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职工保健科工作制度(精选6篇)
1.在妇女保健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贯彻“以保健为中心,保健和医疗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女职工保健和妇女病查治工作。
2.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3.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热情接待来检的女职工,认真细致的进行乳房检查、妇科检查,确保检查质量。
4.对普查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要结合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并提出合理的治疗措施,对难以确诊者应请上级医师诊治。
5.统计普查单位女职工患病率,调查女职工保健状况,并提出干预措施,及时将普查结果反馈给普查单位,督促指导其治疗随访。
一、石油行业女职工保健工作的现状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是导致妇科疾病高发的重要因素, 大多数女性平时忙于工作和学习, 比较忽视自身的健康状况, 尤其在石化行业女性劳动者职业活动中, 因接触油气、粉尘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各种疾病, 往往导致不良后果。经输油场站现场访谈, 调查发现影响女职工健康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生理危害。因石化企业属高危行业, 储油场站高温、高压设备多, 储油罐、输油管线、装车设备跑、冒、滴、漏等不仅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行, 而且会导致环境污染等问题, 有毒物质与粉尘、噪声、射线、高温等直接危害职工健康。其二是心理危害。在输油场站工作的员工由于高强度作业、精神高度集中等原因, 致使输油场站工作人员压力要大于非场站人员;由于经验的缺乏, 工作时间短的职工心理压力要大于工作时间长的;基层场站倒班女工压力要大于机关职工。
二、影响女职工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1.女职工自我保健意识薄弱。我公司女职工保健工作无论在保健管理还是防护措施方面均已取得一定成效, 但仍存在问题,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行业性质在区位选择中受到限制。大多数一线职工生产劳动条件差, 防护措施不得力等因素, 忽视自身的保健, 造成遭受有毒害化学物质侵害的情况依然存在。二是女职工卫生保健知识贫乏, 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如有的认为不痛不痒没必要检查的, 有的认为妇科检查难为情的, 有的担心检查出重病治疗困难的, 因而不愿参加妇女病检查。
2.女职工对自我保健缺乏系统学习。虽然在女职工保健教育学习方面我们聘请了相关专家学者作了一些培训、教育工作, 广大职工也表示收益很大, 但现阶段仍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培训表现出系统性不强, 具体表现在:参培人员大多是被动学习, 职工参加培训多因单位组织、要求, 将此类学习看成是牺牲休息时间产生抵触情绪, 有很多人抱着听听看的消极态度, 致使培训效果不佳;由于各种因素限制很难做到培训前的需求调查和评估, 使培训缺乏针对性, 导致培训内容与职工需求差异较大。目前大多数培训是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 培训形式较为单一, 可以尝试以单位内部培训和参加外部短期培训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可以帮助女职工发挥自身潜能, 实现自身价值, 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从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竞争能力。
3.宣传力度不够, 协调管理能力薄弱。有些单位领导自身不是很清楚女职工保健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有关规定, 从而也就对女职工保健宣传工作重视不够。有些女职工缺乏对《母婴保健法》、《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四期”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 关于女职工保健工作的宣传工作还仅停留在口头上和三八妇女节这一天。此外由于各输油单位地处不同地市相距较远, 因此女职工保健工作需要各地区相关部门协调解决时无法及时召开协调小组例会解决问题。
三、对策及建议
1.政府相关部门应参与企业女职工保健监管工作。政府应针对不同企业制定相应的管理机构, 理顺有关规定的下发渠道, 改善女职工的劳动条件, 对违反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应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对从事有职业危害的劳动者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2.企业负责人重视与支持。领导重视是关键, 只要企业领导重视, 有分管领导负责, 女职工保健工作各种措施就能落实到位。企业分管领导可以定期召开各基层单位女职工干部会, 发挥集体智慧结合实际情况, 及时调整与改进女职工保健工作的具体做法和要求, 逐步增强各级领导对女职工保健工作的责任感。
3.通过多方协调共建劳动安全卫生专项目标合同机制。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女职工保健管理工作制度, 关键要健全评价考评制度。积极争取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支持, 综合考虑各部门的实际情况, 由工会牵头开展签订劳动安全卫生专项目标合同工作, 把女职工保健工作的任务、指标层层分解, 逐级实行目标管理、定期考核, 充分发挥工会、女职工和妇联组织在维护女职工特殊权益方面的作用, 切实保护女性职工合法权益。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 一要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建立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有岗位特点的合理的考评体系。把考评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科学量化具有可操作性的考评指标, 并做出公正的评价, 并且将考评与选拔、任用、晋升、奖惩制度挂钩。二要建立具有激励作用的分配制度。不断的完善激励机制和职工工资奖金二次分配相挂钩的制度, 调动全体职工对女职保健工作的积极性。做到考核制度与收入分配制度相结合, 加大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同时也需通过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创造更多的学习和进修的机会, 把个人价值与单位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4.通过系统培训、学习强化女职工保健意识。针对前述关于培训缺乏系统性而导致的培训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文认为应加强女职保健培训系统性。首先, 通过宣传教育让广大女职工思想上高度重视, 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教育。其次, 我们应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建立女职工保健工作长期计划, 深入职工调查, 根据女性生理和日常碰到的最多、最急需掌握学习的知识特点建立系统的培训计划, 协调好计划内容与职工需求的矛盾。再其次, 注重培训教育形式多样化, 除聘请妇幼卫生方面的专家针对机关和基层不同岗位女职工生理、心理等方面特点有所侧重地讲解相关知识, 另外可在例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六一儿童节”等节假日前后召开女性保健方面的相关知识竞赛与户外运动等活动, 通过长期不断的普及女工保健知识, 强化其思想意识, 逐步增强高危行业女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有效地保障职工劳动过程中女职工保健工作。
5.加大宣传共建女职工保健工作良好氛围。借助公司内部网络、报刊和单位自编的安全技术指南等多种宣传渠道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女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把《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转发至各处室、场站并发放到女工干部手中, 组织全公司女工干部学习, 使《规定》为每个女工干部和女职工所熟知, 并针对各基层单位的实际, 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政策措施。
1、负责科内各专业组门诊的行政管理工作。
2、负责拟定专业组业务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督促执行规章制度。
3、协调疏通各专业组及各科室间工作。确保门诊工作正常运行。
4、定期检查门诊病历及处方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提高病历及处方书写质量。
5、排好各专业组医师门诊班次,搞好专科门诊。
6、完成所部下达的其它各项工作。
围产保健工作制度
1、认真执行江苏省围产保健管理办法,掌握姜堰市城区围产保健管理情况。
2、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对病人态度和蔼、热情接待。
3、认真执行围产保健操作常规,及时筛查高危妊娠,并进行专案管理。
4、每日对检查的孕妇进行登记预约,每周检查预约卡一次,对失约的孕妇进行追访。
5、及时进行产后访视,将访视内容填写在孕产妇保健卡上,及时将结果填到计算机上并通知其产后42天来所健康检查。
6、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认真做好孕产妇保健管理信息化,建立健全围产保健常规资料收集和管理。
7、保持诊室清洁整齐,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8、定期统计分析,每月将报表汇总情况报至群体保健科。
9、定期进行业务培训,逐步提高围产保健人员的业务素质。
妇女病防治工作制度
1、积极开展妇女病预防、诊断、治疗工作。
2、建立、健全门诊病历制度,统一内容方式,按规定粘贴报告单,随时记录病情变化、治疗措施、方法、剂量和治疗效应,每次治疗活动要有经治医生签字,定期抽查、评估。
3、实行首诊负责制。
4、危重、诊断不清、治疗无效时,及时请会诊、转诊。
5、严格掌握各种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
6、配合完成计划生育工作任务。
7、妇查时应及时更换臀垫,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
8、保持诊室内整洁卫生,改善就诊环境,保持室内恰当温度和充足光线。
9、宣传妇女保健知识和妇女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知识。
10、认真做好报表统计工作,及时上报,专项检查有计划、有总结。
11、工作人员衣着整洁,举止大方,态度和蔼,文明礼貌,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更年期保健工作制度
1、掌握更年期妇女健康状况,开展适宜保健措施,降低更年期妇女常见病、多发病。
2、根据更年期保健内容和特点,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更年期妇女自我保健意识。
3、建立更年期保健工作常规,对更年期妇女疾患进行心理疏导,生理调节和药物治疗。
4、对出现更年期综合症的妇女,做好耐心指导、咨询工作。
5、及时总结更年期疾病发病规律,制定更年期保健工作防治方法。
6、定期进行统计分析,资料管理完善。
妇女营养门诊工作制度
1、积极宣传平衡膳食、科学营养的重要性。
2、认真执行营养门诊操作常规,实行首诊负责制。
3、掌握妇女不同时期、不同疾病的营养分析方法。
4、运用妇女营养分析软件,给予针对性指导。
5、保持室内整洁卫生、环境良好。
6、工作人员衣着整洁、举止大方、态度和蔼、文明礼貌。
7、定期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食谱。
妇女心理卫生工作制度
1、掌握妇女一生中不同时期、不同疾病、不同职业的心理卫生分析方法。
2、认真执行心理卫生工作常规。
3、对特殊病例的异常心理要进行耐心解释、疏导、调整情绪,化消极为积极。
4、实行首诊负责制。
5、保持室内整洁,布臵合理,环境优雅。
儿童保健科工作制度
1、负责儿童保健各专业组门诊的日常管理工作;
2、负责检查指导各专业组工作的计划制定、组织实施、质量监控等情况,督促执行规章制度、遵守操作规程;
3、协调疏通各专业组及各科室间工作,确保门诊工作正常进行;
4、定期检查门诊病历及处方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提高病历处方书写质量;
5、按照《江苏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评分标准》对各级各类托幼机构进行卫生保健工作指导,对姜堰市一类(含一类园)以上幼儿园指导每年二次,对有升类要求的幼儿园适当增加指导次数。
6、组织科内业务活动,并完成所部下达的其它各项任务。
心理卫生及儿童智测门诊工作制度
1、对待被测儿童态度和蔼,使其在情绪愉快的状态中进行测试,以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最佳智能水平;
2、测试环境安静,避免干扰,室内只能有一名儿童,家长一般不宜陪同;
3、智测及咨询时做到耐心、细心,认真负责,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
4、室内布臵适宜,墙上没有色彩鲜艳的图画,以免分散注意力;
5、对心理咨询儿童,耐心启发,要有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参与,以调动其积极性,从而提高儿童的学习及社会适应能力;
6、智测医师持证上岗,确保智测质量。
儿童眼保健工作制度
l、开展视力筛查工作;
2、凡4岁以上儿童视力低于4.9(0.8)或屈光筛查异常者,由本专业组负责进一步查治;
3、对门诊弱视儿童进行同视机治疗,并做好登记;
4、加强专科建设,认真学习眼保健知识,不断提高专科诊治水平。
5、广泛宣传普及眼保健知识。
儿童听力保健工作制度
1、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采取有效、可行的办法,做好听力保健工作;
2、对第一次来我所体格检查的婴幼儿常规作听力筛查,根据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
3、每天开诊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包括器械和仪器校正等);测试前清除外耳道耳垢或盯聍,对传染病儿使用过的器械应另行处理,以防交叉感染;
4、遵守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5、做好病历书写及各种表格的填写,并及时进行登记;
6、加强听力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7、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专科建设水平。
儿童口腔保健工作制度
1、做好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进行口腔卫生和预防龋齿宣传指导;
2、认真做好就诊患者及基层防保机构转诊儿童的诊疗工作;
3、做好儿童口腔疾患的调查、统计及论文撰写工作;
4、协助托幼机构保健老师对集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定期监测评价并开展疾病防治;
5、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牙防任务,积极参加所内组织的各项义务咨询活动。
儿童营养门诊工作制度
1、负责儿童各年龄组的营养保健咨询指导工作。
2、对有条件的托幼园所、家长进行电脑营养膳食分析指导。
3、对儿童营养不良性疾患进行针对性指导矫治,定期随访观察。
4、指导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及辅食添加。
5、对营养咨询家长,耐心启发,以调动其积极性,从而培养儿童良好膳食习惯。
6、做好门诊宣教,保持科室整洁有序。
儿童保健门诊工作制度
1、掌握辖区儿童基本数据、生长发育水平、疾病发生等基础资料。
2、负责做好城区儿童定期健康检查工作,熟练掌握儿童保健信息化管理。
3、加强体弱儿管理和负责基层转诊体弱儿的诊断与矫治。
4、认真做好城区幼儿园入园体检、六一体检工作,协助各乡镇医院做好幼儿园入园体检、六一体检工作。
5、帮助落实儿童“四病”及其他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保健措施。
6、做好科学育儿保健知识宣教工作,并有相应宣教资料发放。
7、建立健全各类帐册资料,做到种类齐全、记录清楚、填写完整、统计准确、上报及时。
8、认真接待每一位儿童及父母,态度和蔼可亲,服务周到体贴。
早教门诊工作制度
1、开展早期教育工作,促进婴幼儿智力早期开发。
2、对新生儿认真做好20项行为神经测定,对婴幼儿认真做好52项神经运动检查,对每位受检儿童准确进行生长生育评价。
3、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向家长解释,分析原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促进智力发育早日达到正常水平。
4、加强对早期教育的宣传,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家长对小儿进行行为、功能锻炼,确保早期教育方法能落实到儿童日常生活中。
5、认真做好各项资料的登记、总结工作,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服务质量。
生殖健康科工作制度
1、积极开展生殖健康方面的宣传教育,加强婚前保健工作,从婚前保健开始做起,满足一生中不断改变的生殖健康需求。
2、确保简单实用的全面生殖健康服务,提供生殖健康资料、咨询、交流服务等。
3、帮助服务对象选择优生优育及节育的方法,对不育症者,提出适当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4、为妊娠者提供宣传教育,预防各种流产、早产及异常妊娠,确保母婴安全。
4、随时提供计划生育服务,如节育技术、生殖道感染、性传播性疾病等,以利于进一步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
婚前保健工作制度
1、从事婚前保健的医务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母婴保健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遵守职业纪律,坚持秉公执法,做到“严肃、认真、亲切、守密”,保护服务对象隐私。
2、应耐心细致向服务对象阐明科学道理,尽可能使他们接受医学指导意见。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强化无菌观念,防止医源性交又感染。
4、主检医师应定期进行婚检质量检查,对医学检查结论鉴定有困难的及时转至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检查确诊,对不能确诊的疑难病症,使用统一专诊单,转至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确诊,并根据确诊结果填写《婚前医学检查证明》,并做好转诊、会诊登记工作
5、生殖器检查应由同性别医师实施。
6、严格按《婚前保健工作规范》开展工作,不得弄虚作假或擅自超越服务范围。
7、认真做好婚前卫生咨询、宣教工作。
8、专人负责婚前保健资料的信息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婚前保健的各种登记表册,如实填写,笔迹清楚,记录完整。
9、保持室内整洁,环境舒适。
计划生育工作制度
1、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主要领导及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对本所计划生育工作实施管理和协调,检查和督促本单位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
2、深入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组强学习培训计划生育业务知识。
3、配合做好避孕节育全程服务和知情选择工作,认真做好放环的术前和术后重要事项的指导,认真做好流、引产同时放环工作。
4、坚持凭专用介绍信取环(包括绝经取环)、施行输卵(精)管吻合术、药物皮下埋植剂取出术和五个月以上引产术。
5、配合做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和育龄人群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工程。
6、无医学需要禁用B超等仪器检测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
7、做好全市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积极参与计划生育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8、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各项报表的统计、上报及信息反馈工作。
医技科制度
一、医技科工作制度
1、在所长领导下,负责管理医技科日常工作。
2、制定医技科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3、定期不定期检查、督促、指导科内工作人员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的执行情况,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3、加强医技科内设各职能科室间的协作配合,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为保健业务一线服务。
4、在药事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委员会、设备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认真协助做好科内的药事管理、感染管理及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等工作。
5、完成所部下达的其它各项任务。
二、医学检验工作制度
1、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加强医德教育,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检验质量的服务质量。积极开展检验继续教育,提高全员素质。密切与临床科室的联系,听取意见,改进工作,提高检验质量。
2、室内保持整洁、安静,每天工作前后均要进行卫生打扫整理。
3、建立《标本采集操作程序》,并向患者或有关人员宣传,强调相关的注意项目。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标本,不得
接收,并说明原因和采集要求,建议重新采集。
4、建立报告审核制度,新毕业的检验人员需经检验科主任考核后,才能具有签发报告权,对未能独立工作的初级检验人员的进修实习人员所写的报告,应由带教老师共同签发。
5、遵循《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优选检验方法,制定操作手册,并由科主任批准执行。定期检查各种试剂的质量和所用仪器的灵敏度、精密度,定期对测试系统进行校准。定期修订操作手册,以推动检验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6、加强质量管理,强化质量监控,制定质量工作手册。健全室内质量控制制度,积极参加各级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
7、健全登记统计制度,对各项工作的数量进行登记和统计,填写要完整、准确,妥善保管。
8、制定全员在职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有条件的科室积极组织科研课题的讨论和申报工作,组织攻关,发表论文。
9、建立监督检查制度,重视信息反馈。
三、医学检验查对制度
1、接收检验申请单时,工作人员要查看填写是否规范,临床诊断、检验标本、检验项目和送检日期等填写是否清楚,查看是否己交费。
2、采集标本时,要核对科别、姓名和检验目的,并记录采集时间。
3、收集标本时,各专业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查对标本的数量和质量。
4、检测时,操作人员应查对检验项目与申请单是否一致。
5、检测后,操作人员应查对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是否相符,如发现严重不符或结果特别异常,要立即复查和寻找原因并汇报专业主管。必要时,要与临床经治医师联系,不能简单发出报告。
6、发报告时,工作人员应查对科别、姓名、结果等是否有遗漏。
四、医学检验消毒隔离制度
1、为了防止交叉感染,规定用一次性用品(一次性注射器、试管等)采血时,要做到一人一针一巾一管,一次性用品使用后要及时处理销毁。
2、用过的检验标本要经消毒灭菌后才能处理,污染器皿要经适当消毒后消洗,实验室的空气、台面、在面等环境要定期消毒。
3、所有消毒、销毁等处理措施均要有记录。
五、医学检验试剂管理制度
1、自配试剂由专业主管指定专人负责配制,原料及溶
液必须保证质量,有配制记录;成品贴有标签,注明试剂名称、浓渡(效价、滴度)、储存条件、配制日期、配制人等。
2、商品试剂、试剂盒和校准品、质控品等,由科主任组织专门小组负责评价、选购。非仪器配套产品应有比对实验报告,每批新试剂应对其灵敏度和特异性等主要性能进行评价。对领来的试剂或物品要登记品名、数量、规格和价格,并由专人妥善保管,定期检查,在有效期内使用。比对实验和评价报告应保存,以备科主任及省、市临床检验中心或评审专家查阅。
六、B超室工作制度
1、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努力提高诊断水平。
2、超声波检查时,必须严肃认真,具有高度责任心,检查前要仔细了解病情、检查部位、必要时与临床医生共同研究。
3、诊断报告及时发出,疑难病例不应超过一天。
4、对超声波检查特殊病例进行必要随访登记,对漏诊、误诊病例进行分析、讨论,不断提高诊断符合率。
5、工作室内,保持整洁、整齐、安静,落实安全措施,杜绝一切不安全因素。
6、禁止做性别诊断(伴性遗传病除qh)。
7、室内配备高效灭菌灯或紫外线灯,每周消毒二次。
8、爱护仪器设备,定期保养。
七、B超室登记制度
1、各项超声检查申请单必须依次编写。
2、各项特殊检查要按科内的日程安排登记,向患者或家属交待检查前的注意事项。
3、具有医疗、教育和科研价值的病例,必须取得完整可靠的资料并妥善保存,超声诊断资料一般保存一年。
八、心电图室工作制度
1、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及各项规章制度。
2、操作时集中精力,结合病史作出正确诊断,杜绝差错。
3、对病人主动热情态度和蔼,关心体贴。
4、检查诊断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年龄、检查目的和临床诊断检查结果。
5、报告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年龄,然后出具报告。
6、熟练掌握仪器操作规程,爱护仪器,定期保养,工作结束时切断电源。
九、红外乳腺诊断工作制度
1、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努力提高诊断水平。
2、乳腺红外检查时,必须严肃认真,具有高度责任心,检查前要仔细了解病情、检查部位、必要时与临床医生共同研究。
3、诊断报告及时发出,疑难病例不应超过一天。
4、对乳腺红外检查特殊病例进行必要随访登记,对漏诊、误诊病例进行分析、讨论,不断提高诊断符合率。
5、工作室内,保持整洁、整齐、安静,落实安全措施,杜绝一切不安全因素。
6、室内配备高效灭菌灯或紫外线灯,每周消毒二次。
7、爱扩仪器设备,定期保养。
8、下班前切断总电源,关好门窗及水源,以防意外。
十、乳腺门诊工作制度
1、对病人要认真检查,准确记载病史,妥善保管医疗文件,定期分析总结经验。
2、对疑难病不能确诊的应及时转诊。
3、采用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尽可能减少病人负担。
4、要关心体贴病人,态度和蔼耐心解释病情。
5、科室保持清洁卫生,经常向病人宣教乳腺病防治知识。
十一、X线检查室工作制度
1、健全科室管理,制定岗位的工作制度,加强医德教育,确立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提高诊疗质量。
2、科室内保持清洁.整齐和安静,在工作时间应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和胸牌。
3、具有医疗、教学、科研价值的病例,必须取得完整可靠的资料,并妥善保管。
4、专人负责设备、仪器、物资的领取,保管及账册注销工作。
5、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合理安排休假,严禁在科内吸烟。
6、严格遵守上下班工作制度,不得迟到、早退,不准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7、病假及事假按所规定办理。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管理办法》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倡导中医“治未病”思想,积极探索中医预防保健模式,逐步建立中医预防保健体系。
2.有条件的单位设立 “治未病”中心或中医预防保健科、食疗药膳科、体质辨识科等临床科室。
3.积极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工作,制定相关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案、预案等。
4.积极协助医院搞好传染病管理和疫情报告及各项卫生防疫工作。
5.按照《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年》要求,积极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中医药防病、治病科普知识宣传;针对辖区居民和本院职工开展养生保健、体质辨识、健康咨询及疾病康复指导工作。
6、重点开展针对老年人、妇女、儿童、亚健康人群和慢性病人等特殊人群的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逐步建立社区居民中医健康档案。
6.协助做好本院和辖区内的妇、幼保健工作,做好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和妇女病、儿童病的普查普治工作。
7.做好本院职工的医疗保健工作,组织职工体检、掌握健康情况,并提出保健措施。建立并管理好职工病案。本院职工的诊治、病休、住院、会诊和转院等由预防保健科医生根据病情和有关规定处理。夜间、假日急诊由有关科室医生处理。
8.积极协助做好本院和辖区内的爱国卫生运动,健全清洁卫生制度,做好除害灭病工作。
9.加强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和业务学习,开展中医预防保健知识培训,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中医防病水平。
10.完成上级和医院交办的其它各项医疗、预防保健任务。
XXX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在科主任领导下,做好门诊工作。
2.负责儿童保健门诊预诊、测量、登记、统计工作,测量前校正测量器具,操作准确,登记清晰、规范。3.保持儿童保健诊室的整洁、安静、维护就绪就诊秩序,做好科学育儿的健康宣教工作。
4.按消毒常规做好儿童保健科各诊室的清洁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5.协助医师做好体弱儿管理工作。
6.要做好交接班工作,协助当班医生维持好就诊秩序。7.应履行儿童保健科健康监测及健康教育的职责,把握家长每次带儿童健康体检的机会,进行婴幼儿健康的宣教和宣传资料发放等工作。
FB—01:预防保健科工作制度
生效日期:2005年1月14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1日
一、拟定医院预防保健工作计划,经院长和分管院长批准后组织实施,督促检查并定期总结汇报。
二、配合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等工作。
三、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定期更换健康教育专栏,发放健康教育资料。
四、在县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负责本院妇产科新生儿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负责地段内的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按计划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疫苗。
五、担任本院和社区的多发病、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六、负责本院传染病报告、统计及传染病知识培训工作。
七、负责本院的妇幼保健相关信息报告工作。
八、负责重点部门的医务人员体检工作,协助体检科做好本院职工体检工作,掌握职工健康状况。
九、负责医院死亡病例的网络报告、登记、统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工作。
十、协助相关部门检查和指导全院的清洁卫生,做好除害灭病工作。
FB—02: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生效日期:2005年1月14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1日
一、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管理和考核;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培训和检查;按照有关要求及时向上级报告免疫接种等工作报表。
二、掌握服务基本情况并建立相关档案;掌握辖区内总户数、总人口数、0—7岁各年龄组儿童数、0—7岁各年龄组流动儿童数等并记录在册;所有免疫接种资料实现档案化管理。
三、对每一名免疫接种对象建立接种证,积极推行免疫接种信息化管理措施。
四、接种门诊建设必须达到“合格”以上标准。接种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免疫接种资格证。
五、每周周五、周六为各种疫苗的接种对象实施接种服务;坚持免疫状况调查制度,定期安排专人通知接种对象,并开展接种后跟踪管理,落实国家卫生部规定的接种率指标;开展免疫科普知识宣传和健康知识传播。
六、对疑似预防接种反应或接种事故进行监测并按规定程序与要求及时处理和上报。
七、组织实施服务区域内儿童的强化免疫、应急接种、查漏补种等特殊免疫活动。
八、配合县疾控中心做好服务区域内小学、托幼机构的入学、入托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查验工作,做好补证、补种工作。
九、完成上级安排的临时性、突击性工作。
FB—03:预防接种体检与登记告知制度
生效日期:2005年1月14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1日
一、核对受种者接种证、姓名、出生年月日,以及既往接种记录,确认是否为本次某种疫苗的接种对象。若发现预约接种的日期有误,应及时更改,并做好解释工作。
二、询问受种者近期健康状况,以及既往疾病史、过敏反应史、接种反应史等。经询问健康无疾患,再检查体温和其他有关体征,确定可否接种。凡患有接种禁忌症的不得注射或暂缓注射相应疫苗,应对受种者或监护人提供医学建设,并在证上做好记录。
三、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和接种费用与异常反应补偿方式等。
四、做好接种证接种日期等项目的工整书写登记或打印,接种证上还应记录所使用疫苗的批号、接种者的签名。疫苗一苗一批号上应记录所使用疫苗的生产厂家、批号和有效期等,并保存好接种记录。
五、接种后受种者应留在现场观察30分钟,便于一旦出现速发型过敏反应时能及时处理。离开接种门诊前应预约好下次接种疫苗日期。
FB—04:冷链管理制度
生效日期:2005年1月14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1日
一、所有的设备由专人负责管理。
二、冷链设备有专房(或专室)存放。房间应宽敞、明亮、通风良好。
三、冷链设备专物专用。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冷链设备内存放食品或制作冷饮。
四、各种生物制品按规定贮存温度,分别存放。
五、贮存疫苗或制作冰排,应按设备额定容积大小进行操作,禁止超负荷运行,以免损坏设备。
六、冷链设备如有故障,应报告上级,并由专业维护人员进行维修。
七、保持冷链设备清洁、卫生;定期对冷藏箱、包擦拭。
FB—05: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生效日期:2005年1月14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1日
一、疫情组织领导:设立疫情领导小组,由分管院长、门诊部、承担传染病防治工作管理的科室、感染性疾病科、检验科、质控办等相关科室人员组成,负责对传染病管理工作的监督,每年对上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根据最新情况制定相关传染病有关制度。具体职能部门为预防保健科,负责监管日常事务。
二、加强疫情报告人员队伍建设,强化业务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提高人员业务素质。至少1名专职疫情管理人员,人员固定,专机专用,确保传染病直报系统网络畅通。
三、承担对全院医护人员疫情报告管理内容的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网络直报技术指南》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特别是新入院职工、进修医师和实习学生上岗前必须进行培训。
四、做好疫情登记工作,必须完整、清晰、准确的填写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检验科、影像科结果登记。并做好对疫情登记资料的保管工作。
五、做好传染病的报告和登记工作,诊治传染病的科室,实行首诊负责制,要及时、完整、准确的填写保存传染病报告卡。
六、网络直报人员负责在规定的时间内录入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在报告前,必须进行卡片错项、漏项、逻辑错误以及重卡的检查;对每天收集、报告、订正、删除传染病报告卡的情况须做好工作记录,每月进行汇总统计备案。
七、各科室兼职疫情员负责本科室的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并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每月对本科室的传染病报告工作进行一次自查。
八、疫情管理专职人员必须每日查看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发现未报的传染病,及时催报。同时对疫情数据(按月导出)和传染病报告卡(纸质卡片)进行整理归档。
九、疫情管理专职人员每旬全面检查门诊登记、检验结果登记、出院登记,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每季度对全院进行一次检查,对发现疫情登记项目不清晰、不完整、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不及时、不规范以及有传染病漏报的科室,依照传染病防治法追究责任外,可由单位按照情节严重与否进行适当处罚。与经济效益、职称晋升等挂钩。FB—06:传染病报告制度
生效日期:2005年1月14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1日
一、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
除法定传染病以外的需进行网络直报的病种:恙虫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肝吸虫病、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水痘、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不明原因肺炎及不明原因疾病。(按丙类管理)
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师、个体开业医师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三、报告时限: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进行直报。
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县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县疾控中心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FB—07: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制度
生效日期:2009年6月29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1日
一、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有关院、科领导要参加各种有关传染病知识培训,全面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及其规章制度。
二、对全院医务人员每年进行两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三、新入院的医师和实习生必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四、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第37号令)、《传染病监测信息工作指南》、《传染病诊断标准》及各项传染病防治方面的更新内容。
五、疫情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接受上级疾控部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六、拒绝参加培训者按有关制度处臵。
七、以上各种培训均应有通知、签到薄、讲义、考试卷、培训小结并存档。FB—08:传染病预警制度
生效日期:2009年6月29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1日
一、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二、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三、发现同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同一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场所)一日内出现3例及以上,或一周内出现5例以上。
四、如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属实,及时报告分管领导;应于2小时内对报告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同时电话报告县疾控中心;并向本单位相关科室发出预警信息。FB—09:疫情自查、核对制度
生效日期:2009年6月29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1日
一、科室疫情人员每旬对本科室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进行自查,与院直报人员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
二、院直报人员每月组织一次科室疫情管理人员工作会议。
三、院直报人员每月对门诊日志进行抽查,考核项目登记是否齐全,登记率是否达到100%。
四、每天与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核对本单位前一天报告的信息。
五、每季度疫情领导小组要组织一次全院的传染病检查,并有检查小结。FB—10:疫情管理奖惩制度
生效日期:2005年11月11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1日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医疗机构所有医务人员均为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人。为加强疫情报告管理,特制定本奖罚制度。
第二条:发现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5岁及以下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疑似病例和病原携带者时,立即电话报告并于2小时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第三条:发现乙类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乙脑、登革热、炭疽、痢疾、肺结核、伤寒+副伤寒、流脑、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病例、疑似病例和病原携带者时,于24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第四条:发现丙类传染病: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病例、疑似病例时,于24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第五条:发现除法定传染病以外的需进行网络直报的病种:恙虫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肝吸虫病、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水痘、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不明原因肺炎及不明原因疾病病例、疑似病例时,于24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第六条:发现其他上级要求报告的报告卡,职业病报告卡、农药中毒报告卡、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报告卡、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每年6月1日到9月30日)。要求于24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第七条: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疾病(事件),每漏报、迟报一例(件)扣发责任科室奖金500元,拿出整改意见并及时补报。
第八条:发现其它需要报告的病例,每漏报、迟报一例扣发科室奖金200元,拿出整改意见并及时补报。
第九条:对玩忽职守,违章办事,造成传染病蔓延、流行的科室或个人,则依法追究其责任。
第十条:对按管理要求认真做好疫情报告工作的科室和个人,经医院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阶段考核认可,则根据医院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并将其作为评选先进科室和个人的重要条件之一。
第十一条: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FB—11: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生效日期:2009年6月29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1日
一、传染病网络直报专机专用,配备1名专职疫情人员。
二、传染病网络直报实行24小时值班制。双休日、节假日、工作日8小时之外,医师发现传染病报医院总值班室,由医院总值班室通知直报人员进行网络直报。
三、每天对报告的卡片及时录入微机。
(一)核对:疫情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卡片必须及时向填卡医师查询。
(二)订正:疫情人员收到订正报告卡时,须当日通过网络对已报告卡进行修改或删除。
(三)查重:对报告的传染病须进行重卡检查,确认重卡后进行标记,不再通过网络录入。
(四)录入:录入时须对填写项目进行检查,无误后进行保存上报。
(五)保存:卡片留存本单位3年。
四、每天须对传染病总登记与录入微机的传染病进行核对,对录入微机的传染病按月进行U盘备份。
五、遇到停电、网络故障等原因不能上网报告时电话通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六、疫情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发现账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并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否则,由此导致的系统安全问题,由个人承担。FB—12: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
生效日期:2009年6月29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1日
一、认真如实记录门诊日志,门诊日志为发现、检索传染病的基础资料。14岁以下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填写家长姓名、学校年级及班级。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任何责任疫情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新的传染病报告卡。对于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填写传染病订正卡,并上报负责疫情管理的科室。
三、住院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四、负责疫情管理的科室根据传染病报告要求,立即进行网络直报,保存传染病报告卡3年。
五、日常诊治过程中发现传染病暴发苗头,应立即电话上报负责疫情管理的科室,负责疫情管理的科室核实后及时上报院领导及县疾控中心。FB—13:艾滋病疫情监测管理制度
生效日期:2005年1月14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1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和甘肃省有关艾滋病防治法规文件,切实加强我院艾滋病疫情管理工作,决定建立长效监测管理机制,以保证准确、及时、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艾滋病的诊治数据及疫情上报管理,制定本制度。
一、全院职工要提高建立艾滋病长效监测管理机制的认识,各科室要加强对监测工作的领导,建立高效的疫情监测系统,及时准确收集和报告疫情数据。
二、艾滋病疫情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门诊患者和转入住院患者,各科室要详细登记。凡手术病人术前或者需要进行侵入性检查以及自愿检测的病人检查前必须开展HIV初筛检测,经实验室HIV初筛试验阳性者,实验室和首诊医生要登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详细住址、联系电话并且留存足量血清后立即将阳性患者的标本报送县疾控中心,由县疾控中心送州疾控中心确认,接县疾控中心通知确认结果后,我院预防保健科通过网络直报。
三、各有关部门必须将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人死亡者的详细资料报送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及时准确向县疾控中心上报。
四、疑似AIDS住院患者必须做HIV初筛试验,初筛试验阳性者由检验科专人登记,然后送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确证。采送标本要严格按照要求做好防护,避免污染环境及交叉感染。“HIV抗体检测确认报告”须复印附病历后,同时在病程记录中单独记录一次“HIV抗体检测确认报告”。
五、我院接触HIV感染者、AIDS患者、死亡者的各个环节均应按要求防护、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六、我院接触HIV感染者、AIDS患者、死亡者资料的各个环节均应做好保密工作。
七、在AIDS诊疗、管理工作中,因玩忽职守、不作为等情况,造成医疗纠纷者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按我院有关制度处理,涉及违法行为的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FB—1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发现、会诊、报告和防控制度 生效日期:2005年1月14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1日
为进一步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排查、报告和管理工作,早期发现、预警和有效控制传染病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致病性禽流感和其他聚集性发生的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根据卫生部卫应急发[2007]158号文件印发的《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特制定本制度。
一、监测目的
(一)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疫情处臵的规范管理;
(二)及时发现SARS、人禽流感病例;
(三)及时发现其它以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聚集性呼吸道传染病。
二、病例定义
(一)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的肺炎病例:
1、发热(腋下体温≥38℃);
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价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4、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颁布的2006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详见附件2),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
(二)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1、两周内发生的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2例或2例以上的不明
原因肺炎病例;
2、有流行病学相关性是指病例发病前曾经共同居住、生活、工作、暴露于同一环境,或有过密切接触,或疾病控制专业人员认为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其它情况,具体判断需由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诊过程中详细询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或由疾病控制专业人员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后予以判断。
三、病例的发现与报告
(一)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和发现工作,必须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警惕性和敏锐性,尤其临床医师要明确不明原因肺炎的诊断和鉴别标准,遇疑难疑似病例按监控和报告程序科学处理,逐级上报。
(二)各科室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后,立即报告医务科和保健科,中夜班报门卫值班室(8054)。由医务科、保健科组织专家进行会诊和排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注明“不明原因肺炎”,并报保健科进行网络直报,同时向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控制中心报告。
(三)医务人员在发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立即报告医教科和预防保健科。医院立即组织本院专家组进行会诊,并进行网络直报,同时向县疾控机构报告。
四、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
保健科接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后,应协助疾病控制机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五、病例的会诊与排查。
(一)医务科接到不明原因肺炎病列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组织医院专家组进行会诊。对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或明确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的病例,应订正为已明确诊断疾病或“其他不明原因疾病”。
(二)医院专家组会诊后仍不能明确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的病例,应请上级医院专家会诊,同时报告当地县卫生行政部门。市级专家组会诊后,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的,应订正为明确诊断的疾病或“其它不明原因疾病”,并由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需要组织省级专家组进行最终审核。
(三)市级专家组无法排除SARS或人禽流感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报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省级专家组进行会诊。
(四)卫生行政部门接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后,要立即组织本级专家组进行会诊。
(五)各级专家组要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人禽流感和SARS诊断标准诊断,在会诊结束后应提出书面会诊意见,如诊断为其它疾病或“其他不明原因疾病”,由原报告单位订正报告。
(六)在各级专家组会诊的基础上,对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均应在发病后1个月内订正报告。
六、病例管理
(一)医院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时,应立即将病例收治入院,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治疗。
(二)医务人员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诊治时,要采取基本个人防护措施(如穿工作报、佩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等)。
(三)发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应立即采取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措施和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四)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SARS、人禽流感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或实验室确认病例者,须按照卫生部相应的防治工作方案开展处臵工作。
七、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
(一)专家组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会诊后,仍不能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时,县级疾控机构和收治病例的医院要密切配合,采集病例的相关临床样本,尽快送至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SARS和人禽流感病原检测。
(二)发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应立即采集相关标本进行SARS、人禽流感以及其他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实验室检测。
(三)标本采集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并填写标本登记表。
(四)采集的临床标本包括病人的鼻咽拭子、下呼吸道标本(如气管分泌物、气管吸取物)和血清标本等。如病人死亡,应尽可能说明家属同意尸检,及时进行尸体解剖,采集组织(如肺组织、气管、支气管组织)标本。临床标本应尽量采集病例早期的呼吸道标本(尤其是下呼吸道标本)和发病7天内急性期血清以及间隔2~4周的恢复期血清。
(五)对于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相关标本的采集、包装、运送和实验室检测应事先进行危害评估。若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感染,根据危害评估结果应参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动管理规定》(卫生部令第45号)及《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卫科教发[2006]15号)的要求,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进行标本的采集、包装、运送和实验室检测工作。
八、医务人员的职责
(一)医院负责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诊治、排查工作。医务人员在采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病史时,应注意询问病人的流行病学史及其周围是否有聚集性发病现象。
(二)医务人员在做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诊断后,应立即向医务科和保健科报告;同时向分管院领导及医院主要负责人报告;医院及时组织专家组,对医务人员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会诊。
(三)对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应采取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措施和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四)保健科负责配合有关部门对聚集性病例所在科室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医学观察及资料上报。
(五)为相关部门流行病学调查及各级专家组会诊提供相关临床资料。
(六)预防保健科按相关规定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网络直报及后续的订正报告。
(七)协助疾控机构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八)负责采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临床标本,并妥善保存,以备送检;按有关规定与疾控机构配合进行标本转运。
九、信息收集内容
(一)信息收集内容
监测系统收集的信息内容包括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卡、个案调查表、会诊记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标本送检表和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表等。
(二)定期报告、反馈
1、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传染病报告卡应由预防保健科保存,相关资料及时录入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2、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个案调查表应由县级疾控机构提供存档,根据需要将复印件逐级上报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个案调查表(县疾控中心提供)及调查处理报告应逐级上报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医院组织的不是原因肺炎病例会诊记录原件保存在病历中,并及时报告县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专家会诊记录原件作为部门工作文件归档。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会诊记录的复印件应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病例标本送表应由疾控机构填写。实验室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给送检单位。
5、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表应由县级疾控机构负责填写、汇总,并及时逐级报告至省级疾控机构。
6、各级疾控机构定期将监测系统的分析结果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及医疗机构。
FB—13: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生效日期:2005年1月14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1日
一、医院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形成健康教育管理网络。
二、在分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健康教育职能科室负责全院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的制定、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和方案实施工作;并对全院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总结、评比和评价。
三、各科室建立健康教育小组,负责制定本科室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督促检查各科室及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健康教育工作情况,并纳入医院每季度护理质量考核内容之一,进行考核评比,实现奖惩兑现。
五、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每年不少于2次。
六、组织本院医务人员参与全县社会性健康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推广使用健康教育处方,使全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健康教育目标的考核要求。
七、各科室护士长主管本科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知识宣教,不断提高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八、医院所属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主任主管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严格按照有关健康教育的规定,完成各项健康教育任务;通过不同的形式和结合法定宣传日在社区开展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督促社区全科医生和护士把健康教育贯穿于健康服务的全过程。
九、医院健康教育职能科室应不断探索新的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和方法,增强健康教育效果。
十、积极开展戒烟教育活动,利用宣传栏宣传图文并茂的戒烟画册。