三级;绝密、机密、保密。引外,对于不宜于对外的信息,由行政管理部门确立为“内部使用”的资料,参照本制度做好保密工作。

绝密——是指一旦泄漏会使公司遭受严重危害和重大损失的信息或成果,包括;公司核心管理秘密、技术诀窍、财务报表、后厨研发菜肴、特殊化合同。

机密——是指理一旦泄漏会使公司遭受危害和较大损失的信息,包括: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各类工作计划、公司内部重要文件。

保密——是指一旦泄漏会使公司遭受损失的信息,包括;菜品销售情况,用户名单及其分布,用户需求信息,限于一定范围阅读的公司内部文件等。

内部使用的信息或成果——是指一旦泄漏会对公司业务产生一定不良影响的可能的信息或成果,只限于内部员工阅读的公司内部文件。

第十条.保密资料由专人负责管理。公司财务部对交接来的技术秘密、商业秘密档案材料,根据其密级于档案卷宗封面加盖保密印章,登记、编号后统一放置保密资料专门存放处保存,并建立台帐登记,重要的资料柜实行双钥匙制度。

公司各部门要设立保密资科柜,用于存放各部门经常运用的或暂时无法交存公司财务部门保存的技术秘密、商业秘密档案材料,该资料拒应由专人管理。

第十一条.商业技术机密材料的借阅,必须经公司行政董事批准,确定借阅时间,使用后立即归还,不得延期,更不得交与他人使用。

第十二条.商业技术机密材料的复印,必须经公司行政董事批准后,由专人(理应是财务部经理)复印,未见公司行政董事批准意见,一律不得复印。复印由专人负责,复印期间不得向他人泄漏,复印后应当立即将复印稿和原稿交还申请复印人,废稿要立即销毁,不得留存或随意丢弃。

第四章技术秘密、商业秘密的保障措施

第十三条在本公司进行技术创新过程中,任何研发项目从立项之日起,围绕该项目的研发活动进入技术秘密、商业秘密保护范围内,产生的任何信息或成果,不论最终产生的知识产权形式如何,均作为公司的技术秘密、商业秘密进行保护。

第十四条对于在研发过程中被确定为技术秘密、商业秘密的信息,由于处在不断发展改进的状态下,其档案材料可以经公司知识产权主管领导批准后保留在本部门,但必须设专门存放处保存,以计算机等保存的,必须对该设备进行数字加密,密码不得向任何无关该商业秘密的人透露。

研发中的阶段性成果,必须形成档案材料,依照保密措施保存,直到最终成果形成后,将各阶段成果形成的过程档案进行保存、销毁、解秘等措施。

第十五条对于开发完成的技术创新成果,除从本公司专利战略及经营实际出发需要公开的以外,经过论证不适于申请专利的,将其完全纳入公司商业秘密保护范围内,按照商业秘密的确立、密级划分、建档、专门保存档案资料等的工作。参与技术创新的有关人员,在开发项目进行中,应履行商业秘密的保密工作。

第十六条公司所有员工有义务保护公司技术秘密、商业秘密的安全。所有员工对于公司技术秘密、商业秘密的保护而产生的义务、权利及相应奖励、处罚。

第十七条员工在公司工作期间,因工作需要使用公司的技术秘密、商业秘密及其承载物,应按照要求的范围和程度使用,不得将实物、资料等擅自带离工作岗位,未经书面同意,不得随意进行复制、交流或转移含有公司技术秘密、商业秘密的资料。

第十八条员工在参加任何级别的学术交流活动、产品订货会、技术鉴定会等会议或活动时,必须注意保护公司的技术秘密、商业秘密,用以交流的文档或资料事先要经过上级审查批准。第十九条.公司在对外发布新产品信息和广告时,要注意避免泄漏公司的技术秘密、商业秘密。重要的新产品宣传、广告文稿必须经公司行政董事审核批准后才可发布。

第二十条公司在接受外公司人员的实习、合作研究、学习进修等工作时,对公司的技术秘密、商业秘密负有保密的义务。

第二十一条员工因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包括离职、辞职、退休、开除等)调离原工作岗位或离开公司,应将接触到的所有包含职务开发中技术秘密、商业秘密的数据、文档等的记录、模型、软磁盘、光盘及数字存储装置以及其他媒介形式的资料如数交回公司。

第五章技术秘密、商业秘密效益发挥的保证措施

第二十二条公司在对外的技术合作过程中,以技术秘密、商业秘密为标的或其他技术合同涉及技术秘密、商业秘密许可的,对于技术秘密、商业秘密的价值通过与合作方协商确定。需要进行第三方价值评估的,委托符合执业要求的中介机构完成,并通过合同约定严格的保密措施。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及合作方在合同末完全履行,泄漏公司技术秘密、商业秘密应承担的责任。

第二十三条公司员工在主持或参与对外业务谈判时要遵守公司的保密纪律。涉及公司商业

秘密的谈判,事先制定谈判提纲,该提纲经行政董事批准。

第二十四条在技术合作中产生的技术成果,其知识产权形式的确定和归属由合同约定,凡以技术秘密、商业秘密约定归属本公司应采取保密措施。

企业的商业秘密应依法保护 篇7

根据法律部门的规定不同将其划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民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 简称民法保护。第二类是劳动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 简称劳动法保护。第三类是行政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 简称行政法保护。第四类是刑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 简称刑法保护。企业建立内部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是一种作为的行为, 主要适用民法和劳动法保护的规定, 对行政法和刑法保护则主要是不作为, 即企业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的商业秘密的法定义务而为了 (或者从事了) 侵害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 一般不能成为企业建立商业秘密保护制度适用的依据。

(一) 依据民法保护制度

建立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对外经济交往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没有对外交往, 就不能进行交易, 企业作为营利组织的目的就不能实现。但也正因为交往的存在, 所以伴生着商业秘密被泄露的风险。克服这种风险最有效的法律手段就是签订合同, 即不管从事何种交往行为, 只要存在企业商业秘密有泄露的可能, 就签订商业秘密保护合同。而合同保护则是民法保护的主要手段, 如企业对外签订合作开发合同、委托开发合同、技术秘密转让合同、商务咨询及服务合同、正式合同订立前的商业秘密合同时, 应当设置商业秘密保密条款。

(二) 依据劳动法保护商业秘密

作为企业所有或者具有正当使用权的商业秘密, 企业在使用的过程中, 必然为企业的一部分劳动者知悉, 而知悉是使用的前提。这是企业实现商业秘密的经济价值的必要条件, 没有劳动者的知悉和使用就不能发挥商业秘密的作用。因此, 如何在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建立保护商业秘密的制度, 在某种意义上比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保护商业秘密更为重要。劳动法上保护企业商业秘密, 主要包括二个方面:建立保密规章制度和与劳动者签订保密协议, 与劳动者签订保密协议还应当包括竞业禁止的内容和条款。

1、建立保密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根据不同的角度可以作不同的区分, 没有固定的要求, 根据要求保密的对象可分为对物的保密和对人的保密, 相应地可以称之为对物的保密制度和对人的保密制度。对物的保密制度又包括厂区或生产区域的保密、生产设备、过程的保密、对原材料、模具的保密、对文件的保密、对计算机的保密以及对废弃物的保密等。对人的保密制度则包括外来人员的驻留保密、内部人员保密管理 (在此主要指保密合同或者竞业禁止合同以外的保密管理) 、离职职工清退资料的保密管理等。相应的对上述内容均应当制订相应的保密制度。

2、与劳动者签订保密合同

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用工合同, 是企业的一项义务。企业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商业秘密的条款, 但不妨碍在劳动合同之外, 另行签订保密合同, 以约定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这种方式更为直接有效。

在实践中, 有些企业只是签订了保密条款或者协议, 但没有约定支付保密费用, 实际上也没有支付保密费用的, 该条款并非当然无效, 劳动者可以依据民法通则第59条的规定申请变更或撤销, 即通过行使变更权或撤销权的行使达到保密约定对劳动者不生效力。这对企业来讲是不利的。

另一个与保守商业秘密相关的问题是竞业禁止问题, 所谓竞业禁止是指在劳动关系中或曾经存在的劳动关系中, 劳动者负有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 不得兼职从事与用人单位相同或者类似业务的竞争性行为。分为在职员工的竞业禁止和离职员工的竞业禁止。前者是指劳动合同存续期间或者受事实劳动关系约束的劳动者, 包括停薪留职人员;后者包括劳动关系已经解除或终止的员工和虽未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 但调离原职或被安排从事其他工作的人员。竞业禁止作为一项禁止性规则, 其主要的价值是保护商业秘密。

竞业限制条款一般应当包括竞业限制的具体范围、竞业限制的期限、补偿费的数额及支付方法、违约责任等内容。但与竞业限制内容相关的技术秘密已为公众所知悉, 或者已不能为本单位带来经济利益或竞争优势, 不具有实用性, 或负有竞业限制义务的人员有足够证据证明该单位未执行国家有关科技人员的政策, 受到显失公平待遇以及本单位违反竞业限制条款, 不支付或者无正当理由拖欠补偿费的, 竞业限制条款自行终止。该规定对竞业禁止的相关内容作了相对具体的规定, 企业应特别注意应特别注意支付补偿费, 否则, 竞业禁止条款自行终止。

二、当企业的商业秘密被侵害时应采取的法律救济途径

我国现行法上保护商业秘密法律可以分为四个法律部门, 如前述。相应的法律救济途径可分为四种方式, 即民法上的救济、劳动法上的救济、行政法上的救济和刑法上的救济。

1、民法上的救济

民法上的救济, 即依据民法上的规定请求违反保密协议的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侵害商业秘密的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 民法上的救济的请求权基础是合同或者侵权行为。

第一, 违反保密合同应承担违约责任

根据商业秘密保密合同 (前面已论述) 负有保守秘密的一方当事人违反保密合同约定, 泄露或者擅自使用其知悉的商业秘密, 即违约, 应承担违约责任。企业在此情形下, 可以根据保密合同中约定的解决争议的方式, 商事仲裁或者诉讼方式, 向约定的商事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或者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二, 侵害企业的商业秘密应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反正当竞争法第10条规定, 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即属侵害他人的商业秘密:

(1) 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 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3) 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 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4) 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 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 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当事人有述行为之一, 给企业造成损害后果的, 企业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请求被告承担停止侵权和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2、劳动法上的救济

劳动者违反企业商业秘密的规章制度、劳动合同中的保密条款、保密合同或者竞业禁止合同约定, 给企业造成损失的, 企业可以依据劳动法的规定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请求违反上述约定的劳动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劳动者违反上述约定, 擅自解除合同或者终止合同后违反保密约定将其知悉的商业秘密泄露给存在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的,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在此情形下, 企业应将劳动者和新的用人单位共同作为被申诉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 在法定期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3、行政法上的救济

主要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管机关对商业秘密侵权的处理。其依据是《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暂行规定》, 根据上述规定, 当企业 (申请人) 认为其商业秘密受到侵害, 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查处侵权行为, 当侵权人侵权行为成立时, 其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企业因损害赔偿问题也可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出调解请求,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进行调解。企业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请求损害赔偿。

4、刑法上的救济

根据刑法第219条的规定, 侵犯商业秘密给权利人 (企业) 造成重大损失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和单处罚金, 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 处三处以上七处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侵犯企业的商业秘密的行为, 不论是基于民法保护发生的, 还是基于劳动法保护发生的, 企业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等六单位《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条第1款第7项的规定, 向人民法院提出刑事自诉, 要求追究侵权人的刑事责任, 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章的规定, 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要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对于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案件, 企业作为权利人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公安机关控告, 要求立案侦查, 追究其刑责任。在追究刑责任的同时, 企业可期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规定, 要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企业如何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等 篇8

罗襄珑

2001年5月20日,某市政府办公大楼招标装修。装修公司有好几家,人们看好的只有一家市建装饰公司,它的老板是某市政府机关管理局局长的妹夫,而市招标办副主任又是老板的妹夫。很显然,装修业务非这家公司莫属。可是,在开标时,另一家装修公司腾飞装饰公司拿出的设计与这家公司大同小异,报价每项都低半个价,最后,以低于25万元的价格承揽了这项工程。2002年5月15日,在某市政府办公大楼装修交付前,因内讧,有人揭露腾飞装饰公司法定代表人花4万元收买了市建装饰公司打字小姐,打字小姐将电脑中储存的招标文件卖给了腾飞装饰公司。经市公安机关对这起商业秘密泄密案立案侦查,不久,泄密者去了该去的地方,并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

这起商业泄密案虽然完结,但其发出的警示之音却不绝于耳——企业究竟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商业机密呢?对此,笔者以为,企业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有事前防范措施和事后司法救济保护两种方法。

事先防范措施保护:1、企业应当把具备商业秘密基本特征的经营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秘密事项,确定为本企业的商业秘密,并在商品、密件的封面上标出明显的标志,再通过一定的形式使有关人员明确这是本企业的商业秘密。2、企业制订措施,明确保密职责,与可能接触商业秘密的人签订保密协议。加强对商业秘密载体的管理,在生产、传递、归档、销毁等环节中,严格控制接触范围。3、企业对本企业干部、职工不断加强保密教育,提高保密观念,从而强化干部、职工对本企业商业秘密保守义务。4、企业转让技术时,必须约定对方承诺保密义务。

事后司法救济保护:1、通过刑法保护。1997年10月1日实施的《刑法》把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定为一种刑事犯罪。企业的商业秘密无论是被单位或个人侵害,都可以按侵犯商业秘密罪向法院起诉。2、民法保护。《民法通则》第118条规定:“公民、法人的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受到剽窃、篡改、假冒等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3、计算机软件保护。2002年1月1日实施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23条规定:“有下列侵权行为,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1)未经软件著作人许可,发表或者登记其软件的;(2)将他人软件作为自己的软件发表或者登记;(3)未经合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开发的软件作为自己单独完成的软件发表或者登记;(4)在他人软件上署名或者更改他人软件上的署名的;(5)未经软件著作人许可,修改、翻译其软件的;(6)其他侵犯软件著作权的行为;4、合同法保护:1999年10月1日实施的《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5、《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企业和商业秘密如果被本单位的职工或者竞争对手单位非法获取,依据1993年12月1日实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5条规定:“违反本法第十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6、《劳动法》保护:接触商业秘密的职工违反劳动合同中的保密约定或者企业保密规定;或者接触商业秘密的职工,在劳动合同未到期或者没有得到企业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带着商业秘密跳槽到其他用人单位;或者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曾接触过原企业商业秘密、并带着他人商业秘密的职工,给原企业可能造成经济损失的,原企业可根据1995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法》第99条、第102条规定,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

6分钟的理财法

文/齐保

如果很多年以来,你只是大致地凭着一种感觉生活,而你又对自己的经济现状不满意,那你现在就可以开始训练了。

不过你事先要做一些准备:一个本子、一支笔、一个计算器。还有就是一点进取心,一点笨拙精神和你漫长生命里的6分钟。

第1分钟:不假思索地给自己定一个10年经济目标,然后仔细思考一番自己的现状。再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你将看到两个目标之间的差距。第一个目标肯定比较贪婪,而第二个目标肯定又比较保守。你就在它们之间取一个值,这就是你将来的方向。

第2分钟:仔细回忆一下你的经济状况,包括你的收入,你的支出以及你的存款或负债等等,然后和你的目标一起建立档案目标,做成一个简单明了的表格(以后你要定期填写这个表格,并且据此画出你的经济情况变化曲线,看看离你的目标有多远)。

第3分钟:回忆一下你的经济来源都有什么?你还可能有什么经济来源?你的钱都花在了哪些方面?哪些是你花得值得?而哪些是你花得不值的?如果你平时没有记帐的习惯,有些你肯定回忆不起来,但可能就是那些点点滴滴影响了你。

第4分钟:在来不及仔细思考之前先做一个粗略的预算,回去后再慢慢改进它。做预算的目的,一是指导以后的消费,一是和过去的实际消费相比较。得到的结果可能会让你吃惊,你发现有些钱完全可以省下来。

第5分钟:考虑一个假设情况:有一种力量迫使你减少开支,你第一个要缩减的是哪方面?然后第二个呢?第三个呢?你缩减的缘由是什么,你要缩减的前3个方面可能就是你平时因不注意而浪费的地方。

第6分钟:考虑一个假设的情况:你突然有了一大笔钱,你想投资,你最愿意投在什么地方,你的理由是什么?是因为你自己十分了解,你就可以去做;如果仅仅是听别人说的,你要慎重一些。

低于成本销售如何缴税

文/李志广

山东某小生产企业的财务人员曾经向笔者咨询:低于成本销售收入,如何计算增值税?该厂(属于一般纳税人)将试制的A产品以10万元的价格销售给某关系户,让他进行试销。而该产品的生产成本为12万元。假定该厂当月其他产品销售收入25万元,当期进项税额3万元,本月应缴增值税到底如何计算呢?这种情况相信是不少小企业经营者都曾经遇到过的问题。

根据我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有关规定:纳税人销售货物的价格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的,由当地主管税务机关重新核定其计税价格。上述情况因为该厂并非没有正当理由,同时A产品因无同类货物的销售价格可以对比,所以应该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其销售价格。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征收增值税的货物的成本利润率统一规定为10%。

所以A产品的计税价格为:120000×(1+10%)=132000(元)。

当月销项税额为:(250000+132000)×17%=64940(元)。

当月进项税额为:30000元。

所以该厂当月应缴增值税为:64940-30000=34940(元)。

上一篇:浙江省工程咨询协会下一篇:5月份安全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