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腾读书心得推荐

2025-03-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狼图腾读书心得推荐(精选4篇)

狼图腾读书心得推荐 篇1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的推荐书目是《狼图腾》。说到狼,大家的印象都是凶残、贪婪,有关狼的词也是不堪入耳,比如说: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等等,但是通过阅读这本书,你对狼的形象会有彻底的颠覆。

2015年年初,《狼图腾》电影在全国开播,这部电影就是由姜戎的畅销小说《狼图腾》改编的。随着电影的开播,全国掀起了一阵“狼潮”,更多关于狼的话题就此开展。

本书作者姜戎,1946生人,北京人,祖籍上海。2004年发表小说《狼图腾》,他写这本书和他的经历有关系。

作者在1967年下乡到内蒙,其中与狼接触,并对狼产生感情,对草原产生感情,一呆就是11年,直到1978年返京热潮才回到北京,并着手开始准备写《狼图腾》,几经改稿,最后确定为现在这个版本。

我第一次看见这本书名的时候,有个疑问,草原狼有什么资格被膜拜为图腾,蒙族被称为马背上的名族,为什么不是马图腾,相反把凶残至极的狼定位了民族精神。在本书中,会深刻体会,狼,不虚此名。

接下来我从三点来简单说说这本书的内容。第一点 关于狼性与羊性

书中用两种动物狼和羊为比较,谈到了“中国病”,是有关民族精神和信仰的问题。谈到当今社会中国人缺少狼性,大部人都是乖乖羊,盲目从众,软弱可欺,作者的态度稍微有点极端,简单的归结为整个汉民族缺少狼性,以至于有很多弊端,造成很多错误和遗憾。对此,在豆瓣评论中褒贬不一。

第二点 环境问题

本书谈到了有关自然规律的问题,讲了天葬,与狼共同完成了食物链。保护草原,保护环境。近年来。生态环保也是一个热门话题,草原沙化,水土流失等,本书对此也有深刻的描述。

第三点 狼性对工作的启发

1、熟悉环境,工作不可或缺的前提

2、工作策略,教师要学会从容应对

3、团队精神,教师需要言传和身教

4、危机意识,始终站在教育最前沿

现在有很多企业都开始学习狼道。从狼性到人性,运用狼道来对企业有一个更好的管理。

《狼图腾》读书心得 篇2

许多人都觉得狼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动物。人人都知道狼,但并不了解狼。其实狼是很可爱的动物,关键在于我们要去了解和研究。人和狼一直有着一种密切的联系:

蒙古族的狼崇拜

布尔贴・川(苍狼)是成吉思汗的祖先。到后来蒙古族将苍狼视为自己的图腾。图腾是某个民族的崇拜物。就像汉民族的图腾是龙一样,蒙古部落自古是游牧民族,认为狼是草原上万物之灵,是一种力量的象征。因为狼面对强者从不退缩、毫不畏惧、有着坚韧的毅力、冲天的斗志。

哈萨克族的狼崇拜

历的古代乌孙人被认为是哈萨克的族源。汉文史籍曾记有狼救助乌孙幼主的传说。这种对狼的图腾崇拜又同对腾格里的信仰结合在一起。于是在哈萨克民间又把狼看作是腾格里神的宠物,由此时至今日仍沿袭着一些相关的习俗。

维吾尔族的狼崇拜

古代维吾尔人有一种狼图腾的崇拜。在维吾尔古典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狼被视为能给人以生机、维护安宁、驱邪降福的吉祥物,是人们的护身符和民族的守护神,已经不再有往日的凶残,成为扬良惩恶的动物。

朝花夕拾

“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向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这是怎样一种洒脱,人们的生活在觉悟人眼里,就如同一场大梦。那么梦中又何必与人相争?对人间是非斤斤计较呢?

狼图腾读书心得 篇3

但作为一部小说,作者描写角度独特,叙事生动,勾勒了曾经水草丰茂的草原美景,还原了生物链中残酷的生死搏斗;对草原环境、生态平衡的保护意识,对游牧精神和农耕精神的比较研究,使得文章除了情节曲折之外,更有了一定的文化气质。几十个狼的故事有机连贯,一气呵成有大青马勇敢镇定地独闯狼阵,狼口脱险;有蒙古女人和九岁小孩与狼徒手搏斗,生擒恶狼;有蒙古猎人坐山观狼群设伏黄羊,渔翁得利;有石圈里的飞狼之谜,惊人推断;有狼群与军马惨烈的生死决斗,同归于尽;有白毛风和蚊虫的天灾人祸,生死存亡;有狗和草原狼的你死我活,不共戴天;有人与狼的殊死较量,相存相依;有作者千辛万苦喂大的小狼,狼性不改;以及小狼非凡的命运和悲壮的一生……

在我看来作者所谓“狼图腾”,并不是对狼的崇拜,而是对狼的畏惧;他对狼的喜爱不过是叶公好龙般的喜爱。文中的陈阵应该就是作者,他应文革被视为“狗崽子”被流放到草原,他渴望反抗却无能为力,才会羡慕残忍凶猛的草原狼。他养狼本身就违背了狼的天性,残忍地夹断了狼牙还要冠之以爱的名义,我同情那只被他豢养如狗的小狼。书中提到汉族只有农耕文化的羊性,任人宰割,蒙族是拥有游牧文化的狼性,这种观点当然不是全面准确的说法。民族优劣论,本身就是一个不理智不公平的论断。在我看来,中国人越来越能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自由的精神,同时也能像狼一样,懂得团结和为他人付出的意义。

狼图腾读书心得感悟 篇4

自从那年看国家地理的内蒙古特刊,却震撼于草原人的游牧逻辑。追逐水草而居的春、夏、秋、冬牧场,安排的那么合理。而农业文明愚蠢的定牧定居,又是令草场沙化、退化的罪魁祸首,确还是由了人祸。自然规律是违背不得的吧。儿时记忆里飞沙走石的沙尘暴,因此而成。再后来自以为是的西北防护林减弱了沙尘暴却带来了霾。细细追寻,还是狭隘的农耕文明作茧自缚了。

记得还看过一篇关于“努图克沁”老牧民的文章,“努图克沁”是传统游牧民族的掌舵人的称谓。毕力格老人就是“努图克沁”吧,那么智慧那么仁慈的老人,他是额仑草原上最后天葬的老人,是他的幸也是草原人的不幸。

那年去看电影,纯粹是冲着让·雅克·阿诺去的。现在回想起来,电影远没有把小说的精神表现出来。小狼被放走本就违背了狼图腾的信仰。

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冲撞也是顺从的劣根性和狼性的对抗。草原就是一个大循环,腾格里就是自然规律。草养活了牛、羊、马、人和食草动物,狼也在控制着他们的数量。违背自然规律的牧场农业,中原文明支配下愚昧的灭狼行动,破坏了薄弱的土壤,打破了动物的平衡。狼没了,黄羊、草原鼠、獭子就多了,草退化了,连大气循环也变了。我们梦想中的风吹草低景象,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弯弯流长的河曲,也已不是从前的样子。

心中的那个草原梦不知实现的那一天会是个什么样。也许真的要把丝绸之路继续看完了,好想对为什么总是所谓的野蛮民族出现,击败所谓的文明社会有进一步了解。

读书的时候也时常想起孩子。本来就是绵羊一样的性子,又在浓烈的小农意识教育与过度保护下长大,不知将来会长成什么样。绵羊在被狼吃的时候是吓得不敢发声的,多么悲哀。没有自由,没有野性。反而是草原狼,在自然、人、动物的残酷竞争下,优胜劣汰,勇敢、聪明、倔强。有感于家庭关于教育的矛盾就如牧民与农民间是否该灭狼的矛盾一样,无法说服对方,又为彼此惋惜。貌似在短时间内一方取得了胜利,但长远的影响却无法想象。

轻松点吧,为了草原做点贡献,少吃些内蒙古的牛羊肉也好。是不是以后也应该每个月吃一周素啊。

上一篇:住宿生消防演练总结讲话稿下一篇:劳动课进校园的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