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预习目标

2024-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五年级语文下册预习目标(通用15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预习目标 篇1

1、草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2自然段。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草原”主要写了什么?

3、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得这么美的?我能用红色笔画出最喜欢的句子,用蓝笔批注自己的感受

4、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2丝绸之路

1、细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找含义深刻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

2、“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为什么说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3、收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有关资料。

3白杨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2、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写出自己的理解。

3、反复阅读爸爸说的话,思考爸爸要表白自己的什么心? 有何目的?

4、“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采用什么手法?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5、学生收集白杨和有关西部边疆的资料。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1、细读课文思考: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 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划出文有相关的句子,写出自己的理解。

2、你从中感受到建设者具有怎样的精神?

3、收集有关青藏铁路的资料。

5古诗词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想象;这三首诗词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6冬阳·童年·骆驼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课文的题目,从这三个词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哪些趣事?

4、从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写出自己的理解。

5、朗读文中最后两段话,你有什么感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

6、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7祖父的园子

1、画出文中“ABB”式的词语并读读。

2、这篇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读课文找出相关段落。

3、“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找出相关的句子写出自己的看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为什么“我”会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

5、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8童年的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发现了什么?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2、默读课文3----13节,思考:“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又是怎样找到答案?

3、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划出你找到的有关句子,写出自己的体会,4、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

9、儿童诗两首

1、找:收集自己喜欢的儿童诗。

2、读:反复朗读诗歌,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

3、说:这两首诗分别讲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4、问: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画出,并作记号。

5、想:读了这两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6、思:

1)、想像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是一个怎样的情景?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朗读《童年的水墨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10杨氏之子

1、读课题理解题目意思。

2、根据注释理解句子,了解课文内容。

3、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

4、想像: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

5、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11晏子使楚

1、读课题:“使”的意思是: “晏子使楚”的意思是:

2、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故事。

2、划出文中句子: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如何反驳的?哪些话说得很精彩?精彩在什么地方?写出自己内感受。

3、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楚王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从楚王的身上,我们又应该获得哪些警示?

12半截蜡烛

1、说说剧本的形式和特点

2、读课文:伯诺德一家三口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划出相关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

3、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的胜利靠的是什么?

4、读完这篇课文,你想对文中的人说些什么呢?请选择一个人物写几句话。

5、想象一下,敌人走后,母子三人会说些什么?请你也写一段剧本。

13打电话

1、读课文体会相声特点。

2、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找出句子

3、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14再见了,亲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思考:课文中“亲人”指谁,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2、用“﹏”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想法。

3、可亲可敬的朝鲜人民,为什么要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志愿军战士呢?

4、请选择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一种角色,以他们的口气,写一个片断,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

15金色的鱼钩

1、默读全文能复述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为了完成任务,老班长是怎么做的?划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语句,写出自己的感受。

3、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班长?

4、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

16桥

1、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课文找出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从中我体会到了什么?

3、年迈的村支书他是怎么做?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写出自己的感受。

4、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为什么却用“桥”为题?

5、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7梦的力量

1、课文写了谁的梦想,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2、细读课文: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瑞恩怎样做的?在文中找出相关语段写出自己的感受。

3、瑞恩的梦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4、我们从瑞恩身上应该学到什么。

18将相和

1、阅读课文,课文用小标题总结三个小故事。

2、划出描写人物语言、行为的句子,写出自己对人物形象的感受。

3、将相和的原因是什么?

19草船借箭

1、自学生字词,能够读准“调度、擂鼓”等容易读错的词,能正确书写“妒忌”等容易写错的词。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细读课文,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这些人物中,你最欣赏谁?为什么? 把你认为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词句用横线划出来,并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和体会。

4、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的资料,了解更多的三国人物。

20景阳冈

1、默读课文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说说每段的大意,并试着说说事情的前因后果。

2、有感情朗读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圈出重点词语,想象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3、说说从文中你觉得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

21猴王出世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有感情的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写出喜欢的理由。

4、从石猴的话中可以看出石猴的_______(特性);看出他做事 _____。

22人物描写一组

1、三组短文分别主要写了什么?

2、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请你请用“ ”划出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3、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三人,你喜欢谁?说说原因;不喜欢,也说说原因。

4、小练笔:选择身边一个熟悉的人进行描写,写出他的主要特点

23刷子李

1、复述课文:做到生动感人,能把曹小三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2、你最欣赏文中的哪个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的体验或感受。

3、读一读,你认为刷子李是个怎样的人?你从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到的,请找出有关语句,写出自己的理解。

24金钱的魔力

1、细读课文,划出在“我”拿出钞票前后,托德的态度、表现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

2、划出:老板看到钞票前后的态度、表现的句子,你觉得老板是个什么样的人?

3、默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作者受到的待遇怎样?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谈谈你对金钱的看法。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1、细读课文:德国人种花有何独到之处?用“──”画出相关的语句,标上自己的感受。

2、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看图,写出读后的感受。

3、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举例谈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4、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你是怎样理解“美丽并没有改变”的?

26威尼斯的小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6自然段。

2、默读课文,总结每段主要内容。

3、威尼斯的小艇有什么特点,划出相关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

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圈出有关的重点字词。

5、小艇和威尼斯城市关系密切,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作者是抓住了哪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来写的?从文中划出有关的句子,写出自己的理解。

27与象共舞

1、细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课文2——5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2、从哪些词语中你体会出人与象的关系和谐友好呢?划出文中有关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

3、泰国的大象还为当地人做哪些事?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4、你也正在与大象跳舞的人群中,你会想此什么?会说些什么?

5、说说《威尼斯的小艇》与本文在表达上有哪些异同?

28彩色的非洲

1、自读课文思考:“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了解了哪些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

3、结合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非洲的印象。

五年级语文下册预习目标 篇2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鲁迅先生的文章,题目叫《少年闰土》。这篇文章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少年闰土”这个题目是选入课本时,编书的人给起的名字。小说讲述的是作者长大后回到故乡,听说要与年少时的玩伴闰土见面了,他非常高兴,回忆起童年趣事,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下面我们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一自然段所写的事情,并不是鲁迅亲眼看见的,而是闰土讲给鲁迅后,鲁迅想象的一幅画面。一个小男孩,手里握着钢叉,刺向一只偷瓜的动物。作为当年还是个小男孩的鲁迅,一定对这个情景非常向往,所以闰土讲的这个事,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回忆的一开头,眼前就浮现出这么一幅画面。

生:老师,什么是猹?

师:鲁迅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猹。这是鲁迅自己造的字,以前字典里没有,鲁迅把它写到文章后,它就出现在字典里了。字典里说,这是鲁迅小说里的一种动物,喜欢吃瓜。闰土在给鲁迅讲这种动物时,说的就是“查”这个音,鲁迅听音编字,就编出了“猹”这个形声字。后来,鲁迅说,这种动物可能是獾。你们知道獾什么样吗?

生:我在电视里看到过,身体长长的,满身油亮亮的毛。

师:(师在黑板上画图:一只獾在瓜地里吃瓜,一个小男孩手握钢叉扑过来)这就是鲁迅想象的画面。

生:老师画得太像了,这个画面真生动。

师:是鲁迅把这个片段写得生动。你们在写文章时,也要这样描写出画面来,不仅会让文章有美感,更会让文章变得生动。

读课文,故事中有画面

师:(继续朗读课文二至四自然段)第四自然段的外貌描写非常精彩,不是老一套的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圆圆的脸蛋一笑俩酒窝儿,而是写出了人物的特点。“紫色的圆脸”,知道为什么是紫色的吗?

生:因为闰土生活在海边。

师:你读得真仔细,你一定记得课文开头的那句话:“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海边日照强烈,大人的老皮一晒就黑,小孩的嫩皮却变得紫红了。闰土是一个健康朴实的农村少年。

师:(继续朗读课文第六至七自然段)从这部分开始,进入了课文的重点内容,闰土开始讲啊讲啊讲个不停,鲁迅变成了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听众。这部分描写闰土对鲁迅讲捕鸟的事情。现在,你们一定都不做这样的事情了。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就这样捕过小鸟。在地上用木棍支起一个箩筐,在木棍上拴一根绳,然后在筐下撒一点小米粒,我拉着绳子藏在一边,等小鸟一走进筐下吃米,就拉动绳子,把小鸟扣在里面。(师边说边在黑板上画图:一个用木棍支起的箩筐,一个孩子拽着拴住木棍的绳子)

生:哈哈,真有意思。

师:不过,我那时候笨,每次不是拉绳子太早就是太晚,总也罩不住鸟,好不容易罩住了,掀起箩筐伸手去抓时,聪明的小鸟就趁机逃了。

生:鲁迅小时候真笨,他都不会抓鸟,闰土多厉害呀!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鲁迅虽然不会抓鸟,可他后来成为了一位伟大的作家。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只不过我们没有认真去发现。

师:(继续朗读课文第八至十五自然段)闰土给鲁迅讲的事情,深深吸引着鲁迅,这些都是鲁迅从来没有见过的事情。

生:鲁迅为什么不自己去看一看呢?

师:我们现在学习的这篇课文,是鲁迅九十年前写的,而这篇文章里发生的事情,又要再往前数三十多年,是清朝末年。那个时候,人们外出的交通工具只有马车,出去玩一次,可不像现在那么容易。如果从沈阳到海南,我们现在可以乘飞机,三四个小时就能到,要是坐马车,要走上一年呢。所以,闰土讲的事情,才对鲁迅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形状各异的贝壳、奇怪的跳鱼,这些都是鲁迅从来没有见过,甚至是没有听过的。

生:“鬼见怕”和“观音手”的贝壳是什么样子的?

师:我也没见过。这都是农村孩子给贝壳起的外号,外号常常很生动,很形象。“鬼见怕”一定长得奇形怪状很吓人,而“观音手”这种贝壳就像人的手一样。读到这里,你们可以联想曾经见过的贝壳。(师边说边在黑板上画图)

生:我在海边捡过贝壳,确实是各种各样的颜色和形状,特别有意思。但我从来没见过闰土说的会跳起来的鱼,鱼怎么能跳起来呀?

师:也许是闰土看错了,鱼并没有长脚,可能是随着浪花在水面跃起。不过,在闰土这个小孩子的眼里,就是跳起来了。对同样是孩子的鲁迅来讲,鲁迅就更感觉到新奇了。(师在黑板上画图:一只长了脚从浪花中跳起的鱼)

品结尾,平淡中寓深意

师:(继续朗读课文第十六至十七自然段)

生:鲁迅从来不出家门,肯定对什么都有兴趣。

师:你为什么说鲁迅从来不出门呢?

生:文章的倒数第二个自然段里,鲁迅写“只看到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鲁迅站在院子里,抬起头,就只能看到院子上方的天空。

师:你真细心。这句话其实是一个比喻。鲁迅也会走到院子外面去玩,但他想表达的意思,是一种受到束缚、渴望自由的感觉。那个时候,城里的孩子,能玩的游戏,能做的事情并不多。(师在黑板上画图:一座四方的高墙中,一个戴着眼镜的孩子抬头望着天空)

师:你们看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这篇文章的结尾写得很平淡,你们认为结尾写得好吗?

生:既然是鲁迅对闰土的回忆,这段记忆这么深刻,结尾应该写得抒情一点。

师:那你说一说,结尾应该怎么写呢?

生:哪能只写闰土送“我”的东西呀,也应该把“我”送给闰土的东西写出来。

师:我第一次读的时候,也觉得奇怪,为什么结尾不写得抒情一点呢。但我现在想明白了,并且认为这句话写得太精彩了。你们能说一说为什么不写“我”送的东西是什么,而只把闰土送的东西写清楚吗?

生:因为他们之间的感情深,鲁迅就不提自己送的东西了。

师:情谊深,互赠礼物,更应该把“我”送了什么东西写出来了。

生:是因为鲁迅没记住自己送的东西是什么吧?

师:那鲁迅会写出来,他忘记自己送了什么东西。你们读一读,闰土送给鲁迅的东西都是什么,然后想一想鲁迅又会送给闰土什么,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我知道啦!闰土给鲁迅讲捕鸟的事,给鲁迅讲贝壳的事,他知道鲁迅对小鸟和贝壳都很感兴趣,于是就送给鲁迅这些新奇的东西。童年的鲁迅,得到新奇的礼物,当然会印象深刻了,所以他要在文章结尾强调令他难忘的贝壳和鸟毛。

师:说的真有道理,闰土送给鲁迅的东西,就可以用“新、奇、特”三个字来形容。但鲁迅送的东西,对自己来说,就是很一般、很常见的了。你们抬头看黑板上的这幅画——

(附插图一幅)

师:一个孩子被困在高高的墙内,他只能看到四角的天空,对于外面的世界全然不知。他看不到形态各异的美丽贝壳,也看不到能窜出水面的跳鱼,既没有捕捉小鸟的经历,也没有在深夜手捏钢叉刺猹的记忆。你们说,这个孩子在想什么呢?

生:(纷纷回答)他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他不想做井底之蛙。他渴望自由……

改题目,思考中有领悟

师:现在,我们假设这篇课文没有题目,如果让你取题目,应该叫什么呢?

生:就叫“我和闰土”吧,又简单又明了。

师:如果叫“我和闰土”,应该写的是鲁迅和闰土之间发生的事情,两个人物同等重要。但是,这篇文章并没有写这样的事。如果你一定要叫这个题目,也应该把闰土放在前面,因为闰土是这篇文章的主角。你们想一想,鲁迅要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什么意思?

生:鲁迅写的是闰土的知识特别丰富,应该叫“知识丰富的闰土”。

师:“知识”这个词,是指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闰土知道的事情多,但这些并不是来自书本,而是来自亲身经历,你能换个词儿吗?

生:(思考)是见识吗?

师:对,就是见识。闰土知道的这些事情,叫见识——亲眼所见的知识。那你改一下你的题目吧。

生:见多识广的闰土。

师:好!我觉得这个题目比“少年闰土”好,因为它准确地概括了人物的特点。但同学们在起题目的时候,都是围绕闰土所讲的事情来写。你们看黑板上的这幅图,站在高墙内的孩子渴望到外面的世界去玩,也许他想长出一双翅膀,像鸟儿一样飞起来。

生:我想到了,这些有意思的事情,都是在高墙外面发生的,应该叫“高墙外的世界”。

师:这个题目真好,又准确,又有深意。不过,根据文章的内容,我认为题目叫“高墙外的天空”更好,因为文中说“只看到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鲁迅和其他城里的孩子一样,他们所看到的,就是四角的天空。你们看黑板上的这幅画,闰土讲的这些事情,对鲁迅来说,就是更广阔的一片天空,是高墙外的天空。我们取的这个题目很有诗意,又贴近课文主题。你们觉得“高墙外的天空”与“少年闰土”相比,哪一个更好呢?

生:当然是我们起的题目更好。如果课本上有这个题目,我一定会对这篇文章感兴趣的。

师:如果题目叫“少年闰土”,就应该有中年或老年的闰土作对比,但这篇课文并不是写闰土各个年龄阶段所发生的事,只是写了闰土对鲁迅讲自己在家乡的所见所闻。看来,同学们要有自己的思考,多动脑筋,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发现。

备课笔记

看图说话

在一堂课外阅读课上,讲解鲁迅的小说《白光》,读到一句精彩而又难懂的句子:“看榜的人全已散尽了,而陈士成在榜上终于没有见,单站在试院的照壁的面前。”

“这是多么生动的语言呀!”当我发出赞叹时,却发现同学们的双眼里满是困惑。怎么才能让他们理解“生动”的寓意呢?一瞬间,我心急如焚。不能让生动的景象只隐藏在我的心中,可是,用话语怎么能解释清楚生动的画面呢?对,画面!我可以让画面说话。灵机一动之后,我挥笔在黑板上画了一堵贴着榜文的墙,墙的对面呆愣愣、孤零零地立着木头桩子似的陈士成。

寥寥几笔的画面,立刻让一双双满是困惑的眼睛里充满了兴奋。画画虽然只是我的业余爱好,我却把她当做我最亲密的伴侣。历代名家的画册,我一本接一本地抱回家;美术馆、博物馆的书画展览,我一次又一次地去观赏。多少个日夜,在读书写作之余,我埋头画案,挥毫作画,忘记了时间的飞逝。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给我带来一次次心灵的愉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丰富的兴趣爱好是滋润课堂的源头活水。如果说讲台上的教师是一名舞者,那么,丰富的兴趣爱好就是欢快优美的舞曲;如果说讲台上的教师是一位画家,那么丰富的兴趣爱好就是五彩斑斓的颜料,它们使课堂有声有色,充满情趣。

当我指着黑板上的画面,问大家:“一道冰冷的墙,一个呆立的人,这个情景,给了你们什么感觉呢?”

立刻,一双双小手举起来了,“孤独!”“凄凉!”“绝望!”……一个个准确的回答,使我看到了耀眼的智慧之光。

一幅小小的画面,开启了一扇智慧之门。是讲台之外的丰厚积累,让我拥有了讲台之上的随机应变。我总也忘不了自己初登讲台时,听到贾志敏老师说的一句话:“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该是半个作家,半个编剧,半个导演,半个画家,半个书法家,半个播音员……”总之,语文老师的肚儿,应该是个杂货铺儿,课堂上需要什么,就会亮出什么。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不是一开篇立刻就能吸引学生的文章,于是,我想到了“画说闰土”的主意。随着故事的发展,一幅幅画面出现在黑板上。一开始,学生们也许觉得这只是随意的勾画,可是,当读罢全文,黑板上出现了以高墙内的呆小孩为中心,四周环绕着雪地捕鸟、海边拾贝、月下刺猹、涨潮赏鱼的画面时,同学们已经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感情——那是一个被困在高墙大院里的孩子对自由的强烈渴望。

五年级语文下册预习目标 篇3

[关键词]读写结合写作目标课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011

语文教学历来重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但现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隔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和写作能力呢?

“写和读密切相关。它们各自的过程并非孤立地发生发展,而是互相作用、互相转移的。”我们的教材虽然把阅读和写作分开,但它们实际是紧密连结的,有着共同的过程。“提高写作能力,必须以学习阅读为手段来达到这一目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们完全可以利用阅读教材来指导学生写作。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为例,笔者在学期初就思考着如何构架课文阅读教学和单元写作目标之间的联系,在备课过程中心中始终牵挂着单元写作目标这个“纲”,在具体的教学中适时调整自己阅读教学的步骤及相关内容。以下便是笔者践行读写结合,将单元写作指导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的几个方法。

一、水到渠成,课后归纳总结写作方法

当写作目标与该单元课文的教学目标有一致之处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文阅读教学结束后来个“顺水推舟”,水到渠成地将其作为写作方法传授给学生。

比如,第一单元的写作目标——记叙的线索。它包括以下内容:

1.记叙文要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

2.记叙的线索可以是人物、事件、一个具体的事物、情感的发展变化等。

3.写作时可以设计明、暗两条线索。

4.记叙的线索应该隐含在文章中,与文章内容吻合。

其中第三点提到记叙线索可以设计明、暗两条线索,这也是该单元第一课《藤野先生》的一个重要的写作特点。《藤野先生》的叙事线索有两条,一条是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交往的缘起、交往的经过与别后的怀念);另一条是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为教学重点,教师在讲授课文内容时已经讲解清楚了,那么在总结课文内容时,就可把它作为写作方法直接传授给学生。等进入单元写作训练时,学生对这一方法也就驾轻就熟了。

二、移花接木,将单元写作目标渗透到阅读教学中

有些单元写作目标可能不是课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但它与课文内容又有一定内在的联系。这时需要教师在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给予“植入”,也就是将写作训练目标部分迁移到课文阅读教学中。

如第六单元的写作目标——学写游记。具体要求是:

1.写游记要写清楚游览的经过,以游踪为线索。

2.在写景时,可以移步换景,也可以定点观察。

3.游记要注意详略得当,同时还要融入自己独特的感受。

4.还可以适当介绍与游览地相关的知识。

该单元的四篇文言文以游记为主,但很难说以上四点是它们阅读教学的重点。毕竟又是文言文,教师在教学中可能很容易忽略其写作方法的指导,那么就可能错失很好的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的良机。

因为有了单元写作目标这个“纲”,所以笔者从一开始备课的时候,就在寻找它与阅读教学之间的契合点,最后发现完全可行。就单元写作目标的第一点而言,要写清楚游览的经过,以游踪为线索。柳宗元写《小石潭记》是按一定的游览顺序的:“从小丘西行……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潭中鱼……潭西南而望……坐潭上……”其中既有移步换景也有定点观察。教师可以边讲授课文内容,边补充说明这便是游记的写法之一——交代清楚游览的经过。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单元写作目标也迎刃而解了。

再举写作目标的第三点来讲,游记要注意详略得当,同时还要融入自己独特的感受。我们可以举《满井游记》为例,课文对满井初春的景色进行了细致描写,尤其是山光水色,最后作者用一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画龙点睛地表明了自己對初春景色的喜爱。如果仅仅依据教参的要求,只要解释清楚这议论语句的内在含义即可。但如果教师能把其作为游记的写法之一传授给学生,这既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又部分完成了单元写作目标,何乐而不为呢?

可见,只要教师心中有写作教学这根弦,并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将单元写作目标这朵“花”移植到课文阅读教学这棵“树”上,那么植根于课文阅读教学的写作指导必将“盛放”。

三、深入挖掘、提炼、归纳和总结

教材编者在每个单元的写作训练里都附上了“写作导引”,它一方面简要介绍单元写作的要求,另一方面还结合具体的课文篇章加以举例分析。这样理论和实践结合,学生的确容易理解和体会。但仔细研究:“写作导引”里所举的课文实例是有限的,有些甚至是“过时”的。那么,是否可以引用单元课文内容来作为写作指导的实例呢?回答是肯定的。

以第四单元为例,其写作目标是: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具体要求为两方面:其一,写记叙文时,往往要在一些重要的地方加入适当的描写。描写能让文章更加具体、生动,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还可以突出重点和中心。其二,在记叙文中适当加入抒情,能使作者的情感得到更充分的表达,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为了说明描写的作用,教材以冯骥才的《泥人张》(第四单元)为例,即作者通过对“海张五”的外貌、神态和动作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目中无人的恶霸形象。对于抒情的作用,编者以朱自清的《背影》(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文中几句简短的抒情,道出了作者的追悔、思念,及内心的五味杂陈……

如果教师仅是把这两个案例和学生交流或解读一遍,学生对写作要求的理解很难说是深刻的。其实,我们阅读教学的课文资源既丰富又鲜活。

就这个单元而言,教师可以举的课文实例是不少的。《云南的歌会》中作者描绘了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分别侧重于人物、环境和场面的描写,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欣赏和赞美,其中对人物(年轻女子)的描写是以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

还有《端午的鸭蛋》中的“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句,一个简单的动作细节描写就把吃鸭蛋的动感和快感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语言诙谐幽默,流露出对家乡由衷的热爱和自豪。而《春酒》中描写和抒情的语句更是俯拾皆是。结尾“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可见,这些记叙类文章中描写和抒情的手法都运用得十分巧妙。教师可采用串讲的方式,将其写法加以提炼、归纳,经整合后传授给学生。比如,以《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春酒》中有关描写的语段为例,告诉学生记叙文中描写所起到的作用,也可以举《端午的鸭蛋》《春酒》等中有关抒情的语段,和学生阐述记叙文中抒情的意义所在。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写作技法的认识,而且也是对文本的又一次解读,可谓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我们的语文教材在与时俱进,无论是作为阅读教学的课文篇目,还是单元写作设计都在改变,日趋完善。而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有机结合起来也必然是一种趋势。针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笔者先摸透每个单元的写作训练要求,再将单元写作目标分散、渗透到单元课文阅读教学中,或是根据单元写作目标的要求,对单元课文的相关写法做提炼和整合。这样的过程算是读写结合的一个有益尝试吧。

[参考文献]

[1]黄厚江.你也可以这样教写作[M].苏州: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

[2]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中华书局,2015.

五年级语文下册预习目标 篇4

一、拼音填字

Pei taihuo huanshuang bitian futao qi

qi zhichi mili mixiu kuixing kui

二、多音字

禁______()

______()

三、四字词语

情()自()随()所()

绞()脑()一()正()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写了作者()时发现有关()的错误规律的过程,到作者()时想起了这个发现,(),受到了(),却又想出了()。

3、想一想,“我 ”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在文中画一画。

五年级下册19课预习资料 篇5

腼腆(miǎntiǎn) 誊(téng)写 歧(qí)途 谨(jǐn)慎 得意扬扬 迫不及待

自豪 丝毫 出版 木板 誊写 荣誉 慈祥 详细 严厉 鼓励 日历

励精图治 再接再厉 一如既(jì)往 立即(jí) 兴(xīng)旺 高兴(xìng)

主要内容:

作者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讲作者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我”对“精彩极了”的评价的反应是“得意扬扬”,而对“糟糕透了”的评价的反应是“痛哭起来”。母亲的评价是针对“我”七八岁就会写诗这件事,注重的是情感上的鼓励;父亲的评价注重的诗本身的质量。这两种评价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

重点句:

1.“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因为“我”有个常常鼓励我的慈祥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我”力量,母亲的爱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使我不走向歧途,“我”成功的力量来自于父母两方面,所以我认为自己非常的幸运。

2.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的“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爱”。正因为“我”明白了父母的爱,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在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鼓励下,不断前进。

3.“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我不会因为母亲的赞扬自傲,也不会因为父亲的爱而自卑,有父母时常的提醒,我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预习作业 篇6

1.轻声自由读课文,再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要求:要一口气读完,如果遇到读不准的字词句或其他疑难问题,请暂时放过。读后,请一定要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或者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不出来没关系,只要你认真想了就可以。检查:只要你按照要求认真做了就行,请接下去学习吧!2.在课文中画出生字、生词,并读一读。要求:浏览课文,按顺序找到生字(“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都要找),并用横线画出生字所组成的词语,一边画,一边小声读一读。

检查:有生字、生词被遗漏了吗? 3.给课文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要求:按顺序细心地标上序号,不能错标或遗漏。检查:凡是开头空了两格的自然段是否都标上了序号? 4.放声读两遍课文。

要求:遇到难读的字词句要反复读,(如果除了课后生字外还有不认识的字,就请查字典。)达到读准字词、读通句子、全文读得较流利的程度。

检查:挑出你先前感到难读的词句再读一遍,看是否正确、通顺、流利。

5.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思考书上小泡泡里的问题和课后提出的问题。要求:说课文主要内容时,请按课文叙述顺序说,尽量做到用几句简练而又连贯的话来概括。思考问题一定要先回到课文中去,并且要联系上下文,考虑周全,再认真说一说。(如果自己能针对课文内容,提一两个问题,还能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查找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并能通过阅读在头脑中留下一两点信息。有必要可以抄下摘要或打印。那么你是最棒的!)

检查:你说的主要内容有条理吗,语言做到简练又连贯了吗?如不满意再试一次吧。思考问题一定要认真周全,必须有你自己的答案。(如能说一遍给家长听就更好了,家长会表扬你爱动脑筋又能说会道的!)6.大声拼读课后生字、词语。

要求:能准确读出每课“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以及画出的词语。练写(用手书空)笔顺、记忆。所有的生字要求会扩三个词。检查:将生字上的音节遮盖起来,你能准确地读出来吗?能准确扩出三个词吗?

7.尝试记生字,理解词语。

要求:利用字典,查出“我会写”的字的音序和部首,分别写在每个字田字格的左上角和右上角;学会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字词的意思。检查:看看自己是否按老师要求完成了生字的学习;将自己理解的词语放回课文里,看看能否解释得通。(这一项作业可能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不过熟能生巧,慢慢就会快起来的。)

相信聪明勤劳的你一定能按要求认真完成预习作业,做个爱读书的好学生!

相信家长一定能主动听孩子大声读生字词、放声读课文、大方地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各位家长做个忠实的听众、热情的鼓励者、严格的督查者!

第一单元

主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1、燕子

预习要求:

1、按照预习要求预习本课。

2、在文中画出下列词语,并能正确听写。

燕子 乌黑 轻快 翅膀 剪刀 尾巴 活泼 机灵 微风 赶集 聚拢 光彩夺目 增添 生机 掠过 稻田 一转眼 尾尖 偶尔 沾湿 一圈 荡漾 疲倦 音符 演奏 赞歌

3、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抄在书中该词语的旁边。光彩夺目 荡漾 五线谱 掠过 聚拢

4、熟读课文,能够列出本课的结构图。

家庭作业

(一):

1、生字。(本课生字一字三词)

2、抄写词语。

3、多音字组词 蒙 似 转

4、抄写描写燕子外形特点的句子。

家庭作业

(二):

1、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

2、体会带点词的用法。

(1)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2)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3)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3、仿照燕子的外形描写,写一种熟悉动物的外形。

2、古诗两首

预习要求:

1、读背两首古诗。

2、在文中画出下列词语,并能正确听写。咏柳 化妆 细叶 裁剪 海滨 光景 万紫千红

3、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抄在书中该词语的旁边。碧玉 胜日 寻芳 滨 无边 一时新 识得 万紫千红

4、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两首诗的诗意。

5、积累背诵

四字词语: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色怡人 春风得意

春色迷人 春色无边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名诗佳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家庭作业:

1、生字。(本课生字一字三词)

2、抄写词语。

3、抄写两首古诗,并写出诗意。

3、荷花

预习要求:

1、按照预习要求预习本课。

2、在文中画出下列词语,并能正确听写。荷花 清香 挨挨挤挤 碧绿 莲蓬 饱胀 破裂 仿佛 衣裳 翩翩起舞 舞蹈 蜻蜓

3、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抄在书中该词语的旁边。冒 饱胀

4、熟读课文,能够列出本课的结构图。

家庭作业

(一):

1、生字。(本课生字一字三词)

2、抄写词语。

3、多音字组词 挨 佛

4、写出四个与“翩翩起舞(AABC)”形式相同的词语。

5、抄写课文第二自然段。

家庭作业

(二):

1、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呢?

2、想象一下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仿照课文最后一段写一写。

3、写写自己喜欢的花的样子。

4、珍珠泉

预习要求:

1、按照预习要求预习本课。

2、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抄在书中该词语的旁边。镶嵌 朴素 沉积 缘故 饱满 筛 交错 干涸

3、熟读课文,能够列出本课的结构图。

家庭作业:

1、多音字组词 担 难 曲

2、列出本课的结构图。

3、“珍珠泉”是如何得名的?

一单元要求听写的词语

燕子 乌黑 轻快 翅膀 剪刀 尾巴 活泼 机灵 微风 赶集 聚拢 光彩夺目 增添 生机 掠过 稻田 一转眼 尾尖 偶尔 沾湿 一圈 荡漾 疲倦 音符 演奏 赞歌 咏柳 化妆 细叶 裁剪 海滨 光景 万紫千红荷花 清香 挨挨挤挤 碧绿 莲蓬 饱胀 破裂 仿佛 衣裳 翩翩起舞 舞蹈 蜻蜓

群芳吐艳 姹紫嫣红 落英缤纷 郁郁葱葱 ——描写花草 喷薄欲出 旭日东升 夕阳西下 皓月当空 —— 描写日月 崇山峻岭 悬崖峭壁 层峦叠翠 苍翠欲滴 ——描写山峦

一单元习作指导 写家乡的某一处景物

一、习作要求: 能写出景物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清楚。有丰富的想象。表达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佳作引路,章法导写:

1.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景物,按一定的顺序写。

雨落在对面屋顶的瓦片上,溅起一朵朵水花,像一层薄烟笼罩在屋顶上。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渐渐地连成了一条线。地上的水愈来愈多,汇合成一条条小溪。

这段话是按什么观察的?

观察景物的顺序不会是固定不变的。该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观察,要根椐事物本身的特点和观察的角度。观察顺序大体有三种:①按空间顺序;②按时间顺序;③按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2.抓住景物的特点写。

家乡的芦苇塘尤其迷人。夕阳向大地洒下金辉,整个苇塘披上了一层金纱,蒙上了神秘的色彩。那些鸟本来就很漂亮,此时就更漂亮了,那羽毛闪闪发光,明亮耀眼。那翠绿的芦苇像用碧玉装饰成的,闪射金光,苇塘变成金色的了。这时,塘中又显得那么静。没有鸟叫,没有芦苇的碰撞声,也没有青蛙的叫声。芦苇好像很疲倦了,耷拉着头,弯着腰,鸟儿也缩着头躲在苇丛中。这一切构成了恬静的苇塘。

这段话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3.带着自己的感情写。

村头的荷塘很美。荷叶有的像倒扣着的草帽;有的探出水面,站在水中,像个上岗的哨兵,守候在荷花的身旁;有的漂在水面上,像一个碧绿的瓷盘,为荷花收集着雨露。高高矮矮,大大小小的荷花,点缀在荷叶中间,随着清风摇荡。秋天的池塘真好像是一幅无与伦比的风景画。站在远处,看到荷花如同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在水中,偶尔被风一吹,荷花左右摇动,又像少女在翩翩起舞。深深地吸一口气,就会闻到一种淡淡的清香。来到荷花跟前,看到的却又是另一种情景,闻到的香味则更加浓郁。

这段话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三、聚焦小河,具体导写。例如: 描写家乡的(小河)

写作的顺序(按“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景物的特点:

春天 河边的草地、垂柳 桃树 小燕子

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 篇7

一从时间上给予保证, 从方法上予以指导, 保证预习的有效性

预习不像其他作业可以量化评价, 大部分教师放学之前布置作业, 其中一项就是预习下一课。学生不重视预习, 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 甚至部分学生干脆不进行课前预习。看到有预习这一项, 部分学生很高兴, 数作业时往往不会把它数进去, 反正老师也看不出来我是否预习了。家长不重视预习这项作业, 给孩子检查时也就问一下。久而久之, 预习就真的变成了可有可无。为改变这一现状, 开学初, 我把预习这一活动放到课内进行, 这可以给予时间上的保证。教师也便于在预习的方法上予以指导。预习的方法主要有:一读:读的方式很多, 有速读、默读、朗读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方式进行, 或者根据老师要求来选择。二标: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字词、句段, 用横线标出生字、生词;用着重号标出关键词语;用波浪线标出含义深刻、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用五角星标示重点语段;用问号标示对关键词或句子的质疑等。三查:查工具书, 解决生字、生词, 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查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四问:预习课文时一定要善于思考, 如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五写:高年级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在书上写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二教师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效预习, 让预习紧紧为教和学服务

教师对预习的指导就是把学生引导到一个新的水平上, 提高他们学习课文的起点, 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 为高质量的教和学奠定基础。要使预习真正起到“铺垫”作用, 教师的预习指导必须具有针对性。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教材的训练重点设计要求明确、操作具体的预习练习, 对教师来说, 预习具有“侦察”作用, 应把它看做是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应十分重视预习过程中的信息反馈, 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三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预习形式

课堂预习形式的优化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机械单调的预习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采取以下几种预习形式, 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1. 搜集资料型预习, 拓宽学生视野

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各具特色的民居》等课文之前, 我要求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 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 这些习俗都渗透了哪些民俗文化?学生在搜集老北京的春节民俗文化资料的过程中, 还了解了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的春节民俗文化, 在搜集资料的同时, 也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2. 表格型预习, 让学生自主掌握课文要点

在教学《蝙蝠和雷达》这一课之前, 我设计了表格, 让学生在课前自主探究, 填写表格, 以掌握课文的要点。这一预习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实验型预习,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发现的能力

在教学习作《我的新发现》这一内容时, 我要求学生提前进行试验, 学生在实验中发现了鸡蛋浮起来的秘密, 也发现了胖大海在热水中奇妙的变化, 发现了一颗小小种子的力量。在动手动脑的实验过程中, 这些意外的发现, 让学生兴奋不已。

4. 广泛阅读, 提高认识

学生在通过阅读, 尝试解决问题后, 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理清文章的条理。经过阅读, 可以达到三个目的:首先, 让学生发现课文主题中所蕴涵的丰富内容, 从而产生联想;其次, 让学生进一步懂得按照课文所提供的信息去搜索、涉猎更广泛的知识, 从而产生阅读的新的广度和深度;最后, 让学生经过广泛阅读, 得到一种学习方法的强化训练, 有助于开阔他们的学习视野和学习能力。

五年级语文下册预习目标 篇8

三、请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14分)

1.用“充”组词并填空。(3分)

(1)( )的阳光和雨水,使植物生长得更快。

(2)服装颜色鲜亮耀眼,( )体现了非洲人民对色彩的喜好。

(3)生活虽然忙碌,但我们过得很( )。

2.按要求写词语。(7分)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4分)

语重心( ) ( )步如飞 ( )不可言 手( )眼快

敛( )屏( ) 精神抖( ) 放( )无礼 手( )脚( )

(2)根据提示写词语。(3分)

形容人物外貌的四字词语: 、 。

形容人物神态表情的四字词语: 、 。

十全十美(含有数字的四字词语): 、 。

3.用“√”标出每组中不是同一类的词语。(4分)

(1)欧洲 亚洲 湖州 北美洲 非洲

(2)雄狮 大象 梅花鹿 丹顶鹤 斑马

(3)果断 武断 斩钉截铁 当机立断

(4)粮食 水果 蔬菜 小麦 服装

四、请按要求写句子。(8分)

1.这一种境界耐人寻味。(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2.读了《金钱的魔力》这篇课文,使我受到很大的教育。

修改为:

3.读句子,用加点的词写一句话。

无论是乡村、市郊还是城里,到处都开放着五颜六色的花。

4.只见大象面对着他,行了一个屈膝礼,好像是在道歉。(照样子,写拟人句)

五、请写出下面句子描写人物的方法。(填写序号)(4分)

①动作描写 ②肖像描写 ③语言描写 ④心理描写

1.一语未了,只听后院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 )

2.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

3.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 )

4.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 )

六、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1分)

1.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 、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 ,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 。(选自《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半夜,戏院散场了, ,走上了各自 。 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 ,传来一片 。(选自《威尼斯的小艇》)

3.《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小说《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小说《 》。

七、阅读短文,认真答题。(21分)

(一)威尼斯的小艇(节选)(7分)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用横线画出。(1分)

2.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3.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用“ ”一词概括。(1分)

4.联系全文,补充威尼斯的景色或人物的活动。(3分)

我的眼睛忙极了,我看到 ;看到 ;还看到 ……

(二)真理需要坚持(14分)

一天, 在课堂上,哲学家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站在讲台前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

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面前走过,并(吩咐 叮嘱)道:“大家再仔细闻一闻,空气中有没有苹果的香味?”

这时已有半数的学生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讲台上,又重复了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没有举手外,其他人全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走到这位学生面前,问:“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闻到吗?”这名学生肯定地说:“我真的什么也没闻到!”这时,苏格拉底对大家(发布 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果。”这个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

许多时候,我们已经接近了真理,但因为缺少自信,而离开了真理。柏拉图坚持真理的勇气就源于对事实的(艰 坚)定信念。通往真理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要想不被假象所迷惑,关(健 键)就看我们是否对真理坚持到底。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一帆风顺”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语写一句话。(2分)

一帆风顺: 。

2.用“√”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词。(2分)

3.哲学家苏格拉底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为什么拿出一个苹果呢?(3分)

4.读完短文,你觉得坚持真理的必要条件是什么?为什么有些人会与真理擦肩而过呢?(3分)

5.读完这篇短文,你的感想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下来。(4分)

八、语言实践。(5分)

我们也是国家的小主人,关心国家大事理所当然。我近来搜集了两条新闻,我为你们简要介绍一下。

九、习作天地。(25分)

四年级下册语文19课预习教案 篇9

导语:刚才很多同学都写出了属于自己版本的“满园春色”,我国唐朝大诗人杜甫也早已写出了杜甫版的“满园春色”,想看吗?现在来看《江畔独步寻花》。

1、总结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自读――借助工具书了解大体意思――小组交流――感悟诗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自主、合作学习这首古诗。

3、师生互动。学生大体说说古诗的意思。谈自己的体会。教师补充当时的时代背景。

4、感情诵读全诗。

二、比较两首诗的异同,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默读两首古诗,想想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3、在全班交流。教师着重指导学生领悟语言表达方面的直白与含蓄。

三、课堂小练笔。

同学们,属于你自己版本的“满园春色”是什么样子?能写一写吗?

扩大阅读范围,布置作业。

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读一读。

五年级语文预习要求 篇10

口头

给课文标小节号。读通课文,注意长句子的停顿,努力做到正确、流利。书面

一、自学字词

1、在生字表上标出音序,应查部首及除部首外的笔画数,认读生字。

2、圈出生字表上的前鼻音、后鼻音、平舌音、翘舌音,读准字音。

3、规范正确地书写易错字,5个以上,每个三遍。(预习本)。

4、在书上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在预习本上听写文中的词语(20个以上)。

二、默读

1、划出或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提出有疑问的地方。

三、再读课文,结合历史背景,人物经历、文学体裁,读取相关的大量信息。

1、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致的思想内容。

2、查找作者,了解作者一生经历,尤其是写作该文章时的思想状况及其文章中表达或包含思想感情的关系。

3、根据作者,了解作者生活的历史社会状况,并思考社会环境与作者的思想及与文章中的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抄写或打印剪贴于预习本上。)

语文预习要求

口头

给课文标小节号。读通课文,注意长句子的停顿,努力做到正确、流利。书面

一、自学字词

1、在生字表上标出音序,应查部首及除部首外的笔画数,认读生字。

2、圈出生字表上的前鼻音、后鼻音、平舌音、翘舌音,读准字音。

3、规范正确地书写易错字,5个以上,每个三遍。(预习本)。

4、在书上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在预习本上听写文中的词语(20个以上)。

二、默读

1、划出或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提出有疑问的地方。

三、再读课文,结合历史背景,人物经历、文学体裁,读取相关的大量信息。

1、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致的思想内容。

2、查找作者,了解作者一生经历,尤其是写作该文章时的思想状况及其文章中表达或包含思想感情的关系。

五年级语文下册预习目标 篇11

一、制定预习内容与要求

(一) 明确预习内容

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预习笔记本, 在课堂上记录预习内容: (1) 预习收获。包括我了解到的作者、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多音字;积累;分段、段意及小标题;主要内容、主题思想、句子理解;写作特色;对课后问题的理解等。 (2) 预习困惑。 (3) 预习评价。

(二) 规范预习要求

1. 要求学生将课文的朗读贯穿到整个预习过程中。

写预习笔记前先慢速读, 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画出生字新词;在写中读文, 此环节提倡多次默读, 边读边思考主要内容、主题思想、句子含义等;若读一次感觉理解模糊便要再读, “熟读百遍, 其义自见”嘛。在写笔记时, 也可有针对性地反复读某些句段, 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写后再带着自己的理解整体去读, 边读边想:我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对哪一方面的理解不满意?我这次的预习有效吗?在哪一方面还需要得到老师、同学的帮助?据此写出自己的困惑所在。

2. 利用家长会和班会, 告诉大家在预习阶段暂不翻看参考类书籍。

如:《教材全解》《教材详解》等。鼓励学生开动脑筋, 运用已有经验和知识, 努力找到学习新课文的钥匙, 以体验通过自食其力后收获的那份快乐和学习能力提高后一生受益的那种幸福感。

3. 要妥善保管好预习笔记本, 它是每个

学生一个学期扎扎实实学语文、踏踏实实做学问的见证, 更是期末复习语文的知识宝库。

二、师生对预习笔记的使用

预习笔记是在教师教授前, 学生对文本初步浅层次理解的模板, 学习新的一课也就是对预习笔记进行完善的过程。所以, 从始到终, 我都以预习笔记为线索, 多次使用、借鉴, 效果良好。

(一) 经过教师判阅后使用

对于学生所写的预习笔记, 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做详细批阅, 并标明等级。上课伊始, 教师就要先对刚才判阅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价:本次预习, 书写有进步的是哪些同学, 句子理解深刻到位的是哪些同学, 做笔记态度特别端正的又是哪些同学。请这些受表扬的同学站起来, 接受大家的喝彩和掌声。哪些同学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 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此基础上指出存在的共性问题, 教师对这些问题要区别对待:对于字词拼音等错误, 提醒学生查书对照修改;对于文章或逻辑段的内容概括过于罗嗦或简略的问题, 教师要各选一代表性答案读给学生听, 让他们从比较中感悟真知;对于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这类深层次问题, 教师要暂放不提。

教师评价结束后, 把本子发给每个同学, 给他们几分钟时间, 把刚才老师提到的错误逐一订正。为了以后再次使用时知道当初自己犯了哪些错误, 教师要提醒同学们, 不要擦去错误内容, 最好是用铅笔在错误旁边写出正确答案。

对预习笔记的批阅尽管辛苦, 但益处不可低估。首先, 可以给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号:必须认真对待此项工作, 老师是要仔细逐一查看的, 这是监督因素;利用等级的评判、教师的评价, 提高他们预习的积极性, 这是激励效应。其次, 通过判阅, 教师能直观地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是概括主要内容不够精炼, 还是提炼主题不够准确;是句子理解不够深刻, 还是认识有所偏颇。这对教师的二次备课起到一个指示灯、方向盘的作用, 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教学思路, 更改问题的预设, 确定授课的重点。

(二) 小组合作交流时使用

学生将本上出现的错误做部分修改后, 教学程序进入“小组合作交流”环节。以四至五人为一组围坐在一起, 在组长的带领下, 大家各持预习笔记本和语文课本, 先交流每个人的预习收获。在小组长的安排下, 一个组员讲预习内容中的一两个知识点, 其他组员认真倾听, 听完后, 小组其他成员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可进行补充、可提出异议或疑义, 针对问题大家做进一步探讨。在逐点交流的同时, 各自要针对自己本上的答案进行增删、补充、修改。最后提出预习困惑, 大家商讨, 提炼出本组最有难度, 也往往是最有价值, 能擦燃大家思维火花的问题来。

学生之间的互动环节, 又一次体现了判阅预习笔记的必要性。小组合作交流, 目的就是要集思广益, 可是, 真正让学生交流有所得, 那就要避免在交流中把错误信息传递给他人, 每个学生务必要将正确的东西讲述给同伴, 而错误的地方则要借助他人的发言作订正。哪些是对的, 哪些是错的, 教师判阅的各种标记符号便成了他们心中的一杆秤!

(三) 教师导学结束后使用

经历了学生“自我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两个环节后, 进入第三环节。即:教师依据课文特点和类型做不同形式的导学。一种形式是, 随机确定发言人选, 随机确定发言内容, 根据发言水平给小组计分。比如, 十个小组, 每组分别领到教生字、释词义、讲句子、说主旨、谈风格等预习表中“我的收获”里提到的十点任务;每组成员事先已固定编号, 这次可以指定各组三号上台讲解, 完成所领任务, 下次可能就换成了一号。这样做, 一方面给每个等级的同学均等的锻炼机会, 另一方面使每个人都感受到压力, 为了代表小组出色完成讲解任务, 自己就得认真预习, 并积极参与小组交流, 广泛听取大家建议, 争取将每个知识点都弄懂。另外, 还要要求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扶贫济困”。第二种形式是, 针对各小组成员经过讨论也解决不了的、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进行引导点拨。这个环节, 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点拨时, 别忘了进行朗读指导, 同时借助课件帮助理解, 并出示板书为学生梳理文章思路。

一篇文章经过三个环节以后, 自己预习笔记本上残留的疑难问题便得到了完全解决。此时, 再安排学生利用课余做最后的修正。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新得 (包括教师板书) 补充到“预习评价”后面, 真正使其成为知识的宝库。

五年级语文下册预习目标 篇12

(一)多管齐下,理解含义。

1.反复朗读,理清文意。让学生在充分练读的基础上,选读一小节参加班级的“朗读擂台赛”。学生在琅琅的读书中,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

2.小组合作,探究文意。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引导学生把已经理解的句子和小组中的伙伴共享,把不懂的提出来和大家探讨,这样可使学生之间有机会相互帮助,既能获得同伴的创新信息,又可促使多方位互动,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3.大组交流,领悟真理。这一环节采取“小组对抗赛”的形式,全班同学分四组展开比赛,每次一组选一人解释一句格言的含义,正确的话就为小组加5分,如果能举一个例子说明名言的含义就加10分。

(二)可以联系其他的古今贤文。

古今贤文(合作篇)

人心齐,泰山移。独脚难行,孤掌难鸣。水涨船高,柴多火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块砖头砌不成墙,一根木头盖不成房。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知已知彼,将心比心。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豆角开花藤牵藤,朋友相处心连心。

古今贤文(劝学篇)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身怕不动,脑怕不用。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心二意,一事无成。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熟能生巧,业精于勤。

古今贤文(读书篇)

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

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默读便于思索,朗读便于记忆。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古今贤文(环保篇)

环保环境,人人有责。树木成阴,空气清新。绿了大地,润了人心。功在当代,造福子孙。山上树木光,山下走泥浆。治山治水不栽树,有土有水保不住。植树造林镇风沙,遍地都是好庄稼。

古今贤文(志向篇)

山立在地上,人立在志上。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钢。鸟要紧的是

翅膀,人要紧的是理想。胸无理想,枉活一世。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虎瘦友心在,人穷志不穷。立下凌云志,敢去摘星星。有志周行天下,无志寸步难行。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年怕中秋月怕半,男儿立志在少年。般大不怕浪高,志大不怕艰险。没有爬不过的山,没有闯不过的险滩。见异思迁,土堆难翻;专心致志,高峰能攀。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实践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知识是实现理想的翅膀。不学杨柳随风摆,要学青松立山冈。

作业布置:

摘抄名言,进行课外拓展。

五年级语文梅花魂预习教案 篇13

文章一开头写“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小的时候,外祖父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教“我”读唐诗宋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诗句以及外祖父念完诗句流下的“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为慈祥的外公在我弄脏墨梅图后大发脾气埋下了伏笔。外祖父分外爱惜书房里的那幅墨梅图,外孙女偶尔摆弄家中的古玩,他也不甚留意,而小外孙女不小心在墨梅图上面留了个脏手印,慈祥的外祖父竟大发了一通脾气,然后“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华侨老人对墨梅图这种特有的感情表明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爱。因为在华侨老人心中,梅花是最纯洁最有品格最有骨气的,它是祖国的象征,不能受到一点玷污。

二、赠送墨梅图表达了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念

“我们”要回唐山了,而年迈的华侨老人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得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离别前,他把一生中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在凉飕飕的腊月天,老人亲自来到码头,泪眼蒙胧地把一个手绢递给了我,这表明他对亲人和祖国深深的依恋,希望外孙女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情带回祖国。

五年级语文下册预习目标 篇14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虽然教师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但我们在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时,经常会发现许多学生的预习作业质量很差,和我们提出的要求相差甚远。这主要还是学生对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导致的。为此,我们应注意从以下方面加以引导。

首先,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课前预习是实现自我独立学习的第一步。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是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只有学会了课前预习,才能逐步地实现脱离教师,独立学习的目标。

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课前预习是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最有效途径。提高成绩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关。学生的学习方式,按照他们自身的表现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被动学习,另一种是主动学习。通过主动学习,才能真正达到培养能力,提高成绩的目的。

再次,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做好课前预习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教与学只有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才能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教师课堂教学成效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而学生在课前的学习反过来也直接影响着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只有高效的课前预习才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高效的课前预习和高效的课堂教学相得益彰,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能力与成绩。

二、教给学生一定的预习方法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与能力,是提高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策略。

第一,让学生牢固树立一种学习观“:春江水暖鸭先知”,自己的学习状况自己最清楚。学习的过程是知识不断累积,能力不断强化的过程。面对一篇新的课文,结合知识、能力储备情况,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文本中找到需要他们认识、读写、理解的生字词,这些字词、问题正是他们要学的东西,这也就是他们的学习需求。学生只有在独立地解决好自己的学习需求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地产生学好语文的浓厚兴趣,从而使他们的语文能力得到锻炼。当然,课前预习不可能完全解决所有的问题,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深入的指导与帮助。

第二,让学生准确把握学习语文的要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课文是课前预习的核心。

学好语文,关键要在“读”上下工夫,这是我们经常对学生讲的一句话。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多读、读熟,应该是对学生课前预习要求中的核心要求。对于每一篇课文,学生如果在课前都能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那么教师的课堂教学就一定会轻松许多,达到高效目标。

第三,让学生学会一个预习套路:七步学习法。语文学起来并不难,重在得法。在多年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把学生课前预习与教师的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总结出了一套“七步学文法”,被学生戏称为“学习语文的七大宝典”,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步,勾画词语,抄写词语。学生在第一遍读课文时,往往会出现许多陌生的字词,这些字词会严重影响他们流利地朗读。其实这些字词就是在这篇文章中要求他们学习的基本内容,要求他们读完以后把这些字词做上记号,查字典了解读音,并把这些字词抄写下来,比较难写的可以多写几遍。

第二步,查找多音字。多音字是学生正确朗读的一个难点。汉语中的多音字往往都是一些常用字。如果含糊不清,联系上下文准确判定一些常用字的读音,需要罗列出来,查字典或请教教师重点解决。

第三步,解释、积累词语。每一篇文章中,总有一些比较难理解的词语,每篇课文中不会太多,但这些词语是学生理解课文的绊脚石。要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必须先把这些不理解的词语解决掉。

第四步,简括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题思想,这是阅读的首要。在预习时学生通过解决生字词,多次朗读课文。对课文讲了什么,通过课文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就会产生一种似是而非或模糊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叫学生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让学生把这种理解通过再次朗读进行深化,最后带入到课堂中,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进而达到对这篇课文的完全理解。

第五步,查找。积累相关资料。语文教学仅仅着眼于课本、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厚积”是学好语文的硬道理。在课前的预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收集资料,通过广泛收集与教材文本相关的背景资料、作者信息等等,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宝库,这也是课前预习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六步,摘抄好句子,积累语言。一篇文章之所以精彩,往往其中都有一些精彩的语句。对于这些精彩的语句,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为写好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素材。

第七步,谈收获,谈感受。学习每一篇文章,都会有所收获,都有令人感动或给人启迪的地方。阅读每一篇文章,学生都会有他们独特的理解或感受,让他们把这些理解和感受通过口或笔表达出来,和同学教师一起分享,这样他们对这篇文章的阅读才算圆满。

以上就是我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七步学文法”,其中有些是学生在课前预习的环节就能完成的,有些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需要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有些步骤次序也可以调换。但无论何种方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高教学效率。只有把学生的学法和教师的教法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学的效率才能实现最大化。

三、要重视课前预习成果的检查与评价

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还需要教师的督促与检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一定要首先考虑到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有意识地把一些课前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或解决不了的问题设计在教学的环节之中,加以指导与强化,并针对学生预习的笔记及课堂表现予以积极的评价,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独立学习的信心,久而久之,就会自然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五年级上册语文预习练习题 篇15

二、看拼音,写词语。

shuāi lǎo cí xiǎng bì jìng fēng qī xuě yā

( ) ( ) ( ) ( )

bǐ yù piāo bó diàn wū shū lǐ suǒ wèi

( ) ( ) ( ) ( ) ( )

三、积累运用

1、春草明年绿,_________________。

2、《小桥流水人家》里作者谢冰莹提及她的故乡所有的居民都姓_____,村庄_______,大的有五六十户人家,小的只有三四家。大家过着“日出而作”、“ ”、“ ”的太平生活。

3、风一更,_______,聒碎乡心梦不成, 。诗句选自《 》,作者为满清的第一词人________。其中“聒”是_________ 的意思。

4、“_________ _____,欲作家书意万重。”其中“意万重”的意思是 ___

5、浮云终日行, 。

6、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在天涯鬓已斑.

7、京口瓜洲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____。其中的 “绿”字据传经过诗人十多次修改,你觉得也可以换成____ 、_____、____等字,而这个绿字好在哪儿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敲诗句字眼成为美谈的还有贾岛的一句诗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

8、你积累了哪些思乡的古诗、现代诗、名句?选择最喜欢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给带点的词语选择恰当的意思,并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可怜:①同情;②不值得一提;③可爱。

1、他袋里的钱少得可怜。( )

2、对狼这样的坏东西,我们决不能可怜它。( )

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五、读课文中的一段话,完成练习。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yù yuè )是寒冷,愈是( ),花开得愈精神,愈(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 (gǔ gú)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ling lǐng),从来都是( ),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在文中的括号里划去不正确的读音,给空的括号里添上合适的词语。

2、秉性的意思是( ),梅花的秉性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祖父不仅仅是在赞颂梅花,重要的是通过梅花的精神品质来赞颂( )

上一篇:农民工夜校教学计划表下一篇:公司规章制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