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费用要素(精选8篇)
要素费用核算的总体要求
如前所述,按经济内容分类的成本费用,在成本会计中称为费用要素。
工业企业的费用划分为九个费用要素: 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利息费用、税金、其他费用。
当工业企业发生各种要素费用时,总体上可以按照下面的要求进行核算。
一、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设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总账,其所属明细账按成本或费用项目设专栏登记
二、企业发生的要素费用,视不同情况作不同的归集、分配。
三、1、凡是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专门设有成本项目,并能辨认为哪种产品所耗的费用,直接计入“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及所属明细账。
四、2、凡是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专门设有成本项目,但为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费用,需要采用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及其所属明细账。
五、3、凡是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或是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都先记入“制造费用”总账及其所属明细账,然后将“制造费用”以及服务于基本生产车间的“辅助生产成本”通过一定程序、方法分配转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及其所属明细账
六、4、凡是用于行政部门管理、组织生产经营、筹集资金及销售所耗用的要素费用,不需分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作为期间费用,即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七、要素费用分配计入生产成本应遵循的原则
八、1、重要性原则
九、重要性原则是对分配对象而言。
十、凡是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比重较大的,应作为独立成本项目,单独分配,反之则并入其他项目。
十一、如原料及主要材料,应单独列示;又如燃料和动力,可视其占成本比重大小,既可作为成本项目单独分配,亦可并入“直接材料”及“制造费用”项目分配。
十二、2、直接性原则
十三、直接性原则也是对分配对象而言。
十四、要求尽量扩大直接计入费用范围,因为这部分费用越大,人为标准分配的费用就少,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就越高。
十五、一致性原则十六、一致性原则指分配标准前后一致。
十七、分配标准可根据不同的分配对象进行选择,但一经确定,不应随意改变,以保证前后期一致及成本的可比性。
十八、分配计入费用的计算公式可概括为:
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研发费用的内涵
企业研发费用, 指企业在生产与研发过程中, 所产生的各种费用。根据《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 (财企2007194号) 可知, 企业的研发费用包括的范围较广, 从较小的个人费用到较大的企业自身的损耗费用都涵盖在内, 可以概括为:研发过程中直接消耗的动力能源费用;研发在职人员的各种费用;研发活动固定资产的运行费用;研发活动的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研发中间环节的样本实验的相关费用;研发成果申请及认定各个环节中的费用;研发企业合作所产生的费用;研发活动进行中不可避免产生的其他费用等。
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研发费用的构成要素分析
(一) 研发人员
研发人员是指从事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活动的主体, 他们的工资薪金包括基本工资、年终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其任职或者受雇其他职位的相应支出。首先, 要严格界定研发人员, 明确其是企业创新活动的主要人员, 主要包括企业研究人员、辅助人员、技术人员。其次, 研发人员的工资计算要科学、合理, 具有一定的差别化。
(二) 直接投入
直接投入是指高新技术企业在项目研发过程中为购买原材料等支出, 包括:水、电、煤等燃料费;样本、模型的实验费用;研发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费用;租赁固定资产所产生的费用;科学试验消耗的化学药品、实体动物的支出费用等。这些都是研发阶段直接的投入, 在使用过程中就会产生相应的费用。
(三) 折旧与待摊费用
折旧与待摊费用是指高新技术企业为研发活动的开展而购置的实验仪器设备费用及在用建筑物的折旧费用, 以及研发设备在研发阶段发生故障维修、改装的长期待摊费用。站在经济管理的角度来看, 这些费用都是间接费用, 其产生的额度与企业自身所采用的折旧、摊销方法等息息相关。因此, 企业在后期进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认定时可能会对折旧 (摊销) 的方法、年限、残值作一些必要的限定。
(四) 设计费用
设计费用是指企业为新产品或新工艺的产生, 做构思、性能、结构等方面的假设与实验操作而产生的费用, 设计费用的高低与设计者的水平及企业自身的研发实力具有密切的关系。
(五) 仪器、设备调试费
仪器、设备调试费是指在研发设备的投入使用之前, 为了确保仪器、设备运转正常, 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性能测试, 检测其是否能够满足研发的需要。由于这部分费用没有被单独计入研发费用的支出项目, 因此, 此项费用大多数由研发企业自行承担。
(六) 无形资产摊销
无形资产摊销是指在企业研发过程中出于实际的需要, 购买专有技术而产生的费用, 主要包括:专利、非专利发明、许可证、专有技术、设计和计算方法等。这部分资产由于属于无形资产, 在评定其费用额度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需要一定的专业计算方法去实现。
(七) 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
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是指企业在研发过程中, 由于研发的项目难度大, 需要与其他机构进行合作。这些外部机构主要包括:其他企业、大学、研究机构、转制院所、技术专业服务机构和境外机构等。研究的项目成果由委托企业所有, 其他机构只享有相关的服务费用, 并且研究的成果与委托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密切相关。
(八) 其他费用
其他费用是指企业在研发过程中产生的费用, 主要包括: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人员培训费、专家咨询费等。由于这些费用在企业研发环节中占据不太明显的地位, 通常情况下所占额度为研发总费用的十分之一, 另有规定的除外。介于当前, 其他费用的支出比重加大, 国家可适当给予其他费用一定的弹性空间, 扩大其在企业研发费用所占的比重, 提高其额度。
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确认研发费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 研发活动的范围具有明确的界限
研发活动是指企业为获得研发费用而进行的实质性与创造性的实验活动。这种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活动, 至少应对本地区或国家某个行业产生明显的改进作用, 达到或超越国际或国内的同等水平, 而不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进、工艺革新。研发活动是整体性能的变化, 而不是具体或部分的产生的新功能, 在研发活动项目的确立上要严格按照立项的标准与预算报告来确认其研发的项目, 从而确定费用是否支出。
(二) 研发费用的额度具有一定的界定
获得研发费用的项目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 项目成果为研发企业所有;第二, 企业能够独立、自由交易;第三, 所研发的成果必须与企业主要经营业务密切相关, 三者缺一不可。同时, 由于研发费用组成的要素较多, 主要可以分为有形费用与无形费用, 有形费用的估价具有客观性, 可以通过一定的物体衡量而测得;无形资产大多是在研发过程中消耗掉且具有虚拟的属性, 因此估价相对较困难。研发费用作为企业创新的物质保障, 需要科学、合理核算, 防止研发费用用途有误。
(三) 企业研发费用需经过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专项审计
企业所获得研发费用的多少并不是由企业研发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费用的总和, 也不是由企业自由申报, 而是需要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专项审计而获取。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需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 需要有独立的从业资格, 且三年里无不良记录。二是, 注册会计师所占比重超过员工总数的五分之一, 且员工数大于20人。在进行转型审计时, 企业的费用需要按比例给予, 适当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
四、结语
明确研发费用的构成要素, 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申请与认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给相关部门提供了企业创新能力的参考值,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研发费用的申报与获取。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研发费用的构成要素或多或少会产生改变, 如何明确企业的研发费用, 不仅是企业自身的研究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而且也是当前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只有把高新技术企业在认定中的研发费用问题解决好, 才能给企业提供科研创新的积极性, 才能给企业研发活动提供强大的物力保障, 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王学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研发费用的八大构成要素[J].财会月刊, 2009 (04) .
[2]王小宁, 陆军, 曹礼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对企业研发费用的影响[J].会计之友 (下旬刊) , 2009 (07) .
[3]吕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的研究开发费用刍议[J].中国集体经济, 2010 (09) .
[4]赵团结.研发费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的一项难题[J].财务与会计 (理财版) , 2012 (10) .
然而,笔者在工作中发现:虽然计算方法颇为复杂的“工业中间投入”指标已经予以取消,但由于企业会计科目设置的多样性以及统计和会计核算目的的差异性,基层企业统计人员在填报报表时往往需要按照统计方法制度的规定对会计科目进行归并或分解填列。这对填报原则的指导性和统计指标的准确性均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由填报原则看财务科目与统计指标的关联
目前,成本费用的填报主要遵循两大原则,第一是产品制造成本跟着产值走,第二是企业的成本费用明细项在统计报表中既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
在报表填报中,这两大原则是指标分析填列的主要依据。而鉴于企业财务科目设置和生产方式的多样性,成本费用调查指导方案对两种特殊情况进行了说明。一方面,凡是企业财务账目中设置了与生产经营有关的科目,范围含义与统计报表所列的指标相同,但没有包含在报表所列的指标中的,企业要将其调整填报到统计指标中;另一方面,当企业生产口径与会计核算的期间费用口径不一致时,不能对期间费用进行调整。这种调整主要发生在企业包含非工业活动或者下属企业期间费用的情况下。
成本费用报表与企业财务账目核算目的的差别以及企业会计科目设置的多样性,在形成了上述填报原则的同时,也衍生了调查中财务数据统计指标与成本费用“名同数异”或者“名异数同”的特殊现象。比如,同为“试验检验费”这个指标,在财务科目里可能包含试验人员工资、福利和设备折旧等内容,但在报送统计指标时就要予以扣除。这给很多企业基层统计人员造成了较大的困扰。
在实际操作中,面对复杂多变的会计科目,统计人员仅仅依照上述填报原则仍然不知如何入手,对于成本费用的财务明细科目在上报时是否需要调整,如何调整,将哪些调整后的科目计入统计指标存在着较大的疑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工作中不断思考财务明细科目和统计指标之间的关联,并将两者专业化、复杂化的关联关系用朗朗上口的语言总结为了五句“口诀”,希望对广大基层统计人员填好报表有所帮助。
制造成本与费用,一个开门一个关
口诀第一句首先开宗明义,指出成本费用填报的应用范圍和总原则。上半句指出调查的应用对象是制造成本与期间费用指标,涵盖了制造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以及项下的明细科目。下半句的含义包含两点:第一,何为开门?谁来开?由于制造成本及其项下指标的口径都要完全与工业总产值保持一致,如果企业制造成本核算包含有其他非工业生产活动的成本或者制造成本在其他财务科目项下核算,则分别要对企业生产成本或制造成本这个科目进行调减或调增的处理。因此,“开门”的含义是指统计指标可能需要将其所对应的会计科目以外的核算内容调整进来或者将科目本身核算的某些部分剔除出去。在成本费用报表中,制造成本的统计是要求开门核算的,开门的依据取决于制造成本的口径与工业总产值的口径是否一致。在口径不一致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对制造成本以外的科目进行调整操作。第二,何为关门?谁去关?为了保证统计报表与企业利润表的衔接,销售、管理与财务这三项期间费用的总项指标是从利润表中直接获取的。而其分别下设的细项指标在填报时,为了实现会计逻辑公式的平衡,也需要保证各自关门核算,就犹如三个互不往来的家庭,彼此界限分明,壁垒森严。也就是说,三项期间费用是各自关门核算的。举例来说,某些小型工业企业在财务账目中没有设置销售费用科目,企业销售部门人员工资都放在管理费用项下的工资中核算。那么在填报统计报表时,企业统计人员不用将销售人员的工资摘取出来填报在销售费用项下的“销售部门人员工资”这个指标中,而是都放在管理费用项下的“行政管理人员工资”中上报。
分项相加等合计,其他项来补余额
口诀第二句对成本费用报表如何消弭财务账目与统计指标的差异性进行了解释。由于统计报表中所列指标不可能将企业的费用明细项目列全,为避免费用遗漏,报表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项下都设置了其他项,企业统计人员可以将那些没有体现在报表中的费用类项目填报在其他项中,这就保证了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以及财务费用各项的分项相加等于财务报表的各项费用总计,实现了统计指标和财务账目总量的一致性。
财有统无要拆分,财无统有不需调
口诀第三句回答了财务明细科目是否需要调整的问题,说明了在财务明细科目和统计指标两者只存其一的情况下,判断财务明细科目调整的依据。第一种情况,在财务明细科目设置但是统计指标没有设置的时候,要将财务明细科目对应调整填报到相关的统计指标中。第二种情况,在统计指标设置但是财务明细科目没有设置的时候,则不需要进行任何调整。
如有科目内容杂,其中内涵应一致
口诀第四句对上两句进行了引申和补充,解释了财务科目调整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不仅可能碰到财务明细科目和统计指标仅存其一的情况,更多的时候是两者同时共存。就如前文所列举的“试验检验费”的例子,在财务明细科目和统计指标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也有可能需要对财务明细科目进行调整。总体而言,不管针对哪种情况,后续的调整工作统一遵循“内涵一致”的原则。内涵,指的是财务科目中所包含内容的性质,主要分为投入和产出两种。投入,是指为生产加工产品所付出的物、料、费。产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仅包括企业最后盈余所得,还包含上缴给政府的税收、设备的折旧以及支付给个人的薪酬福利等。当财务明细科目与统计指标内涵一致的时候,不用进行调整。反之,如果财务明细科目与统计指标内涵完全不一致或者部分不一致,则必须进行调整。
投入产出若两存,谨记调整勿相忘
口诀最后一句回答了将哪些调整后的科目计入统计指标的问题。企业基层统计人员在完成财务明细科目调整后,还要将分解后的科目分别对应统计指标。对应的原则取决于财务明细科目与统计指标的内涵是否相同且范围含义保持一致。以制造费用中的“取暖费”为例,根据统计指标解释,指的是生产车间当年支付的取暖费。因此,按照上文对投入产出的定义,指标的内涵属于投入。所以,如果企业该项指标中的核算内容还包含支付给职工个人的取暖费,那么,这部分属于产出的金额就要调整出去,放入到直接人工或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福利费等相关指标中。
将财务明细科目归并成为统计指标是企业基层统计人员填报成本费用报表的一大实操难题。文章中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五句口诀的总结仅仅是一个初步的成果,希望在与大家的探讨中,将之不断修正完善。
目录
1、总则.........................................................................................1.1目的............................................................................................3 1.2 适用范围....................................................................................3 1.3 管理原则....................................................................................3 1.4 管理内容....................................................................................3 1.5 管理部门....................................................................................3
2、报销审批程3 序...........................................................................4
3、费用报销的具体细
3.1市内交通费.................................................................................5 3.2差旅费.........................................................................则................................................................5...............5 3.3邮电通讯费.................................................................................6 3.4租住费用.....................................................................................7 3.5交际应酬费.................................................................................7 3.6车辆费用.....................................................................................7 3.7办公费........................................................................................8
4、报销单据填写以及原始单据要求...............................................8
5、其他.........................................................................................9
用审批责任人为总裁。异地项目部的员工报销审批,由总裁授权项目经理审核批准。审核负责部门:财务管理部门是公司或项目部的日常管理费用报销审核的责任部门,负责对日常费用开支的准确性、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单据填写的完整性进行审核,并对日常费用开支的合规性拥有最终否决权。
2、报销审批程序 2.1总裁、副总裁、部门经理、项目部经理的费用报销审批 2.1.1总裁报销,由财务部总经理对其报销费用在预算额度内签字报销。2.1.2副总裁、部门经理的费用报销,经财务部审核后,由总裁或授权人审批。2.1.3项目部经理的费用由项目财务审核,执行经理审批后,先予以报销。总部财务部后审,由总裁或授权人补签字。2.2公司部门员工及项目部员工费用报销审批 2.2.1门员工的日常费用报销,经财务部审核后,由部门经理审批。2.2.2项目部员工的日常费用报销,经财务部审核后,由项目经理审批。2.3超预算支出的审批 如果部门的费用开支超出年初部门预算,财务人员有权并有责任拒绝报销。报销部门必须申报追加预算,报至总裁审核批准后方可报销。
3、费用报销的具体细则 3.1、市内交通费 3.1.1员工因公务外出办事的交通工具应为公司公务车,在没有公司公务车的情况下经授权人批准后方可搭乘出租车。票据背后说明外出事项、起始地点,批准人签字确认。3.1.2员工日常上下班交通费不能报账。但无车贴职员加班至晚上10点后, 经批准可报销出租车费.。3.1.3享受车辆补贴的员工不允许再报销市内交通费,并不允许使用公务车(除出差的接送外)。如果因特殊原因需使用公务车辆的,需相应地扣除个人车辆补贴。3.2、差旅费
3.2.1 出差员工应严格按照集团制定的《出差管理规定》执行。对于超标准支出的差旅费用,除特殊情况需要特批外,一律按照公司相应标准报销,超出部分由出差人个人承担。3.2.2 总部员工出差原则上不予借款,要求出差人使用信用卡。3.2.3出差人员在回单位后一周之内,办理报销完出差费用。
出差补贴明细: 国内出差补贴标准 行政等出差交通工国内外出差住深圳、上海、北级 具 宿 其他城市 京 总裁 飞机或火车 最高五星 实报 最高四星(或总办 飞机或火车 如家快捷店类实报 成员 型酒店)部门正最高三星(或以实际发生数在以实际发生数在飞机经济舱(副)如家快捷店类限额
元/日限额
元/日内或火车硬卧 经理 型酒店)内报销 报销 主办及最高三星(或以实际发生数在以实际发生数在飞机经济舱其他 如家快捷店类限额
元/日内限额
元/日内或火车硬卧 员工 型酒店)报销 报销 3.3邮电通讯费
3.3.1 职员无论入网全球通客户或其他,均办理使用套餐,凭移动公司发票和宅用电话发票在核定额度内据实报销。超出部分个人承担。3.3.2 报销时若为全球通用户则应持本人的移动公司发票报销,不可以充值卡定额发票报销来填充其通讯费的额度。沿用充值卡报销的用户,只报销其额度的50%。因特殊情况而导致通讯费超标,须写申请由总裁特批。3.4租住费用 3.4.1公司办公场地租金由行政部门根据租赁合同金额,按月凭发票申请付款。3.4.2公司办公场地的物业管理费、水电费由行政部门凭物业公司的发票申请付款。3.4.3公司安排宿舍员工,除宿舍租金和物业管理费由公司统一负责缴纳外,水、电、煤气、有线电视及宿舍使用过程中的修理费由个人承担。宿舍的基本配备在规定的额度内由公司配备,个人日常生活用品由入住人自购。员工调动或调换宿舍时,应交还公司并及时缴清个人应付的相关费用,若因欠缴而产生的滞纳金由其本人承担。3.4.4由公司统一安排宿舍的员工,应服从公司安排,不可私自调换。不住公司安排的宿舍的员工不允许以现金方式领取租金。3.4.5宿舍的装修、家具、家电等不是个人福利,不允许发放给个人。支出的控制由公司的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着节省的原则,进行合理安排,有效控制费用。3.5交际应酬费 3.5.1白条不能报账。3.5.2 交际应酬费应事先申请,审批后使用。因特殊原因不能做到先申请的,应在事后向所属上级领导提交报告说明原因及招待情况。报告经审批同意后方可办理费用报销手续。非公务应酬费不能报销。3.6车辆费用
3.6.1车辆费用开支包括“车辆补贴开支、公司公务用车费用开支”,公司的公务用车开支由行政人事部经理或授权人签字方能报销。3.6.2享受车辆补贴待遇的员工,可在规定可在规定的额度内,贴足与交通和车辆相关费用的票据实施足额报销。3.7办公费 3.7.1 办公用品包括:复印纸张、墨盒、晒鼓、办公文具等用品。办公用品原则上要求由行政部门统一集中采购,并交由行政部其他人进行验收登记入库,职员领用,行政部须登记领用记录。
3.7.2 未经行政部负责人的同意,各部门自己采购办公物品不允许报销。批准购买的用品,需由行政部验收登记入库后,凭发票、验收入库单办理报销程序。
4、报销单据填写以及原始单据要求
4.1 除差旅费开支需要填写《差旅费报销单》以外,其他费用开支均填写《费用报销单》。4.2各笔经济业务的发生需取得盖有税务或财政监制章及开具票据单位的财务章的规范票据,经济内容如实、合法。票据的填制项目详细齐全(如日期、填制人、经济业务的内容)、计算准确、大小写规范。4.3报销时必须在费用报销单上注明时间、地点、对象、参加人、事由。并附上所有票据原件,若有特殊审批报告的,也应一并作为附件。对于报销单填写事项混乱笼统,不能清楚说明费用使用情况的,财务人员有权不予冲账或报销。4.4个人费用报销必须由报销人签名,不允许请秘书或其它人代签名,若发生代签情况报销单财务有权退回,不予报账。4.5若发生报销单据遗失而以无关票据报销时,应以“书面报告”形式,报部门负责人审核、业务证明人证明,经财务总经理审批后,方可按正常报销程序进行。
一、开发间接费用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为开发产品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工资、福利、折旧费用、修理费用、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用、周转房摊销等。
二、管理费用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总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属于期间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
三、开发间接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划分
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分清“开发间接费用”和“管理费用”是个难点,除了周转房摊销之外,其余费用的划分是以有无开发现场机构来确定的。如果开发企业不设立现场机构,由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地派人到开发现场组织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可直接并入企业的管理费用。
四、开发间接费用的核算
开发间接费用核算的帐务处理如下:
1.归集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其会计分录为:
借:开发间接费用
贷: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
累计折旧
周转房等
2.开发间接费用按企业成本核算办法的规定,分配计入有关成本核算对象,其会计分录为:
借:开发成本
2013年3月
为了规范公司费用标准,个人费用报销需填写相关表格,经各自部门经理主管审核批准后,再交由财务报销。报销需提供正规税务发票,有抬头的发票抬头必须填上“中山市某某内衣制品有限公司”。
一、日常费用
一)市内交通费
1、员工办公无特殊情况要求乘坐公共交通,按公共交通费用报销;
2、特殊情况需要打出租车的,向部门经理请示批准后方可打出租车。
二)手机通讯费
1、请尽量选择手机短号、座机和电信推出的套餐,节省话费;
2、总经理报销限额800元/月,技术开发主管限额200元/月,财务人员限额100元/月。
三)业务招待费
1、各部门经理和销售人员可报销业务招待费;业务招待费报销需填上具体时间、原因和被招待人的姓名。
2、原则上总经理报销限额1000元/月,部门经理限额500元/月。
3、销售人员发生业务招待费前需向部门经理请示批准后方可招待,原则上不超过200元/次,且总额不超过500元/月。
四)其他小额日常费用
1、如有其他偶然性的小额日常费用,请向部门经理请示批准后执行。
二、差旅费用
出差人员出差前必须详细填写《出差申请单》,经部门经理批准后方能出行。出差人员必须在出差结束后5个工作日或一周内办理出差报销手续,《差旅费用报销单》内容必须与《出差申请单》相符,同时附上《出差报告》交部门经理审批。
一)往返路费
1、往返路费包括北京市至出差目的地的飞机票、火车票、船票、长途客车票以及上述票据的附加费用,按实际发生额实报实销。
2、员工长途出差原则上乘坐直达火车,时间合适的话,能乘坐一般列车,就不安排动车组;乘坐火车,从晚上8时至次日晨7时之间在车上过夜的,或连续乘车时间超过10小时的,可购卧铺。
3、特殊情况需乘坐飞机的,请在出差申请中注明,交部门经理审批。
二)住所到车站、机场的交通费
1、如果无特殊情况请尽量乘坐公共交通;
2、出发早于上午8:00或到达时间晚于晚上21:00的,允许打出租车。三)出差地市内交通费
1、出差人员从车站、机场到宾馆发生的交通费按实际发生额报销;
2、在出差地发生的出租车、大巴、地铁等公用交通工具费用,按限额报销。限额标准:一类地区35元/天,二类地区25元/天,三类地区20元/天。
四)住宿费
1、请尽量选择经济型酒店;多人一同出差,尽量安排标准间和多人间。
2、住宿费限额标准:一类地区200元/天,二类地区180元/天,三类地区150元/天。
五)出差补助(含伙食及通信补助)
1、补助标准:一类地区???元/天,二三类地区???元/天。
注:
一类地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二类地区:其他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大连、青岛、苏州、宁波、厦门 三类地区:一二类地区以外的区域
自2013年4月1日起,凡出差员工,尽量使用信用卡(X行信用卡最佳)刷卡消费,减少预借款现金,能用信用卡则不使用现金,事后凭发票报销。特此通知。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已取得飞跃性的发展, 如此瞩目的成就引人深思。中国经济如此之大的飞跃, 其质量如何呢?全要素生产率是通常用来测度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全要素生产率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是新古典学派经济增长理论中用来衡量纯技术进步在生产中的作用的指标, 指生产要素 (如资本、劳动) 的投入量都不变时, 而生产量仍能增加的部分。效率资本效率改善、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是TFP增长的主要来源。计算上它一般是除去要素投入之后的“余值”。这个“余值”中包含着除去要素投入的其它所有影响生产率变化的因素, 不仅仅是技术, 因此, 它只能相对衡量技术进步对生产率的影响。估算全要素生产率一方面有助于进行经济增长源泉分析, 得到各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识别经济是投入型增长还是效率型增长, 确定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制定和评价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基础, 以确定经济政策是应以增加总需求为主还是应以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为主。
2 文献综述
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一般是从估计生产函数开始的。基于生产函数估计方法的差异, 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也存在多种方法。我们在这里关注其中宏微观这一维度的方法划分。宏观上主要关注总量 (国家/地区/产业) 生产率, 而微观层面则主要关注企业水平的生产率。早期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主要是基于国家或产业等宏观层面, 统称为总量方法, 主要关注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研究其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而现代微观层面进行的估计主要站在企业个体角度, 企业将根据自身的技术水平选择最优的要素投入水平。
从行业角度来看, 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工业增长尤为显著, 从1992年到2007年, 中国工业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2.6%。这种飞跃性的增长在多大程度上由要素投入所推动, 多大程度上由技术进步所驱使, 这些问题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 (谢千里等, 2008) 。目前文献对中国TFP的测算多是从宏观层面进行, 研究内容主要有:从经济增长的角度, 探究中国总体TFP现状及变动 (张军, 2002;郭庆旺和贾俊雪, 2005) ;基于地区差异, 比较研究全要素生产率 (彭国华, 2007;李培, 2007) ;另外, 还有基于行业差异来比较研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 (涂正革和肖耿, 2005) 。
从企业层面研究全要素生产率的文献相对较少。张杰等 (2009) 利用1999~2003年间的全部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的工业统计数据, 运用非参数OP法估计了企业TFP水平值, 但由于其着眼点在于研究中国出口与企业生产率的关系, 因此文中并没有详细说明TFP的测算值。
通过对文献的总结归纳, 我们可以发现, 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方向正在朝着微观层面发展。因此, 本文将利用中国1998~2007年全部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的工业企业统计数据, 运用包含固定效应的OLS的方法估算其全要素生产率, 然后对估计结果作出分析。
本文结构如下:第三部分就TFP测算方法及理论基础情况做出说明;第四部分说明数据来源, 并利用这些数据对TFP做出测算;第五部分是测算结果与经济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3 企业水平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方法
要对全要素生产率做出估计, 我们需要拟合生产函数。因为在总量层面上, 总产出总是无法全部被要素投入解释, 即存在生产函数的“剩余”。因此, 在传统意义上, 全要素生产率被理解为扣除要素贡献后的“剩余”生产率水平, 或者是由于技术进步以及制度改良等非生产性投入对于产出增长的贡献。在实际应用中, Cobb-Douglas生产函数 (C-D生产函数) 成为最为常用的函数形式, C-D生产函数由于其结构简约易用, 而且对于规模经济的测度直观且符合常理而更受青睐。C-D生产函数通常采用以下形式:
Yit表示产出, Ait代表示一系列决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量集合, 即通常意义上的全要素生产率, Lit和Kit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要素的投入。通过对 (1) 式取对数可以将其转化为如下线性形式:
其中yit、lit和kit分别表示Yit、Lit和Kit的对数形式。残差项uit表示包含企业全要素生产率Ait对数形式的信息。通过对 (2) 式进行回归估计, 我们可以得到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值。
考虑到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企业的效率有一部分是可以在当期被观察到的, 这样, 企业则会在已知的技术水平上改变要素投入来最优化产出。因此, 将整个残差项uit用来代表TFP的话, 是不准确的, 因为这其中还包含着一些内生因素, 这些内生因素可能影响Lit和Kit的量, 使得残差与回归项相关。这会使得OLS结果存在偏误 (同时性偏差 (simultaneity bias) ) 。因此, 我们将残差项做如下形式的拆分 (Marschak and Andrews, 1994) :
其中, ωit表示能为企业观测到的影响当期要素投入选择的因素。eit为真正的残差项, 包含不可被企业观测到的技术冲击和其他误差。
另外, 我们在一般研究过程中选择的数据都假设这些企业样本是持续经营的, 然而,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生产率相对低的企业会被挤出市场, 生产率相对高的企业会进入市场, 如果忽略这些由于生产率差异而使企业进入或退出市场的选择性行为, 必然会对估计结果造成误差 (样本选择偏差 (selection bias) ) 。因此, 我们引入包含个体差异的固定效应。
运用此种方法虽不能完全解决内生性和自我选择的问题, 但却较好的消减了偏差。
4 数据描述与TFP估计
本文估算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1998~2007年的数据 (其中2004年数据有所缺失, 故没有将其纳入样本中) 。中国工业统计数据库的统计范围为中国大陆地区销售额500万元/RMB以上的大中型制造企业, 占中国工业总产值的90%左右。为了使结果准确可靠, 我们剔除了其中有遗漏变量的样本, 即删除了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从业人员等数值为小于等于零的样本, 同时, 基于研究目的, 我们剔除了垄断性的制造业行业以及资源依赖型的制造业行业。
本文中涉及的数据主要有总产出, 资本存量和劳动力数量。产出以VA (企业的工业产出增加值) 衡量 (增加值并不包含中间投入, 主要反映了企业的最终生产能力, 因此在概念上更为贴合) , 资本为K (这里, 参考谢千里等 (2008) 的做法, 我们使用企业的固定资产净值作为企业资本的度量指标) , 劳动力以企业从业人员总数衡量。
要得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精确度量, 应当采用投入的实物数据。但是研究中实物投入的数据很难获得, 一个替代的方法是采用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投入和产出数据本文中借鉴了该处理方法。具体的做法是:企业产出利用各年的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进行平减, 中间投入用各年的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进行相应平减, 资产投入利用各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平减 (都以1998年为基期) 。
在包含有固定效应的OLS估计中, 本文使用的基本模型如下:
其中, Yit表示示企业i在t年的工业增加值, K和L分别表示企业固定资产和从业人员规模, year和ind分别代表企业年份和行业的虚拟变量, ε表示在生产函数中无法体现的随机干扰以及测量误差等因素。由此可得TFP的绝对水平值:
5 测算结果与经济分析
5.1 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表1报告了中国35个工业行业各行业生产率的情况。行业间TFP对比分析对于中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地位而言, 分析生产效率的动态变化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我们首先计算了每个子行业1998~2007年的TFP, 然后以子行业的工业增加值为权数, 计算了这些行业的加权平均TFP增长率。结果表明, 1998~2007年35个行业中生产率增长最快的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食品制造业、造纸和印刷等行业的TFP增长率也较高。行业的平均生产率增长较慢的大都属于一些传统行业, 如服装、纺织、毛皮等行业, 这说明传统行业要进行技术革新是有一定难度的, 另外, 由于这些行业大是劳动密集行业, 劳动力投入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具有较低的劳动生产率。尽管该类产业的技术水平发展较慢, 但是由于吸纳了大量低技术劳动力的就业, 因此对工业经济的整体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处在高技术行业生产率快速增长和低技术行业生产率增长缓慢的环境中, 我国工业企业的生产率存在一个非收敛的趋势。虽然这种趋势在某种程度上符合行业发展的周期性规律, 但也反映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性。因此, 如何加强传统行业的现代化改造, 提高其技术进步水平是未来工业发展政策制定的重点之一。
5.2 规模效应
由计算结果可知, 10年来处于规模有效状态的行业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及竹材制品业等行业。不处于规模有效状态的行业中, 家具制造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煤气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是属于因为规模不够造成的规模效率不高, 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 扩大这些行业企业的生产规模;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以及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则处于规模收益递减状态, 说明这些行业规模过大, 企业本身可能并不需要如此规模, 反而造成人员闲置、资源浪费的状况。
注:表中各行业分别为:0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0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0非金属矿采选业;13农副食品加工业;14食品制造业;1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17纺织业;18纺织服装、服饰业;19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20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1家具制造业;22造纸和纸制品业;23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24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25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7医药制造业;28化学纤维制造业;2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3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2有色金属冶炼7和压延加工业;33金属制品业;34通用设备制造业;35专用设备制造业;36汽车制造业;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3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4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1仪器仪表制造业;42其他制造业;43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45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5.3 时间趋势
为进一步明晰中国工业行业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时间趋势, 对上述各项指标的行业均值以时间序列进行梳理和纵览是必要的。我们选取生产率增长最快的三个行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食品制造业, 来观察其在1998~2007年间要素投入变动情况。结果表明, 从1998~2007这些年, 尤其是最后几年, 要素的投入份额变化微弱, 技术创新在生产率的可持续增长上显得更为重要。我国当前正处于由资本驱动型增长向技术驱动型增长转变阶段 (如图1所示) 。
6结论
本文从微观的企业水平,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1998~2007年的数据, 运用包含固定效应的OLS估计方法, 对中国工业35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分析, 并进行了不同行业间TFP对比分析, 规模效应分析以及行业TFP决定要素投入时间趋势分析, 得到以下基本结论:
首先,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食品制造业、造纸和印刷等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往往较高, 而对工业经济的整体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行业主要是一些生产率较低的传统行业, 这些行业也往往表现出劳动密集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性。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我们要加强对传统行业的现代化改造, 提高其技术进步率, 使资源配置更有效率, 如此经济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其次, 对由于投资不足造成的规模效率不高的行业, 如家具制造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等, 需要加大投资, 使其呈现规模有效的状态, 而对于由于行业规模过大造成的冗余使得行业处于规模效率低下的行业, 如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等, 则应对其进行精简, 抑制其扩张趋势。最后, 要实现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 当前主要任务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我国经济增长由资本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 走新兴工业化道路。
参考文献
[1]谢千里, 罗斯基, 张轶凡.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增长与收敛[J].经济学季刊, 2008, (3) :809-826.
[2]张军.资本形成、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中国的转轨特征”[J].经济研究, 2002, (6) :3-13.
[3]郭庆旺, 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J].经济研究, 2005, (6) :51-60.
[4]彭国华.我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与人力资本构成[J].中国工业经济, 2007, (2) :52-59.
[5]李培.中国城市经济运行的特征分析[J].财经研究, 2007, (5) :84-95.
[6]涂正革, 肖耿.中国大中型工业的成本效率分析:1995-2002[J].世界经济, 2007, (7) :47-55.
[7]张杰, 李勇, 刘志彪, 出口促进中国企业生产率提高吗——来自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1999~2003[J].管理世界, 2009, (12) :50-64.
[8]鲁晓东, 连玉君.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1999-2007[J].经济学, 2012, 11 (2) :541-558.
[9]钱学锋, 王胜, 黄云湖, 王菊蓉.进口种类与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J].世界经济, 2011, (5) :3-25.
摘 要开办费是指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由于会计与税法规定的不同在实务中产生很大的差异,本文根据最新的财税法规结合实务着重分析二者的差异及会计和税务方面的处理。
关键词开办费范围 期间 所得税 举例
一、开办费的范围
开办费是指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包括筹建期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购建成本的汇兑损益和利息支出。
二、开办期间
开办期间是指企业被批准筹建之日起至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之日。我国相关的法规虽然对开办期进行了规定,但是在实务中操作还是有一定难度,比如开办期的截止日期,实务中有些企业按取得营业执照之日来计算开办期结束,但是笔者认为一般的工商企业试生产后开出第一张销售发票作为开办期结束,房地产企业和施工企业从开始动土或打桩时作为开办期的结束。
三、开办期间税务处理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给予企业三种选择性的处理方式:
1.按照长期待摊费用的规定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条规定,开办费可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3年。
2.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
《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通知》规定,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从发生的当月直接扣除。这里“从发生的当月直接扣除”与国税函〔2009〕98号文件所规定的企业可以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存在一定的差异,企业对此项的差异处理应予以关注。
3.企业在新税法实施以前年度的未摊销完的开办费,也可根据上述规定处理。
即未摊销完的开办费可以一次计入当年的损益来处理。
四、会计上对开办费用的处理
根据新准则的`规定,开办费在实际发生时直接列入管理费用---开办费,不再通过长期待摊费用进行核算,因为开办费不符合资产的定义。
五、应用举例
甲公司2010年2月份经相关的部门批准正式开始筹办,至2010年12月31日正式结束。开办期间发生相关的人员工资10万元,办公费用5万元,业务招待费用10万元,购买固定资产30万元,无形资产10万元。计提累计折旧4万元,无形资产摊销2万元。所得税率为25%。假设上述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
会计处理:
借:管理费用---开办费用---工资及办公费150000
---开办费用---业务招待费100000
贷:银行存款250000
借:固定资产300000
无形资产100000
贷:银行存款400000
借:管理费用---累计折旧40000
---无形资产摊销20000
贷:累计折旧40000
累计摊销20000
会计上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为310000元,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10000×25%=52500元(因为业务招待费用在2011扣除多少无法确定,暂时不予确认)。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52500
贷:所得税费用52500
下面分一次扣除和分次扣除进行说明:
1.一次扣除,假设甲公司2011年全年营业收入为1800万元,会计利润为400万元。由于企业采用一次扣除即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规定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所以2010年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全部转回。
借:所得税费用525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52500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根据上述规定甲企业2011年按营业收入计算的业务招待费用扣除限额为1800×5‰=9万元,按发生额比例为10×60%=6万元。所以2011年应扣除业务招待费用为6万元。
因此2011年应纳税所得额=4000000-310000+(100000-60000)=3730000元,应交所得税=3730000×25%=932500元
借:所得税费用932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932500
2.分次扣除,即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按照长期待摊费用的规定处理。假设甲企业分四年扣除,则每年扣除的开办费用为310000÷4=77500元。业务招待费用也得分四年列支2011年列支的业务招待费用为100000÷4=25000元,甲企业2011年按收入计算的业务招待费用扣除限额为180000×5‰=90000元,按发生额比例为25000×60%=15000元。因此2011年应纳税所得额=4000000-77500+(25000-15000)=3932500元。应交所得税=3932500×25%=983125元,同时要期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52500÷4=13125元。
借:所得税费用131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3125
借:所得税费用9831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983125
2012年至2014年采用2011年同样的方式处理,企业在选择采用一次方式扣除还是分期方式扣除时一定要合理预计未来年度的收入,因为采用不同的方式业务招待费用在各年扣除的金额不同,最终会影响企业的所得税,所以企业可以在这里合理的进行税收筹划。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
[2]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通知(2006年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4]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年版).
★ 财税法学论文
★ 财税法学教学改革论文
★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事项探讨论文
★ 企业债务重组的方式案例
★ 企业业务工作职责
★ 企业自营业务承诺书
★ 会计业务能力和企业财务管理的联系论文
★ 重组协议书参考
★ 重组协议书
【工业企业费用要素】推荐阅读:
集体工业企业07-04
工业企业调查表06-21
工业企业税收政策07-14
工业企业管理系统07-15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制度07-19
工业企业大数据案例09-24
工业安装企业简介10-17
企业进驻工业园区计划05-28
工业企业宣传片文案07-13
工业企业会计做账流程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