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流行的新词新语(精选8篇)
一、导入:
“豆你玩”、“蒜你狠”、“苹什么”、“柜族”(一个集装箱算小户型,两个重叠在一起就算跃层,这样苦涩的自嘲背后,反映出的是“蜗居族”最深切的无奈。他们被称为“柜族”,这是一个苦涩的字词。)、“低碳客”„„2010的上半年,又是一个新词的多发季节
有人说:语言是一条流动的河,不同时段有不同的风景;也有人说:新词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的变迁;词汇这种表情达意的载体,它永不停息的推陈出新__现在的“粉丝”不是食品,“轮胎”不是汽车配件,“爆炒”不再仅限于厨房,“韩流”和冷空气没有关系,“狗仔队”不是由纯种狗组成,语言进入了超级“选秀”时代。
二、什么是新词新语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运用、市场经济的形成及各种新事物的涌现,出现的无数在以往没有,但能深刻反映现实的词语。
下面同学们谈谈你收集到的新词新语
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和评比搜集、整理、分类、注解的新词语。a、文化娱乐体育类:超女、海选、爆炒、动漫、彩信、大腕、写真、人气、搞笑。
b、国家政治类:保先、三个代表、八荣八耻、十七大、社保、农民工、和谐社会、反恐
c、网络语言:晒客、博客、菜鸟、网虫、草根网民、熊猫烧香、上网、下载、病毒
d、日常生活类:如美容、瘦身、外卖、料理、按揭、物业、买单、廉租、愿景、磨合、丁克家庭、愿景、猫腻
e、科技发展类:液晶、等离子电视、纳米技术、转基因、蓝牙、背投电视、信息库
三、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
1.社会的改革,历史的进步
当我们进入新时期以来,在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我们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具大的变化,我们日常说话的语言也有许多旧的词语成为历史,而许多新的词语在大量涌现,成为我们日常交际的工具。如:大锅饭、铁饭碗、承包制、责任制、下海、下岗、经济知识、知识产权、有形资产、无形资产、无限政府、有限政府等等,等等。
这些词语,有的代表一个历史的结束,有的代表新的时期的来临。这些词语都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标志着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采。
2、科学的发展,科技的运用:
我们的社会,进入到了一个科学发展时期,尤其在世纪转交前后,由于科学技术的重视、发展和运用,新科技新事物的大量出现,而与这些新科技新事物有关的词语也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如自克隆多莉羊的诞生,“克隆”一词风靡我们的社会;到人们对研究生命基因的认识,“基因”一词也流行于我们生活;物理学科中纳米研究成果的公布于世,“纳米”一词又和我们的方方面面相联姻。尤其是电信业的发展、网络业的普及,大哥大、手机、入网、上网、网语、网虫、菜单、菜鸟、伊妹儿、美眉等,成了我们的网上交际语和生活用语。
3、思想的解放,世界的沟通: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个思想解放、没有封闭的又和世界沟通的历史时期。在我们的语言里,又融入了许许多多的外来新词语。如摇滚音乐、摇滚青年、锁定、卡拉OK、的士、的哥,以及进入网络时代的外语音译词:酷、伊妹儿、拜拜、麦当劳等等。而且,在我们的汉语中并出现了大量的字母词:TV(电视)、WTO(世贸组织)、CT(医用透视仪器)、DVD(影碟机)、UFO(不明飞行物)、X光、r射线、T恤衫、IC卡、AA制、B超、阿Q等等。4、边缘的交叉,时代的需要:
我们这个时代还是个边缘时代,各种工作之间、各学科门类之间都是相辅相依,又交叉互补,相姻相存。而且我们的生活又是快节奏的,需要我们的语言符合这一特点。因而,在语言词语方面,就需要一些归纳简捷词语。因此,在我们的语言交往中,就出现了诸如“三讲”、“三个代表”、“严打”、“计生”、“婚检”、“移机”等之类的简缩语;和“前卫”、“先锋”、“一步到位”、“短平快”等体育词语的跨学科跨门类地广泛使用的移用词语。如:“这辆车改装风格非常前卫,„„”中“前卫”一词,就用在汽车行业了。
5、传统的继承,词语的创新:
我们这个国家是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我们有着丰厚的文化资源。我们在继承先人文化的基础上,同时也在进行着不断地创新,丰富着我们的语言文化,而创造出许多新鲜、生动、简捷、生命力极强的词语。如:车狼、会狐、贷虫、店鼠、等贬义词;也有宝宝秀、作家秀、家庭秀、生活秀之褒义词;还有反映上班族、追星族、打工族、炒股族、白领族、网络族等现代人生活的词语;更丰富的是表示我们进入市场经济的词语:有形资产、无形资产、金融资产、人才资产、知识资产及不良资产等等。
6、时代节奏,要求在使用词语时词语的书方便快捷: 这在网络上表现的尤为突出,但也逐渐向平常生活中渗透。数字、字母的例子比如88是“拜拜”,9494意为“就是就是”,555表示“哭泣”,7456就是说“气死我了”。“ppmm”就是“漂亮妹妹”,“ggmm”是“哥哥妹妹”,en就是“嗯”;sihg,叹气的说,3X,thanks,它们比汉字来得快而且直接。就看汉字的:西西、关税、斑竹、板斧„„与“正体”的“嘻嘻、灌水、版主、版副”相比,在用智能拼音法输入时,它们都是与正体字同音重码,而又位于重码选单首选位置的字(如“西”),或者是与正体同音而没有重码的词语(如关税、斑竹、板斧;“西西”也是一个词,原来的智能ABC输入法版本是将它排在首选位置的,现在的新版本加上了 “嘻嘻”这个词,它被排在了第二位),也就是说在输入时无须通过数字键去选择直接按空格就行了。这与经济性原则时代节奏相吻合。而这种符合大多数人共同需要的输入方式(网上打字用五笔的远不如智能ABC的多)很容易流行开来,成为网上约定俗成的东西。
四、新词语的产生途径
1.自造新词。随着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的出现而产生的新词语。如“义工”,指自愿参加义务性公益活动的人。“特首”,指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长官,这一新词随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而产生。
2.旧词新用而产生的新词语。
戏称身体矮胖者为“冬瓜”,身体瘦长者为“竹竿”;足球上判点球称为“极刑”,让不满意的教练下台称为“下课”。这些词语虽然早已存在,却被赋予与平常迥然不同的新的意义。
3.吸收外来词语创造新词语。
⑴音译外来词。如“伊妹儿”“脱口秀”“酷”“搜狐”等分别是英语“E-mail”“talkshow”“cool”“sohu”的音译。
⑵意译外来词创造新词。如“热狗”“飞碟”“电子计算机”“视窗”等分别是英语“hotdog”“UFO”(UnidentifiedFlyingObject 的缩写)“computer”“windows”的意译。
⑶音义结合翻译外来词创造新词。如“因特网”译自英语单词“internet”,“因特”是这个单词前五个字母的音译,“网”是该单词后三个字母的意译。最高明的音、义结合翻译法是那种汉语的音、义与英文的音、义都近似或相同的翻译。如“黑客”一词与英文单词“hacker”在读音上近似,字面意思上也有相同之处。
⑷利用日语中不少词语和汉语写法相同,意思相同或相近的便利,直接把日语词搬到汉语中来,使汉语的词语队伍中无形的冒出新词语。如“热卖”(意为“畅销、热销”)、“人气”(意为人或地方受欢迎的程度)、“瘦身”(意为借助各种手段保持身体匀称)、“族”(意为有共同特点的一类人,现已衍生出一大堆新词语,如“追星族”“上班族”)等。⑸将英文词语的缩写形式直接搬到汉语中作为词语来使用,从而成为新词语。如“YES”“CPU”“DNA”“MTV”“VCD”“WTO”等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照搬英文词语的例子。
⑹出于修辞的需要,汉语中有些“不雅”或带有某种“敏感性”的词也有采用外语而成为新词语。如用“WC”代替“厕所”,用“SEXY”而不用“性感”,因为英语中“sexy”是褒义词,隐含具有某种性别特别的魅力之义,而在中国,“性感”一词含有“风骚、轻佻、具有挑逗性”之意。
4.方言或地区俗语扩张使用,逐渐被大众接纳为新词语。如粤语中的“打工”“靓” “生猛”;北京地区使用的“的哥”“打的”“猫腻”“帅呆”“滋润(有滋味)”;上海话中的“宰”“捣浆糊”;香港的“炒鱿鱼”“搞掂”;台湾的“哇塞”等词语就是借助广播、影视、报刊,甚至打工、经商的流动人口的传播而扩大知名度,最终被普通话承认的。
5.词语衍生和缩略形成的新词语。
如先有“白领”“蓝领”,相应又衍生出“金领”“粉领”“黑领”等。如“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简称为“纠风办”,“致富思渊,富而思进”被简称为“双思”,“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被简称为“三讲”等。
五、新词语与流行文化 这个问题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 积极的一面:
1.新词汇浓缩着时代前进的步伐,是社会变迁的忠实记录,折射出百姓新生活。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大量诞生的流行词语,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变化。不断变化的流行语,成为中国人物质生活和观念变迁过程中最忠实的记载工具。
2.反映了当今的学生敢于想象和创新的精神,也让学生找到了一条在紧张的学习中发泄、放松的途径。
消极的一面: 1.中外夹杂。“牙缝中夹菜叶子”──钱钟书。
2.趋于粗俗。曾见一些学生把同学请客叫做“吃大户”,背后称校长为“老板”、班主任老师为“主管”、叫班长则为“领班”。这类语言有的颇为不雅、不得体,有的则说明部分中学生被社会功利诱惑而产生的一种消极认同。
3.非语法化。比如,在一些中学生的口头乃至作文中,你会听到看到许多诸如“很受伤”、“好拒绝”、“某班地很风景”、“十分青年”等等语词。虽则这种语词时下不局限于校园,但正在从事汉语语文修辞的中学生也“染”上这些新语词,毕竟让老师感慨不已。还有许多省略和短语,像“班干”班干部、“时模”时装模特等等,从语法上讲都是不规范的,也是叫人听不懂的。
4.语言是越来越贫乏。
六、正确对待和使用新词新语
武汉大学语言研究所所长、博导萧国政教授:新词语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可能出现,它是由时代发展、科技发展和科技交流的国际化等三股力量合力形成的。对各种新词语的出现一方面要顺其自然,一方面也不放弃引导。如一些很流行的口头语言中出现外语并不奇怪,但若在报刊书籍中出现,会破坏文字的纯洁性(借用外语的音用汉字表达且普遍为人们所理解的,或国际通用的英文缩写除外,如“秀”、WTO等)。另外,人们使用这些新词语还是要注意不同的场合。
华师大邢福义教授认为:人类先有语言,后有语言规范,这是自然规律。而语言不断规范的过程,就是人们学习新规范的过程。所以,对新词语的运用应持宽容态度,多研究它的发展规律。社会大发展带来了语言的大变化,大量新事物出现,就得有新的词语来表达。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新词语的出现正反映了社会的发展。
七、学以致用
1.你认为下面词语哪些是新词语,哪些是生造词。追捧、热销、持平、滥肆、爆满、迷你、沸辣、体惦 新词语:追捧、热销、持平、爆满、迷你 生造词:滥肆、沸辣、体惦
2.举出两个新词语,并就其新词义作一简要解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动,新词语也频频产生。新词语产生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一是利用已有的词语形式,赋予该词新的意义,如下海,原指到海中去游泳或打渔,现在很多场合则指放弃原来的工作,投身商界做买卖
又如:
示例:下课,原指上课时间结束,现在很多场合则指体育教练被解职;变脸,原指翻脸等,现在很多场合则指事物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2006年高考安徽卷第18题:“雪藏”是近年来产生的新词。根据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分别用一个词语置换(每处不超过4个字)。
(1)某歌星多年前因直言而“得罪”公司经纪人,从此被公司雪藏,不知双方何时才能握手言和。
(2)为确保最后一场小组赛能尽遣精锐上场,该队正在考虑明日与法国队交手时雪藏部分主力。
(3)这个原先颇有一定知名度的乡镇企业,在雪藏了五六年之后,一举跻身“中国百强企业”之列。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各行各业都会不时地出现一些新词新语,这些新词新语的出现能快速地被人们接受、使用并在不同程度上帮助或娱乐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令我们的人生更加多姿多彩。但是,到底什么才是新词新语呢?它们是怎么产生的?它们又有什么特点呢?
2. 新词新语的定义
新词新语是指内容新、形式新,在之前的词汇系统中没有出现过,或者是能以不同的样式出现,并且是在最近几年出现的词语。从结构上看,新词新语可分为遵循构词法和不遵循构词法两种。从来源上看,新词新语可以分为网络型、商业运用型、政治使用型和英语演变等类型。新词新语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自身公众性、广泛性、多元性等多种特点,能很好地被人们接受并运用。
新词新语的出现是一种证明,是一种反映。它用独特的方式记录了整个历史的进程,直接并且客观地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历史上社会发展鼎盛的时期往往也是新词新语出现率最高的时期。
3. 新词新语的来源
3.1 从网络中走向现实。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互联网被广泛地运用。不管是工作、学习还是娱乐,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现在的生活几乎离不开互联网。复杂的社会生活、疲惫的工作学习让更多的人选择在休息时不外出放松,而是在家上网。因此,大量的网络游戏应运而生,大量的论坛得到广泛关注。一些新词新语也在网络交际中产生。但网络上演变的新词新语也分两种方式。一种是根据事物重新定义它的名称。如论坛上的发帖者叫楼主,评论帖子叫盖楼,ID名叫马甲,等等。一种是根据中文,加入诙谐、搞笑的方式创造出英文版的词汇。如“不给力”叫ungelivable,“牛逼”叫niubility,等等。
3.2 商业运用的需要。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各行各业不时地需要一个新词语来帮助某一产品的销售、某一程序的运营或者某一方案的实行。它们是反映新事物的代名词。如“抱抱装”,它是一种能让人感觉到被拥抱的衣服,这种衣服采用高科技布料制成,能模仿被爱人拥抱的感觉,而且能洗涤反复使用,被2006年11月6日的《时代》杂志评为“2006年最具创意新发明”。“巫毒娃娃”,是一种风靡世界的玩具、挂饰。它是根据非洲南部的巫毒教中施法的媒介而成型的。在被市场接受并广泛的销售后,人们对巫毒娃娃的喜爱使其成为人们对一种黑色喻意玩偶的统称。
3.3 政治使用的需要。
国家出台的每项政策、方针都有一个独立自主的名称,如房价调控政策、计划生育政策、诺亚规则等。2006年5月4-5日,第四届亚欧议会伙伴会议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与会的亚洲和欧洲29个国家的议会代表团及欧洲议会代表通过《大会宣言》。会议着重讨论了关系到人类福祉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其中,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成为讨论重点之一。来自英国的议员代表特纳·德斯蒙德引用《圣经》里有关诺亚方舟的故事时指出,如果欧亚这两个大洲能携手遵循“诺亚规则”,也就是在灾害来临前,做到未雨绸缪,共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抑制全球变暖的趋势,那么必将会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
3.4 英语演变而来。
语言的灵活性很大,能从不同的方面吸收材料来扩充词库,外来语就是其中最大的一部分。在我国,使用的最多、最广泛的便是英语,所以从英语中转化而来的新词新语也是最多的。由于英语是世界通用语,使用范围很广,因此由英语改编出汉语中新词新语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如英语字母组合MTV,便是汉语中“音乐电视”的代名词,而且在日常生活中,MTV的使用率要远远大于“音乐电视”。CC族,指反对物欲享受、追求心灵健康、希望以自身价值创造新的文化生活方式的人。CC即英语culturecreative的缩写。英语字母和中文汉字的结合体也是时下新词新语的组成方式,如AA制。除此之外,还有单纯地从英语词汇的发音翻译过来的新词语,如托业,即TOEIC-Test of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国际交流英语测评),是由美国教育考试服务(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举办的为申请去美国或加拿大等国家上大学或入研究生院学习的非英语国家学生提供的一种英语水平考试。辣奢族,英语luxury的音译,指狂热追求名牌的人。
3.5 新思想、新概念的产生。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教育出了一代比一代时新的新新人类,在这些祖国未来的人才中不乏缺少创新思维的。在根据社会现实而涌现的一批又一批的特征明显的跟风人后,一个又一个的新词语也应运而生。如啃老族,即拥有谋生能力但主动放弃就业机会,赋闲在家,得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再如蚁族,指的是大学毕业低收入聚居体,特别是从高校毕业,拥有着高智商但还游离在社会中,还没有进入职场或者刚进入职场的群居年轻人。
4. 新词新语的特点
4.1 广泛性。
新词新语一旦形成,便有无数人追捧,特别是从网络中或者从方言中吸收来的新词新语,能被人们特别是密切关注网络的青少年广泛应用。不同的新词新语从不同方面深入到了经济领域、国家政策、教育界、医药界等各个领域。而广泛地被使用又间接地奠定了它们的使用性。
4.2 通俗性。
新词新语之所以能那么容易并快速地被人们接受,其中显而易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通俗性。一些被广泛运用的新词都是通俗易懂的,它们不像一些文绉绉的古文用词,也不像生硬的政治用语,需要去理解、去探究。所以通俗这一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新词新语的发展性。
4.3 反映事物的敏锐性。
新词新语的产生是基于人们对一种新事物或者一个新概念的客观表达。这要求我们敏锐地捕捉到新事物或新概念的重点,并用一个词形象生动且准确地表达出新事物或者新概念的内涵。
4.4 适时性。
每个时代都有它们特自的新词新语。新词新语是根据这个时代下,社会反映的大现象而生成的。它们不仅从另一面记录了这个社会的发展,而且客观地见证了人类的发展和进步。
5. 结语
不管是哪种语言,新词新语的形成都是一个语言系统渐渐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它们来自于不同的地方,来自于不同的方式,却同样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它们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的改革,是历史的结果,是科学发展的结果。它们的出现体现了人类的创新性、思维的灵活性,它们的出现记录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它们的出现使得人类的语言交流更为丰富,它们的出现激励着人类作出更多、更深层次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宗守云.新词语的立体透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2007.
[2]徐奕琳.新新人类流行语.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4.
[3]钟吉亚.汉语外源词.华东师范大学, 2003.
[4]王吉辉.字母词语的外来词语性质分析.汉语学习, 1999, (05) .
[5]邵宜.近年的新词语研究.学术研究, 2004, (9) .
面对语言发展和语言使用中出现的这些现象,作为现代社会的语言和语文工作者,应以冷静观察、深入思考的态度去研究它,分析它,关注人们的语言生活,引导民众的语言使用,从而使祖国语言得以健康、纯洁地发展。正如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先生所说:“我们是在不规范的情况下搞规范,语言又在规范中发展。规范并不能阻止语言的发展演变和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语言现象,当然也就不能保证出现的新词新语说法人人都懂得。不进行规范当然不行,过分强调规范,希望纯而又纯也不行。”
新词新语产生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的出现,既有着历史、社会、生活的原因,也有着其自身规律和极强生命力等特点,即它们本身所特有的一种辞格魅力。据有人从语料库统计所知,由修辞格形成的新词语约有700个之多,而以比喻、借代、仿拟方式构成的新词最为常见。由此可见,我国传统的修辞学在汉语语汇的增生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我们能认识这些新词新语的“修辞学造词法”(任学良语),即认识它们运用修辞手法(辞格)来创造新词语的方法,那么就会更有利于掌握它们、运用它们、创造它们并规范它们。
(一)比喻造词 丰富词义
比喻的最大特点是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高深的事理变得浅显明白,使复杂的事情清晰突出,使抽象的事物具体生动,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人们常常用这一方法比喻其它事物或其它事理,在原有词语的基础上赋予新义而创造出新词新语。如“大锅饭”比喻计划经济时僵化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铁饭碗”比喻计划经济时固定工作;“下海”喻指搞活经济时人们从事经商活动;“下岗”比喻某些人失去工作;“车狼”意指那些骑自行车或摩托车进行抢劫的人;“店鼠”是指在商场进行偷窃的人;“一刀切”比喻那种不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的简单化的工作方法。这类词语就字面意义讲,本指一种现象或事物,只是人们常用它们来喻指某一事理、现象,渐渐地这类词语就逐步具有了某种习用的意义了。
还有一些新短语是用喻体作修饰成分、本体作中心词的,这类短语的喻体一般都具有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特点,取譬的着眼点也多种多样,其突出之处是使得语言表达简洁明快。如:“龙头产品”指像龙头一样能带动全局和其它产品发展的产品;“草根工业”喻指植根于乡村土地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豆腐渣工程”喻指一些开发商为牟取暴利而偷工减料、坑害国家和百姓所建造的工程。“拳头产品”、“窗口行业”、“星火计划”、“龙头企业”等都属于这类短语。
前面提过,在创造新词新语的过程中,比喻这种辞格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具有趋新求雅的特点,表现出通俗化、口语化的势头。这类词语从开始出现到被社会接受,其词义总要经历一个由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这是由于人们对这个词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如:“热”本指一定的温度,与“社会现象”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然而在“武侠热、英语热、琼瑶热、追星热、旅游热”等短语中,就把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了。
由上所述,由比喻创制的新词新语,能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使词义更为丰富,更易被人接受并运用。
(二)借代造词 引人联想
借代是一种不直接把人或事物的名称说出来,而以跟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或它本身的某种属性来代替的修辞方式,它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的种种关系巧妙地形成一种语言上的艺术换名,这样的换名使语言富于变化,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的效果。
用借代构成的新词新语很丰富。有以专称代通称的,如:“伯乐”,原指韩愈《马说》中的人名,后专指擅长发现人才推荐人才的人。有以某一相关事物代指一事物的,如:“菜篮子”,代指城镇居民的副食品蔬菜供应。有以事物的某一特征部分或标志指该事物的,如:“国脚”,专指具有高超球艺的国家级足球队员;“白领”代指具有固定工作和收入的、生活比较安逸的工薪阶层人员;“蓝领”指普通的大众人群;“粉领、银狐领”指时髦女性或准贵族女性;“大檐帽”指那些执法人员;“橄榄绿”指这种颜色的警察制服。还有以具有特征性的动作行为代指某一事,如:“爬格子”、“挂鞋”,前者形容勤奋艰苦写作,后者代指足球队员退出绿茵场,不再参加比赛。有以形象称谓代指原有专名,如:“聂旋风”,因聂卫平在中日围棋赛中,像一股旋风,连连获胜,令对方望而生畏,故得此美名;“铁榔头”,前国家女排主攻手郎平因扣球有力,且“郎”与“榔”谐音,就用这称号表示对郎平的赞誉与喜爱。
其实,比喻、借代构成的新词新语具有一定的共性,追求形象鲜明,带有一定的时代烙印;同时,比喻、借代构成的新词新语所表示的词义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从科学上界定严格的意义范畴。
(三)仿拟造词 形象新颖
仿拟是在现代词语的比照下,更换词语中的某个词或语素,临时仿照新词语的一种修辞方式。采用仿拟手法构成的新词新语,有的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为了修辞的目的,利用仿拟格而产生的偶发性新词语,有的则是依据汉语语汇中已有的词语,利用反仿或类仿来构成表达新事物新概念的词语。如:由“的士”仿拟出“面的、轿的、货的、残的、摩的、马的、驴的”,由“酒吧”仿拟出“网吧、陶吧、奶吧”,由“家族、民族”仿拟出“上班族、打工族、追星族、白领族、炒股族、上网族”等,由“空姐”仿拟出“空嫂”、又仿拟出“军嫂、警嫂”,由“的哥”到“的姐”,由“大气候”到“小气候”,由“冷销”到“热销”……可见,仿拟这一辞格的运用,能使汉语词语日益丰富,词语队伍日益壮大。由仿拟构成的新词新语既是对语言的继承又是对语言的创造,它使语言旧有的形式得以保存的同时,又增添了新的内容,使新的词语更富有生命力,更富有时代的特征。仿拟现象是社会发展和人们快节奏生活的必然产物,是人们追求简单、高效心理的反映,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张志公先生曾说过:“不断地提出和接受种种新的说法(不单是完全符合语言的基本格式和一般用法的说法,也包括一些跟语言的基本格式和一般用法不全一致,而又不是决不相容的某些有用的特殊说法),这是语言发展中间制约力量相对的另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也产生于语言的特性。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总要跟社会生活和人的思维一道前进。语言永不停滞。忽视这种力量来谈语言规范,所得的结论常常会被语言实际所否定。”因此,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只要是为人类的交际服务,它就是活的、变化的语言,就必然会随时进行新陈代谢。更新是事物的生命力所在,只有更新,才能推动语言的发展。“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目前,汉语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繁荣时期,新词新语以我们意想不到、始料不及的速度与方式涌现,我们应努力地去学习它、研究它、接受它,为丰富先人开创的汉语理论宝库、为创造正走向强势的汉语的辉煌未来而不懈奋斗!
绵阳一中
高瑾
课型:
“梳理探究、语言表达”实践活动课 教师要求:
准备充分、语言表达能力强、灵活变通 教学目的:
了解新词新语相关知识,理解新词与流行文化之间的关系,在实战中能对新词新语的运用给予理解、评判,并适度运用。教学重点:
探究新词的范畴、产生途径、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利弊。教学难点:
剖析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关系;实战演练。教学方法:
以活动推动整个教学过程,研究事例得出结论。课前准备:
1. 预习:阅读文本,质疑。
2. 让学生分组分类(按文本提到的新词产生途经)搜集新词新语,并做好卡片,且要求明析该词的内涵,可对其进行简单评价,便于课堂展示。教学过程: 一. 导入:(幻灯)
世界在更新,词语在变化。昨天“万元户、倒爷、千年虫、大哥大”才唱罢,今天“酷、爽、白领、另类、炒作、克隆、网络、黑客、低保、攀岩、帅哥、辣妹、知本家(知本家,就是利用一身拥有的高新知识创造财富的成功人士)、炒鱿鱼、卡拉OK、知识经济、终身教育”就挤上舞台。
词汇,迅速而忠实的记录了世界变化与发展,现在就让我们对“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一系列相关问题作一番审视与探究。
二. 走近新词新语:(幻灯示例)没不叫没
叫? 我不叫我 东西不叫东西 倒霉不叫倒霉 蟑螂不叫蟑螂 惹人厌不叫惹人厌 同学不叫同学 去死不叫去死 看不懂不叫看不懂
有钱佬不叫有钱佬
提意见不叫提意见
支持不叫支持
好看不叫好看
发帖不叫发帖子 只看不发不叫只看不发 宅女不叫宅女 飞机不叫飞机
三. 新词新语的产生途径
1. 研习课本80页,梳理新词产生的4条途径,并理解示例。(见书、幻灯)教师可适当补充示例:
(梳理新词新语:(产生类别)
仿词:谷歌-谷姐-失控姐 被枪毙-被自杀-被就业 灰太男(灰太狼)鹿死谁手-谁死鹿手 算你狠-蒜你狠 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投笔从戎-携笔从戎 旧词新义:山寨 俯卧撑 吃猪蹄 打酱油 纠结
外来词:“用脚投票”(Voting by foot)粉丝(fans)寿司(日语)方言:托儿(北京)买单(广东)套牢(上海)
象形词:囧(郁闷、窘迫 尴尬等意)槑(形容人很傻很天真)谐音:杯具-悲剧 洗具-喜剧 餐具-惨剧 茶具-差距 缩略词语:正龙拍虎 秋雨含泪 欧阳挖坑 富二代钓鱼执法 流行句子: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做人不能太CNN。)
2. 小组代表展示成果: 要求:
分类示例;
讲清产生途径、内涵等; 可补充用法,可给予适当评价。
四. 探讨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关系 1. 探究新词,小结词与文化的关系。
探究新词:打酱油
打酱油:“艳照门”被热炒时,广东卫视一个记者随机采访,问路人“对艳照门有啥看法”,其中一名男性受访者回答:“关我屁事,我是出来打酱油的。”这段视频在电视上播出后,该男子漠不关心的态度与当时炒的火热的“艳照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我是出来打酱油的”遂成为风靡一时的网络流行语。
例:面对日益高涨的房价,人们很难再有“出来打酱油”的洒脱,更多的是焦灼与无奈。
打酱油打出新义来
我是出来打酱油的——打酱油(与我无关,我不关心,没兴趣)---酱油男、酱油女、酱油族、酱油党(对热点问题漠不关心、置身事外心态淡定的人)
评价打酱油一词
其词背后隐藏着人们对隐私,对社会风气,对生活压力等诸多问题的思考。
探究ABB式新词:范跑跑
范跑跑:2008年5、12地震中,一位叫范美忠的教师在地震发生时不管学生独自跑出教室,之后在网络上发帖为自己辩解,遭到网友的批判,网友“五岳散人”发表文章《自由与道德—从“范跑跑”事件说起》。于是“范跑跑”一词流行开来,并成为2008年十大流行词之一。此后又产生了很多ABB式的新词:郭跳跳、吕传传、何逛逛、楼脆脆、躲猫猫等。
(楼脆脆:2009年6月,上海一栋在建商品房轰然倒塌,网民给这座质量低劣的大楼取名“楼脆脆”,后来“楼脆脆”成为新闻报道的常用之词。)
评价ABB新词语
“范跑跑”背后暴露了众多社会问题:职业操守、人性人格以及金钱生命、自我他人等矛盾选择。探究新词:草食男 肉食女
“草食男”:来源于电影《海角七号》的男主角们。就是像食草动物一样的男人,他们友善温和,但在婚恋关系上却总少了些男子汉应有的主动,所以他们最大的特征就是不会积极去追求恋爱方面的事情,而喜欢保持不温不火的步调和女孩子在一起。放眼望去,你就会发现80后、90后的男人越来越多地具备了“草食性”倾向,一场“草食化运动”似乎在全世界的男人中悄然兴起。
“肉食女”:指主动出击、赤裸表达情感、轰轰烈烈恋爱的女性。上世纪90年代末热播的日本电视剧《东京爱情故事》现在仍被人津津乐道。影片中,女主人公丽香的大方执着和男主人公完治的优柔懦弱让很多人愤愤不平。当丽香在大街上向完治喊出:“喂,完治,我们结婚吧”这句在当时看来极具冲击力的台词时,“草食男”和“肉食女”的时代已经到来。
评价“草食男” “肉食女”
其词背后是对传统阴阳文化的大挑战,后续引发对教育等深层问题的思考。
探究新词语:牛奋男
牛奋男:踏实肯干,人品第一,经济第二,最好是像牛一样忠诚、也像牛一样能为家耕耘的男人。“牛奋男”是继“经济适用男”之后又一网络流行词。正所谓“俯首甘为孺子牛”。他们在勤勤恳恳创业的同时希望对方能陪自己为将来打拼,共同为生活努力。由于不用承担人品的风险,越来越受到女孩子的热烈追捧。评价牛奋男
能反映当今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的价值追求,嫁牛奋男的思想是对“傍大款”“做小三”等不道德思想的讽刺。探究流行语“做人不能太CNN”
“做人不能太CNN”:美国CNN在报道拉萨打砸抢烧事件中将一张反映拉萨街头多名暴徒袭击过往军车的照片剪裁为局部特写,故意淡化袭击者的暴力和群体色彩,严重歪曲事实,引发全球华人大签名,要求CNN道歉,并征集爱国律师起诉CNN。同期,CNN新闻主播卡弗蒂在北京奥运火炬在美传递期间发表侮华言论,称中国人是“一群五十年不变的呆子和暴徒。”由此,“做人不能太CNN”风靡网络,甚者被网友编成RAP风格的歌谣。意思是做人不能太不实事求是,太违背常理。
评价:
这是道德、爱国的呼声,社会道德应有底线。
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
2009年7月,非主流发了张吃面的图,上书“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极具讽刺意义。于是大家纷纷效仿以兹讽刺。
例如:“哥唱的不是歌,是寂寞。”“我发的不是帖子,是寂寞。”“室外晒在地上的不是太阳,是寂寞。”“我呼吸的不是空气,是寂寞。
评价“哥··的不是··,是··”
当代人心危机。
结论:新词新语的产生都反映了当下的社会问题(经济、政治、心理等),是流行文化、思潮的催生物。新词新语和流行文化密不可分。
只要社会在发展,它的不断产生就是必然自然的。
2.探究下列词语反映了怎样的生活观念和文化追求。(讨论、幻灯、课本思考题)
豪宅:钱,享受,贫富落差 大片:品质,精神,中外 韩流:时尚,个性 AA制:钱,情,独立
丁克家庭:压力,生活理念,责任,未来 SOHO一族:自由,生活理念 新新人类:个性
五. 讨论:对新词新语的看法
时代变迁,新词新语层出不穷。对此,舆论莫衷一是。有人认为新词语不仅丰富了语言,也记录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有人认为这是语言发展的悲哀,丑陋恶俗的语言多起来,势必给灿烂的汉语言留下“黑点”;还有人认为„„
你是怎样看待这一现象的?写成小议论文。(提示):
1. 谈来源:(合理性、必然性、丰富词汇„„)2. 谈意义:(时代文化的产物、反映民生民声„„)
3. 谈效果: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等);具有新颖、幽默、诙谐、讽刺的特点;形象生动、简洁精练、表意
准确;引起人们的想象和思考;符合多元化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年轻人勇于创新精神„„
4. 谈局限:许多词还身处“民间”,只有“小三”待遇,高考不宜多用„„(小结:)
今天我们涉及到的这些新词新语,有的有文化品味,有的新颖形象,有的粗俗不雅,有的费解抽象。看来新词新语真的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啊。因此同学们既要学会运用,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更要学会辨别,粗俗不雅的要坚决抛弃,这样才能净化文字,更好的反映生活。六. 实战演练
1.北京市海淀区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虐猫事件”“华南虎事件”是近年来人肉搜索的标志性案例。人肉搜索时猫扑网首创的一种搜索方式,与“百度”不同,它更接近于“爱文”一类的提问回答网站。“人肉”一词虽然参杂着黑色幽默的味道。但也准确的表明了其特点——搜索行为的原动力,不再像传统的搜索方式那样,仅仅依靠某个网络程序或者冰冷的互联网资料库,而是更多地靠无数有着真实血肉之躯的网民亲身参与,由他们用自身的知识、经验、信息渠道,向提问者送上部分答案,再由其他网友补充、完善,直到最后得出确切的答案。
请结合所给文字,给网络新词语“人肉搜索”下定义,不超过30字。人肉搜索是指:
(提示:针对某个问题,由网民亲自参与,共同寻找出确切答案的搜索方式。)
2.山东青岛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
房奴(mortgage slave)一词是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房奴”是指抵押贷款购房的人他们在生命黄金时期中的20到30年,每年用占可支配收入的40%至50%甚至更高的比例偿还贷款本息,从而造成居民家庭生活的长期压力,影响正常消费,影响到自己教育支出、医药费支出和抚养老人等,使得家庭生活质量下降。甚至让人感到奴役般的压抑。
“房奴“一词为什么一出现就迅速流行,谈谈你的看法。(提示:现实问题;情绪渲泻;传统文化等)3. 创新题:
请讲述“东施效颦”或“邯郸学步”的故事,要求用上五个新词新语。七. 收尾: 1.2011雷人语录
1、知道你过得不好,我也就安心了。2、这位帅哥,你好像我下一任男友。、伯母你好,我是你儿子的男朋友。4、真羡慕你这么年轻就认识我了。
5、人人都说我丑,其实我只是美得不明显。
6、新世纪女性: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写得了代码,查得出异常,杀得了木马,翻得了围墙,开得起好车,买得起新房,斗得过二奶,打得过流氓...7、我爱你时,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不爱你时,你说你是什么。
8、人和猪的区别就是:猪一直是猪,而人有时却不是人。
9、明骚易躲,暗贱难防。
10、姐不是蒙娜丽莎,不会对每个人都微笑。
11、我太佩服我自己了、有时候照镜子的时候都给自己磕头!
12、别在我的坟前哭,弄脏了我轮回的路。
13、有事直接奔主题, 不要拿你的无知, 挑战我的黑名单。
14、地球是运动的,一个人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
15、姐不是巴黎欧莱雅,不值得你拥有。
16、如果心情不好,就去超市捏捏方便面。
17、请不要把我对你的容忍当成你不要脸的资本。
18、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19、我一在强调做人要低调。可你们非要给我掌声和尖叫。20、后悔的事我不做, 我只做让你后悔的事。
21、碰到一个写手个性签名:也许似乎大概是,然而未必不见得。碰
新词新语是反映社会新事物、新变化的重要语言现象,其特点是出现时间不宜太长,能反映新事物或包含新义项.从来源上,新词新语可以分为外来词、方言词和港台词、古语词及旧词新用、专科词语或行业词语的通用化、新造词语五种;从构成方式上,新词新语有缩略、添加词缀、仿造、修辞构词等特殊手段.新词新语是基本词汇的来源,应对其作有效的`规范,主要原则有:交际原则,词汇系统的内部规律,品位原则.
作 者:太扎姆 TAI Za-mu 作者单位: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康定,626001 刊 名: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1(9) 分类号:H102 关键词:新词新语 来源 构成方式 规范
PM2.5、E-mail、GDP等10组外语词有了中文译名。Dama(大妈)、Tuhao(土豪)等词汇走出国门,亮相国外权威媒体。中国大妈、女汉子、十面霾伏等成为社会新词语。昨天,教育部发布2013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
女汉子入选十大新词
热词热语反映社会百态。2013年,又有一批热词进入了语言生活。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在125万个文本语料的基础上,层层筛选,提取出新词语364条。
2013年的十大新词为“中央八项规定、棱镜门、H7N9禽流感、土豪、自贸实验区、单独二胎、中国大妈、光盘行动、女汉子、十面霾伏”。这反映了2013年中国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以及媒体和百姓关注的焦点。
此外,“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中国梦”“老虎苍蝇一起打”“斯诺登”都成为去年的流行词。
大妈和土豪走出国门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Dama(大妈)、Tuhao(土豪)等词语陆续“走出国门”,亮相国外权威媒体,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同时代走出国门的词语,有的已经进入国外的词典,有的仍然是“海漂”,在国外民众中口头流传。
据牛津大学出版社2010年年底统计,《牛津英语词典》收录的汉语借词已经多达245条。“ganbu(干部)、guanxi(关系)等词多年以前已进入《牛津英语词典》。有消息称,Dama(大妈)将携手Tuhao(土豪)也被收录进词典。而gaokao(高考[微博])、guanggun(光棍)、hukou(户口)等也已经成为民众口头交际中使用的词汇。
“网络多字格”流行
在去年的各类流行语中,网络词汇都表现出了鲜明特征。如高端大气上档次、爸爸去哪儿、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待我长发及腰、摊上大事了、女汉子、土豪(金)等。此外,网络上还有很多四字格、三字格的新词语,如“喜大普奔”、“不明觉厉”、“人艰不拆”、“高大上”、“我伙呆”、“请允悲”、“何弃疗”、“涨姿势”等,专家认为,这满足了一些网友的语言创造欲,体现了语言的娱乐功能。但对于“网络多字格”以及诸多网络词汇,其生命力还有待时间检验。如前两年出现的“给力”当时炙手可热,现在热度大不如前。
从语言特产了解中国
语言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交际,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同时又是一种建立社会关系的行为方式。波兰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影响语言表达特定意义的语境因素既包括上下文背景,也包括很多主客观非语言因素。社会语言学家莱考夫(Lakoff)在1991年提出了“言为身份You are what you say”论点[1]。这说明语言的研究既不能脱离具体的使用场景,也不能脱离使用者的身份特征,更不能脱离该语言所在的社会、文化背景。那么按照不同文化表征分类,研究同类新词新语的衍生过程,对于挖掘其文化语境的深层内涵、探寻其产生的规律以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将从影响英语和汉语发展的主要几种文化语境:新词新语的多元文化历史背景、发展中的东西方社会文化、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三个方面去讨论英语和汉语新词新语的创新性和多样性,及相互影响。
1 新词新语的多元文化历史背景
语言的发展,往往与各民族历史发展紧密相连。融合不同民族之间的多元文化正体现了语言的生命力。英语属于表音文字,与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表音文字接轨,对外来语音有很强包容性,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拉丁、日耳曼、法语等多种语言文化[2]。自工业革命时期起,随着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英语走向世界每个角落,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不断与各地文化相融合。目前,全世界有超过15.3亿人口[3](超过世界人口的20%)在使用这门通用语言。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西方对东方文化的兴趣也在逐渐升温,东方文化不断被研究、理解、接受。于是,在英语新词的衍生中,可以看到汉语的影响,这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现代汉语在形成过程中曾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语,这些外来语带有多元文化的背景。中国文化语言表现形式由文言文过渡到现代白话文,发端于“五四”白话文运动,在这场语言文字和文学的改革中,西方的词汇资源、语法结构被广泛吸收,汉语语言文字形式、内容以及思想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将中国文化发展带入了世界文化潮流之中。
放眼现代社会,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开放程度提高,现代汉语又发生了新的改变:一些汉语词汇中引入了来源于英语的新语义。比如,在2011年7月第11版新华字典中增加了“门”的另一释义[4]:“事件,多指负面的事件:学历~|考试~”。显然,这是根据自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水门事件(the Watergate)之后,以gate作为结尾衍生出很多复合词语,专指政界丑闻这一构词现象而来的。再如11版新华字典中还增加了“秀”的另一释义[4]:表演,展示:作~|服装~。这是由英语单词“show”的音译而来,如美国常见的电视节目talkshow(脱口秀)。这说明我国尊重社会发展历史,对融入人们文化生活的外来语采取接纳的态度。
纵观英语和汉语的发展,不断涌现的新词新语都在言说着社会的巨大变迁与东西方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语言作为跨文化跨地域交流的窗口,将不同国家和人民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 英、汉新词新语在东西方社会发展中的相互影响
2.1 汉语对英语新词新语的影响
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被带到了海外。当中国商品、中国文化通过商务活动、艺术交流等形式呈现在世界面前时,西方人首先就是通过语言来了解商品背后的文化。文化上的影响可以体现在语言上的融合,一些中文词汇通过音译成为了英语词汇。如:Qipao旗袍Lychee荔枝Dofu豆腐Dim sum点心Kung Fu功夫Typhoon台风Feng shui风水Wu shu武术等等(近代历史上,由于闽、粤等地华侨是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的先行者,很多词的广东话发音,也被借用到了英语中)。当今,随着跨文化交流学的兴起,研究中国的文化传统、价值观与思维方式成为西方主流媒体上讨论的热点话题,一些蕴含东方文化的词语,如Guanxi关系、Face面子、Hongbao Tai Chi太极、Tao道等也被西方所熟知。此外由于中国科技实力的增强,一些中西合璧的英语新词陆续诞生,比如:taikonaut,意思是中国航天员,taikon是太空的中文拼音,后缀“-naut”取自英语“astronaut(宇航员)”的尾缀。
有些汉语被带到西方后语义有所改变。比如“Gung-ho”一词原意是“中国工业合作社[5]”,简称“工合”,是当年支援抗日战争、争取海外援助的民间组织,其口号是“努力干,一起干”,这种团结奉献的精神被介绍到美国,产生了英文词“Gung-ho”,被列入英文词典,表示“热情和献身”,后来被应用到企业管理中,表示“人人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而得到正确的报酬”。但在当今的中国,“合作社”一词已经退出历史舞台,鲜为使用,在2011版的新华字典中,该词被删除[4]。这一现象反映出本义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社会的演变中,会发生语义的变化,一些新词新语经过社会检验会被淘汰,这是对社会的真实反映,语言由此而进化。
除此以外,还有一种现象是“中式英语Chinglish”。早期的中式英语是指十九世纪上海的“洋泾浜”英语(西方人叫做Pidgin English),这是以汉语方言作为主体,夹杂许多英语词汇的混合语言,它既不遵守英语语法,也不符合英语习惯。比如“two books”被说成“two piecee book”(受汉语量词的影响),“我不能”被说成“My no can”等等。近年来中式英语的内涵在不断发生改变,现在的中式英语多指:虽然使用英语语法,但不符合英语习惯的英语表达,由于受较强的汉语思维定势影响,英语表达中常带有中文语音、语法、词汇的特色。比如:Deformed Man Toilet(残疾人厕所,英语应为“Handicapped Restroom”)、Airline Pulp(航空餐,英语应为“Food Served Aboard Airlines”)。随着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化进程加快,中式英语得到更多关注和接纳,甚至一些中式英语被收录为正式英语,如“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见),据某些统计认为,自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新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至20%[6]。此外,近些年有不少外国人热衷于收集各种中式英语,把它当作一种有趣的文化,即东西方语言文化交融的产物。“全球语言监测机构”(GLM)将“Chinglish”评为“2000-2009”十年间最热门的英语词之一[7]。更有英国报纸说,“‘错得韵味十足’的中国式英语,为字母语言添加了调味剂”。不管这种评论是否出于猎奇或是娱乐心态,事实上却反映出汉语对英语的影响力在扩大。但是,我们并不赞同滥用中式英语,因为从语言的交流功能来看,中式英语会引起语义的混乱,有碍于正常的语言交流,制约英语学习者的水平提高,更不可能通过中式英语来提高国际交流水平。我们在英语学习实践中应该有意识地避免这种错误表达,同时也需要更多的人善意地纠正错误的用法,共同美化语言环境。
2.2 英语对汉语新词新语的影响
英语在中国具有很好的社会基础和发展空间。首先,国家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很高:由于语言交流能力对我国国际影响力提高、国际贸易合作、以及国际化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国家投入了大量教育资源,将英语能力纳入到人才选拔和职业能力考核的标准之中。这样通过几十年的发展过程,社会对英语的关注及认可程度很高。再有,在实际应用方面,英语在国际贸易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通用性,随着对华投资的跨国企业增多,英语文化也成为外资企业文化中的一部分。此外,近三十年以来的出国留学热现象使语言文化学习(如雅思、托福考试等)影响了至少两代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我国社会中的英语文化语境逐渐形成。下面从三个方面举例分析英语对汉语新词的影响:
2.2.1 物质文化发展而引入的新词新语
因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而产生的新英语词汇,通过音译、意译或字母缩写等不同形式,借用到汉语中,成为全新的汉语新词,比如:全球化(Globalization)、克隆(Clone)、DNA(Deoxyribonucleic acid脱氧核糖核酸)、白领(White collar)、模特(Model)等等。
2.2.2 社会文化意识转变带来的新词新语
由英语所承载的西方思维方式、价值观(比如对个人价值的赞扬,强调平等意识,公民权利,鼓励展现个性等等)与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形成反差,经过碰撞、反思,产生出一些新词汇,反映出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上的转变。常见的有:晒心情(将个人感受与人分享,任人评说;“晒”来自英文“share”)、达人秀(展现个人特长的舞台;“秀”来自英文“show”)、AA制(“Algebraic Average代数平均”,各人平均分担所需费用;来自英文“go dutch”)等等。这些新词语能够体现出强烈的西方意识,是东西方文化碰撞下产生的生动词语。
2.2.3 潮流文化中产生的汉英混合语
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汉英混合的表达,也就是在中文表达的句子中将某个中文词替换成英文单词,比如:小Case(小事一桩);有事Call我(给我打电话);有好的Idea吗(好主意);你Out啦(落伍啦);玩得要High(尽兴)等等。考察其来源,有些直接来源于英美流行文化,还有一些是受传入内地的港台地区影视作品影响。汉英混合语之所以成为一种流行文化,在大众中广泛传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首先,在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种媚外心理,将交流中夹带英语视为时髦、洋气,从而纷纷效仿;其次,随着英语教育的普及,在青少年群体中也流行一种时尚,即在交流中使用多种语言形式,其中包括这种汉英混合语的使用,既简洁达意,又新鲜有趣,而且能够在群体中找到共鸣。
3 浅述网络文化中英汉新词新语的发展
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整个世界为网络所连接,中国网民截至2011年12月底规模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最新报告)。网络的特点是当越多的人使用网络,其构建的网络编织得就越密,信息传递得就越快。在这一过程中网络语言成为了联系世界文化的载体,而网络特点使新词新语的传播跨越国界和地域,使语言文化的创新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同步性。下面就从三种不同的文化语境来分析:
3.1 社交文化中的新词新语
社交网站的发展,让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使大众更多地参与到公共文化空间,由此出现的新词新语也更加大众化,由大众来创造,并通过大众传播而获得社会认可。比如“friend/defriend[8]”是指将某人从社交网站(如Facebook等)加为“好友”或从“好友”中删除。类似的中文新词也有,比如“加关注”是指在微博上通过“关注”功能按钮,将自己喜欢的用户加到自己的关注栏.
在网络社交文化中,无论中西方,语言简洁是一种流行趋势。比如:“like”、“顶”、“赞”是网络评论中表达自己观点的简洁语言。“Google”原来是搜索引擎的名字,后来常用作动词,泛指在网络上搜索信息。此外,简洁趋势还体现在广泛使用拼缀法[9](Blending)构成新词,即截取原有词的首部和尾部,组合成一个新词,从而使单个词表达多个义。比如“Chillax”:“Chill”(冷却)和“Relax”(放松)结合而成的单词,意思为:冷静下来、放松。一些中国网友模仿英语构词法,创造了一些有意思的英文单词:如“Chinsumer”:“Chinese”(中国人)和“Consumer”(消费者)的组合,是指到国外疯狂购物的中国人;“Smilence”:“Smile”(笑)和“Silence”(沉默)的组合,是指笑而不语。
为了便于交际,网络上产生了大量首字母缩略词(Acronym),而且还应用到了更广泛的媒体上。下面这些已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10],成为正式英语词:LOL(Laughing Out Loud)笑出声、OMG(Oh My God)我的上帝、IMHO(In My Humble/Honest Opinion)恕我直言,等等。中国网民将英语中的后缀“-Ing”(表示“进行过程”)迁移到汉语使用上,在汉语动词后面加上“Ing”表示“正在做”,如“吃饭Ing”表示正在吃饭。此外,得益于网络技术,各种各样的表情图标都可以插入到文本中,为文字添加一些生动的表达。网络语言有时只是个符号或者表情,却更加简洁生动地展现了使用者的感受与想法。
3.2 个性文化中的新词新语
据统计,网络使用者的年龄趋于年轻化,他们往往通过夸张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个性,享受乐趣,有时甚至故意展现反叛颠覆,而进行某种程度的宣泄,释放压力。这也是网络新词的重要来源。比如,“hold住”,意思是面对各种场面要掌控得住。由于创作者加入了个性化的夸张表演,其做作的英语让网民在笑过之后印象深刻。
正统的主流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上往往千篇一律,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自然而来的抵抗意识使人们希望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于是一些幽默、具有讽刺意味的词语为人们所青睐。比如被“全球语言监测机构”(GLM)评为2006年美国流行用语的“Truthiness”[8]一词,是truth+y(i)+ness构成的,truthy是取truth的反义,后面再加上“ness”名词性后缀。该词有讽刺的意味,指事情过头了,意思是来自感觉上的真相、而不是来自事实的真相。
个性化的新词新语在不断创新与模仿中发展,成为界定圈内身份的一种方式。通过不同的个性、趣味去寻找属于各自群体的文化空间、寻找身份认同,是一种归属象征。人们在虚拟世界中构建其所需要的身份意识,也是一种心理需要。
3.3 消费文化中的新词新语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消费社会带来了消费文化,人们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在发生改变。网络产生的聚合力量成为商业发展的引擎,人们以网络为媒介进行的文化商品消费,是当前重要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大众文化与商业消费的结合中,新词新语不断涌现。比如:“闪客”,“闪”来自英文单词“Flash”,指的是创作和传播用flash软件制作的动画作品的网络平台;“播客(Podcast)”,是来自苹果公司的”i Pod”与”广播”(broadcast)的合成词,是一种数字广播技术,现在是指在互联网上发布音频、视频以及允许用户订阅节目的媒体网站;“推Tweet”意思是发布在Twitter上的留言信息(Twitter是美国著名社交网站),“锐推Retweet”是指在Twitter上转发别人的推讯;类似的中文词是“围脖”,即“微博”,意思是发布的博文。这些都是网络文化与商业结合的产物,二者相互促进,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将刺激更多的商业运作与投入,商业的成功使文化群体更多地参与进来,丰富网络文化。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在形成过程中都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在文化交融中,充满生机的新词新语不断产生、进化,展现着人类历史与文明的发展进程。通过分析不同文化语境下新词新语的衍生,我们看到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社会、文化共同演变,不同语言可以相互影响、互为生长。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无论中文还是英文,借用外来语的现象趋于普遍,这使人们使用语言的方式趋于多样化。但是,似乎也有一些声音在提醒我们:外来语的介入使本民族的语言不再纯洁了;网络科技创造的虚拟世界使语言变得混乱,缺少规范性……其实,对于蕴含在语言中的文化交融,我们可以用更为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理解:没有糟糕的语言,也没有糟糕的科技,只有糟糕的文化。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我们应该重视文化建设,尊重各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提高人们精神文化层次和自身修养。同时我们也应该理性地辨识新词新语,吸收传情达意更为恰切、具有时代精神的词语;摒弃被篡改和滥用的、以及粗俗的用语,这样才能净化语言环境。目的是使语言在与社会、文化的共同发展过程中,保持其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展现世界文化的绚烂。
摘要:新词新语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文化表达,研究语言不能脱离其所在的社会、文化背景。在文化语境中分析新词新语,可以更好地探寻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该文将从影响英语和汉语发展的主要几种文化语境:多元文化历史背景、发展中的东西方社会文化、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三个方面去讨论英语和汉语新词新语的产生、发展及相互影响。通过分析可以总结出:语言在与社会、文化的共同演变中富有创新性、多样性;英语和汉语之间相互影响,互为生长;要重视文化建设创造美好的语言环境。
关键词:社会文化语境,英汉新词新语,多元文化,社交网络文化,个性网络文化,消费网络文化
参考文献
[1]胡壮麟.Linguistics[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71.
[2]Wikipedia:Foreign language influences in English[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Foreign_language_influences_in_Eng lish.
[3]Alexandra Topping,Web2.0’declared millionth word in Eng lish language[N/OL].the Guardian.[2009-06-10].http://www.guardian.co.uk/books/2009/jun/10/english-million-word-mile stone.
[4]小字典.为文化民生而“变”[N/OL].文汇报,[2011-07-06].http://culture.gmw.cn/2011-07/06/content_2193585.htm.
[5]百度百科.中国工业合作社[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77186.htm.
[6]百度百科.中式英语[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00085.htm.
[7]Top Words of the Decade(2000-2009)[EB/OL].http://www.lan guagemonitor.com/top_word_lists/top-words-of-the-decade-2000-2009/.
[8]Doug Gross.Dictionary word of the year:’Unfriend’[EB/OL].CNN.[2009-11-17].http://edition.cnn.com/2009/TECH/11/17/unfriend.word/index.html.
[9]徐昌和.英语新词新语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37.
关键词:网络新词新语 概念 来源 特点 翻译方法
一、引言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而新词新语则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放大镜,显微镜。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研究新词新语能更好地发现汉维民族语言规则、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的异同。能更好地拉近汉维民族的距离,让他们能顺利地交流,有助于新疆的民族团结。
二、网络新词新语概述
1. 概念
新词新语,是一个相对概念,既包括某一时段新产生的词语,也包括旧词的新义和新用法;前一年出现过的后一年依然流行,并在不同的语境赋予新的意义,这都叫新词新语。
2.来源
本文的新词新语来源于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语料库中的网络新词新语主要来源于论坛发帖、娱乐话题、新闻事件、微博、动漫、电视节目等。本文具体分析的语料是2015年媒体关注的十大榜单之首:我也是醉了。
3.特点
网络新词新语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效性,因为它流行于某个时期、某个时段,而过了这个时期和时段,就有新的词语替代它,所以它的“新”体现出时效性。其次是简洁性,因为很多网络新词新语形式简单,内涵丰富,是潮流和时尚的代名词,要知道来源和典故,并置于具体的语境才能看出,这也是人们喜欢使用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再者是它的口语性,因为多使用口语的表达方式,不遵从严谨的书面语,打破固定的语法规则,这也是词汇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最后就是它的传播性,因为前几种的特点,它在不同地区、阶层、年龄段之间传播的十分迅速,这也是网络新词新语广泛用于社会生活,让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因素。
三、翻译方法探究
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网络新词新语的分布规律大致是:年轻群体大于年长群体,城镇群体大于农村群体。在撰写本文的同时,笔者也对本校汉维民族学生使用网络新词新语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得出:汉族学生使用频率大于维族学生,低年级的学生使用频率大于高年级的学生,学生的使用频率大于老师的使用频率。
探讨翻译网络新词新语的方法。本文以2015媒体关注的十大榜单之首:“我也是醉了” 为例进行分析。在维吾尔族人的认知中,这句话只有两种意思:一是指真的喝醉酒了,翻译为haraq it∫ip mεs bolu∫;二是指为之陶醉,欣赏,翻译为mεstxu∫ bolu∫。而现在我们常用的却有以下三种意思:
1.假借醉了、不清醒的状态来表示不能理解对方的想法,实则表达对对方的不可理喻而表现出的不满。
(1)哥:“他說我不照顾孩子,好吧我也是醉了。”aka:u meni balia qarimajdu dedi,boptu mεndimu amal joq.
本句的翻译方法为意译法,翻译技巧为转换法。将“醉了”译为“amal joq”。
(2)四娘娇嗔:“韩爷为何最近不来,难道说爷又醉了吗?”tθtint∫i a?t∫a εrkilεp turup :xεn begim jeqindin beri nemi∫qa kεlmεjdu,εd?ba begim kili∫ni xalimamdu?
本句的翻译方法为意译法,翻译技巧为转换法。将“醉了”译为“εd?ba begim kili∫ni xalimamdu”。
2.表现对事物、状态、行为的无力感,进而表达出一种无奈、无法交流的心理感受。
(1)她穿着比基尼那也叫艳照?看来我也真是醉了。uni? bikini kiji∫mu rε?lik syrεt bolsa,buni??a mεn rastinla amalsizimεn。
本句的翻译方法为意译法,翻译技巧为转换法。将“醉了”译为“amalsizimεn”。
(2)我跟你辩论一个身高一米四的、不男不女的、思想肮脏的小个子的人这么久,我也真的是醉了。Boji bir metir qiriq kelidi?an ,idijisi paskina,rεzil qizmu εmεs,o?ulmu εmεs bir adεm,meni? sεn bilεn ∫unt∫ε uzun tirkε∫kinimni kimmu ojlisun,mεn rastinla θzumgε“qol qojdum”。
本句的翻译方法为意译法,翻译技巧为转换法。将“醉了”译为“qol qojdum”。
3.对人物或事物的轻蔑和鄙视,表达出不屑于对其进行回应和反击。
(1)他拍的那也叫电影?我也真是醉了。Uni? i∫ligimu kino bolamdu?boldi mεn uni? bilεn tala∫majmεn。
本句的翻译方法为意译法,翻译技巧为引申法。将“醉了”译为“mεn uni? bilεn tala∫majmεn”。
(2)她的脸太美太耀眼,我想我也是真的醉了。uni? t∫iraji nahajiti t∫irajliq hεm d?εlip qilarliq,biraq mεn undaq dεp qarimajmεn。
本句的翻译方法为意译法,翻译技巧为引申法。将“醉了”译为“qarimajmεn”。
上述所例举的例子翻译成维语时采用了意译法,翻译技巧有转换法和引申法。因为维语中没有对应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对句子上下文和语境的体会,将原文换一种说法进行表达,以便读者能够理解。除此之外2015年媒体关注的网络新词新语的十大榜单还有:“有钱就是任性、主要看气质、这是什么鬼、cp、小鲜肉、脑洞大开、土豪、买买买、约吗。”如果不是时代赋予了网络新词新语另外的含义,如果不是了解网络流行语言的人,用这样的话语去和维吾尔族交流,肯定会产生语言障碍甚至是笑话和矛盾。因为汉维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艺术,没有办法去用具有强烈时代色彩的词句进行交流和沟通。网络新词新语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作为年轻、走在潮流前沿的一代,使用网络新词新语成为了必然,所以为了尽可能消除汉维民族的交流障碍,我们要努力探讨出适合网络新词新语的翻译方法。在翻译中因为网络新词新语具有实时性、时代性等特点,翻译起来十分困难,所以许多从事汉维翻译的工作者也不愿多去涉猎。但是虽然它不规范,却是老百姓最常用、最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需求的语言载体。而且解决网络新词新语的翻译问题,不光是对汉维民族有益,更是对解决青少年和中老年人群的“代沟”问题有重要作用。在进行翻译工作时,要让翻译者了解这些词句本身的语法规则,结合具体语境,联系使用现状,找出对应的词句。翻译时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1.尽量避免对号入座式的翻译,注意選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如意译法和等值互借法等;2.翻译时要注意其生动性和艺术性,不但要忠于原意,而且还能结合这些新词新语的音、形、意以及具体语境等几个方面表现出来的突出特征使译文尽量做到生动活泼,富有艺术性;3.网络新词新语的翻译都是在交际过程中为了应付某个场合即时翻译的,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这些翻译会出现些许的偏离,还有就是随着时间的变化,新词新语的内涵随时发生变化,所以翻译时要结合当时的特点,及时修正过去译文中的不妥之处,重新探索新的适合的翻译方法;4.对于政治色彩浓厚的网络新词新语要尽量尊重已有的习惯译法,这样可以避免理解上的混乱,而且要有政治的高度和素养,以严谨的态度对待;5.以不同的文化视角做到灵活翻译。网络新词新语来源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对于来源不同的新词新语要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尤其要区分来自本民族和外来语的两种新词新语的翻译,要以不同的文化角度、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来灵活翻译这些网络新词新语,对外来词的翻译一定要根据其来源地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语法规则来翻译。
由于语言经济的原则,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网络新词新语,简洁固然是网络新词的优点,但我们一定要区分现实和网络生活,如果在日常的书本上或语言中不分清语境、不理解语义就盲目使用这些文字,不仅使汉字乱了套,也会对双语学习者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困扰。为了让汉维民族融洽和谐的交流,为了将幽默、愉快、时尚的生活方式运用到生活中,理解并熟练运用网络新词是走上新时代的必经之路。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