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精选10篇)
败诉节点1:缺乏规章制度
司法实务,我们发现有些单位太任性,根本就没有相关规章制度或解雇特定员工的违反规章制度行为没有规定在规章制度中。如此任性,败诉是必然的。
例外:有些地方规定,如果员工的某行为严重违反起码的劳动纪律,例如一个月内连续旷工10天以上,一个月内连续迟到早退10次以上等,尽管没有规定在规章制度中,用人单位可以严重违反劳动纪律为由解雇该员工。
例如《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裁判指引》第八十九条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用人单位可以依据《劳动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败诉节点2、单位规章没有公示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因此,如果规章制度没有依法公示告知的或没有向职工本人依法告知,则不能作为处理案件的依据。
败诉节点3、规章缺乏民主程序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因此,如果用人单位据此解雇员工的规章制度没有经过民主程序,则也不能作为处理案件的依据。
败诉节点4、规章制度违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反过来,如果规章制度违法,则该规章制度作为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败诉节点5、规章规定显失公平。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该条规定的虽然是劳动合同,但是实务中,显失公平的规章制度条款也不能作为解雇员工的依据。
败诉节点6、违反规章制度的证据不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规定,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因此,如果用人单位解雇员工的事实依据没有证据或不能足以证明的,则会被认定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败诉节点7、解除依据适用错误。
以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解雇员工,解雇的规章制度必须和员工的行为严格对应,否则,就是适用规章制度错误,也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败诉节点8、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界定不清。
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必须界定清楚,否则,不具有可操作性,例如规定“员工一个月内连续迟到3次,一个季度累计迟到10次视为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就是明确的、可操作的。如果规定“员工连续多次迟到或多次旷工的为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就不明确、无可操作性,适用时仍然会发生争议,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则白白地将界定权丢给了仲裁员或者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显然加大了诉讼风险。
败诉节点9、未能依法有效送达。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必须送达员工,否则,则表示用人单位的解除劳动合同的意思表示没有让员工知道,相应地,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就还没有解除。
败诉节点10、未告知工会。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会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否则,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第十二条规定,建立了工会组织的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规定,但未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事先通知工会,劳动者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请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起诉前用人单位已经补正有关程序的除外。因此,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
败诉节点11、规章制度相互冲突。
很多中小企业由于缺乏集中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被人事部、财务部、行政部甚至用人部门瓜分,各个部门缺乏统一的沟通,因此,在规章制度制定方面也是各自为战。加上对这些部门没有很好地规定各自的权责利边界,所以,各个部门推诿、争夺规章制度制定权的情况时常发生,再加上部门利益作祟,各自制定的规章要么重复、冲突,此时,如果员工要求适用对其有利的规章制度,则用人单位将承担不利的后果。
败诉节点12、规章制度与集体合同、劳动合同冲突。
关键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合法,合情,合理
管理咨询
论如何制定用人单位规章制度
李泽忠
(重庆文理学院)
摘要规章制度是指用人单位制定的用来约束单位和员工及相关方的内部规则或规范的总和。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用人单位有权依法制定劳动规章制度。目前, 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制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的程序, 其他方面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 导致用人单位滥用规章制度的制定权, 霸王条款盛行, 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导致劳动纠纷和诉讼风险。如何制定合法、合理、合情和有效地规章制度是值得探讨的热点法律现象, 对于建立和促进和谐的劳动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合法合情合理
用人单位依法制定规章制度既是一项权利, 又是一项义务。《劳动法》第四条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 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 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对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 规定了制定程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提出意见—公示或者告知。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的原则、基本要求等法律法规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许多用人单位滥用制定规章制度制定权, 霸王条款和强迫劳动的现象突出, 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如何建立健全合法、合理、合情和有效的规章制度呢?
1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基本涵义
所谓规章制度是指用人单位制定的用来约束单位和员工及相关方的内部规则或规范的总和。任何单位都有权依法制定劳动规章制度。
2 制定规章制度的基本原则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的基本原则, 应综合考虑劳动条件和环境、产品或服务的性能、工作任务和要求等因素, 遵照“管用、能用和好用”的原则, 建立健全用人单位规章制度。
2.1 管用原则, 建立数量适宜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不是越多越好, 也不是越少越好。规章制度太多, 劳动者不敢越雷池一步, 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规章制度太少, 会出现管理“真空”现象, 往往会影响劳动质量和劳动效率, 甚至会产生事故事件。
所谓管用原则是指遵照管得住、管得了和管得好的要求, 废除失效、过时的规章制度, 整合同类规章制度, 精简繁杂的规章制度, 综合考虑劳动者的素质、劳动条件和环境、劳动质量、法纪要求等因素, 建立健全数量适宜的规章制度体系。
作者简介:
李泽忠, 男, 法学本科, 讲师, 重庆文理学院教师, 执业律师, 研究方向:法学和教育管理学。
2.2 能用原则, 建立合法有效的规章制度
所谓能用的原则是指制定的规章制度必须合法, 才能贯彻执行。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合法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主体、内容、程序合法。
2.3 好用原则, 建立易于执行的规章制度
劳动规章制度是用来遵守执行的, 只有语言表达准确、简洁、易懂的合情的规章制度, 员工才能易于接受、愿意执行。所谓合情的规章制度是指规章制度包含人情味, 员工乐意执行。
3 制定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
制定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合法、合情合理、规范、准确。
3.1 合法
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合法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主体、内容、程序三个方面。
3.1.1 主体合法
根据《劳动法》第二条和《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 制定劳动规章制度的主体资格是用人单位或者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3.1.2 内容合法
内容合法是指规章制度的条文、条款, 即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劳动权利是指法律法规和劳动规章等规定的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依法享有的权利。比如:劳动权、获得报酬的权利、休息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等。劳动义务是指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规章等规定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必须履行的职责。比如: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 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 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 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3.1.3 程序合法
程序合法是指用人单位必须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等法律规范规定的程序制定劳动规章制度。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第二款的有关规定, 用人单位制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的劳动规章制度时必须严格遵照程序。一是协商讨论程序。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讨论。二是接受工会监督程序。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 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 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三是公示或告知程序。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 或者告知劳动者。
3.2 合情合理
合情合理就是合乎道理、事理或情理。只有合情合理的规章制度才能提高执行力, 员工乐易于自觉遵守。主要包括:一是合乎情理, 考虑特殊情形。比如:在请假制度中规定:“员工因事因病请假必须书面请假 (口头请假无效) , 待批准后方能离开工作岗位”。对于这样的规章制度就不符合情理, 难以执行。员工突发急病、昏迷等特殊情况下, 员工是难以书面请假的。二是一视同仁, 体现公平。有的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中领导享有特权, 没有体现公平原则。据调查, 许多单位的规章制度只管员工, 不管领导, 领导凌驾于规章制度之上, 丧失了公平原则。三是以人为本, 赋予人情味。要制定和完善激励办法和措施, 体现效率优先, 激发先进, 鼓励上进, 鞭策后进。
3.3 规范
规范就是指规章制度的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要规范化。应参照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编制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参照该办法中的第三章 (公文格式) 、第五章 (发文办理) 等有关规定, 编印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3.4 准确
所谓准确就是语言表达准确, 具体要求:准确 (真实准确不说假话) 、简洁 (简明扼要不说废话) 、质朴 (通俗易懂不说古话) 、得体 (鲜明生动不说套话) 。
4 制定规章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4.1 民主协商, 废除霸王条款
实践中有的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本身就是“霸王制度度”, 这种单方的规定很难保证员工的利益。因此《劳动合同法》规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 不再是用人单位一方说了算, 这样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民主协商废除霸王条款, 确保规章制度合理合情。《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 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 提出方案和意见, 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违法成本:《劳动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 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 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 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4.2 废除强迫劳动条款, 提升幸福指数
《劳动合同法》明确了用人单位强迫劳动的四类情况: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违章指挥或者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劳动者的;劳动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 给劳动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
用人单位有以上四类情形, 将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 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用人单位要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要求, 以人为本, 废除强迫劳动的条款, 提升劳动者的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刘四元.《论公司规章制度的制定》[J].《法制与社会》, 2010, 20.
甲系某化妆品公司的专柜销售,在工作期间擅自将公司的化妆品小样赠送给朋友,后被公司发现,公司随后以甲违反规章制度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关系,将其辞退。甲不服将公司诉诸仲裁,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该公司提供自己单位的规章制度,即,“若发现本单位职工有偷盗、擅自赠送产品等行为的,一律解除劳动合同。”那么本案中甲某应否被开除,单位的该项规定是否有效,成为本案焦点。本文结合此案例,着重探讨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效力如何认定。
案例评析
一、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概念及类型
各个用人单位均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以确保本单位的正常经营秩序。这些规章制度是由用人单位依据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以书面形式公布表达、非针对个别事务的处理的规范总称。合法、合理,科学有效的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可以保障用人单位各项工作正常运转;违法、不合理的的规章制度侵犯职工的合法权益,最终会使用人单位蒙受损失。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分类较广,本文主要阐述关于劳动关系调整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规章制度,该类规章制度在实践中最容易引发纠纷。其主要特征如下。
1.涉及职工的切身利益。企业中关于劳动关系调整方面的制度,一般是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制度,如工资报酬、开除辞退、劳动合同签订等。
2.具有很强的单方利益性。此类制度大部分是厂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单独制定的。
3.具有格式合同的特征,不会随意修改。
二、一些不合理企业规章制度
现实中的企业规章制度,明显违法的较少,尤其是在《劳动合同法》出台之后,大部分企业都依据新的法律修改了不合法的企业规章制度。但是为了规避责任,使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很多企业制定了规章制度有不公平、不合理之处,但是又看不出违法之处,使得劳动争议纠纷频发,以下介绍几种在实践中遇到的情况。
(一)存在隐形不公平、不合理之处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可是现实中用人单位只规定了框性条款,未制定详细的制度,实施时由用人单位再做具体解释。例如,用人单位规定了提供正常的休假、实行同工同酬等制度,但事实上并未向职工提供正常的休假制度,也没有做到同工同酬,发生纠纷后用人单位找各种理由予以解释,并称规章制度中有规定即解释权归单位。
(二)存在显性的不公平、不合理之处
在实践中,显失公平的企业规章制度比较普遍,如某企业关于加班费支付的规定:“职工根据工作情况进行加班,不另算加班费,年终统一结算发放一定补助”。再如,“单位只和职工签订两次劳动合同,每次有效期限为4年,期满不再续聘”等。类似这样的规定明显不公平;另如本文所述的案件中所提到的条款,即为显性的不公平条款,因为,情节轻微的违规行为就要受到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处分,显然有失公平。
(三)规章制度制定程序方面的不公平、不合理之处
程序不合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没有经历民主程序,即规章制度的只是领导层面的决定,未经过职代会通过、公示等程序;二是拒绝听取职工提出的修改意见。三是未履行有效的告知义务。
很多职工对部分企业规章制度并不了解,只是在发生纠纷后才知道有此制度。根据我国宪法第53条规定、劳动合同法第4条规定,用人单位依法制定规章制度是法律赋予的权利,也是用人单位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规章制度内容制定、修改的必经程序,履行告知的法律义务,是规章制度生效的基本要件,缺一不可。
本文所提到的案例中原告对被告提出的规章制度并不知情,被告也未提出关于已经公示的证据。
三、如何认定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效力
(一)依法制定 内容合法
1.制定主体权。劳动规章制度制定主体应是用人单位有权机关统一制定,并以用人单位名义颁布实施。用人单位不具有规章制度的制定主体资格,以其名义发布的劳动规章制度不应视为整体有效的规章制度。
2.内容合法。规章制度内容合法,就是指其内容不能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相抵触的部分无效。这里的“法”应作广义理解,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部门及地方规章等。
3.诚实守信。一些法律没有详细规定的内容,需要用人单位在劳动规章制度中予以具体规定。如《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或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是何谓“严重违章”、 “严重失职”、“重大损害”,法律没有做出具体规定,需要企业规章制度进行补充。一般来说,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不得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正常的常规判断标准,应为大多数人所认同。
4.不得违反公序良俗原则。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是民法的一个基本原则,渗透所有法律。《劳动合同法》也贯穿着“公序良俗”基本原则。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违反公序良俗,职工可向劳动行政部门主张该规章制度无效。
(二)制定程序合法有效
所谓程序合法有效是指规章制度要通过一定的民主程序,所谓的民主程序,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条的规定,合法的程序包括在职工代表大会上充分讨论,与工会、职工代表充分协商确定、履行有效的告知义务等。
(三)规章制度公平合理
一是公平。所谓公平是指同类工种,无差别对待,不可出现特权、歧视现象,不存在隐形的不合理之处。如不能做出对临时工和人事代理人员有不同工同酬的规定,用人单位也不得在对规章条款具体解释运用时侵犯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是合理。所谓合理,即规章制度不得有苛刻条款,过于严格、超乎常理的条款即为苛刻条款,在审判实践中此类条款较为常见,本文中所提到的案例即为此类现象。
四、在审判实践中对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的运用与处理
(一)对于用人单位提供的下列规章制度可以直接参照处理,但不能在判决书中直接引用
1.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合法有效,至于效力如何认定,本文之前已论述。
2.适用范围明确。规章制度的适用范围必须明确,例如适用的人员范围、时间范围、内容范围等。
3.内容全面、细化。涉及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不仅要全面且应该细化,例如在规定的处罚制度上,应明确处罚对象、处罚等级、处罚事宜、处罚程序等。
4.相互一致,前后不矛盾、不冲突。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不得出现歧义,不得有模糊性语言,不得前后不一致,否则法院不应参照,法院无解释权力和义务。
5.注意有可操作性。法律调整的是普遍性的问题,用人单位应将法律法规具体化,最好规定到具体的行为、程度,而过于原则、宽泛,操作性较差的原则法院无法参照。
(二)对于违法 显失公平的单位规章制度做出如下处理
1.企业承担相应的责任。《劳动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劳动者可因企业劳动规章制度违法并损害自身权益而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一、概念分析: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亦即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是指企业根据国家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单位生产经营实际,制定的由单位行政权力保证实施的组织生产劳动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章程。所谓“严重”,一般以劳动法所规定的限度和用人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依此限度所规定的具体界限为准。
二、研究“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相关问题的法律意义: 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作为用人单位的公司及其他企业等单位在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不支付经济补偿金。因此,研究这个问题对于企业规范化管理以及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都意义重大。
三、法律索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第二十五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三条 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四、适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条件: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适用这一项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首先,规章制度的内容不需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且通过民主程序公之于众。其次,劳动者的违章行为客观存在,并且属于“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情形。再次,由于证明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举证责任在用人单位,故用人单位应平时做好管理工作,对于劳动者的违章行为及时指出并做出相应的处理,还要注意作相应的取证。
五、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情形列举(笔者总结,仅供参考)明细列举
(一)涉嫌违反治安处罚法及构成犯罪的行为: 1,盗窃同仁或单位财物(包括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者。2,对同仁施以暴力、敲诈勒索或有重大侮辱威胁行为者。3,聚众闹事妨害正常工作秩序者。4,在单位内聚众赌博。5,故意毁坏公物,金额较大者(500元以上为较大)。6,在单位内部有伤风败俗之行为者。7,利用职权受贿或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私利者。8,对同仁有强制猥亵或者强奸行为者。9,严重违反各种安全制度,导致重大人身或设备事故者。10,利用公司名义招摇撞骗,使公司蒙受名誉或经济损失者。11,伪造公司公文或者公章者。12,经公检法部门给予行政拘留、劳教、叛刑处理者。
(二)违反单位考勤制度的行为: 1,一个月内迟到、早退累计超过六次(含)以上者。2,连续旷工7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15天以上者。3,一年内请事假30天以上者。4,在工作时间睡觉或擅离职守,导致公司蒙受重大损失者。5,无故旷工未向领导汇报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5000元以上)者。6,违反公司考勤制度内累计计大过三次或者计大小过累计10次者。
(三)违反公司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及工作纪律的行为: 1,多次违反公司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内因此累计被记大过三次以上者。2,故意违反公司员工行为规范,给公司形象或者利益造成重大损害者。3,因违反公司员工日常行为规范记大小过内累计10次者。4,上班时间长时间从事非工作范围内的活动,被发现经批评仍不悔改且有三次以上的类似行为者。
(四)违反单位诚信保密制度的行为: 1,虚报工作成绩骗取公司奖励或者规避公司惩罚者。
2,遗失重要公文未及时汇报者。3,故意撕毁公文者。4,故意泄漏重要商业秘密者。5,隐瞒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材料骗取公司提拔者。
(五)影响生
产秩序及侵害公司利益的行为: 1,在外从事第二职业或其它也非法经营活动者。2,借用公司名义承揽业务谋取私利者。3,非法收授商业贿赂或者回扣者。4,非法煽动罢工、怠工,影响生产秩序者。5,非法携带或拥有危险品或违禁品(如枪支、弹药、刀械、毒品等)进入公司者。6,工作严重失误导致公司大量产品不合格或者其他导致公司利益重大损失者。7,故意严重损害公司利益者。
(六)违反公司员工管理制度的行为: 1,员工拒不服从单位正常工作调动者。2,员工不服从上级指挥,目无领导,顶撞上级,而影响公司指导系统的正常运作,情节严重者。3,造谣生事,捏造需要事实,导致其他员工降薪、降职或受处分者。4,利用职权,散步虚假信息或者擅自发布命令,扰乱公司正常管理者。
作者:吕炎焱
目前,一些用人单位往往根据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员工手册等的规定,对员工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予以一定数额的罚款。那么,用人单位的这种罚款的行为是否合法?用人单位能否在规章制度中设定罚款条款,是否拥有对员工罚款的权利?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罚款只能由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设定,用人单位无权在规章制度中设定罚款条款。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权不受侵犯。罚款,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剥夺公民的财产权。因此,罚款属于财产罚的范畴。依照《立法法》和《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财产的处罚只能由法律、法规和规章设定。各用人单位无权在规章制度中设定罚款条款,除非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
其次,1982年国务院颁布施行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已经于2008年1月15日废止,用人单位已经不能再根据该条例的规定,在单位的规章制度中设立罚款条款。
1982年国务院颁布施行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对于有下列行为之一(共七项)的职工,经批评教育不改的,应当分别情况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经济处罚:
(一)„„
(七)”。该《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在给予上述行政处分的同时,可以给予一次性罚款”。这是我国劳动法律关系中对企业职工罚款的直接法律渊源,现实中很多用人单位也是参照了这两条规定在其规章制度中赋予自己对员工罚款的权利。这种做法被法律理论和实践所接受。然而,国务院 2008年1月15日发布的《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516号)明确规定:《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已被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所代替,《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已经废止。也就是说,2008年1月15日以后,用人单位已经不能再根据该条例的规定,在单位的规章制度中设立罚款条款了。
第三,《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并没有对用人单位的罚款权做出任何规定。
《劳动法》第四条提到了:“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至于对用人单位如何“依法”、依据哪部法律,来制定内部处罚规章制度没有给出明确规定。但这也进一步说明了,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的要求。对于涉及需要法律授权内容的,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授权。《劳动合同法》第90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22条和第23条规定: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可见,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对于劳动者严重违反法律、规章制度以及严重失职、营私舞弊造成用人单位重大损害的行为,用人单位只能采取解除劳动合同、要求劳动者赔偿损失以及按约定支付违约金等措施,而并不能采取罚款的处罚。
我市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对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参照本办法执行。中央、省驻青用人单位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2.特殊工时制度审批和管理权限是如何划分的? 答:
(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青岛市市属用人单位以及驻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台港澳投资企业、外地驻青单位、驻青部队所属用人单位;
(二)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其辖区内的区属用人单位、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
(三)即墨市、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崂山区、城阳区、开发区、黄岛区以及高新区、保税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的区(市)属用人单位、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外商投资企业、台港澳投资企业、外地驻青单位和驻青部队所属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实际经营地与登记注册地不一致的,以实际经营地为准。
3.用人单位可以申请在哪些岗位申请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答:
(一)对单位经营管理负有决策、指挥等领导职责的高级管理岗位,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董事、监事等;
(二)劳动者可以自主安排工作时间且无考勤要求的技术、研发、创作等岗位;
(三)需要机动作业、由劳动者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工作时间的外勤、推销、长途运输等岗位;
(四)其他适合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岗位。
4.用人单位可以申请在哪些岗位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答:
(一)交通、铁路、邮政、电信、航空、电力、石油、金融等行业中,部分中断作业可能会影响社会公共利益的岗位;
(二)地质及资源勘探开发、建筑、制盐、制糖、旅游、渔业、海运等行业中,部分受季节、资源、环境和自然条件限制需要集中作业的岗位;
(三)餐饮、住宿、批发、零售、家庭服务业等行业,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要实行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
(四)生产经营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以及生产任务不均衡、呈现明显淡旺季的企业一线岗位;
(五)其他适合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岗位。5.综合计算工时岗位的工作时间有哪些要求?
答:
(一)在综合计算周期内,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劳动者在某一日、周的实际工作时间可以超过8小时、40小时,但在综合计算周期内的的总实际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超出部分视为延长工作时间。
10.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审核程序是什么? 答:
(一)对用人单位递交的申请材料,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以书面审查的方式进行审核。需要进行核实的,可以到用人单位实施现场调查。
(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进行书面审查或者现场调查的主要内容为:1.用人单位生产经营特点,工作时间、考勤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劳动合同执行情况,工资分配制度及支付情况;2.特殊工时岗位及工时安排情况;3.用人单位工会、职工代表意见;4.用人单位遵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
11.特殊工时审批决定的有效期是多长?
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准予实行特殊工时的审批决定设定有效期,有效期为2年。
12.哪些情况下用人单位的特殊工时制度应重新申报? 答: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用人单位,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应重新申报:
(一)特殊工时批准实行期限已满,需继续实行的;
(二)用人单位名称发生变化的。
特殊工时批准实行期限届满重新申报的,应当于有效期满前30日向经营地所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13.对用人单位实行特殊工时制度有哪些要求?
答:
(一)用人单位应当将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批复决定以及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岗位,在本单位显著位臵进行公示告知。
(二)经查实,用人单位在申请前不按本办法规定履行必要的民主程序征求劳动者意见,或者对审批决定不按要求进行公示的;
(三)用人单位在实行特殊工时制度时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应当依法予以撤销的情形;
(四)审批机关超越法定职权、违反法定程序作出批复决定,以及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用人单位作出批复决定的。
用人单位因违反本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规定被撤销批复决定的,审批机关自作出撤销决定之日起1年内不再受理其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申请。
16.本办法从何时起施行?
您好!
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惠阅我的自荐材料。
顷阅贵公司主页, 本人毅然前来, 希望能成为贵公司人才储备计划中的一员。
2009年我将毕业于兰州大学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我出生在辽阔的大西北, 广博的地域塑造了我健康的体魄, 带有瑕疵的生存环境从小就给我的脊梁镌刻上了“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的自信。现在我怀揣梦想, 不久将踏出校园, 寻求自己事业的驻足之处。我鼓起勇气叩响贵公司的大门, 我坚信贵公司将是我新的征程的起点, 也必将是我铸造辉煌的殿堂。
踏进澎湃的大学生活, 我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 在第一时刻, 就为自己规划了未来四年的征程, 努力完善自我。虽然中途出现迷茫和错乱, 但并没有挫乱我为自己坚守的目标。在过去的时光中我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方面的素养, 也广泛涉猎其他行业和专业的知识, 例如市场营销、会计、广告等, 加强自己知识储备。在学习人力资源专业的过程中, 我深刻体会到市场对我们的要求, 要想在未来作一个成功的管理者, 就要在前期努力为自己储备知识, 扩展眼界, 但所有这些都依赖一个铁的前提, 那就是“学会做一个真正的人”, 只有学会做一个真正的“人”才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大学期间我都朝着这一目标努力, 从不放弃, 也永不放弃。这也是贵公司招聘人才的首要必备素质。
过去的大学生活, 我努力塑造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有选择和有目的地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活动, 锻炼自己在管理方面的技能, 曾经在学院里举办的“模拟公司运营”中取得优异成绩, 还参加了由联合国基金会支持的, “兰大学子支援宁夏西海固地区”的支教团等一系列活动, 在参加活动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完善自我。而且还曾在暑期自筹资金, 招募职工, 成功举办过“暑期高中补习班”, 虽然过程是艰辛的, 但“创业”带给我的是, 参加学校任何活动都无法收获的财富, 在创业期间我体会到“决策基于市场信息, 判断力高于技巧”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为了将来能真正成为贵公司的一员, 希望贵公司在本人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方面给予更多的建议和支持, 力争做一位适合贵公司发展的人才。
我用一双眼睛, 正把你们深情地注视;我用一双耳朵, 正聆听你们求贤若渴的心声;我是一匹千里驹, 正寻觅伯乐!
“选择美特斯邦威”, 我坚信我的选择不会错;“选择我”, 我同样坚信, 我一定会给您带去您不悔的坚信。
谨祝
贵公司蓬勃发展。
一、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如果企业十分想留住这位员工,就没有什么事比立刻对离职做出反应更重要的了。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立即对员工的辞职做出反应。迅速做出反应不是指仅仅从语言上明确表达挽留的意愿,而是要从行动上立即制定和执行挽留方案。然后在通知更高管理层的同时,立即约准备辞职的员工谈话,以找出员工辞职的真正原因。
二、迅速收集相关资料
挽留住员工的心,前提就是了解员工的心。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在最快的时间里尽可能掌握员工的相关资讯。一般来说,以下情况是重点考察的范围:一是调查该员工工作相关的信息,包括该员工的薪酬情况、绩效考核情况、近年来的培训情况、职称等级、所获奖励等。二是调查该员工人际关系方面的信息。可以从团队氛围、人际关系、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方面调查。三是调查该员工个人特征方面的信息,例如性格特点、气质、工作风格、个人人际的影响力等。四是调查同类人才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和薪资水平。这些资料的获得一方面可以使人力资源管理者和单位管理部门对员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发现员工辞职的真实原因。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人力资源管理者能迅速判断同类人才的紧缺状况以及缺位对单位造成的影响,从而为单位领导做决策提供信息参考。
三、倾听员工的心声
倾听是获取员工真实信息的最有效的方法。一般来说,倾听可以达到如下几个目的:一是可以使员工心中积累的对单位的不满得到疏泄;二是了解员工辞职的真正的原因;三是获得员工对供职岗位和环境的客观评价,获得其对单位内部管理和今后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四、暂时封锁辞职消息
在员工提出辞职申请之初,绝对封锁辞职的消息对员工和企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对员工来说,这为他改变主意、继续留在单位清除了心理障碍。因为如果其他人毫不知情,他就不必面对公开反悔的尴尬。对企业来说,消息没有公布,既不会在内部员工之间造成不利的影响,也可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五、帮助员工解决问题
帮助员工解决问题并不是指帮助员工解决经济问题、生活问题等现实问题,而是帮助员工解决“心理问题”,即帮助员工重新审视单位,重新评价本单位的优势和弱势、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弱势,重新认识自我,促使其在全面了解真实背景的情况下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如果人力资源管理者能从员工的个人特征和企业的战略、管理方面考虑,提出员工在本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实现发展目标的路径,员工必定会重新思考自己的选择。
六、消除其他障碍
帮助员工解决了最关键的问题后,并不能忽视其他的障碍。应当根据调查和访谈结果,找出员工继续留在企业可能存在的障碍,调动一切资源予以清除,这样既能留住员工的心,又能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七、三大错误挽留方式
一些企业为了留住员工,往往没有从员工的角度出发采取措施,而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来挽留员工,这样不但不能留住员工,反而会在企业内部和社会上造成不良的影响。
1.加薪
不少企业一旦有员工提出辞职,就以加薪为条件予以挽留。殊不知,加薪会形成恶劣的后果。首先,这会使员工屡屡以另一单位相要挟,以期从本单位获得更好待遇。其次,会使企业内部薪资结构受到严重冲击,降低单位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2.扣留
有些传统的国有企业喜欢采用扣留证件的做法来留住员工,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员工辞职带来不便,这对于普通的员工可能是有效的,但对于社会上炙手可热的优秀员工和骨干来说形同虚设。况且,这样的做法会在社会上形成不良影响,会给新员工招募带来麻烦,也会使企业内部的员工更加谨慎小心,不利于单位内部的管理。
3.惩罚
一些大单位喜欢采用惩罚的方式来挽留员工,惩罚又有很多种。比如:赔偿违约金、培训费用、给单位造成的损失,登报通告、在行业内部进行“通缉”等。这些做法或许可以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但这样既违背了劳动法律,又损害了企业形象,即使达到了留住员工的目的,也留不住员工的心。
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培养模式调查问卷
尊敬的用人单位:
您好!为培养更加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毕业生,更好的服务于用人单位,也为了校企深度合作提供现实依据,特做本次问卷调查。您填写的这份问卷对我们十分重要,希望得到您的大力支持。非常感谢!本次问卷调查仅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使用,您的个人信息将得到有效保护。选择题除个别标识外,全部单选,请把您认为最恰当的选项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择“其他”或没有选项的,请您将答案填写在括号里,谢谢合作!
1.贵单位是否愿意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汽车专业所需人才?()
A.非常愿意B.一般 C.不愿意
2.贵单位对合作的学校有什么要求?()
A.师资队伍好B.校企合作运行机制C.学校硬件好
3.贵单位对现有在职的中职汽修专业毕业生满意程度及原因()
A.很满意,各方面能力都很强B.较满意,经过一段时间后能适应C.不太满意,缺乏工作经验D.不满意,完全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4.贵单位录取应届毕业生主要会考虑哪些因素?最多选两项()A.学历B.学生的技能水平C.思想道德素质D.工作交际能力E.踏实肯干F.学习能力
5.(1)在企业招聘中,您是否更愿意接收在贵单位实习过的学生?()A、是B、能力优先,无差别
(2)您认为在贵单位实习过的学生,具有那些优点?()A、融入企业快B、对企业忠诚度高C、技术水平高 D、降低了人才培养成本 6.如果进行校企合作,贵公司希望开展哪些合作方式?(多选)()A.举办企业家专题讲座B.派遣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指导教学C.共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D.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联合培养学生E.邀请老师到企业交流学习F.进行企业工作生产参观实地考察
7.贵单位接收中职生顶岗实习实训,是怎样做的?()A.接纳学生实习,随意安排B.学生旁观为主,师傅操作示范
C.学生顶岗,师傅指导D.学生顶岗,师傅与学校教师联合指导8.(1)贵单位是否用企业的管理方法对实习学生进行考核管理?()A.是的B、没有
(2)没有的原因是()
A、企业没制定B、管理方法是学校和企业相结合的C、制定了但执行困难D、学校不配合 其他
9.(1)您认为学生在实习期间是否存在不良行为?()A、有B、没有
(2)您认为出现此种问题的原因是()
A、学生对安全规范和管理制度理解不彻底,行而不知
B、学生对安全规范和管理制度理视而不见,知而不行
C、制度建设不够,约束力不强,管理组织不健全
D、企业学校奖惩机制不统一
10.您认为在管理制度上,哪方面最需要加强?()A、安全教育制度B、带队教师管理制度
C、学习成绩考核和学籍管理制度D、学生日常管理制度
11.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您认为企业主要担忧以下哪几个方面?(多选)()A、学生安全B、设备损耗C、生产效益D、实习劳动报酬E、学生管理 F、其他(请说明)
12.校企合作过程中,贵公司希望学校提供哪些帮助?()
A.共建实验室(技术中心)B.与学校签订培养协议
C.提供技术管理咨询D.与家长签订实习协议书
13.要推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您希望政府提供以下哪些优惠政策?()A.税收优惠B.按实习工种给予人才培养培训经费补助C.以奖代补,补助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教育费用D.宣传企业形象方面提供帮助,给予相关荣誉称号 E.其他(请说明)
14.影响贵公司校企合作的因素有?最多选两项()
A.缺乏合作机制B.缺乏相应政策指导 C.学校不够主动D.企业内部无法协调
E.缺乏校企双方交流平台F.校企合作职责与利益分配不平衡 G.缺乏法律规范 其它
15.您认为学生在实习后,哪方面有显著提高?()
A、精神风貌B、学习能力 C、技术水平D、职业目标更加明确
16.您认为中职生到贵企业顶岗实习,实习多少时间比较合理?
A、一年B、半年C、三个月D、视具体工种而定
17.您认为中职毕业生最需要提高以下哪方面素质?(可多选)()
A、专业技能 B、职业道德素养 C、吃苦耐劳精神 D、团队合作与沟通协作能力其他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在2009年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中发现,劳务派遣用工数量增加,一些用人单位规避用工责任和义务,滥用劳务派遣,同工不同酬等问题较多。目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在积极会同国资委、全国总工会等单位抓紧研究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公司和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关系。 大量劳务派遣用工有损劳动者权益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劳动合同法明确了对于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的限制性态度,作为一种灵活用工机制,劳务派遣有其优势,但在任何一个国家,劳务派遣都是辅助用工形式,而非主流形式。“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的用工方式,在满足用人单位的灵活用工需求和解决部分劳动者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摩擦性失业’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产生了被派遣劳动者与所在企业直接用工存在同工不同酬、未缴或欠缴社会保险费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说。王志福(化名)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某县电信局的一名劳务派遣工,今年50岁的他1983年就作为一名农民合同制工人进入该单位,干线路维修工作,现在每月工资是500元。“跟我工龄差不多的正式工能拿到2000多。”尽管跟人家不是同一工种,王志福还是感到工资涨得太慢,“我们的工作很辛苦,几乎每天都在外面跑。而现在炒面都要8元钱一碗,这点钱连平时吃饭都很勉强。” 据了解,劳务派遣工的各项权益很难得到保障,相比同工不同酬,工伤带给他们的危害更大。劳务派遣工出了工伤,往往被用工单位推给劳务派遣公司,而派遣公司一般都在外地,很多根本没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人很难得到工伤赔偿。 劳动合同法明确限制劳务派遣用工 据了解,劳动合同法明确限制了劳务派遣用工,規定了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即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替代性工作岗位上实施。另外还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要求用工单位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相关的福利待遇,对于连续用工的要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重要的是,法律还规定了劳务派遣单位不得克扣用工单位按照劳务派遣协议支付给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这些规定都是对用工单位和劳务派遣单位进行限制,保护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大大压缩了劳务派遣公司的赢利空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法教研室主任王向前说,当前劳务派遣用工非理性的繁荣,是用人单位出于对劳动合同法的误读,不愿与劳动者建立正常的劳动关系,劳务派遣成为用人单位逃避劳动合同法规制的一种方式。王向前解释,其中最严重的误读是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法中规定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误读。不少用人单位认为,与职工签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就不能解除,即使是不合格的劳动者也不能淘汰,从而影响了自己的用工自主权。“这是一个重大误解。首先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可以解除的,只要用人单位有正常的需要,都可以解除一部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法还大大放宽了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的解除条件。”王向前举例,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比如,原来的这块业务不赚钱要取消,没有岗位了,导致原来的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企业可以进行经济性裁员的各种情形,而出现其他如职工有严重过错、兼职等情形,劳动合同也可以解除。在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中,一共列举了14种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劳务派遣无法规避企业应担的责任刘金英是一名劳务派遣工,2009年12月,与用工单位——北京某家物业管理公司发生劳动争议并提起仲裁,要求该物业公司与劳务派遣公司承担连带责任。在仲裁期间,三方达成和解协议,两家公司一次性支付刘金英17000元。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劳务派遣单位或用工单位给派遣员工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用工单位使用劳务派遣就是要逃避对劳动者应承担的用工责任,而连带责任的规定使用工单位不可能通过使用这种方式彻底摆脱对劳动者的责任,被派遣员工可以向任何一方主张权利。”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告诉记者,新法实施后,在他们统计的18个涉及劳务派遣的援助案件中,有6个案件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了连带赔偿责任。“用人单位误以为使用了劳务派遣工,就可以规避劳动法规定的义务,降低用工成本。而法律规定的连带责任使用工单位不仅规避不了用工责任,还会因劳务派遣公司的诚信问题加大用工风险,增加用工成本。”王向前说,比如劳务派遣公司欠薪逃匿,尽管用工单位已经支付了这笔工资,只要劳动者要求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用工单位就可能要再支付一次工资。 正在制定修订相关司法解释和规定不少专家和实务界人士提出,尽管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使用范围作出了临时性、辅助性或替代性岗位的限制,但对于“三性”的定义并未界定,也并未说明劳务派遣岗位是“三性”都必须符合还是只符合“三性”之一即可。这是不少用人单位能够使用劳务派遣钻法律空子的一大原因。除了“三性”问题需要明确之外,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的规定,其中的“一般”也成为用人单位钻法律空子的理由。“法律规定原则上是这三种岗位适用劳务派遣,特殊岗位应由法律来界定,而不是由用人单位规定。”王向前解释,法律应当更加细化明确,这样更有利于执法部门对违法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的单位进行查处。据了解,目前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制定有关劳动合同法的司法解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在抓紧修订出台劳务派遣规定,非法使用劳务派遣问题有望得到解决。(摘自 法制日报)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推荐阅读: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05-26
广东省用人单位用工管理规章制度11-25
用人单位调查问卷09-19
用人单位缴纳社保证明05-26
用人单位离职证明模板11-08
用人单位录用证明模板12-20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要求12-22
代理词代理用人单位12-29
用人单位合同协议格式01-12
用人单位劳动合同规范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