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税干部依法行政能力调查报告

2024-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税干部依法行政能力调查报告(推荐9篇)

国税干部依法行政能力调查报告 篇1

基层国税系统干部是依法行政最基本的主体,是税务行政行为的最终实施者。他们依法行政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依法行政的推进、国税事业的发展、纳税人权益的保护以及自身的执法公信力。因此,提高基层国税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对全面落实省局“依法行政深化年”8大活动,加快推进法治国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基层国税干部依法行政存在的主要障碍

(一)观念障碍,依法行政意识比较淡薄。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职权法定理念认识不够。对于依法行政的“依”的含义理解不够透彻,少数干部认为就是依照法律执法,也有人认为就是依赖法律解决问题,简单的理解为照章办事,没有引导纳税人依法遵从。甚者有部分基层国税干部认为职权是来自于上级给予或自己努力争取的结果,而不是依法设置和授予的。二是对权责统一理念认识不够。表现为看不到真正权力来源是公民权力的让渡,从而意识不到在接受权力时要承担与之对等的责任。有少数干部在工作中只注重权力的行使,而忽略义务的履行。三是对程序行政理念认识不够。现实表现是以令代法、贪功诿过等。有些基层国税干部对本部门的行政执法权及执法程序一知半解,在实践中不能够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执法,如用简易处罚代替一般处罚、应履行告知程序不告知等。

(二)体制障碍,工作机制运行不够顺畅。主要表现在:一是在专业化分工上,基层国税部门原先的“征、管、查”职能配置不符合新时期税收管理方式的需要,与当前推行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方式不相适应,存在分权制约不平衡、业务运转不流畅的特点。二是在集约化管理上,原有区域间人力、物力、执法水平、任务压力的不平衡造成的执法差异不一致,执法尺度也不相统一,执法规范度和透明度不高。三是在信息化管理上,部分信息系统业务交叉、程序繁琐、互不共享;有的应用系统对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的技术支持不足,信息化运用水平不高,存在着相互协调沟通不

够。四是在风险化管理上,税收制度建设反映客观规律不够充分,个别税收政策和征管措施规定不够清楚,有的文件之间衔接不够顺畅甚至相互打架,难以全面、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再加上有些地方政府行政干预执法环境和执法行为,提高了税收执法的风险率。五是在协作化管理上,基层国税部门征税往往是单打独斗,获取工商、海事、审计、财政、安监等单位协税护税环境支持没有制度保障,在综合治税环境方面也不尽如意。

(三)能力障碍,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工作实践,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不适应要求。近年来,新进的公务员基本上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他们的理论水平较高,但由于工作经验匮乏,再加上各自专业不同,科学的、专业的、程序的法律思维还没有完全塑造起来,工作方法往往也不深入群众和实际,结果是就理论谈理论,不能经受实践的检验。二是思维陷入定势,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不适应要求。有部分基层国税干部说话办事想问题离不开老套路、老章法。对解决工作实践中所碰到的疑难问题的具体思路过于简单化,有些基层国税干部一味的向领导汇报,而忽视了找出法律依据,依法公正处理的正确途径。有的在工作中已经感到老办法不能用,但新办法又不会用,所以经常出现对新问题无所适从的情况,缺乏靠法律、靠服务来引导、协调解决问题的思想意识,工作作风还没有转向为市场主体服务以及行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三是工具思想盛行,目标价值和执法理念不适应要求。部分基层国税干部将法律仅视为一种治人的工具,而不具有法律的目标价值观念。这种法律工具化观念只片面强调法律是达到某种社会目的的手段,强调法律仅仅是治理社会的工具,忽视了法律的价值。在这样一个忽视立法理念的观念作用下,必然出现当对自己有利时就拿来适用,对自己不利时就不执行的现象。

(四)制度障碍,行政执法监督缺乏力度。主要表现在:一是行政监督体系缺乏合力。各种监督主体之间的关系目前尚未完全理顺,在监督过程中的权限、方式、程序、范围等方面的划分不明确。二是行政监督主体 缺乏独立。目前,我国的各级人大未能真正独立行使监督权力;人民大众的监督没有权威性,缺乏现实操作性,群众对国税干部依法行政行为的知情权难以保障;缺乏宽松的社会环境,采访报道权和舆论监督权得不到尊重和保障。三是行政监督法规不够健全。一方面监督法律法规空缺,如《举报法》等还未出台,使监督活动缺乏法律依据;另一方面缺乏监督的程序规定,使得监督权难以落到实处。四是行政监督方式过于传统。我们现在通用的做法是偏重于追惩性事后监督干部的行政行为,如果缺乏过程监督和全面监督,就会造成许多干部形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职业心态和行为习惯。

二、提升基层国税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一是坚持树立法治理念。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强化程序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眼于增强基层国税干部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着眼于解决税收管理体制机制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着眼于构建有利于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法治环境,推进基层国税干部依法行政。二是坚持权力约束理念。权力不是无限的,权力要靠制度约束,以权力制约权力。干部树立权力约束的观念在于从思想上预防权力滥用、侵害社会,从而形成带头守法、严格执法的理念。三是坚持执法为民理念。真正把相对人当作权力主体,而不仅仅是管理的对象;充分尊重相对人的权利,如知情权、参与权等;要有善意的动机,能够站在相对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要有责任心,依据法律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对具体的相对人负责。

(二)规范行政行为。一要强化执法的程序控制。要强化干部的执法程序意识,推进科学民主决策,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使干部懂得执法程序的重要性,增强对程序负责的自觉性;要建立科学、高效、严密的执法流程和岗责体系,细化工作环节,分解执法权力,使各岗位、各环节之间环环相扣、相互监督;要强化对干部在执法程序上的考核,通过落实税收 执法责任制,对干部执法行为进行考评,对不按程序随意执法的行为,要通过执法检查、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考核评议、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案件等渠道发现执法过错线索,对各种违反执法程序的过错行为责任人,一经发现,要严格按照过错责任追究办法从严追究,并施以经济惩戒或行政处分。二要强化制度的实体控制。要依据税收政策和法律的实体规定,建立执法监控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税收征管机制改革,坚持以信息化、专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税收征管模式和机制。当前,尤其要制定和完善执法证据、执法文书管理制度、税务稽查复查制度、重大税务案件集体审理制度、执法巡查制度等制度的执行与考核,切实发挥制度在监控税收执法、预防渎职犯罪、堵塞征管漏洞中的“防火墙”作用。三要强化部门的责任控制。要充分发挥法规、税政、征管、监察、稽查、办公室等部门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完善各部门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各司其职的监控机制。收入核算部门要通过税收分析将税源管理现状反应给征管部门,征管、税政部门要通过日常管理和纳税评估为稽查部门提供案源,稽查部门要将案件查处过程中发现的执法漏洞和偏差及时反馈给征管、法规和监察部门,法规部门要对稽查质量进行同步监督,监察部门要适时监督法规部门。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督办职能作用,将各部门互相监控的过程与结果集中反映,跟踪督查。

(三)提高队伍素质。一是更加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要继续抓好创先争优和“两权”监督,贯彻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基本方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培养基层领导干部的法律思维,使基层广大国税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的思想,正确看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二是更加注重专业素质培训。一方面,要建立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落实领导班子集中学法的时间和内容,加强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培训和考核。另一方面,要全面提升税务行政执法人员法治素质,加强税收法治队伍自身建设,建立一支政治作风硬、业务精的法制干部队伍。要把抓好法制宣传教育和对税务执法人员的培训作为依法行政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分层次地对税务执法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三是更加注重执法资格认证。继续推行执法资格认证和能级管理制度,实行持证上岗、等级管理、以能定级。建立健全税收执法人员资格准入制度,特别是要加大对新招录公务员的全国执法资格考试认定工作,建立干部法律知识考试档案,在竞争上岗考试及其他选拔任用工作中,注意考察了解干部的依法行政知识水平和工作实绩。

(四)完善制度建设。加大对税收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力度,推进税收执法依据一体化。通过清理,确认本级有效文件、废止文件和条款,并将清理结果全部予以公布。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及时对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目录进行补充完善。做好重新制发新文件的工作,以规范其效力形式。依照清理结果,调整充实网站公布的税收法规库,确保基层国税干部和纳税人能够在网站上查阅全部现行有效的税收规范性文件。同时,严格执行《税收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税收规范性文件,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五)健全监督体系。一是要完善和畅通监督渠道。建立社会监督、行政监察、司法监督的体系,全面推行政务公开,特别是要发挥政府法制部门的监督作用,领导干部在做出重大决策或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决定前,应允许政府或部门法制机构介入,并主动征求和听取其意见,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二是要创新和运行监督机制。全面推广税收执法内控机制,认真执行重大税务案件集体审理制度,实行全程监督,加强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不仅要保证行政行为的主体合法,还要保证行政行为的程序合法。通过干部自评、点评、群众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税收执法监督,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强化税收执法检查。三是要落实层级监督和问责。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审计、财政等部门以及社会公众和纳税人的监督。积极发挥人大在税收执法行为立法上的源头监督;发挥政协的参政议政作用,监督行政行为的程序性;发挥司法在对违法行政行为的监督和法律执行中的监督;加强社会舆论监督,使基层国税干部的行政行为置于阳光之 中,从而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性。要进一步落实问责制度,严格执行《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由税务干部的直接违法失职行为而对相对人造成伤害的,责任人要给予赔偿,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

国税干部依法行政能力调查报告 篇2

(一)提高乡镇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是贯彻依法治国方针的基本要求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战略方针,依法行政则是依法治国极为重要的内容。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依法行政,用法律手段调节和管理各个领域的活动,已逐渐成为政府机关活动的主要形式。只有加强依法行政,改善行政执法活动,才能有力地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

(二)提高乡镇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

乡镇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的高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的保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的推动力。要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基层干部的依法执政能力,为人民服务意识尤为关键。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才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解决好“三农问题”。

二、当前乡镇干部依法行政难的原因

(一)乡镇干部年龄、知识结构老化,综合素质低

新形势下对乡镇干部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就目前来说,干部老龄化严重,知识更新慢,思想陈旧,基本上还是靠老经验、老办法办事,与时代要求差距大。如2005年河南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后,笔者工作乡镇事业单位人员只退不进,10年之间没有补充一名年轻干部。2008年以后新招录公务员10人,目前还在乡镇工作4人。当前干部队伍大多是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大专及本科以上6人,其中退伍军人安置到乡镇政府工作的就占了近三分之一,40岁以上干部占了近三分之二。大多数干部没有经过专门的法律知识培训,法律水平不高,对有关农村的法律法规不了解,依法办事的能力不强,不能适应乡镇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需要。

(二)依法行政方式简单、粗暴

新形势下留恋过去工作方式,乡镇干部还不能从从“要粮、要钱”的干预型角色转变为“帮、带”的服务型角色,高压政策和行政命令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工作上倾向于老办法、老经验、老套路,留恋于过去简单、实用、无风险的行政命令,导致工作中干群关系紧张,形成了“老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让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现状,“依法办事”的思维模式还没有形成。

(三)乡镇依法行政体制不合理

权责不配套,乡镇政府很多时候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但是“属地管理”这顶帽子却让乡镇政府陷入“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的尴尬境地;干部任用机制不合理,乡镇干部任用提拔往往由上级直接任命,来源单一,群众参与度低,导致一些乡镇领导干部素质不高,执政能力不强,不适应农村工作;依法行政监督不力,群众法律意识淡薄,不重视自己的监督权,同时也无渠道监督,人民代表作用发挥有限监督往往流于形式。

三、提升乡镇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的合理化建议

(一)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树立依法行政意识

加强法律法规特别是行政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树立良好的用法氛围;建立乡镇干部学法制度,每周固定半天时间开展法制教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建立学教良性互动的培训机制;引进高学历人才,特别是法律方面的人才,改善乡镇干部年龄老化、知识层次老化的问题,为乡镇干部注入年轻血液。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依法行政行为

结合本乡镇实际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便于操作的规章制度,规范行政行为,避免懒政怠政现象。认真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力求做到责任到岗、责任到人,明确责任,提高行政执法透明度。完善考核和监督机制,上级组织部门要注重到群众中开展民主评,把群众意见纳入到干部提拔及考核机制中来,改变乡镇干部惟上不惟下的现状,树立为民意识,责任意识。

(三)加强监督,确保依法行政效果

国税干部依法行政能力调查报告 篇3

(一)响应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战略要求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是当前和今后统领中国发展的总纲。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两轮和双翼,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目标”“两轮双翼”的根本保证。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作出全面的战略部署,这一战略部署可谓正当其实。

依法治国需要一个与之相称的发达的法律文化氛围,而决定法律文化是否先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其主体的法律素养的高低。所谓素养,是指人们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知识的内化和融合,它对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处事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具备一定的知识并不等于具有相应的素养。只有通过兼收并蓄、内化于心、融会贯通,并真正对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处事原则、行为习惯等产生影响,才能上升为某种素养。法律素养就是人们对所获取的法律知识的内化和融合。公民特别是行使国家公权力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律素养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只有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才能深刻理解法律、尊重法律、严格遵守和执行法律,正确认识和诠释法治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意义,从而实现依法治国。深刻理解了这一点,对于我们准确地把握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刻内涵,对于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树立法高于人、法大于权的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明确新形势下国家审计紧要课题的现实要求

《决定》强调:“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是以国务院名义首次出台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文件。对强化审计监督、加强审计力量、创新审计方式、提高审计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全体审计人员要紧密结合审计工作实践,将这些文件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执行好,从而认清使命,明确定位,依法审计,促进依法治国在审计事业中的实践。充分履行监督职能,充当依法行政的“监督员”,通过开展财政审计、金融审计、民生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掌握法规、政策在各地区、部门和单位的执行情况。对有令不行、有法不依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依法严肃处理。

(三)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干好本职工作的需要

审计工作专业性很强,审计人员只有熟练掌握和了解审计法律、法规,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才能胜任其审计职责,才能在审计工作中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审计人员只有坚持不断地学习,掌握最新的法律、法规,才能适应新的审计要求,保证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创新。工作中只有做到审计事项合法、审计程序合法、问题定性处理合法,努力提高自身依法审计的能力,才能使被审单位虚心接受并加以改正。审计人员只有学法用法,学好用好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全面掌握其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规则和主要内容要点等基础理论知识,做到崇尚法律、敬畏法律,完善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自觉规范和约束自身言行,提高审计执法水平,才能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干好本职工作。

二、审计干部需要学什么法

随着公民法制观念的普遍增强,审计干部的思想、言行毫无掩饰地接受着被审计单位的裁判。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审计干部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也认识到了学法的重要性,但依然存在知识储备不足、树立信心不足以及依法办事的能力低下等诸多问题。要明确学法用法的工作目标——要按照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的依法治国总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的原则,推进学法用法制度化、规范化。要明确学法用法的主要内容:

(一)法治理念和基本法律知识

主要包括宪法、党中央有关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方针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有关法治建设的讲话、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学原理、刑法与刑事诉讼法、民法与民事诉讼法、商法和经济法等。

(二)党规党纪和保密法规

主要包括党章、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及其实施办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保密法及其配套规定等。

(三)审计法律法规

主要包括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相关规定、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国家审计准则、审计署关于加强审计纪律的八项规定等。

(四)与审计密切相关的行政法律法规和财经法律法规

主要包括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务院组织法、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行政监察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以及财政、金融、企业、政府投资、社会保障、资源环保、境外国有资产管理等各领域的专业法律法规。

(五)机关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包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资产管理、外事管理、机关事务管理等领域法律法规。

三、审计干部要怎么学法

(一)组织健全,加强领导

重视学法用法工作,将法制建设纳入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和干部工作业绩考评内容之中。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长为成员的学法用法领导小组,法制科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二)明确目标,强化责任

根据工作目标,将学法用法责任目标细化分解到各个科室,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三)领导带头,全员参与

首先,领导带头学法用法。局党组始终要将法律知识学习纳入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每年年初制定出年度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计划,确定学习的主要内容。将每周六确定为法定学习日,每季度对审计法律法规和相关财经法规的学习情况进行考试,并将考试情况纳入局督察事项予以督察。通过听讲座和报告、参加培训班、法律考试等方式认真抓好审计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深化“法律六进”主题活动。

其次,加强宣传教育。局领导要走进“阳光热线”直播间,现场解答听众法律咨询,使审计法律法规走进千家万户。在局大厅电子屏幕上进行依法行政宣传,在办公楼前悬挂依法行政宣传条幅,设置宣传咨询台,开通法律服务热线,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多次印发审计法律法规宣传资料进入社区发放,或者通过宣传咨询台进行宣讲,起到了有效的宣传作用。

最后,注重考评结合。每年开展全市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和优秀行业审计调查项目评选活动,发挥精品审计项目的示范、引导作用。由法制科组织全局参加全国法律法规无纸化模拟考试。以每月出版的财经审计法规选编为主要考试内容,每季度组织全体审计人员审计业务知识考试,以调动审计人员主动学习业务知识的热情,营造重视学习、钻研业务的良好氛围和风气,进一步夯实审计干部的业务基础,提高审计队伍整体业务水平。

(四)学用结合,推进工作

学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用法。光有理论,没有实践,还是不够。只有把学习法律知识与依法办事紧密结合,与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紧密结合,在涉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决策时,才能做到充分论证,依法决策,才能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首先,强化法制审理工作,严格规范执法行为。法制审理工作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环节,局领导要高度重视法制审理,坚持业务会制度,充分发挥法制工作在提高审计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全面、分级、分层次复核。各级复核人员按照职责分工,各有侧重,对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业务文书材料等进行认真把关,提高整体复核质量。坚持“全过程复核”,审前、审中、审后复核相结合,发挥审计复核的防范、纠错和规范的功能。坚持“分层次复核”,实行审计组成员、审计组主审、审计组组长、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审理机构、总审计师和审计机关负责人对审计业务的分级质量控制,明确责任和复核重点,调动各级复核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建立审理台账,登记审理结果,督促检查审理意见的落实,并将审理结果与精品项目评选、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和业绩考评相结合,以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审理效果。

其次,坚持把好“三关”,提高审计质量。一是把好审计实施关,要求审计干部严格遵守各项审计准则规定,认真履行审计程序,一丝不苟地进行审前调查,制订审计方案,收集审计证据,起草审计文书。二是把好监督检查关,坚持做好双向承诺和回访制度。实行特约审计人员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广泛接受被审计单位干部群众的监督。三是严把审计处理处罚关,在对审计中查出的重大问题处理上,坚持审理会议制度,严格按照《审计业务作业规程》要求,经集体研究后再做出审计决定,审计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国税局干部述职述廉报告 篇4

你们好!

时光荏苒,不经意间我们又迎来了崭新的2014年。在2013年,我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主管局长****同志的悉心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展现精神文明感染力,发挥表率作用凝聚科室合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软实力”,扎实稳妥,卓有成效地开展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履职情况进行述职,请予审议:

20**年教育工作完成情况

一、连续给力,教育培训取得丰硕成果

一是建立考评机制,为教育培训注入活力。拟定教育工作“要点”,明确两次全员研讨式考试结束后,将考试结果进行通报,对前10名进行奖励,不及格人员对其所在单位进行扣分。将考试成绩与年终的“评先选优”挂钩,凡是在省、市局组织的各类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评先选优”要优先考虑,凡是不及格人员,一般不得评为优秀税务工作者等先进荣誉。

二是遴选师资,为教育培训提供智力支撑。出台《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选定11名同志为兼职教师。组织巡讲团,率2名兼职教师就“税务行政复议规则”、“危害税收征管罪”两个专题到基层进行3场巡讲,培训人数达350人,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以督导式调研为抓手,加大教育工作执行力。陪同张局长或率队组织4次督导式调研,对基层单位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二、更新思路,系统党建“七个一”特色鲜明

党建“七个一”是横跨两个的系统工程。年初以来,我调整“七个一”工作思路,由教育科统一筹划,各基层单位党支部分别牵头主抓一个中心项目,其他单位党支部密切配合,既丰富了活动内容,又达到了全员参与、全区联动、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创先争优,展现精神文明感染力

9月份,推荐****参加省局“推进创先争优,弘扬国税精神”先进事迹报告会,他在会上作了题为《用挚爱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的精彩报告。在哪 12月5日组织业务标兵能手选拔考试,依据考试成绩,确定****等10名同志为业务标兵,****等10名同志为业务能手。通过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树立先进典型和选拔优秀人才,强化了思想政治引导力,展现了精神文明感染力。

四、彰显风貌,税务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山挺拔我们的脊梁,****水书写我们的理想”。9月14日,****省国税系统第三届乒乓球赛在四平举行。经过近3天的激烈角逐,我局取得团体第3名的佳绩。充分展示了****国税人合力拼搏、文明向上的良好风貌,体现了团结进取、勇于争先的时代风采。

2013年科室建设情况

一、发挥表率作用凝聚科室合力。能够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关键时刻切实体现出党员的高尚品德和情操。事关全科的重要活动,亲历亲为,确保万无一失。

二、懂得欣赏他人团结出生产力。懂团结是大智慧,会团结是大本事,真团结是大境界。科里的其他三位同志都是老党员,都很优秀,工作上各具特点,现在的教育科有一个坚实而和谐的工作环境,充满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注重互动配合助推机关向心力。注重互动配合,事关全局大型活动教育科都全力配合。必须提到的是,教育科牵头的系列活动之所以取得圆满成功都仰仗着其他科室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很感谢各位同志的帮助,歇息诶大家!

国税干部依法行政能力调查报告 篇5

一、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监察意识,加快健全惩预防体系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战略措施,有利于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这个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要求的贯彻落实;有利于强化监督,保证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有利于惩治和预防腐败,使我们党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把党建设成为始终带领人民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第十八条规定,行政监察工作具有四项职责(主要是检查守法、执法情况;受理控告检举;调查处理违纪案件;受理申诉)、四大职能(纠偏、惩处、教育、保护),这使得行政监察工作必将在建立健全惩防腐败体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国务院在《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进一步强化了行政监察的职能职责,明确提出“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要坚持权责统一,依法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这些都表明监察部门开展行政监察工作是有法律依据的。因此,要进一步强化全体税务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监察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履行职责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监察的自觉性。要让我们每一名纪检监察人员明白开展行政监察工作既是监察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监察部门充分发挥监察职能,搞好反腐败斗争和廉政勤政建设的重要手段。从而严格规范执法行为,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监察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大行政监察工作力度,建立机关良好作风

当前,反腐败应着力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控制公共权力;二是遏制个人私欲。这是从众多违法犯罪典型案例中总结出来的预防腐败的经验。如何控制公共权力和个人私欲,理论上大家也基本形成共识:规范运作、注重制约、强化监督、推进法治、提高素质。那么,行政监察工作在惩防腐败中如何发挥作用呢?我们认为应当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为:

首先,要加强对公职人员法律和纪律的宣传、教育。在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中,有许多鼓励勤政廉政的宣示性和倡导性规范。当前特别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大力倡导“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等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使广大国税稽查党员干部在复杂形势面前保持清醒,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保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为理想而奋斗,不为个人的名利所左右。

要以培养良知良德、抑制腐败动机为重点,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大宣教工作格局,通过宣传,让纪律和法律深入人心,营造一种干部不敢腐败的氛围,引导大家选择正确的行为取向,自觉做到慎权、戒贪、律已、修德

其次,要推动加快权力运作规范化、法治化进程。一是通过开展行政监察,促进权力制约和规范化运作。如税务机关的税收执法权分解为征、管、查之后,通过执法监察和执法检查,发现税收权力运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善意见或建议,使各个权力主体之间形成一种既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又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将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项权力整合成一个以监督制约关系相连接的封闭链条,使任何一种权力的行使都毫不例外地处在其他权力的控制之下。二是通过开展行政监察,促进政务公开。公开是规范权力运作的最好形式之一。阳光运作是强化监督的关键,是建立健全惩防腐败体系的重要途径和具体抓手。权力运作越公开,工作水平就越高,发生腐败的概率就越小。因此,加强对政务公开监察、督查,推行阳光政务,推动各级行政机关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完善政务公开的制度,真正让群众对行政机关的工作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强化制度的可行性,规范性和约束力,有效堵住权力“合法”寻租的漏洞。

国税干部依法行政能力调查报告 篇6

——湖北省房县城关镇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东连保康、谷城县,南临神农架林区,西与竹山县毗邻。作为房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关镇,座落于该县南部,面积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万人,流动人口5万余人。镇政府位于县城东街,209国道、306省道于此纵横交错,辖东11个社区、7个行政村,全镇共有41个镇直单位,281名行政干部。“五五”普法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镇党委一班人始终把全镇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作为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和中组部、中宣部、司法部《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若干意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心组织、狠抓落实,通过大力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知识和依法治国理论的学习,有效增强了全镇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意识,通过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活动,强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有效提高了全镇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为推进依法治镇进程和平安城关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在全镇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城关镇的学法用法工作得到了较好成绩,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2006年—2008年,城关镇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县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2008年被评为“全市依法治理先进集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全镇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突出一个“学”字。党的十七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任务,国务院制定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了建设法治政府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迫切要求全镇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身法律素养,不断增强依法执政和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基于此,我们在“五五”普法中,始终注重加强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工作,坚持自学与辅导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党委中心组学习相结合,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法律知识和法制理论的学习,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坚持党委中心组集体学法。镇党委把法制学习纳入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党委学习中心组带头学法,为全镇领导干部学法做出表率。2006年以来,镇党委学习中心组坚持每月集中学习1次,集中学习《“五五”普法干部读本》等指定科目,镇党委书记龚举成、镇长李如玖带头参加学习并作重要讲话,在全镇党政干部中掀起了学习宪法知识、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的热潮。与此同时,镇党委要求全镇上下都要将法律知识的学习作为中心组的重要内容,各单位每年学法不少于4次。“五五”普法以来,镇党委中心组共学法28场次,各镇直单位和社区党支部共学法126场次,做到了学习内容、时间、人员三落实,保证了学习效果。

二是邀请县领导和党校资深教师集中辅导。为了克服领导干部工作繁忙难以集中学法的困难,“五五”普法以来,我们从全镇工作大局出发,紧紧围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等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先后邀请县委书记张歌莺、县长沈明云等领导和县委党校教师就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等内容作专题辅导,每次讲座都由镇主要领导主持,极大地调动了全镇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热情。两年来,共举办镇直领导干部法制讲座8次,参加听讲的领导干部累计达500多人(次)。

三是强化新颁布法律法规的学习。2005年《公务员法》颁布后,我们在全镇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公务员法学习宣传月”活动,通过举办法制讲座、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律考试等多种形式,强化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累计举办公务员法知识讲座120多场次,参加300多人次。2006年《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法》施行后,镇党委及时组织全镇领导干部参加讲座,并对镇直单位负责人进行了短期集中培训。同年《人民防空法》颁布以后,镇党委及时组织了专题辅导讲座和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全镇领导干部国防意识,保证了《人民防空法》在我镇的顺利贯彻实施。

二、强化领导干部法律考试考核,突出一个“考”字。加强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考试考核,既是对干部学法效果的一种检验,也是促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有效手段。本着以考促学的宗旨,我们坚持定期开展对全镇领导干部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的考试考核工作。从2006年开始,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采取统一组织、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的方式,连续2年举办了全镇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共有300多人次参加,参考率和考试合格率都在96%以上。对因公出差、因病请假的人员,安排时间组织进行集中补考。考试结束后,以镇党委、政府的名义将考试成绩向全镇通报。在镇主要领导的带动下,全镇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已形成制度,并取得了积极成效。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不仅增强了自身法律素质,也有力推动了全民普法的深入开展以及广大公民学法用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全镇范围内初步形成了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五五”普法期间,全镇有5万普法对象程度不同地接受了法制教育,其中领导干部、司法行政执法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青少年学生这四类重点对象的受教育面达到98%;镇直单位、社区基本上都开展了依法治理活动,依法治理面达到86%,90%以上的社区、村开展了政务公开,有11个社区(村)达到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标准。

三、领导干部学法用法采取“四个结合”,突出一个“用”字。

学法的目的就是为了正确适用法律,坚持依法办事。在强化全镇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学习培训的同时,我们坚持学法与用法相结合,努力将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各个方面,渗透于干部教育培训、任免奖惩的各个环节,着力提高全镇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与执政为民、工作考核、选拔任用、依法行政相结合,实现学法用法在实际工作中的价值。

一是学法用法与干部执政为民相结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结合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全镇干部认真落实执政为民理念,急人民群众之急,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情系群众,立足本职,不断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全镇涌现了一批干部利用学到的法律知识为民排忧解难的感人事迹,得到了辖区群众的认可和好评。2008年1月23日,房县城关镇花宝社区农民张先仁等一行五人来到该镇工会办公室,感谢家乡工会组织为他们讨回了拖欠的工资。2007年3月,张先仁等五人到内蒙古包头市白云区海贵采石场打工,当时并未签订务工合同,2007年7月采石场因故停产,停产后场方既不给工人发工资也不发生活费,老板躲着不见人。万般无奈之下,以张先仁为首的房县籍农民工写信向城关镇工会反映了具体情况,镇工会主席邹清龙带领司法所工作人员,及时赶到包头市白云区,在当地工会、劳动、司法等部门的大力配合下,最终为张先仁等讨回全部工资146550元,并讨回滞纳金73272元。

二是学法用法与干部工作考核相结合。全面推行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合格证制度和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制度,将每次考试成绩记入本人档案,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和领导干部任免、晋升、奖惩的依据。由于做到了学法用法的有机结合,促进了执法活动的不断完善,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镇直各部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蔚然成风,全镇领导干部认真学法、准确用法、自觉守法、严格执法的氛围已经初步形成。

三是学法用法与干部选拔任用相结合。从2006年开始,我镇逐步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情况与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结合起来,把领导干部考试成绩在全镇范围内通报,并由镇组织部门备案,作为领导干部任职推荐的重要依据。同时,我们与县组织、人事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探索实行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镇推荐新任领导干部时,都把法律知识作为考试考核的重要内容。2007年,我镇首次面向全镇公开选拔3名副乡级以上后备领导干部,建立后备人才库,不仅加大了法律知识在考试中的比重,而且把学法用法、依法办事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于不学法、不懂法的干部不予提拔使用。

四是学法用法与干部依法行政相结合。目前,我镇已经普遍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司法所两名干部已取得律师执业证书,通过他们发挥法律专家在政府决策中的参谋作用,有效提高了重大事项决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对于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及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实行公示和听证等制度。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和实行领导干部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对全镇领导干部因不依法决策,造成重大失误的,要依法问责,追究责任人的责任。通过《行政许可法》的学习贯彻,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严格实行村级事务集体商议制度,先后取消5个社区、村乱摊派、乱集资,涉及金额达10万元,进一步规范了行政行为,提高了行政效能,有力推进了依法治镇进程。

四、建立健全学法用法工作制度,突出一个“制”字。随着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感到,要使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不走过场、避免形式主义,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努力构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长效机制。“五五”普法期间,我镇建立完善了党委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法律知识培训等一系列学法用法工作制度,达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是健全教育培训机制。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要把工作做好,就必须健全规范管用的教育培训机制,“五五普法”以来,城关镇为每个领导干部建立学法档案,把领导干部每年自学和参加组织学习法律的内容、时间、形式、考试考核成绩等学法情况,予以认真完整地记载,年末如实地向县组织部门报告,作为全镇领导干部任职、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此举增强了全镇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二是严格落实考评机制。结合“五五普法”工作要求,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考核任职资格制度,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纳入全镇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之中,切实将结果与单位评先选优挂钩,与领导干部个人提拔使用结合起来。2006年至今,我镇先后有3名干部因学法用法工作突出,法律功底扎实,经镇党委呈报被县委提拔重用。

三是坚持法律咨询制度。领导干部要增强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自觉性,“五五普法”以来,镇党委、政府在重大事项决策前,都要进行法律咨询和论证,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法律专家在政府决策中的参谋作用。通过坚持重大事项决策法律咨询制度,有效避免了各类因决策失误导致的损失。

国税干部依法行政能力调查报告 篇7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上/下午好!XXXX年X月,通过竞争上岗,我被任命为XXXXX。根据科室分工,负责XXXXXX工作。一年来,在XXXXXXX的正确领导下,在XXXX的倾心帮助下,在XXXX的大力支持下,我坚持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为核心,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责任意识为基础,以强化实践锻炼、提升工作水平为重点,努力践行本职,全面完善自我,较好地发挥了副职作用,促进了科室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现将主要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善于学习,不断增强党性修养

“学习是前进的基础。”自觉将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我高度重视学习,努力从学习中汲取知识、增加智慧、增长才干。一年来,通过自学、支部学、科室学等形式,认真研读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等读本,时时了解形势走向,增强政治敏锐性。积极参加了XXX区第二期公务员科级任职培训班,系统学习了科学发展观、党史九十年、国际政治形势、和谐社会与法制建设、学习、调研及应急处理等课题,进一步拓宽了政治

街道工作贴近基层,关系群众切身利益,讲求一个“实”字。为保证本职工作取得实效,我始终坚持恪尽职守、少说多做的工作原则:对领导,做到谦虚谨慎,尊重服从;对工作,做到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对同事,做到真诚相待,团结互助;对外界,做到坦荡处事,自重自爱;对群众,做到热情接待,周到服务。一年来,共参加区级大型活动或重点工作XX次,完成街级或领导直接交付的工作任务XX次,全年共接待来访群众XX批次、XX余人次,与科室同仁齐心协力,圆满完成了本部门工作指标。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周到的服务,为相关工作的顺利完成和有关问题的妥善解决贡献了一己之力,赢得了有关领导和干部群众的好评。

四、敢于超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社区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庞多、情况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一名社区建设人,我时刻将仔细办文、实在办会、稳重办事当作最基本的工作标准,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办文方面,我坚持文前认真布局谋篇,文中仔细润色校对,全年共完成合同协议类稿件XX份、建议意见类稿件XX份、申报汇报类稿件XX份、方案总结类稿件XX份、讲话类稿件XX份、制度类稿件XX份、脚本及致信类稿件各一份,先后配合完成了街道人大换届选举、区人大十五届一次会议XX团的文字工作,为相关工作的顺利完成创造了条件;在办会方面,我始终做到会前周密计划统筹安排,的不去。做到脑清、眼明、口洁、手净、脚稳,争做“五官”端正、形象正派的好党员、好干部。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感觉还存在诸多不足,诸如:宏观思考能力不足,工作定位不够明确,判断问题缺乏前瞻性、处理“老大难”问题能力不强等等,今后的工作中,一是提高业务能力,使自己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工作的发展方向,更好地找准工作定位,创新工作思路,超越过去,超越自我,开创工作新局面;二是敢于抓大事、抓正事、解难事,立足于XXXXXX关注的重点进行思考和谋划,当好助手和参谋,为科室使劲,为科长分忧,为地区社区建设工作贡献更多力量。

以上是我一年来的工作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批评指正。

国税干部依法行政能力调查报告 篇8

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国税系统依法行政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法水平,强化执法监督,促进经济社会长期平衡较快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税收工作宗旨,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高税收行政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创新管理方式,增强管理透明度,全面提升全市国税系统税收执法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

二、总体要求

(一)坚持以依法行政统领税收工作。正确处理依法行政与组织税收收入、优化纳税服务、强化税收征管、加强干部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的关系,注意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把依法行政基本准则贯穿于税收工作始终,确保税收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坚持用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衡量税收工作。在开展税收工作中,要坚持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诚实守信、高效便民,权责统一,确保税法和税收政策得到全面、正确、有效落实。

(三)坚持将依法行政与工作创新紧密结合。运用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在积极稳妥地落实现行有效的制度规定同时,切实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推进依法行政的新思路、新举措,确保依法行政持续协调向前发展,依法行政整体水平全面提升。

三、总体目标

从2011年起,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全市国税系统依法行政工作基本实现以下目标:

(一)依法行政观念显著增强。国税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自觉性明显增强,能全面和正确地理解、把握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能正确处理依法行政与经济发展、组织收入、征管创新、优化服务的关系,能依法处理税收征管查中的各种矛盾,依法行政指标体系考核占国税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分值15%以上,使之成为评价国税机关工作成效、考核国税人员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准。

(二)依法行政机制日益健全。建立健全权责明确、执法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机制,建立健全科学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税收行政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科学、民主、规范的税收工作决策机制,建立健全严密高效的税收监督机制,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的格局。各单位每年至少要开展一项依法行政工作创新项目。

(三)依法行政行为更加规范。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资格认定、税务行政许可和审批、税务稽查、税务行政处罚、税务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应诉等税收行政行为更加规范,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税务行政执法投诉逐年减少,偷逃税案件发生率逐年降低,税收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确保纳税服务调查纳税人满意度在96%以上。

(四)依法行政监督切实有效。税务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进一步健全,国税机关内部监督明显增强,纳税人监督保障有力,其他外部监督得到充分尊重,税务行政监督效能显著提高,各单位每年要开展一次以上接受外部监督活动,并确保有错必纠,有责必问。

(五)依法行政环境明显优化。建立纳税人维权机制,纳税人的合法权利得到切实保护,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制裁,税收秩序得到有效维护,税收征纳关系和谐。国税机关与其他部门之间协作机制运行良好,与地方党政机关之间配合到位,社会协税护税体系不断健全。社会公众税收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税法遵从度得到普遍提升,税收秩序得到有效维护。

四、主要任务

(一)夯实依法行政基础

1.加强税收计划管理。完善税收收入预测方法和税收分析工作,及时掌握税源变化情况,科学合理分解税收收入任务,坚持组织收入原则和“向项目要收入、向政策要收入、向管理要收入”的工作要求,既坚持依法征税,又强化税收征管,确保完成税收收入任务,保持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

2.强化税源基础管理。进一步完善科学有效的税源管理模式。强化纳税人户籍管理和行业税收管理;建立健全税负预警机制,开展宏观税负和行业税负预警;加强纳税评估工作,提高纳税评估的效能;加大税务案件稽查查处力度,加强与地税、公安等部门联合严厉打击税收违法犯罪。对征管基础相对较弱、税收秩序相对较混、发案率高或案件线索指向较为集中、税负偏低的区域和行业,要集中力量进行税收专项整治。

3.认真落实税收政策。切实抓好各项税收政策的贯彻落实,用好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4.加强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认真执行《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规定程序制定税收规范性文件,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和清理、修改和废止工作,完善税收规范性文件异议处理制度,确保税收执法制度的统一、规范和协调。

5.强化政策法规机构人员配臵。进一步加强政策法规机构和政策法规干部队伍建设,使其编制数量、人员素质与其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相适应。各级国税机关政策法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在依法行政中切实发挥好牵头、组织、协调作用,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为基层执法和纳税人权益保护提供法律支持和法律服务。

(二)健全依法行政体制

1.完善税务行政决策机制。研究确定重大决策范围,科学设臵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建立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合法性论证、风险评估等制度。建立税务行政决策跟踪反馈机制,定期对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评估反馈,加强对税务行政决策活动的监督,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力与责任的统一。

2.建立健全税务行政执法机制。遵守税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不断完善工作决策、重大税收执法事项集体审议、重大决策监督、税收执法错案责任追究、纳税服务投诉管理、税务专项稽查和案件复查等各项税收执法工作机制,进一步构建权责明确、执法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机制。

3.强化税务行政执法监督。加强对税务行政执法行为的事前监督。加强对税务行政执法行为的过程监控。执行重大税务案件集体审理制度,确保案件定性的准确性、法律适用的正确性、合理性。完善税务行政审批制度,继续实行重大税务行政许可和非许可审批集体审议制度,严格遵守法定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加强对税务行政执法行为的事后监督。不断加强税收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扩大执法检查和效能监察的广度和深度,确保取得实效。加强行政救济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赔偿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法院、检察、审计等部门的依法监督,积极落实监督决定。自觉接受新闻舆论监督,主动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完善追究范围和追究形式,确保追究结果公平公正。

4.建立依法行政评价机制。建立健全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对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等执法资料按年分类、分片、分户立卷归档,定期或不定期对税务行政执法案卷的质量进行评查,化解税收执法风险。逐步建立税务行政行为评价制度,对税务行政行为全过程实行全面评价,以推进执法检查,减少媒体曝光、复议诉讼、渎职犯罪等执法风险。

(三)营造税收执法新氛围

1.建立税收宣传常态机制。积极开展日常税收宣传。定期组织人员进企业、社区、学校、街道等开展税收宣传,使税法、税收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认真做好税收宣传月活动。在每年的4月份,围绕税收宣传主题,做好各项税收宣传安排。定期举办税企交流活动,加强纳税服务需求调查,促进征纳和谐发展。

2.创新税收宣传形式。针对不同纳税人,进行分类宣传。继续完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办法,积极开展税收政策下乡、下户活动,加大税收政策咨询辅导力度。充分利用12366纳税服务热线等信息平台,进行日常税收宣传,发挥税务网站功能,将税收宣传广泛覆盖社会各个层面。

3.加强税收综合协作。一是加强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加强向地方政府报告税收执法情况,取得当地党政领导支持;加强与地税、工商、公安、检察、金融等部门的联系,携手共同维护税法的权威和尊严。二是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主渠道作用,注重宣传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先进事迹和典型;加大对涉税案件的曝光力度,有选择地向社会公布一些涉税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三是加大与社团和中介机构的联系。税务部门应进一步健全协护税组织,密切与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联系,发挥商会等社团的作用,充分借助社会力量,营造全社会“协税护税、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环境。

(四)规范税务行政执法行为

1.提高执法水平。一是加强法制教育培训。建立健全税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市、县(区)两级国税机关党组中心学习组确保每年组织两次以上法律知识专题学习;保证全市国税系统领导干部至少每五年轮训一次。要将依法行政课程作为各类税务人员培训班的必修课程,不断更新法制培训内容。二是加强税收执法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基层一线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及指导和监督检查,严格执行税收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未能取得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税收执法工作。加强税收执法人员法律知识更新培训,实行新法律、法规实行前的专题培训、考试制度,确保执法人员素质与岗位职能相匹配。三是公正、合理地行使自由裁量权。对国税机关依法律、法规规定享有较大自由裁量权的行为,进行梳理、分类,认真执行《江西省国家税务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参照执行标准》,从源头上防范自由裁量权被滥用的执法风险。

2.强化税务管理。坚持依法征管,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推行专业化、信息化管理,积极拓展第三方信息,推进信息管税步伐。按照依法设臵、加强管理、有利服务、讲求效率的要求,根据税源分布、纳税人数量和管理技术水平等实际工作情况,科学设臵各级税务机构。合理界定税务机关内部税源管理、税款征收、税务稽查和法律救济等各环节的职能,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将法律规定的职责和权限分解落实到具体执法部门、岗位和人员,既避免职能交叉与重叠,又确保各环节相互衔接。加强对下级国税机关的指导和监督,推进内部行政管理的规范化,确保政令畅通。建立管理效果定期评价制度,统筹分析税收管理成本和效益,及时发现管理漏洞,解决管理问题。

3.优化税收服务。建立健全现代纳税服务体系。以纳税人正当需求为导向,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服务机制,提升服务质效,积极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一是深入推进办税公开,认真落实国税总局《关于深入推行办税公开的实施意见》的各项要求。二是完善税务网站服务功能。进一步建设全方位、立体化的“网上办税服务厅”,满足纳税人的各项办税要求,把市局网站建成税收宣传的重要载体、办税服务的重要窗口、政务公开的重要平台。三是加快纳税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办税服务厅功能,为纳税人提供方便、舒适的办税场所。充分发挥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作用,实现“来电必接,有问必答,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的服务承诺,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的税收服务。

4.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认真执行《新余市国税系统依法行政指标体系考核评价办法》、《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制度,以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和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合理界定机构,明确岗位职责,细化工作规程,完善相关制度,认真开展对税收执法行为的监督管理,不断强化对执法人员的监督考核。

(五)创新依法行政手段

1.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指标体系考核评价。及时做好依法行政指标体系考核评价工作,根据各阶段重点工作的变化,及时修订完善依法行政指标体系考核办法,不断加强试点工作制度机制建设,注重工作创新,强化工作考核,使依法行政指标体系考核成为衡量各级国税机关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标准。

2.充分利用好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疑点信息库。不断完善税收执法监督管理,以开展税收执法疑点数据核查工作为契机,通过对疑点信息库反应的信息进行分类登记,及时下派核查任务,进行实地核查,查找和分析疑点出现的原因等举措,对税收执法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对核查确认属于执法过错的,要求及时进行整改,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探索开展税收稽查案件复查工作。创新税务稽查监督管理手段,建立税务案件复查机制,不断加强对税务稽查执法的监督,防范和纠正税务稽查违法行为和不当行为,提高稽查办案工作质量,使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4.探索建立重大税务行政决策听证制度。不断完善税务行政决策规程和议事规则,要建立重大税务行政决策听证制度,各级国税机关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对重大行政决策范围内的决策事项,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举行听证程序,征求各方意见,确保重大税务行政决策合法合理、科学可行。

5.完善税收争议化解手段。积极探索建立税务行政调解机制,依法运用行政调解方式及时化解税收争议,使各项税收争议在平等协商和自愿的基础上得到有效解决,促进国税系统内外和谐。

五、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

(一)实施步骤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既要整体推进,又要重点突出。本规划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11年)。各单位要认真抓好上级国税机关有关依法行政工作的会议精神、通知要求和本规划的学习,提高国税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营造依法行政的氛围。要根据本规划的要求制定好贯彻落实的具体办法和配套措施。

第二阶段(2011-2015年)。各单位要按照本规划的工作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组织实施,抓好贯彻落实,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第三阶段(2015年)。对各单位五年来推进依法行政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结合考核情况,作出下一步工作规划。

(二)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依法行政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战略性工程,各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将依法行政工作纳入重要议程,并列入目标管理考评的重要内容。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和考核,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明确分工,加强配合,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组织领导体系。

2.加强宣传培训。要狠抓干部培训,将涉税法律知识作为国税人员必备知识,作为岗前、任前、在职和更新知识培训的基本内容;实行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定期对领导干部进行法律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全员法律培训,努力培养既懂法律、税收、会计知识,又懂管理、信息科学的复合型人才。要强化舆论宣传,加大税法宣传和“六五”普法力度,逐步形成与国税机关依法行政相适应的外部法制环境。

3.加强考核报告。完善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办法,积极拓展考核的深度和广度。认真探索对考核结果的综合利用,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评先评优等相结合。对依法行政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和执法有过错的,要严肃纪律,追究责任。要定期总结,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和健全各项机制,保证税务依法行政工作按照正确的轨道运行。各单位要定期向市局报告依法行政工作情况,重点报告本单位当年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措施、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及下一年的工作计划和工作安排,并不断总结完善,及时查漏补缺,确保各项依法行政指标顺利达标。

国税干部职业道德规范 篇9

热爱税收。忠于国家、维护税法,献身税收、甘于奉献,为国聚财、勇挑重担,为民尽责、当好公仆。

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勤政务实、优质高效,钻研业务、精益求精,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秉公执法。依法治税、公正执法,依法征管、规范操作,依率计征、应收尽收,严格程序、严守权限。

清正廉洁。廉洁从税、公道正派,遵章守纪、不徇私情,淡泊名利、克己奉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文明办税。文明征管、礼貌热情,待人接物、谦和可亲,着装上岗、举止端庄,环境整洁、语言文明。

诚信服务。诚心服务、周到细致,优质服务、践诺守信,服务经济、尽心尽力,奉献社会、服务人民。

加强国税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作者:李天亮 高尚华 简强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工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它体现着与从业人员相应的道德观念、情感和品质,用以调节本职业内部人员之间以及本职业同其他职业人员之间的关系。它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荣誉、职业良心等方面。国税部门属于行政执法部门,其工作具有特殊性,其执法的公正性与政府的利益、纳税人的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国税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税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国税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根据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税收工作的职业特点形成的国税人员应具备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是国税人员政治素质、思想意识、文化修养、品德情操、工作态度和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它所包括的内容是: 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其核心是“公正执法、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是国税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税收工作是一项光荣的职业,一个国税人员要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就必须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税收工作,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只有热爱税收,才能忠于职守,只有热爱本职工作,才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这一道德标准,是国税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内在动力,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爱岗敬业,必须把立足点放在从事的税收职业上,以献身税收事业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岗位上,培养深厚的职业情感,把献身税收事业作为自己的崇高责任,忠诚地履行国税工作者的义务。

(二)公正执法是税收工作的灵魂,也是国税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公正执法是依法征税和依法纳税的统一,不仅要求纳税人依法纳税,而且要求国税人员公正征税。这一职业道德要求国税人员要严格按照所有税收法律、法规等履行职责,把依法办事贯穿于税收工作的一切和始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徇私情、乱征、乱罚或擅自减税、免税、退税等。而且,税法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国税干部都要用高尚的国税职业道德、国税职业纪律来保证税法的严肃性和完整性。

(三)诚信服务是国税职业道德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在国税职业道德中的具体表现。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也是与仁义礼智并重的伦理道德范畴。诚信服务是对国税职业道德的丰富和发展,也是税收服务的最高境界。要求国税人员自觉履行职业职责,严格遵守职业规则,忠于职业操守。要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平等待人,文明办税,讲究工作方法和言谈举止艺术,切忌作风粗暴,态度生硬,盛气凌人。要做到以法论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处处体现“人民税官为人民”的道德风尚。

(四)廉洁奉公就是廉洁从政,无私奉献,一心为公。廉洁奉公是爱岗敬业的思想基础,是公正执法和诚信服务的道德保障,是党和人民对国税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是每一位国税人员的职业道德底线。廉洁奉公是国税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国税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清正廉洁,秉公办事,要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以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格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廉洁奉公、一尘不染光荣、以权谋私可耻的良好道德风尚。

二、当前国税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深化,大部分国税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得到了提高,能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思想深入人心,行风评议工作开展扎实有效,纳税人对国税干部的评价较高。但与此同时,在整个国税系统中,个别国税人员的业务素质、文化水平、思想观念、道德水准还不能适应新时期税收征管工作的需要,在具体征管工作中,还存在着以权谋私,吃、拿、卡、要、报,讲排场、摆阔气、盛气凌人,不求进取等不正之风。这些问题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它败坏了国税部门的声誉,影响国税部门队伍的整体形象。这些现象的出现,标志着税收道德建设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反映在五个方面:

(一)主观认识、行动不到位。许多人没有深刻的认识到税收道德的重要性,没有像抓依法治税、组织收入一样对待它,而往往认为是抽象的无关紧要的。因此,行动上往往做了,在思想上也是模糊的、不自觉的。

(二)执法尺度、力度不统一。由于国税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有的国税人员出于不同的动机滥用裁量权,对纳税人执法尺度和处罚的力度不能一视同仁或不执行统一的标准,出现有的国税人员执法的随意性很大,执行政策就像拉皮筋,长短不一,衡量的尺度带有个人因素。

(三)办事程序、手续不简明。有些国税机关改进作风只满足于“一张笑脸、一杯热茶、一把椅子”等形式上的改进,但办事手续繁杂,工作程序过多,工作效率不高的现象依然存在,使纳税人感到纳税不方便。

(四)征纳权利、义务不对等。受中国传统影响,政府部门偏重于强调纳税人的义务,对纳税人应当享有的权利宣传重视不够。同时又偏重于强调执法的权力,而忽略了执法机关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此外,征纳税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纳税人受国税机关的制约多,国税机关受纳税人的制约少,有的纳税人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也很少提出投诉,怕得罪了国税人员“吃不了兜着走”。

(五)廉政工作不够扎实。尽管近年来,各级国税机关加大了反腐倡廉的力度,在实施“两权”监督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由于诸多原因,为税不廉、执法不公、以税谋私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在有的地方还较突出。

除以上现象外,从社会和纳税人角度分析,也存在诸多税收道德问题,如纳税观念淡薄、偷逃骗抗税、贩卖虚开税票、拉拢腐蚀国税人员、干扰正常税收秩序、制定与税收法规相悖的“土政策”等。分析税收道德淡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还有体制、制度等深层次的原因,客观上要求我们加强税收道德建设首先要从国税机关做起,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税收职业道德,全面加强税收职业道德建设。

三、加强国税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职业道德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加强税收职业道德建设,把道德精神要义转化为一种内在的力量,真正实现国税人员行为的自律效果,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国税执法队伍。

(一)加强宣传教育,夯实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

“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国税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根据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税收工作的职业特点形成的国税人员应具备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这样一个蕴涵深刻、包容博大的意识体系,要成为广大国税干部遵守的行为准则,离开人们对它的认知是难以实现的。因此,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方式,系统地宣传、阐释税收职业道德的内容和意义,从而造就一种强大的舆论力量,使税收职业道德的实质精神要求,在最大的程度上影响国税人员的思想和行为,转化为每个人的自觉意识和心理信念,渗透到思想、情感、意志和日常行为之中,促使他们明确是非善恶的标准,净化内心世界,确立符合道德规范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义利观。

(二)做实思想工作,完善职业道德建设的手段

邓小平曾经说过“要把工作做好,必须先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必须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实现。坚持以人为本,关键是要尊重人、关爱人、激励人。一是尊重人,即牢固树立平等互助的理念,肯定人的人格、价值、意义和尊严,尤其在涉及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决策上,满足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引导干部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和对税收事业的归属感,以此增强干部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激发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关爱人,从工作和思想感情上关心干部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时刻把干部职工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加强干部的心态调适,引导干部的心理预期,满足干部的合理诉求,及时帮助、解决干部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保障干部职工的基本权利,关心政治上的成长和进步,关注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以人为本,把人文关怀的精髓落实到政策制定和日常工作之中。三是激励人,即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使尽义务、守道德的干部得到公正的评价和回报。在采用物质激励的同时,多融合一些价值、感情、环境、事业等人文手段,用事业激励人,用感情激励人,用环境激励人,为干部职工提供体现自身价值、发挥个人潜力的岗位,建设具有发展空间的环境以及施展才华的舞台,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

(三)推进文化建设,拓展职业道德建设的载体

实践证明,选择有效载体,吸引国税干部广泛参与,使之在自觉参与中深化道德认识,践行道德规范,是推进国税干部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要把加强国税文化建设作为推进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和实践平台,通过加强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大抓手,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引导国税干部正确认知道德与操守、奉献与索取、权利和义务等价值取向问题,陶冶情操,净化思想,启迪心灵,增强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袭的能力。不仅能丰富干部的业余生活,陶冶干部的情操,历练干部的意志,而且能够提高干部的文化素质、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塑造高尚的人格品味,使之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习惯。同时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和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激励大家,提高教育的可信度,从而在全系统形成学习先进、赶超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道德风尚,使先进典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和带动人,以国税人员的人格魅力树立国税部门的良好形象。

(四)加强个人修养,提高职业道德建设的水平

“修身而后自律”,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国税干部个人修养是国税干部职业道德的灵魂,是国税价值观、奋斗目标、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熔铸,是国税干部职业道德总和的高度浓缩、升华和集中反应。要提倡鼓励干部职工加强学习、提升修养,引导干部职工热爱税收事业,树立正确荣辱观,在平凡岗位上踏实工作,培养良性健康的心理。同时,经常进行自我反省检查、自我解剖、自我分析、自我定位,用先进思想观念战胜腐朽没落的思想观念,自重、自省、自励、慎权、慎欲、慎独、慎微,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国税道德情感和道德习惯。党员领导干部在税收工作中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自觉做到以德立身、以德从政、以德服人、以德树信。

作者单位:河南省淮阳县国税局

北京市国家税局税务干部职业道德规范

总要求

公正廉洁 依照治税

基本要求

忠诚积极,热爱本职; 公正廉洁,不谋私利; 尽职尽责,依法治税; 发展经济,涵养税源; 服务改革,提高效率; 文明征税,礼貌待人; 团结协作,维护风纪;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税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依法治税,依率计征; 秉公执法,办事公道; 廉洁奉公,不谋私利; 文明礼貌,热情服务; 方便快捷,讲究效率;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税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的四个方面

税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基本内容是根据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税收工作的特点制定和形成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热爱税收事业,做好本职工作。

第二,依法治税,即严格按照所有税收法律、法令、条例、税则、实施细则、征收办法等办事,做到不徇私情,不乱征乱罚,不擅自减税免税。

第三,廉洁奉公,即在执法过程中,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严于律已,用高尚的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

上一篇:ospf协议介绍下一篇:预备党员培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