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如何通过行业金融有效开展信贷业务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商业银行如何通过行业金融有效开展信贷业务(共3篇)

商业银行如何通过行业金融有效开展信贷业务 篇1

——以石油化工行业为例

目前在银行界开展对公业务比较流行的两种模式是:物流供应链融资和行业供应链融资。这两种全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已在一些银行大规模实施,其服务理念及风险控制方法也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和肯定。

在国际上,最早的物流供应链融资方案是2005年JP摩根收购了美国一家物流公司,利用物流网络来完善供应链金融服务。随后渣打银行也利用自己开发的模型设置供应链企业的信用值,不再使用传统担保。供应链融资是跨国银行尤其是外资跨国银行的创新业务,也是他们进入中国经营金融业务的法宝之一。

2006年末,中国银行与苏格兰皇家银行就供应链融资展开合作,围绕这一业务需求和前景,双方研讨了买方和供应商的驱动和准入、装船前/后融资模式、IT平台开发和客户支持模式等各项内容。中国工商银行更是直接与国际零售业翘楚沃尔玛合作,推出了专门针对其供应商的“融资解决方案”。目前,浦发、深发展、民生、招商等银行也已争相推出各自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

上述情况主要是商业银行以物流企业为信息平台,突破传统的担保模式,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从而建立全新的融资平台。但在此我们主要介绍一下行业供应链融资,我们认为该种融资模式是物流供应链融资模式的新思路,它突破了银行必须与物流企业合作控制风险的限制,弥补了银行对授信企业所在行业的风险分析不足而带来的业务操作风险。

下面我们就以行业供应链为融资模式,探讨石油化工行业的金融服务方案,使读者对行业金融有更深刻的理解。

我们先对石油产业链进行分析:其上游首先主要是石油设备供应商、石油工程承包商、钢管供应商。我国的石油装备供应、工程承包一般都是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下属企业垄断,这两大集团从国内外采购。其次是原油开采企业、具有原油进口权的企业。再次是连接客户,主要是经营原油的中间商,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或中国海洋石油集团购进原油销售给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国化工集团。

而该产业链中游则是炼化企业,知名客户有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化工集团等。该产业的下游企业主要是成品油经销企业。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购得成品油后销售给终端用户,这类客户中很多为民营企业,资金需求量极大,对银行有着较好开发价值。通常在一些大型炼化企业所在地,这类客户众多。

而该产业链的最终客户是需油客户。主要是汽车、大型船运公司、汽车运输公司、航空公司、钢铁公司等。

把产业链各个环节弄清以后,我们就开始重点分析各个环节上的重点企业及对不同企业银行提供符合其特点的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重点企业我们可以在相关行业网站及公开资料中查阅获得。

通过查阅我们得知,石油化工行业上游的知名客户主要有:中国石油物资装备集团公司、宝鸡石油机械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工程集团、宝山钢铁集团、鞍山钢铁集团、武汉钢铁集团、舞阳钢铁集团、贵州钢绳集团、中国石油勘探设计研究院;石油行业的物资采购知名企业主要有:中国石化国际事业有限公司、中国石油联合石化有限公司、珠海振戎集团、中国中化集团,以及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海洋石油集团、陕西延长石油集团;连接客户主要有四川荆燕石化有限公司;下游知名客户主要有:陕西东方石化有限公司、北京远东宏博石油产品有限公司、大连保税区奥威尔国际贸易商社、中石化中化成品油销售有限公司、大连铭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最终端客户主要有: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中国外运集团、宁波外运集团、中国国航集团、中国南航集团、宝山钢铁、武钢等钢铁集团。

目标客户筛选完毕后就对其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产品。石油行业的物资采购一般都是银行承兑汇票,海外采购多是进口信用证;连接客户通常为特殊渠道类客户,对银行而言具备非常好的开发价值,是提供供应链融资和货押融资黄金客户,融资工具多是银行承兑汇票,有时需要捆绑销售代理贴现等工具;成品油经销企业是银行提供供应链融资和货押融资黄金客户,要高度重视,融资工具多是封闭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有时银行承兑汇票需要捆绑销售代理贴现等工具;终端客户则主要提供预付账款融资等融资类型。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基本上可以了解到行业金融的操作流程,同时要重点说明的是,上述案例的营销方案可以复制到煤炭、铁矿石、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

商业银行如何通过行业金融有效开展信贷业务 篇2

1 商贸企业经营模式与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分析

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 也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一种融资渠道, 是商业银行围绕其核心企业, 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 通过将供应链上的所有相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 把握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并将其作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 将资金有效注入到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 提供灵活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创新解决方案。它是一种在对供应链所有环节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贸易融资的自偿性信贷模型, 引入链条上的核心企业、物流公司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 对供应链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当前, 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已经从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转向了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资金短缺会影响供应链条中供应商的订单完成质量和能力, 也会影响中间商的销售和周转速度, 进而影响整个供应链的顺畅运行。因此供应链金融将会是一个重要的金融融资模式。

1.1 我国商贸企业经营模式分析

商贸企业是指不自产商品、直接面向各级代理商或终端客户的商业批发、零售企业。包括直接从事综合商品销售的百货商场、超级市场、零售商店等。商贸企业通过对商品的购进和销售以及因此而必需的运输和存储业务, 完成商品由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转移的过程, 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可以说, 商品的购、销、运、存这四个基本环节是商贸企业的基本职能。它们在流通中处于不同地位, 发挥着不同作用, 合理组织商品流通这四个基本环节, 是实现流通的基本要求, 提高流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根据上述对商贸企业的界定, 我国的商贸行业包涵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门槛比较低, 商贸企业数量多, 但集中度较低, 资金和规模普遍较小, 民营的中小企业所占比例大;二是受到自身实力的限制, 主营业务相对单一, 在行业中发挥领军作用的企业比较少, 市场竞争集中度不够;三是竞争手段主要集中于价格、宣传、促销等方面, 同质化问题严重;四是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内控制度不健全, 缺乏必要的避险机制;五是经营模式基本上停留在先现货现款买进, 后分级经销的传统模式, 大业务依靠垫资销售, 资金需求量大。

在商贸企业经营模式中, 处于生产企业和终端消费者之间的商贸企业, 一方面在向生产企业提交订单时预付货款, 另一方面在面向经销商或终端客户完成销售后难以及时收款, 这种双向垫资的经营格局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加之受到近几年国家宏观调控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影响, 商贸企业在融资渠道和融资规模上更是受到很大的限制, 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是雪上加霜。商贸企业强烈的融资意愿、较低的利率敏感度以及无足够的实物抵押物等现实情况, 使得供应链融资模式应运而生, 成为较好地解决商贸企业资金需求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1.2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分析

商贸企业利用供应链金融融资必须具备几个先决条件:首先, 商贸企业无法提供固定资产用于抵押, 也无法找到更强的第三方担保;其次, 商贸企业具有完整的供应链渠道, 且营业收入呈现逐年增长的上升趋势;再次, 商贸企业的银行资信良好, 具有较高的社会声誉;最后, 商贸企业能够将商业银行提供给上游生产厂家预付款项下采购的货物作为质押。

供应链金融融资就是商贸企业通过将预付给上游生产厂家的预付款项下采购的货物作为质押获得银行一定额度的授信, 取得专项短期贷款并用于支付生产企业的预付款, 以此来缓解或解决资金压力问题。其具体的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第1步, 商贸企业与生产企业签订购销合同;

第2步, 商贸企业向商业银行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

第3步, 商业银行向商贸企业提供银行授信, 向生产企业支付预付款;

第4步, 生产企业根据三方协议的具体要求, 在约定的时间内将购销合同对应的货物发送商业银行指定的仓库, 运输单据上的“收货人”为商业银行;

第5步, 商贸企业与商业银行签订质押合同, 将仓库内的货物质押给商业银行;

第6步, 商贸企业向商业银行补交保证金赎货;

第7步, 商业银行向监管仓库发出放货指令, 监管仓库为客户办理提货。

商贸企业通过自身的流动资产 (即预付账款) 作为支持, 提升了银行信用, 通过创新运用融资模式, 有效解决了流动资金需求不足的问题, 缓解了经营中的资金压力。

2 我国现阶段供应链金融融资存在的问题

供应链融资作为一种创新融资模式, 解决了上下游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 而且通过打通上下游融资瓶颈, 还可以降低供应链条融资成本, 提高核心企业及配套企业的竞争力。然而, 作为新生事物, 供应链融资受到相关制度不健全、风险可控度低、外部环境复杂、技术支持不够等因素的影响, 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供应链链条中各成员企业之间关系不够紧密

国内大多数商贸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意识不够强, 处于供应链条中的核心企业 (即:商贸企业) 缺乏对上下游企业的严格准入及有效约束, 上游和下游企业对核心企业的归属感不强、信任度不够, 因此多数供应链条显得松散和不稳固。一旦供应链出问题, 就会导致商贸企业在融资中存在被银行追索的风险。

2.2 第三方机构资质参差不齐

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一个重要参与者就是上述分析中的监管仓库, 其对质押物价值进行评估以及对真实贸易中在途货物、存货等抵质押物进行监管等, 它们的参与是供应链金融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我国第三方中介机构的资质、信誉和实力都参差不齐, 监管水平差异较大。加之我国流动资产价值评估体系尚不健全, 导致中介结构很难及时准确地把握质押物价值变化, 进而影响银行放贷, 增加已发放贷款风险和银行授信风险。

2.3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系统建设不够完善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整体性、高技术含量的融资模式, 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 我国大部分银行的供应链融资尚未形成独立的业务运营机构, 没有形成专门的债项评级体系, 没有特别的审批通道, 没有专业化的操作平台, 缺乏针对核心企业和物流监管合作方的严格管理办法等。

2.4 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由于供应链金融包含银行、企业、中介机构三大类主体, 主体的复杂性决定了法律适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现有法律还很难完全覆盖供应链链条的各个环节, 这给供应链金融业务带来了一定的法律风险, 而法律环境的变化还可能诱发供应链经营风险。

2.5 相关技术支持相对薄弱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过程中, 技术支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 国内金融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发展相对滞后, 供应链金融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国际仍有明显差距, 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的操作风险。

3 基于商业银行的角度改善我国商贸企业供应链金融融资问题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面对供应链金融融资的上述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应立足自身创新意识, 积极探索相关解决办法, 引领供应链金融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3.1 合理测算授信总量, 实行严格的准入标准, 将风险隔离在外

由于我国供应链管理水平整体不高, 因此商业银行在确定链条中核心企业时应严格准入标准, 选择综合实力强, 具有一定竞争优势, 信用记录良好, 经营管理规范, 财务效益较好, 抗风险能力较强的企业作为核心企业, 同时综合考虑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按照虚拟集团对核心企业确定合理的银行授信额度, 以避免重复授信, 过度授信。中介机构方面, 应加强对评估方、监管方的资质要求及日常管理水平的考察。

3.2 健全风控防控机制, 实现对风险的整体把握

从供应链整体把握授信企业风险, 动态评估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和授信企业经营情况、信用水平及变化情况, 以及行业类商品价格变动及影响等, 科学运用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区分风险类别, 识别潜在损失, 必要时进行风险预警, 提前做好应对策略, 有效保全商业银行资产。

3.3 明确各方权利义务, 降低法律风险

针对供应链金融融资业务中质押物所有权在多方主体间流动, 易产生所有权纠纷这一问题。在业务开展过程中, 应尽可能地完善法律合同文本, 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 将法律风险降低到最小。

3.4 加强信息沟通, 减少信息不对称

在整个供应链融资过程中, 商业银行应该加强资金流监管, 较为全面地掌握整个供应链中各个企业的基本信息, 动态适时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的各种经营信息和情况, 减少企业和银行的信息不对称, 提高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能力。

3.5 提高诚信意识, 降低融资风险

按照2013年3月15日实施的《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 商贸企业应加强从业人员诚信意识培养, 加强征信知识学习, 与商业银行建立良好的信用关系。通过具有实力的审计机构对企业经营能力和业绩的认证, 获得商业银行授信额度的最大化, 使金融链融资得到良性发展。

摘要:供应链融资作为一种创新融资模式, 解决了上下游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 而且通过打通上下游融资瓶颈, 还可以降低供应链融资成本, 提高核心企业及配套企业的竞争力。在商贸企业受到经济萧条、需求不旺盛、紧缩性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以及融资难的背景下, 供应链金融融资服务受到极大关注。本文介绍了现阶段商贸企业如何通过供应链金融模式解决其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同时简要分析了在供应链金融模式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对商贸企业融资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商贸企业,融资,商业银行

参考文献

[1]王玉波.基于供应链金融的物流企业发展研究[J].现代化物流, 2013 (6) .

[2]刘长江, 曹双敏.钢铁行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初探[J].河北金融, 2010 (4) .

[3]王艺.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的几种融资模式及其风险防范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 2013 (11) .

[4]吴玲玉, 佟惠玲.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问题与相关建议[J].银行家, 2013 (1) .

商业银行如何通过行业金融有效开展信贷业务 篇3

为了保持信贷业务的稳健发展,xx分行组织开展了多次业务检查和风险排查,逐户信贷风险排查、贷款集中度风险排查、集团客户风险排查、担保圈贷款风险排查、贷后投后管理风险排查、贸易融资风险排查等,信贷业务风险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一、强化贷后管理,履职到位。关注贷款风险点等各环节的考核,进一步夯实贷后管理基础,在贷款计价考核方面,全面向支行人员倾斜。客户经理严格执行间隔期检查,严密跟踪贷款用途,监督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提高企业销售归行率占比低于融资占比,对未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的,坚决在第一时间进行核查、并考虑提前收回贷款,确保融资安全。

二、强化动态排查,有效防控信贷风险。为保障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把风险排查作为强化信贷管理的有力抓手,突出抓牢煤炭及其相关行业等重点领域以及网贷通、贸易融资、个人经营贷款等产品面临的风险,研究细化贷后投后风险排查的具体工作举措,建立风险排查定期汇报制度,落实风险排查责任制。按月举行风险排查工作汇报会,听取各行贷款管理工作进展和风险排查情况,共同分析研究客户的风险点,一户一策制定风险防范措施。

上一篇:烟草广告宣传语下一篇: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合同必备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