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篇1

数学教师在教学上经常会遇到很多困难,特别在农村初中。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有较多学生对几何定理的理解运用感到困难,思考时目的性不明确。本文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以下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对几何定理概念的理解

我认为能正确书写证明过程的前提是学会对几何定理的书写,因为几何定理的符号语言是证明过程中的基本单位。因而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一划二画三写”的步骤,让学生尽快熟悉每一个定理的基本要求。

例如定理: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线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一划:就是找出定理的题设和结论,题设用直线,结论用波浪线,要求在划时突出定理的本质部分。如:“直角三角形”和“高线”、“相似”。

二画:就是依据定理的内容,能画出所对应的基本图形。

三写:能用符号语言表达。如:∵△ABC是RT△,CD⊥AB于D(条件也可写成:∠ACB=90°,∠CDB=90°等)∴△ACD∽△BCD∽△ABC。

二、对几何定理的推理模式

从学生反馈的问题看,多数学生觉得几何抽象还在于几

何推理形式多样、过程复杂而又摸不定,往往听课时知道该如何写,而自己书写时又漏掉某些步骤。怎样将形式多样的推理过程让学生看得清而又摸得着呢?为此经过归纳整理,总结了三种基本推理模式。

具体教学分三个步骤实施:

⑴精心设计三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归纳出三种基本推理模式。

① 条件 → 结论 → 新结论(结论推新结论式) ② 新结论(多个结论推新结论式) ③ 新结论(结论和条件推新结论式)

⑵通过已详细书写证明过程 的题目让学生识别不同的推理模式。

⑶通过具体习题,学生有意识、有预见性地练习书写。

这一环节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先理解证明题的大致框架,在具体书写时有一定的模式,有效地克服了学生书写的盲目性。

三、组合几何定理

基本推理模式中的骨干部分还是定理的符号语言。因而在这一环节,我们让学生在证明的过程中找出单个定理的因果关系、多个定理的组合方式,然后由几个定理组合后构造图形,进一步强化学生“用定理”的意识。下面通过一例来

说明这一步骤的实施。

例:已知,四边形ABCD外接⊙O的半径为5,对角线 AC与 BD 相交于E,且 AB = AE·AC,BD= 8。求△BAD的面积。

证明:连结OB,连结OA交BD于F。

学生从每一个推测符号中找出所对应的定理和隐含的主要定理:

比例基本性质 →证相似 →相似三角形性质 →垂径定理 →勾股定理 →三角形面积公式

由于学生自己主动找定理,因而印象深刻。在证明过程中确实是由一个一个定理连结起来的,也让学生体会到把定理镶嵌在基本模式中,就能形成严密的推理过程。

四、联想几何定理

分析图形是证明的基础,几何问题给出的图形有时是某些基本图形的残缺形式,通过作辅助线构造出定理的基本图形,为运用定理解决问题创造条件。图形可以引发联想,对于识图或想象力较差的学生我们从另一侧面,即证明题的“已知、求证”上给学生以支招,即由命题的题设、结论联想某些定理,以配合图形想象。

例:⊙O1和⊙O2相交于B,C两点,AB是⊙O1 的直径,AB、AC的延长线分别交⊙O2于D、E,过B作⊙O1的切线交AE于F。求证:BF∥DE。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合作交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 初中语文教学已经由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生为本的学生主体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思考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现有的语文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 主动探究, 能够通过各种语文活动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一、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 选择适合学生语文能力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1. 掌握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 积极促进师生互动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把握阅读教学以及作文教学两大板块进行教学。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把握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能够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突破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重难点。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本班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 了解学生搜集处理语文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环节积极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使自己的语文能力和课堂能够得到有效的接轨, 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

2. 以学定教, 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 选择能够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以学定教, 积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情境, 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 积极主动进行思考探究, 让自己的心灵与文本对话, 与教师对话, 与其他学生对话, 真正在思考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在授课之前要认真备课, 再综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 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培养起阅读的兴趣, 养成良好的阅读以及写作的习惯。

二、多媒体课件辅助进行坡度教学, 让学生能够顺利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1.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想让学生尽快走入文本, 就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动情, 真正与文本产生共鸣。随着学校网络电视以及班班通进入校园, 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印象, 而且能够很容易进入到教学情境中, 补充到需要的信息。如, 在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简介作者、检查预习之后, 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朗读欣赏, 学生耳听着优美的朗读, 眼看着“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优美景色, 思维一下子被带入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情境之中。而在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比较阅读《济南的冬天》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两篇课文的异同的时候, 两种不同的景色表现方法, 两种美景中酝酿的情感激荡着学生的心灵, 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思维受到感染, 能够更好地感受文本。

2. 通过多媒体课件顺利突破重难点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通过课件进行阅读以及作文的指导, 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顺利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的思维一步步走向深入, 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如, 在《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学的重难点, 让学生首先直观地理解到教学的重难点。接下来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文中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人才观?怎么理解这一人才观?”等一系列问题, 让学生的思维能够随着多媒体出示的问题层层深入, 直至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层层递进, 一手抓阅读, 一手促写作, 让学生体会孟子的雄辩文风。

三、合作交流, 变式教学,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1. 合作交流能让学生更好地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如果单凭学生的独立思考, 一些语文知识要想被学生熟练地应用是有一些难度的。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恰当引进合作交流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的时候, 要善于根据同组异质的原则, 形成学生的多元化交流模式, 让学生更好地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2. 教师要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遇到需要学生合作交流的问题的时候,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能够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 并在这个过程加以辅导,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真正有所收获。真正的合作交流不但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而且让每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都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

总之,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 根据学生现有的语文能力确定语文教学策略。教师要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 参与到阅读与写作中来, 熟悉各种文体的写作风格, 既善于阅读, 又能学会写作。

参考文献

[1]王俊鸣.“阅读教学”价值的实现:阅读教学的价值观与方法论之三[J].中学语文教学, 2011 (10) .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篇3

“有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由此推及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在班级授课这种组织形式下,语文课学习能实现预设目标,并取得明显的效果。语文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应重在学生学习的质量。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有效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材料的兴趣。”(布鲁纳语)有些语文课教学,教师虽然都有导语或过渡语,但往往不深入,缺少个性,欠缺激趣力度。常见的是,要么是平平淡淡,直接说出所学内容,而索然无味;要么是不知所云的华丽语词,脱离学生实际;要么是联系太泛,喧宾夺主。因此,能否设计精致独到的导语,关系到可否成功有效转移学生的兴奋点,使其全部注意力集中到新的课堂学习中来。以《繁星》教学为例,一种创设导入情境的方法是:“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繁星》。”其二可以这样:“有关星空的故事很多,知道的说说吧。(有的讲“嫦娥奔月”,有的说“牛郎织女”,等等)”接着又联系到我国如今探月以及几次发射神州飞船的事例。比较而言,第一种导入显得激趣不足,降低了全体学生对文本的关注度,影响了有效性;而第二种情境导入的方法则是过犹不及,虽拓宽了视野却容易造成注意力疲劳,最终审美分散。我在课堂上是这样设计:“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许多星空的佳作美文,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可引导背诵其中名句),今天再来欣赏巴金的美文《繁星》,感悟一下作者心中美丽的星星情结吧。”这一情境导入从现实的积累谈起,调动品读兴趣,能有效吸引学生求真探美的积极情绪。当然,我们亦可对上述第二种方法进行优化,让学生略谈牛郎织女等故事传说,而对于我国如今探月以及几次发射神州飞船的事例则可安排课后搜集相关资料以备阅读积累,这样就突出了导入的实效性。所以,无论是三言两语的导语,还是自然转承的过渡语,无论是拓展知识的点拨,还是充满肯定鼓励的评价语,均应当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过程,联系原有知识点,联系日常生活点,联系文本感悟热点,…… 凡此种种,都可以调动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教学有效性,产生探究感悟的浓厚兴趣。

二、有效组织,以生为本,主动参与教学

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学要关注全体,全面有效发展。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那些积累厚实、反应灵敏的学生更易于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而那些学习吃力的学生,在阅读、讨论、合作交流这些活动中,则历来是旁观者,处于被动状态。为此,要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加强教师主导作用,教师要有效组织,切实采取有效的策略,为所有的学生搭建学习的舞台。

1.了解学生,预设问题

我们的学生千差万别,要根据学情设计好问题。问题最好能简单明了,具有层次性,梯度性。如学生学习《社戏》一文时,让其思考“为什么作者不在开头就写看社戏的内容”,还不如这样设计几个小问题:①请在文中开头找一个能概括作者对平桥村总体印象的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②写的钓虾、放牛与看社戏三件事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写前两件可不可以?这样一个笼统的问题就在学生亲近文本之前变得贴近阅读实际了。这样的分解不但易于操作,而且为学困生降低了理解的难度,调整了思考的跨度,提高了全体关注的参与度。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平时大都关注些什么,从而引导学生零距离感悟体验文本,使其更能亲近语文学习生活化,提高学习效率。

2.引导学生亲近文本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只有多读,熟读,才能做到读透。很多课堂上,常见的是只有少数学生在唱主角,其余则旁观,人云亦云,或者是在“临渊羡鱼”。如果我们此时组织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他们参与思考、讨论、交流,他们的体验感悟必然有了基础,没有亲近文本,怎会有发言权?如果一个学生能将文章读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那他不仅肯定读懂了文章而且进入了角色。一节课让学生读上十分钟,二十分钟,或齐读,或分读,或听读,或竞赛读,探究研讨的效果可想而知。

3.鼓励学生质疑文本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清代学者陈宪章语)这一古语揭示了质疑的价值之所在。这里的质疑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对文本产生的阅读困难。当学生对一个问题面露难色时,教者要及时予以关注并采取降低难度的方式,如引导阅读,生生对话,变换问题的角度等等。更有价值的是另一种情况,学生在接触文本时,往往对看似矛盾的问题兴趣盎然,表现出极强探究的意识,这种质疑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值得好好保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坚持阅读与思维、点拨与探究相结合的方法,不断培养创新能力,不断激发参与质疑,挑战传统的或故有的说法,多一些逆向思维,多角度解读文本,并调动全体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三、有效激发,激情演绎,拓展教学资源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因素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主要因素,学生的情绪会随教学内容变化而变化,也会随着教师的有意调节而向良性变化。所以教师要善于预想学生出现走神、做小动作等注意力分散的情况,利用种种手段进行调节。如我们可以利用教学课件适时更新学生的情绪,利用多种辅助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其产生新的兴奋点。我们可以展示精美的图片、动人的音乐或可爱的小动画,激发学生进行新的学习体验,调动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有效实践,让他们品尝实践的成功和喜悦,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又如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体验,将智育与德育相结合,及时诱导,实践丰富多样的情感或价值观的体验。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主要的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是要将学生情感引领上新的层次。如亲情、友情、人生,爱家乡、爱祖国、爱自然的学习设计,鼓励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写、说、唱、演,进而在学生心中掀起情感的波澜。例如在教学《端午日》一文时,笔者安排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体会文中“赛龙舟”和“追鸭子”两个场面。有的为图片配文字说明,有的演比赛过程,说的热闹,演的精彩,其乐融融。教师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有效地激發了学生的语文课学习激情,质量与效率,随之而生。

总之,在新的语文教学形势下,我们更要讲究教学策略,有效导入,有效组织,有效激发,既要引领学生有效学习知识,形成技能,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体验情感和感悟生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学习细节,科学而艺术的改进教学行为,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靳玉勒主编.现代教育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7

初中语文语言知识教学策略 篇4

察右中旗第二中学语文组张振华

我们认为现代的语文教学区别于传统的语文教学的主要表现之一是:我们运用了一些必要的语文知识,帮助学生参照“目标语言”去规范发展自己的“伙伴语言”,同时以这些语文知识做为理性认识的工具,引导学生去体味教材中典范作品的“精粹语言”,发现作品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提高学生语感的敏锐性和精确性,从而促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教师要准确掌握广博的语言知识

语文教学中语文知识的讨论要分清对教师与学生的不同要求。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中是否处理得恰到好处,先决条件是教师本人的语文知识要到位。所谓到位一是要广博,二是要准确。

当然教师所掌握的语文知识,大部分是做为教师本人用来剖析课文语言现象的工具,使自己对语言现象有理性的准确的认识。只有满足了这个先决条件才能把语文课教活。否则只能回到一味分析段落大意-篇章结构-主题思想-写作方法的窠臼中。

二、教材要恰当选取必要的语言知识

对于中学而言,语文知识的内容主要有几大类:语言与言语的知识、文章与写作的知识、阅读的知识、口语交际的知识、文学的知识。

语言与言语的知识主要有:语音、文字、词汇、语法、标点、修辞逻辑和古汉语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等。

文章学知识主要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记叙的顺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文体--记叙文(要素、类别、结构等)、说明文(特点、方法类别)、议论文(要素、类别、结构)等。

阅读学知识主要有:阅读的不同方式、阅读的速度、阅读的习惯、阅读的技巧等。

口语交际的知识主要有:语音、语调、语速、语句、体态语、聆听、话语调控等。

文学知识主要有:文学的体裁及各自的特点--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作品的风格与流派、文学作品的解读。

三、语文知识教法的教学策略

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目的是能运用这些知识,以提高自己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那么如何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语文知识呢?在教师本人语文知识水平合格的前提下,关键是教学方法要得当。

策略一字词系联,重视理据

中学要涉及的汉字知识主要是字的义项问题,不妨和词语的意义结合起来考虑。一要让学生了解汉语中字义和词义(复合词)的关系,字义和词义的关系。

二要让学生了解多义字词的义项之间是有关系的,如“怒”:在“鲜花怒放”中表示“气势旺盛”和“怒“的本义“生气”“愤怒”有相似点,是比喻引申。

三要注意工具书上对词语的解释和具体语境中词语意思之间的同异现象。

策略二:明确类型,掌握方法,重在应用

语法知识的一个主要内容是对语言单位的分类。分类一定要掌握基本的方法。

病句的辨析和句法分析:初中主要掌握以下几种病句:1.搭配不当、2.成分残缺、3.语序不当、4.成分赘余、5.结构混乱、6.不合逻辑。

策略三:随机点拨,因文入理

中学语文知识教学,除了指导学生学懂知识短文外,主要应在阅读和作文讲评等过程中坚持随机点拨,采取因文入理的渗透式方法。

策略四:设置变化,比较异同

所谓“设置变化,比较异同”是在“因文入理”的基础上,举三反一,通过引进的语言现象,做“同”与“异”的比较。在变化比较中突显关键特征和规律,解决学生的认知障碍

策略五:量表诊断评价反思

知识性强的学习内容大都可以用量表诊断评价反思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如错别字、成语、文言虚词、常见的修辞方法等

张振华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初探论文 篇5

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教学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进行朗读。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有:第一,字正腔圆,声音要真实,不夸浮或飘动,其次,节奏要平稳的变化,不要太紧也不要太松,每个词之间的疏密度要恰到好处,最后,结合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掌握文章中的重音,进行适当的停顿,还要掌握其他的技巧进行朗读。同时对于各类文体的朗读要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朗读中国古典文学,语气要温柔、深沉,清晰而响亮,从而能够清晰而准确地揭示文章的涵义;朗读诗歌,要掌握好押韵及节奏,跌宕起伏的节奏通常是诗句的特征,这就要注重停顿、快进等;朗读散文要体现情感发展脉络,明确作品中流露的或激昂、或低沉、或明快、或舒缓的情感节奏等。

2、通过范读,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朗读兴趣

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注意,记忆和思考。”范读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快速走进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引起强烈地朗读兴趣和求知欲望。因为,“知之者不如好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变色龙》,一个可笑、可悲、可怜的奥楚蔑洛夫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引发同学们对当时社会的思考。在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等名篇时,对于经典段落,要反复朗读,读出重音、节奏、韵律、感情意境等,在范读的过程中,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幕幕多彩的情意,激荡在同学们富有创造的想象中,再者初中生形象思维强,善于模仿,记忆力好,只要范读得好,就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他们就会朗读得“有滋有味”,朗读出“成果”来。

3、巧妙利用音乐等多种手段,营造气氛,引领学生入境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篇6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词汇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给中学生学习词汇带来了不少困难。表现如下:第一,学生在读音方面感觉困难很大,难以读准单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还用汉语为英语单词注音。第二,在拼写方面,学生没有意识到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与单词的拼写有着一定的规律。

在记忆单词的时候,没有通过读音和字母的关系来记忆单词,常常是死记硬背单词字母的组合。第三,在记忆单词的意义的时候,过分注意该单词所对应的汉语意义的记忆,学生完全靠死记硬背掌握单词。在初中一年级时,由于内容较少,词汇简单,学生尚能应付,但随着年级的增高,英语内容的深化,词汇量的增加,学生越来越感觉到词汇的记忆已成为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于是,逐渐对英语产生厌学情绪,有的甚至于放弃这门学科。

如何进行词汇教学呢?

首先,词汇教学也一定要贯彻“听说领先”的原则,按照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初中年级,特别是一年级,一定要贯彻“听说领先”的教学原则。因此,词汇教学也一定要首先是“听”。即教师在教单词时,先让学生听,让学生去“辨音”,教师所展示的不是课本里的文字,而是每个词是由几个音素、几个音节构成,重音在什么地方,这样才能从听的意义上掌握词汇。同时,又能为学生学好语音、语调打好基础,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听能,为以后更好地接收英语的输入做准备。

其次,在听的基础上加强读音规则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inventedellingability)。这是因为,英语属于拼音文字,虽然字母的名称音和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不同,但是,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我们在词汇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听英语单词分辨出单词的读音之后,再进行读音规则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根据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规律把单词拼写出来。这就解决了学生掌握词汇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拼写单词。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应该从最简单的拼读抓起,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归类和比较,使学生掌握单词中字母及组合的读音规律,能够听词能写,见词会读。

(一)在学习字母表时就结合字母音和在其单词中相同读音进行拼读训练。学习字母A时,可列出laketakename,让学生拼读。

(二)学生在读完一个单词之后,可将辅音变换进行替换练习,如将lake中的“l”替换成b,c,d,f,g,h,j,m,n,p,r,s,t,以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

(三)采用类推方式。如学生已学过car,在学习farm,lark,hard这些词时,先让学生复习car,然后让学生尝试读farm,lark,hard这些词。

(四)让学生归类。在学习到一定阶段,可让学生对同一字母或字母组合在不同单词中的读音进行归类。如字母“A”在单词中不同的读音可分类如下:

1、读/a:/音:askbananabasketclafathergla2、读/附图{图}/音:aleatbackbadblackcancarrycatcatchdadfactoryfamily3、读/ei/音:agebabycakeerasergamelatemakenameplanesametabletake4、读/附图{图}/音:aboutAmericaawaybreakfastcanCanadaChinaEnglandEnglishmanhavehas(以上词汇选自人教版初中英语第一册)

(五)教师在平时上课时,就有意先读一些词汇,或读课文,让学生先不要去看书,跟老师读这些词,然后再让学生拼写,和学生讨论如何去拼写,看这些词是由哪些字母组成的。特别是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需要反复进行训练。对于一些没有规律的单词构成,进行比较,以促进记忆。老师还可以先写出单词或句子,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拼读知识试着去读出这些单词或句子。

(六)拼读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前所述,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拼读能力,从最基础开始,循序渐进,掌握有规律的单词读音,比较无规律的单词读音,从而达到记忆词汇,培养读写能力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个年级,每个学期课本中所出现的词汇,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单词拼读难易程度、读音和字母组合进行归类:

1、我们把词汇根据其拼读的难易程度可分为一类、二类、三类。

第一类是最容易拼读的词汇:aandaskatbackbagbedbigblackboxbusbutbycakecancarcatcladaddesk这些词汇,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听,然后试着去拼写。

第二类是规律性的由字母组合构成的词汇:carstarallwalkwhichwhothatthisslowknowplaygay这

些词汇就需要教师加以归类和总结,告诉学生一般发音规律,以及例外的读音情况。如ow字母组合读/ou/音,但在cow中读/au/音。

第三类的词汇就是一些无规律的词汇:halfoneuncle在这些词汇中,个别字母的读音须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2、根据读音来分类(如把有/ei/的单词归类):aageAustraliaawaybabycakedayeighteighteeneightyerasergamegradegreatheylatemakenameOKplaneplaysamesaystaytabletaketheytodaywayweekday通

过这种方式的分类,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字母与读音的关系,他们自己就会认识到,a,ai,ay通常在单词中读/ei/音。

3、按照字母组合进行分类(如把字母组合al归类):allballfootballhalfsmallwall通过该项分类,使学生认识到同一字母组合不同的读音;并且认识到在一般情况读什么音,有时候读什么音。

三、在词汇教学中,要避免过分强调记忆词义,特别要避免强调记忆其所对应的汉语意义。这是因为,要掌握一个词,并不仅仅是要掌握其意义。词义只是一个方面。除了意义之外,还应该掌握该词的读音,拼写,词性,搭配等。我们在学习汉语的时候,也有这样的经历:学习一个字或一个词,也不可能把该字或词的几个方面同时全部掌握,往往是听明白了,但不知道怎么写;或者是会写,但不会读;或者是会读会写,但不知意义。随着多听多见,并且通过使用,才得以完全掌握。总之,我们学习语言,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在学习词汇时,应该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不能一下子把读音,拼写,词性,意义,句法功能等等全部掌握。因此在学习英语单词的时候,也不能过分强调词义的记忆,特别是相对应的汉语意义的记忆,以避免学生产生一种心理定势,认为只要知道词义,就掌握了单词。一旦学生在听或阅读时,遇见一些词而不知汉语意义时,便无所适从,并从心理上产生过度焦虑情绪,从而影响了学生如学习母语那样掌握词汇的正常过程。

在初中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帮助学生避免用汉语词汇的意义来记忆英语单词的词义是可能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初中一年级的主要词汇大多接近生活。下面是初中一年级课本所出现的有关词汇的统计表:词汇总量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其它词388***现在我们就以词汇量占总词汇量最多的名词和动词为例加以说明。名词中,大多数的词(约94%)是表示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物的词(只有下面的词表示抽象的意义:agebreakfastclosecolordifferencedutyexercisefamilygoodnehomelunchsecret);动词中,只有下列词是比较抽象的行为的词:cancouldexcusefindforgetguehelplovemustpleasestudythankwantworrywould;其它词如askjumpwatchgo等都是一些表示具体行为的词(约79%)。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实物、情景的教学方式来完成词汇的教学而没有必要过分地死记硬背所对应的汉语意义。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篇7

1.教师缺乏熟读文本的过程

没有熟读的过程, 教师就无法对文本的内容了然于胸, 无法准确把握文本的主题以及作者在文本中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和价值取向。新课改实施以来, 语文课本的新篇目增加了很多, 这就更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认真研读, 以防止教师阅读教学中只局限于教材参考书的现象。

2.过分注重文本细节, 缺乏对学生整体把握的引导

肢解文本, 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并不罕见, 尤其是语文学科。教师在文学作品讲解中, 更着重解答题目的技巧和方法的指导, 只注重学生对某一个部分的理解, 忽略了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在这种阅读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 阅读思维得不到锻炼, 也就谈不上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了。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解决策略

1.整体性阅读

整体性阅读正是按照阅读教学的客观规律, 从整体感知到细部体会, 再从细部收获回到领悟文意, 由整体品悟而生成对作品的高层次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 教师要强调阅读的整体性, 对部分的分析只作为对文章整体认识的手段。

阅读教学必须以文章的外部结构作为切入点。在浏览课文时, 先弄清写作对象, 了解基本倾向, 理清文章的思路, 鸟瞰式地把握文章的内容, 然后再指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新课程标准正是把理清思路、整体把握内容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在通读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咬文嚼字”, 力求读进文章里, 探究、揣摩课文的疑点。通过对一些关键的字、词、句的理解来体会文章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生动的表现手法, 对文章作深层次的分析, 以求得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 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2.文本互涉下的阅读

文本互涉, 是指不同的文本之间互相指涉, 互相映射, 意在强调任何一个单独的文本都是不自足的, 其意义是在与其他文本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

阅读教学的价值就是要靠教学实践来实现, 即把教材“原生态”转化为“教生态”。语文教材就是一篇篇文章, 可称之为“原生态”, 而要让它能够发挥我们所希望的作用, 就必须加工转化, 把它变成适合教学需要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教生态”。

这就要求教师仔细研读教材, 在向学生讲述时, 通过增加背景知识, 补充其他文本文学知识以及联系现实生活, 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将具体的东西概括化、规律化, 引导学生逐步理清文章脉络。同时,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师通过对上述种种的文本互涉, 最终回到目标文本试图表达的意蕴。

参考文献

[1]徐惠君.新课程理念下文本解读的三大策略[J].教学与管理, 2007 (12) .

[2]郑圣祖.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1 (9) .

[3]李小坤, 庞继紧.互文性:缘起、本质与发展[J].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7) .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篇8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初中语文越来越受广大教育人士和家长的关注。初中语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同时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因此,要想达到提高教学的目的,就要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哲学上说“环境对人有着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作用。初中语文老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关系最为密切的人,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初中时期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学生对语文老师的印象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语文课堂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由于语文是一门比较繁琐复杂的学科,很多学生由于老师教学的语言重复、不简洁,而对语文产生排斥心理,对语文老师产生偏见,因此降低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另外,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在课堂上学生不喜欢跟着老师的教学步骤走,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和讲课方式进行干预,这些都是影响老师提高教学效率的拦路虎。因此,作为初中语文老师,一定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比如说,在上课时,多以鼓励的语言去激励学生,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不准确时,老师也要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以委婉的方式指引学生,让学生既愿意接受错误,又保持学习的热情。对于课堂氛围的创建,需要广大老师在了解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去组织课堂教学。比如说,在上课前,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停留在课间的松散中,这时,老师可以讲一个小笑话,将学生的思维注意力拉回到课堂内。在课堂上,当学生思维消极怠慢时,或者是学生情绪较低落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一起朗读一段课文,这些方法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课堂中去,从而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及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好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逐渐引入到教学之中。多媒体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在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和发展,并受到了广大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喜欢沿袭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即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在下面记笔记,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古板,容易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失去兴趣、走神。初中语文涉及的知识点比较繁多复杂,很多学生会在听课过程中打瞌睡。这也就说明了,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很多时候对学生失去了一定的吸引力,不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比如说,在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篇文章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看一些与本名著有关的图片,或者是相关的视频,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这些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作为初中语文老师,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利用教学新工具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可以提前准备好语文讲课内容,存在U盘里,上课时,只需要轻轻点动鼠标,就可以将要讲的内容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还能够扩大教学内容的宽度,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再者,多媒体教学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集中起来,能够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这些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投入更多的兴趣到教学中去。

三、实行小组合作教学

为了更好地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语文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教学中出现的不足,在充分了解学生性格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生间高度默契的配合,不断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上文提及的中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喜欢集体活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等。为此,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不乏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初中语文老师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征等,将学生分成几个实力相当的小组。老师通过给小组分配一定的任务,根据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一定的奖励和批判。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有一定的意识将自己划分在一定的团体范围内,同小组之间的学生互相合作,不同小组之间的学生互相竞争,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说,在《两小儿辩日》这篇古文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各持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解。在辩解的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为了使本小组争得荣誉,一定会竭尽全力地努力思考发言,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觀能动性。这样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激发自己的潜能。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小组之间能够相互竞争,同一小组之间的成员可以互相学习参考,不断改善自己的思考方式、学习方法。对于一些平时在教学中容易开小差的学生,受到集体的渲染和影响,也一定会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作为老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充当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当学生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是遇到瓶颈的时候,加以小小的提示或者帮助,对于学生思维方向错误,老师给予及时的纠正。老师的引导作用,能够适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小组合作学习后,老师还应该对每次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一定评价,在评价中总结经验,发现改善每一次的不足。评价方式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师生之间,还应该有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评价。师生之间的评价不仅仅应该只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应该有学生对老师的评价。

总而言之,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还需要广大初中语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默契配合,只有在互相了解、互相帮助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尚晓玉.初中语文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17).

[2]韵菊香.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新思考[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12).

初中历史教学策略论文 篇9

(1)合理构建合作小组。合理构建合作小组,对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分组时候需要注意小组规模,规模过小难以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规模太大则人数太多,不利于全面发挥学生作用。老师需要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对不同层次不同特质的学生进行组合。6人左右的人数是最为合适的,为相互合作奠定了基础,形成上中下互补,性格上讲究动静相宜。这样才能够为小组展开竞争创造了一个公平的条件。合理地构建合作小组,需要教师紧密地结合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集合学习情况进行分配,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2)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明确分工各施其职是小组有序进行的基础,小组成员需要有明确的分工,才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小组成员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因为分工的不同,要做到能够相互支持配合,同时能够承担个人责任,这就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积极地参加到合作学习中去以后,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习的成效。小组成员的分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位同学需要担当不同的角色,同时轮流担任,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得每位同学都有提高的机会。

(3)指导培养合作技能。小组学生的良好的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开展小组学习,需要充分认识到小组学习的功效,落实团结合作的意识。还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学生合作技能进行指导。例如,怎样去向合作伙伴提问,怎样辅导同伴,怎样分配学习任务等。这样才能够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

(4)精心设置学习内容。精心的设置学习内容是进行小组学习、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需要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辅助,没有必要的讨论内容,则很难达到小组学习的效果。教师需要根据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内容,选择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将学生带入合作情境之中去,才能够使得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合作学习。例如,对知识进行整理构建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小组成员通过互评、互检以查漏补缺,达到综合提高的目的。(5)教师引导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效果与教师的引导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小组学习进行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是进行学习的引导,引导学生成为交换思想的参与者。老师的主导作用要贯穿小组的设置、任务选择、教学全过程。教师不仅仅是学习活动设计上的掌管者,还是教学活动控制方向的主要承担者。教师需要做好对教学的引导,这样才能够发挥出小组学习的作用,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二、结语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策略 篇10

燕子砭初级中学

何永福

下面是我班学生周志伟写的诗《深情的目光》:

家乡,生我养我的地方/今天,我们就要离开你的怀抱/我站在门前的小山上/用深情的目光/把你凝望

这目光,饱含热泪/泪里有鸟儿欢畅,/有瓜果飘香/泪里有麦浪滚滚 /有泥土芬芳/还有黄牛背上笛声悠扬

深情的目光,太多感想/那残破的院落长满荒草/那肥沃的田园,失去金黄/夜里没有犬吠,黎明没有雄鸡高唱/你是孤独的老者/总把儿女念想。

感谢您,辛勤的哺育/即使有一天,我懒惰地不去看你/即使有一天,历史抹去你的名字/我深情的目光/将成为永恒的记忆。

再见了,我的故乡/今天,我离开你的怀抱/明天,将为你献上玉液琼浆/让你沉醉,为你歌唱!

今年开学初,我开始了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由于现代诗歌中考遭冷落,加之我历来对唐诗宋词崇尚有加,对现代诗歌多有不屑,所以本打算走马观花,完了以后倾力备战中考。但在教学中,我和学生一道通过诵读课文,理解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领悟了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情感,反倒觉得每一节课都上得挺投入,连我自己也受感动。单元教学结束以后,我布置的作文是以土地为话题,写一篇抒情性的散文,照例不提倡写诗,因为在我看来,他们距诗人那是很遥远的。岂料作文本交上来后,令我大吃一惊,全班五十余人仅有近二十人写诗,尽管我很不屑,但既然写了,那就不得不“拜读”。我又吃了一惊,其间有人写的还真像模像样,推荐给办公室同事,他们读得有声有色,甚至怀疑是抄袭。以上这首诗的作者周志伟所在的村5.12地震受灾严重,全村整体搬迁到了天津援建的东丽村,在诗中他真实地写下了离开故居的情景。另两名东丽村的学生分别以《爱在东丽》和《祖国,我爱你》为题抒发了他们对生活和对祖国的爱。我将这三首诗作了修改,编为《东丽组诗》,配上音乐,让三人代表本班参加了学校举行的美文吟诵比赛,此节目竟然一举夺魁。他们在台上领奖,我在台下开始深思:

一、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来左右语文教学

各人都有兴趣爱好,教师也不例外。抛开琴棋书画等不说,就拿语文教材所选内容,小说,散文,古诗词,现代新诗等各种文体,教师喜好各不相同,这本也无可厚非,但让其左右教学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也常听同事们说喜欢这讨厌那,试想,如果语文教师都如我一般,自己喜好的课文就精心组织教学,反之则随心所欲,那样就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达不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渐趋成熟,思维逐渐活跃,视野逐渐开阔,有利于接受新知识。只要我们积极引导,他们将来在各方面都会学有所成,我们要尽一切可能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条件,对于那些不对胃口的教学内容更要尝试、探讨,力争使每一节课都激情飞扬。

二、要更加重视现代诗歌教学

今后要抛开“为考试而教”的观念,注重自身现代诗歌素养的提高,把现代诗歌教学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建立正确的生活观结合起来,主动指导学生学习现代诗歌,培养感悟能力、提高鉴赏能力,提升写作境界。

1、提高自身素养。平时自己要多读一些中外诗作,多看一些诗歌理论专著,提高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艺。只有底气足了,自己的教学才有特色,学生才能学有所获。

2、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首先指导学生学会诵读,在读中去体会。中国古代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可见读诗的重要性。在诗歌的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己去诵读,怎样去指导学生去读呢?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诗歌的语气,要有抑扬顿挫。形式上可齐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诵等。其次,要抓意象,品意境。意象是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抓住了意象,才能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通过品味诗的意境,去感受诗人主观情的流淌,独特的个性,以及诗中的美学的理想。本单元的教学之所以能有些许成功,我想与我注重诵读和抓意象、品意境不无关系,但还不够,仍需不断改进。

3、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诗作

要相信学生学生初学写诗肯定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抓住新诗以情成篇,以情动人这一特点,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进行仿句练习。开展新诗朗诵活动,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运用“诗化”语言表达他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内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感悟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水平,长期坚持不懈,一定会提高写作水平。

三、能否在考卷上为现代诗歌辟一席之地

古诗文默写填空历来就是语文试卷的必考内容,且分值不低,而现代诗歌却被打入冷宫;作文要求往往少不了一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即使中考试卷也是如此。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导致初中语文教学功利倾向十分明显,与考试有关的内容理所当然作为教师教学突破的重点,学生学习的焦点;而与考试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自然成为教学次点,教师蜻蜓点水一般,学生稍稍敷衍一番。遭秧的首当其冲是现代诗歌教学。只要留心就不难发现名句不仅限于古诗文中,现代诗歌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来抒发思想感情,其间也不乏名篇佳句,如试卷能在古诗文默写中为现代诗歌让出一至两个空,未尝不是好事。至于作文要求不妨放开点,真正不限文体,果真如此,又有谁敢断言所谓中考“满分作文”里没有诗歌?这样一来,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窘境或许会有所改观。

上一篇:农信合下一篇:第一单元 有理数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